CN1429987A - 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29987A
CN1429987A CN 01145345 CN01145345A CN1429987A CN 1429987 A CN1429987 A CN 1429987A CN 01145345 CN01145345 CN 01145345 CN 01145345 A CN01145345 A CN 01145345A CN 1429987 A CN1429987 A CN 14299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energy
tow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pparatus system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14534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绍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114534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429987A/zh
Publication of CN1429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299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6Conversion of thermal power into mechanical power, e.g. Rankine, Stirling or solar thermal engine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特别是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由塔体、保温蓄水池、太阳能聚热器、散热器、涡轮发电机组成。具有投资低、运行成本低、可独立设置、安装和使用灵活、使用寿命长达50年、管理和维护简便、不消耗自然资源、占地面积少、无污染、全天候发电、电费低于目前任何一种发电设施的费用等,特别适用于市、县、山区、牧区、无电力线的边远地区、边防部队及各种特种需要电力的地方。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特别是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不论是用煤、油或气都要消耗燃料,一是不可再生的,二是对环境污染。但是,地球本身所能提供的燃料也是有限的。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日益感到能源不足。因此,开发利用新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迫切地提到人们的面前,其中,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是最为有前途的。
能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它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在6000℃左右,中心温度,根据理论推算可能高达4000万℃。其所以有这样高的温度,是因为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氢变为氦—而产生的。正是由于这种聚变反应,太阳不断地以光线的形式向广漠的宇宙空间辐射巨大的能量。这种辐射就叫做太阳能。
从太阳表面不断辐射出来的太阳能,其中有20亿分之一,经过8分钟之后,在太空总共穿越了一亿五千万公里,来到地球的大气高层。别看这20亿分之一似乎很小,其实它相当于173万亿千瓦的功率,2.17千亿匹马力。或者说,地球的大气层从太阳那里每年收到了5.445×1024焦耳的能量,相当于1.5125×1018度(千瓦·小时)的电力。这个量,比1970年全世界的全部能量消耗(2×1020焦耳)还多3万倍。
抵达地球大气高层的太阳能,其中52万亿千瓦(约占总量的30%)被大气层反射到辽阔的宇宙空间,到达地球表面的仅有81万亿千瓦(47%),其余40万亿千瓦(23%)被大气层吸收而加热了空气,变成气象能。真正到达陆地上的只有17万亿千瓦。这里列举上述数字的目的,在于说明地球上的太阳能量的巨大和可利用的无限前景。
人类所利用的能源,大都是由太阳能直接或间接转换而来的。除去我们每天可直接感受到的太阳辐射嗵之外,海洋中的低温差热能、水利、风力、波浪生物质能以及目前赖以维持人类生存听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归根结底都来之于太阳能,由此可见,太阳能对人类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并非始于今天,而是自古有之。例如种植,房屋采光、采暖,风能的利用,取火等,它们的利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但人类直接取之于现代生活,作为新能源而进行有目的开发,则是近二十年来的事,特别是1973年发生的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之后。
太阳每时每刻向四面八方辐射光和热。这种光和热叫做太阳辐射能,简称太阳能。目前,人们已成功地研制和开发出利用太阳能的各种设备:太阳灶、太阳能蒸发器、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发动机、太阳能水泵、太阳能冷冻机、太阳能冶金炉、太阳能温室和太阳能集热器等等。此外,还有一种叫做“太阳房”。
太阳能巨大而清洁,人人都能分享,这是它的优点,但太阳能稀薄且间歇,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通常称之为低品位能量,因此,为人类大规模开以利用带来很多技术上的困难。如何将低品位的太阳能转换为高品位的能量(如聚集的光能)是个收集问题;如何解决太阳能本身的间歇性,属贮存问题;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已经收集的能量,属转换问题。所有这些,不仅意味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采用何种有效的技术途径,以便使太阳能利用的经济指标达到可以和常规能源的经济指标相比较,成为太阳能利用能否实际应用的关键。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核电站”存在着两个人们还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是‘核泄露’,二是‘核废料’的处理。
“水利发电”一是得有具备发电的水流,二是水堤会影响鱼类的生存。
“太阳能发电”成本太高,与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用蓄电池来转换交流电,并且占地面积大。
“风力发电”成本太高,也与风力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占地面积大。另外,大多用蓄电池来转换交流电,设备与维修复杂。
太阳能是免费的这个事实并不意味着它将自然而然地有低的利用成本,比方说,兴趣在于发电,那么在太阳能电站能够代替水电站或火电站之前,以某些方法把太阳能转换成电的设备必须有低的或者合理的成本。当考虑两种竞争商品的成本分析时,必须记住两个变量。第一是这种装置所消耗的燃料费,第二是生产的初始成本。值得指出的是太阳能装置的效率参数并不象在普通动力装置设计中那么重要。因为太阳能的成本是零。功率输出的成本相对来说与转换效率无关,它几乎完全取决于基本投资。太阳能最好用于小型发电站,就是说10到时候100千瓦的规模,不大于1000千瓦。这是由于不管电站大小,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几乎是不变的。以水电站为例,就不是这种情况,当电站规模大10倍的时候,电的成本降低到30%或者更低。摘自:[沙特阿拉伯]A.A.M.赛义夫编《太阳能工程》科学出版社1984年2月第一版
                                国外研究前展技术
                               强涡旋风力机的设想
一种利用大型圆塔内强涡旋的风力系统,这种涡旋和小型龙卷颇为相似。初步结果表明,这种类似于陆龙卷的新型风力系统所产生的风力比同样大小的传统风力机大得多,它在气体动力学家和能量研究人员中引起极大的兴趣。这种新设想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类似于陆龙卷的涡旋和产生这种涡旋的圆型塔,将容量远远超出涡轮叶片周围空间的空气产生的风能有效地集中起来。陆龙卷的极大破坏力不仅来自于大风,还来自于涡旋中心内极低的大气压力。但格鲁曼航空空间公司的詹姆斯·严提出的这种设想中,驱动产生风力的涡轮的是涡旋中心与周围空气之间的压力差而不是风场自身。据称,涡轮的转速要比普通风力机高得多,因而可减小连结涡轮与发电机所需要的延长的传动装置。因涡轮将靠近地面,故便于维修。为了贮存能量,可用一立轴与飞轮直接相连。一个直径不足2米的涡轮可能会获得高达1,000千瓦的输出功率。(美国《科学》1975年10月190卷4211期257页报道)存在的问题:还是要靠地面的风力,受风力大小的影响。造价高。
                     会造风的风力电站
风力电站有不少优点,但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风力发动机的桨叶只有在有风时才会转动。最近,在西班牙首都一马德里附近建成了一座别具一格的风力电站。在那儿,人们利用太阳产生一种“人造风”。西班牙工程技术人员在电站的一段地面上铺上“玻璃”,远远望去,宛如一座巨大的温室,在温室中央耸立着一根高大的管子。太阳把温室晒热以后,就会产生一种持续性的抽力,这时,通过管子的气流足以带动管内的涡轮发电机。试验表明,这项方案是可行的,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马德里风力电站的上地面积为20公顷,上面覆盖有塑料薄膜,管子长200米,管内安装100千瓦的涡轮发电机。白天被加热的温室晚上也能产生空气抽力。阴天利用云彩发射出来的红外线产生能量,使涡轮发电机照样能正常工作。设计中的风力电站的功率为上述马德里试验风力电站的一万倍,其温室直径为20公里,管子高900米。它的功率相当于一座中型的原子能发电站,其发电成本与原子能电站也大致相等。(摘自:香山摘译《苏联Hayka И ЖИЗНЪ》1981年1期78页)
存在的问题:占地面积太大,管子太高,温室晚上的温度不高,白天也不高。造价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已有技术的“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来加热水体,并把已加热的热水利用“保温蓄水池装置系统B”贮存起来供阴天或晚上使用,并通过由“复合隔热保温板F”构成的“塔体装置系统A”内的“散热器装置系统E”产生人造强涡旋的热气流来推动“涡轮发电机装置系统C”构成的,可进行全天候发电的组合装置系统。即为本发明的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
本发明的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设计原理与结构装置系统是采用“塔体装置系统A”、“复合隔热保温板F”、“保温蓄水池装置系统B”、“涡轮发电机装置系统C”、“散热器装置系统E”与“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等已有技术的装置组合而成。
“塔体装置系统A”:我们知道,锅炉的烟囱越高抽力越强,燃烧的也就愈旺。另外,烟囱内外的温差越大,抽力也就愈大。还有就是热气球利用的也是热空气轻的原理升到高空的。根据这些原理,本发明设计了由金属框架构成的圆形塔筒结构,并在金属框架内用“复合隔热保温板F”密封组装成为一座顶端开口的,底座为喇叭状的圆形塔筒。这一装置结构可以最有效地使塔筒内外形成较高的温度差。在“塔体装置系统A”内按装上“涡轮发电机装置系统C”就可发电。
“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和“散热器装置系统E”与“保温蓄水池装置系统B”:
水暖就是用水作传热介质(水温加热至60℃以上),通过集热器的热量,使这种介质温度升温,再送到蓄热器里储存起来,然后慢慢地输送到塔内的散热器,从而使塔内的气流温度升高。这种方式称为直接升温式,其应用最为广泛。
“保温蓄水池装置系统B”是一种长期贮存太阳热量的系统。该系统将白天获得的太阳热贮存在地下的蓄水池,使之在阴天和晚上自然的释放到塔内。
“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在现有的真空管内加装上若干根细管后,即构成一种毛细管做成的太阳能收集器。它可将空气加热到120℃以上,水体加热到80℃以上。
这种太阳能收集器的特点是重量轻,位置固定,无需跟踪太阳的装置。产热的成本仅为现有太阳能光电池或集热器的1/10。
本发明的发电原理简述:由一个用金属圆塔框架与复合隔热保温板构成并固定的、顶端开口的底端为喇叭状的高圆塔来形成温差、冷空气由高圆塔底部的喇叭状下的可调风门进入直立的塔内,源源流入圆塔内的冷空气被塔内的热空气的升力向着中心作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形成一个涡旋并向上急速运动。当较轻的热空气作为内向运动时便获得了加速度,通过角动量守恒并在涡旋变得较强劲时,涡旋中心处的气压迅速降低。最后热气流以一种迅速旋动的空气团从塔顶出现,与从塔顶吹过的风相互作用。风将涡旋顶吹开,从而恢复了塔顶处的气压,塔内获得的低气压也越低,其抽力亦就愈强,发电机的转速也就会越高,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
为利用这种由温差形成的涡旋能,要在低压中心下方的塔底装一涡轮发电机,塔底下方的周围的热空气上升与涡旋内低压中心之间由温差所形成的压力差,可驱动一股热气流通过涡轮并使涡旋中心上升。研究证明,这个被驱动的热气流实际上加强了涡旋的稳定性。而且由于热气流能被集中了,因而涡轮体积可以大大缩小,成本亦可大为降低。
本发明的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的优点:
投资低、运行成本低、可独立设置、有很大的安装和使用的灵活性、设备使用寿命长达50年、不需要熟练的人力看管和维护、不消耗自然资源、占地面积少、无污染、全天候发电、电费低于目前任何一种发电设施的费用等,特别适用于市、县、山区、牧区、无电力线的边远地区、边防部队及各种特种需要电力的地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包括“塔体装置系统A”、“复合隔热保温板F”、“保温蓄水池装置系统B”、“涡轮发电机装置系统C”、“散热器装置系统E”与“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等装置组合而成。
图1为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中“塔体装置系统A”、“复合隔热保温板F”、“保温蓄水池装置系统B”、“涡轮发电机装置系统C”、“散热器装置系统E”与“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等装置组合而成。
“塔体装置系统A”中:“塔体’(A1)、‘塔底’(A2)、‘风门’(A3)、‘塔内固定支架’(A4)、‘塔顶’(A5)。
“保温蓄水池装置系统B”中:‘地平面’(B1)、‘保温蓄热池’(B2)、‘热水’(B3)、‘水平面’(B4)。
“涡轮发电机装置系统C”中:‘发电机’(C1)、‘发电机底座’(C2)、‘发电机轴承’(C3)、‘发电机引出电源线’(C4)、‘进配电站电源线’(C5)、‘保温罩装置’(C6)。
“散热器装置系统E”中:‘主散热器’(E1)、‘主排水管’(E2)、‘辅助循环水泵’(E3)、‘辅散热器’(E4)、‘辅热水进水管’(E5)、‘辅热水排水管’(E6)。
“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中:‘聚热器供水管’((D1)、‘回聚热器进水管’(D2)、‘回水水泵’(D3)、‘返回聚热器中的回水管’(D4)、‘补充水管’(X)
“气流F”中:‘地面的气流或称风’(F1)、‘塔内热气流’(F2)、‘塔内涡旋气流’(F3)、‘塔顶涡旋气流’(F4)、‘塔顶排出气流’(F5)、‘高空气流’(F6)。
图2为毛细管式真空管太阳能箱式聚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中:‘水流方向’(D0)、‘聚热器供水管’(D1)、‘回聚热器进水管’(D4)。
“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中:‘毛细管式真空管’(G1)、‘毛细管’(G2)、‘太阳能集热器外壳’(G3)、‘透明保温罩’(G4)、‘支架’(G5)、‘底座’(G6)、‘隔热保温反射层’(G8)
图3为毛细管式真空管太阳能聚焦式聚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中:‘水流方向’(D0)与(D00)、‘聚热器供水管’(D1)、‘回聚热器进水管’(D4)。
“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中:‘毛细管式真空管’(G1)、‘毛细管’(G2)、‘太阳能集热器外壳’(G3)、‘透明保温罩’(G4)、‘支架’(G5)、‘底座’(G6)、‘自动太阳跟踪装置’(G7)、弧形反射镜(G9)。
图4为“复合隔热保温板F”的组装示意图
‘板材’(H1)、‘隔热保温板材’(H2)、‘凸出插块’(H4)。
图5为组装成的复合隔热保温板示意图
“复合隔热保温板F”(H0-1)与“复合隔热保温板F”(H0-2):‘板材’(H1)与(H3)、‘隔热保温板材’(H2)、‘凸出插块’(H4)、‘凹套’(H4U)、‘复合板紧固螺杆’(H5)。
图6为连接轱结构示意图
‘连接内轱’(H6)、‘连接外轱’(H7)、‘固定螺杆’(H8)。
图7为复合隔热保温板连接成塔筒壁的结构示意图
“复合隔热保温板F”(H0-1)与“复合隔热保温板F”(H0-2):‘连接内轱’(H6)、‘连接外轱’(H7)、‘固定螺杆’(H8)。
图8为复合隔热保温板连接成的塔筒壁结构示意图
“复合隔热保温板F”(H0-1)与“复合隔热保温板F”(H0-2):‘连接内轱’(H6)、‘连接外轱’(H7)、‘固定螺杆’(H8)、‘塔框架管’(H9)。
图1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毛细管式真空管太阳能箱式聚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毛细管式真空管太阳能聚焦式聚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复合隔热保温板F”的组装示意图
图5组装成的复合隔热保温板示意图
图6连接轱结构示意图
图7复合隔热保温板连接成塔筒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8复合隔热保温板连接成的塔筒壁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包括“塔体装置系统A”、“复合隔热保温板F”、“保温蓄水池装置系统B”、“涡轮发电机装置系统C”、“散热器装置系统E”与“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等装置组合而成。
如图1中所示为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塔体装置系统A”由“复合隔热保温板F”组装成塔形。塔内的地下部位设置了“保温蓄水池装置系统B”及“散热器装置系统E”,“塔体装置系统A”塔内的下部按装着“涡轮发电机装置系统C”,塔外按装有“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及配电站等装置系统。
“塔体装置系统A”由‘塔体’(A1)、‘塔底’(A2)、‘风门’(A3)、‘塔内固定支架’(A4)、‘塔顶’(A5)等组合而成。‘塔体’(A1)的外形像一个立放的喇叭,喇叭朝下。高度在50~500米。直径底座在10~50米左右,中上部在2。5~5米左右。
每套塔所配置的发电机的功率一般在10~1000千瓦。
“保温蓄水池装置系统B”由设在‘地平面’(B1)下的‘保温蓄热池’(B2)和池内的‘热水’(B3)构成。池内的热水保持在‘水平面’(B4)上下。‘保温蓄热池’(B2)内装有‘自动水位控制装置’并由‘补充水管’(X)自动进行补充水源的工作。
“涡轮发电机装置系统C”中:‘发电机’(C1)由‘发电机底座’(C2)和‘发电机轴承’(C3)按装在‘塔体’(A1)内并固定在‘保温罩装置’(C6)的上方。‘发电机引出电源线’(C4)经‘进配电站电源线’(C5)引入塔外的配电站内,再由配电站分配到各用电户。配电站内也可配置备用电池组。
“散热器装置系统E”由‘主散热器’(E1)、‘主排水管’(E2)和‘辅助循环水泵’(E3)、‘辅散热器’(E4)、‘辅热水进水管’(E5)、‘辅热水排水管’(E6)组成。
“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内的热水由‘聚热器供水管’(D1)输送到‘主散热器’(E1)并从‘主排水管’(E2)排回到‘保温蓄热池’(B2)内。
‘保温蓄热池’(B2)内的热水,再由‘辅助循环水泵’(E3)经‘辅热水进水管’(E5)管泵入‘辅散热器’(E4)内再经‘辅热水排水管’(E6)返回‘保温蓄热池’(B2)内。
‘保温蓄热池’(B2)内的水再经‘回聚热器进水管’(D2)至‘回水水泵’(D3)泵至‘返回聚热器中的回水管’(D4)并送到“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内进行再加热。
“塔体装置系统A”内的温差气流形成:‘地面的气流或称风’(F1)从可调的‘风门’(A3)进入‘塔底’(A2)与‘塔内热气流’(F2)混合后上升并推动‘发电机’(C1)旋转发电。‘塔内涡旋气流’(F3)至‘塔顶涡旋气流’(F4)再由‘塔顶排出气流’(F5)排出后与‘高空气流’(F6)相互作用恢复‘塔顶’(A5)处的气压,使塔内获得更低的气压来增加‘发电机’(C1)旋转听转速。
如图2中所示为,毛细管式真空管太阳能箱式聚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中:“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由‘太阳能集热器外壳’(G3)的上面按装着‘透明保温罩’(G4)内按装有‘毛细管式真空管’(G1),‘太阳能集热器外壳’(G3)按装在‘支架’(G5)和‘底座’(G6),‘太阳能集热器外壳’(G3)内的底部按装着‘隔热保温反射层’(G8),‘毛细管式真空管’(G1)按装在‘隔热保温反射层’(G8)的上方。
水由‘回聚热器进水管’(D4)进入‘毛细管式真空管’(G1)的‘毛细管’(G2)中,并从‘聚热器供水管’(D1)送至‘塔底’(A2)的‘主散热器’(E1)内。
‘毛细管’(G2)是在一个真空管内连接着数根细管。可将水体加热到80~90℃以上,可将空气加热到120℃以上。
亦可用市售的太阳能集热器。
如图3中所示为,毛细管式真空管太阳能聚焦式聚热器结构示意图             ℃℃
图3中:“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为在一个装有‘弧形反射镜’(G9)的‘太阳能集热器外壳’(G3)内,按装着‘毛细管式真空管’(G1)。
‘太阳能集热器外壳’(G3)按装有‘透明保温罩’(G4)和‘自动太阳跟踪装置’(G7)并固定在‘支架’(G5)与‘底座’(G6)上。
水由‘回聚热器进水管’(D4)进入‘毛细管式真空管’(G1)内的‘毛细管’(G2)并经‘聚热器供水管’(D1)送至‘塔底’(A2)的‘主散热器’(E1)内。
“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的加热效果较好,应尽量采用这种。亦可采用上面的“箱式聚热器”。
如图4、图5、图6、图7和图8中所示为“复合隔热保温板F”的组装示意图
“复合隔热保温板F”是在两块‘板材’(H1)与(H3)的中间放置了一块‘隔热保温板材’(H2)经‘复合板紧固螺杆’(H5)连接组合成一张标准尺寸的“复合隔热保温板F”。
“复合隔热保温板F”其中的两个边上伸出有‘隔热保温板材’(H2)的‘凸出插块’(H4),而对应的两边留着向内凹的‘凹套’(H4U),便于两块“复合隔热保温板F”插入经‘连接内轱’(H6)和‘连接外轱’(H7)与‘塔框架管’(H9)由‘固定螺杆’(H8)固定连接成‘塔体’(A1)。

Claims (9)

1.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包括“塔体装置系统A”、“复合隔热保温板F”、“保温蓄水池装置系统B”、“涡轮发电机装置系统C”、“散热器装置系统E”与“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等装置组合而成。其特征是“复合隔热保温板F”按装在“塔体装置系统A”内构成一个轻质的隔热保温的圆形高塔;“塔体装置系统A”内按装着“涡轮发电机装置系统C”和“散热器装置系统E”;“塔体装置系统A”的底下设施着“保温蓄水池装置系统B”,外面按装有“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及配电站装置系统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其特征是“塔体装置系统A”是由金属构成的圆形塔式立管框架结构,顶端开口,底座为喇叭形且与底座上的‘风门’(A3)相连接并固定在地基的基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其特征是“复合隔热保温板F”是在两块板材的中间夹入一块轻质的隔热保温板材并用数个螺栓连接构成的,四边留有用于相互插接的凸凹,并用内外轱经螺栓连接在由金属构成的圆形塔式立管框架结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其特征是底座上的‘风门’(A3)经流速或温差仪进行自动调整开门的度数来控制塔内的热气流的流速,达到稳定发电机高转速的目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其特征是“保温蓄水池装置系统B”用隔热保温板材构成的容器,上盖为塔形结构,其外周按装有散热器装置,顶端按装着“涡轮发电机装置系统C”,池的上下设置有进出水管与水泵装置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其特征是“涡轮发电机装置系统C”可根据需要选择各种功率的涡轮发电机。涡轮发电机按装在塔内的下部,“保温蓄水池装置系统B”上盖为塔形结构的上部。“涡轮发电机装置系统C”的上端与塔内的金属框架相连接固定。电源线从塔壁引出并引到塔外的配电站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其特征是“太阳能聚热器装置系统D”中的真空管采用由多根细管组合成的毛细管式的真空管,亦可采用通用的太阳能集热器装置,但效率较低。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其特征是“散热器装置系统E”中的散热器,最好选用铝质散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其特征是整体技术均为已有的各种技术。在实施时,可按常规技术的规范和标准进行。
CN 01145345 2001-12-31 2001-12-31 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 Pending CN14299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45345 CN1429987A (zh) 2001-12-31 2001-12-31 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45345 CN1429987A (zh) 2001-12-31 2001-12-31 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9987A true CN1429987A (zh) 2003-07-16

Family

ID=4678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145345 Pending CN1429987A (zh) 2001-12-31 2001-12-31 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429987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7859B (zh) * 2004-04-23 2010-06-23 Msc能量私人有限公司 采用多系统发电和水脱盐的结构
CN101294678B (zh) * 2008-05-19 2011-03-23 无锡爱迪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风电互补的发光二极管路灯散热装置
CN102128150A (zh) * 2011-03-04 2011-07-20 南京固体废弃物资源再生研究设计院 高聚光太阳能热气流风光耦合塔发电系统
CN104896769A (zh) * 2015-06-10 2015-09-09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塔式太阳能烟囱盐、水、电联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6016791A (zh) * 2016-07-11 2016-10-12 江苏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热发电集热塔塔壁的散热防护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7859B (zh) * 2004-04-23 2010-06-23 Msc能量私人有限公司 采用多系统发电和水脱盐的结构
CN101294678B (zh) * 2008-05-19 2011-03-23 无锡爱迪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风电互补的发光二极管路灯散热装置
CN102128150A (zh) * 2011-03-04 2011-07-20 南京固体废弃物资源再生研究设计院 高聚光太阳能热气流风光耦合塔发电系统
CN102128150B (zh) * 2011-03-04 2012-08-22 南京清洁可再生能源研究设计院 高聚光太阳能热气流风光耦合塔发电系统
CN104896769A (zh) * 2015-06-10 2015-09-09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塔式太阳能烟囱盐、水、电联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4896769B (zh) * 2015-06-10 2017-08-15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塔式太阳能烟囱盐、水、电联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6016791A (zh) * 2016-07-11 2016-10-12 江苏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热发电集热塔塔壁的散热防护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Kayiem et al. Historic and recent progress in solar chimney power plant enhancing technologies
US8487463B2 (en) Enhanced multi-mod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02128150B (zh) 高聚光太阳能热气流风光耦合塔发电系统
CN101892960B (zh) 风光塔式发电装置及方法
CN207018144U (zh) 全天候风光能与空气动力能多元一体化风洞发电系统
Tursynbaevich et al. Wind Mill and Solar Energy
CN102787981A (zh) 太阳能储能发电系统
Too et al. A brief review on solar updraft power plant
CN202176465U (zh) 高聚光太阳能热气流风光耦合塔发电系统
CN103352802A (zh) 垂直轴风力与太阳能热气流互补发电装置
CN1429987A (zh) 一种“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系统”
CN101349245A (zh) 人造气流、水流双流发电装置及其方法
CN202381259U (zh) 发电塔涡轮涡扇运转结构
CN102410141B (zh) 风光兼备辅助热力成机制太阳塔式电力输出优化集成系统
CN202300853U (zh) 风光兼备辅助热力成机制太阳塔式电力输出优化集成系统
CN206232423U (zh) 一种联合风压式通风装置的太阳能发电及海水淡化装置
CN202209253U (zh) 综合能源风道井发电站
CN105041587B (zh) 一种适用于山体的太阳能热气流冷风复合发电系统
CN205478103U (zh) 微风风光互补储能机组
CN208982218U (zh) 一种将太阳能烟囱作为塔筒的风力发电设备
CN103174593B (zh) 多级异步涡扇式太阳能热力聚风发电装置
CN202250634U (zh) 自然能源蓄能发电系统
CN105715455A (zh) 微风风光互补储能机组
CN106014871A (zh) 风力发电系统
CN101487452A (zh) 一种风光混合发电或风能发电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