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23911A - 传送无线电信号的方法,应用该方法的接入网络和无线电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传送无线电信号的方法,应用该方法的接入网络和无线电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23911A CN1423911A CN01806661A CN01806661A CN1423911A CN 1423911 A CN1423911 A CN 1423911A CN 01806661 A CN01806661 A CN 01806661A CN 01806661 A CN01806661 A CN 01806661A CN 1423911 A CN1423911 A CN 14239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o
- channel
- coding
- multiplexed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2—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nd access point cont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Reduction Or Emphasis Of Bandwidth Of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其中无线电链路控制块分别处理包含指定类型的信息项的第1数据单元和不包含所述类型的信息项的第2数据单元。用于访问媒体的控制块通过第1专用传输信道发出第1数据单元并且通过第2专用传输信道发出第2数据单元。将由通过所述专用传输信道发出的数据单元提供给编码和多路复用块以形成至少一列关于一条专用实际信道的符号流并将其提供给无线电发送块。所述编码和多路复用块和/或无线电发送块确保通过第1专用传输信道比通过第2专用传输信道更多的抗噪保护。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使形成各种类型的专用信道用于传送无线电信号到给定基站成为可能的技术。
本发明尤其在使用码分多址技术(CDMA)的UMTS类型(“通用移动电信系统”)的第3代蜂窝网中获得应用。
在无线电接口上以相同的噪声抗扰度传送专用信令信息和业务(语音或数据)的事实是某些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局限。对于信令的无线电覆盖必须至少与对于业务的无线电覆盖一样大。否则,可能发生不合需要的情况,诸如用户不能终止进行中的通信或不能执行蜂窝区转移(“转移”)等等。
而且,在诸如使用自适应多速率(AMR)编解码器编码语音信号的某些情况下,通过增加由信道编码引入的冗余度并相应地降低源编码器的瞬时比特速率,可以加强噪声抗扰度。在这些情况中,能够增加专用信令的噪声抗扰度也是合乎需要的。
美国专利号5,230,082解决了上述关于当移动终端不再可能获得控制这样的转移的信令信息时不能执行转移的风险的问题。该文档提出了一种机构,与先前服务于移动终端的基站相邻的基站通过该机构借用实际通信资源向终端发出转移命令。所述机构缺乏适应性并且要求基站间的协同以及网络基础结构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的动态方案。
而且,用户数据流可以包含与业务混合的控制信息,尤其是来自OSI模型(网络、传输或应用)的较高层的控制信息。比保护业务数据更多地保护控制或信令信息也是切合实际的,但并不被当前系统所允许。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出一种满足上述要求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至少一条流向无线电通信站的数据流传送无线电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处理,在无线电链路控制块中包含指定类型的信息的第1数据单
元和不包含指定类型的信息的第2数据单元;
-将所述数据单元提供给媒体访问控制块,该控制块沿着第1专用传输
信道发出第1数据单元,并且沿至少一条第2专用传输信道发出第2
数据单元;
-将由沿所述专用传输信道发出的数据单元提供给编码和多路复用块以
形成至少一条属于一条专用实际信道的符号流;以及
-将每条符号流提供给无线电发送块,并且其中控制编码和多路复用块和/或无线电发送块以沿第1专用传输信道提供比沿第2专用传输信道更多的抗噪保护。
所述指定类型的信息最好是关于信令协议的信息,而所述“第2数据单元”最好包含用户数据。
可以使用几种处理方法区分提供给各种传输信道的抗噪保护间的差异。从而能够控制所述编码和多路复用块应用在第1专用传输信道中比在第2专用传输信道中表现出更高的冗余度的信道编码。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控制所述编码和多路复用块以形成与基于所述第1专用传输信道的一条第1专用实际信道相关的一条第1符号流,并且形成与基于至少一条第2专用传输信道的一条第2专用实际信道相关的至少一条第2符号流。
因此,可以这样控制无线电发送块以使得所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具有沿第1专用实际信道的第1分量和沿第2专用实际信道的第2分量,并且所述第1分量比所述第2分量具有更大的发送功率。当通过扩展频谱技术多路复用所述专用物理信道时,另一可能性是控制所述编码和多路复用块以及无线电发送块以使得第1符号流比第2符号流具有更小的符号比特速率,并且所述第1专用实际信道比所述第2专用实际信道与更高的扩展因子相关联。
又一可能性是尤其当以宏观差异方式操作时,即当终端同时与多个基站通信时(见WO 00/38642),利用在某些无线电通信终端中提供的多个接收机的好处。在后一种情况中,当准备第1和第2符号流以提供给不同的基站中的无线电发送块时,可以从至少两个基站发送无线电信号,以形成沿不同传输路径发送的无线电信号,所述无线电发送块被分配于所述基站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链路控制块分别接收属于控制平面的第1数据流以及属于用户平面的至少一条第2数据流,其中从第1数据流形成第1数据单元并且从第2数据流形成至少一些第2数据单元。然后所述指定类型的信息可以包括无线电资源控制信息和/或移动管理信息和/或呼叫控制信息。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链路控制块接收属于用户平面的数据流,其中从所述数据流形成数据单元,而根据对所述流的分析区分第1和第2数据单元。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涉及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接入网络以及无线电通信终端,其中包括无线电链路控制块、媒体访问控制块、编码和多路复用块以及无线电发送块,并且将安排它们以实现上文所描述的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方法。
参考附图,在下面的非限制性的示范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其它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可以适用的UMTS网络图;
-图2是显示UMTS网络的无线电接口上使用的通信协议的层结构的图;
-图3是网络的基站的编码和多路复用块的原理图;
-图4是基站的无线电发送块的原理图;
-图5是说明用于可用于网络的蜂窝区的分开的信道的一组编码的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接入网络的部分原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无线电通信终端的部分原理图。
下面描述了应用于以FDD(频分复用)模式操作的UMTS网络的本发明。图1显示了这样的UMTS网络的结构。
属于核心网络(CN)的移动服务切换器10一方面与一个或多个固定网络11链接,并且另一方面通过所谓的lu接口与控制设备12或RN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链接。每个RNC 12通过所谓的lub接口与一个或多个基站13链接。分布于网络所覆盖的区域上的基站13能够通过无线电与被称为UE(“UMTS设备”)的移动终端14、14a、14b通信。可以把基站集中在一起以形成被称为“节点B”的节点。某些RNC 12可以进一步通过所谓的lur接口彼此通信。所述RNC与所述基站形成了被称为UTRAN(“UMTS陆基无线电接入网络”)的接入网络。
如由3GPP(第3代伙伴计划)1999年10月公布的3G TS 25.301技术说明书“Radio Interface Protocol”3.2.0版本中描述的那样,所述UTRAN包括用于提供无线电接口上所需的链接的OSI模型的层1和层2的单元(被称为Uu),以及属于层3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块15A。从较高层可以看出,所述UTRAN仅作为UE和CN间的中继。
图2显示了属于UTRAN和UE的RRC块15A、15B以及较低层块。在每端处,层2被再分成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块16A、16B以及媒体访问控制(MAC)块17A、17B。层1包括编码和多路复用块18A、18B。无线电块19A、19B适合来自块18A、18B提供的符号流的无线电信号的传输以及另一方向中的所述信号的接收。
有各种使对应于图2的协议结构适应于对应于图1的UTRAN的硬件结构的方法,并且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信道的类型采用各种体系结构(见3GPP 2000年1月公布的3.1.0版本的3G TS 25.401技术说明书“UTRAN OverallDescription”中的第11.2节)。所述RRC、RLC和MAC块位于RNC 12中。当包含若干RNC时,能够用适当的lur接口上的交换协议在这些RNC之间分配MAC子层,所述协议例如ATM(“异步传输模式”)和AAL2(“ATM自适应层编号2”)。还可以在lub接口上使用这些相同的协议用于MAC子层和层1间的交换。在宏观差异方式的交换期间,RNC能够包括涉及宏观差异功能的层1部分。
层1和层2每个都由RRC子层控制,在3GPP 1999年10月公布的3.1.0版本的3G TS 25.331技术说明书“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中描述了所述RRC子层的特点。所述RRC块15A、15B监督无线电接口。而且,与对应于层3产生的用户数据的处理的“用户平面”不同,它根据“控制平面”处理要被发送至远程站的流。
在3GPP 1999年10月公布的3.1.2版本的3G TS 25.322技术说明书“RLCProtocol Specification”中描述了所述RLC子层。在发送方向中,RLC块16A、16B根据各自的逻辑信道接收由层3产生的服务数据单元(RLC-SDU)组成的数据流。块16A、16B的RLC模块与每个逻辑信道相关联以将流的RLC-SDU单元分割成定址于MAC子层并包含可选的RLC首部的协议数据单元(RLC-PDU)。在接收方向中,RLC模块从接收自MAC子层的数据单元相反地进行逻辑信道的RLC-SDU单元的重装配。
在3GPP 1999年10月公布的3.1.0版本的3G TS 25.321技术说明书“MACProtocol Specification”中描述了所述MAC子层。它将一条或多条逻辑信道映射成一条或多条传输信道(TrCH)。在发送方向中,MAC块17A、17B能够将一条或多条逻辑信道多路复用成一条传输信道。在这样的传输信道上,所述MAC块17A、17B发出连续的传送块TrBk,每个块包括可选的MAC首部以及由相关的逻辑信道产生的RLC-PDU单元。
对于每条TrCH,RRC子层向MAC子层提供传输格式集(TFS)。一个传输格式包括等于10、20、40或80ms的传输时间间隔(TTI)、传送块大小、传送块组大小以及定义要由层1应用于TrCH的用于检测和校正传输差错的保护方案的参数。根据逻辑信道或与TrCH相关的信道上的当前比特速率,MAC块17A、17B从RRC子层分配的TFS中选择一传输格式,并且在每个TTI中发出一组遵循所选择的格式的传送块,同时向层1指示此格式。
层1可以在一条给定的实际信道上多路复用若干条TrCH。在这种情况下,RRC子层向实际信道分配传输格式组合集(TFCS),并且MAC子层从该TFCS中动态地选择一个传输格式的组合,从而定义将用于各种多路复用的TrCH的传输格式。
UMTS使用扩展频谱CDMA技术,即由被称为“码元”的采样组成的扩展编码多路复用被传送的符号,该扩展编码的速率(在UMTS的情况下是3.84Mchip/s)大于被发送的符号的速率。所述扩展编码区分各种实际信道PhCH,这些实际信道重叠于由载波频率组成的相同的传输资源上。扩展编码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使接收机能够分开所述PhCH并由此提取预期的符号。对于下行链路上的FDD模式中的UMTS,向每个基站分配扰频编码,并且通过相互正交的信道编码(“信道化编码”)区分基站使用的各种实际信道。基站还能使用若干互相正交的扰频编码。在上行链路上,基站使用扰频编码以分开发送UE,并且可能使用信道编码以分开从同一UE产生的实际信道。对于每条PhCH,全部扩展编码是信道编码和扰频编码的产物。扩展因子(等于码元速率与符号速率的比)是介于4和512之间的2的幂。作为要在PhCH上被传送的符号的比特速率的函数选择此因子。
以在基站使用的载波频率上一个接一个的10ms帧组织各种实际信道。每个帧被再分成666μs的15个时隙。每个时隙能够载送一条或多条实际信道的重叠成分,包括普通信道和专用实际信道(DPCH)。对于FDD模式中一个时隙,所述来自DPCH的贡献成分:
-放置于所述时隙结尾的若干导频符号。为接收机先验所知,这些符号
允许接收机获得同步并估计用于解调信号的参数;
-放置于所述时隙起始处的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TFCI);该TFCI从MAC
子层产生;
-要由反向链路上的接收机使用的传输功率控制(TPC)信息;该命令
从使用从RRC子层产生的伺服控制参数的层1功率控制模块产生;
-放置于所述TPC域的任意一端的以DATA1和DATA2表示的两个数据域。
从而能够把所述DPCH看作包括对应于TFCI、TPC和PL域的专用实际控制信道或DPCCH,以及对应于DATA1和DATA2域的专用实际数据信道或DPDCH。
对于同一通信,建立对应于不同信道编码的若干DPCH是可能的,这些DPCH的扩展因子可以相同或不同。尤其当一条DPDCH不足以提供应用所需的传输速率时会遇到这种情况。下文中,Y表示等于或大于1的被用于一个方向中的同一通信的实际信道的数目。
而且,所述同一通信能够使用一条或多条传输信道。例如经多路复用的TrCH被用于多媒体传输,其中要被同时传送的不同类的信号要求不同的传输特性,尤其是关于防止传输差错。而且,为了表示一给定信号(如音频),某些编码器可以发出具有不同感性重要性并因此要求不同保护程度的多条符号流。然后使用多条TrCH传输这些各种符号流。下文中,X表示等于或大于1的被用于在上述Y实际信道上的给定通信的传输信道的数目。
对于每条传输信道i(1≤i≤X),所述TTI由Fi个连续帧组成,其中Fi=1、2、4或8。一般地,必须接收的由传输信道传送的信号的延迟越短,使用的TTI就越短。例如,10ms的TTI(Fi=1)将被用于电话应用,而80ms的TTI(Fi=8)将被用于数据传输应用。
在3GPP 1999年10月公布的3.0.0版本的3G TS 25.212技术说明书“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FDD)”中详细描述了Y个PhCH上的TrCH发出的信息符号的X流的编码和多路复用。
在传输方向中,块18A、18B多路复用与用于通信的X个TrCH有关的流ai(1≤i≤X),以形成被称为编码的合成传输信道或CCTrCH,该信道随后被再分割成一条或多条实际信道PhCH#j(1≤j≤Y),在这些信道上传送分别由rj表示的已同步的符号流。
根据图3描述了从UTRAN到UE传输方向的编码和多路复用块18A。为上行链路提供了类似的结构(见3G TS 25.212说明书)。具有下标i的参考符号指明了属于TrCH i(1≤i≤X)的单元,具有下标j的参考符号指明了属于PhCHj(1≤j≤Y)的单元,以及无下标的参考符号属于对CCTrCH级上的每个帧进行的操作。
由MAC块17A将传输格式的特征提供给编码块20i。要在每条TRCH i上传送的流ai由连续的TrBk组成。模块21i通过添加用于检测任何传输差错的循环冗余校验和(CRC)来完成每个TrBk。然后通过模块22ii级联和/或分割TrBk bj为信道编码23i的输入形成适当大小的块oi。
对于传输信道i的每个TTI,所述信道编码23i输出Ei个以ci,m(1≤m≤Ei)表示的经编码的比特的序列ci。模块23i可以应用两种类型的纠错编码:
-速率为1/2或1/3并且约束长度K=9的卷积编码;
-用于要求最低差错率的应用的速率为1/3的turbo编码。
速率匹配模块24i删除(截去)或重复序列ci的比特以将TrCH的比特速率与给定扩展因子的一条PhCH或多条PhCH上允许的全局比特速率相匹配。
以传输格式定义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的CRC参数。
在一给定帧中,专门用于通信的各种TrCH的周期可以具有固定位置(在下述的帧内交错之前)或可变位置。在固定位置情况下,必须通过模块25i向由模块24i发出的序列gi添加一个或多个有标记的符号,这些符号被称为DTX(“不连续传输”)比特并且不会被传送。
交错模块26i对由模块25i发出的序列hi进行排列置换,目的在于将关于所述TTI的符号分布于其所覆盖的Fi个帧上。所述交错在于连续地将序列hi的符号写入包含Fi个列的矩阵的行,置换所述矩阵的列,以及然后逐列读取该矩阵中的符号以形成以qi表示的序列。然后模块27i将序列hi截断成对应于置换后的交错矩阵的Fi个列的Fi个连续符号段,并且分别将这些段分配给所述TTI的Fi个帧,为每个帧和每条TrCHi(1≤i≤X)形成一以fi表示的序列。
通过对CCTrCH形成S个符号的序列s的模块28,多路复用为通信的各种TrCH产生的序列fi(1≤i≤X),即一个接一个的放置。在专门用于通信的各种TrCH的周期具有可变位置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模块29向序列s附加一个或多个DTX比特。
然后,模块30将模块29发出的序列w截断成Y段连续符号U1、U2、…、UY,并且分别将这些段分配给Y个PhCH,为每条PhCH j(1≤j≤Y)形成一以uj表示的序列。交错模块31j对序列uj进行排列置换,目的在于将当前帧中的符号分布于通信使用的Y个PhCH上。所述交错在于连续地将序列uj的符号写入包含30个列的矩阵的行,对所述矩阵的列改变序列,以及然后逐列读取该矩阵中的符号以形成以vj表示的Uj个符号的序列。
最后实际信道映射模块32j将序列vj的连续符号分布于当前帧的时隙的DATA1域和DATA2域中。所述模块32j进一步通过向DPCCH的PL域、TFCI域和TPC域插入适当的信令比特来完成块18A发出的符号流rj。
图4说明了基站13或UE 14的通过CDMA技术多路复用PhCH的无线电传输块19A、19B的结构。要在PhCH j上被传送的信息通过信道编码CCj形成第1扩展的对象。
所述信道编码CCj是正交可变扩展因子(OVSF)编码。它们从与图5中所示的编码树相同的一组编码中选择。每个编码cSF,i(1≤i≤SF)是一SF个码元的序列,每个码元的值为±1,并且SF=2L-K,其中L是正整数(在UMTS的情况下等于8)并且k是0≤k≤L的整型变量。所述编码树如下定义:
c1,1=(1),
c2.SF,2i-1=(cSF,i,cSF,i),
c2.SF,2i=(cSF,i,-cSF,i)。
所述信道编码cSF,i的码元以D=3.84Mchip/s的速率调制符号流,其速率是D/SF=2k-L.D,即扩展因子等于SF=2L-k。所述的符号是复合符号,每个包括分别对应于I通路和Q通路的两个有符号的比特(值为±1)。
由RRC子层分配所述信道编码。选择经分配的编码使其对一发射机完全正交。参考图5的编码树,具有相同扩展因子的两个编码常常是正交的,其逐码元之和为0。如果两个带有扩展因子2L-k和2L-k’的编码在分别用速率2L-k.D和2L-k′.D调制任何两个有符号的比特序列之后,产生的码元序列是正交的,那么所述两个编码也是正交的。参考图5的树排列,这就相当于是指当且仅当两个信道编码不属于树的同一分支(从根c1,1到叶子cL,i)时,它们是正交的。RRC子层进行的编码选择全部遵循此约束条件:发射机同一时刻使用的信道编码组CCj中两个编码不会出现在同一分支上。这就允许接收机区分与其有关的信道。
所述RRC子层为由编码和多路复用块18A、18B形成的每个PhCH j提供要被使用的信道编码的扩展因子SFj和索引ij。块19A、19B的发生器39j将此编码
供给调制在相应的实际信道上传送的复合符号的乘法器40j。于是在41处对经如此调制的符号序列求和以组合多路访问信道。
在加法器41之前(乘法器40j的上游或下游),另一个乘法器42j通过应用由功率控制模块43j以反向链路上DPCCH中返回的命令TPCj的功能确定的增益P(j)加权每条PhCH j的贡献。根据3GPP 1999年12月公布的3.1.1版本的3G TS 25.214技术说明书“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FDD)”中描述的伺服控制过程,在信号干扰比(SIR)的接收机估计并与RRC子层给出的目标值SIRtarget,j比较之后获得这些命令TPCj。
在44处,使加法器41发出的复合信号与发生器45提供的扰频编码SC相乘。除了基站使用几种扰频编码的情况之外,所述编码SC被同样地用于所有CDMA信道。
在乘法器44的输出处,由调制器46处理复合基带信号,所述调制器执行脉冲整形以及四状态相位调制(QPSK)以形成在Uu接口上发送的无线电信号。
块19A、19B的接收部分将拾波并放大的无线电信号转换成基带,然后使其与扰频编码以及与要被处理的每条PhCH的信道编码CCj相乘。将如此恢复的估计符号流提供给进行图3所述的双重操作的信号分离和解码操作的块18A、18B,从而重建关于TrCH所估计的TrBk。当以宏观差异方式操作时,进行沿不同路径接收之后估计的TrBk的组合以获得宏观差异增益。MAC块17A、17B接着从传输信道进行逻辑信道信号分离,然后RLC块16A、16B重汇编用于较高层的数据流。
图6图解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关于向UE发送专用信息的UTRAN实体。将要注意到对于上行链路可以采用类似的组织结构。在所提供的例子中,控制平面包括用于分别向UE的相应RCC实体发送呼叫控制信息(CC)、移动管理信息(MM)以及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RR)的3条逻辑信道,并且用户平面包括2条用于发送用户信息的逻辑信道。RRC块15A控制RLC块16A为每条逻辑信道创建RLC模块160实例。
除了其它没有示出的功能,对于与相关的UE有关的专用信道,MAC块17A包括信道切换模块170以及传输格式组合选择模块171。如块172、173图解所示,所述RRC块控制模块170多路复用在第1专用传输信道TrCH 1上控制平面的逻辑信道,以及在截然不同的专用传输信道TrCH 2上用户平面的逻辑信道。通过观察与传输信道相关的逻辑信道上的比特速率,模块171从RRC块15A提供的TFCS中选择适当的传输格式组合,并且向层1发出相应的指示符TFCI。
对于每个组合,由RRC块15A选择的TFCS能够在应用于TrCH 1的信道编码上施加比在应用于TrCH 2的信道编码上更高的冗余度。例如,能向TrCH 1分配turbo编码,而向TrCH2分配卷积编码。在速率匹配和/或CRC级上也可以实现区分。
所述RRC块15A进一步控制编码和多路复用块18A,这样使用两条实际信道(PhCH 1和PfCH 2)分别发送从两条专用TrCH发出的数据。这两条PhCH j被链接到无线电块19A,所述RRC块15A将要被使用的信道编码的参数SFj,ij提供给块19A。
通过对信令信息和用户数据提供不同的专用实际信道,增加对信令信息的噪声强壮性而有效地管理无线电资源是可能的。所述RRC子层尤其能够向载送信令信息的PhCH 1比向载送用户数据的PhCH 2分配更高的扩展因子,后一条信道具有较高的符号比特速率。通过使用单条PhCH,相同信息的发送将要求分配较小扩展因子的信道编码,即较接近于图5的编码树的树根,从而调动较多的编码资源(例如,在图5中可以看出向具有较高全局比特速率的单个PhCH分配编码c2,1没有分别向信道PhCH 1和PhCH 2分配编码c8,1和c4,2有效,从而使编码c8,2能为另一用户使用)。
如果基站缺乏信道编码,向其分配新的扰频编码是可能的。
所述RRC子层能够通过调整下行链路目标控制值SIRtarget,1、SIRtarget,2,控制关于信令信息的增强的对噪声强壮性。由于SIRtarget,1>SIRtarget,2,经过上行链路上返回的命令TPC1和TPC2,所述伺服控制在PhCH 1上比在PhCH 2上获得更高的传输功率。从干扰的观点看,仅在PhCH 1上增加传输功率比在载送同量信息的单条PhCH上增加传输功率更好。
作为备择,或另一方面,所述UTRAN的块15A能够直接调整信道PhCH 1和PhCH 2的功率电平,而不是通过使用参数SIRtarget的伺服控制回路。
在宏观差异方式中,从至少两个基站13向UE发送无线电信号。可以把层1看作在这些基站(或节点B)间分配。服务RNC能够通过直接将TrCH 1并因此将PhCH 1接到具有较好质量的无线电链路的基站,以及将TrCH 2/PhCH2接到存在一链路的另一基站,控制所述关于信令信息的增强的对噪声强壮性。然后使用UE中所提供用于支持宏观差异方式的多个接收机,放弃该方式,来接收沿不同传输路径的信息。
图7图解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的的关于向UTRAN发送专用信息的底层实体。将要注意到对于下行链路可以采用类似的组织结构。为了简化例子,考虑用户平面的单条逻辑信道的处理,该逻辑信道从层3接收IP数据报。所述数据报流携带与用户数据混合的控制信息。
所述RRC块15B控制RLC块16B为逻辑信道创建RLC模块161实例,并且该模块161在分段时执行包含指定类型(例如控制)信息的第1数据单元RLC-PDU和不包含指定类型信息的第2数据单元RLC-PDU间的区分。例如,所述模块161通过设置于每个RLC-PDU单元的RLC首部中的标志或通过两层间的通信原语的参数,分析空中的入射流并用信号通知MAC子层哪些是第1和第2 RLC-PDU单元。
除了其它没有示出的功能,MAC块17B包括信道切换模块175和传输格式组合选择模块176。如块177图解所示,所述RRC块控制模块175将用户平面的逻辑信道分离成两个不同的专用传输信道TrCH 1和TrCH 2。TrCH 1接收第1 RLC-PDU单元,而TrCH 2接收第2 RLC-PDU单元。根据连同每个RLC-PDU单元(首部或原语)的模块161提供的指示进行所述分离。通过观察两条专用传输信道上的比特速率,模块176从RRC块15B提供的TFCS间选择适当的传输格式组合,并且向层1发出相应的指示TFCI。
对于每个组合,由RRC块15B选择的TFCS能够在应用于TrCH 1的信道编码上施加比在应用于TrCH 2的信道编码上更高的冗余度。例如,能向TrCH 1分配turbo编码,而向TrCH 2分配卷积编码。在速率匹配和/或CRC级上也可以实现区分。
所述RRC块15B进一步控制编码和多路复用块18B,这样在单个实际信道上多路复用两条TrCH。该PhCH被链接到无线电块19B,所述RRC块15B将要被使用的信道编码的参数SF,i提供给块19B。
在图7的例子中,其中在同一实际信道上组合专用传输信道,由RRC子层定义的并由MAC子层选择的传输格式产生噪声抗扰度的区别。当然,使用图6所述的使用若干PhCH的类似处理也是可能的。
RLC子层进行的流分析包括检验IP数据报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首部,使识别包含所需信息的经分段的数据单元变得可能。该信息的性质取决于较高层中使用的协议、所支持的应用、蜂窝网操作者的选择等等。
例如所述区别可以基于:
-每个IP数据报的服务域类型(TOS),尤其是所谓的“可靠性标志”,
从而可能帮助比其它数据报更多地保护某些数据报。对于IP首部的
说明,见1981年9月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公布的Internet标
准(草案)(RFC)791“Internet Protocol”;
-包含于每个数据报的IP首部中的协议类型,从而使比根据尤其用于
传输诸如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RFC 768,IETF,1980
年8月)的用户数据的协议而发送的其它信息更多地保护诸如那些属
于ICMP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RFC 792,IETF,
1981年9月)或RSVP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RSVP)”,
RFC 2250,IETF,1997年9月)的控制信息成为可能。从而可能确保 在无线电接口上以最佳条件发送重要信息,如使用期限(TTL)期满的指示或某些数据报的错误目的地址的指示;-诸如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RFC 793,IETF,1981年9月)的传输层协议首部。从而可能确保在无线电接口上以最佳条件发送所述传输协议的重要信息(例如肯定应答或复位消息)。TCP使用较长超时(几秒),这样此信令信息的保护能相当地改进所述协议的有效性;-应用层协议首部。例如这使得支持关于网页浏览(HTTP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RFC 1945,IETF,1996年5月)的网络管理应用(SNMP协议,“A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RFC 1157,IETF,1990年5月)或文件传输应用(FTP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RFC 959,IETF,1985年10月)成为可能。如果在层4中使用TCP,可以在TCP首部找到应用协议的指示。如果在层4中使用UDP,该指示存在于数据部分。在诸如基于IP的电话的实时应用中,另一例子在于与编码的实时信号相比支持控制信息,即与RTP协议(见“RTP:A Transport Protocol forReal-Time Applications”,RFC 1889,IETF,1996年1月)相比支持RTPC协议。
Claims (15)
1.一种基于至少一条流向无线电通信站的数据流传送无线电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处理,在无线电链路控制块(16A、16B)中,第1数据单元包含
指定类型的信息而第2数据单元不包含指定类型的信息;
-将所述数据单元提供给媒体访问控制块(17A、17B),该控制块沿着
第1专用传输信道发出第1数据单元,并且沿至少一条第2专用传输
信道发出第2数据单元;
-将沿所述专用传输信道发出的数据单元提供给编码和多路复用块
(18A、18B)以形成至少一条属于一条专用实际信道的符号流;以及
-将每条符号流提供给无线电发送块(19A、19B),并且其中控制编码和多路复用块和/或无线电发送块以沿第1专用传输信道提供比沿第2专用传输信道更多的抗噪保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类型的信息是属于信令协议的信息。
3.如先前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编码和多路复用块(18A、18B)应用在第1专用传输信道中比在第2专用传输信道中表现出更高冗余度的信道编码。
4.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编码和多路复用块(18A、18B)形成与基于所述第1专用传输信道的一条第1专用实际信道相关的一条第1符号流,并且形成与基于至少一条第2专用传输信道的一条第2专用实际信道相关的至少一条第2符号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无线电发送块(19A、19B)以使得所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具有沿第1专用实际信道的第1分量和沿第2专用实际信道的第2分量,并且所述第1分量比所述第2分量具有更大的发送功率。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扩展频谱技术多路复用所述专用实际信道,并且其中控制所述编码和多路复用块(18A、18B)以及无线电发送块(19A、19B)以使得第1符号流比第2符号流具有更小的符号比特速率,并且所述第1专用实际信道比所述第2专用实际信道与更高的扩展因子相关联。
7.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至少两个基站(13)发送所述无线电信号,所述无线电发送块(19A)被分配于所述基站中,并且其中把所述第1和第2符号流提供给不同的基站中的无线电发送块,以形成沿不同传输路径发送的无线电信号。
8.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链路控制块(16A、16B)分别接收属于控制平面的第1数据流以及属于用户平面的至少一条第2数据流,其中从所述第1数据流形成第1数据单元并且从所述第2数据流形成至少一些第2数据单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类型的信息包括无线电资源控制信息(RR)和/或移动管理信息(MM)和/或呼叫控制信息(CC)。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链路控制块(16A、16B)接收属于用户平面的数据流,从中形成数据单元,而根据对所述流的分析区分第1和第2数据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流由IP数据报组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分析包括检验每个IP数据报的首部中的服务域的类型和/或协议域的类型。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分析包括检验包含于每个IP数据报中的传输层协议首部和/或应用层协议首部。
14.一种用于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接入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电链路控制块(16A)、媒体访问控制块(17A)、编码和多路复用块(18A)以及无线电发送块(19A),所述接入网络被安排成实现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要求的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方法。
15.一种无线电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电链路控制块(16B)、媒体访问控制块(17B)、编码和多路复用块(18B)以及无线电发送块(19B),并且被安排成实现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要求的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00/03308 | 2000-03-15 | ||
FR0003308A FR2806576B1 (fr) | 2000-03-15 | 2000-03-15 | Procede d'emission de signaux radio, reseau d'acces et terminal de radiocommunication appliquant le proced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23911A true CN1423911A (zh) | 2003-06-11 |
CN1190095C CN1190095C (zh) | 2005-02-16 |
Family
ID=8848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8066615A Expired - Lifetime CN1190095C (zh) | 2000-03-15 | 2001-03-13 | 传送无线电信号的方法,应用该方法的接入网络和无线电通信终端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675016B2 (zh) |
EP (1) | EP1264494B1 (zh) |
JP (1) | JP2003527010A (zh) |
CN (1) | CN1190095C (zh) |
AT (1) | ATE417467T1 (zh) |
AU (1) | AU2001239386A1 (zh) |
CA (1) | CA2400933C (zh) |
DE (1) | DE60136914D1 (zh) |
FR (1) | FR2806576B1 (zh) |
WO (1) | WO200106995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7676B (zh) * | 2003-12-10 | 2010-04-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下行共享信道的信道码映射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63592B1 (ko) * | 1998-10-01 | 2006-09-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분기방법 |
PL207275B1 (pl) | 1999-07-08 | 2010-11-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Urządzenie nadawcze dla łącza w górę w systemie łączności ruchomej, urządzenie nadawcze w systemie łączności ruchomej oraz sposób nadawania w systemie łączności ruchomej |
DE50013701D1 (de) * | 1999-11-25 | 2006-12-14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itratenanpassung mittels punktierung und/oder vervielfachung von bits |
EP1285512B1 (en) * | 2000-04-07 | 2008-10-08 | Nokia Corporation | Transmission of fixed size protocol data units through the transparent radio link control |
ATE291317T1 (de) * | 2000-06-26 | 2005-04-15 | Cit Alcatel | Adressierungsschema für ein ip basiertes funkzugriffsnetz |
GB2369006B (en) * | 2000-11-10 | 2004-04-07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apping of internet protocol based data |
US6847623B1 (en) * | 2000-11-15 | 2005-01-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data streams onto a single channel |
US7272769B1 (en) * | 2001-06-05 | 2007-09-18 | Broadcom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leaving data in a wireless transmitter |
GB2377586B (en) * | 2001-07-06 | 2005-06-29 | Ipwireles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transport format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061939B1 (en) | 2001-06-13 | 2006-06-13 | Juniper Networs, Inc. | Source synchronous link with clock recovery and bit skew alignment |
GB2377343B (en) * | 2001-07-06 | 2006-03-01 | Ipwireles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hysical shared channel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983166B2 (en) * | 2001-08-20 | 2006-01-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control for a channel with multiple format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369770A1 (en) * | 2001-11-08 | 2011-09-28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Packet Transmission Device |
EP1449389B1 (en) | 2001-11-26 | 2010-04-28 | Spyder Navigations L.L.C. | Mac layer inverse multiplexing in a third generation ran |
ATE260528T1 (de) * | 2001-12-04 | 2004-03-15 | Cit Alcatel | Basisstation für umts zur übertragung von zeitschlitztypen |
US7167476B1 (en) * | 2002-04-12 | 2007-01-23 | Juniper Network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outing data in a network device |
US6684081B2 (en) * | 2002-05-10 | 2004-01-27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par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user data from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
US8699505B2 (en) | 2002-05-31 | 2014-04-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channelization code allocation |
US7525923B2 (en) * | 2002-06-28 | 2009-04-28 | Ntt Docomo, Inc. | Catprobe |
US7729268B2 (en) * | 2002-06-28 | 2010-06-01 | Ntt Docomo,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determination |
US6967940B2 (en) * | 2002-07-19 | 2005-11-22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Dynami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in UTRA systems |
US6907010B2 (en) * | 2002-10-11 | 2005-06-14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Dynamic radio link adaptation for interference in cellular systems |
KR100926707B1 (ko) | 2002-11-05 | 2009-11-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데이터 통신방법 |
KR100772470B1 (ko) * | 2002-12-20 | 2007-11-02 |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 모바일 네트워크의 mac 계층에 의한 데이터 전송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
KR100498347B1 (ko) * | 2003-04-01 | 2005-07-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Amr 코덱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데이터 처리방법 |
US7933250B2 (en) * | 2003-06-23 | 2011-04-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de channel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8072942B2 (en) * | 2003-11-26 | 2011-12-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de channel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7525925B2 (en) * | 2003-12-31 | 2009-04-28 |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n optimal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using progressive set reduction |
US20080259813A1 (en) * | 2004-03-09 | 2008-10-23 | Johnny Mikhael Matt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determination |
FR2868236B1 (fr) * | 2004-03-26 | 2006-06-02 | Nortel Networks Ltd | Procede d'emission de signaux radio et station de radiocommunication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
WO2005112296A2 (en) | 2004-04-29 | 2005-11-24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radio access bearers for enhanced uplink services |
TWI469565B (zh) * | 2004-05-07 | 2015-01-11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配置具增強上鏈服務胞元之無線通信方法 |
JP4305341B2 (ja) * | 2004-09-09 | 2009-07-2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基地局、無線基地局制御装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
GB2427097B (en) * | 2005-05-03 | 2007-03-21 | Ip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ling information |
US20070166659A1 (en) * | 2006-01-18 | 2007-07-19 | Haase Michael A | Thermally accelerated dental imressions |
KR100918743B1 (ko) * | 2006-01-18 | 2009-09-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포맷 조합의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
JP4589250B2 (ja) | 2006-02-21 | 2010-12-0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電力制御装置 |
US8363594B2 (en) * | 2006-11-08 | 2013-01-29 | Apple, Inc. | Address spoofing prevention |
JP2009044693A (ja) * | 2007-08-10 | 2009-02-26 | Fujitsu Ltd |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KR100904433B1 (ko) * | 2008-01-07 | 2009-06-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분산형 가상자원블록 스케쥴링 방법 |
KR100925441B1 (ko) * | 2008-01-07 | 2009-11-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분산형 가상자원블록 스케쥴링 방법 |
KR100913099B1 (ko) | 2008-01-07 | 2009-08-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분산형 가상자원블록 스케쥴링 방법 |
US20090323697A1 (en) * | 2008-06-27 | 2009-12-31 | Nokia Corporation | Data payload transmission via control plane signaling |
US11419004B2 (en) | 2016-11-08 | 2022-08-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Optimization of logical channel processing for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09330A (en) * | 1992-01-27 | 1999-12-28 | Highwaymaster Communication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l delivery to a mobile unit |
FR2718906B1 (fr) | 1994-04-13 | 1996-05-24 | Alcatel Mobile Comm France | Procédé d'adaptation de l'interface air, dans un système de radiocommunication avec des mobiles, station de base, station mobile et mode de transmission correspondants. |
FI103850B1 (fi) * | 1996-07-12 | 1999-09-30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Tiedonsiirtotilan automaattinen ohjaus |
EP1066729B1 (en) * | 1998-04-03 | 2005-06-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lexible radio acces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universal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umts) |
US6307867B1 (en) * | 1998-05-14 | 2001-10-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ata transmission over a communications link with variable transmission rates |
FR2782429B1 (fr) | 1998-08-13 | 2000-10-06 | Alsthom Cge Alcatel | Procede de changement du niveau de codage de donnees numeriques transmises entre un emetteur et un recepteur a un debit constant |
US6823303B1 (en) * | 1998-08-24 | 2004-11-23 | Conexant Systems, Inc. | Speech encoder using voice activity detection in coding noise |
FI109444B (fi) * | 1999-01-11 | 2002-07-31 | Nokia Corp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datansiirtokanavien rinnakkaiskäyttöä varten |
FR2792788B1 (fr) * | 1999-04-21 | 2001-07-13 | Mitsubishi Electric France | PROCEDE D'EQUILIBRAGE DU RAPPORT Eb/I DANS UN SYSTEME cdma A MULTIPLEXAGE DE SERVICE ET SYSTEME DE TELECOMMUNICATION L'UTILISANT |
EP1117184A1 (en) * | 2000-01-17 | 2001-07-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DMA cellular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
DE10007602A1 (de) * | 2000-02-18 | 2001-08-30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Paketdateninformationen in einem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
-
2000
- 2000-03-15 FR FR0003308A patent/FR2806576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
- 2001-03-13 AT AT01913994T patent/ATE417467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03-13 WO PCT/FR2001/000742 patent/WO2001069952A1/fr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1-03-13 AU AU2001239386A patent/AU200123938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1-03-13 US US10/220,754 patent/US667501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3-13 CN CNB018066615A patent/CN119009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3-13 JP JP2001566575A patent/JP2003527010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1-03-13 CA CA002400933A patent/CA2400933C/fr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3-13 DE DE60136914T patent/DE60136914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3-13 EP EP01913994A patent/EP1264494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7676B (zh) * | 2003-12-10 | 2010-04-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下行共享信道的信道码映射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400933C (fr) | 2007-07-03 |
DE60136914D1 (de) | 2009-01-22 |
FR2806576A1 (fr) | 2001-09-21 |
WO2001069952A1 (fr) | 2001-09-20 |
US20030040320A1 (en) | 2003-02-27 |
JP2003527010A (ja) | 2003-09-09 |
EP1264494A1 (fr) | 2002-12-11 |
FR2806576B1 (fr) | 2004-04-23 |
AU2001239386A1 (en) | 2001-09-24 |
CN1190095C (zh) | 2005-02-16 |
ATE417467T1 (de) | 2008-12-15 |
EP1264494B1 (fr) | 2008-12-10 |
US6675016B2 (en) | 2004-01-06 |
CA2400933A1 (fr) | 2001-09-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90095C (zh) | 传送无线电信号的方法,应用该方法的接入网络和无线电通信终端 | |
JP4339389B2 (ja) | 非同期広帯域分割多重接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上りリンクパケットデータ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4309129B2 (ja) | 共用チャネル構造、arq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AU759855B2 (en)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data in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878726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shared sub-packet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212748C (zh) | 控制无线终端与蜂窝无线通信基础设施间的信道的方法 | |
US759933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shared sub-packet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0542351C (zh) | 用于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功率偏移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 |
US2005022004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grant information using a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 in Node B controlled scheduling of an uplink packet transmission | |
US7324565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hannel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 |
US7564867B2 (en) | Enhanced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 |
CN1788439A (zh) | 同步广播/多点传送通信 | |
CN1486546A (zh) | 用于多路复用具有话音/数据发送的高速分组数据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 |
KR20050017601A (ko) | 비동기 광대역 부호분할 다중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전용 채널을 이용한 역방향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 방법 및장치 | |
CN1425228A (zh) | 用于前向链路的变速率编码 | |
CN1273716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和移动电话系统 | |
ATE392786T1 (de) | Universales mobiltelefonsystem netzwerk (umts) mit verbessertem verfahren für ratenanpassung | |
KR101539521B1 (ko) | 무선 주파수 전력 스펙트럼을 사용하는 셀룰러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RU2312458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параметров физического уровня для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услуги передачи пакетных данных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 |
CN1798004A (zh) | 用于低速率时分双工系统的上行调度信令的传输方法 | |
CN1780478A (zh) | 用于高速率时分双工系统的上行调度信令的传输方法 | |
JPWO2006016426A1 (ja) | レート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および端末 | |
KR20050087373A (ko) | 상향링크 패킷 전송의 기지국 제어 스케쥴링에서 전송형식조합 지시자를 이용한 스케쥴링 인가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장치 | |
KR20060089956A (ko)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데이터를 송신하는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16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