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21662A - 配有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配有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21662A
CN1421662A CN02105817A CN02105817A CN1421662A CN 1421662 A CN1421662 A CN 1421662A CN 02105817 A CN02105817 A CN 02105817A CN 02105817 A CN02105817 A CN 02105817A CN 1421662 A CN1421662 A CN 1421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temperature
heating element
heater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05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0211C (zh
Inventor
洪柱泰
金度渊
姜泰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21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21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021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21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7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refrigerant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34Heater, e.g. gas burner, electric air he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提供配有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具有在将从设置在室外侧的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供应给制暖操作时作为冷凝机工作的室内热交换器之前对制冷剂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配有加热器、驱动装置和控制部,加热器配有用于加热流过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的多个加热元件,驱动装置控制加热元件的驱动,控制部控制驱动装置进行驱动,使之在预先设定的一定温度范围内将前述多个加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接通,在前述温度范围的初期或终期的规定时间将前述加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关闭,通过在制暖操作时对经由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的加热元件形成彼此不相邻的加热元件组,进行二级控制,可精确控制温度,还可延长加热元件的寿命。

Description

配有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热泵回路的空调系统,更详细地说,涉及配有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所述制冷剂加热装置对制暖工作时从压缩机排出供应给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进行加热,从而能够提高制暖回路的效率。
背景技术
通常,适用热泵回路(heat pump cycle)的空调系统设计成在夏季和冬季通过四通(way)阀转换制冷剂流动的方向利用一个单元进行制冷和制暖两者。
这种现有的适用热泵回路的空调系统包括:内置有驱动驱动电动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压缩机的室外机,和与该室外机以闭合回路连接配置于室内的室内机。
在室外机的外壳中内置有压缩机、热交换器、膨胀装置以及四通阀等,在室内机的外壳中设有用于将与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向室内强制送风的风扇。
这时,室外机的热交换器和室内机的热交换器通过制冷或制暖操作转变冷凝器或蒸发器的功能而进行,这通过四通阀的方向转换来确定。即,制冷操作时,室内机的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工作。另一方面,制暖操作时,室内机的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工作。
因此,在这种适用热泵回路的空调系统进行制冷操作时,由压缩机将压缩排出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过四通阀送至作为冷凝器工作的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中,在此将制冷剂所含的热排放到外部而冷凝。接着被冷凝的高压制冷剂一边通过膨胀装置一边被减压,保持适当的蒸发压力。
然后,被减压的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器工作的室内机的热交换器中,其气化同时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行制冷。接着,通过使热交换的制冷剂返回配有储压器的压缩机中,制冷剂在由闭合回路形成的热泵回路中连续循环。
另一方面,在适用热泵回路的空调系统进行制暖操作时,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经由四通阀送至作为冷凝器工作的室内机的热交换器中,在此通过将制冷剂所含的热释放到室内进行制暖。接着,冷凝的制冷剂通过膨胀装置同时被减压。然后,被减压的制冷剂在作为蒸发器工作的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中气化,再次通过制冷剂管返回到压缩机侧。
在这样的热泵回路所适用的空调系统中,由于在制暖工作时仅通过设置在室外机中的压缩机将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供应给室内热交换器,所以即使压缩机持续工作,制暖性能的提高也有限。特别是在冬季进行制暖操作时,室外温度下降到0℃以下,制暖负荷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下降,所以产生室内机的排出空气温度下降的现象,存在制暖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过去有时在室内机的外壳内部另设有电加热器,或者为了对连接压缩机出口侧和室内机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管进行直接加热,在室外机的外壳内设置燃烧器。
然而,在室内机的外壳内部设置电加热器的空调系统,由于发热体(电加热器)在室内发热,所以存在着火等危险。特别是室内机是顶棚埋设型时,着火的危险非常高,还存在其维修也复杂的问题。
另外,在室外机中设置燃烧器的空调系统,必须除电以外使用其它燃料(气体或油类),并且由于直接使用火,因此存在对安全装置和排气装置等要求过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前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改善在制暖操作时对从压缩机供应给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提供一种配有可安全地提高制暖回路效率的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
用于实现前述目的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将从设置在室外侧的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供应给制暖操作时作为冷凝机工作的室内热交换器之前对制冷剂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配有加热器、驱动装置和控制部,所述加热器配有用于加热流过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的多个加热元件,所述驱动装置控制前述加热元件的驱动,所述控制部控制前述驱动装置驱动,使之在预先设定的一定温度范围内将前述多个加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打开,在前述温度范围的初期或终期的规定时间中,将前述加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关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热泵回路所适用的空调系统的系统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冷制剂加热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选出并表示本发明的加热器结构的图示。
图4是选出并表示本发明的加热器的制冷剂配管结构的图示。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制冷剂加热装置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制冷剂加热装置操作的流程图。
图7的a和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制冷剂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的流程图。其中,A:室外机,B:室内机,2:压缩机,6:室内热交换器,10:加热装置,11:室,20:加热器,21:热传导散热片,23:制冷剂配管,26a:加热器排出温度感应部,31至36:加热元件,40:加热元件设置用管,51:切断部,52和52a、53和53a:手动热敏电阻,54:第一继电器,55:第二继电器,56:自动温度调节器,70:PCB,71:控制部,72:继电器驱动部,80:室外温度感应部,90: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感应部,Q1:第一开关元件,Q2:第二开关元件,T1:第一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2:第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热泵回路所适用的空调系统,如图1所示,由于制冷剂流动方向可逆,可进行制冷、制暖两种操作,所以具有配置在室外侧的室外机A和配置在室内侧的室内机B。
室外机A配有吸引压缩低压的制冷剂并以高温高压状态排出的压缩机2,利用风扇5与外界气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1,和对冷凝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膨胀装置4。并且,室内机B配有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6,和将热交换后的空气向室内空间强制送风用的风扇7。这样的回路构成要素通过制冷剂管8a、8b、8c、8d连成闭合回路。
另外,在压缩机2的出口侧设置有用于根据制暖或制冷操作转换制冷剂流动方向的四通阀3。即,在制暖操作时,使从压缩机2排出的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经过四通阀4导向到室内侧热交换器6,从而使室内侧热交换器6作为冷凝器工作,室外侧热交换器1作为蒸发器工作。另一方面,在制冷操作时,通过四通阀3转换使从压缩机2排出的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导向到室外侧热交换器1,从而使室外侧热交换器1作为冷凝器工作,室内侧热交换器6作为蒸发器工作。
另一方面,在连接压缩机2出口侧的四通阀3和室内侧热交换器6之间的制冷剂管8a的中途配置有在制暖操作时用于加热送至室内侧的高压制冷剂的加热装置10,加热装置10的详细结构说明如下。
首先,如图2所示,加热装置10具有室11和加热器20,该室11内部被划分为电装室11b和加热室11a,该加热器20配置在该室11的加热室11a中,具有制冷剂配管23和加热元件30,使制冷剂一边通过一边被加热。
室11由前面开放的箱体构成,通过分隔板11c将室11的内部空间上下划分成电装室11b和加热室11a。在形成于室11内上侧的电装室11b中,设有用于控制向加热元件30供应电源的各种电装部件。并且,在形成于室11内下侧的加热室11a中留有空余地容纳配置有加热器20。另外,在加热室11c的壁面下部形成配管用开口部11d,用于使后述制冷剂配管23的入口侧总管25和出口侧总管26延伸至外部进行配置。这样,通过配管用开口部11d只将制冷剂配管23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延伸到室11的外部,因而加热装置10以在室11中内置电装部件13、14和加热器20的状态被单元化。并且,加热室11a的内壁上安装有由不燃和难燃性材料构成的绝热材料15,这用于防止加热器20的热量传递到室11的外部。
在这样的室11的前面结合有盖12a、12b,使之盖住其开放部,而该盖12a、12b被区分为可自由卸装地盖住加热室11a的第一盖12a和盖住电装室11b的第二盖12b。
参照图3,加热器20由一种散热片型热交换器构成,其具有并列配置的多个热传导散热片21,依次贯穿该热传导散热片21并与之结合也配置成若干层的制冷剂配管23,和为了加热该制冷剂配管23而埋设于热传导散热片21中的多个加热元件31至36。
热传导散热片21由矩形铝薄板制成,在上侧端板22a和下侧端板22b之间配置若干层,使之具有规定的厚度。
并且,配置制冷剂配管23,使之数次贯穿热传导散热片21和上下侧端板22a、22b成多列,卸下上下侧端板22a、22b的制冷剂配管23的端部通过“U”字形回转弯头24相互连接形成三条制冷剂通道。从而,在制暖操作时从压缩机2排出的高压制冷剂经由制冷剂配管23送至室内侧热交换器6。
这样的制冷剂配管23配置成直线状,使之等间隔地贯穿热传导散热片21的两侧边部同时形成多列,这用以使加热元件30中的热均匀地传递。并且,各个制冷剂通道通过与压缩机2出口端连接的入口侧的加热器吸引配管25和与室内侧热交换器6入口端连接的出口侧的加热器排出配管26连接。
即,各制冷剂通道进行配置,使之每穿过热传导散热片21四次(往返两次),它们的入口侧以一定间隔隔开的方式与邻近入口端总管,即加热器吸引配管25的入口侧连通,它们的出口侧以一定间隔隔开的方式与邻近出口端总管,即加热器排出配管26的出口侧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制冷剂配管23沿热传导散热片21的边部成两列,同时总共贯穿热传导散热片21十二次进行设置)。
并且,多个加热元件31至36由一种呈棒状延伸规定长度的电加热元件构成,贯穿热传导散热片21沿长度方向配置在制冷剂配管23的列与列之间。为了配置这样的加热元件31至36,在制冷剂配管23的列与列之间等间隔地配置加热元件设置用管40。
下面,参照图4和图5说明用于控制装有本发明的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的前述加热元件驱动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加热元件被分成第一加热元件组30a和第二加热元件组30b,为了提高效率,它们由相互不相邻的加热元件组成。前述第一加热元件组30a通过第一、第三、第五加热元件31、33、35连接成三角形形成,第二加热元件组30b通过第二、第四、第六加热元件32、34、36连接成三角形形成。前述连线形式和加热元件组形态可以多种多样地形成。
作为用于驱动前述加热元件组30a和30b的结构,首先,在三相电源的引入端设置用于切断过电流的切断部51,切断部51的输出部与开关各加热元件组30a和30b的第一继电器54和第二继电器55连接。然后,各继电器54和55分别与第一加热元件组30a和第二加热元件组30b连接。另外,在对前述第一和第二加热元件组30a和30b供应的三相中的任何两相上分别连接作为安全装置的手动热敏电阻52和53,前述手动热敏电阻52和53若通过检测部52a和53a检测出的加热器20的温度达到350℃则关闭,恢复到手动。
而且,在前述第一和第二继电器54和55的驱动电源的公共电源之间连接自动外加/切断作为前述第一继电器54和第二继电器54的驱动电源的商用交流电用的自动温度调节器56。前述自动温度调节器56在加热器20的温度为170℃时关闭,100℃时自动恢复。
另一方面,为了控制作为向前述第一继电器54和第二继电器55供电的驱动电源的商用交流电,配有继电器驱动部72。前述继电器驱动部72包括:通过控制部71的控制进行开关的第一和第二开关元件Q1和Q2,通过前述第一开关元件Q1的动作进行开关对供给前述第一继电器54的商用交流电进行开关的第一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1,通过前述第二开关元件Q2的动作进行开关对供给前述第二继电器55的商用交流电进行开关的第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2。
并且,在前述控制部71上电连接有用于检测室外温度的室外温度感应部80和用于检测室内配管26的温度的室内配管温度感应部26a
下面,对安装具有前述结构的本发明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在夏季进行制冷操作时,若将四通阀3转换成使从压缩机2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向室外机A的热交换器1侧排出,则室外侧热交换器1作为冷凝器工作,室内侧热交换器6作为蒸发器工作。这时,不向加热装置10的加热元件30提供电源。
若在这样的状态下驱动冷凝器2,则在室内机B的热交换器6中结束了蒸发作用的制冷剂被吸引到压缩机2内以高温高压的状态排出,通过四通阀3将其导向作为冷凝器工作的室外侧热交换器1中(图1的实线箭头方向)。然后,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中通过风扇5将制冷剂所含的热排放到外部并将制冷剂冷凝,冷凝的高压制冷剂一边通过膨胀装置20一边减压至易于蒸发的压力。
接着,减压后的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器工作的室内侧热交换器6,在此一边气化一边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制冷。然后,为了再次将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压缩成高压,通过加热装置10和四通阀3使制冷剂返回压缩机2,从而形成制冷剂循环。
下面,说明在寒冷的冬季进行制暖操作的情况。
这时,转换四通阀3,使从压缩机2排出的高压制冷剂直接被送至室内侧热交换器6,同时驱动制冷剂加热装置10的加热元件30。因而,室外侧热交换器1作为蒸发器工作,室内侧热交换器6作为冷凝器工作。
若在这种状态下驱动压缩机2,则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经由四通阀3和加热装置10被送至作为冷凝器工作的室内侧热交换器6(图1的虚线箭头方向。)
参照图6,首先,控制部71通过室外温度感应部80检测出室外温度(S10)。控制部71判断步骤(S10)中检测的室外温度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基准室外温度以下(S20)。此时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基准室外温度约为0℃。
在步骤(S20)中,若判断为室外温度在前述基准室外温度即0℃以下,则控制部71通过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感应部90检测出室内热交换器6的温度(S30)。然后,控制部71判断检测出的室内热交换器6的温度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以下(S40)。此时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基准温度约为50℃。
若判断在步骤(S40)中检测出的温度在基准温度以下,则控制部71控制继电器驱动部60,驱动第一加热元件组30a(S50)。
为了驱动第一加热元件组30a,控制部71向第一开关元件Q1输出高电平信号,接通第一开关元件Q1。第一开关元件Q1若被接通,则向第一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1的门施加高电平信号,从而接通第一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1。第一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1若被接通,则在第一继电器54和自动温度调节器56以及公共端子之间形成闭合电路,接通第一继电器54。若第一继电器54被接通,则向第一、三、五加热元件31、33、35连线成三角形的第一加热元件组30a供应三相交流电,使第一加热元件组30a产生热量。
在步骤(S50)中,为了进行驱动第一加热元件组30a之后的二级控制,控制部71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大约10秒(S60)。若在步骤(S60)中判断为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则控制部71驱动第二加热元件组30b(S70)。
为了驱动第二加热元件组30b,控制部71向第二开关元件Q2输出高电平信号,接通第二开关元件Q2。第二开关元件Q2若被接通,则向第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2的门施加高电平信号,借此接通第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2。第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2若被接通,则在第二继电器55和自动温度调节器56以及公共端子之间形成闭合电路,第二继电器55被接通。若第二继电器55被接通,则向第二、四、六加热元件32、34、36连线成三角形的第二加热元件组30b供应三相交流电,使第二加热元件组30b产生热量。
下面,对加热元件工作时的温度控制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自动温度调节器56在大约170℃时关闭,在100℃时自动恢复。另外,手动热敏电阻52和53为最终安全装置,在350℃断开,恢复成通过用户手动。
参照图7a和图7b,加热元件工作中,控制部71通过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感应部90检测出室内热交换器6的温度(S110)。然后,控制部71判断检测出的温度是否在预先设定的第一切断温度以上(S120)。此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切断温度大约为58℃。
若在步骤(S120)中判断为检测出的温度在第一切断温度以上,则控制部71判断是否经过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约20秒(S130)。若在步骤(S130)中判断为经过规定时间,则控制部71使第一加热元件组30a断开(S140)。
另一方面,在前述步骤(S120)中,若判断为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不在第一切断温度以上,则控制部71检测通过加热器排出温度感应部26a感应的加热器排出配管26的温度,即加热器排出温度(S121)。然后,控制部71判断检测出的加热器排出温度是否在预先设定的第二切断温度以上(S122)。在步骤(S122)中,第二切断温度大约为140℃。若在步骤(S122)中判断为加热器排出温度在第二切断温度以上,则控制部71返回步骤(S140),切断第一加热元件组30a。
在实施了前述步骤(S140)之后,控制部71通过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感应部90检测室内热交换器6的温度(S150)。然后,控制部71判断为了进行二级控制而检测出的室内热交换器6的温度是否在设定得比前述第一切断温度高的第三切断温度以上(S160)。此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切断温度大约为62℃。在步骤(S160)中若判断为检测温度在第三切断温度以上,则控制部71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约20秒(S170)。在步骤(S170)中若判断为经过了规定时间,则控制部71使第二加热元件组30b关闭(S180)。
另一方面,在前述步骤(S160)中,若判断为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不在第三切断温度以上,则控制部71检测通过加热器排出温度感应部26a感应的加热器排出配管26的温度,即加热器排出温度(S161)。然后,控制部71判断检测出的加热器排出温度是否在比第二切断温度高的预先设定的第四切断温度以上(S162)。在步骤(S162)中,第四切断温度大约为145℃。在步骤(S122)中,若判断为加热器排出温度在第四切断温度以上,则控制部71返回步骤(S180),关闭第二加热元件组30b。
控制部71检测室内热交换器6的温度(S190),判断检测出的温度是否在预先设定的第一返回温度以下(S200)。此时在本实施例中,返回温度大约为55℃。在步骤(S200)中,若判断为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在第一返回温度以下,则控制部71驱动第一加热元件组30a(S210)。驱动第一加热元件组30a之后,控制部71判断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大约10秒(S220)。若在步骤(S220)中判断为经过了规定时间,则控制部71驱动第二加热元件组30b(S230)。
前述第二加热元件组30b的返回操作只在关闭第二加热元件30b时进行,在前述步骤(S160)中,室内配管的温度不在第四切断温度以上时,第二加热元件组30b在继续工作的过程中,因而不进行返回行程。
另一方面,在前述步骤(S200)中若判断为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不在第一返回温度以下,则控制部71检测加热器排出温度(S201),判断检测出的加热器排出温度是否在预先设定的第二返回温度以下(S20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返回温度大约为100℃。在步骤(S202)中,若判断为加热器排出温度在第二返回温度以下,则控制部71进行前述步骤(S210)。
通过前述过程操作加热元件,则从压缩机2排出的高压制冷剂通过入口侧总管25流入加热装置10内,同时通过前述加热元件31至36产生的热进行加热,之后再通过出口侧总管26排出,将加热的制冷剂供给室内侧热交换器6。然后,加热的制冷剂在通过室内侧热交换器6的途中由于风扇7的作用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借此对室内进行制暖操作。
即,从压缩机2排出的高压制冷剂的初期温度大约为60至80℃,这样的高压制冷剂依次经过由多个加热元件31至36加热的制冷剂配管23,同时被加热到大约100℃至120℃。然后,通过将加热的高压制冷剂供应给室内侧热交换器6,从而实现冷凝压力的上升和冷凝器入口温度的上升,在空调系统中将室内机排出空气的温度提高大约4℃至7℃,空调系统的制暖性能大约提高20%至40%。
如上所述,采用配有本发明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可以弥补在冬季进行制暖操作时,室外温度下降到基准温度(0℃)以下,制暖性能急剧下降的热泵回路所适用的空调系统的缺点。即,本发明通过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经过加热器同时间接进行加热,可提高室内热交换器入口侧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提高制暖性能。
另外,在制暖操作时,对经过加热装置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的加热元件形成彼此不相邻的加热元件组件,进行两级控制,从而不仅可以进行精确的温度控制,而且具有延长加热元件寿命的作用效果。

Claims (9)

1、一种配有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是具有在将从设置在室外侧的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供应给制暖操作时作为冷凝器工作的室内热交换器之前对制冷剂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配有加热器、驱动装置和控制部,所述加热器配有用于加热流过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的多个加热元件,所述驱动装置控制前述加热元件的驱动,所述控制部控制前述驱动装置,使之在预先设定的一定温度范围内将前述多个加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打开,在前述温度范围的初期或终期的规定时间中将前述加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加热元件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有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空调系统具有感应室外温度的室外温度感应部和检测前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感应部,前述控制部在通过前述室外温度感应部感应的温度在预先设定的基准室外温度以上,通过前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感应部感应的温度在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以上时,控制前述驱动装置,使之驱动前述加热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有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多个加热元件在彼此不相邻的加热元件之间连接成三角形,形成多个加热元件组,前述控制部在接通前述加热元件时,依次接通前述多个加热元件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有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在预先设定的第一切断温度以上持续规定时间以上或者通过前述加热器排出温度感应部感应的温度在预先设定的第二切断温度以上时,前述控制部断开前述加热元件组中先接通的加热元件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有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在设定得比前述第一切断温度高的第三切断温度以上持续前述规定的时间以上或者通过前述加热器排出温度感应部感应的温度在设定得比前述第二切断温度高的第四切断温度以上时,前述控制部断开前述加热元件组中剩余的加热元件组。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配有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加热器的操作中存在被关闭的加热元件组的场合,前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在预先设定的第一返回温度以下或通过前述加热器排出温度感应部感应的温度在预先设定的第二返回温度以下时,前述控制部依次接通被关闭的加热元件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有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驱动装置包括:通过接通/切断来供应/切断供给前述加热元件的三相电源的继电器,以及通过前述控制部的控制开关前述继电器的操作电源使前述继电器接通/切断的开关元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有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空调系统配有第一温度调节器,该第一温度调节器为了前述加热器温度的最终安全,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温度下切断供给前述继电器的三相电源使之返回手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有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空调系统配有第二温度调节器,该第二温度调节器通过在设定得比关闭前述第一温度调节器的规定温度低的切断温度下断开,在设定得比前述切断温度低的返回温度下自动返回,从而开关从前述开关元件向前述继电器供应的操作电源。
CNB021058172A 2001-11-24 2002-04-10 配有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021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1-0073624A KR100441003B1 (ko) 2001-11-24 2001-11-24 냉매 가열장치를 갖춘 공기조화시스템
KR200173624 2001-1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1662A true CN1421662A (zh) 2003-06-04
CN1180211C CN1180211C (zh) 2004-12-15

Family

ID=19716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581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0211C (zh) 2001-11-24 2002-04-10 配有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441003B1 (zh)
CN (1) CN1180211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2455C (zh) * 2005-01-26 2008-08-20 海尔集团公司 多联机空调器的子机制热启动控制方法
CN102466296A (zh) * 2010-11-10 2012-05-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热泵空调机组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10319506A (zh) * 2019-07-02 2019-10-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1754A (zh) * 2022-04-01 2022-07-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2455C (zh) * 2005-01-26 2008-08-20 海尔集团公司 多联机空调器的子机制热启动控制方法
CN102466296A (zh) * 2010-11-10 2012-05-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热泵空调机组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02466296B (zh) * 2010-11-10 2013-11-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热泵空调机组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10319506A (zh) * 2019-07-02 2019-10-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441003B1 (ko) 2004-07-21
CN1180211C (zh) 2004-12-15
KR20030042832A (ko) 200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70616B1 (ko) 코제너레이션
KR900007205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0483043C (zh) 热电联合系统
EP2532983A2 (en) Heat pump boil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US20110296860A1 (en) Heat pump system
US20110302948A1 (en) Heat pump system
KR20080009952A (ko) 코제너레이션
US8973384B2 (en) Heat pump apparatus
CN105723164A (zh) 空调装置
CN100470168C (zh) 热电联产系统
EP2541170A1 (en) Air-conditioning hot-water-supply system
JPWO2013061473A1 (ja) 給湯空調装置
CN110836554A (zh)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化霜控制方法
CN103307674A (zh) 空气源热泵结合小温差换热末端的热泵空调系统
JP2004132612A (ja) 暖房及び冷暖房システム及び暖房及び冷暖房システム付き住宅
CN1180211C (zh) 配有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系统
CN102121727B (zh) 制冷、制热的双能源燃气热泵空调系统及运行方法
GB2414289A (en) A heat pump installation
CN110836555A (zh)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470820A (zh) 包括附加的加热器的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操纵方法
EP3546854B1 (en) Defrosting a heat pump system with waste heat
CN110836553A (zh)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0451490C (zh) 热电联产系统
CN1191291A (zh) 空调系统
KR101299502B1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7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