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07240A - 一种压力调节器阀门以及采用此阀门的气体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力调节器阀门以及采用此阀门的气体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07240A
CN1407240A CN 01133937 CN01133937A CN1407240A CN 1407240 A CN1407240 A CN 1407240A CN 01133937 CN01133937 CN 01133937 CN 01133937 A CN01133937 A CN 01133937A CN 1407240 A CN1407240 A CN 1407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passage
valve body
chamber
truncated cone
con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13393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彻
熊仓泰秀
长田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to CN 0113393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407240A/zh
Publication of CN1407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72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提出一种当两腔室压力反转时可以快速和有利地平衡两腔室压力的高可靠性的压力调节器阀门,和采用此阀门的气体压缩机。在压力调节器阀门的结构中,在连通通道的内壁中设置了一个槽,所述槽部分地展宽了阀体与所述相连通道之间的细缝G。即使余留在所述连通通道内的润滑油在所述阀体周围形成油膜,其连贯性被连通通道的内壁的所述槽破坏。

Description

一种压力调节器阀门以及采用此阀门的气体压缩机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调节器阀门以及采用此阀门的气体压缩机,压力调节器阀门用于当两腔室内的压力反转时使两室的压力相等的;更具体地来说,涉及一种压力调节器阀门,其中当两腔室内的压力反转时,可以快速和肯定地使这些压力相等。
背景技术
图6显示用于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的气体压缩机。在同一个附图中,气体压缩机在其中结合一个压力调节器阀门50作为防止吸入室11和背压室23之间的压力反转现象的装置。
即,在图6所示气体压缩机的情况下,根据所进行的操作,吸入室11内的低压制冷气体在气缸1内被压缩成高压制冷气体并被排放到排气室19一侧,比较吸入室11和背压室23,吸入室11的压力低于背压室23的压力。但是,在车辆长时间处于停泊的静止状态,尤其是盛夏的阳光下等情况下,由于制冷气体可溶于构成空气调节系统的蒸发器内的油中,所以在启动气体压缩机之前的静止状态下,油中所含的制冷气体被处于高温的外部气体加热,而汽化并被导入气体压缩机等的吸入室11一侧,可能导致吸入室11内压力高于背压室23内压力的现象,即所谓的反转现象。
另外,图6所示的旋转叶片式气体压缩机的情况中,如图7所示,气缸1内通过加压室10的容积变化进行制冷气体的压缩。还有,从吸入室11吸入到气缸1中的制冷气体的压力施加并作用于构成并隔出加压室10的叶片9的末端。
因此,根据具有图6所示结构的气体压缩机,在启动运行之前的静止状态下,吸入室11和背压室23的压力产生如上所述产生反转。由于此原因,叶片9因吸入室11内的制冷气体的压力作用而被推回到转子4的叶片槽8。因此,当启动操作时,丧失了叶片9隔开和构成的加压室10的密封性,从而不利地降低了加压室10的容积变化所产生的制冷气体的压缩功能。
因此,在图6所示的气体压缩机中,排气室19和背压室23通过油孔21,轴承5和6的间隙等构成的供油通道彼此相连。因此,压力调节器阀门50设置在图8所示的背压室23和吸入室11之间,从而防止背压室23和吸入室11之间的压力反转的现象。
在图8所示的压力调节器阀门50的情况下,当吸入室11的压力低于背压室23的压力时,阀体55因两腔室11和23之间的压力差而被压入截锥孔52而封闭了连通通道51。另一方面,当两腔室11和23的室压力反转时,阀体55因两腔室11和23的压力差的作用而被释放并脱离截锥孔52。因此,吸入室11的压力通过连通通道51被释放到背压室23的一侧,从而使吸入室11的室压力与背压室23的室压力相等。
但是,根据图8所示的常规结构的压力调节器阀门50,截锥孔52的边缘部分与面向所述边缘部分的表面之间存在缝隙57,滚动并已脱离截锥孔52的阀体55部分地与此缝隙57接合。因此,即使背压室23的室压力高于吸入室11的室压力,阀体55也几乎不会向截锥孔52的方向返回。因此,存在无法确保连通通道51的顺利开/关操作的问题。
为了解决图8所示压力调节器阀门的上述问题,一个现存的办法是,设置一个从截锥孔52形成并沿伸出来的柱状前端部分,作为消除缝隙57的机构。但是,在这种办法的结构中,如果即使在压缩机静止状态之后,所述连通通道51内会余留用于润滑压缩机以便在压缩机运行期间起润滑作用的油,则阀体55周围会形成一层油膜,而使阀体55因所述油膜的作用仍与截锥孔52粘贴在一起,或者即使阀体55脱离截锥孔52,在某些情况下,连通通道51也会因油膜而封闭,从而压力调节器阀门50丧失正常功能。
由于此原因,即使发生室压力的反转现象,也不可能立即使压力相等,而导致所述室压力反转现象的问题,即,压缩机运行期间制冷气体的压缩功能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力调节器阀门,当两室的室压力反转时,可以高可靠地和快速地使两室室压力彼此相等,并提出采用此阀门的气体压缩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出有一种压力调节器阀门,它具有用于连通两室的连通通道,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上作为阀门座的截锥孔,以及可在所述连通通道内移动且设置可与所述截锥孔接合的阀体,其特征在于:
当两室内其中一室的室压力低于另一室的室压力时,阀体因两室之间的压力差的作用而被压入截锥孔,从而关闭所述连通通道,而当两室的室压力反转时,阀体因反转的两室间压力差的作用而被释放并脱离截锥孔,从而打开所述连通通道;
所述压力调节器阀门包括一个用于部分地展宽所述阀体与所述连通通道之间的细缝的宽度的展宽机构。
根据本发明,提出有一种压力调节器阀门,它具有用于连通两室的连通通道,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上作为阀门座的截锥孔,以及设置成可在所述连通通道内移动且设置可与所述截锥孔接合的阀体,其特征在于:
当两室内其中一室的室压力低于另一室的室压力时,阀体因两室之间的压力差的作用而被压入截锥孔,从而关闭所述连通通道,而当两室的室压力反转时,阀体因反转的两室间压力差的作用而被释放并脱离截锥孔,从而打开所述连通通道;
所述压力调节器阀门包括一种用于使所述阀体沿离开所述截锥孔的方向正常偏移的偏离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出有一种压力调节器阀门,它具有用于连通两室的连通通道,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上作为阀门座的截锥孔,以及可在所述连通通道内移动且设置可与所述截锥孔接合的阀体,其特征在于:
当两室内其中一室的室压力低于另一室的室压力时,阀体因两室之间的压力差的作用而被压入截锥孔,从而关闭所述连通通道,而当两室的室压力反转时,阀体因反转的两室间压力差的作用而被释放并脱离截锥孔,从而打开所述连通通道;
所述压力调节器阀门除包括用于部分地展宽所述阀体与所述连通通道之间的细缝宽度的展宽机构之外,还包括一种用于使所述阀体沿离开所述截锥孔的方向正常偏移的偏离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压力调节器阀门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展宽机构展宽细缝整体的上部。
根据本发明的压力调节器阀门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展宽机构是一种用于在细缝的多个部位展宽宽度的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压力调节器阀门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展宽机构是由沿所述阀体移动的方向设在连通通道内壁的槽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压力调节器阀门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展宽机构是由设在所述阀体的外圆表面的槽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压力调节器阀门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偏离装置的偏离力大于将所述阀体与所述截锥孔粘合的油膜的粘合力。
根据本发明,提出有一种气体压缩机,包括设在一对侧滑块之间的气缸,通过设在所述侧滑块对的轴承和由所述轴承支撑的转子轴以横向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的位于所述气缸内的转子,设置为可从所述转子的外圆表面向所述气缸的内壁突出和伸缩的叶片,由所述气缸、所述侧滑块、所述转子和所述的叶片构成和隔开的加压室,其中随所述转子的转动,容积量反复变化,吸入并压缩吸入室内的制冷气体,从而因所述容积变化的作用而将所述介质排放到排气室;用于从所述排气室底部的油池通过所述侧滑块的轴承间隙向与所述叶片的底部相通的背压室的一侧供应和加压油的油流动路径,和用于当所述吸入压力与所述背压室压力反转时使所述制冷气体的所述吸入压力与背压室压力相等的压力调节器阀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调节器阀门包括用于连通所述吸入室和背压室的连通通道,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上作为阀门座的截锥孔,设置为可在所述连通通道内移动且设置可与所述截锥孔接合的阀体,以及用于部分地将所述阀体与所述连通通道之间的细缝的宽度展宽的展宽机构;
当所述吸入室内的室压力低于所述背压室的室压力时,所述阀体因所述两室之间的压力差的作用而被压入所述截锥孔,从而关闭所述连通通道,而当所述两室的室压力反转时,阀体因反转的两室间压力差的作用而被释放并脱离所述截锥孔,从而打开所述连通通道;
根据根据本发明,提出有一种气体压缩机,它包括设在一对侧滑块之间的气缸,通过设在所述侧滑块对的轴承和由所述轴承支撑的转子轴以可横向旋转的方式支撑的位于所述气缸内的转子,设置为可从所述转子的外圆表面向所述气缸的内壁突出和伸缩的叶片,由所述气缸、所述侧滑块、所述转子和所述的叶片构成和隔开的加压室,其中随所述转子的转动,容积量反复变化,吸入并压缩吸入室内的制冷气体,从而因所述容积变化的作用而将所述介质排放到排气室;用于从所述排气室底部的油池通过所述侧滑块的轴承间隙向与所述叶片的底部相通的背压室的一侧供应和加压油的油流动路径,用于当所述吸入压力与所述背压室压力反转时使所述制冷气体的所述吸入压力与背压室压力相等的压力调节器阀门。
其中所述压力调节器阀门包括用于连通所述吸入室和背压室的连通通道,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上作为阀门座的截锥孔,设置为可在所述连通通道内移动且可以与所述截锥孔接合的阀体,以及用于使所述阀体沿离开所述截锥孔的方向偏移的偏离装置;
当所述吸入室内的室压力低于所述背压室的室压力时,所述阀体因所述两室之间的压力差的作用而被压入所述截锥孔,从而关闭所述连通通道,而当所述两室的室压力反转时,阀体因反转的两室间压力差的作用而被释放并脱离所述截锥孔,从而打开所述连通通道;
根据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气体压缩机,它包括设在一对侧滑块之间的气缸,通过设在所述侧滑块对的轴承和由所述轴承支撑的转子轴以横向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的位于所述气缸内的转子,设置成可从所述转子的外圆表面向所述气缸的内壁突出和收缩的叶片,由所述气缸、所述侧滑块、所述转子和所述的叶片构成和隔开的加压室,其中随所述转子的转动,容积量反复变化,吸入并压缩吸入室内的制冷气体,从而因所述容积变化的作用而将所述介质排放到排气室;用于从所述排气室底部的油池通过所述侧滑块的轴承间隙向与所述叶片的底部相通的背压室的一侧输送和加压油的油流动路径,用于当所述吸入压力与所述背压室压力反转时使所述制冷气体的所述吸入压力与背压室压力相等的压力调节器阀门;
所述压力调节器阀门包括用于连通所述吸入室和背压室的连通通道,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上作为阀门座的截锥孔,设置为可在所述连通通道内移动且设置以与所述截锥孔接合的阀体,用于部分地将所述阀体与所述连通通道之间的细缝的宽度展宽的展宽机构,以及用于使所述阀体沿离开所述截锥孔的方向正常偏移的偏离装置;
当所述吸入室内的室压力低于所述背压室的室压力时,所述阀体因所述两室之间的压力差的作用而被压入所述截锥孔,从而关闭所述连通通道;而当所述两室的室压力反转时,阀体因反转的两室间压力差的作用而被释放并脱离所述截锥孔,从而打开所述连通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压缩机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展宽机构展宽细缝整体的上部。
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压缩机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展宽机构是一种用于展宽细缝的多个部分的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压缩机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展宽机构是由沿所述阀体移动的方向设在连通通道的内壁的槽构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压缩机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展宽机构是由设在所述阀体的外圆表面的槽构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压缩机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偏离装置的偏离力大于将所述阀体与所述截锥孔粘合的油膜的粘合力。
在具有本发明结构的展宽机构的结构中,围绕所述阀体的所述油膜的连贯性在细缝展宽部分被破坏,阀体的操作灵敏特性得以增强,同时几乎不会发生阀体被油膜粘着的现象。
在具有本发明结构的偏离装置的结构中,所述阀体通过所述偏离装置的偏离力强制与截锥孔分离。因此,几乎不会发生阀体与油膜粘着的现象,且增强了所述阀体的操作灵敏特性。
再者,在具有本发明结构的展宽机构和偏离装置的结构中,可以通过这种展宽装置的油膜切断作用和偏离装置的分离阀体作用,确实地防止阀体被油膜粘着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说明本发明的主体部分的一个实施例的说明图,图1A是安装在气体压缩机上的压力调节器阀门的横截面图,图1B是沿图1A的B-B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主体部分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说明图,图2A是安装在气体压缩机上的压力调节器阀门的横截面图,图2B是沿图2A的B-B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主体部分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说明图,图3A是安装在气体压缩机上的压力调节器阀门的横截面图,图3B是沿图3A的B-B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主体部分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说明图,图4A是安装在气体压缩机上的压力调节器阀门的横截面图,图4B是沿图4A的B-B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主体部分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说明图,图5A显示安装在气体压缩机上的压力调节器阀门的打开操作状态,图5B显示所述压力调节器阀门的关闭操作状态;
图6是旋叶片式气体压缩机及结合其中的压力调节器阀门的示意说明图;
图7是图6沿C-C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8是结合进图6所示的旋转叶片式气体压缩机的常规压力调节器阀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1至图7对根据本发明的压力调节器阀门和采用此阀门的气体压缩机的实施例予以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压缩机的基本结构如图6所示,其中所述气体压缩机具有基本椭圆形内圆的气缸1,以及分别安装在气缸1两端面的侧滑块2和3。转子4被安置在气缸1的内部,设在左右侧滑块对2和3之间。转子4被横向支撑可以通过转子轴5旋转,而转子轴5是通过其轴和两个侧滑块上的轴承6,7作为一个整体设置。
如图7所示,转子4中设置许多沿径向延伸的裂缝状叶片槽8。叶片9依次被安装在各个叶片槽8内。这些叶片9可以分别从转子4的外圆表面向气缸1的内壁突出和回缩。
气缸1的内部被气缸的内壁,侧滑块2和3的内表面,转子4的外圆表面以及叶片9的末端的两个侧表面划分为许多小室。这些划分的小室是加压室10,通过转子4沿附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反复进行容积量的变化。
当加压室10的容积发生变化时,在容积增加的阶段,构成加压室10的上流方的吸入室内的低压制冷气体通过气缸1的吸入通道12等以及侧滑块2和3的吸入口13被吸入加压室10。然后,当加压室10的容积开始减少时,加压室10内的气体因容积减少的作用而开始被压缩。由此,当加压室10的容积接近最小水平时,位于气缸1的短椭圆轴部分附近的气缸排放口14的簧片阀15因被压缩的高压制冷气体的压力作用而被打开,压缩室10内的气体因容积减少的作用而开始被压缩。从而,加压室10内的高压制冷气体从气缸的排放口14被排放到气缸1的外部空间的排气室16,然后通过油分离器18等从排气室被引入排气室19一侧。
排放到排气室16中的高压制冷气体中包含有以雾的形式存在的润滑油。通过油分离器18时包含在所述高压制冷气体中的润滑油成份被分离出来,落入并保存在排气室19底部的油槽20中。
排放到排气室19的高压制冷气体的压力作用于油槽20上。由此,排放压力Pd作用于其上的油槽20的润滑油流过润滑油流路,即,依次流经侧滑块2和3,气缸1的油孔21,以及轴承6和7的间隙,最后被加压送到与叶片9底部相连通的背压室23。注意背压室23是由设在侧滑块2和3的气缸表面对面的供应槽22以及与所述供应槽相连通的叶片9的底部的空间构成。这样,加压并送到背压室23的润滑油的压力作用于叶片9,成为推动叶片9向上至气缸1的内壁的力(反压力)。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气体压缩机中,图1所示的压力调节器50被结合,作为用于当压力反转时使制冷气体的吸入压力和背压室压力彼此相等的装置。
图1的压力调节器阀门50具有用于连通吸入室11和背压室23的连通通道51。截锥孔52被设置在连通通道51上作为阀门座部分。此截锥孔52在两个出口端之中位于所述截锥孔的尖锥部位上的小直径出口52a与吸入室11侧相连通,位于所述截锥孔底部上大径出口端52b是开通的且与设置为与背压室23相连通。
注意:有很多种方法构成连通通道51。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力调节器阀门50中,对应于贯通孔53的一半长度的短长度柱状衬套设置在所述贯通孔53中,用于使吸入室11与背压室23彼此相连。连通通道51由此柱状衬套54的柱状中空孔54a和起始于所述柱状衬套54的贯通孔51的前部构成。同样的,在此情况中,柱状衬套54的开口端适合锥形形式开通构成截锥孔52。
钢制球形阀体55被设置在连通通道51内。此阀体55被设置为可沿所述连通通道51移动,同时设置成可与上述截锥孔52接合。注意,阀体55位于截锥孔52的两出口端52a和52b中的大口径出口端52b一侧,并被设为从此位置与孔52接合。
细缝G是必需的,但起码要使阀体55可移动,它设置在阀体55和连通通道51之间。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力调节器50中,连通通道50的内壁设有槽56,更具体地,设在从柱状衬套54起的前部的贯通孔53的前端部位的内表面,作为部分展宽所述细缝G的机构。所述连通通道内壁的槽56沿阀体55移动的方向设置,作为切断形成于阀体55周围的油膜的机构。
即,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气体压缩机中,如果甚至压缩机静止之后,连通通道51内仍余留用于润滑压缩机内部以在压缩机运行期间起润滑作用的油,则在连通通道51内的阀体55周围形成油膜。根据本实施例的压力调节器阀门50是在连通通道51内壁中设置槽56作为切断这种油膜连贯性的机构。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力调节器阀门50的情况下,阀体55周围的油膜的连贯性被切断,在所述连通通道的内壁中形成槽56部分,阀体55和连通通道51之间通过这种油膜实现的密封性被显著降低。
如果上述连通通道内壁的槽56设置在阀体55和连通通道51之间的细缝G整体中任何一个部位,就可以达到通过槽56切断油膜的作用。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力调节器阀门50中,连通通道内壁的槽56具体设置在细缝G整体的上部。这是因为要尽可能防止通过槽56将油膜切断的作用失效。即,从细缝G的润滑油整体分布情况来看,润滑油可能会因重力的作用而余留在细缝G的下部。相应地,在连通通道内壁中的槽56设置在细缝G的下部的情况下,槽56可能相对更快地被润滑油填充,通过槽56切断油膜的作用失效的可能性就很高。相比之下,在连通通道内壁中的槽56设置在细缝G的上部的情况下,润滑油几乎不会余留在槽56中,始终可以达到通过槽56切断油膜的效果。
现在参照图1和图6对根据本实施例构造的气体压缩机的运行予以说明。
如图6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气体压缩机中,当启动操作运行时,吸入室11内的低压制冷气体在气缸1中被压缩为高压制冷气体,并排放到排气室19一侧。由于此原因,运行期间吸入室11内的室压力和排气室19内室压力相比较,吸入室11内的室压力较低。在保持这种压力关系的期间,压力调节器阀门50的阀体55因两室11和19的压力差的作用而被压入截锥孔52。从而,使连通通道51处于关闭状态。相应地,背压室23一侧的压力不再通过连通通道51泄漏到吸入室11一侧。
附带说明一下,同样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气体压缩机中,在车辆长期处于停泊静止状态,尤其是盛夏的阳光下等情况中,也会发生与现有技术的情况相同的现象,即,吸入室11的室压力高于排气室19或与之相连通的背压室23的室压力的现象,即所谓的反转现象。
当发生上述的反转现象时,图1所示的压力调节器阀门50的阀体55因反转时的两室11和23的压力差的作用而被释放并脱离截锥孔52。从而,吸入室11的压力通过连通通道51作用于背压室23一侧,以使两室的室压力彼此相等。
用于润滑压缩机内部在压缩机运行时起润滑作用的油即使在压缩机静止之后仍可能余留在压力调节器阀门50的连通通道51内,但是几乎不会发生余留的润滑油的油膜封闭连通通道51的现象。这是因为连通通道51内壁的槽56成为润滑油的流动路径,从而润滑油可从连通通道51流出。
在上述的润滑油余留在连通通道51的情况中,在压力调节器阀门50的阀体55周围形成油膜,但是,这种油膜的连贯性被所述连通通道内壁的槽56切断。因此,阀体55的操作灵敏特性得以增强,同时几乎不会发生阀体55被阀体55周围的油膜粘着的现象。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力调节器阀门50以及采用此阀门的气体压缩机中,在压力调节器阀门50的结构中,连通通道51中槽56的展宽机构部分地展宽了阀体55与连通通道51之间的细缝G。由于此原因,细缝G的展宽部位的阀体55周围(即,所述连通通道内壁设置槽56的部位)的油膜的连贯性被切断,从而增强了阀体55的操作灵敏特性。相应地,当在两室(即,排气室19或与之相连通的背压室23与吸入室11)发生室压力的反转现象时,阀体55灵敏地响应此情况,从而可以快速地和有利地使处于反转情况下的两室(背压室23和吸入室11)的室压力相等。因此,上述室压力出现反转现象时重新启动压缩机情况下的缺点,即压缩机效率降低,可以有效地防止。
注意,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通通道51的一部分是由柱状衬套54构成。但是,如图2所示,可能几乎整个连通通道51都是由衬套54构成。在此情况中,同样衬套54设置在贯通孔53内。但是,此处所用的衬套54的构造为,大口径54a-1设在柱状腔孔54a的中段,而小口径孔54a-2设在从柱状腔孔54a朝前的前部。这样,在此情况中,截锥孔52设在大口径孔54a-1的底部。同样,阀体55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大口径孔54a-1内。所述连通通道内壁的槽56设在大口径孔54a-1的内壁。
在图2所示结构的采用衬套54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操作更为有利的压力调节器阀门50。这是因为不但截锥孔52可以设在衬套54内,而且用于保证阀体55可移动的柱状表面以大口径孔54a-1形式设在衬套54内,从而可以同时加工截锥孔52和大口径孔54a-1,以增强这两个组件的同轴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单个槽56设在连通通道51内壁,作为部分展宽细缝G的机构。但是,可以在连通通道51内壁以辐射状在图3所示的多个位置设置多个这种槽56,作为展宽细缝G的装置。
在如图1所示在连通通道51内壁只采用一个槽56的情况下,从通过槽56切断油膜的作用的所呈现的效率来看,需要将槽56正确地位于细缝G的上部。但是,在如图3所示以辐射状设置多个连通通道51内壁的槽56的情况中,总有一个槽56位于细缝G的上部附近。因此,可以确保稳定的功能,即获得切断油膜的功能,而无需精确地控制槽56的方向。
再者,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钢球形状的阀体55。但是,除此之外,可以采用图4所示形状的阀体55。该附图所示的阀体55,其形状为在尖锥端具有锥形密封表面。在采用这种具有锥形密封表面的阀体55的情况中,不仅作为展宽装置的槽56可以设置在连通通道51内壁,而且该槽可以设置在该附图所示的阀体55的外圆表面;利用这种设置,可以通过阀体55的外圆上的槽56展宽细缝G,以确保与上述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不会形成可能出现在孔上加工槽所出现毛边。因此,可以免除毛边等的异物处理工作。
在上述的任何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阀体55被油膜粘着的现象或连通通道51被油膜封闭的现象,采用了通过槽56(展宽机构)切断阀体55周围的油膜的结构(参见图1等)。但是,除上述实施例以外,还可以采用图5所示的结构作为防止这种粘着现象的装置。图5所示压力调节器阀门50与图1的区别在于在连通通道51设置了盘簧58作为偏离装置。这种盘簧58安置在连通通道51内,阀体55沿离开截锥孔52的方向(也称为打开连通通道51的方向)正常地偏移。再者,盘簧58的偏离力应当大于油膜将阀体55与截锥孔52粘着的粘着力。
在图5所示具有这种盘簧58的压力调节器阀门50的情况中,当吸入室11内室压力低于背压室内的室压力时,如图5B所示,阀体55因两室11和23的压力差的作用克服盘簧58的偏离力被压入截锥孔52,从而将连通通道51关闭。当两室11和23的室压力反转时,如图5A,阀体55因盘簧58的偏离力以及反转时的两室11和23的压力差的作用而被释放并脱离截锥孔52,从而关闭连通通道51。
再者,在图5的压力调节器阀门50的情况中,当背压室23和吸入室11的室压力处于平衡状态下时,阀体55通过盘簧58的偏离力的作用克服油膜的粘着力而与截锥孔52分离。由于此原因,在平衡状态下,可以有效地防止油膜将阀体55与截锥孔52粘着的现象。相应地,在该附图的压力调节器阀门50的情况中,只要吸入室的室压力稍高于背压室23的室压力,阀体55就可以灵敏地响应这种轻微的压力反转现象,从而可以使两室23和11的室压力立即相等。
注意,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门具有展宽机构(槽56)和偏离装置(盘簧58)中的任何一种。但是,可以对这种压力调节器阀门进行修改,以兼具展宽机构和偏离装置。
再者,在前面的实施例中,采用盘簧58作为偏离装置。但是,这种偏离装置并不因此而受到局限。可以采用任何具有与盘簧功能相同的弹性构件。
除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气体压缩机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压力调节器阀门可广泛地适用于当两室的室压力反转时这些压力需要有利地和快速地彼此相等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从压缩调节器阀门的上述结构来看,阀体和连通通道之间的细缝通过展宽装置部分地被展宽。由于此原因,阀体周围油膜的连贯性在细缝的被展宽部位被切断,从而增强了阀体的操作灵敏特性。相应地,当两室内的室压力反转时,阀体灵敏响应此情况。可以使两室的反转的室压力快速地和有利地彼此相等。
再者,根据本发明,从压缩调节器阀门的所述结构来看,提出用于将阀体沿离开截锥孔的方向正常偏离的偏离装置。由于此原因,当两室的室压力彼此相等时,阀体因偏离装置的偏离力克服油膜的粘着力而与截锥孔分离。相应地,防止了阀体被油膜粘着的现象,且在这种平衡状态下增强了操作灵敏特性。

Claims (16)

1.一种压力调节器阀门,包括:
一连通两腔室的连通通道;
一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上作为阀门座部分的截锥孔;
一阀体,设置成可在所述连通通道内移动且可与所述截锥孔接合;以及
一展宽机构,用于部分地展宽位于所述阀体与所述连通通道之间的细缝宽度。
2.一种压力调节器阀门,包括:
一连通两腔室的连通通道;
一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上作为阀门座部分的截锥孔;
一阀体,设置成可在所述连通通道内移动且可与所述截锥孔接合;和
一偏离装置,用于使所述阀体沿离开所述截锥孔的方向偏移。
3.一种压力调节器阀门,包括:
一连通两腔室的连通通道;
一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上作为阀门座部分的截锥孔;
一阀体,设置成可在所述连通通道内移动且可与所述截锥孔接合;
一展宽机构,用于部分地展宽位于所述阀体与所述连通通道之间的细缝的宽度;
一偏离装置,用于使所述阀体沿离开所述截锥孔的方向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压力调节器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宽机构展宽细缝整体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压力调节器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宽机构是一种用于在所述细缝的多个部位展宽宽度的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压力调节器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宽机构是由沿所述阀体移动的方向设在所述连通通道内壁的槽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压力调节器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宽机构是由设在所述阀体的外圆表面的槽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压力调节器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离装置的偏移力大于将所述阀体与所述截锥孔粘合的油膜的粘合力。
9.一种气体压缩机,包括:
设在一对侧滑块之间的气缸;
转子,通过设在所述侧滑块对的轴承和由所述轴承支撑的转子轴以横向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所述汽缸的内部;
叶片,设置为可从所述转子的外圆表面向所述气缸内壁突出和回缩;
由所述气缸,所述侧滑块,所述转子和所述叶片构成并隔开的加压室;
设在所述加压室的上流侧的吸入室;
与所述叶片的底部连通的背压室;以及
压力调节器阀门,包括用于连通所述吸入室和所述背压室的连通通道,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上作为阀门座的截锥孔,设置为可在所述连通通道内移动且可与所述截锥孔接合的阀体,以及用于部分地将位于所述阀体与所述连通通道之间的细缝的宽度展宽的展宽机构。
10.一种气体压缩机,包括:
设在一对侧滑块之间的气缸;
转子,通过设在所述侧滑块对的轴承和由所述轴承支撑的转子轴以横向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所述汽缸的内部;
叶片,设置为可从所述转子的外圆表面向所述气缸内壁突出和回缩;
由所述气缸,所述侧滑块,所述转子和所述叶片构成并隔开的加压室;
设在所述加压室的上流侧的吸入室;
与所述叶片的底部连通的背压室;以及
压力调节器阀门,它包括用于连通所述吸入腔室和所述背压力腔室的连通通道,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上作为阀门座的截锥孔,设置为可在所述连通通道内移动且与所述截锥孔接合的阀体,以及用于使所述阀体沿离开所述截锥孔的方向正常偏移的偏离装置。
11.一种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在一对侧滑块之间的气缸;
转子,通过设在所述侧滑块对的轴承和由所述轴承支撑的转子轴以横向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所述汽缸的内部;
叶片,设置为可从所述转子的外圆表面向所述气缸内壁突出和回缩;
由所述气缸,所述侧滑块,所述转子和所述叶片构成并隔开的加压室;
设在所述加压室的上流侧的吸入室;
与所述叶片的底部连通的背压室;以及
压力调节器阀门,它包括用于连通所述吸入室和所述背压室的连通通道,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上作为阀门座的截锥孔,设置为可在所述连通通道内移动且可与所述截锥孔接合的阀体,用于部分地将位于所述阀体与所述连通通道之间的细缝的宽度展宽的展宽机构,以及用于使所述阀体沿离开所述截锥孔的方向偏移的偏离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和11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宽机构展宽细缝整体的上部。
13.根据权利要求9和11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宽机构是一种在所述细缝的多个部位展宽宽度的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9和11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宽机构是由沿所述阀体移动的方向设在所述连通通道内壁的槽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9和11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宽机构是由设在所述阀体的外圆表面的槽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0和11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离装置的偏离力大于将所述阀体与所述截锥孔粘合的油膜的粘合力。
CN 01133937 2001-08-13 2001-08-13 一种压力调节器阀门以及采用此阀门的气体压缩机 Pending CN14072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33937 CN1407240A (zh) 2001-08-13 2001-08-13 一种压力调节器阀门以及采用此阀门的气体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33937 CN1407240A (zh) 2001-08-13 2001-08-13 一种压力调节器阀门以及采用此阀门的气体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7240A true CN1407240A (zh) 2003-04-02

Family

ID=4672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133937 Pending CN1407240A (zh) 2001-08-13 2001-08-13 一种压力调节器阀门以及采用此阀门的气体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40724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0538C (zh) * 2004-08-02 2008-08-13 康奈可压缩机株式会社 容量可变型气体压缩机
CN103542110A (zh) * 2012-07-12 2014-01-29 伊顿公司 用于燃料蒸汽阀的纹理化闭合表面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0538C (zh) * 2004-08-02 2008-08-13 康奈可压缩机株式会社 容量可变型气体压缩机
CN103542110A (zh) * 2012-07-12 2014-01-29 伊顿公司 用于燃料蒸汽阀的纹理化闭合表面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3018B (zh) 涡旋压缩机
CN1578878A (zh) 压缩机
CN1993555A (zh) 用于旋转压缩机的变容量设备和具有该变容量设备的空调器的驱动方法
CN1670372A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1492151A (zh) 一种气体压缩机
CN1671966A (zh) 卧式旋转压缩机
CN1644926A (zh) 双气缸旋转压缩机
CN1507540A (zh) 利用带有低压侧电机和高压侧油槽的壳体的压缩机
CN101446288A (zh) 一种平动活塞式旋转压缩机
CN1769710A (zh) 用于改变多级旋转式压缩机容量的装置
CN1407240A (zh) 一种压力调节器阀门以及采用此阀门的气体压缩机
CN1651768A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1273743C (zh) 气体压缩机
CN2837560Y (zh) 旋转式压缩机的吸入损失低减结构
JP2015040472A (ja) 回転式圧縮機
CN1966983B (zh) 一种旋转/摇摆式压缩机结构
KR20090102081A (ko) 스크롤 압축기
CN2616718Y (zh) 涡卷式压缩机的进油装置
CN102155406A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方法和回油结构
CN102367797A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
CN1924358A (zh) 涡旋流体机械
JP4076764B2 (ja) 気体圧縮機
JP2004190509A (ja) 気体圧縮機
CN2821214Y (zh) 封闭型压缩机的供油装置
CN1487198A (zh) 气体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ONNER COMPRESS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EIKO INSTR INC.

Effective date: 200406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40604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Applicant after: Seiko Instrument Inc.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eiko Instruments Inc.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