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8496A - 无线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98496A
CN1398496A CN01804623A CN01804623A CN1398496A CN 1398496 A CN1398496 A CN 1398496A CN 01804623 A CN01804623 A CN 01804623A CN 01804623 A CN01804623 A CN 01804623A CN 1398496 A CN1398496 A CN 1398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hannel
retransmission data
transmissio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04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好宪一
上杉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8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84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92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e.g. acknowledgement by energy bur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83Transmitters with multiple parallel pa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28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or spread spectrum multiple access [S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即使多个用户同时进行通信,也可以按高容纳率、并且不损失实时性地进行无线通信。用户A发送数据和用户B发送数据被分别传送到个别信道扩频部(201、202),使用代码#0、#1进行扩频调制处理。扩频调制后的数据由正交调制部(204、205)分别进行正交调制,并被输出到复用部(207)。重发缓冲器(215)缓冲处理后的用户A发送数据和用户B发送数据被传送到公用信道扩频部(203),使用代码#2进行扩频调制处理。扩频调制后的数据由正交调制部(206)进行正交调制,并输出到复用部(207)。复用部(207)对分别正交调制后的数据进行复用,由无线发送部(208)进行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通过天线(209)作为下行线路信号发送到通信终端。

Description

无线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系统中的无线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活动图像等流形式数据分配服务可以由无线通信系统实用化。在流形式的数据分配服务中,将发送的数据速率预先确定(例如,64kbps),在无线线路中也分配该数据速率的信道。
另一方面,在数字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线路区间中,如果产生数据的差错,则对有错误的数据进行重发控制。
如图1所示,基站(BS)以用户A个别信道(以下省略为CH)将下行线路信号发送到用户A,以用户B个别信道将下行线路信号发送到用户B的情况下,在进行重发控制时,如图2A和图2B所示,因存在重发数据(重发分组等),所以在数据的发送上产生延迟。
因此,在要求实时性的流形式的数据分配服务中,即使在数据上产生差错而需要重发,但为了不丧失实时性,如图3所示,分配比原来的数据速率(例如64kbps)高的数据速率(例如70kbps)的信道,以便容许使用重发数据。
但是,如图3所示,如果为了重发数据而在信道上预先保留裕度,则在不进行数据重发的区间(图3的斜线区域)中,不能完全使用分配的频带,分配的频带被浪费。
例如,在数据速率为64kbps,分配的信道为70kbps的情况下,假设100个用户同时进行通信,则浪费的频带为6kbps×100=600kbps,非常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即使在多个用户同时进行通信,也可以按高容纳率不损失实时性地进行无线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一形态,无线基站装置包括:数据生成部件,生成用重发数据使用的信道发送的重发数据和用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使用的信号发送的发送数据;以及发送部件,将所述重发数据和所述发送数据复用后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无线基站装置包括:第1扩频部件,使用重发数据使用的信道的扩频码对重发数据进行扩频调制处理;第2扩频部件,使用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使用的信道的扩频码对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进行扩频调制处理;以及发送部件,将所述第1及第2扩频部件分别扩频调制后的数据进行复用并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形态,通信终端装置包括:接收部件,接收用重发数据使用的信道发送的重发数据,同时接收用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使用的信道发送的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以及排列替换部件,排列替换所述重发数据及所述发送数据来获得接收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形态,通信终端装置包括:第1解扩部件,使用重发数据使用的信道的扩频码对重发数据进行解扩处理;第2解扩部件,使用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使用的信道的扩频码对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进行解扩处理;以及排列替换部件,将所述第1及第2解扩部件分别解扩后的数据进行排列替换来获得接收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包括现有的无线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2A是表示现有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数据和重发数据的图;
图2B是表示现有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数据和重发数据的图;
图3是表示现有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和数据速率之间关系的图;
图4是说明包括本发明的无线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和数据速率之间关系的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数据和重发数据的图;
图8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数据和重发数据的图;
图8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数据和重发数据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无线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无线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2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数据和重发数据的图;
图12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数据和重发数据的图;以及
图12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数据和重发数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以下情况:基站(BS)与用户A的通信终端及用户B的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数据由个别信道发送,重发数据由公用信道发送。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由未图示的数据生成部生成的用户A发送数据(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被传送到个别信道扩频部201,使用代码#0进行扩频调制处理。扩频调制后的数据被传送到正交调制部204,在那里进行QPSK(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四相移相键控)等正交调制,并被输出到复用部207。
由未图示的数据生成部生成的用户B发送数据被传送到个别信道扩频部202,使用代码#1进行扩频调制处理。扩频调制后的数据被传送到正交调制部205,在那里进行QPSK等正交调制,并被输出到复用部207。
在重发缓冲器215中被缓冲后的用户A发送数据及用户B发送数据在重发时作为重发数据被传送到公用信道扩频部203,使用代码#2进行扩频调制处理。扩频调制后的数据被送至正交调制部206,在那里进行QPSK等正交调制,并被输出到复用部207。
复用部207将正交调制部204、205、206分别正交调制后的数据进行复用,输出到无线发送部208。无线发送部208进行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例如,D/A变换、上变频等)。无线发送处理过的信号通过天线209作为下行线路信号发送到通信对方的通信终端。
另一方面,从通信终端发送的上行线路信号通过天线209由无线接收部210接收。无线接收部210进行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例如,下变频、A/D变换等)。
无线接收处理过的信号被输出到解扩部211,在那里使用通信终端使用的扩频码进行解扩处理,获得的解扩信号被输出到解调部212。解调部212使用解扩信号进行解调处理,获得接收数据。此外,解调后的信号被输出到NACK检测部213。
NACK检测部213从解调后的数据中检测NACK信号。NACK检测部213检测出NACK信号后,将控制信号输出到重发数据生成指示部214。重发数据生成指示部214接收来自NACK检测部213的控制信号后,对重发缓冲器215指示生成重发数据。
重发缓冲器215根据来自重发数据生成指示部214的指示将用户A发送数据或用户B发送数据输出到公用信道扩频部203。再有,在生成重发数据的指示中,还包含可以识别重发哪个用户的发送数据的信息。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设图6所示的通信终端装置为用户A的通信终端。再有,用户B的通信终端的结构也与图6所示的结构相同。
从基站发送的下行线路信号通过天线301由无线接收部302接收。无线接收部302进行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例如,下变频、A/D变换等)。
无线接收处理过的信号被输出到个别信道扩频部303及公用信道扩频部304。个别信道扩频部303使用基站使用的扩频码#0对无线接收处理过的信号进行解扩处理,得到的解扩信号被输出到解调部305。公用信道扩频部304使用基站使用的扩频码#2对无线接收处理过的信号进行解扩处理,得到的解扩信号被输出到解调部306。
解调部305使用解扩信号进行解调处理,解调后的数据被暂时保存在缓冲器307中。解调部306使用解扩信号进行解调处理,解调后的数据被暂时保存在缓冲器308中。此外,由各个解调部305、306解调过的解调数据被输出到差错检测部310。
将缓冲器307、308中缓冲的解调数据输出到排列替换部309。排列替换部309使用序列号等来排列替换发送数据和重发数据,获得用户A接收数据。
差错检测部310检测在解调后的重发数据和发送数据中是否有差错。然后,在解调后的重发数据和发送数据中有差错的情况下,将控制信号输出到NACK生成部。
NACK生成部311在从差错检测部310接收到控制信号时,生成NACK信号。该NACK信号被输出到扩频部312。扩频部312使用规定的扩频码,对发送数据及按照需要对NACK信号进行扩频处理,将扩频处理后的数据输出到正交调制部313。
正交调制部313对扩频调制后的数据进行QPSK等正交调制,将正交调制后的数据输出到无线发送部314。无线发送部314进行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例如,D/A变换、上变频等)。无线发送处理过的信号通过天线301作为上行线路信号发送到通信对方的基站。
下面,说明由具有上述结构的无线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构成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的工作情况。这里,说明发送重发数据的公用信道为D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线路公用信道)的情况。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BS)使用用户A个别信道对用户A发送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同时使用用户B个别信道对用户B发送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此外,基站使用公用信道对用户A和用户B发送重发数据。这样,仅用其他的信道发送重发数据。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和数据速率的关系的图。在本实施例中,对发送重发数据的公用信道(DSCH)分配6kbps的频带,对个别信道分配数据速率部分的64kbps的频带。即,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有用户共有DSCH,用该DSCH传输所有用户的重发数据。
这种情况下,所有用户共有的重发数据使用的信道的频带不需要对所有用户分别设置,只要确保低速率的频带(例如,6kbps)就可以。这是因为多个用户同时进行重发的概率低。例如,即使在100个用户同时通信的情况下,由于100个用户同时进行重发的概率低,所以不需要6kbps×100=600kbps的频带,以6kbps的频带来对应就可以了。因此,在无线线路上准备的所有信道的频带为64kbps×100+6kbps=646kbps,可以比以往少。
再有,假如多个用户同时进行重发,通过设置缓冲器,尽管造成数据的延迟,但可以进行数据的再现。
下面,用图5、图8A、图8B及图8C说明使用个别信道和公用信道(DSCH)进行实际传输的情况。从图8A至图8C分别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数据和重发数据的图。
用户A发送数据在个别信道扩频部201中用扩频码#0进行扩频调制,由正交调制部204进行正交调制后,向用户A发送。在从用户A有重发请求的情况下,将重发缓冲器215中被缓冲过的用户A发送数据在公用信道扩频部203中用扩频码#2进行扩频调制,由正交调制部206进行正交调制后,向用户A发送。
用户A发送数据和其重发数据如图8A所示那样发送。即,从图8A可知,传输单位(例如,分组)1、3、5、6被无差错地发送,而在传输单位2、4中产生差错并进行重发。传输单位2的重发在发送传输单位3时使用公用信道(DSCH)进行。传输单位4的重发在发送传输单位5时使用公用信道(DSCH)进行。
用户B发送数据在个别信道扩频部202中用扩频码#1进行扩频调制,由正交调制部205进行正交调制后,向用户B发送。在从用户B有重发请求的情况下,将重发缓冲器215中被缓冲过的用户B发送数据在公用信道扩频部203中用扩频码#2进行扩频调制,由正交调制部206进行正交调制后,向用户B发送。
用户B发送数据和其重发数据如图8B所示那样发送。即,从图8B可知,传输单位1、2、4、5、7被无差错地发送,而在传输单位3、6中产生差错并进行重发。传输单位3的重发在发送传输单位4时使用公用信道(DSCH)进行。传输单位6的重发在发送传输单位7时使用公用信道(DSCH)进行。
因此,上述用户A发送数据、用户B发送数据及各自的重发数据作为基站发送数据,如图8C所示那样发送。即,对于用户A发送数据来说,传输单位1、3、5、6没有差错地发送,在传输单位2、4中产生差错,对于用户B发送数据来说,传输单位1、2、4、5没有差错地发送,在传输单位3、6中产生差错。然后,在公用信道中,用传输单位3进行用户A发送数据的重发,用传输单位4进行用户B发送数据的重发。
再有,在使用公用信道DSCH的情况下,其传输单位是发往哪个用户的信息由附随于DSCH的DPCH(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专用物理信道)来传输,表示是重发的信息由高层的信道通知各用户。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不需要在各个个别信道中设置重发数据使用的频带。即,发送重发数据的信道是与将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信道不同的信道,所以在将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信道上不设置无用的频带,可以提高用户的容纳效率,并且即使存在重发数据,也可以确保实时性。此外,容纳重发数据的信道通过将多个用户的重发数据进行复用,可获得统计复用效果,所以可以减小发送重发数据的信道的容量。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以下情况:按照重发状况,调整发送重发数据的公用信道的发送功率。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无线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9中,对与图5相同的部分附以与图5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9所示的无线基站装置除了图5所示的无线基站装置的结构以外,还包括计测重发次数的重发次数计数器602、以及按照重发次数来调整发送功率的功率调整部601。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重发次数仅对发送重发数据的信道进行功率调整。通常,重发的次数多,则认为传输差错多,传播环境差。因此,在传播环境差的情况下,只有提高不希望有差错重发数据的功率,来减少重发差错。该结构在仅用其他信道发送重发数据的本发明中是可能的结构。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无线基站装置中,在由NACK检测部213检测出可用上行线路信号传送的NACK信号的情况下,重发数据生成指示部214发出重发数据生成指示。该重发数据生成指示被输出到重发缓冲器215,同时被输出到重发次数计数器602。然后,重发次数计数器602每当有重发数据生成指示时使计数器增加1。
重发次数计数器602在重发次数超过了规定期间内规定的次数的情况下,判断为传播环境差,将提高功率的控制信号输出到功率调整部601。功率调整部601在接收到来自重发次数计数器602的控制信号时,使公用信道的发送功率增加。
此外,在重发次数某个期间内非常少的情况等时,判断为传播环境良好,从重发次数计数器602向功率调整部601输出降低发送功率的控制信号,功率调整部601在接收到来自重发次数计数器602的控制信号时,使公用信道的发送功率减小。
再有,有关重发次数的规定次数(阈值)没有特别限制,可进行适当变更。另外,对于功率调整来说,例如通过阶段性地使功率增加、减小等来进行。对于计测重发次数的规定期间也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当设定。
再有,功率调整可以按照发送对方需要的质量来自适应地变更。即,在传输图像时,在用户A显示比用户B大的画面和清晰度高的画面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用户A的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在用户A和用户B的重发数据的发送功率上产生差别来发送,可以进行满足各个用户的质量的通信。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仅调整发送重发数据的信道的发送功率,所以可以仅提高重发数据的质量。此外,也可以对每个用户在发送数据的质量上产生差别。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用公用信道发送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的情况。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无线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10中,对与图5相同的部分附以与图5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11中,对与图6相同的部分附以与图6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0所示的无线基站装置包括:取代图5所示的无线基站装置的个别信道扩频部201、202,用公用信道的扩频码#0来对用户A发送数据进行扩频调制的公用信道扩频部701,以及用公用信道的扩频码#0来对用户B发送数据进行扩频调制的公用信道扩频部702。
图11所示的通信终端装置包括取代图6所示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个别信道解扩部303,用公用信道的解扩码#0对用户A发送数据进行解扩的公用信道解扩部801。
下面,用图10、图12A、图12B、及图12C说明使用公用信道实际进行传输的情况。从图12A至图12C分别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数据和重发数据的图。
用户A发送数据在公用信道扩频部701中用扩频码#0进行扩频调制处理,由正交调制部204进行正交调制后,向用户A发送。在从用户A有重发请求的情况下,将重发缓冲器215中被缓冲过的用户A发送数据在公用信道扩频部203中用扩频码#0进行扩频调制,由正交调制部206进行正交调制后,向用户A发送。
用户A发送数据和其重发数据如图12A所示那样发送。即,从图12A可知,传输单位1、3、5、6被无差错地发送,而在传输单位2、4中产生差错并进行重发。传输单位2的重发在发送传输单位3的重发用时隙时使用公用信道(DSCH)进行。传输单位4的重发在发送传输单位5的重发用时隙时使用公用信道(DSCH)进行。
用户B发送数据在公用信道扩频部702中用扩频码#0进行扩频调制处理,由正交调制部205进行正交调制后,向用户B发送。在从用户B有重发请求的情况下,将重发缓冲器215中被缓冲过的用户B发送数据在公用信道扩频部203中用扩频码#0进行扩频调制,由正交调制部206进行正交调制后,向用户B发送。
用户B发送数据和其重发数据如图12B所示那样发送。即,从图12B可知,传输单位1、2、4、6被无差错地发送,而在传输单位3、5中产生差错并进行重发。传输单位3的重发在发送传输单位4时使用公用信道(DSCH)进行。传输单位5的重发在发送传输单位6的重发用时隙时使用公用信道(DSCH)进行。
因此,上述用户A发送数据、用户B发送数据及各自的重发数据作为基站发送数据,如图12C所示那样发送。这里,在本实施例中,重发数据和发送数据都用相同的公用信道来发送,所以按时分复用进行发送。在本实施例中,用户A发送数据、用户B发送数据、重发数据以3时隙中1次的比例被发送。在这种情况下,将公用信道进行分时并进行发送,所以时隙被认为是信道。因此,与实施例1、2同样,重发数据与用户A发送数据及用户B发送数据为不同信道。
如图12所示,对于用户A发送数据来说,传输单位1、3、5、6无差错地发送,而传输单位2、4产生差错,对于用户B发送数据来说,传输单位1、2、4、6无差错地发送,而传输单位3、5产生差错。因此,传输单位2的用户A发送数据的重发在传输单位3的重发用时隙时进行,传输单位3的用户B发送数据的重发在传输单位4的重发用时隙时进行,传输单位4的用户A发送数据的重发在传输单位5的重发用时隙时进行。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也不需要设置重发数据使用的频带。因此,在将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信道上不设置无用的频带,可以提高用户的容纳效率,并且即使存在重发数据,也可以确保实时性。此外,容纳重发数据的信道通过将多个用户的重发数据进行复用,可获得统计复用效果,所以可以减小发送重发数据的信道的容量。而且,多个用户无论在使用同一扩频码来发送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的情况下,还是在重发数据和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中使用同一扩频码的情况下,都将信道进行时分并进行发送,所以可获得减小发送重发数据的信道容量的效果。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用其他电路来构成公用信道扩频部701、702、203的情况,但也可以将这些扩频部用一个公用信道扩频部构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用其他电路构成公用信道解扩部801、304的情况,但也可以用一个公用信道解扩部构成这些解扩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实施。在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说明了使用QPSK作为正交调制的情况,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QPSK以外的其他正交调制的情况。此外,在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说明了用户为两人的情况,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用户为3人以上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用公用信道发送重发数据的情况,但本发明只要发送重发数据的信道是与将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信道不同的信道就可以,所以发送重发数据的信道不限于公用信道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用公用信道发送重发数据的情况,但本发明只要发送重发数据的信道是与将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信道不同的信道就可以,所以也可以用公用信道发送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发送重发数据的公用信道是DSCH的情况,但本发明只要发送重发数据的信道是多个用户共同使用的公用信道就可以,因而还可同样地应用于DSCH以外的公用信道。
本说明书基于2000年12月12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00-377425。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数字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CDMA系统中的无线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Claims (15)

1.一种无线基站装置,包括:
数据生成部件,生成用重发数据使用的信道发送的重发数据和用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使用的信号发送的发送数据;以及
发送部件,将所述重发数据和所述发送数据复用后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中,所述重发数据使用的信道是多个用户共同使用的信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中,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使用的信道是多个用户共同使用的信道,与所述重发数据使用的信道进行时分复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中,包括:
计测部件,计测规定期间内的重发次数;以及
功率调整部件,按照所述重发次数,调整对发送重发数据的信道的发送功率。
5.一种无线基站装置,包括:
第1扩频部件,使用重发数据使用的信道的扩频码对重发数据进行扩频调制处理;
第2扩频部件,使用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使用的信道的扩频码对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进行扩频调制处理;以及
发送部件,将所述第1及第2扩频部件分别扩频调制后的数据进行复用并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中,所述重发数据使用的信道是多个用户共同使用的信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中,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使用的信道是多个用户共同使用的信道,与所述重发数据使用的信道进行时分复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中,包括:
计测部件,计测规定期间内的重发次数;以及
功率调整部件,按照所述重发次数,调整对发送重发数据的信道的发送功率。
9.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包括:
接收部件,接收用重发数据使用的信道发送的重发数据,同时接收用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使用的信道发送的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以及
排列替换部件,排列替换所述重发数据及所述发送数据来获得接收数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所述重发数据使用的信道是多个用户共同使用的信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使用的信道是多个用户共同使用的信道,与发送所述重发数据的信道进行时分复用。
12.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包括:
第1解扩部件,使用重发数据使用的信道的扩频码对重发数据进行解扩处理;
第2解扩部件,使用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使用的信道的扩频码对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进行解扩处理;以及
排列替换部件,将所述第1及第2解扩部件分别解扩后的数据进行排列替换来获得接收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所述重发数据使用的信道是多个用户共同使用的信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使用的信道是多个用户共同使用的信道,与发送所述重发数据的信道进行时分复用。
15.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在无线基站装置中包括:
第1扩频步骤,使用重发数据使用的信道的扩频码对重发数据进行扩频调制处理;
第2扩频步骤,使用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使用的信道的扩频码对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进行扩频调制处理;以及
发送步骤,将所述第1及第2扩频步骤分别扩频调制后的数据进行复用并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
在所述通信终端装置中包括:
第1解扩步骤,使用重发数据使用的信道的扩频码对重发数据进行解扩处理;
第2解扩步骤,使用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使用的信道的扩频码对所述重发数据以外的发送数据进行解扩处理;以及
排列替换步骤,将所述第1及第2解扩步骤分别解扩后的数据进行排列替换来获得接收数据。
CN01804623A 2000-12-12 2001-12-10 无线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Pending CN13984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7425/2000 2000-12-12
JP2000377425A JP2002186014A (ja) 2000-12-12 2000-12-12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8496A true CN1398496A (zh) 2003-02-19

Family

ID=18846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804623A Pending CN1398496A (zh) 2000-12-12 2001-12-10 无线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30012128A1 (zh)
EP (1) EP1250019A1 (zh)
JP (1) JP2002186014A (zh)
KR (1) KR20020073210A (zh)
CN (1) CN1398496A (zh)
AU (1) AU2002221100A1 (zh)
WO (1) WO20020493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9759B2 (ja) * 2002-01-17 2005-08-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
EP1335289A1 (en) * 2002-02-07 2003-08-1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for software download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05008948A1 (ja) * 2003-07-23 2005-01-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データ通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US7161916B2 (en) * 2003-08-20 2007-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rate sele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transport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WO2005020488A1 (ja) 2003-08-20 2006-10-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サブキャリア割り当て方法
US7317903B2 (en) * 2003-09-30 2008-01-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02276B2 (en) * 2003-11-25 2007-11-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uplink/downlink path-loss difference
DE602004018609D1 (de) * 2004-04-01 2009-02-05 Panasonic Corp Interferenzverminderung bei Wiederholungsübertragungen im Aufwärtskanal
US7787411B2 (en) 2005-05-10 2010-08-31 Microsoft Corporation Gaming console wireless protoc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US20070130694A1 (en) * 2005-12-12 2007-06-14 Michaels Emily W Textile surface modification composition
US8385273B2 (en) 2006-05-01 2013-02-26 Ntt Docomo, Inc.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KR20090020138A (ko) 2007-08-22 2009-02-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오버헤드를 줄이기 위한 재전송 방법
JPWO2010084705A1 (ja) * 2009-01-26 2012-07-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8843131B2 (en) * 2009-05-28 2014-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ing frequent handoff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12004969A (ja) * 2010-06-18 2012-01-05 Nippon Hoso Kyokai <Nhk> コンテンツ配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47394B2 (ja) * 2012-03-02 2012-10-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7041344B2 (ja) * 2017-12-22 2022-03-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及びスロット割り当て方法
JP7327785B2 (ja) 2019-07-11 2023-08-16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工業大学 通信システム、遠隔制御機械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TW202220402A (zh) * 2020-10-23 2022-05-16 日商索尼集團公司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8933A (en) * 1991-09-27 1993-12-07 Motorola, Inc. Data packet align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SG50659A1 (en) * 1992-04-10 1998-07-20 Ericsson Ge Mobile Inc Random access in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JP2967316B2 (ja) * 1992-12-03 1999-10-25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開発株式会社 再送制御方式
JPH088817A (ja) * 1994-06-23 1996-01-12 Kyocera Corp 無線送信出力制御方法
JPH08107382A (ja) * 1994-10-05 1996-04-23 Te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H08237735A (ja) * 1995-02-24 1996-09-13 Toshiba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の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無線通信装置並びに無線データ伝送方法
US6021124A (en) * 1997-08-19 2000-0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ulti-channel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query (ARQ) method
JP2000069547A (ja) * 1998-08-26 2000-03-03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通信装置
JP3054613B2 (ja) * 1998-11-05 2000-06-19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
US6606341B1 (en) * 1999-03-22 2003-08-12 Golden Bridge Technology, Inc. Common packet channel with firm handoff
JP2001044969A (ja) * 1999-08-02 2001-02-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移動通信端末、ならびに再送制御方法
EP1232575B1 (en) * 1999-11-29 2009-06-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assigning a common packet channel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2049388A1 (fr) 2002-06-20
EP1250019A1 (en) 2002-10-16
JP2002186014A (ja) 2002-06-28
US20030012128A1 (en) 2003-01-16
KR20020073210A (ko) 2002-09-19
AU2002221100A1 (en) 200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98496A (zh) 无线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CN1992579A (zh) 在高速共享控制信道上进行发送/接收的设备和方法
CN1228939C (zh) 分组数据通信系统中媒介接入控制实体之间的信令方法
CN1175701C (zh) 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224207C (zh) 自动请求重发发送和接收方法及其设备
US7372836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data in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989812B2 (ja)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接続方式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下向きリンクデータチャネルに対する上向きリンク応答チャネル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00344076C (zh) 使用多天线分集方案发送/接收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248438C (zh) 发送接收装置及发送接收方法
CN1259783C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子分组适配方法
CN1645786A (zh) 在高速共享控制信道上发送/接收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RU2274955C2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е сигнализации о размер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блока данных
CN1486546A (zh) 用于多路复用具有话音/数据发送的高速分组数据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CN1669260A (zh) 检验通信链路可靠性的方法
CN1473448A (zh)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700613A (zh) 用于设置发送信令信息的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918822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增强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上传送调度信息的方法
CN1459164A (zh) 分组传输系统和分组传输方法
CN1701535A (zh) 在异步wcdma系统中提供上行链路分组数据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JP2004159300A (ja) モバイル・デバイスからのワイヤレス・データ送信において使用するための高速専用物理制御チャネル
CN1790945A (zh) 无线通信系统
CN101064708A (zh) 多载波系统频率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426247A (zh) 发送/接收关于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的信息的方法
CN1758813A (zh)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多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实现方法
CN1509540A (zh)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接收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