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1154A - 汉语输入系统和汉语输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汉语输入系统和汉语输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91154A CN1391154A CN 02121638 CN02121638A CN1391154A CN 1391154 A CN1391154 A CN 1391154A CN 02121638 CN02121638 CN 02121638 CN 02121638 A CN02121638 A CN 02121638A CN 1391154 A CN1391154 A CN 13911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yllable
- group
- compound vowel
- initial
- chine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汉语输入系统和汉语输入方法,用于将汉语的声母分类为9个声母组,通过对便携式电话的数字键的第1次击键,特定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的声母所属的声母组。然后,显示对应于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的韵母种类的输入指南,并根据该输入指南进行操作从而决定音节。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韵母分类法,将韵母分类为单韵母,开口复韵母(以a、e、o开始的复韵母),齐齿复韵母(以i、y开始的复韵母),合口复韵母(以u、w开始的复韵母),以及撮口复韵母(以v、yu开始的复韵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有限个数的键输入汉语的汉语输入系统和汉语输入方法。
技术背景
以往,作为汉语的输入方法,众所周知的是将汉语的音节用汉语拼音输入后转换为汉字的方法。汉语中的汉字都是1个音节构成的,各音节利用拉丁字母的1~6个字母表示。因此,使用与拉丁字母的26个字母对应的26个键时,1个音节的输入必须敲击1~6次。
汉语的音韵包含声调这样的元素。在标准汉语的基本声调中,有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4种。以下,当简单地标记为“音节”时,不包含声调的元素。将声调的元素包含在音节中时,就标记为“带声调音节”。向汉字的转换,有根据“音节”进行的情况和根据“带声调音节”进行的情况。
汉语的音节分为作为辅音部分的声母和作为元音部分的韵母。但是,在韵母中,如果在元音之前有半元音(介音),则在韵母中也包含该半元音,如果在元音之后有辅音,则在韵母中也包含该辅音。因此,通过各敲击1次键输入这些声母和韵母,共计敲击2次键决定音节的方法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在该输入方法中,声母和韵母的输入,需要具有30个左右的键的键盘。
除了上述那样利用具有大量键的键盘的输入方法外,也开发了利用数字键等10个左右的键输入汉语的方法。这是为了适应用近年来普及的便携式电话输入汉语的需要而开发的。利用数字键的先有的输入方法,为了输入1个文字的汉字,通过第1次击键选择由多个声母构成的声母组,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韵母的开头字母,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韵母(有时将多个韵母分配给1个键),通过第4次击键以后从属于到此为止所选择的多个声母和多个韵母构成的多个音节的多个汉字中特定用户所希望的1个文字。
但是,按照利用10个左右的键输入汉字的先有的技术,通过3次击键决定不了1个音节,只不过是抽出作为候补的多个音节。因此,与这些音节对应的汉字的个数不可避免地有很多。因此,用户必须从作为候补的多个汉字中特定所希望的1个文字,使得输入操作很烦杂。
由于标准汉语使用的音节的个数约为400个,所以,也可以考虑对各音节赋予3位数的顺序号码,通过3次敲击10个数字键决定音节的方法。但是,在该方法中,用户必须全部记忆对各音节赋予的顺序号码。因此,赋予顺序号码的方法是不现实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于一种汉语输入程序产品、汉语输入装置和方法,用于通过对有限个数键进行少数次数的击键来决定汉语的音节,实现对用户来讲容易理解的汉语输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汉语输入方法采用以下的结构。即,该汉语输入方法的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即通过特定作为输入对象的汉语的音节中的韵母是单韵母、开口复韵母、齐齿复韵母、合口复韵母以及撮口复韵母中的哪一个,来缩小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候补的音节范围。
通过如上构成,汉语输入程序在缩小了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的候补音节之后就能够高效率地决定作为该输入对象的音节。由这种汉语输入程序决定的音节也可以是在GB码中所规定的汉字的汉语读音音节,也可以是在BIG5码中所规定的汉字的汉语读音音节,也可以是在其他各种码中所规定的汉字的汉语读音音节。
另外,该汉语输入方法也可以使用标记汉语音韵的标音字符串在画面上显示输入指南(guidance)。标音字符串可以是拼音,也可以是注音字母。本发明的汉语输入方法可适用于具备10个左右的键的各种信息设备。例如,该信息设备可以是便携式电话,也可以是PDA(个人数字助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汉语输入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触摸板式的便携式电话的外观的模式图。
图3是表示英文数字输入模式的第2显示部的显示例的模式图。
图4是表示英文数字输入模式的第2显示部的显示例的模式图。
图5是表示根据第1实施例的汉语输入模式(声母选择)的第2显示部的显示例的模式图。
图6是表示普通话的音节一览表的图。
图7是表示汉语输入程序的输入模块的结构的模式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声母表的模式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声韵表的模式图。
图10是表示声韵选择步骤时的第2显示部的显示例的模式图。
图11是表示音节表的模式图。
图12是表示韵母选择步骤时的第2显示部的显示例的模式图。
图13是表示韵母选择步骤时的第2显示部的显示例的模式图。
图14是表示韵母选择步骤时的第2显示部的显示例的模式图。
图15是表示韵母选择步骤时的第2显示部的显示例的模式图。
图16是表示韵母选择步骤时的第2显示部的显示例的模式图。
图17是表示韵母选择步骤时的第2显示部的显示例的模式图。
图18是表示韵母选择步骤时的第2显示部的显示例的模式图。
图19是表示韵母选择步骤时的第2显示部的显示例的模式图。
图20是表示韵母选择步骤时的第2显示部的显示例的模式图。
图21是表示特殊音节的输入步骤的模式图。
图22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声调指定的模式图。
图24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汉语输入的具体例的图。
图25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汉语输入的具体例的图。
图26是表示通常的便携式电话的显示例的模式图。
图27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汉语输入模式的初始画面的模式图。
图28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在第1次击键之后的显示例的模式图。
图29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多韵母音节的输入的模式图。
图30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多韵母音节的输入的模式图。
图31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多韵母音节的输入的模式图。
图32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多韵母音节的输入的模式图。
图33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多韵母音节的输入的模式图。
图34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多韵母音节的输入的模式图。
图35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多韵母音节的输入的模式图。
图36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多韵母音节的输入的模式图。
图37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多韵母音节的输入的模式图。
图38是表示读音输入模式和汉字转换模式之间的切换的模式图。
图39是表示读音输入模式和文件编辑模式的切换的模式图。
图40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1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读音输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42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汉字转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43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文件编辑处理的流程图。
图44是表示对于指示器进行声母分配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实施例]
图1是模式化地表示涉及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的汉语输入的部分的框图。图2是表示该便携式电话的外观的模式图。
该便携式电话具有第1显示部11、第2显示部12、输入部13、指示器14、模式切换按钮15和控制部20。第1显示部11由例如液晶显示器构成,可以显示文字、数字和符号。第2显示部12由例如液晶显示器构成,在其表面设计了透明的作为触摸板的输入部13。指示器14接收上下左右4个方向的指定。模式切换按钮15用于切换后面所述的电话号码输入模式(通过1次击键输入1个数字)、英文数字输入模式(通过2次击键确定输入1个文字)和汉语输入模式(通过3次击键确定输入1个音节)。
控制部20分别与第1显示部11、第2显示部12、输入部13、指示器14和模式切换按钮15连接。并且,控制部20可以使第1显示部11显示所希望的文字。第2显示部12划分为4行3位的矩形区域。控制部20使在各矩形区域中分别显示所希望的数字、符号或文字串。
此外,控制部20在按下了输入部13时可以检测按下了输入部13的哪个部分。因此,用户通过输入部13按下第2显示部12的各矩形区域时,控制部20可以检测按下了与哪个矩形区域对应的部分。因此,各矩形区域分别可以作为独立的按钮(键)使用。
另外,控制部20具有可以存储数据的音韵缓冲器21和指示缓冲器22。音韵缓冲器21在汉语输入模式中取得输入部13的按下日志,存储用于在按下了后退键时返回到前一步骤的信息。此外,控制部20还具有作为存储部的图中未示出的ROM,在该ROM内,存储着汉语输入程序23。该汉语输入程序23具有输入模块24和转换模块25。
该便携式电话具有图中未示出的无线收发部和送受话部,用户可以和通常的便携式电话一样进行通话。此外,用户还可以向便携式电话输入包含英文数字和汉语的文本数据,并将输入的数据作为电子邮件进行发送。
这些英文数字和汉语的输入,分别用英文数字输入模式和汉语输入模式进行。用户通过操作模式切换按钮15,可以切换英文数字输入模式和汉语输入模式。控制部20在设定英文数字输入模式时就接收英文数字的输入,设定为汉语输入模式时就接收汉语的输入。
图3和图4是表示英文数字输入模式的显示部12的显示例的模式图。利用模式切换按钮15设定英文数字输入模式时,显示部12就成为图3所示的状态。在按下图3中的“数字”按钮时,控制部20就将显示部12的显示切换为图4所示的状态。图4中,表示了“1”、“2”、“3”、“4”、“5”、“6”、“7”、“8”、“9”、“0”的数字和“*”、“#”的符号。在电话号码输入模式中,显示部12也切换为图4的状态。
图5是表示汉语输入模式的显示部12的显示例的模式图。该图5表示后面所述的声母选择步骤的显示部12的状态。利用模式切换按钮15设定汉语输入模式时,显示部12就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并且,用户通过3次按下输入部13,便可输入所希望的音节。
下面,详细说明汉语的输入。图6表示中国普通话的音节一览表。图6的表的各行与声母对应,各列与韵母对应。并且,由从各行中选择的1个声母和从各列中选择的1个韵母决定音节。与仅由韵母构成的音节对应地设置了表示无声母的“无”的行。该“无”与汉语音韵学中的零声母相当。
在中国普通话中,当然由图6的各行与各列的组合而成的音节并不是全部使用。即,图6中使用的仅仅是标了“○”的403个音节,空栏的音节不使用。在汉语中标准地使用的几乎所有的音节都是这403个中的某一个。但是,也使用若干未由图6的组合标记的音节即特殊音节。这些特殊音节中,有m、n、hng、ng、yo(io)等。若包含这些特殊音节,则就全部网罗在GB2312中所规定的汉字的标准发音的音节。
如图6所示,汉语的声母有20多种,韵母有30多种。因此,使用10个左右的键时,声母通过1次击键不能确定。同样,韵母也不能通过1次击键确定。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声母分为9个声母组,将韵母分为5个韵母组。并且,通过第1次击键选择各声母组中的1个。其次,通过第2次击键确定声母,同时选择各韵母组中的1个。此外,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1个韵母,确定音节。即,音节通过选择声母组的声母选择步骤(第1次击键)、确定声母同时选择韵母组的声韵选择步骤(第2次击键)和选择韵母的韵母选择步骤(第3次击键)来确定。
图7是表示汉语输入程序23的输入模块24的结构的模式图。该输入模块24包括分别与声母选择步骤24a、声韵选择步骤24b和韵母选择步骤24c对应的代码段。声母选择步骤24a与第1提示步骤和声母组特定步骤相当,声韵选择步骤24b与第2提示步骤和声韵组特定步骤相当,韵母选择步骤24c与第3提示步骤和音节决定步骤相当。
在控制部20的ROM中,存储着声母表D、声韵表D1~D9和音节表D11~D99。声母表D在声母选择步骤24a中参照,声韵表D1~D9在声韵选择步骤24b中参照,音节表D11~D99在韵母选择步骤24c中参照。
图8是表示声母表D的模式图。该声母表D具有多个记录。各记录具有“按钮”、“候补”和“指针”的字段。在“按钮”的字段中,存储着与在图4中作为按钮而分别表示的“1”、“2”、“3”、…对应的符号。
声母表D的各记录分别与各声母组对应,在“候补”的字段中,存储着表示对应的声母组的符号。在“指针”的字段中,存储着指向声韵表D1~D9的指针。在声韵选择步骤24b中,仅参照各声韵表D1~D9中的1个。即,与在声母选择步骤24a选择的声母组对应的记录中的“指针”指定声韵表D1~D9中的1个。
下面,进一步说明声母组。声母分为包含b和p的第1声母组、包含m和f的第2声母组、包含d和t的第3声母组、包含n和l的第4声母组、包含g、k和h的第5声母组、包含j、zh和z的第6声母组、包含q、ch和c的第7声母组、包含x、sh和s的第8声母组和包含r和零声母的第9声母组。
零声母的音节中的某一音节利用汉语拼音的标记法按以下方式标记。即,仅由以i或v开始的韵母构成的音节成为由y开始进行标记,仅由以u开始的韵母构成的音节成为由w开始进行标记。汉语拼音符号的v是u变音符号的代替。
在图5中,在图4中表示1、2、3、4、5、6、7、8、9、0的位置分别表示“bp”、“mf”、“dt”、“nl”、“gkh”、“jzhz”、“qchc”、“xshs”、“ryw”和“符号”。这些“bp”、“mf”、“dt”、“nl”、“gkh”、“jzhz”、“qchc”、“xshs”和“ryw”各按钮分别与第1~第9声母组对应。并且,用户通过第1次击键选择这些各声母组中的1个。在输入仅由韵母构成的音节时,用户按下“ryw”按钮。
通过第1次击键而声母选择步骤24a结束后,就执行声韵选择步骤24b。在该声韵选择步骤24b中,参照声韵组D1~D9。图9是表示声韵表D1~D9的模式图。各声韵表D1~D9都具有多个记录。各声韵表D1~D9的各记录具有“按钮”、“候补”和“指针”的字段。
在“按钮”的字段中,存储着与在图4中作为按钮分别表示的“1”、“2”、“3”、…对应的符号。在“候补”的字段中,存储着表示声母和韵母组的符号。在“指针”的字段中,存储着指向音节表D11~D99的指针。在韵母选择步骤24c中,仅参照各音节表D11~D99中的1个。即,在声韵选择步骤24b中选择的记录的“指针”指定音节表D11~D99中的1个。
声韵表D1~D9是根据本发明的韵母分类法作成的。下面,详细说明该韵母分类法。该韵母分类法,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汉语音韵学的韵母分类法、以将韵母的种类限定为10个以下为目的并根据汉语数据的统计/分析而新开发的分类法。
首先,将韵母分为利用汉语拼音字母的1个字符表示的单韵母和用2个以上的字符表示的复韵母。本发明的韵母分类法的特征在于:进而将复韵母分为开口复韵母、齐齿复韵母、合口复韵母和撮口复韵母等4类。即,按照本发明的韵母分类法,韵母分为单韵母、开口复韵母、齐齿复韵母、合口复韵母和撮口复韵母共5个韵母组。
开口复韵母是以汉语拼音符号的a、e或o开始的复韵母。齐齿复韵母是以汉语拼音符号的i(y)开始的复韵母。合口复韵母是以汉语拼音符号的u(w)开始的复韵母。撮口复韵母是以汉语拼音符号的v(yu)开始的复韵母。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将单韵母用“?”表示,将开口复韵母用“*”表示,将齐齿复韵母用“i*”(y*)表示,将合口复韵母用“u*”(w*)表示,将撮口复韵母用“v*”(yu*)表示。另外,在齐齿复韵母,合口复韵母,以及撮口复韵母的拼音标记中的最初的i(y),u(w),以及v(yu)称做介音。但这些齐齿复韵母,合口复韵母,以及撮口复韵母是包含介音的复韵母,而开口复韵母是不包含介音的复韵母。
图10是表示声韵选择步骤24b时的显示部12的显示例的模式图。在前级的声母选择步骤24a中,按下了图5所示的某个按钮时,在声韵选择步骤24b中,图10的(D1)~(D9)中的1个就显示在显示部12上。
更具体而言,在声母选择步骤24a中,按下了图5的“bp”时,显示部12就切换为图10的(D1)所示的状态。在图10的(D1)中,在图4中显示1、2、3、4、5和6的位置分别显示“b?”、“b*”、“bi*”、“p?”、“p*”和“pi*”。
另一方面,在声母选择步骤24a中,按下了图5的“mf”时,显示部12就切换为图10的(D2)所示的状态。在图10的(D2)中,在图4中显示1、2、3、4和5的位置分别显示“m?”、“m*”、“mi*”、“f?”和“f*”。
另一方面,在声母选择步骤24a中,按下了图5的“dt”时,显示部12就切换为图10的(D3)所示的状态。在图10的(D3)中,在图4中显示1、2、3、4、5、6、7和8的位置分别显示“d?”、“d*”、“di*”、“du*”、“t?”、“t*”、“ti*”和“tu*”。
另一方面,在声母选择步骤24a中,按下了图5的“nl”时,显示部12就切换为图10的(D4)所示的状态。在图10的(D4)中,在图4中显示1、2、3、4、5、6、7和8的位置分别显示“n?”、“n*”、“ni*”、“nu/v*”、“l?”、“l*”、“li*”和“lu/v*”。
另一方面,在声母选择步骤24a中,按下了图5的“gkh”时,显示部12就切换为图10的(D5)所示的状态。在图10的(D5)中,在图4中显示1、2、3、4、5、6、7、8和9的位置分别显示“g?”、“g*”、“gu*”、“k?”、“k*”、“ku*”、“h?”、“h*”和“hu*”。
另一方面,在声母选择步骤24a中,按下了图5的“jzhz”时,显示部12就切换为图10的(D6)所示的状态。在图10的(D6)中,在图4中显示1、2、3、4、5、6、7、8和9的位置分别显示“j?”、“ji*”、“ju*”、“zh?”、“zh*”、“zhu*”、“z?”、“z*”和“zu*”。
另一方面,在声母选择步骤24a中,按下了图5的“qchc”时,显示部12就切换为图10的(D7)所示的状态。在图10的(D7)中,在图4中显示1、2、3、4、5、6、7、8和9的位置分别显示“q?”、“qi*”、“qu*”、“ch?”、“ch*”、“chu*”、“c?”、“c*”和“cu*”。
另一方面,在声母选择步骤24a中,按下了图5的“xshs”时,显示部12就切换为图10的(D8)所示的状态。在图10的(D8)中,在图4中显示1、2、3、4、5、6、7、8和9的位置分别显示“x?”、“xi*”、“xu*”、“sh?”、“sh*”、“shu*”、“s?”、“s*”和“su*”。
另一方面,在声母选择步骤24a中,按下了图5的“ryw”时,显示部12就切换为图10的(D9)所示的状态。在图10的(D9)中,在图4中显示1、2、3、4、5、6、7和8的位置分别显示“r?”、“r*”、“ru*”、“?”、“*”、“y*”、“w*”和“yu*”。
并且,通过第2次的击键,选择声韵表D1~D9的各记录中的1个。通过该第2次的击键,确定声母,同时特定韵母组。选择声韵表D1~D9的各记录中的1个,相当于特定声韵组。在该第2次击键之后,处理就转移到韵母选择步骤24c。在该韵母选择步骤24c中,参照音节表D11~D99。
图11是表示音节表D11~D99的模式图。各音节表D11~D99都具有多个记录。各音节表D11~D99的各记录具有“按钮”、“韵母”和“音节”字段。
在“按钮”字段中,存储着与在图4中作为按钮分别表示的“1”、“2”、“3”、…对应的符号。在“韵母”字段中,存储着表示韵母的字符串。在“音节”字段中,存储着表示由在声韵选择步骤24b中确定的声母和“韵母”字段内的韵母构成的音节的字符串。
图12~图20是表示韵母选择步骤24c时的显示部12的显示例的模式图。在前级的声韵选择步骤24b中按下图10的各显示例(D1)~(D9)中的某一个按钮时,在韵母选择步骤24c中,图12~图20中的各显示例中的1个就显示在显示部12上。图12~图20的各显示例相当于音节决定用信息。
更具体而言,按下图10的(D1)中的“b?”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2的(D11)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ba”、“bo”、“bi”和“bu”。
按下图10的(D1)中的“b*”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2的(D12)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bai”、“bei”、“bao”、“ban”、“ben”、“bang”和“beng”。
按下图10的(D1)中的“bi*”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2的(D13)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bie”、“biao”、“bian”、“bin”和“bing”。
按下图10的(D1)中的“p?”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2的(D14)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pa”、“po”、“pi”和“pu”。
按下图10的(D1)中的“p*”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2的(D15)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pai”、“pei”、“pao”、“pou”、“pan”、“pen”、“pang”和“peng”。
按下图10的(D1)中的“pi*”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2的(D16)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pie”、“piao”、“pian”、“pin”和“ping”。
另一方面,按下图10的(D2)中的“m?”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3的(D21)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ma”、“mo”、“me”、“mi”和“mu”,同时也显示作为特殊音节的“m”。
按下图10的(D2)中的“m*”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3的(D22)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mai”、“mei”、“mao”、“mou”、“man”、“men”、“mang”和“meng”。
按下图10的(D2)中的“mi*”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3的(D23)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mie”、“miao”、“miu”、“mian”、“min”和“ming”。
按下图10的(D2)中的“f?”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3的(D24)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fa”、“fo”和“fu”。
按下图10的(D2)中的“f*”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3的(D25)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fei”、“fou”、“fan”、“fen”、“fang”和“feng”。
另一方面,按下图10的(D3)中的“d?”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4的(D31)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da”、“de”、“di”和“du”。
按下图10的(D3)中的“d*”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4的(D32)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dai”、“dei”、“dao”、“dou”、“dan”、“dang”、“deng”和“dong”。
按下图10的(D3)中的“di*”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4的(D33)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dia”、“die”、“diao”、“diu”、“dian”和“ding”。
按下图10的(D3)中的“du*”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4的(D34)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duo”、“dui”、“duan”和“dun”。另外,在图14的(D34)中,带括弧显示“dong”。在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不需要“dong”,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dong”。
按下图10的(D3)中的“t?”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4的(D35)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ta”、“te”、“ti”和“tu”。
按下图10的(D3)中的“t*”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4的(D36)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tai”、“tei”、“tao”、“tou”、“ tan”、“tang”、“teng”和“tong”。
按下图10的(D3)中的“ti*”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4的(D37)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tie”、“tiao”、“tian”和“ting”。
按下图10的(D3)中的“tu*”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4的(D38)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tuo”、“tui”、“tuan”和“tun”。在图14的(D38)中,带括弧显示“tong”。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不需要“tong”,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tong”。
另一方面,按下图10的(D4)中的“n?”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5的(D41)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na”、“ne”、“ni”、“nu”和“nv”,同时也显示作为特殊音节的“n”。
按下图10的(D4)中的“n*”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5的(D42)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nai”、“nei”、“nao”、“nou”、“nan”、“nen”、“nang”、“neng”和“nong”。
按下图10的(D4)中的“ni*”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5的(D43)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nie”、“niao”、“niu”、“nian”、“nin”、“niang”和“ning”。
按下图10的(D4)中的“nu/v*”(表示nu*或nv*)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5的(D44)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nuo”、“nve”和“nuan”。在图15的(D44)中,带括弧显示“nong”。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不需要“nong”,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nong”。
按下图10的(D4)中的“l?”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5的(D45)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la”、“lo”、“le”、“li”、“lu”和“lv”。
按下图10的(D4)中的“l*”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5的(D46)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lai”、“lei”、“lao”、“lou”、“lan”、“lang”、“leng”和“long”。
按下图10的(D4)中的“li*”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5的(D47)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lia”、“lie”、“liao”、“liu”、“liau”、“lin”、“liang”和“ling”。
按下图10的(D4)中的 “lu/v*”(表示lu*或lv*)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5的(D48)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luo”、“lve”、“luan”和“lun”。在图15的(D48)中,带括弧时显示“long”。并且可以是,在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不需要“long”,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库可以不带括弧显示“long”。
另一方面,按下图10的(D5)中的“g?”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6的(D51)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ga”、“ge”和“gu”。
按下图10的(D5)中的“g*”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6的(D52)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gai”、“gei”、“gao”、“gou”、“gan”、“gen”、“gang”、“geng”和“gong”。
按下图10的(D5)中的“gu*”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6的(D53)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gua”、“guo”、“guai”、“gui”、“guan”、“gun”和“guang”。在图16的(D53)中,带括弧时显示“gong”。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gong”,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gong”。
按下图10的(D5)中的“k?”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6的(D54)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ka”、“ke”和“ku”。
按下图10的(D5)中的“k*”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6的(D55)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kai”、“kei”、“kao”、“kou”、“kan”、“ken”、“kang”、“keng”和“kong”。
按下图10的(D5)中的“ku*”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6的(D56)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kua”、“kuo”、“kuai”、“kui”、“kuan”、“kun”和“kuang”。在图16的(D56)中,带括弧显示“kong”。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 kong”,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kong”。
按下图10的(D5)中的“h?”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6的(D57)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ha”、“he”和“hu”。
按下图10的(D5)中的“h*”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6的(D58)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hai”、“hei”、“hao”、“hou”、“han”、“hen”、“hang”、“heng”和“hong”,同时也显示作为特殊音节的“hng”。
按下图10的(D5)中的“hu*”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9的(D59)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hua”、“huo”、“huai”、“hui”、“huan”、“hun”和“huang”。在图16的(D59)中,带括弧显示“hong”。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hong”,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hong”。
另外,按下图10的(D6)中的“j?”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7的(D61)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ji”和“ju”。在图17的(D61)中,带括弧显示“ju”。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ju”,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ju”。
按下图10的(D6)中的“ji*”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7的(D62)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jia”、“jie”、“jiao”、“jiu”、“jian”、“jin”、“jiang”、“jing”和“jiong”。
按下图10的(D6)中的“ju*”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7的(D63)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jue”、“juan”和“jun”。另外在图17的(D63)中,带括弧显示“jiong”。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jiong”,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jiong”。
按下图10的(D6)中的“zh?”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7的(D64)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zha”、“zhe”、“zhi”和“zhu”。在图17的(D64)中,带括弧显示“zhi”。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不需要“zhi”,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zhi”。
按下图10的(D6)中的“zh*”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7的(D65)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zhai”、“zhei”、“zhao”、“zhou”、“zhan”、“zhen”、“zhang”、“zheng”和“zhong”。
按下图10的(D6)中的“zhu*”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7的(D66)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zhua”、“zhuo”、“zhuai”、“zhui”、“zhuan”、“zhun”和“zhuang”。另外,在图17的(D66)中,带括弧显示“zhong”。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zhong”,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zhong”。
按下图10的(D6)中的“z?”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7的(D67)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za”、“ze”、“zi”和“zu”。在图17的(D67)中,带括弧显示“zi”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不需要“zi”,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zi”。
按下图10的(D6)中的“z*”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7的(D68)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zai”、“zei”、“zao”、“zou”、“zan”、“zen”、“zang”、“zeng”和“zong”。
按下图10的(D6)中的“zu*”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7的(D69)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zuo”、“zui”、“zuan”和“zun”。在图17的(D69)中带括弧显示“zong”。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zong”,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zong”。
另一方面,按下图10的(D7)中的“q?”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8的(D71)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qi”和“qu”。在图18的(D71)中,带括弧显示“qu”。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qu”,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qu”。
按下图10的(D7)中的“qi*”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8的(D72)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qia”、“qie”、“qiao”、“qiu”、“qian”、“qin”、“qiang”、“qing”和“qiong”。
按下图10的(D7)中的“qu*”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8的(D73)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que”、“quan”和“qun”。在图18的(D73)中,带括弧显示“qiong”。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qiong”,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qiong”。
按下图10的(D7)中的“ch?”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8的(D74)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cha”、“che”、“chi”和“chu”。在图18的(D74)中,带括弧显示“chi”。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chi”,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chi”。
按下图10的(D7)中的“ch*”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8的(D75)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chai”、“chao”、“chou”、“chan”、“chen”、“chang”、“cheng”和“chong”。
按下图10的(D7)中的“chu*”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8的(D76)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chuo”、“chuai”、“chui”、“chuan”、“chun”和“chuang”。在图18的(D76)中,带括弧显示“chong”。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chong”,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chong”。
按下图10的(D7)中的“c?”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8的(D77)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ca”、“ce”、“ci”和“cu”。在图18的(D77)中,带括弧显示“ci”。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ci”,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ci”。
按下图10的(D7)中的“c*”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8的(D78)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cai”、“cao”、“cou”、“can”、“cen”、“cang”、“ceng”和“cong”。
按下图10的(D7)中的“cu*”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8的(D79)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cuo”、“cui”、“cuan”和“cun”。在图18的(D79)中,带括弧显示“cong”。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cong”,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cong”。
另外,按下图10的(D8)中的“x?”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9的(D81)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xi”和“xu”。在图19的(D81)中,带括弧显示“xu”。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xu”,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xu”。
按下图10的(D8)中的“xi*”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9的(D82)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xia”、“xie”、“xiao”、“xiu”、“xian”、“xin”、“xiang”、“xing”和“xiong”。
按下图10的(D8)中的“xu*”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9的(D83)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xue”、“xuan”和“xun”。在图19的(D83)中,带括弧显示“xiong”。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xiong”,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xiong”。
按下图10的(D8)中的“sh?”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9的(D84)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sha”、“she”、“shi”和“shu”。在图19的(D84)中,带括弧显示“shi”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shi”,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shi”。
按下图10的(D8)中的“sh*”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9的(D85)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shai”、“shei”、“shao”、“shou”、“shan”、“shen”、“shang”和“sheng”。
按下图10的(D8)中的“shu*”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9的(D86)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shua”、“shuo”、“shuai”、“shui”、“shuan”、“shun”和“shuang”。
按下图10的(D8)中的“s?”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9的(D87)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sa”、“se”、“si”和“su”。在图19的(D87)中,带括弧显示“si”。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si”,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si”。
按下图10的(D8)中的“s*”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9的(D88)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sai”、“sao”、“sou”、“san”、“sen”、“sang”、“seng”和“song”。
按下图10的(D8)中的“su*”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19的(D89)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suo”、“sui”、“suan”和“sun”。在图19的(D89)中,带括弧显示“song”。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song”,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song”。
另一方面,按下图10的(D9)中的“r?”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20的(D91)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re”、“ri”和“ru”。在图20的(D91)中,带括弧显示“ri”。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ri”,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ri”。
按下图10的(D9)中的“r*”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20的(D92)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rao”、“rou”、“ran”、“ren”、“rang”、“reng”和“rong”。
按下图10的(D9)中的“ru*”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20的(D93)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ruo”、“ rui”、“ruan”和“run”。在图20的(D93)中,带括弧显示“rong”。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rong”,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rong”。
按下图10的(D9)中的“?”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20的(D94)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a”、“o”、“e”、“yi”、“wu”、“yu”、“^e”和“er”。
按下图10的(D9)中的“*”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20的(D95)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ai”、“ei”、“ao”、“ou”、“an”、“en”、“ang”、“eng”和“ong”,同时也显示作为特殊音节的“ng”。
按下图10的(D9)中的“y*”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20的(D96)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ya”、“ye”、“yao”、“you”、“yan”、“yin”、“yang”、“ying”和“yong”,同时也显示作为特殊音节的“yo”。
按下图10的(D9)中的“w*”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20的(D97)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wa”、“wo”、“wai”、“wei”、“wan”、“wen”、“wang”和“weng”。
按下图10的(D9)中的“yu*”时,在显示部12上就如图20的(D98)所示的那样显示成为候补的各音节“yue”、“yuan”和“yun”。在图20的(D98)中,带括弧显示“yong”。仅与汉语拼音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需要“yong”,与注音字母对应时,在该位置可以不带括弧显示“yong”。
如上所述,在声母输入步骤24a特定声母组,在声韵选择步骤24b确定声母,同时特定韵母组,在韵母选择步骤24c决定音节。在图12~图20中,表示了音节表D11~D99(图11)的“音节”字段的内容,但是,也可以代之以表示“韵母”字段的内容。
在图12~图20中,不仅包含了图6所示的标准的音节,而且包含了特殊音节。图21是表示特殊音节的输入顺序的模式图。如图21所示,特殊音节“m”通过在声母选择步骤选择图5的“mf”、在声韵选择步骤选择图10(D2)的“m?”、在韵母选择步骤选择图13(D21)的“m”而输入。图13(D21)的“m”的位置与图4中的“0”的位置相当。这样,对图4中的“0”的位置就赋予“其他”的意义。并且,图4的“0”的位置用于输入特殊音节。
特殊音节“n”通过在声母选择步骤选择图5的“nl”、在声韵选择步骤选择图10(D4)的“n?”、在韵母选择步骤选择图15(D41)的“n”而输入。
特殊音节“hng”通过在声母选择步骤选择图5的“gkh”、在声韵选择步骤选择图10(D4)的“h*”、在韵母选择步骤选择图16(D58)的“hng”而输入。
特殊音节“ng”通过在声母选择步骤选择图5的“ryw”、在声韵选择步骤选择图10(D9)的“*”、在韵母选择步骤选择图20(D95)的“ng”而输入。
特殊音节“yo”通过在声母选择步骤选择图5的“ryw”、在声韵选择步骤选择图10(D9)的“y*”、在韵母选择步骤选择图20(D96)的“yo”而输入。
下面,参照图22的流程图进而以汉语输入程序23的输入模块24的处理为中心进行说明。该流程图通过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按钮15设定汉语输入模式而开始,通过设定其他的输入模式而结束。
另外,控制部20在该流程图执行中参照指针缓冲器22可以识别该时刻的输入阶段是声母选择步骤、声韵选择步骤和韵母选择步骤中的哪个阶段。即,如果指针缓冲器22是NULL,就判定输入阶段是声母选择步骤,如果指针缓冲器22存储着D1~D9中的某一个,就判定是声韵选择步骤,如果指针缓冲器22存储着D11~D99中的某一个,就判定是韵母选择步骤。
在S1,控制部20使指针缓冲器22成为NULL,设定为声母选择步骤。
在S2,控制部20参照声母表D(图8)使成为候补的各声母组显示在显示部12上。这样,显示部切换为图5所示的状态。
在S3,控制部20在有用户的输入之前处于待机状态。检测到输入时,处理就进入S4。
在S4,控制部20判断用户的输入是按下了输入部13还是其他的输入。在其他的输入中,有指示器14的操作、后退键、转换模块25使用的键的按下等。在按下了输入部13时,处理就进入S5,在除此以外的情况时,就进入S15。
在S5,控制部20参照指针缓冲器22判断输入阶段是声母选择步骤、声韵选择步骤和韵母选择步骤中的哪个步骤。如果是声母选择步骤,处理就进入S6,如果是声韵选择步骤,处理就进入S9,如果是韵母选择步骤,处理就进入S12。
在S6,控制部20根据用户按下输入部13的位置特定按下图5所示的各按钮中的哪个按钮。即,控制部20特定用户选择声母表D(图8)的哪个记录。并且,控制部20使特定的记录中的“候补”的声母组显示在第1显示部11上。例如,如果特定了“候补”为“bp”的记录,就在显示部11上显示“bp”。
在S7,控制部20通过设置指针缓冲器22,将输入阶段设定为声韵选择步骤。具体而言,就是控制部20取得声母表D(图8)中在S6特定的记录的“指针”字段的值,并写入指针缓冲器22。例如,如果特定了“候补”为“bp”的记录,就将“D1”存储到指针缓冲器22中。
在S8,控制部20参照各声韵表D1~D9(图9)中与指针缓冲器22存储的值对应的声韵组,使成为候补的各声韵组显示在第2显示部12上。于是,在显示部12上就显示图10的(D1)~(D9)中的1个。例如,如果“D1”存储在指针缓冲器22中,就显示图10的(D1)。并且,处理返回到S3。
在S9,用于在S5判定输入阶段是声韵选择阶段,所以,控制部20根据用户按下输入部13的位置如图10的某一个所示的那样特定按下了显示的各按钮中的哪一个按钮。即,控制部20特定用户选择了声韵表D1~D9的哪一个记录。并且,控制部20使特定的记录中的“候补”的声韵组显示在第1显示部11上,取代在该显示部11上显示的声母组。例如,如果特定了“候补”为“b?”的记录,在显示部11上就显示声韵组“b?”,取代此前所显示的声母组“bp”。
在S10,控制部20通过设置指针缓冲器22,将输入阶段设定为韵母选择步骤。具体而言,就是控制部20取得声韵表D1~D9(图9)中在S9特定的记录的“指针”字段的值,并写入指针缓冲器22。例如,如果特定了声韵表D1的“候补”为“b?”的记录,就将“D11”存储到指针缓冲器22中。
在S11,控制部20参照各音节表D11~D99(图11)中与指针缓冲器22存储的值对应的音节,使成为候补的各音节显示在第2显示部12上。于是,在显示部12上就显示图12~图20的各显示例中的1个。例如,如果“D11”存储在指针缓冲器22中,就显示图12的(D11)。并且,处理返回到S3。
在S12,由于在S5判定输入阶段是韵母选择步骤,所以,控制部20根据用户按下输入部13的位置特定按下了图12~图20的某个显示例显示的各按钮中的哪一个按钮。即,控制部20特定用户选择了音节表D11~D99(图11)的哪个记录。将特定的记录的“音节”决定为用户输入的音节。
此外,控制部20通过将决定的音节传输给转换模块25,从该转换模块25取得与该音节对应的汉字。在成为候补的汉字有多个时,例如在转换模块25中就取得作为第1候补而登录的汉字。转换模块25也可以考虑预先输入的音节来选择汉字。并且,控制部20使从转换模块25取得的汉字在第1显示部11上显示,取代在该显示部11上显示的声韵组。
在S13,控制部20通过设置指针缓冲器22,将输入阶段设定为声母选择步骤。即,指针缓冲器22为下一个音节的输入作准备,设定为NULL。
在S14,控制部20参照声母表D(图8),使成为候补的各声母组在第2显示部12上显示。于是,显示部12就切换为图5所示的状态。并且,处理返回到S3。
另一方面,在S15,由于在S4判定进行了输入部13以外的输入,所以,控制部20进而判断是否操作了指示器14。在操作了指示器14时,处理就进入S16,是除此以外的情况时,处理就进入S18。
在S16,控制部20判断输入阶段是否为韵母选择步骤。如果指针缓冲器22存储了D11~D99中的某一个,输入阶段就是韵母选择步骤。并且,如果输入阶段是韵母选择阶段,处理就进入S17,是除此以外的情况时,处理就进入S18。
在S17,控制部20根据用户进行的指示器14的操作判断声调,同时使第2显示部12进行包含声调的显示,并使处理返回到S3。具体而言,控制部20在输入了使指示器14向上时就判定指定了一声、在输入了使指示器14向右时就判定指定了二声、在输入了使指示器14向下时就判定指定了三声、在输入了使指示器14向左时就判定指定了四声。并且,控制部20分别使“1”与一声对应、使“2”与二声对应、使“3”与三声对应、使“4”与四声对应,在音节表D11~D99(图11)的“音节”之后附加上与声调对应的“1”~“4”,并在第2显示部12上显示。
例如,D11存储在指针缓冲器22中时,如果选择了一声,就显示图23的(D11-1);如果选择了二声,就显示图23的(D11-2);如果选择了三声,就显示图23的(D11-3);如果选择了四声,就显示图23的(D11-4)。
另外,在上述S12的说明中,传输给转换模块25的是“音节”,但是,在用户进行了声调的指定时,在S12传输给转换模块25的就是“带声调音节”。这时,转换模块25就考虑声调来选择汉字。
在S18,控制部20根据用户的操作进行对应的处理。例如,如果按下了在转换模块25中使用的键,就按照对该键定义的功能进行汉字选择及确定等处理。并且,处理返回到S3。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3次击键决定音节。此外,在对输入部13的第2次击键后,通过操作指示器14决定声调,所以,通过对输入部13和指示器14总共4次的操作决定带声调音节。
下面,更具体地参照图24和图25说明与表示电话的汉字的字符串对应的汉语拼音“dianhuaji”的输入。在图24和图25的各显示例P01~P10中,都模式地表示出了两个显示部11、12。
图24的P01是汉语输入模式的初始画面。在该P01中,在第2显示部12上显示声母表D中作为候补的各声母组。在第1显示部11上,什么也不显示。并且,在用户按下“dt”按钮而选择了声母组“dt”时,两个显示部11、12就切换为P02的状态。
在P02中,在第1显示部11上显示“dt”,在第2显示部12上显示声韵表D3中作为候补的各声韵组。并且,在用户按下“di*”按钮而选择了声韵组“di*”时,两个显示部11、12就切换为P03的状态。
在P03中,在第1显示部11上显示“di*”,在第2显示部12上显示音节表D33中作为候补的各音节。并且,在用户按下“dian”按钮而选择了音节“dian”时,两个显示部11、12切换为P04的状态。
在P04中,在第1显示部11上显示作为与音节“dian”对应的汉字的“点”。另一方面,在第2显示部12上为了下一个音节的输入而显示声母表D中作为候补的各声母组。并且,在用户按下“gkh”按钮而选择了声母组“gkh”时,两个显示部11、12切换为P05的状态。
在P 05中,在第1显示部11上显示与已输入的音节对应的汉字“点”和新选择的声母组“gkh”。另一方面,在第2显示部12上显示声韵表D5中的作为候补的各声韵组。并且,在用户按下“hu*”按钮而选择了声韵组“hu*”时,两个显示部11、12就切换为P 06的状态。
在P 06中,在第1显示部11上显示与已输入的音节对应的汉字“点”和选择的声韵组“hu*”,在第2显示部12上显示音节表D59中的作为候补的各音节。并且,在用户按下“hua”按钮而选择了音节“hua”时,两个显示部11、12就切换为P 07(图25)的状态。
在P 07中,在第1显示部11上显示“电话”。这是在与在P 06中显示的dian对应的汉字之后决定音节“hua”的结果,所以,转换模块在考虑先输入的音节“dian”和后输入的音节“hua”之后再进行转换。即,显示与“dianhua”对应的“电话”。另一方面,在第2显示部12上为了输入下一个音节显示声母表D中的作为候补的各声母组。并且,在用户按下“jzhz”按钮而选择了声母组“jzhz”时,两个显示部11、12就切换为P 08的状态。
在P 08中,在第1显示部11上显示与已输入的音节对应的汉字“电话”和新选择的声母“jzhz”。另一方面,在第2显示部12上显示声韵表D6中的作为候补的各声韵组。并且,在用户按下“j?”按钮而选择了声韵组“j?”时,两个显示部11、12就切换为P 09的状态。
在P 09中,在第1显示部11上显示与已输入的音节对应的汉字“电话”和选择的声韵组“j?”,在第2显示部12上显示音节表D61中的作为候补的各音节。并且,在用户按下“ji”按钮而选择了音节“ji”时,来稿显示部11、12就切换为P 10的状态。
在P 10中,在第1显示部11上显示与音节“dianhuaji”对应的“电话机”。在第2显示部12上为下一个音节的输入准备显示声母表D中作为候补的各声母组。
这样,仅通过3次击键选择“dt”、“di*”和“dian”,就决定了音节“dian”。另外,仅通过3次击键选择“gkh”、“hu*”和“hua”,就决定了音节“hua”。例如,仅通过3次击键选择“jzhz”、“ j?”和“ji”,就决定了音节“ji”。
如上所述,由GB2312规定的汉字的标准发音的全部音节中的任意的音节都通过3次击键决定。此外,对特殊音节,通过追加上述m、n、hng、ng、yo(io)以外的音节,也可以将GB2312规定以外的汉字作为输入对象。
本实施例的汉语输入程序实现了基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汉语音韵学的韵母分类法而开发的本发明的韵母分类法的输入顺序。因此,该输入顺序对使用汉语的用户而言自然容易掌握。即,使用汉语的用户容易理解该输入顺序,从而可以灵活应用。
上述图1和图2所示的电话是触摸板式的便携式电话,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通常的便携式电话。图26是表示通常的便携式电话的外观的模式图。该便携式电话仅具有1个液晶显示器31。这时,显示输入结果的第1显示部11和显示成为候补的按钮的第2显示部12的显示内容可以都显示在液晶显示器31的画面内。用户看着液晶显示器31上与显示部12对应的显示,通过按下作为输入部13的数字键,便可和上述一样输入汉语。
[第2实施例]
本实施例将这一点作为特征,即,在上述的第1实施例的构成中,安装了具备通过2~4次的击键来确定音节的输入模块的汉语输入程序。并且,用户在安装了该汉语输入程序的便携式电话中设定汉语输入模式之后,就能够通过2~4次的击键来确定汉语的1个音节。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音节的韵母是单韵母,无介音的复韵母(开口复韵母),还是有介音的复韵母(齐齿复韵母,合口复韵母,撮口复韵母)从而确定该音节的击键次数也会不同。即,通过2次击键输入包含单韵母的音节,通过3次击键输入包含无介音的复韵母,通过4次击键输入包含有介音的复韵母的音节。
图2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汉语输入模式的初始画面的模式图。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若被切换为汉语输入模式,则第2显示部12会变成图27所示的状态。在图27中,在图4显示1,2,3,4,5,6,7,8,9,*,0,#的位置分别显示“bp”,“mf”,“dt”,“nl”,“gkh”,“jzhz”,“qchc”,“xshs”,“r零”,“转换”,“符号”,以及“编辑”。其中,“bp”,“mf”,“dt”,“nl”,“gkh”,“jzhz”,“qchc”,“xshs”以及“r零”各按钮分别对应于第1~第9声母组。并且,用户通过第1次击键选择这些声母组中的一个。此外,在输入仅由韵母组成的音节(零声母的音节)时,用户按下“r零”按钮。
在该第1次击键后,第2的显示部12转移为显示图28的任何一个声母组的状态。具体地说,在通过第1次的击键选择了“bp”时,在显示部12显示“b”,“ba”,“bo”,“bi”,“bu”,“p”,“pa”,“po”,“pi”,以及“pu”。即,显示作为声母的“b”和“p”,以及作为包含单韵母的音节的“ba”、“bo”、“bi”、“bu”、“pa”、“po”、“pi”和“pu”。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如果是包含单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按下对应的按钮就能够确定该音节。另一方面,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按下声母“b”或“p”按钮决定声母。
此外,只有“b”和“p”按钮在图28中用斜体字表示,按钮是斜体字的情况表示必须按下该按钮才能确定音节。另一方面,按钮不是斜体字的情况表示通过按下该按钮来确定音节。
在通过第1次击键、选择了“mf”时,在显示部12中将显示“m”,“ma”,“mo”,“me”,“mi”,“mu”,“f”,“fa”,“fo”,以及“fu”。即,显示作为声母的“m”和“f”,以及作为包含单韵母的音节的“ma”,“mo”,“me”,“mi”,“mu”,“fa”,“fo”和“fu”。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单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按下对应的按钮就能够确定该音节。另一方面,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按下声母“m”或“f”按钮决定声母。
在通过第1次击键选择了“dt”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d”,“da”,“de”,“di”,“du”,“t”,“ta”,“te”,“ti”,以及“tu”。即,显示作为声母的“d”和“t”,作为包含单韵母的音节的“da”,“de”,“di”,“du”,“ta”,“te”,“ti”,和“tu”。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单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按下对应的按钮就能够确定该音节。另一方面,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按下声母“d”或“t”按钮决定声母。
在通过第1次击键选择了“nl”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n”,“na”,“ne”,“ni”,“nu”,“nv”,“l”,“la”,“le/lo”,“li”,“lu”,以及“lv”。即,显示作为声母的“n”和“l”,以及作为包含单韵母的音节的“na”,“ne”,“ni”,“nu”,“nv”,“la”,“le/lo”,“li”,“lu”和“lv”。此外,“le/lo”表示“le”或“lo”。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单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按下对应的按钮就能确定该音节。另一方面,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复韵母的音节,用户就通过按下声母“n”或“l”决定声母。
在通过第1次击键选择了“gkh”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g”,“ga”,“ge”,“gu”,“k”,“ka”,“ke”,“ku”,“h”,“ha”,“he”,以及“hu”。即,显示作为声母的“g”,“k”和“h”,以及作为包含单韵母的音节的“ga”,“ge”,“gu”,“ka”,“ke”,“ku”,“ha”,“he”和“hu”。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单韵母的音节,则用户就能通过按下对应的按钮确定该音节。另一方面,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复韵母的音节,用户就通过按下声母“g”,“k”或“h”按钮决定声母。
在通过第1次击键选择了“jzhz”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ji”,“ju”,“j/zh”,“zha”,“zhe”,“zhi”,“zhu”,“z”,“za”,“ze”,“zi”,以及“zu”。即,显示作为声母的“j/zh”和“z”,以及作为包含单韵母的音节的“ji”,“ju”,“zha”,“zhe”,“zhi”,“zhu”,“za”,“ze”,“zi”和“zu”。此外,“j/zh”,表示“j”或“zh”。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单韵母的音节,则用户就能通过按下对应的按钮确定该音节。另一方面,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就通过按下声母“j/zh”或“z”按钮选择声母。
在通过第1次击键选择了“qchc”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qi”,“qu”,“q/ch”,“cha”,“che”,“chi”,“chu”,“c”,“ca”,“ce”,“ci”,以及“cu”。即,显示作为声母的“q/ch”和“c”,以及作为包含单韵母的音节的“qi”,“qu”,“cha”,“che”,“chi”,“chu”,“ca”,“ce”,“ci”和“cu”。此外,“q/ch”表示“q”或“ch”。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单韵母的音节,则用户就能通过按下对应的按钮确定该音节。另一方面,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复韵母的音节,用户就通过按下声母“q/ch”,或“c”选择声母。
在通过第1次击键选择了“xshs”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xi”,“xu”,“x/sh”,“sha”,“she”,“shi”,“shu”,“s”,“sa”,“se”,“si”,以及“su”。即,显示作为声母的“x/sh”和“s”,以及作为包含单韵母的音节的“xi”,“xu”,“sha”,“she”,“shi”,“shu”,“sa”,“se”,“si”和“su”。此外,“x/sh”表示“x”或“sh”。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单韵母的音节,则用户就能通过按下对应的按钮确定该音节。另一方面,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就通过按下声母“x/sh”或“s”按钮选择声母。
在通过第1次击键选择了“r零”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r”,“re”,“ ri”,“ru”,“′”,“a”,“o/^e”,“e”,“yi”,“wu”,“yu”,以及“er”。即,显示作为声母的“r”和零声母“′”,以及作为包含单韵母的音节的“re”,“ri”,“ru”,“a”,“o/^e”,“e”,“yi”,“wu”,“yu”和“er”。此外,“o/^e”表示“o”或“^e”。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单韵母的音节,则用户就能通过按下对应的按钮选择该音节。另一方面,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就通过按下声母“r”或零声母“′”的按钮决定声母。
此外,在通过第1次击键选择了“符号”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用来输入符号的按钮。另外,在通过第1次击键按下了“转换”或“编辑”时,该便携式电话分别被切换为后述的转换模式或编辑模式。
如上所述,包含单韵母的音节通过2次击键被输入。另一方面,包含复韵母的音节通过3次或4次击键被输入。即,包含没有介音的复韵母的音节通过3次击键被输入,包含有介音的复韵母的音节通过4次击键被输入。以下,说明包含复韵母的音节的输入过程。
图29是由声母b或p以及复韵母组成的音节的输入过程的说明图。在初始状态下(击键数为(0)),若用户按下“bp”按钮,显示部12就切换为击键数为(1)的状态。此处,若按下“b”或“p”,显示部12就转换成击键数为(2)的状态。
更具体地说,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b”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为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的“bai”,“bei”,“bao”,“ban”,“ben”,“bang”,以及“beng”。并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就能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从而确定该音节。此外,与包含这些开口复韵母的音节一起显示的“其它”按钮用于特殊音节的输入。
在上述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没有显示包含有介音的复韵母的音节。为了从该状态输入包含有介音的复韵母的音节,使用指示器14。在该指示器14的右、下、左向分别分配介音i、u、v。在向上的方向上不分配介音。此外,可以向用户提示表示对该指示器分配的内容的指南。
然后,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右向,则在显示部12中显示以bi开始的音节“bie”,“biao”,“bian”,“bin”以及“bi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bi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此外,在该击键数为(3)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上的方向,则显示部12就返回到击键数为(2)(选择b时)的状态。因此,例如即使错误地指定了介音i,用户通过改正指定无介音,也能够使显示部12恢复到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输入用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p”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为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的“pai”,“pei”,“pao”,“pou”,“pan”,“pen”,“pang”,以及“peng”。而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这些开口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若指定指示器14的右向,则在显示部12中显示以pi开始的音节“pie”,“piao”,“pian”,“pin”,以及“pi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pi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图30是表示由声母m或f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的输入过程的说明图。在初始状态(击键数为(0)),若用户按下“mf”按钮,显示部12就切换为击键数为(1)的状态。此处,若按下“m”或“f”,显示部12就切换为击键数为(2)的状态。
更具体地说,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m”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为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mai”,“mei”,“mao”,“mou”,“man”,“men”,“mang”,以及“meng”。而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这些开口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右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就显示以mi开始的音节“mie”,“miao”,“miu”,“mian”,“min”,以及“mi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mi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输入该音节。
另一方面,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f”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为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的“fei”,“fou”,“fan”,“fen”,“fang”,以及“feng”。然后,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图31是表示由声母d或t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输入过程的说明图。在初始状态(击键数为(0)),若用户按下“dt”按钮,显示部12就切换为击键数为(1)的状态。此处,若按下“d”或“t”,显示部12就切换为击键数为(2)的状态。
更具体地说,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d”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为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dai”,“dei”,“dao”,“dou”,“dan”,“dang”,“deng”,以及“dong”。而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这些开口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右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就显示以di开始的音节“dia”,“die”,“diao”,“diu”,“dian”,以及“di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di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就显示以du开始的音节“duo”,“dui”,“duan”,以及“dun”。此外,与注音字母对应,同时显示带括弧的“d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du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一方面,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t”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为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tai”,“tei”,“tao”,“tou”,“tan”,“tang”,“teng”,以及“tong”。而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这些开口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右向,则在显示部12中,显示以ti开始的音节“tie”,“tiao”,“tian”,以及“ti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ti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将显示以tu开始的音节“tuo”,“tui”,“tuan”,以及“tun”。此外,与注音字母对应,同时显示带括弧的“t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tu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输入该音节。
图32是表示由声母n或l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的输入过程的说明图。在初始状态下(击键数为(0)),若用户按下“nl”按钮,显示部12就切换为击键数为(1)的状态。此处,若按下“n”或“l”显示部12就切换成击键数为(2)的状态。
更具体地说,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n”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为包含这些开口复韵母的音节“nai”,“nei”,“nao”,“nou”,“nan”,“nen”,“nang”,“neng”,以及“nong”。而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右向,在显示部12中就显示以ni开始的音节“nie”,“niao”,“niu”,“nian”,“nin”,“niang”,以及“ni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ni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则在显示器12中就显示以nu开始的音节“nuo”,“nue”,以及“nuan”。此外,与注音字母对应,同时显示带括弧的“n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nu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左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就显示以nv开始的音节“nve”。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就能够输入作为以nv开始的音节的“nve”。
另一方面,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选择了“l”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为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的“lai”,“lei”,“lao”,“lou”,“lan”,“lang”,“leng”,以及“long”。而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这些开口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右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就显示以li开始的音节“lia”,“lie”,“liao”,“liu”,“lian”,“lin”,“liang”,“li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li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就显示以lu开始的音节“luo”,“lue”,“luan”以及“lun”。此外,与注音字母对应,同时显示带括弧的“l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lu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左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就显示以lv开始的音节“lve”。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就能确定作为以lv开始的音节的“lve”。
图33是表示由声母g,k或h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输入过程的说明图。在初始状态下(击键数为(0)),若用户按下“gkh”按钮,则显示部12就切换为击键数为(1)的状态。此处,若按下“g”,“k”或“h”,则显示部12就切换成击键数为(2)的状态。
更具体地说,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g”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为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的“gai”,“gei”,“gao”,“gou”,“gan”,“gen”,“gang”,“geng”以及“gong”。而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这些开口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就显示以gu开始的音节“gua”,“guo”,“guai”,“gui”,“guan”,“gun”以及“guang”。此外,与注音字母对应,同时显示带括弧的“g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gu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一方面,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k”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为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的“ kai”,“kei”,“kao”,“kou”,“kan”,“ken”,“kang”,“keng”以及“kong”。而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这些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就显示以ku开始的音节“kua”,“kuo”,“kuai”,“kui”,“kuan”,“kun”以及“kuang”。此外,与注音字母对应,同时显示带括弧的“k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ku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一方面,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h”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为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的“hai”,“hei”,“hao”,“hou”,“han”,“hen”,“hang”,“heng”以及“hong”。而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这些开口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就显示以hu开始的音节“hua”,“huo”,“huai”,“hui”,“huan”,“hun”以及“huang”。此外,与注音字母对应,同时显示带括弧的“h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hu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图34是表示由声母j,zh或z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输入过程的说明图。在初始状态下(击键数为(0)),若用户按下“jzhz”按钮,则显示部12就切换为击键数为(1)的状态。此外,若按下“j/zh”或“z”,则显示部12就切换成击键数为(2)的状态。此外,“j/zh”表示“j”或“zh”。
更具体地,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j/zh”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为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的“zhai”,“zhei”,“zhao”,“zhou”,“zhan”,“zhen”,“zhang”,“zheng”以及“zhong”。而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这些开口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右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就显示以ji开始的音节“jia”,“jie”,“jiao”,“jiu”,“jian”,“jin”,“jiang”,“jing”以及“ji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ji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则在显示部12中,显示以zhu开始的音节“zhua”,“zhuo”,“zhuai”,“zhui”,“zhuan”,“zhun”以及“zhuang”。此外,与注音字母对应,同时显示带括弧的“zh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zhu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若指定指示器14的左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就显示以ju开始的音节“jue”,“juan”以及“jun”。再者,与注音字母对应,同时显示带括号的“ji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这些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一方面,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z”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为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的“zai”,“zei”,“zao”,“zou”,“zan”,“zen”,“zang”,“zeng”以及“zong”。而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这些开口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够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将显示以zu开始的音节“zuo”,“zui”,“zuan”以及“zun”。此外,与注音字母对应,同时显示带括弧的“z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zu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图35是表示由声母q,ch或c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输入过程的说明图。在初始状态下(击键数为(0)),若用户按下“qchc”按钮,则显示部12就切换为击键数为(1)的状态。此处,若按下“q/ch”或“c”,则显示部12就切换成击键数为(2)的状态。此外,“q/ch”表示“q”或“ch”。
更具体地说,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q/ch”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为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的“chai”,“chao”,“chou”,“chan”,“chen”,“chang”,“cheng”以及“chong”。而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这些开口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输入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右向,则在显示部12中显示以qi开始的音节“qia”,“qie”,“qiao”,“qiu”,“qian”,“qin”,“qiang”,“qing”以及“qi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qi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则在显示部12中显示以chu开始的音节“chuo”,“chuai”,“chui”,“chuan”,“chun”以及“chuang”。此外,与注音字母对应,同时显示带括弧的“ch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chu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若指定指示器14的左向,则在显示部12中显示音节“que”,“quan”以及“qun”。此外,与注音字母对应,同时显示带括弧的“qi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这些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一方面,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c”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cai”,“cao”,“con”,“can”,“cen”,“cang”,“ceng”以及“cong”。而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这些开口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将显示以cu开始的音节“cuo”,“cui”,“cuan”以及“cun”。此外,与注音字母对应,同时显示带括弧的“c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cu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图36是表示由声母x,sh或s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输入过程的说明图。在初始状态下(击键数为(0)),若用户按下“xshs”按钮,则显示部12就切换为击键数为(1)的状态。此处,若按下“x/sh”或“s”,则显示部12将切换为击键数为(2)的状态。此外,“x/sh”表示“x”或“sh”。
更具体地说,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x/sh”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为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的“shai”,“shei”,“shao”,“shou”,“shan”,“shen”,“shang”以及“sheng”。而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这些开口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右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将显示以xi开始的音节“xia”,“xie”,“xiao”,“xiu”,“xian”,“xin”,“xiang”,“xing”以及“xi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xi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将显示以shu开始的音节“shua”,“shuo”,“shuai”,“shui”,“shuan”,“shun”以及“shua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shu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左向,则在显示部12中,显示音节“xue”,“xuan”以及“xun”。此外,与注音字母对应,同时显示带括弧的“xi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这些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一方面,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s”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为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的“sai”,“sao”,“sou”,“san”,“sen”,“sang”,“seng”以及“song”。而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将显示以su开始的音节“suo”,“sui”,“suan”以及“sun”。此外,与注音字母对应,同时显示带括弧的“s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su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图37是由声母r或零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输入过程的说明图。在初始状态下(击键数为(0)),若用户按下“r零”按钮,则显示部12就切换为击键数为(1)的状态。此处,若按下“r”或“′”,则显示部12就切换为击键数为(2)的状态。
更具体地说,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r”时,在显示部2中显示作为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的“rao”,“rou”,“ran”,“ren”,“rang”,“reng”以及“rong”。而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则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将显示以ru开始的音节“ruo”,“rui”,“ruan”以及“run”。此外,对应注音字母,同时显示带括弧的“r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ru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一方面,在通过第2次击键选择了“′”时,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为由开口复韵母组成的音节的“ai”,“ei”,“ao”,“ou”,“an”,“en”,“ang”,“eng”以及“ong”。而且,如果输入对象的音节是由这些开口复韵母组成的音节,则用户通过第3次击键选择其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右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将显示以y开始的音节“ya”,“ye”,“yao”,“you”,“yan”,“yin”,“yang”,“ying”以及“y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y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则在显示部2中显示以w开始的音节“wa”,“wo”,“wai”,“wei”,“wan”,“wen”,“wang”以及“we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以这些w开始的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另外,在击键数为(2)的状态下,若指定指示器14的左向,则在显示部12中将显示音节“yue”,“yuan”以及“yun”。此外,与注音字母对应,同时显示带括弧的“yong”。这是击键数为(3)的状态。用户通过第4次击键选择这些音节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确定该音节。
如上所述,首先,通过第1次击键,与第1实施例相同,选择声母组中的一个。然后,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的韵母是单韵母,就通过第2次击键确定该音节。另一方面,如果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的韵母是复韵母,就通过第2次击键只决定该音节的声母。然后,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的韵母如果是开口复韵母,就通过第3次击键确定该音节。另一方面,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的韵母如果是开口复韵母以外的复韵母,就通过第3次击键指定该复韵母的介音。然后,在指定上述的介音后,通过第4次击键确定包含开口复韵母以外的复韵母的音节。
下面说明关于本实施例的汉字转换。此外,汉语输入用的汉语输入模式被进一步细分为用拼音或注音字母输入读音的读音输入模式、将所输入的读音进行汉字转换的汉字转换模式以及将所输入的汉字串进行编辑的文件编辑模式。而且,在读音输入模式下通过在其初始状态下(图27)按下“转换”按钮切换为汉字转换模式。
图38是表示读音输入模式和汉字转换模式的切换过程的说明图。通过按下在其初始状态所显示的“转换”按钮将读音输入模式切换为汉字转换模式。在汉字转换模式下,与已经被输入的读音(音节)对应的汉字在显示部12作为10个按钮进行显示。用户通过选择被显示的汉字中所希望的一个,就能够确定该汉字。汉字被确定后,汉字转换模式就切换为读音输入模式。
此外,在汉字转换模式下,除了上述的汉字外,还显示“输入”和“换档”按钮。若按下 “输入”按钮,汉字转换模式就切换为读音输入模式。“换档”按钮与指示器14同时使用。
该指示器14在读音输入模式下,用于声调指定和指示器移动。即,在音节未确定时,与第1实施例相同可以用于声调指定,在音节确定时,可以用于使已输入的字符串中指示器位置发生移动。
另一方面,该指示器14在汉字转换模式下用于作为候补汉字的显示控制。此外,作为候补的汉字被附加与其使用频率相对应的顺序。而且,作为候补的汉字按照其使用频率顺序能一次例如同时显示至多10个,在作为候补的汉字多于10个时,用户通过操作指示器14能够显示在该时刻未被显示的汉字。
具体地说,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上的方向,就显示使用频率比以前所显示的汉字还要高的10个汉字。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就显示使用频率比以前所显示的汉字还要低的10个汉字。
另外,若在按下了“换档”按钮之后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上的方向,就从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起按顺序显示10个字。若在按下了“换档”按钮之后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就从使用频率最低的汉字起按顺序显示。
此外,在汉字转换不是以文字为单位就是以单词为单位来完成时,用户通过指定指示器14的左向,能使作为同音字选择的对象的单词以文字为单位向左移动,通过指定指示器14的右向,能使作为同音字选择的对象的单词以文字为单位向右移动。另外,在按下了“换档”按钮之后,通过指定指示器14的左向,能使作为同音字选择的对象的单词以单词为单位向左移动,在按下了“换档”按钮之后,通过指定指示器14的右向,能使作为同音字选择的对象的单词以单词为单位向右移动。
图39是表示读音输入模式和文件编辑模式的切换处理的说明图。通过按下读音输入模式初始状态下被显示的“编辑”按钮从读音输入模式切换为文件编辑模式。在该文件编辑模式下,在显示部12显示“剪切(cut)”,“拷贝(copy)”,“粘贴(paste)”,“取消(undo)”,“查找”,“替换”,“范围”,“标记(tab)”,“插入”,“输入”,“空白”以及“换档(shift)”按钮。用户使用其中的“剪切(cut)”,“拷贝(copy)”,“粘贴(paste)”,“取消(undo)”“检索”,“替换”,“范围”,“标记(tab)”,“插入”以及“空白”按钮,与通常的编辑程序一样,能够编辑文件。
“输入”按钮用于模式切换。即,在文件编辑模式下通过按下“输入”按钮,切换为读音输入模式。“换档”按钮与指示器14组合起来使用。具体地说,在按下“换档”按钮之后,若指定指示器14的左向,指示器就移到行首。在“换档”按钮被按下之后,若指定指示器14的右向,指示器就移到行尾。在按下“换档”按钮之后,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上的方向,指示器就移到文件开头。在按下“换档”按钮之后,若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指示器就移到文件末尾。进而,用户通过与其它按钮一起组合操作“换档”按钮,能够利用单词登录、辞典选择以及简体字/繁体字切换等功能。
以下,参照图40的流程图,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汉语输入程序的处理过程。该流程图从用户设定汉语输入模式开始,通过解除汉语输入模式结束处理。此外,控制部20通过切换声母选择、单韵母选择以及复韵母选择这3个输入阶段执行读音输入。
在图40的流程图开始后,首先,将输入阶段设定为声母选择(S101),显示部12象图27那样显示各声母组(S102)。然后,控制部20处于待机状态直到有用户输入(S103)。有输入后,根据该输入是否是读音输入或指示器操作,进入不同的分支处理(S104)。具体地说,在输入是读音输入或指示器操作时,参照图41执行读音输入处理(S105)。在该读音输入完成后,处理返回到S103。
另一方面,如果该输入是按下“转换”按钮(S106;是),就参照图42执行后述的汉字转换处理,如果是按下“编辑”按钮(S107;是),就参照图43执行后述的文件编辑处理。此外,在输入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发问时,进行对应该输入的处理(分配给被按下的按钮的处理)(S108)。
以下,参照图41的流程图说明读音输入处理。首先,按照所设定的输入阶段,处理被分支(S201)。即,控制部20,如果输入阶段是声母选择,使处理向S202前进,如果是单韵母选择,使处理向S207前进,如果是复韵母选择,则使处理向S214前进。
在输入阶段是声母选择时,如果用图40的流程图的处理所完成的输入不是对指示器14进行操作(S202;否),则控制部20特定由该输入所指定的声母组并在显示部12显示(S203)。即,显示图28中的任何一个。然后,控制部20将输入阶段设定为单韵母选择(S204),在第2显示部12用声母的斜体字表示显示被特定的声母组的声母和复韵母组的组合,并同时显示由被特定的声母组的声母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S205)。然后,控制部20结束图41的流程图的处理(处理返回到图40的S103)。
在输入阶段是单韵母选择时,如果用图40的流程图的处理所完成的输入不是指定声母和复韵母组的组合的输入(S207;否),则控制部20将根据该输入特定包含单韵母的音节,并在第1显示部11显示对应于该音节的汉字(S208)。然后,控制部20将输入阶段设定为声母选择(S209),并在第2显示部12显示各声母组(S210)。然后,控制部20结束图41的流程的处理(处理返回到图40的S103)。
在输入阶段是单韵母选择时,如果用图40的流程图的处理所完成的输入是指定声母和复韵母组的组合的输入(S207;是),则控制部20将根据该输入特定声母和复韵母组的组合(S211)、将输入阶段设定为复韵母选择(S212),并在第2显示部12显示包含开口复韵母的音节(S213)。然后,控制部20结束图41的流程图的处理(处理返回到图40的S103)。
在输入阶段是复韵母选择时,如果用图40的流程图的处理所完成的输入不是对指示器14的操作(S214;否)则控制部20将根据该输入特定包含复韵母的音节,并在第1显示部11显示对应于该音节的汉字(S215)。然后,控制部20将输入阶段设定为声母选择(S216),并在第2显示部12显示各声母组(S217)。然后,控制部20结束图41的流程图的处理(处理返回到图40的S103)。
在输入阶段是复韵母选择时,如果用图40的流程图的处理所完成的输入是对指示器14进行的操作(S214;是)。则控制部20根据操作所指定的指示器14的方向,在第2显示部12显示包含有介音的复韵母的音节(S218)。然后,控制部20结束图41的流程图的处理(处理返回到图40的S103)。
根据上述的处理,确定音节后在第1显示部11显示与该音节对应的汉字。而且,用户在所显示的汉字与所希望的汉字不同(声调不同)时,通过用指示器14指定声调,就能够调出所希望的汉字。以下,说明在该声调指定中控制部20进行的处理。即,在输入阶段是声母选择时,如果用图40的流程图的处理所完成的输入是对指示器14进行的操作(S202;是),则控制部20将删除在第1显示部11中所显示的汉字,并在该显示部11显示对应于由对指示器14的操作所指定的声调的汉字(S206)。
接着,参照图42说明汉字转换处理。该汉字转换处理是在读音输入模式下所完成的输入是按下“转换”按钮时(图40的S106;是)被执行的。首先,控制部20在第2显示部12显示对应于最后输入的多个同音字(图42的S301)。然后,控制部20处于待机状态直到有用户输入(S302)。若有输入,控制部20根据该输入是否是指定汉字后确定转换的输入,将处理进行分支(S303)。
若输入是指定汉字的输入(S303;是),则控制部20将指定的汉字作为对应于所输入的音节的汉字确定下来(S304),并使处理返回到图40的S101。
此外,在汉字转换不是以文字为单位、而是以单词为单位完成时,控制部20在将指定的汉字作为对应于所输入的音节的汉字确定下来(S304)后,使处理不返回到图40的S101,而是显示下一个音节的同音字,然后,返回S302继续进行汉字选择处理。
另外,即使汉字转换是以文字为单位的情况,也有这样的作法,即,将指定的汉字作为对应于当前的音节的汉字确定下来(S304)后,使处理不返回到图40的S101,而是预测连接在S304中确定的汉字后的候补汉字并显示它,然后再返回到S302继续进行汉字选择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输入不是指定汉字的输入(S303;否),则控制部20根据该输入是否是指定切换为读音输入模式的输入,将处理进行分支(S305)。具体地说,控制部20在输入是指定向读音输入模式切换的输入时(S305;是),使处理返回到图40的S101。在除此以外的场合(S305;否),进行响应该输入的处理(S306)后,处理返回到S302。
接着,参照图43说明文件编辑处理。该文件编辑处理是在读音输入模式下所完成的输入是按下“编辑”按钮时(图40的S107;是)被执行的。首先,控制部20在第2显示部12中显示文件编辑模式的初始画面(S401)。然后,控制部20处于待机状态直到有用户输入(S402)。若有输入,控制部20根据该输入是否是按下“换档”按钮,将处理进行分支(S403)。
如果输入是按下“换档”按钮(S403;是),则控制部20在第2显示部12中显示表示在初始画面中没有显示的编辑功能的按钮(S404),然后将处理返回到S402。
另一方面,如果输入不是按下“换档”按钮时(S403;否),则控制部20根据该输入是否是指定向读音输入模式切换的输入,将处理进行分支(S405)。具体地说,控制部20在输入是指定向读音输入模式切换的输入时(S405;是),将处理返回到图40的S101。在除此以外的场合(S405;否),进行响应相应输入的处理(S406)后,处理就返回到S402。
如上所述,根据用户的操作,执行读音输入、转换、以及编辑处理。用户能够操作便携式电话,确定输入汉语的音节,从对应于该音节的多个汉字的列表中选择决定所希望的汉字,编辑由已决定的汉字组成的文章。
在上述说明中,在音节被确定后,根据该音节进行汉字转换。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实施例的汉语输入程序在用户只多次输入了音节的声母时,也能将这些声母转换成汉语单词或语句。
为了只输入音节的声母,用户在图27所示的读音输入的初始状态下,通过按下包含了作为输入对象的所希望的声母的按钮,选择声母组。于是,在第2显示部12中显示图28中的一个(对应于所选择的声母组的声母)。在该状态下,属于所选择的声母组的声母被分配到指示器14的向上的方向、右向、向下的方向、以及左向。然后,用户通过操作指示器14,就能够确定输入对象的声母。
图44是表示对指示器的声母进行分配的说明图。如该图44所示那样,例如,在读音输入的初始画面(图27)中,在选择了dt声母组时,对于指示器14的向上的方向及右向分别分配“d”和“t”。另外,在选择了gkh声母组时,对于指示器14的向上的方向、右向以及向下的方向分别分配“g”、“k”和“h”。另外,在选择了jzhz声母组时,对于指示器14的向上的方向、右向以及向下的方向分别分配“j”、“zh”和“z”。在选择了其它的声母组时,也与上述相同,对指示器14进行分配。此外,在选择了r零的声母组时,对于指示器14的向上的方向、右向、向下的方向以及左向分别分配“r”、“′”、“y”和“w”。
这样,通过使用指示器14,用户就能够通过二次击键确定声母。即,第1次击键选择声母组,第2次击键决定声母。
例如,在输入“电话机”(dian·hua·ji)时,用户首先在选择了dt声母组之后,通过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上的方向输入声母d。接着,用户在选择了gkh声母组之后,通过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下的方向输入声母h。接着,用户在选择了jzhz声母组之后,通过指定指示器14的向上的方向输入声母j。于是,汉语输入程序如上所述根据所输入的d·h·j,特定作为对应的单词的“电话机”,并显示在第1显示部11。
通过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汉语输入方法,能够根据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的韵母种类高效率地插入作为候补的音节。因此,可以通过对有限数目的键进行有限次数的击键来决定汉语的音节。通过一个个地决定音节,就能插入转换的候补汉字,实现高效率的汉语输入。此外,该汉语输入程序实现了基于根据汉语的音韵学而新开发的韵母分类法的输入顺序。因此,用户容易理解该输入顺序,从而可以更容易输入汉语。
Claims (22)
1.一种汉语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特定作为输入对象的汉语音节中的韵母是单韵母、开口复韵母、齐齿复韵母、合口复韵母以及撮口复韵母中的哪一个,来缩小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候补的音节的范围。
2.一种汉语输入方法,用于基于对具有键的输入部进行的输入,通过选择汉语的音节输入汉语,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1提示步骤,用于提示在汉语的声母分类为多个声母组的情况下的各声母组;
声母组特定步骤,用于从上述各声母组中特定1个声母组;
第2提示步骤,用于在汉语的韵母分类为多个韵母组的情况下,提示作为是对属于通过上述声母组特定步骤特定的声母组的每一个声母作成的声韵组、并且包含该声母和上述各韵母组中的在该声母之后可以使用的各韵母组的声韵组;
声韵组特定步骤,用于从上述各声韵组中特定1个声韵组;
第3提示步骤,用于提示包含属于通过上述声韵组特定步骤特定的声韵组中的韵母组的韵母的音节决定用信息,和
音节决定步骤,用于通过从包含在上述音节决定用信息中的各韵母中特定1个韵母,将由所特定的韵母和包含了通过上述声韵组特定步骤特定的声韵组中的声母构成的音节决定为输入对象的音节。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汉语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取得步骤,用于根据在上述音节决定步骤决定的音节取得汉语文字。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汉语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各韵母组至少由以下各组构成:即包含单元音的单韵母组;包含由从a,e和o中选择的标记开始的复元音的开口复韵母组;包含由从i和y中选择的标记开始的复元音的齐齿复韵母组;包含由从u和w中选择的标记开始的复元音的合口复韵母组和包含由从v和yu中选择的标记开始的复元音的撮口复韵母组。
5.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汉语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音节决定用信息包括作为由属于上述声母组的声母和属于上述韵母组的韵母表现的音节以外的音节的特殊音节。
6.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汉语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而包括声调特定步骤,用于特定与成为输入对象的音节对应的声调。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汉语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声调特定步骤在上述声韵组特定步骤之后执行,上述第3提示步骤将在上述声调特定步骤特定的声调包含在上述音节决定用信息中进行提示。
8.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汉语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各声母组至少由下列各组构成:即
包含分别与b和p相当的2个声母的第1声母组;
包含分别与m和f相当的2个声母的第2声母组;
包含分别与d和t相当的2个声母的第3声母组;
包含分别与n和l相当的2个声母的第4声母组;
包含分别与g;k和h相当的3个声母的第5声母组;
包含分别与j;zh和z相当的3个声母的第6声母组;
包含分别与q;ch和c相当的3个声母的第7声母组;
包含分别与x;sh和s相当的3个声母的第8声母组;
包含与r相当的声母和零声母的第9声母组。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汉语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提示步骤进行如下提示:
在上述声母组特定步骤特定了第1声母组时,上述第2提示步骤提示使与b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b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b相当的声母和齐齿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p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p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和使与p相当的声母和齐齿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
在上述声母组特定步骤特定了第2声母组时,提示使与m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m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m相当的声母与齐齿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f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和使与f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
在上述声母组特定步骤特定了第3声母组时,提示使与d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d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d相当的声母和齐齿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d相当的声母和合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t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t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t相当的声母和齐齿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和使与t相当的声母和合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
在上述声母组特定步骤特定了第4声母组时,提示使与n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n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n相当的声母和齐齿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n相当的声母分别和合口复韵母及撮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l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l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l相当的声母和齐齿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和使与l相当的声母分别和合口复韵母及撮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
在上述声母组特定步骤特定了第5声母组时,提示使与g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g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g相当的声母和合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k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k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k相当的声母和合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h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h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和使与h相当的声母和合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
在上述声母组特定步骤特定了第6声母组时,提示使与j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j相当的声母和齐齿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j相当的声母和撮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zh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zh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zh相当的声母和合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z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z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和使与z相当的声母和合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
在上述声母组特定步骤特定了第7声母组时,提示使与q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q相当的声母和齐齿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q相当的声母和撮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ch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ch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ch相当的声母和合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c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c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和使与c相当的声母和合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
在上述声母组特定步骤特定了第8声母组时,提示使与x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x相当的声母和齐齿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x相当的声母和撮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sh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sh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sh相当的声母和合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s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s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和使与s相当的声母和合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
在上述声母组特定步骤特定了第9声母组时,提示使与r相当的声母和单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r相当的声母和开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使与r相当的声母和合口复韵母对应的声韵组;由无声母的单韵母构成的声韵组;由无声母的开口复韵母构成的声韵组;由无声母的齐齿复韵母构成的声韵组;由无声母的合口复韵母构成的声韵组和由无声母的撮口复韵母构成的声韵组。
10.一种汉语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
第1提示步骤,用于提示汉语的声母被分类成多个声母组的情况下的各声母组;
第1特定步骤,用于从上述各声母组中特定一个声母组;
第2提示步骤,用于提示属于由上述第1特定步骤特定的声母组的声母,以及由该声母和单韵母组成的单韵母音节;
第2特定步骤,用于特定由上述第2提示步骤提示的声母和单韵母音节中的一个;
第1音节决定步骤,用于在上述第2特定步骤特定了单韵母音节时,将该单韵母音节决定为输入对象的音节;
第3提示步骤,用于在上述第2特定步骤中特定了声母时,提示由该声母和开口复韵母组成的开口复韵母音节以及介音;
第3特定步骤,用于当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包含开口复韵母时,特定由上述第3提示步骤提示的开口复韵母音节中的一个,当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包含开口复韵母以外的复韵母时,特定其介音;
第2音节决定步骤,用于在由上述第3特定步骤特定了开口复韵母时,将该开口复韵母音节决定为输入对象的音节;
第4提示步骤,用于在由上述第3特定步骤特定了介音时,提示由包含该介音的复韵母和由第2特定步骤特定的声母组成的复韵母音节,以及
第3音节决定步骤,用于将由上述第4提示步骤提示的复韵母音节中的一个决定为输入对象的音节。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汉语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取得步骤,用于根据上述音节决定步骤决定的音节取得汉语文字。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汉语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再转换步骤,用于根据对应于由上述取得步骤所取得的汉语文字的音节、以及被指定的声调取得对应的汉语文字。
13.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汉语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声母决定步骤,用于将在上述第2特定步骤中特定的声母决定为输入对象的声母,以及字符串取得步骤,用于根据通过多次执行上述声母决定步骤而决定的多个声母取得汉语字符串。
14.一种汉语输入装置,包括具有键的输入部、显示信息的显示部、以及分别连接到上述输入部和显示部上并根据对上述输入部的输入选择汉语的音节的控制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通过特定作为输入对象的汉语音节中的韵母是单韵母、开口复韵母、齐齿复韵母、合口复韵母、以及撮口复韵母中的哪一个,插入作为上述输入对象的音节候补的音节。
15.一种汉语输入装置,包括具有输入键的输入部,显示信息的显示部和分别与上述输入部及显示部连接并根据对上述输入部的输入选择汉语的音节的控制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执行:
第1提示步骤,用于提示汉语的声母分类为多个声母组的情况下的各声母组;
声母组特定步骤,用于从上述各声母组中特定1个声母组;
第2提示步骤,用于在汉语的韵母分类为多个韵母组的情况下提示作为是对属于通过上述声母组特定步骤特定的声母组的每一个声母作成的声韵组并且包含该声母和上述各韵母组中的在该声母之后可以使用的各韵母组的声韵组;
声韵组特定步骤,用于从上述各声韵组中特定1个声韵组;
第3提示步骤,用于提示包含属于包含在通过上述声韵组特定步骤特定的声韵组中的韵母组的韵母的音节决定用信息,和
音节决定步骤,用于通过从包含在上述音节决定用信息中的各韵母中特定1个韵母,将由特定的韵母和包含在通过上述声韵组特定步骤特定的声韵组中的声母构成的音节决定为输入对象的音节。
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汉语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进而执行取得步骤,用于根据上述音节决定步骤决定的音节取得汉语的文字。
17.权利要求15所述的汉语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韵母组至少由以下组构成:即包含单元音的单韵母组;包含由从a、e和o中选择的标记开始的复元音的开口复韵母组;包含由从i和y中选择的标记开始的复元音的齐齿复韵母组;包含由从u和w中选择的标记开始的复元音的合口复韵母组和包含由从v和yu中选择的标记开始的复元音的撮口复韵母组。
18.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汉语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音节决定用信息还包括作为由属于上述声母组的声母和属于上述韵母组的韵母表现的音节以外的音节的特殊音节。
19.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汉语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进而执行声调特定步骤,用于特定与成为输入对象的音节对应的声调。
20.一种汉语输入装置,具备至少可以指定12个种类中的1种的第1输入部、至少可以指定3个种类中的1种的第2输入部、以及显示信息的显示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执行以下步骤的控制部,这些步骤包括:
第1提示步骤,用于与上述第1输入部相关联、在上述显示部显示汉语的声母被分类为多个声母组的情况下的各声母组;
第1特定步骤,用于根据对上述第1输入部的操作、从上述各声母组中特定一个声母组;
第2提示步骤,用于与上述第1输入部相关联、在上述显示部显示属于由上述第1特定步骤所特定的声母组的声母、以及由该声母和单韵母组成的单韵母音节;
第2特定步骤,用于根据对上述第1输入部的操作,特定由上述第2提示步骤所提示的声母以及单韵母音节中的一个;
第1音节决定步骤,用于在由上述第2特定步骤特定了单韵母音节时,将该单韵母音节决定为输入对象的音节;
第3提示步骤,用于在由上述第2特定步骤特定了声母时,与上述第1输入部相关联、在显示部显示由该声母和开口复韵母组成的开口复韵母音节,与上述第2输入部相关联、在上述显示部显示介音;
第3特定步骤,用于在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包含开口复韵母时,根据对上述第1输入部的操作特定由上述第3提示步骤提示的开口复韵母音节中的一个,并在作为输入对象的音节包含开口复韵母以外的复韵母时,根据对上述第2输入部的操作特定其介音;
第2音节决定步骤,用于在由上述第3特定步骤特定了开口复韵母音节时,将该开口复韵母音节决定为输入对象的音节;
第4提示步骤,用于在由上述第3特定步骤特定了介音时,与第1输入部相关联、在上述显示部显示由包含该介音的复韵母和由上述第2特定步骤特定了的声母组成的复韵母音节;以及
第3音节决定步骤,用于根据对上述第1输入部的操作将由上述第4提示步骤所提示的复韵母音节中的一个决定为输入对象的音节。
21.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汉语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还执行以下步骤:
转换候补提示步骤,用于与上述第1输入部相关联、在显示部显示对应于由上述音节决定步骤决定了的音节的多个汉语文字;
文字决定步骤,用于根据对上述第1输入部的操作将由上述转换候补提示步骤所提示的汉语文字中的一个决定为输入对象的文字。
22.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汉语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还执行编辑功能提示步骤,用于与上述第1输入部相关联、在显示部显示表示编辑汉语文件的功能的标识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79120/2001 | 2001-06-13 | ||
JP2001179120 | 2001-06-13 | ||
JP005780/2002 | 2002-01-15 | ||
JP2002005780A JP3842651B2 (ja) | 2001-06-13 | 2002-01-15 | 中国語入力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91154A true CN1391154A (zh) | 2003-01-15 |
CN100397303C CN100397303C (zh) | 2008-06-25 |
Family
ID=26616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2163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7303C (zh) | 2001-06-13 | 2002-05-30 | 汉语输入装置和汉语输入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842651B2 (zh) |
CN (1) | CN100397303C (zh) |
TW (1) | TWI24520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07513C (zh) * | 2003-08-28 | 2007-03-2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汉字输入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032357B2 (en) | 2005-06-14 | 2011-10-0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Phonetic input using a keypad |
JP4675265B2 (ja) * | 2006-03-09 | 2011-04-20 | Kddi株式会社 | 声調及び筆画によって入力文字を決定する携帯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343C (zh) * | 1994-04-02 | 2000-01-12 | 王力德 | 自由组合码汉字输入方法及键盘 |
CN1050432C (zh) * | 1995-12-25 | 2000-03-15 |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 全拼双拼规范码汉字输入方法 |
CN1266233A (zh) * | 2000-03-31 | 2000-09-13 | 快码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 全方位对应搜索电子电器产品功能的方法和相应装置组件 |
-
2002
- 2002-01-15 JP JP2002005780A patent/JP384265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5-28 TW TW91111264A patent/TWI24520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5-30 CN CNB02121638XA patent/CN10039730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07513C (zh) * | 2003-08-28 | 2007-03-2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汉字输入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397303C (zh) | 2008-06-25 |
JP2003067375A (ja) | 2003-03-07 |
JP3842651B2 (ja) | 2006-11-08 |
TWI245200B (en) | 2005-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53790C (zh) | 指令调度方法和指令调度设备 | |
CN86103965A (zh) | 采用《拼音中文》系统的方法和设备去处理中文资料、文字、信息或数据 | |
CN1389777A (zh) | 汉语输入系统 | |
CN1271545C (zh) | 语言翻译系统 | |
CN1046625A (zh) | 在结构式文件中制作、扩展及收缩组元标记的技术 | |
CN1288584C (zh) | 电子词典和服务器 | |
CN1889039A (zh) | 基于xml实现通用浏览器工具条的方法 | |
CN1758084A (zh) | 变焦镜头系统 | |
CN1391154A (zh) | 汉语输入系统和汉语输入方法 | |
CN1348559A (zh) | 携带式文字输入装置 | |
CN1776621A (zh) | 程序变换方法 | |
CN1932804A (zh) | 电子词典 | |
CN1148633C (zh) | 虚拟键盘式中文汉字输入方法及系统 | |
CN1955956A (zh) | 基于bpel的图形与xml文档相互转换的方法 | |
CN1760869A (zh) | 信息显示控制装置、服务器以及信息显示控制方法 | |
CN1694049A (zh) | 一种基于五键的汉字输入系统 | |
CN1186710C (zh) | 对色数码输入法 | |
CN1806276A (zh) | 字符/图形显示装置、字符/图形显示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 |
CN1198214C (zh) | 于不同平台间存取任意位范围的数据的方法 | |
CN1208710C (zh) | 汉字双笔码输入法 | |
CN1547365A (zh) | 实现网页控件之间自由切换的方法 | |
CN1051630A (zh) | 满、锡、蒙、托文智能化语词处理系统 | |
CN1530807A (zh) | 小键盘字词同步快速输入技术 | |
CN1512307A (zh) | 小键盘快词输入技术 | |
CN1512309A (zh) | 小键盘输入装置及输入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5387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25 Termination date: 20100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