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89817A - 一种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89817A
CN1389817A CN02134367A CN02134367A CN1389817A CN 1389817 A CN1389817 A CN 1389817A CN 02134367 A CN02134367 A CN 02134367A CN 02134367 A CN02134367 A CN 02134367A CN 1389817 A CN1389817 A CN 1389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picture
image
virtual portrait
virt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34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永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02134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89817A/zh
Publication of CN1389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98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包括一数据库建立手段,依据人体器官部位而分别建立多个群组数据库,各数据库中具有该特定器官部位的多款图像型态;一图像选定手段,在前述各数据库中均选出一适当的图像;一图像整合手段,将前述所选定的各款图像加以合成而建立出一虚拟人像;一网络软件结合手段,将前述合成建立的虚拟人像结合至一网络应用软件,作为网络使用者在使用网络服务时其个人的虚拟身份。本发明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目前网络上各种交互式的网络通讯、游戏等,为网络使用者在虚拟世界中提供一个极富有个人特征的沟通媒介。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依据网络使用者所指定的人像相关资料而组合建立出一代表该使用者的虚拟人像,以此作为网络沟通媒介的人像构筑方法。
背景技术
在探究网络世界为何让人们如此沉迷于其中时,不难发现其原因即在于网络是一个虚幻的空间,其中丰富的生态架构既是现实生活里所无法见到的,也是真实生活无法比拟的。当碍于现实生活中所给予的种种束缚、规范,人们无法尽如其意地表达出其内心所欲呈现的状态时,便可透过此虚拟世界满足此种需求。就目前常见的网络沟通方式而言,如电子布告栏(BBS)或网际广播聊天(IRC)等,即提供一个让网络使用者一个可畅所欲言的环境,在此,可在保护自身隐私的前提之下,尽情天马行空的发挥自我想象。但是目前此类的沟通环境,仅能根据对方在该网站登录注册的纯文字资料得知其相关信息,诸如出生日期、身高、体重等,而难以臆测对方的态样,且两方之间的沟通媒介纯粹仅以文字作为桥梁,久而久之难免觉得单调乏味,对于要求活泼多变的网络使用者来说,此种不具任何变化性的呈现方式,便逐渐难以满足网络使用者不断求新求变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利用使用者所输入的各项条件建立一虚拟人像作为沟通媒介,为网络通讯提供一个丰富多样化的沟通面貌。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包括有:
一数据库建立手段,依据人体器官部位而分别建立多个群组数据库,各数据库中具有该特定器官部位的多款图像型态;
一图像选定手段,在前述各数据库中均选出一适当的图像,作为构成虚拟人像的单元基础;
一图像整合手段,将前述所选定的各款图像加以合成而建立出一虚拟人像;
一网络软件结合手段,将前述合成建立的虚拟人像结合至一网络应用软件,作为网络使用者在使用网络服务时其个人的虚拟身份。
本发明所述的数据库建立手段中,将各群组数据库建立于一远程的网络服务器平台之上,供网络使用者建立虚拟人像。
本发明所述的网络软件结合手段中,该网络应用软件可为一网络通讯软件,利用所建立的虚拟人像作为双方沟通的媒介;该网络应用软件也可为一虚拟线上游戏软件,利用该建立的虚拟人像代表网络使用者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发明所述的各数据库中所储存的人体各部位的多款图像型态,可为平面图像(2D)或立体图像(3D)。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代表网络使用者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身分的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利用一虚拟身分赋予手段完成,此身分赋予手段是网络使用者在建构虚拟人像前,先设定该虚拟人像的相关资料,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藉此代表使用者在网络上的虚拟身分。
本发明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目前网络上各种交互式的网络通讯、游戏等,为网络使用者在虚拟世界中提供一个极富有个人特征的沟通媒介及创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虚拟世界,透过本虚拟人像的构成,将使网络的虚拟性更加逼真,更突显了网络的虚拟性及娱乐性。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包括有:
一数据库建立手段,依据人体脸型及五官而分别建立多个群组数据库,利用归纳整理的方式,将人体该部位常见的态样储存于数据库内,例如人的脸型、眼睛、眉毛的形状等均可归纳出数种特定的态样,而将这些资料归类建立出脸型数据库、眼睛数据库、眉毛数据库等,这些储存于数据库的图案可为平面图样(2D),亦可为立体图案(3D),其中各数据库构筑在一远程网络服务器平台之上,该网络服务器可提供多种交互式网络服务,例如网络聊天或虚拟线上游戏等。
一图像选定手段,当网络使用者进入到前述网络服务器后,依序由前述各个数据库中均选出一适当的图像,作为建构虚拟人像的基础。
一图像整合手段,当使用者依序选完所有数据库后,将前述所选定的各款图像加以合成,而建立一代表该名使用者的虚拟人像。
一网络软件结合手段,将前述合成出的虚拟人像结合至一网络应用软件,此应用软件即前述网络服务器所能支持的互动服务项目,例如网络聊天室或是虚拟线上游戏等,利用所创造出的虚拟人像,作为该网络使用者在此虚拟世界中的沟通面貌,而不再仅是以纯粹的文字型态出现,而应用于线上游戏时,又可具体表达出其扮演的角色,有别于目前线上游戏所提供的通用图像,更能彰显角色特征。
又本发明在前述虚拟人像于建构之际,使用者亦可透过一虚拟身份赋予手段,先行建立该名虚拟人像的基本资料,作为网络世界中的身份识别,其基本资料例如性别、姓名、出生日期、身高、体重等。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实施流程,以下以一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其建构人体五官的流程:使用者可先行输入欲建立的虚拟人像的基本数据至各数据域位内,以供该虚拟人像在网络世界中身份辨识之用。当基本资料建立完成之后,使用者可依序于各个数据库中挑选出适当图样,如多款不同的脸型搭配不同鼻型,多种不同的眼睛及眉毛形状,其余类别的数据库例如发型、嘴型等亦是加以适当挑选。当使用者均选定完成之后,将各个图样加以合成之后便可得到一完整的人体五官面貌。
上述实施例中,是以建构人体脸部五官作为说明,本发明亦可藉由扩展延伸数据库种类而构筑出一完整的虚拟人像。

Claims (8)

1、一种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包括有:
一数据库建立手段,依据人体器官部位而分别建立多个群组数据库,各数据库中具有该特定器官部位的多款图像型态;
一图像选定手段,在前述各数据库中均选出一适当的图像,作为构成虚拟人像的单元基础;
一图像整合手段,将前述所选定的各款图像加以合成而建立出一虚拟人像;
一网络软件结合手段,将前述合成建立的虚拟人像结合至一网络应用软件,作为网络使用者在使用网络服务时其个人的虚拟身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虚拟身份赋予手段,即在建立网络虚拟人像前,先行设定该虚拟人像的相关资料,以此代表使用者在网络上的虚拟身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络软件结合手段中,该网络应用软件为一网络通讯软件,利用所建立的虚拟人像作为双方沟通的媒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络软件结合手段中,该网络应用软件为一虚拟线上游戏软件,利用该建立的虚拟人像代表网络使用者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群组数据库架构于一远程的网络服务器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群组数据库架构于一远程的网络服务器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数据库内的图像型态为平面图像或立体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数据库内的图像型态为平面图像或立体图像。
CN02134367A 2002-07-16 2002-07-16 一种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 Pending CN13898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02134367A CN1389817A (zh) 2002-07-16 2002-07-16 一种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02134367A CN1389817A (zh) 2002-07-16 2002-07-16 一种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9817A true CN1389817A (zh) 2003-01-08

Family

ID=4747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34367A Pending CN1389817A (zh) 2002-07-16 2002-07-16 一种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8981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11929A1 (fr) * 2004-05-14 2005-11-24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Combinaison d'images virtuelles dynamiques
CN100399307C (zh) * 2004-04-23 2008-07-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通过使用角色图像显示便携式终端状态的设备和方法
CN100405404C (zh) * 2006-08-01 2008-07-23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虚拟人实时绘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9307C (zh) * 2004-04-23 2008-07-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通过使用角色图像显示便携式终端状态的设备和方法
WO2005111929A1 (fr) * 2004-05-14 2005-11-24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Combinaison d'images virtuelles dynamiques
US10032290B2 (en) 2004-05-14 2018-07-24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dynamic virtual figures
CN100405404C (zh) * 2006-08-01 2008-07-23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虚拟人实时绘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ouris et al. City marketing-a significant planning tool for urban development in a globalised economy
Porter Archispeak: an illustrated guide to architectural terms
Sunday Pandzic et al. A flexible architecture for virtual humans in networked collaborative virtual environments
Berkman History of virtual reality
Kaplan Participation in the design process: A cognitive approach
Edensor Mediating William Wallace: Audio-visual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DE212007000060U1 (de) System zur Modellierung und Funktion eines einzelnen virtuellen Raumes
US2010001383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haracter Animation
CN1389817A (zh) 一种网络虚拟人像的建构方法
Figueiredo et al. 'No country for old peopl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rural in the Portuguese tourism promotional campaigns
CN102800121B (zh) 一种交互编辑虚拟人群场景中虚拟个体的方法
CN111369861A (zh)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模拟战斗机驾驶系统及方法
Geppert et al. Regional planning and regional design in Greater Paris
Zaera-Polo The hokusai wave
Demirsu The Hostile City of Love and Antibodies of Hate: Urban Contestations of Identity and Belonging
Park et al. The experience of presence in 3D Web environment: An Analysis of Korean second life
Skorokhodova et al. The phenomenon of digital art as a means of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works
Popper et al. The artist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Romero et al. Bioculturality and transdisciplinarity: Two paths for reaching sustainability through community capacity building in Mexico
Canziani Commoditisation effects on cultural identity: a process model
Smyth Articulating the sense of place experienced by visitors to the Jencks landform
Schwarz Discovering the Past as a Virtual Foreign Country: Assassin’s Creed as Historical Tourism
Remali et al. Interrog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neighbourhoods in the city of Tripoli/Libya
ÖZHANCI Comparative perception analysis in special-qualified heritage landscapes
Frech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mation of mental images of the residents in a rapidly changing city-a multi-methodical empiric study on the mental image of Shangha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