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52498A -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字波束形成方法、模块及其阵列接收机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字波束形成方法、模块及其阵列接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52498A
CN1352498A CN00133920A CN00133920A CN1352498A CN 1352498 A CN1352498 A CN 1352498A CN 00133920 A CN00133920 A CN 00133920A CN 00133920 A CN00133920 A CN 00133920A CN 1352498 A CN1352498 A CN 1352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igital
array
outpu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33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890C (zh
Inventor
李江
张劲林
丁齐
吴和兵
郭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001339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890C/zh
Publication of CN1352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2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89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89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传统的波束形成方法中所采用的算法的计算量较大,因此对数字信号处理器件的要求高。本发明提供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接收阵列数字信号;根据参考信号,估计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计算波束相关系数,公式为Coeffi(k)=‖aHi)Rxd2,Coeffi(k)=Coeffi(k)+αCoeffi(k-1);输出与最大相关系数相对应的加权向量;将输出的加权向量对阵列数字信号进行加权,以输出数字波束信号。本发明还提供采用这种方法的数字波束形成模块以及阵列接收机。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字波束形成方法、模块及其阵列接收机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的阵列接收机中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以及波束形成模块,还涉及到应用这种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和波束形成模块的阵列接收机。
长期以来,无线通信系统始终面临着有限的频谱资源与不断快速增长的用户之间的矛盾。尽管采用时分多址(TDMA)以及码分多址(CDMA)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同采用频分多址(FDMA)技术的系统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的系统容量,但这还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无线业务量的需求。因此人们开始利用信道的空域特性,如采用分集、扇区化以及最近采用的开关多波束和自适应天线阵等方法来提高接收系统的容量。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提高了容量。
分集技术主要利用间距大于10个载波波长的不同天线所接收的信号不相关这一性质,采用最大比合并各天线接收的信号,使系统抗多径衰落性能得到改善。
扇区化方法是将小区分成3、6、9或12个扇区,每个扇区有配套的天线和预定的频谱范围。扇区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通信道干扰,因而提高了系统的通信质量。
开关多波束是在小区不同方向上形成固定波束,基站检测每个波束中期望信号的信号质量,选择最好的波束进行接收。之所以称为开关多波束,其中一主要原因是,系统在选择波束的过程中,每个波束与各信道接收机之间的通路上有可控的开关,即所谓“开关矩阵”。当某一波束被选中后,该波束与相应接收机之间的通路开关闭合,而其它通路的开关断开。
自适应天线阵根据最大信噪比准则、最大似然准则以及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等,自适应地对各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对干扰和噪声信号进行有效地抑制,从而提高无线系统的整体性能。
由于采用分集方法需要天线之间的间距比较大(一般大于10个波长),因此天线越多占用的空间越大,而基站实际能利用的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另外,采用最大比合并的分集方法虽然具有抗多径衰落效果,但不能有效抑制干扰信号。
现在常见的扇区化方法是采用3扇区或6扇区,之所以没有采用更多的扇区是因为扇区分裂得越多,每个扇区可用的频谱资源就越少,降低了中继效率。且扇区分裂得越多,不同扇区之间重叠的波束就越多,反而使同信道干扰增加,系统性能下降。
开关多波束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扇区化方法,只是扇区的划分是由不同波束动态组合而成的。由于接收时总是选择“最佳”的波束进行接收,所以与扇区化方法不同,开关多波束的波束之间重叠得越多反而会降低波束与波束交界处的增益损失。现有开关多波束系统的波束由定向天线或采用射频相移网络(如Butler矩阵)进行场的相干叠加,形成多个指向空间不同方向的窄波束覆盖小区。理论上讲,如果波束越窄,波束开关多波束天线的空域滤波性能越好,抑制干扰能力越强。但由于定向天线的口径限制以及射频相移网络的相移精度有限,波束宽度有限,波束之间的重叠也有限,使现有开关多波束系统在系统通信容量的改善能力上受到限制。另外,现有开关多波束系统的开关矩阵是由射频开关器件实现的,增加了系统的硬件成本。
自适应天线阵根据不同准则采用自适应算法得到阵列加权系数,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优,但性能优良的自适应算法往往要求的计算量比较大,对数字信号处理器件的要求高,许多算法采用现有的高速处理芯片也无法实现。
基于上述原因,并结合开关多波束和自适应天线阵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阵列接收机中数字波束的形成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算法性能稳定、计算量较小的特点,因此,实现的硬件成本低、系统性能佳。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阵列接收机中数字波束形成模块,这种数字波束形成模块所使用的算法性能稳定、计算量较小,因此,实现的硬件成本低、系统性能佳。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阵列接收机,其中所使用的数字波束形成模块采用本发明上述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具有算法性能稳定、计算量较小的特点,因此,实现的硬件成本低、系统性能佳。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接收阵列数字信号,其中所述阵列数字信号可以表示为: X ( t ) = Σ l = 0 L a ( θ 1 ) h 1 ( t ) s ( t - τ 1 ) + n ( t )
式中,l=1,2,...,L为多径数,a(θl)是M*1维向量,表示与方向θ有关的第l条多径信号在M个天线阵元上的阵列响应矢量,θi是第l条多径的波达方向;hl(t)是第l条多径信号经历的衰落;s(t)是发射的期望信号,τl是第l条多径信号的时延;n(t)是阵列干扰和噪声信号;
(b)根据所述阵列数字信号中的参考信号(s(t)),利用下式估计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Rxd):
Rxd=E[X(t)s*(t)],
式中,*表示复共轭运算;
(c)将所述期望信号矢量信号(Rxd)与加权向量Wi=aHi)进行如下的运算,得到波束相关系数(Coeffi(k)),
Coeffi(k)=‖aHi)Rxd2
Coeffi(k)=Coeffi(k)+αCoeffi(k-1)
式中,上标H表示共轭转置运算;Coeffi(k)表示第k个时段的波束相关系数,α是是进行非相参积累时的遗忘因子;
(d)比较所述波束相关系数(Coeffi(k)),得到最大的相关系数(Coeffmax),输出与所述最大相关系数(Coeffmax)相对应的加权向量Wmax=αHmax);
(e)将输出的加权向量Wmax=aHmax)对所述阵列数字信号X(t)进行加权,以输出数字波束信号。
根据上述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在所述步骤(c)后还包括下列步骤:
(c1)比较获得的各个波束相关系数(Coeffi(k)),将大于一相关系数阈值(β)的相关系数从大到小排序;
(c2)以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输出与所述相关系数相对应的加权向量;
(c3)判断输出的数字波束信号的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则返回上述步骤(c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CDMA系统的数字波束形成模块,包括:
多径搜索及跟踪单元,接收阵列数字信号,利用所述阵列数字信号中任意一路或多路数字信号进行多径搜索及跟踪处理,提供多径时延信号;
解扩单元,接收所述阵列数字信号,并与所述多径搜索及跟踪单元相连,利用所述多径搜索及跟踪单元提供的多径时延信号对阵列数字信号进行解扩,输出解扩信号;
加权向量生成器,与所述解扩单元相连,接收所述解扩单元输出的所述解扩信号,产生加权向量;
乘法器,将所述解扩单元输出的解扩信号与所述加权向量生成器输出的加权向量相乘;以及
加法器,与所述乘法器的输出端相连,将所述乘法器的输出相加,输出数字波束信号;
所述加权向量生成器包括:
参考信号生成器,从所述阵列数字信号中取出参考信号;
存储器,存储NB个阵列响应矢量;
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估计模块,与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器相连,利用下述公式估计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Rxd):
Rxd=E[X(t)s*(t)],
式中,*表示复共轭运算,s*(t)为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器提供的所述参考信号;
波束相关系数估计模块,与所述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估计模块和所述存储器相连,利用下式估计波束相关系数(Coeffi(k)),
Coeffi(k)=‖aHi)Rxd2
Coeffi(k)=Coeffi(k)+αCoeffi(k-1)
式中,上标H表示共轭转置运算;Coeffi(k)表示第k个时段的波束相关系数,α(θi)为阵列响应矢量,α是进行非相参积累时的遗忘因子;
加权向量输出模块,与所述波束相关系数估计模块相连,选择对应于波束相关系数最大的加权向量输出,所述加权向量为aHi)。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CDMA系统的阵列接收机,包括:
由多个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
阵列数字信号生成模块,与所述天线阵列相连,用于将所述天线阵列接收到的天线阵列模拟信号转换成阵列数字信号;
数字波束形成模块,与所述阵列数字信号生成模块相连,用于对所述阵列数字信号生成模块的阵列数字信号在每个信道上形成一个或多个信号波束;
数字接收机模块,与所述数字波束形成模块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数字波束形成的模块在每个信道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信号波束,在时域上对所述信号波束进行合并;
所述数字波束形成模块,包括:
多径搜索及跟踪单元,接收阵列数字信号,利用所述阵列数字信号中任意一路或多路数字信号进行多径搜索及跟踪处理,提供多径时延信号;
解扩单元,接收所述阵列数字信号,并与所述多径搜索及跟踪单元相连,利用所述多径搜索及跟踪单元提供的多径时延信号对阵列数字信号进行解扩,输出解扩信号;
加权向量生成器,与所述解扩单元相连,接收所述解扩单元输出的所述解扩信号,产生加权向量;
乘法器,将所述解扩单元输出的解扩信号与所述加权向量生成器输出的加权向量相乘;以及
加法器,与所述乘法器的输出端相连,将所述乘法器的输出相加,输出数字波束信号;
所述加权向量生成器包括:
参考信号生成器,从所述阵列数字信号中取出参考信号;
存储器,存储NB个阵列响应矢量;
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估计模块,与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器相连,利用下述公式估计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Rxd):
Rxd=E[X(t)s*(t)],
式中,*表示复共轭运算,s*(t)为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器提供的所述参考信号;
波束相关系数估计模块,与所述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估计模块和所述存储器相连,利用下式估计波束相关系数(Coeffi(k)),
Coeffi(k)=‖aHi)Rxd2
Coeffi(k)=Coeffi(k)+αCoeffi(k-1)
式中,上标H表示共轭转置运算;Coeffi(k)表示第k个时段的波束相关系数,a(θi)为阵列响应矢量,α是进行非相参积累时的遗忘因子;
加权向量输出模块,与所述波束相关系数估计模块相连,选择对应于波束相关系数最大的加权向量输出,所述加权向量为aHi)。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采用了一种新的简便的算法,从而可简化硬件结构,并同时提供较佳的系统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阵列接收机的功能框图;
图2示出了覆盖小区的波束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数字波束形成模块104的内部功能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加权向量生成器的内部功能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应用于CDMA系统时的仿真结果。
图1是本发明的阵列接收机原理图。该接收机主要包括天线阵列102、阵列数字信号生成模块103、数字波束形成模块104以及数字接收机模块105。阵列数字信号生成模块103的主要作用是将从天线阵列102接收到的天线阵列模拟信号转换成可供数字处理的阵列数字信号,其中包括有接收单元(RX)106及模拟到数字转换单元(A/D)107。数字波束形成模块104可以对一个信道形成一个或多个数字波束,例如对CDMA系统的一个码道,数字波束形成模块104可以对相同码道的不同多径信号分别形成波束,波束形成后的信号送到数字接收机模块105(可以采用Rake接收机)相应的手指,由数字接收机模块105在时域对信号进行合并。由于将模拟信号转换到数字信号,数字波束形成模块104可以根据系统不同的要求灵活变化。
对于1图所示的数字波束形成模块104运用阵列处理算法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形成所谓波束,使波束中输出的信号质量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整个接收机的性能。因此,数字波束形成模块104所采用的阵列处理方法以及实现的复杂度、稳定性等直接关系到系统性能的好坏。本发明提出一种简单、可靠、易于实现的多波束阵列接收方法。
图1所示的阵列接收机中的阵列数字信号生成模块103输出的数字信号可以表示为: X ( t ) = Σ l = 1 L a ( θ 1 ) h 1 ( t ) s ( t - τ 1 ) + n ( t ) - - - ( 1 )
式中,l=1,2,...,L为多径数,a(θl)是M*1维向量,表示与方向θ有关的第l条多径信号在M个天线阵元上的阵列响应,θi是第l条多径的波达方向;hl(t)是第l条多径信号经历的衰落;s(t)是发射的期望信号,τl是第l条多径信号的时延;n(t)是阵列干扰和噪声信号;
根据天线阵列102的形式,如均匀直线阵、圆形阵等,可以预先确定阵列对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具有的阵列响应a(θi)(i=1,2,...,NB)。用Wi=aHi)(上标H表示共轭转子运算)作为阵列各天线单元接收信号的加权,相当于阵列在θi方向形成波束,对接收的阵列数字信号X(t)进行空域滤波。为了兼顾空域匹配滤波的效果和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能力,NB的取值应使aHi)形成的波束与波束之间交会点201的增益与所有波束中的最大增益相差-2至0dB,即图2中的标线202在-2至0dB之间。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数字波束形成模块104的内部功能框图。如图3所示,数字波束形成模块104包括有多径搜索及跟踪单元401、解扩单元402、加权向量生成器404、乘法器405、加法器406。阵列数字信号生成模块103将天线102接收的模拟信号转换成阵列数字信号,并送入数字波束形成模块104。数字波束形成模块104中的多径搜索及跟踪模块401利用其中任意一路或多路数字信号进行多径搜索及跟踪处理,将多径时延信号提供给解扩单元402。解扩单元402对指定的多径信号进行解扩,得到解扩信号。解扩后的信号分成两路,一路进入加权向量生成器404,另一路作为被加权数据,准备与加权向量生成器404输出的加权向量通过乘法器405进行乘法运算并最终经加法器406合并后得到数字波束数据,该数据输出到数字接收机模块105相应的手指。
图3中加权向量生成器404的结构如图4所示,由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估计模块501、波束相关系数估计模块502、加权向量输出模块503、参考信号生成器504和存储器505。
在大多数通信系统中,发射的信号中都包含预先为接收端已知的训练序列、导频符号等已知信息。例如在GSM系统中,每个正常(Norma)l突发脉冲中有26比特的已知训练序列;在WCDMA系统中,DPCCH的每个时隙(Slot)中有已知导频符号。接收端可以利用这些已知信息直接或间接得到所谓参考信号s(t)。参考信号生成器504就是从阵列数字信号X(t)中提取出参考信号s(t),并提供给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估计模块501使用。
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估计模块501从参考信号生成器504中取得参考信号s(t),然后估计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Rxd,估计公式如下:
Rxd=E[X(t)s*(t)]=a(θd)E[hd(t)s(t)s*(t)]+E[n(t)s*(t)]       (2)
式中,*表示复共轭运算,s*(t)为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器提供的所述参考信号。在实际数学运算中,E[X(t)s*(t)]可以用
Figure A0013392000131
代替。并设s(n)s*(n)=‖s(n)‖=1,因此可得到
Rxd=a(θd)E[hd(t)]+E[n(t)s*(t)]                             (3)
从公式(3)中可以看出,当时间足够长时,E[hd(t)]=0,E[n(t)s*(t)]=0,这样会造成与期望信号有关的信息(公式(3)左边第一项)为零,无法进一步进行阵列处理,因此,相关时间不能太长。而相关时间短则会产生E[hd(t)]=Ch,E[n(t)s*(t)]=Cn。为了使‖Ch2大,而使Cn中元素的模平方小,应将求E[hd(t)]的时间尽量选择接近相干时间。
波束相关系数估计模块502利用下式来估计波束相关系数(Coeffi(k)),
Coeffi(k)=‖aHi)Rxd2,                                   (4)公式(4)中上标H表示共轭转置运算,Coeffi(k)表示第k个时段的波束相关系数。阵列响应矢量a(θi)与阵列形成的波束相对应,可以从存储器505中得到(在存储器505中预先存储了NB个阵列响应矢量),即阵列响应矢量aHi)作为阵列数据的加权向量Wi时,可以使阵列在θi方向上形成波束i。在预先确定NB个阵列响应a(θi)时,NB的取值涉及到系统要求及芯片处理能力。为了兼顾阵列处理效果和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能力,在接收机服务的小区范围内,NB的取值应使aHi)形成的波束与波束之间交会点201的增益与所有波束中的最大增益相差-2至0dB,即图2中的标线202在-2至0dB之间。
为了降低干扰项Cn的影响,进一步进行非相参积累,即:
Coeffi(k)=Coeffi(k)+αCoeffi(k-1)                            (5)公式(5)中,α是一遗忘因子,是一常数,它与小区内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取0≤α≤1。从公式(4)和式(5)中不难看出NB个波束相关系数中最大的系数Coeffmax所对应的方向θmax即是与期望信号最接近的方向,因此可以选择阵列加权向量W=aHmax),以获得最大增益。
加权向量输出模块503从波束相关系数Coeffi(k)中找出最大的相关系数Coeffmax,然后输出与该量大相关系数Coeffmax相对应的加权向量Wmax=aHmax)。该输出的加权向量提供给图3中的乘法器405,与解扩单元402输出的信号相乘。
上面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阵列接收机的组成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尤其着重描述了本发明有独创之处的数字波束形成模块104的构成以及工作原理。从上面的揭示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数字波束形成模块104实现上利用了一种新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在这种方法,为获得数字波束,利用了上述的公式(3)和(4)获得反映每个波束中期望信号能量的相关系数,然后根据相关系数来选择确定数字波束。为使该方法更为清楚,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首先,在步骤S1接收阵列数字信号X(t),对应于图1来说,即数字波束形成模块104从阵列数字信号生成模块103接收阵列数字信号X(t)。
然后,在步骤S2,根据参考信号s(t)估计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Rxd,其估计的公式可以参见上述的公式(2)。该步骤S2对应于图4中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估计模块501所完成的工作。
接着在步骤S3,求出波束相关系数Coeffi(k),其运算公式为上述公式(4)和(5),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上面的描述。该步工作是由图4中的波束相关系数估计模块502来完成的。
如上面结合图4所作的描述,然后的步骤是比较获得的波束相关系数Coeffi(k),得到最大的相关系数Coeffmax,输出与最大相关系数Coeffmax相对应的加权向量Wmax=aHmax)。
但是,当输入阵列数字信号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较小时,由于积累时间短可能出现最强波束的方向并不是期望信号的方向。这时可根据由数字接收机105通过数据通路109反馈解调信号的信号质量作进一步选择(参见图1)。因此,在这里提供另一个实施例,即,如图5所示,在步骤S3之后,比较获得的各个波束中期望信号能量的相关系数Coeffi(k),将大于一相关系数阈值(β,β可根据服务区域内可能的用户数确定)的相关系数从大到小排序(步骤S4);然后以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输出与相关系数相对应的加权向量(步骤S5);在步骤S6根据数字接收机模块105反馈的信号,判断输出信号的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则返回上述步骤S5,直到得到质量满足的信号为止。
对应于这里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4至S6可以由图4所示的加权向量输出模块503来实现。从图3中可以看出,多波束选拔模块403通过反馈线109与数字接收机模块105相连,以便从数字接收机模块105获取表示信号质量的信号,如果信号质量信号表示信号质量不满足要求,则多波束选择模块403输出选择指令,以选择与其次大的相关系数相对应的数字波束输出信号,直到信号质量满足要求或者相关系数少于相关系数阈值(β)。对于数字接收机模块105输出的信号质量信号,在已有的阵列接收机中都会有该信号的输出,本发明只是利用了该信号。因此,在此不再具体和详细地描述该信号的产生方法和原理。
本发明人针对CDMA系统的上行链路用本发明提供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其结果如图6所示,其多路径的环境参数可以参见下表。
    多径数                              6
    多径时延(秒)   0  310e-9  710e-9  1090e-9  1730e-9  2510e-9
多径平均衰落因子(dB)   0dB  -1dB  -9dB  -10dB  -15dB  -20dB
    扩频因子                              256
    Doppler频率                              222Hz
可以看出,对于4阵元阵列接收机采用本发明,在输入信噪比为2.2dB左右时,数字接收机模块输出信号的误码率可在10-3附近,而单天线数字接收机模块需要天线端输入信号的信嗓比为8.2dB左右时才可以使输出信号的误码率达到10-3。显然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系统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Claims (15)

1、一种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接收阵列数字信号,其中所述阵列数字信号可以表示为: X ( t ) = Σ l = 1 L a ( θ 1 ) h 1 ( t ) s ( t - τ 1 ) + n ( t )
式中,l=1,2,...,L为多径数,a(θl)是M*1维向量,表示与方向θ有关的第l条多径信号在M个天线阵元上的阵列响应矢量,θi是第l条多径的波达方向;hl(t)是第l条多径信号经历的衰落;s(t)是发射的期望信号,τl是第l条多径信号的时延;n(t)是阵列干扰和噪声信号;
(b)根据所述阵列数字信号中的参考信号(s(t)),利用下式估计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Rxd):
Rxd=E[X(t)s*(t)],
式中,*表示复共轭运算;
(c)将所述期望信号矢量信号(Rxd)与加权向量Wi=aHi)进行如下的运算,得到波束相关系数(Coeffi(k)),
Coeffi(k)=‖aHi)Rxd2
Coeffi(k)=Coeffi(k)+αCoeffi(k-1)
式中,上标H表示共轭转置运算;Coeffi(k)表示第k个时段的波束相关系数,α是进行非相参积累时的遗忘因子;
(d)比较所述波束相关系数(Coeffi(k)),得到最大的相关系数(Coeffmax),输出与所述最大相关系数(Coeffmax)相对应的加权向量Wmax=aHmax);
(e)将输出的加权向量Wmax=aHmax)对所述阵列数字信号X(t)进行加权,以输出数字波束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后还包括下列步骤:
(c1)比较获得的各个波束相关系数(Coeffi(k)),将大于一相关系数阈值(β)的相关系数从大到小排序;
(c2)以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输出与所述相关系数相对应的加权向量;
(c3)判断输出的数字波束信号的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则返回上述步骤(c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X(t)s*(t)]运算用 代替。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遗忘因子的值为0≤α≤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遗忘因子的值为0≤α≤1。
6、一种数字波束形成模块,包括:
多径搜索及跟踪单元,接收阵列数字信号,利用所述阵列数字信号中任意一路或多路数字信号进行多径搜索及跟踪处理,提供多径时延信号;
解扩单元,接收所述阵列数字信号,并与所述多径搜索及跟踪单元相连,利用所述多径搜索及跟踪单元提供的多径时延信号对阵列数字信号进行解扩,输出解扩信号;
加权向量生成器,与所述解扩单元相连,接收所述解扩单元输出的所述解扩信号,产生加权向量;
乘法器,将所述解扩单元输出的解扩信号与所述加权向量生成器输出的加权向量相乘;以及
加法器,与所述乘法器的输出端相连,将所述乘法器的输出相加,输出数字波束信号;
所述加权向量生成器包括:
参考信号生成器,从所述阵列数字信号中取出参考信号;
存储器,存储NB个阵列响应矢量;
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估计模块,与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器相连,利用下述公式估计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Rxd):
Rxd=E[X(t)s*(t)],
式中,*表示复共轭运算,s*(t)为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器提供的所述参考信号;
波束相关系数估计模块,与所述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估计模块和所述存储器相连,利用下式估计波束相关系数(Coeffi(k)),
Coeffi(k)=‖aHi)Rxd2
Coeffi(k)=Coeffi(k)+αCoeffi(k-1)
式中,上标H表示共轭转置运算;Coeffi(k)表示第k个时段的波束相关系数,a(θi)为阵列响应矢量,α进行非相参积累时的遗忘因子;
加权向量输出模块,与所述波束相关系数估计模块相连,选择对应于波束相关系数最大的加权向量输出,所述加权向量为aHi)。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字波束形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权向量生成器还与数字接收机模块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数字接收机模块输出的信号质量信号,如果所述信号质量信号表示信号质量不满足要求,则所述加权向量生成器中的所述加权向量输出模块输出选择对应于波束相关系数次大的加权向量输出,以此进行,直到信号质量满足要求或者所述相关系数小于相关系数阈值(β)。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数字波束形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E[X(t)s*(t)]运算用
Figure A0013392000041
代替。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数字波束形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遗忘因子的值为0≤α≤1。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字波束形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遗忘因子的值为0≤α≤1。
11、一种阵列接收机包括:
由多个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
阵列数字信号生成模块,与所述天线阵列相连,用于将所述天线阵列接收到的天线阵列模拟信号转换成阵列数字信号;
数字波束形成模块,与所述阵列数字信号生成模块相连,用于对所述阵列数字信号生成模块的阵列数字信号在每个信道上形成一个或多个信号波束;
数字接收机模块,与所述数字波束形成模块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数字波束形成的模块在每个信道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信号波束,在时域上对所述信号波束进行合并;
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波束形成模块,包括:
多径搜索及跟踪单元,接收阵列数字信号,利用所述阵列数字信号中任意一路或多路数字信号进行多径搜索及跟踪处理,提供多径时延信号;
解扩单元,接收所述阵列数字信号,并与所述多径搜索及跟踪单元相连,利用所述多径搜索及跟踪单元提供的多径时延信号对阵列数字信号进行解扩,输出解扩信号;
加权向量生成器,与所述解扩单元相连,接收所述解扩单元输出的所述解扩信号,产生加权向量;
乘法器,将所述解扩单元输出的解扩信号与所述加权向量生成器输出的加权向量相乘;以及
加法器,与所述乘法器的输出端相连,将所述乘法器的输出相加,输出数字波束信号;
所述加权向量生成器包括:
参考信号生成器,从所述阵列数字信号中取出参考信号;
存储器,存储NB个阵列响应矢量;
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估计模块,与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器相连,利用下述公式估计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Rxd):
Rxd=E[X(t)s*(t)],
式中,*表示复共轭运算,s*(t)为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器提供的所述参考信号;
波束相关系数估计模块,与所述期望信号矢量信道响应估计模块和所述存储器相连,利用下式估计波束相关系数(Coeffi(k)),
Coeffi(k)=‖aHi)Rxd2
Coeffi(k)=Coeffi(k)+αCoeffi(k-1)
式中,上标H表示共轭转置运算;Coeffi(k)表示第k个时段的波束相关系数,a(θi)为阵列响应矢量,α是进行非相参积累时的遗忘因子;
加权向量输出模块,与所述波束相关系数估计模块相连,选择对应于波束相关系数最大的加权向量输出,所述加权向量为aHi)。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阵列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权向量生成器还与数字接收机模块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数字接收机模块输出的信号质量信号,如果所述信号质量信号表示信号质量不满足要求,则所述加权向量生成器中的所述加权向量输出模块输出选择对应于波束相关系数次大的加权向量输出,以此进行,直到信号质量满足要求或者所述相关系数小于相关系数阈值(β)。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数字波束形成模块阵列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E[X(t)s*(t)]运算用 代替。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阵列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遗忘因子的值为0≤α≤1。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阵列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遗忘因子的值为0≤α≤1。
CNB001339206A 2000-11-15 2000-11-15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字波束形成方法、模块及其阵列接收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089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01339206A CN1160890C (zh) 2000-11-15 2000-11-15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字波束形成方法、模块及其阵列接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01339206A CN1160890C (zh) 2000-11-15 2000-11-15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字波束形成方法、模块及其阵列接收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2498A true CN1352498A (zh) 2002-06-05
CN1160890C CN1160890C (zh) 2004-08-04

Family

ID=4595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392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0890C (zh) 2000-11-15 2000-11-15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字波束形成方法、模块及其阵列接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890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59793A1 (fr) * 2002-12-31 2004-07-15 Zte Corporation Antenne intelligente et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e faisceau adaptatif
WO2006092090A1 (en) * 2005-03-02 2006-09-08 Zte Corporation A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realizing smart antenna in wcdma system
CN100373832C (zh) * 2002-11-25 2008-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码滤波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CN102594416A (zh) * 2012-01-03 2012-07-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多波束快速角引导和角捕获系统的多波束信号检测器
CN101517922B (zh) * 2006-09-15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形成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CN110554357A (zh) * 2019-09-12 2019-12-10 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声源定位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3832C (zh) * 2002-11-25 2008-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码滤波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WO2004059793A1 (fr) * 2002-12-31 2004-07-15 Zte Corporation Antenne intelligente et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e faisceau adaptatif
US7362267B2 (en) 2002-12-31 2008-04-22 Zte Corporation Smart antenn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beam forming
CN100429826C (zh) * 2002-12-31 2008-10-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天线及其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和装置
WO2006092090A1 (en) * 2005-03-02 2006-09-08 Zte Corporation A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realizing smart antenna in wcdma system
CN101517922B (zh) * 2006-09-15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形成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CN102594416A (zh) * 2012-01-03 2012-07-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多波束快速角引导和角捕获系统的多波束信号检测器
CN102594416B (zh) * 2012-01-03 2014-06-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多波束快速角引导和角捕获系统的多波束信号检测器
CN110554357A (zh) * 2019-09-12 2019-12-10 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声源定位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90C (zh) 2004-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237C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字波束形成方法、模块及其阵列接收机
US7079868B2 (en) Smart antenna arrays
CN1170385C (zh) 用于估算移动通信闭环发射分集的最佳加权的方法和设备
EP1267443B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mart antenna arrays
CN1305230C (zh) 用于提高码分多址通信容量的实用的空间-时间无线电方法
CN1153374C (zh) 自适应天线接收设备
CN1252943C (zh) 自适应波束成形设备和方法
CN1320781C (zh) 接收机中的干扰抑制
CN100544230C (zh) 一种波达角估计和波束赋形的方法
CN1595833A (zh) 使用阵列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01072066B (zh) 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智能天线实现方法
CN1434991A (zh) 基站、基站模块以及用于到达方向估计的方法
CN114337976A (zh) 一种联合ap选择与导频分配的传输方法
CN1139192C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上行接收自适应阵列的方法及其接收机
CN1160890C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字波束形成方法、模块及其阵列接收机
JP4408262B2 (ja) 適応アンテナアレー送信装置および適応アンテナアレー送信方法
CN112564746B (zh) CF mmWave mMIMO系统中基于最优GEE的功率分配方法
FI113590B (fi) Menetelmä suunnattujen antennikeilojen muodostamiseksi ja menetelmän toteuttava radiolähetin
CN1155178C (zh) 无线通信系统上行接收阵列的方法及装置
CN1146162C (zh) 一种用于码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的阵列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1321008A (zh) 下行波束赋形发射方法及装置
CN1145289C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导频辅助判决反馈阵列接收机及其反馈方法
Tsoulos et al. 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apacity enhancement of a TDMA system with adaptive multibeam antennas
CN1145297C (zh) 用于码分多址的码滤波下行波束形成的装置和方法
CN103188002A (zh) 一种多天线多用户分布式系统波速成形策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04

Termination date: 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