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2508C -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2508C
CN1312508C CNB031593305A CN03159330A CN1312508C CN 1312508 C CN1312508 C CN 1312508C CN B031593305 A CNB031593305 A CN B031593305A CN 03159330 A CN03159330 A CN 03159330A CN 1312508 C CN1312508 C CN 131250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tereo
picture
piec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593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0643A (zh
Inventor
佐藤晶司
关泽英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90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0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25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25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13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in a digital photofinishing system, i.e. a system where digital photographic images undergo typical photofinishing processing, e.g. printing ordering
    • H04N1/00185Image output
    • H04N1/00201Creation of a lenticular or stereo hardcopy im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2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using polarisation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28Adjusting depth or dispa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72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image signals comprising non-image signal components, e.g. headers or format information
    • H04N13/183On-screen display [OSD] information, e.g. subtitles or men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用于生成图像数据以基于左右眼图像显示立体图像的图像处理设备,包括在多幅图像中检测以连摄模式拍摄的图像对的第一图像处理设备、在多幅图像中在预定视觉内连续拍摄的图像对的第二图像处理设备、向用户显现第一或第二图像处理设备所检出的图像对的显现装置,和把两幅图像中一幅定为左眼图像,另一副定为右眼图像,且生成图像数据以显示立体图像的生成装置,其中所述两幅图像包括用户在显现装置所显现的诸图像对中选出的一图像对。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设备与方法、记录媒体及程序,尤其涉及例如基于左右眼图像产生立体图像的图像处理设备与方法、记录媒体及程序。
背景技术
许多已知的常规方法利用人的双眼得到的视网膜图像之间的空间差异(双眼视差),使二维图像在视觉上变为三维(该法下称立体法)。
已知的立体法包括立体电影法、彩色立体电影法、偏振滤色器法、使用专用眼镜的时分立体电视法和不用专用眼镜的双凸透镜法等(各方法可参阅例如非专利文献1)。
如在立体电影法中,把左眼图像(下称L图像)转换成红的单色图像,右眼图像(下称R图像)转换成蓝的单色图像,两种图像相互重叠。然后用眼镜观看,眼镜的红滤色片位于左边,蓝滤色片位于右边(下称红蓝眼镜)。尽管该立体电影法相对容易实现且不贵,但是整幅图像却变为单色图像。
彩色立体电影法弥补了这一缺点。对一部分L和R图像,当L和R图像相互重叠时,图像内的相应位置互相移位(即视差大的部分),如在立体电影法中那样,把L图像转换成红单色图像,R图像转换成蓝单色图像,再将这两种图像重叠起来。对于相应位置相互不移动的一部分图像(即时差小的部分),图像以原来的色彩状态相互重叠,然后用红蓝眼镜看图像。
彩色立体电影法可再现整幅图像中小视差部分原来的色彩。根据用于小视差部分的色差,该法有多种变化。以下把应用小视差部分的原色彩的方法称为第一彩色立体电影法,而把不应用小视差部分原色彩的方法称为第二彩色立体电影法。
在偏振滤色法中,例如把垂向线性偏振光投射的L图像和水平向线性偏振光投射的R图像重叠起来,然后用左边有垂直线性偏振滤色片、右边有水平线性偏振滤色片的偏振滤色片眼镜观看图像。该法的优点是色彩再现性好,分辨度高,但缺点是偏振滤色片使用图像变暗。
在时分立体电视法中,L和R图像在电视机上交替显示在各场周期中,图像用液晶光闸眼镜观看,眼镜的左右眼两侧交替开闭,与电视机的场周期同步。该方法的要点在于高精度地控制液晶光闸眼镜的开闭操作。
在双凸镜法中,屏幕被分成竖条形区,L和R图像交替显示在各条上的某一区内,图像被称为双凸屏的透镜覆盖。
为实现上述各种立体法,要求得到L和R图像。获取L和R图像最容易的方法是在人的双眼之间把摄像机移动某一间距,对同一目标拍摄二次。
为此,有一种具有立体拍摄模式的摄像机,可连续拍摄可用于立体图像的两幅图像(如参阅专利文献1)。
例如,图1所示方法把包括小镜等的光学适配器11接到摄像机1摄像镜头3的外面,是一种依次拍摄得到L与R图像的方法(如参阅专利文献2)。
图2示意表示光学适配器11的结构。图像从单个光进入窗入射的右眼光学图像,被小镜21朝小镜22反射,并被小镜22向摄像镜头3反射,于是被镜头3聚光。图像从单个光进入窗入射的左眼光学图像被摄像镜头3聚光,不被小镜21与22反射。
经光学适配器11入射的光学图像,被摄为含左右眼区的图像(下称视差图像),如图3所示。左眼区用作L图像,右眼区用作R图像。
非专利文献1
“Fundamentals of Three-Dimensional Images”,NHK科技研究室编,Takehiro Izumi,Dhmsha有限公司监督,1995年6月5日出版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待公开NO.2001-333327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待公开NO.Hei11-46373
若不把装有光学适配器11的摄像机拍摄的视差图像或上述用具有立体拍摄模式的摄像机拍摄的立体图像对用作L与R图像,则可方便地从以普通方法拍摄的多幅图像中检出可用作L与R图像的图像对,但还未建立这种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能从多幅图像中检出可以用作立体L与R图像的图像对。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第一检测装置,用于通过参照包含在属性信息里的连摄标志从多幅图像中检测以连摄模式拍摄的图像对;第二检测装置,用于通过参照属性信息从多幅图像中检测在预定时间内连续拍摄的图像对;显现装置,用于向用户显现第一或第二检测装置检出的图像对;和生成装置,用于把包含用户从显现装置显现的图像对中选择的某图像对的两幅图像定位左右眼图像,并生成显示立体图像的图像数据。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可包括计算装置,用于计算两幅图像的相似度,所述图像包括第一或第二检测装置检出的一图像对。
显现装置能向用户显示相似度等于或大于阈值的图像对。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可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受用户操作,以便从多幅图像中选择两幅准备定为图像对的图像。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记录装置,用于记录两幅图像的图像数据,而所述图像包括与显示立体图像的图像数据相关联的图像对。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第一检测步骤,用于通过参照包含在属性信息里的连摄标志从多幅图像中检测以连摄模式拍摄的各图像对;第二检测步骤,用于通过参照属性信息在多幅图像中检测在预定时间内连续拍摄的各图像对;显现步骤,用于向用户显现通过第一或第二检测步骤的处理所检出的图像对;和生成步骤,用于把包括用户在显现步骤的处理所显现的图像对中选择的某一图像对的两幅图像定为左右眼图像,并生成显示立体图像的图像数据。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设备与方法及程序把包含用户在以连摄模式拍摄的各图像对或在预定时间内连续拍摄的各图像对中选择的一图像对的两幅图像定为左右眼图像,并生成显示立体图像的图像数据。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光学适配器接摄像机的状况;
图2示出一例图1中光学适配器的组成;
图3示出装光学适配器的摄像机拍摄的视差图像;
图4表示一例应用本发明的立体系统结构;
图5示出包含镜面图像与通过图像的视差图像;
图6示出剪切镜面图像与通过图像而得到的L与R图像;
图7辅助说明把L与R图像组合起来生成立体图像的过程;
图8示出该立体图像;
图9辅助说明立体图像三维视觉感受的情况;
图10是图4是一例个人计算机配置的框图;
图11表示一例图10中CPU执行图像处理程序而实现的功能块配置;
图12表示一例对应于图像处理程序的窗显示;
图13表示一例按下图12的“获得图像”钮时的窗显示;
图14是辅助说明立体图像生成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辅助说明图像对自动选择过程的流程图;
图16是辅助说明调节L与R图像垂直位置过程的流程图;
图17表示一例调节L与R图像垂直位置过程中的窗显示;
图18表示一例生成立体图像时的窗显示;
图19是辅助说明立体图像转换过程的流程图;
图20表示一例按下图18中“文本输入”钮时的窗显示;和
图21是辅助说明文本输入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4表示一例应用本发明的立体系统的结构。该立体系统主要包括生成立体图像的个人计算机(PC)31、用户观看显示的立体图像时使用的滤色眼镜41和置于个人计算机31显示单元57显示表面外侧的行偏振板43。
个人计算机31捕获如图1所示装有光学适配器11的摄像机(数字静像摄像机)1拍摄的视差图像、不用光学适配器11拍摄的图像等,并基于含两幅连摄图像的视差图像或图像对生成和显示立体图像。从数字静像摄像机1捕获入个人计算机31的视差图像等图像数据,备有属性信息,诸如拍摄日期与时间、指示拍摄顺序的连续文号、表明该图像是否以连摄模式拍摄的连摄模式标志等。
滤色眼镜41由连接个人计算机31的支承杆42支承,使之位于个人计算机31键盘附近上方的空间。垂向线性偏振滤色片置于滤色镜41的左框架里,水平向线性偏振滤色片置于滤色镜41的右框架里。
位于个人计算机31显示单元57显示表面外侧的行偏振板43,具有置于水平向偶数行的垂向线性偏振滤色片和置于水平向奇数行的水平向线性偏振滤色片。
滤色镜41、支承杆42和行偏振板43例如与图1的光学适配器11、图像处理程序65(后面参照图10描述)等一同成套出售。
接着参照图5~8描述个人计算机(下称个人机)31生成立体图像的过程。
图5示出装有光学适配器11的数字静像摄像机1拍摄的视差图像,图中的视差图像右眼区通过小镜反射形成,而视差图像左眼区不用小镜反射形成。相应地,下面把视差图像右眼区称为镜面图像,而把左眼区称为通过图像。
如上所述,与通过图像相比,镜面图像的像质被劣化了(亮度、色度、分辨度等)。尤其在亮度方面与中心部相比,镜面图像的外围部(上侧部、下侧部与左侧部)被劣化。而且在镜面图像中,原来的矩形图像畸变为梯形。因此,首先要校正镜面图像的像质(将参照图14详述)和畸变的图形,然后如图6那样剪切镜面图像和通过图像,生成R与L图像。
接着,如图7所示按公式(1)把L和R图像组合起来,生成图8所示的立体图像。
偶数行
1×(L图像像素)+0(R图像的像素)=(立体图像的像素)
奇数行
0×(L图像的像素)+1×(R图像的像素)=(立体图像的像素)    (1)
以上描述了生成立体图像的大体过程。生成的立体图像在显示单元57上显示。如图9所示,用户通过滤色镜41和行偏振板43观看显示在显示单元57上的立体图像,因而左眼看到偶数行的L图像,即立体图像的交替行,而右眼看到奇数行的R图像,即立体图像的交替行,所以用户能在视觉上三维地感觉到立体图像。
接着,图10示出一例个人机31的配置,通过执行图像处理程序65等,可生成立体图像。
个人机31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51,经总线54接输入/输出接口55,总线54接ROM(只读存储器)52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53。
输入/输出接口55接有:操作输入单元56,包括如用户输入操作指令的键盘与鼠标等输入设备;LCD(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单元57,可显示GUI(图示用户接口)、生成的立体图像等;硬盘驱动器等构成的存贮单元58,可存贮各种程序与数据;和通信单元59,可通过因特网等网络传送数据。输入/输出接口55还接驱动器60,可对磁盘61、光盘62、磁光盘63和半导体存储器64等记录媒体读写数据。
根据存贮在ROM52里的程序,或者从磁盘61读到半导体存储器64而存入存贮单元58,再从存贮单元58载入RAM53的程序,CPU51执行各种处理。RAM53还存有CPU51执行各种所需处理所必需的数据。
让个人机31执行立体图像生成等处理的图像处理程序65,以存贮在磁盘61(包括软盘)、光盘62(包括密致盘-只读存储器CD-ROM与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63(包括迷你盘MD)或半导体存储器64上的状态供给个人机31。于是驱动器60读出该图像处理程序65并把它装入包含在存贮单元58里的硬盘驱动器。根据CPU51对应于用户输入的操作输入单元56指令的指令,把装入存贮单元58的图像处理程序65装入RAM53准备执行。
图11示出一例CPU51执行图像处理程序而实现的功能块配置。
GUI块71响应于用户对它的操作,控制图像管理单元72到显示控制单元76。在GUI块71控制下,图像管理单元72把诸如取自数字摄像机1并存入存贮单元58等视差图像的图像数据,管理成准备由图像处理程65处理的数据。图像管理单元72还把小图像(缩小图像)的图像数据、指示剪切区位置的信息、校正像质时指示设定值的信息、调节垂直位置时指示调节值的信息等加到被加给视差图像的属性信息。
在GUI块71控制下,图像获取块73获取图像数据,诸如图像管理单元72管理的视差图像等,再把该图像数据输出给基板选像块74。基板选像块74在GUI块71对应于用户操作的控制下,向立体图像生成块75输出用户在图像获取块73输入的诸图像中选择的视差图像或图像对。而且,在GUI块71响应于用户操作的控制下,基板选像块74在图像获取块73输入的图像中选一能用作立体图像基础的图像对,并向立体图像生成块75输出该图像对。
在GUI块71控制下,根据基板选像块74输入的视差图像或图像对,立体图像生成块75生成立体图像并输出给显示控制单元76,后者则控制GUI和在GUI块71控制下生成的立体图像的显示。
下面描述基于视差图像生成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生成过程。描述之前,先参照图12与13描述对应于图像处理程序65的窗和窗上的GUI。
图12示出一侧启动图像处理程序65时的窗101的显示。窗101具有示出待处理小图像的主区102和“立体图像”钮104到“结束”钮107。
按下“获取图像”钮103,在主区102内显示小图像,选择作为立体图像基础的视差图像和图像对。按下“立体图像”钮104,基于选择的视差图像(或图像对)开始生成立体图像。按下“LR交换”钮105,交换作为立体图像基础的L与R图像。按下“打印”钮106,打印出生成的立体图像等。按下“结束”钮107,结束图像处理程序。
图13示出一例按下“获取图像”钮103时的窗101的显示。在主区102显示取自数字摄像机1的视差图像、一般图像(含一对连摄图像)等的小图像。主区102上面设有“视差图像选择”钮111、“图像对选择”钮112和“图像对自动选择”钮113。
按下“视差图像选择”钮111,在主区102显示的诸小图像中选择对应于视差图像的小图像,即按下“视差图像选择”钮111后,用户只能选一幅对应于某一视差图像的小图像。
按下“图像对选择”钮112,在主区102显示的小图像中选择对应于图像对作为立体图像基础的小图像,即按下钮112后,用户可选两幅对应于某一图像对的小图像。
按下“图像对自动选择”钮113,在主区102显示的诸小图像中自动选出作为立体图像基础的一图像对。
下面参照图14的流程图描述基于视差图像生成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生成过程。在图13所示主区102内诸小图像中选择了对应于视差图像的图像后,在用户按下“立体图像”钮104时,就启动该立体图像生成过程。
在步骤S1,基本选像块74在GUI块71控制下,向立体图像生成块75输出用户在图像获取块73输入的图像数据中选出的视差图像的图像数据。
在步骤S2,立体图像生成块75用基于实验结果的查找表(或函数)校正镜面图像外围部分的亮度。校正信息输出给图像管理单元72,于是后者把信息加到视差图像的属性信息里。
实验由图像处理程序65的编制方开展。具体而言,用装上光学适配器11的数字摄像机1拍摄占居整个视角的白壁等,把获得的视差图像镜面图像中央部分的像素亮度与该镜面图像外围部分的像素亮度作比较。然后基于比较结果生成查找表(可以是函数),该表具有作为输入的外围不分获坐标并输出这些坐标的校正值,使外围部分的像素亮度与中央部分的像素亮度一致。或者,生成具有作为输入的外围部分亮度而输出亮度校正值的查找表。然后,把生成的查找表引入图像处理程序65,可以引入多张对应于数字摄像机1诸模型的查找表。
在步骤S2,可校正通过图像的亮度。
在步骤S2,立体图像生成块75还校正镜面图像畸变的梯形形状。本申请人在日本专利待公开NO.2002-34054里早已提出了镜面图像形状的校正法,故这里不再描述。
在步骤S3,立体图像生成块75把被校正镜面图像的整个亮度与通过图像作比较,再按比较结果校正镜面图像的亮度。具体而言,在各镜面图像和通过图像中,立体图像生成块75把多个预定取样点(如四个点)的亮度加起来,比较镜面图像与通过图像中亮度的相加值,并校正镜面图像,消除差值。还将校正信息输出给图像管理单元72,而后者把该信息加到视差图像的属性信息里。
例如,当镜面图像中四个取样点的亮度相加值为350而通过图像中四个取样点的亮度相加值为500时,就把差值150除以取样点数(150/4)而得的值加给镜面图像每个像素的亮度。
在步骤S3,立体图像生成块75还校正镜面图像的色差,使其整个色度与通过图像的色度一致。还把校正信息输出给图像管理单元72,而后者把该信息加到视差图像的属性信息里。
在步骤S4,立体图像生成块75让镜面图像作预定的边缘增强处理,修正图像的整个模糊。在步骤S5,在GUI块71响应于用户操作的控制下,立体图像生成块75剪切镜面图像和通过图像,把它们定为L与R图像。将剪切位置信息输出给图像管理单元72,后者把该信息加到视差图像的属性信息里。
在步骤S6,在GUI块71响应于用户操作的控制下,立体图像生成块75调节L与R图像的垂直位置。顺便提一下,L与R图像垂直位置调节过程中的信息被输出给显示控制单元76,以显示主区102的调节状态(将参照图16的流程图详述)。
在步骤S7,根据公式(1),立体图像生成块75把垂直位置通过步骤S6处理调节后的L与R图像组合起来,生成立体图像并显示在主区102中。图像管理单元72把生成的立体图像的图像数据存贮成与原始视差图像相关联。
顺便提一下,通过用户的预定操作,可将生成的立体图像显示成占满整个显示单元57。立体图像生成过程的描述到此结束。
图像处理程序65还能根据含两幅图像的图像对来生成立体图像。用户按下图13所示的“图像对选择”钮112并选择主区102中显示的两幅小图像,就能任选该图像对。
在选了图像对后按“立体图像”钮104时,把该对图像的一幅定为L图像,另一幅定为R图像,而且上述处理再开始从步骤S6往下继续,生成立体图像。图像管理单元72把生成立体图像的图像数据存贮成与原始图像对相关联。
也可自动选择作为立体图像基础的图像对。将参照图15的流程图描述自动选择图像对的过程。按下图13的“图像对自动选择”钮113时,就启动了该图像对自动选择过程。把图像从图像获取块73输入到逐一处理的基本图像选择块74,作图像对自动选择处理。
在步骤S11,基本选像块74参照包含在属性信息里的连摄标志,判断被处理图像是否以连摄模式牌示当判定被处理图像不是以连摄模式拍摄时,过程进到步骤S12。
在步骤S12,基本选像块74判断被处理图像与下一拍摄图像的拍摄日期与时间差是否在一预定阈值内(如几秒钟);当判定该差值在预定阈值内时,过程进到步骤S13。
在步骤S13,基本选像块74计算被处理图像与下一拍摄图像的相似度,再判断相似度是否在一预定阈值内。如从各图像里提取一预定行的像素,将相应像素间的差值总和计算为两图像的相似度。
当判定被处理图像与下一拍摄图像的相似度在预定阈值内时,可判定这两幅图像是通过连摄同一目标而得到的,故把它们定为图像对。
定为图像对的两图像的小图像例如用主区102里的单个粗框封闭起来,告诉用户已把它们定为图像对。把图像对信息输出给图像管理单元72,而加到该对图像每个图像的图像数据的信息备有指示该对图像另一图像的附加信息(连续号等)。或者,把形成该图像对的两条图像数据和每条图像数据的属性信息存入新建的文件夹(folder)。
基本选像块74在步骤S11判定被处理图像以连摄模式拍摄时,就跳过步骤S12,过程进到S13。
基本选像块74在步骤S12判定被处理图像与下一拍摄图像的拍摄日期和时间之差不在预定阈值内时,这两幅图像不适合作为立体图像基础的图像对,故结束图像对自动选择过程。
而且,基板选像块74在步骤S13判定被处理图像与下一拍摄图像的相似度不在预定阈值内时,这两幅图像不适合作为立体图像基础的图像对,故结束图像对自动选择过程。图像对自动选择过程的描述到此结束。
所有从图像获取块73输入基本选像块74的图像经历了图像对自动选择过程后设置多个图像对时,用户能从中选一个图像对。选择一图像对后,在用户按“立体图像”钮104时,就从步骤S6往下开始上述过程,生成立体图,而图像管理单元72将其图像数据存贮成与原始图像对相关。
但在基于一图像对生成立体图像时,若将该对图像的一幅定为L图像而将另一幅定为R图像不合适(若定反了),就不能以三维视觉感受到该立体图像。此时,当用户按“LR交换”钮105时,则L与R图像就互换,从而生成有三维视觉的立体图像。
当行偏振板43相对显示的立体图像以垂向移动一行安装时,还可按下“LR交换”钮105而再生立体图像。
下面参照图16和17详述图14中步骤S6的过程,即调节L与R图像的垂直位置的过程。
在步骤S21,立体图像生成块75从图像管理单元72获取步骤S5的过程设定的L与R图像的小图像。在步骤S22,立体图像生成块75把L与R图像小图像中一同坐标像素的各50%加在一起而生成合成图像。
此时,显示出例如图17所示的窗101。具体地说,把主区102设置为显示L图像的L图像显示区121、显示R图像的R图像显示区122和显示合成图像的合成图像显示区123。
设置在主区102上面的是:“向上移动R图像”钮124,操作时向上移动R与L图像的相对位置并再生合成图像;“向下移动R图像”钮125,操作时向下移动R与L图像的相对位置并再生合成图像;和“结束位置调节”钮126,操作时结束调节R与L图像的相对位置。
转见图16,在步骤S23,GUI块71判断是否按下“向上移动R图像钮124或”向下移动R图像“钮125,在判定按下了钮124或125时,过程进到步骤S24。在步骤S24,在GUI块71控制下,根据用户操作,立体图像生成块75向上或向下移动R与L图像的相对位置,再生一合成图像。
此时,在合成图像显示区123里的显示更新为再生的合成图像。当GUI块71在步骤S23判定“向上移动R图像”钮124和“向下移动R图像”钮125未按下时,就跳过步骤S24,过程进到步骤S25。
在步骤S25,GUI块71判断“结束位置调节”钮126是否按下。当GUI块71判定钮126未按下时,过程返回步骤S23,重复步骤S23以下的过程。
这样,用户观看显示在合成图像显示区123里的合成图像时,按下“向上移动R图像”钮124或“向下移动R图像”钮125,由于再生显示的合成图像是少量数据的缩小图像,故再生处理快捷。
当GUI块71在步骤S25判定已按下“结束位置调节”钮126时,过程进到步骤S26。在步骤S26,立体图像生成块75向图像管理单元72输出L与R图像垂直位置的调节值,而图像管理单元72将该垂直位置调节值加到视差图像的属性信息里。当把一图像对定为L与R图像时,就把垂直位置调节值加到该对两图像的属性信息里。之后,过程返回图14中的前述步骤S7。
L与R图像垂直位置调节处理的描述到此结束。
顺便说一下,尽管下述通过按下“向上移动R图像”钮124或“向下移动R图像”钮125来上移或下移R与L图像的相对位置,但是也可通过例如用鼠标上下拉动合成图像显示区123所显示的合成图像(操作输入单元56),来上移或下移R与L图像的相对位置。
接着,图18示出一例窗101在生成立体图像时的显示。生成的立体图像显示在主区102中。主区102上面设置了“立体电影”钮131到“液晶光闸镜”钮135,按下后将主区102的显示从立体图像转换到可用应用作为立体图像基础的L与R图像的常规立体法三维视觉感受的图像。而且在主区102左侧加设了“文本输入”钮136,按下后可在生成的立体图像中写任何的字母、符号等。
按下“立体电影”钮131,生成把L与R图像用作立体图像基础的立体电影系统图像(下称立体电影图像)。按下“彩色立体电影1”钮132,生成把L与R图像用作立体图像基础的第一彩色立体电影系统图像(下称第一彩色立体电影图像)。按下“彩色立体电影2”钮133,生成把L与R图像用作立体图像基础的第二彩色立体电影系统图像(下称第二彩色立体电影图像)。在这些场合中,用户要用红色镜和蓝色镜观看图像。
按下“双凸镜”钮134,生成把L与R图像作用立体图像基础的双凸镜系统图像(下称第一双凸镜图像)。此时,用户要通过双凸镜屏看图像。
按下“液晶光闸镜”钮135,用时分立体电视系统显示作为立体图像基础的L与R图像。此时用户要用液晶光闸镜看图像,该光闸镜的左右眼侧与显示单元57的场周期同步地交替开闭。
下面参照图19的流程图描述根据用户操作转换显示在主区102里的立体图像的过程。
该立体图像转换过程在生成立体图像并显示图18所示窗101时启动。
在步骤S31,GUI块71判断“LR交换”钮105是否按下,当判定已按下时,过程进到步骤S32。在步骤S32,在GUI块71控制下,立体图像生成块75交换用作当前生成立体图像基础的L与R图像,再生一立体图像,之后过程进到步骤S43。
当GUI块71在步骤S31判定未按下“LR交换”钮105时,过程进到步骤S33。在步骤S33,GUI块71判断“立体电影”钮131是否按下,当判定已按下时,过程进到步骤S34。在步骤S34,在GUI块71控制下,立体图像生成块75生成把L与R图像用作当前生成立体图像基础的立体电影图像。显示控制单元76在主区102显示生成的立体电影图像,之后过程进到步骤S45。
当GUI块71在步骤S33判定“立体电影”钮131未按下时,过程进到S35。在步骤S35,GUI块71判断“彩色立体电影1”钮132是否按下,在判定已按下时,过程进到S36。在步骤S36,在GUI块71控制下,立体图像生成块75生成把L与R图像用作当前生成立体图像基础的第一彩色立体电影图像。显示控制单元76在主区102显示生成的第一彩色立体电影图像,之后过程进到步骤S45。
当GUI块71在步骤S35判定“彩色立体电影1”钮132未按下时,过程进到S37。在步骤S37,GUI块71判断“彩色立体电影2”钮133是否按下,当判定已按下时,过程进到S38。在步骤S38,在GUI块71控制下,立体图像生成块75生成把L与R图像用作当前生成立体图像基础的第二彩色立体电影图像。显示控制单元76在主区102显示生成的第二彩色立体电影图像,之后过程进到步骤S45。
当GUI块71在步骤S37判定“彩色立体电影2”钮133未按下时,过程进到S39。在步骤S39,GUI块71判断“双凸镜”钮134是否按下,当判定已按下时,过程进到S40。在步骤S40,在GUI块71控制下,立体图像生成块75生成把L与R图像用作当前生成立体图像基础的双凸镜图像。显示控制单元76在主区102显示生成的双凸镜图像,之后过程进到步骤S45。
当GUI块71在步骤S39判定“双凸镜”钮134未按下时,过程进到S41。在步骤S41,GUI块71判断“液晶光闸镜”钮135是否按下,在判定已按下时,过程进到S42。在步骤S42,在GUI块71控制下,立体图像生成块75把作为当前生成立体图像基础的L与R图像供给显示控制单元76,而后者在GUI块71控制下,在主区102交替显示L与R图像,且与显示单元57的场周期同步,之后过程进到S43。
在步骤S43,在有钮按下之前,GUI块71一直待机。当判定有钮按下时,过程进到S44。在步骤S44,GUI块71判断“结束”钮107是否按下,在判定已按下时,便结束立体图像转换过程,还结束所执行的图像处理程序65。
当GUI块71在步骤S44判定“结束”钮107未按下时,过程返回S31,从步骤S31往下重复该过程。
在步骤S34、S36、S38或S40的处理之后执行的步骤S45,GUI块71一直待机到有钮按下。当判定有钮按下时,过程进到S46。在步骤S46,GUI块71判断“打印”钮106是否按下,在判定已按下时,过程进到S47。在步骤S47,在GUI块71控制下,显示控制单元76把主区102所显示的立体电影图像、第一与第二彩色立体电影图像或双凸镜图像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打印机(未示出)作打印。
打印的立体电影图像、第一或第二彩色立体电影图像,能用红蓝镜感受到三维视觉。打印的双凸镜图像可通过双凸镜面板感受到三维视觉。立体图像转换过程就描述到此结束。
接着,图20示出一例窗101在按下“文本输入”钮136时的显示。主区102下面设置的文本输入区141,用于显示被重叠在主区102所显示的立体图像上的任何字母、符号等。文本输入区141所输入的字符等重叠在立体图像上,能感受到三维视觉。用户用鼠标拉动文本输入区141(操作输入单元56),可将文本输入区141移到任一位置。
主区102上面设置了:“更近”钮142,按下后可把输入文本输入区141的字符等更接近立体透视图;和“更远”钮143,按下后可把输入文本输入区141的字符等置成更远离立体透视图。
下面参照图21的流程图描述文本输入过程。该过程在按下“文本输入”钮136时启动。
在步骤S51,显示控制单元76显示文本输入区141,使之重叠在主区102所显示的立体图形上。当用户在文本输入区11中输入任意字符时,立体图像生成块75就把字符等重叠在立体图像上,使输入的字符等在预定透视图中感受到三维视觉。
在步骤S52,GUI块71判断“更近”钮142是否按下,在判定已按下时,过程进到S53。在步骤S53,在GUI块71控制下,立体图像生成块75把字符等重叠在立体图像上,使输入的字符等在透视图中以更近的位置感受到三维视觉。当GUI块71在步骤S52判定“更近”钮142未按下时,跳过步骤S53的处理。
在步骤S54,GUI块71判断“更远”钮143是否按下,在判定已按下时,过程进到S55。在步骤S55,在GUI块71控制下,立体图像生成块75把字符等重叠在立体图像上,使输入的字符等在透视图更远的位置感受到三维视觉。当GUI块71在步骤S54判定“更远”钮143未按下时,跳过步骤S55的处理。
在步骤S56,GUI块71判断“文本输入”钮136是否又按下,在判定未重新按下时,过程返回步骤S52,从步骤S52往下重复该过程。
当GUI块71在步骤S56判定“文本输入”钮136又按下时,过程进到S57。在步骤S57,立体图像生成块75就把输入字符等信息、输入字符等在立体图像上的坐标信息和字符等立体透视图的信息输出到图像管理单元72,后者则记录与立体图像的图像数据关联的该信息。文本输入过程就描述至此。
须指出,在本说明中,描述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程序的步骤,不仅包括以描述次序的时间序列执行的过程,而且还包括平行或逐一且不必按时间序列执行的过程。
本说明书中,系统指整体由多个设备构成的设备。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从多幅图像中检出某一可用作立体图的L与R图像的图像对。
虽然应用特定的项目描述了本发明的诸较佳实施例,但是这样描述仅用于示例,应该理解,在不违背下述权利要求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更。

Claims (6)

1、一种用于生成图像数据以基于左右眼图像显示立体图像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装置,用于通过参照包含在属性信息里的连摄标志在多幅图像中检测各自以连摄模式拍摄的图像对;
第二检测装置,用于通过参照属性信息在多幅图像中检测各自在预定时间内连续拍摄的图像对;
显现装置,用于向用户显现所述第一或第二检测装置检出的所述图像对;和
生成装置,用于把两幅图像中的一幅定为所述左眼图像,另一副定为所述右眼图像,所述两幅图像包括用户在所述显现装置所呈现的所述图像对中选出的一所述图像对,而且生成用于显示所述立体图像的图像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算装置,用于计算包括被所述第一或第二检测装置检出的所述图像对的两幅图像的相似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显现装置向用户显现所述相似度等于或大于一阈值的所述图像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用户操作的接收装置,以从多幅图像中选择两幅准备定为所述图像对的图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记录装置,用于把包括所述图像对的两幅图像的图像数据记录成与显示所述立体图像的图像数据相关联。
6、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的图像处理方法,所述图像处理设备生成图像数据,以显示基于左右眼图像的立体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步骤,用于通过参照包含在属性信息里的连摄标志在多幅图像中检测各自以连摄模式拍摄的图像对;
第二检测步骤,用于通过参照属性信息在多幅图像中检测各自在预定时间内连续拍摄的图像对;
显现步骤,用于向用户显现所述第一或第二检测步骤的处理所检出的所述图像对;和
生成步骤,用于把两幅图像中的一幅定为所述左眼图像,另一副定为所述右眼图像,所述两幅图形包括用户在所述显现步骤处理所显现的所述图像对中选出的所述一图像对,而且生成图像数据以显示所述立体图像。
CNB031593305A 2002-09-06 2003-09-04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图像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25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61540A JP4072674B2 (ja) 2002-09-06 2002-09-06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2261540 2002-09-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0643A CN1490643A (zh) 2004-04-21
CN1312508C true CN1312508C (zh) 2007-04-25

Family

ID=32261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933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2508C (zh) 2002-09-06 2003-09-04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49006B2 (zh)
JP (1) JP4072674B2 (zh)
CN (1) CN131250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46693A1 (en) * 2001-08-29 2003-03-06 Dige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cused navigation within an interactive television user interface
US7594246B1 (en) 2001-08-29 2009-09-22 Vulcan Ventur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cused navigation within a user interface
US20030046694A1 (en) * 2001-08-29 2003-03-06 Dige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option representations with multiple levels of specificity
US8099680B1 (en) 2002-03-12 2012-01-17 Arris Group,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extual pre-tuning
US20070182730A1 (en) * 2003-05-28 2007-08-09 Ken Mashitani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program
FR2873214B1 (fr) * 2004-07-13 2008-10-10 Canon Res Ct France S A S Soc Procede et dispositif d'obtention d'un signal stereoscopique
KR100709728B1 (ko) * 2006-01-20 2007-04-19 (주)마스터이미지 입체영상용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접합 장치 및 방법
KR100716142B1 (ko) * 2006-09-04 2007-05-11 주식회사 이시티 스테레오스코픽 영상 데이터의 전송 방법
WO2008100229A1 (en) * 2007-02-13 2008-08-21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n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US20080226281A1 (en) * 2007-03-13 2008-09-18 Real D Business system for three-dimensional snapshots
JP2009246625A (ja) * 2008-03-31 2009-10-22 Fujifilm Corp 立体表示装置及び立体表示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9380284B2 (en) * 2008-04-03 2016-06-28 Nlt Technologies,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JP5509487B2 (ja) * 2008-06-06 2014-06-04 リアルディ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立体視画像のブラー強化
USD603445S1 (en) 2009-03-13 2009-11-03 X6D Limited 3D glasses
USD624952S1 (en) 2008-10-20 2010-10-05 X6D Ltd. 3D glasses
USRE45394E1 (en) 2008-10-20 2015-03-03 X6D Limited 3D glasses
USD666663S1 (en) 2008-10-20 2012-09-04 X6D Limited 3D glasses
US20100245999A1 (en) * 2009-03-30 2010-09-30 Carlow Richard A Cart For 3D Glasses
CA2684513A1 (en) * 2008-11-17 2010-05-17 X6D Limited Improved performance 3d glasses
US8542326B2 (en) 2008-11-17 2013-09-24 X6D Limited 3D shutter glasses for use with LCD displays
CN102318351B (zh) 2009-02-17 2016-06-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形图像处理方法和设备
KR101659576B1 (ko) 2009-02-17 2016-09-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CA2752691C (en) * 2009-02-27 2017-09-05 Laurence James Claydon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ubtitling for stereoscopic content
USD646451S1 (en) 2009-03-30 2011-10-04 X6D Limited Cart for 3D glasses
JP5266126B2 (ja) * 2009-03-31 2013-08-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343676B2 (ja) * 2009-04-08 2013-1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110187708A1 (en) * 2009-04-21 2011-08-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or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D650956S1 (en) 2009-05-13 2011-12-20 X6D Limited Cart for 3D glasses
USD672804S1 (en) 2009-05-13 2012-12-18 X6D Limited 3D glasses
CN102577398B (zh) * 2009-06-05 2015-11-25 Lg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JP5293463B2 (ja) * 2009-07-09 2013-09-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10025830A1 (en) 2009-07-31 2011-02-03 3Dmedia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for generating stereoscopic content via depth map creation
WO2011014419A1 (en) * 2009-07-31 2011-02-03 3Dmedia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for creating three-dimensional (3d) images of a scene
US9380292B2 (en) 2009-07-31 2016-06-28 3Dmedia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for generating three-dimensional (3D) images of a scene
KR20110018261A (ko) * 2009-08-17 2011-0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텍스트 서브타이틀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재생 장치
WO2011056803A2 (en) * 2009-11-06 2011-05-12 Son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Stereoscopic overlay offset creation and editing
USD669522S1 (en) 2010-08-27 2012-10-23 X6D Limited 3D glasses
USD692941S1 (en) 2009-11-16 2013-11-05 X6D Limited 3D glasses
USD671590S1 (en) 2010-09-10 2012-11-27 X6D Limited 3D glasses
US20110126160A1 (en) * 2009-11-23 2011-05-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providing 3d image and 3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KR101634768B1 (ko) * 2009-11-23 2016-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3d 영상 제공 방법
JP2011147067A (ja) * 2010-01-18 2011-07-28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D662965S1 (en) 2010-02-04 2012-07-03 X6D Limited 3D glasses
KR20130008569A (ko) * 2010-02-24 2013-01-22 톰슨 라이센싱 입체 영상을 위한 자막 표시
JPWO2011108310A1 (ja) 2010-03-02 2013-06-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立体映像制御装置(3Dimagecontrolapparatus)及び方法
EP2418857A1 (en) * 2010-08-12 2012-02-15 Thomson Licensing Stereoscopic menu control
USD664183S1 (en) 2010-08-27 2012-07-24 X6D Limited 3D glasses
US9185388B2 (en) 2010-11-03 2015-11-10 3Dmedia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creating three-dimensional video sequences
US10200671B2 (en) 2010-12-27 2019-02-05 3Dmedia Corporation Primary and auxiliary image capture devices for image processing and related methods
US8274552B2 (en) 2010-12-27 2012-09-25 3Dmedia Corporation Primary and auxiliary image capture devices for image processing and related methods
WO2012092246A2 (en) 2010-12-27 2012-07-05 3Dmedia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for identifying a rough depth map in a scene and for determining a stereo-base distance for three-dimensional (3d) content creation
KR20120079934A (ko) * 2011-01-06 2012-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시스템
US8908020B2 (en) * 2011-03-18 2014-12-09 Eastman Kodac Company Dynamic anaglyph design apparatus
JP5325255B2 (ja) * 2011-03-31 2013-10-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立体画像表示方法および立体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
EP2696588B1 (en) 2011-04-01 2019-09-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out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outputt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US20130033713A1 (en) * 2011-08-02 2013-02-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orming imag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print control,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KR20130031065A (ko) * 2011-09-20 2013-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표시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9766441B2 (en) 2011-09-22 2017-09-19 Digital Surgicals Pte. Ltd. Surgical stereo vi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crosurgery
US9330477B2 (en) 2011-09-22 2016-05-03 Digital Surgicals Pte. Ltd. Surgical stereo vi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crosurgery
US8693055B2 (en) * 2012-02-23 2014-04-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ed dynamic anaglyph image method
USD711959S1 (en) 2012-08-10 2014-08-26 X6D Limited Glasses for amblyopia treatment
CN103841311A (zh) * 2012-11-20 2014-06-04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生成3d图像的方法及便携式终端
US9503705B2 (en) * 2013-12-12 2016-11-22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tereoscopic image generation
US9507241B1 (en) 2015-11-17 2016-11-29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Adjustable camera field of view
US10354573B2 (en) * 2017-07-25 2019-07-16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creen color calibr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81A (zh) * 1993-01-03 1993-10-20 黄世龙 儿童营养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243263A (zh) * 1998-07-09 2000-02-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立体图像获取装置
CN1264849A (zh) * 1999-06-22 2000-08-30 俞泽辰 三维立体影像与内变焦摄影
JP2002034054A (ja) * 2000-07-14 2002-01-31 Sony Corp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245890A (en) 1982-12-27 1988-12-06 G.B. Kirby Meacham System of project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JPS6381416A (ja) 1986-09-26 1988-04-12 Toshio Masukane 3dビデオシステムの方法
US6556236B1 (en) * 1992-11-16 2003-04-29 Reveo, Inc. Intellig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and displaying stereoscopically-multiplexed images of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for use in realistic stereoscopic viewing thereof in interactive virtual reality display environments
US5510831A (en) * 1994-02-10 1996-04-23 Vision Iii Imaging, Inc. Autostereoscopic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suit scanning of parallax images
JPH1146373A (ja) 1997-07-29 1999-02-16 Sony Corp 立体映像取り込み装置
JPH11355624A (ja) 1998-06-05 1999-12-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影装置
JP2001012927A (ja) 1999-06-29 2001-01-1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視差画像入力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US6657655B1 (en) * 1999-09-30 2003-12-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tereoscopic-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2001119620A (ja) 1999-10-21 2001-04-27 Minolta Co Ltd 3次元情報入力カメラ
US6980690B1 (en) * 2000-01-20 2005-1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4620271B2 (ja) 2000-03-14 2011-01-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
JP2002082307A (ja) 2000-06-21 2002-03-22 Sony Corp 立体画像認識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表示方法
JP4282920B2 (ja) 2000-08-25 2009-06-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視差画像撮像装置及び視差画像処理装置
JP4618469B2 (ja) 2000-12-27 2011-01-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分離装置
AU2003248781A1 (en) * 2002-07-02 2004-01-23 Xm Corporation Visual media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81A (zh) * 1993-01-03 1993-10-20 黄世龙 儿童营养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243263A (zh) * 1998-07-09 2000-02-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立体图像获取装置
CN1264849A (zh) * 1999-06-22 2000-08-30 俞泽辰 三维立体影像与内变焦摄影
JP2002034054A (ja) * 2000-07-14 2002-01-31 Sony Corp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072674B2 (ja) 2008-04-09
US20040125447A1 (en) 2004-07-01
JP2004104330A (ja) 2004-04-02
CN1490643A (zh) 2004-04-21
US7349006B2 (en) 2008-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2508C (zh)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图像处理方法
US8791989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2483906B (zh) 包括边缘式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控制液晶显示器的方法
US644900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nd displaying spectrally-multiplexed images of three-dimensional imagery for use in stereoscopic viewing thereof
US6124954A (en) Projection screen based on reconfigurable holographic optics for implementation in head-mounted displays
CN102237060B (zh) 图像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KR100942055B1 (ko) 영상 처리 장치와 방법, 인쇄물 제조장치와 방법 및 인쇄물 제조 시스템
Dodgson Analysis of the viewing zone of the Cambridge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CN103402110A (zh) 连续可调3d滤光眼镜优化立体观看及其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WO2000023830A1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based on electrically switchable holograms
JP3081589B2 (ja) 三次元表示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156624A (zh) 用于显示系统的图像非意愿光污染的基于感知的补偿
CN102131099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程序
GB2366114A (en) Anaglyphic production method using colour filtering.
Wang et al. High-quality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with spatial and sequential hybrid control
CN103152590A (zh) 显示装置、方法和程序
CN102116937B (zh) 用于显示三维图像的装置和方法
JP412978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Watanabe et al. Time-division and color multiplexing light-field display using liquid-crystal display panels to induce focal accommodation
CN103179415B (zh) 时间码显示装置和时间码显示方法
CN101854559A (zh) 多模式立体三维摄像头系统
JP416515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20071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2868904A (zh) 立体图像显示方法及图像时序控制器
JP420071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9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