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1971A - 在欧洲数字无绳电信系统内的呼叫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欧洲数字无绳电信系统内的呼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1971A
CN1311971A CN99809357A CN99809357A CN1311971A CN 1311971 A CN1311971 A CN 1311971A CN 99809357 A CN99809357 A CN 99809357A CN 99809357 A CN99809357 A CN 99809357A CN 1311971 A CN1311971 A CN 1311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frame
call signal
call
tdma
movabl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09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西比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311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19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和固定部分(FP,RBS)之间具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中,为了根据移动部分的相应工作周期来支持具有不同工作周期的、可通过无线通信与一个或同一个固定部分相连的移动部分建立无线通信信道,由所述固定部分为移动部分发送两个考虑了移动部分工作周期的呼叫信号-譬如带有或不带有DECT专用“呼叫重复”比特的DECT专用“标准呼叫”信号、DECT专用“快速呼叫”信号等,其中,所述移动部分按照不同移动部分的特有要求而具有不同的工作周期(标准空闲锁定模式,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而且所述发送过程是根据固定部分在接收外部输入呼叫时的时间点来进行的。

Description

在欧洲数字无绳 电信系统内的呼叫方法
在基站和移动部分之间具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是一些特殊的信息系统,它们在信源和信宿之间具有一种信息传输链路,其中,采用基站和移动部分作为发射机和接收机,以便用来进行信息处理和传输,而且其中,
1)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可以在一个优选的传输方向(单工模式)或两个传输方向(双工模式)上进行,
2)信息处理优选为数字式的,
3)经由远程传输链路的信息传输可以根据各种信息传输方法来无线地进行,该方法如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及/或CDMA(码分多址)-譬如遵照如下无线标准:DECT[增强型(早期为:欧洲)数字无绳电信;参看信息工程电子学42(1992),1月/2月,第1号,柏林,德国;U.Pilger“DECT标准的结构”,第23~29页,联系参看ETSI出版物ETS 300175-1…9,1992年11月,以及DECT讨论会的DECT出版物,1997年2月,第1~16页]、GSM[专门移动组或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参见信息科学谱14(1991),6月,第3号,柏林,德国;A.Mann:“GSM标准-欧洲数字移动无线网的基础”,第137~152页,联系参看出版物“电信实践”,4/1993,P.Smolka“GSM无线接口-元件与功能”,第17~24页]、UMTS[参见无线电概观6/98:R.Sietmann“竞争UMTS接口”,第76~81页]、WACS或PACS、IS-54、IS-95、PHS、PDC等等[参见IEEE通信杂志,1995年1月,第50~57页;D.D.falconer等人:“用于个人无线通信的时分多址方法”]。
“信息”是一个比较上位的概念,它既代表了内容(消息),又代表了物理表象(信号)。尽管信息具有相同的内容-也就是说消息相同-但可以产生不同的信号形式。因此,比如一个对象的有关信息可按如下方式进行传输,
(1)以图象的形式,
(2)作为话音字,
(3)作为文字,
(4)作为编码字或图形。
在此,如(1)…(3)所述的传输方式其通常特征为连续(模拟)信号,而(4)所述的传输方式常常产生的是非连续信号(如脉冲,数字信号等)。
下面借助附图1~5来讲述迄今在诸如DECT系统的已知通信系统内,由固定部分利用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之间的无线通信而对移动部分施行的呼叫。
图中:
图1a和1b为第一种通信布置,
图2为DECT时帧结构,
图3用时间辐射图示出了在“标准空闲锁定”模式和“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下的信令情况,
图4用时间辐射图示出了在“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下的信令情况,
图5为第二种通信布置。
图1a和1b示出了一种基本上可从西门子出版物AN A223/010101-A0318 PA 08968(08/1996)“DECT链路无线接入:在何地考虑执行(DECTlink Radio Access:Where performance counts)”第1~16页获知的第一种通信布置TKSZ1,其中,譬如以DECT系统形式构造的通信系统TKS被转接到譬如以ISDN/PSTN网形式构造的通信网TKN内,在构造为无线基站(无线基站RBS)形式的固定部分FP和构造为移动手提设备(移动用户终端MST)或无线网终端(无线网终端RNT)形式的移动部分PP之间,所述通信系统TKS具有一种尤其是遵照DECT空气接口协议的无线通信。在移动部分MST(第一移动部分)构造为移动手提设备的情况下,所述通信系统TKS为一种在ETSI出版物ETS300434中规定的端系统配置,而在移动部分RNT(第二移动部分)构造为无线网终端的情况下,所述通信系统TKS为一种在ETSI出版物ETS 300822中规定的中间系统配置。
图2示出了根据文献“信息工程电子学42(1992)1月/2月,第1号,柏林,德国;U.Pilger“DECT标准的结构”,第23~29页,联系ETS300175-1…9,1992年11月”所述的DECT空气接口协议的TDMA结构。DECT空气接口协议是一种关于多路接入方法的混合系统,其中,根据FDMA原理,无线电信息可以在频带1.88~1.90GHz内的十个频率上,按照图2所示的TDMA原理以预定的时间顺序从固定部分FP发送到移动部分PP,以及从移动部分PP发送到固定部分FP(双工模式;时分双工TDD)。在此,时间顺序由复时帧MZR来确定,该复时帧MZR一共为160ms,且具有16个时延均为10ms的时帧ZR。在时帧ZR中,按照固定部分FP和移动部分PP而分开地传输信息,而该信息又涉及一种在DECT标准中定义的C-、M-、N-、P-、Q-信道。如果在一个时帧ZR内传输多个这种信道的信息,则传输可以按具有M>C>N及P>N的优先级表来进行。复时帧MZR的16个时帧中的每一个又划分24个时延均为417μs的时隙ZS,其中,12个时隙ZS(时隙0…11)被定义用于传输方向“固定部分一移动部分”,而另外12个时隙ZS(时隙12…23)则被定义用于传输方向“移动部分一固定部分”。按照DECT标准,在每个这种时隙ZS内传输位长度为480比特的信息。在该480个传输比特中,有32比特在同步区被用作同步信息,388个比特在D区被用作有用信息。其余60个传输比特在Z区被用作附加信息和在“防护时间”区用作防护信息。作为有用信息传输的D区的388个比特又再分为64比特长的A区、320比特长的B区和4比特长的“X-CRC”字。A区的64个比特由8比特长的数据头(标题)、40比特长的数据组和16比特长的“A-CRC”字组成,且所述数据组具有用于C-、Q-、M-、N-、P-信道的数据。
在通信系统TKS内,固定部分FP、RBS和移动部分PP、MTS、RNT之间的无线通信可以根据图1所示的通信布置TKSZ来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在直接的无线通信过程中,所述移动部分无需任何辅助装置便通过空气彼此进行交流,而在间接的无线通信中,在该传输链路上中间接入了一种无线中继站(无线网中继器)RNR。
在移动手提设备MST-第一移动部分-处可以直接建立通往无线基站RBS的通信连接,而在通过无线网终端RNT-第二移动部分-建立这种通信连接时,只有通过一个譬如通过导线与相应无线网终端RNT相连的用户设备TE才能实现。如果无线基站RBS按照GAP标准(通用接入分布,参见ETSI出版物ETS 300444,1995年12月)进行工作,且GAP标准的每种定义由此都是互通的,那么,也可以采用不同于该无线基站RBS的厂家制造的移动手提设备。
在所示的通信布置TKSZ1中,无线基站RBS通过基站控制器RBC(无线基站控制器)、无线分配单元RDU、譬如以V5.1/V5.2形式构成的网络接口NSS而被连接在优选被构造为ISDN或PSTN网的通信网TKN上。所述的装置或单元以给定的顺序被相互连接在一起。
此外,该通信布置TKSZ1还包括:
1.如图1a和1b中的点划线所示,从通信网TKN的外部通信用户(A用户)A-TKT去往通信网TKS中具有移动手提设备的通信用户(B用户)B-TKT的呼叫先到达无线基站RBS,然后由该基站通过通信系统TKS的DECT空气接口转接到该移动手提设备的B用户,
2.如图1a和1b中的虚线所示,从通信网TKN的另一外部通信用户(A用户)A-TKT去往通信网TKS中具有连在无线网终端上的通信终端设备的通信用户(B用户)B-TKT的呼叫先到达无线基站RBS,然后由该基站通过通信系统TKS的DECT空气接口转接到该通信终端设备的B用户。
为了通过DECT空气接口进行该呼叫转接,遵照DECT空气接口协议的无线基站RBS采用了利用“MAC_PAGE(req,ind)-原语”(参见ETSI-出版物ETS 300175-3,1992年11月,章8.2.1,联系参看章9.1.3.1、章6.2.2.1、章7.2.4、章7.2.3.4和章11.3.3)进行传输的、具有预定呼叫信息的呼叫信号(呼叫信号P),即第一呼叫信号RM1(标准呼叫)以及第二呼叫信号RM2(快速呼叫),其中,总是只能联系移动部分的呼叫而使用该呼叫信号中的一个。该呼叫信号(呼叫信号P)在DECT空气接口协议的、用“尾部(T)”标示的40比特长的A区数组内传输,并且按照DECT标准而被称为PT(参见ETSI出版物ETS 300175-3,1992年11月,章6.2.1.2及6.2.2.1)。
通过简单地假定,所述两个呼叫信号RM1、RM2具有的呼叫信息长度为“0”(零长度呼叫;参见ETSI出版物ETS 300175-3,1992年11月,章9.1.3.1),那么,第一呼叫信号RM1在第n(n∈N)个TDMA复时帧MZR的TDMA时帧ZR0内(参见图2)传输,而第二呼叫信号RM2从原理上可以在预定的TDMA时帧ZR0、ZR2、ZR4、ZR6、ZR10、ZR12内(参见图2)传输。
对其它的、在DECT标准中规定的呼叫信息长度来说,虽然其形成的状况要更为复杂,但上述实施方案基本上也适用的,在此不再赘述。
TDMA时帧ZR0、ZR2、ZR4、ZR6、ZR10、ZR12在下文将被称作呼叫信号专用TDMA时帧,它具有一个给出TDMA时帧总和的数“m”,其中,m∈N0,且 { m = 0 } ∉ N 0 。在此,第“m=1”个TDMA时帧对应于TDMA帧ZR0,第“m=2”个TDMA帧对应于TDMA时帧ZR2,第“m=3”个TDMA时帧对应于TDMA时帧ZR4,等等。
从上述考虑可以推断,与第一呼叫信号RM1相比,利用第二呼叫信号RM2可以在发出外部呼叫信令后由固定部分在固定部分和移动部分之间快速地建立通信连接,其方式为:固定部分可以在任意时间在呼叫信号专用TDMA时帧内发送用于呼叫移动部分的第二呼叫信号,而且在固定部分的每个这种时帧内都必须可以达到或呼叫到移动部分(预备模式或空闲模式)。
根据DECT标准,由固定部分FP负责判断信道建立是否需要较短或较长的信道建立时间.因此,如果在通信系统内快速建立通信连接或通信信道是合适的或甚至是必需的,那么固定部分FP总是把第二呼叫信号传输给两个移动部分PP、MST、RNT,或者,如果不需要预备该移动部分来在短延时内接收位于呼叫信号专用时帧内的可能呼叫信息-只是由于相应移动部分的这种预备将意味着更大的能量消耗这样一个事实-,则总是把第一呼叫信号传输给两个移动部分PP、MST、RNT。
最后这还意味着,需要从固定部分FP的角度在能量消耗和快速建立信道之间作出判定。在这方面,DECT标准(参见ETSI出版物ETS300175-3,1992年11月,章11.3.3)区分为用于快速建立信道的“高占空比空闲锁定”和“标准空闲锁定”或用于节能工作方式的“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在“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下,固定部分FP把如下信令发送给两个移动部分PP、MST、RNT,即呼叫可以在第n个TDMA复时帧的所有呼叫信号专用TDMA时帧内发送。
在“标准空闲锁定”模式下,固定部分FP把如下信令发送给移动两个部分PP、MST、RNT,即呼叫只能在第n个TDMA复时帧的第一个(m=1)呼叫信号专用TDMA时帧内发送。
在“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下,固定部分FP利用DECT规定的附加信息、亦即所谓的“呼叫重复”比特(参见ETSI出版物ETS300175-3,1992年11月,章7.2.3.4)把如下信令发送给两个移动部分PP、MST、RNT,即呼叫以如下方式进行发送,在4个相继的TDMA复时帧的4个第一(m=1)呼叫信号专用TDMA时帧内发送相同的呼叫信息,而且必须只识别该4个第一(m=1)呼叫信号专用TDMA时帧中的一个。利用该“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两个移动部分可以比“标准空闲锁定”模式有更长的“休眠”。这意味着,通过“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可以进一步减小移动部分的能量消耗。
图3借助时间辐射图示出了在“标准空闲锁定”模式和“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下的信令情况。
如第一时间辐射ZST1所示,固定部分FP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接收外部呼叫R,而且,由于在该与呼叫有关的TDMA时帧ZR0内还有足够的发送时间可供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呼叫信号使用,因此所述固定部分FP还按照DECT协议在该与呼叫有关的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由于该第一呼叫信号RM1也是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的,所以从原理上讲,在第一时间辐射图ZST1方面既有“标准空闲锁定”模式,又有“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原因是第一呼叫信号RM1与第二呼叫信号RM2是相对应的RM1(=RM2)。
如第二时间辐射ZST2所示,固定部分FP-如同第一时间辐射ZST1的情形一样-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接收外部呼叫R,而且,由于在该与呼叫有关的TDMA时帧ZR0内还有足够的发送时间可供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呼叫信号使用,因此所述固定部分FP还按照DECT协议在该与呼叫有关的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此外,按照以“呼叫重复”比特而构造的附加信息形式,第一呼叫信号RM1不但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而且还在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第n+2个TDMA复时帧MZR以及第n+3个TDMA复时帧MZR-也即在四个(k=4)相继的TDMA复时帧MZR内-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因此,在第二时间辐射图ZST2方面为“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如第三时间辐射ZST3所示,固定部分FP-如同第一时间辐射ZST1的情形一样-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接收外部呼叫R,但是,此时-不同于第一时间辐射ZST1-由于在该与呼叫有关的TDMA时帧ZR0内不再有足够的发送时间可供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呼叫信号使用,因此所述固定部分FP按照DECT协议在下面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发送给移动部分PP、MST、RNT。由于第一呼叫信号RM1是在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的,因此,在第三时间辐射图ZST3方面为“标准空闲锁定”模式-不同于第一时间辐射图ZST1。
如第四时间辐射ZST4所示,固定部分FP-如同第一时间辐射ZST1的情形一样-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接收外部呼叫R,但是,此时-不同于第一时间辐射ZST1-由于在该与呼叫有关的TDMA时帧ZR0内不再有足够的发送时间可供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呼叫信号使用,因此所述固定部分FP按照DECT协议在下面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此外,按照以“呼叫重复”比特而构造的附加信息形式,第一呼叫信号RM1不但在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而且还在第n+2个TDMA复时帧MZR、第n+3个TDMA复时帧MZR以及第n+4个TDMA复时帧MZR-也即在四个(k=4)相继的TDMA复时帧MZR内-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在第四时间辐射图ZST4方面也为“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如第五时间辐射ZST5所示,固定部分FP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不同于第0个TDMA时帧ZR0的TDMA时帧-譬如:根据DECT协议可以在其内发送第二呼叫信号RM2的第六个TDMA时帧ZR6-内接收外部呼叫R,并且按照DECT协议在下面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因此,在第五时间辐射图ZST5方面也为“标准空闲锁定”模式。
如第六时间辐射ZST6所示,固定部分FP-如同第五时间辐射ZST5的情形一样-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6个TDMA时帧ZR6内接收外部呼叫R,并且按照DECT协议在下面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此外,按照以“呼叫重复”比特而构造的附加信息形式,第一呼叫信号RM1不但在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而且还在第n+2个TDMA复时帧MZR、第n+3个TDMA复时帧MZR以及第n+4个TDMA复时帧MZR-也即在四个(k=4)相继的TDMA复时帧MZR内-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因此在第六时间辐射图ZST6方面也为“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如第七时间辐射ZST7所示,固定部分FP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不同于第0个TDMA时帧ZR0的TDMA时帧-譬如:根据DECT协议在其内可以既不发送第一呼叫信号RM1又不发送第二呼叫信号RM2的第11个TDMA时帧ZR11-内接收外部呼叫R,并且按照DECT协议在下面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因此,在第七时间辐射图ZST7方面也为“标准空闲锁定”模式。
如第八时间辐射ZST8所示,固定部分FP-如同第七时间辐射ZST7的情形一样-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11个TDMA时帧ZR11内接收外部呼叫R,并且按照DECT协议在下面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此外,按照以“呼叫重复”比特而构造的附加信息形式,第一呼叫信号RM1不但在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而且还在第n+2个TDMA复时帧MZR、第n+3个TDMA复时帧MZR以及第n+4个TDMA复时帧MZR-也即在四个(k=4)相继的TDMA复时帧MZR内-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因此在第八时间辐射图ZST6方面也为“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图4用时间辐射图示出了在“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下的可能信令情况。
如第九时间辐射ZST9所示,固定部分FP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接收外部呼叫R,而且,由于在该与呼叫有关的TDMA时帧ZR0内还有足够的发送时间可供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呼叫信号使用,因此所述固定部分FP还按照DECT协议在该与呼叫有关的TDMA时帧ZR0内把第二呼叫信号RM2发送给移动部分PP、MST、RNT。由于该第二呼叫信号RM2也是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的,所以从原理上讲,在第九时间辐射图ZST9方面既有“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又有“标准空闲锁定”模式,原因是第二呼叫信号RM2与第一呼叫信号RM1是相对应的RM2(=RM1)。
如第十时间辐射ZST10所示,固定部分FP-如同第九时间辐射ZST9的情形一样-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接收外部呼叫R,但是,此时-不同于第九时间辐射ZST9-由于在该与呼叫有关的TDMA时帧ZR0内不再有足够的发送时间可供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呼叫信号使用,因此优选地按照DECT协议在下一个可能的、根据DECT协议可以在其内发送第二呼叫信号RM2的TDMA时帧内-在图4所示的情况中为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2个TDMA时帧ZR2-把第二呼叫信号RM2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因此,在第十时间辐射图ZST10方面为“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如第十一时间辐射ZST11所示,固定部分FP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不同于第0个TDMA时帧ZR0的TDMA时帧-譬如:根据DECT协议可以在其内发送第二呼叫信号RM2的第六个TDMA时帧ZR6-内接收外部呼叫R,而且,由于在该第六个TDMA时帧ZR6内还有足够的发送时间可供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呼叫信号使用,因此所述固定部分FP还按照DECT协议在该第六个TDMA时帧ZR6内把第二呼叫信号RM2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因此,在第十一时间辐射图ZST11方面也为“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如第十二时间辐射ZST12所示,固定部分FP-如同第十一时间辐射ZST11的情形一样-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6个TDMA时帧ZR6内接收外部呼叫R,但是,此时-不同于第十一时间辐射ZST11-由于在该第六个TDMA时帧ZR6内不再有足够的发送时间可供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呼叫信号使用,因此优选地按照DECT协议在下一个可能的、根据DECT协议可以在其内发送第二呼叫信号RM2的TDMA时帧内-在图4所示的情况中为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10个TDMA时帧ZR10-把第二呼叫信号RM2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因此,在第十二时间辐射图ZST12方面也为“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如第十三时间辐射ZST13所示,固定部分FP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不同于第0个TDMA时帧ZR0的TDMA时帧-譬如:根据DECT协议在其内可以既不发送第一呼叫信号RM1又不发送第二呼叫信号RM2的第11个TDMA时帧ZR11-内接收外部呼叫R,并优选地按照DECT协议在下一个可能的、根据DECT协议可以在其内发送第二呼叫信号RM2的TDMA时帧内-在图4所示的情况中为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12个TDMA时帧ZR12-把第二呼叫信号RM2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因此,在第十三时间辐射图ZST13方面也为“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上文针对图1的第一通信布置TKSZ1所讲述的信令情况也可无限制地应用在第二通信布置TKSZ2,其中,如图5所示,利用与通信网TKN相连的固定部分FP,可以通过一个利用空气接口-譬如DECT接口-与该固定部分FP相连的、构造为移动部分PP的数据移动部分D-MT、并以数据通信帧(DATEL业务)的形式从或向个人计算机PC传输分组数据,而且还可以按常规语音数据通信帧的形式从或向构造为移动部分PP的话音移动部分S-MT传输语音数据。在此,固定部分FP、数据移动部分D-MT以及话音移动部分S-MT又优选地形成了构造为DECT系统的通信系统TKS,该系统具有按照DECT空气接口协议的无线通信,其中-类似于图1a与1b所示的通信布置TKSZ1-总是由固定部分FP通过空气向话音移动部分S-MT和数据移动部分D-MT传输第一呼叫信号RM1或有时还有第二呼叫信号RM2。
话音移动部分S-MT对应于图1所示的移动手提设备MST,而关于DATEL业务的数据移动部分D-MT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可与图1a及1b的无线网终端RNT相比的网络终端设备。
移动手提设备MST、S-MT利用电能存储器(电池,蓄电池等)进行工作,因此能耗相对于快速的信道建立有一个较高的位值,而在无线网终端RNT、D-MT中,用于开展时间紧急业务的快速信道建立相对于能耗有一个较高的位值。换句话说,所述两个移动部分MST、RNT、S-MT、D-MT在上述模式定义方面具有不同的工作周期,如果出现外部呼叫,那么在对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进行呼叫时,所述工作周期是不受固定部分-该固定部分按照图1及5把第一呼叫信号RM1传输给两个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或把第二呼叫信号RM2传输给两个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的上述优选方法支持的。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在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之间具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中,为具有不同工作周期的、可通过无线通信与一个或同一个固定部分相连的移动部分建立无线通信信道,并根据移动部分的相应工作周期来进行支持。
该任务由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来实现。
本发明依据的思想在于,在具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中,譬如在DECT系统中,对于譬如构造为移动DECT手提设备及DECT网络终端形式的、且依据移动部分特有的不同要求[在DECT手提设备情况下为慢信道建立和节能模式(标准空闲锁定模式或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在DECT网络终端情况下为快信道建立和无节能模式(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而具有不同工作周期的移动部分,由固定部分为它们发送两个考虑了移动部分工作周期的、可由移动部分进行接收的呼叫信号-譬如带有或不带有DECT专用“呼叫重复”比特的DECT专用“标准呼叫”信号以及DECT专用“快速呼叫”信号,并且,所述发送过程是根据譬如构造为DECT基站形式的固定部分在接收外部输入呼叫时的时间点来进行的。
为此,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都进行了相应地构造。
作为第一种可能性-如权利要求1所述-,原理上在固定部分内同时发送所述的两个呼叫信号(之所以在原理上可以这样,是因为利用权利要求2中发送的第一呼叫信号,可以实现在相应权利要求4~6中利用第一和第二呼叫信号所追求的效果)。
作为对此的选择方案(第二种可能性),也可以按照权利要求3以如下方式使两个所述的呼叫信号时间错开地进行发送,即“快速呼叫”信号总是在“标准呼叫”信号之前发送。与前面第一种可能性不同的是,在第二种可能性中,移动手提设备的信道建立稍微要慢一些(譬如一个复帧长度)。但是此处固定部分的发送性能是一致的,原因是,如权利要求4~6所述,在其假定的情况下,两个所述呼叫信号总是由固定部分以如下方式时间错开地发送,即“快速呼叫”信号总是在“标准呼叫”信号之前发送。利用这种方式,譬如可以减小固定部分中用于发送呼叫信号的软件费用(发送算法)。
然而,在所述的两种可能性中,不同的移动部分可以共同按照其不同的要求而在通信系统中输入有外部呼叫时得到充分利用和支持。
本发明的其它优选扩展方案由其余的从属权利要求给出。
下面借助附图6~9来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中:
图6a及6b从图1所示的第一通信布置出发示出了一种改进的通信布置,
图7从图5所示的第二通信布置出发示出了一种改进的通信布置,
图8为从“标准空闲锁定”模式和“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图3)以及“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图4)下的信令情况出发的、“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和“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下的信令情况的时间辐射图,
图9为用于发送图8所示的呼叫信号信令的流程图。
图6a及6b从图1出发示出了一种改进的第一通信布置TKSZ1’,它具有改进的通信系统TKS’。固定部分FP、RBS按照图6把第一呼叫信号RM1和第二呼叫信号RM2传输给两个移动部分PP、MST、RNT。
图7从图5出发示出了一种改进的第二通信布置TKSZ2’,它具有改进的通信系统TKS’。固定部分FP按照图7把第一呼叫信号RM1和第二呼叫信号RM2传输给两个移动部分PP、S-MT、D-MT。
图8从“标准空闲锁定”模式和“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图3)以及“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图4)下的信令情况出发,用时间辐射图示出了“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和“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下的信令情况。
如第十四时间辐射ZST14所示,固定部分FP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接收外部呼叫R,而且,由于在该与呼叫有关的TDMA时帧ZR0内还有足够的发送时间可供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呼叫信号使用,因此所述固定部分FP还按照DECT协议在该与呼叫有关的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和第二信号RM2作为共同呼叫信号RM1=RM2而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因此在第十四时间辐射图ZST14方面为“标准空闲锁定”模式和“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如第十五时间辐射ZST15所示,固定部分FP-如同第十四时间辐射ZST14的情形一样-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接收外部呼叫R,而且,由于在该与呼叫有关的TDMA时帧ZR0内还有足够的发送时间可供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呼叫信号使用,因此所述固定部分FP还按照DECT协议在该与呼叫有关的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和第二信号RM2作为共同呼叫信号RM1=RM2而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此外,按照以“呼叫重复”比特而构造的附加信息形式,第一呼叫信号RM1不但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而且还在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第n+2个TDMA复时帧MZR以及第n+3个TDMA复时帧MZR-也即在四个(k=4)相继的TDMA复时帧MZR内-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因此,在第十五时间辐射图ZST15方面为“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和“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如第十六时间辐射ZST16所示,固定部分FP-如同第十四时间辐射ZST14的情形一样-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接收外部呼叫R,但是,此时-不同于第十四时间辐射ZST14-由于在该与呼叫有关的TDMA时帧ZR0内不再有足够的发送时间可供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呼叫信号使用,因此所述固定部分FP按照DECT协议在下面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发送给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并且按照DECT协议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2个TDMA时帧ZR2内把第二呼叫信号RM2发送给所述的移动部分。因此,在第十六时间辐射图ZST16方面也为“标准空闲锁定”模式和“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如第十七时间辐射ZST17所示,固定部分FP-如同第十四时间辐射ZST14的情形一样-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接收外部呼叫R,但是,此时-不同于第十四时间辐射ZST14-由于在该与呼叫有关的TDMA时帧ZR0内不再有足够的发送时间可供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呼叫信号使用,因此所述固定部分FP按照DECT协议在下面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发送给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并且按照DECT协议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2个TDMA时帧ZR2内把第二呼叫信号RM2发送给所述的移动部分。此外,按照以“呼叫重复”比特而构造的附加信息形式,第一呼叫信号RM1不但在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而且还在第n+2个TDMA复时帧MZR、第n+3个TDMA复时帧MZR以及第n+4个TDMA复时帧MZR-也即在四个(k=4)相继的TDMA复时帧MZR内-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因此,在第十七时间辐射图ZST17方面也为“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和“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如第十八时间辐射ZST18所示,固定部分FP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不同于第0个TDMA时帧ZR0的TDMA时帧-譬如:根据DECT协议可以在其内发送第二呼叫信号RM2的第六个TDMA时帧ZR6-内接收外部呼叫R,并且按照DECT协议在下面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而且,由于在该第六个TDMA时帧ZR6内还有足够的发送时间可供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呼叫信号使用,因此所述固定部分FP还按照DECT协议在该第六个TDMA时帧ZR6内把第二呼叫信号RM2传输给所述的移动部分。因此,在第十八时间辐射图ZST18方面也为“标准空闲锁定”模式和“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如第十九时间辐射ZST19所示,固定部分FP-如同第十八时间辐射ZST18的情形一样-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6个TDMA时帧ZR6内接收外部呼叫R,并且按照DECT协议在下面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而且,由于在该第六个TDMA时帧ZR6内还有足够的发送时间可供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呼叫信号使用,因此所述固定部分FP还按照DECT协议在该第六个TDMA时帧ZR6内把第二呼叫信号RM2传输给所述的移动部分。此外,按照以“呼叫重复”比特而构造的附加信息形式,第一呼叫信号RM1不但在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而且还在第n+2个TDMA复时帧MZR、第n+3个TDMA复时帧MZR以及第n+4个TDMA复时帧MZR-也即在四个(k=4)相继的TDMA复时帧MZR内-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因此在第十九时间辐射图ZST19方面也为“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和“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如第二十时间辐射ZST20所示,固定部分FP-如同第十八时间辐射ZST18的情形一样-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6个TDMA时帧ZR6内接收外部呼叫R,并且按照DECT协议在下面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但是,此时-不同于第十八时间辐射ZST18-由于在该第六个TDMA时帧ZR0内不再有足够的发送时间可供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呼叫信号使用,因此优选地按照DECT协议在下一个可能的、根据DECT协议可以在其内发送第二呼叫信号RM2的TDMA时帧内-在图8所示的情况中为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10个TDMA时帧ZR10-把第二呼叫信号RM2传输给所述的移动部分。因此,在第二十时间辐射图ZST20方面也为“标准空闲锁定”模式和“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如第二十一时间辐射ZST21所示,固定部分FP-如同第十八时间辐射ZST18的情形一样-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6个TDMA时帧ZR6内接收外部呼叫R,并且按照DECT协议在下面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但是,此时-不同于第十八时间辐射ZST18-由于在该第六个TDMA时帧ZR0内不再有足够的发送时间可供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呼叫信号使用,因此优选地按照DECT协议在下一个可能的、根据DECT协议可以在其内发送第二呼叫信号RM2的TDMA时帧内-在图8所示的情况中为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10个TDMA时帧ZR10-把第二呼叫信号RM2传输给所述的移动部分。此外,按照以“呼叫重复”比特而构造的附加信息形式,第一呼叫信号RM1不但在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而且还在第n+2个TDMA复时帧MZR、第n+3个TDMA复时帧MZR以及第n+4个TDMA复时帧MZR-也即在四个(k=4)相继的TDMA复时帧MZR内-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因此在第二十一时间辐射图ZST21方面也为“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和“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如第二十二时间辐射ZST22所示,固定部分FP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不同于第0个TDMA时帧ZR0的TDMA时帧-譬如:根据DECT协议在其内可以既不发送第一呼叫信号RM1又不发送第二呼叫信号RM2的第11个TDMA时帧ZR11-内接收外部呼叫R,并且按照DECT协议在下面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并且优选地按照DECT协议在下一个可能的、根据DECT协议可以在其内发送第二呼叫信号RM2的TDMA时帧内-在图8所示的情况中为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12个TDMA时帧ZR12-把第二呼叫信号RM2传输给所述的移动部分。因此,在第二十二时间辐射图ZST22方面也为“标准空闲锁定”模式和“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如第二十三时间辐射ZST23所示,固定部分FP-如同第二十二时间辐射ZST22的情形一样-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11个TDMA时帧ZR11内接收外部呼叫R,并且按照DECT协议在下面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并且优选地按照DECT协议在下一个可能的、根据DECT协议可以在其内发送第二呼叫信号RM2的TDMA时帧内-在图8所示的情况中为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12个TDMA时帧ZR12-把第二呼叫信号RM2传输给所述的移动部分。此外,按照以“呼叫重复”比特而构造的附加信息形式,第一呼叫信号RM1不但在第n+1个TDMA复时帧MZR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而且还在第n+2个TDMA复时帧MZR、第n+3个TDMA复时帧MZR以及第n+4个TDMA复时帧MZR-也即在四个(k=4)相继的TDMA复时帧MZR内-的第0个TDMA时帧ZR0内发送。因此在第二十三时间辐射图ZST23方面也为“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和“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
图9用流程图示出了怎样把呼叫信号以及把哪些呼叫信号RM1、RM2从固定部分FP传输到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
根据第一个流程步骤AS1,固定部分FP位于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固定部分专用TDMA时帧ZR0…ZR15内,并在该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与呼叫有关的TDMA时帧ZR0…ZR15内获得或接收外部呼叫。
根据第二个流程步骤AS2,由固定部分FP询问该固定部分FP所在的固定部分专用时帧是否和与呼叫有关的时帧相同,以及询问该固定部分专用时帧是否为第0个时帧ZR0。如果回答为“是”,则进入流程图的第三个流程步骤AS3。否则在回答“否”时进入流程图的第四个流程步骤AS4。
根据第三个流程步骤AS3,由固定部分FP询问呼叫信号是否还可以在第n个TDMA复时帧MZR的时帧ZR0内传输。如果回答为“是”,则进入流程图的第五个流程步骤AS5。否则在回答“否”时进入流程图的第四个流程步骤AS4。
根据第四个流程步骤AS4,由固定部分FP在第n+1个复时帧MZR的时帧ZR0内、有时若k≠1-譬如k=4-还在第n+2、n+3及n+4个复时帧MZR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此外,在第四个流程步骤AS4中,由固定部分FP在第n个复时帧MZR或第n+1个复时帧MZR的下一个可能的、第“m≠1’个呼叫信号专用TDMA帧内把第二呼叫信号RM2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其中,1≤m≤6,而且第“m=1”个TDMA时帧对应于TDMA时帧ZR0,第“m=2”个TDMA时帧对应于第二个TDMA时帧ZR2,第“m=3”个TDMA时帧对应于第四个TDMA时帧ZR4,第“m=4”个TDMA时帧对应于第六个TDMA时帧ZR6,第“m=5”个TDMA时帧对应于第十个TDMA时帧ZR10,以及第“m=6”个TDMA时帧对应于第十二个TDMA时帧ZR12。
根据第五个流程步骤AS5,由固定部分FP在第n个复时帧MZR的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和包含有第二呼叫信号RM2的共同呼叫信号RM1=RM2传输给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有时若k≠1-譬如k=4-还在第n+1、n+2及n+3个复时帧MZR的时帧ZR0内把第一呼叫信号RM1传输给所述的移动部分。

Claims (12)

1.在尤其为DECT系统的通信系统中通过固定部分呼叫移动部分的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在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之间具有基于TDM原理的无线通信,该方法具有如下方法步骤:
(a)由所述固定部分(FP,RBS)获得第n个复时帧(MZR)的当前的固定部分专用时帧(ZR0…ZR15),且n∈N,
(b)由所述固定部分(FP,RBS)测定所述当前的固定部分专用时帧(ZR0…ZR15)是否为第n个复时帧(MZR)的“m”个呼叫信号专用时帧(ZR0,ZR2,ZR4,ZR6,ZR10,ZR12)中的一个被设置用来按系统规定的空气接口协议(DECT)传输呼叫信号(RM1,RM2)的呼叫信号专用时帧(ZR0,ZR2,ZR4,ZR6,ZR10,ZR12),其中,m∈N0 { m = 0 } ∉ N 0 ,
(c)由所述固定部分(FP,RBS)在第n个复时帧(MZR)的与呼叫有关的时帧(ZR0…ZR15)内接收输入的外部呼叫,
(d)由所述固定部分(FP,RBS)按系统规定的空气接口协议(DECT)向所述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发送考虑了第一移动部分(MST,S-MT)及第二移动部分(RNT,D-MT)的工作周期的第一呼叫信号(RM1)及第二呼叫信号(R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固定部分专用时帧(ZR0…ZR15)和与呼叫有关的时帧(ZR0…ZR15)为第“m=1”个呼叫信号专用时帧(ZR0),且第一呼叫信号(RM1)还可以在该与呼叫有关的时帧(ZR0…ZR15)内发送,那么,所述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第一呼叫信号(RM1)被作为一个考虑了所述移动部分(PP、MST、RNT、S-MT、D-MT)的工作周期的呼叫信号而在预定数目为“k”的第“ Σ i = 1 i = k ( n = i - 1 ) ”个复时帧(MZR)的每第“m=1”个呼叫信号专用时帧(ZR0)内发送,其中k∈N0 { k = 0 } ∉ N 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固定部分专用时帧(ZR0…ZR15)和与呼叫有关的时帧(ZR0…ZR15)为呼叫信号专用时帧(ZR0,ZR2,ZR4,ZR6,ZR10,ZR12),且第一呼叫信号(RM1)和第二呼叫信号(RM2)总是还可以在该与呼叫有关的时帧(ZR0…ZR15)内发送,那么,所述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第二呼叫信号(RM2)被作为一个考虑了所述第二移动部分(RNT、D-MT)的工作周期的呼叫信号而在所述与呼叫有关的时帧(ZR0…ZR15)内发送,而且,所述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第一呼叫信号(RM1)被作为一个考虑了所述第一移动部分(MST、S-MT)的工作周期的呼叫信号而在预定数目为“k”的第“ Σ i = 1 i = k ( n + i ) ”个复时帧(MZR)的每第“m=1”个呼叫信号专用时帧(ZR0)内发送,其中k∈N0 { k = 0 } ∉ N 0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固定部分专用时帧(ZR0…ZR15)和与呼叫有关的时帧(ZR0…ZR15)为第“m≠1”个呼叫信号专用时帧(ZR2,ZR4,ZR6,ZR10,ZR12),且第二呼叫信号(RM2)还可以在该与呼叫有关的时帧(ZR0…ZR15)内发送,那么,所述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第二呼叫信号(RM2)被作为一个考虑了所述第二移动部分(RNT、D-MT)的工作周期的呼叫信号而在所述与呼叫有关的时帧(ZR0…ZR15)内发送,而且,所述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第一呼叫信号(RM1)被作为一个考虑了所述第一移动部分(MST、S-MT)的工作周期的呼叫信号而在预定数目为“k”的第“ Σ i = 1 i = k ( n + i ) ”个复时帧(MZR)的每第“m=1”个呼叫信号专用时帧(ZR0)内发送,其中k∈N0 { k = 0 } ∉ N 0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固定部分专用时帧(ZR0…ZR15)和与呼叫有关的时帧(ZR0…ZR15)为呼叫信号专用时帧(ZR0,ZR2,ZR4,ZR6,ZR10,ZR12),且第一呼叫信号(RM1)和第二呼叫信号(RM2)都不能在该与呼叫有关的时帧(ZR0…ZR15)内发送,那么,所述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第二呼叫信号(RM2)被作为一个考虑了所述第二移动部分(RNT、D-MT)的工作周期的呼叫信号而在第n个复时帧(MZR)或第n+1个复时帧(MZR)的、直接位于所述与呼叫有关的时帧(ZR0…ZR15)之后的第“m≠1”个呼叫信号专用时帧(ZR2,ZR4,ZR6,ZR10,ZR12)内发送,而且,所述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第一呼叫信号(RM1)被作为一个考虑了所述第一移动部分(MST、S-MT)的工作周期的呼叫信号而在预定数目为“k”的第 Σ i = 1 i = k ( n + i ) ”个复时帧(MZR)的每第“m=1”个呼叫信号专用时帧(ZR0)内发送,其中k∈N0 { k = 0 } ∉ N 0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固定部分专用时帧(ZR0…ZR15)和与呼叫有关的时帧(ZR0…ZR15)不是呼叫信号专用时帧,那么,所述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第二呼叫信号(RM2)被作为一个考虑了所述第二移动部分(RNT、D-MT)的工作周期的呼叫信号而在第n个复时帧(MZR)或第n+1个复时帧(MZR)的、直接位于所述与呼叫有关的时帧(ZR0…ZR15)之后的第“m≠1”个呼叫信号专用时帧(ZR2,ZR4,ZR6,ZR10,ZR12)内发送,而且,所述具有协议规定的呼叫信息的第一呼叫信号(RM1)被作为一个考虑了所述第一移动部分(MST、S-MT)的工作周期的呼叫信号而在预定数目为“k”的第“ Σ i = 1 i = k ( n + i ) ”个复时帧(MZR)的每第“m=1”个呼叫信号专用时帧(ZR0)内发送,其中k∈N0 { k = 0 } ∉ N 0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叫信号(RM1,RM2)按DECT空气接口协议以DECT呼叫信号的形式输出,其中,第一呼叫信号(RM1)为带有或不带有被设定的“呼叫重复”比特的“标准呼叫”信号,第二呼叫信号(RM2)为“快速呼叫”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m∈N0的“m”个呼叫信号专用时帧(ZR0,ZR2,ZR4,ZR6,ZR10,ZR12)按照DECT空气接口协议被定义为“6”个DECT专用的TDMA时帧,即m=1时的时帧“0”,m=2时的时帧“2”,m=3时的时帧“4”,m=4时的时帧“6”,m=5时的时帧“10”以及m=6时的时帧“12”。
9.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数目“k=1”时,利用所述第一呼叫信号(RM1)按DECT空气接口协议来呼叫“低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下的移动部分(PP,MST,RNT)。
10.根据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数目“k=4”时,利用所述第一呼叫信号(RM1)按DECT空气接口协议来呼叫“标准空闲锁定”模式下的移动部分(PP,MST,RNT)。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之一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第二呼叫信号(RM2)按DECT空气接口协议来呼叫“高占空比空闲锁定”模式下的移动部分(PP,MST,RNT)。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移动部分(MST,S-MT)被用作移动DECT手提设备,所述第二移动部分(RNT,D-MT)被用作DECT网络终端,以及所述固定部分(FP,RBS)被用作DECT基站。
CN99809357A 1998-06-09 1999-06-09 在欧洲数字无绳电信系统内的呼叫方法 Pending CN13119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825734.1 1998-06-09
DE19825734 1998-06-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1971A true CN1311971A (zh) 2001-09-05

Family

ID=7870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809357A Pending CN1311971A (zh) 1998-06-09 1999-06-09 在欧洲数字无绳电信系统内的呼叫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1086604A1 (zh)
JP (1) JP2002518906A (zh)
CN (1) CN1311971A (zh)
AU (1) AU4897099A (zh)
BR (1) BR9912186A (zh)
ID (1) ID27912A (zh)
WO (1) WO1999065263A1 (zh)
ZA (1) ZA2000072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62770B4 (de) * 2008-12-18 2023-04-06 Gigaset Communications Gmbh Telekommunikationsnetzwerkknoten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trieb
US8442539B2 (en) * 2009-02-27 2013-05-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low duty cycle mode of base st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6394A (en) * 1994-12-09 1996-08-13 Motorola, Inc. Message fragmenting in a time diversity radio system
US5701592A (en) * 1994-12-19 1997-1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synchronizing overhead messages in a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D27912A (id) 2001-05-03
WO1999065263A9 (de) 2000-03-16
ZA200007207B (en) 2002-02-01
BR9912186A (pt) 2001-04-10
AU4897099A (en) 1999-12-30
WO1999065263A1 (de) 1999-12-16
EP1086604A1 (de) 2001-03-28
JP2002518906A (ja) 2002-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407C (zh) 通信方法、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96803C (zh) 将语音项分配给移动单元的方法以及该移动单元
CN1094705C (zh) 手机直接互通的方法
CN1606891B (zh) 用于wlan和wwan间的自动无缝垂直漫游的方法和系统
CN1110980C (zh) 在无线电通信环境中进行切换和漫游的方法
CA2120600C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information in a digital control channel
CN1146253C (zh) 利用蜂窝系统的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265673C (zh) 为无线传输分配信道的方法和基站
CN1119040C (zh) 同时进行多个呼叫的方法和设备以及适配器
CN1124061C (zh) 数字无绳电话设备的连接方法
WO1998027769A3 (en) Reduced power sleep modes for mobile telephones
CN1257384A (zh) 无线控制信道的管理
CN1878031A (zh) 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095207A (zh) 无线电远程通信系统
KR100488682B1 (ko) 시분할 다중 접속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채널 사용의자동 검출 및 변경
CN1976514A (zh)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终端的单模双卡双待机方法
CN1269949A (zh) 用于在专用电话系统中提供内部通信与多话音信道的系统与方法
CN1901699A (zh) 在td-scdma系统中实现集群业务的方法
CN1852494A (zh) 一种数字集群组接收模式下实现非连续接收的方法
CN111313926B (zh) 一种时分双工自组网无线通话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CN1311971A (zh) 在欧洲数字无绳电信系统内的呼叫方法
JP4402831B2 (ja) Cdma、fdma、およびtdma多元接続構成要素での電気通信のための電気通信システム
CN1168613A (zh) 数字无绳电话系统
CN1212741C (zh) 在dect无线通信系统下利用语音通道传播信息的方法
EP1528821A3 (en)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communicating a voice message using a packet-switched sche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378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