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5279C - 核心网无状态的端到端多约束准入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核心网无状态的端到端多约束准入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5279C
CN1305279C CNB2004100688450A CN200410068845A CN1305279C CN 1305279 C CN1305279 C CN 1305279C CN B2004100688450 A CNB2004100688450 A CN B2004100688450A CN 200410068845 A CN200410068845 A CN 200410068845A CN 1305279 C CN1305279 C CN 130527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os
network
request
router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688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10332A (zh
Inventor
崔勇
徐恪
吴建平
申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4100688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05279C/zh
Publication of CN1610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0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52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527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核心网无状态的端到端多约束准入控制方法属于互联网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它以无连接的逐跳QoS路由为基础,将整个互联网划分成核心网络和边缘网络两层,核心网络仅维护其本身的QoS信息并使用QoS路由,而不保存每流状态;准入控制则通过端到端路径上的所有节点配合处于边缘网络的源网关完成,并由源网关完成流的统计和检测功能。它合理地利用了网络资源,提高了网络链路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核心网无状态的端到端多约束准入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核心网无状态的端到端多约束准入控制技术属于互联网服务质量控制领域,尤其涉及具有多个服务质量参数的准入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如何为应用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保证是互联网络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为了合理的分配利用网络资源,准入控制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机制之一。准入控制在提供合理的网络资源分配方式的同时,需要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现有准入控制研究方案可以分为三类:(A)基于带宽代理,(B)采用集成服务,(C)基于实际测量,其研究成果具有如下缺点:(1)违背了互联网无连接、无资源预留的逐跳路由本质(如AB类);(2)对流的个数和网络规模的可扩展性差(如AB类);(3)准入控制延迟大(如C类);(4)无法实现不同服务质量参数的控制(如BC类)。因此,现有研究成果与实际Internet尚有一定距离。
本专利申请则以实际互联网数据分组独立进行逐跳路由的无连接本质为基础,摒弃了资源预留机制,结合面向服务质量的路由机制,为增强互联网的服务质量控制能力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设计实现了端到端的多约束准入控制机制。虽然这种机制只能实现服务质量的统计保证,即以一定概率保证服务质量,而不是每流的服务质量精确保证,但是与现有准入控制机制相比,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以互联网无连接本质为基础,支持业务流的不同分组独立地进行逐跳路由;(2)核心网络无状态保证了这个机制的可扩展性;(3)该机制将互联网划分为核心网络和边缘接入网络两部分,进一步提高了可扩展性,并实现了端到端的服务质量控制;(4)无资源预留为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奠定了基础;(5)基于服务质量路由的设计,使得准入控制能够实现对业务流的带宽、延迟、丢失率、花费等多种参数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心网无状态的端到端多约束准入控制技术。
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的思路在于:该机制以无连接的逐跳QoS路由为基础,将整个互联网划分成核心网络和边缘网络两层,核心网络仅维护其本身的QoS信息并使用QoS路由,而不保存每流状态;准入控制则通过端到端路径上的所有节点配合处于边缘网络的源网关完成,并由源网关完成流的统计和检测功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它依次含有以下步骤:
(1)初始化设定:
边缘接入网,指源网关路由器和源端核心网边界路由器之间的网络或者接收端核心网边界路由器和接收端网关路由器之间的网络,简称源或接收端边缘网络,采用尽力发送方式;
核心网络,也称主干网,指源端核心网边界路由器和接收端核心网边界路由器之间的网络,由大量网络服务提供商或自治系统的主干组成,并采用无连接QoS路由方式;
源节点或目的节点,也称源端主机或接收端主机,各通过一个边缘网络连接到核心网络;
在边缘网、核心网每条链路上设定一组相互无关的度量(w0(e),w1(e),…,wk-1(e))称为链路e的QoS度量,简写为w(e),以及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约束向量c=(c0,c1,…,ck-1);
(2)源主机向源网关路由器发送准入请求分组,分组中包含该流的QoS约束参数,该分组通过逐跳转发的尽力发送路由方式到达源端主干网边界路由器,其中所经过的每个路由器都将按照下述方式更改该准入请求分组的约束参数:当路由器vi通过链路e=vi→vj将一个包含QoS约束参数的准入请求分组转发至路由器vj时,路由器vj将该准入请求分组中的约束参数修改为c’=c-w(e),其中c是该准入请求分组修改前的约束参数,w(e)是链路e的度量,也称为本次转发的花费,c’称为剩余约束;
(3)源端主干边界路由器接收到请求后,使用无连接的QoS路由方式利用崔勇于IEEEINFOCOM 2003会议上的论文《高速网络中多约束QoS路由预计算》中提出的MEFPA算法寻找最小延迟路径,将请求发送到接收端主干边界路由器;
(4)接收端主干边界路由器将请求转发到接收端边缘网络,在边缘网络中再次使用尽力发送路由方式将请求逐跳转发至接收端,同时按(2)中所述公式进行约束更新;
(5)若接收端同意接收该QoS流,则向源端主干网络边界路由器发送QoS请求中剩余的约束条件,在主干网络利用(3)中所述算法计算最小延迟路径,转发该具有剩余约束的QoS请求;
(6)源端主干网络边界路由器收到该请求后,通过QoS路由寻找满足其中剩余约束的通过主干网络到达接收端网络边界路由的路径,若存在这样的路径则以分布式逐跳路由方式向其转发该请求,并按(2)中所述公式更改QoS请求中的约束条件,若在核心网络中各个节点上进行的转发过程始终满足该节点所接收到的被前一个节点更改过的剩余约束,即存在从该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p,满足w(p)≤c′则该请求分组最终抵达接收端主干网络边界路由器。根据是否抵达之,进行如下操作之一:
a)若能抵达,这说明存在路径满足此QoS请求,由接收端主干网边界路由器直接使用最小延迟路径向源网关发送该流可被满足的消息,收到该消息后,源网关发送准入应答分组给源主机,表示能够接受该QoS请求,同时开始统计并检测源主机向目的主机发送的QoS流;
b)如果网络资源无法满足该QoS请求,则在(2)、(3)、(4)、(6)过程中任何一个路由器若发现无法满足QoS约束,将立即向源网关发送拒绝请求分组,并结束请求转发过程,源网关接收到请求失败的分组后,则拒绝源主机的发送请求。
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是成功的,在不明显增加网络和节点负载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很高的服务质量保证概率,且提高了网络链路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使用路由提供服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图2分层的端到端准入控制机制。
图3核心网无状态的端到端多约束准入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两个主机之间的数据流传输过程。
图5带有准入控制的QoS路由、无准入控制的QoS路由和尽力发送三种方式下路由成功率比较a:50节点,b:100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目前的互联网仅能够提供单一的尽力发送服务,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多种异构业务需求。集成服务框架虽然能够为每个业务流提供服务质量保证,但由于缺乏可扩展性而无法在大规模互联网中真正实施。区分服务框架虽然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然而它无法区分大量的异构业务,更无法实现对延迟、丢失率、带宽、花费等一系列参数的独立控制。此外,分组调度机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服务质量控制,然而缺乏对互联网整体特性的统筹考虑,可能出现某条路径拥塞而其他路径空闲的情况。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路由是唯一能够解决服务质量问题的方法。例如,图1所示网络中,主机H1和主机H2之间具有一条经过卫星链路的路径和一条通过多个自治系统的光纤链路组成的路径。若H1和H2需要进行实时高带宽通信,则由于经过卫星的路径具有较少的跳数,或者由于配置原因导致该路径具有较小的花费值,导致传统的路由选择必然采用经过卫星的路径,因此造成高延迟和低带宽而无法满足应用业务的需求。
目前传统有关QoS路由的研究往往集中在集成服务框架下,使用面向连接和资源预留的手段实现服务质量的保证。由于这两点违背了互联网的本质,同时缺乏可扩展性,导致无法大规模具体实施;然而没有面向连接和资源预留,就很难实现服务质量的确保。为了增强研究成果的实用性,退而求其次,路由的研究可以从确保服务质量降低到以某一概率保证服务质量,从而使实际网络在一定概率下保证服务质量,或者称为服务质量控制。
用有向图G(V,E)表示一个网络。其中V为节点集,元素v∈V称为图G的一个顶点(节点),表示网络中具有路由功能的一个网络设备,如路由器。E为弧集,元素eij∈E记为e=vi→vj称为图G的一条弧,表示网络中的一条有向链路。在QoS路由中给每个链路e关联上一组相互无关的度量(w0(e),w1(e),…,wk-1(e))称为链路e的QoS度量,简写为w(e)。本文的讨论所支持的QoS度量包括可加性的花费、延迟、抖动等,可乘性的丢失率等,以及最大(最小)性的带宽约束等。对于QoS路由算法,通常可乘性的丢失率可以通过取对数的方式转换成可加性参数,而带宽约束可以通过去除不满足带宽要求的预处理剪枝过程实现。
定义1:QoS数据流
一次端到端的QoS通信过程中,所有具有相同QoS约束条件的单向数据分组构成一个数据流。
通常,一个数据流具有固定的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协议类型和QoS约束条件。由于计算机网络中,一个数据流通常由多个分组构成,因此数据流也称为分组流,或简称为流。
定义2:可行路径
对于给定的有向图G(V,E),包含源节点s、目标节点t和k≥2种度量wk(e)∈R+,以及约束向量c=(c0,c1,…,ck-1),从s到t的路径p称为可行路径,如果wl(p)≤cl,对0≤l≤k-1,简写为w(p)≤c。
注意:这里的w(e)和c都是k维向量。对于给定的QoS请求及其约束条件c,QoS网络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到并使用一条满足QoS约束的路径p来传输QoS分组,使得w(p)≤c。
定义3:剩余约束
对于作用在路径p=e0→e1→…→em的约束条件c,称c′=c-w(e0)-…-w(ek)为子路径p′=ek+1→ek+2→…→em的剩余约束,其中0<k≤m。
剩余约束描述了分组在端到端的传输过程中,随着已传输的子路径度量的增加,剩余给后续路径使用的有效约束条件在逐渐减少。
定义4:约束更新
对于链路e=vi→vj上具有约束条件c的QoS分组,当节点vj接收到该分组后,将该分组中的QoS约束更新为c′=c-w(e)的过程,称为约束更新。
分组在网络中逐跳转发时所进行的约束更新过程,使得每个分组中仅保存剩余约束,以便后续节点进行逐跳的QoS路由时,能够根据剩余约束寻找最佳下一跳地址。
基于上述概念,下面论述这种核心网无状态的端到端多约束准入控制机制。为了减小QoS路由的开销,将整个互联网划分为两层:边缘接入网和核心网,并据此设计层次化的准入控制机制。为了减小核心网络的QoS路由负担,边缘接入网使用尽力发送的路由方式,其具体网络状态信息也不需要向核心网络广播,而核心网络只需要传播和维护边缘网络的连通性信息,这类似于当前的尽力发送网络。核心网络内部则依然采用QoS路由机制维护整个核心网络的经过压缩聚集的全局网络状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播给边缘网络。
这种层次划分也可以结合当前互联网路由中的末端域使用。整个互联网由多个穿通域及其连接的多个末端域组成,从而体现了层次化结构。每个穿通域可以看作一个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的主干区域,而穿通域所连接的每个末端域则可以看作OSPF的其他区域,因此一个穿通域及其所连接的所有末端域可以看作一个自治系统。由于大部分末端域拓扑结构简单,给定节点之间的路径数少,甚至具有树型结构,只有唯一出口与互联网主干(或OSPF主干区域)连接,因此可以将其看作边缘网络(不包括图中连接多个穿通域的末端域)。由于这样的边缘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可供选择的路径数很少,QoS路由也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在边缘网络中使用尽力发送的路由机制。具体来说,类似于校园网等内部节点间具有单一(或少量)路径的网络都可以看作边缘接入网,而ISP(或自治系统)的主干以及拓扑结构互联情况复杂的网络则组成核心网。
由于通信的发送端边缘网络路由器不知道通信接收端边缘网络的QoS状态信息,因此无法实现精确的准入控制。同时,核心网为了达到更为精确的QoS路由,需要依据仅供核心网使用的剩余约束来寻找可行路径。所以准入控制要由发送方网关路由器和接收方网关路由器配合完成。图2描述了这种准入控制机制的全过程,流程图见图3:
(1)源主机在发送QoS流之前,首先向接收端发送包含有该流的具体QoS约束条件的QoS请求。QoS请求在转发到接收端的过程中经过源端和接收端边缘网络时进行约束更新,使得接收端所接收到的QoS请求中包含可供核心主干网络使用的剩余约束。
(2)接收端将剩余约束发送回源端边界,再由源端边界发起在核心网络内寻找满足剩余约束的可行路径。沿途参与转发该请求的路由器若发现实际网络资源无法满足剩余约束,则可以拒绝该请求。当该请求顺利抵达核心网络接收端边界时,说明当前网络状态能够满足QoS约束。
(3)如果该QoS请求被接受,即核心网络接收端边界发现核心网络能够满足剩余约束,则由该接收端边界向源网关发送接受该QoS请求的消息,进而源网关向源主机发送准入应答,接受该QoS流,开始统计并检测源主机发送的QoS流。如果QoS请求被拒绝,则由发现网络传输无法满足QoS约束的路由器向源网关发送拒绝该流的消息,进而由源网关向源主机发送准入应答,拒绝该QoS流。
在过程(2)中由于网络链路具有不对称性,而核心网的无连接QoS路由特性可能会进一步增强这种不对称性,因此在核心网内部需要从核心网的源端边界开始寻找一条到达接收端边界的满足剩余约束的可行路径,而不是从接收端边界到达源端边界的路径。这就导致接收端必须将剩余约束发送回源端边界,再由源端边界发起在核心网络内寻找满足剩余约束的可行路径的过程。
源主机在准入请求被成功接受后,开始发送QoS流分组,其中每个分组携带QoS约束。源网关在接收到每个流分组后,更新该分组的剩余约束为原分组中携带的QoS约束减去该流在接收端边缘网络传输过程中的QoS开销,即将分组携带的QoS约束更改为可供核心网使用的剩余QoS约束。这样,源端边缘网络和核心网采用每跳更改分组QoS约束的方式转发,接收端边缘网络的转发过程则不更改分组的QoS约束。源端边缘网络、接收端边缘网络和核心网对准入请求和QoS数据流的路由转发方式如表1所示。
                   表1网络对准入请求和QoS数据流的路由转发
        路由转发分类   源端边缘网络   接收端边缘网络   核心网
路由方式   准入请求   尽力发送   尽力发送   QoS路由
  数据流   尽力发送   尽力发送   QoS路由
转发行为   准入请求   约束更新   约束更新   约束更新
  数据流   约束更新   普通转发   约束更新
例如,一次完整的被成功接受的准入控制过程如图4所示,其中左右两个圆圈分别表示类似于校园网等采用尽力发送路由方式的边缘接入网,而中间核心网由大量网络服务提供商(或自治系统)的主干组成,并采用无连接QoS路由方式。主机H1和H2各通过一个边缘网络连接核心网络,源节点H1要向目的节点H2发送QoS流。在发送QoS流之前,H1发起如图中箭头线所示的准入控制过程,箭头线旁边的罗马字母表示其步骤。其中,灰色箭头线表示请求分组的转发过程不改变分组,黑色虚线表示路由器在逐跳转发过程需要按照本次转发的花费更改QoS请求分组的约束条件。
准入控制的具体步骤如下。(2)主机H1向源网关路由器R1发送准入请求分组,分组中包含该流的QoS约束参数。该分组通过逐跳转发的尽力发送路由方式通过R2和R3到达源端主干网络边界路由器R4,其中每个路由器在转发前都将按照本次转发的花费更改QoS请求分组的约束条件。(3)主干边界R4接收到请求后,使用无连接的QoS路由通过最小延迟路径发送到接收端主干边界R5。(4)R5将请求转发到接收端边缘网络,在边缘网络中再次使用尽力发送路由方式将请求逐跳转发至接收端H2,同时转发过程需要更改QoS请求中的约束条件。(5)若H2同意接收该QoS流,则H2向源端主干网络边界R4发送QoS请求中剩余的约束条件,在主干网络使用最小延迟路径转发该具有剩余约束的QoS请求。(6)R4收到该请求后,按照通过QoS路由寻找满足其中剩余约束的通过主干网络到达R5的路径,若存在这样的路径则以分布式逐跳路由方式向R5转发该请求,并更改QoS请求中的约束条件。若在核心网络中各个节点上进行的转发过程始终满足该节点所接收到的被前一个节点更改过的剩余约束,则该请求分组最终抵达R5。(6.a)若R5接收到该请求,说明核心网络中至少存在一条路径满足该请求的剩余约束,即该流是可以被网络满足的。因此,R5直接使用最小延迟路径向源网关R1发送该流可被满足的消息。R1收到该消息后,向H1发送准入应答分组,表示能够接受该QoS请求,同时开始统计并检测H1向H2发送的QoS流。
反之,如果网络资源无法满足该QoS请求,则在(2)、(3)、(4)、(6)过程中任何一个路由器若发现无法满足QoS约束,将立即向R1发送拒绝请求分组,并结束请求转发过程;R1接收到请求失败的分组后,则拒绝H1的发送请求。
为了验证上面提出的准入控制机制的可行性及其对服务质量路由的作用,我们使用网络模拟器(ns-2)在一台P3-1.7G CPU具有512M内存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PC机上进行模拟。在模拟过程中用服务质量保证概率作为性能的基本评价指标。为了便于模拟,我们并没有采用上文提到的分层结构,即将网络划分成核心网络和边缘网络两层;而是只模拟核心网络这一层结构,将边缘网络抽象为核心网络的一个边界路由器,并在边界路由器上根据其所维护的信息对QoS流进行准入控制。由于这种分层结构的准入控制机制在边缘网络采用尽力发送的方式,而我们需要评价的是准入控制对于QoS路由方式的作用,因此可以先不考虑边缘网络的影响;另外边缘网络规模小、结构简单,可以保存每流信息,所以将边缘网络抽象为核心网络的一个边界路由器的简化是可行的,不会破坏我们评测上文提出的准入控制机制的正确性。
过修改网络模拟器中的路由协议部分,使模拟中的每个节点路由器能够交互链路QoS度量并生成QoS路由表,其中路由核心算法采用多约束预计算算法MEFPA。我们使用网络拓补生成工具(gt-itm)完全随机生成了50个节点109条链路和100个节点235条链路这两种网络拓扑结构,然后为每条链路配置4种QoS度量,其中前三种为可加性度量:链路的延迟、抖动和丢失率,第四种为最小性度量:链路带宽。在模拟过程中,链路上的前三种度量不发生变化,只有链路带宽随流量变化。我们采用相对阈值触发更新的方式进行QoS度量更新。定义 Bv = | Bw ( new ) - Bw ( old ) | Bw ( old ) 为链路的可用带宽相对变化量,其中Bw(new)为当前可用带宽,Bw(old)为上次向其他节点发送更新信息时的链路可用带宽。当可用带宽相对变化量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就会触发本节点向其他节点发送更新的LSA信息,同时置Bw(old)=Bw(new)。在我们的模拟中如果没有明确说明,均取阈值为50%。
模拟开始时,每个节点广播包含有QoS度量的链路状态广告,然后根据收集到的网络状态信息计算QoS路由表。接下来我们向网络注入QoS数据流,通过统计在不同条件下能够满足QoS需求并被正确路由的流的数量来评测准入控制的优劣。
我们分别向采用带有准入控制的QoS路由网络、无准入控制的QoS路由网络和尽力发送的网络注入一定强度的QoS数据流来分别考察这三种情况下对流量的满足情况。流的到达时间服从泊松分布,并采用如下的生成方式:在初始的带有QoS度量的网络拓扑图中随机选取两个节点,多约束预计算算法MEFPA计算出这两个节点之间的一条最小能量路径,用这条路径的前三个QoS度量作为所生成流量的QoS需求。对于50个节点的网络拓扑,用这条路径瓶颈链路带宽的10%作为流量的带宽需求;对于100个节点的网络拓扑,用这条路径瓶颈链路带宽的20%作为流量的带宽需求
定义5:满足比率
能够正确转发到目的节点且满足QoS需求的Qos流的数量占所接纳的QoS流的总数的比率。
三种路由方式下不同流量强度的满足比率如图5所示。从上到下的三条线分别对应带有准入控制的QoS路由、无准入控制的QoS路由和尽力发送三种方式。图(a)、(b)分别对应着50个节点和100个节点的网络规模。
从图5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无论是否带有准入控制,QoS路由方式的满足比率都会高于尽力发送方式的满足比率。这说明QoS路由方式可以根据流量的QoS需求和当前网络的状态更好的对流量进行路由,从而使网络的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2)比较带有准入控制和不带准入控制两种QoS路由方式的满足比率,我们发现随着流量强度的增加,两种方式的满足比率都会下降,这是由每个节点上维护的网络QoS度量的陈旧性及并发流数量的增多造成的。但带有准入控制的QoS路由的满足比率仅有很小程度的下降,而对于不带准入控制的QoS路由,满足比率有很大程度的下降。说明准入控制对于QoS路由是必要的,它可以通过拒绝一些有过分QoS需求的流量来满足更多具有适当QoS需求的流量,减小了因为错误接受高QoS需求的流量造成网络拥塞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网络链路的利用率。目前这种技术已经运用在清华大学所研制的无连接服务质量路由上,并将通过Overlay网络进一步验证这种技术在实际大规模网络环境下的性能。
由此可见,本发明达到了预期目的。

Claims (1)

1.核心网无状态的端到端多约束准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依次含有以下步骤:
(1)初始化设定:
边缘接入网,指源网关路由器和源端核心网边界路由器之间的网络或者接收端核心网边界路由器和接收端网关路由器之间的网络,简称源或接收端边缘网络,采用尽力发送方式;
核心网络,也称主干网,指源端核心网边界路由器和接收端核心网边界路由器之间的网络,由大量网络服务提供商或自治系统的主干组成,并采用无连接QoS路由方式;
源节点或目的节点,也称源端主机或接收端主机,各通过一个边缘网络连接到核心网络;
在边缘网、核心网每条链路上设定一组相互无关的度量(w0(e),w1(e),…,wk-1(e))称为链路e的QoS度量,简写为w(e),以及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约束向量c=(c0,c1,…,ck-1);
(2)源主机向源网关路由器发送准入请求分组,分组中包含该流的QoS约束参数,该分组通过逐跳转发的尽力发送路由方式到达源端主干网边界路由器,其中所经过的每个路由器都将按照下述方式更改该准入请求分组的约束参数:当路由器vi通过链路e=vi→vj将一个包含QoS约束参数的准入请求分组转发至路由器vj时,路由器vj将该准入请求分组中的约束参数修改为c’=c-w(e),其中c是该准入请求分组修改前的约束参数,w(e)是链路e的度量,也称为本次转发的花费,c’称为剩余约束;
(3)源端主干边界路由器接收到请求后,使用无连接的QoS路由方式利用已知的MEFPA算法寻找最小延迟路径,将请求发送到接收端主干边界路由器;
(4)接收端主干边界路由器将请求转发到接收端边缘网络,在边缘网络中再次使用尽力发送路由方式将请求逐跳转发至接收端,同时按(2)中所述公式进行约束更新;
(5)若接收端同意接收该QoS流,则向源端主干网络边界路由器发送QoS请求中剩余的约束条件,在主干网络利用(3)中所述算法计算最小延迟路径,转发该具有剩余约束的QoS请求;
(6)源端主干网络边界路由器收到该请求后,通过QoS路由寻找满足其中剩余约束的通过主干网络到达接收端网络边界路由的路径,若存在这样的路径则以分布式逐跳路由方式向其转发该请求,并按(2)中所述公式更改QoS请求中的约束条件,若在核心网络中各个节点上进行的转发过程始终满足该节点所接收到的被前一个节点更改过的剩余约束,即存在从该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p,满足w(p)≤c′则该请求分组最终抵达接收端主干网络边界路由器,根据是否抵达之,进行如下操作之一:
a)若能抵达,这说明存在路径满足此QoS请求,由接收端主干网边界路由器直接使用最小延迟路径向源网关发送该流可被满足的消息,收到该消息后,源网关发送准入应答分组给源主机,表示能够接受该QoS请求,同时开始统计并检测源主机向目的主机发送的QoS流;
b)如果网络资源无法满足该QoS请求,则在(2)、(3)、(4)、(6)过程中任何一个路由器若发现无法满足QoS约束,将立即向源网关发送拒绝请求分组,并结束请求转发过程,源网关接收到请求失败的分组后,则拒绝源主机的发送请求。
CNB2004100688450A 2004-07-09 2004-07-09 核心网无状态的端到端多约束准入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527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688450A CN1305279C (zh) 2004-07-09 2004-07-09 核心网无状态的端到端多约束准入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688450A CN1305279C (zh) 2004-07-09 2004-07-09 核心网无状态的端到端多约束准入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0332A CN1610332A (zh) 2005-04-27
CN1305279C true CN1305279C (zh) 2007-03-14

Family

ID=34765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884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5279C (zh) 2004-07-09 2004-07-09 核心网无状态的端到端多约束准入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0527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2797C (zh) * 2005-07-15 2009-01-14 清华大学 基于集群路由器结构的高可用分布式边界网关协议系统
CN101212425A (zh) * 2006-12-28 2008-07-02 北京交通大学 支持多种服务的一体化网络的构建方法和路由装置
CN101340356B (zh) * 2007-07-05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信息的方法和信息转发设备
CN101572758B (zh) * 2008-04-28 2011-07-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及其建立服务质量的方法
CN101383850B (zh) * 2008-10-16 2011-05-0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服务质量本体的互联网服务选择系统及方法
US20150046558A1 (en) * 2013-03-15 2015-02-12 Goog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oosing lowest latency path
CN107086961B (zh) * 2017-03-29 2020-02-07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邻域感知的网络节点端到端服务质量保障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3020A (en) * 1994-10-31 1996-07-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TM cell scheduler
US6611522B1 (en) * 1998-06-19 2003-08-26 Juniper Networks, Inc. Quality of service facility in a device for performing IP forwarding and ATM switching
CN1505888A (zh) * 2001-03-23 2004-06-16 �Ƚ�΢װ�ù�˾ 网络设备中的选择式数据帧丢失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3020A (en) * 1994-10-31 1996-07-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TM cell scheduler
US6611522B1 (en) * 1998-06-19 2003-08-26 Juniper Networks, Inc. Quality of service facility in a device for performing IP forwarding and ATM switching
CN1505888A (zh) * 2001-03-23 2004-06-16 �Ƚ�΢װ�ù�˾ 网络设备中的选择式数据帧丢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0332A (zh) 2005-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Algorithms for a facility location problem with stochastic customer demand and immobile servers
CN108809857A (zh) 一种基于sdn的流量监控与业务服务质量保障策略的方法
CN1153417C (zh) 基于穿通-末端网络模型的路由协议测试方法及系统
US8320277B2 (en) Multitopology routing method and system
EP2515478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joint optimizations
CN101478802A (zh) 一种基于蜂群算法的自组织QoS路由方法
CN1305279C (zh) 核心网无状态的端到端多约束准入控制方法
CN101478803A (zh) 一种基于蚂蚁算法的自组织QoS路由方法
Zheng et al. Minimizing the latency of embedding dependence-aware SFCs into MEC network via graph theory
CN110191382A (zh) 一种基于路径排序的虚链路优先映射方法
Guoying et al. Multicast routing based on ant algorithm for delay-bounded and load-balancing traffic
Helmy et al. Theorem proving techniques for the formal verification of NoC communications with non-minimal adaptive routing
Johari et al. Routing and peering in a competitive Internet
Fajjari et al. An optimised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for Cloud's backbone network
Lee et al. ACO-based optimal node selection method for QoE improvement in MEC environment
Wang et al. Hop-by-hop routing algorithms for premium traffic
Shahin Memetic elitist Pareto evolutionary algorithm for virtual network embedding
Moh et al. An optimal QoS-guaranteed multicast routing algorithm with dynamic membership support
Zhang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routing simulator
Bajaj et al. Distributed delay constrained multicast path setup algorithm for high speed networks
Ural et al. An efficient distributed QoS based multicast routing algorithm
Lan et al. Resource scheduling virtualization in service-oriented future Internet architecture
Di et al. Quality of service aware virtual network mapping across multiple domains
De Vogeleer et al. Constrained-path discovery by selective diffusion
Li et al. Edge overlay multicast to support comparable multi-class ser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