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3532A - 诸如多口多级连接器组件之类的高频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诸如多口多级连接器组件之类的高频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3532A
CN1303532A CN99806821A CN99806821A CN1303532A CN 1303532 A CN1303532 A CN 1303532A CN 99806821 A CN99806821 A CN 99806821A CN 99806821 A CN99806821 A CN 99806821A CN 1303532 A CN1303532 A CN 13035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terminal component
group
terminal
connec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06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633C (zh
Inventor
T·梅克雷
R·洛卡蒂
P·赫尔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ewart Connector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tewart Connector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ewart Connector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Stewart Connector Systems Inc
Publication of CN1303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3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63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3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H01R24/64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for high frequency, e.g. RJ 45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9/00Electrical connectors
    • Y10S439/941Crosstalk suppression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高频模块化电连接器组件(10),包括布置成能减小使用过程中的串扰现象的触片/端子构件(24、26、28)。该连接器组件(10)包括一绝缘壳体(12),该壳体具有一插孔(14)和一布置于其中的插入组件(22)。插入组件(22)包括一插入壳体(30)以及第一、第二(最好还有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24、26、28),每个触片/端子构件(24、26、28)均包括一位于插孔(14)中的触片部分(24a、26a、28a)、一伸出插入壳体(30)之底面的端子部分(24c、26c、28c)、以及一连接触片部分(24a、26a、28a)和端子部分(24c、26c、28c)的中间部分(24b、26b、28b)。各组中的触片/端子构件(24、26、28)的几何形状互不相同,并且是基本上相互平行布置的。插入壳体(30)具有可分别接纳相应触片/端子构件(24、26、28)的通道(24A、26A、28A)。为减小串扰,通道(24A、26A、28A)是布置成使每个触片/端子构件(24、26、28)不同于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24、26、28)。

Description

诸如多口多级连接器组件之类的高频电连接器组件
发明领域
本发明总的涉及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模块化电连接器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多口多级连接器组件。
发明背景
数据通信网络正在迅猛地发展,它能使更多数量的用户在更高的传输速率下使用信息流。然而,在多对数据通信电缆中高速传送的数据更容易发生串扰现象,这经常会不利于被传输数据的处理和完整性。信息网络中的串扰问题会随着所传输信号频率的升高而变得愈加严重。
在采用电气独立的双绞线对的局域网(LAN)系统中,当无意中使信号能量从一个信号对“交叉”过另一个信号对时就会发生串扰。信号从一组电线交叉或耦合于另一组电线的点可以是1)在传输站的连接器或内部电路中,被称作“近端”串扰,2)在接收站的连接器或内部电路中,被称作“远端”串扰,或3)在互连的电缆中。
对在FCC(联邦通信委员会)的68.500部分的子部F中所规定的那种类型的通信连接器(通常被称作模块化连接器)而言,近端串扰(“NEXT”)显得尤为麻烦。这样的模块化连接器包括模块化的插头和模块化的插座。ANSI(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的EIA/TIA已经颁布了对网络连接器中的近端串扰隔离的电气规定,以确保连接器本身不会损害LAN系统中经常使用的未屏蔽双绞线互连硬件的总的性能。在EIA/TIA第5类的电气规定中,规定了在高达100MHz的速度下用于以太网型互连的100欧姆未屏蔽双绞线对的近端串扰隔离的连接器的最小值。
高速数据传输电缆通常包括四个电路,它们是由布置在四对双绞线中的八根电线组成的。该电缆的末端通常包括一具有八个触片的模块化插头,根据ANSL/EIA/TIA的568B标准,指定四对插头触片中规定的各对作为四对双绞线电缆中相应一对的终端。四对插头触片再与相应的四对插座触片相接触。特别是,按照标准568B,被指定为“1”的电线对是由在4-5触片位置上的成对插头和插座触片来端接的。按照标准568,被指定为“3”的电线对是由位于3-6触片位置上(跨设于端接电线对“1”的“4-5”插头和插座触片)的插头和插座触片来端接的。业已发现,按照标准568,在高速数据传输过程中,电线对“1”和“3”之间的近端串扰问题在端接电线的连接器中显得尤为麻烦。
虽然出于经济性、便利性和标准化的考虑希望采用模块化的连接器来进行数据传输,但这些连接器通常包括多个相互之间平行并靠近延伸的、具有相同构造的电触片/端子构件,因而在高频条件下可能产生过分大的近端串扰。具体地说,模块化插座通常包括多个一体化的触片/端子构件,它们是用导电材料制成,并且是形成为具有相应的多个彼此靠近地间隔、基本上平行的触片部分,这些触片部分适于接触模块化插头的刀片状触片。每个触片/端子构件还形成为能提供一个销状的端子部分以及一连接触片和端子部分的中间部分。端子部分可以连接于一印刷电路板的电路。当把一模块化插头插入一模块化插座的插孔中时,插头的接触刀片与插座的触片/端子构件的相应的触片部分相接触。流过各传输电路的触片/端子构件的信号会产生电磁场和感应场,这样就会不利地耦合于其它电路而产生近端串扰。
由于已经理解触片/端子构件的相同构造会招致串扰,因而已经有人开发了另外不同的基础技术,以改变触片/端子构件的形状,进而减少串扰。第一种技术(例如美国专利5,639,266和5,791,942(Patel),可援引在此以作参考)是,将触片/端子构件形成为这样,即,有选择地使一些触片部分向前,使其它的触片部分向后,同时保持触片/端子构件基本上相互平行。更具体地说,’266专利所描述的连接器包括一触片/端子构件,该构件具有一触片部分,触片部分具有一靠近且对着插孔前部的自由端(“一向前的触片部分”),以及另一触片/端子构件,该构件具有一触片部分,触片部分具有一靠近且对着插孔封闭端的自由端(“一向后的触片部分”),因此,带有向前触片部分的触片/端子构件与带有向后触片部分的触片/端子构件就具有不同的形状。由于触片/端子构件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因而可以减少串扰。
第二种技术是将触片/端子构件构造成相互交叠,如美国专利5,362,257(Neal等人)所述。在’257专利中,将每个触片/端子构件布置成至少与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交叠一次,借此减少近端串扰。
另外,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已经可以将电子元件做得非常小,所以对增加可以安装在一给定面积中的模块化连接器口的数量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发明的目的和概要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高频数据传输的新的、改进的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减少近端串扰现象的新的、改进的高频模块式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减少近端串扰现象的、用于第5类场合的、新的、改进的模块化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减少近端串扰现象的、新的、改进的高频多口多级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还有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改进的模块化连接器组件,按照ANSI/EIA/TIA的标准568,该组件在连接于处在高速数据传输电缆末端的模块化插头时可减少近端串扰。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改进的模块化连接器组件,其中每个触片/端子构件都具有不同于相邻触片/端子构件的几何形状,以防止当相邻触片/端子构件具有基本相同的几何形状时产生的近端串扰。
本发明还有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改进的插入组件,以便与一外壳部分相匹配而形成一插座的插头接纳插孔。
简单地说,这些和其它的目的是通过对通常包括多个相同构造的触片/端子构件的模块化连接器组件的标准结构加以改进而实现的,即,在连接器组件中布置至少两个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触片/端子构件,使各触片/端子构件不同于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一插座和一可选用的护罩。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意味着这些触片/端子构件无论其尺寸如何均具有不相同的总的形状。为此,在插座壳体内布置了一个连接器插入组件,该组件包括:一组一体化的触片/端子构件,每个构件均包括一伸入插座壳体的插头接纳用插孔中的触片部分、一伸出插入组件的底面以便电连接于一印刷电路板的端子部分、以及一连接触片部分和端子部分的中间部分;以及第二组一体化的触片/端子构件,每个构件均包括一伸入插孔的触片部分、一伸出插入组件的底面的端子部分、以及一连接触片部分和端子部分的中间部分。第一组中的触片/端子构件与第二组中的触片/端子构件基本上相互平行并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这些触片/端子构件位于插入组件的插入壳体内,各触片/端子构件不同于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
当设置基本上相互平行的但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触片/端子构件时,希望各触片/端子构件之间的间隔或距离尽可能地大,各触片/端子构件之间的这种间隔可降低其间的串扰程度。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是这样来实现这一点的,即,使第一组中的各触片/端子构件的导体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组中的各触片/端子构件的相对的导体部分相互间隔,同时维持各触片/端子构件之间大致平行的布置,即第一和第二组的各触片/端子构件不相互交叉。例如,第一组的触片/端子构件的导体部分可以在第一水平面上,而第二组的触片/端子构件的导体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和第一水平面垂直间隔的第二水平面上。因此,至少是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的导体部分不同于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的导体部分。
相反,已有技术连接器中具有相同构造的触片/端子构件可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只是可能在导体的长度方面有所不同,即,允许触片/端子构件的端子部分在两排中。这种长度上的差别不会使触片/端子构件的导体部分有任何垂直方向的间隔。
为了在插入壳体中容纳不同的触片/端子构件,在一个将插孔限定于插入组件顶面上方的实施例中,插入壳体限定了第一和第二组通道,每组通道内的各条通道是相同的,但第一组通道不同于第二组通道。第一组的每个通道能接纳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相应的一个,而第二组的每个通道能接纳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相应的一个。插入壳体中的第一和第二组通道是这样限定的,即,使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彼此互不相同。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插入组件包括一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和第二组中的触片/端子构件的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其中每个构件均具有一伸入插孔的触片部分、一伸出插入组件底面的端子部分、以及一连接触片部分和端子部分的中间部分。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的几何形状不同于第一和第二组的触片/端子构件。插入壳体还包括不同于第一和第二组通道的第三组通道。第三组的每个通道可接纳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相应的一个。第一、第二和第三组通道是布置成使每个触片/端子构件均不同于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
在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组的每个触片/端子构件的触片部分是倾斜的,并具有一向着插入壳体后方的自由端,这样就使第一组的触片/端子构件形成一个“向后的触片部分”。第二组的每个触片/端子构件也是倾斜的,但是具有一向着插入壳体前方的自由端,这样就使第二组的触片/端子构件形成一个“向前的触片部分”。如果有的话,可以将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构造成能形成向前或者向后的触片部分。除了由于具有向前触片部分的触片/端子构件和具有向后触片部分的触片/端子构件有不同的几何形状而使串扰减小以外,通过将一个具有向前触片部分的触片/端子构件定位在一个具有向后触片部分的触片/端子构件的旁边,也可以像以上Patel专利中所讨论的那样减小串扰。
根据本发明,插入组件可以包括最少两个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触片/端子构件(例如仅来自两个不同组的触片/端子构件),或者包括三个或更多个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触片/端子构件,它们是布置成使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互不相同。如果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采用仅来自两个几何形状不同的组的触片/端子构件,那么这些构件就必须交替地布置。如果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采用来自三个或更多个几何形状不同的组的触片/端子构件,就可以根据需要从每个组中选取触片/端子构件,并以合适的方式加以布置,只要各触片/端子构件与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即可。
较佳的是,在一个八位置八触片插座中,在位置P3和P5上的触片/端子构件是具有向前触片部分的触片/端子构件,而在位置P1、P2、P4、P6、P7和P8上的触片/端子构件则是具有向后触片部分的触片/端子构件。为了避免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在位置P2、P4、P6和P8上的具有向后触片部分的触片/端子构件的几何形状不同于在位置P1和P7上的触片/端子构件,即它们来自于不同组的触片/端子构件。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任何几何构造,可以包括一向前的触片部分或者一向后的触片部分,以及相互交叠的触片/端子构件。重要的是,为了减小本发明之连接器中的各触片/端子构件之间的串扰,各触片/端子构件应该与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即具有不同的形状。这至少是为了最容易发生串扰的触片/端子构件而做的。应该认识到,如果发现设置具有不同几何构造的相邻触片/端子构件对减小串扰来说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就可以使某些触片/端子构件与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具有相同的几何构造。
在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插入壳体基本上是L形的,并大体包括一底座部分和一与该底座部分分开的端盖部分,两者均具有顶面、底面、前表面、后表面和相对的横侧面。端盖部分的底面部分地覆盖底座部分的顶面,从而使端盖部分以悬臂方式从底座部分伸出。第一、第二和第三组管道是结合底座部分和端盖部分设置的。
根据本发明的、利用上述任何一个实施例之插入组件的、用于接纳多个插头的多口多级连接器组件包括一插座,该插座包括:一限定了多个布置在上下平面上的插孔的外壳部分,每个平面均具有至少一个能接纳插头的插孔;至少一个布置在外壳体部分中并包括多个触片/端子构件的下插入组件,当把一插头插入下平面上的一个相应的插孔中时,触片/端子构件与插头相接触;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外壳部分中并包括多个触片/端子构件的上插入组件,当把一插头插入上平面上的一个相应的插孔中时,触片/端子构件与该插头相接触。上插入组件可以是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任何一种。
在使用时,一触片/端子构件包括一位于插头接纳用插孔中的触片部分、一用于连接一基板的端子部分、以及一将触片部分连接于端子部分的中间或桥接部分。然而,当触片/端子构件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来说并不重要时,代替触片/端子构件,可采用一至少部分地位于插孔内的触片组件、一至少部分地在下表面下方或伸出连接器后表面以连接一基板的端子、以及用于连接触片和端子的其它一些中间结构,例如一具有线路图案的印刷电路板。例如,这可能适合于文中所述的多级连接器组件的情况,其中下插入组件无需包括触片/端子构件,而是可以包括分开的触片和端子。
附图简要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可以更清楚而完全地理解本发明以及本发明的很多其它的优点。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连接器组件的插头接纳用插孔的前视图;
图2是用于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一个模块化连接器插入组件的前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3-3剖取的、用于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插入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中的线4-4剖取的、用于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插入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2中的线5-5剖取的、用于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插入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用于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插入组件的插入壳体的俯视立体图;
图7是用于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插入组件的插入壳体的俯视分解立体图;
图8是用于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插入组件的插入壳体的仰视分解立体图;
图9是用于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插入组件的插入壳体的端盖部分的仰视立体图;
图10A示出了用于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插入组件中所采用的第一种类型的触片/端子构件的预装配状态;
图10B示出了用于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插入组件中所采用的第二种类型的触片/端子构件的预装配状态;
图10C示出了用于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插入组件中所采用的第三种类型的触片/端子构件的预装配状态;
图11是一双级多口连接器组件的外壳部分的前视图,其中安置了用于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插入组件;
图12是图11所示外壳部分的后视图;
图13是通过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该连接器包括如图11所示的外壳部分、图2-5所示的插入组件和一下侧插入组件;以及
图14示出图13所示连接器组件的装配图。
对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现请参见各附图,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件,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10的前表面15的一部分,其中具有一插头接纳用插孔14,它是构造成能接纳一相配的模块化连接器插头(未图示)。连接器组件10包括一绝缘壳体12,该壳体具有限定插头接纳用插孔14的壁。壳体12的各壁可以是任何形式和尺寸的,连接器组件10的前部甚至可以设置在一较大壳体的前板的缺口中。
壳体12包括两个引导凸肩18和一便于插头插入并保持在插孔14中的锁定件20。至少在壳体12的一部分上布置了根据本发明的、由标号22表示的插入组件,插入组件包括两件式的壳体30和多个导电装置,后者可以在插头接纳用插孔和诸如安装有连接器组件10的印刷电路板之类的基板之间提供电连接。导电装置包括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24、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26和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28,所有这些触片/端子构件都是以一种大致平行的配置保持在插入壳体30中。这三组触片/端子构件24、26、28的几何形状互不相同,并且是连同插入壳体30一起布置的,以便使连接器组件10中的每个触片/端子构件均具有与相邻触片/端子构件不同的几何形状,从而降低各触片/端子构件之间的串扰。下面将结合图2-9来描述插入组件22的结构。
连接器组件10包括八个这样的触片/端子构件24、26、28(其中两个触片/端子构件24、四个触片/端子构件26和两个触片/端子构件28),并且是构造成专门适用于八触片模块化插头,该种插头设置在一四线对传输电缆的末端,并符合ANSI/EIA/TIA的标准568B的电线-触片分配方式。如图1所示,触片/端子构件24布置在位置P3和P5,触片/端子构件26布置在位置P2、P4、P6和P8,而触片/端子构件28则布置在位置P1和P7。触片/端子构件26、24分别在位置4和5处与插头的触片相接触而形成电线对“1”,触片/端子构件28、26分别在位置1和2处与插头的触片相接触而形成电线对“2”,触片/端子构件24、26分别在位置3和6处与插头的触片相接触而形成电线对“3”,而触片/端子28、26分别在位置7和8处与插头的触片相接触而形成电线对“4”。然而,应该理解,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连接器可以包括多于或少于八个的触片/端子构件,以便形成一个不同的电线-触片分配。
因此,在位置P1-P8上的触片/端子构件是:
位置 P8  P7  P6  P5  P4  P3  P2  P1
触片/端子构件 26  28  26  24  26  24  26  28
由上表很容易理解,每个触片/端子构件均不同于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若将触片/端子构件24指定为“F”,将触片/端子构件26指定为“R1”,将触片/端子构件28指定为“R2”(这种指定是由于如下所述的触片/端子构件的接触部分的不同取向),则该配置就是R1、R2、F、R1、F、R1、R2、R1(对应于位置P1-P8)。这三种触片/端子构件24、26、28的其它布置也是可能的,只要每个触片/端子构件不同于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即可。这当然需要例如对插入组件22的插入壳体30加以改变。
每个触片/端子构件24、26、28都是用弹性导电材料制成的,并分别包括触片部分24a、26a、28a,这些触片部分伸入插孔14,以在将插头插入插孔14时与插头的一个相应的触片相接触。可以在触片部分24a、26a、28a的与插头触片部分实际接触的部分上沉积一金层,以增强触片/端子构件24、26、28与各插头触片之间的电连接。触片部分24a、26a、28a基本上是相互平行的,并且在靠近插孔14入口的相对较低位置与靠近插孔后部的相对较高位置之间斜着伸入插孔14。在本文中,应该理解,术语“基本上平行”是一个广义的词,可以涵盖触片部分24a、26a、28a之间有一个大约0°-10°角度的构造。
如上所述,触片/端子构件24、26、28具有互不相同的几何形状,并且是连同插入壳体30一起布置的,以便使连接器组件10中的各触片/端子构件具有不同于相邻触片/端子构件构件的几何形状。为此,将触片/端子构件26形成为使触片部分26a的自由端26’靠近并对着插孔14的封闭的后端,因而将触片/端子构件构件26的触片部分26a称作为“向后的触片部分”。类似地,将触片/端子构件28形成为使触片部分28a的自由端28’靠近并对着插孔14的封闭的后端,因而将触片/端子构件28的触片部分28a也称作为“向后的触片部分”。触片/端子构件24是形成为使触片部分24a的自由端24’靠近并向前对着插孔14的入口,因而将触片/端子构件24的触片部分24a称作为“向前的触片部分”。这就是上述的将触片/端子构件构件24指定为“F”,而将触片/端子构件26、28分别指定为“R1”和“R2”的原因。因此,由于触片/端子构件24具有向前的触片部分24a,而触片/端子构件26、28具有向后的触片部分26a、28a,因而触片/端子构件24本质上不同于触片/端子构件26、28,而触片/端子构件26的几何结构不同于触片/端子构件28的几何结构,例如下文所述。
除了将触片/端子构件24、26、28布置成使每个触片/端子构件与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之外,业已发现,在分别具有触片部分26a、28a的触片/端子构件26、28中采用具有向前触片部分24a的触片/端子构件24可以在把该连接器组件10连接于模块化插头(其触片插刀可按照ANSI/EIA/TIA的标准568B端接一电缆)时最大限度地隔离近端串扰(参见以上所述的’941和’266专利中所述的、借助不同的触片/端子构件来降低串扰)。还有重要的是,流过各触片/端子构件对(包括向后的触片/端子构件和向前的触片/端子构件)的环电流的轴线是倾斜的或斜置的,相对于具有相同构造之触片/端子构件的壳体而言,这样可以减小在信号对之间耦合的磁场。
如以上对’941和266’专利的讨论,业已发现,在包括两个具有向前触片部分24a的触片/端子构件24以及总共六个具有向后触片部分26a、28a的触片/端子构件26、28,即上述图案(R2、R1、F、R1、F、R1、R2、R1)的情况下,当连接于一个八位模块化插头(其触片按照ANSI/EIA/TIA的标准568B端接4个双绞线对)时,可以在源/牺牲双绞线对“1”和“3”(通常可产生最大的近端串扰)中获得最优的串扰隔离。这样并不会在位置P4-P5(电线对“1”)的触片/端子构件以及在位置P1-P2(电线对“2”)或P7-P8(电线对“4”)的触片/端子构件处感生附加的近端串扰。
如上所述的这种触片/端子构件24、26、28形成特定的向前触片部分和向后触片部分的布置,即R2、R1、F、R1、F、R1、R2、R1的布置,基本上可以补偿双绞线分离的情况,即正常的双绞线被分开,单根电线与来自另一对双绞线的电线配对。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样一种布置,可以采用其它的配线构造来指定具有向前和向后触片部分的触片/端子构件的符号,以获得最佳的减串扰效果。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向前和向后触片/端子构件构件的布置包括R1、F、R1、F、R、R2、R1、R2和F、R1、F、R1、R2、R1、R2、R1。
现请参见图5,就触片/端子构件26、28的几何形状的差别而言,触片/端子构件26都是构造成具有触片部分26a、一相关的销状端子部分26c、以及在触片部分26a和端子部分26c之间延伸的桥接部分26b。每个导体(桥接)部分26b包括一靠近相应触片部分26a的细长部分26b1和一靠近相应端子部分26c的倒U形或阶梯形部分26b2。请参见图3,触片/端子构件28是构造成具有触片部分28a、一相关的销状端子部分28c、以及在触片部分28a和端子部分28c之间延伸的基本上为直线的中间导体部分28b。
因此,触片/端子构件26与触片/端子构件28的结构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触片/端子构件26的中间部分具有倒U形的部分26b2(参见图5)。相反,触片/端子构件28的中间部分28b在触片部分28a和端子部分28c之间基本上是直的(参见图3)。因此,触片/端子构件26的倒U形部分26b2是布置在一个共同平面P1内,该平面与触片/端子构件28的中间导体部分28b所在的平面P2大致平行、相对且相互间隔。平面P1、P2的间隔距离为PS。触片/端子构件26、28的几何构造上的不同,特别是中间导体部分28b和与之相对的倒U形部分26b2的间隔有助于减小触片/端子构件26、28之间的近端串扰。应该理解,虽然图中示出了触片/端子构件26中的倒U形阶梯,但根据本发明也可以采取其它形式,只要触片/端子构件26或28的一部分与另一个触片/端子构件分离但相对即可。
现请参见图4,每个触片/端子构件24都是构造成具有向前的触片部分24a、一相关的销状端子部分24c和一在触片部分24a和端子部分24c之间延伸的中间导体部分24b。每个导体部分24b均包括一靠近相应触片部分24a的倾斜部分24b1和一靠近相应端子部分24c的倒U形部分24b2。
为了接纳三种不同形式的触片/端子构件24、26、28,插入壳体30形成了三组不同的通道24A、26A、28A(图3-5)。各通道24A接纳一相应的触片/端子构件24,各通道26A接纳一相应的触片/端子构件26,各通道28A接纳一相应的触片/端子构件28。通道24A、26A、28A的构造将在下文中描述。
最好如图6和7所示,插入壳体30大致为L形,并包括两个分开的部分,即下方的底座部分34和上方的端盖部分36,这两个部分都是用绝缘材料制作的。一旦将两者接配起来,端盖部分36就以悬臂方式从底座部分34伸出。两个可分开的部分是比较理想的,因为这样便于插入组件22的组装。
底座部分34具有一基本为平面的后表面34a、相对的两个侧面34b,34c、一顶面34d、一底面34e、和一基本上为平面的前表面34f。在底座部分34上形成有多个锥形的、基本上平行的槽道或孔38,其数量对应于要安装在连接器组件10中的触片/端子构件24、26、28的数量,在该实施例中是八个孔,这些孔分两排R1、R2布置,每排四个。各孔38从顶面34d延伸至底面34e。触片/端子构件24、26、28的每个销状端子部分24c、26c、28c分别位于一相应的孔38中,它们的长度是可以伸出相应孔38的底部,以便连接于一基板(如图2所示的印刷电路板8)。在底座部分34的侧面34b、34c上形成有一锁定凸肩40,以便于将插入组件22锁定在壳体12中。引导件42布置在两侧面34b、34c上的锁定凸肩40的下方,用以引导插入组件22插入壳体12。另外,侧面34b、34c分别具有一靠近上表面34d的凹部44,其上布置了另一个锁定凸肩或卡配斜坡46(图7)。布置卡配斜坡46有利于将底座部分34锁定于端盖部分36。在后表面34a的上边缘上形成有一个在两侧面34b和34c之间延伸的、窄的、向内的阶梯部47。
底座部分34还包括多个从顶面34d的靠近前表面34f位置伸出的凸起48。具体地说,有四个凸起48,每个凸起均在其上表面上形成有一槽道50,该槽道适于保持一相应的触片/端子构件26的倒U形部分26b2。另外,凸起48相互间隔而在每两个相邻的凸起之间形成了槽道52。槽道52也适于保持触片/端子构件的一部分,在该实施例中,实际上只有一个触片/端子构件28穿过形成在第三和第四凸起48(从左向右数)之间的槽道52,因而在该实施例中只有该槽道是需要的。槽道50基本上对准前一排R1的孔38的中心,而槽道52则基本上对准后一排孔R2的孔38的中心。为此,在孔38的前后两排R2、R1之间的底座部分34的上表面34d上包括四个槽道54。上表面34d上的各槽道54对准槽道52之一,在本实施例中只采用了一个槽道54,即对准第三和第四凸起之间的槽道52的槽道54,一个触片/端子构件28的中间导体部分28b适于保持在相互对准的槽道52、54中(在位置P7上的触片/端子构件)。上表面34d还包括一槽道56,该槽道横靠邻近于侧面34b的第一凸起48,并对准靠近侧面34b的后一排R1中的孔38。槽道56还适于保持各触片/端子构件28之一(在位置P1上的触片/端子构件28)的中间导体部分28b。
端盖部分36是细长的,并具有一将靠近壳体12之前表面15的前部58、一中部60和一后部62。端盖部分58、60、62具有共同的侧面36a、36b和一共同的底面36c。前部58限定了端盖部分36的一个前表面36d,而后部62限定了端盖部分36的一个后表面36e。端盖部分36的前部58具有一顶面58a,中部60具有一顶面60a,后部62具有一顶面62a。端盖部分36具有一位于前部58的顶面58a与中部60的顶面60a之间的斜坡部分70。
在前表面36d上形成有多个凹槽或槽道64、66。如图6所示,与其中的六个槽道66相比,两个槽道64更进一步地伸入端盖部分36的前部。槽道64是形成在与触片位置P3和P5相对应的位置上(即,与触片/端子构件24向对应的位置),因而当插头被插入插孔14时,触片/端子构件24的触片部分24a可以被压入槽道64。槽道66是形成在与触片位置P1、P2、P4和P6-P8相对应的位置上(即,与触片/端子构件26、28相对应的位置),并可在端盖部分36的前部58的上下表面之间被弯曲。在两个侧面36a、36b上布置有一个纵向的引导肋条68,以助于将插入组件22插入壳体12。
端盖部分36的中部60具有一从顶面60a凸起的凸台72,在凸台72上布置有凸起74。各凸起74相互间隔,以形成两个纵向延伸的槽道76,每个槽道均可接收相应的一个触片/端子构件24的斜部26b,一横向槽道78与两个纵向槽道76相交,以便于将触片/端子构件24(例如通过铆接(staking))固定在槽道76中。
端盖部分36的后部62限定了两个穿过端盖部分36的槽道或孔80。每个孔80均对准形成在底座部分34上的后排孔R1中相应的一个孔,具体地说,是后排R1的中间两个孔。另外,后部62具有一布置在顶面62a上的凸起引导件82,该引导件限定了两个纵向槽道84。每个纵向槽道84均对准由凸起74限定的相应的纵向槽道76。一凸脊85从后表面36e向下延伸,并在侧面36b、36c之间延伸。凸脊85适于接配在底座部分34的凹部47中。
端盖部分36的后部62还包括从端盖部分36的底面36c突伸的锁定臂86。锁定臂86是布置成与底座部分34上的相应卡合斜坡46相协配,以确保将底座部分34连接于端盖部分36。每个锁定臂88的一端均具有一凸起88,该凸起适于抵靠相应卡合斜坡46的一条凸边,藉以防止锁定臂86非所愿地与卡合斜坡46相分离进而使端盖部分36和底座部分34非所愿地分离。锁定臂86位于后部62的两侧,即其中一个锁定臂86靠近端盖部分36的后表面36e延伸,而另一个锁定臂86则从后部62的中间区域延伸,并不靠近后表面36e。因此,卡合斜坡46也是以一种相应的方式布置在底座部分34上的。在本发明中还可以采用其它合适的协配连接装置将底座部分34连接于端盖部分36,这并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
现请参见图8和9,端盖部分36包括一在底面36c上的凹部90和多个纵向槽道92。凹部90的尺寸是可以接纳底座部分34的凸起48。每个槽道92均适于接纳一相应的触片/端子构件26、28,并对准端盖部分36前表面36d上的一个相应的槽道64或66。
底座部分34具有一从后表面34a和侧面34b、34c向下伸出的凸脊94,以及一布置在凸脊94的一部分上的支柱96,后者从后表面34a向下延伸,用以将连接器组件10稳定和定位在其所在的印刷电路板上。
因此,每个通道24A均包括:底座部分34中的后排R1的各孔38中的一个孔38、端盖部分36中的一个对准孔80、引导件82中的一个对准的槽道84、由凸起74限定的对准槽道76、以及一对准槽道64。每个通道26A均包括:底座部分34中的前排R2的各孔38中的一个孔38、限定在凹部90中并位于凸起48与凹部90的周边后部之间的第一通道90a(图4)、一形成在凸起48中的对准槽道50、一限定在凹部90中并位于凸起48与凹部90的周边前部之间的第二通道90b、一对准槽道92和一对准槽道66。每个通道28A均包括一底座部分34中的后排R1的各孔38中的一个孔、槽道56或槽道52和54、一对准槽道92和一对准槽道66。
图10A、10B和10C示出了触片/端子构件24、26、28的预装配状态,即,连接器组件10以如下所述的方式进行组装之前的状态。在此状态下,每个触片/端子构件28均具有一细长的触片部分28a’、一布置在触片部分28a’的一端并与之相垂直的细长中间导体部分28b’、以及一从中间导体部分28b’延伸并与之相垂直的细长端子部分28c’(图10A)。每个触片/端子构件26均具有一细长的触片部分26a’、一布置在触片部分26a’的一端并与之相垂直的细长中间导体部分26b1’、一倒U形部分26b2’、以及一从倒U形部分26b2’向下延伸的端子部分26c’(图10B)。每个触片/端子构件24均具有一向前倾斜的部分24a’、一布置在向前倾斜部分24a’的后端的向后倾斜导体部分24b1’、一布置在向后倾斜导体部分24b1’的后端的倒U形部分24b2’、以及一从倒U形部分24b2’向下延伸的端子部分24c’。
为了装配插入组件22,底座部分34和端盖部分36例如是模制成形的,而触片/端子构件26、28是冲压的,并分别具有如图10A和10B所示的形状。随后,将触片/端子构件26、28安装到底座部分34上。具体地说,将一个触片/端子构件26插入底座部分34的前排R2的各孔38中的一个孔38,使端子部分26c’位于相应的孔38中并使其一部分伸出底座部分34的底面34d,而倒U形部分26b2’则位于相应凸起48的槽道50中。(从左边)将一个触片/端子构件28插入底座部分34的后排R1的各孔38中的第一个孔38,使端子部分28c’位于该孔38中并使其一部分伸出底座部分34的底面34d,而中间导体部分28b’则位于槽道56中(参见图3)。将另一个触片/端子构件28插入底座部分34的后排R1的各孔38中的最后一个孔38,使端子部分28c’位于该孔38中并使其一部分伸出底座部分34的底面34d,而中间导体部分28b’则位于形成在一对凸起48之间的槽道52中。
随后,使端盖部分36的锁定臂86上的凸起88与底座部分34的卡合斜坡46的相配合,并使端盖部分36的凸脊85适贴地配合在底座部分34的凹部47中,藉以将端盖部分36卡配到底座部分34上。凸脊85与凹部47的适贴配合可以使插入组件22更加稳定,并保护触片/端子构件24、26、28。这样就可以将触片/端子构件26固定在端盖部分36的限定凹部90的表面与槽道50之间(图5),并且可以借助底座部分34和端盖部分36之间的水平接头来固定触片/端子构件28。另外,每个触片/端子构件26的中间导体部分26b’和每个触片/端子构件28的中间导体部分28b1’位于端盖部分36的底面上相应的槽道中,而触片/端子构件26、28的端子部分26a’和28a’则穿过端盖部分36的前表面上的槽道66。
在将端盖部分36固定于底座部分34之后,将一触片/端子构件24插入孔80,使端子部分24c’位于孔80和底座部分34的对准孔38中,并使其一部分伸出底座部分34的底面34d。每个触片/端子构件24的倒U形部分2462’位于引导件82的相应槽道84中,而倾斜的导体部分24b1’则位于凸台72上的凸起74所限定的槽道76中。触片/端子构件24是这样固定于端盖36的,即,在由凸起74所限定的横向槽道78的区域内进行铆接。
随后,准备将插入组件22插入壳体12。这种插入受到引导件42和纵向引导肋条68的引导,这两个引导件可以被接纳在形成于壳体12上的相应槽道内(未图示)。随后,将锁定凸肩40卡配于形成在壳体12中的一个相应的凸肩(未图示),藉以将插入组件22锁定于壳体12。
壳体12可以用很多传统的方式附连于印刷电路板8,包括在壳体12上设置一个用于连接印刷电路板的安装柱,在一罩壳上设置一围绕壳体12并连接于印刷电路板的焊接引线(solder tail),或在壳体12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狭槽,在这些狭槽内设置可连接于印刷电路板8的焊接引线。支柱96与印刷电路板8的接触有助于将连接器组件10安置到印刷电路板8上。端子部分24c、26c、28c电连接于印刷电路板8上的焊盘。随后,连接器组件10就可以准备将一插头接纳在插孔14中,使插头中的触片电连接于印刷电路板8,这时所产生的串扰量显著地小于通过传统的模块化接插连接器将插头连接于印刷电路板的情况。
插入组件12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插座壳体,包括RJ型插座壳体。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将插入组件22用于一多级多口插座壳体,该壳体具有在至少两个平面上的插孔,这些插孔可以相互对准(即,在同一垂直柱上)或相互偏离。
图11-14示出了一个总的由标号100表示的双级多口连接器组件,该组件包括一外壳102,该外壳具有一前表面103、一顶面104、一底面106和侧面108。壳体102的后侧敞开。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上插头接纳用插孔110和下插头接纳用插孔112。每个上插孔110都是构造成能接纳一相应的插入组件22,而每个下插孔112都是构造成能接纳一相应的下插入组件114。为此,每个插孔110、112均包括一锁定件116,因而当把插头插入插孔110、112时,各插头的锁定件可以锁合于相应的锁定件116。每个上插孔110均包括一内壁118,内壁上具有多个向下延伸且纵向间隔的间隔壁120,它们形成了用于接纳插入组件22的相应触片/端子构件24、26、28的槽122。每个下插孔112均包括一内壁124,内壁上具有多个向上延伸且纵向间隔的间隔壁126,它们形成了用于接纳下插入组件114的触片/端子构件130的槽128。
下插入组件114可以是如1998年6月16日递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0/089,513中所揭示的类型,该专利申请的内容可援引在此以作参考。简单地说,下插入组件114包括一大致为L形的绝缘壳体132和两个不同的触片/端子构件130a、130b。触片/端子构件130a具有一向前的触片部分,即,该触片部分的自由端对着壳体132的前部(以及连接器组件100的后部),而触片/端子构件构件130b具有一向后的触片部分,即,该触片部分的自由端对着壳体132的后部(以及连接器组件100的后部)。
如图14所示,连接器组件100可以包括一可选择的护罩134,该护罩位于下插孔112中的下插入组件114和上插孔110中的上插入组件22之间。护罩134装配在形成于壳体102的横向壁138上方的一个槽136中。
若要装配连接器组件100,要先将一插入组件114插入下插孔112,再将护罩136插入槽136,最后将上插入组件22插入上插孔110。连接器组件100可以被一护罩和壳体102所环绕,和/或护罩134可以包括用于将连接器组件100附连于一基板(如一印刷电路板)的装置。
就偏离式构造而言,1998年10月9日递交的美国专利申请09/1629,627揭示了一种可以采用上述插入组件22的多级连接器组件。
显然,按照以上的教导,本发明还可以有很多改型和变型。除了能和其电线按照ANSI的EIA/TIA的标准568B分派给触片/端子构件的电缆一起使用之外,本发明还可以以其它的方式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连接器。例如,连接器插入组件中的具有向前和向后触片部分的触片/端子构件的配置可以由图示和描述的方式进行改变。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是除了连接于印刷电路板以外的其它类型的连接器,按照本发明,其它构造的触片/端子构件也是可能的。还有,虽然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每个触片/端子构件的几何形状均不同于和其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但如果发现使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具有不同的几何构造无助于降低串扰,则也可以使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虽然如果采用8位插入组件,这样就可能需要对上述的插入件壳体作改变)。因此,应该理解,按照上述的教导,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的实施例。

Claims (34)

1.一种模块化电连接器组件,包括:
一壳体,它具有至少一个插头接纳用插孔,
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的插入组件,该插入组件包括:
一具有一底面和一顶面的插入壳体,所述插孔限定在所述顶面的上方,
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其中每个构件均包括一位于所述插孔内的触片部分、一伸出所述插入壳体的所述底面的端子部分、以及一连接所述触片部分和所述端子部分的中间部分,
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其中每个构件均包括一位于所述插孔内的触片部分、一伸出所述插入壳体的所述底面的端子部分、以及一连接所述触片部分和所述端子部分的中间部分,
所述第一组中的触片/端子构件和所述第二组中的触片/端子构件基本上是平行的,并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以及
所述插入壳体限定了可接纳所述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的第一组通道,以及可接纳所述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的第二组通道,所述第一和第二组通道是形成为使被接纳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组通道内的所述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有相邻构件都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壳体基本上是L形的,并进一步包括:
一底座部分,该底座部分具有顶面和底面、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相对的两个横侧面,以及
一端盖部分,该端盖部分具有顶面和底面、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相对的两个横侧面,所述端盖部分的底面部分地覆盖所述底座部分的顶面,因而使所述端盖部分以悬臂方式从所述底座部分伸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通道中的每个通道均包括:
一布置在所述底座部分中并且在所述底座部分的所述顶面和底面之间延伸的孔,
一布置在所述端盖部分的底面上并且从靠近所述底座部分的位置延伸至靠近所述端盖部分前表面的槽道,以及
一布置在所述端盖部分的所述前表面上并对准所述槽道的凹槽,
所述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一个触片/端子构件穿过所述底座部分上的所述孔,穿过所述端盖部分上的所述槽道,并穿过所述端盖部分的所述前表面上的所述凹槽之后进入所述插孔,然后在所述插孔内向着所述壳体的后部,从而形成一个向后的触片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通道中的每个通道均包括:
一布置在所述底座部分中并且在所述底座部分的所述顶面和底面之间延伸的第一孔,
一布置在所述端盖部分上并在所述端盖部分的所述顶面和底面之间延伸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对准所述底座部分中的所述第一孔,
所述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一个触片/端子构件穿过所述底座部分上的所述第一孔,穿过所述端盖部分上的所述第二孔之后进入所述插孔,然后在所述插孔内向着所述壳体的前部,从而形成一个向前的触片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部分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端盖部分的所述顶面上的保持装置,用以保持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包括多个布置在所述顶面上的凸起,所述凸起限定了至少一个可接纳所述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相应一个构件的凹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组件还包括:
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每个所述触片/端子构件均包括一伸入所述插孔的触片部分、一伸出所述插入壳体的所述底面的端子部分、以及一连接所述触片部分和所述端子部分的中间部分,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的所述中间部分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的所述中间部分,
所述插入壳体限定了可接纳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的第三组通道,所述第三组通道中的各通道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组的通道,
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组通道在所述插入壳体中是布置成使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中相邻的构件彼此各不相同,
所述底座部分包括至少一个从所述顶面伸出的凸起,所述端盖部分具有用于接纳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的凹部,
所述第三组通道中的每个通道均包括:
一布置在所述底座部分中并在所述底座部分的所述顶面和底面之间延伸的孔,以及
一布置在所述端盖部分的所述前表面并对准所述孔的凹槽,
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穿过所述底座部分上的孔,越过所述至少一个凸起中相应的一个,穿过所述端盖部分上的所述槽道,并穿过所述端盖部分的所述前表面上的所述凹槽之后进入所述插孔,然后在所述插孔内对着所述壳体的后部,从而形成一个向后的触片/端子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组通道中的每个通道均包括一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凸起中相应的一个凸起的顶面上的凹槽,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每一个均布置成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凸起中相应的那一个凸起的凹槽,因而使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在一第一方向上沿着所述相应的凸起进入并穿过所述凸起上的凹槽,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沿着相应的凸起延伸,随后穿过所述底座部分的所述底面上的所述各槽道中对准的一个槽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分上的至少一个凸起包括多个凸起,它们相互间隔而在相邻的成对凸起之间限定槽道,所述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穿过所述成对凸起之间的一个相应的槽道。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通道中的每个通道均包括:
一布置在所述底座部分中并且在所述底座部分的所述顶面和底面之间延伸的第一孔,
一布置在所述端盖部分上并在所述端盖部分的所述顶面和底面之间延伸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对准所述底座部分中的所述第一孔,
所述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一个触片/端子构件穿过所述底座部分上的所述第一孔,穿过所述端盖部分上的所述第二孔之后进入所述插孔,然后在所述插孔内向着所述壳体的前部,从而形成一个向前的触片部分。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分包括位于所述顶面的至少一个凸起,所述端盖部分具有一用于接纳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的凹部,
所述第一组通道中的每个通道均包括:
一布置在所述底座部分中并在所述底座部分的所述顶面和底面之间延伸的孔,
一布置在所述底座部分的所述至少一个凸起中的相应一个凸起上的槽道,以及
一布置在所述端盖部分的所述前表面并对准所述槽道的凹槽,所述槽道与所述凹槽相互间隔,从而使所述触片/端子构件具有一位于所述槽道和所述凹槽之间的阶梯部分,
所述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穿过所述底座部分上的所述孔,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凸起中的相应一个凸起上的所述槽道,穿过所述端盖部分上的所述槽道,并穿过所述端盖部分的所述前表面上的所述凹槽而进入所述插孔,然后在所述插孔中对着所述壳体的后部,从而形成一个向后的触片/端子构件。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分还包括多个在所述顶面和底面之间延伸并布置成第一和第二排的孔,所述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每一个构件均穿过所述底座部分的所述第一排孔中的相应的一个孔,所述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每个构件均穿过所述底座部分上的所述第二排孔中相应的一个孔。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组件还包括:
用于将所述底座部分连接于所述端盖部分的连接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布置在所述底座部分的所述两个侧面上的卡合斜坡,以及一布置在所述端盖部分各侧面上并对准一相应的卡合斜坡的锁定臂。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分包括用于引导所述插入组件插入所述壳体的引导装置,以及用于将所述插入组件锁定在所述壳体中的锁定装置。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部分具有一与所述后表面相连续的凸脊,所述底座部分的所述后表面上具有一相配的凹部,所述凸脊可以被接纳在所述凹部中。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每个构件的所述触片部分都是倾斜的,并具有一向着所述壳体后部的自由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每个构件的所述触片部分都是倾斜的,并具有一向着所述壳体前部的自由端。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每个构件的中间部分都是直的,所述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每个构件的中间部分均包括一倒U形部分,因而所述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每个构件的导体部分都有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的各中间部分相互间隔。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的各中间部分位于一第一平面内,而所述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的各中间部分则部分地位于和所述第一平面相互间隔且平行的一第二平面内。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的所述各触片部分均在一下方位置和一上方位置之间斜着穿过所述插孔,所述下方位置靠近所述插孔的一入口,而所述上方位置则靠近所述插孔的后部。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组件还包括:
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每个所述触片/端子构件均包括一位于所述插孔内的触片部分、一伸出所述插入壳体的所述底面的端子部分、以及一连接所述触片部分和所述端子部分的中间部分,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的所述中间部分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的所述中间部分,
所述插入壳体限定了可接纳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的第三组通道,所述第三组通道中的各通道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组的通道,
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组通道在所述插入壳体中是布置成使接纳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组通道中的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中相邻的构件彼此各不相同。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是一个八位八触片的插座,其中各位被依次指定为1-8,
所述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由两个被指定为R1的触片/端子构件组成,所述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每个构件的所述触片部分都是倾斜的,并具有一向着所述壳体后部的自由端,
所述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由四个被指定为R2的触片/端子构件组成,所述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每个构件的所述触片部分都是倾斜的,并具有一向着所述壳体后部的自由端,
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由两个被指定为F的触片/端子构件构成,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每个构件的所述触片部分都是倾斜的,并具有一向着所述壳体前部的自由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在位置1-8是布置成:R2、R1、F、R1、F、R1、R2、R1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是布置在位置3和5上。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是一个多级插座,所述壳体具有多个布置在上和下平面上的所述插头接纳用插孔,因而所述上和下平面均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插孔,每个所述插孔均可接纳一相应的插头,该连接器组件还包括:
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下平面上的所述至少一个插孔中相应的一个插孔内的下插入组件,该插入组件包括多个触片/端子构件,这些触片/端子构件具有位于所述各插孔内的触片部分,
所述至少一个插入组件被布置在所述上平面上的至少一个插孔中的相应一个插孔内,从而构成了一个上插入组件,并因而使所述至少一个插入组件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的所述各触片部分位于所述各插孔内。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上插入组件还包括:
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每个构件均包括一伸入在所述上平面内的所述插孔内的触片部分、一伸出所述插入壳体的所述底面的端子部分、以及一连接所述触片部分和所述端子部分的中间部分,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的所述中间部分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的所述中间部分,
所述壳体限定了用于接纳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的第三组通道,所述第三组通道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组的通道,
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组通道在所述插入壳体中是布置成使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中相邻的构件彼此各不相同。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上插入组件基本上是L形的,并进一步包括:
一底座部分,该底座部分具有顶面和底面、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相对的两个横侧面,以及
一端盖部分,该端盖部分具有顶面和底面、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相对的两个横侧面,所述端盖部分的底面部分地覆盖所述底座部分的顶面,因而使所述端盖部分以悬臂方式从所述底座部分伸出。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上插入组件中的每个组件都是布置成使所述上插入组件的所述端盖部分在所述至少一个下插入组件的上方延伸,而所述上插入组件的所述底座部分则在所述至少一个下插入组件之一的后方延伸。
30.一种用于接纳多个插头的多级连接器组件,包括:一限定了多个布置在上和下平面上的插头接纳用插孔的外壳部分,上和下平面均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插孔;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外壳部分上并包括触片/端子构件的下插入组件;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外壳部分上并包括触片/端子构件的上插入组件,其改进之处包括:
所述至少一个上插入组件包括:
一具有一底面和一顶面的插入壳体,所述上平面上的所述至少一个插孔之一限定在所述插入壳体的所述顶面的上方,
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其中每个构件均包括一位于所述插孔内的触片部分、一伸出所述插入壳体的所述底面的端子部分、以及一连接所述触片部分和所述端子部分的中间部分,
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其中每个构件均包括一位于所述插孔内的触片部分、一伸出所述插入壳体的所述底面的端子部分、以及一连接所述触片部分和所述端子部分的中间部分,
所述第一组中的触片/端子构件和所述第二组中的触片/端子构件基本上是平行的,并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以及
所述插入壳体限定了可接纳所述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的第一组通道,以及可接纳所述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的第二组通道,所述第一和第二组通道是形成为使被接纳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组通道内的所述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有相邻构件都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上插入组件还包括:
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每个构件均包括一伸入所述上平面上的所述相应插孔内的触片部分、一伸出所述插入壳体的所述底面的端子部分、以及一连接所述触片部分和所述端子部分的中间部分,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的所述中间部分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的所述中间部分,
所述壳体限定了用于接纳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的第三组通道,所述第三组通道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组的通道,
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组通道在所述插入壳体中是布置成使所述各触片/端子构件中相邻的构件彼此各不相同。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壳体基本上是L形的,并进一步包括:
一底座部分,该底座部分具有顶面和底面、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相对的两个横侧面,以及
一端盖部分,该端盖部分具有顶面和底面、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相对的两个横侧面,所述端盖部分的底面部分地覆盖所述底座部分的顶面,因而使所述端盖部分以悬臂方式从所述底座部分伸出。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上插入组件中的每个组件都是布置成使所述上插入组件的所述插入壳体的所述端盖部分在所述至少一个下插入组件的上方延伸,而所述上插入组件的所述插入壳体的所述底座部分则在所述至少一个下插入组件之一的后方延伸。
34.一种模块化电连接器组件,包括:
一壳体,它限定了至少一个插头接纳用插孔,
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的插入组件,该插入组件包括:
一具有一底面的插入壳体,
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其中每个构件均包括一位于所述插孔内的触片部分、一伸出所述插入壳体的所述底面的端子部分、以及一连接所述触片部分和所述端子部分的中间部分,
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其中每个构件均包括一位于所述插孔内的触片部分、一伸出所述插入壳体的所述底面的端子部分、以及一连接所述触片部分和所述端子部分的中间部分,
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其中每个构件均包括一位于所述插孔内的触片部分、一伸出所述插入壳体的所述底面的端子部分、以及一连接所述触片部分和所述端子部分的中间部分,
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述各构件的几何形状各不相同,
所述插入壳体限定了可接纳所述第一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述各构件的第一组通道、可接纳所述第二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述各构件的第二组通道、以及可接纳所述第三组触片/端子构件中的所述各构件的第三组通道,
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组通道是在所述插入壳体中布置成使所有相邻的触片/端子构件各不相同。
CNB998068217A 1998-06-02 1999-06-02 高频电连接器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663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764398P 1998-06-02 1998-06-02
US60/087,643 1998-06-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3532A true CN1303532A (zh) 2001-07-11
CN1136633C CN1136633C (zh) 2004-01-28

Family

ID=22206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682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6633C (zh) 1998-06-02 1999-06-02 高频电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267628B1 (zh)
EP (1) EP1084522A4 (zh)
JP (1) JP3398663B2 (zh)
CN (1) CN1136633C (zh)
AU (1) AU755916B2 (zh)
HK (1) HK1038650B (zh)
IL (1) IL139807A0 (zh)
NO (1) NO20006123L (zh)
WO (1) WO199906363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2039A (zh) * 2011-07-14 2013-01-1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4283033A (zh) * 2014-08-28 2015-01-14 宁波一舟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超六类簧片空间排布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4832B1 (en) 1996-09-12 2001-05-22 Berg Technology, Inc. Double row modular gang jack for board edge application
US6280256B1 (en) * 1999-04-01 2001-08-28 Berg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reducing electrical crosstalk and common mod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US6193560B1 (en) * 2000-03-03 2001-02-2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ide-by-side terminal arrays
US6749466B1 (en) * 2000-08-14 2004-06-15 Hubbell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tact configurations
GB2367194A (en) 2000-09-15 2002-03-27 R W Data Ltd Socket for data transmission.
DE10211603C1 (de) * 2002-03-12 2003-10-02 Ackermann Albert Gmbh Co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für die Datentechnik
GB0228929D0 (en) 2002-12-11 2003-01-15 R W Data Ltd 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 and method
US6699077B1 (en) * 2003-04-16 2004-03-02 Lankom Electronics Co., Ltd. Input module
US6769937B1 (en) 2003-05-13 2004-08-03 Molex Incorporated Modular jack assembly for jack plugs with varying numbers of wires
US7311550B2 (en) * 2004-02-20 2007-12-25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ositioning connectors to minimize alien crosstalk
US20050186838A1 (en) * 2004-02-20 2005-08-25 Debenedictis Dam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ositioning connectors to minimize alien crosstalk
CA2464834A1 (en) * 2004-04-19 2005-10-19 Nordx/Cdt Inc. Connector
US7294024B2 (en) * 2006-01-06 2007-11-13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inimizing alien crosstalk between connectors
US7375284B2 (en) * 2006-06-21 2008-05-20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ulti-pair cable with varying lay length
WO2008088682A2 (en) 2007-01-11 2008-07-24 Keyeye Communications Wideband planar transformer
US8203418B2 (en) * 2007-01-11 2012-06-19 Planarmag, Inc. Manufacture and use of planar embedded magnetics as discrete components and in integrated connectors
FR2934424A1 (fr) * 2008-07-28 2010-01-29 Legrand France Insert et procede d'assemblage d'un tel insert.
US7667985B1 (en) 2008-08-28 2010-02-23 Qlogic, Corporation Computer network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y
US8562374B2 (en) * 2011-04-21 2013-10-22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arness connector
US10365445B2 (en) 2017-04-24 2019-07-30 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 Optical modules integrated into an IC package of a network switch hav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extend on different planes
US10116074B1 (en) 2017-04-30 2018-10-30 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 Graded midplane
JP7076297B2 (ja) * 2018-06-21 2022-05-2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ライトアングル電気コネクタ
US10582633B1 (en) 2019-06-28 2020-03-03 Netflix, Inc. Modular device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6550A (en) * 1978-09-20 1981-10-27 Amp Incorpor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receptacle
US4641901A (en) 1984-01-16 1987-02-10 Stewart Stamping Corp. Printed circuit board jack for modular plug connector terminated cord
US4806117A (en) * 1987-08-21 1989-02-21 Amp Incorporated Modular plug coupler
US4904209A (en) * 1987-12-04 1990-02-27 Amp Incorporated Modular plug coupler
US4934961A (en) 1988-12-21 1990-06-19 Burndy Corporation Bi-level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GB2237153A (en) 1989-10-19 1991-04-24 Itt Ind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EP0444396B2 (de) 1990-01-30 2000-11-02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Kontaktiereinrichtung für ein SI-Modul
US5024609A (en) 1990-04-04 1991-06-18 Burndy Corporation High-density bi-level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5186647A (en) 1992-02-24 1993-02-16 At&T Bell Laboratories High frequency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299956B1 (en) 1992-03-23 1995-10-24 Superior Modular Prod Inc Low cross talk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US5259768A (en) 1992-03-24 1993-11-09 Molex Incorporated Impedance and inductance control in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including reduced crosstalk
US5226835A (en) 1992-08-06 1993-07-13 At&T Bell Laboratories Patch plug for cross-connect equipment
US5328390A (en) 1992-09-01 1994-07-12 Hubbell Incorporated Modular telecommunication jack adapter
US5282754A (en) 1992-09-03 1994-02-01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Multi-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5295869A (en) 1992-12-18 1994-03-22 The Siemon Company Electrically balanced connector assembly
US5362257A (en) 1993-07-08 1994-11-08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terminal arrays having noise cancelling capabilities
GB2271678B (en) 1993-12-03 1994-10-12 Itt Ind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GB9325594D0 (en) 1993-12-14 1994-02-16 Amp Great Britain Multi-port modular jack assembly
US5639266A (en) 1994-01-11 1997-06-17 Stewart Connector Systems, Inc. High frequency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791942A (en) 1994-01-11 1998-08-11 Stewart Connector Systems, Inc. High frequency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403200A (en) 1994-05-04 1995-04-04 Chen; Michael Electric connecting block
EP0692884B1 (en) 1994-07-14 2002-03-20 Molex Incorporated Modular connector with reduced crosstalk
US5456619A (en) * 1994-08-31 1995-10-10 Berg Technology, Inc. Filtered modular jack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US5562507A (en) 1994-11-25 1996-10-08 Kan; Bright Two-layer type multi-wire connection socket structure
US5599209A (en) * 1994-11-30 1997-02-04 Berg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reducing electrical crosstalk and common mod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and modular jack for use therein
US5586914A (en) 1995-05-19 1996-12-2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for crosstalk between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GB9511513D0 (en) * 1995-06-07 1995-08-02 Drewnicki Richard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5639267A (en) 1996-01-26 1997-06-17 Maxconn Incorporated Modular jack assembly
DE19708798A1 (de) * 1997-03-05 1998-09-24 Krone Ag Anordnung von Kontaktpaaren zur Kompensation des Nahnebensprechen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2039A (zh) * 2011-07-14 2013-01-1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882039B (zh) * 2011-07-14 2015-05-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4283033A (zh) * 2014-08-28 2015-01-14 宁波一舟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超六类簧片空间排布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398663B2 (ja) 2003-04-21
IL139807A0 (en) 2002-02-10
WO1999063630A9 (en) 2000-05-25
CN1136633C (zh) 2004-01-28
US6267628B1 (en) 2001-07-31
WO1999063630A1 (en) 1999-12-09
HK1038650A1 (en) 2002-03-22
NO20006123L (no) 2001-01-29
HK1038650B (zh) 2004-09-10
NO20006123D0 (no) 2000-12-01
AU4222499A (en) 1999-12-20
JP2002517891A (ja) 2002-06-18
EP1084522A1 (en) 2001-03-21
EP1084522A4 (en) 2003-12-03
AU755916B2 (en) 200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633C (zh) 高频电连接器组件
CN102668267B (zh) 具有改进的串扰补偿的通信连接器
CN1138318C (zh) 高性能接插件
EP1622234B1 (en) Low-crosstalk modular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US5628647A (en) High frequency modular plug and cable assembly
JP4906139B2 (ja) 千鳥状に配列されたコンタクト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CN2821900Y (zh) 模组连接器
CN1179449C (zh) 具有减轻串音的并适用于不同的接触装置中的模块连接器
JP3547639B2 (ja) コネクター・ジャック組立体
KR101038375B1 (ko) 크로스토크를 최적화하는 콘택 어레이를 갖는 리셉터클
US7186148B2 (en)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for imparting crosstalk compens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US7914346B2 (en) Communications jacks having contact wire configurations that provide crosstalk compensation
CN102576944B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板组件和端子块
CN101248561B (zh) 带有平衡接线以降低差模到共模串扰的通信插头及其安装基片
CN101647158B (zh) 电连接器
CN1282455A (zh) 高频双层偏置多端口插座
CN1736001A (zh) 用于不同触头对的插头和适配器的连接器系统
CN2831476Y (zh) 模组连接器
US6579127B2 (en) High frequency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such as a multi-port multi-level connector assembly
CN1742411A (zh) 阻抗调谐的端子接触布置和并入有其的连接器
CN1599967A (zh) 可调节信号的组合插孔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