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8483C - 直下式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直下式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8483C
CN1288483C CN 200310124496 CN200310124496A CN1288483C CN 1288483 C CN1288483 C CN 1288483C CN 200310124496 CN200310124496 CN 200310124496 CN 200310124496 A CN200310124496 A CN 200310124496A CN 1288483 C CN1288483 C CN 128848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type backlight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lamp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31012449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54973A (zh
Inventor
蔡宜轩
林怡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 20031012449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88483C/zh
Publication of CN1554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4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84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848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包括灯座、光学组件与面状光源。灯座,具有一容置槽,而面状光源以成一固定角度置放的方式配置于灯座上。光学组件配置于灯座上,并位于面状光源的上方。容置槽上还设置一间隔材,用以承载面状光源,间隔材的表面为一斜面,使面状光源得以依据斜面的角度,以固定角度的方式置放于灯座上,使得光学组件的一端可接收到面状光源的光线,以获得大视角与均匀的面面状光源。本发明可以改善已有大视角显示器运用时面板边缘亮度不足的问题,使显示面板的亮度及视角一致,并增进显像品质。

Description

直下式背光模块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一种具大视角与均匀面状光源的直下式背光模块。
(2)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因具体积薄、重量轻以及低电磁辐射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地使用。而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液晶显示器的功用及效能一直在创新与增进。其中,广视角的液晶显示器为众多改革发展方向之一,而平面光源的使用,更使得液晶显示器具有色彩多、亮度高、发光面均匀、色彩柔和与容易操控等特点。
一般的液晶显示器主要包括一显示面板及一背光模块,以一具有多个平面光源的直下式背光模块为例,请同时参照图1A与图1B。图1A是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俯视图,而图1B是图1A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剖面图。对于传统配置有平面光源的直下式背光模块(direct backlight module)100而言,直下式背光模块100包括有一灯座110、一光学组件150以及多个面状光源160。多个面状光源160是冷阴极平面荧光灯(Cold Cathode Flat Fluorescent Lamp,CCFFL),用以提供液晶显示器所需的平面光源。灯座110具有一容置槽,而多个面状光源160是配置于容置槽120中,且每一冷阴极平面荧光灯彼此相邻排列。光学组件150是配置于灯座110上,其中,光学组件150包含有使光线均匀扩散的扩散板(diffuser)以及使光线聚集的集光组件等。集光组件例如是一增光膜(BrightnessEnhancement Film,BEF)或一双增光膜(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DBEF)。
由于冷阴极平面荧光灯的发光原理是利用平面式微碳电极发射出电子,促使气体分子游离成为等离子体(plasma)状态产生紫外线,进而激发荧光粉发出可见光。当光线自面状光源160发散至光学组件150时,光线皆以一垂直于容置槽120底面的角度发散,如图1B所示。这样位于光学组件150的两端区域140便无法有均匀且充足的的光线入射,故于光学组件150的两端区域140中也无均匀且充足的的光线能被均匀地扩散并导引至显示面板,使得显示面板的光度不均,故对于大视角的显示器而言,边缘亮度的不足影响到显示面板整体画素的亮度及视角表现,造成显像品质不佳。
(3)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以期改善大视角显示器运用时面板边缘亮度不足的问题,使显示面板的亮度及视角一致,并增进显像品质。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包括灯座、光学组件与面状光源。灯座,具有一容置槽,而面状光源以成一固定角度置放的方式配置于灯座上。光学组件配置于灯座上,并位于面状光源的上方。容置槽上还设置一间隔材,用以承载面状光源,间隔材的表面为一斜面,使面状光源得以依据斜面的角度,以固定角度的方式置放于灯座上,使得光学组件的一端可接收到面状光源的光线。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再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包括灯座、光学组件、第一平面光源与第二平面光源。灯座具有容置槽,且容置槽的槽底的两端上分别具有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第一平面光源及第二平面光源,是分别配置于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上。光学组件是配置于灯座上,并位于第一平面光源及第二平面光源的上方,且光学组件的两端可接收到第一平面光源及第二平面光源的光线。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4)附图说明
图1A是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俯视图。
图1B是图1A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剖面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3A是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3B与图3C是灯座其它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5)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点在于改进直下式背光模块中灯座的结构,使得平面光源所发射的光线得以发散至大视角显示器的边缘,以克服传统上大视角显示器边缘亮度不足的现象,以提供显示面板大而均匀的面状光源,使得显示面板上整体像素的亮度表现及视角一致,提高显示面板的均齐度并增进显示器的显像品质。在此举出二实施例,下面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2,其是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直下式背光模块200,可设置于液晶显示器中,且直下式背光模块200至少包括:灯座210、间隔材230a与230b、光学组件250及面状光源260a与260b。
灯座210形成有一容置槽220,且于容置槽220上设置有间隔材230a与230b。间隔材230a与230b较佳地被设置于容置槽220的两侧,用以分别承载面状光源260a与260b。光学组件250则配置于灯座210上方,并位于面状光源260a与260b的上方。
由于间隔材230a与230b具有一斜面表面,使得当面状光源260a与260b分别置放于间隔材230a与230b上时,面状光源260a与260b得以成一固定角度A的方式,配置于灯座210上。面状光源260a与260b可分别依据间隔材230a与230b的斜面的倾斜角度来作调整,较佳地将面状光源260a与260b所发射的光线分别投射至光学组件250的两端区域240中。
当面状光源260a与260b以成固定角度A的方式,置放于灯座210上时,光学组件250的两端区域240可分别接收到面状光源260a与260b的光线。这样,可获得较大视角与较均匀的面状光源。再藉由光学组件250的扩散与集光作用,使得光线得以均匀分散并被导引至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面板上,就可克服已有大视角显示器运用时的边缘亮度不足的问题,还进一步使得显示面板的亮度及视角趋于一致,并可增进显像品质。在此,显示面板例如是一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其中,面状光源260a与260b例如是平面面状光源,较佳地以冷阴极平面荧光灯(Cold Cathode Flat Fluorescent Lamp,CCFFL)构成,用以提供液晶显示器所需的面状光源。而光学组件250包含有使光线均匀扩散的扩散板(diffuser)以及使光线聚集的集光组件等。集光组件例如是一增光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或一双增光膜(Dual BrightnessEnhancement Film,DBEF)。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A,其是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在图3A中,直下式背光模块300,可设置于液晶显示器中,且直下式背光模块300至少包括:灯座310、光学组件350以及面状光源360a及面状光源360b。
灯座310形成有一容置槽320,且容置槽320的槽底的左右两端分别具有斜面330a及斜面330b,而面状光源360a与360b是分别置于斜面330a及斜面330b上,使面状光源360a与360b得以分别与水平面成一倾斜的锐角角度A的方式,配置于灯座310上。光学组件350则配置于灯座310上方,并位于面状光源360a与360b的上方。
依据斜面330a及斜面330b的倾斜角度的不同,面状光源360a与360b配置于灯座310上的角度也随之改变。面状光源360a与360b是可分别依据斜面330a及斜面330b的倾斜角度来作调整,较佳地将面状光源360a与360b所发射的光线分别投射至光学组件350的两端区域340中。
当面状光源360a与360b以分别与水平面成一倾斜的锐角角度A的方式,置放于灯座310上时,光学组件350的两端区域340可分别接收到面状光源360a与360b的光线。这样,可获得较大视角与较均匀的面面状光源。再藉由光学组件350的扩散与集光作用,使得光线得以均匀分散并被导引至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面板上,就可克服已有大视角显示器运用时的边缘亮度不足的问题,还进一步使得显示面板的亮度及视角趋于一致,并可增进显像品质。在此,显示面板例如是一液晶显示面板(LCD)。
其中,面状光源360a与360b例如是平面光源,较佳地以冷阴极平面荧光灯构成,且每一冷阴极平面荧光灯彼此相邻排列,用以提供液晶显示器所需的平面光源。而光学组件350包含有使光线均匀扩散的扩散板以及使光线聚集的集光组件等,集光组件例如是一增光膜(BEF)或一双增光膜(DBEF)。
需要注意的是,灯座310所包括的斜面数目并不仅限于图3A中所述的斜面数目及其配置方式,且斜面的倾斜角度也不限定于图3A中所述的角度A,均可利用本发明的精神,依据不同的需要来做调整。也即是,灯座310中所包括的斜面数目可以是二个或二个以上。
图3B与图3C是灯座310其它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图3B中,容置槽320的槽底具有二个以上的斜面,较佳地具有10个斜面,分别为斜面330、331、332、333、334、335、336、337、338与339。斜面与斜面彼此之间相邻排列,使得灯座310的底面形成一连续的锯齿结构。于斜面330~339上,分别一对一相对应地配置有平面光源360~369。平面光源360~369分别以与水平面成一倾斜的锐角角度的方式,配置于灯座310上。
对于配置于容置槽320的槽底左右两端的面状光源360与369而言,面状光源360与369是可分别依据斜面330与339的倾斜角度来作调整,较佳地将面状光源360与369所发射的光线分别投射至光学组件350的两端区域340中。
在图3C中,容置槽320的槽底具有二个斜面330c与330d,斜面330c与330d较佳地分别设置于容置槽320的槽底的左右两端。而对于容置槽320的槽底,除斜面330c与330d外的其它区域则成一平面。斜面330c与330d上相对应地分别配置有平面光源360c与360d。平面光源360c与360d是可分别依据斜面330c与330d的倾斜角度来作调整,较佳地将面状光源360c与360d所发射的光线分别投射至光学组件350的两端区域340中。
另外,对于灯座210与310的制造方式,是可利用模具制作并一体成型,或者是利用一板金件当主体,再对此板金件进行折边方式来制作。又或者是采用铝挤形的方式,以挤压一铝材制作成。而对于所配置的面状光源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平面光源,除了较佳地是上述的冷阴极平面荧光灯具(CCFFL)之外,不含汞(mercury,Hg)的平面光源或者又可为其它形式的面状光源也可适用。另外,于灯座210与310的容置槽220与320两侧的表面上,还较佳地配置有一反射片,或使用具反射性的物质分别溅镀于容置槽220与320两侧的表面上,可反射光线,以防止光线外漏。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灯座,形成有一容置槽;
一面状光源,以成一与水平面成一倾斜的锐角角度置放的方式,配置于该灯座上;以及
一光学组件,配置于该灯座上并位于该面状光源的上方,该光学组件的一端可接收到该面状光源的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上还设置一间隔材,用以承载该面状光源,该间隔材的表面为一斜面,使该面状光源得以依据该斜面的角度,以该与水平面成一倾斜的锐角角度的方式置放于该灯座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面状光源为一平面光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平面光源是一冷阴极平面荧光灯具。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平面光源是一不含汞的平面光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组件是一扩散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组件是一集光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集光组件是一增光膜。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集光组件是一双增光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直下式背光模块是配置于一液晶显示器中。
1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灯座,形成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的槽底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
一第一面状光源及一第二面状光源,是分别配置于该第一斜面及该第二斜面上;以及
一光学组件,是配置于该灯座上,并位于该第一面状光源及该第二面状光源的上方,该光学组件的两端是可接收到该第一面状光源及该第二面状光源的光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面状光源与该第二面状光源均为一平面光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平面光源是一冷阴极平面荧光灯具。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平面光源是一不含汞的平面光源。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组件是一扩散板。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组件是一集光组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集光组件是一增光膜。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集光组件是一双增光膜。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灯座是以模具成型制作成。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灯座是以一板金件再进行折边方式制作成。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灯座是以挤压成型法制成。
2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直下式背光模块可配置于一液晶显示器中。
CN 200310124496 2003-12-25 2003-12-25 直下式背光模块 Expired - Lifetime CN128848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10124496 CN1288483C (zh) 2003-12-25 2003-12-25 直下式背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10124496 CN1288483C (zh) 2003-12-25 2003-12-25 直下式背光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4973A CN1554973A (zh) 2004-12-15
CN1288483C true CN1288483C (zh) 2006-12-06

Family

ID=34338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310124496 Expired - Lifetime CN1288483C (zh) 2003-12-25 2003-12-25 直下式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8848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9402B (zh) * 2012-09-14 2015-0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07436509A (zh) * 2016-05-27 2017-12-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15877611A (zh) * 2022-12-06 2023-03-31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4973A (zh) 2004-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62089Y (zh)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US7722225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diffuser employed in the same
TWI528082B (zh) 照明系統及使用該照明系統的顯示裝置
US20060215075A1 (en) Backlight Module of LCD Device
US20060256580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797119A (zh) 灯支撑件、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779524A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693963A (zh) 背光单元及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件
CN1837925A (zh) 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06137686A1 (en) Led array type lens and backlight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928664A (zh) 灯导支架、包括该灯导支架的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模块
CN101922652B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WO2008117993A1 (en) Optical prism sheet having a certain roughness thereon
CN1906525A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具有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移动站
TWI388883B (zh) 具有傾斜脊部之稜形片以及使用該稜形片之液晶顯示裝置
CN1766704A (zh) 导光板和面发光装置
CN1811563A (zh) 多光源背光模块
CN1725082A (zh) 直下式背光模块
CN1687831A (zh) 背光模块及其照明装置
WO2008114924A1 (en) Optical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288483C (zh) 直下式背光模块
KR20070109125A (ko) 확산판을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US20080144335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50013001A1 (en) Composite micro-structured sheet for diffusing and condensing light
KR101413140B1 (ko) 불균일한 로컬 마이크로렌즈 어레이 패턴을 갖는 광확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0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