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0692C - 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及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及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0692C
CN1280692C CN 200310120785 CN200310120785A CN1280692C CN 1280692 C CN1280692 C CN 1280692C CN 200310120785 CN200310120785 CN 200310120785 CN 200310120785 A CN200310120785 A CN 200310120785A CN 1280692 C CN1280692 C CN 128069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occurs
gesture
control device
t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3101207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24631A (zh
Inventor
林招庆
黄士殷
祝林
沈宗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wei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DA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DA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HENGDA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 20031012078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80692C/zh
Publication of CN1624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4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06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069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该拖曳手势是于一触控装置上生成,其特征在于:当一物体于触控装置的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和该第一次出现的结束与该第二次出现的起始间的时间间距的之和小于第一参考时间值时,若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第一次与第二次出现间的时间间距与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之和不小于第一参考时间值、或者第二次出现期间的累计位移量不小于一参考位移量时,即产生一拖曳讯号。

Description

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及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辨识拖曳手势(Drag gesture)的方法及控制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于一触控装置上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及控制器,以于触控装置上辨识出拖曳手势时,产生一模拟鼠标拖曳目标物的拖曳(Drag)讯号。
背景技术
视窗介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最早由全禄PARC研究室所推出的程式操作介面,搭配指向装置(如鼠标)来使用,使用者仅需以视觉式的指标移动鼠标并加上点选动作,即可轻松完成想要执行的动作,解决了以往文字模式需输入繁杂的指令而造成使用不便的障碍。因此,视窗介面纷纷被苹果电脑与微软(Microsoft)所采用,成为所有操作系统的主流模式。在应用视窗介面系统的电子设备,例如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位助理机(PDA)等等,指向装置(pointing device)已成为基本配备。
目前指向装置包含外部装置鼠标与内建于携带式电脑系统上的轨迹球触控板(touch pad)以及与屏幕结合的触控面板(touch panel)等等,其中鼠标为最早推出的指向装置。以鼠标为例来说明指向装置的功能,鼠标可控制电子装置的屏幕上的指标(pointer),即鼠标移到哪里,指标也跟随移到哪里,然后在屏幕上对欲执行的目标按下控制按键,即可对电子装置下达执行指令。然而,目前的电子设备设计朝短小轻薄发展,例如笔记型电脑已逐渐取代桌上型电脑的出货,致使体积小的触控装置(如触控板)有逐渐成为指向装置主流的态势。
目前触控板的技术大致包含电容式、电阻式、电磁式、压力式、电感式、表面声波式、超音波式、光学式等等。当诸如手指之类的物体于触控板上移动,即可控制指标沿物体移动的方向移动。然而,指向装置除了控制指标移动外,还需兼具下达命令的功能。以鼠标的操作为例来说,当指标移动至欲移动的目标物(如程式、文件、图片)时,可持续按压鼠标按键(如左键)并移动鼠标,则可拖曳(Drag)目标物至其他位置。然而,以诸如触控板之类的触控装置来说,目前多于其下方增设两控制按键以取代鼠标的左右键,或者定义物体于触控装置上的某种动作手势,来于移动目标物时一并产生连续按压鼠标按键的讯号,以使目标物可被拖曳至其他位置。
一般触控装置是以一拖曳手势,来模拟鼠标拖曳的动作,其方法是采用于触控装置上施行一次敲击(tap)与紧接着再施行一次移动(movement)的手势,来令目标物移动。因而,在美国专利第6,414,671号中提出一种如何辨识触控装置上的拖曳手势的以往方法。配合图1,首先把物体于触控板上的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4(即指物体于触控装置上第一次出现的停留时间)与第一参考时间值比较,若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4小于第一参考时间值时,则产生一拖曳讯号11;而后,把第一次出现及第二次出现间的时间间距t5与第二参考时间值比较,若时间间距t5小于第二参考时间值时,则维持拖曳讯号11并于第二出现的时间长度t6内重复产生X、Y资讯。
虽然已知方法可达到辨识拖曳手势的目的,然而由于以往方法中,把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4和第一与第二次出现间的时间间距t5分别和对应的参考时间值作比较,使得判断上较为复杂,且于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6内重复产生X、Y资讯,造成设计上较为复杂。再者,由于使用者的个人差异,所以每一个人于触控装置上执行拖曳手势的各阶段动作的时间或有差异,甚者同一使用者于每一次执行拖曳手势的各动作的时间长短也可能会有不同,导致以往方法容易有误判的情况发生。又,在触控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容易被误触、或者因触控装置本身工作时产生的杂讯、或源于外界环境的杂讯所干扰,因而会产生短暂的突波式(spike)的第一次出现、突波式的第一次出现与第二次出现间的时间间距、突波式的第二次出现的现象。以往方法未对第一、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两次出现间的时间间距作最小时间限制,如此容易对因杂讯干扰而产生的讯号作不当判断,而容易有误判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及控制器,利用各动作的时间之和来与一参考时间值比较,以达到判断更简捷与可靠的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及控制器,要求各动作的时间须分别大于一对应时间值,以有效避免因杂讯而误判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及控制器,可把第二次出现期间的累积位移量与一参考位移量比较,以判定是否为拖曳手势,进而达到更为精确判断的功效。
本发明的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该拖曳手势是于一触控装置上生成,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检测一物体于该触控板上的第一次出现;
检测该物体于该触控板上的第二次出现;以及
若该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及该第一次出现的结束与该第二次出现的起始间的时间间距的之和小于第一参考时间值,以及若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中的一种时,则产生一拖曳讯号:
(A)若该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该第一次出现的结束与该第二次出现的起始间的时间间距、及该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的之和不小于该参考时间值;及
(B)若该第二次出现期间的累计位移量不小于一参考位移量。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以往拖曳手势的示意时脉图;
图2是结合本发明的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方块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图2中实施例的一范例的输入与输出讯号的时脉图;及
图5是图2中实施例的另一范例的输入与输出讯号的时脉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用于一触控装置中。为了说明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以电容式触控装置来作说明。
如图2,电容式触控装置2大致包含一触控板21、一具有一X方向处理单元22、一Y方向处理单元23、一运算单元24与一位移单元25的运算模组、一手势单元26与一传输介面27。触控板21分别于X、Y方向有多数条导线分布,例如X方向16条、Y方向12条。如此,当诸如手指10之类具有导电性的物体碰触或接近触控板21时,则触控板21上会产生电容值变化,紧接着,X、Y方向处理单元22、23分别处理X、Y方向的电容值后传递至运算单元24,运算单元24会据此运算出物体接触位置的X座标值、与Y座标值。而后,位移单元25接收运算单元24的运算结果X、Y,并依此计算出物体于触控板21上的相对位移DX、DY(指触压讯号)后,传递予手势单元26与传输介面27。如此,计算结果DX、DY可经传输介面27传送至一主机(host)3,以供主机3控制其指标于屏幕上的移动。主机3可为个人电脑、笔记型电脑、个人数位处理机(PDA)、移动电话等各种电子装置。在此,由于前述构件并非本案的改良特征且广为熟悉本技术领域者所熟知,所以不在此赘述。另外,本例的运算单元24、位移单元25、手势单元26与传输介面27是整合于诸如晶片之类的控制器中。
手势单元26接收位移单元24的计算结果DX、DY,以判断物体是否有于触控板21上产生一符合拖曳手势的动作,并于判断为拖曳手势时对应输出一模拟按压鼠标按键与移动鼠标的拖曳讯号(此拖曳讯号为多个连续的讯号封包),以经传输介面27馈入主机3来作游标的对应控制。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手势单元26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此方法可以软件、轫体、或硬件方式设于手势单元26中。再者,虽然本例的手势单元26是整合于触控装置2的控制器中,然而也可以软件或硬件方式设置于主机3中,并不应受限于本实施例所揭示。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以电容式触控装置2为例作说明,然而熟悉本技术领域者当知,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其他型态的触控板装置,例如光学式、电阻式、电感式、压力式、电磁式、表面声波式、超音波式等等,并不应受限于本实施例所揭示。
配合图3,来说明本实施例的一范例的判断流程。在此范例中,先假设触控板21被诸如手指10之类的物体敲击(tap)两次。为了说明方便,在下文中物体以手指10作代表。另外,虽本例中以一为手指10的物体来说明,然而熟悉本技术领域者当知,触控板21也可感测多个物体,并不应受限于本实例所揭示露。
首先,在步骤41,触控装置2检测到手指10于触控板21的第一次出现的开始,即第一次敲击的开始。此时,触控装置2会开始计数手指10于触控板21上的出现时间。若本例中假设若为拖曳手势则会于第一参考时间值T1内检测到两次出现的开始。本例的第一参考时间值T1的范围可设定为约介于100微秒~1000微秒(100ms≤T1≤1000ms),可依设计者的需要或使用者的操作习惯而调整。
而后,在步骤42中,触控装置2持续检测出现于触控板21上的手指10,以判断检测到第一次出现结束与自第一次出现开始计数的时间已抵达第一参考时间值T1的两条件中哪一条件先被达成。
若步骤42中先判断出检测到第一次出现结束时,因为在计时尚未达到第一参考时间值T1时已有第一次出现,因而有可能在第一参考时间值T1内再有第二次出现,因而继续执行步骤44。相反地,若步骤42先判断出计数时间已抵达第一参考时间值T1,则因第一参考时间值T1内仅有第一次出现且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1已超过第一参考时间值T1,可确定非为拖曳手势,因而由手势单元26执行步骤43,以判断是否为其他手势。
在步骤44,触控装置2继续判断检测到手指10于触控板21上的第二次出现的开始与计数时间已抵达第一参考时间值T1的两条件中哪一条件先被达成。若步骤44中,先判断出第二次出现已经开始,意味着在第一参考时间值T1内可能会有两次出现而可能为拖曳手势,所以继续步骤45。若步骤44中先判断出计数时间已抵达第一参考时间值T1时,可确认非为拖曳手势,因而跳至步骤43中,判断是否为其他手势。
若步骤44中判断出第二次出现已经开始时,如图4,触控装置2已于先前的检测中获得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1(指手指10第一次出现于触控板21上的持续时间),与一位于第一次与第二次出现间的第一次时间间距Tup1(指介于手指10第一次敲击后而提起而离开触控板21,直至手指10的第二次敲击前的时间长度)。
触控板21的使用过程中容易被误触、或者因触控板21本身工作所产生的杂讯、或源于外界环境的杂讯所干扰而产生的不当讯号,例如短暂时间的第一次出现、第二次出现及两次出现间的时间间距。由于这些不当讯号在许多时候仅持续短暂时间,所以,在本实施例中更要求各动作的持续时间需分别大于对应的最小参考时间值,以有效滤除这些不当讯号,进而增加辨识的精准度。
因而,在步骤45中,判断位于第一次与第二次出现间的第一次时间间距Tup1是否大于第一最小提起参考时间值T21。在此,第一最小提起参考时间值T21即手指10提起(UP)再落下的最短有效时间。本例的第一最小提起参考时间值T2的范围可设定为约介于1微秒~10微秒(1ms≤T2≤10ms),可依设计者需要或使用者操作习惯而调整。若步骤45中判断第一时间间距Tup1不大于第一最小提起参考时间值T21(Tup1≤T21)时,意味着第一次与第二次出现间的第一次时间间距Tup1过短,因而判断第一次时间间距的讯号为杂讯,所以第一次出现实际上并未真正结束,而跳回步骤42。若步骤45中判断第一时间间距Tup1大于第一最小提起参考时间值T21(Tup1>T21)时,意味着第一次时间间距Tup1为有效讯号,则继续步骤46。
在步骤46中,判断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1是否大于第一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T31。在此,第一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T31是指手指10于触控板21上所停留的最短有效时间。若步骤46中判断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1大于第一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T31(Tdown1>T31)时,意味着第一次出现的讯号为有效讯号,而继续步骤47。相反地,若步骤46中判断出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1不大于第一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T31(Tdown1≤T31)时,意味着第一次出现为杂讯,所以扬弃不用而跳回步骤41,以重新检测第一次出现的开始。本例的第一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T31的范围可依设计者需要或使用者操作习惯而调整。
在进入步骤47时,意味着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1与第一次时间间距Tup1的之和小于第一参考时间值T1(Tdown1+Tup1<T1)。由于施行拖曳手势时,不外乎是手指10接触触控板21的二次出现的停留时间较长,或手指10于触控板21的第二次出现的累计位移量较大,因而本实施例中以时间或位移量作要求条件来判断是否为拖曳手势,以增加判断的可靠度。因而,在步骤47中,同时判断检测到第二次出现结束、第二次出现的累计位移量Mdown2大于一参考位移量M1与自第一次出现开始计数的时间已抵达第一参考时间值T1的三条件中的哪一条件先被达成。手势单元26于检测第二出现时除计时外,更利用位移单元25产生的计算结果DX、DY来计算第二次出现的累计位移量Mdown2
若步骤47中先检测出第二次出现结束时,可获得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2与一第二次出现结束后手指10提起时产生的第二次时间间距Tup2。此时,若确认第二次时间间距Tup2与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2为有效讯号时,意味着在第一参考时间值T1内有两次完整出现【(Tdown1+Tdown2+Tup1)<T1】且第二次出现的累积位移量Mdown2又小于参考位移量M1(Mdown2<M1),则推定非为拖曳手势。因而,在步骤47中先判断出检测到第二次出现结束时,继续步骤48、49,以先判断第二次时间间距Tup2与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2是否为有效讯号。
在步骤48中,判断第二次时间间距Tup2是否大于第二最小提起参考时间值T22。本例的第二最小提起参考时间值T22的范围可设定为约介于1微秒~10微秒(1ms≤T2≤10ms),可依设计者需要或使用者操作习惯而调整。若步骤48判断第二次时间间距Tup2大于第二最小提起参考时间值T22(Tup2>T22)时,代表第二次时间间距Tup2为有效讯号,以继续步骤49的判断。若步骤49判断为否(Tup2≤T22)时,意味着此第二次时间间距Tup2的讯号仅为杂讯,因而扬弃不用而跳回步骤47。本例中设定第一最小提起参考时间值T21相同于第二最小提起参考时间值T22
在步骤49中,判断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2是否大于第二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T32。若步骤49中判断出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2大于第二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T32(Tdown2>T32)时,可确定第二次出现的讯号为有效讯号,继而可推断非为拖曳手势,因而跳至步骤43,以判断是否为其他手势。相反地,若步骤49中,判断出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2不大于第二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T32(Tdown2≤T32)时,意味着第二次出现为杂讯而扬弃不用,跳回步骤44,以继续检测第二次出现是否已开始。本例中第二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T32的范围可依设计者需要或使用者操作习惯而调整,更可设定第二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T32与第一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T31相同。
若步骤47中,先判断出自第一次出现开始计数的时间已抵达第一参考时间值T1时,若可确定第二次出现为有效讯号,则可推断出两次出现为拖曳手势,因而先执行步骤50,以判断第二次出现是否为有效讯号。
在步骤50中,判断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2是否大于第二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T32。若步骤50判断出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2大于第二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T32(Tdown2>T32)时,意味着第二次出现为有效讯号,且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1、第一次与第二次出现间的第一时间间距Tup1及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2的之和不小于第一参考时间值T1【(Tdown1+Tdown2+Tup1)≥T1】,因而手势单元26产生一拖曳讯号,以经传输介面27馈入主机3,以告知主机3拖曳手势的产生,模拟鼠标的按键持续被按压并移动所产生的拖曳讯号。若步骤50中,判断出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2不大于第二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T32(Tdown2≤T32)时,代表第二次出现为杂讯,但因自第一次出现开始后已达到第一参考时间值T1,所以跳至步骤43,以判断是否为其他手势。
若步骤47中,先判断出第二次出现的累计位移量Mdown2大于参考位移量M1(Mdown2≥M1)时,意味着虽然两次敲击的整体时间较短,但第二次敲击(即第二次出现)是于触控板21上拖曳,使用者应是为拖曳目的而执行这些动作,因而执行步骤51,如图5以产生拖曳讯号。本例的参考位移量M1的范围可为1像素(pixel)~10像素(1 pixel≤M1≤10 pixel),例如为3像素,也可依设计者需求与使用者操作习惯而调整。
依前所述,有别于以往辨识方法中拖曳讯号于第一次敲击后随即产生,配合图4,当第一、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1、Tdown2与两次出现间的第一次时间间距Tup1的之和大于或等于第一参考时间值T1时,(Tdown1+Tdown2+Tup1)≥T1,则于第一次出现后累计时间到达第一参考时间值T1后,方才输出拖曳讯号51。另外,配合图5,当第一、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Tdown1’、Tdown2’与两次出现间的时间间距Tup1’的之和小于第一参考时间值T1,(Tdown1+Tdown2+Tup1)<T1,但是第二次出现的累计位移量Mdown2’不小于参考位移量M1时(Mdown2≥M1),则于该第二次出现期间当该累积位移量不小于该参考位移量的时间点,输出拖曳讯号51’。
归纳前述,本实施例对于拖曳手势的要求条件如下列公式:
公式1:Tdown1>T31
公式2:Tdown2>T32
公式3:Tup1>T21
公式4:Tup2>T22
公式5:(Tdown1+Tup1)<T1;and
a.(Tdown1+Tdown2+Tup1)≥T1;or
b.Mdown2≥M1
应注意的是,虽然前述步骤42、44、47是同时判断多个条件,然而熟悉本技术领域者当知,前述步骤42、44、47的条件也可依序判断,并不应受限于本实施所揭示。
依据所述,有别以往需个别判断第一次出现及第一、二次出现间的间隔时间的时间是否小于对应的参考时间值并于第二次出现时间内需额外输出X、Y资讯作为计算依据,本发明的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中无需输出X、Y资讯,而是综合各动作时间Tdown1、Tdown2、Tup1的之和来判断是否不小于第一参考时间值T1(参考公式5a),或者判断第二次出现的累计位移量Mdown2是否不小于参考位移量M1(参考公式5b),以达到判断更为简洁且可靠的功效。另外,本发明更要求各动作时间需分别大于对应的参考值T31(参考公式1)、T32(参考公式2)、T21(参考公式3)及T22(参考公式4),以有效滤除因干扰而产生的不当讯号,以达到判断更为精确的功效。再者,有别于以往只利用时间来作为拖曳手势的判断,本发明中更利用判断第二次出现的累计位移量Mdown2是否不小于参考位移量M1来判断其是否为拖曳手势(参考公式5b),以便利使用者的操作,进而达到判断更精确的功效。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该拖曳手势是于一触控装置上生成,该触控装置包括一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检测一物体于该触控板上的第一次出现;
检测该物体于该触控板上的第二次出现;以及
若该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及该第一次出现的结束与该第二次出现的起始间的时间间距的之和小于第一参考时间值,以及若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中的一个,则产生一拖曳讯号:
(A)若该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该第一次出现的结束与该第二次出现的起始间的时间间距及该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的之和不小于该参考时间值;及
(B)若该物体在该第二次出现期间在该触控板上移动的累计位移量不小于一参考位移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拖曳讯号是于该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该第一次出现的结束与该第二次出现的起始间的时间间距、及该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累加超过该参考时间值的时间点时才产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拖曳讯号是在该物体在该第二次出现期间在该触控板上移动的累计位移量不小于该参考位移量时的时间点时才产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拖曳讯号还于该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大于第一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时才产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拖曳讯号还于该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大于第二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时才产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拖曳讯号还于该第一次出现的结束与该第二次出现的起始间的时间间距大于第一最小提起参考时间值时才产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传送该拖曳讯号至主机。
8.一种触控装置的控制器,用于辨识一物体于该触控装置上的动作,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包括:
一运算模组,于检测到该物体于该触控装置的每一次出现时,分别对应产生一触压讯号,各该触压讯号是该对应次出现于该触控装置上的起始时开始被产生,并于该次出现结束后被终止;及
一手势单元,与该运算模组连接,该手势单元接收自该运算模组的一对应该物体于该触控装置上的第一次出现所产生的第一触压讯号及一对应该物体于该触控装置上的第二次出现所产生的第二触压讯号,计算并判断出该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及该第一次出现的结束与该第二次出现的起始间的时间间距的之和小于第一参考时间值,并计算和判断出
该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该第一次出现的结束与该第二次出现的起始间的时间间距及该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的之和不小于该参考时间值,产生一拖曳讯号;或计算和判断出该物体在该第二次出现期间在该触控装置上移动的累计位移量不小于一参考位移量,产生一拖曳讯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手势单元是于该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该第一次出现的结束与该第二次出现的起始间的时间间距、及该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累加超过该参考时间值的时间点时才产生该拖曳讯号。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手势单元是于该第二次出现期间当该累积位移量不小于该参考位移量的时间点时产生该拖曳讯号。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手势单元还于计算该第一次出现长度大于第一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时才产生该拖曳讯号。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手势单元还于计算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大于第二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时才产生该拖曳讯号。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手势单元还于计算该第一次出现的结束与该第二次出现的起始间的时间间距大于第一最小提起参考时间值时才产生该拖曳讯号。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还包括一连接该手势单元的传输介面,以传送该拖曳讯号至一主机。
15.一种触控装置的手势单元,用于辨识一物体于该触控装置上的动作,与触控装置相连,接收自该运算模组的一对应该物体于该触控装置上的第一次出现所产生的第一触压讯号及一对应该物体于该触控装置上的第二次出现所产生的第二触压讯号,计算并判断出该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及该第一次出现的结束与该第二次出现的起始间的时间间距的之和小于第一参考时间值,并计算和判断出该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该第一次出现的结束与该第二次出现的起始间的时间间距及该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的之和不小于该参考时间值,产生一拖曳讯号;或计算和判断出该物体在该第二次出现期间在该触控装置上移动的累计位移量不小于一参考位移量,产生一拖曳讯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势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手势单元于该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长度、该第一次出现的结束与该第二次出现的起始间的时间间距及该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累加超过该参考时间值的时间点时产生该拖曳讯号。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势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手势单元于该第二次出现期间当该累积位移量不小于该参考位移量的时间点时产生该拖曳讯号。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势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手势单元还于计算出该第一次出现长度大于第一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时才产生该拖曳讯号。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势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手势单元还于计算出第二次出现的时间长度大于第二最小敲击参考时间值时才产生该拖曳讯号。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势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手势单元还于计算出该第一次出现的结束与该第二次出现的起始间的时间间距大于一最小提起参考时间值时才产生该拖曳讯号。
CN 200310120785 2003-12-04 2003-12-04 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及控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069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10120785 CN1280692C (zh) 2003-12-04 2003-12-04 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及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10120785 CN1280692C (zh) 2003-12-04 2003-12-04 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及控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4631A CN1624631A (zh) 2005-06-08
CN1280692C true CN1280692C (zh) 2006-10-18

Family

ID=34761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31012078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0692C (zh) 2003-12-04 2003-12-04 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及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8069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05273C (zh) * 2005-07-15 2008-07-23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的重叠功能区域侦测方法
CN100454223C (zh) * 2005-07-21 2009-01-21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的手势检测方法
CN100388175C (zh) * 2005-07-21 2008-05-14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的手势检测方法
CN100416481C (zh) * 2005-11-11 2008-09-03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的对象检测方法
CN101667077B (zh) * 2008-09-03 2011-06-22 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击、双击与拖拽动作辨识方法及触控装置的控制器
CN101667089B (zh) * 2008-09-04 2011-08-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手势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2023740A (zh) * 2009-09-23 2011-04-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装置的动作识别方法
CN102236511B (zh) * 2010-04-30 2015-11-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响应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36757A (zh) * 2011-03-31 2012-10-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识别方法及触控识别装置
CN103019418B (zh) * 2011-09-20 2015-07-15 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的单、双击以及拖曳的判断方法
CN103150037A (zh) * 2011-12-06 2013-06-12 禾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辨识方法及电容式指向装置
CN102929433A (zh) * 2012-11-06 2013-02-13 山东大学 一种通过触点预测降低嵌入式设备上拖拽延迟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4631A (zh) 2005-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90356B2 (en)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identifying double tap gestures
CN1280692C (zh) 辨识拖曳手势的方法及控制器
US9417728B2 (en) Predictive touch surface scanning
US9720544B2 (en)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jitter for taps
US986450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lick detection on a force pad using dynamic thresholds
TWI581171B (zh) 多點手勢識別方法及多點平移手勢的識別裝置
US8730187B2 (en) Techniques for sorting data that represents touch positions on a sensing device
US8040324B2 (en) Movement detection method for multiple objects on a capacitive touchpad
TWI467465B (zh) 多點縮放動作的識別方法和裝置
CN102023740A (zh) 一种触控装置的动作识别方法
CN101667077B (zh) 单击、双击与拖拽动作辨识方法及触控装置的控制器
US20120124526A1 (en) Method for continuing a function induced by a multi-touch gesture on a touchpad
CN102736757A (zh) 触控识别方法及触控识别装置
TW201239702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dentifying multipoint rotating movement
CN1323343C (zh) 单击动作辨识方法及其控制器
CN1308796C (zh) 辨识双击手势的方法及控制器
CN101727242A (zh) 触控板上侦测多指触控的方法
CN102541332A (zh) 单击手势判断方法、触控感应控制芯片、触控及电脑系统
CN102214028B (zh) 触控板的手势识别方法与手势识别装置
CN101661350A (zh) 触控面板上拖拽及拖拽延长的触控方法
CN102156605A (zh) 物件移动方法、物件移动系统及电子装置
CN1673941A (zh) 单击触控方法及其控制模块
TWI478013B (zh) Click, double click with the drag ac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touch device controller
TW201409295A (zh) 觸控面板之觸點座標的取樣方法以及觸控裝置
CN202075711U (zh) 触控识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WEL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ENGDA TECHNOLOGY INC.

Effective date: 201309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905

Address after: Apia, Samoa

Patentee after: Haiwei Limited

Address before: No. two Taiwan Taipei County Hsinchuang City five power Chinese No. 24 8 Floor 4

Patentee before: Shengda Technology Inc.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18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