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2934C - 动态可配置网络、协议站和数据站中的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动态可配置网络、协议站和数据站中的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2934C
CN1272934C CNB008014027A CN00801402A CN1272934C CN 1272934 C CN1272934 C CN 1272934C CN B008014027 A CNB008014027 A CN B008014027A CN 00801402 A CN00801402 A CN 00801402A CN 1272934 C CN1272934 C CN 127293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tation
data
service
layer protoc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8014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6055A (zh
Inventor
I·多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ndragon wireles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336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6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29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293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3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physical layer [OSI layer 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9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05Home Audio Video Interoperability [HAVI]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07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04L12/2814Exchanging control software or macros for 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38Distribution of signals with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e.g. involving splitting/multiplexing signals to/from different pa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2012/284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medium used
    • H04L2012/2841Wirel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04W80/12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s, e.g. WAP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个动态可配置的网络有数据站和无线协议站。一个无线协议站和至少一个数据站构成一个局域网。独立的局域网通过无线协议站被互相连接。无线协议站和数据站有位于物理层的物理层协议,由此无线协议站有它当前被连接到的数据站的所有物理层协议,使得它可以动态支持各种媒体。无线协议站和数据站还有位于业务层的业务应用层协议,和在业务层和物理层之间的一个业务访问点协议。数据站的业务应用层提供数据业务。数据站之间或一个数据站和一个无线协议站之间的数据利用物理层协议通过一条通信链路在物理上交换。数据业务通过业务访问点协议被访问。

Description

动态可配置网络、协议站和数据站中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要求1999年5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133,901的利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中的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电话的传统设计结构为用户提供一个非常适合语音通信的方便的小型产品。不过,这样的传统设计结构显示了一些限制。该设计结构是封闭的。在最初购买了一部移动电话之后的稍晚时间,升级、应用或附属产品不能被轻易地增加。对于新一代产品,新业务会经常出现。移动电话制造商无法为这些业务进行超前设计,并且新业务的增加意味着产品的重新设计。其结果是产品的预期使用期限将大大减少。所有的电话应用必须使用相同的尺寸受限的显示器,以及普通的键盘。如果一个普通用户接口被使用,则显示器会要求一个更大的产品,且要假设所有用户都是懂计算机的人。这一方法是昂贵的,且只对于高等级产品是有效的,只能迎合消费者市场有限的一部分需要。而用户接口被集成到电话产品中,并且提供装置用于访问和驱动所有的可用数据应用。则随着预见的数据功能的增加,这将导致用户接口复杂性的增加,使得它减少了用户友好性。制造商所承受的减小产品尺寸及显示器尺寸的压力与之混合在一起。人机工程学也很难适合即将来临的数据业务的扩展。用一个例子可以更容易突出这一点。在一个移动电话对话中,一方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一个报告给另一方。双方在讨论该报告并想在他们交谈时看到它。为了看到或编辑该报告,每一方都必须把手持机从耳边移开,而对话就被打断了。如果该产品有扬声器电话功能,则对话就可以继续,但降低了私密性。有许多有不同人机工程学要求的数据应用。比较例如便携式可视会议产品的要求与一个全天候运动头戴式受话器通信器的要求。后者没有大显示屏的位置。
近于移动电话系统,有高端用户网络系统。这些高端网络系统提供分布式计算业务,该业务有为所需业务提供普通的硬件兼容性和软件驱动器自动配置的所谓“即插即用”。当这些系统变成可用时,用户将能够简单地通过“插入”而连接到所需求的业务上。
在移动环境中预计数据通信会得到更多重视。逻辑上移动电话本身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在移动分布式计算网络中提供业务的装置,用户必须能够容易地访问这个分布式网络所提供的业务。如果这个移动网络也能够与当前正在研制中的固定专用网互相作用,则内部环境中移动电话的利用率就会提高。与移动电话考虑有关的正在研制中的固定网系统如下:
HAVI-这个系统提供访问家庭网络的用户电子产品。家庭网络使用带宽为400Mbps的IEEE 1394标准总线。
JINI-这是基于JAVA的通信层。JINI要求有大处理能力、快速存储器及高网络带宽(大约为100Mbps)。有将它与HAVI融合以提供有关固定用户产品网络的计划。
USB-这是一个适合于固定局域网的带宽为12Mbps的即插即用总线系统。到该总线的硬件连接在标准中被定义。
这些固定网络的目标是高带宽的相对昂贵的网络。移动电话环境基本上有如下不同:
最大可用带宽一般大约为2Mbps,并且还依赖用户的移动性而变化。
由于用户必须为所有在空中被传送的数据付费,所以网络配置数据的传送必须被限制。这样就有一个由移动通信环境所施加的、所有固定网络都没有的限制。在任何一个时间被连接到移动网络的装置数要小。费用和尺寸如此受限制使得JAVA虚拟机对于大多数装置,特别是电话本身都是不可用的。
移动网络的使用期限是短的。广大区域的覆盖只局限于呼叫期。网络被配置成每当它被需求时要适合用户的需求。
当前有各种研制中的用来提供远端无线点到点,及点到多点连接的方案。特别地,蓝牙,HomeRF和IrDA技术是为移动电话产品而研究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分布式局域和广域移动网的一个新颖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实际上由连网装置管理、不需要一个集中化服务器或业务提供者支持的移动网络。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移动网络中的移动装置,这些装置的购买和操作都很便宜,且带宽被限制,这样移动网络开销就不会对存储器和带宽有很高要求了。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在一个移动网络中提供功能模块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在其中现有数据业务和新的数据业务能被很容易地升级或添加的网络结构。
根据本发明,一个动态可配置网络被提供,它包含:
包含提供第一数据业务的第一业务应用层协议和第一物理层协议的第一数据站;
包含第二业务应用层协议的第一无线协议站,该第一无线协议站被配置成利用上述第一物理层协议通过第一通信链路与上述第一数据站在物理上交换数据,并被配置成利用被包含在上述第一数据站和第一无线协议站中的业务访问点协议通过一个对等通信访问上述第一数据业务,在上述第一数据站中,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被配置成在上述第一业务应用层协议和上述第一物理层协议之间传送数据,以及在上述第一无线协议站中,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被配置成在上述第二业务应用层协议和上述第一物理层协议之间传送数据,
上述第一数据站和上述第一无线协议站构成了上述动态可配置网络中的第一局域网节点。
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动态可配置网络的第一局域网节点的第一数据站和第一无线协议站之间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第一物理层协议、通过一第一通信链路而在上述第一数据站和上述第一无线协议站之间在物理上交换数据;在上述第一数据站中使用第一业务应用层协议来提供第一数据业务;在上述第一数据站中使用业务访问点协议来在上述第一业务应用层协议和上述第一物理层协议之间传送数据;在上述第一无线协议站中使用第二业务应用层协议;在上述第一无线协议站中使用业务访问点协议来在上述第二业务应用层协议和上述第一物理层协议之间传送数据;以及使用上述第一数据站和上述第一无线协议站中的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经过对等通信来访问所述第一数据站中的上述第一数据业务。
按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在包含一数据站的动态可配置网络中、在无线协议站中通信的方法,该数据站含有提供数据业务的第一业务应用层协议和一个物理层协议;该方法包括:使用上述物理层协议通过通信链路与上述第一数据站在物理上交换数据,在上述无线协议站中使用第二业务应用层协议;使用包括在上述数据站和上述无线协议站中的业务访问点协议来访问上述数据站中的上述数据业务,在上述无线协议站中使用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来在上述第二业务应用层协议和上述物理层协议之间传送数据。
按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在带有一无线协议站的动态可配置网络中的数据站中进行通信的方法,上述无线协议站包含一第一业务应用层协议和一业务访问点协议,该方法包括:使用物理层协议通过一通信链路与上述无线协议站在物理上交换数据;使用上述数据站中的上述第二业务应用层协议来使用上述数据站和上述无线协议站中包含的业务访问点协议经一对等通信提供数据业务,在上述数据站中利用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来在上述第二业务应用层协议和上述物理层协议之间传送数据。
本发明基于以下理解:通过一个包含于数据和协议站中的业务访问点协议,在一个业务应用层和一个物理层之间的一个层中,站可以被加到一个节点或多个节点上,从而使在用户需求期间内更容易由用户配置或自动配置可变尺寸的网络。
最好,网络在一个第二局域网节点中包含一个第二无线协议站,从而将一个动态可配置局域网的概念扩展为包含若干互相链接的局域网的动态可配置广域网的概念。
最好,网络中的控制器站,即作为当前数据业务请求一部分的站基于包含动态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网络节点和站地址的目录而操作,以支持具有最小控制和路由数据开销的直接和间接传送。利用间接传送,中间站基于包含下一个站的节点和站地址的目录项来更新下一个站的中间目的地。
最好,站内的目录通过一个用于发现新近发现的站的节点和站地址的站扫描过程所更新。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局域网。
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广域网。
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广域网表示。
图4表示通过一个MADI业务访问点访问网络业务。
图5表示在一个MADI局域网节点中的站的相互作用。
图6表示在一个提供了到外部节点的互连性的MADI-WAN的一个节点中的协议站。
图7表示了一个MADI-WAN中的协议层的定位。
图8表示在一个MADI-WAN的节点间的数据传送。
图9表示一个父传送分组的结构。
图10表示在第一个节点中从一个PDA到一个移动电话的传送分组。
图11表示从第一个节点的移动电话到第二个节点的移动电话的传送分组。
图12表示从第二个节点的移动电话到第二个节点的PDA的传送分组。
图13表示一个MADI业务列表中的一个业务站记录。
图14表示一个MADI业务列表的整体结构。
图15表示一个发送和接收业务传送接口的结构。
图16表示业务数据封装。
图17表示一个MADI控制器中的目录记录格式。
图18表示一个整体目录结构。
图19表示多个MADI控制器中的目录记录的目录内容。
图20表示一个MADI-SAP软件结构。
图21表示MADI传输管理。
图22表示一个MADI传送缓冲器结构。
图23表示利用MADI的固定网络移动。
在所有图中相同的参考编号被用于相同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下文中将详细描述的,本发明广泛地提供了移动辅助装置的互操作性(MADI),并提供一个结构以允许移动电话及其外围装置在一个包含多个互连的局域网的广域网中相互作用。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局域网1,一个MADI局域网,它包括一个协议站2(PS)和相关的数据站(DS)装置:一台打印机3,一台电视机4,一个音乐中心5,作为固定数据站的一台个人计算机6,及一块手表7,一台照相机8,一台音乐播放机9,一个个人数字助手10,和一个作为无线移动数据站的头戴送受话器11。协议站2能提供一个到蜂窝网的基站业务(这里未详细标出)的双向空中链路,且在一种独立能力中只能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字键盘为用户提供只有声音的功能。这种独立运行能力在蜂窝电话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数据业务对于MADI协议站2中的用户可以是而且通常是透明的。在这方面,协议站2是提供到DS装置3到11的数据业务的网关的一条透明数据管道。一般地,所有数据应用都是通过辅助DS装置3到11被服务的。DS装置3到11有正好适合它们特定任务的用户接口。DS装置3到11的多样性为用户提供了对用户接口的选择。例如,如果一台数据站装置被用来进行一次扬声器电话语音通信,则强大的PS发送器就可以一直远离用户的耳朵而处在例如一个肩包或手提箱中。数据站装置3到11中的某些可以被设计成特定使用特殊的互联网数据业务,例如一台从互联网业务“记录”声迹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该MADI结构是开放的且不需对协议站2作实质上的改变就可以很容易地添加新业务和数据站产品。
数据站装置3到11被配置成通过标准化通信链路与协议站2通信以形成局域网1。局域网中的物理接口可包括多种不同标准,例如到头戴送受话器11的蓝牙射频链路,或到打印机3的IRDA连接。由于局域网1中的协议站2可以与另一个PS通信,而后者进而又能支持它自己的局域网,所以这一概念可以被扩展到一个广域网,在其中任何数据站装置都可以通过移动服务被连接到任意另外一个数据站装置。
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这样一个广域网的表示,一个MADI广域网,且图3表示MADI广域网的另一个表示。
图2所示的系统是,在一个本地网20中有本地数据站(LDS)21、22和23,及一个本地协议站(LPS)24,及,在本地网20远端的远端网25中有一个远端协议站(RPS)26,及远端数据站27、28和29。在该系统中,所有装置都可以互相访问且可以被看作是被图3中另一个表示所概要显示的MADI网所连接的装置。对于本地网20中的一个本地数据站要与远端网25中的一个远端数据站通信,该通信的连续路径如下:一个本地LDS与一个本地LPS通信,该本地LPS与一个远端RPS通信,该远端RPS与一个远端RDS通信。因此可以看到MADI网络30的消息路由需求是特定于移动环境的。移动产品的本来特性就是到处移动。对于外部装置的访问是暂时的。这意味着MADI网络30必须在每次被要求时进行动态配置。也很有可能在局域网中没有PS时一个LDS用户请求访问另一个LDS装置。例如一个本地个人数字助手的用户可能想在一台本地打印机上打印一个议程。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需要一个PS。重要的是MADI系统要尽可能简单和灵活。
网络需要被以有效的方式利用且必须提供一个访问所要求的装置的简单手段。为此下列装置被提供:协调几台装置的同时控制,及时有效地传送控制信息(一台装置向其它装置发送一条命令)和数据内容(一台装置向其它装置发送一个数据流),以及适合于用户特定需要的一个恰恰及时、尺寸正好的网络的简单用户配置。由于网络是为便携式产品设计的,所以能量、存储器开销,及远端网络传输的费用被最小化。此外,网络还是自己管理的,多个装置访问协议被支持,新的装置访问协议可以被容易地添加,且到其它固定用户网的接口被提供。
为了提供这些业务,需要一个网络管理系统,即MADI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MADI系统,一个网管系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分布式计算平台,并且MADI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产品能够互操作以执行应用任务。为了简化到MADI网络的通用接口,该结构定义了一组应用编程接口(API)。下文将详细描述,MADI结构是一种开放式的、轻便的、不依赖平台的且结构上不确定的规范,它提供底层结构以控制数据的及时路由和处理,支持那些不支持MADI结构的传统装置,通过基于软件的机制支持未来装置,允许装置代表多个用户接口,适合用户的需要和制造商的不同品牌的需要,并且使对等通信数据的透明传输更容易以支持例如那些用在固定网络系统(如JINI)中的较高层网络系统和通信协议。
MADI系统中所提供的业务被分布在网络上所连接的装置内。业务在一台装置中的可执行环境下运行且可以通过一个被清楚定义的接口访问。在这方面应注意,不同装置使用不同的执行环境。这些业务处于MADI系统提供的对等通信层之上。根据本发明的MADI层提供在这些业务实体间的数据交换机制并提供规定数据交换组织的装置。业务接口的规定与MADI无关。业务可以由装置制造商提供,或者可以被第三方厂商的业务所添加(如被添加到制造商装置上的新的厂商应用)。业务被通过一个MADI消息传递模型而请求和提供,它提供了一个足够灵活的、完整通用的软件模型以便允许具有多种软件系统和语言的多种实现。
图4说明了通过一个MADI业务访问点40访问网络业务。SAP 40存在于所有兼容MADI的站中,即在数据站装置及协议站中,且它提供业务实体间的对等通信层。图4给出了一个业务层41。
图5给出了一个MADI局域网节点(节点0)50内的站间的相互作用。节点50包含数据站(DS)51和52,及一个协议站(PS)53。站51到53都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MADI层。
图6给出了提供到外部节点60和70(节点1和节点n)的互连的MADI-WAN(广域网)的节点50中的协议站53。外部节点60包含数据站61和62,及协议站63。外部节点70包含数据站71和72,及协议站73。MADI-WAN(广域网)包括多个通过协议站互连的局域网节点。图4给出的一种MADI业务访问点使MADI-WAN中每个站向所有其它站提供的业务的分布更容易。协议站53提供到外部节点60和70的互连。图6给出了所有可能的互连路径。一个MADI网中的站或是控制器站或是被控制站。控制器站向被控制站请求一个业务或多个业务并且拥有该网络的知识或视图。控制器站知道所有可用的业务,以及获得它们的访问机制。被控制站作为哑站且只响应给它的指令。它们没有网络的知识。这减少了对于不必要的网络配置传送的需要并限制了目录信息的传送。其它控制器站也可以控制控制器站,因为它们也可以提供业务给MADI网。
图7给出了图6所示的那种MADI-WAN中协议层的定位。所给出的是用于数据站和协议站的协议层堆栈。
一个数据或协议站有下列协议层:
低层物理媒体层80到87-提供了到其它站的物理接口。要在MADI网30中的不同媒体接口中做出一个选择。一个站可以访问由M1、M2、M3或M4所标识的诸如UMTS、蓝牙、IrDA或其它的多个媒体选项。其它媒体选项是例如HomeRF、或RS232。
MADI SAP层90到97-处于低层物理媒体层80到87之上,且提供用于MADI通信的网络和数据链路层。MADI SAP层90到97基本上独立于低层物理媒体层80到87。网络中的某些站也可能支持诸如JINI的较高层的网络。在这些站中,例如在数据站98和99中,MADISAP层91和95直接处于更高的网络层之下,所述网络层在所给出的例子中是相应的JINI层100和101。在这个例子中MADI层将较高层的网络扩展到MADI网中较高层兼容的站。
业务层110到117-处于MADI SAP层90、92到94、96和97之上,或视情况而定,在JINI层100和101之上。在图7中,数据站98处于第一局域网118中,以及数据站99处于第二局域网119中,网络118和119被远程地互连。
协议站包含所有它们支持的数据站的媒体选项,在给出的例子中是M1到M4。数据站通常有少一些的媒体选项或甚至只有一个媒体选项。
为了简化网络实体间的并发控制和数据传送且提供数据传送的最大灵活性,所有的网络传送都是采用下面表I所示的传输分组形式。
  分组分段   域标识符   尺寸(字节)   描述
  目的   DNODE目的节点标识符   1   标识分组将被发送给的节点。地址范围是0-255。DNODE在网络期限内被分配,且其范围是全局的。
  DSTATION目的站标识符   1   标识分组要被发送给的节点中的站。地址范围是0-255。DSTATION在网络期限内被分配,且其范围对于该节点是局部的。
  数据   COMMAND命令标识符   1   规定一条命令指令。值的范围是0-255。嵌入式命令指令被支持。对于嵌入式命令,还有命令内容被嵌入到随后的INFO字节中。
  ILENINFO域长度   1   表示INFO域的长度。其范围是0-255。
  INFO信息   N   DLEN定义的长度的数据内容。注意:INFO包含对于嵌入式命令的指令内容。
表(续)
  源   SNODE源节点标识符  1   标识分组从中发送出的节点。地址范围是0-255。SNODE在网络期限内被分配,且其范围是全局的。
  SSTATION源站标识符  1   标识分组从中发送出的节点中的站。地址范围是0-255。SSTATION在网络期限内被分配,且其范围对于该节点是局部的。
  验证   CHKSM校验和  2   验证分组所有前面的段
表I
如表I所示,传输分组包含若干分组段:
一个目的段,它定义了分组的目的地。目的段包含目的节点标识符DNODE,和一个目的站标识符DSTATION。
一个数据段,它包含了传送信息。数据段包含一个命令标识符COMMAND,一个信息域长度ILEN,及信息INFO。
一个源段,它定义了分组传送的发起者。这个信息对帮助进行一个应答是必须的。源段包含一个源节点标识符SNODE,和一个源站标识符SSTATION。
一个检测由于处理错误而导致的任何分组破坏的验证段。MADI层90到97之下的低层物理媒体层80到87提供对于通信错误的检测和校正。验证段包含校验和CHKSM。
图8给出了在MADI-WAN 30的节点间传送分组数据。所给出的是节点130和140(节点1和节点2),及对于内部节点或节点到节点的传送的传送路径或接口A到G。节点130包含数据站131和132,及一个协议站133。节点140包含数据站141和142,及协议站143。在所给出的例子中,数据站131是一个PDA,协议站133是一部移动电话,协议站143是一部移动电话,以及数据站142是一个PDA。
可以进行直接传送,其中数据被直接传送给目的站,例如在图8中的接口A上的一个传送。传输分组中有DNODE和DSTATION域的目的段定义了消息的目的接收者,且有SNODE和SSTATION域的源段定义了发送者。一个业务请求的发送者最好是在每个传送分组中被标识。这样,不需要网络的知识,应答就可以由被控制站返回。由于所有被接收到的分组都被标识了,所以网络中的分组能被很容易地分发。
对于通过其它站的间接传送,例如在DS-DS节点外传送的情况中,中继分组的中间站不需要存储对于返回应答传送的任何消息历史。间接传送是通过中间站发送到目的站的传送。间接传送包括多个中间传送。例如在图8中,从节点130的数据站131到节点140的数据站142的一次传送,在两个个人数字助手(PDA)间的远端传送就是间接的,且要求在接口B、D和G上的传送。替代地,这一间接传送也可以用接口A、C、D、E和F上的传送进行。
对于所有的中间传送,传输分组都被封装在一个父传送分组的INFO域中。父分组提供所有对于完成及时传送必须的信息。被封装的分组包含所有确定到最终目的地的路由中所经过的传送路径所需的信息。
图9表示一个父传送分组150的结构。分组150包含与表I中描述的相关分组相似的域,但在父信息域中有最终目的地信息,以便用最小的开销信息完成站间的中间传送。参考图8,一个直接传送被从节点130的站131到节点140的站142进行。中间传送经过接口B、D和G且要发送的命令和INFO相应地是X和Y。父发送分组150包含一个父目的段、一个父数据段、一个父源段和一个父验证段。父目的段包含定义了分组传送的中间目的地的一个父目的节点标识符(PDNODE)152和一个父目的站标识符153(PDSTATION)。父数据段包含一个父命令域154(PCOMMAND),它定义了中间站动作并指示了如何解释包含在父传送分组150中的一个父信息域长度155(PILEN)及一个父信息域151(PINFO)。父验证段包含一个父校验和156(PCHKSM)。父源段包含一个父源节点标识符157(PSNODE)和一个父源站标识符158(PSSTATION)。在从一个起始父源站到最终目的站的中间分组传送链中,中间站成为父站并相应更新封装域,以便分组传送被用最小开销完成。父信息域151(PINFO)包含一个最终目的节点地址160(DNODE),一个最终目的站地址161(DSTATION),一个定义了最终目的站的动作并指示了如何解释跟随的信息域的命令域162(COMMAND),一个信息长度域163(ILEN),一个最终目的地数据域164(INFO),在返回应答路由中用于传送路径选择的一个起始源节点地址域165(SNODE)及一个源站地址166(SSTATION)。
对于直接传送,或节点内的间接传送,一个应答传送被从每个接收站返回。如果一个间接传送越过一个节点边界被执行,则应答处理就不同了。在远端节点中,所有应答回答都在维护节点间链路的远端协议站143中被积累。当这一活动被完成时,通过接收一个最终ACK或一个错误ACK,远端协议站143发送一个应答报告给本地协议站133,然后133将它转递给起始数据站131。如果一个最终应答没有被接收到,则积累的知识为用户正确定位问题的源。
图10表示在节点130中,从PDA131到移动电话133的传送分组170。对于所有从PDA131到PDA142的整个分组链中的分组,父信息域151的内容都是相同的,即最终目的地节点/站地址140/142、最终目的地址140/142的命令X、一个长度信息域163、一个目的信息域164(Y)及起始节点/站地址130/131。长度信息域163定义了目的信息域164的长度。由于父分组信息封装了父信息域151,所以分组170含有协议站130/133(节点130中的移动电话133的中间站目的节点/地址),及节点130中的起始PDA131的源节点/站地址130/131,并且还包含指示移动电话133该信息不是预定给它而是该分组应被发送给另一个站的父命令“NETWORK_RQST_INDIRECT_SEND”。
图11表示从节点中的移动电话133到第二个节点140中的移动电话143的传送分组171。由于父分组信息封装了相同的父信息域151,所以分组171含有协议站140/143(节点140中的移动电话143的中间站目的节点/地址),及节点130中的中间移动电话133的源节点/站地址130/133,还有用来指示移动电话143该信息不是预定给它而是该分组应被发送给另一个站的父命令“NETWORK_RQST_INDIRECT_SEND”。
图12给出了从节点140的移动电话143到节点140中的PDA142的传送分组172。由于父分组信息封装了相同的父信息域151,所以分组172含有数据站140/142(节点140中的PDA142的最终站的目的节点/地址),及节点140中的中间移动电话143的源节点/站地址140/143,还有用来指示PDA142该信息是预定给它的父命令“NETWORK_RQST_INDIRECT_DELIVERY”。
一个应用编程接口(API)被提供以便使MADI SAP以一个简单、方便的方式呈现给更高层。API提供了对所有MADI功能及MADI网络中分布式的业务集的访问。API由一个单一的MADI业务列表及多个MADI业务传送接口实例构成。
图13给出了一个MADI业务列表中的单一的业务站记录180。
图14给出了一个MADI业务列表的整体结构190。
MADI业务列表提供了对于更高层的MADI网络30中可用的所有业务的“总览”,及列出了关于那些业务的关键信息。在给出的例子中,用户选择要被访问或控制的业务站(尽管并不需要这样),这样用户被提供以一个针对可用业务站中每一个业务的短ASCII文本描述。这在一个业务站标志域181(STNTAG)中被给出。记录180还包含一个业务站节点域182(NODEID)和业务站标识符域183(STNID),它们向更高层提供了网络30内提供业务的业务站的业务站地址。一个业务站属性域184(STNATRB)被提供去向更高层指示关于业务站的具体能力信息。例如,如果更高层需要连接到启动JINI的装置,则STNATRB域就被扫描以确定如果有的话哪些站要被访问。由于网络中单独的站不需要用兼容性请求被查询,所以这减少了传送的次数。业务站的接收能力在业务站接收能力域185(STNSIZE)中被给出,以支持MADI兼容站中存储器上变化的限制。域185定义了可以被接收并存储到业务站中的信息域的最大尺寸。进行传送的控制器站在发送传送分组之前,可以验证它的尺寸。这克服了一个问题,即对于接收站来说被发送的传送分组太大,否则这会导致返回错误应答。这样STNSIZE域185就大大减少了传送的次数。在图14中,业务站记录191到194被给出(记录1,记录2,记录3,和记录n)。
一个MADI业务传送接口(MTSI)提供了到MADI业务的入口。是单单通过这个接口获得了对MADI层的访问。为了理解MSTI,有必要简要讨论下面的原则。首先,保证MADI层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器需求被最小化很重要,这样便使所有站都是兼容的。不过,如果MADI层90到97不能充分处理网络内的传送,则会有很大数量的重传和低效率被带入网络系统。由于传送机制是基于分组的,所以下面的通信概念被建立。在一个MADI兼容站中:发送可以被限制为顺序出现,即一个发送在另一个之后。接收可以被限制为顺序出现,即一个接收在另一个之后。发送和接收可以同时进行,即当进行发送时可以出现接收。这意味着所有MADI兼容站能在网络中在任何时候进行全双工通信。因此,作为最小要求,MSTI应当包括一个发送传送接口(TXSTI),和一个接收传送接口(RXSTI)。不过,有MADI兼容站在存储器限制上的巨大变化。一些有更充足存储器补充的更有能力的站(如协议站)会发现同时发送多个传送和也同时接收多个传送是有用的。MADI层通过支持多个TXSTI和RXSTI实例来使之更容易。
图15给出了发送和接收传送接口200(TXSTI/RXSTI)的一个结构。TXSTI和RXSTI的结构是相同的,尽管是完全独立的,在图15中被给出。如图7所示的一个更高的业务层通过TXSTI请求一个MADI业务。更高层将如下内容装入TXSTI接口:
提供业务的业务站的目的地址。目的地址包含一个目的节点地址201和一个目的站地址202。如图13和14所示,更高层从MSL中获取它;
一个MADI命令203,正如要被更详细描述的,命令203定义了在最终目的站中的动作并指示了如何解释一个信息域;
一个指明了INFO域长度的数据域204长度;
如果必要则在INFO域中有传送数据;
启动传送的站的源地址,源地址包含一个源节点地址206和一个源站地址207。
对于其它站中的业务请求,TXSTI请求通过MADI网络30被传送且通过MADI层RXSTI被传递给接收站中更高的业务层。
在下面的表II中,给出了MADI命令集中可用的命令。
  十进制值   命令类型   描述
  0-99   业务集   被传递给MADI层之上的业务层的业务命令。这些命令的例子如下:SERVICE_RQST_CTRL_MGR-请求被封装的UI模型以下载到控制器,这样用户就能通过图形UI控制业务。SERVICE_RQST_PRMPT_LST-请求一个控制器UI提示列表以下载到控制器,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文本提示控制业务。SERVICE_RQST_SHRT_PRMPT_LST-请求一个被减少长度的控制器UI提示列表以下载到控制器,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文本提示控制下一个业务动作。SERVICE_RQST_SECURED_CTRL-请求对于接收站被密码保护的业务的控制SERVICE_ACK_FINAL-被接收和接受的业务命令SERVICE_ACK_ERROR_1-被接收的业务命令无效
  100   扩展业务集   业务特定命令被传递给业务层并且对于特定业务它被特别定义。业务特定命令在业务INFO域的第一个字节中被给出。
  101-119   被保留-空
(表)续
  120-149   业务传递集   业务传递命令指明一个业务命令被嵌入到INFO域中以传递给业务层。传递命令的值定义了INFO域的格式,例如对于命令120,INFO域=业务优先级,业务标识符字节,业务命令,业务INFO长度,业务INFO。对于命令149,INFO域=用户定义
  150-159   被保留-空白
  160-239   网络集   被用来执行所有网络管理责任的网络命令,例如NETWORK_RQST_INDIRECT_SEND-执行一个间接传送NETWORK_RQST_LOCAL_NODE_SCAN-生成一个节点NETWORK_ACK_STATION_SCAN-站响应一个扫描NETWORK_ACK_LOCAL_NODE_SCAN-被生成的节点
  240   扩展网络集   在需要时扩展可用网络命令的范围。扩展网络命令在下面网络INFO域的第一个字节中被给出
  241-255   被保留-空白
表II
命令类型被定义且多个例子被给出。
站本身也被看作是MADI网络策略中的业务。通过如图7所示的对等MADI层,业务命令被在网络业务站的业务层之间传送。为了发送一个业务命令到另一个站的业务层,如图9所示的一个父传送分组被使用。COMMAND域被装入一个业务传递命令(见上面的表II),它指示了到业务层的传递要求并表明了随后的INFO段的格式。要传递到业务层的业务命令(或扩展业务命令)被嵌入到INFO段中。
参考如图10所示的中间传送,一个业务传递可以如下:COMMAND=X=120且INFO=Y。
图16给出了业务数据封装,其中有INFO=Y,域210为业务优先级,域211为业务标识符,域212为业务命令,域213为业务信息域长度,及域214为业务信息。
业务特定命令的扩展业务集简化了为特定业务特别定义的命令的使用。为了使用扩展业务集,图16中的业务命令要被设置为100。然后业务特定命令被在业务INFO域的第一个位置给出。
MADI网的一个目录必须被保持以便业务站可以被选择来提供它们的业务。由于蜂窝空中传输的传输带宽、能量消耗及费用是第一重要的,所以要将当前的目录信息分散到构成网络的站当中的试验必须被拒绝。
在MADI系统中,一个网络包含一个起始控制器站和一个或多个被控制站。如果在任意一个时间,一个被控制站获得另一个站的业务或将信息转递给另一个站,则它就成为一个控制器站。一个控制器站必须处理当前的目录知识以在网络内发布对业务的请求。它必须能“看见该网络”,而一个被控制站则“盲”地跟随它的指令并相应地作出响应。因此,每个控制器被提供给一个目录。
图17给出了一个MADI控制器的目录记录格式220。记录220包含一个业务站节点标识符221(NODEID),一个业务站标识符222(STNID),标识符221和222定义了提供业务给网络30的业务站地址。记录220包含一个业务站接收能力域223(STNSIZE),它定义了可以被接收并存储到业务站中的信息域的最大尺寸。记录220包含一个业务站属性域224(STNATRB),它定义了到诸如JINI网的更高层网络的业务站能力。记录220包含一个业务站标志域225,一个用于用户选择目的的业务站的ASCII文本描述。记录220包含一个业务站访问标识符域226(STNACC),它定义了用于直接访问的物理媒体,例如,1=UMTS,2=蓝牙,和3=IrDA,255=必须通过域227(ANODEID)和228(ASTNID)定义的中间站的间接访问。在间接访问的情况下,对于对提供业务的业务站的间接访问,域227定义了一个间接访问业务站节点,且域228定义了一个间接访问业务站标识符。
图18给出了一个整体目录结构。所给出的是记录230,231,232和233。
参考图8所给出的例子,图17中所示的媒体访问域被用节点130中的数据站131及协议站133和节点140中的协议站143和数据站142的目录内容来阐明,站131,133,143和142是MADI控制器。
图19显示了MADI控制器中的目录记录的目录内容。如图19所示,例子中的控制器在其目录中有访问域221、222和226到227(NODEID,STNID,STNACC,ANODEID和ASTNID)。
有可能出现由于其它本地业务站的增加而使本地节点增加的情况。为了提供增加的业务层给网络中的其它站,必须能够在控制器之间交换目录列出的信息。MADI系统应提供支持很多目录交换命令的全部范围的网络命令。
对于目录更新应用下列规则:
放弃该业务的控制器站通过提供链路访问它而支持它。这意味着下列域要如下被传送:
STNACC=255;
ANODEID=传送该项目的控制器站的节点标识符;
ASTNID=传送该项目的控制器的站标识符;
对于间接目录传送,传送的目录信息被添加到所有中间站的目录中,连同ANODEID和ASTNID被修改成对于每次中间传送而确定。如果该NODEID和STNID已经在目录中存在,则接收到的目录记录将被忽略。如果目录中的一个站有一个STNACC域=255,且一个节点扫描直接获得站,则STNACC、ANODEID和ASTNID域就被直接访问信息更新。控制器不记录包含其自己的NODEID和STNID的目录记录。这种方法使得控制器站能简单地交换目录结构而不用许多处理能量。由于直接访问路径被界定在第一站路由中,所以最小化了该结构的尺寸。作为一般的观点,独立的节点和站标识符的使用确实为MADI传送分组尺寸和目录存储器要求增加了一些开销。不过,这个方法为系统提供了灵活性。如果节点和站标识符被一个单一的站标识符所取代,则该值会被在整个网络中被全局地分配。每当一个站被添加到一个本地节点上时,每个目录都必须被自动更新。这将影响站能量消耗及整个传输带宽。利用被选择的方法,MADI命令可以被提供以使用户能按需求添加另一个WAN的某些节点,或发送一个特定站目录项到另一个用户,这样它们就可以连接到远端节点的仅仅一个站。它在它们的网络中为用户授权并节省了带宽和能量。
现在来描述与通过中间传送有关的一些功能方面。参考图8所示的示例系统,以及图10、11和12中定义的传送分组,需要发生在MADI层的动作例如接收到了NETWORK_RQST_INDIRECT_SEND命令。
接收站将DNODE和DSTATION与目录中列出的比较,并从中为PDNODE、PDSTATION和PCOMMAND配置新值,重新配置PSNODE和PSSTATION为所述站自己的值,重新计算PCHKSM,并发送重新格式化过的消息到新的目的地。
一个应答被返回。为了配置返回的应答,所述站执行如下动作:
根据接收到的PSNODE和PSSTATION值配置PDNODE和PDSTATION值;
将PCOMMAND配置成与接收到的PCOMMAND相同,或者是NETWORK_RQST_INDIRECT_SEND,或者是NETWORK_RQST_INDIRECT_DELIVERY;
将PSNODE,PSSTATION,SNODE和SSTATION值配置成所述站自己的地址值;
根据接收到的SNODE和SSTATION值配置DNODE和DSTATION值;
根据接收到的PCOMMAND配置COMMAND;配置ILEN=1;
配置INFO域包含应答信息,例如VALID_RECEPTION或一个错误代码;
重新计算PCHKSM;以及
发送应答到其目的地。一个NETWORK_RQST_INDIRECT_SEND返回一个NETWORK_ACK_INTERMEDIATE。一个NETWORK_RQST_INDIRECT_DELIVERY返回一个NETWORK_ACK_FINAL。
所给出的是数据站131,控制器C 1的目录内容240,协议站133,控制器C2的目录内容241,协议站143,控制器C3的目录内容242,和数据站142,控制器C4的目录内容243。
参考图8,可以看到控制器C1的目录内容240有通过路径A和B到站132和133的直接传送的记录,并有间接传送的记录,节点130中的协议站133作为到提供了网络30中的业务的业务站141、142或143的间接访问的第一中间站,及控制器C1请求业务。
类似地,控制器133有到业务站141和142的三个直接传送路径B、C和D,及两个间接传送路径,其中控制器143是第一中间站。
类似地,控制器143有到业务站131和132的三个直接传送路径E、G和D,及两个间接传送路径,其中控制器133是第一中间站。
类似地,控制器142有到业务站131、132和133的两个直接传送路径F和G,及三个间接传送路径,其中控制器143是第一中间站。
图20所示为一个有MADI层250的MADI-SAP软件结构。MADI层由一个处理子层251和一个驱动器子层252构成。处理子层251执行MADI网络处理控制。在一个验证进入的校验和、计算和添加输出的校验和、验证进入的目的地址和数据长度,并报告状态的验证层253之上,处理层251包含下列管理器:
一个消息管理器254:处理在软件单元和层之间传送的所有内部消息;
一个目录管理器255:执行所有的目录操作,如编辑、修改、拆线、初始化、信息请求服务及为MSL提供业务列表;
一个传输管理器256:管理被共享的传输存储器(提供和控制访问及状态);
一个传输配置管理器257:配置传送的数据;
一个命令解释器258:解释接收到的命令并执行被要求的、除网络配置动作以外的动作:
一个网络管理器259:解释接收到的网络配置命令并执行被要求的诸如给/从网络中增加/去除站的动作;及
一个媒体访问管理器260:选择传送操作的媒体驱动器。
驱动器层252包含媒体驱动器261,对于每一个被支持的媒体接口都有一个媒体驱动器。所给出的是一个蓝牙媒体接口262,一个IrDA媒体接口263,一个UMTS媒体接口264,和另一个媒体接口265。媒体驱动器261为适当的媒体接口层配置MADI输出传送数据。媒体驱动器也为MADI层从一个媒体接口配置被接收到的数据,并报告媒体状态。媒体驱动器执行所有对于支持MADI处理子层251和媒体层间信息交换所必需的信令和数据管理需求。一个媒体驱动器接口266提供在处理子层251和驱动器层252间的一致交换机制。当新的媒体接口成为可用的时,这会使它们能被容易地添加。添加一个新的媒体驱动器到驱动器子层261是支持MADI层内一个新的媒体接口所需要的全部操作。传输配置管理器257配置一个被添加的新媒体驱动器。媒体访问管理器260选择一个媒体驱动器。图20还给出了MADI层250,一个MADI业务应用编程接口270,和一个媒体层应用编程接口271之上的业务应用267、268和269。
图21给出了通过MADI层250传送数据的模型。通过MADI层250传送通信数据的机制必需被做得尽可能有效率,因为要考虑到需要被兼容的移动产品的多样性所施加的存储器限制,及系统的定时限制。为此,设想一个共享存储器的系统被使用。一个单一的缓冲器被用来通过MADI层250传播MADI传送数据。在MADI层250中最少有2个缓冲器,尽管可以有更多。这保证了对于所有兼容站都能满足全双工通信的要求。在这方面,一个可变的缓冲器尺寸提供了系统内更大的灵活性。例如,一个特定站也许想能够处理高速率的短消息。如果可变的缓冲器尺寸被支持,则该站可以选择只接受短消息,并且不使用更多的存储器就可以为自己提供很大数量的MADI传送缓冲器。由于这个原因,MADI系统支持可变尺寸的传送缓冲器。这通过MSL(如图13所示)中的STNSIZE域,及目录记录(如图17所示)来变得更方便。业务应用在请求传送之前对照MSL检查它们的传送长度。如果一个站接收了一个超过尺寸的传送分组,则该站会拒绝它并返回一个错误应答。在图21中,MADI传送缓冲器280被给出,它们缓冲通过MADI业务API270被交换的业务传送数据281,及通过媒体驱动器接口266被交换的媒体传送数据282。还给出了一个指示发送要求并标识了一个相关缓冲器的MADI_Send_Indication283,一个报告发送状态(有效或错误)且标识一个相关缓冲器的MADI_Send_Report284,一个指明一个MADI接收事件、传递接收状态(有效或错误)并标识一个相关缓冲器的MADI_Delivery_Indication285,一个指明发送要求并标识一个相关缓冲器和媒体驱动器的Media_Send_Indication286,一个报告发送状态(有效或错误)并标识一个相关缓冲器和媒体驱动器的Media_Send_Report287,一个指明媒体接收事件、传递接收状态(有效或错误)并标识一个相关缓冲器和媒体驱动器的MADI_Delivery_Indication288,以及一个指明缓冲器可用性及允许它的获得的MADI_Memory_Status289。还给出了一个业务层290。信息的交换是全双工的,有一个发送和一个接收操作。
参考图20和21,一个发送操作被如下执行:
一个业务应用利用指明哪些缓冲器可用的MADI_Memory_Status289,从MADI传送缓冲器280中选择一个可用的缓冲器。当业务通过更新MADI_Memory_Status289获得了缓冲器资源后,业务数据被装载到可用的缓冲器中。然后业务应用发送向MADISAP指示哪个缓冲器要发送的MADI_Send_Indication283。一接收到MADI_Send_Indication283,MADI处理层251就分析相关的MADI传送缓冲器,并且如果需要的话生成一个父传输分组。一旦该传输分组被正确配置,处理层251就把Media_Send_Indication286发送给驱动器层252。这指明了哪个驱动器被用于传送包含了传送分组的缓冲器。当一个特定媒体驱动器完成了传送后,它通过标识了相关缓冲器、被使用的媒体驱动器及错误状态(有效或错误)的Media_Send_Report287向处理层251报告发送状态。当处理层251接收到Media_Send_Report287后,它接着对标识了相关缓冲器和错误状态(有效或错误)的Media_Send_Report284进行配置并将其返回给业务层。
参考图20和21,一个接收操作被如下执行:
一个特定的媒体驱动器利用指示了哪些缓冲器可用的MADI_Memory_Status289,获得一个可用缓冲器。一旦媒体驱动器通过更新MADI_Memory_Status289获得了一个缓冲器资源,则一个进入的传送分组就被装载入该可用缓冲器。当缓冲器装载完成后,媒体驱动器就发送Media_Delivery_Indication288给处理层251。这指明了一个媒体接收事件、传送接收状态(有效或错误)并标识相关缓冲器和媒体驱动器。一接收到Media_Delivery_Indication288,处理层251就分析接收到的数据并完成如下动作:接收到的数据被验证,且适当的应答被发送。一个独立的小应答缓冲器可能被要求发送应答。业务层290负责对于业务命令的应答。业务命令被提供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使得信号交换能被执行。不过MADI层250总是应答对一个传送的接收。对于一个有效的接收,必要的动作要被执行。如果被接收到的COMMAND是一个业务传递命令,则处理层251就发送MADI_Delivery_Indication285给业务层290。这指明了一个MADI接收事件,传递接收状态(有效或错误),并标识相关缓冲器。
通过MADI业务API(如图21所示),对于MADI层250的访问被提供给业务层290。这包括如前面所定义的MSL、MSTI和信令。MSTI包含如图15所示的TXSTI/RXSTI200。这些API单元被包含在MADI传送缓冲器280中。
图22给出了带有发送TXSTI或接收RXSTI的缓冲器内容的MADI传送缓冲器结构。缓冲器内容与图12所示的传送分组的域一致,并包含一个父目的节点地址300(PDNODE)、一个父目的站地址301(PDSTATION)、一个父命令302(PCOMMAND)、一个父信息域长度缓冲器域303(PILEN)、一个被封装的父信息缓冲器域304(PINFO)、一个父源节点地址305(PSNODE)、一个父源站地址306(PSSTATION)和一个父校验和307(PCHKSM)。被封装的父信息缓冲器域304包含一个最终目的节点地址310(DNODE)、一个最终目的站地址311(DSTATION)、一个命令域312(COMMAND)、一个长度域313(ILEN)、一个最终目的信息域314(INFO)、一个起始源节点地址域315(SNODE)和一个起始源站地址域316(SSTATION)。
MADI系统中提供了对划分业务处理优先级的支持。一些业务传递命令定义了包含一个业务优先级域(如图16所示)的INFO格式。所有这样的命令都应有比所有其它业务命令高的优先级。这使得业务层290能够检查待处理的MADI传递的优先级并相应地处理它们。
除了所描述的分组交换业务之外,也可以在MADI中为一个特定业务仿真一个电路交换业务。这会是由接收到一个SERVICE_RQST_CIRCUIT_SWITCHED业务命令所触发的、在业务层290中的一个独立的优先级分配。如果业务层290没有曾将电路交换属性分配给其它业务,则请求电路交换业务的业务站就可以在业务级上被分配最高的优先级。
业务可以提供它们自己的在MADI系统上传输的封装在业务INFO域中的安全机制。这将在特定业务中提供一个安全层。一些业务传递命令会定义一个包含一个口令域的INFO格式。这将在业务层保护之上提供一个额外的安全层。网络命令也可以被提供去配置对一个被控制站的访问许可。情况可能如下:一个控制器站请求访问一个被控制站,该被控制站以一个口令请求应答。该控制器发送口令以获取访问。
下面一些主要的网络配置活动被描述。
为了生成一个本地节点,下列动作要被执行:
在TXSTI中请求一个NETWORK_RQST_LOCAL_NODE_SCAN,即一个网络请求本地节点扫描命令。MADI层250处理该请求并配置一个它通过Media_Send_Indication286发送的NETWORK_RQST_STATION_SCAN,即一个网络请求站扫描命令。驱动器层252中的媒体驱动器将该传送发送给一个相关的执行传输的媒体接口。一个可用站以一个NETWORK_ACK_STATION_SCAN,即一个网络应答站扫描命令来应答,该命令包含它的NODEID和STNID(如果还未被分配就都等于0)、STNSIZE、STNATRB、STNTAG和STNACC(如图17所示)。在接收到一个NETWORK_ACK_STATION_SCAN之后,处理层251就以一个NETWORK_RQST_STATION_CONFIG,即一个网络请求站配置命令来应答,该命令包含被分配给新获得的站的NODEID和STNID(如果值还未被分配)。处理层251将站的信息添加到它的目录中去。然后NETWORK_RQST_STATION_SCAN  传输被重复直到不再有NETWORK_ACK_STATION_SCAN返回。之后处理层251选择下一个可用的媒体驱动器并重复上面六个步骤中的前五个步骤。所有上面六个步骤被重复直到所有的媒体驱动器都被训练过。然后处理层251返回一个NETWORK_ACK_LOCAL_NODE_SCAN,即一个网络应答本地节点扫描命令连同被更新的MADI业务列表给RXSTI。这样,一个本地节点就被配置。上面的动作训练了本地节点中现有的所有媒体层。部分本地节点扫描也可以被支持以允许只有被要求的媒体被扫描。
为了生成一个远端节点,下列动作要被执行:
通过发出一个NETWORK_RQST_CALL_SETUP命令,即一个网络请求呼叫建立命令给TXSTI,在一个本地协议站和远端协议站之间的链路必须被建立。这指示本地PS呼叫INFO域中提供的号码。作为对NETWORK_RQST_CALL_SETUP的响应,远端PS返回一个NETWORK_ACK_CALL_SETUP,即一个网络应答呼叫建立命令,该命令包含它的NODEID和STNID(如果还未被分配就都等于0)、STNSIZE、STNATRB、STNTAG和STNACC(如图17所示)。当接收到NETWORK_ACK_CALL_SETUP之后,处理层就以一个NETWORK_RQST_STATION_CONFIG,即一个网络请求站配置命令来应答,该命令包含被分配给新获得的PS的NODEID和STNID(如果值还未被分配)。处理层251将站的信息添加到它的目录中去。如果本地PS和远端PS之间的链路已经被建立,则上面的三个步骤可以被越过。
一旦本地PS到远端PS链路被建立,则一个NETWORK_RQST_REMOTE_NODE_SCAN命令,即一个网络请求远端节点扫描命令就可以在TXSTI中被请求。该命令被传送给远端PS。一接收到此命令,远端PS本身就成为一个控制器站,并按照生成一个本地节点的前七个步骤所定义的执行本地节点扫描。远端控制器以这种方式建立它的本地节点的、它自己的目录。当操作完成且节点被建立时,远端控制器返回一个NETWORK_ACK_REMOTE_NODE_SCAN,即一个网络应答远端节点扫描命令,该命令包含给起始站的一份它的本地目录信息的拷贝。然后起始站中的处理层251更新其目录并将接收到的NETWORK_ACK_REMOTE_NODE_SCAN连同被更新的MSL返回给RXSTI。这样远端节点就被配置并被起始站获得。上面的动作训练了远端节点中现有的所有媒体层。部分远端节点扫描也可以被支持以允许只有被要求的媒体被扫描。这个MADI方法减少了远端链路上的传送,从而节省了系统中的传输带宽和处理能力。
控制器可以按照生成一个本地节点所描述的将新站添加到它们的本地节点中。这个过程只更新本地控制器中的目录。一个选择可以被包含以允许当一个目录更新发生后向所有被连接的控制器通知目录更新。为此,在NETWORK_RQST_LOCAL_NODE_SCAN和NETWORK_RQST_REMOTE_NODE_SCAN分组的INFO域中提供一个域以指明这是否被要求。如果一个站在一个目录被改变后接收到一个更新指示,则必须请求新的目录改变。
图23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设想,即:使用MADI的固定网络移动。所给出的是一个移动MADI PDA330,它是一个可以与一个移动JINI网络331和一个MADI移动电话332通信的数据站,后者是一个协议站。在一个房屋333或类似的建筑内,一个MADI固定或移动电话334(作为另一个协议站)被提供,它可以与MADI移动电话332通信。在房屋333内,电话334可以与一个诸如个人计算机或电视装置的MADI数据站335通信,后者还可以与一个室内的JINI网络336通信。
因此MADI系统的优点可以总结如下:
概念简单。一个MADI兼容PS可以访问无限组的外围DS装置。用户应用的复杂性都被限制在DS装置,而不是PS中。因此PS可以通过一个键盘UI非常简单地为用户提供话音业务。PS不需要有任何种类的显示器单元,因此可以被认为是独立于语言的。这意味着相同的PS产品可以适合许多不同国家的市场。由于PS中不需要显示器,所以其尺寸只被电池模块限制,故而它可以更小一些,且更少一些突出。PS与无限组的DS装置兼容。PS是开放式结构的且提供用于将来新的数据业务、业务增强及新DS产品的添加。利用模块化设计的概念,包含所有用于基带业务的元件的主要协议单元应当是用户可替换的。MADI概念将PS定位成一个产品族中的一个模块单元,并使得对一个分布式计算网络的简单连接更容易。
MADI系统提供用于任何移动或固定装置的独立的局域和广域网组网的设施。当被需要的时候,MADI网络被用户简单有效地配置,或由业务应用自动配置。MADI系统被特别设计用于移动环境以限制传输带宽、处理能力和存储器需求。网络管理开销一般与被支持的站数成比例。通过提取目录细节给站、在被连接的站中分布处理需求并在传送分组内提供路由信息,MADI系统被优化以减少这些开销。MADI网络对于立即的需求也是可升级的,从2个站到最大65536个站。MADI系统提供连网装置给所有人,不需蜂窝业务提供者付出费用。没有对于业务提供者的支出费用需求,或安装费用。站的购买者为被购买的产品中的MADI层付费,所有用户几乎不用为多种被增加的功能付费。MADI系统是独立于互联网的,从而对于所有有一个兼容PS站的用户都是可访问的,(不要求有互联网帐户)。不过,如果一个有互联网能力的站是MADI网络的一部分,则互联网业务就可以被做成对于其它被连接的站是可用的。由于所需要的驱动器可以按需要被添加,所以MADI系统很大程度上是独立于媒体接口的。这对于用于PS装置的诸如UMTS、GSM、TDMA和W-CDMA的远端连接协议,和诸如蓝牙和IRDA的本地连网接口来说特别有用。MADI系统被设计成为诸如JINI的固定网络接口、支持并提供对于更高等级的连网策略的移动管理。透明访问被在MADI网络内提供以便只访问哪些与更高等级网络兼容的被连接的站。
考虑到前述的内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明显可以按照下面由附加权利要求规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各种修改,并且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给出的例子。单词“包含”并未排除列在权利要求中已列出的那些之外的其它单元或步骤。

Claims (20)

1、一种在动态可配置网络(20)的第一局域网节点(50)的第一数据站(51)和第一无线协议站(53)之间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使用第一物理层协议(M2)通过一第一通信链路而在上述第一数据站(51)和上述第一无线协议站(53)之间在物理上交换数据;
在上述第一数据站(51)中使用第一业务应用层协议(111)来提供第一数据业务;
在上述第一数据站(51)中使用业务访问点协议(91)来在上述第一业务应用层协议(111)和上述第一物理层协议(M2)之间传送数据;
在上述第一无线协议站(53)中使用第二业务应用层协议(110);
在上述第一无线协议站(53)中使用业务访问点协议(90;91)来在上述第二业务应用层协议(110)和上述第一物理层协议(M2)之间传送数据;以及
使用上述第一数据站(51)和上述第一无线协议站(53)中的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0;91)经过一对等通信来访问上述第一数据站(51)中的上述第一数据业务。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方法,其中上述第一局域网节点(50)包括一第二数据站(52);该方法包括:
使用第二物理层协议(M3)通过一第二通信链路而在上述第一无线访问协议站(53)和上述第二数据站(52)之间在物理上交换数据;
在上述第二数据站(52)中使用第三业务应用层协议(112)来提供第二数据业务;
在上述第二数据站(52)中使用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2)来在上述第三业务应用层协议(112)和上述第二物理层协议(M3)之间传送数据;
使用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0;91;92)经过与上述第二数据站(52)的对等通信来访问上述第二数据业务。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方法,其中上述网络(20,25)包含一个第二局域网节点(60),该第二局域网节点(60)包含一个第二无线协议站(63);该方法包括:
使用第三物理层协议(M1)通过一第三通信链路而在上述第一无线访问协议站(53)和上述第二无线协议站(63)之间在物理上交换数据;
在上述第二无线协议站(63)中使用第四业务应用层协议(114);
在上述第二无线协议站(63)中使用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0;94)来在上述第四业务应用层协议(114)和上述第三物理层协议(M1)之间传送数据;以及
使用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0;94)经过对等通信来访问上述第四业务应用层协议(114)。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要求的方法,其中上述第二局域网节点(60)包含第三数据站(61);该方法包括:
使用第四物理层协议(M2)通过一第四通信链路而在上述第三数据站(61)和上述第二无线协议站(63)之间在物理上交换数据;
在上述第三数据站(61)中使用第五业务应用层协议(115)来提供第三数据业务;
在上述第三数据站(61)中使用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4;95)来在上述第五业务应用层协议(115)和上述第四物理层协议(M2)之间传送数据;以及
使用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4;95)经过对等通信来访问上述第三数据业务。
5、如权利要求2中所要求的方法,其中使用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0;91;92)访问上述第二数据业务的步骤包括:当从上述第一数据站(51)请求上述第二数据业务时直接(A)在上述第二数据站(52)中执行上述第二数据业务。
6、如权利要求2中所要求的方法,其中使用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0;91;92)访问上述第二数据业务的步骤包括:间接(B)执行一个来自所述第一数据站(51)的业务请求(154)以完成上述第二数据业务(162),上述间接执行是由上述第一无线协议站(53)来完成的。
7、如权利要求4中所要求的方法,其中使用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4;95)访问上述第三数据业务的步骤包括间接执行一个来自于上述第一数据站(51)的业务请求以完成上述第三数据站(61)中的上述第三数据业务,上述间接执行是经上述第一和第二无线协议站(53,63)的中介完成的。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方法,包括在上述第一数据站(51)和上述第一无线协议站(63)之间使用分组交换的数据传送。
9、如权利要求6中所要求的方法,包括使用分组交换的数据传送和使用各自的目录(240,241,242)来在上述第一和第二数据站(51,52;131,132)及上述第一无线协议站(53;133)中执行上述间接执行;上述目录(240,241,242)包含提供数据业务给上述网络(20)的数据站(51,52)的节点地址(221)和站地址(222),及上述网络中的第一中间站的节点地址(227)和站地址(22)。
10、如权利要求6中所要求的方法,包括使用分组交换的数据传送,并且从上述网络(20)的一个数据站(131,132)发送一个分组到第一中间站(133),启动对于一个数据业务的业务请求(154),该分组包含一个中间目的节点地址(152)和一个中间目的站地址(153),一个中间站动作命令(154),一个最终目的站(141)的目的信息域(151)。
11、如权利要求10中所要求的方法,其中上述目的信息域(151)包含一个最终目的节点地址(160),一个最终目的站地址(161),和一个最终目的动作命令(162)。
12、如权利要求11中所要求的方法,其中上述目的信息域(151)包含一个最终目的站数据域(164),和一个最终目的数据长度域(163)。
13、如权利要求10中所要求的方法,包括通过在上述分组中包含一个中间源节点地址(157)和一个中间源站地址(158),而提供在一个数据业务请求站和一个最终目的业务执行数据站之间的站的应答路径,且上述目的信息域(151)包含一个起始源节点地址(165)和一个起始源站地址(166)。
14、如权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方法,包括使用分组交换的数据传送,由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0;91)利用缓冲器池(280)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器来基于来自于上述第一业务层应用(111)的传输信息而形成一个父传输分组(150),并由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0;91)将该父传输分组(150)发送到一个媒体驱动器(261),由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0;91)利用上述的至少一个缓冲器来装载所接收到的、来自于上述媒体驱动器(261)的传输分组,并由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0;91)在上述接收到的传输包中将目的地信息发送给上述第一业务层应用。
15、如权利要求9中所要求的方法,包括当通过的分组的节点地址和站地址信息在包含上述目录(240,241,242)的站中不存在时,该目录被用该节点地址和站地址信息更新。
16、如权利要求9中所要求的方法,包括上述目录(240,241,242)被用通过一个包含上述目录(240,241,242)的站的站扫描而获得的站的节点地址和站地址更新。
17、如权利要求16中所要求的方法,包括由上述第一无线协议站(53;133)在扫描上述第一局域网节点(50;130)之外的站之前建立一条链路到上述第一局域网节点(50;130)之外的无线协议站(63,73;143)。
18、一种用在包含一数据站(51)的动态可配置网络(20)中、在无线协议站(53)中通信的方法,该数据站(51)含有提供数据业务的第一业务应用层协议(111)和一个物理层协议(M2);该方法包括:
使用上述物理层协议(M2)通过一通信链路与上述第一数据站(51)在物理上交换数据,
在上述无线协议站(53)中使用第二业务应用层协议(110);
使用包括在上述数据站(51)和上述无线协议站(53)中的业务访问点协议(90;91)来访问上述数据站(51)中的上述数据业务,在上述无线协议站(53)中使用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0)来在上述第二业务应用层协议(110)和上述物理层协议(M2)之间传送数据。
19、如权利要求18中所要求的方法,包括使用分组交换的数据传送,
由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0)利用缓冲器池(280)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器来基于来自于上述第一业务层应用(111)的传输信息而形成一个父传输分组(150),并由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0)将该父传输分组(150)发送到一个媒体驱动器(261),且由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1)利用上述的至少一个缓冲器来装载所接收到的、来自于上述媒体驱动器(261)的传输分组,并由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1)在上述接收到的传输包中将目的地信息发送给上述第一业务应用层协议(111)。
20、一种用在带有一无线协议站(53)的动态可配置网络(20)中的数据站(51)中进行通信的方法,上述无线协议站(53)包含一第一业务应用层协议(110)和一业务访问点协议(90),该方法包括:
使用物理层协议(M2)通过一通信链路与上述无线协议站(53)在物理上交换数据;
使用上述数据站中的上述第二业务应用层协议(111)来使用上述数据站(51)和上述无线协议站(53)中包含的业务访问点协议(91)经一对等通信提供数据业务,在上述数据站(51)中利用上述业务访问点协议(91)来在上述第二业务应用层协议(111)和上述物理层协议(M2)之间传送数据。
CNB008014027A 1999-05-13 2000-04-25 动态可配置网络、协议站和数据站中的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293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390199P 1999-05-13 1999-05-13
US60/133,901 1999-05-13
US60/133901 1999-05-13
US51587600A 2000-02-29 2000-02-29
US09/515,876 2000-02-29
US09/515876 2000-02-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6055A CN1336055A (zh) 2002-02-13
CN1272934C true CN1272934C (zh) 2006-08-30

Family

ID=26831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0140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2934C (zh) 1999-05-13 2000-04-25 动态可配置网络、协议站和数据站中的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135891A2 (zh)
JP (1) JP2004500742A (zh)
KR (1) KR100655333B1 (zh)
CN (1) CN1272934C (zh)
WO (1) WO200007082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76154A2 (en) * 2000-04-03 2001-10-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hoc network and gateway
US7286797B2 (en) 2000-12-28 2007-10-23 Sony Corporatio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913954B2 (ja) * 2001-05-24 2012-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機器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EP1271858A1 (en) * 2001-06-21 2003-01-02 Alcatel Method and system for editing or displaying a message
US10764748B2 (en) 2009-03-26 2020-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r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in peer-to-peer overlay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6903A (en) * 1993-05-11 1997-12-09 Norand Corporation Hierarch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microlink, data rate switching, frequency hopping and vehicular local area networking
FI98586C (fi) * 1995-01-10 1997-07-1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Pakettiradiojärjestelmä ja menetelmiä datapaketin reitittämiseksi protokollariippumattomasti pakettiradioverkoissa
SE515256C2 (sv) * 1996-02-12 2001-07-02 Telia Ab LAN-nät och metod för att i ett LAN-nät tillhandahålla avbrottsfritt överlämnande mellan två omkopplare
US5889772A (en) * 1997-04-17 1999-03-30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LAN and dynamically adjusting its operating paramet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6055A (zh) 2002-02-13
EP1135891A2 (en) 2001-09-26
KR100655333B1 (ko) 2006-12-07
JP2004500742A (ja) 2004-01-08
WO2000070824A3 (en) 2001-07-12
WO2000070824A2 (en) 2000-11-23
KR20010071878A (ko) 2001-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15C (zh) 维护所选网络站和移动站之间的路由路径的方法
CN1103167C (zh) 具有替换转发功能的数据发送装置及方法
CN100350767C (zh) 为通信设备提供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CN1292566C (zh) 路由器和地址标识信息管理服务器
JP6387579B2 (ja) 延期され、且つ、遠隔操作によるデバイスのブランディング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90106C (zh) 信息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549539A (zh)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方法、服务器设备、终端装置、中继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645827A (zh) 密钥设定系统、存取点、无线局域网终端及密钥设定方法
CN1527232A (zh) 实现分布预定服务、自动供应维护和与设备无关的服务实现的方法和装置
CN1404264A (zh) 统一进程间通信
CN1550113A (zh) 用于提供文本消息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CN1249640A (zh) 具有用户应用程序和电话程序之间的应用编程接口和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01079013A (zh) 在nfc芯片组中路由输入和输出数据的方法
CN1280341A (zh) 可下载用户接口
CN1751492A (zh) 在网络通信中压缩报文的系统和方法
CN1968169A (zh) 具有与多个无线网络的动态接入的数据收集设备
CN1893359A (zh) 远程信息处理系统以及提供多种内容服务的方法
CN1798400A (zh) 移动通信终端
CN1867090A (zh) 短信网址装置及实现短信增值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CN1260697C (zh) 广告系统及广告牌
CN1662889A (zh) 电子邮件传送系统、邮件服务器以及邮件客户端
US20100291913A1 (en) Remote control method between mobile phones
CN101052055A (zh) 一种向量数据通信网上建立向量连接的方法
CN1272934C (zh) 动态可配置网络、协议站和数据站中的通信方法
CN1545653A (zh) 在不同网络上的设备间进行接口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PG ELECTRONICS 503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9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904

Address after: British Channel Islands

Patentee after: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ddress before: Holland Ian Deho Finn

Patentee before: Koninklike Philips Electronics N. V.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ENDRAGON WIRELES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PG ELECTRONICS 503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1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110

Address after: Washington State

Patentee after: Pendragon wireles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Address before: British Channel Islands

Patentee before: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30

Termination date: 201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