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0580C - 窄带应用与宽带传输相结合 - Google Patents

窄带应用与宽带传输相结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0580C
CN1270580C CN02806590.5A CN02806590A CN1270580C CN 1270580 C CN1270580 C CN 1270580C CN 02806590 A CN02806590 A CN 02806590A CN 1270580 C CN1270580 C CN 127058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switch
atm
node
network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065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6987A (zh
Inventor
M·哈伦斯塔尔
T·奈兰德
R·-M·福尔滕贝克
J·A·加德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516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69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058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058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02Hybrid switching fabr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1Identifying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diverting traffic away from congested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16Real-time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60Software-defined switches
    • H04L49/606Hybrid ATM switches, e.g. ATM&STM, ATM&Frame Relay or ATM&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43Gateway controllers, e.g.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MGCP] cont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04Q11/0428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e.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gitised signals, e.g. speech, data, telecentral, television signals
    • H04Q11/0478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29Admission control
    • H04L2012/563Signalling, e.g. protocols, reference mod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46Cell characteristics, e.g. loss, delay, jitter, sequence integrity
    • H04L2012/5652Cell construction, e.g. including header, packetisation, depacketisation, assembly, reassembly
    • H04L2012/5653Cell construction, e.g. including header, packetisation, depacketisation, assembly, reassembly using the ATM adaptation layer [AAL]
    • H04L2012/5656Cell construction, e.g. including header, packetisation, depacketisation, assembly, reassembly using the ATM adaptation layer [AAL] using the AAL2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63Support of N-ISD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04L2012/6475N-ISD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PST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04L2012/6486Signalling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93Personal computer, P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76Common channel signaling, CCS7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96Connection circuit/link/trunk/junction, bridge, router, gatew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04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05Primary rate access, PR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09ISD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9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92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98Local loop systems, acces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35Simulation, em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45Intelligent networks, S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83Hierarchy of switches, main and subexchange, e.g. satellite exch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通过将具有窄带能力的第一节点与具有宽带能力的第二节点相结合而使窄带应用能够与宽带传输相结合,其中,将第一节点的呼叫控制能力提供给第二节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都具有连接控制功能,用于交换给定呼叫的数据信息。不过,宽带第二节点通过一条或多条链路从具有呼叫控制功能的窄带第一节点接收信令信息,使第二节点能够根据预定的呼叫控制指令对呼叫进行交换。窄带第一节点和宽带第二节点的结合产生一种混合交换器,这种交换器既能够与同步传输模式(STM)网络协同工作又能与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协同工作。

Description

窄带应用与宽带传输相结合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非临时专利申请为1999年7月14日提交的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NO.09/353135的继续部分申请,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NO.09/353135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说明书中。
本非临时专利申请的主题与如下这些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相关:NO.09/765119(代理人案号为NO.27493-00408USPT)、NO.09/764960(代理人案号为NO.27493-00408USPT)以及NO.09/764953(代理人案号为NO.27493-00410USPT),它们都于相同的日期提交。这些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NO.09/765119、NO.09/764960以及NO.09/764953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说明书中。
发明背景
发明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通信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将宽带传输用于窄带电话和数据通信。
相关技术描述
人们对诸如多媒体应用、视频点播、可视电话和会议电话这类高带宽业务的兴趣日益增加,这推动了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发展。B-ISDN基于一种称之为异步传输模式(ATM)的技术,它大大扩展了电信能力。
ATM是一种面向分组的传输模式,它使用异步时分复用技术。分组称为信元,一般具有固定大小。传统的ATM信元包括53个字节,其中5个字节形成信元首部,48个字节构成信元的“净荷”或信息部分。ATM信元的首部包括两个参数,用于识别ATM网络中传输信元的连接。这两个参数包括虚拟路径标识符(VPI)和虚拟信道标识符(VCI)。一般而言,虚拟路径是在网络的两个交换节点之间定义的主路径;虚拟信道是相应主路径上的一条具体连接。
ATM网络在其终端点与终端设备、例如ATM网络用户相连。ATM网络终端点之间一般有多个交换节点。这些交换节点具有若干端口,它们通过物理传输路径或链路连接在一起。因此,在由发起终端设备向目的终端设备传输的过程中,形成报文的ATM信元可能要经过若干交换节点及其端口。
给定交换节点的多个端口中的每一个都可以通过链路电路和链路连接到另一个节点。链路电路根据链路上使用的特殊协议执行信元封装。输入交换节点的信元可以从第一端口进入交换节点,而经由与另一节点相连的链路上的链路电路从第二端口离去。每条链路可以传送多条连接的信元,其中每条连接是例如主叫用户(方)和被叫用户(方)之间的传输。
每个交换节点一般具有若干功能部件,其中主要的是交换核心。交换核心的功能本质上像交换机各端口之间的交叉互连。有选择地控制交换核心内部的路径,从而将交换机的各个特定端口连接在一起,以允许报文从交换机的输入侧/端口传送到交换机的输出侧/端口。报文因此最终从发起终端设备传送到目的终端设备。
虽然因为ATM提供高速度和高带宽、故ATM被视为用于更高级业务(例如B-ISDN)的传输机制,但是必须承认,目前的窄带网络(例如,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ISDN等等)将继续使用(至少部分)相当一段时间。目前的语音交换电话网(例如,PSTN、ISDN等等)已经经过几十年才达到其目前的先进功能。虽然ATM网络正在兴建,但ATM网络将不可能轻易地获得高级语音通信的所有功能。因此,至少一开始,在某些情况下ATM网络/节点将添加到电路交换电话网的若干部分中或者替代其若干部分。在这种情况下,ATM将用于传输和交换。ATM实际上可以用作单一的传输和交换机制,用于包括多种其它不同网络类型的多个其它网络。例如,单一的ATM网络可用于传输和交换来自移动网络(例如,公用陆地移动网(PLMN))、基于因特网协议(IP)的网络(例如因特网)等等以及诸如PSTN和ISDN的陆线网的通信。
例如,授予Doshi等人的美国专利No.5568475和5483527包括了用于在同步传输模式(STM)节点之间交换电话语音信号的ATM交换机。ATM交换机使用七号信令系统(SS#7)网建立虚拟连接而不是电路交换连接,而在纯STM网中就是建立电路交换连接。美国专利5568475和5483527的七号信令系统(SS#7)网包括信号转接点(STP),STP通过特殊的物理链路连接到每个ATM交换节点。例如,对于呼叫建立,信令消息通过非ATM七号信令系统(SS#7)网转接。在这种转接过程中,非ATM STP接收信令消息并把呼叫建立通知其相关的ATM节点。然后,一旦呼叫已经建立,则相关的ATM节点可识别将用于把语音信号转发至下一ATM节点的空闲资源,它可以准备其自身的信令消息用于转接。
由ATM节点准备的用于转接的信令消息返回至其相关的STP,所述STP通过七号信令系统(SS#7)网将所述信令消息转发至与下一ATM节点相关的另一STP。这种转接继续直到信令消息到达STM本地交换公司(LEC)的STP。一旦呼叫已经建立,随后的语音(或语音频带数据)就通过ATM节点传输。STM/ATM终端适配器设置于STM网络和ATM网络之间,用于将接收自STM网络的语音信号样值封装成ATM信元以便应用到ATM网络中;以及,用于拆开ATM信元净荷以获得来自ATM网络的语音信号,以便应用到STM网络中。因此,以上述的特定方式将ATM结合到STM网络牵涉到非ATM信令网络以及ATM节点。而且,与ATM节点相关的每个STP仅执行Doshi等人所述网络中的呼叫控制功能。而通常情况下,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一般结合到传统通信节点中。
现在参考图1A,传统的标准通信节点用标号100表示。传统的标准通信节点100可以代表例如PSTN的电信网中的任何通用交换节点。在传统的通信节点100内,呼叫控制105功能和连接控制110功能结合在一起。呼叫控制105功能和连接控制110功能共同包括开放互联(OSI)协议的整个七(7)层。这七层用物理、数据链路、网络、传输、会话、表示以及应用层表示。因此,传统的通信节点100可执行涉及交换智能和交换结构的所有功能。然而,传统通信节点100不能利用例如ATM的速度更快带宽更宽的网络处理(i)窄带电话和数据通信与(ii)宽带通信之间的互联。
现参考图1B,用于分离图1A所示传统标准通信节点功能的传统方法总体上用标号150表示。传统方法试图通过分离控制功能利用ATM满足使窄带电话和数据通信与宽带网络互联的苛刻要求。具体地说,使呼叫控制155功能与连接控制160功能互相分离。从而使呼叫控制155功能独立于任何特殊的连接控制160功能组。这种分离一般利用除去交换智能的、只剩下连接控制160的传统通信节点(例如图1A所示的传统通信节点100)完成。实际上,通过删除呼叫控制105功能或使其不起作用,从而只剩下连接控制110功能,这样修改传统通信节点100。用连接控制160部件来代替这种经过修改的传统通信节点。另一方面,一般在不依赖传统的电信硬件或软件的情况下来设计和创建呼叫控制155功能。
现参考图2,结合对应于传统标准通信节点的分离功能的节点、利用宽带网络的现有方案总体上用标号200表示。交换智能部分205A、205B分别连接到交换结构210A、210B部分。交换结构210A、210B部分连接到ATM网络215,它们实现所要求的仿真和信元封装,以便使窄带网络(未示出)与ATM网络215互联。交换智能205A、205B部分一般用基于UNIX的服务器实现。交换智能205A、205B部分旨在提供高级呼叫业务和特征(例如一般由智能网(IN)提供的那些高级呼叫业务和特征)。交换智能205A、205B部分不包括任何交换结构资源,因此它们必须依赖交换结构210A、210B部分获得这些资源。
因为交换智能205A、205B部分不具有任何它们本身的交换结构资源,故它们既不直接与任何传输机制相连,也不包括用于这种目的任何必需接口。因此,呼入在交换结构210部分处接收并由相关的交换智能205部分管理。当在交换结构210部分接收到呼入时,呼叫信令消息被发送到交换智能205部分。交换智能205部分执行合适的呼叫控制功能并向交换结构210部分发送指令(例如,以呼叫信令信息的形式)。交换结构210部分根据这些指令作合适的连接(例如到/穿过ATM网络215,到/穿过窄带网络(未示出),等等),以便转发所述呼入的呼叫数据信息。因此,没有呼叫数据信息被(或可以被)发送给交换智能205部分,包括来自交换结构210部分的数据信息。
此外,尽管实现交换智能205部分的基于UNIX的服务器可以设计成能够高速工作,但它们具有若干缺陷。首先,为了生成合适的软件代码使基于UNIX的服务器作为交换智能205部分运行,要求有效的研究、设计和测试。现有的电路交换语音电话网包括许多高级特征,这些高级特征要求许多行代码,这些代码经过许多年已经逐渐开发出来且已经过测试并实现。在UNIX服务器上使用新编写的代码复制各种数量和类型的特征,且同时维持所要求的可靠性和服务水平,这不仅令人生畏,而且几乎不可能迅速取得成功。其次,当部署仅具有交换智能205部分的节点时,从传统网络结构(例如,那些使用图1所示传统标准通信节点100的网络)逐渐迁移到依赖宽带传输机制的下一代网络是极其困难。系统运营商必须被迫同时大量替换其网络的各部分。这种随之发生的巨大资本支出是系统运营商所不希望的。
发明概述
现有技术的各种缺陷由本发明的方法、系统和装置克服。例如,虽然目前为止尚未公认,但在使窄带网络与宽带传输机制相结合时重复使用和/或延长现有交换机的寿命,将是有益的。实际上,通过实现混合交换机,利用现有交换机使窄带网络能够逐渐迁移到宽带传输机制将是有益的。
本发明旨在利用通信系统中的第一和第二节点使窄带和宽带传输机制相结合。第一节点包括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而第二节点包括连接控制功能。第二节点可以依赖第一节点的呼叫控制功能,以便发起、完成和/或转发通信系统中的连接。实际上,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节点可以起通信系统中单一逻辑节点的作用。第一节点可以通过经由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交换信令信息来向第二节点提供呼叫控制功能。
随后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说明性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理解,提供的所述实施例是为了达到说明和理解的目的,以及本文中考虑到许多等效的实施例。
附图简述
通过结合附图参考以下的详细说明,可以对本发明的方法、系统和装置有更加全面的理解,附图中:
图1A说明传统的标准通信节点;
图1B说明分离图1A所示传统标准通信节点功能的传统方法;
图2说明结合对应于传统标准通信节点的分离功能的节点利用宽带网络的现有方案;
图3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STM/ATM网络的示范性示意图;
图3A说明图3所示混合STM/ATM网络的选定部分的示范性示意图,并且还显示各种操作事件;
图3B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混合STM/ATM网络的示范性示意图;
图3C说明表示本发明的转接混合节点对的示范性示意图,所述节点对连接在本发明的两个本地交换混合节点对之间;
图3D说明包括混合节点对的本发明实施例网络的两个单元之间的示范性协议的示意图;
图3E、3F和3G说明两个单元之间候选示范性协议的示意图,第一网络单元具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节点对,而第二网络单元为具有包含电路仿真的附加ATM接口的接入节点;
图3H示出说明使网络从传统的窄带STM传输交换环境逐渐升级到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STM/ATM网络的环境的示范性示意图;
图3I示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多交换机混合节点的示范性示意图;
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结合具有部分分离功能的节点利用宽带网络的另一示范性方案;
图5说明根据本发明,结合具有部分分离功能的节点利用宽带网络的另一示范性方案;
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用于交换连接的具有多个端口的另一示范性混合交换机;以及
图7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混合交换机的简化框图。
附图详细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达到解释而非限制目的,阐述各种具体细节,例如:具体的结构、接口、电路、逻辑模块(例如用软件、硬件、固件以及它们的某些组合等等)、技术等,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然而,本发明可以用其它没有背离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加以实施,这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在其它情况下,省略了对众所周知的方法、装置、逻辑代码(例如,硬件、软件等等)等的详细描述,以便没有因不必要的细节而使本发明的描述不清晰。
参考图1A-7可以最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及其优点,相同的标号用于各附图中同样的和对应的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例如包括其父申请的发明的实施例)中,ATM被用作混合STM/ATM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机制,而信令保持正常的窄带信令。窄带信令可通过ATM连接上的永久路径传送,窄带语音信道可以依靠ATM传输,并可通过ATM交换机在“每次呼叫基础上”(例如按需)进行交换。
混合STM/ATM网络具有接入节点,它为窄带终端提供服务,并产生与呼叫建立有关的信令消息。转换器将第一信令消息格式化成ATM信元,以便可以通过ATM交换机将第一信令消息路由到电路交换(例如STM)节点。电路交换节点(例如PSTN/ISDN)为呼叫建立物理连接并产生所述呼叫的进一步的信令消息,这种进一步的信令消息与物理连接相关。ATM交换机通过ATM物理接口将这种进一步的信令消息的ATM信元格式版本路由至另一ATM交换机。这样,ATM交换机通过ATM物理接口对呼叫的窄带通信量和信令都作了交换。从而,ATM物理接口在ATM通信量信元中传送所述进一步的信令消息的ATM信元格式版本。
鉴于电路交换节点和ATM交换机使用不同的参数(例如,STM节点的b信道等以及ATM交换机的VP/VC)这一事实,在一个实施例中,STM节点获得全局位置编号(GPN),以便在通过ATM交换机为进一步的信令消息建立路径时使用。对此,在电路交换节点利用STM/GPN转换表进行从STM到GPN的转换;在ATM节点利用GPN/ATM转换表进行从GPN到ATM的转换。
进一步信令消息的ATM信元格式版本通过ATM物理链路传输,最终到达为目的终端服务的目的接入节点。目的转换器将传送进一步信令消息的ATM信元格式版本的ATM信元拆包,以便获得由目的接入节点使用的STM信令消息。例如,转换器可以位于在接入节点处。在所述实施例中,ATM交换机位于明显不同于PSTN/ISDN节点的节点处,但在其它实施例中不必如此。例如,信令消息可以按照七号信令系统(SS#7)惯例,而所述进一步信令消息可以是ISUP或TUP消息之一。
现参考图3,其中说明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范性混合STM/ATM网络320。窄带终端装置通过接入节点,例如接入节点3220和接入节点322D与混合STM/ATM网络320通信。例如,图3显示与接入节点3220相连的终端3240,具体讲是ISDN终端324O-I和PSTN终端324O-P。类似地,接入节点322D与接入终端324D相连,即ISDN终端324D-I和PSTN终端324D-P。当然,不同数目(很可能更多)的终端可以连接到各接入节点322,但为了简单起见,图3仅示出两个这种终端以达到示范目的。应该指出,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接入节点”不限于仅用于连接用户线的简单节点,例如,它可以包括例如诸如本地交换(LE)节点的其它节点。
图3所示的混合STM/ATM网络320包括一个或多个STM节点,亦称为PSTN/ISDN节点330。虽然图3为说明起见仅示出两个这种PSTN/ISDN节点3301和3302,但应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两个这种节点。传统的PSTN/ISDN节点330的结构和工作机制众所周知;例如,诸如使用爱立信的AXE交换机所代表的那种结构和工作机制。因此,本说明书仅参考PSTN/ISDN节点3301对传统的PSTN/ISDN节点330的选定的相关部分加以描述。例如,PSTN/ISDN 3301具有处理器332,它执行例如包括交换和资源控制软件333的节点应用软件。这种软件用于控制STM电路交换机335以及包括PSTN/ISDN节点3301的信令终端337。传统的PSTN/ISDN节点的其它结构和操作细节可以从例如题为“Telecommunications Switching Exchange”的美国专利申请NO.08/601964中加以理解,此专利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说明书中。
鉴于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STM/ATM网络320还包括ATM节点340,故将其视为混合网络。如随后所述,ATM节点340不仅用于选择窄带通信量在接入节点322之间的路线,而且用于通过ATM物理接口在ATM信元中传输信令。在所述示例中,ATM网络方面包括两个示范性ATM节点,具体讲是ATM节点3401和ATM节点3402,它们通过ATM物理接口或链路341相连。还应理解,ATM部件可以(一般地)包括更多数目的ATM节点,这些节点通过ATM物理链路相连。
在混合网络320中,PSTN/ISDN节点330和ATM节点340可以按照图3所示的方式形成一对。利用这种节点对,PSTN/ISDN节点330和ATM节点340就可以统称为混合节点对330/340。因此,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网络320可以包括任意数目的混合节点对330/340。诸如ATM节点340的ATM节点可采取不同的配置,但通常具有主处理器342等,主处理器342执行包括交换和资源控制软件的应用软件,所述应用软件一般地由图3中标号343表示。ATM节点的核心通常是ATM交换核心或交换结构,所述实施例的交换核心在图3中表示为ATM信元交换机345。有关示范性ATM交换机的其它信息由题为“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witch”的1998年11月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08/188101提供,所述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说明书中。ATM信元交换机345具有多个入端口和多个出端口,这些端口中至少某些具有附带的装置板。
ATM节点340处的每块装置板可能具有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功能,它们由其上安装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的装置执行。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ATM信元交换机345端口上附带的装置板之一上配有主处理器342。其它装置板可具有其它称为“板级处理器”的处理器。一些装置板充当扩展终端(ET)346,其可用于将ATM节点连接到其它节点。例如,图3所示的ATM物理链路341具有与ATM节点3401的扩展终端ET 3461相连的第一末端,而ATM物理链路341的第二末端与ATM节点3402的未示出的扩展终端ET相连。图3中未具体详细地描绘与ATM节点340的ATM信元交换机345相连的装置板,但这种装置板的结构和工作机制可参考(例如)以下这些美国专利申请加以理解:题为“Augmentation of ATM Cell With Buffering Data”的美国专利申请08/893507;题为“Buffering of Point-to-Point and/orPoint-to-Multipoint ATM Cells”的美国专利申请08/893677;题为“VPNC Look-Up Function”的美国专利申请08/893479;1998年11月9日提交的题为“Centralized Queuing For ATM Node”的美国专利申请09/188097;这些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将全部结合到本说明书中
如下文中所述,信令(例如呼叫建立的信令)通过ATM节点340从接入节点322路由到PSTN/ISDN节点330中合适的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为每个与ATM节点340通信的接入节点322提供电路仿真或转换器350。转换器350用于例如将来自接入节点322的信令信息封装成ATM信元,以便作为发往ATM节点340的信令,在相反方向,转换器350用于将从ATM节点340的接收ATM净荷拆包,以提取供接入节点322使用的信令信息。在所述实施例中,转换器350最好设置在其相关接入节点322处或设置在其相关接入节点322附近。也就是说,转换器3500可以位于或包含于接入节点3220中;转换器350D可以位于或包含于接入节点322D中。提供一对表示为链路351的物理链路,以便将每一个接入节点322连接到各ATM节点340中对应的一个。
ATM节点340通过物理链路360与PSTN/ISDN节点330相连。例如,参考ATM节点3401,使用一对交换机至交换机链路360将ATM信元交换机345(通过其电路仿真板370)连接到PSTN/ISDN节点330的STM电路交换机335,以传送信令消息。链路对360中的链路之一将来自ATM信元交换机345的消息(经电路仿真板370转换之后)传送给STM电路交换机335,链路对360的另一条链路在反方向传送消息。
在所述实施例中,使用ATM信元交换机345内部的专用VPI、VCI发送信令。因此,例如参考ATM节点3401,链路3510与扩展终端(ET)3462相连,扩展终端(ET)3462又依次与ATM信元交换机345专用端口中的第一对相连。在ATM节点3401处接收的目的地为PSTN/ISDN节点3301的信令消息通过专用的内部VPI、VCI路由到ATM信元交换机345的端口,所述端口最终连接到(通过电路仿真器370)交换机至交换机链路360。然而,由于路由通过ATM信元交换机345的信令用ATM信元封装,故必须在向交换机至交换机链路360发送信令信息之前执行到STM信令的转换。因此,与交换机至交换机链路360相连的装置板上装有电路仿真器(CE)或转换器370。
电路仿真器(CE)或转换器370用于对目的地为PSTN/ISDN节点330但包含于ATM信元中的信令信息拆包,以便在通过交换机至交换机链路360发送之前可从ATM信元提取信令信息。相反地,在转换器370处通过交换机至交换机链路360接收的来自PSTN/ISDN 3301节点的信令信息被封装成ATM信元,以便通过ATM节点3401选择路线。从图3还可见,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混合STM/ATM网络320中利用了多个接口300a-300f。下面将主要参考示范性节点(例如PSTN/ISDN节点3301和ATM节点3401)描述这些接口。
接口300a是逻辑接口,它存在于PSTN/ISDN节点3301的处理器332和ATM节点3401的主处理器342之间。接口330a使PSTN/ISDN节点330能够控制与之相连的ATM节点340。也就是说,利用接口300a传送的信令,PSTN/ISDN节点3301可以定制将在ATM节点3401中建立的物理连接。接口300a可以是专用接口或者开放接口(例如通用交换管理协议(GSMP)接口[参见请求评论(RFC)1987])。逻辑接口300a可以装在任何物理接口(例如如下所述的接口360)上。或者,接口300a可由单独的链路(例如处理器332和342之间的链路)传送,或者装在IP/以太网链路的顶端。
接口300b是PSTN/ISDN节点330和与之相连的接入节点322之间的信令。接口300b由一条或多条通过STM电路交换机335的半永久连接传送;通过具有电路仿真370的互通单元进入ATM信元交换机345;并且通过永久虚拟连接到达接入节点322(具体地说,到达接入节点322中的转换器350,在那里对其作后仿真并终接)。如上所述,转换器350用于将来自接入节点322的窄带信令封装成ATM信元,以供ATM节点340使用,在相反方向则将传送信令信息的ATM信元拆包,以供接入节点322使用。用户侧的每个STM信道可能在接口300b上具有对应的VPI/VCI。
接口300c是非宽带信令,它通过各节点并在它们之间传送。接口300c就这样传送正常的七号信令系统(SS#7)接口(例如TUP或ISUP),所述接口以信令消息的ATM信元格式版本的形式通过ATM物理链路341透明地传送。在PSTN/ISDN节点330中,信令终端337用于公共信道信令。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信令终端337可以是位于STM电路交换机335处的共享装置。或者,信令终端337可以直接与STM和ATM交换机之间的接口相连。
接口300d是由交换机至交换机链路360提供的物理接口。接口300d可用于传送往来于STM网络的呼叫语音,并且还用于传送本说明书中所述接口300b和接口300c的信令。另外,接口300d还可用于接入要与普通电路交换机相连的特殊设备(例如,会议设备、应答机等等)。接口300d可以通过任何标准的物理媒体实现,例如诸如E1;可以理解,STM-1或者类似速率可能是合适的。物理接口300d还可以传送图3中所示任一终端和与电路交换网相连的未示出的终端之间会话的语音数据,在这种情形下,混合节点对330/340充当网关。
接口300e是到其它ATM节点的ATM物理链路341。ATM的任何标准链路可用作接口300e。在PSTN/ISDN节点330之间使用专用VP/VC通过接口300e透明地传送七号信令系统(SS#7)信令。接口300f在图3中显示为连接每个节点322及其终端,它是典型的用户网络接口(例如,ISDN、BA/BRA、PRA/PRI、双线PSTN等等)。
为了让两个传统的电路交换PSTN/ISDN节点利用诸如ISUP或TUP的协议彼此通信,这两个PSTN/ISDN节点中的ISUP实体最好具有一致的数据表。在这方面,这两个PSTN/ISDN节点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这样一种表格:所述表将CIC值转换成连接这两个PSTN/ISDN节点的同一物理接口中的相同时隙。这样,CIC值(连同点编码)表示特定物理链路上的特定时隙。一个具体的时隙最好指出两个PSTN/ISDN节点的表格中的相同时隙。换句话说,这两个PSTN/ISDN节点的数据表最好是一致的。
类似地,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也需要就ISUP/TUP使PSTN/ISDN节点3301和PSTN/ISDN节点3302的数据表一致。如果两个混合节点3301/3401和3302/3402之间通过例如传送SS#7信令的半永久连接建立了通信信道,那么,最好从使用CIC的观点出发使这两个混合节点中的转换表339一致。这一般意味着在两个混合节点3301/3401和3302/3402中的某个CIC都指向相同的VP和VC(可能是AAL 2指针),它们标识连接这两个节点的某条物理链路(例如链路341)上的信元。或者,同样的目的可以通过其它合适的方法完成,例如借助位于这两个混合节点之间的交叉连接ATM交换机,对分组进行交换,并赋予这些分组其它节点理解的VP和VC值。
现参考图3A,它表示一种混合STM/ATM网络320的示范性结构,其中已经省略了包括若干接口的各种部件。图3A还提供关于在终端324o-P处发起的、其被叫方号码(目的地)为终端324D-P的呼叫的信号处理示例。如标记为E-1的箭头所示,在事件E-1处从终端3240-P向接入节点3220发送SETUP(建立)消息。在所述实施例中,SETUP消息是给ISUP网络接口的IAM消息,用于30B+D PRA(基群速率接入)和传送于电路交换时隙中64bk/s比特流上的VS.x。
在与接入节点3220相关的转换器3500处,在事件E-2处,通过将信令信息封装成ATM信元而将来自终端3240-P的信令从STM转换到ATM。在这方面,在经过电路仿真之后,利用表将来自终端3240-P的64kb/s语音信道转换到对应的ATM地址(VP/VC)。接着将目前封装于ATM信元中的SETUP消息的信令加到链路3510,发送给ATM节点3401的ATM信元交换机345,如事件E-3所示。进一步地如事件E-4所示,根据交换机内部专门用于STM侧发起的信令的VP/VC为包含SETUP消息信令的ATM信元选择通过ATM信元交换机345的路线。在从ATM信元交换机输出之后,SETUP消息的信令信息由转换器370从ATM信元中检索得到(事件E-5),并在转换器370处重新从ATM转换到STM格式、使得可以在事件E-6把SETUP消息信令信息以STM格式加到交换机至交换机链路360。于是,再次处于STM格式的SETUP消息就可以通过STM电路交换机335路由到(如事件E-7所示)合适的信令终端337。在所述合适的信令终端337接收到SETUP消息信令消息时,将所述信令消息转发至PSTN/ISDN节点330的处理器332,这些处理器参与STM通信量处理(如事件E-8所示)。
在其通信量处理过程中,PSTN/ISDN节点330的处理器332知道呼叫的输入侧和呼叫的输出侧具有通过ATM节点的物理连接。在这方面,当定义了连接的接入点(用户或网络接口)时,载体类型就与所述连接相关联并保存到应用软件中。在目前的方案中,当在PSTN/ISDN节点330处接收到SETUP消息(例如,在ISUP网络接口情形下为IAM消息)时,就检查保存的载体类型数据,以确定PSTN/ISDN节点330的输入侧存在什么交换机。另外,用类似的方式检查为输出点保存的载体类型数据(例如基于B用户号码),并且如果保存的数据表示输入和输出侧都有ATM传送装置,则PSTN/ISDN节点330就可以断定将使用(例如,利用)ATM节点340。此外,对接收到的SETUP消息中的数据(尤其是B用户号码)进行分析,以确定通过联系PSTN/ISDN节点3302可以到达被叫方(目的地)终端324D-P。PSTN/ISDN节点3301知道它具有到达PSTN/ISDN节点3302的SS#7信令接口300c,因此选择空闲的CIC(例如,未被任何其它呼叫使用的CIC)用于PSTN/ISDN节点3302
另一方面,如果保存的载体类型数据表示STM载体,则PSTN/ISDN节点330和ATM节点340都必须使用。这样,PSTN/ISDN节点330和ATM节点340共同充当STM域和ATM域之间的网关。在图3和图3A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PSTN/ISDN节点3301在认识到呼叫的进一步的信令将路由通过ATM节点时,引用由处理器332(参见事件E-9)维护的STM/GPN转换表339。作为第一转换,将SETUP消息中包含的信息(例如,ISDN情形下的b信道和接入信息或者PSTN情形下的携带七号信令系统的点编码的CIC)转换到全局位置标号(GPN)。作为第二转换,将通往混合节点对330/340的电路的CIC和目的点编码转换到另一个全局位置编号(GPN)。
如前所述,全局位置编号(GPN)是识别连接点的常用方法,这是节点对(PSTN/ISDN节点330和ATM节点340)所了解的。换句话说,GPN是PSTN/ISDN节点330和ATM节点340都知道的地址或引用或系统内部指针,它用于在端口/VP/VC和电路交换地址之间作转换。图3和图3A所示实施例中使用GPN,这就使得无需在PSTN/ISDN节点330和ATM节点340之间发送真实的地址。GPN可以更短,这是有利的,因为它意味着发送更少的数据。对于传统的PSTN,GPN唯一地与双线线路上的64kb语音信道对应,但对于ISDN,GPN与b信道(它可由若干用户使用)对应。
然后,如事件E-10所示,PSTN/ISDN节点330生成旨在在ATM节点340中建立物理连接的ATM交换控制消息。事件E-10的消息包含于事件E-9处从STM/GPN转换表339中获得的两个全局位置编号(GPN)连同令ATM节点340在ATM交换结构345中连接这两个GPN地址的命令。如事件E-11所示,PSTN/ISDN节点330通过节点300a向ATM节点340的处理器342发送于事件E-10处生成的交换控制消息。
如事件E-12所示,在接收到以事件E-11的形式发送到ATM节点3401的交换控制消息时,主处理器342查询GPN/ATM转换表349,以便将包含于事件E-10交换控制消息中的两个全局位置编号(GPN)转换成ATM节点3401理解的VP/VC/端口信息。也就是说,两个全局位置编号(GPN)用于获得VP/VC/端口信息,以便最终到达发起终端(324O-P)和目的终端(324D-P)。在成功地将GPN转换到ATM后,假定资源充分,ATM节点3401的处理器342就建立通过ATM交换机345的路径并在端口(中继线或链路341)上为从终端324O-P到终端324D-P的呼叫预留资源。路径建立和资源预留活动通过使用交换/预留控制343完成,它们共同用图3中的事件E-13表示。
由于PSTN/ISDN节点330最好知道ATM节点3401是否成功地执行了GPN/ATM转换,故成功转换的消息从ATM节点3401通过接口300a发送给PSTN/ISDN节点3301。如果GPN/ATM转换在ATM节点3401不成功,或者如果ATM节点3401处没有可用的资源,就向发起终端发回呼叫拒绝消息。在PSTN/ISDN节点330接收到事件E-14的确认消息(即ATM交换机345已设置好且已经(根据事件E-13)预留了链路资源)后,PSTN/ISDN节点3301就于事件E-15处准备并向另一端(例如PSTN/ISDN 3302)处的PSTN/ISDN节点发送其进一步的信令消息(例如ISUP或TUP)。所述进一步的信令信息于图3A中以事件E-15的形式表示。事件E-15的信令(例如,ISUP或TUP消息)包括消息传递部分(MTP),它可在传送SS#7信令的时隙(例如64kb/s)上发送。
当事件E-15的信令到达ATM节点3401时,ATM节点3401准备其ATM信元格式的信令版本。具体地说,转换器370将事件E-15的信令的信令信息放入一个或多个ATM信元的净荷中。例如,转换器370配置成接收64kb/s比特流并将其封装成具有预定VP、VC和物理端口的ATM信元。亦如事件E-15所示,为进一步的信令信息的ATM信元格式版本选择通过ATM信元交换机345并到达用从所述转换获得的VP/VC/端口信息表示的链路。具体地说,在图3A中,如事件E-16所示,进一步的信令信息的ATM信元格式版本通过ATM物理链路341传送。
在到达ATM节点3402后,进一步的信令信息的ATM信元格式版本获得ATM节点3402的ATM信元交换机345的新的内部VPI/VCI,并通过ATM节点3402的ATM信元交换机345路由(如事件E-17所示)到ATM节点3402中的电路仿真器(未明确示出),它类似于ATM节点3401中的电路仿真器370。ATM节点3402中的电路仿真器以同ATM节点3401中的电路仿真器370相同的方式执行从ATM到STM格式的转换,然后将信令消息传送给PSTN/ISDN节点3302,如事件E-18所示。
在PSTN/ISDN节点3302中(从消息传递部分(MTP))接收ISUP消息连同CIC值和B用户编号(它包含于ISUP消息中)。如事件E-19所示,第二混合节点3302/3402还执行对B用户编号的分析并断定B用户与终端324D-P相关联,这涉及B信道。然后PSTN/ISDN节点3302选择可用于到达终端324D-P的B信道,或者与终端324D-P就使用哪一个B信道进行协商(这依赖于终端类型和协议类型是ISDN还是PSTN)。PSTN/ISDN节点3302还向终端324D-P发信号以激活振铃信号(如事件E-20所示)。当从终端324D-P接收到应答时(或者在接收到应答期间或之前),PSTN/ISDN节点3302就利用CIC值和B信道查询它的STM/GPN转换表339(未明确示出)。PSTN/ISDN节点3302接着以同ATM节点3401一样的方式操作ATM节点3402的ATM交换机345(未明确示出),如事件E-21所示。
ATM节点3402的ATM交换机345的操作允许ATM分组中携带的带内数据(例如语音数据)经由ATM交换机传送。完成这种操作的方式与如前所述的方式相同(例如,通过查表(例如表339),通过发送ATM交换控制消息,通过查表(例如表349),以及通过在ATM交换机中建立路径)。当ATM交换机如上所述那样工作时,必须以同样的方式在两端建立通过两个交换机的结果路径(传送带内信息)。这意味着最好以同样的方式在路径的两个端点建立带内信息的封装(这是由电路仿真(例如电路仿真370)控制的)。为了使时延最小,电路仿真370最好利用AAL2进行封装,虽然也可以使用其它协议类型。
如前所述,载体类型与连接相关并保存在PSTN/ISDN节点330的应用软件中。假定PSTN/ISDN节点330已经能够处理与STM电路交换机相连的传统接入点(用户或网络接口)。在这样做的过程中,PSTN/ISDN节点330在PSTN/ISDN节点330的静态数据结构中具有这些现有接入点的逻辑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PSTN/ISDN节点330另外还处理与ATM交换机相连的接入点。在这方面,参见(例如)图3C的接口341(随后描述)。这样,对于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PSTN/ISDN节点330在其静态数据结构中具有这些附加接入点的逻辑表示。因此,可在先前的讨论中采用载体类型数据作为区别静态数据结构中附加接入点(例如与ATM相关的接入点)逻辑表示和传统接入点逻辑表示的一种方法。
以上还注意到,最好在两端以同样的方式建立带内信息的封装。更具体地讲,连在一起的两个电路仿真装置最好使用相同类型的信元填充。例如,如果在连接两个电路仿真装置的链路上第一电路仿真装置仅用一个语音样值封装ATM信元,那么第二电路仿真装置最好以相同的方式封装ATM信元。或者,可以使用另外的仿真和/或桥接机制或方案。
在以上方面,仅用信息填充ATM信元的一部分是一种减少时延的技术,虽然这可能增加开销。减少时延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AAL2协议。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的一样,AAL2是位于ATM之上的协议层,它允许在ATM信元内传送微信元。使用较小的AAL2信元有助于在空中接口解决带宽和时延问题。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可以利用AAL2交换作为ATM交换的一种备选方式。如果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实现AAL2,交换机345就作为AAL2交换机工作,且ATM节点340中的GPN/ATM转换表349最好还包括AAL2指针。无论何时输入和输出点被引用,它可以另外包括AAL2指针。这样,正如这里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ATM在ATM之上包括与ATM相关的协议,例如AAL2。还应该理解,如同这里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宽带”一般地包含并包括分组交换技术(例如,IP、VOIP(IP电话)、帧中继、ATM等等)。
现参考图3B,它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示范性混合STM/ATM网络320′。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不使用全局位置编号(GPN)。确切地说,图3B所示的实施例在PSTN/ISDN节点3301的处理器332中使用ATM/STM转换表339′而非GPN/ATM转换表。在图3B的实施例中,电路仿真3500中的转换表以类似于图3和图3A中实施例中事件E-2所示的方式,将来自64kb/s语音信道的SETUP消息转换到ATM地址(VP和VC)。在为经过转换的SETUP消息选择通过ATM交换机345的路线后,电路仿真370将SETUP消息转换到STM格式,这发生于图3和图3A中实施例的事件E-5处。
图3B所示实施例与图3和图3A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还在于,PSTN/ISDN节点330的处理器332这样终接窄带信令:通过将窄带参考点(例如,如果是ISDN连接则为b信道)转换到供ATM节点340使用的相应的ATM地址。这样,对于图3B实施例,事件E-11的交换控制消息发送被ATM节点3401理解的ATM VP/VC/端口信息。这样,在图3B实施例中,对图3/图3A实施例中事件E-12的转换是不必要的。更确切地说,在从事件E-11的交换控制消息中接收到ATM VP/VC/端口信息之后,图3B所示实施例开始路径建立以及资源预留,如事件E-13所示。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的原理也适用于在ATM信元中传送其它类型的信令消息。所述其它类型的信令消息中包括以发起终端为目的地的那些消息(例如,呼叫完成信令消息),在这种情况下,这里描述的某些事件最好按照逆序执行。
现参考图3C,它显示如何将本发明的混合节点对330/340配置到示范性混合STM/ATM网络320″中的示范性图解。网络320″具有三个节点对330/340,包括两个本地交换混合节点对330/3401和330/3402之间的转接交换混合节点对330/340TX。图3C表示“七号信令系统”393的配置,所述系统是如上所述在ATM网络中通过ATM AAL层传送的逻辑系统。作为一种备选实施例,“七号信令系统”393可以配备有本身的物理网络。
现参考图3D,图中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中两个单元之间可用的示范性协议的示意图,所述网络中两个单元包括混合节点对。具有ATM交换机345的ATM节点340终接ATM和AAL1(电路仿真部分)层;PSTN/ISDN节点330终接MTP和ISUP层。
现参考图3E、3F和3G,它们分别表示两个单元之间的备用示范性协议的示意图,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具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节点对,而第二网络单元则是具有带电路仿真的附加ATM接口的接入节点。在第一网络单元中,ATM交换机345终接ATM和AAL1(电路仿真部分)层,而其上的各层由PSTN/ISDN节点330终接。在第二网络单元中,接入节点附带的ATM接口和电路仿真终接ATM和AAL1层,而其上的各层由相连的终端和接入节点部分终接。图3E、3F和3G所示的示范性协议可以用在例如接口300b上。
现参考图3H,它说明逐步从传统的窄带STM传输交换环境升级到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环境(例如混合STM/ATM网络320)。在图3H中,电路仿真装置(转换器)395将混合环境与纯STM环境互相分离。如果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利用ATM交换和(信令和通信量)传输将节点B(PSTN/ISDN节点330N+1)升级,那么如果以图3H点划线396所示的方式将电路仿真装置(转换器)395移到节点B和C之间,就可以不改动节点C(PSTN/ISDN节点330N+2)。
现参考图3I,它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允许这样一种可能性:一个逻辑节点可以包括许多交换机,其中,所述节点内的交换逻辑协调通过这些交换机的路径的建立。这种逻辑还在各交换机之间插入互通功能(IWF)(如果需要的话),使得有可能使用资源而又不依赖于其所属交换机。例如,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多交换机节点397包括含STM交换机335的PSTN/ISDN节点330,所述STM交换机335通过接口300d连接到ATM节点3407-1。具体地说,通过IWF 3447-1连接到ATM节点3407-1的ATM交换机3457-1。ATM节点3407-1的ATM交换机3457-1通过接口300e连接到ATM网络,而且连接到包括于多交换机节点397中的ATM节点3407-2和ATM节点3457-3。ATM节点3407-2具有交换机3457-2和IWF 3447-2,通过IWF 3447-2可与接入节点3227-1建立连接。ATM节点3407-3具有ATM AAL2交换机3457-3,它通过ATM节点3407-3的IWF 3447-3连接到ATM节点3407-1和3407-2接入节点3227-2和3227-3连接到ATM节点3407-3的ATM AAL2交换机3457-3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以相当简单的方式有利地重用PSTN/ISDN节点330中的PSTN和ISDN软件。也就是说,可以利用PSTN/ISDN节点330中驻留的已开发出来的窄带应用软件,而将按需ATM连接用作通信量载体。因而本发明允许例如PSTN/ISDN节点330的PSTN/ISDN节点控制呼叫,这有助于将经证明效果良好的软件用于各种业务和功能(例如用户业务、智能网(IN)业务,集中式用户交换机、用户计费系统(charging customer care systems),等等)。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就这样将ATM用作传输和交换机制,而信令依旧是标准的窄带信令。窄带信令通过基于ATM连接的永久连接传输,而窄带语音信道则在ATM上传输,并在“每次呼叫的基础上”(例如按需)通过ATM交换机交换。
因此,由PSTN/ISDN节点330的处理器332执行的窄带应用软件当实际上基于ATM信元交换机工作时表现得仿佛基于其STM电路交换传输工作。应当理解,ATM交换机可以驻留在分离的ATM节点中或者集成于STM交换机所在的同一节点中。在“每次呼叫基础上”,PSTN/ISDN节点330中的交换逻辑通过ATM信元交换机请求建立和断开ATM节点340中的交换逻辑。
应当理解,上文的各种变型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如图3中)示出设置在ATM节点340的装置板上的电路仿真370。或者,电路仿真370可以位于别处,诸如(例如)位于PSTN/ISDN节点330和ATM节点340之间的链路360上,或者甚至可包含于PSTN/ISDN节点330中(例如,位于接口300d的任何一端)。虽然例如处理器332和342的各处理器被描述成单个处理器,但应理解,例如,这些处理器的功能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设置或分布(例如,分布于若干处理器中,以取得在处理能力和可靠性方面的可伸缩性)。
在前述示例中,如事件E-8所示,为按照STM格式于STM节点处接收的SETUP消息选择经由STM电路交换机335到达信令终端337的线路。然而,应理解,依赖于PSTN/ISDN节点中的实现,信令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到达信令终端(例如,以其它不经由交换机的方式)。本发明还描述了一种具有一个STM交换机和一个ATM交换机的系统,其中所述两个交换机彼此相关。这种特殊配置是有利的,因为管理某些类型信号(例如带内信号)的资源可以位于STM交换机中,还可用于采用ATM传送的呼叫。这亦是一种重用已安装数据库的方法,如果这种数据库存在的话。而且,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可以在各种级别,例如AAL2级别使用微信元执行交换,这有助于减少任何时延/回声问题。
本发明就这样与电信域相关并试图将ATM引入电信域。本发明针对这样一种情形:其中电路交换电话网预先存在,且所述电话网将要加以增强或其部分将由使用ATM进行传输和交换的部件替换。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不需要使用宽带信令,而是使用窄带信令,所述窄带信令的呼叫传送部分所遵循的信令与传统窄带电路交换网中的相同。
如本文中所描述的,ATM可以用作混合STM/ATM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机制,而信令仍旧保持正常的窄带信令。窄带信令可以通过基于ATM连接的永久路径传输,而窄带语音信道可以基于ATM传输并通过ATM信元交换机在“每次呼叫基础上”(例如按需)交换。混合STM/ATM网络可以包括接入节点,它为窄带终端服务,生成与呼叫建立有关的信令消息。转换器将第一信令消息格式化成ATM信元、使得可以为第一信令消息选择通过ATM交换机到达电路交换(例如STM)节点的线路。电路交换节点(例如PSTN/ISDN)为呼叫建立物理连接并生成所述呼叫的进一步的信令消息,所述进一步的信令消息与物理连接有关。ATM交换机将所述进一步信令消息的ATM信元格式版本通过ATM物理接口路由到另一ATM交换机。这样,ATM交换机通过ATM物理接口交换呼叫的窄带通信量和信令。
现参考图4,它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结合具有部分分离功能的节点利用宽带网络的另一示范性方案,所述方案总体上用400标记。节点405A、405B与节点410A、410B相连。节点405A、405B中每个都包括呼叫控制功能和连接控制功能。实际上,节点405A、405B(例如,它们可能对应于例如图3等所示实施例的PSTN/ISDN节点330)中每个都包括交换智能(例如,它可能对应于例如图3等所示实施例的处理器332、交换和资源控制软件333、信令终端337以及STM/GPN转换表339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交换结构(它可能对应于例如图3等所示实施例的STM电路交换机335)。虽然节点410A、410B包括连接控制功能,但它们依赖与其分别相连的节点450A、450B的呼叫控制功能。实际上,节点410A、410B(例如,它们可能对应于例如图3等所示实施例的ATM节点340)中每个包括交换结构(例如,它可能对应于例如图3等所示实施例的ATM信元交换机345)。节点410A、410B还与ATM网络相连,它们实现所要求的仿真和信元封装,以使窄带网络(未示出)与ATM网络215互通。
某些实施例中的呼叫控制一般包括属于下文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特征、功能、响应性:为呼叫选择路由;在窄带节点之间发送信令;为用户提供服务;实现计费;确定信号音发送器、应答机(例如语音邮件)、回声消除器和其它类型的电话资源和/或设备的连接和/或激活;查明利用IN业务的客观需要和/或必要性,等等。另一方面,连接控制包括特征、功能、响应性,所述特征、功能、响应性涉及例如作为对呼叫控制的响应在交换机内和/或网络中两个或多个物理点之间或穿过多个物理点建立连接。用于实现这种连接的连接控制可以依赖某些类型的传送网信令(例如,UNI、PNNI、B-ISUP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节点405A、405B可有利地至少部分用现有电信交换机的修改版本加以实现。有利的是,使用现有电信交换机取消了这样的任何需要:即为各种各样先进的呼叫特征“从零开始”编写代码,而这些呼叫特征已经由现有的电信交换机支持。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使用现有的电信交换机允许逐步迁移到例如ATM的传输机制。呼叫/连接控制节点405A、405B以及相应的连接控制节点410A、410B彼此配对共同形成混合交换机420A/420B。
现参考图5,它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结合具有部分分离功能的节点利用宽带网络的另一示范性方案,所述方案总体上用500标记。所示的两个混合交换机420A、420B通过ATM链路505(例如,其可能对应于例如图3等所示实施例的接口300c、接口300e和ATM物理链路341中的一个或多个)经由连接控制节点410连接到ATM网络215。呼叫/连接控制节点405A和连接控制节点410A中的每个都连接到TDM网络515,这是通过如下链路和接口实现的:时分复用(TDM)链路510(例如,它可能对应于例如图3等所示实施例[包括如以上参考图3的接口300d所述的图3等所示的备选实施例]的接口300d);以及接口300b/链路351、接口300b、300c和/或接口300d/交换机至交换机链路360)。TDM网515可以对应于许多诸如PSTN、PLMN、ISDN等所谓窄带网络中的任意一种。如混合交换机420A中所示,呼叫/连接控制节点405A经由TDM链路510(例如,它可对应于例如图3等所示实施例的接口300b、接口300c、接口300d、交换机至交换机链路360等等)和以太网链路520(例如,它可以对应于例如图3等所示实施例的接口300a、接口300b、接口300c、交换机至交换机链路360等等)连接到连接控制节点410A。
混合交换机420有利地使与相关交换机结合的现有交换机能够促进至少部分穿过宽带网(例如ATM网215)的呼叫连接的传输。如方案500所示,相应的交换机可以这样实现:例如利用AXE交换机(可从爱立信公司获得);而相关交换机可以这样实现:例如利用AXD 301交换机(也可从爱立信公司获得)。这样,混合交换机420A、420B可以这样实现:例如利用爱立信混合交换机(也可从爱立信公司获得)。
现在参考图6,它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交换连接的具有多端口的另一示范性混合交换机,所述交换机总体上用420标记。混合交换机420包括呼叫/连接控制节点405和连接控制节点410,它们通过链接605(例如,它可以对应于例如图3等所示实施例的接口300a、接口300b、接口300c、接口300d、交换机至交换机链路360中的一个或多个)。应当指出,表示链接605的粗线表示链接605可由一条以上链路构成。穿过链接605的信息交换允许呼叫/链接控制节点405对窄带呼叫作交换,使其穿过连接控制节点410的交换结构。这种信息交换使窄带网络(例如,一个或多个TDM网515)中发起和终接的64kb/s的窄带呼叫能够通过宽带网络(例如,一个或多个ATM网215)在混合交换机420之间中继。应当指出,本文中(包括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TDM包括并包含一般的时分复用协议,它不限于任何特殊的TDM协议。
呼叫/链接控制节点405包括两条TDM链路510的输入/输出(I/O)。每条TDM链路510终止于交换端(ET)设备610。每个ET设备610与选组接线器(GS)615(例如可对应于图3等所示实施例的STM电路交换机335)。每个ET设备610从GS 615接收从多个呼叫采样的数据样值并将所述数据复用成通过TDM链路510发送的数据流,TDM链路510将混合交换机410连接到另一节点。ET设备610还通过TDM链路510从其它节点接收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多路分解成来自各呼叫的样值,以便传递给GS 615。GS 615还与一个或多个信令终端(ST)620(例如,可对应于例如图3等所示实施例的信令终端337)相连。链接605可以包括TDM链路510(未明确在图6中示出),链路510将呼叫/链接控制节点405的ET设备610与连接控制节点410的电路仿真-ET(CE-ET)设备625(例如,它可对应于例如图3等所示实施例的电路仿真/转换器370)相连。
连接控制节点410包括两条TDM链路510的I/O。每条TDM链路510终止于CE-ET设备625(例如,它可对应于例如图3等所示实施例的扩展终端ET 3462(任选地与电路仿真/转换器350相结合)。每个CE-ET设备625连接到ATM交换机630(例如,它可对应于例如图3等所示实施例的ATM交换机345)。CE-ET设备625通过使用电路仿真为连接控制节点410的ATM交换结构终接TDM链路510。电路仿真,例如CE-ET设备625上的硬件将E1线路的时隙映射到例如ATM适配层1(AAL1)信元的单流中。CE-ET设备625将来自单个时隙的连续的8位字节映射到AAL1信元的单流中。ATM交换机630还连接到一个或多个ATM-ET设备635(例如,它可对应于例如图3等所示实施例的扩展终端ET 3461)。每个ATM-ET设备635终接ATM链路505,所述链路通向连接控制节点410的ATM交换结构。
呼叫/连接控制节点405和连接控制节点410的各种端口/接口使得能够在混合交换机420中建立各种连接路径。可跨接表1所列举的如下示范点建立连接路径:
  (1)点A-(I,J)-G
  (2)点A-(I,J)-H
  (3)点D-(J,I)-B
  (4)点E-(J,I)-B
  (5)点C-(I,J)-G
  (6)点C-(I,J)-H
  (7)点D-(J,I)-F
  (8)点D-G
  (9)点D-H
  (10)点E-(J,I)-F
  (11)点E-G
  (12)点E-H
表1--图6中可建立的连接路径
举连接路径“(6)点C-(I,J)-H”为例,可以这样建立连接:从TDM链路510处的点“C”经过两个ET设备610和GS 615到达点“I”。所述连接继续从点“I”经过链接605到达点“J”。所述链接还继续从点“J”通过CE-ET设备625、ATM交换机630以及ATM-ET设备635到达ATM链路505处的点“H”。
现参考图7,它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混合交换机的简化框图,总体上用700标记。混合交换机700包括呼叫/连接控制节点405和连接控制节点410,其中所示的呼叫/连接控制节点405通过TDM链路510连接到TDM网515,所示的连接控制节点410通过TDM链路510连接到TDM网515以及通过ATM链路505连接到ATM网215。呼叫/连接控制节点405通过链接605连接到连接控制节点410,链接605可以包括一条或多条链路。连接控制节点410包括连接控制逻辑705和ATM交换机630。连接控制逻辑705可由例如硬件、软件、固件、它们的某些组合、等等构成。
ATM交换机630通过链路710连接到呼叫/连接控制节点405的GS 615。链路710可以用来在ATM交换机630和GS 615之间传送数据信息。呼叫/连接控制节点405还包括连接控制逻辑715,以允许呼叫/连接控制节点405在没有连接控制节点410辅助的情况下对呼叫作交换(例如,将呼叫交换到经由TDM链路510直接连接的TDM网515或通过该TDM网515)。连接控制逻辑715还可由例如硬件、软件、固件、它们的某些组合、等等构成。呼叫/连接控制节点405还包括呼叫控制逻辑720,它为连接控制节点410以及呼叫/连接控制节点405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呼叫控制逻辑720还可由例如硬件、软件、固件、它们的某些组合、等等构成。
呼叫控制逻辑720可以通过链路725交换信令信息来向连接控制节点410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应当指出,链路710和725中任意一条或二者都可由多条链路构成)。例如,对于从TDM网515通过TDM链路510输入到连接控制节点410的呼叫,可以将来自连接控制逻辑705的信令信息通过链路725转发给呼叫控制逻辑720。呼叫控制逻辑720的交换智能执行可应用的呼叫控制功能并查明相关的呼叫控制信息(例如,如以上参考图3等所进行的进一步的描述)。这种信令信息通过链路725从呼叫控制逻辑720发送给连接控制逻辑705,连接控制逻辑705随后可以将呼入的呼叫数据信息交换到合适的网络或通过合适的网络(例如ATM网215)。现有(例如STM)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因此可以由更新更快的(例如ATM)交换机有利地加以利用,从而无需为新的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完全重新编程。
应当强调,呼叫/连接控制节点405能够通过TDM链路510经由GS 615直接连接到TDM网515。所以,根据本发明的混合交换机体系结构通过将呼叫/逻辑控制节点405与连接控制节点410相结合,就允许所述逻辑节点(i)利用GS 615(例如STM交换机)与现有的TDM网515通信以及,(ii)利用宽带交换机(例如ATM交换机630)通过宽带链路(例如ATM链路505)与宽带网(例如ATM网215)通信。提供这种双连接有利地使网络能够逐步从第一网络协议(例如,窄带网络协议)迁移到第二网络协议(例如,宽带网络协议),同时可利用现有的呼叫控制逻辑(例如,软件等等)以及到第一网络(例如窄带网络)和在其中的现有连接。
尽管附图和前述详细说明已经对本发明的方法、系统和装置的各种最佳实施例作了图解和阐述,但要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这些实施例,而是允许在不背离如下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对所述实施例作各种再配置、修改以及替换。

Claims (21)

1.一种用于将通信网中窄带和宽带传输机制相结合的装置,它包括:
第一网络交换机,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配置成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连接控制功能,其中所述连接控制功能是采用窄带交换结构提供的,而所述呼叫控制功能是采用呼叫控制应用提供的;以及
第二网络交换机,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通过至少一条链路与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相连,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配置成提供连接控制功能,其中所述连接控制功能是采用宽带交换结构提供的,并且在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内的所述呼叫控制应用还通过所述一条链路向所述宽带交换结构提供指令而为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提供呼叫控制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通过所述至少一条链路与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直接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不提供呼叫控制功能,仅仅依赖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提供所述呼叫控制功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包括同步传输模式(STM)交换机,而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包括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和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一起起所述通信网中的单一逻辑节点的作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逻辑节点包括混合交换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还连接到时分复用(TDM)网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还连接到时分复用(TDM)网络和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
9.一种用于将通信网中窄带和宽带传输机制相结合的双节点系统,它包括:
第一网络交换机,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包括用于提供呼叫控制功能的交换智能以及用于提供呼叫连接功能的窄带交换结构;
第二网络交换机,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通过至少一条链路与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相连,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包括用于提供呼叫连接功能的宽带交换结构并且适合于通过所述至少一条链路收发来自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内的所述交换智能的控制信令信息,用于通过所述宽带交换结构提供呼叫控制功能;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和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起所述通信网中单一逻辑节点的作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节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条链路包括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中每条链路都根据以太网协议工作。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节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利用从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接收的所述信令信息,以便利用其交换结构交换呼入。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节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包括同步传输模式(STM)交换机,而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包括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机。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节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还直接连接到时分复用(TDM)网络,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还连接到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和所述TDM网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节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TDM网络包括以下网络中的至少一个: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公用陆地移动网(PLMN)以及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5.一种用于将通信网中窄带和宽带传输机制相结合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具有用于提供呼叫控制功能的交换智能和用于提供连接控制功能的窄带交换结构的第一网络交换机;
提供具有用于提供连接控制功能的宽带交换结构的第二网络交换机;
将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连接到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内的所述交换智能在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内提供呼叫控制功能,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向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内的所述宽带交换结构提供呼叫控制指令。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向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发送与呼入有关的输入信令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从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接收与所述呼入有关的所述输入信令信息;
由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执行有关涉及所述呼入的所述输入信令信息的呼叫控制功能,以产生输出信令信息;
由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向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发送输出信令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从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接收所述输出信令信息;
由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交换响应所述输出信令信息的所述呼入,从而从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转发呼出。
19.一种用于将窄带应用和宽带传输相结合的系统,它包括:
第一网络交换机,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包括:用于执行呼叫控制功能的呼叫控制逻辑;同步传输模式(STM)交换机;以及用于通过所述STM交换机执行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的连接控制功能的第一连接控制逻辑;
第二网络交换机,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连接到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并包括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机和用于通过所述ATM交换机执行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的连接控制功能的第二连接控制逻辑,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适合于在所述第二连接控制逻辑的控制下对从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的所述呼叫控制逻辑接收的控制信令信息作出反应而通过所述ATM交换机交换通信;
ATM网,所述ATM网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以便在所述ATM网和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之间交换通信;以及
时分复用(TDM)网,所述TDM网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以便在所述TDM网和所述第一网络交换机之间交换通信。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TDM网还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以便在所述TDM网和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之间交换通信。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另一个TDM网,所述另一个TDM网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以便在所述另一个TDM网和所述第二网络交换机之间交换通信。
CN02806590.5A 2001-01-17 2002-01-16 窄带应用与宽带传输相结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058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764,622 US6980544B2 (en) 1999-07-14 2001-01-17 Combining narrowband applications with broadband transport
US09/764,622 2001-0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6987A CN1516987A (zh) 2004-07-28
CN1270580C true CN1270580C (zh) 2006-08-16

Family

ID=25071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80659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0580C (zh) 2001-01-17 2002-01-16 窄带应用与宽带传输相结合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80544B2 (zh)
EP (1) EP1356703B1 (zh)
CN (1) CN1270580C (zh)
AT (1) ATE527824T1 (zh)
WO (1) WO200205842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6489B2 (en) * 2001-02-23 2006-02-28 Santera Systems, Inc. Voice packet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US7110422B1 (en) * 2002-01-29 2006-09-19 At&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voice call quality over packet networks
US7359388B2 (en) * 2002-03-20 2008-04-15 Network Equipm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ame packing in large networks
US8254372B2 (en) 2003-02-21 2012-08-28 Genband Us Llc Dat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40213201A1 (en) * 2003-04-28 2004-10-28 Hakan Osterlund Policy based media path selection in a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US8027265B2 (en) 2004-03-19 2011-09-27 Genband Us Llc Providing a capability list of a predefined format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05089055A2 (en) 2004-03-19 2005-09-2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ommunicating processing capabilites along a communications path
US7830864B2 (en) 2004-09-18 2010-11-09 Genband U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er-session switching for multiple wireline and wireless data types
US7729346B2 (en) 2004-09-18 2010-06-01 Genband Inc. UMTS call handl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EP1803310B1 (en) * 2004-10-22 2015-12-23 Genband US LLC Mobility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8228926B2 (en) * 2005-04-12 2012-07-24 Genband Us Llc Dynamic loading for signaling variants
US8483173B2 (en) * 2005-05-31 2013-07-09 Genband U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realization in a media gateway
US7961739B2 (en) * 2005-07-21 2011-06-14 Genband U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oice over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US7792150B2 (en) 2005-08-19 2010-09-07 Genband Us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supporting transcoder-free operation in media gateway
US7835346B2 (en) 2006-01-17 2010-11-16 Genband Us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transcoder free operation (TrFO) and interworking between 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UMA) and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call legs using a media gateway
CN101622711B (zh) 2006-12-28 2012-07-18 杰恩邦德公司 用于无声插入描述符(sid)转换的方法、系统
JP5267257B2 (ja) * 2009-03-23 2013-08-21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音声ミキシング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音声会議システム
US8908541B2 (en) 2009-08-04 2014-12-09 Genband Us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a media gateway
CN105634986B (zh) * 2014-11-30 2019-04-23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交换机实现方法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0170A (en) * 1988-12-09 1991-08-13 Transwitch Corporation System for cross-connecting high speed digital signals
DE4221187A1 (de) * 1992-06-27 1994-01-05 Sel Alcatel Ag Raum- und Zeit-Vermittlungselement und dessen Verwendung
US5426636A (en) * 1993-12-20 1995-06-20 At&T Corp. ATM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narrow band communications
US5422882A (en) * 1993-12-20 1995-06-06 At&T Corp. ATM networks for narrow band communications
US5436890A (en) * 1993-12-30 1995-07-25 Dsc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Integrated multi-rate cross-connect system
US5920562A (en) * 1996-11-22 1999-07-06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enhanced services for telecommunication call
GB9411894D0 (en) * 1994-06-14 1994-08-03 Northern Telecom Lt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5592477A (en) * 1994-09-12 1997-01-07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Inc. Video and TELCO network control functionality
US5568475A (en) * 1994-12-21 1996-10-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TM network architecture employing an out-of-band signaling network
US5483527A (en) * 1994-12-21 1996-01-09 At&T Corp. Terminal adapter for interfacing an ATM network with a STM network
GB2297881B (en) * 1995-02-09 1999-02-17 Northern Telecom Lt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5586121A (en) * 1995-04-21 1996-12-17 Hybrid Networks, Inc. Asymmetric hybrid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US5696761A (en) * 1995-08-31 1997-12-0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acing low speed access links to a high speed time multiplexed switch fabric
US5917815A (en) * 1995-12-29 1999-06-2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synchronous narrowband signals into a SONET virtual tributary group for combining with broadband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ignals in an integrate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041109A (en) * 1995-12-29 2000-03-21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having separate switch intelligence and switch fabric
SE515411C2 (sv) * 1996-01-30 2001-07-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amarbetsfunktion
GB9603398D0 (en) * 1996-02-17 1996-04-17 Plessey Telecomm Broadband/narrowband interworking
US5802045A (en) * 1996-04-30 1998-09-0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using a narrowband server to provide service features to broadband subscribers
GB2314995B (en) * 1996-07-05 2000-11-01 Northern Telecom Ltd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5999525A (en) * 1996-11-18 1999-12-07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video telephony over a hybrid network
US6002689A (en) * 1996-11-22 1999-12-14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acing a local communication device
SE511581C2 (sv) 1996-12-20 1999-10-2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ystem och förfarande för ATM-koppling av en telefonförbindelse
US6128295A (en) * 1997-07-11 2000-10-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Buffering of point-to-point and/or point-to-multipoint ATM cells
SE511819C2 (sv) 1997-09-08 1999-11-2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paketering av dataströmmar
US7406084B2 (en) * 1997-09-19 2008-07-2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Flexible software architecture for a call processing system
US6154467A (en) * 1997-12-30 2000-11-28 Alcatel Usa Sourcing, L.P. High speed SS7 signaling adaptation device
US6563918B1 (en) * 1998-02-20 2003-05-13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connecting a call
US6195714B1 (en) * 1998-06-08 2001-02-2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STM calls through ATM network by converting the STM calls to ATM and vice versa at the edge nodes of ATM network
US6744768B2 (en) * 1999-07-14 2004-06-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Combining narrowband applications with broadband transport
US6775266B1 (en) 1999-07-14 2004-08-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Narrowband applications using ATM switching and transpor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6987A (zh) 2004-07-28
US20010036158A1 (en) 2001-11-01
EP1356703A2 (en) 2003-10-29
WO2002058428A3 (en) 2002-10-10
EP1356703B1 (en) 2011-10-05
US6980544B2 (en) 2005-12-27
ATE527824T1 (de) 2011-10-15
WO2002058428A2 (en) 2002-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0580C (zh) 窄带应用与宽带传输相结合
US6064653A (en) Internetwork gateway to gateway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US724563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integrated data, voice, and video traffic
US5729536A (en) Cellular system architectures supporting data services
AU701276B2 (en) System for managing telecommunications
CN1097917C (zh) 提供虚拟接续的通信方法、系统和装置
KR20010072147A (ko) 전화 통신 게이트웨이 장치 및 방법
CN1533658A (zh) 窄带应用与宽带传输相结合
CN100438512C (zh) 混合网络体系结构中的负载分配功能
US706859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ult tolerant permanent voice calls in voice-over-packet systems
CN1245001C (zh) 在窄带系统中应用atm交换与传送的设备和方法
CN100592820C (zh) 窄带应用和宽带传送的组合
JP3411561B2 (ja) デジタル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00508645C (zh) 窄带应用与宽带传输相结合
CN1620823A (zh) 将窄带应用与宽带传输组合的系统和方法
CN100471286C (zh) 窄带应用与宽带传输相结合
US7233596B2 (en)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213622C (zh) 用于把电信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通信网上的接口单元
CN1620826A (zh) 组合窄带应用与宽带传送
CN1620825B (zh) 把窄带应用与宽带传输相结合
KR20020043287A (ko) 범용 게이트웨이
US7006493B1 (en) Virtual voice port configured to connect a switched voice call to a permanent voice call
KR20040015959A (ko) 미디어 게이트웨이 제어 프로토콜을 이용한 액세스게이트웨이 가입자 라인 정보 전송 방법
CN1671140A (zh) 一种帧中继语音VoFR的传送方法
CN1205826A (zh) 对于受管理限制的区域的回收业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