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6667A - 远近视力表 - Google Patents

远近视力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6667A
CN1266667A CN 00111459 CN00111459A CN1266667A CN 1266667 A CN1266667 A CN 1266667A CN 00111459 CN00111459 CN 00111459 CN 00111459 A CN00111459 A CN 00111459A CN 1266667 A CN1266667 A CN 12666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hting target
distance
record
distant vision
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11145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5761C (zh
Inventor
周祥烈
周金烈
周莹
俞瑞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011145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65761C/zh
Publication of CN1266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6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576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576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视力、近视力通用表,不仅能兼作多种远视力表使用,记载多种远视力记录,在规定的远视距可测视角为0.1’的最高视力,而且能同时兼作多种近视力表使用,记载多种近视力记录,在规定远视距对应的近视距可测视角大于100’的盲视力Ⅳ级,还能作多种远视力记录数值之间的对照表和多种近视力记录数值之间的对照表,并根据视力检查的需求,远视力与近视力检查共用一种最合理、最合适的视力记录。

Description

远近视力表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视力检查工具,尤其是由视标栏的各行视标及其视力记录和视力检查距离组成的视力表。
视力表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眼科视力检查工具。我国广泛使用的国际标准视力表、国外使用的国际视力表都采用单一的小数远视力记录1/a,a为视标E的划宽、C环的环宽和缺口的远视距离的视角,简称远视角,因视标栏各行视标的视角比例相差太大,不仅造成小数远视力记录0.1至0.3的视标行数太少,远视力检查时不够使用,需增加视标行数,而且造成小数远视力记录数不能直接作视力的疗效比较和统计,上述远视力表不能在远视检查距离(简称远视距)5米测视角小于0.5’的远视力,更不能作通常的近视力测定。国外较广泛使用Snellen远视力表采用单一的分数远视力记录d/D,远视力检查距离d,美国多数采用20英尺、英国多数采用6米、有些国家多数采用5米、美国科学院视觉委员会—国家研究委员会NAS-NRC推荐4米(眼科全书/李凤鸣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上卷759页、386页);分数远视力记录较小数远视力记录麻烦,各行视标的视角比例也不相同,不能作准确的视力疗效比较和统计,不能在规定的远视距测视角小于0.5’的远视力,更不能作通常的近视力测定。为此,ISO 8596-94和中国国家标准的视力表采用各行视标的视角比例为 的视角对数记录和五分记录,较好地解决了视力的疗效比较和统计。中国国家标准GB 11533-89标准对数视力表采用五分对数远视力记录(简称五分远视力记录)5-loga,因将光感、手动纳入形觉视角计算,造成形觉计算公式的失误和五分远视力记录的不合理;且少数五分远视力记录数如1、2、2.5、3.0、4.0、5.0等与小数远视力记录数重叠,容易造成混淆;五分远视力记录与小数远视力记录换算较麻烦,五分远视力记录数不易理解,比小数远视力记录数难记忆,使用也不方便,造成广泛使用的小数远视力记录向国家标准的五分远视力记录过渡、接轨的困难;标准对数视力表不能在规定的5米远视距测视角小于0.5’的远视力,更不能作通常的近视力测定。国际标准ISO 8596-94视力表采用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简称对数远视力记录)log a,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数与远视角数成正相关,而现行的绝大多数远视力记录数与远视角数成负相关,两者恰恰相反;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的+1.0、+0.9……+0.1与小数远视力记录的1.0至0.1重叠,极易混淆;正常远视力的视角为1’,其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为0,不仅与没有形觉视力易混淆,而且不易为人们所接受;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数不易理解、比小数远视力记录数难记忆,使用也不方便,造成部分国家的标准向ISO 8596-94视力表过渡、接轨的困难,造成各种远视力记录的视力表向视角对数的ISO 8596-94视力表过渡、接轨的困难;ISO 8596-94视力表不能在规定的远视距测视角小于0.5’的远视力,更不能作通常的近视力测定。1862年Snellen首次提出分数远视力记录视力表,以其清楚明了和长期习惯使用的优点,虽存在着前述的缺点,但至今仍被国外较广泛地使用;1909年第11届国际眼科大会通过的国际视力表的小数远视力记录,以其简便、整齐、易记忆、长期习惯使用等优点,虽存在着前述的缺点,且国家卫生部明文规定实施标准对数视力表的同时,废除国际标准视力表,但至今仍被我国及国外广泛使用。而1990年实施的中国标准GB 11533-89的标准对数视力表、80年代开始实施的ISO/DIS 8596至94年批准的ISO 8596-94视力表,采用的五分远视力记录、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虽有疗效比较和统计的优点,并有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优势,因存在着前述的多种不足之处,其附有的小数远视力记录作为相应的近似值,所以至今其视力表较少使用,难以推广。
我国广泛使用小数近视力记录的标准近视力表、国家标准的五分近视力记录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国外广泛使用的Jaeger近视力表、还有分数近视力记录的Snellen式的近视力表都不能作通常的远视力测定。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视力表,不仅能兼作多种视力表使用,记载多种视力记录,在规定的远视力检查距扩大视力的检查范围,做到一表多用;而且可以根据视力检查的用途和需要选取最合理、最合适的视力记录;还可以作多种视力记录向ISO 8596-94的视力表的视角对数记录过渡、接轨表和多种视力记录的相应数值对照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对视角比例相等的、现有多种各自独立的远视力表作创新和有机地融合,在规定的远视力检查距离、视标各行或主行的视角比例相等、并标注视力记录的远视力表最小视角的视标行下,按原视角比例增加多行视标,使最后行视标的近视检查距离(简称近视距)的视角(简称近视角)为1’至0.5’左右;在视标栏的两侧,可标注规定远视距的一类多种远视力记录—首选小数远视力记录、ISO 8596-94的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次选本国标准的远视力记录、分数远视力记录、规定的远视距相应的检查距离为5米、6米、20英尺、4米的分数远视力记录、他国标准的远视力记录之中的任多种;可标注远视距相对应的近视距的另一类多种近视力记录—首选小数近视力记录ISO 8596-94的视角对数近视力记录、次选本国标准的近视力记录、分数近视力记录、他国标准的近视力记录之中的任多种;标注二类之中的任一类或二类的多种视力记录。
远视力表规定的检查距离为5米、6米,20英尺、4米中的任1种,视标栏各行视标的下行与上行的视角比例q规定为
Figure A0011145900061
中的任1种。
视力表规定远视距的任何1行视标的视角a0远与其后第n行视标的远视距对应的近视距的视角an近应该相等。规定的远视距d对应的近视距d推导如下:在图1中,H表示任何1行视标后第n行视标的划宽或环宽,其远视角为an远,其近视角an近等于a0远
H=d×tgan远=d×tgan近
tga=a×π/180°+inva
当a=6°inva=0.00038,可忽略不计。则
d×(an远×π)/180°=d×(an近×π)/180°
d×an远=d×an近
d=d×an远/an近=d×a0远×qn/a0远
∴d=d×qn
该式表明:视角比例相等的视力表中任何1行视标的远视角与其后第n行视标的近视角应相等,规定的远视距相对应的近视距等于远视距d与视角比例q的n次方的乘积。根据现有近视力表的检查距离,近视距d取30厘米左右比较合理。
当视角比例为 时:
1.d=500厘米,n=12时,d=500厘米×
Figure A0011145900072
=31.5厘米
2.d=500厘米,n=13时,d=500厘米× =25.1厘米
上面计算表明,视角比例为 ,远视距为5米,近视距为31.5厘米(或25.1厘米),任何1行的视标远视角与其后第12行(或第13行)视标的近视角相等。即任何1行视标的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五分远视力记录、小数远视力记录与其后第12行(或第13行)视标对应的视角对数近视力记录、五分近视力记录、小数近视力记录相同。
3.d=600厘米,n=13时,d=600厘米×
Figure A0011145900075
=30.1厘米
4.d=20英尺,n=13时,d=20英尺×
Figure A0011145900076
=1英尺
5.d=400厘米,n=11时,d=400厘米×
Figure A0011145900077
=31.8厘米
当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078
时:
1.d=500厘米,n=12时,d=500厘米×
Figure A0011145900079
=31.3厘米
2.d=600厘米,n=13时,d=600厘米×
Figure A00111459000710
=29.8厘米
3.d=20英尺,n=13时,d=20英尺×
Figure A00111459000711
=1英尺
4.d=400厘米,n=11时,d=400厘米×
Figure A00111459000712
=31.5厘米
当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0713
时:
1.d=500厘米,n=11时,d=500厘米×
Figure A00111459000714
=30厘米
2.d=600厘米,n=12时,d=600厘米×
Figure A00111459000715
=27.8厘米
3.d=20英尺,n=12时,d=609.6厘米× =28.3厘米
4.d=400厘米,n=10时,d=400厘米× =31厘米
当视角比例为 时:
1.d=500厘米,n=7时,d=500厘米×
Figure A0011145900083
=34.1厘米
2.d=600厘米,n=8时,d=600厘米×
Figure A0011145900084
=27.8厘米
3.d=20英尺,n=8时,d=609.6厘米×
Figure A0011145900085
=28.3厘米
4.d=400厘米,n=7时,d=400厘米×
Figure A0011145900086
=27.3厘米
上面计算表明,视角比例和规定的远视距及其相应的近视距为:
当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087
Figure A0011145900088
时:规定的远视距为5米,相应的近视距为31厘米;规定的远视距为6米,相应的近视距为30厘米;规定的远视距为20英尺,相应的近视距为1英尺;规定的远视距为4米,相应的近视距为32厘米;4种规定的远视距及其相应的近视距中任1种。
当视角比例为 时:规定的远视距为5米,相应的近视距为30厘米;规定的远视距为6米,相应的近视距为28厘米;规定的远视距为20英尺,相应的近视距为28厘米;规定的远视距为4米,相应的近视距为31厘米;4种规定的远视距及其相应的近视距中任1种。
当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0810
时:规定的远视距为5米,相应的近视距为34厘米;规定的远视距为6米,相应的近视距为28厘米;规定的远视距为20英尺,相应的近视距为28厘米;规定的远视距为4米,相应的近视距为27厘米;4种规定的远视距及其相应的近视距中任1种。
规定的视标栏视标字形为Landolt C环、三划等长的E行、中划短1/5的E行、以及视角基本符合要求的其他字母、数字、图形中任1种,视角比例为 时,视力表首行视标的远视角为10’或20’、末行视标的近视角为1’、0.794’、0.63’、0.5’中任1种。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0813
时,视力表首行视标远视角为10’或21.54’,末行视标的近视角为1’、0.774’、0.6’、0.464’中任1种。视角比例为 时,视力表首行视标远视角为10’或21.54’,末行视标近视角为1’、0.681’、0.464’中任1种。
缩短规定的远视距以扩大视力检查范围:采用小数远视力记录时,检查距离每缩小0.1的比例,原小数远视力记录数也缩小0.1的比例;采用分数远视力记录时,缩短的检查距离作原分数记录的分子,原分母保持不变;采用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091
时,远视距每缩小0.794倍,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数增加0.1,五分远视力记录减少0.1;采用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093
时,远视距每缩小0.774倍,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数增加1/9或五分远视力记录数减小1/9;采用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094
时,远视距每缩小0.681倍,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数增加1/6或五分远视力记录数减小1/6;上述五种缩短远视距之中的任1种、任多种。
为扩大视角比例相等的视力表的使用范围,将视标各行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095
中任1种的视标各行作为主行视标,在部分相邻两主行视标中插入比例中项的副行视标,其比例中项的副行与上1主行的视角比例为相应的
Figure A0011145900096
中任1种。
由于本发明解决方案对现行的各自独立的视角比例相等视力表作了创新和有机地融合,在最小视角的视标行下添加多行视标,在视标栏两侧标注一类多种远视力记录、另一类多种近视力记录之中任1类或2类的多种视力记录,使创新的远视力表不仅能兼作多种远视力表使用,记载多种远视力记录,而且在规定的远视距可测得视角为0.1’的最高视力;还能作多种远视力记录数值的对照表;创新的近视力表不仅能兼作多种近视力表使用、记载多种近视力记录,而且在规定的近视距可测得视角大于100’的盲视力IV级,而且能作多种近视力记录数值的对照表;创新的远视力、近视力通用表,不仅能兼作多种远视力表、记载多种远视力记录,在规定的远视距可测得视角为0.1’的最高视力,而且能同时兼作多种近视力表使用,记载多种近视力记录,在规定的近视距可测得视角大于100’的盲视力IV级,还能同时作多种远视力记录数值的对照表和多种近视力记录数值的对照表,根据视力检查的需求,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远视力与近视力的检查,共同选取一种最合理、最合适的视力记录。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视标的划宽、视距、视角三种参数关联图;图2是本发明第1个实施例—远视力检查距离为5米、近视力检查距离为31厘米、视标栏的视标视角比例相等为
Figure A0011145900101
Figure A0011145900102
的一种远视力、近视力表的原理图;图3是本发明第2个实施例—远视力检查距离为5米、近视力检查距离为31厘米、视标栏部分相邻两主行视标视角比例相等为
Figure A0011145900103
Figure A0011145900104
副行视标为部份主行的比例中项的一种远视力、近视力表的原理图;图4是本发明第3个实施例—远视力检查距离为6米、近视力检查距离为30厘米、视标栏的视角比例相等为
Figure A0011145900105
Figure A0011145900106
的一种远视力、近视力表的原理图;图5是本发明第4个实施例—远视力检查距离为20英尺、近视力检查距离为1英尺、视标栏的视角比例相等为
Figure A0011145900107
Figure A0011145900108
的一种远视力、近视力表的原理图;图6是本发明第5个实施例—远视力检查距离为5米、近视力检查距离为30厘米、视标栏的视标视角比例相等为
Figure A0011145900109
的一种远视力、近视力表的原理图;图7是本发明第6个实施例—远视力检查距离为5米、近视力检查距离为30厘米、视标栏的主行视标视角比例相等为
Figure A00111459001010
、副行视标为部份相邻主行的比例中项的一种远视力、近视力表的原理图;图8是本发明第7个实施例—远视力检查距离为20英尺、近视力检查距离为28厘米、视标栏的视标视角比例相等为的一种远视力、近视力表的原理图;图9是本发明第8个实施例—远视力检查距离为6米、近视力检查距离为28厘米、视标栏的视标视角比例相等为
Figure A00111459001012
的一种远视力、近视力表的原理图。
在图2所示的原理图中,第8直栏为视标栏[8],视标采用ISO 8596-94规定的C环较好,为制图方便图2至图9采用E形,首行视标远视角为10’,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1013
Figure A00111459001014
,末行视标近视角为0.63’,共25行视标;规定的远视距为5米;第1直栏为ISO 8596-94视力表的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1],为log a;第2直栏为GB 11533-89标准对数视力表的五分远视力记录[2],为5-log a;第3直栏为远视距5米对应的美国科学院视觉委员会—国家研究委员会NAS-NRC推荐的4米检查距离的分数远视力记录[3],为4/D;第4直栏为检查距离5米对应的、有些国家通用的5米检查距离的分数远视力记录[4],为5/D;第5直栏为检查距离5米对应的国外较通用的6米检查距离的分数远视力记录[5],为6/D;第6直栏为检查距离5米对应的美国较通用的20英尺检查距离的分数远视力记录[6],为20/D;第7直栏为第11届世界眼科大会通过的国内外通用的小数远视力记录[7],为1/a;第9直栏为小数近视力记录[9],为1/a;第10直栏为视角对数近视力记录[10],为log a;第11直栏为五分近视力记录[11],为5-log a;第12直栏为规定5米远视距对应的近视检查距离31厘米的分数近视力记录[12]为31/D。实施例1至实施例8都采用解决方案中的缩短规定的远视距来扩大检查范围。
5米远视距的视标作31厘米近视距的视标的最大误差在首行视标、首行视标的划宽远视角a1远为10’。视标的总远视角为5a1远,为50’。视标首行视标的划宽近视角:
Figure A0011145900111
视标的总近视角为5a1近=792.447’,5米远视距首行视标总高为:
H=5000×tg50’=72.727(mm),31厘米近视距首行视标的总高度为:
H=310×tg792.447’=72.752(mm),近视距视标的相对误差为:
(H-H)/H=-0.000346可忽略不计。
实施例1的远视力、近视力表的有益成果:不仅与5米远视检查距离的ISO8596-94视力表、GB11533-89标准对数视力表、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112
Figure A0011145900113
的小数远视力记录、5米分数远视力记录的视力表通用,记载其视力表的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五分远视力记录、小数远视力记录、5米分数远视力记录;而且记载上述远视力记录对应的4米、6米、20英尺的分数远视力记录;还可在规定的5米远视距扩大远视力的检查范围。同时可作近视检查距离31厘米的近视力表使用,记载其小数近视力记录、视角对数近视力记录、五分近视力记录、分数近视力记录。测定远视力或近视力用小数记录,作视力疗效比较时,用小数远视力或近视力记录数对应的对数远视力或近视力记录、五分远视力或近视力记录进行计算,也可用远视力或近视力的视标行的差数计算。随着多种远视力和近视力记录的不断使用、对照,视角对数远视力、近视力记录也逐渐被熟悉,为多种远视力、近视力记录向ISO 8596-94视角对数远视力、近视力记录过渡、接轨创造了良好条件,还可以作多种远视力记录数之间、近视力记录数之间的对应数值对照表。实施例1特作为贯彻执行ISO 8596-94视力表、GB 11533-89视力表过程中的其他远视力记录、近视力记录的过渡、接轨专用视力表。
实施例1还可根据解决方案的视标栏标注任1类的多种视力记录,由第1直栏[1]至第7直栏[7]及第8直栏[8]的前21行视标组成远视力表;或由第8直栏[8]至第12直栏[12]组成近视力表。实施例1至实施例8都可以采用上述的方法,分别组成远视力表或近视力表两种形式。
图3中第1直栏[1]至第12直栏[12]分别与图2第1直栏[1]至第12直栏[12]的名称及其意义相同。图3是将图2的25行视标作为主行视标,其9、10行中间,10、11行中间,21、22行中间,22、23行中间插入比例中项作为副行,为图3的第10行、第12行、第24行、第26行,主行与副行共29行视标,副行与上1主行的视角比例为相应的
Figure A0011145900121
Figure A0011145900122
实施例2的远视力、近视力表的有益成果:不仅包含了实施例1有益成果,而且该视力表还与国际标准视力表、国际视力表、标准近视力表等通用。
图4中首行视标的远视角为10’,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123
,末行视标的近视角为0.63’,共26行视标,第1直栏[1]至第4直栏[4]、第7直栏[7]至第9直栏[9]、第11直栏[11]、第12直栏[12]与图2中第1直栏[1]至第4直栏[4]、第7直栏[7]至第9直栏[9]、第10直栏[10]、第11直栏[11]的名称及其意义相同。图4的第10直栏是规定6米远视距对应的近视距30厘米的分数近视力记录。
实施例3的远视力、近视力表的有益成果:不仅与6米远视检查距离的小数远视力表、分数远视力表通用,而且与ISO 8596-94远视力表的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GB 11533-89标准对数远视力表的五分远视力记录兼用,记载其小数远视力记录、6米分数远视力记录、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五分远视力记录、并记载上述远视力记录对应的4米、5米、20英尺的分数远视力记录;还可在规定的6米远视距扩大远视力大检查范围,同时可作近视距30厘米的近视力表使用,记载其小数近视力记录、视角对数近视力记录、五分近视力记录、分数近视力记录。测定远视力或近视力用小数记录,作视力疗效比较时,用小数远视力或近视力记录数对应的对数远视力或近视力记录、五分远视力或近视力记录进行计算,也可用远视力或近视力的视标行的差数计算。随着多种远视力和近视力记录的不断使用、对照,视角对数远视力、近视力记录也逐渐被熟悉,为多种远视力、近视力记录向ISO 8596-94视角对数远视力、近视力记录过渡、接轨创造了良好条件,还可以作多种远视力记录数之间、近视力记录数之间的对应数值对照表。实施例3特作为贯彻执行ISO 8596-94视力表、GB 11533-89视力表过程中的6米远视力记录、30厘米近视力记录的过渡、接轨专用视力表。实施例3的近视距与现行的大多数近视力表的近视距30厘米相同,不会搞错。
图5中首行视标的远视角为10’,视角比例为 ,末行视标的近视角为0.63’,共26行视标,第1直栏[1]至第9直栏[9]、第11直栏[11]、第12直栏[12]与图2中第1直栏[1]至第11直栏[11]的名称及其意义相同。图5的第6直栏是20英尺远视距分数远视力记录,第10直栏[10]是规定20英尺远视距对应的近视距1英尺的分数近视力记录。
实施例4的远视力、近视力表的有益成果与实施例3相仿。其近视距为整数1英尺,既容易记忆,又没有误差。
图6中首行视标的远视角为10’,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132
,末行视标的近视角为0.6’,共23行视标,第1直栏[1]至第7直栏[7]、第9直栏[9]、第11直栏[11]至第13直栏[13]与图2中第1直栏[1]至第11直栏[11]的名称相同。图6中第8直栏[8]为 等比视力表的专用远视力记录、第10直栏[10]为专用近视力记录,第14直栏[14]为规定5米远视距对应的近视距30厘米的分数近视力记录[14]。
实施例5的远视力、近视力表的有益成果:不仅与远视力表中的视角比例 的等比视力表通用(眼科大词典/王超廷等主编—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第31页),与国际标准视力表、国际视力表、标准近视力表兼用;与ISO 8596-94视力表的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GB11533-89标准对数视力表五分远视力记录、5米远视距视力表的分数远视力记录兼用,记载上述视力表的小数远视力记录、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五分远视力记录、5米分数远视力记录及其对应的检查距离为4米、6米、20英尺的分数远视力记录,还能作近视距30厘米的等比近视力表专用的近视力记录、小数近视力记录、视角对数近视力记录、五分近视力记录、分数近视力记录。测定视力用等比视力表的专用或小数远视力、近视力记录;作视力疗效比较时,用专用或小数远视力、近视力记录数对应的对数或五分远视力、近视力记录进行计算。随着多种远视力和近视力记录的不断使用、对照,视角对数远视力、近视力记录也逐渐被熟悉,为多种远视力、近视力记录向ISO 8596-94视角对数远视力、近视力记录的过渡、接轨创造了良好条件,还可以作多种远视力记录数之间、近视力记录数之间的对应数值对照表。实施例5的远视距5米及近视距30厘米,与目前大多数远视力表、近视力表的检查距离相同。
图7中第1直栏[1]至第14直栏[14]与图6中第1直栏[1]至第14直栏[14]的名称及其意义相同。图7是将图6的23行视标作为主行视标,其8、9行中间,9、10行中间19、20行中间,20、21行中间插入比例中项作为副行,为图7中第9行、第11行、第22行、第24行,主行与副行共27行视标;副行与上1行的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143
实施例6的远视力、近视力表的有益成果:不仅包含实施例5的有益成果,而且还与国际标准视力表、国际视力表、标准近视力表通用。
图8中首行视标的远视角为10’,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151
末行视标的近视角为0.681’,共15行视标,第1直栏[1]至第9直栏[9]、第11直栏[11]至第12直栏[12]与图2中第1直栏[1]至第11直栏[11]的名称相同。图8中第10直栏[10]为规定的20英尺远视距对应的近视距28厘米的分数近视力记录。
实施例7的远视力、近视力表的有益成果:不仅作20英尺远视检查距离、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152
的远视力表、记载20英尺的分数远视力记录、记载其对应得小数远视力记录、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五分远视力记录、4米、5米、6米分数远视力记录,还可在规定的20英尺远视距扩大远视力检查范围,同时可作规定20英尺远视距对应的近视距28厘米的近视力表使用,记载其小数近视力记录、视角对数近视力记录、五分近视力记录。测定远视力或近视力用小数记录,作视力疗效比较时,用小数远视力或近视力记录数对应的对数远视力、近视力记录或五分远视力近视力记录进行计算,也可用远视力或近视力的视标行的差数计算。随着多种远视力和近视力记录的不断使用、对照,视角对数远视力、近视力记录也逐渐被熟悉,为多种远视力、近视力记录向ISO 8596-94视角对数远视力、近视力记录的过渡、接轨创造了良好条件,还可以作多种远视力记录数之间、近视力记录数之间的对应数值对照表。
图9中首行视标的远视角为10’,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153
,末行视标的近视角为0.681’,第1直栏[1]至第4直栏[4]、第7直栏[7]至第12直栏[12]与图8中第1直栏[1]至第4直栏[4]、第7直栏[7]至第12直栏[12]的名称及其意义相同。图9中第6直栏[6]为规定远视距6米的分数远视力记录,为6/D、第5直栏[5]与图8中第5直栏[5]、第6直栏[6]的名称及其意义相同。第10直栏[10]为规定6米远视距对应的近视距28厘米的分数近视力记录。
实施例8的远视力、近视力表的有益成果与实施例7大致相同。

Claims (12)

1.一种由视力检查距离、视标栏各行视标的视角比例相等、并标注视力记录的视力表,其特征在于:规定远视距及其相应的近视距,视标栏各行视标的两侧可标注规定远视距的一类多种远视力记录—首选小数远视力记录、ISO 8596-94的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次选本国标准的远视力记录、分数远视力记录对应远视距相应的检查距离为5米、6米、20英尺、4米的分数远视力记录、他国标准的远视力记录之中的任多种;可标注规定远视距的相应近视距的另一类多种近视力记录—首选小数近视力记录、视角对数近视力记录、次选本国标准的近视力记录、分数近视力记录、他国标准的近视力记录之中的任多种;标注二类之中的任一类或二类的多种视力记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表,其特征在于:视标栏各行视标的下行与上1行的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021
之中任一种。
3.一种由视力检查距离、视标栏各主行视标的视角比例相等、插入的副行视标为部份相邻两主行的比例中项、视标栏各行标注视力记录的视力表,其特征在于:规定远视距及其相应的近视距,视标栏各行视标的两侧可标注规定远视距的一类多种远视力记录—首选小数远视力记录、ISO 8596-94的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次选本国标准的远视力记录、分数远视力记录对应远视距相应的检查距离为5米、6米、20英尺、4米的分数远视力记录、他国标准的远视力记录之中的任多种;可标注规定远视距的相应近视距的另一类多种近视力记录—首选小数近视力记录、视角对数近视力记录、次选本国标准的近视力记录、分数近视力记录、他国标准的近视力记录之中的任多种;标注二类之中的任一类或二类的多种视力记录。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视力表,其特征在于:当视标栏各行视标或各主行视标的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022
时:规定的远视距为5米,相应的近视距为31厘米;规定的远视距为6米,相应的近视距为30厘米;规定的远视距为20英尺,相应的近视距为1英尺;规定的远视距为4米,相应的近视距为32厘米;四种规定的远视距及其相应的近视距之中任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视力表,其特征在于:当视标栏各行视标或各主行视标的视角比例为 时:规定的远视距为5米,相应的近视距为30厘米;规定的远视距为6米,相应的近视距为28厘米;规定的远视距为20英尺,相应的近视距为28厘米;规定的远视距为4米,相应的近视距为31厘米;四种规定的远视距及其相应的近视距之中任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视力表,其特征在于:当视标栏各行视标的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031
时:规定的远视距为5米,相应的近视距为34厘米;规定的远视距为6米,相应的近视距为28厘米;规定的远视距为20英尺,相应的近视距为28厘米;规定的远视距为4米,相应的近视距为27厘米;四种规定的远视距及其相应的近视距之中任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视力表,其特征在于:视标栏中视标为LandoltC环、三划等长E形、中划短1/5的E形,基本符合视角要求的其他字母、数字、图形中任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视力表,其特征在于:视标栏各行视标或各主行视标的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032
时,首行视标的远视角为10’或20’,末行视标的近视角为1’、0.794’、0.63’、0.5’之中任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视力表,其特征在于:视标栏各行视标或各主行视标的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034
时,首行视标的远视角为10’或21.54’,末行视标的近视角为1’、0.774’、0.6’、0.464’之中任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视力表,其特征在于:视标栏各行视标的视角比例为 时,首行视标的远视角为10’或21.54’,末行视标的近视角为1’、0.681’、0.464’之中任一种。
11.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视力表,其特征在于:用缩短远视检查距离来扩大远视力的检查范围;采用小数远视力记录的检查距离每缩小0.1比例,原小数远视力记录也缩小0.1比例;采用分数远视力记录时,缩短的检查距离作原分数远视力记录的分子,原分母不变;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036
,检查距离每缩小0.794倍,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数增加0.1或五分远视力记录数减少0.1;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038
,检查距离每缩小0.774倍,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数增加1/9或五分远视力记录数减少1/9;视角比例 ,检查距离每缩小0.681倍,视角对数远视力记录数增加1/6或五分远视力记录数减少1/6;五种缩短远视检查距离之中的任一种或任多种。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力表,其特征在于:视标栏各主行视标的下行与上1主行的视角比例为 之中任1种,在部份相邻两主行视标中插入比例中项的副行视标,其比例中项的副行与上1主行的视角比例为
Figure A00111459000311
Figure A00111459000312
之中任一种。
CN 00111459 2000-01-20 2000-01-20 远近视力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576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111459 CN1265761C (zh) 2000-01-20 2000-01-20 远近视力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111459 CN1265761C (zh) 2000-01-20 2000-01-20 远近视力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6667A true CN1266667A (zh) 2000-09-20
CN1265761C CN1265761C (zh) 2006-07-26

Family

ID=4581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11145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5761C (zh) 2000-01-20 2000-01-20 远近视力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65761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2962C (zh) * 2004-06-30 2008-0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普适型视力表
CN105796050A (zh) * 2016-05-28 2016-07-27 陈登民 一种百分制视力表
CN110652282A (zh) * 2018-06-28 2020-01-07 齐备 一种解像级视力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2962C (zh) * 2004-06-30 2008-0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普适型视力表
CN105796050A (zh) * 2016-05-28 2016-07-27 陈登民 一种百分制视力表
CN110652282A (zh) * 2018-06-28 2020-01-07 齐备 一种解像级视力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5761C (zh) 2006-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4181A (zh) 一种艺术设计用多功能绘图设备
CN1265761C (zh) 远近视力表
CN107944451A (zh) 一种藏文古籍文档的行切分方法及系统
CN1227373A (zh) 手迹验证装置
CN103559249B (zh) 网页热力图着色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256113A (zh) 视力表
CN210983423U (zh) 一种医学检测用条码扫码枪
CN1138232C (zh) 一种空间编码方法
CN1270267C (zh) 镜头成像畸变校正的方法
CN211591998U (zh) 一种多功能教学尺
CN1278271C (zh) 残缺印刷体数字字符的识别方法
CN106343717A (zh) 采用滚珠丝杠伸缩的剪式讲台桌
CN100500081C (zh) 视力单位测量方法及其视力测量装置
CN1049920A (zh) 一种汉字笔形编码方法
CN1154041C (zh) 与显示器分辨率相对应的游标控制方法
CN106600591A (zh) 一种医学图像方位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334500A (zh) 具近似音检索的汉字注音或拼音三维输入方法
CN1074298A (zh) 汉字编码方法及其输入键盘
CN216128048U (zh) 一种便于区分知识点用的记号笔
CN1218843C (zh) 多用绘图仪
CN1103085C (zh) 字符高亮处理的方法
CN1243217C (zh) 用于球形对象表面积实时检测的球带法
CN201092207Y (zh) 教学拐杖
World View: Five years on, an update on the ADR landscape in Myanmar
CN1293453C (zh) 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Zhou Xianglie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