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3399A - 连接到因特网的方法,适配装置,网络节点和交换中心 - Google Patents

连接到因特网的方法,适配装置,网络节点和交换中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3399A
CN1263399A CN 00101956 CN00101956A CN1263399A CN 1263399 A CN1263399 A CN 1263399A CN 00101956 CN00101956 CN 00101956 CN 00101956 A CN00101956 A CN 00101956A CN 1263399 A CN1263399 A CN 1263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erminal
channel
adaptive device
switching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10195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兰·尤贝利
赫尔穆特·库尔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catel CIT SA
Alcatel Lucent SAS
Alcatel Lucent NV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99915847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9958479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NV filed Critical Alcatel NV
Publication of CN1263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33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电信终端经ISDN电信网络连接到因特网的方法,适配装置,网络节点和交换中心。终端可按分组数据网络的第一协议经接口装置接收和发送数据并连接到ISDN电信网络的交换中心。该终端的数据与由其它终端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组合。提出在交换中心和适配装置之间经ISDN电信网络的数据电路传输这些数据,反之亦然。由适配装置将这些数据转换成可由因特网接入装置解释的第二协议,反之亦然。然后,在因特网接入装置与适配装置之间按第二协议传输数据。

Description

连接到因特网的方法, 适配装置,网络节点和交换中心
本发明涉及用于经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电信网络将电信终端连接到因特网的方法,用于该方法的适配装置,用于该方法的网络节点和用于该方法的交换中心。
如果一个典型的终端用户利用其通常是一台个人计算机的终端建立到数据网络,特别是因特网的在线连接,他/她主要使用用于该目的的调制解调器或适配器,他/她利用调制解调器或适配器将他/她的个人计算机连到公共电话网的用户线,在本发明以之为基础的新的改进中,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然后,用户在个人计算机上拨出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SP)的拨入服务器的电话簿号码,随后,公共电话网在该个人计算机与拨入服务器之间建立在线连接,从而连到因特网。电信网络经所谓的B信道在交换连接上和ISDN用户线上建立在线连接,B信道专门提供适用于语音传输的恒定带宽。根据上面的过程,当用户预先建立了该交换在线连接时,用户可仅从因特网接收数据和向因特网发送数据。然而,与个人计算机有关的许多因特网应用意图在于保持到因特网的连续连接而不需要麻烦的呼叫建立和呼叫清除,与此同时,经宽时隙需要比语音传输窄得多的带宽。利用理想的永久、但更低比特率因特网连接的因特网应用是例如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或更新用户终端中已存储的数据,利用价格表、时间表、飞机到达时间。
在已提出的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中,永久的因特网连接是通过ISDN用户线的D信道实现的。这种情况下,把在D信道上接收的ISDN消息转换成用于X.25网络的消息。然后经X.25网络将X.25消息转送到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SP)。在相反方向中的过程与此类似。因此,确实建立了半永久的在线连接,但它需要在连接中包括一个X.25网络。用半永久在线连接的附加负载来加载X.25网络并且另外必须为X.25消息提供复杂的路由选择。实际上也证明了这种经X.25网络的服务的资费结构是很困难的。此外,并不是所有ISDN电信网络的提供商都有X.25网络或到X.25网络的连接。
在美国建立的VIA(零售ISDN协会)中提供了对X.25网络的使用,其中,一方面,利用包括的上述X.25网络在ISDN终端与因特网之间经D信道建立被称为"一直接通(Always ON))AO)"的永久连接,另一方面,根据需要以所谓的"动态ISDN(DI)"功能动态地连接一个或多个B信道。因而其整个原理被称为AODI(一直接通动态ISDN)。另外,通过符合VIA的AODI,需要具有已描述缺陷的X.25网络。此外,根据VIA设定的AODI系统也有很多的缺陷。根据VIA,所谓网络接入服务器(NAS)终止用于连接"一直接通"的D信道的X.25网络和经ISDN电信网络引导NAS的B信道或多个信道二者。必须通过不同的X.25与ISDN网络的连通性配置用于B信道的动态连接和断开的NAS。根据VIA,以前使用的NAS不适合于AODI并且必须进行昂贵的更换或甚至用为符合VIA的AODI设计的新NAS来替换原NAS。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ISDN电信网络的用户线建立到因特网的优化的、永久可保持的接入。
通过以下方法,适配装置,网络节点,以及交换中心实现该目的:
一种用于经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电信网络(ISDMW)将电信终端(T1)连接到因特网的方法,其中终端(T1)具有一个接口装置,终端可通过该接口装置以分组数据网络的第一协议接收和发送数据,其中终端连接到ISDN电信网络的交换中心(SW1),其中该终端的数据与由其它终端(T2)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组合,其特征在于:经ISDN电信网络的数据电路(TDSW)在交换中心(SW1)与一个适配装置(AD)之间传输组合的数据,由适配装置(AD)将该数据转换成可由至少一个第一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理解的第二协议,并且反之亦然,在该至少一个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与适配装置(AD)之间按第二协议传输数据。
一种用于将电信终端(T1,T2)经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电信网络连接到因特网的适配装置(AD),其特征在于:适配装置(AD)具有第一传输装置(ADTR1),用来使适配装置可发送和接收由终端按分组数据网络的第一协议经ISDN电信网络的数据电路(TDAD)发送的数据,适配装置具有转换装置(KONV),用来使适配装置可将数据转换成可由至少一个第一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解释的第二协议,反之亦然,适配装置具有第二传输装置(ADTR2),用来使适配装置可按第二协议向至少一个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发送数据,和从该至少一个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接收数据。
一种具有用于将电信终端(T1,T2)经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电信网络连接到因特网的适配装置(AD)的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适配装置(AD)具有第一传输装置(ADTR1),用来使适配装置可发送和接收由终端按分组数据网络的第一协议经ISDN电信网络的数据电路(TDAD)发送的数据,适配装置具有转换装置(KONV),用来使适配装置可将数据转换成可由至少一个第一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解释的第二协议,反之亦然,适配装置具有第二传输装置(ADTR2),用来使适配装置可按第二协议向至少一个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发送数据,和从该至少一个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接收数据。
一种用于将电信终端(T1,T2)经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电信网络连接到因特网的交换中心(SW1),其中交换中心具有连接装置(TR1SW),用来使至少一个终端(T1)可连接到交换中心,其中交换中心具有第一连接装置(TR1SW),用来使交换中心可按分组数据网络的第一协议向终端(T1)发送数据和从该终端接收数据,其中交换中心具有组合装置(MUX),用来使交换中心可将该终端的数据与由其它终端(T2)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组合,其特征在于:交换中心具有第二连接装置(MUX,KOP),用来使交换中心可借助该终端的数据中包含的目的信息建立经ISDN电信网络(ISDNW)到一个适配装置(AD)的数据电路(TDSW,TDAD),或传输数据,可确定已建立的经ISDN电信网络(ISDNW)到适配装置(AD)的数据电路(TDSW,TDAD),其中适配装置(AD)可将组合数据转换成可由至少一个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解释的第二协议,反之亦然,其中适配装置(AD)可将转换的数据与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交换,另外构成第二连接装置(MUX,KOP),用来使交换中心可经ISDN电信网络(ISDNW)在数据电路(TDSW,TDAD)上发送和接收从终端(T1,T2)的数据组合的数据。
从从属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得到了本发明的其它有利效果。
在此,本发明以为电信终端,特别是个人计算机或可用于因特网的电话提供经相应用户线的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电信网络,在使用中经单独的信道,特别是D信道对因特网的半永久接入的原理为基础。该终端在D信道上发送和接收数据,这种情况下,通常是根据ITU(国际电信联盟)建议以X.25格式在OSI层3上发送和接收数据。然后,ISDN电信网络的交换中心通过多路复用器/多路分解器,也称为帧处理器将几个D信道的相应数据捆绑在一起,并在ISDN电信网络的集合信道上,最好是在Bd信道上向适配装置发送捆绑的数据,该信道具有B信道的容量。然后,适配装置将数据转换成可由因特网接入装置,例如接入服务器或网络接入服务器(NAS)理解的格式,并将数据发射到因特网接入装置。因特网接入装置,适配装置和交换中心之间的反向路径以类似的方式起作用。因而不需要X.25网络。可在交换中心和适配装置之间永久建立集合信道,或根据需要建立。此外,实际上可省去在集合信道上传输X.25协议;然后,可在ISDN层2协议上例如以点对点协议(由因特网工程任务强制IETF定义)直接发射该数据,以便可明显改善有用的数据通过量。
在本发明的开发中,例如,在终端和适配装置以及如此到因特网之间的各种情况下可采用其它数据电路。事实上,如果超过D信道的容量,可在该相应终端与适配装置之间由一个终端或由适配装置建立一个或多个附加信道。这种情况下,例如,将一个或两个B信道交换到D信道,或存在着从D信道向B信道的转换并因此中断D信道上的传输。只要D信道的传输容量再次满足要求,就仅使用D信道。仅当所需的传输容量要求时加载ISDN电信网络的B信道资源。这种情况下,如果适配装置经D信道以及动态连接和断开的B信道处理数据业务,可继续使用已经使用的因特网接入装置,特别是网络接入服务器(NAS),而不需要昂贵的升级或转换。适配装置可确实直接连到为ADSL(异步数字用户线)用户接入因特网而提供的宽带接入计算机上。
为进一步节省ISDN电信网络的资源,可将捆绑的D信道至少分段地路由选择到传输网络,例如帧中继网络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有利改进中,ISDN电信网络的交换中心,最好是根据本发明耦合到因特网的终端所连接的交换中心还确定终端到因特网的连接所增长的费用。为此,交换中心一方面确定在终端与因特网之间的D信道上传输的数据量,另一方面确定B信道或终端与因特网之间的B信道的服务延续时间。
下面参考附图借助典型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及其优点。
附图示出了利用终端T1、T2、T3和T4,利用根据本发明的交换中心SW1,根据本发明的适配装置AD,以及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和ACC2实施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装置。
该图说明了可用其实现本发明的典型装置。该图示出了具有交换中心SW1、交换中心SW2和交换中心TRANS的ISDN电信网络ISDNW。这些典型的交换中心代表ISDN电信网络ISDNW的其它设施(图中未说明),例如其它交换中心,网络管理系统及传输设施。在图中的实例中,交换中心SW1和SW2是本地交换中心,交换中心TRANS是连到适配装置AD的转接交换中心。借助适配装置AD经ISDN电信网络ISDNW可到达接入装置ACC1和接入装置ACC2,经适配装置AD可将接入装置数据从ISDN电信网络ISDNW发送到因特网和由后者从因特网接收。适配装置AD把从用于向前传输的ISDN电信网络ISDNW接收的数据转换到接入装置ACC1或ACC2,反之亦然。除在图中所示和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的部件外,适配装置AD是例如具有其它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以及输入和输出媒体的模块的服务器。接入装置ACC1和ACC2是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SP)的拨入服务器,为ISDN电信网络ISDNW的终端用户提供到因特网的访问。
终端T1和终端T2经ISDN用户线连接到交换中心SW1。对于这些用户线,作为例子示出了用于终端T1的信道DT1和信道BT1;用于终端T2的信道DT2和信道BT2。信道DT1和DT2是D信道,信道BT1和BT2代表基本连接或主要多路复用连接的一个或多个B信道。终端T3和终端T4分别经ISDN用户线BDT3和ISDN用户线BDT4连到交换中心SW2。终端T1、T2、T3和T4是可能接入因特网的终端。因此,终端T1、T2、T3和T4是具有例如一个接口卡,特别是用于经ISDN电信网络ISDNW从因特网接收和向因特网发送数据分组的ISDN适配器的个人计算机。然而,终端T1、T2、T3和T4可以是经附加设施,例如经显示器,扩展输入装置和大功率处理器接入因特网的ISDN电话,并因此可运行图形用户接口软件和因特网浏览器软件。终端T1、T2、T3和T4也可代表数个可接入因特网的终端连接的电信设备。然后,电信设备为一个或多个终端建立到ISDN电信网络ISDNW,以及因特网的连接。
终端T1经信道DT1并经交换中心SW1向因特网发送寻址数据分组。其结果是,交换中心SW1将现有连接中的数据分组插入适配装置AD或在终端T1与适配装置AD之间建立D信道连接,在交换中心SW1与适配装置AD之间的区段上的D信道连接也可被称为虚拟D信道连接。交换中心SW1和终端T1借助所谓的HDLC协议在OSI层2上通过信道DT1通信。HDLC协议可利用ISDN D信道中的所谓传送帧,在目前情况下,在ISDN D信道中的OSI层3按X.25协议传送数据分组。X.25数据分组包含网际协议(IP)中的数据。交换中心SW1从终端T1经连接模块TR1SW接收HDLC数据分组。连接模块TR1SW向组合模块MUX转发HDLC帧。由于组合模块"处理"HDLC帧,也可将组合模块MUX称为"帧处理器",也就是说,在多路复用功能中,将来自各种信号源的HDLC帧组合成一个数据流,在相反方向,在多路分解功能中提取为各种目的产生HDLC帧的数据分组。
借助交换中心SW1中存储的地址到目标表和借助相应的HDLC帧中包含的由服务接入点识别符/SAPI和终端点识别符/TEI组成的地址,组合模块MUX确定HDLC帧指向具有X.25数据分组的因特网。因此,组合模块MUX通过可以是所谓的Bd信道的连接DSW向连接模块KOP发送X.25数据分组,然后,连接模块KOP在连接TDSW上将X.25数据分组转送到交换中心TRANS。此后,交换中心TRANS在连接TDAD上向终止X.25连接的适配装置AD的连接模块ADTR1发送X.25数据分组。X.25连接的终止也被称为分组处理;连接模块ADTR1由此提供分组处理器(PH)功能。然后,适配装置AD将X.25数据分组转送到转换模块KONV,转换模块KONV从X.25数据分组提取因特网数据分组(=网际协议中的数据分组),并将它们发送到连接模块ADTR2。此后,连接模块ADTR2在连接VAC1上将因特网数据分组转送到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适配装置AD和接入装置例如通过X.21协议,通过以太网或通过ATM(异步传送模式)在连接VAC1上通信。
在相反方向,可用类似方式将因特网数据分组在终端T1和接入装置ACC1之间的半永久连接上从接入装置ACC1发送到终端T1。接入装置ACC1首先经连接VAC1向适配装置AD发送指定给可由目的地址(例如IP地址)识别的终端T1的数据分组,适配装置AD接收在连接模块ADTR2中数据分组,在其转换模块KONV中将其转换成X.25数据分组,并通过连接模块ADTR1在连接TDAD上将其转送到交换中心TRANS。交换中心TRANS在连接TDSW上向交换中心SW1发送X.25数据分组。交换中心SW1利用连接模块KOP接收该数据分组并在连接DSW上将其路由选择到组合模块MUX。适用于组合模块MUX从也是在连接TDSW上接收的,但不是指定给终端T1的其它数据分组分离出该数据分组,将该数据分组传送到连接模块TR1SW,连接模块TR1SW将HDLC帧中的数据分组转送到终端T1。
以这种方式可在终端T1和接入装置ACC1之间的连接T1-D-ACC1上传输例如电子邮件,或用从因特网下载的数据更新在终端T1显示的证券市场价格。
终端T1和接入装置ACC1、直到连接VAC1之间的半永久连接完全是在ISDN电信网络ISDNW上建立的;不需要外部的X.25数据网。此外,由于其地址信息仅在外部X.25数据网络中复杂和耗时的路由选择需要其地址信息,可保留几个空白的地址字段。通过省去X.25数据网络也可使终端T1和交换中心SW1仅借助HDLC帧而不用借助X.25协议来相互传输。然后,交换中心SW1可在连接TDSW和TDAD上转送这些因特网数据分组,或是在设置有新地址的未改变的HDLC帧上,或者也可在替换层2协议上将它们传输。即使在信道DT1上也可使用X.25协议,以省去在X.25协议上用于相互数据交换的交换中心SW1和适配装置AD,并由此提高ISDN电信网络ISDNW上的数据通过量。
由于连接T1-D-ACC1是在终端T1和适配装置AD之间逻辑存在的分组数据电路并且仅在需要时向其发送数据分组,因此连接T1-D-ACC1也可被称为所谓的虚拟或逻辑连接。在连接T1-D-ACC1上传输的数据分组也可在已交换的连接路径上传输并可用于适配装置AD与交换中心SW1之间的其它连接。一方面,可由例如图中未示出的网络控制器作为所谓"预分配逻辑链路"来建立连接T1-D-ACC1,另一方面,在ISDN电信网络ISDNW的情况下也可由终端T1或适配装置AD请求。为了建立虚拟连接T1-D-ACC1,在交换中心SW1和适配装置AD二者中存储地址至路径分配表,以便交换中心SW1和适配装置AD可在各种情况下借助相应数据分组中包含的地址确定将数据分组路由选择到哪条数据路径。在交换中心SW1,该数据分组地址是例如HDLC帧中包含的TEI/SAPI的组合,在适配装置AD,实际上可动态分配因特网地址,但只要保持D信道连接T1-D-ACC1至少是有效的。
实际上,通过连接T1-D-ACC1上的数据传输加载信道DT1。然而,尽管如此,例如,可在信道DT1上为终端T1发出一个输入呼叫信号。用于振铃所需的HDLC帧和在连接T1-D-ACC1上传输的HDLC帧仅需要由终端T1以及由交换中心SW1提供不同的服务接入点识别符/SAPI。终端T1也可代表共同连接到ISDN用户线的一组终端。可借助相应帧中包含的终端端点识别符/TEI将HDLC帧分配给不同终端。
可将终端T2以与终端T1相似的方式经交换中心SW1和ISDN电信网络ISDNW连接到接入装置ACC1。为此,在已知的连接路径DSW、TDSW、TDAD和VAC1上建立与连接T1-D-ACC1到连接T1-D-ACC2并行的连接,然而,该连接经信道DT2而不是经信道DT1引导到终端T2。在多路复用功能中,组合模块MUX把由终端T2发送的数据分组组合到由终端T1发送的数据分组中,并形成包含终端T1的以及终端T2的数据分组的组合数据流并发送到适配装置AD。在相反方向,组合模块MUX确定把由适配装置AD发送的相应数据分组转送到终端T1或终端T2的哪一个,并据此将这些数据分组转送到终端T1或终端T2。根据本发明,如果除终端T1或终端T2外还有其它终端连接到交换中心SW1,该组合模块MUX也可在连接DSW上将其数据插入数据流。
一方面,可在已针对D信道数据电路存在的现有连接路径上建立连接T1-D-ACC1和T2-D-ACC1并同时在D信道(LAP-D)上采用所谓的链路接入规程。另一方面,对于连接T1-D-ACC1和T2-D-ACC1的数据分组的捆绑传输,可在交换中心SW1和适配装置AD之间专门连接一个连接信道,特别是所谓的Bd信道。交换中心SW1在连接TDSW和连接TDAD上建立这种到适配装置AD的Bd信道,然后在该信道上可保持虚拟连接T1-D-ACC1和T2-D-ACC1。另外,在该Bd信道上也可保持分组数据电路,例如到连接到交换中心SW1和因特网的终端(图中未示出)。如果在交换中心SW1与适配装置AD之间需要另外的分组数据传输容量,交换中心SW1也可连接其它Bd信道。然后,以通常的方式同样在该Bd信道上在层2上使用LAP-D协议。
D信道的传输容量确实足够一个终端与因特网之间的半永久连接,但至少是在短期内经常需要更高的传输容量。然后,例如可由终端T1或由适配装置AD请求从ISDN电信网络ISDNW的附加B信道连接。为此,借助多链路协议(MLP)有助于在适配装置AD和终端T1之间传输因特网数据分组。MLP允许数据分组在端点之间经分开的连接信道("链路")并行传输并确保将不同的连接信道作为公用数据信道处理。带宽分配协议(BAP)和有关的带宽分配控制协议(BACP)也便于对传输容量的动态请求,特别是连接路径的动态连接和断开。由点对点协议构架内的IETF规定MLP和BAP。在此,根据MLP,终端T1与适配装置AD一起在分组定向连接路径DT1、DSW、TDSW和TDAD上保持所谓的"主链路"。如果目前存在其它传输请求,例如由于必须发送更大的电子邮件,终端T1请求交换中心SW1将B信道连接切换到适配装置AD。随后,交换中心SW1建立从服务于信道BT1的连接模块TR1SW经内部连接BSW到连接模块KOP的连接。此后,建立经过连接TBSW、交换中心TRANS和连接TBAD到适配装置AD的附加B信道连接T1-B-ACC1。可在终端T1和适配装置AD之间在层2上例如借助所谓的LAP-B协议(LAP-B=平衡的链路接入规程)在B信道连接T1-B-ACC1上进行通信,然后在其帧上以点对点协议直接传送因特网数据分组。也可采用允许控制B信道的动态连接和断开的另一种传送IP数据分组的协议来替代点对点协议。
连接B信道连接T1-B-ACC1后,由于保证带宽(64kbps)不仅可用于B信道连接,而且通常在D信道连接T1-D-ACC1上,也可将B信道连接T1-B-ACC1与连接T1-D-ACC1一起并行使用。例如,如果在交换中心SW1与适配装置AD之间使用X.25网络,而不是D信道连接T1-D-ACC1,由于必须依据X.25网络的瞬时加载处理不同数据路径上的数据溢出,很难实现并行传输。如果终端T1的传输要求特别大,仍可进一步连接B信道。同样,例如,如果由终端T1从因特网下载更大的数据量,也可由适配装置AD管理一个或多个B信道连接的建立。由于B信道连接的动态连接和断开,如果实际需要其带宽,则造成仅由切换的连接加载ISDN电信网络ISDNW。终端T1实际上永久地连接到因特网,但不阻断呼叫所需的ISDN电信网络ISDNW的昂贵和有价值的B信道传输容量。
除接入装置ACC1外,由适配装置AD并由此由终端T1、T2、T3和T4也可到达接入装置ACC2。例如,可以预定适配装置AD将半永久连接从终端T1路由选择到接入装置ACC1,同时适配装置AD在连接VAC2上将半永久连接路由选择到终端T2直到接入装置ACC2。然而,也可建立从终端T1到接入装置ACC1的半永久连接和进一步到接入装置ACC2的半永久连接。适配装置AD也可分析由终端T1发送的相应数据分组中包含的IP地址,并据此将相应的数据分组转送到接入装置ACC1或接入装置ACC2。
为了确定终端T1使用作为到因特网的接入介质的ISDN电信网络ISDNW的费用,交换中心SW1一方面确定在D信道连接T1-D-ACC1上传输的数据分组的量,另一方面确定B信道连接T1-B-ACC1的占用时间并从其产生公共计费信息。交换中心SW1把以这种方式确定的计费信息以所谓的"账单"形式发送到图中未示出的费用登记装置。该计费登记装置可在没有用于终端T1的复杂后处理的情况下记录计费信息。事实上,交换中心SW1也可确定在B信道连接T1-B-ACC1上传送的数据量。然而,由于在B信道上可使用恒定的带宽(64kbps),可将交换中心SW1中总要出现的用于B信道占用的时间登记用于计费登记。然而,交换中心SW1必须决定B信道是如上所述用于交换的呼叫还是用于数据的短期传输。
在适配装置AD中还对D信道连接T1-D-ACC1以及B信道连接T1-B-ACC1上传输的数据量进行登记。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种变化中,也可经图中未说明的ISDN电信网络ISDMW的其它设施,例如经其它交换中心路由选择连接TDSW,或经数据网络在虚拟连接上建立连接TDSW。然后,ISDN电信网络ISDNW到数据网络的第一接入装置,即例如帧中继网络在各种情况下将连接TDSW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打包在数据存储器或帧中,同时第二接入装置再次从数据存储器分开数据分组。以类似方式进行反向操作。
如图所示,可将适配装置AD作为独立设施,例如作为服务器连接一个或多个因特网接入装置的上游并使这些装置适合于通过ISDN电信网络ISDNW用于数据业务,而不需要进一步更新。然而,也可以将适配装置AD集成在接入装置ACC1和ACC2之一中,或可将专用适配装置分别连接到接入装置ACC1和ACC2的上游。此外,适配装置AD可集成在交换中心TRANS中。
在图中,以高度示意性的形式描绘了交换中心SW1,并且仅示出代表本发明的几个必需的模块。然而,交换中心SW1可另外具有其它模块,例如其它用户接入模块,一个中央或本地控制器,以及到智能网设施的连接。此外,仅以实例方式和非常简化地示出了连接模块TR1SW、组合模块MUX、连接模块KOP的内部装置和其相应的内部连线。具有相同功能的另一种交换中心结构能够很容易实现。
下面借助交换中心SW2说明本发明的另一种变化。在此,与终端T1和T2相同,终端T3和T4在各种情况下分别经半永久D信道连接T3-D-ACC1或T4-D-ACC1连接到因特网。终端T3的D信道连接T3-D-ACC1经ISDN用户线BDT3、交换中心SW2、连接TSW2、交换中心TRANS、连接TDAD和适配装置AD引导到接入装置ACC1。经ISDN用户线BDT4,而不是经ISDN用户线BDT3路由选择终端T4的D信道连接T4-D-ACC1。在此,在各种情况下,一方面可将D信道连接T1-D-ACC1和T2-D-ACC1以及另一方面可将D信道连接T3-D-ACC1和T4-D-ACC1路由选择到连接TDAD的公共信道。然而,交换中心TRANS也可在适配装置AD的方向将D信道连接T1-D-ACC1、T2-D-ACC1、T3-D-ACC1和T4-D-ACC1捆绑到公共Bd信道上,并在离开适配装置AD的方向将它们分开。这些改变允许连接TDAD的优化使用。

Claims (14)

1.一种用于经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电信网络(ISDMW)将电信终端(T1)连接到因特网的方法,其中终端(T1)具有一个接口装置,终端可通过该接口装置以分组数据网络的第一协议接收和发送数据,其中终端连接到ISDN电信网络的交换中心(SW1),其中该终端的数据与由其它终端(T2)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组合,其特征在于:经ISDN电信网络的数据电路(TDSW)在交换中心(SW1)与一个适配装置(AD)之间传输组合的数据,由适配装置(AD)将该数据转换成可由至少一个第一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理解的第二协议,并且反之亦然,在该至少一个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与适配装置(AD)之间按第二协议传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终端(T1)和ISDN电信网络之间经D信道(DT1)传输数据,作为ISDN电信网络的数据电路(TDSW),在该数据电路上将该终端的数据与其它终端的数据一起传输,采用具有B信道的容量并在其上将几个D信道的数据共同传输的Bd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来自或向终端(T1)传输的数据超过D信道的传输容量,则采用至少一个B信道(BT1,TBSW,TBA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至少一个B信道(BT1,TBSW,TBAD)和至少一个D信道(DT1)路由选择到适配装置(AD),为了为第一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产生一个同类接口,适配装置(AD)将在该至少一个B信道(BT1,TBSW,TBAD)上传输的数据以及在该至少一个D信道上传输的数据转换成可由第一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理解的第二协议,反之亦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适配装置(AD)根据数据中已规定的目的信息信号向至少一个接入装置或向另一个接入装置发送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X.25协议作为第一协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点对点协议作为第一协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交换中心(SW1)从正在经D信道(DT1)传输的数据量确定第一费用,交换中心从该至少一个B信道(BT1)的忙时确定至少第二费用。
9.一种用于将电信终端(T1,T2)经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电信网络连接到因特网的适配装置(AD),其特征在于:适配装置(AD)具有第一传输装置(ADTR1),用来使适配装置可发送和接收由终端按分组数据网络的第一协议经ISDN电信网络的数据电路(TDAD)发送的数据,适配装置具有转换装置(KONV),用来使适配装置可将数据转换成可由至少一个第一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解释的第二协议,反之亦然,适配装置具有第二传输装置(ADTR2),用来使适配装置可按第二协议向至少一个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发送数据,和从该至少一个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接收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配装置(AD),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构成第一传输装置(ADTR1),以使具有B信道的容量并可在其上共同传输几个D信道的数据的至少一个Bd信道(TBAD)可连接到作为ISDN电信网络的数据电路的适配装置,适配装置可在该Bd信道上发送和接收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配装置(AD),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构成第一传输装置(ADTR1),以便如果由第一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向连接到交换中心的终端(T1,T2)发送的数据的传输需要,该适配装置可建立经ISDN电信网络到ISDN电信网络(ISDNW)的交换中心(SW1)的数据电路(TDAS,TDSW)。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配装置(AD),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构成第一传输装置(ADTR1),以便如果来自或向终端(T1,T2)传输的数据超过路由选择到相应终端的D信道(DT1,DT2)的传输容量时,适配装置(AD)可向至少一个B信道传输数据。
13.一种具有用于将电信终端(T1,T2)经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电信网络连接到因特网的适配装置(AD)的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适配装置(AD)具有第一传输装置(ADTR1),用来使适配装置可发送和接收由终端按分组数据网络的第一协议经ISDN电信网络的数据电路(TDAD)发送的数据,适配装置具有转换装置(KONV),用来使适配装置可将数据转换成可由至少一个第一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解释的第二协议,反之亦然,适配装置具有第二传输装置(ADTR2),用来使适配装置可按第二协议向至少一个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发送数据,和从该至少一个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接收数据。
14.一种用于将电信终端(T1,T2)经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电信网络连接到因特网的交换中心(SW1),其中交换中心具有连接装置(TR1SW),用来使至少一个终端(T1)可连接到交换中心,其中交换中心具有第一连接装置(TR1SW),用来使交换中心可按分组数据网络的第一协议向终端(T1)发送数据和从该终端接收数据,其中交换中心具有组合装置(MUX),用来使交换中心可将该终端的数据与由其它终端(T2)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组合,其特征在于:交换中心具有第二连接装置(MUX,KOP),用来使交换中心可借助该终端的数据中包含的目的信息建立经ISDN电信网络(ISDNW)到一个适配装置(AD)的数据电路(TDSW,TDAD),或传输数据,可确定已建立的经ISDN电信网络(ISDNW)到适配装置(AD)的数据电路(TDSW,TDAD),其中适配装置(AD)可将组合数据转换成可由至少一个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解释的第二协议,反之亦然,其中适配装置(AD)可将转换的数据与因特网接入装置(ACC1,ACC2)交换,另外构成第二连接装置(MUX,KOP),用来使交换中心可经ISDN电信网络(ISDNW)在数据电路(TDSW,TDAD)上发送和接收从终端(T1,T2)的数据组合的数据。
CN 00101956 1999-02-03 2000-02-03 连接到因特网的方法,适配装置,网络节点和交换中心 Pending CN12633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9400246.7 1999-02-03
EP99400246 1999-02-03
DE1999158479 DE19958479A1 (de) 1999-12-04 1999-12-04 Verfahren, Adaptionseinrichtung, Netzwerkknoten und Vermittlungsstelle zur Anbindung eines Telekommunikations-Terminals an das Internet
DE19958479.6 1999-12-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3399A true CN1263399A (zh) 2000-08-16

Family

ID=26055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101956 Pending CN1263399A (zh) 1999-02-03 2000-02-03 连接到因特网的方法,适配装置,网络节点和交换中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0295215A (zh)
CN (1) CN1263399A (zh)
AU (1) AU135140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41939A1 (fr) * 2005-10-09 2007-04-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ermettant d’établir un service de connexion de réseau et réseau optique à échange automatique
CN101715096A (zh) * 2008-09-30 2010-05-26 索尼株式会社 传送设备、传送方法和程序
CN112672190A (zh) * 2020-12-22 2021-04-16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最小资费mpquic数据包调度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41939A1 (fr) * 2005-10-09 2007-04-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ermettant d’établir un service de connexion de réseau et réseau optique à échange automatique
CN1859369B (zh) * 2005-10-09 2010-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网络连接服务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US7984185B2 (en) 2005-10-09 2011-07-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network connection service, and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US8200843B2 (en) 2005-10-09 2012-06-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network connection service, and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CN101715096A (zh) * 2008-09-30 2010-05-26 索尼株式会社 传送设备、传送方法和程序
CN101715096B (zh) * 2008-09-30 2012-11-14 索尼株式会社 传送设备和传送方法
CN112672190A (zh) * 2020-12-22 2021-04-16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最小资费mpquic数据包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12672190B (zh) * 2020-12-22 2023-04-25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最小资费mpquic数据包调度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0295215A (ja) 2000-10-20
AU1351400A (en) 2000-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45186B1 (en) An improved access t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in multi-service environment
US6118777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peting local exchange carriers unbundled access to subscriber access lines
CN1095310C (zh) 互联网呼叫定路由的方法和装置
US7493411B1 (en) Call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routing of circuit switched data connections based upon stored communication link information
US20050147119A1 (en)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supporting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at exchange data and information between networks
EP0836353A2 (en) System for interfacing numerous ISDN data connections to a data network through the telephone network
JP2002513534A (ja) 信号方式ネットワーク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および信号方式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その使用
EP1078550A1 (en) ADAPTIVE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SERVICE MULTILEVEL QoS IN AAL2
US6108705A (en) Call set-up server
AU707551B2 (en) Call set-up server
EP0835576A1 (en) Call set-up server
US6539029B1 (en) Network access server control
US6301250B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n interface device as well as interface device and exchange with such an interface device
EP1111940A1 (en) Signall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817775B2 (en) Access gateway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by the same
CN1263399A (zh) 连接到因特网的方法,适配装置,网络节点和交换中心
US7269167B2 (en) Direct end-office trunking
US7720048B2 (en) Channel allocation in a network element between at least two networks
US7277534B1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8040879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608391A (zh) 在交换机之间动态分配atm连接的装置和方法
US20020181487A1 (en) Automation of provisioning of private line packet network connections
KR950006568B1 (ko) Isdn 교환기의 패킷교환장치
FI105747B (fi) Useamman kytkentäkeskuksen dataverkko
EP1033901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ing informa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nodes coupled to a packet based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