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4788A - 微生物复合驱采油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生物复合驱采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4788A
CN1254788A CN 99126626 CN99126626A CN1254788A CN 1254788 A CN1254788 A CN 1254788A CN 99126626 CN99126626 CN 99126626 CN 99126626 A CN99126626 A CN 99126626A CN 1254788 A CN1254788 A CN 1254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organism
oil
well
water injection
micro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912662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祖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912662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54788A/zh
Publication of CN1254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47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复合驱采油方法,它是利用注水井、油井和微生物在同一次施工过程中,石油微生物与一套成熟的驱油方法相结合的复合采油方法。利用它可增加油层压力和降低油的粘度;增加溶蚀岩层和降低大孔道的渗透性;调节润湿性;降低表面和界面张力;可疏通被油堵住的空隙,使原油更容易流出来。致使其驱油效果好,大幅度地提高原油产量和石油采收率,节省施工费用,避免关井停产,提高了工程效率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微生物复合驱采油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复合驱采油方法,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在同一次施工过程中,利用石油微生物与一套成熟的驱油方法相结合的复合采油方法。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石油事业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采油业的发展也是日益兴旺,每个石油工程都为能顺利驱油而努力。然而,由于钻开油层之后,因其孔隙直径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而原油又有一定的粘度,所以地下原油不能很畅快地流到油井中来。空隙小的地层更是如此。所以在石油工程中已有多种成熟的驱油方法,如调剖改善注水、聚合物驱、泡沫驱等等,由此来提高原油的产量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近年来也有将微生物应用于采油技术中,把微生物注入油井中,通过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及其代谢产物对原油的作用,使原油粘度降低而更易流到油井中,从而,提高原油产量并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早在本世纪40年代就被人们认识,并陆续有专利文献或论文报导。
从已经公开的专利或文章来看,到目前为止的各种微生物采油方法仅仅局限于微生物单独的作用方面。这是新技术在其早期不太有成就阶段的必然结果。关于复合作用的专利还很少。
美国专利US-4,475,590,US-4,905,761及中国专利CN-1038327提出了注入营养液的方法,目的是促使微生物的生长。US-4,450,908及US-5,163,510提出了注微生物前后再注入聚合物或氧气的方法,其目的仅仅是让微生物更好地生长。
美国专利US-4,446,919,提出利用CO2对油作用后,在油层中产生含氮及硫化合物作为耐CO2的微生物的营养液,再注入微生物。其局限在于油中需有足够的含氮及含硫物质,微生物需与CO2相容且不会因CO2溶出金属而中毒。
以上所述的各种方法,均为采油技术中的辅助方法,都不能达到增产和提高采收率。故现有的采油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以达到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和石油采收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石油微生物与成熟的驱油方法在同一次施工过程中完成的微生物复合驱采油方法,以使得微生物更深更广地进入含油地层,从而较大地提高产量并提高石油采收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利用注水井、油井和微生物在同一次施工过程中,石油微生物与一套成熟的驱油方法相结合的复合采油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备置一台注水井和一台油井,注水井的深度为500米-3000米,
②以10Mpa-30Mpa的压力将合格水从水井中注入油井地层,
③添加微生物:若这些注水井的设备配置中具备添加各种添加剂的条件,就可以用添加剂的方法加入微生物;若所选的井只能带压、在线地进行加入微生物操作,就需要用泵车,以比注水压力高的压力将微生物打入注水井中,
④首批微生物注入地层后,实施相应的成熟的驱油方法,紧接着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再注入一批微生物。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微生物为好氧菌类、厌氧菌类或兼厌氧菌类,且以原油中的长链大分子为营养源。
所述的微生物可以从大庆美科微生物有限公司买到,其型号是NPC-1,NPC-4,NPC-5,NPC-6,NPC-7,但是其它厂家生产的石油微生物也适用于此。
其特征还在于:在加入微生物的同时,可同时加入适量的营养液。
其特征还在于:成熟的驱油方法,不局限于两种方法的一次组合,可以是一次或数次与一种或数种微生物产品、方法相结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它可增加油层压力和降低油的粘度;溶蚀岩层增加绝对渗透率;降低大孔道的渗透性;调节润湿性;降低表面和界面张力;可疏通被油堵住的空隙,使原油更容易流出来。致使其驱油效果好,大幅度地提高原油产量和石油采收率,节省施工费用,避免关井停产,提高了工程效率和经济效益。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这里所述实施例的方案,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专业人员按照本发明的精神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和变化,所述的这些改进和变化都应视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来限定。
下述实施例①②③主要介绍了微生物与其它驱油方法相结合的二元复合驱油法。
下述实施例④为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复合驱油方法与微生物相结合的新型驱油方法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实施例1:调剖微生物复合驱
①备置一台注水井和一台油井,注水井的深度为500米-3000米,
②以10Mpa的压力将合格水从水井中注入油井地层。
③以比注水压力高的压力用泵车从注水井打入一个2吨微生物的段塞后,再打入50方的调剖液,然后再打入3吨微生物段塞。其浓度是100-20%。
④首批微生物注入地层后,微生物进入地层后溶入油层中的水相并以石油为营养源而生存。
⑤关井2天之后再接着注水。实施相应的成熟的驱油方法,
⑥紧接着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再注入一批微生物,周而复始的进行。
实施例2:聚合物微生物复合驱
①备置一台注水井和一台油井,成一个井组,含水是90-98%,
②以10Mpa的压力将合格水从水井中注入油井地层。
③利用聚合物驱油,在每一段塞之前及之后注入2-10吨微生物。打入微生物的速度没有限制,其浓度是100-20%。
④实施相应的成熟的驱油方法,
⑤紧接着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再注入微生物,周而复始的进行。
本实施例,微生物进入地层后,溶入油层中的水相并以石油为营养源而生存。活的微生物能在垂直和水平各方向上对原油进行作用,进一步改善由聚合物驱已改善了的油水流度比,使原油能更容易地、更多地流进油井中,从而,提高产量及采收率。
实施例3:泡沫微生物复合驱
①备置一台注水井和一台油井,成一个井组,
②将合格水从水井中注入油井地层。
③使用泡沫驱油时,2-1吨微生物可与发泡剂同时加入。
④泡沫段塞之后,再打入2-10吨微生物。
⑤然后恢复正常注水。
⑥实施相应的成熟的驱油方法,
⑦紧接着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再注入微生物,周而复始的进行。
本实施例,泡沫的分散作用可将微生物均匀地带到地层中更深更广的部位。泡沫及微生物的双重驱油作用会使地层中原油更易、更多地流到油井中,进而提高产量及采收率。
实施例4: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ASP)与微生物相结合的复合驱油法
①备置一台注水井和一台油井,成一个井组,
②其油井深1000米,经过岩芯驱油实验,确认该井适合进行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后,确定其配方组成及实施步骤,
③在进行此三元复合驱之前先向注水井中注入微生物5-10吨,
④紧接着进行三元复合驱,
⑤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向注水井中注微生物10-30吨。
⑥这些施工完成后进行正常注水。
本实施例微生物与复合驱的协同作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原油产量及采收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Claims (4)

1、一种微生物复合驱采油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备置一台注水井和一台油井,注水井的深度为500米-3000米,
②以10Mpa-30Mpa的压力将合格水从水井中注入油井地层,
③添加微生物:若这些注水井的设备配置中具备添加各种添加剂的条件,就可以用添加剂的方法加入微生物;若所选的井只能带压、在线地进行加入微生物操作,就需要用泵车,以比注水压力高的压力将微生物打入注水井中,
④首批微生物注入地层后,实施相应的成熟的驱油方法,紧接着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再注入一批微生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复合驱采油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微生物为好氧菌类、厌氧菌类或兼厌氧菌类,且以原油中的长链大分子为营养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复合驱采油方法,其特征还在于:在加入微生物的同时,可同时加入适量的营养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复合驱采油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成熟的驱油方法,不局限于两种方法的一次组合,可以是一次或数次与一种或数种微生物产品、方法相结合。
CN 99126626 1999-12-23 1999-12-23 微生物复合驱采油方法 Pending CN12547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9126626 CN1254788A (zh) 1999-12-23 1999-12-23 微生物复合驱采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9126626 CN1254788A (zh) 1999-12-23 1999-12-23 微生物复合驱采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4788A true CN1254788A (zh) 2000-05-31

Family

ID=5284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9126626 Pending CN1254788A (zh) 1999-12-23 1999-12-23 微生物复合驱采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54788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8729C (zh) * 2003-10-28 2007-05-30 华东理工大学 组合式微生物驱油方法
CN104832144A (zh) * 2015-05-25 2015-08-12 南开大学 一种微生物辅助的空气泡沫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5064964A (zh) * 2015-07-30 2015-11-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泡沫驱微生物减氧方法
CN110965973A (zh) * 2018-09-29 2020-04-07 北京市捷博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微生物泡沫吞吐技术
CN111763245A (zh) * 2019-04-02 2020-10-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十二烷基磺酸钠-杆菌肽化合物及复合驱油剂
CN112796720A (zh) * 2020-12-30 2021-05-14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用微生物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14352247A (zh) * 2022-01-13 2022-04-15 北京科技大学 泡沫与内源微生物协同作用驱油的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8729C (zh) * 2003-10-28 2007-05-30 华东理工大学 组合式微生物驱油方法
CN104832144A (zh) * 2015-05-25 2015-08-12 南开大学 一种微生物辅助的空气泡沫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5064964A (zh) * 2015-07-30 2015-11-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泡沫驱微生物减氧方法
CN105064964B (zh) * 2015-07-30 2017-10-1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泡沫驱微生物减氧方法
CN110965973A (zh) * 2018-09-29 2020-04-07 北京市捷博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微生物泡沫吞吐技术
CN111763245A (zh) * 2019-04-02 2020-10-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十二烷基磺酸钠-杆菌肽化合物及复合驱油剂
CN111763245B (zh) * 2019-04-02 2022-05-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十二烷基磺酸钠-杆菌肽化合物及复合驱油剂
CN112796720A (zh) * 2020-12-30 2021-05-14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用微生物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14352247A (zh) * 2022-01-13 2022-04-15 北京科技大学 泡沫与内源微生物协同作用驱油的方法
CN114352247B (zh) * 2022-01-13 2022-12-06 北京科技大学 泡沫与内源微生物协同作用驱油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9026B (zh) 一种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方法
CA1317540C (en) Oil recovery process using microbial combinations
CN101493003B (zh) 一种聚驱后微生物采油方法
CN104234675B (zh) 一种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01333922A (zh) 解除压裂液污染的压裂工艺
CN1651545A (zh) 一种提高油藏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2116143A (zh) 聚合物驱后油藏本源微生物采油方法
CN102852499A (zh) 一种定向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254788A (zh) 微生物复合驱采油方法
CN102852497A (zh) 一种低渗透油田复合微生物采油方法
CN103967461A (zh) 一种聚合物调剖辅助微生物循环驱油方法
CN107401398A (zh) 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2732424A (zh) 一种复配的采油微生物及其在稠油及特稠油开采中的应用
CN1766283A (zh) 利用生物酶制剂进行油田油水井压裂的工艺方法
CN1558085A (zh) 微生物采油方法
CN107795306A (zh) 一种低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5840156B (zh) 一种多段塞复合调驱工艺
CN1257154A (zh) 微生物复合措施采油方法
CN110939413B (zh) 一种内源微生物吞吐提高油井产量的方法
CN107965313A (zh) 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方法
CN105567204A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菌群提高白云岩储层中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9653719B (zh) 一种利用原位微生物提高致密稠油压裂效果的方法
CN100580218C (zh) 一种提高海上油田采收率的方法
CN113586027A (zh) 一种利用功能微生物强化压裂-驱油效果的方法
CN105545268A (zh) 提高微生物驱油藏驱动压差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