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4014C - 照相机系统及用于其中的照相机机体、可互换镜头、中间转接器 - Google Patents

照相机系统及用于其中的照相机机体、可互换镜头、中间转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4014C
CN1244014C CNB96119278XA CN96119278A CN1244014C CN 1244014 C CN1244014 C CN 1244014C CN B96119278X A CNB96119278X A CN B96119278XA CN 96119278 A CN96119278 A CN 96119278A CN 1244014 C CN1244014 C CN 124401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interchangeable lens
intermediate adapter
camera body
sid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961192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675A (zh
Inventor
今成均
猪原祐治
谷冈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5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401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401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一种照相机系统具有两种具有相同尺寸的金属背距和相同形状的机体侧座的机体,带有与机体侧座相接合的共同镜头侧座的多个可互换镜头,和在可互换镜头和照相机机体之间的多个中间转接器,第一机体在机体侧座内在可互换镜头或中间转接器的安装范围上设有脱离部件,以便可安装各种可互换镜头和中间转接器,而第二机体在机体侧座内设有凸缘部分,以便可安装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和只可安装在该可互换镜头上的中间转接器。

Description

照相机系统 及用于其中的照相机机体、可互换镜头、中间转接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相机系统和中间转接器,其中在照相机机体,可互换镜头以及具有一个相同支座的中间转接器内,具有预定或较小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或中间转接器的安装受中间转接器或照相机机体的限制。
当照相机机体和可互换镜头的支座形状相同时,即使当可互换镜头的后顶焦距不同时,这种照相机系统也允许装配这种照相机机体和可互换镜头。
尽管很少见,对于宽系统的(wide sytem)可互换镜头或类似物,其后顶焦距较短且该可互换镜头的后端有时与照相机机体内的反射镜相撞击,常常要升起反射镜,以便使可互换镜头可以使用。
而且,在这种照相机系统中,有时候支座本身需要更新,成了可互换镜头的主要特性。
另一方面,日本公开的实用新型申请No.5-25435公开了一种照相机系统,其中即使支座的基本形状基本相同,在中间转接器和可装配的可互换镜头的互相卡口卡爪上设有凸起和缺口。
而且,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63-48539公开了一个设有阻挡部件的实施例,该阻挡部件用来阻挡中间光学装置安装在任何其它可互换镜头上,除了特殊可互换镜头以外。
然而在上述已有技术中,即使照相机机体的后顶焦距短(例如距离胶片表面38mm的量级),当可互换镜头可以安装且与照相机的反射镜相撞击时,就会导致由摄影者的粗心在提升反射镜使用照相机时,造成照相机的反射镜受损,从而使摄影受到了限制。
另一方面,由于制造者的方便,为了制备若干个具有短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例如量级为30mm-38mm),改变传统支座本身,包括金属壳的位置,这就破坏了已有技术的照相机系统,因此,不管对保存大量传统照相机系统存货的使用者来说,还是对于制造者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
日本公开的实用新型申请No.5-25435中公开了这样一种装置,当凸起和缺口设在中间转换器和可安装的可互换镜头的互相卡口支座卡爪上时,由于该中间转接器和特殊镜头之间是可安装或不可安装的关系,它可以通过同时部分改变两支座的形状来解决上述问题。
然而,对于照相机机体和可互换镜头来说,当其支座的基本形状相同时,很难允许每个可互换镜头安装在一新的照相机机体上,且不难允许只有一个特殊镜头安装在旧照相机机体上。
而且,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63-48539中,设置了阻挡部件,用来阻挡中间光学装置安装在任何其它可互换镜头上,除非它是特殊的可互换镜头。因此,可能会限制安装可互换镜头和中间光学装置,但是,它没有公开中间光学装置和照相机机体的可安装或不可安装的结构,甚至没有描述其必要性。
为克服上述缺陷,按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照相机系统,它包括:第一和第二照相机机体,它们包括金属背距,具有从一支座基准面至一胶片表面的相等尺寸,并具有形状相同的机体侧座;以及若干个具有一个可与所述机体侧座相接合的共同镜头侧座的可互换镜头单元;所述第一照相机机体在所述机体侧座的内部,在可互换镜头单元安装范围上方具有一脱离部分,以便可以独立安装各种可互换镜头单元,且所述第二照相机机体在所述机体侧座内部具有一凸缘部分,以便只能将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单元安装于其上。
按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的进一步发展,设有一个具有预定或较小的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单元,且该可互换镜头单元设有固定件,当企图在第二照相机机体上安装可互换镜头单元时,用它来抵触机体侧座内的凸缘部分,并阻碍支座相接合。
有利的是:固定件是设在所述镜头侧座和光学系统之间的固定凸起。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固定凸起是一保护件,用来保护与设在机体侧座上的机体侧向电触点相连接的镜头侧向电触点。
此外,所述保护件设有减震部件。当可互换镜头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一或第二照相机机体上时,减震部件用来减轻与第一或第二照相机机体侧向上的部件相接触时的震动。
按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照相机系统中的照相机机体,所述照相机系统具有若干个照相机机体,照相机机体从支座基准面至胶片表面间的尺寸相同并具有形状相同的机体侧座,所述照相机系统还具有若干个可互换镜头单元,各可互换镜头单元具有可与所述机体侧座接合的一个共同镜头侧座,所述照相机机体包括:一个金属背距;以及若干机体侧座,它们的内部有一个位于可互换镜头单元的安装范围上方的脱离部分,以便可以安装各种可互换镜头单元。
按本发明,另外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具有预定或较短的后顶焦距的照相机系统中的可互换镜头,它可安装在若干个照相机机体之一上,照相机机体从支座基准面至胶片表面间具有相同尺寸并具有形状相同的机体侧座,并包括一个凸缘部分,所述可互换镜头包括:一个可与上述机体侧座相接合的共同镜头侧座;一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其上只可装配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的机体侧座上的凸缘部分相抵触。
按本发明的可互换镜头的进一步发展,所述固定件是设在所述镜头侧座和光学系统之间的固定凸起。
有利的是,所述固定凸起是一个保护件,用来保护与设在所述机体侧座上的机体侧向电触点相连接的镜头侧向电触点。
合乎目的的是,所述保护件设有减震部件,当所述可互换镜头安装在所述第一或第二照相机机体上时,所述减震部件用来减轻与所述第一或第二照相机机体侧向上的部件相接触时的震动。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这样一种照相机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照相机机体,它们包括金属背距,具有从一支座基准面至一胶片表面的相等尺寸,并具有形状相同的机体侧座;以及若干个可互换镜头,各具有一个可与所述机体侧座之一相接合的共同镜头侧座;若干个可连接在所述照相机机体和所述可互换镜头之间的中间转接器;所述第一照相机机体在所述机体侧座的内部,在可互换镜头和中间转接器的安装范围上方具有一脱离部分,以便可以安装各种可互换镜头和各种中间转接器,且所述第二照相机机体在所述机体侧座内部具有一凸缘部分,以便能够装配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选定的可互换镜头,以及装配只能在所述选定的可互换镜头上安装的中间转接器。
按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的进一步发展,设有一个可安装在各种可互换镜头上的中间转接器,且该中间转换器设有一固定件,在支座安装过程中,它要与所述机体侧座内的所述凸缘部分相抵触,从而当企图在所述第二照相机机体上装配所述可互换镜头时,能阻碍支座的接合。
有利的是,所述固定件是设在与所述中间转接器支座相接合的机体内径侧上的固定凸起。
所述固定凸起是一保护件,用于保护与设在所述机体侧座上的机体侧向电触点相连接的镜头侧向电触点。
另外,所述保护件设有减震部件,当中间转接器安装在所述照相机机体上时,所述减震部件用来减轻与所述照相机机体一侧上的部件相接触时的震动。
最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种用于照相机系统中的中间转接器,所述照相机系统包括可互换镜头和照相机机体,所述中间转接器包括:照相机座和镜头支座,用于将可互换镜头安装在照相机机体上;以及一个固定件,上述照相机机体在一个限制仅安装到具有预定或较长的后顶焦距的选择的可互换镜头上的机体侧座内具有一个凸缘部分,所述中间转接器可安装到所有上述可互换镜头上,但是当企图将所述中间转接器安装到照相机机体上时,所述固定件适合与机体侧座内的所述凸缘部分相抵触,从而阻碍安装接合。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中,它是具有光学系统的望远倍率镜。
有利的是,所述固定件是设在所述镜头侧座和光学系统之间的固定凸起。
所述固定凸起是一保护件,用来保护与设在所述机体侧座上的机体侧向电触点相连接的镜头侧向电触点。
所述保护件设有减震部件,当中间转接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或第二照相机机体上时,所述减震部件用来减轻与所述第一或第二照相机机体一侧上的部件相接触时的震动。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照相机机体,第一中间转接器和第一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照相机机体,第一中间转接器和第二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照相机机体,第二中间转接器和第一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照相机机体,第二中间转接器和第二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照相机机体,第一中间转接器和第一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照相机机体,第一中间转接器和第二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照相机机体,第二中间转接器和第一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照相机机体,第二中间转接器和第二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照相机机体和第一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的横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照相机机体和第二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图11是本实施例的第二照相机机体和第一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图12是本实施例的第二照相机机体和第二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图13A和13B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可互换镜头的横截面图。
图14A和14B是本实施例的第二可互换镜头的横截面图。
图15A和15B是本实施例的第一照相机机体的横截面图。
图16A和16B是本实施例的第二照相机机体的横截面图。
图17A-17C是本实施例的第一中间转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18A-18C是本实施例的第二中间转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19A和19B表示的是第一可互换镜头的另一实施例。
图20A和20B表示的是第一中间转接器的另一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照相机系统)
图1至图12是本发明照相机系统实施例的基本部件的横截面图。
图13A至14B分别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可互换镜头的横截面图。图15A至16B分别表示本发明第一和第二照相机机体的横截面图。图17A至18C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中间转接器的横截面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可互换镜头10和20,第一和第二照相机机体30和40,以及第一和第二中间转接器50和80。
第一可互换镜头10是一个短后顶焦距镜头(30mm-38mm量级的后顶焦距)(见图1、3、5、7、9、11、13A和13B)。
第二可互换镜头20是一长后顶焦距镜头(后顶焦距为38mm或更长)(见图2、4、6、8、10、12、14A和14B)。
第一照相机机体30上可以装配第一和第二可互换镜头10和20,以及第一和第二中间转接器50和80(见图1至4、9、10、15A和15B)。
第二照相机机体40上只可安装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第二可互换镜头20,以及只可安装在该可互换镜头20上的第二中间转接器80(见图4至8、11、12、16A和16B)。
第一中间转接器50上可以装配第一和第二可互换镜头10和20(见图1、2、5、6、17A、17B和17C)。
第二中间转接器80只可装配在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第二可互换镜头20上(见图3、4、7、8、18A、18B和18C)。
下面详细描述第一和第二可互换镜头10和20,第一和第二照相机机体30和40以及第一和第二中间转接器50和80。
(第一可互换镜头)
图13A表示具有短后顶焦距C的可互换镜头10的横截面示意图(后顶焦距量级为30mm-38mm)。
可互换镜头10在其透镜镜筒内具有光学系统1和2。金属背距A指从胶片表面100至支座基准面101的距离。G表示镜头的后端10a到支座基准面101之间的距离。
图13B是可互换镜头10从镜头侧座3的后部看所看到的视图。镜头侧座3包括分别设置的卡口座卡爪3a和支座敞开部分3b。镜头侧座3在其内径侧与光学系统2之间设有一固定凸起10a,以便在支座装配时,与第二照相机机体40的平凸缘141a(见图16A和16B)相抵触。而且,镜头侧座3在其内径侧和光学系统2之间还设有比固定凸起10a低一台阶的平坦部分10b。
(第二可互换镜头)
图14A表示具有长后顶焦距B的可互换镜头20的横截面示意图(后顶焦距的量级为38mm或更长)。
可互换镜头20在其透镜镜筒内有光学系统21和22。金属背距A与可互换镜头10的金属背距一样长。F代表该镜头的后端20a与支座基准面101间的距离。
图14B是可互换镜头20从其镜头侧座3后部看所得的视图。镜头侧座3包括分别设置的卡口座卡爪3a和支座敞开部分3b,且与可互换镜头10的支座形状相同。
(第一照相机机体)
图15A和15B是表示第一照相机机体30的横截面图。
第一照相机机体30设有一机体侧座130。机体侧座130包括分别设置的卡口座卡爪130a和支座敞开部130b,其形状与第二照相机机体40的机体侧座140的形状相同。第一照相机体30要比第二照相机机体40更适合后顶焦距较短可互换镜头,下文将描述该第二照相机机体40,与第二机体40相比,反射镜31的形状略小,且该反射镜更靠近胶片表面100。
机体侧座130在其后部上有一个用作照相机机体30的镜箱131的固定部分。图15A表示,凸缘部分131a围绕反射镜31成形。该凸缘部分131a在镜头安装时适于避开镜头侧座内径部分的凸起部分,以便防止与在镜头侧座3后侧的短后顶焦距可互换镜头10的那一部分相干涉。
E代表机体支座基准面102到凸缘部分131a的距离。反射镜31的焦点使得反射镜可以从凸缘部分131a穿过胶片表面侧。
(第二照相机机体)
图16A和16B表示第二照相机机体40的横截面图。
第二照相机机体40设有机体侧座140。机体侧座140包括分别设置的卡口座卡爪140a和支座敞开部分140b。
机体侧座140在其后部也设有用作机体镜箱141的固定部分,如图16A所示,平凸缘部分141a位于反射镜41的右上部。D指支座基准面102到平凸缘部分141a的距离。反射镜41的焦点使得它可以从平凸缘部分141a穿过胶片表面侧。
(第一中间转接器)
图17A至17C是本发明的第一中间转接器50的横截面图。
第一中间转接器50要可安装各种可互换镜头,在本实施例中,在其透镜镜筒中有一光学系统,该第一中间转接器用作增加镜头焦距的望远倍率镜。
该中间转接器50设有可以安装在机体一侧的照相机机体上的机体接合支座70,还设有可以安装在另一侧的可互换镜头的镜头接合支座60。该中间转接器50的后顶焦距较短(后顶焦距量级为30mm-38mm),因此各种可互换镜头都可安装在其上。这里,从胶片表面100至支座基准面103的距离A表示金属背距。且透镜的后端50b与支座基准面103之间的距离用I表示。
图17A是第一中间转接器50的前视图。镜头接合支座60包括分别设置的卡口座卡爪60a和支座敞开部分60b。在支座60的后侧有一个凸缘部分50a,且从支座基准面104至凸缘部分50a的距离用H表示。
图17C是第一中间转接器50的后视图。机体接合支座70包括分别设置的卡口支座卡爪70a和支座敞开部分70c。在机体接合支座70内径侧与光学系统51之间设有一固定凸起50b,以便在支座安装时与第二照相机机体40的平凸缘部分141a(见图16A和16B)相抵触。而且,在机体接合支座70的内径侧与光学系统51之间还设有平坦部分50c,该平坦部分的位置比固定凸起50b低一个台阶。
(第二中间转接器)
图18A至18C是本发明的第二中间转接器80的横截面图。第二中间转接器只能安装在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上,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中间转接器的镜筒内有一套光学系统81,且该第二中间转接器用作增大镜头焦距的望远倍率镜(tele-converter)。
中间转接器80在机体一侧设有可安装在照相机机体上的机体接合支座70,而在另一侧设有可安装在可互换镜头上的镜头接合支座60。在中间转接器80中,后顶焦距M长(后顶焦距量级为38mm或更大),使得其上可安装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这里金属背距与前述中间转接器50的金属背距A相同。此外镜头后端80b与支座基准面103之间的距离用L表示。
图18A是第二中间转接器80的前视图,镜头接合支座60包括分别设置的卡口支座卡爪60a和支座敞开部分60b。在支座60的后侧有一凸缘部分80a,从支座基准面104至凸缘部分80a的距离用K表示。
图18C是第二中间转接器80的后视图。
机体接合支座70包括分别设置的卡口支座卡爪70a和支座敞开部分70c。
概括上述尺寸关系,照相机系统的构成为:
E>G>D>F且B+F>A且C+G>A且
E>I>D>L且M+L>A且J+I>A且
H>G>K>F
(装配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现在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第一或第二照相机机体与第一或第二可互换镜头装配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第一可互换镜头10的后顶焦距B短,但第一照相机机体30可安装在各种可互换镜头上,因此,如图9所示,第一可互换镜头10可装配在第一照相机机体30上。
当第一可互换镜头10和第一照相机机体30装配时,光束穿过照相透镜1和2,且部分光束由具有半透部分的快速复位反射镜31反射,然后进入取景器光学系统,并通过调焦屏32,聚光透镜33,五棱镜34和目镜35到达摄影者眼内。
另一方面,剩余的光束穿过反射镜31的半透部分,并通过反射镜36和透镜37进入光接收元件38中,并且通过利用光接收元件38的输出,由焦点检测回路39进入焦点对准调节。这是公知技术,因此无需进行描述。
第二互换镜头20的后顶焦距长,且第二机体30可安装在各个可互换镜头上,因此,如图10所示,第二可互换镜头20可安装在第一照相机机体30上。这里,第一可互换镜头10的后顶焦距短,且第二机体40只允许安装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因此,如图11所示,第一可互换镜头10后端部的凸起部10a与第二机体40的机体支座140后部的平凸缘部141a相抵触。这样,在第一可互换镜头10和第二照相机机体40组合时,即使它们的支座形状相同也不可能安装在一起。
第二可互换镜头20的后顶焦距长,且第二机体40只允许安装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因此如图12所示,第二可互换镜头20可安装在第二机体40上。
(第一可互换镜头的其它实施例)
图19A表示从镜头侧座3后侧看去可互换镜头10另一实施例的视图。图19B表示可互换镜头10另一实施例部分的侧视图。
在下列描述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的部件用与其相同的标号表示,且省略了对其的详细描述。
可互换镜头10设有与照相机机体30一侧的电触点相连接的电触点50,用于实现供给电源和信息传输。如图所示,固定凸起10a围绕可互换镜头10的光轴O设置,以便包围电触点50。特别是固定凸起10a沿逆时针方向从定位杆60的上部至装卸槽3d的上部设置(如图19A所示,相对光学系统2的正上方,绕光轴O约±40°范围),以便不与定位杆60和装卸槽3d相抵触。
因此,当第一可互换镜头10安装在第一照相机机体30上时,电触点50可由固定凸起10a保护。而且,当第一可互换镜头10安装或卡接好时,可以防止其它部件接触或损害电触点50。
固定凸起10a在其两端相对于光轴O设置有倾斜表面10c和10d。因此,当第一可互换镜头10在第一照相机机体30上装配时,倾斜表面10c和10d可缓冲定位杆60与第一照相机机体30部件间的接触,并防止这些部件被损坏。而且,当企图在机体侧座130和140上以与其呈偏心关系装配第一可互换镜头10时,即当第一可互换镜头10的镜头侧座3向与平常安装时相反的方向移动时,或当第一可互换镜头10安装在第一照相机机体30或第二照相机机体40的不同于通常位置的位置处时,所述倾斜表面可防止定位杆60和第一照相机机体30上的部件受损。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做多种不同的改进和变化。
例如,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单元。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将第一照相机机体设计成可在可互换镜头的安装范围的上方脱离机体侧座的内部,从而能够安装各种可互换镜头,而第二照相机机体则设计成当企图安装具有比预定后顶焦距短的后顶焦距可互换镜头时,所述凸缘部分和固定部件相互抵触,因而可阻止支座接合,所以各种可互换镜头可以用在第一照相机机体上,这种机构对使用者极有好处。
另一方面,对生产者来说,提供了不能装配在普通照相机上的后顶焦距镜头,因此尽管照相机机体不能不受限制,仍配备了与短后顶焦距镜头相适应的照相机。因而以前在技术规范中镜头发展被认为是不可能的而今却变得可能了。
(装配中间转接器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现在描述装配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第一或第二照相机机体,第一或第二可互换镜头以及第一或第二中间转接器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图1是本实施例的第一照相机机体,第一中间转接器和第一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第一机体30允许装配各种可互换镜头和各种中间转接器,而中间转接器50允许安装各种可互换镜头。
因此,第一中间转接器50可安装在第一可互换镜头10与第一照相机机体30之间。
当第一可互换镜头10,第一中间转接器50以及第一照相机机体30装配好时,光束穿过照相透镜1和2以及光学系统51,且部分光束由具有半透部分的快速复位反光镜31反射,然后进入取景器光学系统,并通过调焦屏32,聚光透镜33,五棱镜34和目镜35到达摄影者的眼睛。
另一方面,剩余的光束穿过镜31的半透部分,并通过反射镜36和透镜37进入光接收元件38中,并且利用光接收元件38的输出,由焦点检测回路39进行焦点对准调节。这是公知技术,因此无需再进一步描述。
图2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照相机机体,第一中间转接器和第二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第一机体30允许安装各种可互换镜头和各种中间转接器,而中间转接器50允许安装各种可互换镜头。
因此,第一中间转接器50可安装在第二可互换镜头20和第一照相机机体30之间。
图3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照相机机体,第二中间转接器和第一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第一照相机机体30允许安装各种可互换镜头和各种中间转接器,而第二中间转接器80只可安装在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上。而且,第一可互换镜头10的后顶焦距短。
在这种情况下,设在第一可互换镜头10的支座内径部位处的凸起10a与中间转接器80的前侧凸缘部分80a相互抵触,因此,第一可互换镜头10与第二中间转接器80的装配受到阻碍。
因此,不允许第一可互换镜头10装配在第二中间转接器80上。
图4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照相机机体,第二中间转接器和第二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第二中间转接器80只可安装在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上,而第二可互换镜头20的后顶焦距长。
因此,第二中间转接器80可安装在第二可互换镜头20和第一照相机机体30之间。
图5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二照相机机体、第一中间转接器和第一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第一可互换镜头10的后顶焦距短,而第一中间转接器50上可安装各种可互换镜头。而且,第二机体40上只允许装配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以及只可安装在该互换镜头上的中间转接器。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中间转接器50的后端凸起部50b与机体支座140后侧的平凸缘部分141a相互抵触,因此第一中间转接器50不能安装在第二照相机机体40的支座上。
图6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二照相机机体,第一中间转接器和第二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第二照相机机体40上只允许装配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以及安装该可互换镜头的中间转接器,而中间转接器50允许装配各种可互换镜头。另一方面,第二可互换镜头20的后顶焦距长。
因此,同图5所示一样,第一中间转接器50不能装在第二照相机机体40上。
图7是本实施例的第二照相机机体,第二中间转接器以及第一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中间转接器80上只可安装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可互换镜头10的后顶焦距短。而且,第二照相机机体40只允许装配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以及允许安装该可互换镜头的中间转换器。
在这种情况下,设在第一可互换镜头10的支座内径部处的凸起部10a和第二中间转接器80的前侧凸缘部分80a相互抵触,因而第一可互换镜头10与第二中间转接器80的装配受到阻碍。
因此,第二中间转接器80可安装在第二照相机机体40上,但不允许第一可互换镜头10安装在其上。
图8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二照相机机体,第二中间转接器和第二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第二可互换镜头20的后顶焦距长,而第二中间转接器80上只可安装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
因此,第二中间转接器80可安装在第二可互换镜头20和第二照相机机体40之间。
图9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照相机机体和第一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第一可互换镜头10的后顶焦距B短,但第一照相机机体30上可安装各种可互换镜头,因此,第一可互换镜头10可安装在第一照相机机体30上。
图10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照相机机体和第二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第二可互换镜头20的后顶焦距长,且第二机体30可装配在各种可互换镜头上,因此,第二可互换镜头20可装配在第一照相机机体30上。
图11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二照相机机体和第一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第一可互换镜头10的后顶焦距短,且第二机体40只允许安装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因此,第一可互换镜头10后端的凸起部10a与第二机体40机体支座140后侧的平凸缘部分141a相互抵触。
因此,在第一可互换镜头10和第二照相机机体40组合时,即使它们的支座形状相同,装配也是不可能的。
图12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二照相机机体和第二可互换镜头装配在一起情形的横截面图。
第二可互换镜头20的后顶焦距长,且第二机体40只允许装配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因此,第二可互换镜头20可安装在第二机体40上。
因此,在图3、5、6、7和11的组合形式中,即使支座形状相同也不可能进行装配。
(第一中间转接器的其它实施例)
图20A表示从机体接合支座70的后侧看去,第一中间转接器50另一实施例的视图。图20B表示该第一中间转接器50另一实施例的部分侧视图。
第一中间转接器50设有与照相机机体30一侧的电触点相连接的电触点150,用于实现供给电源和信息传输,且围绕光轴O设置一个固定凸起50b,以便围住电触点150。特别是,固定凸起50b沿逆时针方向从定位杆160的上部至装卸槽70d的上部设置(如图20A所示,相对光学系统2的正上方绕光轴O约±40°范围),以便不与定位杆160和装卸槽70d相抵触。
这样,当第一中间转接器50装配在第一照相机机体30上时,电触点150可受固定凸起50b保护。而且,当第一中间转接器50安装或卡接好时,可以防止任何其它部件接触或损害电触点150。
固定凸起50b在其两端相对于光轴O设置有倾斜表面50d和50e。因此,当第一中间转接器50安装在第一照相机机体30上时,倾斜表面50d和50e可缓冲定位杆160与第一照相机机体30内的部件之间的撞击,并防止这些部件损坏。当第一中间转接器50的机体接合支座70沿与平常装配时相反的方向转动时,即当企图将第一中间转接器50安装在第一照相机机体30或第二照相机机体40的不同于通常位置的位置处时,定位杆160和第一照相机机体30内部的部件可避免被损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有多种不同的改进和变化,且它们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后顶焦距的其它可互换镜头单元。
而且,本实施例的中间转接器可应用于望远倍率镜,通过与其它中间转接器,例如用于特写摄影的中间环接圈或皮腔,以及照相机机体和可互换镜头相结合也可实现本发明。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一照相机机体在机体侧座内,在可互换镜头或中间转接器的安装范围的上方,设有一个脱离部分,以便安装各种可互换镜头和各种中间转接器。第二照相机机体在机体侧座内设有一个凸缘部分以便可以安装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以及只可安装在该可互换镜头上的中间转接器,具有比预定后顶焦距短的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和一特殊中间转接器上设置有一固定件,用于与机体侧座内的凸缘部分相抵触,由此当企图将它们安装在第二照相机机体上时,阻碍支座的接合,所以第一照相机机体可使用各种可互换镜头和中间转接器,这种机构对使用者极有好处。
另一方面,对生产者来说,提供了不能装配在普通照相机上的这种后顶焦距镜头和中间转接器,因此尽管照相机机体不能不受某种限制,仍要制备与短后焦点镜头和特殊中间转接器相适应的照相机,因而以前在技术规范中可互换镜头和中间转接器的发展被认为是不可能而却地变得可能了。

Claims (15)

1.一种照相机系统,它具有:
第一和第二照相机机体,其从支座基准面至胶片表面之间的金属背距具有相同的尺寸,而且其机体侧座具有相同的形状;和
若干个可互换镜头单元,每个可互换镜头单元具有与所述机体侧座相接合的共同镜头侧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照相机机体在所述机体侧座的内部,在可互换镜头单元安装范围上方设有一脱离部分,以便可以安装各种可互换镜头单元,
所述第二照相机机体在所述机体侧座内部设有一凸缘部分,以便只能安装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单元,
一个可互换镜头单元具有预定或较短后顶焦距,它在所述镜头侧座的内径部分设有一固定凸起,当企图在第二照相机机体上安装所述可互换镜头单元时,所述固定凸起抵触所述机体侧座内的所述凸缘部分,从而阻碍安装接合,以及
所述固定凸起是一保护件,用来保护设在与所述机体侧座上的机体侧的电触点相连接的镜头侧电触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设有减震部件,当所述可互换镜头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一或第二照相机机体时,所述减震部件用来减轻与所述第一或第二照相机机体侧上的部件相接触时的震动。
3.一种用于照相机系统的可互换镜头,具有:
若干照相机机体,其从支座基准面至胶片表面间的金属背距具有相同的尺寸,而且其机体侧座具有相同的形状;和
具有与所述机体侧座相接合的共同镜头侧座的若干个可互换镜头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互换镜头具有预定或较短后顶焦距,它在所述镜头侧座的内径部分设有一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抵触照相机机体侧座的凸缘部分,该照相机上只可装配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可互换镜头,以及
所述固定凸起是一保护件,用来保护设在与所述机体侧座上的机体侧的电触点相连接的镜头侧电触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互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设有减震部件,当所述可互换镜头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一或第二照相机机体上时,所述减震部件用来减轻与所述第一或第二照相机体一侧上的部件相接触时的震动。
5.一种照相机系统,包括:
第一和第二照相机机体,它们包括金属背距,具有从一支座基准面至一胶片表面的相等尺寸,并具有形状相同的机体侧座;以及
若干个可互换镜头,各具有一个可与所述机体侧座之一相接合的共同镜头侧座;
若干个可连接在所述照相机机体和所述可互换镜头之间的中间转接器;
所述第一照相机机体在所述机体侧座的内部,在可互换镜头和中间转接器的安装范围上方具有一脱离部分,以便可以安装各种可互换镜头和各种中间转接器,且
所述第二照相机机体在所述机体侧座内部具有一凸缘部分,以便能够装配具有预定或较长后顶焦距的选定的可互换镜头,以及装配只能在所述选定的可互换镜头上安装的中间转接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第一中间转接器可以安装在各种可互换镜头上,一个第二中间转接器设有一个固定件,它用来当企图在所述第二照相机机体上安装所述可互换镜头时,在安装过程中与所述第二照相机机体的所述机体侧座内的所述凸缘部分相抵触,从而阻碍安装接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间转接器包括一个机体接合座;所述固定件为一个设在所述第二中间转接器的机体接合座的内径侧上的固定凸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机体侧座之一包括一个机体侧电触点;
所述可互换镜头还包括一个可与所述机体侧电触点相连接的中间侧电触点;以及,
所述固定凸起为一个用于所述中间侧电触点的保护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相机机体包括一个组成部件;以及,
所述保护件设有减震部分,用于当所述中间转接器安装在所述照相机机体之一上时,吸收与所述组成部件接触的震动。
10.一种用于照相机系统中的中间转接器,所述照相机系统包括可互换镜头和照相机机体,所述中间转接器包括:照相机座和镜头支座,用于将可互换镜头安装在照相机机体上;以及一个固定件,上述照相机机体在一个限制仅安装到具有预定或较长的后顶焦距的选择的可互换镜头上的机体侧座内具有一个凸缘部分,所述中间转接器可安装到所有上述可互换镜头上,但是当企图将所述中间转接器安装到照相机机体上时,所述固定件适合与机体侧座内的所述凸缘部分相抵触,从而阻碍安装接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转接器为一个具有一光学系统的望远倍率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一个设在所述中间转接器的所述照相机座与所述光学系统间的固定凸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机体侧座之一包括一个机体侧电触点;
所述可互换镜头还包括一个可与所述机体侧电触点相连接的中间转接器侧电触点;以及,
所述固定凸起为一个用于所述中间侧电触点的保护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相机机体包括一个组成部件;以及,
所述保护件设有一个减震部分,用于当所述中间转接器安装在所述照相机机体上时,吸收与所述组成部件接触的震动。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转接器包括一个光学系统;
所述固定件为一个设在所述中间转接器的所述照相机座和所述光学系统间的保护件。
CNB96119278XA 1995-10-13 1996-10-11 照相机系统及用于其中的照相机机体、可互换镜头、中间转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124401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5612/95 1995-10-13
JP26561295 1995-10-13
JP000435/96 1996-01-08
JP228216/96 1996-08-29
JP228191/96 1996-08-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75A CN1155675A (zh) 1997-07-30
CN1244014C true CN1244014C (zh) 2006-03-01

Family

ID=5125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6119278XA Expired - Lifetime CN1244014C (zh) 1995-10-13 1996-10-11 照相机系统及用于其中的照相机机体、可互换镜头、中间转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4401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6122A (ja) * 2003-06-12 2005-01-06 Olympus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デジタル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US8947590B2 (en) * 2011-11-22 2015-02-03 Cognex Corporation Vision system camera with mount for multiple lens types
US11366284B2 (en) 2011-11-22 2022-06-21 Cognex Corporation Vision system camera with mount for multiple lens types and lens module for the same
CN102520566A (zh) * 2011-12-31 2012-06-27 广州市博冠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焦段模块化组合的长焦镜头系统
CN103561200A (zh) * 2013-10-26 2014-02-05 计卫舸 基于镜头全像场应用的数码影像记录器
JP7224807B2 (ja) * 2018-08-10 202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アクセサリ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10996006B (zh) * 2019-12-19 2022-04-15 苏州光测视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相机镜头与ccd的转接环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75A (zh) 1997-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5941C (zh) 透镜镜筒和成像装置
CN1227549C (zh) 光收发机的制造方法及其调整装置
CN1205508C (zh) 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
CN1572227A (zh) 内窥镜及其组装方法
CN1806204A (zh) 数字相机系统
CN1267774C (zh) 光调制装置、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01060759A (zh) 电子装置
CN1658064A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217227C (zh) 照相机和光学取景器
CN1450377A (zh) 投影透镜、投影透镜制造方法和装有该投影透镜的投影仪
CN101060761A (zh) 用于支架和电子装置的枢转机构
CN1472586A (zh) 照相机和摄像元件单元
CN1244014C (zh) 照相机系统及用于其中的照相机机体、可互换镜头、中间转接器
CN1821827A (zh) 透镜镜筒和图像摄取装置
CN1920655A (zh) 光学光阑装置及投影机
CN1754123A (zh) 光学部件用壳体、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CN1882029A (zh) 光照射装置,使用其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510454A (zh) 光学部件用壳体,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CN1182418C (zh) 液晶投影机及其修理方法
CN1530736A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CN110196479B (zh) 一种新式调焦对焦无虚焦镜头模组
CN1448757A (zh) 偏振光变换装置、照明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877439A (zh) 投影机
CN1573516A (zh) 固定板、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849554A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0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