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0557A - 用于控制一个呼叫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控制一个呼叫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0557A
CN1240557A CN 97180789 CN97180789A CN1240557A CN 1240557 A CN1240557 A CN 1240557A CN 97180789 CN97180789 CN 97180789 CN 97180789 A CN97180789 A CN 97180789A CN 1240557 A CN1240557 A CN 12405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network
database
call attempt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718078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21C (zh
Inventor
克约斯蒂·迈拉迈特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iemens Networks Ltd
Nokia Oyj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Publication of CN1240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0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2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2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H04Q3/005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e.g. provisions for portability of subscriber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29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Exchange System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Electron Tubes For Measur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使用智能网络控制一个呼叫的一个方法。为了在整个网络中能够将关于从另一个运营商移植到自己网络中的一个用户的呼叫处理完全保持在自己网络的范围中,同时又使交换机中的数字分析尽可能的简单,在智能网络中保存了一个集中数据库SDF,在这个数据库中保存关于那些带着自己初始终端设备号码从另一个运营商的网络移植到所述电话网络的用户的路由数据。当呼叫用户的呼叫尝试数据满足预定条件时,就冻结呼叫尝试的处理并且对集中数据库进行查询。当与呼叫尝试数据相应的用户的路由数据在数据库中被发现时,在数据库中被发现的这个路由数据被作为一个答复给出,由此使用所述路由数据继续处理呼叫尝试。

Description

用于控制一个呼叫的方法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个呼叫的控制,特别是在用户从一个运营商的网络移动到另一个运营商的网络中时。
随着电信经营政策的放开,很多国家都已经看到会出现与老的运营商来争夺顾客的新的电信运营商。对于这些新的运营商的一部分而言,一定的地理区域限制已经决定了他们的运营范围。换句话说,一些新运营商是本地运营商。如果用户能够从老运营商的网络移动到一个新运营商的网络,而不改变用户的电话号码,那么所有的新运营商就能够比较容易的获得顾客。
这种“运营商可移植性”原来是通过呼叫前转或者是通过号码翻译来实现的。前一个替代方式意味着老网络的用户交换机自动的将到用户号码的呼叫路由到与用户的新位置相应的号码。后一个替代方式又意味着老的运营商的交换机执行被叫号码的一个翻译,由此号码被给予一个标识该用户所连接的(在新运营商的网络中)(新)交换机的新前缀。如后面所提到的,还可能给予一个全新的号码。
尽管两种所述方法均可能,号码翻译被认为是较好的方式。这是因为号码转换能够较好的允许业务从一个网络移植到另一个网络。特别的,如果使用了号码翻译,呼叫线路标识(CLI)将能够更容易的通过网络。
图1显示了当用户SB1(其电话号码是0181 244 1492),首先位于运营商A的网络中,然后移植到运营商B的网络时,号码翻译方法的进程。该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用带圆圈的数字1…5来标志。从运营商A网络到所述用户的一个呼叫首先到用户以前的终端交换机SW1(步骤1)。在这个交换机中,对呼叫号码进行一个完全的数字分析,该数字分析的结果是在该号码前面加一个前缀,来告知该用户已经移植到另一个运营商的网络。这个前缀,其长度对每一个系统可以是不同的,可以是例如YXXXXX的形式,其中Y意味着用户已经移植到运营商B的网络,而XXXXX表示在运营商B网络中用户的新终端交换机(SW2)的地址。(步骤2)通过该新号码(YXXXXX-0181 244 1492),这个呼叫就可以被路由。这个路由的结果是,呼叫尝试的数据被发送到一个跨运营商链路IOL(步骤3)。在用户的新终端交换机SW2中,对接收号码的一个数字分析首先从前缀YXXXXX开始,由此它判断出该呼叫在交换机SW2结束(步骤4)。然后将前缀YXXXXX去除,并且使用交换机自己用户的分析树来对实际号码进行一个数字分析(步骤5),其结果是发现正确的用户线路。
对那些已经从另一个运营商网络移植到自己网络的用户,更可取的是,从自己网络发起的呼叫不需要经过老运营商网络的路由,原因是这样一个来回路由还不必要地需要老运营商网络的资源。老运营商将向新运营商收取这些资源的使用费用,这样,在这样一个方式中,这个呼叫产生了不希望出现的额外费用。在一些国家中,当局已经规定了在这样的情形下网络必须满足的条件。例如,英国的一个条件是,如果所有呼叫的呼叫发起用户和一个从另一个运营商移植来的用户位于相同交换机的区域中时,仅在自己的网络内路由所有这样的呼叫是可能的。
当使用号码翻译方法时,网络交换机必须对整个呼叫号码(直到最后一个数字)进行一个数字分析,以使能够检测出那些已经从另一个运营商移植到自己网络的用户。当从上面所描述的角度而言整个网络需要尽可能好的特性(在自己网络中结束的呼叫不必经过被呼叫用户的老运营商网络的路由)时,交换机中数字分析的记录数目将增加,由此交换机将需要更多的存储器资源。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能的直接方法是增加存储器,但是从长期的观点来说,这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逻辑上与“运营商可移植性”类似的一个特征是号码可移植性,这意味着用户的终端设备,(例如一个电话)可以在一个相同的网络中移动到一个地理上不同的区域(到另一个交换机的服务区域),而保持终端设备的号码不变。美国专利号4,754,479描述了实现号码可移植性的一个方法。在由几个交换机所形成一个群的区域中,该专利所描述的方法使用一个公共的数据库,这个公共的数据库对属于该群的所有交换机来说是分散的。当在所有交换机的数据库中做一个表示该终端设备号码和用户终端设备(电话)已经移植到的交换机之间的新连接的改变时,一个用户可以在一个群内移动到其它交换机。
原理上,还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来检测移植到另一个运营商的用户,但是这个方法与上面所描述的号码翻译方法具有相同的缺点,因为在每一个交换机中必须有关于所有移植号码的数据。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以尝试分散根据美国专利的方法,以使一特定的交换机仅有关于一部分移植号码的数据。在这种情形下,但是网络中总是需要产生额外的逻辑来将呼叫路由到正确的交换机。同时,在网络中将产生不希望出现的额外语音路径。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上述缺点并且产生允许能够有效地避免运营商之间不必要的业务和避免扩展交换机中的数据结构而产生缺点的一个方法。
通过使用第一独立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本发明的想法是通过产生这样一种集中在智能网中的数据库来利用智能网络,其中那些其相应的用户已经从另一个运营商移植到自己网络中的用户号码被保存。当呼叫尝试数据满足预定条件时(即,当呼叫号码是,例如在一特定号码空间内时),就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判断该用户是否是已经移植到运营商自己网络上的用户。查询将产生新路由数据或者产生表示可以根据已有路由数据继续路由该呼叫的数据。
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从那些来自新运营商网络的所有呼叫得出这些呼叫是否将结束于移植到新运营商网络的一个用户,所以可能避免老运营商网络与新运营商网络之间的、将花费费用的这种业务。通过分析一定的有限数目的数字,交换机能够确定是否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实际上,这些数字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它们仅局限于这么一个号码空间,其中其它运营商在该运营商所拥有的网络运营区域内拥有用户。如果该用户已经从另一个运营商的网络移植到自己的网络,在从数据库接收到答复后,还可能将数字分析限制到一个非常有限数目的数字,例如,限制到从数据库接收的一个前缀或者限制到其一部分。
本发明还能够使涉及所讨论的设施的数据维护变得极容易,因为不需要为位于几个不同地方的数据库拷贝数据。
本发明所能够获得的另一个额外优点是当从另一个运营商网络引入新用户到网络时,与前面相比,对作为交换机基本功能所必需的分析树的改变可以少得多。这是很有用的,因为分析树改变的错误可能会影响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工作。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时,仅当每一特定号码空间的第一个用户进入到网络时才改变分析树。其它改变涉及集中数据库,由此改变时所出现的任何错误将仅影响所涉及的用户呼叫。
下面,根据附图并且参考图2-6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及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显示了已知的号码翻译方法的实施方式;
图2显示了一个交换机将要执行的路由功能;
图3显示了作为呼叫处理的一部分的路由;
图4显示了用于数字分析的一个传统数据结构;
图5显示了与呼叫方相关的一个基本呼叫状态模型;和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网络级实施方式。
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已知技术的上述描述的一个背景,首先给出了一个电话交换机将要执行的路由功能(图2和图3)和相关数字分析(图4)的一个图示说明。
根据图2路由原理是分级的,其方式是这样的,即开始就根据呼叫用户的信息和被选数字的信息进行源和数字分析。源分析是用于发现涉及呼叫发起源的信息。这个涉及用户的信息可以是例如输入电路群(或者电路)的源和呼叫用户的用户类。这样从不同输入电路群或者从属于不同类别的用户接收的相同被选数字序列可能引起一个不同的结果。根据所进行的分析获得呼叫目的。例如在申请人的DX200交换机中有65,000个呼叫目的,其中每一个包含5个子目的,子目的典型的被分成3个主要类别:直接到另一个交换机的连接,相同交换机中的用户线路和激活某些服务的服务触发器。这种类型的一个业务可能是,例如上述号码翻译,发送到用户的一个语音通知或者需要与一个地理位置较远的数据库(例如一个智能网络中的服务控制点SCP)进行协商的一个更复杂的服务。
目的还包括一个用于收费分析(图中没有显示)的所谓收费索引号。
一个典型的目的包含关于几个例如5个子目的的信息。这些子目的可以在该目的中以这样的方式组织成一给定优先级顺序,使它们中的一个为主路由。如果检测到第一子目的有一个阻塞,该呼叫可以被移植到其它子目的。
每一个子目的进一步连接到一个出局或者内部路由。然后以一给定顺序测试与所需路由相关的电路群来发现一个空闲电路。在本说明书中,一个电路指能够在用户之间进行信号的双向传输的两个传输信道的一个组合。所以一个电路群表示具有相同使用目的的一组电路。
当一个呼叫到达一个交换机时,典型的该交换机产生一个呼叫控制程序的拷贝并将它分配给所述呼叫。对它来说,呼叫控制程序调用路由函数。呼叫控制程序一直参与该呼叫,直到它结束,其后删除该拷贝。
图3显示了这些函数和数字方式和子目的搜寻(例如号码翻译)如何成为一个呼叫处理的一部分。一个呼叫控制模块CC向一个数字分析模块DA提供控制信息(包含例如被选号码和表示使用何种分析树来进行数字分析的信息),数字分析模块向该呼叫控制模块返回关于与被选号码相应的目的的信息。在这里目的表示已经根据数字分析和其它信息,例如用户类型和输入电路群所发现的一组业务控制选择项(即子目的)。呼叫控制模块将把这些选择项前转到路由选择器RS,路由选择器执行一个自己的分析并且将结果返回到呼叫控制模块CC。这个结果是上面提到的子目的。选择过程采用了与呼叫尝试相关的、呼叫控制模块CC已知的数据。
使用上述方式,根据呼叫尝试的数据可以获得例如号码翻译。
与路由一起将要被执行的数字分析在电话交换机(例如申请人的DX200交换机)中是根据一个数据结构来进行的,数据结构中的记录形成了一个分级的树形结构。每一个记录包含例如16个字段。每一个字段与电话的一个特定键(0,1,2,…9,*,#,等等)相应。各个字段或者是空(即它没有被使用,所以它不包括任何东西)或者它包含一个指针。这个指针(实际上是一些2进制数)或者指向下一个记录或者指向表示数字分析结果的一个对象。实际中,一个空的字段意味着没有对相应的电话键执行数字分析。
图4显示了上述原理。通过几个记录形成数据结构,其中每一个记录有16个字段,每一个字段用参考标号0…9,a…f来标识。将要被执行的分析,例如对电话号码408178将返回对象D和对电话号码504178将返回对象E。通过检验与被选数相应的字段的内容,在树形结构中一次处理所选择的一个数字和通过处理所述字段中的指针所表示的记录来执行该分析,其中与下述数字相应的字段的内容被检验等等。与最后被检验的数字相应的字段将给出分析的结果(目的),该结果然后被提供到路由选择模块RS。
前面是对被本发明所利用的那些基本交换机功能的一个简单描述。下面将参考图5和图6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所控制的一个呼叫的过程,图5显示了与呼叫方呼叫相关的一个发起基本呼叫状态模型O_BCSM,图6显示了网络级的一个呼叫尝试过程。这里,假设已经知道关于智能网的术语和缩写,所以将不详细地描述智能网。感兴趣的读者将从例如ITU-T的建议Q.121X中或者从Bellcore的AIN建议中获得更多的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在国际专利申请PCT/FI97/00500…PCT/FI97/00506中可以发现对智能网的一个简单的总结(所有描述相同)。还应该提到的是,这里的智能网不仅意味着完全根据一个特定标准工作的网络,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思想可以被用于任何提供了先进的服务和包括一个集中数据库的网络结构,这个集中的数据库可以通过一个信令网络来进行查询。
根据本发明,在智能网络的一个集中数据库中,关于那些已经从另一个运营商的网络移植到所讨论网络并且保持其终端设备号码的用户的路由数据被保存。因为这样一种功能已经在智能网标准中被定义,即服务数据功能SDF,所以维护上述数据,例如SDP中的数据是有利的。SDP是包括服务数据功能SDF和用户和网络数据的一个数据库。服务控制点SCP经过一个信令或者数据网络来直接使用SDP服务。
该数据库可能包括例如,一个包括用户号码的表和一个标识用户新终端交换机的相应前缀。除了前缀,还可以使用号码,该号码在号码规划中与用户的新位置相应。下面该前缀用作一个示例。
图5所显示的呼叫状态模型的部分是呼叫点PIC,检测点DP,转换和事件。PIC标识呼叫控制功能CCF中需要完成一个或者多个呼叫/连接状态的功能。DP表示呼叫和连接过程中的点,在这个点上呼叫可以被传递到智能网络。(这个图显示了用一个名字表示的每一个检测点;在ETSI(欧洲电信标准组织)标准中,名字与实际检测点相应,而在ITU-T标准中它们与服务交换功能SSF从这个检测点发送到SCP的消息相应)。这个转换表示从一个PIC到另一个PIC的呼叫/连接过程的正常流。这里没有给出完全的描述,但是可以参考建议Q.1214,在该建议中任何感兴趣的人均可以发现更详细的描述。
PIC1的入口事件(O_Null & Authorize_Origination_Attempt)是前面呼叫(DP9或者DP10)的连接断开。PIC1中的功能是设置一个空闲状态行和检验呼叫方权利(检验呼叫方的权利来使呼叫具有给定的特征)。在证实了权利(呼叫方的权利)以后,PIC2从呼叫方收集初始信息。这个信息是例如服务码和所拨数字。
然后呼叫控制进行到PIC3,在PIC3中,分析所获得的信息来判断路由地址和呼叫类型。如果在这一步骤中发现呼叫号码是位于一个预定号码范围中的号码(即其它运营商在自己网络区域中有号码的范围),DP3就触发一个对智能网络的查询并且“冻结”呼叫尝试的处理。使用一个已知的方式(例如已知的MML命令)来在交换机中建立触发条件。
由此,服务交换功能SSF向服务控制功能SCF发送Initial_DP消息(标准中所定义的SSF与SCF之间的一个消息,并且是SSF在呼叫模型的任何DP中检测到一个服务请求时所产生的一个消息)。在Initial_DP消息中,至少服务标志和呼叫号码被发送到SCF,其后SCF将从被移植的用户SDP的数据库中搜寻相应号码。如果没有发现该号码,SCF根据标准将在答复中向SSF发送一个继续的消息,这个消息意味着SSF能使用一个正常的方式继续前面所停止的对呼叫尝试的处理。如果在数据库中发现该号码,SCF根据标准将向SSF返回一个连接消息,使用这个连接消息,将使用所需的对象来建立一个连接或者将呼叫路由到另一个对象。SCF将把一个在数据库中与SCF从SSF所接收的号码相应的号码写到这个连接消息中。
如果返回的消息是连接,呼叫尝试的处理将返回到PIC3,其中将对从SCP所接收的号码进行一个新数字分析,其后处理进行到PIC4。如果返回的消息是继续,呼叫尝试的处理将直接进行到PIC4。
从这个阶段往后呼叫控制以一种已知的方式继续,由此在PIC4中执行呼叫的路由。开始信息被发送到终结基本呼叫状态模型,并且呼叫控制被传递到终结那一半。PIC5的入口事件由终结基本呼叫状态模型中表示呼叫方已经回答了该呼叫的一个表示组成。PIC5的功能包括在呼叫方和被呼叫方之间连接的建立和计费数据的收集。退出事件包括从呼叫方(DP8)获得的一个服务请求,关于呼叫方或者被呼叫方已经拆除该呼叫(DP9)的信息,或者一个错误情形的发生(传递到PIC6,在这里处理错误和异常的情形)。
图6从网络级显示了上述描述。在图中所显示的示例中,运营商A网络中的用户SB1拨打号码是12345678的用户SB2,根据所使用的号码规划,该用户与运营商B的范围相应。
在连接建立的开始部分,SSP交换机SW1接收关于A-用户希望建立一个呼叫的信息。这个信息可能作为根据标准Q.931的一个建立消息到达,或者作为用户拿起一个听筒的结果,交换机识别出用户环路闭合。根据图5,这个信息在呼叫状态模型中导致转移到PIC2并且进一步转移到PIC3(步骤1)。如果在PIC3中判断呼叫号码是位于一个预定的范围,将在DP3中触发一个对SCF的查询(步骤2),否则将继续这个呼叫尝试的整个正常处理。如果进行了数据库查询,作为答复将从SCF收到一个继续消息或者一个连接消息(步骤3),这与用户是否真是一个从运营商B移植到运营商A的用户有关。
在接收到来自SCF的答复以后,使用已知的方式继续呼叫控制(上述),其中或者只将初始号码(步骤4a)或者例如是带一个前缀的初始号码(步骤4b)用作是被叫号码。分析树的本质是如果用户已经移植到运营商A的网络,就仅需要分析号码的前缀或者其一部分。
当在PIC4中激发了终结方呼叫模型时,A-用户的交换机(SW1)将通过信令网络向被呼叫用户的交换机发送一个初始消息。这个初始消息可以是一个初始地址消息IAM,如果共路信令系统利用了ISDN用户部分信令ISUP,或者可能是带附加消息(IAI)的一个初始地址消息,如果利用了电话用户部分信令TUP。作为这个初始消息的结果,被呼叫用户的终端交换机根据(终结)基本呼叫状态模型使用一个已知的方式开始处理呼叫尝试。
在呼叫用户的交换机中分析的被叫号码的数目越长,与这个号码相应的用户已经从另一个运营商的网络移植到自己网络的可能性就越大,由此相应的对数据库的查询的次数就越少。所以总是能在分析的深度和分析树的大小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折衷。
对于那些带着自己的初始号码移植到其覆盖的号码范围不包括这些用户号码的交换机的用户,通过在一个集中数据库中保持这些用户的路由数据,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想法,还可以用于实现号码的可移植性(地理地)。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被呼叫号码属于交换机自己的号码空间,就对数据库进行查询。
上面作为根据本发明的集中数据库的一个位置的示例,显示了SDP。但是应该理解,根据本发明的集中数据库还可以位于智能网络的其它物理点,例如在一个服务控制点SCP,在一个附件AD或者一个服务节点SN,它们与SDP一起是智能网络中SDF可能位于的物理实体。
上面尽管参考了附图中所显示的示例,描述了本发明,很明显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而是可以在下述权利要求书所提供的本发明想法的框架中变化。尽管根据哪一个是被呼叫号码,依据对智能网络进行的查询来做出决定是有利的,从逻辑的意义上来说,可以根据属于呼叫尝试数据的任何其它信息或者信息组来进行判断,只要可以使用这个方式来明确的标识终端设备。还应该注意到,尽管根据本发明的数据库是集中的,向它发送请求的服务控制功能SCF可以是分散的。

Claims (5)

1.使用一个智能网络控制一个呼叫的方法,根据这个方法,根据发起基本呼叫状态模型O_BCSM联系电话网络的服务交换功能来处理一个呼叫尝试,
其特征在于
-在智能网络中保存一个集中数据库(SDF),在这个数据库中保存关于那些带着自己初始终端设备号码从另一个运营商的网络移植到所述电话网络的用户的路由数据,
-当呼叫用户的呼叫尝试数据满足预定条件时,就冻结呼叫尝试的处理并且对集中数据库进行查询,和
-当与呼叫尝试数据相应的用户的路由数据在数据库中被发现时,在数据库中被发现的这个路由数据被作为一个答复给出,由此使用所述路由数据继续处理呼叫尝试。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在数据库中没有发现与呼叫尝试数据相应的用户的路由数据,就根据包含在呼叫尝试数据中的路由数据继续路由呼叫尝试。
3.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包含在呼叫尝试数据中的被呼叫终端设备号码属于一个预定号码范围就进行一个数据库查询。
4.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呼叫终端设备号码与数据库查询一起被发送到数据库,并且在数据库的答复中给出至少一个被加到所述号码中并且是用来标识电话网络终端设备的交换机的前缀。
5.使用一个智能网络控制一个呼叫的方法,根据这个方法,根据发起基本呼叫状态模型O_BCSM联系电话网络的服务交换功能来处理一个呼叫尝试,
其特征在于
-在智能网络中保存一个集中数据库(SDF),在这个数据库中保存关于那些带着自己初始终端设备号码已经移植到其号码范围不覆盖这个终端设备号码的一个交换机区域的用户的路由数据,
-当呼叫用户的呼叫尝试数据满足预定条件时,就冻结呼叫尝试的处理并且对集中数据库进行查询,和
-当与呼叫尝试数据相应的用户的路由数据在数据库中被发现时,在数据库中被发现的这个路由数据被作为一个答复给出,由此使用所述路由数据继续处理呼叫尝试。
CN 97180789 1996-12-19 1997-12-16 通过在智能网络中保存集中的数据库来控制呼叫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432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965133A FI102707B (fi) 1996-12-19 1996-12-19 Menetelmä puhelun ohjaamiseksi
FI965133 1996-1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0557A true CN1240557A (zh) 2000-01-05
CN1114321C CN1114321C (zh) 2003-07-09

Family

ID=8547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718078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4321C (zh) 1996-12-19 1997-12-16 通过在智能网络中保存集中的数据库来控制呼叫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0950323B1 (zh)
JP (1) JP2001506823A (zh)
CN (1) CN1114321C (zh)
AU (1) AU732290B2 (zh)
BR (1) BR9713976A (zh)
CA (1) CA2274695A1 (zh)
DE (1) DE69732653T2 (zh)
FI (1) FI102707B (zh)
WO (1) WO199802775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7129C (zh) * 2002-12-29 2007-0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个人号码的处理方法
CN1327732C (zh) * 2003-07-28 2007-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移动号码可携带的方法
CN100366124C (zh) * 2003-12-19 2008-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下一代网络中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01132447B (zh) * 2007-08-13 2011-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呼叫中心的热线来话预测方法
CN101578888B (zh) * 2007-01-08 2013-05-08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调用智能网络中的服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6168B (fi) 1998-12-09 2000-11-30 Nokia Networks Oy Järjestelmä ja menetelmä analyysin optimoimiseksi
GB0215038D0 (en) 2002-06-28 2002-08-07 Nokia Corp Sharing network infor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1792A (en) * 1994-10-18 1997-08-26 At&T Completing telecommunications calls in a competitive local and toll enviroment
EP0710042A2 (en) * 1994-10-26 1996-05-01 AT&T Corp. Mean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local telephone number portability
US5598464A (en) * 1995-06-20 1997-01-28 Dsc Communications Com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local number portability
US5625681A (en) * 1995-08-11 1997-04-29 Stratus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lephone number portability
WO1997033441A1 (en) * 1996-03-08 1997-09-12 Stentor Resource Centre Inc. Providing number portability by means of enhanced routing table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7129C (zh) * 2002-12-29 2007-0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个人号码的处理方法
CN1327732C (zh) * 2003-07-28 2007-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移动号码可携带的方法
CN100366124C (zh) * 2003-12-19 2008-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下一代网络中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01578888B (zh) * 2007-01-08 2013-05-08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调用智能网络中的服务
CN101132447B (zh) * 2007-08-13 2011-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呼叫中心的热线来话预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950323A1 (en) 1999-10-20
BR9713976A (pt) 2000-04-11
CN1114321C (zh) 2003-07-09
FI965133A0 (fi) 1996-12-19
DE69732653D1 (de) 2005-04-07
CA2274695A1 (en) 1998-06-25
JP2001506823A (ja) 2001-05-22
FI965133A (fi) 1998-06-20
FI102707B1 (fi) 1999-01-29
WO1998027750A1 (en) 1998-06-25
EP0950323B1 (en) 2005-03-02
FI102707B (fi) 1999-01-29
AU732290B2 (en) 2001-04-12
AU5399398A (en) 1998-07-15
DE69732653T2 (de) 2005-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1334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destination number upon receiving a dialed number from a calling party
US9571648B2 (en) Method of providing 911 service to a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US6501831B2 (en) Method of providing 911 service to a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CA2301108C (en) Local number portability intelligent signaling transfer point
CN1114321C (zh) 通过在智能网络中保存集中的数据库来控制呼叫的方法
US6731743B2 (en) AIN query redirection
CN1283370A (zh) 用于传送呼叫到多个业务供应商领域的方法和系统
EP1053626B1 (en) Calling subscriber validation
US6650733B2 (en) Method of providing 911 service to a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JP2000184410A (ja) ネットワーク呼制御方式
WO1999039495A1 (en) Procedure and system for call rerou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597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OKIA AND SIEMENS NETWORK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KIA NETWORKS OY

Effective date: 200808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OKIA NETWORKS 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Corp.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822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Ltd.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Corp.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709

Termination date: 201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