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7892C - 经分组传输网络传输传真数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经分组传输网络传输传真数据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27892C CN1227892C CN01818481.2A CN01818481A CN1227892C CN 1227892 C CN1227892 C CN 1227892C CN 01818481 A CN01818481 A CN 01818481A CN 1227892 C CN1227892 C CN 122789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ndard
- agreement
- transmission
- facsimile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Control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说明了一种方法,通过所述方法在接转交换的电信网络(12)的两个传真机(FA、FB)之间确定传输有用数据的传输通道。两个网络过渡单元(28、42)之间传输通道的一段位于分组传输网络(10)中。为了传输传真数据,改变分组传输网络(10)中使用的编码方式和/或传输协议。在改变时至少要包括进接转交换网络的交换台(48、50)。由此取消确定用于在控制单元(52、54)之间交换信令报文以控制网络过渡单元(28、42)的协议。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在接转交换的电信网络中的两个传真机之间确定传输有用数据的传输通道。在所述传输通道的两个网络过渡单元之间的段是把有用数据用数据分组传送的分组传输网络的段。网络过渡单元各由一个控制单元控制。
接转交换的电信网络例如是用时分信道传送有用数据的,例如是用PCM系统(脉冲编码调制)的时分信道传送有用数据,的网络。这样的网络例如是德国电信公司的电话网络。
分组传输网络例如是因特网或者说按因特网协议工作的数据传输网络。然而,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分组传输网络,例如,ATM(异步传输模式)网络。在ATM网络中把数据分组也称为信元。数据分组或者说信元包含用于传送包含在数据分组内的有用数据的控制信息。
为了传输传真数据ITU-T(国际电信协会电信标准部)制定了以下的标准:
-T.30(07/96)“一般交换电话网络中的传真规程”,和
-在此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标准T.38(06/98)“通过IP网络进行实时群3传真交流规程。
所述的网络过渡单元例如是网关,如在ITU的H.323标准所详述。控制单元起控制网络过渡单元的作用。如果控制单元脱离开网络过渡单元,也就是说离开较长的距离,就要采用控制协议。这样的控制协议例如是IETF(因特网工程测试队)在事实上标准RFC2705中制定的MGCP协议(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在所述的标准中却没有规定如何在网络过渡单元的控制单元之间交换信令数据。
本发明的任务是,指出通过分组交换传输网络传输传真数据的方法,用所述方法能够传输具有彼此不同的编码方式和/或不同协议的语音数据和传真数据。特别是应当用很小的传输容量传输语音数据。此外还应当指定所属的单元和所属的程序。
所述方法的任务通过用于经分组传输网络传输传真数据的方法步骤完成,其中在接转交换的电信网络中的两个传真机之间确定传输有用数据的传输通道,在两个网络过渡单元之间的传输通道的一段位于分组传输网络中,在分组传输网络中把有用数据作为数据分组传送,网络过渡单元各由一个控制单元控制。首先为以数据分组传输的有用数据选择适于传输语音数据的起始编码方式和起始传输协议,在探测到传真机的传真信号音之后,为以数据分组传输的有用数据选择传真数据编码方式和/或传真传输协议,其中为了调节传真编码方式和/或传真传输协议,信令数据从其中一个网络过渡单元,经由其中一个控制单元,经该电信网络(12)的至少一个交换台抵达另一个控制单元,然后再到达另一个网络过渡单元。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附加于前序部分所述的方法步骤,首先在为用数据分组传输的有用数据选择起始编码方式和起始传输协议。在收到了对传真机典型的传真信号音之后,为用数据分组传输的有用数据选择传真数据编码方式和/或传真传输协议。为了调节传真编码方式和/或传真传输协议,从一个网络过渡单元,经其控制单元,通过接转交换网络的至少一个交换台向另一个网络控制单元,然后再向另一个网络过渡单元传输信令数据。
通过这种措施,一方面达到,可以传输根据不同的编码方式和/或不同的传输协议的语音数据和传真数据。因为在两个传真机之间的连接开始还不知道参与连接的是传真机,所以要预先地选择起始编码和起始传输协议。起始编码方式和起始传输协议适于语音数据传输。如果识别了传真信号音,就须切换到传真数据编码方式和/或传真传输协议。在切换时必须在网络过渡单元之间交换信令数据。因为在网络过渡单元之间没有传输信令数据的协议,在网络过渡单元的控制单元之间也没有传输信令的协议,并且因为这样的协议转换也要求执行开销,用常规的电话局传输信令数据。这使得能够在网络过渡单元之间交换信令数据而无需开发和执行新的协议。这只需要匹配现有的协议,从而只需要经过实践试用的协议。
有只改变编码方式的的可能性,例如从G723.1改变为G.711.不论是语音数据还是传真数据本身的都可以用同一个协议作为在低协议层上的传真传输协议,例如RTP协议。在第二个可能性中是只改变传输协议,例如从PRT改变为T.38、TCP或者改变为UDP。传输语音数据和传真数据的编码方式是根据标准G.711的编码方式。在第三可能性中改变编码方式和传输协议。
在根据本发明方法的一个扩展中,采用起始编码方式引起在电信网络和数据分组传输网络之间传输时有用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通过这种措施可以压缩语音数据。相反传真数据编码方式不引起压缩或者解压缩,或者不引起与起始编码方式的压缩或解压不同的有用数据的另外压缩或另外解压缩。一般地不压缩传真数据,因为不然传真机的信令信号音就不能够在对方传真机可靠地识别出。如果不能可靠地辨识传真信号音,连接建立时就能够发生导致连接建立中断的错误。
变通地或者附加地在该扩展中,起始传输协议含有标明语音信号的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通过这个措施确保,在没有传真信号音,也就是说在传输语音数据时,尽管用分组传输网络的段不同步地传输语音数据,却可以在接收的终端机方面重新同步语音数据。因为可以对发出语音的信号同步,所以这能够得到高的通话质量。同步有很小的偏差都会导致显著地降低通话质量。相反在一个实施型中传真传输协议不含有标示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在传输传真数据时只有产生图像的顺序是重要的,而不是把这些数据在载体上表现出来的时间点。由于在传输协议中取消同步数据,这种协议简单而且需要很少的传输容量。
在下一个扩展中,起始编码方式是在ITU-T标准G.723.1“每秒5.3和6.3千比特通信传输的多媒体通信双传输率语音编码”中规定的编码方式。与一般地传输语音数据和传真数据用的编码方式比较,也就是与根据G.711“音频脉冲编码调制(PCM)”规定的具有每秒64千比特传输率的编码方式,比较,所需要的传输率降低了约10倍。变通地或者附加地传真数据编码方式采用所述标准G.711规定的编码方式。
在所述扩展的一个实施构形中,起始传输协议是IETF(因特网工程测试队),这是IETF(因特网工程测试队)在事实标准RFC1889及RFC1890中规定的。对于一个实施构形,传真传输协议是UDP协议(用户数据报)或者是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上述协议在事实标准的RFC768和RFC793进行了规定。通过采用协议UDP或协议TCP,让IUT-T的标准T.38能够在传输协议方面执行较低的协议层。变通地或者附加传输协议是协议T.38,也就是说,所有协议层都能够满足该标准
在下一个扩展中在交换台之间传输信令数据。信令数据在交换台之间用根据ITU-T的ISUP标准的传输元和传输协议传输。ISUP含有以下的标准:
-Q.761(12/99)“7号信令系统-ISDN用户方功能说明”,
-Q.762( )“7号信令系统-ISDN用户方一般消息和信号的功能”,
-Q.763(1997)“7号信令系统-ISDN用户方格式和代码”,
-Q.764(09/97)“7号信令系统-ISDN用户方信令规程”
所述的标准构成ISUP协议的核心。通过执行该标准,使得能够采用较市售交换台仅须稍事改动或不须改动的交换台。变通地,两个交换台之间的信令数据用根据ITU-T的BICC标准Q.1901(载体独立的呼叫控制协议)常规的交换台必须在采用该标准时就要大加改变,例如必须把中心的CIC(电路识别码)从两个字节加长到四个字节。然而,标准BICC的标准化几乎结束,因此采用迅速推广的标准。
在下一个扩展中,不论是采用ISUP标准还是采用BICC标准都执行根据标准Q.763Add.1例如Container APP(应用传输参数)的传输元和根据标准Q.765“修订的推荐Q.765(应用传输机制)”的传输协议。尤其是采用标准Q.765“应用传输机制-载体独立呼叫控制”。尽管最后提到的标准Q.765.5是为BICC标准规定的,但是也能够在ISUP标准采用。传输元用于传输与用转接交换网络的交换无关从而从该网络的角度上看是网络外的信令数据。从而能够把传输信令报文的传输元和传输协议用于分组传输网络中的段。在标准Q.765.5中在这方面还涉及BAT(载体相关的传输)。
在一个扩展中采用标准Q.765.5的第11.1.7节“单编解码器”中规定的传输元。组织标志采用与ITU-T不同的标志。这至少要用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成为标准的一部分,参见标准Q.765.5,第11.1.7.2节和下面的小节,在传输元“编解码器”中,给出一个还没有收入在标准中的称为根据传输传真数据的标准的编码方式的值中,尤其是编码方式T.38。
在另一个扩展中两个控制单元都安排在交换台中。为在所述控制单元之间传输信令数据,采用为该交换台规定的信令协议,例如在西门子公司的交换台EWSD(电子控制的数字选择系统)中内部的信令协议受到ISUP标准的强烈排斥。对于ISUP标准的大多数信令报文内部信令协议中有等效的报文。在一个实施构形中至少把内部信令协议的一部分用于对相互不同的连接单元的信令,所述的连接单元例如起连接用户、其它交换台或者控制单元的作用。例如这样的报文涉及在交换台内部所述的单元之间的连接建立及连接解除。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扩展中网络过渡单元由空间上远离它的控制单元控制。例如网络过渡单元和控制单元相互距离几百公里远。网络单元和控制单元之间的信令在一个实施构形中采用标准化的协议或者事实上标准化的信令。就是采用前述的根据RFC2705的协议MGCP(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根据ITU-T的标准H.248或者其它适合的协议。
在所述扩展的一个实施构形中控制单元向网络过渡单元发送连接建立报文,其中指出起始编码方式,优选地是根据标准G.723.1的编码方式。此外连接建立报文,例如根据RFC2705的连接建立报文,含有请求探测和通报传真信号音的元素。通过把该请求包括在连接建立报文中,不必产生该请求的独立报文。因此在连接建立时需要较小的传输容量。
在另一个扩展中,控制单元在探测传真信号音后向由之控制的网络过渡单元发送连接修改报文,其中显式地或者隐含地说明传真数据编码方式和/或传真传输协议,优选地通过对标准T.38的说明。然后在处理连接修改报文时,改变编码方式和传输协议。在连接修改报文中就已经能够传送对方的连接参数了。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交换台、网络过渡单元和网络过渡单元的控制单元。所述的单元构成得能够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或者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扩展。从而所述的交换台特别适于传送转换编码方式及传输协议所要求的信令数据。网络过渡单元能够传输上述的报文,特别是还没有列入标准的报文。前述的技术作用对于所述单元也成立。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具有指令列的程序,其实施通过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或者其扩展。前述的技术作用对于所述程序也成立。
下面借助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与因特网连接的电话网络和在连接网络中用于确定传输通道所交换的信令报文,
图2传输IP地址的信息元的结构,
图3传输RTP或者UDP端口号码的信息元的结构,
图4标志呼叫层(Rufinstanz)的码元结构,
图5探测传真信号音时交换的信令报文,而
图6传输传真数据的用于传输符号的信息元结构。
图1中示出与因特网10连接的电话网络12,例如德国电信公司的电话网络。图1中示出电话网络12的两个部分14和16。部分14例如在南德而部分16在北德。在部分14中示出终端交换台18,用户TlnA的传真机FA通过传输线20,例如通过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转接器,连接于其上。终端交换台18通过中继局线路22与转接交换台24连接。转接交换台24例如是西门子公司的EWSD型(电子控制数字选择系统)的常规交换台。传输线路段26从转接交换台24引到网络接入单元(网络过渡单元)28。传输线路段26例如是PCM-30系统(脉冲代码调制)的信道,如一般地用于在不同的交换台之间传输语音数据的那样。PCM方法采用CODEC G.711。在不同交换台之间的连接也称为干线。网络接入单元28的作用在下文说明。
电话网络12的部分16含有转接交换台34,例如是EWSD型的。转接交换台34经中继局线路36与终端交换台38连接,在终端交换台38上连接有用户TlnB的传真机FB。转接交换台34的传输线路段40通到网络接入单元42。传输线路段40例如是PCM信道,如一般地用于在交换台之间传输语音数据的那样。网络接入单元42的作用在下文说明。
此外,电话网络12还含有两个交换台48和50,这是EWSD型的交换台的发展。附加于EWSD型交换台功能,交换台48和50还了接管了服务提供计算机52和54的功能。这种附加的功能同样也在下文参照图1说明。交换台58与转接交换台24之间可以建立用以传输根据协议ISUP(ISDN用户部分)的信令的信令连接56。这种协议的报文例子将参照图1进行说明。
在交换台48和50之间可以建立信令连接58。经此信令连接的信令报文同样按ISUP协议传输。信息元用在根据标准Q.765Add.1(06/00)的ContainerAPP(应用相关参数)中传输。这些信息元将参照图2和3说明。
在交换台50和转接交换台34之间可以建立信令连接60,用该信令连接根据协议ISUP传输信息报文。
在用户TlnA和用户TlnB之间传输语音数据以及在传真机FA和FB之间传输传真数据既可使用电话网12也可使用因特网10。在电话网12内用语音信道接转交换地传输语音数据及传真数据。反之在因特网10内用数据分组传输语音数据及传真数据。
在网络接入单元28和42中分别地把在语音信道中接收的语音数据及传真数据分成数据分组然后向因特网10内传送。来自因特网10的还有语音数据及传真数据的数据分组在网络接入单元中拆去分组并传送进电话网的语音信道。网络接入单元28及42经传输线路段64及66连接在因特网10。以此可以在网络接入单元28与42之间通过因特网10交换数据分组。服务提供计算机52和54也连接因特网10。由此数据分组也可以在服务提供计算机52和54与网络接入单元28和42之间交换,参见服务提供计算机52与网络接入单元28之间以及服务提供计算机54与网络接入单元42之间的信令通道72及74。网络接入单元28和42以及服务提供计算机52和54各有至少一个因特网地址,以此它们可以接入因特网10。
下面说明建立在用户TlnA与用户TlnB之间传输传真数据及语音数据的连接的信令报文。在建立用户TlnA与用户TlnB之间的语音连接时及在传真机FA和FB之间的传真连接时在时间点t1转接交换台24按协议产生连接建立报文100,也称为IAM报文(初始地址报文)。此报文此外还含有电话网12中的用户TlnB的全电话号码和用于在传输线路段26上用于传输的时隙号。连接建立报文100通过信令连接55传输。在接收连接建立报文100之后在交换台48中执行一种程序,通过其执行确定可以用因特网10传输传真数据及语音数据。这查明可以在用户TlnA方把网络接入单元28用作电话网12和因特网28之间的接口。交换台48的控制单元(计算机)引发服务提供计算机52执行为此所需步骤。
在时间点t1后的时间点t2,服务提供计算机52经信令通道72向网络接入单元28发送按照事实标准RFC2705的连接建立报文。该连接建立报文102也称为CRCX(产生连接)报文。在连接建立报文102中指出应当用于有用数据传输的时隙。此外例如还指出根据标准G.723.1的方法作为CODEC(编解码器)。网络接入单元28处理连接建立报文102并且在时间点t3产生应答报文104作为回应。应答报文104一方面确认接收到连接建立报文102,还含有接收可用于网络接入单元28和网络接入单元42之间建立RTP连接的有用数据,并且现在为所述时隙所属的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RTP连接适于传输语音数据,并且预先建立,因为在连接建立的时刻还不能够确定是否要传输传真数据还是语音数据。
服务提供计算机52接收应答报文104并且把接收到的因特网地址及端口号转交给交换台48的控制单元。交换台48的控制单元根据ISUP协议处理连接建立报文100并且在时间点t4产生连接建立报文106。连接建立报文106根据ISUP协议也称为IAM报文(初始地址报文)。在连接建立报文106中含有将参照图2和3详细说明的信息元,其中转交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参见点107。此信息元没有在ISUP中规定,然而却遵照ISUP标准通过信令连接58传输。
交换台50接收连接建立报文106并且处理含在其中的信息元。基于该信息元的内容或者借助于标志呼叫层的代码(CIC-电路识别码)识别出,不是要建立通常的电话连接,而是建立利用因特网10的电话连接。在用户TlnB方要使用的网络接入单元通过交换台50查明是网络接入单元42。此外交换台50确定在交换台50与34之间唯独转接传输有用数据要使用的时隙。该时隙标志传输线路段40的传输信道。
由交换台50引发服务提供计算机54,建立通过信令通道74的因特网连接。在时间点t5服务提供计算机54向网络接入单元42发送连接建立报文108。连接建立报文108相应于前述事实标准RFC2705,也称作CRCX(建立连接)报文。在报文108中含有从网络接入单元28通过交换台48发送的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所述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用于建立连接,因为大部分是传输语音数据,该连接预先是RTP连接。此外在连接建立报文中还指出由交换台50查明的时隙以及CODEC G.723.1。连接建立报文108还含有请求在网络接入单元42中辨识2100Hz频率的传真信号音的数据字段,参见RFC2705,3.4节,“协议的形式说明”、RequestedEvents、requestedEvents、eventName、packagename,以及6.1.1节,“普通媒体数据分组”。参数ft“传真信号音”结合参数R“请求”。变通地所述的请求还可以设有分开的通报请求(通知请求)。
在网络接入单元42中处理连接建立报文108时对指定的时隙查明可以用于从网络接入单元28接收有用数据分组的,网络接入单元42的因特网地址和还没有占用的端口号。接着网络接入单元42在时间点t6发送应答报文110,确认连接建立报文108的接收。此外应答报文还含有查明的网络接入单元42的因特网地址及查明的端口号。
在交换台50中按照协议ISUP处理连接建立报文106的其余部分。其中产生通过信令连接60向转接交换台34传输的连接建立报文112。连接建立报文112也称为IAM报文(初始地址报文)。此外,连接建立报文112还含有用户TlnB的呼叫号码和交换台50预先给出的时隙。在转接交换台34中按照协议处理连接建立报文112,然后转交给终端交换台38。终端交换台38呼叫用户TlnB或传真机FB。
在交换台50中在接收应答报文110后处理连接建立报文106时产生应答报文114,该报文根据协议ISUP也称为APM报文(应用传输报文)。应答报文114含有带有网络接入单元的因特网地址的信息元和带有由网络接入单元42传输的RTP端口号的信息元,参见点115。在时间点t8向交换台49传输应答报文114。
交换台48的控制单元从应答报文114中提取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然后,使服务提供计算机52把这些连接参数转交网络接入单元28。为此服务提供计算机52在时间点t9根据事实标准RFC2705发送报文116。修改报文116也称为MDCX(修改连接)报文。所述修改报文116含有网络接入单元42的因特网地址及用于预先建立的RTP连接的网络接入单元42将要使用的端口号。
在网络接入单元28中处理修改报文116,从而可以使用直接的传输通道118在网络接入单元28和42之间按照协议RTP和CODEC G.723.1传输有用数据。由网络接入单元28产生的对修改报文116的应答报文在图1中没有示出。
在下一个时间点t10,转接交换台34根据协议产生也称为ACM报文(地址完成报文)的报文120,该报文发出信令传输所有选择号以连接用户TlnA和TlnB或者传真机FA和FB。由交换台50的控制单元根据协议处理报文120。在时间点t11交换台50根据协议ISUP向交换台48发送ACM报文122。交换台48处理该ACM报文122,并且再从它向转接交换台24发送报文124。
如果用户TlnB的传真机FB要发送传真,它根据ISUP协议向转接交换台34发出信令。转接交换台34在时间点t13产生经信息连接60向交换台50传输的应答报文126。应答报文126也称为ANM报文(应答报文)。基于这个报文开始计费。
在交换台50中按照协议处理应答报文126。在这种情况下,向交换台48发送应答报文128。交换台48基于应答报文128在时间点t15产生对转接交换台24的应答报文130。
由用户TlnB的传真机FB产生的带内信令数据用电话网12的部分16经传输线路段40按时隙并根据CODEC G.711传输。探测从传真机FB发送的传真信号音之后过程将在下文参照图5说明。
图2示出用于传输因特网地址的信息元150的结构。信息元150在第一实施例中含有九个顺序排列的数据字段152至168,所述的数据字段各有8位长度,也就是说一个字节。0至7位在此行中从右至左。在数据字段152中传输标志信息元150的标识符(交互工作功能址)。该标识符的值为3,以提示信息元150用于传输因特网地址。
在数据字段154中指示除数据字段152和154之外的信息元150长度。在该实施例中数据字段154中以二进制方式存储数值7,请参见标准Q.765.5,第11.1.1节。
在数据字段156中传输兼容性信息,其值向接收机指出,如果不能够完全处理信息元150将如何进行,请参见标准Q.765.5,第11.1.1节。
在数据字段158中传输更正识别符和格式识别符,所述的识别符用十六进制的字法中值为“36”。此值根据ITU的X.213附件A用作对因特网协议提示。
如果根据因特网协议版本4传输因特网地址,在数据字段160中存储具有数值1的识别符。接着的数据字段162至168,根据因特网协议版本4传输因特网地址的四字节。
相反如果要用信息元150根据因特网版本6传输因特网协议地址,长度指示就有偏差,请参见数据字段154和数据字段160中的偏差。根据因特网协议版本6传输因特网地址时,在数据字段160传输数值0。在此情况下在数据字段后接16个数据字段162至170,其中根据因特网协议版本6存储因特网地址的16个字节,还可参见点172。
图3示出用于传输RTP端口号、UDP端口号或者TCP端口号的信息元180的结构。信息元180含有四个各为一字节长的数据字段182至188。数据字段182至188的意义依次与信息元150的数据字段152至158的意义对应。在数据字段182中传输数值2,以把信息元180标示为传输端口号的信息元。数据字段182中传输的识别符标示不同于在此提供的,在标准Q.765.5,第11.1.1节中称为“基干网络连接识别符”的功能。在数据字段184中传输数值2作为扣除了数据段182和184的信息元180的长度。在数据字段186中传输兼容性信息。在数据字段188中传输有待传输的端口号,例如在网络单元28及网络接入单元42中用于RTP连接的号,参见图1。
图4示出用户标示交换台48和50之间的呼叫层的码元200的结构。码元200的结构在标准Q.763,第1.2节中规定。码元200含有两个各一个字节长度的数据段202和204。传输以数据段202中的最低开始,见数据段202的字位位置0,至字位位置7接着到数据字段204的字位位置1至3之间的层号。数据字段204的4至7字位不用于标示层。码元200没有其它的数据字段。
图5示出探测传真机FB发送的传真信号音时交换的信令报文。在探测传真信号音之后,网络接入单元42在时间点t16向交换台50发送通告报文210。根据协议MGCP通告报文210称为NTFX(通知)报文。首先在服务提供计算机54中处理通告报文210。
基于通报报文210在时间点t17服务提供计算机54向网络接入单元42发送连接改变报文212,也称为MDCX报文,其中指出用于改变连接的传输协议的识别符,所述识别符指明标准T.38。例如该识别符是在CODEC或者“压缩算法”标示的数据字段中指定,参见RFC2705,第3.4段,“协议的形式语法说明”,“局域连接选项”。例如,依照标准RFC1889和RFC1890所述G.711的符号串方式指定符号串“T38”。
对于要建立的UDP连接,在网络接入单元42中基于在连接改变报文212中指明标准T.38的识别符选择接受标准t.38的编解码器,例如编解码器G.711。
网络接入单元42在接收连接修改报文212后基于提示查明UDP(用户数据报协议)连接的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所述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在时间点t18用应答报文214,也称为MDCX-ACK报文,向服务提供计算机54发送。在应答报文214中用有数值“90”的识别符指定CODEC或者用于标示压缩算法,所述压缩算法根据事实标准RFC1890供自由选择。
服务提供计算机54把含在应答报文214中的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地址通过交换台50的内部信令协议转交到接口单元以接入信令连接58。所述的接口单元产生在时间点t19通过信令连接58向交换台48发送的APM报文216。在APM报文216中含有传输元218,所述传输元218与信息元150和180有相同的结构。用该传输元传输从网络接入单元42为UDP连接传输的因特网地址和UDP端口号。此外报文216还含有信息元“动作指示器”,如标准Q.765.5,第11.1.3节所规定。在此传输元中传输数值“00001011”(修改编解码器)。此外,在报文216中还含有传输元250,这在下文参照图6说明。借助于传输元250请求转换到根据标准T38的传输协议方式,也就是说转换到根据标准T.38允许的编码/解码方式,例如,根据G.711的。
交换台28接收报文216并且把其中所含的信令数据借助于内部的信令报文转交到服务提供计算机52。
在时间点t20服务提供计算机52向网络接入单元28发送连接改变报文,也称MDCX报文。连接改变报文220含有用于建立UDP连接的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此外在连接改变报文220中还指定提示标准T’38识别符作为CODEC或者作为压缩算法的识别符。
在网络接入单元28中处理连接改变报文220时,确定用于连接的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地址。基于对标准T.38的提示采取向根据标准T.38允许的编码方式,例如向G.711的转换,和向传输协议UDP的转换。网络接入单元28的因特网地址及查明的端口号在时间点t21用应答报文222从接入单元28向服务提供计算机52传输。应答报文222含有提示标准T.38的优先权识别符作为CODEC或者压缩算法的识别符。所述的识别符具有例如根据事实标准RFC1890自由选择的数值“90”。
服务提供计算机52把含在应答报文222中的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转送到交换台48,后者在时间点t22向交换台50发送APM报文224。报文224含有与信息元150和180相同结构的传输元,然而,在该传输元中含有在网络接入单元中查明的因特网地址和UDP端口。此外,还借助于根据标准Q.765.5,第11.1.3节的传输元“动作指示器”,和借助于在此所确定的数值“00001100”,发出可以成功地执行CODEC转换的信令。交换台52把含在报文224中的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转交给服务提供计算机54。在时间点t23,服务提供计算机产生连接改变报文228,也称MDCX,其中含有稍在前传输的因特网地址和UDP端口号。由此在网络接入单元42中辨识用于UDP连接的数据。在传输段40上把用于传真机FA和FB之间连接的时隙现在划归给UDP连接。同样在网络接入单元28中把用于传真机FA和FB之间连接的时隙划归给新的UDP连接。由此把从传真机FB发来的传真信号音通过传输段40、UDP连接230和传输段26向传真机FA传输。在因特网10中传输传真数据按照标准T38进行,换言之,尤其是用在该标准中规定的纠错方法进行。由此网络接入单元28和42按照标准T.38工作。
图6示出属于传输元218的信息元250。信息元250起新的CODEC的信令的起用,并且按照稍有修改的标准Q.765.5构成。信息元250含有五个数据字段252至260用于各传输一个字节。头三个数据字段252、254和256具有与信息元150和180中三个数据字段的相同功能。在数据字段252中指明数值“00000101”为识别符,所述的识别符属于信息元“单个编解码器”,参见标准Q.765.5,第11.1.2节。
数据字段254含有数值“10000011”,以指定在数据字段254后还有其它三个数据字段。数据字段256用于传输兼容性信息,如标准Q.765.5,第11.1.2节,尤其是图9,所规定。
在数据字段258中给出数值“11110000”作为组织识别符,用于提示西门子公司。在标准Q.765.5,第11.1.7.1节迄今还没有使用该值。因此必须在标准Q.765.5,第11.1.7.1节中采取数值“11110000”及其它的提示西门子公司,或其它公司的数值。只要这点还没有达到,优先地占据数据字段258。
在数据字段260中指出数值“00000001”以提示标准T.38。此值也要让标准Q.765.5扩展。必须在第11.1.7.2.2节中添加组织西门子公司,其中,数值“0000001”提示标准T.38。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取代因特网10采用ATM网(异步传输模式)。信令根据BICC标准实施。因此取代信息元200采用由四个字节组成的信息元。然而借助于图5说明的信令过程还基本上保持相同。
还取代ISUP标准,用BICC标准在IP(因特网协议)网络中传输语音数据及传真数据。其它过程如前文参照图1至图5所说明进行。
在传输传真数据前,当然如有可能的话,借助于根据协议MGCP的控制报文关闭已经启动的语音中断抑制、串音抑制和/或数据压缩。从而不会由所述的功能影响传真数据传输。
Claims (30)
1.用于经分组传输网络(10)传输传真数据的方法,
利用所述方法在接转交换的电信网络(12)中的两个传真机(FA、FB)之间确定传输有用数据的传输通道,
在两个网络过渡单元(28、42)之间的传输通道的一段(118、230)位于分组传输网络(10)中,在分组传输网络(10)中把有用数据作为数据分组传送,
网络过渡单元(28、42)各由一个控制单元(52、54)控制,
首先为以数据分组传输的有用数据选择适于传输语音数据的起始编码方式和起始传输协议,
在探测到传真机(FA、FB)的传真信号音之后,为以数据分组传输的有用数据选择传真数据编码方式和/或传真传输协议,和
其中为了调节传真编码方式和/或传真传输协议,信令数据从其中一个网络过渡单元,经由其中一个控制单元,经该电信网络(12)的至少一个交换台(48、50)抵达另一个控制单元,然后再到达另一个网络过渡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始编码方式引起在分组传输网络(10)和电信网络(12)之间传输时对有用数据进行压缩或解压缩,
和传真数据编码方式不引起压缩或者解压缩,或者不引起与所述起始编码方式不同的有用数据的压缩或解压缩,
和起始传输协议含有标记语音信号的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
和传真传输协议不含有标记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始编码方式引起在分组传输网络(10)和电信网络(12)之间传输时对有用数据进行压缩或解压缩,
或传真数据编码方式不引起压缩或者解压缩,或者不引起与所述起始编码方式不同的有用数据的压缩或解压缩,
或起始传输协议含有标记语音信号的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
或传真传输协议不含有标记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始编码方式引起在分组传输网络(10)和电信网络(12)之间传输时对有用数据进行压缩或解压缩,
和传真数据编码方式不引起压缩或者解压缩,或者不引起与所述起始编码方式不同的有用数据的压缩或解压缩,
或起始传输协议含有标记语音信号的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
或传真传输协议不含有标记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始编码方式引起在分组传输网络(10)和电信网络(12)之间传输时对有用数据进行压缩或解压缩,
或传真数据编码方式不引起压缩或者解压缩,或者不引起与所述起始编码方式不同的有用数据的压缩或解压缩,
和起始传输协议含有标记语音信号的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
或传真传输协议不含有标记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始编码方式引起在分组传输网络(10)和电信网络(12)之间传输时对有用数据进行压缩或解压缩,
或传真数据编码方式不引起压缩或者解压缩,或者不引起与所述起始编码方式不同的有用数据的压缩或解压缩,
或起始传输协议含有标记语音信号的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
和传真传输协议不含有标记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始编码方式引起在分组传输网络(10)和电信网络(12)之间传输时对有用数据进行压缩或解压缩,
和传真数据编码方式不引起压缩或者解压缩,或者不引起与所述起始编码方式不同的有用数据的压缩或解压缩,
和起始传输协议含有标记语音信号的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
或传真传输协议不含有标记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始编码方式引起在分组传输网络(10)和电信网络(12)之间传输时对有用数据进行压缩或解压缩,
或传真数据编码方式不引起压缩或者解压缩,或者不引起与所述起始编码方式不同的有用数据的压缩或解压缩,
和起始传输协议含有标记语音信号的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
和传真传输协议不含有标记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始编码方式引起在分组传输网络(10)和电信网络(12)之间传输时对有用数据进行压缩或解压缩,
和传真数据编码方式不引起压缩或者解压缩,或者不引起与所述起始编码方式不同的有用数据的压缩或解压缩,
或起始传输协议含有标记语音信号的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
和传真传输协议不含有标记扫描时间点的同步数据。
10.如权利要求2-9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始编码方式是在标准G.723.1中,或者在建立于所述标准之上的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方式,
和传真数据编码方式是根据标准T.38或者是建立于该标准之上的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方式,
和起始传输协议是协议RTP,或者是建立在该协议之上的协议,
和传真传输协议是协议UDP、协议TCP或者是根据标准T.38或根据建立于该标准之上的标准的协议。
11.如权利要求2-9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始编码方式是在标准G.723.1中,或者在建立于所述标准之上的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方式
或传真数据编码方式是根据标准T.38或者是建立于该标准之上的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方式,
或起始传输协议是协议RTP,或者是建立在该协议之上的协议,
或传真传输协议是协议UDP、协议TCP或者是根据标准T.38或根据建立于该标准之上的标准的协议。
12.如权利要求2-9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始编码方式是在标准G.723.1中,或者在建立于所述标准之上的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方式
和传真数据编码方式是根据标准T.38或者是建立于该标准之上的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方式,
或起始传输协议是协议RTP,或者是建立在该协议之上的协议,
或传真传输协议是协议UDP、协议TCP或者是根据标准T.38或根据建立于该标准之上的标准的协议。
13.如权利要求2-9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始编码方式是在标准G.723.1中,或者在建立于所述标准之上的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方式
或传真数据编码方式是根据标准T.38或者是建立于该标准之上的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方式,
和起始传输协议是协议RTP,或者是建立在该协议之上的协议,
或传真传输协议是协议UDP、协议TCP或者是根据标准T.38或根据建立于该标准之上的标准的协议。
14.如权利要求2-9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始编码方式是在标准G.723.1中,或者在建立于所述标准之上的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方式
或传真数据编码方式是根据标准T.38或者是建立于该标准之上的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方式,
或起始传输协议是协议RTP,或者是建立在该协议之上的协议,
和传真传输协议是协议UDP、协议TCP或者是根据标准T.38或根据建立于该标准之上的标准的协议。
15.如权利要求2-9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始编码方式是在标准G.723.1中,或者在建立于所述标准之上的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方式
和传真数据编码方式是根据标准T.38或者是建立于该标准之上的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方式,
和起始传输协议是协议RTP,或者是建立在该协议之上的协议,
或传真传输协议是协议UDP、协议TCP或者是根据标准T.38或根据建立于该标准之上的标准的协议。
16.如权利要求2-9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始编码方式是在标准G.723.1中,或者在建立于所述标准之上的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方式
和传真数据编码方式是根据标准T.38或者是建立于该标准之上的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方式,
或起始传输协议是协议RTP,或者是建立在该协议之上的协议,
和传真传输协议是协议UDP、协议TCP或者是根据标准T.38或根据建立于该标准之上的标准的协议。
17.如权利要求2-9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始编码方式是在标准G.723.1中,或者在建立于所述标准之上的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方式
或传真数据编码方式是根据标准T.38或者是建立于该标准之上的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方式,
和起始传输协议是协议RTP,或者是建立在该协议之上的协议,
和传真传输协议是协议UDP、协议TCP或者是根据标准T.38或根据建立于该标准之上的标准的协议。
18.如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交换台(48)和第二交换台(50)之间传输信令数据,
所述第一和第二交换台(48、50)之间的信令数据要么用根据ISUP标准的传输元(150、180、250)和传输协议传输,
要么交换台(48、50)之间的信令数据用根据BICC标准或者根据建立在所述标准之上的标准的传输元和传输协议传输。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传输元(150、180、250)和传输协议执行标准Q.763 Add.1和/或Q.765或者建立在该标准之上的标准。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把传输元“单编解码器”用作传输元(150),
采用与ITU-T不同的标志作为组织标志(258),和
在传输元(260)“编解码器信息”中,指定一个标志传输传真数据的标准和编码方式/解码方式和根据传输传真数据标准的传输协议的值,其中传输传真数据的标准是T.38标准或者建立在该标准之上的标准。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把传输元“单编解码器”用作传输元(150),
采用与ITU-T不同的标志作为组织标志(258),和
在传输元(260)“编解码器信息”中,指定一个标志传输传真数据的标准或编码方式/解码方式或根据传输传真数据标准的传输协议的值,其中传输传真数据的标准是T.38标准或者建立在该标准之上的标准。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把传输元“单编解码器”用作传输元(150),
采用与ITU-T不同的标志作为组织标志(258),和
在传输元(260)“编解码器信息”中,指定一个标志传输传真数据的标准和编码方式/解码方式或根据传输传真数据标准的传输协议的值,其中传输传真数据的标准是T.38标准或者建立在该标准之上的标准。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把传输元“单编解码器”用作传输元(150),
采用与ITU-T不同的标志作为组织标志(258),和
在传输元(260)“编解码器信息”中,指定一个标志传输传真数据的标准或编码方式/解码方式和根据传输传真数据标准的传输协议的值,其中传输传真数据的标准是T.38标准或者建立在该标准之上的标准。
24.如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两个控制单元(52、54)都安排在第一交换台(48)中,
并且为传输信令数据,采用为该交换台(48)规定的内部信令协议,
和至少内部信令协议报文的一部分对不同的连接单元是相同的。
25.如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两个控制单元(52、54)都安排在第一交换台(48)中,
并且为传输信令数据,采用为该交换台(48)规定的内部信令协议,
或至少内部信令协议报文的一部分对不同的连接单元是相同的。
26.如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网络过渡单元(28、42)由空间上远距离的控制单元(52、54)控制,优选地根据标准化的协议或者事实标准化的协议。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控制单元(52、54)向网络过渡单元(28、42)发送连接建立报文(102,108),其中指出起始编码方式。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连接建立报文(102、108)含有探测和通报传真信号音的请求。
29.如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探测传真信号音之后向控制单元(54)的并受其控制的网络过渡单元(42)发送连接修改报文(212),其中指出传真数据编码方式和/或传真传输协议,
而且在处理连接修改报文(212)时,网络过渡单元(42)改变编码方式和/传输协议。
30.如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分组传输网络是因特网或者其它按照因特网协议工作的数据传输网络,或者所述分组传输网络是ATM网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054940A DE10054940B4 (de) | 2000-11-06 | 2000-11-06 |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Faxdaten über ein Paketübertragungsnetz, zugehörige Einheiten und zugehöriges Programm |
DE10054940.3 | 2000-11-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73425A CN1473425A (zh) | 2004-02-04 |
CN1227892C true CN1227892C (zh) | 2005-11-16 |
Family
ID=7662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181848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7892C (zh) | 2000-11-06 | 2001-11-06 | 经分组传输网络传输传真数据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40125791A1 (zh) |
EP (1) | EP1338140B1 (zh) |
CN (1) | CN1227892C (zh) |
BR (1) | BR0115141A (zh) |
DE (2) | DE10054940B4 (zh) |
PT (1) | PT1338140E (zh) |
WO (1) | WO200203783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3269C (zh) * | 2000-11-15 | 2006-07-05 | 西门子公司 | 接通用户信号的方法 |
GB0201588D0 (en) * | 2002-01-24 | 2002-03-13 | Nortel Networks Ltd | Call establishment procedure |
US7370212B2 (en) | 2003-02-25 | 2008-05-0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Issuing a publisher use license off-line in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system |
US7483532B2 (en) * | 2003-07-03 | 2009-01-27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RTP payload format |
CN100356766C (zh) * | 2004-08-06 | 2007-12-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关上媒体流转换通道工作方式切换的实现方法 |
DE102005001257A1 (de) | 2005-01-11 | 2006-07-20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Übermittlung von Kommunikationsdaten |
US8438645B2 (en) | 2005-04-27 | 2013-05-07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ecure clock with grace periods |
US8725646B2 (en) | 2005-04-15 | 2014-05-13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Output protection levels |
US7808936B2 (en) * | 2005-05-09 | 2010-10-05 | J2 Global Communication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simile echo cancellation |
US20060268364A1 (en) * | 2005-05-10 | 2006-11-30 | Oliszewski Michael 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user preferences and/or facsimile device capabilities before call initiation |
US7639383B2 (en) * | 2005-05-10 | 2009-12-29 | Oliszewski Michael 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electronic facsim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preference selection |
US20060265758A1 (en) | 2005-05-20 | 2006-11-23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Extensible media rights |
US7684566B2 (en) | 2005-05-27 | 2010-03-23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Encryption scheme for streamed multimedia content protected by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
US7561696B2 (en) * | 2005-07-12 | 2009-07-1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Delivering policy updates for protected content |
US7634816B2 (en) | 2005-08-11 | 2009-12-15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Revoc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US8321690B2 (en) | 2005-08-11 | 2012-11-27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Protecting digital media of various content types |
US7720096B2 (en) * | 2005-10-13 | 2010-05-18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RTP payload format for VC-1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00339A (en) * | 1992-03-18 | 1995-03-21 | Fujitsu Limited |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ransmitted data |
US6584094B2 (en) * | 1996-09-12 | 2003-06-24 | Avaya Technology Corp. | Techniques for providing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s over the internet |
US6064653A (en) * | 1997-01-07 | 2000-05-16 |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Inc. | Internetwork gateway to gateway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
US6118780A (en) * | 1997-03-17 | 2000-09-1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for real time user selection of voice and/or data paths in the network |
US6141339A (en) * | 1997-04-04 | 2000-10-31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DE19818438A1 (de) * | 1998-04-24 | 1999-10-28 | Siemens Ag | Fernsprechsystem mit digitalen Übertragungsstrecken zwischen den Fernsprechvermittlungsstellen und analogen Teilnehmerleitungen zwischen Teilnehmerendeinrichtungen und Fernsprechvermittlungsstelle |
US6614781B1 (en) * | 1998-11-20 | 2003-09-02 | Level 3 Communications, Inc. | Voice over dat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rchitecture |
EP1142266A1 (en) * | 1998-12-23 | 2001-10-10 | Opuswave Networks, Inc. | Wireless local loop system supporting voice/ip |
DE19860757A1 (de) * | 1998-12-23 | 2000-06-29 | Teles Ag |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und Switch-Ein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
US6438105B1 (en) * | 1999-02-08 | 2002-08-20 | 3Com Corporation | Reliable internet facsimile protocol |
US6483600B1 (en) * | 1999-02-26 | 2002-11-19 | 3Com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real-time facsimiles over data networks |
DE60037979T2 (de) * | 1999-04-12 | 2009-01-29 | Mindspeed Technologies, Inc., Newport Beac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aketorientierten Übertragung zwischen einem ersten und einem zweiten Modem |
US6327358B1 (en) * | 1999-04-27 | 2001-12-04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routing data calls to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via lowest access point in a telephone network |
US6404746B1 (en) * | 1999-07-13 | 2002-06-11 | Intervoice Limited Partnershi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ket network media redirection |
GB2354904B (en) * | 1999-10-01 | 2003-12-17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Addressing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6330660B1 (en) * | 1999-10-25 | 2001-12-11 | Vxtel,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aturated multiplic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an application specific signal processor |
US20010024436A1 (en) * | 1999-12-17 | 2001-09-27 | Keith Barraclough | Voice-over IP audio-data terminal processor |
US6927878B2 (en) * | 2000-02-11 | 2005-08-09 | Lsi Logi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eliminating multiple modulating and demodulating of group 3 fax over packet and low data rate digital networks |
US6463135B2 (en) * | 2000-02-11 | 2002-10-08 | Lsi Logi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ed facsimile transmission speed over a bandwidth limited network |
WO2001065808A2 (en) * | 2000-02-28 | 2001-09-07 | Iperia,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lephony service interface |
US7068644B1 (en) * | 2000-02-28 | 2006-06-27 | Sprint Spectrum L.P. | Wireless access gateway to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
US6956677B1 (en) * | 2000-08-31 | 2005-10-1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over packet networks with delivery notification |
US6928076B2 (en) * | 2000-09-22 | 2005-08-09 | Intel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ignal processing in a voice over packet (VoP) environment |
US6934045B1 (en) * | 2000-10-25 | 2005-08-23 | Mindspeed Technologies, Inc. | Packet length indication for a facsimile system |
-
2000
- 2000-11-06 DE DE10054940A patent/DE10054940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
- 2001-11-06 EP EP01993117A patent/EP1338140B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1-06 CN CN01818481.2A patent/CN122789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11-06 BR BR0115141-0A patent/BR0115141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11-06 US US10/415,933 patent/US2004012579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1-11-06 PT PT01993117T patent/PT1338140E/pt unknown
- 2001-11-06 WO PCT/DE2001/004169 patent/WO2002037834A1/de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1-11-06 DE DE50112080T patent/DE50112080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338140B1 (de) | 2007-02-21 |
WO2002037834A1 (de) | 2002-05-10 |
PT1338140E (pt) | 2007-04-30 |
CN1473425A (zh) | 2004-02-04 |
BR0115141A (pt) | 2003-10-07 |
US20040125791A1 (en) | 2004-07-01 |
EP1338140A1 (de) | 2003-08-27 |
DE10054940A1 (de) | 2002-05-29 |
DE50112080D1 (de) | 2007-04-05 |
DE10054940B4 (de) | 2005-06-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27892C (zh) | 经分组传输网络传输传真数据的方法 | |
US5519640A (en) | Multimedia frame relay codec | |
CN1140999C (zh) | 在电信系统中的网络协议转换模式 | |
CN1360780A (zh) | 用于在多媒体网络节点之间交换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
CN1596548A (zh) | 交换在至少两个用户终端装置之间按不同的编码规则产生的有用信息的方法 | |
CN1487717A (zh) | 双ip电话和使用该电话进行通信的方法 | |
JP2000270026A (ja) | ゲートウェイ | |
US7995590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H.263 macroblock boundaries using H.221 BAS for RFC2190-compliant fragmentation | |
US6636528B1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witching device upon utilization of different signaling protocol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CN1838673B (zh) | 用于在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有用数据连接的方法 | |
CN1633129A (zh) | 一种基于软交换的媒体服务器 | |
CN1193554C (zh) | 通过不同类型的网络传输语音数据的方法及所属的单元 | |
CN1263269C (zh) | 接通用户信号的方法 | |
CN1910940A (zh) | 适配单元和方法 | |
US20040008668A1 (en) | Metho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data over several data transmission networks, the associated units and associated program | |
CN1149777C (zh) | 发送编码的电信信号的方法、系统及其设备 | |
CN1870700A (zh) | 在下一代网络中接入综合业务数字网话务台的方法 | |
CN100397846C (zh) | 媒体网关控制器支持不同的端点标识的方法 | |
US20030076820A1 (en) | Signaling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working data over different types of data transmission networks | |
CN1241372C (zh) | 经分组传输网传输不同应用的数据的方法和有关设备 | |
CN1310540A (zh) | 一种实现网络互通的服务器 | |
US8223746B2 (en) | More economical resource application on the user interaction within a speech dialogue system in a packet network by means of a simplifying processing of signalling information | |
CN1197310C (zh) | 不同传输形式网络的连接方法以及附属装置 | |
US7742460B2 (en) | Method for detecting calls and corresponding units | |
CN108989353B (zh) | 软交换呼叫方法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NOKIA SIEMENS COMMUNICATIO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AG Effective date: 20080509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509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AG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