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5601C -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5601C
CN1225601C CN 02117792 CN02117792A CN1225601C CN 1225601 C CN1225601 C CN 1225601C CN 02117792 CN02117792 CN 02117792 CN 02117792 A CN02117792 A CN 02117792A CN 1225601 C CN1225601 C CN 122560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alve
fixing
piston
inhal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1779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58419A (zh
Inventor
徐钟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0211779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25601C/zh
Publication of CN1458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8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560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560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涉及一种利用固定部件将吸入阀门固定在压缩机活塞前端面上的固定装置,固定部件可为铆钉或螺栓。活塞的前端面上设有用于固定吸入阀门固定部件的阀门固定孔,阀门固定孔的前端设有可容置固定部件头部的凹槽;吸入阀门设有与阀门固定孔相对应并用于穿入固定部件的贯通孔,贯通孔的周围设有与活塞前端面凹槽相对应的凹陷部。本发明中的固定部件的头部可完全埋入阀门固定孔的凹槽和吸入阀门凹陷部内,不仅可防止吸入阀门固定部件的头部触及排出阀门,而且可最大限度减小压缩空间死区。

Description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的固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既可牢固地固定吸入阀门,又可使压缩死区最小化的吸入阀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压缩机的吸入阀门设置在压缩空间的吸入侧,在活塞进行吸入以及压缩运动时随着两侧的压力差进行开闭而控制流体的吸入。
图1是现有技术的往复运动式压缩机的纵断面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包括有如下结构:框架(1)、后盖(2)、气缸(3)、内侧定子组装体(4A)、外侧定子组装体(4B)、磁铁组装体(5)、活塞(6)、内侧共振弹簧(7A)、外侧共振弹簧(7B)和排出阀门组装体(8)。环状的上述框架(1)设置在底面装有润滑油的箱体(V)的内部;上述后盖(2)固定设置在上述框架(1)的后侧;上述气缸(3)横向固定在上述框架(1)的中央;上述内侧定子组装体(4A)固定在支撑上述气缸(3)的上述框架(1)的外周面上,上述外侧定子组装体(4B)与上述内侧定子组装体(4A)保持一定间隙并固定在支撑上述气缸(3)的上述框架(1)的外周面上;形成往复运动式电机转子的上述磁铁组装体(5)介于上述内侧定子组装体(4A)和外侧定子组装体(4B)之间的间隙内;上述活塞(6)与上述往复运动式电机转子的上述磁铁组装体(5)结合为一体,插入在上述气缸(3)的内部进行滑动以吸入、压缩介质气体;上述内侧共振弹簧(7A)和外侧共振弹簧(7B)引导上述磁铁组装体(5)在上述内侧定子组装体(4A)和外侧定子组装体(4B)之间的间隙内进行持续共振运动;上述排出阀门组装体(8)安装在上述气缸(3)的前端上,在上述活塞(6)进行往复运动时控制压缩气体的排出。
上述活塞(6)由气缸本体部(6a)、头部(6b)和连结部(6c)构成。上述气缸本体部(6a)具有一定长度;上述头部(6b)设置在上述气缸本体部(6a)的前侧;上述连结部(6c)与磁铁组装体(5)相连结并设置在上述气缸本体部(6a)的后侧。上述气缸本体部(6a)和头部(6b)的内部形成有将介质气体引向气缸(3)内的介质流路(6d)。
另外,上述活塞(6)的头部(6b)前端结合有通过固定螺栓(B)固定的吸入阀门(9),上述吸入阀门(9)的作用是,控制由上述介质流路(6d)吸入的介质气体。
图纸中未说明的符号(6e)是气体通口,(9a)是开闭部,(9b)是阀门固定用贯通孔,(DP)是排出管,(SP)是吸入管。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技术的往复运动式压缩机的工作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向上述内侧定子组装体(4A)和外侧定子组装体(4B)接通电源,使上述磁铁组装体(5)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使结合在上述磁铁组装体(5)上的活塞(6)在气缸(3)的内部进行直线往复运动而产生压力差,通过上述气缸(3)内的压力差将箱体(V)内的介质气体经过上述活塞(6)的介质流路(6d)吸入到气缸(3)内压缩后排除。上述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反复进行上述一系列过程。
这时,在上述活塞(6)向后侧移动进行吸入行程时,由于上述吸入阀门(9)会被经过介质流路(6d)和气体通口(6e)的介质气体推开,所以必须将上述吸入阀门(9)牢固地安装在上述活塞(6)上,在上述活塞(6)进行往复运动时才能防止上述吸入阀门(9)脱离。于是,现有技术中提出下述方案。即如图2a所示,利用单独的固定螺栓(B)将上述吸入阀门(9)固定在上述活塞(6)的头部(6b)的前端面上。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吸入阀门固定装置具有下述缺点:由于上述固定螺栓(B)的头部突出于上述气缸(3)的压缩空间内,从而产生死区而导致压缩效率降低,并且因突出的上述固定螺栓(B)头部的存在而导致上述活塞(6)的上死点和下死点的位置传感产生困难,最终导致上述活塞(6)的往复运动行程产生困难。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曾在1999年12月29日提出韩国国内专利申请(99-64796号)“往复运动式压缩机的阀门结合结构”。如图3a和图3b所示,通过焊接而直接将吸入阀门(9)安装在活塞(6)的前端面上。另外,本申请人曾在1999年12月29日提出韩国国内专利申请(99-64804号)“往复运动式压缩机的阀门结合结构”。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活塞(6)的前端面上设置焊接媒体插入凹槽(6),利用将焊接媒体(M)压入在上述焊接媒体插入凹槽(6)内,再通过焊接将吸入阀门(9)安装在上述焊接媒体(M)上。
但是,对于通过焊接将吸入阀门(9)结合在活塞(6)前端面上的方案具有如下缺点:也就是说,考虑到铸造的上述活塞(6)是由铸铁形成,上述吸入阀门(9)由高碳素弹簧钢形成,所以在焊接结合上述活塞(6)和吸入阀门(9)时,因相互不同的材质会导致焊接不良,给压缩机的可靠性带来致命的影响。
另外,利用额外的焊接媒体(M)的方案也有缺点:由于上述焊接媒体(M)和活塞(6)的焊接强度比较弱,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分离,同样会降低压缩机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使其可将吸入阀门牢固地固定在活塞的前端,同时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压缩空间死区,从而保证压缩机的可靠运行。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在活塞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吸入阀门固定部件的阀门固定孔,阀门固定孔的前端设有容置固定部件头部的凹槽;吸入阀门上设置有与活塞前端面的阀门固定孔相对应并可使固定部件穿过的贯通孔,贯通孔的周围设有与阀门固定孔外端凹槽相对应的凹陷部。
基于以上的结构,用于固定吸入阀门的固定部件的头部可完全埋入阀门固定孔的凹槽和吸入阀门凹陷部内,不仅可防止吸入阀门被破坏,而且可以防止固定部件的头部突出在吸入阀门的前方,从而使压缩空间的死区最小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往复运动式压缩机的纵断面图。
图2a是现有技术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的图。
图2b是现有技术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3a是现有技术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实施例立体图。
图3b是现有技术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实施例纵断面图。
图4a是现有技术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4b是现有技术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纵断面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往复运动式压缩机的纵断面图。
图6a是本发明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实施例立体图。
图6b是本发明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实施例纵断面图。
图7是本发明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纵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图6a、图6b所示,本发明中压缩机的吸入阀门固定装置由将吸入阀门(20)固定安装在活塞(10)前端面上的固定部件(30)构成,上述吸入阀门(20)开闭上述活塞(10)的介质流路(10a),上述活塞(10)结合在形成往复运动式电机转子的磁铁组装体(5)上并可滑动地插入在气缸(3)的内部。
上述活塞(6)由气缸本体部(11)、头部(12)和连结部(13)构成。上述气缸本体部(11)具有一定长度;上述头部(12)设置在上述气缸本体部(11)的前侧;上述连结部(13)与磁铁组装体(5)相连结并设置在上述气缸本体部(11)的后侧。上述气缸本体部(11)内和头部(12)的一侧形成有将介质气体引向气缸(3)的介质流路(10a)。
用于安装上述吸入阀门(20)的阀门固定孔(12a)贯通形成在上述头部(12)的中央,上述阀门固定孔(12a)的前端,也就是说,上述头部(12)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凹槽形状的头部插入凹槽(12b),上述头部插入凹槽(12b)包埋插入在上述阀门固定孔(12a)内的固定部件(30)的头部(31)。
鉴于上述吸入阀门(20)的凹陷部(22b)的厚度,为使上述固定部件(30)的头部(31)完全插入,使上述头部(31)的尾端面与吸入阀门(20)侧面投影时能够一致,上述头部插入凹槽(12b)最好是比上述头部(31)的高度凹深。
上述吸入阀门(20)具有“太极八卦”形状。上述吸入阀门(20)由开闭部(21)和固定部(22)构成。为了开闭上述头部(12)的气体通口(12c),上述开闭部(21)与上述头部(12)的气体通口(12c)的位置相对应;上述固定部(22)设置在上述吸入阀门(20)的中央,其中央设置有贯通孔(22a)和以切头圆锥形断面形状形成的凹陷部(22b),上述头部插入凹槽(12b)插入在上述贯通孔(22a)和凹陷部(22b)内。
为了使穿过上述吸入阀门(20)的贯通孔(22a)和上述活塞(10)的固定孔(12a)的上述固定部件(30)能够固定在上述吸入阀门(20)的外侧面和上述活塞(10)的头部(12)的内侧面上,固定部件孔可由两侧具备有外侧头部(31)和内侧头部(32)的铆钉(RIVET)构成。
在侧面投影时,上述吸入阀门侧的外侧头部(31)最好是完全埋入在上述吸入阀门(20)的凹陷部(22b)内。
图纸中与现有技术的相同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
图纸中未说明的符号(1)是框架,(2)是背面盖,(3)是气缸,(4A)是内侧定子组装体,(4B)是外侧定子组装体,(7A)是内侧共振弹簧,(7B)是外侧共振弹簧,(8)是排出阀门组装体,(C)是压缩部,(DP)是排出管,(SP)是吸入管,(V)是密闭容器。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的作用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向上述往复运动式电机接通电源使磁铁组装体(5)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使结合在上述磁铁组装体(5)上的活塞(10)在气缸(3)的内部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以吸入密闭容器(V)内部的介质气体并压缩后排出。本发明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反复进行上述一系列过程。
下面,对本发明往复运动式压缩机的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首先,上述活塞(10)向图纸的右侧移动执行吸入行程时,上述密闭容器(V)内部的介质气体沿着上述活塞(10)的介质流路(10a)被吸入,当安装在上述活塞(10)的头部(12)上的吸入阀门(20)开放时被吸入到上述气缸(3)的压缩空间内。
然后,上述活塞(10)向图纸的左侧进行移动执行压缩行程时,安装在上述活塞(10)的头部(12)上的吸入阀门(20)关闭上述介质流路(10a)并压缩吸入到上述气缸(3)内的介质气体,在上述过程中,上述气缸(3)压缩空间的压力达到一定值以上的瞬间将推开排出阀门(图中未示)而排出压缩气体。
这时,在上述活塞(10)执行压缩行程时,由于将吸入阀门(20)固定在上述活塞(10)前端面上的上述固定部件(30)的外侧头部(31)是完全插入在上述活塞(10)的头部插入凹槽(12b)和上述吸入阀门(20)的凹陷部(22b)内的状态,上述固定部件(30)的外侧头部(31)不突出在上述吸入阀门(20)的外侧,所以可防止上述固定部件(30)的外侧头部(31)接触排出阀门(图纸中没有提示)。
如上所述,上述吸入阀门和活塞的结合,由于不采用焊接方式,而是通过利用单独的固定部件进行固定,所以不仅可以防止因焊接产生的热对上述吸入阀门的破坏,而且还可以消除上述吸入阀门和排出阀门之间的死区间,提高了压缩机的效率。
图7是本发明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纵断面图。
上述实施例中虽然通过采用铆钉将上述吸入阀门固定在活塞上,但是根据情况也可以采用固定螺栓(40)进行固定。如图7所示,上述活塞(10)的头部(12)前侧的中央设置有用于固定螺栓(40)的固定孔(12a’),设置有包含上述固定孔(12a’)的插入凹槽(12b’),上述吸入阀门(20)的中央设置有贯通孔(22a’)和凹陷部(22b’),通过将上述固定螺栓(40)的头部(41)完全埋入在上述吸入阀门(20)的凹陷部(22b’)和上述活塞(10)的插入凹槽(12b’)内进行固定。
上述采用螺栓的吸入阀门固定装置与上述的采用铆钉的作用效果相同。

Claims (3)

1、一种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其吸入阀门利用单独的固定部件固定在压缩机活塞的前端面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前端面上设有用于固定吸入阀门固定部件的阀门固定孔,阀门固定孔的前端设有可容置固定部件头部的凹槽;所述吸入阀门设有与阀门固定孔相对应并用于穿入固定部件的贯通孔,贯通孔的周围设有与活塞前端面凹槽相对应的凹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为两端可分别固定在吸入阀门外侧面和活塞前端内侧面的铆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为螺入吸入阀门贯通孔和活塞前端面阀门固定孔的螺栓。
CN 02117792 2002-05-17 2002-05-17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560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17792 CN1225601C (zh) 2002-05-17 2002-05-17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17792 CN1225601C (zh) 2002-05-17 2002-05-17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8419A CN1458419A (zh) 2003-11-26
CN1225601C true CN1225601C (zh) 2005-11-02

Family

ID=29426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1779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5601C (zh) 2002-05-17 2002-05-17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2560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39770B1 (ko) * 2004-08-16 2006-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왕복동식 압축기의 냉매흡입 안내구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8419A (zh) 2003-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63520B2 (en) Suction valve assembly of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CN1728516A (zh) 往复式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往复式压缩机
CN1749563A (zh) 线性压缩机
CN1278039C (zh) 往复式压缩机
JP4890812B2 (ja) リニア圧縮機
CN1225601C (zh)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吸入阀门固定装置
CN1221738C (zh) 液压设备
US20070237663A1 (en) Hermetic compressor
KR101155338B1 (ko) 리니어 압축기
CN210799290U (zh) 一种低损耗压缩机的阀组部件及压缩机
CN1219976C (zh) 压缩机的吸入阀组件
CN209510584U (zh) 直线压缩机用吸排气阀组件及直线压缩机
CN1491322A (zh) 往复式压缩机阀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CN209908712U (zh) 一种高刚度耐负荷汽车空调压缩机缸体
KR100332817B1 (ko) 리니어 압축기의 피스톤 구조
CN214146423U (zh) 一种用于可移动空调的压缩机减震装置
CN1626794A (zh) 往复式压缩机的圆筒支撑结构
KR20070006172A (ko) 왕복동 압축기
CN210799292U (zh) 一种阀板增强板
KR101174657B1 (ko) 왕복동식 압축기의 토출커버 및 토출커버 결합구조
KR100565532B1 (ko) 리니어 압축기의 토출부 구조
KR20000020374A (ko) 밀폐형 전동압축기의 고효율 밸브장치
KR100390791B1 (ko) 왕복동식 압축기의 흡입밸브 고정장치
KR20020043272A (ko) 압축기용 흡입밸브의 고정장치
CN1769705A (zh) 密闭式压缩机的活塞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Taizhou LG Electronics Refrigerator Co., Ltd.

Assignor: Lejin Electronic and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Tianjin)

Contract fulfillment period: 2005.12.30 to 2015.12.29 contract change

Contract record no.: 200832000075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haling valve fixer of reciprocating movement compresso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102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081010

LIC Patent licence contract for exploitation submitted for record

Free format text: EXCLUSIVE LICENSE; TIME LIMIT OF IMPLEMENTING CONTACT: 2005.12.30 TO 2015.12.29; CHANGE OF CONTRACT

Name of requester: TAIZHOU LG ELECTRONICS FREEZE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81010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