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3972A - 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技术及其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技术及其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3972A
CN1223972A CN98121863A CN98121863A CN1223972A CN 1223972 A CN1223972 A CN 1223972A CN 98121863 A CN98121863 A CN 98121863A CN 98121863 A CN98121863 A CN 98121863A CN 1223972 A CN1223972 A CN 1223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aeration tank
dividing plate
aeration
type bi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21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612C (zh
Inventor
张灼
周小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 Zhuo
Original Assignee
Jinjingtian Sci & Trade Co Ltd Kunming C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jingtian Sci & Trade Co Ltd Kunming City filed Critical Jinjingtian Sci & Trade Co Ltd Kunming City
Priority to CN98121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612C/zh
Publication of CN1223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3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6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61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技术及其专用污水处理设备。使污水经过曝气、沉降、自动回流循环等净化处理工序达到排放或循环使用标准。其专用污水处理设备由缓冲槽(1)、曝气池(2)、沉降池(3)等组成。上部为柱形体下部为漏斗形的曝气池(2)与缓冲槽(1)通过连通口(10)相连通,与沉降池(3)由前、后导流板(7、9)和隔板(6)隔开。本发明工艺简便、合理,设备结构简单,净化效率高,适合于小规模污水集中净化处理。

Description

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技术及其污水处理设备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双面导流工艺实现的生物法污水处理技术及为实现该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
众所周知,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历史的经验告戒人们,必须切实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在治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也发明和创造了一些优秀的治污技术和方法。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二级生物污水处理工艺。它利用各种微生物絮凝成具有高效生物活性的絮状体-活性污泥,在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可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的目的。传统的处理流程是将污水首先导入第一沉降池预沉降处理,而后进入曝气池进行生化处理,然后进入第二沉降池进行沉降,达到清浊分流,下沉的一部分活性污泥通过回流管道泵回到曝气池,第二沉降池的上层清水经集水槽排出。这种技术一般多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工程,它的特点是处理水量大,出水质量好,负荷力高。但是其建设投资大,处理设施的容积大,占地面积大,耗能高,操作复杂,运行管理费用高。由于其活性污泥的回流需要通过回流泵来完成,破坏了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从而降低了处理效率,延长了污水处理周期,增大了设备投资。因此使得该技术很难在小规模、单点(如宾馆、饭店、生活小区及厂区工业废水等)污水的处理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此本发明人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开发出了一种采用双面导流工艺的生物法污水处理技术,并研制出实现这一技术的专用污水处理设备,经试用证明该技术工艺流程简捷、合理,设备结构简单,污水处理效率高,净化效果好。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工艺流程简便、合理,污水处理效率高、净化效果好,设备投资少,适合于小规模污水处理的生物法污水处理技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上述污水处理技术,设备占地面积小,投资少,结构简单,处理周期短,污水净化效率高的专用污水处理设备。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污水经以下工序进行净化处理后达到排放或循环使用标准:
1、待处理的污水通过污水入口经缓冲槽进入曝气池;
2、曝气池中存在有活性污泥,通过曝气池底部曝气头喷入空气,推动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混合,在池的中部形成上升水流,上升水流到达表面后向四周扩散,并沿池壁向下流动形成循环;
3、经曝气处理后的活性污泥与水渗入沉降池后,污泥通过回流口和导流板与隔板之间的夹缝自动回流入曝气池;
4、污水在曝气池中循环处理的时间一般为2.5~3小时,根据污水水质情况通过调节进水量实施工艺控制;
5、在沉降池中净化后的上层清水通过其上部的溢水口排出;
6、无活性污泥沉入曝气池底部并由排泥口排出处理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由缓冲槽、曝气池和沉降池等部分组成。曝气池的上部为柱形体下部呈漏斗形,漏斗的底部有排泥口,排泥口的上方有曝气头,曝气池之柱形体的下部与缓冲槽的下部通过连通口相连通,曝气池与沉降池之间由前、后导流板隔开,两导流板之间有一隔板,隔板下端与曝气池底边间设有回流口,上端与曝气池的上沿之间设有溢流口,沉降池的上部通过溢水口与集水槽连通。
本发明采用复合循环处理工艺提高了生物法污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率和净化效果,使该技术在小容积的处理设备上良好地得以实现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专用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导流板结构使活性污泥的回流通过夹缝和回流口自动完成,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净化率;紧凑型结构设计,使处理器的占地面积大为减少,同时也降低了设备投资,实现了技术工艺设备的小型化。本发明之技术及其专用设备为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全方位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与设备的保证。它特别适合于小规模、单点(如宾馆、饭店、生活小区及厂区工业废水等)水源污水的集中处理,以达到污水排放或循环再利用的环保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之技术与设备加以限制。
图1为本发明污水处理技术之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污水处理器之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之设备俯视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之污水处理技术的工艺包括曝气、沉降、自动回流循环等工序,具体以下列工序完成污水的净化处理并达到排放或循环使用标准:
1、待处理的污水通过污水入口经缓冲槽进入曝气池;
2、曝气池中存在有活性污泥,通过曝气池底部曝气头喷入空气,推动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混合,在池的中部形成上升水流,上升水流到达表面后向四周扩散,并沿池壁向下流动形成循环;
3、经曝气处理后的活性污泥与水渗入沉降池,同时进入沉降池的污泥一部分通过回流口自动回流入曝气池,大部分活性污泥通过后导流板与隔板之间的夹缝、溢流口和隔板与前导流板之间的夹缝流回曝气池;
4、污水在曝气池中循环处理的时间一般为2.5~3小时,根据污水水质情况通过调节进水量实施工艺控制;
5、在沉降池中净化后的上层清水通过其上部的溢水口经集水槽排出;
6、无活性污泥沉入曝气池底部并由排泥口排出处理器。
如图2、3所示,本发明的专用污水处理设备主要由缓冲槽1、曝气池2和沉降池3等部分组成。曝气池2的上部为柱形体下部为漏斗形,漏斗的底部有排泥口5,排泥口的上方有曝气头4,曝气池2之柱形体的下部与缓冲槽1的下部通过连通口10相连通,曝气池2与沉降池3之间由前、后导流板7、9隔开,两导流板7、9之间有一隔板6,其下端与曝气池2的下部漏斗形底边间有回流口14,上端与曝气池2的上沿之间设有溢流口8;沉降池3的上沿通过溢水口11与集水槽12连通,集水槽12的一侧装有出水口13。缓冲槽1可以通过输水管道与污水泵16相联,曝气头4通过管道与一空气泵15相联。
本发明之前导流板7装于隔板6之前曝气池2一侧与池的上沿平齐,后导流板9装于沉降池3一侧与池的上沿平齐,隔板6位于两导流板7、9之间构成回流夹缝,前导流板7的下沿一般位于隔板6上部1/10~1/2处,其具体位置一般根据溢流口8的大小来确定,溢流口8通常为10~500mm,其下沿低于溢水口11的下沿;后导流板9的下沿低于前导流板7,但一般位于隔板6的下部1/2~1处。前后导流板7、9与隔板6之间的距离为10~500mm,最好为15~400mm,一般不宜小于10mm。通常根据曝气池的截面宽度来确定,一般在1/20~1/5之间取值。导流板7、9可以前后倾斜一定的角度,一般小于15°,也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回流口14的大小一般为20~500mm,通常为水深的1/20~1/10。
本发明技术与设备的原理与工作过程:
将待处理的污水通过污水泵引入缓冲槽,再经其下部的连通口10进入曝气池,曝气池中存在有活性污泥,在曝气头4喷出的空气的推动下活性污泥与水充分混合,在池的中部形成上升水流,同时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量,上升水流到达水面后向四周扩散,并沿池壁向下流动。由于池下部漏斗状收缩及污泥的自重作用,使得高浓度的污泥向漏斗底部汇集,在此过程中又被上升的气流上冲形成回流。这种循环作用实现了三个目的,其一使搅拌均匀,活性污泥与污水混合充分;其二充氧曝气,使水的溶解氧增加;其三不留污泥、污水的滞留死角,最大限度地利用容器空间。污水在曝气池中停留的时间一般为2.5~3小时,通过调节污水的进水量实施工艺控制。经曝气处理后的污水通过隔板6下部的回流口14渗入沉降池3中。曝气池上面的污泥在前导流板7的引导下向下流动,因此不会由溢流口进入沉降池3。由于沉降池3的容积一般为曝气池的1/4以上,沉降池3中水流上升比较缓慢,低于污泥的沉降速度。由回流口14进入沉降池的污泥一方面在自重的作用下沿漏斗的斜壁平衡回流,大部分沿隔板6与后导流板9形成的夹缝向上流动,越过溢流口8沿前导流板7与隔板6之间的夹缝向下流回曝气池。这一流动过程是由于曝气池中沿前导流板7向下流动的水流对回流夹缝形成的负压作用的结果。处理后形成的清水经由沉降池3上方的溢水口11可进入集水槽12,并可通过出水口13引出处理器。
下面的实施例充分说明了本发明之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
实施例1、
设备采用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设备,曝气池容积为26升,沉降池的容积为8升,溢流口下沿低于溢水口下沿(控制水面位置)10mm,宽300mm;回流口高25mm,宽300mm;前后导流板与隔板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5mm。
工艺条件:污泥浓度20%(按1000ml处理水沉降30分钟污泥体积计),进水量10L/h,污水在处理器中的停留时间为3小时,溶解氧为6mg/L。
试验用污水取自昆明南亚风情园生活污水,处理前后的水样由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见表1。
表1污水处理前后水质分析结果对比表
    指标     处理前     处理后 净化率(%)
悬浮物(mg/L)     48     4     92
CODcr(mg/L)     188.88     16.17     91
氨氮(mg/L)     11.35     0.24     98
实施例2
设备采用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设备,曝气池容积为220升,沉降池的容积为50升,溢流口下沿低于溢水口下沿(控制水面位置)10mm,宽600mm;回流口高40mm,宽600mm;前后导流板与隔板之间的距离分别为40mm。
工艺条件:污泥浓度20%(按1000ml处理水沉降30分钟污泥体积计),进水量90L/h,污水在处理器中的停留时间为3小时,溶解氧为5mg/L。
试验用污水也取自昆明南亚风情园生活污水,处理前后的水样由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见表2。
表2污水处理前后水质分析结果对比表
    指标     处理前     处理后 净化率(%)
悬浮物(mg/L)     48     10     80
CODcr(mg/L)     188.88     16.17     91
氨氮(mg/L)     11.35     0.27     98
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发明之污水处理工艺与污水处理器净水效率高,出水质量好。
本发明的特点:
1、采用了自动夹缝回流和自重平衡回流取代传统工艺中的回流泵回流,不破坏活性污泥的絮状结构和生物活性,而且活性污泥连续不断,即时回流,从而缩短了处理时间,提高了处理效率和水的净化效果。
2、克服了传统技术用回流泵回流污泥量难以控制,运行管理复杂的弊端。本发明的处理器容积及其导流板可根据处理水量、COD负荷等不同条件进行设置,以达到设备高效运行的目的。
3、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使用方便,运行、管理费用低。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复合自动回流工艺和导流板结构设计实现了活性污泥的自动夹缝回流和自重平衡回流,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净化率。紧凑型结构设计,使处理器的占地面积大为减少,同时也降低了设备投资,实现了技术工艺设备的小型化。为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全方位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与设备的保证。本发明特别适合于小规模、单点(如宾馆、饭店、生活小区以及厂区工业废水等)污水的集中处理,以达到污水排放或循环利用的环保要求,推广使用本发明必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laims (10)

1、一种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技术,包括曝气、沉降、自动回流循环等过程,其特征是:以下列工序完成污水的净化处理:
a.处理的污水通过污水入口经缓冲槽缓冲预沉降后进入曝气池;
b.曝气池中存在有活性污泥,通过曝气池底部曝气头(4)喷入空气,推动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混合,在池的中部形成上升水流,上升水流到达表面后向四周扩散,并沿池壁向下流动形成循环;
c.经曝气处理后的活性污泥与水渗入沉降池后的污泥通过回流口(14)、前后导流板(7、9)与隔板(6)之间的夹缝自动回流入曝气池;
d.污水在曝气池中循环处理的时间一般为2.5~3小时,根据污水水质情况通过调节进水量实施工艺控制;
e.在沉降池中净化后的上层清水通过其上部的溢水口(11)经集水槽(12)排出;
f.无活性污泥沉入曝气池底部并由排泥口(5)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技术,其特征是:进入沉降池的一部分通过回流口(14)自重平衡回流入曝气池,大部分污泥通过后导流板(9)与隔板(6)之间的夹缝、溢流口(8)和隔板(6)与前导流板(7)之间的夹缝回流入曝气池。
3、一种专用于权利要求1的污水处理器,主要由缓冲槽(1)、曝气池(2)和沉降池(3)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曝气池(2)的上部为柱形体下部为漏斗形,漏斗的底部有排泥口(5),排泥口的上方有曝气头(4),曝气池(2)之柱形体的下部与缓冲槽(1)的下部通过连通口(10)相连通,曝气池(2)与沉降池(3)之间由前、后导流板(7、9)隔开,两导流板(7、9)之间有一隔板(6),其下端与曝气池(2)的下部漏斗形底边间有回流口(14),上端与曝气池(2)的上沿之间设有溢流口(8),沉降池(3)上部与溢水口(11)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器,其特征是:前导流板(7)装于隔板(6)之前曝气池(2)一侧与池的上沿平齐,下沿一般位于隔板(6)上部1/10~1/2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器,其特征是:后导流板(9)装于沉降池(3)一侧与池的上沿平齐,后导流板(9)的下沿低于前导流板(7),一般位于隔板(6)的下部1/2~1处。
6、如权利要求3、4、5所述的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器,其特征是:前后导流板(7、9)与隔板(6)之间的距离为10~500mm,一般为15~400mm;隔板(6)的上沿低于溢水口(11)的下沿。
7、如权利要求3、4、5所述的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器,其特征是:导流板(7、9)可以前后倾斜小于15°的角度。
8、如权利要求3、4、5所述的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器,其特征是:回流口(14)的大小一般为20~500mm,通常为水深的1/20~1/10。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器,其特征是:缓冲槽(1)通过输水管道与污水泵(16)相联,曝气头(4)通过管道与一空气泵(15)相联。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器,其特征是:溢水口(11)与集水槽(12)连通,集水槽(12)的一侧装有出水口(13)。
CN98121863A 1998-11-19 1998-11-19 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方法及其污水处理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108161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8121863A CN1081612C (zh) 1998-11-19 1998-11-19 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方法及其污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8121863A CN1081612C (zh) 1998-11-19 1998-11-19 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方法及其污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3972A true CN1223972A (zh) 1999-07-28
CN1081612C CN1081612C (zh) 2002-03-27

Family

ID=5227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2186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81612C (zh) 1998-11-19 1998-11-19 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方法及其污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612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3477C (zh) * 2002-01-17 2009-01-21 S·T·M工程株式会社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CN102923908A (zh) * 2012-10-30 2013-02-13 刘贤斌 一种污水生化处理一体化装置、系统及工艺方法
CN105668938A (zh) * 2016-03-28 2016-06-15 云南丰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式双面导流污水处理一体机
CN105776520A (zh) * 2016-03-28 2016-07-20 云南丰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段式双面导流污水处理方法及其污水处理设备
CN110963565A (zh) * 2019-12-31 2020-04-07 刘士军 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联合废水处理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3477C (zh) * 2002-01-17 2009-01-21 S·T·M工程株式会社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CN102923908A (zh) * 2012-10-30 2013-02-13 刘贤斌 一种污水生化处理一体化装置、系统及工艺方法
CN105668938A (zh) * 2016-03-28 2016-06-15 云南丰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式双面导流污水处理一体机
CN105776520A (zh) * 2016-03-28 2016-07-20 云南丰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段式双面导流污水处理方法及其污水处理设备
CN105776520B (zh) * 2016-03-28 2018-04-13 云南丰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段式双面导流污水处理方法及其污水处理设备
CN110963565A (zh) * 2019-12-31 2020-04-07 刘士军 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联合废水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612C (zh) 2002-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9406C (zh) 污水处理生化反应器
CN101591118A (zh) 多功能通用污水处理系统
CN100337933C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205965148U (zh) 一种硝化沉淀装置
CN209797712U (zh) 一种中高浓度综合污水脱氮除磷处理系统
RU2404133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107555600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081612C (zh) 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方法及其污水处理设备
CN105923911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方法
CN1513773A (zh) 高效复合澄清反应池及混凝、沉淀水处理工艺
CN1194910C (zh) 改良型氧化沟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CN104773917B (zh) 一种中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5347124U (zh) 城市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设备
CN210150899U (zh) 一种医院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1108760Y (zh) 一种高效斜板沉淀池
CN2365206Y (zh) 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器
CN103183412B (zh) 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789239Y (zh) 一体化好氧-缺氧污水处理装置
CN108675453A (zh) 村镇分散式污水处理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111717987B (zh) 一种曝气池污泥除砂方法及装置
CN205347151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CN107098538A (zh) 餐饮废水处理整体装置
CN210457857U (zh) 一种用于河道整治的排污口污水处理系统
CN1319872C (zh) 城镇生活污水的生物絮凝-氧化处理工艺方法
CN210176666U (zh) 一种生活垃圾渗滤液高效处理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ANG ZHU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JINJINGTIAN SCI. + TRADE CO., LTD., KUNMING CITY

Effective date: 201504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20

Address after: 650091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North Hospital, Yunnan University, 121 street, Yunnan, Kunming

Patentee after: Zhang Zhuo

Address before: 650091 Department of biology, Yunnan University, Yunnan, Kunming, Zhang Zhuo

Patentee before: Jinjingtian Sci. & Trade Co., ltd., Kunming City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32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