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1546A - 小信元顺序号的计数 - Google Patents

小信元顺序号的计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1546A
CN1221546A CN97195378A CN97195378A CN1221546A CN 1221546 A CN1221546 A CN 1221546A CN 97195378 A CN97195378 A CN 97195378A CN 97195378 A CN97195378 A CN 97195378A CN 1221546 A CN1221546 A CN 1221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data
packet
packet sequence
serial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95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G·佩特森
L·G·W·埃内罗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221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15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04Q11/0428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e.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gitised signals, e.g. speech, data, telecentral, television signals
    • H04Q11/0478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46Cell characteristics, e.g. loss, delay, jitter, sequence integrity
    • H04L2012/5647Cell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46Cell characteristics, e.g. loss, delay, jitter, sequence integrity
    • H04L2012/5652Cell construction, e.g. including header, packetisation, depacketisation, assembly, reassembly
    • H04L2012/5653Cell construction, e.g. including header, packetisation, depacketisation, assembly, reassembly using the ATM adaptation layer [AAL]
    • H04L2012/5656Cell construction, e.g. including header, packetisation, depacketisation, assembly, reassembly using the ATM adaptation layer [AAL] using the AAL2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在一个应用异步传送模式的远程通信系统中检测丢失数据信元的方法通过采用一种任选的小信元或ATM信元顺序计数使得在带宽利用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可以通过将小信元或ATM信元顺序计数在可在发送站调节的间隔上插入ATM信元流中来实现。

Description

小信元顺序号的计数
本发明涉及采用异步传送模式协议(ATM)及用于产生小信元的ATM适配层(AALM)时检测丢失的数据信元。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宽效率高的方法与设备,用于检测在两个末端站之间传输期间丢失的一个或多个小信元或ATM信元。
异步传送模式(ATM)是一种标准的协议,对于在远程通信系统(例如,蜂窝远程通信系统)内传送远程通信数据是有用的。数据在称为ATM信元的固定尺寸的数据包中从发送站传送到接收站。每个ATM信元包含一个48字节的有效载荷及一个5字节的头段。ATM在技术上是众所周知的,通常用于高位速率的应用(例如,多媒体通信)。然而,ATM同样可用于低位速率的应用(例如,蜂窝话音通信)。
当将ATM用于低位速率通信,例如蜂窝话音通信时,通常将已压缩数据的小包多路复用到ATM信元流中是有利的,如图1中由方法100所示。这些小包通常被称为“小信元”。小信元,虽然典型情况下比ATM信元短,然而在这方面是类似的,如它们也包含一个头段,通常是2字节长,和有固定或可变长度的有效载荷。另外,小信元可在ATM信元边界内延伸,如图1中用小信元101表示。通常,将小信元多路复用到ATM流中改善了带宽利用和降低了传输成本。
图2示出了一个典型的小信元200的格式,两字节的头段包括电路标识符区(CID)201,小信元有效载荷长度指示器202,差错检测区203(例如,循环冗余码(CRC)或位交插奇偶检验码)。这种小信元的格式在技术上是众所周知的。
在一种分层的通信系统中,产生这些附加信元,或将小信元的机构称为ATM适配层或AALm,其中“m”代表“小信元”。这种附加的方法或“层”可被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子层,如图3所示,会聚子层301使AALm能够与远程通信应用接合。组合与分解子层302将用户数据(例如,话音通信数据)在发送站插入小信元和在接收站将用户数据从小信元中抽出。多路复用与逆多路复用层303在发送站将小信元插入ATM信元的有效载荷中,在接收站将小信元从ATM信元的有效载荷中抽出。
一个应用ATM与AALm的远程通信系统必须谈到几件事情。一件这样的事情是保持小信元定位的能力,使得当包含一个或多个小信元的ATM信元到达接收站时,接收机能够知道每个小信元开始与结束的位置(即,在ATM信元流中第一字节与最后字节的位置)。如果小信元未定位,接收站将不可能从ATM信元的有效载荷中对小信元逆多路复用,不可能将用户数据从小信元中抽出。
图4示出先前的方法,典型情况下是如何使小信元定位的。例如,最先前的方法在某个ATM信元的开始应用一种小信元起始指示器(MSP)401。MSP401识别在ATM信元有效载荷内第一个完整的小信元403的起始位置(字节)402。MSP401典型情况下是六位长,因而它能够识别组成标准ATM有效载荷的48字节中任一个字节。两位扩展位,典型情况下,也被用于检验奇偶性。正如前面提到过的那样,每个小信元的头段包含一个长度指示器区203(见图2),识别相应小信元的长度,用组成小信元有效载荷的字节数表示。然后,定位可被保持,这是通过采用MSP401识别第一个完整小信元的位置,然后根据在每个小信元头段中长度指示器的值数出每个小信元的字节数。
另一个较大的事情,对于一个应用ATM与AALm的远程通信系统来说,是检测与报告丢失的小信元。小信元在两个末端站(例如,在一个蜂窝系统中,一个基站与一个移动交换中心)传输期间可能被丢失。有许多原因说明小信元为何会丢失;然而,一个公共的原因是由于不良的传输线路(例如,一种有很大干扰水平的传输线路)造成丢失一个或多个ATM信元。另一个公共的原因造成丢失小信元的是由于设备故障(例如,一种不良的开关)造成ATM信元的错误指向。
先前的方法通过将一个命令序列号(SN)区插入到每个ATM信元中来检测丢失的ATM信元。SN区典型情况下是三或四位长。分别当作一个模8或模16的计数器提供服务。存贮在每个ATM信元的SN区中的值跟踪已经发送到接收站的ATM信元的数目。同样地,接收站分别用模8或模16计数器跟踪接收到的ATM信元的实际数目。通过比较存贮在SN区中的值与存贮在接收站的模8或模16计数器中的值,丢失的ATM信元的数目可以被检测出来。如果ATM信元已经丢失,也可能小信元定位已经丢失。采用先前方法的问题是,将一个命令SN区插入到每个ATM信元中并非总是必要的,尤其是当传输可靠性是非常好并且小信元的丢失即使有也很少的时候更是这样。因而,将一个命令SN区插入到每个ATM信元中不必要地花费宝贵的带宽(即,带宽被浪费掉)。
本发明提供一更有效率的检测丢失小信元或丢失的ATM信元的方法与设备,是通过在由发送站或发送站操作员确定的可变化的间隔上产生一种任选的SN区的办法实现的。
本发明的以下和其它的目的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描述的方法与设备得到实现。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检测在两个远程通信末端站之间传输期间已经丢失的小信元和/或ATM信元。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用带宽效率高的方法检测丢失的小信元或ATM信元。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关于丢失的小信元或ATM信元的数目的信息给远程通信系统,以便如果必要的话,可采取校正措施。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通过采用一种任选的顺序号(S/N)区,以一种有更高带宽效率的方法实现检测丢失的小信元与丢失的ATM信元。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以上的与其它的目的通过一种检测丢失数据的方法与设备得到实现,包括以下步骤:传输至少一个不包含任何数据包顺序号的数据信元到一个接收站;产生一个代表通过数据信元发送到接收站的数据包的数目的数据包顺序号;将数据包顺序号作为一个预先规定的传输间隔的函数插入到所选的数据信元中;将包括数据包顺序号的所选的数据信元传送到一个接收站;和在接收站作为数据包顺序号的一种功能,确定是否数据已经丢失。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以上的与其它的目的通过一种检测丢失数据的方法与设备得到实现,包括以下步骤:产生一种代表通过数据信元传送到接收站的数据包的数目的数据包顺序号;将数据包顺序号作为一个预先规定的,可调节的传输间隔的函数插入到一个所选的数据信元中;将包含数据包顺序包的数据信元传送到一个接收站;和作为数据包顺序号的一种功能,确定数据是否已经丢失。
本发明的目的与优点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以下的详述将会理解,其中:
图1是示出将用户数据插入小信元以及将小信元多路复用到ATM信元的有效载荷中的示意图;
图2是描述一个典型的小信元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AALm子层的方框图;
图4是说明采用一种小信元起始指针来帮助保持小信元的定位的示意图;
图5A与5B示出将S/N区存入ATM信元的有效载荷中的两种不同的配置;
图6A与6B示出将S/N区传送到ATM信元的有效载荷中的两种方法的流程图;
图7A与7B示出接收在ATM信元中的S/N区以及利用它们检测丢失数据的两种方法的流程图;
图8A与8B用于发送与接收传送在一个ATM信元的有效载荷中的S/N区的一种设备的方框图;
图9A与9B示出与S/N区一道使用差错检测区的情况;
图10示出一个S/N小信元的格式;
图11A与11B示出发送在S/N小信元的有效载荷中的S/N区的两种方法的流程图;
图12A与12B示出接收在S/N小信元中的有效载荷中的S/N区与利用它们检测丢失数据的两种方法的流程图;
图13A与13B是一种用于发送与接收传送在S/N小信元的有效载荷中的S/N区的设备;
图14示出包含既用于小信元又用于ATM信元的一个S/N区的一个S/N小信元的格式;和
图15A与15B示出既将用于小信元的S/N区又将用于ATM信元的S/N区存入ATM信元的有效载荷中的两种不同的配置。
在本发明的第一种示范性实施方案中,一种远程通信系统采用一种任选的,可调的顺序号(S/N)区来检测从一个发送站传输到接收站期间丢失的小信元,依据这第一种示范性实施方案,发送站将S/N区插入一个ATM信元的有效载荷中,例如,ATM信元505中的S/N区501,如图5A中所示,或ATM信元555中的S/N区551,如图5B中所示。图5A与5B也示出S/N区可被插入ATM信元有效载荷中的任何地方。然而,两个最可优选采用的位置将是在ATM信元的有效载荷的第二字节中,刚好在MSP之后,如图5A中通过S/N区501表示,或在ATM信元有效载荷的最后字节中,如图5B中,通过S/N区551表示。
与将S/N区插入每个ATM信元有效载荷的先前方法不同,本方法提供给系统操作员,或发送站(如果是自动化的话),将S/N区插入比每个ATM信元要少的ATM信元中的选择。系统操作员或发送站可以通过预先规定传输间隔来实现这一点。例如,如果发送站的操作员确定,不需要将S/N区插入每个ATM信元,操作员可规定一个ATM信元间隔I,这就导致发送站将S/N区插入ATM信元每隔I个一次。当传输线路的信号质量是非常好时,操作员可以采取这种措施,在每个ATM信元中占据宝贵的带宽是没有理由的。然而,当由于过分高的干扰水平使信号质量很坏时,操作员可以决定以带宽为代价谨慎地减小ATM信元间隔。
因为S/N区将不再出现在每个ATM信元中,接收站必须得到命令,是否要在ATM信元有效载荷中寻找S/N区。这可以通过在每个ATM信元头段中指定一位用于识别在有效载荷中S/N区是存在还是不存在来实现。例如,若该位的值为“0”,可对接收站表明,S/N区出现在有效载荷中。相反,如该位的值为“1”,可对接收站表明,S/N区未出现在有效载荷中。虽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在ATM信元中任何位都可用于此目的,然而在每个ATM信元头段的有效载荷类型标识符中为ATM用户-到-用户(AUU)数据保留的位是优选的。例如,在图5A中AUU数据位510或图5B中AUU数据位560可用于此目的。通常,在技术上是众所周知的,AUU数据位可用于各种用户操作需要,就像以上所描述的一样。
图6A示出了一种方法,可被发送站用来实施以上描述的第一种示范性实施方案。如前所述,在发送站的操作员或发送站本身可以决定建立或改变传输间隔,例如,一个ATM信元的间隔,如方框601所示。因为发送站每隔I个ATM蜂窝插入一个S/N区,因而必须保持跟踪每个所发送的ATM信元。这可以采用一个初始状态被设置为“0”的ATM信元计数器(ATM/cc)来实现。因为最终目的是检测丢失的小信元,因而也必须维持一个S/N计数器,跟踪发送到接收站的小信元的实际数目。S/N计数器初始状态也被设置为“0”,如方框610中所示。同样地,在相应的ATM信元头段中的AUU位初始状态被设置为“1”。
一旦计数器及AUU位被初始化,发送站准备传送到接收站的ATM信元,如方框625所示。为了图示说明的目的,ATM信元有效载荷将包含X个小信元,包括任何重迭到下一个ATM信元中的小信元;因此,X是一个整数值,然后,发送站用值X将S/N计数器增量,用值“1”将ATM/cc增量,分别如方框630与方框635所示。
如果,在ATM/cc增量以后,ATM/cc的值并不等于值I,如离开决策方框640的“否”支路所示,发送站将AUU位设置为等于“1”,如方框645所示。这表明,在ATM信元中将没有S/N区。然后ATM信元被发送到接收站,如方框665所示。
然而,如果在对ATM/cc增量以后,ATM/cc的值等于值I,如离开决策方框640的“是”支路所示,发送站将AUU位设置为“0”,如方框650所示。这表明,ATM信元将包含一个带有值为“0”的AUU位和一个S/N区。然后发送站将ATM/cc复位为零,如方框655所示,S/N计数器被增量的值被插入到ATM信元的有效载荷中,如方框660所示,然后S/N计数器被复位为“0”,如方框670所示,然后,ATM信元被发送到接收站,如方框665所示。
图7A示出一种方法,可被接收站用来实施以上描述的第一种示范性实施方案。而且,因为最终目的是检测丢失的小信元,接收站必须保持跟踪接收到的小信元的实际数目。这可以用一个初始状态设置为“0”的小信元计数器(MC/c)来实现。如方框701所示,然后接收站从发送站接收一个ATM信元,如方框705所示,为了图示说明的目的,ATM信元包含X个小信元。在这点上,接收站用X,在相应的ATM信元中的小信元数目,对MC/c增量,如方框707所示。如果下一个ATM信元的AUU位等于0,如离开决策方框710的“是”支路所示,表明在有效载荷中存在一个S/N区,接收站将读出并解释在ATM信元有效载荷中作为S/N区的适当的字节,如方框715所示。为了确定自从接收前一个S/N以来是否有任何小信元已经丢失。接收站将存贮在MC/c中的值与存贮在S/N区中的值作比较,如决策方框720所示。如果MC/c的值等于存贮在S/N区中的值,如离开决策方框720的“是”支路所示,接收站推断没有小信元已经丢失并且接收站将MC/c复位到值“0”,并准备接收下一个ATM信元。
如果MC/C不等于存贮在S/N区中的值,如离开决策方框720的“否”支路所示,接收站推断小信元已经丢失,如方框730所示,存贮在MC/C中的值与当前S/N区的值之间的差别反映了小信元实际丢失的数目。这信息可被远程通信系统用于各种目的。例如,可用于检测系统硬件的问题,或可用于确定是否必须采取步骤去抵销影响通信通道的高的干扰水平。如果必要的话,接收站可以重建小信元的定位,通过采用MSP或如美国专利申请08/626,000所描述的头段集成检验(HIC)码来实现,引入于此作为参考。这种步骤示于方框735中。然后,MC/C被复位到“0”,接收站准备接收下一个ATM信元。
如果AUU位不等于“0”,如离开决策方框710的“否”支路所示,表明S/N区并未出现在ATM信元中,接收站接收下一个ATM信元。
图8A示出了一种可用于实施前面提到的方法的设备的简单方框图。在发送站801,AALm805产生小信元(未示出),这在技术上是众所周知的。小信元由多路复用器810顺序地多路复用到ATM信元有效载荷中。一个S/N计数器815被维持用以保持跟踪实际发送的小信元的数目。正如以上提到的那样,操作员可以建立一个预先规定的ATM信元间隔,其值可以存入一个寄存器820中。另外,维持一个ATM信元计数器(ATM/cc)825。当存贮在ATM/cc825中的值等于存贮在间隔寄存器820中的值,发送站将让多路复用器810把S/N计数器815的值在将ATM信元发送到接收站850以前插入到当前ATM信元有效载荷的适当的字节中。另外,在ATM信元头段的PTI区中的AUU位将设置为“0”。根据AUU标志827,指明一个S/N区已经插入到ATM信元有效载荷中。ATM信元的传送用虚线830示出。
在接收站850,ATM信元被接收到,小信元被逆多路复用器855逆多路复用,小信元被发送到AALm860进行分解(也就是,从小信元中除去通信数据)。依据第一种示范性实施方案,接收站也可包含AUU标志865,用来确定是否在每个到来的ATM信元的头段中的AUU位被设置为“1”或“0”。如上所述,值“0”可以表明,在相应的ATM信元有效载荷中存在S/N区。另外,接收站850可包含一个S/N区寄存器870用于抽取S/N区的值,如果该值在当前的ATM信元中存在的话。最后,接收站可以包含一个小信元计数器875。小信元计数器875用于保持跟踪接收到的小信元的实际数目,通过存贮在小信元计数器875中的值与存贮在S/N区中的值的比较,接收站850可以确定是否任何小信元已经丢失。
另外一种办法,发送站与接收站除了小信元以外可以跟踪ATM信元。那末,该设备将分别在发射机站与接收机站上包括一个ATM信元计数器,以下将作更详细的解释。
关键性的通信数据,如存贮在S/N区中的数据,典型情况下由一个差错检测码,例如,CRC或奇偶位加以保护。图9A与9B分别示出一种专用差错检测码901或951,可附在S/N区。另外一种办法,S/N区可由一个公共差错区(未示出)加以保护,典型的做法是,插在ATM信元有效载荷的末端,用来检测与小信元头段有关的差错。公共差错检测区如HIC码在技术上是众所周知的。
典型情况下,一个S/N区只有3至4位长。然而,可以扩展此长度以增加以上描述的方法的可靠性。例如,如果S/N区只有3位长,它只可能反映8个小信元中的一个数。在第八个小信元发送以后,计数器将从值7(即二进制中的111)滚动到值0。如果一个包含8个小信元的ATM信元丢失了,存贮在下一个S/N区中的值看上去像是没有改变,S/N区应该仍然等于在接收站中被保持在MC/c。因此,接收站将假定,它已经接收到全部所发送的小信元,而事实上,8个小信元已经丢失。通常,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增加S/N区的大小来防止。虽然增加的可靠性是以带宽为代价的,这可以通过增加ATM信元间隔I的长度来加以补偿。
在第二种示范性实施方案中,发送站通过产生与发送一个专门的S/N小信元到接收站,其发送的间隔是预先规定的传输间隔I,例如,一个小信元的间隔,来控制检测丢失的小信元。图10示出了一种S/N小信元1001的示范性格式。正如所有小信元一样,S/N小信元1001包含一个头段1005与有效载荷1010。另外,头段1005包含一个CID码(未示出),典型值是8位长。虽然所有的小信元在它们各自的头段中包含一个CID区,与所有S/N小信元有关的CID区将是一个单独的,预先规定的值。这个单独的,预先规定的CID值将把S/N小信元从所有其它小信元中区分开来,为了图示说明的目的,对于所有S/N小信元的预先规定的CID值可以是255(即,在二进制中的11111111)。
S/N小信元1001的有效载荷1010将包含一个S/N区1015。无论从哪方面看,S/N区与在第一种示范性实施方案中所描述的S/N区除了是在一个专门的小信元的有效载荷中传送到接收站而不是在一个ATM信元有效载荷的第二或最后一个字节中传送以外是完全相同的。如前所述,S/N区的长度可被扩展以改善可靠性。如前面已提到过的那样,S/N区可以有一个与它有关的差错检测码1020。
图11A示出了一种方法可用于实施第二种示范性实施方案的发送站。一种预先规定的传输间隔,例如,一个小信元的间隔,一个小信元计数器(MC/c),和一个顺序号(S/N)计数器全都必须被初始化,分别如方框1101,1105,和1110所示。然后,AALm对S/N计数器与MC/c用“1”增量,如方框1130与1135所示。
如果,在MC/c被增量以后,MC/c的值并不等于间隔值I,如离开决策方框1140的“否”支路所示,AALm准备并对下一个小信元多路复用,如方框1160与1165所示。如果,在MC/c被增量以后,MC/c的值等于间隔值I,如离开决策方框1140的“是”支路所示,MC/c的值被复位为“0”,S/N计数器的值被复位为“0”,AALm将存在S/N计数器的值插入到下一个小信元的有效载荷中,AALm附加上包括预先规定的CID码的适当的小信元头段,分别如方框1145,1150,和1155所示。然后AALm将小信元多路复用到当前ATM信元的有效载荷中,如方框1165所示。然后步骤执行到方框1130与方框1135,其中S/N计数器与MC/c被用“1”增量。注意,图11A并未表示出这样的事实,一旦AALm已经用小信元充满当前ATM信元有效载荷,ATM层304(参看图3)将附上适当的ATM信元头段并将ATM信元发送到接收站。
图12A示出了一种方法可用于实施第二种示范性实施方案的接收站。小信元计数器(MC/c)被初始化,如方框1201中所示。然后接收站从发送站接收下一个ATM信元,如方框1205所示,其中包含的小信元被从有效载荷中一个一个地逆多路复用,如方框1210所示。然后接收站增量MC/c,如方框1212所示。
如果接收站确定,在小信元的头段中的CID码并不等于预先规定的指明是否一个小信元是一个SN小信元的CID码,如离开决策方框1215的“否”支路所示,接收站检验是否在ATM信元中有更多的小信元。如果在ATM信元中有更多的小信元,如离开决策框1225的“否”支路所示,接收站将下一个小信元多路复用。如果在ATM信元中无更多的小信元,如离开决策方框1225的“是”支路所示,接收站重新得到下一个ATM信元。
然而,如果在下一个小信元中的CID码等于识别小信元为一个S/N小信元的预先规定的值,如离开决策方框1215的“是”支路所示,接收站将读出在相应小信元有效载荷中的S/N区,如方框1230所示。接收站将存贮在S/N区中的值与MC/c的当前值比较。如果两个值相等,如离开决策方框1235的“是”支路所示,接收站推断没有小信元已经丢失,步骤进行到重新得到或者是ATM信元中的下一个小信元,或者下一个ATM信元,如决策方框1225所示。
如果S/N区与MC/c不相等,如离开决策方框1235的“否”支路所示,接收站推断小信元已经丢失,本方法进行的步骤如第一种示范性实施方案所描述的那样,由方框1240,1245与1250所示。
这第二种示范性实施方案提供减小在S/N区之间预先规定的传输间隔的灵活性,使得在一个ATM信元中出现多于一个S/N小信元,例如,在第一种示范性实施方案中,ATM信元间隔为“1”的结果是每个ATM信元一个S/N区。在第二种示范性实施方案中,如果环境情况认为这样一种间隔是合理的话,可以发送每个ATM蜂窝多于一个S/N区。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这样做将占用宝贵的带宽。
图13A示出了一种设备的简单方框图,该设备可用来实施依据第二种示范性实施方案检测丢失小信元的方法。图13A示出了这样一种设备,它包含与第一种示范性实施方案有关的设备相同类型的部件。例如,发送站1301包含一个AALm1305,用来准备与产生小信元;一个多路复用器1310,用来将小信元多路复用到ATM信元的有效载荷中;一个S/N计数器1315,用来维持发送的小信元的实际数目;一个小信元计数器(MC/c)1320,用来保持跟踪小信元的间隔值;和一个小信元间隔寄存器1325,其中包含由操作员或发送站设置的预先规定的传输间隔,如上面已描述过的那样。在图13A所示的设备与图8A中所示的设备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存贮在各种计数器中的信息由AALm使用,如图所示的那样,因为正是AALm产生小信元。
同样地,接收站设备1350的配置与图8A中所示的第一种示范性实施方案有关的接收设备850类似。一个差别是接收站1350包含一个CID检测器1365,用于确定是否一个当前的小信元的CID值等于用来识别S/N小信元的预先规定的CID值。接收站1350也包含一个S/N区寄存器1370与一个小信元计数器1375。这些部件由AALm1360使用,因为正是AALm将小信元从ATM信元有效载荷中逆多路复用并从中将数据分离出来。
图14示出一个可由本发明的第三种示范性实施方案产生的S/N小信元1400。无论从哪方面看,这种实施方案与第二种示范性实施方案是类似的,要不是小信元有效载荷既包括一个S/Nmini区1405,用于跟踪实际发送的小信元的数目又包括一个S/NATM区1410,用于跟踪已经发送的ATM信元的数目的话,就完全一样。
实施这种替代的实施方案有关发送站与接收站的示范性方法分别示于图11B与12B。注意,示于图11B与12B中的方法基本上分别与示于图11A与12A中的方法相同的。在两套图以及它们相应的方法之间的主要差别是在发射机中有一个附加的计数器S/NATM和在接收机中有一个附加的ATM信元计数器(AC/C),分别用来跟踪已经发送与已经接收到的ATM信元的数目。
同样,图13B示出一种可用来实施这种替代实施方案的设备,而且,在图13B中所示的设备基本上类似于图13A中所示的设备,要不是在发送站中增加了两种分开的计数器:S/Nmini计数器1380与S/NATM计数器1385,和在接收站中增加了一个ATM信元计数器1390与一个S/NATM区寄存器1395的话,就完全一样。
图15A与15B类似地分别连同第四种示范性实施方案示出ATM信元1500与1550。这第四种示范性实施方案类似于第一种示范性实施方案,要不是ATM信元有效载荷既包括一个SNmini区,用于跟踪实际发送的小信元的数目又包括一个SNATM区,用于跟踪已经发送的ATM信元的数目的话,就完全一样。
实现本实施方案有关发送站与接收站的示范性方法分别示于图6B与7B中。注意,示于图6B与7B的方法基本上分别与示于图6A与7A中的方法相同的。在两套图和它们相应的方法之间的主要差别是在发射机中有一个附加的计数器S/NATM和在接收机中有一个附加的ATM信元计数器(AC/C),分别用来跟踪已经发送与接收的ATM信元的数目。
同样,图8B示出一种可用来实现本实施方案的设备。而且,示于图B的设备基本上类似于图8A中所示的设备,要不是在发送站中增加两个分开的计数器:S/Nmini计数器880与S/NATM计数器885,和在接收站中增加一个ATM信元计数器890与一个S/NATM区寄存器895的话,就完全一样。
由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案提供的主要好处是增加带宽效率。依据第一种示范性实施方案,例如,一个ATM信元间隔为8,与一个命令间隔为1相比较(先前方法),带宽效率改善大约1个百分点,依据第二种示范性实施方案,一个小信元间隔为8(即,每八个小信元插入一个S/N小信元),改善带宽效率大约0.2%。本发明的其它主要好处是给操作员调节ATM信元或小信元间隔的灵活性,由此为情况允许时提供改善的带宽效率,当传输线路的质量需要时,以带宽效率为代价,提供改善的可靠性。
对本发明已经参考几种示范性的实施方案作了描述。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容易明白的,也可不用上述的示范性实施方案的特定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这样做并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这些示范性实施方案仅仅是用于说明,不应该看成是任何方式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给出,而不是以前的描述,所有落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变化和等同物都被包括在内。

Claims (30)

1.在一个将数据包从一个发送站传送到一个接收站的远程通信系统中,一种检测丢失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传送至少一个不包含任何数据包顺序号的数据信元到一个接收站;
产生数据包顺序号,它代表通过数据信元发送到接收站的数据包的数目;
将数据包顺序号作为一个预先规定的传输间隔的函数插入到所选的数据信元中;
将包含数据包顺序号的所选的数据信元传送到一个接收站;和
在接收站,作为数据包顺序号的一种功能,确定是否数据已经丢失。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产生数据信元的顺序号,它代表发送到接收站的数据信元的数目;
将数据信元顺序号作为一个预先规定的传输间隔的函数插入到所选的数据信元中;和
在接收站,作为数据信元顺序号的一种功能,确定是否数据已经丢失。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数据信元是异步传送模式信元和所述的数据包是一个小信元。
4.在一个将数据包从一个发送站传送到一个接收站的远程通信系统中,一种检测丢失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产生数据包顺序号,它代表通过数据信元发送到接收站的数据包的数目;
将数据包顺序号作为一个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的函数插入到所选的数据信元中;
将包含数据包顺序号的数据信元传送到一个接收站;和
在发送站,作为数据包顺序号的一种功能,确定是否数据已经丢失。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发送站,更新数据包顺序号以响应每个数据信元的传送;和
将已更新的数据包顺序号在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上插入到所选的数据信元中。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确定步骤,作为数据包顺序号的一个功能,确定是否数据已经丢失,包括以下步骤:
跟踪由接收站接收到的数目包的数目;
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目与数据包顺序号比较;和
作为所述的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目与数据包顺序号之间比较的一个功能,确定是否数据已经丢失。
7.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将数据包顺序号作为一个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的函数,插入到所选的数据信元中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数据包顺序号插入到所选的数据信元的有效载荷部分的预定位置;
其中所述的数据包是小信元,所述的数据是异步传送模式(ATM)信元,和所述的传输间隔由ATM信元的数目来量度。
8.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将数据包顺序号作为一个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的函数插入一个所选的数据信元中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数据包顺序号插入到顺序号小信元中;和
将顺序号小信元插入到数据信元的有效载荷部分;
其中所述的数据包是小信元,所述的数据信元是异步传送模式(ATM)信元,和所述的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由ATM信元的数目来量度。
9.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发送站,更新数据包顺序号以响应每个数据包的传送;和
将已更新的数据包顺序号在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上插入。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在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上插入已更新的数据包顺序号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数据包顺序号插入顺序号小信号;和
将顺序号小信元插入该数据信元的有效载荷部分;
其中所述的数据包是小信元,所述的数据包是ATM信元,和所述的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是由小信元的数目来量度。
11.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产生数据信元顺序号,代表发送到接收站的数据信元的数目;
将数据信元顺序号作为一个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的函数插入所选的数据信元中;和作为数据信元顺序号的一个功能,确定是否数据已经丢失。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更新数据信元顺序号以响应每个数据信元的传送;和
将已更新的数据信元顺序号在预先规定和可调的传输间隔上插入到所选的数据信元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作为数据信元顺序号的一个功能,确定是否数据已经丢失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跟踪由接收站接收的数据信元的数目;
将接收到的数据信元数目与接收到的数据信元顺序号比较;和
作为所述的接收到的数据信元数目与数据信元顺序号之间比较的一种功能,确定是否数据已经丢失。
14.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将数据信元顺序号作为一个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的函数插入到所选的数据信元中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数据信元顺序号插入所选的数据信元的一个有效载荷部分的预先规定的位置中,
其中所述的数据信元是ATM信元,和
其中所述的传输间隔由ATM信元的数目来量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将数据信元顺序号作为一种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的函数插入到一个所选的数据信元中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数据信元顺序号插入到顺序号小信元中;和
将顺序号小信元插入到所述数据信元的一个有效载荷部分,
其中所述的数据信元是ATM信元,和
其中所述的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由ATM信元的数目来量度。
16.在将数据包从一个发送站传送到一个接收站的远程通信系统中,一种用于检测丢失数据的设备,包括:
用于传送不包含数据包顺序号的数据信号到一个接收站的装置;
产生数据顺序号的装置,该顺序号代表通过数据信元发送到接收站的数据包的数目;
将数据包顺序号作为一个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的函数插入到所选的数据信元中的装置;
将不包含数据包顺序号的所选的数据信元传送到接收站的装置;和
在发送站,作为数据包顺序号的一个功能,确定是否数据已经丢失的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还包括:
产生数据信元顺序号的装置,该顺序号代表发送到接收站的数据信元的数目;
将数据信元顺序号作为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的一种函数,插入到所选的数据信元中的装置;和
在接收站,作为数据信元顺序号的一个功能,确定是否数据已经丢失的装置。
18.权利要求17的设备,其中所述的数据信元是异步传送模式信元和所述的数据包是一个小信元。
19.在将数据包从发送站传送到接收站的远程通信系统中,一种用于检测丢失数据的设备包括:
产生数据包顺序号的装置,该顺序号代表通过数据信元发送到接收站的数据包的数目;
将数据包顺序号作为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的函数插入一个所选的数据信元的装置;
将包含数据包顺序号的数据信元传送到接收站的装置;和
作为数据包顺序号的一种功能,确定是否数据已经丢失的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设备,还包括:
随同每个数据信元的发送更新数据包顺序号的装置;和
将一个已更新的数据包顺序号在预先规定和可调的传输间隔上插入所选的数据信元中的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设备,作为数据包顺序号的一种功能,确定是否数据已经丢失的装置包括:
跟踪由接收站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目的装置;
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目与数据包顺序号比较的装置;和
作为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目与数据包顺序号之间的所述的比较的一种功能,确定数据是否已经丢失的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9的设备,其中将数据包顺序号作为预先规定并可调的传输间隔的一个函数插入到一个所选数据信元中的装置包括:
将数据包顺序号插入到所选数据信元的一个有效载荷的预先规定的位置中的装置,
其中所述的数据包是小信元,
其中所述的数据信元是ATM信元,和
其中所述的传输间隔由ATM信元的数目来量度。
23.根据权利要求19的设备,其中将数据包顺序号作为一种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的函数插入一个所选的数据信元的步骤包括:
将数据包顺序号插入到一个顺序号小信元中的装置;和
将顺序号小信元插入到数据信元的有效载荷部分中的装置,
其中所述的数据包是小信元;
其中所述的数据信元是ATM信元,和
其中所述的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由ATM信元的数目来度量。
24.根据权利要求19的设备,还包括:
随同每个数据包的发送更新数据包顺序号的装置;和
将已更新的数据包顺序号插入到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上的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4的设备,其中所述的将已更新的数据包顺序号插入到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上的装置包括:
将数据包顺序号插入到顺序号小信元中的装置;和
将顺序号小信元插入到数据信元的有效载荷部分中的装置,
其中所述的数据包是小信元,
其中所述的数据信元是ATM信元,和
其中所述的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由小信元的数目来量度。
26.根据权利要求19的设备,还包括:
产生数据信元顺序号的装置,该顺序号代表发送到接收站的数据信元的数目;
将数据信元顺序号作为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的一个函数插入到所选的数据信元中的装置;和
作为数据信元顺序号的一种功能,确定是否数据已经丢失的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设备,还包括:
随同每个数据信元的发送更新数据信元顺序号的装置;和
将已更新的数据信元顺序号在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上插入所选的数据信元中的装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7的设备,其中作为数据信元顺序号的一种功能,用于确定是否数据已经丢失的装置包括:
跟踪由接收站接收的数据信元的数目的装置;
将接收到的数据信元的数目与数据信元顺序号比较的装置;和
作为接收到的数据信元的数目与数据信元顺序号之间所述的比较的一种功能,确定是否数据已经丢失的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6的设备,其中数据信元顺序号作为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的一个函数插入一个所选的数据信元的装置包括:
将数据信元顺序号插入所选的数据信元的有效载荷部分的预先规定的位置上的装置,
其中所述的数据信元是ATM信元,和
其中所述的传输间隔由ATM信元的数目来量度。
30.根据权利要求26的设备,其中将数据信元顺序号作为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的一个函数插入到所选的数据信元中的装置包括:
将数据信元顺序号插入顺序号小信元的装置;和
将顺序号小信元插入所选的数据信元的有效载荷部分中的装置,
其中所述的数据信元是ATM信元,和
其中,所述的预先规定的和可调的传输间隔由ATM信元的数目来度量。
CN97195378A 1996-06-10 1997-06-03 小信元顺序号的计数 Pending CN12215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8/661,161 US5802050A (en) 1996-06-10 1996-06-10 Minicell sequence number count
US08/661,161 1996-06-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1546A true CN1221546A (zh) 1999-06-30

Family

ID=24652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95378A Pending CN1221546A (zh) 1996-06-10 1997-06-03 小信元顺序号的计数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5802050A (zh)
EP (1) EP0904669A1 (zh)
JP (1) JP2000512105A (zh)
KR (1) KR20000016485A (zh)
CN (1) CN1221546A (zh)
AR (1) AR007526A1 (zh)
AU (1) AU723092B2 (zh)
BR (1) BR9709566A (zh)
CA (1) CA2257610A1 (zh)
MY (1) MY132378A (zh)
WO (1) WO199704825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7715B (zh) * 2002-11-20 201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中数据包传送的可靠性保证方法
WO2010091610A1 (zh) * 2009-02-13 2010-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检测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1123584B (zh) * 2007-05-21 2010-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ip链路丢包情况的方法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05845C2 (sv) * 1995-04-24 1997-10-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och sätt att överföra mikroceller i detta
FI101763B1 (fi) * 1995-12-01 1998-08-14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Siirrettävän tiedon koostumuksen säilyttäminen tukiaseman vaihdon yhteydessä
SE515588C2 (sv) * 1996-01-25 2001-09-0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iniceller med variabel för storlek på nyttolasten i ett mobiltelefonnät
GB9621776D0 (en) * 1996-10-18 1996-12-11 Northern Telecom Ltd ATM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GB2321568A (en) * 1997-01-22 1998-07-29 Northern Telecom Ltd ATM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6229821B1 (en) * 1997-04-22 2001-05-08 At&T Corp. Serial data transmission of variable length mini packets using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GB9709110D0 (en) * 1997-05-02 1997-06-25 Northern Telecom Ltd Data suppression & regeneration
JP3765914B2 (ja) * 1997-10-13 2006-04-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ショートセル多重化装置
US6545981B1 (en) 1998-01-07 2003-04-08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error detection and recovery in a system area network
US6493343B1 (en) * 1998-01-07 2002-12-10 Compaq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Group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multi-pathing data transfers in a system area network
JP3635926B2 (ja) * 1998-05-14 2005-04-06 Kddi株式会社 網接続装置
US6449276B1 (en) * 1998-05-20 2002-09-1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switching of partial minicells in ATM adaptation layer 2
US6396853B1 (en) * 1998-05-28 2002-05-2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roviding data services to telecommunications user terminals
KR100311619B1 (ko) * 1998-09-07 2001-12-17 서평원 분산처리 시스템에서 프로세서간 메시지 송수신 방법
US6389038B1 (en) * 1999-01-26 2002-05-14 Net 2 Phone Voice IP bandwidth utilization
US6396829B1 (en) * 1999-07-06 2002-05-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mmunications channel synchronous micro-cell for integrating circuit and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s
US6650650B1 (en) * 1999-09-16 2003-11-18 Ut Starco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voice data over network structures
US6763024B1 (en) * 1999-10-14 2004-07-13 Alcatel Canada Inc. Method and devices for cell loss detection in ATM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s
US7586899B1 (en) 2000-08-18 2009-09-08 Juniper Network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an overlay network for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applications
US7002993B1 (en) * 2000-08-18 2006-02-21 Juniper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media aggregation in a packet-switched network
US7058010B2 (en) * 2001-03-29 2006-06-0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led switchover of unicast and multicast data flows in a packet based switching system
JP3931595B2 (ja) * 2001-07-10 2007-06-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ータ修正装置及びデータ修正方法
JP2011164755A (ja) * 2010-02-05 2011-08-25 Fujitsu Ltd データ変換装置、データ変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736197B1 (en) * 2011-08-17 2016-03-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cket reassembly and resequence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5244A (en) * 1994-05-19 1996-09-10 Integrated Network Corporation Scalable multimedia network
US5583859A (en) * 1994-08-30 1996-12-10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c. Data labeling technique for high performance protocol processing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7715B (zh) * 2002-11-20 201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中数据包传送的可靠性保证方法
CN101123584B (zh) * 2007-05-21 2010-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ip链路丢包情况的方法及设备
WO2010091610A1 (zh) * 2009-02-13 2010-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检测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0512105A (ja) 2000-09-12
AU3198797A (en) 1998-01-07
EP0904669A1 (en) 1999-03-31
WO1997048250A1 (en) 1997-12-18
AU723092B2 (en) 2000-08-17
AR007526A1 (es) 1999-11-10
BR9709566A (pt) 1999-08-10
CA2257610A1 (en) 1997-12-18
MY132378A (en) 2007-10-31
KR20000016485A (ko) 2000-03-25
US5802050A (en) 1998-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1546A (zh) 小信元顺序号的计数
AU677125B2 (en) Connection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809012A (en) Connection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9215C (zh) 微信元分段及重组
US6961326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variable-length data according to a radio link protoco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0642228B1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terleaved error correction coded data on a transmission frame
EP0532296B1 (en) Packet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parallel transmission media
TW498647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operation over noisy, high speed wireless links
JP3836513B2 (ja) ミニセルアライメントとヘッダー保護とを組み合わせた方法および装置
US8249075B2 (en) ATM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CN1322424A (zh) 一种在电信系统中的数据分段方法
US20020101871A1 (en) Connection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217862A (zh) 支持有线与无线通信的可变带宽异步传送模式网络接入的系统
EP1119980A1 (en) Encoding method of multimedia data and device thereof
AU722325B2 (en) Signalling method and a digital radio system
US6411629B1 (en) Data interleaving method
CA239961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the better cell from redundant streams within a cell-oriented environment
CN1066877C (zh) 位流收信机串行数字位流中至少两种时隙的区分方法
JP2001501797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基地局システム
EP1102515A2 (en) Accommodation frame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of different data traffics on common carrier wave
MXPA02007857A (es) Metodo para la transmision de mensajes divididos en varios paquetes.
US6876671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variable sized packets from an upper layer of a stack of communication protocol layers to a lower layer intended to manage fixed sized packets
US2002012243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on of a data stream from high-to-low-to-high bandwidth links
CA2152177C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ing an encoder and a decoder when an error is detected upon transmission of encoded data o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696556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an event status across a data chan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601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