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0356C - 连接蓝牙和无线lan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蓝牙和无线lan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0356C
CN1220356C CNB031382134A CN03138213A CN1220356C CN 1220356 C CN1220356 C CN 1220356C CN B031382134 A CNB031382134 A CN B031382134A CN 03138213 A CN03138213 A CN 03138213A CN 1220356 C CN1220356 C CN 122035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signal
wlan
utility lay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382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72935A (zh
Inventor
辛尚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72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2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03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035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5014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or bootstrap protocol [BOO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8Information format or content conversion, e.g. adaptation by the network of the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form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wireless delivery to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无线LAN终端和蓝牙终端并能在这些终端间进行通信的装置和方法。另外,还提供了一种能在无线LAN终端和蓝牙终端之间建立特定网络的装置和方法。蓝牙-无线LAN连接装置包括接收蓝牙信号并将蓝牙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的蓝牙信号-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和将公用层数据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并传输无线LAN信号的公用层数据-无线LAN信号转换单元。根据这些装置和方法,通过连接蓝牙终端和无线LAN终端,实现使用不同技术的蓝牙终端和无线LAN终端之间的通信。另外,通过连接多个蓝牙终端和多个无线LAN终端,可建立使用不同技术的蓝牙终端和无线LAN终端之间的特定网络。

Description

连接蓝牙和无线LAN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无线LAN终端和蓝牙终端并能在这些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装置和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能在无线LAN终端和蓝牙终端之间建立特定(ad-hoc)网络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因特网的使用,世界访问了网络化。随着近年来无线技术的发展,采用不同技术的无线因特网,例如码分多址(CDMA)、无线LAN、红外数据连接(IrDA)技术和蓝牙技术,已引起高度重视并被普通用户广泛使用。另外,利用无线LAN和蓝牙技术,可建立使用相同技术但不与因特网相连的终端间的特定网络。
现有技术的无线LAN终端具有针对无线LAN通信的硬件和软件,并且现有技术的蓝牙终端具有针对蓝牙通信的硬件和软件。根据无线LAN协议,无线LAN终端可在各终端中建立特定网络。类似,在蓝牙终端中,首先确定是否有服务简档(service profile)请求在终端中通过蓝牙的服务发现协议(SDP)进行通信,如果为普通简档,则根据简档描述的程序进行通信。
因此,如果终端具有蓝牙模块,终端只能与具有蓝牙模块的终端进行通信,如果终端具有无线LAN模块,终端只能与具有无线LAN模块的终端进行通信。另外,因为不可能在蓝牙终端和无线LAN终端之间进行通信,所以不能在使用不同技术的蓝牙终端和无线LAN终端之间建立特定网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采用不同技术的蓝牙终端和无线LAN终端并能在这些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连接蓝牙终端和无线LAN终端的装置而在蓝牙终端和无线LAN终端之间建立特定网络的装置和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蓝牙-无线(Bluetooth-to-wireless)局域网络(LAN)连接装置,包括接收蓝牙信号并将蓝牙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的蓝牙信号-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和将公用层数据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并传输无线LAN信号的公用层数据-无线LAN信号转换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LAN-蓝牙连接装置,包括接收无线LAN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无线LAN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的无线LAN-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和将该公用层数据转换为蓝牙信号,并传输蓝牙信号的公用层数据-蓝牙信号转换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蓝牙和无线LAN的特定网络的装置,包括蓝牙搜索IP地址分配单元,用于从任一蓝牙终端接收搜索信号、访问蓝牙终端并向被访问的蓝牙终端分配IP地址;无线LAN搜索IP地址分配单元,用于从任一无线LAN终端接收搜索信号、访问无线LAN终端并向访问的无线LAN终端分配IP地址;蓝牙-无线LAN连接单元,用于接收任一蓝牙终端的蓝牙信号,将接收到的蓝牙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将公用层数据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并向无线LAN终端传输无线LAN信号,其中在无线LAN终端中分配包含在无线LAN信号中的分配IP地址;和无线LAN-蓝牙连接单元,用于从任一无线LAN终端接收无线LAN信号,将无线LAN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将该公用层数据转换为蓝牙信号,并将蓝牙终端传输蓝牙信号,其中在蓝牙终端中分配包含在蓝牙信号中的IP地址。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晰,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蓝牙协议栈的结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无线LAN协议栈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蓝牙和无线LAN的混合协议栈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蓝牙-无线LAN连接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无线LAN-蓝牙连接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用于建立本发明蓝牙和无线LAN的特定网络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蓝牙-无线LAN连接方法的步骤流程;
图8是本发明无线LAN-蓝牙连接方法的步骤流程;和
图9是本发明蓝牙和无线LAN的特定网络建立方法的步骤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现有技术的蓝牙协议栈以射频(RF)、基带、人机界面(HCI)、逻辑链路控制自适应协议(L2CAP)、RFCOMM、点对点(PPP)、因特网协议(IP)、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套接(socket)顺序从底部层分级构成。
RF层对应于开放式系统互连(OSI)的物理层,这是OSI层的最底层。RF层在未经许可的2.4~2.4835GHz工业、科学和医学(ISM)频带操作,并使用最高可达1600hops/sec的跳频(hopping)信号,通常以具有1mW输出的1MHz间隔在79个频率中跳跃。为了调制,使用高斯频移键控(G-FSK),而为了双工通信,使用时间分割双工(TDD)法。
类似RF层,基带层对应于建立物理连接的物理层。通过基带层,7个蓝牙装置连接成1个微网(piconet)。7个蓝牙装置之一成为微网的管理主机,包括产生跳频图像,其余装置作为从属装置连接。
HCI层为蓝牙模块和主机之间的界面协议。蓝牙标准将这种界面方法限定为HCI的原因是为了使硬件和软件完全分开,以便当更换蓝牙硬件模块时不需要更换软件模块。
L2CAP层对应于OSI的数据链路层,为连接低层协议栈和上层应用的协议栈。L2CAP层与因特网协议的TCP层起几乎相同的作用。L2CAP层为直接位于HCI层之上的基本层,并可使上层协议或应用交换数据包高达64MB。
RFCOMM层是针对串行通信的仿真器,和用于替换串行通信协议(如RS-232C界面)的协议。
PPP层是两个计算机通过串行界面进行相互通信所需的协议。尤其是,通过电话线连接到服务器上的个人计算机通常使用该协议。例如,大多数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s)为其订户提供因特网PPP访问使得服务器响应用户请求,用户可通过服务器访问因特网,并通过服务器把对用户请求的响应返回给用户。PPP采用IP,有时候被看作TCP/IP协议群之一。与OSI参考模式相比,PPP提供相应于OSI第二层的数据连接服务。起初,PPP将计算机TCP/IP包打包并将数据包发送到服务器,以便将该数据包传输到因特网。大部分用于LAN访问的路由器支持PPP通信协议。因为PPP包括用于只压缩数据包的标头部分的功能和验证协议(例如密码验证协议(PAP))或回答-握手验证协议(CHAP),当建立连接时可使用这些功能。另外,PPP包括因特网协议控制协议(IPCP)功能,当远程访问LAN时,通过该协议,访问服务器自动把IP地址分配给客户个人计算机。在用户通过公用网例如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或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进行ISP服务器访问的拨号IP访问中,IPCP通常用于PPP访问,因此用户不需要获取整个IP地址。PPP为拨号IP访问的代表性协议,并在RCF 1171中限定。
IP为当因特网上的计算机传输数据到另一个计算机时所用的协议。因特网上的每个计算机(即每个主机),至少有一个或多个专用的地址,以便区分该计算机与其余计算机。当用户发送或接收例如电子邮件或网页等数据时,信息被分割为小段,称为包。这些包中的每个具有源和目的地的因特网地址。任何包可首先发送到网关计算机。网关计算机读取目的地址并将包发送到相邻网关。然后,重复读取目的地址并且网关连续发送包直到包到达接近目的地址或目的地址域的网关接收包。当对应于目的地址的域的网关接收包时,网关直接把包转移到具有目的地址的计算机。因为一条消息由多个包组成,因此,必要时每个包可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并且包可以与原始传输顺序不同的顺序到达。但是,IP只是传送包,而且另一个协议TCP重新将这些不同的顺序的包排列为原始的顺序。IP层对应于OSI通信参考模式的第三层,即网络层。
TCP是一种与IP一起使用的协议,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之间传输信息形式的数据。虽然IP实际控制数据的传送过程,但TCP跟踪和管理数据包(信息被分割成多个小段以在因特网上更有效路径选择,每个件被称为包)。例如,当HTML文件从网页服务器传输到用户时,服务器中的TCP程序层将文件分割成多个包,对每个包编号,并把这些包发送到IP程序层。虽然这些包具有相同的目的地址(IP地址),但这些包可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另一侧(用户计算机的客户程序)的TCP重新装配这些包,直到这些包可作为计算机文件被发送到用户。TCP对应于OSI通信模式第四层,即传输层。
UDP是通信协议,当信息在使用IP的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通信时,只提供有限服务。UDP是TCP的另一种选择,当使用IP时,还称为UDP/IP。类似TCP,UDP使用IP以便一个计算机从另一个计算机接收称为数据报的实际数据单元。然而,不同于TCP,UDP不提供这样的服务,即把信息分割成包(数据报)和在另一侧重新装配这些包,尤其不提供到达数据包的排序。换言之,使用UDP的应用应当确保整个信息以正确顺序到达。具有较少要交换的数据的网络应用程序(因此,较少的信息被重新装配)可优选UDP而不是TCP,以减少处理时间。类似TCP,UDP对应于OSI通信模式第四层,即传输层。
套接为网络上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之间的通信方法。套接定义为“访问的末端”。套接有时称为应用程序界面(API),由一系列程序请求或函数调用产生和使用。
图2是现有技术无线LAN协议栈的结构图。
无线LAN协议栈从底层开始按RF、802.11介质访问控制(MAC)、逻辑连接控制(LLC)、IP、TCP/UDDP、套接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顺序分级构造。
RF层对应于OSI的物理层,这是OSI层的最低层。类似蓝牙,802.11a采用5GHz频带,以及802.11b采用2.4GHz频带。为进行调制,使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四相相移键控(QPSK)、16正交调幅(QAM)、64QAM正交分频多路调制(OFDM)。
802.11a/bMAC为一种协议,通过该协议,共享相同的传输线的多个计算机可以有效地使用传输线。802.11为由IEEE工作组开发的用于无线LAN的标准集,目前包括4个标准802.11、802.11a、802.11b和802.11g。为共享路径,4个标准都使用作为以太网协议的载波侦听多重访问防碰撞(CSMA/CA)。虽然802.11b标准提供大约11Mbps的速率,但近来通过标准的802.11g提供高达54Mbps的速率,尽管在相对短距离提供。因为802.11g还与802.11b类似,在2.4GHz频带工作,所以两个标准相互兼容。通常称为Wi-Fi的802.11b标准向后兼容802.11。虽然通常在802.11标准中使用的调制方法是相移键控(PSK),它采用802.11b的调制方法为补码键控(CCK),它通过多路径传输提供很少的干涉、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802.11g标准用于无线ATM系统,并主要用在访问集线器。802.11a在5GHz~6GHz无线频带工作。802.11a采用OFDM调制,以便利用最大54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但是,在实际通信中,速率为6Mbps、12Mbps或24Mbps。
MAC是由IEEE限定的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的低层,MAC子层处理共享介质访问问题,例如令牌传送或确定是否有碰撞。在作为普通LAN的以太网中,基于MAC地址(对应于OSI的第二层),连接相同LAN部分的所有计算机可通过包括TCP/IP、IPX和APPLE TALK的第三层协议进行通信。因为对于一个产品的编号在全球范围是唯一的,当该产品被装置制造商生产和运输时,该编号被分配作为MAC地址,从硬件观点来看,MAC地址称为地址。
LLC是由IEEE限定的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的上层。LLC子层处理误差控制、流程控制、帧处理、MAC子层寻址等。该协议包括无连接型和定向连接型。
因为上述无线LAN协议栈上层的IP、TCP/UDP和套接在蓝牙中比较普遍,因此略去解释。应用层的DHCP是使网络管理者在一个组织的网络中集中管理和分配IP地址的协议。在因特网的TCP/IP中,每个计算机应当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以便访问因特网。当计算机用户访问一个组织中的因特网时,IP地址应被分配给每个计算机。当不使用DHCP时,应当为每个计算机人工输入IP地址,如果计算机移到属于网络的另一部分的位置时,应输入新的IP地址。在DHCP中,网络管理者集中管理和分配IP地址,当计算机在不同位置连接到网络时,可自动向该计算机发送新的IP地址。
图3是本发明蓝牙和无线LAN的混合协议栈的结构图。
蓝牙和无线LAN的混合协议栈具有作为上层的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公共的层,合作为下层的两个协议栈中不同的层。上层以IP、TCP或UDP和套接等顺序堆积。下层包括蓝牙协议栈部分和无线LAN协议栈部分。在蓝牙协议栈部分,各层从底部起按RF、基带、HCI、L2CAP、RFCOMM和PPP顺序堆积。在无线LAN协议栈部分,各层从底部起按RF、802.11MAC和LLC顺序堆积。
首先,解释当接收到蓝牙信号时将蓝牙信号转换为无线LAN信号的过程。对于蓝牙信号,对应于OSI层中的最低层的RF层以2.4GHz频带工作,并且使用高达1600hops/sec的跳频信号,它以1MHz间隔具有1mW输出在79个频率之间跳跃。为了调制,使用高斯频移键控(G-FSK),而为了双工通信,使用时间分割双工(TDD)法。
当所接收的蓝牙信号对应于RF层时,信号通过作为RF层的上层的基带层。类似RF层,基带层对应于用于物理连接的物理层。在基带层中,7个蓝牙装置连接成1个微网,7个蓝牙装置之一成为该微网的管理主机,包括产生跳频图像,其余装置作为从属装置连接。
当所接收的蓝牙信号对应于基带层时,该信号通过作为基带层的上层的HCI层。HCI层为蓝牙模块和主机之间的界面。当所接收的蓝牙信号对应于HCI层时,该信号通过作为HCI层的上层的L2CAP层。L2CAP层对应于数据链路层,并对接低层协议栈和上层应用。L2CAP层与IP的TCP层起几乎相同的作用。L2CAP层为直接位于HCI层之上的基本层并可使上层协议或应用交换高达64MB的数据包。
当所接收的蓝牙信号对应于L2CAP层时,该信号通过作为L2CAP层的上层的RFCOMM层。RFCOMM层为用于串行通信的仿真器和用于替换串行通信协议如RS-232C界面。当所接收的蓝牙信号对应于RFCOMM层时,信号通过RFCOMM层的上层的PPP层。PPP层是两个计算机通过串行界面进行相互通信所需的协议。大多数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为其订户提供因特网PPP访问以便服务器响应用户请求,用户可通过服务器访问因特网,并通过服务器把用户请求的响应返回到用户。PPP采用IP,有时候被看作TCP/IP协议群之一。与OSI参考模式相比,PPP提供相应于OSI第二层的数据连接服务。起初,PPP用于将计算机的TCP/IP包打包并将该包发送到服务器,以便数据包传输到因特网。另外,PPP包括因特网协议控制协议(IPCP)功能,当远程访问LAN时,通过该协议访问服务器自动把IP地址分配给客户个人计算机。在用户通过公用网例如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或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进行ISP服务器访问的拨号IP访问中,IPCP通常用于PPP访问,因此用户不需要获取整个IP地址。通过使用IPCP,本发明建立了特定网络。
当所接收的蓝牙信号对应于PPP层时,该信号通过作为PPP层的上层的IP层。IP为当因特网上的计算机传输数据到另一个计算机时所用的协议。因特网上的每个计算机(即每个主机),至少有一个或多个适当的地址,以便区分该计算机与其余计算机。当用户发送或接收例如电子邮件或网页等数据时,信息被分割为小段,称为包。这些包中的每个具有源和目的地的因特网地址。任何包可首先发送到网关计算机。网关计算机读取目的地址并将包发送到相邻网关。然后,重复读取目的地址并且网关连续发送包直到包到达接近目的地址或目的地址域的网关接收包。当对应于目的地址的域的网关接收包时,网关直接把包转移到具有目的地址的计算机。因为一条消息由多个包组成,必要时每个包可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并且包可以与原始传输顺序不同的顺序到达。但是,IP只是传送包,另一个协议TCP重新将包由不同的顺序排列为原始的顺序。
因为IP层与无线LAN公有,因此,通过蓝牙协议栈的IP包转发到无线LAN协议栈。这里,IP包可具有IPv4格式或IPv6格式。转发到无线LAN协议栈的IP包通过作为IP层的下层的LLC层。
LLC是由IEEE限定的数据链路层(MAC,LLC)的两个子层的上层。LLC子层处理误差控制、流程控制、帧处理、MAC子层寻址等。该协议包括无连接型和定向连接型。通过LLC层的信号通过820.11MAC层。
802.11MAC为一种协议,通过使用该协议,共享相同的传输线的多个计算机能有效地使用传输线。802.11为由IEEE工作组开发的用于无线LAN的标准集,目前包括4个标准802.11、802.11a、802.11b和802.11g。为共享路径,4个标准都使用作为以太网协议的载波侦听多重访问防碰撞(CSMA/CA)。MAC是由IEEE限定的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的下层,MAC子层处理共享介质访问问题,例如令牌传送或确定是否有碰撞。在作为普通LAN的以太网中,基于MAC地址,连接相同LAN部分的所有计算机可通过例如TCP/IP的第三层协议进行通信。因为对于一个产品的编号在全球范围是唯一的,因此,当产品被装置制造商生产和交付时,该编号被分配作为MAC地址,从硬件观点来看,MAC地址可以被称为地址。通过802.11a/bMAC层的信号通过RF层。
RF层对应于作为OSI的最下层的物理层。802.11a在5GHz频带工作,而与蓝牙相同,802.11b在2.4GHz频带工作。虽然802.11b标准提供大约11Mbps的速率,但与近来通过的802.11g标准相比,提供高达54Mbps速率,尽管在相对短距离提供。因为802.11g也与802.11b类似在2.4GHz频带工作,所以两个标准相互兼容。通常称为Wi-Fi的802.11b标准向后兼容802.11。虽然通常在802.11标准中使用的调制方法是相移键控(PSK),采用802.11b的调制方法为补码键控(CCK),该方法通过多路径传输提供较少干涉、较快数据传输速度。802.11g标准用于无线ATM系统并主要用在访问集线器。802.11a在5GHz~6GHz无线频带工作。802.11a采用OFDM调制使得可得到最大54Mbps数据传输速率。但是,在实际通信中,速率为6Mbps、12Mbps或24Mbps。上述通过协议栈的信号变成采用IEEE802.11标准的无线LAN信号并传输到另一个无线LAN终端。因此,建立了这样一种环境,其中,蓝牙终端通过蓝牙无线LAN组合终端连接到无线LAN终端,并能够在终端间通信。
接着,当接收到无线LAN信号时,将无线LAN信号转变为蓝牙信号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图4是本发明的蓝牙-无线LAN连接装置的结构图。
蓝牙-无线LAN连接装置包括蓝牙信号-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41和公用层数据-无线LAN信号转换单元42。
蓝牙信号-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41接收蓝牙信号并将接收的蓝牙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公用层数据为与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公用的最下层的网络层中的IP数据。虽然公用层数据可为如TCP层、UDP层和套接层的上层数据,但考虑到通过协议栈路径的效率,IP数据被确定为公用层数据。蓝牙信号-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41包括蓝牙信号接收单元,用于从任一蓝牙终端中接收蓝牙信号,还包括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用于将接收的蓝牙信号发送到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公用层作为公用层数据。通过将从座位蓝牙协议栈的最下层的RF层接收的蓝牙信号,依次通过基带层、HCI层、L2CAP层、RFCOMM层和PPP层传送到IP层,如果信号到达IP层,则在IP层提取IP数据,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把蓝牙信号转换为作为公用层数据的IP数据。
公用层数据-无线LAN信号转换单元42将公用层数据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并传输信号。公用层数据-无线LAN信号转换单元42包括无线LAN信号转换单元,用于发送公用层数据到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下层,并把数据转换为无线LAN信号,还包括无线LAN信号传输单元,用于把无线LAN信号传递到具有含有无线LAN信号的IP地址的无线LAN终端。无线LAN信号转换单元将作为公用层数据的IP数据、从蓝牙协议栈转发到无线LAN协议栈,并通过以LLC层、902.11MAC层和RF层的顺序的下层传递所转发的IP数据来产生符合IEEE标准的无线LAN信号。在无线LAN信号的协议中,目的地址位于IP协议的IP标头部分,并且无线LAN信号传输到具有与目的地址相同的IP地址的无线LAN终端。
图5是本发明无线LAN-蓝牙连接装置的结构图。
无线LAN-蓝牙连接装置包括无线LAN信号-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51和公用层数据-蓝牙信号转换单元52。
无线LAN信号-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51接收无线LAN信号并将接收的无线LAN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公用层数据为作为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低公用层的网络层中的IP数据。无线LAN信号-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包括无线LAN信号接收单元,用于从任一无线LAN终端中接收无线LAN信号,还包括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用于将接收的无线LAN信号发送到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公用层作为公用层数据。通过传递分路依次通过802.11的MAC层和LLC层,将从作为无线LAN协议栈最下层的RF层接收的无线LAN信号转递到IP层,并且如果信号到达IP层,则在IP层提取位于公用层数据中的IP数据,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把无线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
公用层数据-蓝牙信号转换单元52将该公用层数据转换为蓝牙信号,并传输信号。公用层数据-蓝牙信号转换单元52包括蓝牙信号转换单元,用于发送公用层数据到蓝牙协议栈的最下层,并把该数据转换为蓝牙信号,还包括蓝牙信号传输单元,用于把蓝牙信号传递到具有含有蓝牙信号的IP地址的蓝牙终端。蓝牙信号转换单元将作为公用层数据的IP数据从无线LAN协议栈转发到蓝牙协议栈的IP层,并通过PPP层、RFCOMM层、L2CAP层、HCI层、基带和RF层顺序的下层分路传递所转发的IP数据,来产生蓝牙信号。
图6是用于建立本发明蓝牙和无线LAN的特定网络装置的结构图。
用于建立蓝牙和无线LAN的特定网络的装置包括蓝牙搜索IP地址分配单元611、无线LAN搜索IP地址分配单元614、蓝牙-无线LAN连接单元613和无线LAN-蓝牙连接单元612。
蓝牙搜索IP地址分配单元611接收任一蓝牙终端62或63的搜索信号,访问蓝牙终端并分配IP地址。蓝牙搜索IP地址分配单元611包括蓝牙搜索单元,用于从适于通信的范围内的任一蓝牙终端62或63中接收用来搜索任一无线LAN终端的信号,还包括蓝牙IP地址分配单元,用于访问蓝牙终端62或63并通过PPP服务器分配IP地址。任一蓝牙终端62或63尝试搜索和访问蓝牙无线LAN组合终端的过程与现有技术一样。PPP服务器具有IPCP功能,当远程访问LAN时,通过该功能访问服务器自动向客户个人计算机分配IP地址。本发明利用IPCP功能建立了特定网络。即,采用服务搜索协议(SDP)的任一蓝牙终端检查在蓝牙无线LAN组合终端中是否有无线LAN访问简档。因为在蓝牙无线LAN组合终端中有无线LAN访问简档,根据简档描述的程序,执行通过蓝牙终端访问组合终端的PPP。PPP服务器在蓝牙无线LAN组合终端工作并向试图访问的蓝牙终端分配IP地址。
无线LAN搜索IP地址分配单元614接收任一无线LAN终端64或65的搜索信号,访问无线LAN组合终端,并分配IP地址。无线LAN搜索IP地址分配单元614包括无线LAN搜索单元,用于从适于通信的范围内的任一无线LAN终端64或65中接收用来搜索任一蓝牙终端的信号,还包括无线LANIP地址分配单元,用于访问无线LAN终端64或65并通过DHCP服务器动态分配IP地址。任一无线LAN终端64或65尝试搜索和访问蓝牙无线LAN组合终端的过程与现有技术一样。当计算机连接到网络的不同位置时,DHCP服务器使得网络管理者集中管理和分配IP地址并向计算机传送新的IP地址。DHCP基于“租用”概念,即对于某计算机所给的IP地址只在预定的期间有效。租用期间可根据用户在预定的位置所需访问因特网的时长来决定。即使当计算机台数多于可得到的IP地址数目时,DHCP仍可通过缩短IP地址的租用时间来动态重构网络。在本发明中,通过DHCP服务器可动态提供IP地址,由此建立特定网络。
蓝牙-无线LAN连接单元613接收任一蓝牙终端62或63的蓝牙信号,将此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把公用层数据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并把无线LAN信号传输到无线LAN终端64或65,其中,在该终端中分配包含在无线LAN信号的IP地址。公用层数据是作为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低公用层的网络层中的IP数据。蓝牙-无线LAN连接单元613包括蓝牙信号-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用于从蓝牙终端62或63中接收蓝牙信号,将接收的蓝牙信号发送到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公用层,以作为公用层数据,还包括公用层数据-无线LAN转换单元,用于把公用层数据发送到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下层,把公用层数据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并传输转换的无线LAN信号到无线LAN终端64或65,在该终端中分配包含在无线LAN信号的IP地址。蓝牙-无线LAN连接单元613具有IP地址,如果包含在任一蓝牙终端62或63外部的蓝牙信号中的IP地址为蓝牙-无线LAN连接单元613的IP地址,蓝牙-无线LAN连接单元613接收蓝牙信号。接收的蓝牙信号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并且将无线LAN信号传输到无线LAN终端64或65,其中,在该终端中分配对应于蓝牙-无线LAN连接单元613的IP地址。因此,蓝牙-无线LAN连接单元613起着在蓝牙终端62或63和无线LAN终端64或65中设置路径的路由器的作用。
无线LAN-蓝牙连接单元612接收任一无线LAN终端64或65的无线LAN信号,将此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把公用层数据转换为蓝牙信号,并把蓝牙信号传输到蓝牙终端62或63,其中,在该终端中分配包含在蓝牙信号的IP地址。无线LAN-蓝牙连接单元612包括无线LAN信号-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用于从任一无线LAN终端中接收无线LAN信号,将接收的无线LAN信号发送到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公用层,作为公用层数据,还包括公用层数据-蓝牙信号转换单元,用于把公用层数据发送到蓝牙协议栈的最下层,把公用层数据转换为蓝牙信号,并传输蓝牙信号到蓝牙终端62或63,在该终端中分配包含在转换的蓝牙信号的IP地址。无线LAN-蓝牙连接单元612具有IP地址,如果包含在任一无线LAN终端64或65外部的无线LAN信号中的IP地址为无线LAN-蓝牙连接单元612的IP地址,无线LAN-蓝牙连接单元612接收无线LAN信号。接收的无线LAN信号转换为蓝牙信号并且蓝牙信号传输到蓝牙终端62或63,在该终端中分配对应于无线LAN-蓝牙连接单元612的IP地址。因此,无线LAN-蓝牙连接单元612起着在无线LAN终端64或65和蓝牙终端62或63中设置路径的路由器的作用。即,当无线LAN终端64或65期望与蓝牙终端62或63通信时,采用分配给蓝牙终端62或63的IP地址,无线LAN终端64或65设置自己的IP地址作为源地址,蓝牙终端的IP地址作为目的地址,并传输无线LAN信号。蓝牙无线LAN组合终端接收无线LAN信号,并把无线LAN信号发送到蓝牙无线LAN组合终端。在IP层中,根据IP地址确定信号应当传输到哪里。因为,IP数据的目的地址为蓝牙终端的IP地址,IP数据通过PPP被传输到蓝牙模块。通过蓝牙模块,蓝牙终端接收该数据。
图7是本发明蓝牙-无线LAN连接方法的步骤流程。
首先,在步骤71中接收蓝牙信号,在步骤72中接收的蓝牙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即在步骤71接收来自任一蓝牙终端的蓝牙信号,在步骤72中接收的蓝牙信号被发送到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公用层并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公用层数据是作为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网络层的IP数据。
然后,在步骤73中公用层数据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在步骤74中传输信号。即,在步骤73中公用层数据发送到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下层并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在步骤74中无线LAN信号传输到具有包含无线LAN信号的IP地址的无线LAN终端。
图8是本发明无线LAN-蓝牙连接方法的步骤流程。
首先,在步骤81中接收无线LAN信号,在步骤82中接收的无线LAN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公用层数据是作为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低公用层的网络层中的IP数据。即,在步骤81接收来自任一无线LAN终端的无线LAN信号,在步骤82中接收的无线LAN信号被发送到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公用层并转换为公用层数据。
然后,在步骤83中公用层数据转换为蓝牙信号,在步骤84中传输信号。即,在步骤83中公用层数据发送到蓝牙协议栈的最下层并转换为蓝牙信号,在步骤84中蓝牙信号传输到具有包含在蓝牙信号中的IP地址的蓝牙终端。
图9是本发明蓝牙和无线LAN的特定网络建立方法的步骤流程。
首先,在步骤911中从任一蓝牙终端接收搜索信号,访问蓝牙终端;并分配IP地址。即,接收适于通信的范围内的任一蓝牙终端中接收用来搜索任一无线LAN终端的信号,访问蓝牙终端,并通过PPP服务器动态分配IP地址。
然后,在步骤912中接收任一无线LAN终端的无线LAN信号,并将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在步骤913中公用层数据转换为蓝牙信号并将蓝牙信号传输给蓝牙终端,在该终端中分配包含在转换的蓝牙信号中的IP地址。公用层数据是作为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低公用层的网络层中的IP数据。即,在步骤912中接收来自任一无线LAN终端的无线LAN信号,接收的无线LAN信号发送到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公用层,并将无线LAN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在步骤913中将公用层数据发送到蓝牙协议栈的最下层并转换为蓝牙信号,转换的蓝牙信号传输到蓝牙终端,在该终端中分配包含在蓝牙信号中的IP地址。
然后,在步骤921中接收任一无线LAN终端的搜索信号,访问无线LAN终端,并分配IP地址。即,在步骤921中接收适于通信的范围内的任一无线LAN终端中接收用来搜索任一蓝牙终端的信号,访问无线LAN终端,并通过DHCP服务器动态分配IP地址。
然后,在步骤922中从任一蓝牙终端接收蓝牙信号,并将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在步骤923中公用层数据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并将无线LAN信号传输给无线LAN终端,在该终端中分配包含在转换的无线LAN信号中的IP地址。即,在步骤922中接收来自蓝牙终端的蓝牙信号,接收的蓝牙信号发送到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公用层,并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在步骤923中将公用层数据发送到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下层并转换为无线LAN信号,转换的无线LAN信号传输到无线LAN终端,在该终端中分配包含在转换的无线LAN信号中的IP地址。
本发明可编成代码存储在可被计算机读取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存储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所有记录装置。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存储介质如磁性存储介质(如ROM、软盘、硬盘等)、光学可读介质(如CD-ROM、DVD等)和载波(如因特网上的传输)。
上面解释和显示了最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最佳实施例,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的变化和改进都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由上述而是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连接蓝牙终端和无线LAN终端,实现使用不同技术的蓝牙终端和无线LAN终端之间的通信。另外,通过连接多个蓝牙终端和多个无线LAN终端,可建立使用不同技术的蓝牙终端和无线LAN终端之间的特定网络。

Claims (28)

1.一种蓝牙-无线LAN连接装置,包括:
蓝牙信号-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用于接收蓝牙信号并将蓝牙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和
公用层数据-无线LAN信号转换单元,用于将公用层数据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并传输该无线LAN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公用层数据是作为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低公用层的网络层中的IP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蓝牙信号-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包括:
蓝牙信号接收单元,用于从任一蓝牙终端中接收蓝牙信号;和
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用于将接收的蓝牙信号发送到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公用层,并把所发送的蓝牙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公用层数据-无线LAN信号转换单元包括:
无线LAN信号转换单元,用于发送公用层数据到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下层,并把数据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和
无线LAN信号传输单元,用于把无线LAN信号传递到具有包含在无线LAN信号中的IP地址的无线LAN终端。
5.无线LAN-蓝牙连接装置,包括:
无线LAN-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用于接收无线LAN信号并将接收的无线LAN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和
公用层数据-蓝牙信号转换单元,用于将该公用层数据转换为蓝牙信号,并传输该蓝牙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中,公用层数据是作为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低公用层的网络层中的IP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中,无线LAN信号-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包括:
无线LAN信号接收单元,用于从任一无线LAN终端中接收无线LAN信号;和
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用于将接收的无线LAN信号发送到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公用层,并将所发送的无线LAN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中,公用层数据-蓝牙信号转换单元包括:
蓝牙信号转换单元,用于发送公用层数据到蓝牙协议栈的最下层,并把该数据转换为蓝牙信号;和
蓝牙信号传输单元,用于把蓝牙信号传递到具有包含在蓝牙信号中的IP地址的蓝牙终端。
9.一种用于建立蓝牙和无线LAN的特定网络的装置,包括:
蓝牙搜索IP地址分配单元,用于从任一蓝牙终端接收搜索信号,访问蓝牙终端,并向所访问的蓝牙终端分配IP地址;
无线LAN搜索IP地址分配单元,用于从任一无线LAN终端接收搜索信号,访问无线LAN终端,并向被访问的无线LAN终端分配IP地址;
蓝牙-无线LAN连接单元,用于从任一蓝牙终端接收蓝牙信号,将接收到的蓝牙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将公用层数据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并向无线LAN终端传输无线LAN信号,其中在无线LAN终端中分配包含在无线LAN信号中的IP地址;和
无线LAN-蓝牙连接单元,用于从任一无线LAN终端接收无线LAN信号,将无线LAN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将该公用层数据转换为蓝牙信号,并将该蓝牙信号传送到蓝牙终端,其中在蓝牙终端中分配包含在蓝牙信号中的IP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中,公用层数据是作为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低公用层的网络层中的IP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中,蓝牙搜索IP地址分配单元包括:
蓝牙搜索单元,用于从适于通信的范围内的任一蓝牙终端接收搜索信号;和
蓝牙IP地址分配单元,用于访问蓝牙终端并通过点对点协议PPP服务器向被访问的蓝牙终端分配IP地址。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中,无线LAN搜索IP地址分配单元包括:
无线LAN搜索单元,用于从适于通信的范围内的任一无线LAN终端中接收搜索信号;和
无线LAN IP地址分配单元,用于访问无线LAN终端并通过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向被访问的无线LAN终端动态分配IP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中,蓝牙-无线LAN连接单元包括:
蓝牙信号-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用于从蓝牙终端接收蓝牙信号,将接收的蓝牙信号发送到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公用层,并将所发送的蓝牙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和
公用层数据-无线LAN转换单元,用于把公用层数据发送到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下层,把公用层数据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并传输转换的无线LAN信号到无线LAN终端,在该终端中分配包含在无线LAN信号中的IP地址。
14.根据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中,LAN-蓝牙连接单元包括:
无线LAN信号-公用层数据转换单元,用于从任一无线LAN终端中接收无线LAN信号,将接收的无线LAN信号发送到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公用层,并将所发送的无线LAN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和
公用层数据-蓝牙信号转换单元,用于把公用层数据发送到蓝牙协议栈的最下层,把公用层数据转换为蓝牙信号,并传输蓝牙信号到蓝牙终端,在该终端中分配包含在转换的蓝牙信号中的IP地址。
15.蓝牙-无线LAN连接方法包括:
(a)接收蓝牙信号并把蓝牙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和
(b)把公用层数据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并传输无线LAN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公用层数据是作为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低公用层的网络层中的IP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步骤(a)包括:
(a1)从任一蓝牙终端中接收蓝牙信号;和
(a2)将接收的蓝牙信号发送到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公用层,并把所发送的蓝牙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步骤(b)包括:
(b1)发送公用层数据到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下层,并把所发送的数据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和
(b2)把无线LAN信号传递到具有包含在无线LAN信号中的IP地址的无线LAN终端。
19.无线LAN-蓝牙连接方法包括:
(a)接收无线LAN信号并把接收的无线LAN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和
(b)把公用层数据转换为蓝牙信号并传输该蓝牙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公用层数据是作为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低公用层的网络层中的IP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步骤(a)包括:
(a1)从任一无线LAN终端中接收无线LAN信号;和
(a2)将接收的无线LAN信号发送到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公用层,并把所发送的无线LAN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步骤(b)包括:
(b1)发送公用层数据到蓝牙协议栈的最下层,并把该数据转换为蓝牙信号;和
(b2)把蓝牙信号传递到具有包含在无线LAN信号中的IP地址的无线LAN终端。
23.一种用于建立蓝牙和无线LAN的特定网络的方法,包括:
(a)从任一蓝牙终端接收搜索信号,访问蓝牙终端,并向被访问的蓝牙终端分配IP地址;
(b)从任一无线LAN终端接收搜索信号,访问无线LAN终端,并向被访问的无线LAN终端分配IP地址;
(c)从任一蓝牙终端接收蓝牙信号,将接收到的蓝牙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将公用层数据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并向无线LAN终端传输无线LAN信号,其中在无线LAN终端中分配包含在无线LAN信号中的IP地址;和
(d)从任一无线LAN终端接收无线LAN信号,将无线LAN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将该公用层数据转换为蓝牙信号,并将该蓝牙信号转移到蓝牙终端,其中在蓝牙终端中分配包含在蓝牙信号中的IP地址。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方法,其中,公用层数据是作为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低公用层的网络层中的IP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3的方法,其中,步骤(a)包括:
(a1)从适于通信的范围内的任一蓝牙终端接收搜索信号;和
(a2)访问蓝牙终端并通过PPP服务器向被访问的蓝牙终端动态分配IP地址。
26.根据权利要求23的方法,其中,步骤(b)包括:
(b1)从适于通信的范围内的任一无线LAN终端中接收搜索信号;和
(b2)访问无线LAN终端并通过DHCP服务器向被访问的无线LAN终端动态分配IP地址。
27.根据权利要求23的方法,其中,步骤(c)包括:
(c1)从蓝牙终端中接收蓝牙信号,将接收的蓝牙信号发送到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公用层,并把所发送的蓝牙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和
(c2)把公用层数据发送到无线LAN协议栈的最下层,把公用层数据转换为无线LAN信号,并把转换的无线LAN信号传输到无线LAN终端,其中,在该终端中分配包含在无线LAN信号中的IP地址。
28.根据权利要求23的方法,其中,步骤(d)包括:
(d1)从任一无线LAN终端中接收无线LAN信号,将接收的无线LAN信号发送到蓝牙协议栈和无线LAN协议栈的公用层,并把所发送的无线LAN信号转换为公用层数据;和
(d2)把公用层数据发送到蓝牙协议栈的最下层,把公用层数据转换为蓝牙信号,并传输蓝牙信号到蓝牙终端,其中,在该终端中分配包含在转换的蓝牙信号中的IP地址。
CNB031382134A 2002-07-02 2003-05-27 连接蓝牙和无线lan的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035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37865/2002 2002-07-02
KR1020020037865A KR100657258B1 (ko) 2002-07-02 2002-07-02 블루투스 무선 랜 연결 장치 및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2935A CN1472935A (zh) 2004-02-04
CN1220356C true CN1220356C (zh) 2005-09-21

Family

ID=30439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3821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0356C (zh) 2002-07-02 2003-05-27 连接蓝牙和无线lan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071123A1 (zh)
KR (1) KR100657258B1 (zh)
CN (1) CN1220356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88701A1 (en) * 2015-05-26 2016-12-0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service flow across different system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11030A1 (en) * 2003-11-25 2005-05-26 Berkema Alan C. Hard copy imaging systems, print server systems, and print server connectivity methods
KR20050087259A (ko) * 2004-02-26 2005-08-31 주식회사 에스디티정보기술 무선 이더넷 케이블 시스템
US20050255884A1 (en) * 2004-05-11 2005-11-17 Yun-Ning Shi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adaptation
JP2006013643A (ja) * 2004-06-23 2006-01-12 Nec Infrontia Corp 通信プロトコル変換クレードル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アドレス変換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0364286C (zh) * 2004-08-09 2008-01-23 美国博通公司 无线通讯中共享单天线的方法和系统
US7486932B2 (en) * 2005-02-25 2009-02-0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oIP over WLAN to bluetooth headset using advanced eSCO scheduling
US7454171B2 (en) * 2005-02-25 2008-11-1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oIP over WLAN to Bluetooth headset using ACL link and sniff for aligned eSCO transmission
US20060205401A1 (en) * 2005-02-25 2006-09-14 Arto Pali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oIP over WLAN to Bluetooth headset using advanced eSCO scheduling
US7826408B1 (en) 2005-03-14 2010-11-02 Ozmo,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short-range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f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infrastructure
JP4692251B2 (ja) * 2005-12-01 2011-06-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アクセスを提供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管理方法
US20090170557A1 (en) * 2006-10-02 2009-07-02 Prashant Chauha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communication features utilizing various bearer media
US7769009B1 (en) * 2006-12-11 2010-08-03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utomatic peer to peer mobile device data replication
JP2008263506A (ja) * 2007-04-13 2008-10-30 Funai Electric Co Ltd 携帯通信端末
ATE538621T1 (de) * 2007-07-30 2012-01-15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Gleichzeitige aufrechterhaltung von bluetooth- und 802.11-verbindungen für erhöhten datendurchsatz
US20090252102A1 (en) * 2008-02-27 2009-10-08 Seidel Scott 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mobile, broadband, routable internet
US8499079B2 (en) 2008-06-23 2013-07-30 Appl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rvice discovery over alternate transports
US8942760B2 (en) * 2010-08-05 2015-01-27 St-Ericsson Sa Integrated bluetooth and wireless LAN transceivers having merged low noise and power amplifier
CN103535054B (zh) * 2011-03-18 2018-06-1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客户端设备与无线外围单元之间的通信
CN102821086A (zh) * 2011-06-10 2012-12-12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数据接收方法、装置
KR20130060556A (ko) * 2011-11-30 2013-06-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의 디바이스 연결 장치 및 방법
JP6559653B2 (ja) * 2013-05-16 2019-08-14 インテ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プロトコルアダプテーションレイヤ(pal)を介したストリーミングをサポートする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4219152A (zh) * 2013-06-04 2014-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种无线网络间的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04427636A (zh) * 2013-08-28 2015-03-18 京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与其设定方法
US9992818B2 (en) * 2015-10-06 2018-06-05 Medtronic Minimed, Inc. Protocol translation device
US10320616B2 (en) * 2015-12-15 2019-06-11 Wipro Limited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sideband server management
CN105897568A (zh) * 2016-06-21 2016-08-24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基于多通道的邮件碎片化传输方法
CN106792954B (zh) * 2016-12-16 2020-02-04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环境感知的蓝牙与Wifi切换方法及传输设备
JP6869746B2 (ja) * 2017-02-22 2021-05-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36399B2 (ja) * 1996-05-29 2005-04-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ロトコル変換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トコル変換方法
FI107364B (fi) * 1998-05-11 2001-07-13 Nokia Networks Oy Ei-transparentti datasiirto matkaviestinverkossa
EP1142227A2 (en) * 1998-12-23 2001-10-10 Nokia Wireless Routers, Inc. A unified routing scheme for ad-hoc internetworking
EP1107512A1 (en) * 1999-12-03 2001-06-13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oftware for operating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EP1119137B1 (en) * 2000-01-20 2006-08-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teroperability for bluetooth/IEEE 802.11
FI112433B (fi) * 2000-02-29 2003-11-28 Nokia Corp Sijaintiin sidotut palvelut
KR20010088233A (ko) * 2000-03-11 2001-09-26 강상훈 서로 다른 버젼의 프로토콜을 사용하는 통신망의 응용기반 연동 시스템 및 방법
US6775258B1 (en) * 2000-03-17 2004-08-10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routing packet data in an ad ho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46636B2 (en) * 2000-07-24 2006-12-05 Bluesocket,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centralized control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FI112152B (fi) * 2000-09-29 2003-10-31 Nokia Corp Osoitteistus ja reititys ad hoc-liikkuvuusverkoissa
US6895255B1 (en) * 2000-10-20 2005-05-17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Dual mod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
JP2002196990A (ja) * 2000-12-27 2002-07-12 Kddi Corp サービス発見プロトコル変換ゲートウェイ
FI111775B (fi) * 2000-12-29 2003-09-15 Nokia Corp Tietoliikennepalvelun tarjoaminen useita verkkoja käsittävässä langattomassa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ES2296733T3 (es) * 2001-02-06 2008-05-01 Nokia Corporation Sistema de acceso para una red celular.
US6954616B2 (en) * 2001-03-22 2005-10-11 Transdimension, Inc. Top-level controll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protocols
WO2002097565A2 (en) * 2001-05-25 2002-12-05 Annapolis Micro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deling dataflow systems and realization to hardware
US6985975B1 (en) * 2001-06-29 2006-01-10 Sanera Systems, Inc. Packet lockstep system and method
US7089298B2 (en) * 2001-08-20 2006-08-08 Nokia Corporation Naming distribution method for ad hoc networks
US6937602B2 (en) * 2001-10-23 2005-08-30 Mesh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ngestion optimized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for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US6845084B2 (en) * 2001-12-28 2005-01-18 Tsys Acquisition Corp. Routing protocol selection for an ad hoc network
US7072616B2 (en) * 2002-09-09 2006-07-04 Conexant Systems, Inc. Multi-protocol interchip interface
EP2334137A3 (en) * 2002-10-18 2012-07-25 Kineto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releasing an ongo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 of a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88701A1 (en) * 2015-05-26 2016-12-0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service flow across different systems
US10645744B2 (en) 2015-05-26 2020-05-0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service flow across different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57258B1 (ko) 2006-12-14
KR20040003223A (ko) 2004-01-13
US20040071123A1 (en) 2004-04-15
CN1472935A (zh) 2004-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0356C (zh) 连接蓝牙和无线lan的装置和方法
EP149666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erminals having different protocols
Rackley Wireless networking technology: From principles to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KR101335060B1 (ko) 근거리, 고속 및 원거리, 저속 데이터 통신용 듀얼 모드 가입자 유닛
CN1214583C (zh) 一种三层虚拟私有网络及其构建方法
CN1622548A (zh) 多重无线电统一协议
EP1107520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408162A (zh) 基于路由发现的微微网构成
HUE025803T2 (en) MAC architectur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multiple physical layers
WO200309048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rate increase in wireless internet
CN1706155A (zh) 作为nat&nat-pt网关的路由器上的共享端口地址转换
CN1578310A (zh) 用于提供虚拟协议夹层的方法和系统
US20060098620A1 (en) Mobile wireless base station
CN1496641A (zh) 把数据终端设备连接到数据网上的方法
CN102415135B (zh) 中继节点用户层面支持
CN102256293B (zh) 自组织融合网络按需路由网关及其驱动设计方法
CN104540180B (zh) 一种无需根权限的安卓多跳路由实现方法
CN1426201A (zh) 在无线访问点上实现接入控制器功能的方法
CN1925469A (zh) 蓝牙ZigBee网关
CN1627762A (zh)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及程序
CN100464547C (zh) 一种实现不同通信协议设备间信息传输的方法
Piccolo et al. On the IP support in IEEE 802.15. 4 LR-WPANs: self-configuring solutions for real application scenarios
CN1816003A (zh) 一种异种链路协议的通信方法及其设备
CN1713625A (zh) 网络间中继的设备和方法
Adams Home area network technolog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9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