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8928A - 数据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8928A
CN1218928A CN98119127A CN98119127A CN1218928A CN 1218928 A CN1218928 A CN 1218928A CN 98119127 A CN98119127 A CN 98119127A CN 98119127 A CN98119127 A CN 98119127A CN 1218928 A CN1218928 A CN 1218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air
control
mark
controlled fl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19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070C (zh
Inventor
三和邦彦
森本典繁
清水周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18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8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0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7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00General purpose image data processing
    • G06T1/0021Image watermarking
    • G06T1/005Robust watermarking, e.g. average attack or collusion attack resistan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884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watermark, i.e. a barely perceptibl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data which can nevertheless be recognised by an algorithm
    • G11B20/00898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watermark, i.e. a barely perceptibl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data which can nevertheless be recognised by an algorithm based on a hash fun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24System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us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1/00General purpose image data processing
    • G06T2201/005Image watermarking
    • G06T2201/0064Image watermarking for copy protection or copy management, e.g. CGMS, copy only once, one-time cop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低制作成本的电子水印实现保密数据控制的系统和相应方法。这种数据控制系统包括一些执行下列各功能的装置: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嵌入一个指示控制数据的控制标志;利用所述数据制定一个具有怎样控制数据的信息的允标;发布附有所述允标的所述数据;从发布的数据中检测所述控制标志;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标志时读出附于所述数据的所述允标;以及按照预定的所述允标或所述控制标志的控制规则控制所述数据。

Description

数据控制系统
本发明与利用电子水印(数据隐匿)技术的数据控制系统有关。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一个具有指示需实施数据控制的控制标志和有关控制数据方式的信息的允标(token)使数据在发送处可以受到所要求的数据控制(例如拷贝、重放、接收等控制)处理的方法。
随着多媒体环境的广泛开发应用,保护有版权的资料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尽管数字视盘(DVD)、顶置盒(set top box STB)、闭路电视系统和分配网络等在发布戏剧电影的硬件方面有充分详细的规格,但还没有提供令内容提供方足够满意的技术规范来保护内容,特别是禁止内容非法再现(拷贝)问题。这是因为还没有提供一个有效的规范来防止这类问题,只好让数字数据的数据内容轻易地被拷贝和修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这些媒体安全地发布许多令人感兴趣的内容的机制和一种将控制机制嵌入在内容本身内的方法,使得内容可以在只允许拷贝一次的条件下发布。
迄今已有一些数据控制方法用来保护内容和禁止内容被拷贝和重放。例如,PUPA6-4026揭示一种技术:从一个适当产生的代码1通过一个单向变换f产生一个代码2作为一个指示相应类别许可信息的代码,在指示许可时示出代码1和代码2,而在指示禁止时只示出代码2,从而使许可状态的产生较为困难。然而,这种方法允许多次拷贝,只要将代码1保存下来,以后与代码2一起示出即可。
再如,PUPA6-309239揭示了一种只许拷贝一次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利用了一个指示数据文件尚未被拷贝的标志文件,一个加密的数据文件只有在存在这个标志文件时才能变换成一个原来的数据文件,而在这个数据文件被拷贝后标志文件就被擦去。然而,由于在这种方法中标志文件是一个与数据文件分离的文件,因此很容易多次进行拷贝,只要将标志文件保存下来加以再现即可。此外,由于确定在标志不匹配或不存在的情况下禁止重放,因此即使内容是由作者拍摄或产生的,也属受禁之列。
现有技术的这些方法在进行数据控制中基本上用了一个与数据分开的代码或标志。在这样的一些方法中,这种分开的代码或标志一旦被识别就能加以利用,因此这些方法具有抗第三方有意侵袭能力弱的缺点。所以希望能有一种没有这些缺点的数据控制技术。此外,希望开发一种新颖的数据控制方法,这种方法既与传统的数据控制方法完全独立又能向上或向下兼容,不影响现有的视频信号分配系统或设备的机制。
电子水印技术用来提供静止图像、动画和语音的版权保护。电子水印技术是一种也称为数据隐匿(TM)的技术。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将一定信息嵌入在其他媒体(静止图像、动画和语音等)内的技术的集体名称,目的是将信息与嵌入信息的媒体结为一体,而不是用加密方式隐匿信息。也就是说,利用一种方法将希望隐匿的信息通过对媒体数据的处理嵌入在媒体数据内。这意味着,例如在图像数据中,不是基本数据的信息通过修改诸如亮度那样的像素值予以承载。顺便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嵌入”是指以修改数据本身这种形式来隐匿附加信息。
电子水印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是一种非可视或非可闻的加标技术。在将信息嵌入媒体内的过程中,对现有数据进行修改以使肉眼检测不出来而不是附加数据比特,使得总数据量并不因为嵌入了附加信息而增加。例如,将数据嵌入在一个由640×480个像素的图像内并不增加像素的数量。此外,通过将文本信息或语音信息嵌入在一个图像内,对于存储方来说,处理单种媒体就足够了。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被嵌入信息的不可分离性。因为电子水印将附加信息直接嵌入在媒体的数据结构内而不是一个头标或文件,因此只要原数据的质量有保证,即使平台或数据格式不同,被嵌入的信息也能检测出来。
下面给出一个利用电子水印技术的数据控制方法的例子。采用这种方法,无论是在发送数据处的记录、拷贝和重放中还是在用无线电波广播数据中,都能以类似的方式完全控制是否允许接收数据(接收控制)。这种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将一个指示内容保护级别的控制标志(CF)嵌入在视频数据内;
(2)检测嵌入在所述内容内的CF,确定是否允许记录或重放视频信号,以适当控制记录或重放(在记录中如果检测到一个指示禁止记录的CF就停止视像记录,而在重放中如果重放的媒体是用于记录的并检测到一个指示禁止记录的CF就确定这个视频信号是一个非法拷贝从而停止重放);
(3)在检测到一个指示只允许记录一次的CF时,允许记录,并留下一个指示这个视频信号已被记录的标记,从而在重放所记录的内容企图再次记录时,由于有CF和记录下的标记,就禁止再次记录。
步骤(1)和(2)可以在准备内容时利用电子水印技术事先将一个CF嵌入在内容内实现。步骤(3)也可以利用电子水印以与步骤(1)和(2)类似的方式实现,以禁止再次记录。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一个问题。通常,录像设备几乎都是终端用户自己所有的,因此必需做得紧凑,价位不高。然而,在这种处理能力有限的设备内要考虑到图像质量和滞留信号强度实现附加已记录标记的电子水印嵌入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在目标视频数据例如是经MPEG压缩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必需恢复嵌入了已记录标记的图像数据。为此,除了分离视频数据以检测CF外,还要将恢复的图像数据与其他数据(语音数据、副图像数据等)重新合在一起。因此所需的缓存器和电路的总和要大到CF检测电路的两倍以上,所以并不是可行的解决方法。此外,由于遭到嵌入处理的视频数据由I帧组成,因此在数据解压缩时其他帧(B和P)中没有被嵌入的信息,这是一个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实现安全可靠的数据控制的低成本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安全地控制数据的拷贝、重放和接收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第三方蓄意侵袭的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但与现有技术相比仍有相等或更多功能的数据控制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完全与现有的数据控制方法独立的但仍能与现有方法兼容的新颖的数据控制方法和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数据控制(包括拷贝、重放和接收控制)系统包括一些执行以下各功能的装置: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嵌入一个指示控制数据的控制标志;利用所述数据的内容制定一个具有怎样控制数据的信息(如拷贝和重放次数,重放设备和用户的标识等)的允标;分配附有所述允标的所述数据;从分配的数据中检测所述控制标志;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标志时读出附于所述数据的所述允标;以及按照预定的所述允标或所述控制标志的控制规则(根据允标、标志和媒体类型综合判定控制类型的规则)控制所述数据。
此外,通过在控制数据过程中修改允标(删除允标,改变允标的数量,修改据以制定允标的图像部分)还抑止了以后的数据控制。
下面将分别说明制定允标和数据控制的情况。制定允标的过程的流程图示于图7。在步骤700,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将一个CF嵌入在原始数据内。这里所用的数据包括图像、语音、静止图像和动画。其次,在步骤710,利用嵌入密钥从嵌入CF的数据中提取制定允标所需的部分数据。在步骤720,利用一个单向函数从所提取的这部分数据制定出一个允标。这个允标也可以利用一个不对称密钥代替单向密钥从所提取部分制定。或者,也可以利用一些不同的密钥制定出多个允标。在步骤730,将制定的允标利用一个用户数据区附于嵌入CF的数据。
数据控制过程的流程图示于图8。在步骤800,确定在发布的数据中是否有一个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嵌入的CF。如果在步骤800没有检测到CF,就执行无任何限制的控制,如拷贝、记录、重放等。如果在步骤800检测到一个CF,则在步骤820确定是否附有一个允标(在此还可以验证允标是否有效)。如果步骤820的确定结果为NO,则禁止数据控制。也就是说不进行拷贝、记录或重放,过程终止。如果步骤820的确定结果为YES,则在步骤830按照预定的允标或以上控制标志的控制规则进行数据控制(拷贝、记录或重放等)。这里所述的预定控制规则是一种按照允标和标志以及数据记录/再现媒体的种类等规定控制内容的规则。控制内容通常由列在一个表内的一些参数的组合确定的。这种组合的方式是众所周知的,因此不作详细说明。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很容易可以将规则修改成更细致的形式,以实现各种控制。如果必要的话,在步骤840对允标进行处理,以修改以后的数据控制。处理允标是指改变允标的数量以限制拷贝数,以及删除、禁止和修改允标。此外,也可以处理数据中据以制定允标的部分。为了安全起见,也可以在用允标进行数据控制前处理允标。
控制标志和允标的作用相同,除了只有在存在控制标志的情况下才能进行预定的数据控制。控制数据的信息(如允许拷贝数等)可以包括在控制标志或允标内,也可以包括在控制标志和允标内。
在本说明的附图中:
图1示出了数据控制系统硬件配置的实施例;
图2为使用外接DVD驱动器的数据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具有内装DVD驱动器的数据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DVD-R数据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5示出了在数字图像发布中利用单向散列函数的拷贝控制系统;
图6示出了在数字图像发布中利用非对称密钥的拷贝控制系统;
图7为允标产生过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8为数据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示出了用于本发明的数据控制(包括拷贝、重放和接收控制,以及制定允标)系统硬件配置的实施例。系统1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1和存储器4。CPU1和存储器4通过IDE控制器25与作为辅助存储装置的硬盘装置13(或诸如MO、CD-ROM26和DVD32之类的记录媒体驱动装置)连接。同样,CPU1和存储器4通过SCSI控制器27与作为辅助存储装置的硬盘装置30(或诸如MO28、CD-ROM29和DVD31之类的记录媒体驱动装置)连接。软盘装置20通过软盘控制器19接至总线2。
一个软盘插在软盘装置20中。在操作系统的配合下为CPU之类提供指令实现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记录在软盘、硬盘装置13和30(或诸如MO、CD-ROM和DVD之类的记录媒体)和ROM14内,通过装入存储器4予以执行。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是经压缩的,或者分成若干片段记录在多个媒体内。
此外,系统100还配有用户接口硬件,包括用于输入的指点器7(鼠标器、操作杆等)、键盘6以及用于向用户显示直观数据的显示器12。此外,还可以通过并行端口16与打印机连接,通过串行端口15与调制解调器连接。系统100可以通过串行端口和调制解调器或通信适配器18(以太网令牌环卡)接到一个网络上,与其他计算机之类进行通信。在本发明中,除了通过诸如软盘之类的媒体发布以外,也可以通过串行端口16和调制解调器或通信适配器发送或接收发布的数据。此外,远地的收发机可以通过红外或无线电波辐射接到用于发送/接收的串行端口15或并行端口16上。
扬声器23接收音频控制器21经放大器22送来的音频信号,输出声音。音频控制器21对从拾音器24接收的声音信息进行A/D(模拟/数字)变换,使得系统可以检测系统外的声音信息。
这样,容易理解,本发明的数据控制系统可以用传统的个人计算机(PC),工作站,笔记本PC,掌上型PC,网络计算机,诸如可配计算机的电视机和传真机之类的家用电器,以及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游戏机、电话机、传真机、便携电话机、PHS、电子笔记本的各种通信终端,或者这些部件的组合来实现。然而应指出的是,给出这些组成部分只是示例性的,并不是说所有这些部件都是本发明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下面说明制定允标和控制数据的DVD-R系统的实施例。图2示出了系统100的DVD31或DVD-32是外接的情况,而图3示出了是内装的情况。外接的DVD-R驱动器40和内装的DVD-R驱动器50通过IDE(ATAPI:ATA分组接口)接口(也可以通过SCSI)与系统100连接。DVD-R系统的方框图如图4所示。
在图4中,光盘210由与驱动电路212连接的马达214驱动,记录在光盘210上的数据由光电头216读出。驱动电路212根据DVD控制块218发出的命令进行工作。光电头216读出的信号送至DVD控制块218放大、变换(如有必要的话)后送至解码块220。解码块220对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以及纠错。DVD控制块218包括一个伺服电路218B,它接收来自解码块的控制信号或记录在光盘上的伺服数据,控制驱动电路212。DVD控制块218还包括一个信号读出电路218A。
解码块220接收的数据经解码块中由一个公共总线连接的缓存器220A、MPU220B和解码器220C纠错和实时解码后送至数据控制块230。在数据控制块230中,利用电子水印技术执行以下操作:产生一个允标,将允标附于目标数据,检测CF信息,用允标进行数据控制,以及处理允标。图像数据通过ATAPI接口222送至系统100,而声音数据通过DAC(数模变换器)224送至系统100。
在记录过程中,数据与读出情况相反流动,从ATAPI接口222通过数据控制块230和解码块220至DVD控制块218。光电头216此时起着记录头的作用。虽然以上的DVD-R数据控制系统与数据处理系统100配合工作,但一个独立的DVD重放机或一个独立的DVD记录机也能工作并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实质。
图5示出了在数字图像发布中利用单向散列函数的拷贝控制系统的实施例。概要地说,这是一个通过将允标附于广播的数字数据禁止再次拷贝或记录的系统,利用电子水印技术控制拷贝或记录,在数据被拷贝或记录后就毁掉允标。由于允标可以像CF(控制标志)那样包括有关控制数据方式的信息(允许拷贝数,允许重放数,重放设备标识和用户标识等),因此为了说明简明起见在图5和图6中假设数据是否可以拷贝取决于是否存在允标。此外,允标的数量可以根据实现环境改变为所要求数量(允标数量可以规定为例如允许拷贝或重放次数的极限)。
在图5这个实施例中,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将一个指示允许最多拷贝一次的CF嵌入在内容内。在检测到这个CF时允许记录机只拷贝一次。对一段数字内容的算术运算结果附于诸如数字图像、数字音像(包括诸如MPEG那样的压缩数据流)那样的一些数据内容上。这种算术运算的结果称为“允标(token)”。是否允许拷贝或重放就取决于是否存在这个允标。
下面将详细说明这种拷贝控制系统。在图5中,允标是一个利用一个单向散列函数从部分(或全部)图像数据计算得出的比特串并记录在或保持在一个预定区域作为注释字段或用户数据,随图像数据一起发布。产生允标的单向散列函数是众所周知的,包括MD5或CRC(循环冗余校验)。产生允标的函数或图像中的受到算术运算的部分是保密的,以防允标可在用户方产生。
由嵌入密钥选择施行单向散列函数的图像数据。所用的这部分图像数据和散列算术运算的初始值是保密的,而需用的散列函数本身则是公开的。通过将所产生的允标记录在一个附加数据区(例如在MPEG2中的用户数据区,可以使用每单元8比特的8Xn个比特)来附加这允标。另一方面,单向散列函数通常表示为:
    h=H(M)其中,M为一段长度任意的消息(数值),h为一个长度固定的数值,而H为一个规定的散列函数。单向散列函数定义为除了以上条件外还满足下列条件的函数:
在M给定时,很容易计算出h;
在h给定时,很难计算出M(反变换);
在M给定时,很难找到一个M′,满足H(M)=H(M′)。
这个特征用来以电子方式给数据加标记,鉴定或检测是否有修改。输入消息M可以是多个元。作为一个例子,可用以下方法产生一个散列:
    Hi=H(Ii,Hi-1)(I0=k)
也就是说,Mi是I1,I2,…,In和第一至第i个散列值的一种组合。Ii为一个图像数据块,而n个块I1至In由一个嵌入密钥选定。Hi是第i个图像数据块的散列值,而一个散列值是以Ii和那些直至第(n-1)个散列值(hi-1)作为输入重复进行这种算术运算得到的,重复次数等于受到算术运算的图像数据块数(n)。I0由一个常数表示,与嵌入密钥一样也是保密的。
在产生允标的过程中,只有在用电子水印技术嵌入的CF指示内容可拷贝一次的情况下才附加一个有效的允标。允标也根据从用电子水印技术嵌入的标记检测到的信号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在用户方鉴定允标中电子水印检测器给出的信号产生一个允标或提取部分。
所产生的允标写入例如处在MPEG格式的顺序标头的扩展数据的用户数据(UD)区。所产生的允标可以用一个非对称密钥加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蓄意侵袭者可以知道用哪部分图像信息产生允标也不能产生出允标。
在用户方,只有在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嵌入的CF指示内容可以拷贝一次的情况下,允标才鉴定为是有效的。在记录机之类设备中,以类似的方式从一个发布的图像中产生一个允标,验证这个允标是否与随图像发布的那个允标一致。如果不一致,就禁止记录。此外,还通过将一个模拟保护信号或CGMS-A数据附加到DVD重放机的模拟输出,防止对模拟形式进行拷贝。如果两个允标一致,就记录删去或禁毁了允标后的数据流。禁毁允标使之失效只需形成一个与算术运算结果不匹配的即可。或者,也可以修改用来产生允标的部分(如果从修改了的图像产生允标,那么这个允标就通不过验证,因为它不是真正的允标)。在企图再次拷贝时,由于已不存在有效允标,因此记录遭到禁止。
一个其中具有一个相应允标的内容必需不是一个拷贝。因此,如果在一个从可写DVD输出的数据流中检测到允标,则这一定是非法拷贝,从而就禁止重放。
作为在数字图像发布中拷贝控制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图6中示出了一个用非对称密钥根据从经压缩的图像提取的部分产生允标的系统。基本机理与使用单向散列函数的情况相同。在允标是用一个非对称密钥产生的情况下的主要特点是从提取部分产生允标的方法是保密的,而从允标产生提取部分则是公开的。在用户方,用一个公开的密钥从发布的允标制定出提取部分,再将它与一个从发布的图像类似地制定的提取部分进行比较,验证是否匹配。在一个允标有效时即使CF不允许拷贝一次,也禁止拷贝。然后,使这个允标失效。
不只局限于数据控制,通过附加一个允标授于一定权利而在实施这个权利时使这个允标失效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实现一种允标行使一次性权利的系统。例如,可以实现这样一种方法:在电子货币上附加一个允标,在支付了货币时使它失效。
作为本发明的应用下面说明在STB内以简单结构进行拷贝控制的方法。作为一种根据付费信息接收收费数字广播(如卫星广播)和控制模拟图像记录的方法,已有宏电视(Macrovision)。然而,在STB内还没有一种方便的方法控制数字信号输出记录在诸如DVD-RAM之类的数字记录装置中。利用宏电视控制模拟图像记录的传统方法如下:
                     顶置盒(STB)
Figure A9811912700181
为了使得在诸如卫星广播之类的收费数字广播中只有在用户付了费用之类的情况下才在STB内允许对数字输出进行拷贝,需要查看控制标志和允标,理由如下。
如果利用水印嵌入的控制标志是具有两个比特的拷贝控制信息(CCI),就可以根据对包含在MPEG-2的用户数据区内的一个允标(TOKEN)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是否允许在一个诸如DVD-RAM那样的数字记录装置中进行图像记录/重放,情况如下:
               数字记录装置(如DVD-RAM)
由CCI和允标的组合对读写进行拷贝控制,情况如下:对于写入情况CCI/TOKEN      拷贝控制(1,1)          不准拷贝(0,0)          允许拷贝(1,0)+TOKEN    允许拷贝(写入中消毁TOKEN)(1,0)          不准拷贝(--)           允许拷贝对于(从DVD-RAM)读出情况CCI/TOKEN      拷贝控制(1,1)          不准重放(0,0)          允许重放(1,0)+TOKEN    不准重放(1,0)          允许重放(--)           允许重放
由上可见,如果查看到CCI(1,0)+TOKEN,就能在STB内允许拷贝:
              顶置盒(STB)      数字记录装置
                                   (MPEG-2)
在使发送方发送预先带有CCI(1,0)和相应允标的MPEG-2数据流,而使接收方的STB根据付费信息(从外部,例如通过数字广播,输入的信息)对允标进行控制(消毁允标或让它原样通过)的情况下,在诸如数字记录装置(如DVD-RAM)那样的带有水印检测芯片的设备中的记录控制如下:
Figure A9811912700202
此外,在发送方预先将一个无效的允标嵌入在允标相应部位来代替有效允标而在STB中计算正确允标的方法如下:
Figure A9811912700203
下面将详细说明消毁TOKEN的方法和附加TOKEN的方法。在消毁TOKEN的方法中,通过对MPEG数据流的监视,发现TOKEN的标头。如果发现TOKEN的标头,就根据付费信息实施控制,确定是否需要消毁TOKEN标头后的TOKEN。消毁TOKEN的TOKEN标头检测电路和AND电路是很容易实现的。
在附加TOKEN的方法中,需要对MPEG数据流进行监视,从数据流计算出TOKEN,寻找TOKEN标头。如果发现TOKEN标头,就根据付费信息将计算得的TOKEN叠写在TOKEN标头后的(含有伪数据的)TOKEN区。附加TOKEN的TOKEN标头检测电路、TOKEN计算电路和选择电路都是很容易实现的。
Figure A9811912700212
从以上实施例可见,利用水印控制对数字图像输出拷贝的附加信息(TOKEN)很容易在STB内根据数字广播的STB用户盒内的智能卡之类、用户付费信息和用户输入信息加以修改。这里重要的是在STB内并不需要获得拷贝控制信息(CCI)。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在允许对发布的内容可拷贝一次的应用中只需要数量为传统系统的1/20的逻辑门就可获得与利用电子水印技术的传统系统同样的或更好的效果,这是因为除了检测CF所必需的电子水印芯片外只需要执行使一个允标失效的功能。
此外,在允标只是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加以嵌入的情况下,它只能嵌入在I帧内,从而使嵌入的“已拷贝”标记在脱离MPEG格式时失效。另一方面,虽然允标在脱离MPEG格式时同样会失效,但禁止拷贝效果不论数据格式有什么改变仍然保持有效,因为如果允标失效就不能拷贝,从而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数据控制。
而且,利用水印控制对数字图像输出拷贝的附加信息(TOKEN)很容易在STB内根据数字广播的STB用户盒内的智能卡之类、用户付费信息和用户输入信息加以修改,而在STB内并不需要获得拷贝控制信息(CCI)。

Claims (31)

1.一种数据控制系统,包括:
将一个指示进行数据控制的控制标志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嵌入在分布的数据内的嵌入装置;
利用数据内容制定一个具有怎样控制所述数据的信息的允标的允标制定装置;
将所述允标附于所述数据的附加装置;
发布附有所述允标的所述数据的发布装置;
从发布的数据中检测所述控制标志的检测装置;
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标志时读出附于所述数据的所述允标的读出装置;以及
按照预定的所述允标或所述控制标志的控制规则控制所述数据的控制装置。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提出的数据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修改、禁毁或删除所述允标的装置。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提出的数据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控制为对拷贝、重放或接收的控制。
4.一种数据拷贝设备,包括:
从数据中检测一个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嵌入的、指示对所述数据进行拷贝控制的控制标志的检测装置;
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标志时从所述数据中读出指示数据拷贝控制信息的所述允标的读出装置;以及
按照预定的所述允标或所述控制标志的控制规则对所述数据进行拷贝控制的控制装置。
5.一种数据重放设备,包括:
从数据中检测一个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嵌入在所述数据内的、指示对所述数据进行重放控制的控制标志的检测装置;
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标志时从所述数据中读出指示数据重放控制信息的所述允标的读出装置;以及
按照预定的所述允标或所述控制标志的控制规则对所述数据进行重放控制的控制装置。
6.一种数据接收设备,包括:
从数据中检测一个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嵌入的、指示数据接收控制信息的控制标志的检测装置;
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标志时从所述数据中读出指示数据接收控制信息的所述允标的读出装置;以及
按照预定的所述允标或所述控制标志的控制规则对所述数据进行接收控制的控制装置。
7.一种数据控制设备,包括:
从数据中检测一个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嵌入在所述数据内的、指示对所述数据进行控制的控制标志的检测装置;
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标志时从所述数据中读出怎样控制所述数据的所述允标的读出装置;以及
按照预定的所述允标或所述控制标志的控制规则对所述数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8.一种制定用于数据控制的允标的允标制定设备,包括:
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在数据中嵌入一个指示对所述数据进行控制的控制标志的嵌入装置;
利用所述数据的内容制定一个具有怎样控制所述数据的信息的允标的制定装置;以及
将所述允标附于所述数据的附加装置。
9.一种数据控制系统,包括:
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在分布的数据中嵌入一个指示对所述数据进行控制的控制标志的嵌入装置;
利用所述数据的内容制定一个具有怎样控制所述数据的信息的允标的制定装置;
将所述允标附于所述数据的附加装置;
发布附有所述允标的所述数据的分布装置;
从发布的数据中检测所述控制标志的检测装置;
读出附于所述数据的所述允标的读出装置;
从所述数据再制定一个允标的再制装置;
将读出的允标与再制的允标进行比较的比较装置;以及
利用所述比较的结果按照预定的所述读出允标或所述控制标志的控制规则对所述数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提出的数据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删除或禁毁所述附于所述数据的允标的装置。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0所提出的数据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允标制定装置和所述允标再制装置还包括利用单向函数从所述数据制定一个允标的装置。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1所提出的数据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其中所述控制是一个对拷贝、重放或接收的控制。
13.一种数据拷贝设备,包括:
从数据中检测一个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嵌入在所述数据内的指示对所述数据进行拷贝控制的控制标志的检测装置;
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标志时从所述数据中读出指示数据拷贝控制信息的所述允标的读出装置;
从所述数据制定一个允标的制定装置;
将读出的允标与制定的允标进行比较的比较装置;以及
在所述比较匹配时按照预定的所述读出的允标或所述控制标志的控制规则对所述数据进行与拷贝有关的控制的控制装置。
14.一种数据重放设备,包括:
从数据中检测一个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嵌入在所述数据内的指示对所述数据进行重放控制的控制标志的检测装置;
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标志时从所述数据中读出指示数据重放控制信息的所述允标的读出装置;
从所述数据制定一个允标的制定装置;
将读出的允标与制定的允标进行比较的比较装置;以及
利用所述比较的结果按照预定的所述读出的允标或所述控制标志的控制规则对所述数据进行与重放有关的控制的控制装置。
15.一种数据接收设备,包括:
从数据中检测一个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嵌入在所述数据内的指示对所述数据进行接收控制的控制标志的检测装置;
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标志时从所述数据中读出指示数据接收控制信息的所述允标的读出装置;
从所述数据制定一个允标的制定装置;
将读出的允标与制定的允标进行比较的比较装置;以及
在所述比较匹配时按照预定的所述读出的允标或所述控制标志的控制规则对所述数据进行与接收有关的控制的控制装置。
16.一种控制数据的数据控制设备,包括:
从数据中检测一个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嵌入在所述数据内的指示对所述数据进行控制的控制标志的检测装置;
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标志时从所述数据中读出指示怎样控制数据的所述允标的读出装置;
从所述数据制定一个允标的制定装置;
将读出的允标与制定的允标进行比较的比较装置;以及
在所述比较匹配时按照预定的所述读出的允标或所述控制标志的控制规则对所述数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17.一种如权利要求13至16所提出的数据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删除或禁毁所述附于所述数据的允标的装置。
18.一种制定用于数据控制的允标的允标制定设备,包括:
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在数据中嵌入一个指示对所述数据进行控制的控制标志的嵌入装置;
利用所述数据的内容制定一个具有怎样控制所述数据的信息的允标的制定装置;以及
将所述允标附于所述数据的附加装置。
19.一种如权利要求13至18所提出的数据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允标制定装置还包括用一个单向函数从所述数据制定一个允标的装置。
20.一种数据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将一个指示对数据进行控制的控制的控制标志嵌入在分布的数据内;
利用所述数据的内容制定一个具有怎样控制数据的信息的允标;
将所述允标附于所述数据;
发布附有所述允标的所述数据;
从发布数据中检测所述控制标志;
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标志时读出附于所述数据的所述允标;以及
按照预定的所述允标或所述控制标志的控制规则控制所述数据。
21.一种如权利要求20所提出的数据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所述数据的步骤还包括一个修改、禁毁或删除所述允标的步骤。
22.一种如权利要求21所提出的数据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控制为对拷贝、重放或接收的控制。
23.一种含有一个对数据进行控制的程序的媒体,所述程序包括:
一个从数据中检测一个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嵌入在所述数据内的指示对数据进行控制的控制标志的子程序;
一个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标志时从所述数据中读出指示怎样对所述数据进行控制的所述允标的子程序;以及
一个按照预定的所述允标或所述控制标志对所述数据进行控制的子程序。
24.一种含有一个含有一个制定用于数据控制的允标的程序的媒体,所述程序包括:
一个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在数据中嵌入一个指示对所述数据进行控制的控制标志的子程序;
一个利用所述数据的内容制定一个具有怎样控制所述数据的信息的允标的子程序;以及
一个将所述允标附于所述数据的子程序。
25.一种用于对数字内容进行拷贝的允标制定设备,包括:
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在数字内容中嵌入一个指示允许拷贝所述数字内容的控制标志的嵌入装置;
利用一个单向函数从所述数字内容制定一个具有怎样对所述数字内容进行拷贝控制的信息的允标的制定装置;以及
将所述允标附于所述数据的附加装置。
26.一种数字内容拷贝设备,包括:
从一个数字内容中检测一个利用电子水印技术嵌入在所述数字内容内的指示允许拷贝所述数字内容的控制标志的检测装置;
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标志时读出附于所述数字内容的所述允标的读出装置;
利用一个单向函数从所述数字内容制定一个允标的制定装置;
将读出的允标与制定的允标进行比较的比较装置;
在所述比较匹配时拷贝所述数字内容的拷贝装置;以及
从所述数字内容中删除所述附于所述数字内容的允标或修改所述数字内容以使再次比较时允标不匹配的删改装置。
27.一种数据控制设备,包括:
从数据中检测一个利用水印嵌入在所述数据内的控制标志的检测装置,所述控制标志指示需对数据进行控制;
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标志时从所述数据读出一个指示数据控制信息的允标的读出装置;以及
根据外界输入信息按照预定的所述允标或所述控制标志的控制规则控制所述数据的控制装置。
28.一种数据控制设备,包括:
接收利用水印嵌入在所述数据内的一个控制标志和一个允标的接收装置,所述标志指示需对数据进行控制,而所述允标指示数据控制信息;以及
根据外界输入信息按照预定的所述允标或所述控制标志的控制规则控制所述数据的控制装置。
29.一种如权利要求27或28所提出的数据控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控制为一个拷贝控制、一个重放控制或一个接收控制。
30.一种如权利要求27或28所提出的数据控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删除所述允标的装置或使所述允标失效的装置。
31.一种如权利要求27或28所提出的数据控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外界输入是付费信息或用户输入信息。
CN98119127A 1997-09-12 1998-09-09 数据控制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10990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8272/1997 1997-09-12
JP248272/97 1997-09-12
JP24827297 1997-09-12
JP10143705A JP3103061B2 (ja) 1997-09-12 1998-05-26 トークン作成装置および該トークンを用いたデ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143705/98 1998-05-26
JP143705/1998 1998-05-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8928A true CN1218928A (zh) 1999-06-09
CN1099070C CN1099070C (zh) 2003-01-15

Family

ID=26475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1912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99070C (zh) 1997-09-12 1998-09-09 数据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103061B2 (zh)
CN (1) CN1099070C (zh)
GB (1) GB233003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7881C (zh) * 2004-01-09 2008-12-31 株式会社东芝 记录媒体及其写入、读取装置和写入、读取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0021B1 (en) * 1998-07-20 2003-03-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zed playback of broadcasted digital data streams
GB2354347B (en) * 1999-08-04 2003-09-03 Internat Federation Of The Pho Reproduction control system
KR20050109620A (ko) * 1999-11-05 2005-11-21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데이터복호장치 및 방법, 부과금정보처리장치 및 방법,데이터재생장치 및 방법, 전자화폐, 전자이용권과,단말장치
JP2001258008A (ja) * 2000-03-14 2001-09-21 Silicon Contents:Kk コンテンツ供給システ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2032685A (ja) * 2000-05-11 2002-01-31 Nec Corp コンテンツレンタルシステム
JP2002112084A (ja) * 2000-09-27 2002-04-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データの生成方法、画像データの修正検出方法及び撮影装置
JP2002112175A (ja) * 2000-10-03 2002-04-1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録用プログラムがコンピュータで読取可能に記録された情報記録媒体
JP2002117619A (ja) * 2000-10-03 2002-04-1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録用プログラムがコンピュータで読取可能に記録された情報記録媒体
US6895503B2 (en) 2001-05-31 2005-05-17 Contentguard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erarchical assignment of rights to documents and documents having such rights
GB0124723D0 (en) * 2001-10-15 2001-12-05 Macrovision Corp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copy protection of optical discs
JP3485911B2 (ja) * 2001-12-17 2004-01-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ータ使用制限設定方法、データ使用制限設定装置、データ使用制限設定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4107851B2 (ja) 2002-02-13 2008-06-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透かし埋め込み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利用可能な符号化装置と復号装置
GB0212318D0 (en) 2002-05-28 2002-07-10 Symbian Ltd Tamper evident removable media storing executable code
GB2392337B (en) 2002-07-19 2005-1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igital watermarking apparatus and applic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DE60326279D1 (de) * 2002-12-17 2009-04-02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zugriffsregelung in einer mehrservernetzwerkumgebung mit überlappung
CN1783139A (zh) * 2003-01-08 2006-06-07 Kddi株式会社 内容文件制作者的认证方式及其方法
JP4485785B2 (ja) * 2003-12-15 2010-06-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電子データ処理方法
US7382905B2 (en) * 2004-02-11 2008-06-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Desynchronized fingerprint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gital multimedia data
JP5033382B2 (ja) * 2006-09-19 2012-09-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番組録画方法
US8365279B2 (en) 2008-10-31 2013-01-29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ontent tracing
US8429365B2 (en) * 2009-06-26 2013-04-23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embedding host-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into content
JP5011404B2 (ja) * 2010-02-08 2012-08-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映像記録再生装置
CA3100347C (en) 2020-02-06 2023-02-14 Google Llc Verifying display of third party content at a client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9613A (en) * 1994-06-29 1997-08-19 Macrovisi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py protection for various recording media using a video finger print
US5745569A (en) * 1996-01-17 1998-04-28 The Dice Company Method for stega-cipher protection of computer code
WO1997013248A1 (en) * 1995-10-04 1997-04-10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arking a digitally encoded video and/or audio signal
KR100462915B1 (ko) * 1995-12-11 2005-08-05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비디오및/또는오디오신호의마킹방법및장치,마킹된비디오신호검출방법및장치,비디오또는오디오신호및저장매체
US5822432A (en) * 1996-01-17 1998-10-13 The Dice Company Method for human-assisted random key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digital watermark system
WO1998033176A2 (en) * 1997-01-27 1998-07-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ystem for copy protection of recorded signals
ATE224124T1 (de) * 1997-01-27 2002-09-1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inhaltsinformation und darauf bezogener zusatzinforma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7881C (zh) * 2004-01-09 2008-12-31 株式会社东芝 记录媒体及其写入、读取装置和写入、读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9819727D0 (en) 1998-11-04
JP3103061B2 (ja) 2000-10-23
CN1099070C (zh) 2003-01-15
GB2330031B (en) 2002-04-24
JPH11164132A (ja) 1999-06-18
GB2330031A (en) 1999-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70C (zh) 数据控制系统
US6230268B1 (en) Data control system
DE69830784T2 (de) System zur übertragung von inhaltsinformation und sich darauf beziehender zusatzinformation
Bloom et al. Copy protection for DVD video
US7533224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CN1287249C (zh) 对数字内容的访问控制装置和方法及再现装置
US692534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digital media
CN1172529C (zh) 用水印和相关数据提高音频/视频服务的设备和方法
JP5039830B2 (ja) デジタル著作権管理ライセンスフォーマットを構成する方法
US7730313B2 (en) Tracing content usage
EP203603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ject oreinted fingerprinting of digital videos
CN1581957A (zh) 用于数字视频流数据的访问控制
WO2020244474A1 (zh) 视频水印添加、提取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WO2007148662A1 (ja) 情報埋込装置、及び検出装置
CN1604080A (zh) 图象文件容器
CN1682486A (zh) 用于多数字权利管理的内容分配
KR100836217B1 (ko) 워터마크를 포함하는 콘텐츠의 실행 방법, 콘텐츠 실행디바이스 및 콘텐츠 패킷 기록 매체
CN102300093A (zh) 一种用于数据文件分发的加密方法
CN109040853A (zh) 一种数字流媒体指纹水印保护方法及装置
US20120210447A1 (en) Secure video download method
US2002007604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erting disruptions into merged digital recordings
US20110280398A1 (en) Secured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CN1306359A (zh) 内容信息的传送与记录,内容信息的解密方法和装置
WO2009027902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editable digital content
US20130329939A1 (en) Decoding a quilted image representation into a digital asset along with content control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11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