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0918C - 通信网络间信息交换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网络间信息交换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0918C
CN1210918C CNB018183018A CN01818301A CN1210918C CN 1210918 C CN1210918 C CN 1210918C CN B018183018 A CNB018183018 A CN B018183018A CN 01818301 A CN01818301 A CN 01818301A CN 1210918 C CN1210918 C CN 121091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data
unit
traffic network
proces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183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73417A (zh
Inventor
斯文·尼克拉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473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3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09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09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个通讯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方法和系统(700)。系统的特征是有至少一个数据发送单元(310,320,330),用于接收来自至少一个源通讯网络的信息和将信息转换成系统间数据格式;至少一个第一转换单元(410),用于把由数据发送单元(310,320,330)收到的信息发送到预定的服务处理单元(510);还有至少一个第二转换单元(420),用于把由一个服务处理单元(510)收到的信息发送到预定的数据发送单元(310,320,330),将信息转换成目标通信网络格式,并将信息发送到目标通讯网络。

Description

通信网络间信息交换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通信网络之间信息交换和数据交换的方法和系统,如:移动通信网、电话通讯固定网、英特网、纯数据网或其它语音传输和/或语音传输无关的服务网。
背景技术
这些网络日益增多的集成在一起以及通过这些网络提供的各式各样的服务,要求这些网络之间的通讯尽可能顺畅、迅速和安全。一般情况下,这些网络按不同的标准运营。客观上出现与此相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数据记录,也涉及到接收方地址的设定方式,用户需要服务的结算方式,数据的类型和格式。同样,一个网络使用的专门参数在另一个网络中,居然也能造成干扰或不能被解读。
因为根据这些网络不同的发展历史,以及在带宽、速度、传输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不可能考虑这些网络的标准化的问题。甚至可能寻求使这些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得以简化的其它方式。
例如,从DE295 11 856中公开一种编排,使不同的移动通信网络之间可进行短信息交换。为此,在每一个网络中附加一个装置,可接收、储存相关网络发来的短信息,并转换成为交换的格式。然后发往中心交换装置,通过这个装置转发到目标通信网络的装置上,在那里接收这条短信息转换成所在网络的格式并输入该网络。
这类整体的、统一组织的编排却有不足之处,尤其传输量大时,交换装置异常复杂,而且价格昂贵。几乎不可能以合理的价格对每条交换的信息进行检查或再处理。另一个不足就是中心交换装置出现故障时,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可能全部瘫痪。
此外,从DE 195 39 406中公开了,用自动回答编码识别已有数据包的形式,从移动通信网络向另一个通信网络转发和语音无关的信息的方法。这两个网之间有一个信息传送的中央装置,它通过大量的逻辑传输信道和一个源移动通信网,通过各条实际传输信息和多个目标通信网络相连接,传输信息。每个逻辑传送信道都配有一种服务功能,它们的运营由服务中心负责。服务中心位于一个目标通信网络之中。通过在移动通信网方面安装对逻辑传输信道的自动回答编码识别,以及这类信道和通往另一个目标网络的逻辑传输信道的固定连接,相关的实际传输信道内应与一个网络的规定接收地址无关,将每一个数据包转发至所希望的目标网。中央装置同样会出现以上提到的,和交换装置有关的缺点。
最后,在WO 95/33309中介绍了可升级的多媒体网络,它基于一个带有不同分级式总线的配线结构,能向为数不多的使用者提供经济的多媒体服务,并逐步扩大用户的数量。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使命就是要创造一种方法和一个系统,以本文开始所提到的方式进行不同通信网络间的信息和数据交换,以相当简便和可靠的方式在多个不同结构的网络之间,传输信息量大、形式多样的信息和数据。
通过以下步骤圆满完成这项任务:至少由一个源通信网络接收信息(数据),并转换成为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将转换的信息分配到指定的服务处理单元,以预先确定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将处理过的信息转换成目标通信网络的格式,分配并发送到该目标通信网络。
通过有以下特征的系统,圆满完成这样的任务:至少一个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一个源网络的信息(数据),并将信息转换成为一个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至少一个第一分配单元,将数据传输单元接收的数据传输到预先确定的服务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分配单元,将服务处理单元接收的信息传输到预先确定的数据处理单元,将信息转换成目标通信网络的格式,并将信息发送到该目标网络。
这一解决方法的特别优点在于,系统模块化的构建可以升级,即以继续补充数据传输单元和/或第一个或第二个交换单元和/或服务处理单元的方式,相应所交换信息量(数据总量)可逐步加以扩大。
如果每项提到的单元有二个,可以在一个单元出现故障时,另一个单元会以同样的方式承担任务,进而以此可以避免该系统的全面瘫痪。
具体要求是该项发明有益培训的内容。
该系统的积木式组合,分布式单元,可配置在地理位置不同的地方。例如:一个区域性的自然灾害或某一个地方断电,就不会迫使整个系统停机,以致造成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停止。
附图说明
该项发明的其它细节、特征和优点,从以下用图表描述的优先执行过程中,可以知晓:
图1:表述和几个网络连接的执行过程;
图2:按第一实施例程序流和数据流的流程图;
图3:按第二实施例程序流和数据流的流程图;
图4a,4b:数据传输单元中的功能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的系统700,参照图1和多个通信网络1,2,3连接,可试认为通信网络1为移动无线网,通信网络2为传送电话和传真的固定通信网,通信网络3可为因特网。此外,还有其它网各自交换任意和语音有关或无关的信息,同样和系统700连接。
和语音无关的信息除电子邮件外,还包括如数字通(GSM)移动定位系统专门的短信息服务的文字公告,这也称之为短信息服务(SMS)。这类服务部分是标准化的,部分尚未标准化,即每个移动无线网络中预留有不同的字符库。
每个通信网络总是有多个用户,用户11,21,和31,他们在各自的网内,网1、网2、网3,以已知的方式彼此相互通信联络。
在不同的通信网1,2,3之间用户11,21,31之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通过系统700进行。每个通信网1,2,3,均为此目的各自安装一个装置12,22,32(信道)和系统700相连接,用于在相关网络和系统700中的双向接收、存储和转发信息。
一方面装置12,22,33之间相互联络,另一方面和系统700之间的通信,主要用由相关网络1,2,3,通过数据包以确定的数据一交换格式来进行交换数据服务。此外,还有其它连接,如:native X.25网,Datex-P连接,专用线路或带有知名的如TCP/IP传输协议的因特网,或帧中继。
该系统尤其适合和大量的不同配置的通信网1,2,3相连接,而必须承担交流信息量的能力不下降。
系统700由大量的功能单元3XX,4XX,5XX,6XX组成,均有模块式、分布式配置,每个单元仅完成固定的功能。这些功能单元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网络1、网络2、网络3相互之间需要交换的信息,通过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下面还将进一步阐述)来进行。数据格式覆盖选择排外的、选择最佳的包式交换协议。
此外,这一构建技术带来的另一个优点是,系统可以升级,即每个功能单元3XX,4XX,5XX,6XX预先反复考虑所需的功能,传输数据的总量和/希望的冗余,由此使系统可以适应现实的要求。
功能单元3XX,4XX,5XX,6XX可以安装在地理位置不同的地方,其优点为,系统的运行不受地点的影响和外来的干扰。如停电、数据传输等线路故障,以及发生火灾、洪水、风暴等造成的破坏。功能单元相互之间的联络通过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进行,其一方面和上述装置12,22,32之间联络,而另一方面和系统700联络的办法一模一样。
系统700具体包括一定数量的数据传输单元(传输线单元)310,320,330,作为单向或双向,基于协议从点到点连接的一端,具有综合协议的转换特性,并能优先生成远程传输记录。
其中另一方面阐述了通信网络1,网络2,网络3,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分别通过装置12、22、32中的一个部分,和通信网络1,2,3中的每一个网络相连接,用于信息的接收、存储和转发。
另外,至少预先装有一个第一交换单元(Router)410,用于连接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并至少和一个服务处理单元510相连接。该服务处理单元510反向和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连接,系统700进一步指明至少一个第二分配单元(Router)420。
服务处理单元510含有各种不同的由系统经营者选择的服务,通过软件模块的形式实现。服务可与各不相同的数据内容交流,通过不同的通信网络1,2,3输入数据,处理之后再传送给这些通信网络。这类服务例如:短信息(SMS),电子邮件和传真的接收、可预置处理和转发,网上银行(如查询账号现状)、游戏、股市信息,数据库查询(行车时刻表查询)等等。
最后,系统700还包括至少一个结算单元610,它不仅和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也至少和服务处理单元510相连通。
现在用一个实例阐述系统700的功能。为此,假定第一个(源)通信网络1的用户11要传送信息(消息)给第二个(目标)通信网络2的用户21。
用户11的信息在第一个通信网络1内用该网络使用的数据格式和数据协议,传送至该网络所属的装置12,在该装置内信息作中间储存,可能转换成一种交换格式,并发往系统700所属的数据传输单元310。
信息传输单元310接收信息,检查可能发生的传输错误,生成一份无错误的接收信息时,有第一份远程传输记录,内容为“11号用户T时发给21号用户的信息,信息标有识别符号C接收进来”。这第一份远程传输记录为了结算至少传输到结算单元610。为此,消息通过数据传输单元310,转换成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或相应格式化,然后传输到第一个交换单元410。
第一个交换单元410内存有第一份交换表格,以这份交换表格服务处理单元510的一个单元属于每一个源通信网络1,2,3。根据系统经营者事先给出的信息、条件或其它参数实行这种分配。这些参数包括例如系统的内部状态,如确定的系统满负荷和/或发送号码,和/或目标号码,和/或传递信息的发送时间。
第一个交换单元410查询第一份交换表格后,将数据传输单元310接收到的信息继续传输到表格中列有的服务处理单元510。它以相应的方式也传输其它数据传输单元320,330接收到的信息。
在选择的服务处理单元510中处理信息,例如:检查11号发送用户是否已经登记,相应的费用是否已列入帐单。如果检查结果无差错,处理单元510生成第二份远程传输记录,内容为:发送号11的用户T时发出的信息需用识别符号C明确辨认。再将其发送到结算单元610。这时由相关的数据传输单元310和第一份远程传输记录产生的识别信号,被用作为识别符号C。此外服务处理单元510将信息传输到第二个交换单元420。
第二个交换单元420中各存有第二份交换表格,其中为每位接收用户号11,21,31存有用户所在目标通信网络1,2,3目前所属的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
服务处理单元510接收到信息后,询问写有21号接收用户的交换表格,接着将信息转发至目标通信网络2所指定的数据传输单元320。
数据传输单元320将第二个交换单元420接收的信息从系统内部的格式转换成目标通信网络2的格式,将信息传输到该网络所属的装置22。从那里最终将信息通过网络2发给21号用户来接收。
同时在信息准确无误发出后,数据传输单元320生成第三份远程传输记录,内容为“11号用户T时发给21号用户的信息A以识别符号C发出”。这第三份远程传输记录再发给结算单元610。
依据三份远程传输记录,至少一个结算单元610拿出一份相应的帐单,提出单位时间通话费并发给发送者或接收者,或其它经费承担者。为此目的,结算单元610中存有不同收费标准的信息,如价格表等。价格是可以选择的,即发送者、接收者或其它经费承担者可自行选择。
以下,首先用两个可能的过程流程和数据流程实例的说明,来阐述系统700的功能流程。接着将举例进一步阐明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线路模块)中的一个以及交换单元410,420中的一个。
图2表明这一流程的第一个实例。第一步100按以上描述,系统700通过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中的一个按协议典型接收通信网络1,2,3之中一个的数据记录。首先在相关的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中,按照协议检查数据记录是否正确,如果数据无误,就将记录转换成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并加以储存。
为此目的,预留几个可能的储存地址(存储装置在地理位置不同的地方),存储装置存储在一份参数文件中,并依据现有的最大负荷和系统单元的可利用程度加以选择。然后,传递一条相关的消息才向发送者确认已经收到数据记录。这一顺序的优点是,一般情况下,系统失灵时也不会丢失数据记录,因为数据存储在系统储存地址是磁性储存。紧接着生成第一份远程传输记录(如,为结算用),并储存在选自参数文件中的储存地址中(一般情况下是结算单元610中的一个)。
第二步101,将按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将现有数据记录从储存地址取出,再输入第一批交换单元410中的一个。用交换单元410为数据记录确定希望的目标,即相关的服务处理单元510。参数文件中现有的目标信息表,以及输入的数据记录中包含的信息,如发送者、接收者、数据内容,接收渠道信息等等,都服务于此目的。确定责任服务处理单元510后,再将数据记录转发给它。无法交换的数据记录将存入错误储存器中,并可通过系统管理者以所希望的方式继续给予处理。
第三步102,将数据记录输入指定的服务处理单元510,在那里按所含软件模块的方式加以处理。同时生成第二份远程传输记录,并使用存入选自参数文件中的储存地址以便结算(一般再次存入结算单元610中的一个)。接着,以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储存处理过的数据记录,再次存入选自参数文件的可能储存地址。另外,生成第三份远程传输记录,并如上所述的再次予以存储。
第四步103,将处理过的数据记录从储存地址取出,输入第二个交换单元420中的一个,考虑到现有的满负荷和系统单元的可使用程度传输到一个目标通信网络1,2,3,并以此首先传送到相关的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这一传输的基础是选自参数文件中带有目标信息的图表以及输入的数据记录所包含的信息。
第五步104,最后将第二个交换单元420传输的数据记录输入指定的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从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转换成为目标通信网络1,2,3的数据格式,并发往这些网站。收到有关收件者用户11、21、31发来的收到确认(收据)后,数据记录在数据传输单元中删除,然后便生成第四份远程传输记录,并如上所述加以储存,再次存入选自参数文件中可能的储存地址。这一顺序的优点在于可避免产生数据记录的重复计价。接着流程从第一步100重新开始。
就第二实施例而言,在一个服务处理单元510中,由软件模块执行,用这个模块,可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异步产生数据记录。一个这样的软件模块可用来传输如股市数据,而不受外部情况,例如超出限价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按图3,第一步150通过服务处理单元510,给相关用户生成一份准备的数据记录,并以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储存。另外生成第一份远程传输记录,并如上所述,加以储存,储存在再次选自参数文件的用于储存数据记录和远程传输记录的可能的储存地址。
第二步151,从储存地址取出数据记录传输到一个第二交换单元420,并输入进去。依据参数文件中储存的带有目标信息的表格,以及输入数据中包含的信息确定希望的目标,即相关的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并将数据记录发到那里。
第三步152,将数据记录输入到指定的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并将它们从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转换成目标通信网络1,2,3的数据格式,并发往目标通信网络。收到一个目标通信网络发来的收到证明(收条)后,数据纪录在数据单元中删除,然后生成第二份远程传输记录,并如上所述加以储存,再次存入选自参数文件中可能的储存地址。这一顺序地优点也在于,避免可能产生地数据记录重复计价。接着流程重新从第一步150开始。
在任何情况下,所有远程传输记录可计划同时储存在两个储存地址(结算单元610),例如将实际的和地理的相互分开。冗余的储存可用给出的明确识别号码加以区别,以此避免重复处理。
另外,两个实例中描述的步骤(功能段落),在地理位置不同的地方同样都可以实施,实施这些步骤的单元3XX,4XX,5XX,6XX各自之间的连接或者通过系统内部的单元,或者通过其它能用于通信连接的单元来实现。
除此以外,如果这些单元实施冗余执行,产生出的好处是,一个地理位置上一个或全部单元出现故障时,系统和其它地方的单元一起继续无故障进行。
如同已经提及的一样,多个同样单元的平行运行,可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以此以简单的方式就可以适应(升级)的要求。
不同的通信网络1,2,3之间的信息和数据记录的传递,一方面通过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中实施的协议转换,另一方面通过使用系统内部统一的数据格式得到保证。
为实现上述功能,由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导线模块)中的程序执行,可优先多次起动。为将一起动程序(Instanz),例如在确定线路、定义等方面个性化,可按图4a步骤200在参数记录的基础上实行参数化,参数记录可用Instanz的名称变址,也由以上提到的参数文件产生出来。
这样起动的一个程序按步骤200把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和参数化确定的通信网络1,2,3的信道12,22,32相连接。然后按照步骤201,询问连接是否无误,是否符合协议规定。如果不是这种情况,按步骤202处理错误,例如以写入工作日记的形式,向系统管理者发警报等形式并重新努力和步骤200连接。如果实现无误连接,按步骤203通过相关的通信网络1,2,3建立起和接收方或收件者(对方)11,21,31的连接。
接着用步骤204,询问线路监督的时间是否已到。如果监督时间已到,按步骤205向对方发出相应的警告信号。如果线路监督的时间未到,按步骤206,询问能否通过信道接收一条完整的数据记录。如果能够接收,流程用第一个程序250继续。其它情况按步骤207,询问是否有发送数据记录的委托。如果有,流程用第二个程序260继续进行,其它情况跳回步骤204。
第一程序250或第二程序260执行完后,按步骤208,询问这一程序的监督时间是否已到。如果时间已到,按步骤209产生相应的状态信号,并发给一个监测仪50(看家狗)。其它情况下,按步骤210将余下的计算时间供其它程序使用。
第一个程序250流程图结束,以此处理了接收的数据记录,图4b给予阐述。用步骤251,检测是否有错和选择是否合理,检测数据后,首先用步骤252检测,接收的数据是否通过系统传送(有用数据),或先前发送的数据是否已经得到确认(数据)。这一问题可依据例如数据传输的特征来决定。
如果接收到的数据是有用数据,按照步骤253首先将这些数据储存起来,并转换成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随后按照步骤254给发送者传送收到确认(收据),生成“数据已收到”的第一份远程传输记录,为结算输入一个结算单元610。随后,用步骤208继续往下。
如果接收的数据关系到一位接收用户11;21;31的接收确认,按照步骤255主要生成一份远程传输记录“信息已发出”,为用于结算再次输入一个结算单元610,随后用步骤208继续往下。
如果按第二程序260(图4a)数据记录已经发出,按照步骤261,数据记录首先从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转换成为目标通信网络1,2,3的格式,随后按照步骤262发出数据记录,并起动监督装置,等待接收收件者11;21;31的收到确认,尔后用步骤208继续往下。
以下应描述交换单元410,420的工作方式和功能方式,还要首先阐述一些基本原则。
按照发明系统,分配给每个信道12,22,32用5个字母或数字组成的明确名称。另外,每一条信道和它所属的通信网络1,2,3中的一个交换点相连接。
系统传输的每一条数据记录同样有一个名录库中的明确的名称,名称在系统中分散配给,提供给相互连接的交换单元410,420使用。一个数据记录的名称由5个符号组成,符号明确属于信道12,22,32,信道开始远程传输,例如接收信道,已经附加的数字一符号链,用于记录远程传输的时间(发送或接收),带有日期和精确到微秒的时间。另外还使用明确的名称延伸,标明有用数据记录,例如和结算—数据记录相区别,结算数据记录配有另外的名称延伸。
这样从每条数据传输的名称中可以导出,使用这个名称信道12,22,32以及外部的通信网络1,2,3,包括一个使用这个名称在通信网络中可能使用的交换点,以及远程传输日期和远程传输时间。以使每条数据传输明确可以分辨,这样用大数据库确定这些信息是多余的。由此,取决于数据纪录内容的转发(路由包括顺序),运行时间测定和对数据记录的准确跟踪仅靠数据记录的名称就可以了。以这种方式,例如,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移动定位系统网络(GSM)的短消息中心就相互连接起来。
最后,根据单个交换单元410,420现有满负荷,智能负荷控制或负荷分配可转换到其它交换单元。
和交换单元410,420中的一个相连接的数据源,数据源涉及到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以及服务处理单元510,反复询问是否有要传输的数据记录,这种询问可按确定的重点顺序进行。
如果找到这类数据记录,可以从中摘录出重要的数据转发。一旦转发取决于数据记录的内容,以及可能是其它特殊的信息,这时就要看例如发送者号码,目标号码,使用的联络信道,同样还有文字的内容。依据这些摘录的数据,然后用一份交换表格确定所希望的目标。另外还要检查,数据记录是否包括顺序,即单个数据包是否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发给收件人,例如按内容转发的数据常常是这种情况。如果有这种顺序要求,为此目的,数据记录将转发到事前确定的通信信道或通信信道组。
其它情况下,将确定交换表格中是否有一条通往收件人的局网通道,有没有超负荷?例如用一份委托待发单,出库单以及和最大许可的委托数相比较便可确定。凭着这项比较,然后数据记录或者通过局网通道,送到数据传输单元,或者需要确定系统内部有无另一条通道通往这一数据处理单元,通道可供使用并(按所提到的比较执行)不超载。如果所有的其它通道不能提供使用或已超载,数据记录转入缓冲地带并进行中间储存,以便晚些时候传送到目的地。目的地既可以是通信网络1,2,3,也可以是由服务处理单元510处理的一项服务。
为监视系统700以及为保证均衡的最大负荷或保证最佳的处理速度,事先装有一个或多个监视器50(图1),用它们可评价状态报告。每一个运行的程序(Instanz),既3XX,4XX,5XX,6XX单元中的每一个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产生由系统用户选择的这类状态报告,说明线路的可使用情况、往来统计数据和质量信息。例如,成功转发的数量和不合格转发的数量以及说明目前的负荷情况,即包含目前尚在待发的委托。状态报告作为文件磁性储存在事先确定的地方,这样监视器(或其它评估程序)只要稍稍和交换单元410,420相连接,通过其运行,就不可能有错误混入其它程序运行。
监视器异步存取已储存的状态报告,为给予评价,通过系统管理者将所含信息整理成基于超文本链接标示语言(HTML)的图形,或将信息以短信方式发出。这样做的优点是,多个系统管理者可同时以不同的运行系统在不同的工作场所,在系统上工作并给予监视。另外可依据极限值(限度-参数)确定,系统或单个运行的程序是否陷入临界状态,例如在预定的时间量度内不能正常工作(“看家狗法”,安全开关)。
最后也存有用总控制软件远程监视一个或多个监视器50的可能性。例如,要装在实际和地理位置独立的系统中(特别的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系统装有移动电话,以及一个对方单独工作的监视人可在电话网上拨号的装置。总控制软件按规则的时间间隔检查监视器50的状态报告。一旦这类报告出现差错,或者例如显示超过极限值,或者在一定的时间内未能接收,对方就会自动拨号给监视人,传送一条相应的预先确定的报告。

Claims (10)

1.多个通信网络之间进行信息和数据交换的方法,以下列步骤为特征:
接收至少一个源通信网络的信息,并将信息转换成为一个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生成并储存以接收信息为内容的第一份远程传输记录;
用至少两个可使用的第一批交换单元将转换的信息交换到指定的服务处理单元,以预先确定的方式处理信息,生成并存储其内容是服务处理单元需要的第二份远程传输记录;
用至少两个可使用的第二批交换单元中的一个将处理过的信息交换到一个目标通信网络所属的数据传输单元,将信息转换成为目标通信网络的格式,将信息发往目标通信网络,生成并储存以传输至目标通信网络的信息为内容的第三份远程传输记录;
依据上述三份远程传输记录计算将列入帐单的费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
第一份远程传输记录至少包括关于发送者、收件者和识别的说明;
第二份远程传输记录至少包括关于发送者、需要的服务和识别的说明;
第三份远程传输记录至少包括关于发送者、收件者和识别的说明。
3.用于在多个通信网络之间进行信息和数据交换的系统,其特征为:
至少两个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用来接收至少一个源通信网络的信息,将信息转换成为一个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生成和储存第一份远程传输记录,内容为接收到的信息;
相应所选择的服务,有至少两个服务处理单元(510),用来处理信息,生成和储存第二份远程传输记录,内容为服务处理单元的需求;
至少两个第一批交换单元(410),用于将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中的一个所接收到的信息传输到至少两个服务处理单元(510)中的一个;
至少两个第二批交换单元(420),将服务处理单元(510)中的一个所接收到的信息传输到一个预先确定的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将信息转换成为目标通信网络的格式,将信息发往目标通信网络,生成和储存第三份远程传输记录,内容为信息传输到目标通信网络;
依据上述三份远程传输记录,在源通信网络的信息传输到目标通信网络后,至少两个结算单元(610)生成一份收费单,将收费单发送给发送者、接收者或传输的费用承担者。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为:所述至少两个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作为单向或多向的、或基于协议的点与点连接的一端,具有综合性的协议转换特性。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为:所述的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所述的交换单元(410,420)和所述的服务处理单元(510)为分布式组织,至少一部分单元配置在地理位置不同的地方,单元之间用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进行交换。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为: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批交换单元中(410)存储交换表格,用该交换表格将服务处理单元(510)的一个单元配置给每一位收件者,这一配置与系统的运营者预定的信息、条件或参数无关。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为: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批交换单元(420)中存有交换表格,其中为每位收件者存有目前目标通信网络(1,2,3)所配置的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
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为:至少通过一个装置(12,22,32)用于接收、存储和转发源通信网络或目标通信网络(1,2,3)与所述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之间的信息。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为:用于接收、储存和转发信息的装置(12,22,32),通过一个数据包式的交换数据服务和数据传输单元(310,320,330)相连接。
10.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为:所述至少两个服务处理单元(510)包含软件模块,能够实现短信、电子邮件和传真、在线银行、股市信息、数据库查询的处理和转发。
CNB018183018A 2000-09-25 2001-09-25 通信网络间信息交换的方法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09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016625.5 2000-09-25
DE20016625U DE20016625U1 (de) 2000-09-25 2000-09-25 System zum Informationsaustausch zwischen Kommunikationsnetz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3417A CN1473417A (zh) 2004-02-04
CN1210918C true CN1210918C (zh) 2005-07-13

Family

ID=7946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1830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0918C (zh) 2000-09-25 2001-09-25 通信网络间信息交换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7260110B2 (zh)
EP (1) EP1327331B1 (zh)
CN (1) CN1210918C (zh)
AT (1) ATE291804T1 (zh)
AU (2) AU2002215901B9 (zh)
CA (1) CA2423317C (zh)
DE (2) DE20016625U1 (zh)
ES (1) ES2240539T3 (zh)
HK (1) HK1062973A1 (zh)
NO (1) NO20031329L (zh)
PL (1) PL361019A1 (zh)
RU (1) RU2003110314A (zh)
WO (1) WO20020258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73858B1 (en) * 2001-12-06 2005-03-29 Alcatel Bridge mechanism,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multi-network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365616B1 (en) * 2002-07-22 2003-12-03 Evolium S.A.S. Method for providing service management to network elements of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460873B2 (en) 2003-02-07 2008-12-02 Sybase 365, Inc. Universal short code administration facility
US7154901B2 (en) 2003-02-07 2006-12-26 Mobile 365, Inc. Intermediary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message exchange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US8019362B2 (en) 2003-02-07 2011-09-13 Sybase 365, Inc. Universal short code administration facility
CN1792062B (zh) * 2003-02-07 2010-06-16 移动365 中介网络系统和方法
US7672267B2 (en) * 2003-02-07 2010-03-02 Sybase 365, Inc. Intermediary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message exchange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US7013156B2 (en) 2003-03-13 2006-03-14 Mobile 365, Inc. Virtual network solution for SMS message exchange between GSM and ANSI (tia/eia 41) networks
US7272406B2 (en) 2003-06-30 2007-09-18 Sybase 365,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ransit SMS language translation
US7181538B2 (en) 2003-11-14 2007-02-20 Sybase 365,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figurable, dynamic 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 pre-transcoding
US7860498B2 (en) 2003-12-01 2010-12-28 Sybase 365,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rtual carrier addressing and routing for global short message service
US7725545B2 (en) 2004-02-20 2010-05-25 Sybase 365, Inc. Dual use counters for routing loops and spam detection
US7483707B2 (en) 2004-03-02 2009-01-27 Sybase 365, Inc. Voting campaigns using universal voting card
US7640211B2 (en) 2004-03-12 2009-12-29 Sybase 365,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lling augmentation
US7656885B2 (en) 2004-03-12 2010-02-02 Sybase 365, Inc. Intermediary content gateway system and method
US7430284B2 (en) 2004-08-19 2008-09-30 Sybase 365, Inc. Architecture and methods for inter-carrier Multi-Media Messaging
US7483416B2 (en) * 2005-04-01 2009-01-27 Cml Emergency Services Inc. Internet protocol radio dispatch system and method
US7460510B2 (en) * 2005-04-01 2008-12-02 Cml Emergency Services Inc. Radio gateway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acing a radio system and an IP network
US7948907B2 (en) 2005-04-07 2011-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ve network switching in a wireless broadcast network
US20070003024A1 (en) * 2005-06-22 2007-01-04 Cml Emergency Services Inc. Network emergency call taking system and method
US7676228B2 (en) * 2005-09-19 2010-03-09 Plant Equipment Inc. Radio interoperability system and method
US8782249B1 (en) 2006-09-28 2014-07-15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Message engine
US8812684B1 (en) 2006-09-28 2014-08-19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Messaging configuration system
US8127035B1 (en) 2006-09-28 2012-02-28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Distributed message engines and systems
US8131832B1 (en) 2006-09-28 2012-03-06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Message engine searching and classification
CN101795237A (zh) * 2010-03-25 2010-08-04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数据交换的工作流整合方法和装置
US8984533B2 (en) 2010-04-15 2015-03-17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ducting communications among components of multidomain industrial automation system
US9392072B2 (en) 2010-04-15 2016-07-12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ducting communications among components of multidomain industrial automation system
US8484401B2 (en) 2010-04-15 2013-07-09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ducting communications among components of multidomain industrial automation system
EP2689338A4 (en) * 2011-03-25 2015-07-22 Tarifflex Ab ARRANGEMENT FOR MINIMIZING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COMPLEXITY BETWEEN SOFTWARE APPLICATIONS
US8948795B2 (en) 2012-05-08 2015-02-03 Sybase 365,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spam detection
CN104580206A (zh) * 2015-01-06 2015-04-29 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链路选择的空地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511856U1 (de) 1995-07-12 1995-09-28 Mannesmann Ag Anordnung zum Informationsaustausch zwischen verschiedenen Mobilkommunikationsnetzen
US5873030A (en) * 1996-06-28 1999-02-16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nationwid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billing
US5894478A (en) * 1996-07-24 1999-04-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otocol converter and router for multi-mod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
SE510664C2 (sv) * 1996-10-29 1999-06-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oder och anordning för meddelandehantering i ett kommunikationssystem
FI104873B (fi) * 1997-04-16 2000-04-14 Nokia Networks Oy Datapalvelu matkaviestinverkossa
US6411632B2 (en) 1997-09-16 2002-06-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hub for interconnecting a wireless office environment with a public cellular telephone network
DE69937150T2 (de) 1998-07-29 2008-06-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weiträumigen umgehung für an mobilstationen gerichtete anrufe
US7075918B1 (en) * 1999-12-30 2006-07-11 At&T Corp. BRG with PBX capabilities
US6967956B1 (en) * 2000-07-18 2005-11-22 Tekele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message translation, accounting and routing service in a multi-protoco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nviron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062973A1 (en) 2004-12-03
CA2423317A1 (en) 2003-03-25
NO20031329L (no) 2003-05-23
RU2003110314A (ru) 2004-08-27
ATE291804T1 (de) 2005-04-15
DE50105725D1 (de) 2005-04-28
EP1327331B1 (de) 2005-03-23
AU1590102A (en) 2002-04-02
EP1327331A1 (de) 2003-07-16
US7260110B2 (en) 2007-08-21
AU2002215901B2 (en) 2005-09-22
ES2240539T3 (es) 2005-10-16
CA2423317C (en) 2010-07-06
AU2002215901B9 (en) 2006-01-12
NO20031329D0 (no) 2003-03-24
US20030179772A1 (en) 2003-09-25
WO2002025875A1 (de) 2002-03-28
PL361019A1 (en) 2004-09-20
CN1473417A (zh) 2004-02-04
DE20016625U1 (de) 2000-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0918C (zh) 通信网络间信息交换的方法和系统
US8346209B2 (en) Remote meter reading using the existing mobile network
CN101164352B (zh) 一种分流短消息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1741819A (zh) 一种协议转换网关
CN102625339A (zh) 铁路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运用状态的监测系统
CN101529967B (zh)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控制装置以及内线收发服务器装置选择方法
CN100534212C (zh) 用户归属寄存器数据查询及处理的集中收敛整合方法
US20040049405A1 (en)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provision of services
CN102724164A (zh) 电力控制系统的多通信协议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185852C (zh) 一种告警通知的实现方法
CN102195786B (zh) 智能数据交换平台及方法
US10254127B2 (en) Method for remotely reading electric meters
CN101312573A (zh) 一种gps手机及gps监控系统
CN101860806B (zh) 动态编组的方法、系统和终端
CN101795237A (zh) 基于数据交换的工作流整合方法和装置
CN100426884C (zh) 发送短消息状态报告的方法
KR20110024320A (ko) U-시티에 있어서 u-게이트 웨이, 이를 포함하는 메시지 처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527653B (zh) 基于文本配置文件的多段关联方法
CN1210991C (zh) 数据交换系统
US719712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lating global title in No. 7 signaling network
CN101043474B (zh) 一种解析as索引的方法及装置
KR101278855B1 (ko) 유비쿼터스 환경에서의 코어 서비스 인터페이스 모듈
CN1997235A (zh) 全局标题翻译装置及全局标题处理方法
KR20080000305A (ko) 유비쿼터스 도시 통합 관제 플랫폼에서의 외부시스템연동장치
GB2405062A (en) Protocol conversion via intermediate protocol with message storage and verif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29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713

Termination date: 201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