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9963C - 促进农药有效利用的农药助剂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促进农药有效利用的农药助剂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09963C CN1209963C CN 02112645 CN02112645A CN1209963C CN 1209963 C CN1209963 C CN 1209963C CN 02112645 CN02112645 CN 02112645 CN 02112645 A CN02112645 A CN 02112645A CN 1209963 C CN1209963 C CN 120996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rface tension
- excipient
- insecticides adjuvant
- target plant
- polyethylene glyc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促进农药有效利用的农药助剂及其使用方法。农药助剂由赋形剂、表面活性剂和稀释剂构成,能调节农药推荐剂量药液内表面活性剂至临界胶束浓度,使其表面张力适度小于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能促使药液在靶标植物表面润湿展布、成膜、增加滞留量、延长滞留时间和耐雨水冲刷;使用方法包括测定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及选择适合临界表面张力值的农药助剂加入到药液中,喷洒到靶标植物上。本发明的助剂针对性强,适用于我国目前栽培的大多数农作物,使用本发明的农药助剂可提高药效,减少农药用量,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助剂,特别是促进农药有效利用的农药助剂以及该助剂的使用方法。
(二)背景技术
不同的植物,其叶片表面特性是不相同的。一种农药制剂不能同时满足不同靶标植物的表面特性。农药使用中的大容量喷雾技术,是通过增加用水量来增加药液体积的,这加大了药液的表面张力,使药液不能在多数靶标植物表面湿润展布而滚落。有些药剂虽能粘着在某些植物表面,但由于挥发以及不耐雨水冲刷而影响药效以及药效期。农田农药利用率在30%左右,约70%的药液或滚落、或漂移而进入环境中,为达到应有的防治效果,农民加大农药用量,使得更多的农药进入环境。既造成巨大浪费,又污染环境,也不符合无公害农副产品的生产要求。
在农药制剂中加入高分子赋形剂,可使药液在植物表面形成耐雨水冲刷的药膜,文献1,“5%缓释型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农药,Vol.37 No.12(1998)p.13-15。但在农药制剂中,尤其在乳油和可湿性粉剂中加入高分子化合物难度大,会影响制剂的理化性质而影响药剂的稳定性。表面活性剂可用来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但只有当药液的表面张力适度小于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时,才能在植物表面润湿展布并有较大持药量。不同植物表面结构的差异造成了植物间不同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即使是专用的表面活性剂或助剂也不能同时适合不同的靶标植物。往往是增加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于难被润湿的植物叶片,可能增加了叶片的持药量,但对于易被润湿的植物叶片,反而增加了药液的流失。文献2,“植物叶片对药液的最大承载能力初探”,植物保护学报,Vol.25No.1(1998)p.95-96。同时,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必须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才能使雾滴迅速被叶面持留,文献3,“农药剂型和制剂与农药的剂量转移”,农药学学报,Vol.1 No.1(1999)p.1-6。在农药剂型中的表面活性剂更多的是为了剂型的稳定性。在绝大多数商品农药的推荐剂量中,表面活性剂不足临界胶束浓度,甚至相差很多。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发明出能调节农药推荐剂量药液内表面活性剂至临界胶束浓度,使其表面张力适度小于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的农药助剂,该农药助剂有助促进药液在靶标植物表面润湿展布.增加滞留量并成膜;二是发明出根据防治靶标植物临界表面张力值来选用上述农药助剂的专门使用方法。
本发明对应靶标植物临界表面张力值rc(mN/m)的2个范围,40>rc≥36和45>rc≥40,给出了2个农药助剂产品,即农药助剂1号和农药助剂2号。
本发明农药助剂1号的组成以重量比表示如下:
赋形剂 1-20
表面活性剂 4-20
稀释剂水 总比100的余量。
所述的赋形剂为下列三种之一: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聚氧化乙烯(PEO);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下列三种之一:仲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TX-10),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NP-10)。
当赋形剂为聚乙烯醇时的优选重量配比表示如下:
赋形剂聚乙烯醇 1-5
表面活性剂 4-10
稀释剂水 总比100的余量。
当赋形剂为聚乙二醇时的优选重量配比表示如下:
赋形剂聚乙二醇 1-20
表面活性剂 4-10
稀释剂水 总比100的余量。
当赋形剂为聚氧化乙烯时的优选重量配比表示如下:
赋形剂聚氧化乙烯 1-10
表面活性剂 8-20
稀释剂水 总比100的余量。
本发明农药助剂2号的组成以重量比表示如下:
赋形剂 1-20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吐温40) 7-20
稀释剂水 总比100的余量。
所述的赋形剂为下列三种之一: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聚氧化乙烯(PEO)。
当赋形剂为聚乙烯醇时的优选重量配比表示如下:
赋形剂聚乙烯醇 1-5
吐温40 7-10
稀释剂水 总比100的余量。
当赋形剂为聚乙二醇时的优先重量配比表示如下:
赋形剂聚乙二醇 1-20
吐温40 7-10
稀释剂水 总比100的余量。
当赋形剂为聚氧化乙烯时的优选重量配比表示如下:
赋形剂聚乙烯醇 1-10
吐温40 14-20
稀释剂水 总比100的余量。
本发明农药助剂1号和2号中均可加入重量比3-6的防冻剂,如乙二醇,使助剂具有防冻的性能。
本发明农药助剂1号和2号的制造方法如下:
按比例将赋形剂.表面活性剂和足量的稀释剂水及防冻剂加入反应釜,充分搅拌成为流动的透明液体即可。
本发明农药助剂1号和2号的使用方法如下:
测定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将采集的靶标植物的新鲜叶片展成平面,固定在载玻片上,用不少于三种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同体积的液体分别滴在叶片保持自然状态处形成液滴,测量出气相、液相和固相交界处的液面切线与叶面所形成的夹角θi,以Cosθi对相应液体表面张力值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得一条直线L,将直线L外延至Cosθi=1处,交点横坐标显示的表面张力值即为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
也可估测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将采集的靶标植物的新鲜叶片展成平面,固定在载玻片上,用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同体积的液体依次滴在叶片保持自然状态处形成液滴,目测气相、液相和固相交界处的液面切线与叶面所形成的夹角,通过反复比较,将完全展布的最大液体表面张力值和有最小夹角的液体表面张力值作为被测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的范围,用估测的方法确定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在实践中更为方便实用。
当测得的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rc在36-39mN/m时,选用本发明的农药助剂1号。当测得的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在40-45mN/m时,选用本发明的农药助剂2号。在田间防治靶标植物病虫害时,农药助剂以适当的量加入到药液内,可使药液内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表面张力适度小于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喷洒到靶标植物上,可确保药液在靶标植物表面润湿展布、形成药膜、提高药效、缓释和耐雨水冲刷。
本发明农药助剂1号和2号的使用效果:
经GB 5549-90测定,本发明农药助剂1号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为36mN/m左右,适用于临界表面张力为36-39mN/m的靶标植物;本发明农药助剂2号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为40mN/m左右,适用于临界表面张力为40-45mN/m的靶标植物。本发明的农药助剂1号和2号适用于我国目前栽培的主要农作物。
根据靶标植物临界表面张力值选用农药助剂,针对性强,药液能在靶标植物表面很好的润湿展布,并在叶片表面形成药膜。
靶标植物临界表面张力在本发明的农药助剂的适用范围内时,使用本发明的农药助剂,提高了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从而可以减少每次防治时的农药用量。药液在靶标植物表面滞药量大,并且由于药膜耐雨水冲刷,相应滚落或流失的药量减少。由于在靶标植物表面药液形成药膜,延长了药效期,从面减少用药防治病虫害的次数。由于这三方面的原因,减少了农药使用的总量,降低了农药使用成本,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测定靶标植物苞菜的临界表面张力直角坐标示意图。
图2为测定靶标植物水稻的临界表面张力直角坐标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农药助剂1号产品给出81个实施例,见表1-表9。
本发明农药助剂2号产品给出27个实施例,见表10-表12。
本发明助剂具体应用给出以下三个实例。
实例一:
测定苞菜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将采集的新鲜苞菜叶片展成平面,固定在载玻片上,用0.06ml篦麻油(表面张力为39.0mN/m),硝基苯(表面张力为43.38mN/m),乙二醇(表面张力为46.49mN/m),甲酰胺(表面张力为57.91mN/m)和丙三醇(表面张力为63.30mN/m)分别滴在叶片保持自然状态处形成液滴,用照相机摄下液滴,适当放大后测出的气相、液相和固相交界处的液面切线与叶面所形成的夹角θi分别为31°、60°、80°、130°和160°,以Cosθi对相应液体表面张力值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得到直线L(参见图1),将直线L外延至Cosθi=1处,交点横坐标显示的表面张力值为36.5mN/m,即为苞菜的临界表面张力值。选用农药助剂一号(实施例11),按1∶1000的比例加入杀虫单药液内,防治为害苞菜叶片的小菜蛾,结果列于表十三。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到,将农药助剂加入到杀虫单药液内,200μg/ml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好于杀虫单500μg/ml,可节省农药50%以上。
实例二:
测定水稻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将采集的新鲜水稻叶片展成平面,固定在载玻片上,用0.06ml篦麻油(表面张力为39.0mN/m),硝基苯(表面张力为43.38mN/m)和乙二醇(表面张力为46.49mN/m)分别滴在叶片保持自然状态处形成液滴,用照相机摄下液滴,适当放大后测出的气相、液相和固相交界处的液面切线与叶面所形成的夹角θi分别为58°、100°和130°,以Cosθi对相应液体表面张力值在直角坐标系中得到直线L(参见图2),将直线L外延至Cosθi=1处,交点横坐标显示的表面张力值为37.0mN/m,即为水稻的临界表面张力值。选用农药助剂一号(实施例41),按1∶1000的比例加入杀虫单药液内,防治为害水稻叶片的纵卷叶螟。在空白对照出现被纵卷叶螟为害的明显症状后调查,结果列于表十四。杀虫单+助剂低浓度的防虫效果和保护稻叶的效果都好于杀虫单的高浓度,可节省农药50%。
实例三
估测豇豆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将采集的新鲜豇豆叶片展成平面,固定载玻片上,用0.06ml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液体依次滴在叶片保持自然状态处形成液滴,目测气相、液相和固相交界处的液面切线与叶面所形成的夹角,通过反复比较,篦麻油(表面张力为39.0mN/m)为完全展布的具有最大表面张力值的液体,硝基苯(表面张力为43.38mN/m)为有最小夹角的液体,所以豇豆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值范围为39.0mN/m-43.38mN/m。选用农药助剂二号(实施例104),按1∶1000的比例加入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的药液内,防治豇豆蚜虫,结果列于表十五。从表中可发现,加了助剂后,提高了高效氯氰菊酯对豇豆蚜虫的防治效果和延长了药效期,可节省农药50%左右。
表一
实施例含量(%重量)成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聚乙烯醇(PVA) | 1.1 | 1.1 | 1.1 | 1.1 | 1.1 | 1.1 | 1.1 | 1.1 | 1.1 | |
表面活性剂 | OP-10 | 4.1 | 7.0 | 9.8 | ||||||
TX-10 | 4.1 | 7.0 | 9.8 | |||||||
NP-10 | 4.1 | 7.0 | 9.8 | |||||||
乙二醇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
水 | 91.8 | 88.9 | 86.2 | 91.8 | 88.9 | 86.2 | 91.8 | 88.9 | 86.2 |
实施例 表二
实施例含量(%重量)成分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
聚乙烯醇(PVA)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
表面活性剂 | OP-10 | 4.1 | 7.0 | 9.8 | ||||||
TX-10 | 4.1 | 7.0 | 9.8 | |||||||
NP-10 | 4.1 | 7.0 | 9.8 | |||||||
乙二醇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
水 | 89.9 | 87.0 | 84.2 | 89.9 | 87.0 | 84.2 | 89.9 | 87.0 | 84.2 |
实施例 表三
实施例含量(%重量)成分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
聚乙烯醇(PVA) | 4.5 | 4.5 | 4.5 | 4.5 | 4.5 | 4.5 | 4.5 | 4.5 | 4.5 | |
表面活性剂 | OP-10 | 4.1 | 7.0 | 9.8 | ||||||
TX-10 | 4.1 | 7.0 | 9.8 | |||||||
NP-10 | 4.1 | 7.0 | 9.8 | |||||||
乙二醇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
水 | 88.4 | 85.5 | 82.7 | 88.4 | 85.5 | 82.7 | 88.4 | 85.5 | 82.7 |
实施例 表四
实施例含量(%重量)成分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
聚乙二醇(PEG) | 1.1 | 1.1 | 1.1 | 1.1 | 1.1 | 1.1 | 1.1 | 1.1 | 1.1 | |
表面活性剂 | OP-10 | 4.1 | 7.0 | 9.8 | ||||||
TX-10 | 4.1 | 7.0 | 9.8 | |||||||
NP-10 | 4.1 | 7.0 | 9.8 | |||||||
乙二醇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
水 | 91.8 | 88.9 | 86.2 | 91.8 | 88.9 | 86.2 | 91.8 | 88.9 | 86.2 |
实施例 表五
实施例含量(%重量)成分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
聚乙二醇(PEG) | 9.9 | 9.9 | 9.9 | 9.9 | 9.9 | 9.9 | 9.9 | 9.9 | 9.9 | |
表面活性剂 | OP-10 | 4.1 | 7.0 | 9.8 | ||||||
TX-10 | 4.1 | 7.0 | 9.8 | |||||||
NP-10 | 4.1 | 7.0 | 9.8 | |||||||
乙二醇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
水 | 83.0 | 80.1 | 77.3 | 83.0 | 80.1 | 77.3 | 83.0 | 80.1 | 77.3 |
实施例 表六
实施例含量(%重量)成分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
聚乙二醇(PEG) | 19.9 | 19.9 | 19.9 | 19.9 | 19.9 | 19.9 | 19.9 | 19.9 | 19.9 | |
表面活性剂 | OP-10 | 4.1 | 7.0 | 9.8 | ||||||
TX-10 | 4.1 | 7.0 | 9.8 | |||||||
NP-10 | 4.1 | 7.0 | 9.8 | |||||||
乙二醇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
水 | 73.0 | 70.0 | 67.3 | 73.0 | 70.0 | 67.3 | 73.0 | 70.0 | 67.3 |
实施例 表七
实施例含量(%重量)成分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
聚氧化乙烯(PEO) | 0.6 | 0.6 | 0.6 | 0.6 | 0.6 | 0.6 | 0.6 | 0.6 | 0.6 | |
表面活性剂 | OP-10 | 4.1 | 7.0 | 9.8 | ||||||
TX-10 | 4.1 | 7.0 | 9.8 | |||||||
NP-10 | 4.1 | 7.0 | 9.8 | |||||||
乙二醇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
水 | 92.3 | 89.4 | 86.6 | 92.3 | 89.4 | 86.6 | 92.3 | 89.4 | 86.6 |
实施例 表八
实施例含量(%重量)成分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
聚氧化乙烯(PEO)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
表面活性剂 | OP-10 | 4.1 | 7.0 | 9.8 | ||||||
TX-10 | 4.1 | 7.0 | 9.8 | |||||||
NP-10 | 4.1 | 7.0 | 9.8 | |||||||
乙二醇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
水 | 90.4 | 87.5 | 84.7 | 90.4 | 87.5 | 84.7 | 90.4 | 87.5 | 84.7 |
实施例 表九
实施例含量(%重量)成分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
聚氧化乙烯(PEO) | 4.5 | 4.5 | 4.5 | 4.5 | 4.5 | 4.5 | 4.5 | 4.5 | 4.5 | |
表面活性剂 | OP-10 | 4.1 | 7.0 | 9.8 | ||||||
TX-10 | 4.1 | 7.0 | 9.8 | |||||||
NP-10 | 4.1 | 7.0 | 9.8 | |||||||
乙二醇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
水 | 88.4 | 85.5 | 82.7 | 88.4 | 85.5 | 82.7 | 88.4 | 85.5 | 82.7 |
实施例 表十
实施例含量(%重量)成分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聚乙烯醇(PVA) | 1.1 | 1.1 | 1.1 | 3.0 | 3.0 | 3.0 | 4.5 | 4.5 | 4.5 |
吐温-40 | 7.1 | 8.5 | 9.8 | 7.1 | 8.5 | 9.8 | 7.1 | 8.5 | 9.8 |
乙二醇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水 | 88.8 | 87.4 | 86.1 | 86.9 | 85.5 | 84.2 | 85.4 | 84.0 | 82.7 |
实施例 表十一
实施例含量(%重量)成分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聚乙二醇(PEG) | 1.1 | 1.1 | 1.1 | 9.9 | 9.9 | 9.9 | 19.9 | 19.9 | 19.9 |
吐温-40 | 7.1 | 8.5 | 9.8 | 7.1 | 8.5 | 9.8 | 7.1 | 8.5 | 9.8 |
乙二醇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水 | 88.8 | 87.4 | 86.1 | 80.0 | 78.6 | 77.3 | 70.0 | 68.6 | 67.3 |
实施例 表十二
实施例含量(%重量)成分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聚氧化乙烯(PEO) | 0.6 | 0.6 | 0.6 | 2.5 | 2.5 | 2.5 | 4.5 | 4.5 | 4.5 |
吐温-40 | 7.1 | 8.5 | 9.8 | 7.1 | 8.5 | 9.8 | 7.1 | 8.5 | 9.8 |
乙二醇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水 | 89.3 | 87.9 | 86.6 | 87.4 | 86.0 | 84.7 | 85.4 | 84.0 | 82.7 |
表十三 杀虫单+助剂与可溶性原粉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比较
(2000.南京)
药剂 | 药剂浓度(μg/ml) | 春季试验 | 秋季试验 | ||||
药后天数 | 药后天数 | ||||||
3 | 7 | 10 | 1 | 5 | 7 | ||
杀虫单+助剂 | 400 | 80.0a | 77.3a | 86.0a | 81.4a | 80.8a | 86.7a |
300 | 77.5a | 82.5a | 83.6a | 78.5a | 85.3a | 85.4a | |
200 | 76.3a | 74.5a | 75.4b | 77.7a | 80.9a | 80.8a | |
杀虫单 | 500 | 46.7b | 58.0b | 29.9c | 53.8b | 71.3b | 34.9b |
注:表内数据为4次重复的平均数.a、b、c表示0.05水平差异显著性.
表十四 杀虫单+助剂与可溶性原粉对水稻纵卷叶螟的
田间药效比较(药后10天结果)
(2001.8苏州吴江)
药剂 | 药剂浓度(μg/ml) | 防虫效果 | 保叶效果 | ||
残留虫量 | 相对防效(%) | 卷叶数 | 保叶效果(%) | ||
杀虫单 | 400 | 17 | 79.8 | 42 | 72.2 |
600 | 13 | 84.5 | 33 | 78.2 | |
800 | 10 | 88.1 | 26 | 82.8 | |
杀虫单+助剂 | 400 | 6 | 92.9 | 17 | 88.7 |
600 | 3 | 96.4 | 12 | 92.1 | |
800 | 1 | 98.8 | 9 | 94.0 | |
空白对照 | 84 | 151 |
表十五 4.5%高效氯氰菊酯与4.5%高效氯氰菊酯EC+助剂
对豇豆蚜虫的药效比较
(2001.7南京)
药剂 | 药剂浓度(μg/ml) | 防治效果(%) | |||
药后一天 | 药后五天 | 药后十天 | 药后十五天 | ||
4.5%高效氯氰菊酯EC | 30.0 | 99.60 | 99.87 | 99.86 | 91.15 |
15.0 | 83.52 | 94.76 | 90.87 | 80.65 | |
7.5 | 80.31 | 84.68 | 81.71 | 68.47 | |
4.5%高效氯氰菊酯EC+助剂 | 30.0 | 99.65 | 100.00 | 99.81 | 98.89 |
15.0 | 95.47 | 96.38 | 97.43 | 97.34 | |
7.5 | 90.57 | 93.87 | 94.65 | 92.59 |
Claims (12)
1、一种促进农药有效利用的农药助剂,其特征是助剂组成以重量配比表示如下:
赋形剂 1-20
表面活性剂 4-20
稀释剂水 总比100的余量
所述的赋形剂为下列三种之一: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氧化乙烯;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下列三种之一:仲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助剂,其特征是当赋形剂为聚乙烯醇时的优选重量配比表示如下:
赋形剂聚乙烯醇 1-5
表面活性剂 4-10
稀释剂水 总比100的余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助剂,其特征是当赋形剂为聚乙二醇时的优选重量配比表示如下:
赋形剂聚乙二醇 1-20
表面活性剂 4-10
稀释剂水 总比100的余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助剂,其特征是当赋形剂为聚氧化乙烯时的优选重量配比表示如下:
赋形剂聚乙烯醇 1-10
表面活性剂 8-20
稀释剂水 总比100的余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助剂,其特征是其中加入重量配比3-6的防冻剂。
6、一种促进农药有效利用的农药助剂,其特征是助剂组成以重量配比表示如下:
赋形剂 1-20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 7-20
稀释剂水 总比100的余量
所述的赋形剂为下列三种之一: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氧化乙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药助剂,其特征是当赋形剂为聚乙烯醇时的优选重量配比表示如下:
赋形剂聚乙烯醇 1-5
吐温40 7-10
稀释剂水 总比100的余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药助剂,其特征是当赋形剂为聚乙二醇时的优选重量配比表示如下:
赋形剂聚乙二醇 1-20
吐温40 7-10
稀释剂水 总比100的余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药助剂,其特征是当赋形剂为聚氧化乙烯时的优选重量配比表示如下:
赋形剂聚乙烯醇 1-10
吐温40 14-20
稀释剂水 总比100的余量。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药助剂,其特征是其中加入重量配比3-6的防冻剂。
11、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促进农药有效利用的农药助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测定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将采集的靶标植物的新鲜叶片展成平面,固定在载玻片上,用不少于三种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同体积的液体分别滴在叶片保持自然状态处形成液滴,测量出气相、液相和固相交界处的液面切线与叶面所形成的夹角θi,以Cosθi对相应液体表面张力值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得一条直线L,将直线L外延至Cosθi=1处,交点横坐标显示的表面张力值即为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2)当测得的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范围在36-39mN/m时,选用权利要求1的农药助剂,当测得的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范围在40-45mN/m时,选用权利要求6的农药助剂,按1:1000的比例加入到药液中,喷洒到靶标植物上。
12、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促进农药有效利用的农药助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测估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将采集的靶标植物的新鲜叶片展成平面,固定在载玻片上,用不少于三种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同体积的液体分别滴在叶片保持自然状态处形成液滴,目测气相、液相和固相交界处的液面切线与叶面所形成的夹角,通过反复比较,将完全展布的最大液体表面张力值和有最小夹角的液体表面张力值作为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的范围:(2)当测得的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范围在36-39mN/m时,选用权利要求1的农药助剂,当测得的靶标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范围在40-45mN/m时,选用权利要求6的农药助剂,按1∶1000的比例加入到药液中,喷洒到靶标植物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2112645 CN1209963C (zh) | 2002-02-07 | 2002-02-07 | 促进农药有效利用的农药助剂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2112645 CN1209963C (zh) | 2002-02-07 | 2002-02-07 | 促进农药有效利用的农药助剂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36458A CN1436458A (zh) | 2003-08-20 |
CN1209963C true CN1209963C (zh) | 2005-07-13 |
Family
ID=27628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211264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9963C (zh) | 2002-02-07 | 2002-02-07 | 促进农药有效利用的农药助剂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209963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10314B (zh) * | 2015-07-03 | 2016-10-05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农药稀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CN105176049B (zh) * | 2015-07-27 | 2018-06-19 | 北京天恒盛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防止在超疏水表面上水滴反弹和溅射的组合物 |
CN108293987A (zh) * | 2017-01-11 | 2018-07-20 | 北京赛特超润界面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在超疏水表面上防止液滴反弹和溅射的组合物及其在农药中的应用 |
CN115812703A (zh) * | 2021-12-24 | 2023-03-21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水溶性包装袋在农药减施增效中的应用 |
-
2002
- 2002-02-07 CN CN 02112645 patent/CN120996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36458A (zh) | 2003-08-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98502C (zh) | 含拨顶的或尖顶的醇烷氧基化物与常规的醇烷氧基化物的植物保护助剂 | |
CN103355314A (zh) | 一种含嘧螨胺和乙螨唑的杀螨组合物 | |
CN1836513A (zh) | 含氟虫腈的复配杀虫组合物 | |
CN103651381B (zh) | 一种杀螨制剂及其应用 | |
CN1663380A (zh) | 一种苦参碱·辣椒碱杀虫剂 | |
CN1209963C (zh) | 促进农药有效利用的农药助剂及其使用方法 | |
CN1666611A (zh) | 含丙硫克百威的种衣剂 | |
CN102037963B (zh) | 补骨脂查尔酮类化合物与补骨脂二氢黄酮防治植物病害混合制剂 | |
CN104663701B (zh) | 一种呋虫胺增效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365956A (zh) | 一种含氟吡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369939A (zh) | 一种含氟吡菌胺与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0350840C (zh) | 杀菌组合物 | |
CN101036472A (zh) | 一种植物生长激活及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535575A (zh) | 苯氧菌酯水分散粒剂、水悬浮剂 | |
CN107467030A (zh) | 含有咯菌腈、精甲霜灵和氟吡呋喃酮的种子处理组合物 | |
CN102067848A (zh) | 一种含有接枝共聚物的阿维菌素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9087C (zh) | 固体农业化学组合物 | |
CN1663383A (zh) | 优良的油菜田茎叶除草剂 | |
CN1224318C (zh) | 酰胺类除草水乳剂及其生产方法 | |
CN1672512A (zh) | 一种含茶皂素的农药增效剂 | |
CN1143453A (zh) | 防除稻田杂草的一次性除草剂 | |
CN1194611C (zh) | 一种用于水稻和甘蓝的增效型杀虫单微乳剂 | |
CN1307802A (zh) | 阿维杀虫素系列微乳剂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88977C (zh) | 苯并噻唑类除草悬浮剂及其复配制剂 | |
CN1528860A (zh) | 盐碱土壤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713 Termination date: 20110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