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8068C - 一种治疗阳虚阴寒证的外用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阳虚阴寒证的外用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08068C CN1208068C CN 98112260 CN98112260A CN1208068C CN 1208068 C CN1208068 C CN 1208068C CN 98112260 CN98112260 CN 98112260 CN 98112260 A CN98112260 A CN 98112260A CN 1208068 C CN1208068 C CN 120806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xibustion
- rhizoma
- radix
- cold
- medic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治疗痹证的外用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是由辣椒、胡椒、川乌、蚕羌活、草乌等18味组方的中药加工成细末,添加凡士林、松节油、甘油等制成的灸膏、软膏或酊剂。它是一种优于传统灸法的中草药贴穴药膏,用时贴穴位或局部涂擦,治疗风寒湿痹、阳气虚弱、惧寒怕冷、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陈旧性损伤及各种功能性减退症,包括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患(中医常称痹证)。该灸膏起到灸治、药物外治增加疗效的双重作用。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种阳虚阴寒证的中成药外用贴穴灸膏,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冷痛明显、阳气虚弱、惧寒怕冷、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陈旧性损伤及各种功能减退症的中草药灸膏与擦剂。
截至目前,传统中医的常用灸法有艾灸、灯草灸、天灸。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用火点着以烘烤或灼烧的方式,间接或直接作用于人体穴位,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其有缺点如下:施术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与灰尘对环境有污染,虽然已出现将药物炭化后制成的无烟灸条,避免了烟雾对环境的污染,但药物经炭化后,有效成份遭破坏,效果大大降低;其次,施术过程中容易灼伤皮肤与衣服,还有造成火灾之患,使用不安全;而且施术者需长时间守护施灸,受术者需以一定的体位来满足施术要求,费时费力,极不方便;使人恐惧、痛苦,特别是直接灸中的化脓灸,采用将皮肤烧伤使之化脓的方法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术后产生瘢痕,影响美观,不易被一般人接受。天灸是采用药物敷贴使皮肤发泡来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其亦会导致感染。灯草灸,用灯草浸麻油后用火点着爆灼穴位,亦易灼伤皮肤导致感染。目前已有新技术中的压穴丹与贴穴药膏有多种,如“太乙神灸压穴丹”申请号“92109263.6”公开了一种用于穴位治疗的压穴丹,但是在选料上,用1%的麝香,其价格昂贵,不易推广;而且以丹剂压于皮肤,吸收缓慢,浪费大,不易达到理想的疗效;虽称神灸,但没有温热感觉,失去了灸之真义。又如“祛疾贴穴药膏”,申请号“96123015.0”公开了一种以“川乌、花椒、细辛、白芥子、荜拨、蜂蜜、凡士林”配伍的贴穴药膏,虽然可防止皮肤被灼伤,使用安全、无污染,起到一定类似天灸疗法的双重作用,但由于配伍的原因,致热的药物药力不够,渗透的药物缺乏,贴上后循经传导和温热的刺激感不够,不具有传统艾灸的功效;在制作上用木棒一个一个地挑起摊放在油纸上,制作效率慢,工艺落后原始,不便推广使用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且做成的膏药面积大小固定都为3cm×3cm,不能根据疾病轻重及部位大小按需取料应用;由于药粉比例小,整个药膏稀如薄粥,呈流质,携带不方便,应用不灵活。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根据中医理论,选穴配伍,可广泛适用于除阴虚实热证以外所有病症的贴穴药膏,特别是一种针对风寒湿痹、冷痛明显、阳气虚弱、惧寒怕冻的灸膏;其独特的配伍与加工,使其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散结、补气回阳、防寒防冻等功效;其药物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吸收,直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又能承袭传统灸法的优点与特性,强烈的自发热感,可循经传导透达病区而大大发挥灸治疗法的作用。它是一种既完全具有传统灸法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其不足,并具备独特的渗透作用的新灸法、新制剂。
一种治疗阳虚阴寒证的外用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选用辣椒15%,胡椒8%,细辛6%,川乌4%,草乌4%,肉桂5%,干姜5%,灵仙6%,苍术,艾叶、菖蒲各6%,蚕羌活6%,独活6%,当归5%,川芎5%,乳香、没药各3%,樟脑1%,将以上药物制成药粉备用,另选松节油、甘油、凡士林及抗氧剂、防腐剂、乳化剂等基质及辅料备用。具体的制造方法为:将以上中草药物按上述比例加工为600-800目超细粉体,按如下比例配料,取用以上中草药超细粉体45%,松节油16%,凡士林10%,甘油5%,酒精20%,防腐剂、抗氧剂、乳化剂、等辅料共4%,先将凡士林加热至50℃-60℃,至完全熔化,再依次加入松节油、甘油、酒精、药粉及辅料,搅拌均质,乳化脱气后灌装入软管容器内,封口。用时按需取量将药膏直接挤入护灸贴凹陷内贴于穴位即可,6-8小时除去,每日一次;以上药物还可作成软膏与酊剂等外用擦剂,穴位或局部外擦,与灸膏配套使用,可增加疗效。软膏的制备方法:将凡士林20%加热至50℃~60℃熔化后,依次加入松节油30%、甘油10%、酒精7%、18味中草药超细粉末30%、防腐剂、抗氧化剂和乳化剂3%,搅拌均质,乳化脱气;酊剂的制备方法:①将18味中草药粗粉10%加入酒精30%浸泡10天,过滤去渣得到酒精浸液;②将药渣放入蒸熬锅,加入纯净水60%,小火蒸熬6小时,再过滤去渣得到蒸熬液,与此同时收集蒸馏液;③蒸熬、蒸馏液浓缩去掉1/6水分;④将酒精浸液、蒸熬蒸馏浓缩液与助溶剂、防腐剂、抗氧化剂混合拌均,静置24小时,又一次过滤去渣。下面就上面配方中各药物、药组及整个配方的作用与功效分别说明:
辣椒:性味辛热,含辣椒碱,外用涂擦,能使皮肤局部血管反射性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旺盛,并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温暖感,据一九九五年十二月第八次印刷版“中药大辞典”第2570页关于辣椒的报道,通过服食或外擦吸收,还能使血浆中氢化可的松显著增加,达到抗炎效果。为末调敷多在15-30分钟内局部发热,部分伴有全身热感和出汗,普遍在敷药后关节活动灵活,轻快柔软,用于跌打损伤,亦有显著效果,其既能代替灸火给皮肤以温暖刺激,同时改善局部与全身的血液循环,又能抗炎消肿散瘀,配伍干姜、肉桂效果更加显著。
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气味俱厚乃阳中之阳也,含胡椒碱。在本方中主要协同辣椒起局部刺激与发赤作用,亦能使局部与全身产生热感,促进局部与全身的血液循环。
川乌、草乌:性味辛热,含乌头碱,其性善走,寒湿之所结聚,顽痰死血,非是不可以开道路,能通十二经,扶元补阳,偏激发、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有利于炎症的消除,温经通痹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手足拘挛、半身不遂、并治头风头痛,阴疽肿毒。
菖蒲: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祛湿。
苍术:健脾燥湿,解郁辟秽。
艾叶: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能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能通肝脾肾诸经。
实验证明:苍术、艾叶、菖蒲共用,能芳香辟秽驱邪、预防保健作用效果显著,其挥发油对多种细菌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其有效成份通过人体皮肤或呼吸吸收可调节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功能而达到防治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肉桂:味辛甘、大热、其色赤,有鼓舞血气之能,性体纯阳,有招导引诱之力,本方用之主要助川乌、草乌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血脉,改善循环。
干姜:辛热,温中除寒,守而不走,回阳通脉,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与乌头共用,既能解乌头之毒,又能助乌头共奏散寒回阳之功。
羌活、独活:性味温苦,祛风胜湿、利关节、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头身关节肌肉疼痛。
细辛:性味辛温、祛风散寒、行水开窍、主咳逆风冷,头痛脑动、风湿痹疼,本方用之,主要与二乌、干姜、肉桂配伍,增强祛风散寒止痛之功。
灵仙:味咸,性辛温,入十二经,通五脏经络,利关节,疗顽痹痛风、积湿停痰、血凝气滞。
乳香、没药:促进循环,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川芎:辛温、行气活血、祛风止痛。
当归:补血、活血、止痛。当归、川芎协同乳香、没药共同调理人体气血,使人体气血运行正常,邪无所倚附。
樟脑:辛香走窜,散肿止痛,对皮肤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并有增强药物的渗透和消肿止痛的作用。
本灸膏主要适应症为:风寒湿痹、冷痛明显、阳气虚弱、惧寒怕冷或陈旧性损伤,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及各种阳虚阴寒之证。其病因病机为:寒湿为患、阳气不足或阳气受阻、血脉不行、经络不通。根据中医阴盛则阳病、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塞者通之的理论,采用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之治法选药组方,方中选用辣椒、胡椒二味为君药,取其纯阳温热之性;臣以二乌、干姜、细辛、肉桂、苍术、艾叶、菖蒲、辛温之品,助阳散寒、除湿定痛、温通经络;佐以羌活、独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当归、川芎、乳香、没药、活血行气;灵仙为使药,宣通十二经脉。诸药合用,共凑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之功,尤其是辣椒的应用,既能散在表之寒,又能在胡椒的协同下,给皮肤以稳恒的温热刺激,达到温通经络的灸治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有如下优点:配伍加工合理,温热感与循经传导感强,使其具备了灸法之真义与特性,由于药粉极细,药物还可通过皮肤渗透吸收,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使其真正具备了外用药物与传统艾灸的双重效果;携带使用方便,用时将灸膏挤入灸贴凹陷,贴于穴位即可;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根据传统中医理论选配穴位,可广泛适用于除阴虚实热证外的所有病症,特别是针对风寒湿痹、阳气虚弱、冷痛明显、惧寒怕冷,或陈旧性损伤、麻木瘫痪、骨质增生等病症疗效显著,集传统与现有新技术的所有优点于一身,无污染、安全、携带使用方便、效果持久、省时;其突出的优点为:热感强而持久,见效快,循经传导作用强,真正具备了灸法与外用药的双重疗效;同时原料价格低廉易得,制作工艺简单科学,疗效确切,值得开发推广。
下面给出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纯阳自热万应灸膏的制法:
辣椒15kg,胡椒8kg,细辛6kg,川乌、草乌各4kg,肉桂5kg,干姜5kg,灵仙6kg,蚕羌活6kg,独活6kg,当归5kg,川芎5kg,乳香3kg,没药3kg,樟脑1kg,苍术、艾叶、菖蒲各6kg。将以上药物杀菌处理后加工成800目极细粉末,按常规减除10%损耗,得极细粉末90kg,将凡士林20kg加入搅拌机加热熔化后,依次加入松节油3kg,甘油10kg,酒精40kg,药粉90kg,抗氧化剂、乳化剂、防腐剂共8kg,其比例为:凡士林12%,松节油1.75%,甘油6%,酒精23%,18味中草药超细粉末53%,4%的防腐剂、抗氧化剂和乳化剂,搅拌均质预乳化后,再将预乳化的膏体输入乳化罐进一步乳化脱气,然后加压灌装入预定规格如50g或100g装的软管容器内,封口,可制得50g装灸膏4000支,或100g装灸膏2000支。
实施例2,为了增加本灸膏疗效,还可制成软膏和酊剂配套使用。
软膏制法:按实施例1配方比例加工得超细药物粉体90kg,按实施例1方法加入凡士林60kg,加热熔化,再依次加入松节油90kg,甘油30kg,酒精21kg,抗氧化剂、防腐剂、乳化剂共9kg,搅拌均质,乳化脱气后灌装入软管容器或广口瓶内,如规格为100g装,可制得软膏3000支或3000瓶,其比例为:药粉30%,凡士林20%,松节油30%,甘油10%,酒精7%,抗氧化剂、防腐剂、乳化剂等3%。
实施例3,酊剂的制法:
按实施例1之配伍比例将其100kg原药加工成粗粉,将其粗粉100kg加入酒精300kg浸泡十日,将酒精液滤出,药渣放入蒸熬锅内再加入600kg纯净水,小火蒸熬6小时,同时将蒸馏液收集,滤取出药渣,将滤液浓缩蒸发去水份100kg再与蒸馏液、酒浸液与助溶剂、防腐剂、抗氧剂混合拌匀,静置24小时后过滤,灌装入玻璃瓶或喷雾瓶内,除损耗可制得100ml装5000至6000瓶,其比例为药物粗粉10%、酒精30%、纯净水60%。
软膏与酊剂可配合灸膏使用,穴位或局部外擦,达到更加理想的疗效。
Claims (6)
1、一种治疗阳虚阴寒证的外用中成药,其特征是以辣椒、胡椒、细辛、川乌、草乌、肉桂、干姜、灵仙、苍术、艾叶、菖蒲、蚕羌活、独活、当归、川芎、乳香、没药和樟脑18味中草药粉碎成600~800目超细粉末或粗粉与松节油、甘油、凡士林和辅料配制而成,其中所说的18味中草药重量百分比是:辣椒15%;胡椒8%;细辛、灵仙、苍术、艾叶、菖蒲、蚕羌活、独活各6%;肉桂、干姜、当归、川芎各5%;川乌、草乌各4%;乳香、没药各3%;樟脑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阳虚阴寒证的外用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灸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阳虚阴寒证的外用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是软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阳虚阴寒证的外用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是酊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治疗阳虚阴寒证的外用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将凡士林20%加热至50℃~60℃熔化后,依次加入松节油30%、甘油10%、酒精7%、18味中草药超细粉末30%、防腐剂、抗氧化剂和乳化剂3%,搅拌均质,乳化脱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治疗阳虚阴寒证的外用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①将18味中草药粗粉10%加入酒精30%浸泡10天,过滤去渣得到酒精浸液;②将药渣放入蒸熬锅,加入纯净水60%,小火蒸熬6小时,再过滤去渣得到蒸熬液,与此同时收集蒸馏液;③蒸熬、蒸馏液浓缩去掉1/6水分;④将酒精浸液、蒸熬蒸馏浓缩液与助溶剂、防腐剂、抗氧化剂混合拌均,静置24小时,又一次过滤去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8112260 CN1208068C (zh) | 1998-09-25 | 1998-09-25 | 一种治疗阳虚阴寒证的外用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8112260 CN1208068C (zh) | 1998-09-25 | 1998-09-25 | 一种治疗阳虚阴寒证的外用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49181A CN1249181A (zh) | 2000-04-05 |
CN1208068C true CN1208068C (zh) | 2005-06-29 |
Family
ID=5222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811226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8068C (zh) | 1998-09-25 | 1998-09-25 | 一种治疗阳虚阴寒证的外用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208068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14718A (zh) * | 2016-08-23 | 2016-12-14 | 美颜世家国际化妆品(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艾灸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1998
- 1998-09-25 CN CN 98112260 patent/CN120806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49181A (zh) | 2000-04-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55172C (zh) | 风湿骨痛药贴 | |
CN1634225A (zh) | 消肿止痛接骨续筋药物及制备方法 | |
CN1322885C (zh) | 多用途治疗伤湿痹痛的膏贴药物组合物 | |
CN1362202A (zh) | 骨刺风湿贴 | |
CN101983710B (zh) | 骨伤科外敷药及其生产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27129A (zh) | 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86953C (zh) | 一种烧烫伤油及其配制方法 | |
CN106177819A (zh) | 一种用于颈椎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208068C (zh) | 一种治疗阳虚阴寒证的外用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902257A (zh) | 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6771C (zh) | 一种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外用酊剂 | |
CN1315516C (zh) | 一种治疗风湿病的药物 | |
CN101690753B (zh) | 治疗烧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869672A (zh) | 一种灸疗液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0348234C (zh) | 治疗乳腺增生的外用膏药 | |
CN1181861C (zh) | 一种治疗筋骨伤的喷雾剂 | |
CN1089492A (zh) | 治疗骨质增生的外敷用药 | |
CN1060388C (zh) |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等疾病的软膏及其制法 | |
CN1066046C (zh) | 一种风湿膏帖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013513B (zh) | 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外用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73844A (zh) | 蜈蚣透骨油制造方法 | |
CN105560537A (zh) | 一种治疗骨性关节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214333B (zh) | 治疗烧烫伤的药物 | |
CN110384780A (zh) | 一种舒筋活络沐浴粉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29901A (zh) | 一种用于骨质疾病的外敷黑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