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5827A - 涉及电信网络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涉及电信网络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5827A
CN1205827A CN96199157A CN96199157A CN1205827A CN 1205827 A CN1205827 A CN 1205827A CN 96199157 A CN96199157 A CN 96199157A CN 96199157 A CN96199157 A CN 96199157A CN 1205827 A CN1205827 A CN 1205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access network
radio
rfp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99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908C (zh
Inventor
L·O·哈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205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5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9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78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storage of data
    • G06F21/8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storage of data in storage media based on magnetic or optical technology, e.g. disks with secto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06Pulse code modulation systems for audio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13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data-processing equipment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 G06F2211/007Encryption, En-/decode, En-/decipher, En-/decypher, Scramble, (De-)compr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07File en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13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 H04N2005/91357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by modifying the video signal
    • H04N2005/91364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by modifying the video signal the video signal being scramb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Errors (AREA)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利用无线电经由数个无线电基站(RFP)所连接的多个用户站和一个电信网络的一个交换装置(LE)之间提供接入的一种装置和方法。提供至少一个接入网(AN)并且该接入网通过至少一个接口连到交换装置(LE)。提供含有数个基站(RFP)的一个无线电接入网(DRAN),它也包含接入网(AN)。在接入网(AN)和交换装置(LE)之间的现存接口(V5.1)编址结构的一个地址字段是这样构成的,即它包含用于编址基站(RFP)的第一部分和用于在现存接口(V5.1)上编址/识别所选择的荷载信道的第二部分。

Description

涉及电信网络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用户设备(诸如无绳电话机)和电信网络的交换装置之间提供接入的一个装置,所说的用户设备通过无线电连接到基站,其中提供经由至少一个接口来对接交换装置的至少一个接入网。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系统包含电信网络和经过无线电连到数个基站的数个用户站,所述电信网络包含数个交换装置,而电信系统还包含经过至少一个接口连接至交换装置的至少一个接入网。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在经过无线电连接至数个基站的数个用户站和具有数个交换装置的电信网络的一个本地交换机之间提供接入的一种方法,其中经过连接到该电信网络的交换装置的一个接入网提供接入。
在电信网络中使用无线电变得越来越感兴趣。例如感兴趣的业务是无绳移动终端(CTM)和无线本地环路(RLL)。现存公共交换电信网络的网络结构已不能处理经过无线电,例如,经过DECT空中接口(数字欧洲无绳电话系统)连接至公共交换系统的本地交换机的用户,尤其是因为这些用户在该网络之内是可移动的。目前还没有用于连接CTM业务到本地交换机的标准化接口。这意味着还没有能够处理网络中这些用户的移动性的接口,以在本地交换机和用户之间进行必要的传输。由ETST,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ETS300324-1制订的标准化的V5.1接口将一个接入网络(AV)与公共交换电信网络的一个本地交换机(LE)互连,并且V5.1接口包含用于复用多达30个PSTN或15路ISDN-BA(基本接入)接入的一个20484比特/秒的数据链路。然而这种接口不能应付如上所称的用户的移动性。对于传统用户,在电话薄号码(DN)和用户网络接口(UNI)设备之间有一个固定关系。对于处理能够在网络中的任何地方的可移动用户,则用户与所使用的基站(当指DECT系统时,这些基站被称为无线电固定部分RFP)的连接就不够灵活,而此外还不能处理接口的话务量集中。
US-A-5040177描述了用于无绳电话业务的一个接入网。该接入网包含带有由电缆连接至公共交换网络的一些基站的一个配线网和数字无绳电话机。在整个呼叫过程中,各个电话机通过无线电连接到同一个基站。此外,该接入网包含具有接连到公共交换网络的网络业务控制点的一个业务控制点网络。每个点包含用于实时处理多种功能的一个无绳电话业务用户的数据库。此外业务控制点网络包含控制该数据库的一个管理业务控制点。该业务控制点网络具有一个智能网的结构。每个基站经过一个2B+D或者一个30B+D类型信道连接到公共交换网。该公共网是一个综合业务网。能向和从ISDN协议实现转换。
然而,没有哪个公知的系统作为令人满意地工作或者象所希望的那样简单,例如,关于满足诸如话务量集中的要求,即无须对给公共交换电信网络等的交换装置(诸如一个本地交换机)发出任何必要的信令而处理转换的能力。
因此,所需要的是,用于在电信网络和由无线电连接的多个用户站之间提供接口的一种装置,特别是该装置仅通过几个接口就能够处理大数量的用户,并且其中在该网络之内的传输量保持较低。此外,需要一种装置,通过该装置,在一个接入网(AN)中不必产生电信网络的交换装置尤其是本地交换机内部的非必要信令就能处理好内部切换,而且通过该装置,在交换装置或者本地交换机的内部,数据的使用和数据存储能减至最小。
此外还需要一种装置,该装置提供对无线电网络的无线电唯一装置的一个有效使用。
所需要的是一种装置,该装置能使基站(或在一特定实施例中无线电固定部分(RFP))综合在电信网络的交换装置中,特别是在本地交换机中。特定实施例涉及装备一种装置,通过该装置,基于DECT的业务能够统一到一个电信网络中,例如一个公共交换通信网特别是本地交换机。此外,一特定实施例涉及装备一种装置,通过该装置,基于DECT的业务能够够统一到一个电信网络中,特别是公共交换通信网(PSTN)或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中。
另外还需要一种装置,通过该装置能够提供CTM业务,特别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即能以一种容易和适宜的方式提供操作和维护。最后可能会提供固定无线电,无线电本地环路业务。
所需要的还有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含带有多个交换装置诸如本地交换机的一个固定电信网络和带有经过无线电连接至多个基站的至少多个用户站的一个网络,其中所述经过无线电连接的用户站能够接入固定电信网络。
另外还需要一种方法,该方法用于连接经过无线电连接的可移动用户至一个电信网络或类似网络。
因此,提供一种装置,其中如此构成现行接口使得无线电连接的用户站能够连接到电信网络。
特别是,该接口是一个V5.1接口,其地址字段是如此构成以致使该地址字段包含第一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用于编址基站,而第二部分用于在接口上编址或识别所选择的荷载信道。
一接入网(AV)是在例如一个本地交换机和用户站之间进行实施,所说的用户站包括一个拥有无线电独特功能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在该RAN中实施数个用户终端,而且通过包含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地址字段,在该RAN中能够直接指出正确的基站,并且通过该第二部分,能够由该RAN选择所选择的荷载信道或时隙,用于将用户与固定电信网络的一个交换装置例如一个本地交换机互连。通过地址字段的第一部分,能够识别RAN的第个基站。特别是电信网络的交换装置包含数个本地交换机,到本地交换机的信道比如是64千比特/秒的荷载信道。每个基站处理数个荷载信道,例如12个。然而,这些数字仅是出于例证原因而给出的,并不是要限制本发明。
在特定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DECT系统,其中RAN指一个DECT无线电接入网(DRAN)。在这个实施例中,这些基站指的是无线电固定部分(RFP)。在较好实施例中,不管是否涉及到DECT系统,在AN或RAN(DRAN)和交换装置特别是本地交换机(LE)之间,可能有多于一个(例如V5.1)接口。这里所指的地址字段(对ISDN为EFaddr,对PSTN为L3addr的接口是根据本发明而构成。
特别是用户站包含装备无绳终端移动性(CTM)的无绳站,即提供CTM业务。
采用ISDN信令特别有利。
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含一个(固定)电信网络和数个用户站或连接到数个基站的数个用户站。一个或多个接口设置在(无线电)接入网和数个交换装置或者特别是该电信网络的数个本地交换机之间,通过这些接口,经过包含有一个AN的一个RAN(或者是一个延伸的接入网)能寻址或识别至少数个基站,并且通过这些接口,RAN能够在接口上选择荷载信道,用于用户与交换装置的连接。
其它的较好实施例由所附从属权利要求给出。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能够基本上如所定议的那样使用V5.1标准,并且其中不需要附加物,实际上就能应用该标准,从而提供一个新的应用。
下面将以参考附图的非限制方式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图1示意性地表示由ETSI(ETS 300324-1)标准化的,并还由ITU-T(G964)改编的V5结构,
图2说明涉及DECT接入网的一个实施例,
图3给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DECT无线电接入网,
图4表示V5接口的地址字段(Efaddr)的详细情况,所说的V5接口涉及根据本发明的ISDN信令,
图5示意地说明根据标准所定义的,从业务的观点来看的一个V5.1接口的结构,
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在ISDN-BA接入的C信道中构成的V5.1接口的数据链路层,
图7对应图4但涉及PSTN网络的L3addr。
图8表示具有图7地址字段的一个PSTN协议,以及
图9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协议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的构造,所说的装置用于例如将一个无线电接入系统连接或对接到一个固定的电信网络诸如公共交换通信网PSTN或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根据本发明,这种通常包含数个便携部分PP或无绳站的无线电接入系统被连接到交换装置诸如固定电信网络的本地交换机LE。特别是本发明涉及在可以是公用的、专用的或者是二者组合的固定电信网络中装备例如CTM。
关于以上所谈的无线电接入系统的一个示例是DECT系统。在ETSI标准ETS 300175中对DECT网络标准化。
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已提出将V类标准,V5.1接口(ETS300 324-1)作为在接入网AN和本地交换局LE这两个系统之间的一个接口,该接口具有灵活的(规定的)信息信道(荷载信道)分配但在AN之内没有集中能力。在V5接口标准中所支持的接入类型是ISDN-BA和PSTN业务。该接口包含用于多路复用多达30个PSTN或15个ISDN-BA接入的一个64千比特/秒的数据链路。在图1示意性地表示这种情况,在图1中,AN和LE分别连接到同样标准化的Q3接口,这里分别指Q3AN和Q3LE。经过用户网络接口UNI和数个用户端口UP提供接入。
然而,正如前面已经讨论过的,以目前(标准化)方式的接口不支持或不能控制用户或在网络内可移动的使用者。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诸如PSTN或ISDN的一个电信网络包含数个交换装置,特别是本地交换机。根据此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给用户站(便携部分)提供接入在一个LE中的CTM业务,在参考DECT系统,即提供DECT接入到CTM业务时,将更明显地讨论这个问题。
图2想要说明一个DECT接入接口。便携部分PP通过无线电,DECT空中接口,连接到数个基站或无线电固定部分RFP。在此图中也说明了无线电本地环路的原理,其中电话机通过DECT空中接口,经过线路接口电路LEC连到RFP(虽然本发明主要想提供用于支持诸如CTM(无绳话机或便携部分)业务的一种装置,但根据一个特定实施例本发明也能够用于提供RLL服务)。装备一个无线电接入网RAN,或者在该特定情形中的一个DECT无线电接入网DRAN,而且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包含一个V5.1的DECT无线电接入接口。因此这里本发明涉及将此DECT空中接口连接到一个LE。该DECT接入接口设置在该LE和该RFP即这些基站之间。所定义的无线电固定部分涉及固定部分的一个物理子组,该子组包含连接到无线的一个单一天线系统的所有该无线电终结点(end point)(一个或多个)。便携部分PP或DECT便携部分意味着包含在用户和DECT空中接口之间所有单元的一个物理组。便携部分是个可以描述一个或几个部分的通用术语。一个DECTPP被合乎逻辑地划分为一个便携式终端加一个或多个便携式应用。该DECT无线电接入网络DRAN在接口的无线电终端部分(c.f.ETS300 175:5)上实施,以便能使无线电专门设备有效使用。下面将联系如以上所谈的CTM业务的规定,特别进行进一步描述。V5.1标准在多部分标准ETS 300 324-1中定义。该标准支持两种接入应用,即PSTN-模拟电话接入和ITSN-BA-ISDN基本接入,它们在V5接口中被灵活地规定。出于解释的原因并为了对本发明提供更好的理解,将给出在ETSIV5.1标准中(参考以下)定义的一些定义。
接入网AN是在本地交换局LE和用户之间实施的一种系统,并且它取代了部分或者全部的本地线路配线网LLDN(见图5)。通过一个管理Q接口能够灵活地构成和操作与V5接口或者与AN接口有关的功能。例如一个接入网可以包含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功能。V5接口(ETS)与该AN内部使用的传输媒体无关。此外AN可以支持以上所提标准范围之外的业务。
荷载信道意味着在V5.1接口中为一个ISDN用户端口的B信道(话音和数据传输信道)分配的一个64千比特/秒时隙或者意味着来自PSTN用户端口的一个PCM(脉冲编码调制)编码的64千比特/秒信道。用户端口意味着在AN中实施的一个物理端口以便向用户提供相关接口功能。该用户端口由在V5接口上的相关协议中使用的逻辑地址来编码。V5接口是用于连接ANS到LE的V接口族的一个通用术语,例如V5.1接口或V5.2接口的
下面将简要讨论V5.1接口的编址结构。所定义的是EFaddr,该EFaddr是识别不同的V5包络函数(enveloping function)子层连接的一个地址,每个连接用来支持LAPD(链路接入协议D信道)帧(ISDN)的中继结构或者支持对应V5第3层协议(CTRL与特定应用有关;否则也是PSTN)的消息。EFaddr=0-8175识别在AN中的ISDN-BA用户端口UP,EFaddr=8176识别PSTN信令消息,EFaddr=8177识别控制协议信令消息,而EFaddr=8178-8191则是为V5.2和另外的V5协议(在此不相关的)预留的。
L3addr是指在EFaddr类型的第3层消息(对PSTN和控制协议二者)之内的一个地址以便唯一地参考一个UP。对于ISDN最长的L3a为13比特。
UP意味着在AN中表示对用户接口的物理端口。UP由一个逻辑地址寻址,如果对应LE中的用户号码的V5接口中使用的EFaddr低于8176,则(对于PSTN L3addr)控制第3层消息。
V5DLaddr是指在LAPV5-DL帧中使用的一个地址以识别不同的V5数据链路子层连接,每种连接用于支持一个特定V5.1第3层协议。V5DLaddr是EFaddr的一个直接复制。
如以上所谈的,能够在V5接口上灵活地规定PSTN和ISDN-BA接入。指令用于在AN中的物理UP与在V5接口上的一个逻辑第3层地址(L3addv)之间建立到电话薄目录(DN)的联系。
如果ISDN和PSTN通过对LE的V5.1接口连接到AN,则UNI B信道通过该V5.1接口灵活地配置给一个64Kbit/s的信道。因此V5.1接口只能用于支持和编址多达30个PSTN的UP或者多达15个ISDN-BA的UP。对于ISDN其UP的逻辑号码可以在0-8175的范围之内而对于PSIN UP的逻辑号码可以是0-32767。
为了提供如以上所描述的无线电接入,V5.1接口的一个地址字段被″划分″,即以这样一种方式构成,地址字段包含第一和第二部分。另外,形成一个无线电接入网RAN,该网可以说形成可以看作具有附加功能的一个RAN的扩展AN,所说的RAN也包含如前面描述的一个″普通″AN。在描述这种RAN的特定实施例中,此RAN是指一个DECT无线电接入网DRAN(见图3)。该DRAN具有(或者包括)带有诸如内部转接、网孔间转接等附加的无线电专用功能的AN功能。另外的示例涉及无线电专用功能,例如涉及DECT空中接口同步、在V5.1上时隙TS的DECT协议变换分配无线电基站的电源馈送、传输集中等。在图3中DECT无线电接入网包含经由12B+D信道连接到一个AN的数个RFPS,而所说的AN经由V5,特别是经由如下解释所构成的V5.1接口连接到LE。这些RFP:S连接至用户端口UP0,UP1,…,Upn。在该图中(见图2)未示意便携部分,而只不过示意了用户网络接口UNI。根据本发明,使V5.1标准的地址字段Efaddr构成得包含分别表示RFPaddr和V5时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RFPaddr是形成用于识别DRAN中每个RFP的部分EFaddr的一个地址。数值范围是0-254之间,这意味着能够指出或选择多达255个RFPS。在EFaddr中,数值8176以上的数值用于指出任何的V5层协议。
V5时隙,即地址字段的第二部分是形成部分EFaddr的一个地址用于识别在V5.1接口中所选择的荷载信道。在0-31之间,除了30和16的任何数值都允许,因为这两个TS:S是为信令等预留的(V5.1接口包含32个时隙或荷载信道)。在图4中说明根据本发明构成的地址字段。阴影图是为硬件预留的,并且如以上所谈,V5时隙是用于指出32时隙之一。在图4中1-8指比特1…比特8并且数字说明由根据本发明构成的包络函数所支持的帧结构。根据本发明,集中的话务量在V5.1接口进行处理。与ETSI标准的差别是用户端口处理,其中在V5.1接口中用户端口在相同时隙的每个呼叫不是固定的。因为一个UP在DRAN中作为一个RFP进行处理,用户或使用者的相关数据不必存储,特别是在该DRAN中不永久地存储。根据本发明,DRAN对用户和服务信令在相当大程度上为透明的。
通过由在便携部分和在LE中的呼叫控制部分之间所限定的接口DECT接入接口功能对于CTM业务是透明的。
有利地,话务量和所使用的移动性处理/管理协议是一个ISDN协议,因此根据除已在以上所谈的V5协议的PSTN部分以外的一个特定实施例,提供ISDN接入。
有利地,DECT无线电应用部分在DRAN之内(由其本身)控制。
如以上已说明的,有利的是对于话务信令选择一个ISDN协议。当今CTM业务被定义为PSTN业务,但对于未来的业务,将要求ISDN信令。然而,如果使用ISDN协议,则这只不过是关于在哪里去进行不同的协议之间的变换的一个问题。
V5.1接口标准的应用涉及在LE和DRAN之间编址的插入。传统用户(即不经由无线电连接的用户)在电话号码薄DN和用户网络接口UNI设备之间常常有一个固定关系。对于如以上讨论的能在网络的任何地方连接的可移动用户的处理,在用户和所使用的基站台票RFP之间的连接必须要灵活。由于有利地使用了ISDN信令,则在V5标准中的EFaddr用于识别也在前面讨论过的DRAN中的用户端口UP。就CTM业务或应用而论,根据本发明该AN(由RAN或特别是DRAN所包含)形成在DRAN中V5.1接口的终止点。
为了减少复杂性,在一个较好实施例中,不包括V5协议的PSTN部分。该标准(V5接口的)不要求任何改变,而仅仅是作了些附加。
在图5中,说明来自图的一个业务点的(标准化)V5.1接口的结构。在图中虽然支持ISDN-BA和PSTN接入二者(通常V5.1接口给出未做说明的释放线路业务的支持),但对涉及ISDN-BA接入的实施例以更详细方式进行了描述。本地线路配线网LLDN包含AN,该AN包含:一个线路电路LC和包含1-3层L1/2/3一个交换终端上ET,一个LT和包含1-2层L1/2的一个ET,以及另外一个LT和一个ET1,2层。NT1表示网络终端类型1,而Z,T,T是表示LLDN的延伸部分的参考点。V5.1接口包含物理层PHL,数据链路层DLL和网络层NWK。这些层在ETSI标准ETS300 324-1和ETS300 125(数据链路层)中定义。V5标准(ETS300 324-1)中的第9条定义包络函数子层而第10条定义承载V5第3层协议的V5 DLL。
图6说明在一个C信道中V5.1接口的DLL。此V5.1包含包络函数地址,该包络函数地址定义或者ISDN用户端口,EFaddr=0-8175或者如在V5标准中定义的任何一个第3层协议的一个V5 DLL。每个第3层协议由带有和EFaddr(EFaddr=8176…)相同数值编址的一个独立的V5 DLL。ISDN信令通过V5接口是透明的并且ISDN DLL在V5接口功能之外终止。此外,V5接口功能和ISDN DLLS在V5帧结构的信息字段中传输,这从图6中可以看到。FCS意味着帧校验和。根据本发明,包络函数地址(EFaddr)如在参考图4下所讨论的那样进行修改,即被分成第一部分Rfaddr和第二部分V5时隙(TS)。
ISDN协议在ETS 300 102中定义。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例中电信网络是一个PSTN。其地址字段L3addv在原理上则在以与ISDN网络的EFaddr相同的方式构成。这在对应涉及ISDN的图4的图7中说明。该构造在此基本相同,但其有效地址字段还包含其它两个比特。
图8表示在V5中包络帧L3addr在何处安排。在图8中特别地表示根据图7的结构,即:L3addr,V5第3层协议和V5第2层(L2)数据链路层DLL。通用消息格式和信息单元编码在ETS300 324-1中讨论过。在协议中,每个消息包含这些部分:协议鉴别器(PD)、L3address、消息类型,和所要求的其它信息单元。协议鉴别器PD信息单元包括在结构上与其它协议例如与ETS300 102兼容的协议消息之内。协议鉴别器PD单元提供用于未来校验、允许对于其它第3层协议例如尚未定义的相同数据链路的接续而未来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该PD应是每个消息的第一个单元。
L3address的目的是在特定消息所采用的V5.1接口处识别PSTN用户端口。L3address以二进制编码并且从0-32767的所有数值都有效。
图9是表示在一个DECT无线电接入网DRAN中,互连一个本地交换机的V5.1接口的协议结构示意图,DECT无线电接入网DRAN包含一个AN和分别表示网络层NWK,数据链路层DLL和物理层PHL的一个RFP。
图中LAPD意味着链路接入协议D信道,并且它在图中给定的ETS标准中定义。AN的LAPV5-EF是一个链路接入协议V5包络函数,而C64涉及64Kbit C信道等。
一个本地交换机的一个地区处理D信道信令RPD能够控制一个或多于一个DECT无线电接入网络。
一个LE需要知道所有RFPS作为在DRAN(RFPaddr)中的逻辑地址。数个V5.1接口(多达73 2048 kbit/s)在LE和DECT空中接口之间控制传输。因为一个所选择的荷载信道的信令在任何一个V5.1接口中用作C信道(通信信道)。
下面主要参照DECT无线电接入网DRAN以便说明一个示例。有利地是诸如切换、同步等无线电功能是在DECT空中接口之内。此外,采用ADPCM这意味着对LE的所有信道是真正的64kbit/s的荷载信道。
有利地是信道选择在V5.1接口进行,因为这种选择提供用于终止和开始呼叫的集中。下面将简要讨论在DRAN中集中能力的一个示例。例如每个RFP可以处理12个荷载信道BC并且一个RFP的覆盖区域可以是25RFP/km。如以上所参考的,一个DRAN能编址多达225个RFPS,因此覆盖12KM的一个区域。根据此实施例,一个DRAN最多能服务12(BC)×225(RFP)在同一时间每个DRAN给出3050有话务信道或呼叫。如果假定每个RFP承载6E(爱尔兰)的话务强度,则这将意味着在空中接口中为0.5E每荷载信道。承载0.5×3060E每荷载信道的一个DRAN将导致在每个荷载信道上的1530E。实际话务强度的一个示例所需要的V5.1接口的数量应是每个V5.1接口承载1E每荷载信道,给出1530/30=51个V5.1接口,而如果每个V5.1承载0.7E每荷载信道,则应给出1530/21=73个V5.1接口。如果代之以根据另一实施例的ADPCM变换移到LE侧,则传输量和2048Kbit/s的接口数量将减少50%。
如在申请中在先简要讨论的替换实施例中,经由带有附加功能或者允许提供PSTN接口的附加应用的V5.1接口提供了PSTN接入。其原理是相同的,而不管涉及的是PSTN还是ISDN。对于PSTN,其地址字段以与参考ISDN所描述的相同的方式构成,但PSTN地址字段是L3addr。例如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标准不改变。于是通过V5在AN和LE之间相当多数量的消息是适宜的。为了减少消息的数量,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新消息加到PSTN协议中。因此能够增加信令性能。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许多用户/使用者在有限个(低数量)2048Kbit/S接口上能够接入/编址。此外,网络之内的传输能够保持低电平。另一个优点是对本地交换机不必产生必须的信令,就能在AN中进行转换。
虽然本发明是在参考DECT系统之下进行描述,但决不是仅限于此。DECT无线电接入网DRAN仅仅是无线接入网的一个具体应用。而且仅在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之下,在多个其它方面能够改变本发明。

Claims (30)

1、用于在利用无线电经由许多无线电基站(RFP)所连接的多个用户站和一个电信网络(ISDN;PSTN)的一个交换装置(LE)之间提供接入的一种装置,其中提供至少一个接入网(AN),该接入网(AN)通过至少一个接口(V5)连到交换装置(LE),其特征在于:
提供带有连接到用户端口(Upi;i=1,…n)的许多基站(RFP)的一个无线电接入网(RAN),该无线电接入网还包含所述接入网(AN),并且其中,在接入网(AN)和交换装置(LE)之间的的现存接口(V5.1)编址结构的一个地址字段(EF addr;L3addr)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构成,即该地址字段包含用于编址基站(RFP)的第一部分(RFP addr)和在现存接口(V5.1)上用于编址/识别所选择的荷载信道的第二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地址字段的第二部分(V5 TS)编址在接口上的一个时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接口是一个V5.1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装置,其特征在于
地址字段涉及V5.1接口的包络函数。
5、根据任何一项以上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经由地址字段的第一部分(RFP addr),能够识别无线电接入网(RAN)的每个基站(RFP)。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络函数地址(RFPaddr)定义一个ISDN用户端口(UP)。
7、根据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络函数地址(V5 TS)定义一个V5接口的数据链路层(DLL)。
8、根据任何一项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地址字段的第一部分是一个第3层地址(L3addr),并且其中它定义PSTN用户端口。
9、根据任何一项以上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接口或这些接口是基于2048kbit/s的。
10、根据任何一项以上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接口(V5.1)包含32个荷载信道或时隙(TS)。
11、根据任何一项以上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交换装置包含一个本地交换机(LE)。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本地交换机(LE)的这些信道是64kbit/s的荷载信道。
13、根据任何一项以上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V5.1接口中的信道是通过V5.1接口利用无线电接入网(RAN)选择的。
14、根据任何一项以上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无线电固定部分处理数个荷载信道,例如12个。
15、根据任何一项以上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接入网(AN)和交换装置(LE)之间具有多于一个的接口(V5.1)。
16、根据任何一项以上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无线电接入网是一个DECT无线电接入网(DRAN),并且其中利用无线电经由DECT空中接口连接用户/使用者。
17、根据任何一项以上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许多个V5.1接口用于控制在交换装置例如本地交换机(LE)和接口之间的传输,所说的接口是指在基站(RFP)例如DECT空中接口和便携部分(PP)用户之间的接口。
18、根据任何一项以上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个荷载信道(BC)用作信令的C信道使用。
19、根据任何一项以上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V5.1接口的网络层(NWK)包含在接入网(AN)和交换装置,例如本地交换机(LE)之间的用于协调业务和操作维护功能的控制协议。
20、根据任何一项以上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户站包含提供无绳终端移动性(CTM)的便携部分(PP)。
21、根据任何一项以上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ISDN信令。
22、根据任何一项以上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交换装置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一个本地交换机(LE)。
23、根据权利要求11的至少一个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个本地交换机(LE)控制一个无线电接入网(RAN;DRAN)
24、根据任何一项以上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个本地交换机(LE)控制多于一个无线电接入网(RAN;DRAN)。
25、包含具有多个本地交换机(LE)的一个通信网和一个无线电网(DECT)的通信系统,所说的无线电网(DECT)包含利用无线电基站(RFP)的数个用户站,其特征在于
提供一个扩展的接入网(RAN;DRAN),它包含一个接入网(AN)和包括无线电基站(RFP)的无线电功能,并且其中该本地交换机(LE)通过一个或多个V5.1接口对接该(扩展的)的接入网(RAN;DRAN),所说的V5.1接口是这样构成的,即能够识别/寻址每个无线电基站(RFP),而且能够识别在接口上所选择的荷载信道。
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通信系统
接口的地址字段(EFaddr;L3addr)是这样的构造,即包含分别用于识别编址和无线电基站(RFP)和识别选择的荷载信道的第一部分(RFPaddr)和第二部分(V5 TS)。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使用ISDN信令。
28、根据任何一项权利要求25-27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扩展的接入网(RAN;DRAN)中实施用户端口(UP)并且其中,这些用户端口(UP)作为无线电基站(RFP)处理,并且其中,对一个和相同的呼叫,并不固定在接口的一个和相同的荷载信道上。
29、根据任何一项权利要求25-28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用户数据至少不永久地存储在扩展的接入网(RAN;DRAN)中。
30、为用户设备,如用户站,提供无线电接入到通信系统的一个交换机装置(LE)的一种方法,
其中经由至少一个接口(V5.1)的至少一个接入网(AN)被连接到交换装置(LE),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提供一个无线电接入网(RAN),包含所述接入网(AN)和数个无线电基站(RFP)以便提供无线电功能,
-----连接数个用户端口(UP)到所述无线电基站(RFP),
-----这样构成现存接口编址结构的一个地址字段(EFaddr;L3addr),即使该字段包含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利用第一部分编址无线电基站(RFP),
-----利用第二部分编址/识别在现存接口上所选择的荷载信道。
CN96199157A 1995-10-30 1996-10-23 涉及电信网络的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29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9503838A SE508373C2 (sv) 1995-10-30 1995-10-30 Kruptosystem för optiskt lagringsmedia
SE9503838-7 1995-10-31
SE95038387 1995-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5827A true CN1205827A (zh) 1999-01-20
CN1092908C CN1092908C (zh) 2002-10-16

Family

ID=20400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991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2908C (zh) 1995-10-30 1996-10-23 涉及电信网络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125183A (zh)
EP (1) EP0858696A1 (zh)
CN (1) CN1092908C (zh)
AU (1) AU7511996A (zh)
SE (1) SE508373C2 (zh)
WO (1) WO19970168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40810A1 (en) * 1998-03-04 1999-09-08 Kichinosuke Nagashio Recording medium with copyright protection features
US6118873A (en) * 1998-04-24 2000-09-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for encrypting broadcast programs in the presence of compromised receiver devices
US6851052B1 (en) * 1998-12-10 2005-02-01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generating approximate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s
US6873087B1 (en) 1999-10-29 2005-03-29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High precision orientation alignment and gap control stages for imprint lithography processes
KR100827741B1 (ko) 2000-07-17 2008-05-07 보드 오브 리전츠, 더 유니버시티 오브 텍사스 시스템 임프린트 리소그래피 공정을 위한 자동 유체 분배 방법 및시스템
WO2002011361A2 (en) * 2000-08-02 2002-02-07 Vidicast Ltd. Data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using error correction methodologies
EP1390975A2 (en) 2000-08-21 2004-02-25 The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Flexure based translation stage
CN100365507C (zh) 2000-10-12 2008-01-30 德克萨斯州大学系统董事会 用于室温下低压微刻痕和毫微刻痕光刻的模板
US9520993B2 (en) 2001-01-26 2016-12-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newable traitor tracing
DE10148415C2 (de) * 2001-09-29 2003-07-31 Univ Braunschweig Te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schlüsseln und Entschlüsseln von Daten
US6932934B2 (en) * 2002-07-11 2005-08-23 Molecular Imprints, Inc. Formation of discontinuous films during an imprint lithography process
US8349241B2 (en) 2002-10-04 2013-01-08 Molecular Imprints, Inc. Method to arrange features on a substrate to replicate features having minimal dimensional variability
US20050106321A1 (en) * 2003-11-14 2005-05-19 Molecular Imprints, Inc. Dispense geometery to achieve high-speed filling and throughput
US8076386B2 (en) 2004-02-23 2011-12-13 Molecular Imprints, Inc. Materials for imprint lithography
US7906180B2 (en) 2004-02-27 2011-03-15 Molecular Imprints, Inc. Composition for an etching mask comprising a silicon-containing materi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0770A (en) * 1977-09-06 1980-04-29 Stanford University Cryptographic apparatus and method
US4417338A (en) * 1981-04-13 1983-11-22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Cryptographic key sharing circuit and method using code correction
JPS60210044A (ja) * 1984-04-03 1985-10-22 Nec Corp 誤り訂正符号送受信装置
US5054066A (en) * 1988-11-16 1991-10-01 Grumman Corporation Error correcting public key cryptographic method and program
US5220606A (en) * 1992-02-10 1993-06-15 Harold Greenberg Cryptographic system and method
EP0711479A4 (en) * 1993-07-26 1996-10-02 Elonex Technologies Inc CD PROM ENCRYPTION SYSTEM
US5513260A (en) * 1994-06-29 1996-04-30 Macrovisi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py protection for various recording medi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E508373C2 (sv) 1998-09-28
WO1997016896A1 (en) 1997-05-09
AU7511996A (en) 1997-05-22
CN1092908C (zh) 2002-10-16
EP0858696A1 (en) 1998-08-19
US6125183A (en) 2000-09-26
SE9503838L (sv) 1997-06-03
SE9503838D0 (sv) 1995-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908C (zh) 涉及电信网络的装置和方法
AU712811B2 (e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relating t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073315C (zh) 在电信网中用于减小与无线电收发信机相互通信所需的带宽的分散基站
CN1104165C (zh) 提供移动通信网内的共用互通功能的方法、系统和网络
CA1312394C (en) Carrier independent network services
US710684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er control of a distinctive ring
US20070019624A1 (en) Trunk and switch architecture for providing switched-circuit connections to on-line data services
US6055224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telecommunications data traffic
CN1287761A (zh) 电信系统中多呼叫的控制
CN1084128C (zh) 一种用于连接固定用户台与wll系统的无线单元及方法
CN1108463A (zh) 具有pabx接入的移动电信系统的用户业务装置
US5999521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local services to a wireless telephone served by another system
US5727058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outing communications to a variety of CPE devices
CN1144497C (zh) 提供通过互联网协议的话音的装置及呼叫设置方法
US5953329A (en) Intelligent, high-speed switching matrix
CN1409500A (zh) 基于同步传输体系的传送多种类型公务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U8632998A (en) Procedure for subscriber addressing in a cascaded v5 interface
CN1239637A (zh) 用于交织数据和信令信息的装置
CN1589061A (zh) 基于No.7信令系统在信令链路上传送消息的方法
US6697623B1 (en) Speech signal transmission
EP10563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 data network as a transmission medium in a local telecommunications loop
CN1678117A (zh) 一种解决话路迂回的方法
Yeh et al. Switched network architecture evolution for global services
Becker All about ISDN
WO1997025809A1 (en) Improved pstn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016

Termination date: 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