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5826A - 对于受管理限制的区域的回收业务 - Google Patents

对于受管理限制的区域的回收业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5826A
CN1205826A CN 96199279 CN96199279A CN1205826A CN 1205826 A CN1205826 A CN 1205826A CN 96199279 CN96199279 CN 96199279 CN 96199279 A CN96199279 A CN 96199279A CN 1205826 A CN1205826 A CN 1205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network
callback
equipment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619927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ricss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Ericss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ricsson Inc filed Critical Ericsson Inc
Priority to CN 9619927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05826A/zh
Publication of CN1205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58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个电信系统(10)通过一分开操作的计算机网络,例如基于X.25的计算机网络接收一回叫请求,并使用其自身的信令系统NO.7(SS7)电信网络(140)向请求用户启动实际回叫。如果该回叫请求出现故障,则包含一误差代码的X.25包在该分开操作的计算机网络上被传送到初始用户。使用一个X.25=TCAP转换器(110)作为接口卡以允许X.25包自由地同基于TCAP的电信网络相连络。

Description

对于受管理限制的区域的回叫业务
发明背景
发明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信网络中的回叫用户特性,特别是,涉及为在两个电信交换局之间交换特征信息的X.25/TCAP协议的转换器的应用。
相关专业的说明
电信交换系统的开发和改进已允许电信用户享受众多的高级特殊用户特征,比如分级自动重复呼叫(CAC)和分级自动再叫(CAR),其由公共信道信令(CCS)信号传输系统NO.7(SS7)协议所提供。这些用户特性允许位于一个交换局的第一用户重复呼叫或再叫位于另一个交换局的第二用户。如果第二用户已占线,电信网络监测该忙线直到它变空闲,然后完成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间的接续。通过引入此类用户特性,用户在接续被完成前不必重复拨他们的占线的呼叫用户的号码,或者说,甚至不必知道最近一次与之通话用户的电话号码。但是,虽然这些用户特性已经克服技术的障碍并且容许第一用户只进入服务代码和等待网络在第二用户变空闲时回叫他,该特性仍然不能克服政治上设置的电信障碍。
这些障碍和限制通常是由地方政府为着政治的和宗教的理由而设置的,并且如果呼叫指向某些“不希望有的”国家就不允许7号信令系统(SS7)或出境话务方面的信道关联信号传输(CAS)。所以,这些限制意味着出境的SS7呼叫对于一些所选择的国家是不允许的,并且具有入境的SS7呼叫被接受。这样一来,如果住在政治上受限制的电信网络区域的用户希望打受限制的出境国际电话,他或她将不得不首先呼叫另一个位于不受限制的第三国家内的交换局然后或者人工地或者自动地通过让第三交换台开始一个新的呼叫建立并传送这个呼叫来转接此呼叫至所希望的受限制的目的地。
所以,对第一用户而言所希望有的能力就是,通过一个除受限制的SS7电信网络之外的不同网络设置一个回叫请求,并且让第二电信用户通过SS7电信网络回叫第一用户。由于只有打出的电话被限制通往某些国家,如果第一用户能够要求第二用户回叫第一用户,实际的回叫对于受限制的交换台而言构成为入境呼叫,且没有限制会阻碍此呼叫建立。
对于相同的回叫系统另一个希望有的能力是,通过让住在费率便宜的国家的第二用户回叫居住在费率不太便宜的国家的第一用户以得到有利的国际费率的费用。例如,由于从欧洲打电话到美国总是比从美国打电话到欧洲要贵得多,如果住在欧洲的第一用户能够通过一个处处都存在的网络指令一个回叫要求并让住在美国的第二用户通过SS7电信网回叫第一用户,对第一用户来说,实际的呼叫接续会便宜得多。
因此,这是对现有技术的提高和进步,因为在建立与所希望的用户的接续前不再需要物理上设置对第三国的呼叫。
发明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两个不同的通信网络设置回叫用户特性的方法和装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个用于建立位于两个不同国家中的两个用户之间的通讯链路的系统,这里某些出境呼叫是被限制的。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和装置,允许连接到限制选择出境国际呼叫的电信网络的电信用户借助请求来自通过随遇网络所要求的目的地主叫用户的回叫以及接收来自该所要求的目的地主叫用户的实际回叫作为通过一个SS7电信网络的入境呼叫,以绕过这种限制。回呼请求通过一个智能外围设备(IP)被命令并利用X.25协议,比如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传输给其它方。
本发明的还一方面,在传输协议中遵循X.25协议的信息被转换成事务能力应用部分(TCAP)或智能网络应用协议(INAP)SS7信息并且被输入到智能网(IN)业务控制站(SCP)。SCP通知它的业务交换站(SSP)中的一个为所请求的用户服务,并被通知的SSP向初始用户发送一个回叫且呼叫所要求的目的地用户。如果所要求的目的地占线,SCP发一个信息给IP通知延迟,并且目的地用户的线路状态被监测直到该线变成空闲。一旦该线路变空闲,回叫装置被启动,从该SSP朝向起始用户并且目的地用户也被置于待机状态(被呼叫)。
此能力允许连接在限制出境国际呼叫的电信网络上的用户不用向第三国的中继电信呼叫,仍然能与居住在受限制国家内的用户进行联系。相同的能力允许居住在高费率国家的用户通过让居住在低费率国家的用户回叫请求用户来获得有利费率的费用。
附图的简要说明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更为完整的理解可以通过随后的详细说明同时结合附图来获得,其中:
图1是说明一个智能网(IN)的方块图;以及
图2是说明X.25协议网络如何按照本发明的思路与SS7电信网接口的方块图。
当前优选的典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图1表示一个智能网(IN),正如本节中将要揭示的,本发明在此网络中可以被实现。在一个典型的电信网络中,有着实际上无限多的地方电话局和其它的支持计算机,彼此相联,以将电信服务提供给电信用户。这些地方电话局的交换机和计算机是由不同的卖家制造的且每台可能有它自己的协议和规格。为要进行的一个可行的“会话”每台计算机,以及在该计算机中的每个应用程序都可能要求不同的通信访问方法和协议(也即关于智能通信中的标准协议)。这给终端用户双方或其中任一方以他们能够识别和操作的形式规定了非常特殊的要求。这也可能涉及协议转换以适应终端用户的格式、代码,和语法。
上述问题已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始一项强有力的研究计划以开发一个世界通信结构标准,该标准许可不同的系统开放地通信,并且产生了关于开放式系统互联(OSI)的参考模型。但是,OSI的目的既不是以其作为评价实际实施的适应性的依据,也不是提供一个精密地确定服务和协议或者互联结构的细目的足够的等级。倒不如说,OSI提供一个概念上的和功能性的框架,该框架允许使用者在发展OSI的参考模型的每个层次上的标准方面创造性地和独立地开展工作。因此,每种网络必须发展它自己的一套符合OSI模式的详细的技术指标以实际上获得兼容的电信网络。在美国和在全世界,最广泛地被接受的关于电信通信的OSI标准是公共信道信号传输(Common ChannelSignaling)(CCS)以及最通常使用的执行CCS标准的技术是公共信道信号传输系统NO.7(SS7)协议,该协议是由国际电报暨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产生的。CCITT是一个由成员国的邮政、电报和电话管理机构组成的联合国(UN)的协商组织。它推荐的SS7协议正在迅速地被承认为国际标准。这个CCS信号传输系统是用包交换的概念设计的并且使之符合于OSI模式,它已被发展成适于国内和国际业务债使用,适用于本地和远程网络,适用于交换台之间的信号传输,以及适用于各种各样类型信道,既包括地面信道也包括卫星信道。而且,用于输送呼叫信令信息的包交换网络的引入使得其它的数据处理服务同样也可能进行。这些服务包括分级自动重复呼叫(Class Automaticcallback(CAC))和分级自动再叫(Class Automatic Recall(CAR))性能。按照CAR性能,当第一用户呼叫第二用户时,第一用户自己的电话号码连同第二用户的号码一起通过SS7电信网被传送给为第二用户服务的地方交换台。服务于第二用户的地方交换台从所接收的SS7信息中提取第一用户的电话号码并将该号码存入自己的数据库。在初次呼叫结束后,如果第二用户希望再叫第一用户,第二用户只要键入适当的服务码。一旦接收到该服务码,地方交换台立即就从数据库中检索所存储的第一用户的电话号码并且向第一用户启动建立通话。类似地,如果第一用户拥有CAC性能,每次第一用户进行去话呼叫,目的地电话号码就被存入由服务于第一用户的地方交换局所保持的数据库。如果第一用户在初始联接结束后希望重复呼叫第二用户,第一用户只要再拨一个服务码。一旦收到该服务代码,地方交换台立即就检索所存储的那个出局电话号码并且启动一个新的建立通话。但是,如果第二用户在新的重复呼叫或再呼叫启动时已经占线,服务于第二用户的地方交换台排队该呼叫并监测该忙线直至其变成空线。一旦该线变成可使用,该地方交换台即发送一个事务能力应用分配(Transaction Capabilities Application Part(TCAP))信息给服务于第一用户的地方交换台通知现在第二用户是可得到的。服务于第一用户的地方交换台使(呼叫)第一用户回到待机状态并且还开始一个新的朝向第二用户建立通话。此类先进的智能用户性能是可行的,因为先进的应用层信息,比如目的地线路状态以及发端方号码,均能够通过SS7电信网传送。
而且,随着上面所提及的特殊的用户性能以及其它的采用了先进技术的电信应用的发展,电信工业已经采用术语“智能网络(IN)”去表示一种概念和结构,其能提供在多企业电信网络的业务逻辑以及传输和交换系统之间的与卖方无关的且与网络无关的接口。智能网(IN)的目标是集中在电信网络中处理业务执行的控制节点以提供新业务的快速解释、试验和引用以及现有业务的改进。IN还提供了在具有较短超前时间的多卖方环境下的新业务的设计和开发以及标准网络接口方面的较大的灵活性。
支持IN的基本概念是将智能化移出每个交换台或业务交换站(Service Switching Point(SSP))30并且将提供智能化的业务集中到业务控制站(Service Control Point(SCP))70里。通过将各特殊业务集中在SCP70,新的业务能够被加进唯一的一个地方并且能够提供给与多个SSP30相联的所有用户。因此,一个SSP30服务于多个电信用户或终端,并且一个SCP70服务于多个SSP或地方交换台。SSP30和SCP70之间的接口是通过利用SS7事务能力应用分配(TrausactionCapabilition Application part(TCAP))链路60作为应用层协议。更准确地说,智能网络应用协议(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Protocols(INAP))位于TCAP协议的上层以完成SSP30和SCP70之间的控制对话。
为执行IN业务所需的硬件资源被分类并与SSP70分离地置于智能外围设备(IP)90中。这样分开的目的是允许多个SSP分享相同的资源,以减少在SSP70和SCP30中的处理器的负担,并且提供公用功能度给所有的IN业务。位于IP90中的资源一般包括,但不局限于,声音通告、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声音识别,(DTMF)数字接收,为开会用的语音会议网桥,音调发生器,用户信息存储器,调制解调器、电子邮件、传真机,以及操作员资源。因此,IP90支持用户交互作用的能力以允许收集来自用户的拨号数字或语音输入,以及为用户订制的通告的条款。SCP70和IP90之间的接口是链路80,也是将SS7事务能力应用分配(TCAP)用作应用层协议。TCAP而不是ISDN被应用的理由是因为在SCP70和IP90之间不需要声音信道。SCP70只要指示IP90完成某项可用于特定用户的特定功能,而为提供特定的通告或为了收集用户声音以便识别的实际的声音接续则由链路50来完成。因此,经由链路50的IP90和SSP30之间的接口是通过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rwork(ISDN))用户部份(user part(ISUP)),它具有传输声音数据的能力。这些接口允许连接到SSP30上的电信用户收听和与位于IP90中的资源交互作用。
虽然上面提到的IP/SS7连网对于实时电信交换业务而言是合乎要求的且有时是强制性的,但是非实时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通常不使用上面的SS7电信网,因为无须实时地在两个节点之间传输数据,因为定时要求较少,不同类型的网络被用于计算机系统的连接。此类网络的一个是基于X.25协议的网络。
X.25协议是一个CCITT的推荐协议,它限定终端和计算机之间的连接为包交换网络。包交换网络将数据包通过网络发送至目的地节点。虽然X.25是一个十分被认定的包交换业务,通常用来连接远程终端和主系统,但X.25网络常常遭到不良性能的损害因而不为大多数实时电信网络所接受。但是,X.25是十分被认定的,易于理解的,并允许远程终端或计算机接入,最重要的是,几乎每个国家都有X.25业务。建立专用的X.25包交换网络是相当容易的,办法是在现场安装X.25交换设备并将该地与专用线连接。最后,在大多数国家中,X.25网络被专门地维护并且通常不在X.25网络上设置限制。
但是,因为早先提过的在电信交换中的定时要求以及在两个协议间的不兼容问题,SS7电信网和基于X.25协议网以前未曾被彼此接口以提供其它先进的用户性能。
因此,本发明揭示一个系统,借此系统,处处存在的计算机网络例如X.25被与SS7电信网络合并,以向想与政治上受限制的国家建立联系的用户提供回叫用户性能。计算机网络比如利用X.25网络的互联网(Internet)或以太网(Etnernet)已在全世界被广泛使用,所以,利用此类X.25网络来实施本发明的优先实施例是便宜的且几乎不需要对现有网络进行修改。此外,由于回呼请求是通过一个随遇的计算机网络被指令,不需要要求严格的定时和可靠性,只需要一个接口以允许计算机网络与SS7电信网络进行通信。
因此,图2表示一个逻辑图,显示X.25网络如何按照本发明优先实施例与SS7电信网接口。当居住在一个对所有向国家A的出局国际呼叫均进行限制的国家内的用户20B希望与住在国家A内的用户20A建立电信联系时,用户20B拨打为与IP90连接的接入号码来请求回叫。这个接入号码可能是一个长途自由号码(例如,在美国的号码为800),为用户20B服务的地方交换机SSP30B分析所收到的号码并决定需要将其经由TCAP信息发送给一个智能外围设备(IP)90。在该呼叫由发端SSP30B发送给智能外围设备(IP)以后,用户20B接收一个来自IP90的关于调用线路标识符(CLD)的声音提示或者用于确认的帐号以及所期望的目的地号码。用户20B利用双音多频(DTMF)信号输出所需的用户数据。换言之,用户20B能够用他或她的声音输入该数据,并且IP90利用一个声音识别模块来检测该用户数据。在接收确认数据和目的地号码后,IP90完成确认过程,并且相应地将载有目的地号码,发端号码,呼叫标识符以及时钟的X.25包格式化,这些都将要经由X.25链路130A传送给位于国家A的转换器110。这个链路可能是任意的由互联网,以太网或其它局域网联接组成的可靠的计算机网络。一旦X.25
Figure 9619927900121
TCAP转换器110接收到来自IP90的X.25包,转换器110即从X.25包的信息中提取必须的信息并将其转换为TCAP信息。转换以后,转换器110将此TCAP协议更改信息连同呼叫建立信息一起经由一个SS7/TCAP链路120传送给SCP70。这样一个转换器是需要的,因为SCP70没有直接利用一个在不同协议上运行的通讯网络来进行通信的必需的接口。所以,转换器110起一个在国家A中SCP70和在国家B中的IP90之间的接口卡作用。
在接到来自转换器110的TCAP协议更改信息之后,SCP70发出一个初始呼叫提示或等价的SS7信息给SSP30A,以指示SSP30启动向用户20B的经由SS7电信网的回叫。这个呼叫安排被SSP30A和SSP30B之间的链路140表示。虽然这个对用户20B的回叫是对用户20B早先的回叫请求的响应,就在国家B内的电信网络而言,这是一个入局呼叫,在连接上没有设置限制检查。在用户20B被呼叫并且应答后,一个通知被播放,告诉用户20B对用户20A的回叫建立正在被启动。同时,SSP30A启动另一个从SSP30A往用户20A的连接。当用户20A应答此电话时,在用户20A和20B之间通过SS7电信链路30A的声音连接被建立。就SSP30B而论,当来自SSP30A的国际入局呼叫被接收时,SSP30B检验该入局呼叫的标识符,并且如果这个入局呼叫就是IP90初始通过X.25网络要求的那个呼叫,SSP30B即再对IP90呼叫。IP90对该呼叫进行控制和将该呼叫与用户20B连接,即将用户20A与用户20B有效地连接起来。另一方面,IP90在处理管理任务比如收费以后能够将对该呼叫的控制交付给SSP30B,允许SSP30B将该呼叫与用户20B连接。这另一种执行方式消除了关于IP90为建立该连接要利用两个声音通道的需要,一个为入局呼叫,另一个为用户20B。
如果当SSP30A试图按初始呼叫企图信息的结果执行建立过程时,用户20A占线,SSP30A在用户20A的线路上设置一个监测器并连续地检测该线路的状态。实际上,SSP30A完成的功能等效于早先提到的分级自动回叫(CAC)和分级自动再叫(CAR)性能,即将请求排队并在所监测线一旦有空就指令另一个呼叫建立。但是按照本发明的优先实施例,一旦所监测的用户线变空闲,不是产生一个TCAP信息发往另一个交换机允许其再启动一个新的呼叫建立,而是监测该线路状态的SSP30A启动一个回叫直接发往用户20B。这就确定了SSP30A是这样的交换机它产生进入B国的入局呼叫。
如果用户20A在预定的时期内没有空,SCP70以适当的信息码发送一个TCAP信息给转换器110。从而转换器110将该信息编码为X.25包并通过X.25网将其传送给在B国的IP90。IP90从该X.25包中提取必要的信息并相应地播放一个通知,通知用户20B目的地用户不能接通因而回叫要求失败。此外,如果存在着硬件阻塞或者在系统中的物理故障,不同的错误码被送回到用户20B以通知其结果。
所以,如果回叫要求失败,在用户20B和用户20A之间就不曾建立过SS7电信链路。回叫请求和失败通知全都是通过以X.25协议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的,非常象电子邮件,并且用户20B不承担电话业务收费。
虽然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优先实施例已经在附图中被图示说明并且在前面的详细说明中被描述,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揭示的实施例,而是能够在不偏离如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所宣布和确定的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有大量的重新排列、修改和替换。

Claims (19)

1.提供在通信网络中回叫用户性能的系统,所说的系统包括:
用于指令回叫请求的在第一国家内的第一本地网络;
用于启动呼叫建立以实现所说的回叫请求的在第二个国家内的第二本地网络;
一个在所说的第一本地网络中的智能外围设备(IP),用来接收所说的回叫请求并将所说的回叫请求格式化为一个包;
连接所说的第一本地网络和所说的第二本地网络的计算机通信链路,用于传输在其间包含所说的回叫请求的所说的包;
在所说的第二本地网络中的一个接口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说的IP在所说的计算机通信链路上的所说的回叫请求包;以及
公共信道信号传输系统NO.7(SS7)电信网络,连接所说的第一本地网络至所说的第二本地网络,以建立实现从所说的第二本地网络至所说的第一本地网络的所说的回叫请求的通信链路。
2.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所说的第二本地网络是用智能网络结构完成的,所说的网络包括:
用于提供电信交换功能的业务交换站(SSP);以及
一个业务控制站(SCP),用于通过控制所说的业务交换站来提供电信用户性能。
3.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所说的计算机通信链路由以X.25协议为依据的计算机网络组成。
4.权利要求3的系统,其中所说的接口模块包括一个转换器,其将X.25包转换为基于事务能力应用分部(TCAP)的信息使得所说的回叫要求能与所说的SS7电信网络兼容。
5.权利要求2的系统,其中所说的接口模块连接所说的计算机通信链路与所说的第二本地网络的所说的SCP。
6.提供在第一国内的第一用户和第二国内的第二用户之间的通信链路的系统,所说的系统包括:
服务于所说第一用户的第一电信网络,其中所说的第一电信网络包括与所说的第一用户连接的本地交换台;
服务于所说第二用户的第二电信网络,其中所说第二电信网络包括:
与所说的第二用户连接的业务交换站(SSP),用于提供电信交换功能;以及
与所说的SSP连接的业务控制站(SCP)用于实现回叫业务;
在所说的第一电信网和所说的第二电信网之间的公共信道信号传输系统NO.7(SS7)电信链路,用于传送声音数据;
连接所说的第一国家与所说的第二国家的计算机通信链路,用于传送包数据。
在所说的第一国内的第一接口设备,用来接收来自所说的第一用户的回叫请求并且通过所说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传输所说的回叫请求;以及
在所说的第二国内的第二接口设备,用于接收所说的在所说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上所传输的回叫要求并发送所接收的回叫要求给所说的SCP。
7.权利要求6的系统,其中所说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由基于X.25协议的通信网组成。
8.权利要求7的系统,其中所说的第二接口设备包括一个转换器,该转换器通过所说的基于X.25协议的通信网络接收X.25包并转换成事务能力应用部分(TCAP)信息。
9.权利要求6的系统,其中所说的接口设备包括一个智能外围设备(IP),用于接收来自所说的第一用户的用户数据。
10.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中所说的IP包括:
双音多频(DTMF)接收机;和
一个通告机器。
11.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中所说的IP包括:
一个声音识别模块;和
一个通告机器。
12.提供为第一国内的第一用户向第二国内的第二用户的用户回叫业务的方法。此处所说的第一国和所说的第二国被用一个公共信道信号传输系统NO.7(SS7)电信网络和一个基于X.25的计算机网络相连接,所说的方法包括的步骤有:
通过在所说的第一国内的一个智能外围设备(IP)接收来自所说的第一用户的回叫请求;
由所说的IP将所说的回叫要求格式化为基于X.25的包;
在所说的基于X.25的计算机网络上将所说的基于X.25的包从所说的第一国传送至所说的第二国;
由在所说的第二国内的转换器接收所说的被传输的基于X.25的包;
将所说的传送来的基于X.25的包转换成事务能力应用部分(TCAP)信息;以及
由在所说的第二国内的业务控制站利用来自所说的接收到的TCAP信息的信息实行对所说的第一用户的回叫业务。
13.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说的格式化所说的基于X.25包的步骤进一步包括按照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标准格式化的步骤。
14.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实行回叫业务的步骤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通过所说的SS7电信网络呼叫在所说的第一国里的所说的第一用户;
产生一个通知所说的第一用户呼叫建立正在朝向所说的第二用户被启动的通告;
向所说的第二用户启动呼叫建立;以及
建立在所说的第一用户和所说的第二用户之间的电信链路。
15.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实行回叫业务的步骤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如果所说的第二用户占线,排队回叫请求;以及
当所说的第二用户变空闲时,启动一个新的朝向所说的第二用户的呼叫建立。
16.一个用来提供为在第一国里的第一用户朝向在第二国里的第二用户的用户回叫业务的系统,其中所说的第一国和所说的第二国被用一个公共信道信号传输系统NO.7(SS7)电信网络和一个基于X.25协议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所说的系统包括:
用于从第一用户接收回叫请求的设备;
用于将所说的回叫请求格式化为基于X.25的包的设备;
在所说的基于X.25的计算机网络上传输所说的基于X.25包的设备;
用于在所说的第二国内接收所说的基于X.25的包的设备;
用于将所说的被传输的基于X.25的包转换成事务能力应用部分(TCAP)信息的设备;
用于将所说的TCAP信息发送给位于所说的第二国内的业务控制站(SCP)的设备;和
用于由所说的SCP利用来自所说的接收到的TCAP信息的信息实行通往所说的第一用户的回叫的设备。
17.权利要求16的系统其中所说的用于格式化所说的回叫请求为基于X.25协议的包的设备包括按照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标准格式化的设备。
18.权利要求16的系统其中所说的实行回叫的设备包括:
通过所说的SS7电信网络呼叫位于所说的第一国的所说的第一用户的设备;
用于生成一个通知所说的第一用户正在启动向所说的第二用户的呼叫建立的通告的装置;以及
用于启动通向第二用户的呼叫建立的装置;以及
用于建立所说的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电信链路的设备。
19.权利要求18的系统其中所说的实行回叫的设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如果所说的第二用户占线时排队回叫请求的设备;以及
用于当所说的第二用户变空线时启动一个新的向所说的第二用户的呼叫建立的设备。
CN 96199279 1995-11-03 1996-11-01 对于受管理限制的区域的回收业务 Pending CN12058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6199279 CN1205826A (zh) 1995-11-03 1996-11-01 对于受管理限制的区域的回收业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8/552,368 1995-11-03
CN 96199279 CN1205826A (zh) 1995-11-03 1996-11-01 对于受管理限制的区域的回收业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5826A true CN1205826A (zh) 1999-01-20

Family

ID=5129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6199279 Pending CN1205826A (zh) 1995-11-03 1996-11-01 对于受管理限制的区域的回收业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058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706800B2 (en) Call back service for a regulatory restrictive area
JP3961717B2 (ja) 公衆交換電話網およびインターネットを介する呼の最適ルーティング
EP087363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computer network/internet telephone system
US792481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rvicing calls originating via the Internet
US6463053B1 (en) Voice-and-fax-over IP dialing plan
US6292478B1 (e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JP3357591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経路選択方法
CN1842109B (zh) 实现音频电话的方法及中央转换处理器
JPH05895B2 (zh)
US710684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er control of a distinctive ring
US20020141386A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e calling using enhanced signaling packets and localized time slot interchanging
WO1997016916A9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computer network/internet telephone system
CA2289455A1 (e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JPH0799549A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US6438218B1 (en) Internet telephone service
JPH0730688A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US20120128142A1 (en) System for Interconnecting Standard Telephony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to Internet
GB2337893A (en) Providing personal computer and telephone access to internet via a single line
US8842816B2 (en)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network in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and its interconnection to the PSTN
EP1054569A1 (en)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across a telephone network and an IP network
CN1205826A (zh) 对于受管理限制的区域的回收业务
EP0901730B1 (en) Method to re-route a call
JPH11341073A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電話装置
JP3632612B2 (ja) リモート側交換機のリセット方法及び交換機システム
Hardy et al. The 64 kbps switched digital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