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2680C - 消除楼内移动通信系统的反向链路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消除楼内移动通信系统的反向链路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2680C
CN1202680C CNB021433658A CN02143365A CN1202680C CN 1202680 C CN1202680 C CN 1202680C CN B021433658 A CNB021433658 A CN B021433658A CN 02143365 A CN02143365 A CN 02143365A CN 1202680 C CN1202680 C CN 120268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ission
transponder
reception
build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33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1292A (zh
Inventor
金璟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11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1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268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268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97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interference
    • H04B2201/709709Methods of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楼内移动通信系统。所述楼内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发射/接收转发器,通过天线既执行针对终端的发射和接收,发射/接收转发器安装在大楼的中心;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仅用于执行针对终端的发射,其安装在与发射/接收转发器相隔一定预置距离的位置,发射转发器面向发射/接收转发器;至少一个与转发器并联的发射机/接收机单元;和与发射机/接收机单元相连接的基站。

Description

消除楼内移动通信系统的反向链路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除封闭空间内,例如大楼内通信系统的反向链路中接收信号干扰的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安装在封闭空间内例如大楼内的移动通信系统(以下称为“楼内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多个小型转发器和天线。
例如,码分多址(CDMA)楼内(in-building)移动通信系统用来在移动电话之间进行通信。在这种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安装大量的小型转发器。每个这种转发器具有用来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天线。
但是,在具有大量的用来发射和接收信号的转发器的通信系统中,存在接收干扰随天线数目增多而增加的问题。
最近较为成功的一个示例包括Howard H.Xia et al.的一篇论文,题为“A CDMA-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or In-Building PersonalCommunications Services”,公开在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IEEE)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Vol.14,No.4,May 1996,pp.644-650。
虽然最近的成就有优点,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其并不能提供一种有效而便利地消除楼内移动通信系统反向链路中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信号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安装的、用来将外部无线电波释放到楼外的天线来消除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信号干扰的装置和方法,所述天线与被设计为仅用于发射的转发器相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设置既用于发射又用于接收的小型转发器或者仅用于发射的小型转发器来消除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信号干扰的装置和方法,根据大楼的已有设计特性,转发器与天线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通过提供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楼内移动通信系统来实现上述目的,其包括:发射/接收转发器,其通过天线针对终端的既执行发射又执行接收,发射/接收转发器安装在大楼的中心;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仅用于执行针对终端的发射,其安装在与发射/接收转发器相隔一定预置距离的位置,发射转发器面向发射/接收转发器;至少一个与转发器并联的发射机/接收机单元;和与发射机/接收机单元相连接的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为达到这些以及其它的目的,与实施以及广泛描述的一样,本发明提供一种楼内移动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实际上安装在大楼中心的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通过发射/接收天线执行向多个终端的发射,并且通过发射/接收天线执行来自多个终端的接收;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其安装在与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相隔预置距离的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执行向至少一个终端的发射,所述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不执行来自任何一个终端的接收;至少一个发射机/接收机单元,其与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并行连接并与所述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相连接;与所述至少一个发射机/接收机单元相连接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面向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包括:发射天线;和发射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至少一个发射机/接收机单元输出的信号,以通过所述的发射天线执行正向链路信号的传播。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为达到本发明这些以及其它的目的,与实施以及广泛说明的一样,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包括:消除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反向接收信号的干扰,所述通信系统具有至少一个与终端通信的转发器,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转发器相连接的发射机/接收机单元,和与至少一个转发器/接收机单元相连接的基站装置,所述消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实际上安装在大楼中心的发射/接收转发器来执行与终端之间的正向和反向通信;通过安装在与发射/接收转发器相隔预置距离的发射转发器来执行与终端的通信,其中,该发射转发器不执行来自任何一个终端的接收。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为达到本发明这些以及其它的目的,与实施以及广泛说明的一样,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实际上安装在大楼中心的发射/接收转发器,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通过发射/接收天线来执行向多个终端的发射并且通过发射/接收天线执行来自多个终端的接收;和至少一个安装在与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相隔预置距离的发射转发器,所述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执行向至少一个终端的发射,所述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不执行来自任何一个终端的接收。
下面将参考附图以示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下面的说明以及权利要求将会使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性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在作为本说明一部分的附图中,图示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与上面给出的一般性说明和下面给出的详细说明一起示例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了安装在楼内的码分多址(CDMA)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安装在楼内的码分多址(CDMA)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3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示出了如图2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框结构图;
图4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示出了在具有如图2所示的配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增加天线时,用来分析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下面将要参考示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图来更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描述范围之外却又能达到本发明结果的各种修改。因此,下面的说明可以理解为广泛的、面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不影响清晰性的情况下,所有实际实现的特性并非都要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由于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可能会使本发明不清楚,所以对众所周知的功能,构造和结构不加说明。在产生任何一个实际的实施例中,必须作出大量的特定实现的决定,以达到开发者的特定目的,例如遵循与系统有关的和与商业有关的限制,其随实现方法而彼此不同。
此外,可以理解,这种开发努力既复杂又费时,但仍非从该公开中受益的一般技术人员从事的常规工作。
图1示出了安装在楼内的码分多址(CDMA)通信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基站120是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专用网中的专用基站,安装在大楼100中。基站120执行将要发射的信号发射到位于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移动站或者MS)的过程,和从终端接收信号的过程。基站120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即以便于能够执行调制/解调和编码/解码,从而执行码分多址(CDMA)通信功能的过程。发射机/接收机单元110将从基站120接收的信号的频率向上转换(up-convert)为射频频带(RF-band)的频率,并输出射频(RF)信号,同时向下转换(down-convert)接收的射频(RF)信号的频率,以发射到基站120。发射机/接收机单元110与多个小型转发单元(RU)并行连接。发射机/接收机单元将正向射频(RF)信号发射到小型转发器单元,同时将从小型转发器接收的反向射频(RF)信号转移到基站120。
小型转发器单元安装在大楼中的适当位置。小型转发器单元彼此独立安装在大楼按部分分成的房间中。如果地方大,按照无线电环境以想要的距离分别安装小型转发器单元。每个转发器单元包括发射放大器15和接收放大器17。发射放大器15放大从发射机/接收机单元110输出的信号。接收放大器17对发射信号的频带进行滤波,并通过天线11发射滤波的信号,同时放大通过天线11接收的信号并将放大的信号输出到发射机/接收机单元110。因此,各自的小型转发器单元与发射机/接收机单元110并行连接。小型转发器单元经过天线将从发射机/接收机单元110接收的信号发射到移动终端(MS),同时通过天线将从终端接收的发射信号转移到发射机/接收机单元。
如图1所示的结构包括小型转发器单元,其可能安装在大楼的某一层。如果区域较小,图1中示出的小型转发器单元可以分布安装在两层或者更多层中。
为了正常工作,楼内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来自外部基站的要释放到大楼外部的信号。为此,在大楼内部可以适当安装多个天线。此时安装的天线通过小型转发器来连接。对于小型转发器,采用既执行发射又执行接收的转发器。但是,这些转发器具有反向链路中的干扰随天线数目的增加而增加的问题。
现在,下面详细给出了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反向链路(发射信号从终端向基站移动)的接收干扰增加的情况。
为了在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专用移动通信网络,应该在大楼内安装多个转发器。网络实际上仅需要用于正向链接的成分,但是当前所有的转发器包括既用于正向链接又用于反向链接的成分。在该连接中,随着更多既发射又接收的转发器的安装,其缺点在于反向链路的干扰(反向噪声最低值)增加。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安装在楼内的码分多址(CDMA)通信系统的结构。图3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示出了如图2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框结构图。
图2和图3表明在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干扰随转发器的接收放大器(LNA:低噪声放大器)的增加而增加,以及干扰随天线的增加而增加。这就是说,图2说明噪声随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转发器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图3说明噪声随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天线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如图2所示,一个发射机/接收机单元110与N个小型转发器单元相连接,并且每个小型转发器单元包括天线11和接收放大器17。在图2中,设定接收放大器具有G1的增益,而NF(噪声因数)为5(dB)。同样设定发射机/接收机单元110中接收放大器具有G2的增益,而NF大约为5dB。设定小型转发器的NF为nf1,而接收机/发射机单元中接收放大器的NF为nf2。同样设基站120为具有上述配置的M个发射机/接收机提供服务。考虑到上述条件,当基站周围无干扰时,可以如下计算空闲状态中反向链路的接收信号强度,即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
反向链路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108dBm+10log[NF]+10log[并行连接的转发器数目]。
这就是说,一个发射机/接收机单元110的干扰电平为10log[N*G1]和10log[N*nf1]。基站100的干扰电平为10log[M*N*G1*G2]和10log[M*N*nf1]。因此,下面给出了总干扰的表达式。
nfp=M*N*nf1
NFp[dB]=10log[M*N*nf1]
       =10log[M*N]+nf1
下面的表1示出了根据转发器单元的数目计算的电平和测量值。
                表1
转发器数目   测量值  计算的电平
 14  -96.1dBm  -91.2dBm
 28  -87.9dBm  -88.5dBm
 42  -86.9dBm  -86.7dBm
 56  -85.6dBm  -85.5dBm
 70  -84.9dBm  -84.5dBm
图3是用来解释由于最靠近终端的两个小型转发器的天线和终端的缘故导致基站120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增加的图。在图3中,为方便起见,设终端的输出电平固定为0(dBm)。传输损耗(PL)如下表示。在下面的等式中,f为频率(MHz),而d为距离(Km)。
PL=20*log(f)+20*log(d)+32.44[dB]
如图3的情况一样,表2示出了基站120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随天线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表2
终端位置P P1  d1+d2   距离d1  Ant 1RSSI  距离d2  Ant 2RSSI    BTSRSSI(Ant1+Ant2)  (Ant1+2)-Ant1
    P     20m     10m     -57dBm   10m   -57dBm   -54dBm     3dBm(-54+57)
    P1     20m     5m     -51dBm   15m   -60dBm   -50dBm     1dBm(-50+51)
    P1     20m     2.5m     -45dBm   17.5m   62dBm   45dBm     0dBm(-45+45)
如表2所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随大楼中相同层天线数目的增加只取决于最接近终端的两个天线,而其它的天线可以忽略。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随天线数目增加了大约3dBm。
如上所述,楼内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多个安装在大楼内的天线,以便将外部基站的无线电波释放到大楼的外部。如图1所示,构造天线,以致天线能够通过小型转发器单元与系统相连接。小型转发器单元包括既能够处理正向链路信号又能够处理反向链路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放大器。因此,在实现楼内移动通信系统时,正向链路网络的这种扩展天线存在因为反向链路较多的接收放大器而导致接收干扰增加的问题。
为克服上述问题,Howard H.Xia et al.提出了一种方法,其公开在“ACDMA-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or In-Building PersonalCommunications Services”(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communications,Vol.14,No.4,May 1996,pp644-650)中。所述的方法用来消除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噪声的增加。根据该方法,各自的转发器采用延迟单元以便减少接收噪声。换句话说,如果无线电波延迟0.814微秒或者更多时,瑞克(rake)接收机就识别出该信号不是噪声而是清晰的信号。分析这种信号,以从而增加信号强度。但是,上面0.814微秒的延迟需要转发器之间的距离超过244米(m)。因此,Howard H.Xiaet al.等的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很难达到超过微秒的延迟。
现在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即使在不同图中表示的相同或者近似元件都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来表示。
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更广泛地理解本发明,尤其规定了接收信号的强度,小型转发器之间的安装距离等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认识到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修改。
在实现楼内移动通信系统时,在大楼内安装多部转发器可以消除从外部基站接收的无线电波。具体地,通过以一定的间隔距离(5到10m)安装小型转发器来实现楼内移动通信系统。在根据本发明的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小型转发器按照下面的方式安装在大楼内。在大楼内安装能够执行两路发射的发射/接收转发器。以与发射/接收转发器相距5到10m的距离在视线(LOS)范围中安装执行单路发射但不处理反向链路信号的发射转发器(即,没有接收单元)。另一方面,在转发器的位置与安装在中心的发射/接收转发器相距5到10m的情况下,或者在转发器的位置超出视线(LOS)范围的情况下,尽管相距5到10m,安装执行两路发射的发射/接收转发器。即,在转发器安装在由较厚墙体包围的位置中的情况下,应该安装执行两路发射的发射/接收转发器。因此,通过最小化导致接收干扰的接收单元成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楼内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楼内反向链路的干扰(即,最大可能地在大楼地中心安装一个执行两路发射的转发器,仅当需要时才采用另外的这种转发器)。
图4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示出了在具有如图2所示配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增加天线时,用来分析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的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楼内移动通信系统的配置示意图。
如图4所示,基站220是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专用通信网络中的专用基站,其安装在大楼200内。基站220执行将要发射的信号发射到位于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移动站或者MS)的过程,和从终端接收信号的过程。基站220具有结构,以便能够执行调制/解调和编码/解码,从而执行码分多址(CDMA)通信功能的过程。发射机/接收机单元210将从基站120接收的信号的频率向上转换(up-convert)为射频频带(RF-band)的频率,并输出射频(RF)信号,同时向下转换(down-convert)接收的射频(RF)信号的频率,以发射到基站220。发射机/接收机单元210与多个发射转发器240和发射/接收转发器250并行连接。发射机/接收机单元210将正向射频(RF)信号发射到发射转发器240和发射/接收转发器250,同时将从发射转发器240和发射/接收转发器250接收的反向射频(RF)信号转移到基站220。
发射转发器240和发射/接收转发器250安装在大楼的适当位置。发射/接收转发器250彼此独立安装在大楼按部分分成的房间中。如果地方大,按照无线电环境所要求的距离分别安装至少一个发射/接收转发器250和多个发射转发器240。
发射转发器240是小型转发器,并不包括接收单元。即,每个发射转发器240包括发射放大器21和发射频带的电波滤波器。发射放大器21放大发射机/接收机单元210输出的信号。发射频带的电波滤波器22执行对发射信号的带通滤波,并将通过天线23t发射滤波的信号。0按照无线电环境以距发射机/接收机单元适当的距离(大约5到10m,在视线(LOS)之中)分别安装发射转发器240。
发射/接收转发器250可以安装在靠近大楼中心(或者实际上的中心)位于视线(LOS)中的位置,并与任何一个其它的发射/接收转发器250相距10米(m),或者是因为墙体的缘故导致无线电波不能到达的位置。每个发射/接收转发器250包括发射放大器25,双工器26和接收放大器27。发射放大器25放大发射机/接收机单元210输出的信号。双工器26对发射信号频带进行滤波并通过天线23tr发射滤波的信号。接收放大器27放大通过双工器26带通滤波的反向接收信号,并将放大的信号输出给发射机/接收机单元210。因此,发射/接收转发器250与发射机/接收机单元210相连接。发射/接收转发器250经过天线23tr将从发射机/接收机单元210接收的信号发射到移动站(MS),同时将经过天线接收的发射信号转移到发射机/接收机单元210。
设置在发射/接收转发器250上的天线23tr是用来将信号发射到终端并从终端接收信号的发射/接收天线23tr。但是,设置在发射转发器240上的天线23tr是用来发射信号但是不接收信号的发射天线23t。
图4的结构表示可以安装在大楼200一层中的发射转发器240和发射/接收转发器250。图4表明有一个发射/接收转发器250和多个发射转发器240。在空间环境与图4的相似的情况下,如果因为内部墙体的阻拦而导致无线电波不能到达大楼内部,则在大楼需要的地方另外安装发射/接收转发器250。
如图4所示,详细给出了关于设计本发明的楼内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的说明。
首先考虑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正向链路(从基站到移动站)的服务区。
在大楼的每个楼层测量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和来自多个公用网的公共移动通信网络的Er/Io。关于测量,如果公用网的无线电波太强,则可以实现楼内移动通信系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与相应公用网的服务提供商共同协商。因此,因该减少向大楼提供服务的基站天线的输出,并且也应该改变天线的方向,从而削弱无线电波的强度,最终实现楼内移动通信系统。
这里,大楼内公用网大约-63(dBm)或者更多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或者大约-5(dB)或者更多的Ec/Io(随环境而变化)表明在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不能实现正向链路无线电波。原因如下。因为在未经无线站同意的情况下获得的小型转发器的最大电功率为100(mW),设在内部基站(称为InfoMobile)情况下FA的数目为3,转发器的最大输出电平为10dBm/3FA,同时每FA 5dBm(即,5dBm/FA)。如果在高峰呼叫时允许3dB的额外信号强度(设这里有13个呼叫),输出为2dBm(1.58mW)/FA。此时,由于导频信道(PI Ch)的数字增益为108dB,可以通过下面的等式计算导频信道的输出。
PI Ch:1.58W*(108/127)2=0.56dBm(1.14mW)0dBm
这就是说,在空闲状态下(无呼叫),转发器在导频信道的输出大约为0dBm。
下面的简单等式用来确定自由空间的传输损耗。
PL(传输损耗)=20*Log(f)+20*Log(d)+32.44[dB]
在上面用来计算传输损耗的等式中,f为频率(MHz),而d为距离(Km)。根据该等式,如下计算10m半径范围内转发器导频信道强度,电平大约为-57.7dBm。
导频强度(10m半径范围内)=0dB(初始导频强度)-PL(57.7dB)=-57.7dBm
PL=20*Log(1845MHz)+20*Log(10m/1000m)+32.44=57.7dB
这就是说,从转发器算起10m半径范围内的导频强度大约为-58dBm。考虑到高峰呼叫,允许5dB的额外信号强度,以便保证大楼内外部公用网无线电波的强度为-63dBm或者更少。考虑到外部公用网的测量无线电波强度(与大楼内部的情况相似),安装转发器,以保证其位置在从窗户算起5到10m的范围中。在窗户附近将导频信号强度控制在-4dBm或者更多(对于非高峰呼叫,即2个或者更少)。
由于在高峰呼叫(大约13个呼叫)时Ec/Io减少大约3dB(-4dB-3dB),所以Ec/Io达到-7dB。假设外部公用网在窗户处的最强强度为Ec/Io=-5dB,未进行越区切换,同时与内部基站(InfoMobile)同步。当导频强度之间的差值超过3dB时,执行越区切换,而当差值小于2dB时,不执行越区切换。
其次考虑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反向链路的服务区(从移动站到基站)(MS BS)。
在实现楼内移动通信网络作为专用网时,要在大楼内安装许多转发器。具体地,如果安装了小型转发器(既执行发射又执行接收的转发器),则带来反向链路干扰。在该连接中,由于安装了更多的既执行发射又执行接收的转发器,反向链路干扰(反向噪声最低值)增加。如上所述,图2和图3表明干扰随着转发器和低噪声放大倍数(LNA)的增加和天线的增加而增加。
在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中,小型转发器仅包括正向链路成分。由于随着涉及更多的转发器,接收放大器和天线的数目增加,所以噪声增加。因此,通过使天线和接收放大器的数目达到最小,可以提高楼内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如在正向链路服务区中的说明一样,以5到10m的距离间隔来安装小型转发器时,在大楼的中心安装执行两路发射、能够提供发射和接收服务的小型转发器。此外,在发射/接收转发器的视线(LOS)内,距离发射/接收转发器5到10m中安装执行单路发射、同时具有不包括接收放大器的结构的发射转发器。另一方面,或者在转发器位置距离安装在大楼中心的发射/接收转发器超过5到10m的情况下,或者转发器位置超出视线(LOS)范围的情况下,尽管在5到10m范围内,安装执行两路发射的发射/接收转发器。即,在转发器安装在由较厚墙体包围的位置中的情况下,应该安装执行两路发射的发射/接收转发器。
如上所述,在实现楼内移动通信系统时,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可以消除转发器反向链路干扰,从而提高了反向链路用户终端的能力,从而具有优点。
前面的段落对本发明做了详细的说明,其涉及一种能够消除楼内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反向链路中接收信号干扰的装置和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来消除安装在诸如大楼之类的封闭空间中移动通信系统反向链路接收信号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尽管已经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以及非常详细地说明了实施例,本申请的意图绝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其它的优点和修改对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更宽广的方面并不局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装置和方法,以及示出的和描述的示例。因此,可以有不脱离本发明实质和申请人一般发明思想的细节上的偏离。

Claims (12)

1.一种楼内移动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实际上安装在大楼中心的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通过发射/接收天线执行向多个终端的发射,并且通过发射/接收天线执行来自多个终端的接收;
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其安装在与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相隔预置距离的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执行向至少一个终端的发射,所述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不执行来自任何一个终端的接收;
至少一个发射机/接收机单元,其与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并行连接并与所述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相连接;
与所述至少一个发射机/接收机单元相连接的基站装置;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面向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包括:
发射天线;和
发射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至少一个发射机/接收机单元输出的信号,以通过所述的发射天线执行正向链路信号的传播。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和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之间的预置距离对应于大约5到10米。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与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空间上隔开的位置的第二发射/接收转发器,所述的位置靠近大楼的中心。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在靠近大楼中心处有阻拦射频信号的障碍物时,安装所述第二发射/接收转发器。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发射/接收转发器,所述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和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之间的预置距离对应于大约5到10米,所述第二发射/接收转发器安装在远离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超过10米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包括:
发射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至少一个发射机/接收机单元输出的信号;
双工器,其连接在所述发射放大器和发射/接收天线之间,所述双工器执行所述发射放大器发射信号的带通滤波并将带通滤波的信号发射到发射/接收天线,所述双工器执行通过发射/接收天线接收的信息的带通滤波;和
接收放大器,用于放大从所述双工器接收的信号,并将放大的信号输出到所述至少一个发射机/接收机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和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之间的预置距离对应于大约5到10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与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空间上隔开的位置的第二发射/接收转发器,所述的位置靠近大楼的中心。
9.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在靠近大楼中心处有阻拦射频信号的障碍物时,安装所述第二发射/接收转发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发射/接收转发器,所述至少一个发射转发器和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之间的预置距离对应于大约5到10米,所述第二发射/接收转发器安装在远离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转发器超过10米的位置。
11.一种方法,其包括:
消除楼内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反向接收信号的干扰,所述通信系统具有至少一个与终端通信的转发器,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转发器相连接的发射机/接收机单元,和与至少一个转发器/接收机单元相连接的基站装置,所述消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实际上安装在大楼中心的发射/接收转发器来执行与终端之间的正向和反向通信;
通过安装在与发射/接收转发器相隔预置距离的发射转发器来执行与终端的通信,其中,该发射转发器不执行来自任何一个终端的接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射转发器面向发射/接收转发器。
CNB021433658A 2001-09-26 2002-09-26 消除楼内移动通信系统的反向链路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268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59788/2001 2001-09-26
KR20010059788A KR100744362B1 (ko) 2001-09-26 2001-09-26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링크의 수신신호의 간섭억제장치 및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1292A CN1411292A (zh) 2003-04-16
CN1202680C true CN1202680C (zh) 2005-05-18

Family

ID=19714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336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2680C (zh) 2001-09-26 2002-09-26 消除楼内移动通信系统的反向链路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324471B2 (zh)
JP (1) JP3742372B2 (zh)
KR (1) KR100744362B1 (zh)
CN (1) CN1202680C (zh)
AU (1) AU2002301713B2 (zh)
NZ (1) NZ52160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42446B2 (en) * 2002-07-31 2009-06-02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Space time transmit diversity with subgroup rate control and subgroup antenna selection in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1238657B (zh) * 2005-08-12 2011-05-18 客得富移动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选择室内射频转发器中链路天线的安装位置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使用的线缆设备和终端
AU2007353763B2 (en) * 2007-05-22 2013-10-10 Telstra Corporation Limited A repeater system for extended cell coverage
FR2917551B1 (fr) * 2007-06-18 2009-08-28 Alcatel Lucent Sas Materiel de batiment adapte a la repetition de signaux rf, et equipement de batiment correspondant
ES2402737T3 (es) * 2008-10-27 2013-05-08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Repetidor y procedimiento para la operación de un repetidor de este tipo
JP5753009B2 (ja) 2011-06-24 2015-07-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無線システム
JP5802450B2 (ja) * 2011-06-24 2015-10-2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無線システム
US10587595B1 (en) * 2014-12-30 2020-03-10 Acronis International Gmbh Controlling access to cont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9272A (ja) * 1992-11-27 1994-06-1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ダイバーシチ信号伝送方式
NO960306L (no) * 1995-01-27 1996-07-29 Nec Corp Anordning ved mobil satelittkommunikasjon
KR100216349B1 (ko) * 1996-05-09 1999-08-16 윤종용 코드분할다중접속 통신시스템의 전파중계장치
US6484012B1 (en) * 1997-08-04 2002-11-19 Wireless Facilities, Inc. Inter-band communication repeater system
KR100251685B1 (ko) * 1997-11-08 2000-04-15 이강주 부호분할 다중접속방식의 저손실 중계장치
KR20000074988A (ko) * 1999-05-27 2000-12-15 정용문 인빌딩용 이동 통신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US6501942B1 (en) * 1999-10-29 2002-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building radio-frequency coverage
US6501955B1 (en) * 2000-06-19 2002-12-31 Intel Corporation RF signal repeater, mobile unit position determination system using the RF signal repeater,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therefor
US20020028655A1 (en) * 2000-07-14 2002-03-07 Rosener Douglas K. Repeater system
KR100375318B1 (ko) * 2001-03-02 2003-03-10 (주)비엔씨모바일 주파수 변환 방식을 이용한 인-빌딩용 이동통신 중계 시스템
KR100419929B1 (ko) * 2001-06-12 2004-02-25 이스텔시스템즈 주식회사 옥내용 광 중계 시스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44362B1 (ko) 2007-07-30
AU2002301713B2 (en) 2004-09-02
CN1411292A (zh) 2003-04-16
KR20030026698A (ko) 2003-04-03
JP3742372B2 (ja) 2006-02-01
NZ521600A (en) 2004-02-27
US7324471B2 (en) 2008-01-29
JP2003179977A (ja) 2003-06-27
US20030103474A1 (en) 200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39498B2 (en) Channelization for signal boosters
US7272362B2 (en) Multi-sector in-building repeater
AU673576B2 (en) Access burst power control
CN101573896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147068C (zh) 利用射频转发器对抗非并置的无线电设备在cdma应用中引起的干扰
US637411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build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WO2017066691A1 (en) Channelization for signal boosters
CN100539755C (zh) 在通信装置中降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监测的方法和设备
CN1470144A (zh) 自适应个人中继器
CN1256035A (zh) 防止干扰的射频通信系统
CN1202680C (zh) 消除楼内移动通信系统的反向链路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CN107484237A (zh) 一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的自适应系统及其方法
CN1211937C (zh) 用于在存在窄带干扰信号时改善接收机动态范围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EP3131214A1 (en) Combiner, base station, signal combiner system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CN1219410C (zh) 智能基站信号中继放大转发装置及方法
KR20080046423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안테나 공유를 위한 장치
CN207251924U (zh) 一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的自适应系统
CN1156177C (zh) 一种子宏蜂窝基站
Borkowski et al. Utilization of an indoor DAS for repeater deployment in WCDMA
WO2005048487A1 (en) Repeater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0991198A2 (en) Transmitter/Receiver apparatus with an antenna for use of both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KR100699107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전송 신호 전용 중계 장치
CN1222127C (zh) 频率干扰抑制装置及方法
CN201054589Y (zh) 一种无线选频直放站
CA2359719C (en) Arbitration method for high power transmissions in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