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5241A - 数据通信方法和数据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通信方法和数据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5241A
CN1195241A CN98106259A CN98106259A CN1195241A CN 1195241 A CN1195241 A CN 1195241A CN 98106259 A CN98106259 A CN 98106259A CN 98106259 A CN98106259 A CN 98106259A CN 1195241 A CN1195241 A CN 1195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ata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frame number
receiv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06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田邦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95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52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3Formatting with frames or packets; Protocol or part of protocol for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35Cumulative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applying to all previous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表示未接收的数据帧的最小帧数的请求帧数和表示从在未接收的数据帧中的最小帧数之后的帧数到最大预定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是否已经被确认的数据帧确认信息包括在反馈帧中。这样,可以获得一种数据通信方法,使得即使当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被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收到时减少对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所执行的不必要的再发送成为可能,并因此提高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

Description

数据通信方法和数据通信装置
本发明涉及自动请求重发系统的差错控制的数据通信方法和因此的数据通信装置。
数据通信中的差错控制方法包括适用于突发差错出现相对频繁的移动数据通信系统中的一种自动请求重发(ARQ)系统的差错控制方法。根据自动请求重发系统的该差错控制方法,如果从发送端通信装置(数据通信装置)发送至接收端通信装置(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有差错,则发送端通信装置根据从接收端通信装置至发送通信装置的再发送请求,发送端通信装置再次发送该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
虽然存在多种自动请求重发的差错控制方法,但下文将通过例子描述提供高通过量的选择中继(SR)系统的自动请求重发系统的一种差错控制方法。
将参考图1A和1B描述当数据帧和反馈帧具有相同格式时的ARQ帧的一种安排。例如,一个ARQ帧由640比特形成,具有连续配备的4-比特帧标识符FI,1-比特模数际识符MI,6-比特发送帧数区域FFI,6-比特请求帧数FBI,8-比特数据长度区域(其中一字节作为一单元使用)DLEN,584-比特发送数据区域DATA,以及32比特特差错检测代码FCS。在这种帧安排中,通过例子显示区域的每个比特数。
例如,在这个例子中,帧标识符FI表示一种帧并设置为“0010”。
作为例子,通过使用模63分配发送帧数FFI。模数识别由其值交替为“0”和“1”的模标识符MI表示。具体地,当数据帧和反馈帧按发送帧数FFI的升序(或降序)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至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时,在模标识符MI为MI=0的情况下,发送帧数FFI以1,2,3……,62.,63的次序改变。然后,在模标识符MI为MI=1的情况下,发送帧数FFI以1,2,3,……62,63的次序改变。然后,在模标识符MI为MI=0的情况下,发送帧数FFI以1,2,3,……,62,63的次序改变。此后,发送帧数的这种变化被重复。
请求帧数(发送请求帧数)FBI为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请求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的下一帧的号数,是在未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相应于接收的帧数的帧数的最小帧数,(或者在按升序分配的发送数FFI的情况下为最大帧数)。
数据长度区域DLEN表示包括在数据区域DATA的一个数据并可以表示从0到73字节范围的数据数量,本例子的图1A和1B所示为73字节。
差错检测码FCS是32-比特循环冗余校验码,它是根据ITU(国际电信联合会)一T推荐V.42(LAPM选择)的CRC32。该CRC码作用从帧标识符FI到数据区域数据的608-比特区域(=640比特-32比特)。
在图1A和1B中分别所示的每个数据帧和反馈帧不包括同步字和用于建立同步的类似东西,这是因为它们用于同步已建立的情况。
在图1A所示的数据帧中,数据区域数据DATA包括有效数据,但在图1B所示的反馈数据帧的数据区域数据不包括有效数据,而是包括所有值为1的无效数据(或者可能包括具有其它比特模式如所有值为0等无效数据)。
将参考图2描述当图1A所示的发送帧有差错时根据出现的SR系统的ARQ发送图。在图2中,数据发送端(发送端通信装置)的矩形帧中的数字表示发送帧的帧数。假定有十个传输帧1到10并且帧数1和10分别表示第一发送帧数和最后发送帧数(最大帧数)。指向朝下的箭头正好表示从发送端通信装置发送给接收端通信装置的发送帧。指向朝上的箭头正好表示从接收端通信装置发送至发送端通信装置的反馈帧。实线箭头表示无发送差错的帧。虚线箭头表示有发送差错的帧(发送帧),即,未正确接收的帧(发送帧)。反馈帧的请求帧数由标志帧数的标号R表示。标号RTF表示往返行程时延帧,该帧表示发送端通信装置在发送了发送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之后,从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表示是否接收端通信装置已正确接收发送帧的反馈帧所需的多个帧周期。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往返时延行程帧RTF为4。
将参考图2描述发送端通信装置和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操作。[发送端通信装置]
(1)依次发送具有发送数1,2和3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模标识符MI为MI=0并且在相同条件下将执行后续处理)。
(2)从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反馈帧作为响应具有发送数为1的数据帧的帧,同时发送具有发送帧数为4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由反馈帧表示的请求帧数为2,则确定接收端通信装置已正确接收了具有发送帧数为1的数据帧。
(3)从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反馈帧作为响应具有发送数为2的数据帧的帧,同时发送具有发送帧数为5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由反馈帧表示的请求帧数为3,则确定接收端通信装置已正确地接收了具有发送帧数为2的数据帧。
(4)从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反馈帧作为响应具有发送数为3的数据帧的帧,同时发送具有发送帧数为6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由反馈帧表示的请求帧数为4,则确定接收端通信装置已正确地接收了具有发送帧数为3的数据帧。
(5)从接收通信装置接收反馈帧作为响应具有发送数为4的数据帧的帧,同时发送具有发送帧数为7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由反馈帧表示的请求帧数为4,则确定接收端通信装置还未正确接收具有发送帧数为4的数据帧。
(6)发送具有发送帧数为8的数据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并然后再发送具有发送帧数为4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
(7)依次发送具有发送数9,10,+1和+2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反馈帧作为响应具有发送帧数4的再发送的数据帧的帧,在4个帧周期之后被接收。符号“+”表示当模标识符MI为MI=1时所分配的发送帧数。
(8)从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反馈帧作为响应具有发送数为4的数据帧的帧,同时发送具有发送帧数+2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由反馈帧表示的请求帧数达到最大未完成帧(=请求帧数-2),则发送具有发送帧数为4和目前所请求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而不发送具有发送帧数+3的数据帧。
(9)依次发送具有帧数5,6,7(这些数据帧被第二次发送因此其发送帧数由图2中的开环表示)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不清楚是否接收端通信装置已正确地接收了具有发送帧数4以及更大数的数据帧。
(10)从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反馈帧作为对应于具有发送数为4的数据帧的帧,同时发送具有发送帧数为7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由反馈帧表示的请求帧数为9,则确定接收通信装置已正确地接收了具有发送帧数为4的数据帧。[接收端通信装置]
接收端通信装置经常地设置请求发送端通信装置下次发送的数据帧的发送帧数作为反馈帧的请求帧数,并且因此发送具有设置的发送数的反馈帧至发送端通信装置。
[1]由于正确地接收了具有发送帧1,2,3的数据帧,则依次发送分别包括请求帧数2,3和4的反馈帧至发送端通信装置。
[2]由于还未正确接收具有发送帧数为4的数据帧,则重复地发送其请求数帧为4的反馈帧数直到正确接收到具有发送帧数为4的数据帧为止。
[3]如果正确地接收了具有发送帧数4的数据帧,则重复地发送具有请求帧数9的反馈帧,请求帧数9在未接收的帧的帧数中为最小数号,直到正确地接收到具有发送帧数9的数据帧为止。
在图2中所示例子的SR系统的ARQ差错控制方法中,当发送端通信装置发送具有发送帧数1至10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时,实际所发送的发送帧的个数为18。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假设从发送端通信装置将要发送至接收端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帧数为N0,并且实际发送的数据帧的帧数为N1,则根据本控制方法,从发送端通信装置至接收端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S由以下等式(1)表示:
S=N0/N1=12/18=0.67    …(1)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具有发送帧数4的数据帧两次未被接收端通信装置正确接收到,因此被发送三次。具有发送帧数9的数据帧一次未被接收端通信装置正确接收到,因此被发送二次。但是,图2有研究揭示,虽然具有发送帧数5,6,7的数据帧已经被接收端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但它们不必再发送,因为反馈帧的请求帧数已经为4(由于往返行程时延)直到具有发送帧数7的数据帧的发送。这是根据该控制方法的,降低从发送端通信装置至接收端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S的原因。通过量S随着往返行程时延的增加而降低。
由于这些方面,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数据通信方法,按升序(或降序)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至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从第一预定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从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至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在未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中由最小(或最大)帧数形成的至少一个请求帧数的反馈帧,以响应已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并从接收端通信装置至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具有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以响应在接收的反馈帧中的请求帧数,该方法使得不改变反馈帧的格式,即使当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被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到时所执行的减少对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不必要的再发送成为可能,并因此提高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
由于这些方面,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数据通信装置,在利用数据通信方法的数据通信装置中,按升序(或降序)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至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从第一预定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从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至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在未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中由最小(或最大)帧数形成的至少一个请求帧数的反馈帧,以响应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并从接收端通信装置至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具有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以响应在接收的反馈帧中的请求帧,该数据通信装置使得不改变反馈帧的格式,即使当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被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到时减少对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所执行的不必要的再发送成为可能,并因此提高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一种数据通信方法中,按升序(或降序)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至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从第一预定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从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至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在未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中由最小(或最大)帧数形成的至少一个请求帧数的反馈帧,以响应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并从接收端通信装置至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具有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以响应在接收的反馈帧中的请求帧,表示从在未接收的数据帧中最小(或最大)帧数之后的帧数到最后预定的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是否已被确认的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包括在反馈帧中。
根据本发明,由于反馈帧包括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表示从在未接收的那些数据帧中的最小(或最大)帧数之后的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是否已被确认,则变得有可能即使当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被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到时减少对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所执行的不必要的再发送,并因此提高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
图1A和1B是分别表示数据帧和反馈帧的格式图;
图2是显示具有图1A和1B所示格式的SR-ARQ系统发送图的图;
图3A和3B是分别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帧和反馈帧的格式图;
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SR-ARQ系统的发送图的图;
图5A和5B是分别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数据帧和反馈帧格式的图;
图6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SR-ARQ系统的发送图的图;以及
图7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使用的通信系统图。
下文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第一个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使用类似图2中的例子的高通过量选择中继(SR)系统的自动请求重发(ARQ)系统的差错控制方法。将参考图3A和3B来描述当做为数据帧和反馈帧时具有相同格式的ARQ帧的安排。
例如,1个ARQ帧由640比特构成,并有4-比特帧标识符FI,1-比特模标识符MI,6-比特发送帧数FFI,6-比特请求帧数FBI,8-比特数据长度(其中一个字节用作一个单元)DLEN,584-比特发送数据区域DATA,和32-比特差错检测码FCS。在这种帧安排中,区域的每个比特数通过例子表示。
帧标识符FI表示一种帧,例如,在该例子中置为“1111”,以便使之区别于图1A和1B所示安排的帧标识符FI所用的“0010”。
在例子中,发送帧数FFI通过使用模63分配。模数识别由其值交替为“0”和“1”的模数标识符MI表示。具体地说,当数据帧和反馈帧按发送帧数FFI的升序(或按降序)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至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时,则在模标识符MI为MI=0的情况下,发送帧数FFI以1,2,3,……62,63的次序改变。然后,在模标识符MI为MI=1的情况下,发送帧数FFI以1,2,3,……,62,63的次序改变。然后,在模标识符MI为MI=0的情况下,发送帧数FFI以1,2,3,……62,63的次序改变。因此,发送帧数的改变被重复。
请求帧数(发送请求帧数)FBI是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请求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下一个帧的序号,它是在还未被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相应于接收的帧数的帧数的最小帧数(或在发送数按升序分配的情况下为最大帧数)。
数据长度区域DLEN表示包括在数据区域DATA中的一个数据并且可以表示从0到73字节范围的数据数量,在图1A和1B中所示的例子中为73字节。
差错检测码FCS是32-比特循环冗余校验(CRC)码,这是根据ITU(国际电信联合会)一T推荐V.42(LAPM选择)的CRC32。该CRC码作用从帧标识符FI至数据区域DATA的608-比特区域(=640比特-32比特)。
在图1A和1B中分别所示的每个数据帧和反馈帧不包括同步字和用来建立同步的类似字,因为他们在已经建立了同步的情况中使用。
在图1A中所示的数据帧中,数据区域DATA包括有效数据,但图1B中所示的反馈帧的数据区域DATA不包括有效数据而包括具有全部值为1的无效数据(或者可能包括具有其它位模式如全部值为0或类似值的无效数据)。
从而,接收端通信装置发送给发送端通信装置反馈帧,反馈帧在数据区域DATA中的每一个61-比特区域具有1-比特信息Cn(n=1至61)的接收确认表RCT,分别表示是否从最小帧数(或者在按升序分配的发送数FFI的情况下的最大帧数)之后的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即,最大未用帧数)(在按升序分配的发送数FFI的情况下的最小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即,通过加上未被接收端通信装置确认的数据帧的第一个帧数(在此情况为2)所获得的帧数的,具有号数1至61的“最大帧数(=63)”-2的数据帧已被确认。在此情况下,Cn=0表示数据帧的接收已经确认,而Cn=1表示数据帧的接收还未确认。
接收确认表RCT除了数据区域DATA外还可以在帧中的专用区域中提供。
将参考图4描述根据当图3A中所示的发送帧有差错时所提供的SR系统的ARQ发送图。在图4中,数据发送端(发送端通信装置)的矩形帧中的数字表示发送帧的帧数。为简化描述,假设有十个发送帧1到10并且帧数1和10分别表示第一个发送帧数和最后一个发送帧数(最大帧数)。指向朝下的箭头正好表示从发送端通信装置发送至接收端通信装置的发送帧。指向朝上的箭头正好表示从接收端通信装置发送至发送端通信装置的反馈帧。实线箭头表示没有发送差错的帧。虚线箭头表示有发送差错的帧(发送帧),即未被正确接收的帧(发送帧)。反馈帧的请求帧数由用帧数标记的标号R表示。与RTF表示往返行程时延,该往返行程时延表示发送端通信装置在发送了发送帧(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之后,从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表示是否接收端通信装置已正确地收到发送帧的反馈帧所需的多个帧周期。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往返行程时延帧RTF为4。
接收端通信装置常常设置下一次希望被发送的数据帧的发送帧数作为请求帧数,并发送反馈帧至发送端通信装置,反馈帧在数据区域DATA中的第一个8-比特区域具有1-比特信息Cn(n=1到8)的接收确认表RCT,表示从最小帧数(或者在以升序分配的发送帧FFI的情况下的最大帧数)之后的帧数到最后预定的帧数(即最大未用帧数(在以升序分配的发送帧FFI的情况下的最小未用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即,通过加上还未被接收端通信装置确认的数据帧的第一个帧数(在这种情况为2)所得到的帧数的,具有序号1到8的“最大帧数(=10)”-2的数据帧是否已被确认。在这种情况下,Cn=0表示数据帧的接收已被确认,并Cn=1表示数据帧的接收还未被确认。[发送端通信装置]
(1)依次发送具有发送数1,2和3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
(2)从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反馈帧作为响应具有发送帧数1的数据帧的帧,同时发送具有发送帧数4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由反馈帧表示的请求帧数为2,则确定接收端通信装置已正确地接收了具有发送帧数1的数据帧。
(3)从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反馈帧作为响应具有发送帧数2的数据帧的帧,同时发送具有发送帧数5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由反馈帧表示的请求帧数为3,则确定接收端通信装置已正确地接收了具有发送帧数2的数据帧。反馈帧的接收确认表具有信息C1至C8=1。
(4)从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反馈帧作为响应具有发送帧数3的数据帧的帧,同时发送具有发送帧数6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由反馈帧表示的请求帧数为4,则确定接收端通信装置已正确地接收了具有发送帧数3的数据帧。反馈帧的接收确认表具有信息C1至C8=1。
(5)从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反馈帧作为响应具有发送帧数4的数据帧的帧,同时发送具有发送帧数7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由反馈帧表示的请求帧为4,则确定接收端通信装置还未正确地接收到具有发送帧数4的数据帧。反馈帧的接收确认表具有信息C1到C8=1。
(6)从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反馈帧作为响应具有发送数5的数据帧的帧,同时发送具有发送帧数8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由反馈帧表示的请求帧数为4,则确定接收端通信装置还未正确地接收具有发送帧数4的数据帧。反馈帧的接收确认表具确信息C1=0及C2至C8=1。这表明具有发送帧数3的数据帧的接收已被确认。
(7)从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反馈帧作为响应具有发送数6的数据帧的帧,同时再发送具有发送帧数4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由反馈帧表示的请求帧为4,则确定接收端通信装置还未正确地接收具有发送帧数4的数据帧。反馈帧的接收确认表具有信息C1和C2=0以及C3至C8=1。这表明具有发送帧数3和4的数据帧的接收已被确认。
(8)依次发送具有发送数9,10,+1和+2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反馈帧作为响应具有发送帧数4的再发送数据帧的帧将在4个帧周期之后被接收。符号“+”表示当模标识符MI为MI=1时所分配的发送帧数。
从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反馈帧作为响应具有发送数7,8,4,9的数据帧的帧,同时发送具有发送帧数9,10,+1和+2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由响应具有发送帧数7,8,4,9的数据帧的反馈帧表示的请求帧数全都为4,则确定接收端通信装置还未正确地接收具有发送帧数4的数据帧。
响应具有发送数7的数据帧的反馈帧的接收确认表具有信息C1至C3=0及C4至C8=1。这表明具有发送帧数3,4和5的数据帧的接收已被确认。响应具有发送数8和4的数据帧的反馈帧的接收确认表具有信息C1至C4=0及C5至C8=1。这表明具有发送帧数3,4,5和6的数据帧的接收已被确认。
(9)从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反馈帧作为响应具有发送数4的数据帧的帧,同时发送具有发送帧数+2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由反馈帧表示的请求帧数达到最大未完成帧(=请求帧数-2),则发送具有发送帧数4和目前所请求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而不发送具有发送帧数+3的数据帧。从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反馈帧作为响应具有发送数10的数据帧的帧,同时再发送具有发送帧数4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因为由反馈帧表示的请求帧数为4,则确定接收端通信装置还未正确地接收具有发送帧数4的数据帧。反馈帧的接收确认表具有信息C1至C4及C6=0以及C5、C7和C8=1。这表明具有发送数3至6和8的数据帧的接收已被确认。
(10)再发送具有发送帧数9的数据帧至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端通信装置]
接收端通信装置常常设置希望下一个被发送的数据帧的发送帧数作为请求帧数,并向发送端通信装置发送反馈帧,该反馈帧在数据区域DATA中的第一个8-比特区域具有1-比特信息Cn(n=1至8)的接收确认表,分别表示从最小帧数(或者在以升序分配的发送数FFI的情况下的最大帧数)之后的帧数到预定的最后帧数(即最大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即,通过加上没有被接收端通信装置确认的数据帧的第一个帧数(在这种情况下为2)所得的帧数的,具有数号1至8的“最大帧数(=10)”-2的数据帧是否已被确认。在这种情况下,Cn=0表示数据帧的接收已被确认,并Cn=1表示数据帧的接收还未被确认。
(1)由于正确地接收了具有发送帧数1,2和3的数据帧,则向发送端通信装置依次发送分别具有请求帧数2,3和4并且具有C1至C8=1的接收确认表的反馈帧,因为具有发送帧数3至10,4至10及4至10的数据帧的接收紧跟在请求帧数2,3和4之后。
(2)由于还未正确地接收到具有发送帧数4的数据帧,则向发送端通信装置重复地发送具有请求帧数4并具有C1至C8=1的接收确认表的反馈帧,因为具有发送帧数5至10的数据帧的接收紧跟在请求帧数4之后,直到正确收到具有发送帧数4的数据帧。
(3)从发送端通信装置接收具有发送帧数5,6,7和8的数据帧。然后向发送端通信装置依次发送分别具有请求帧数4和具有C1=0至C2至C8=1的接收确认表的,C1和C2=0及C3至C8=1的接收确认表的,C1至C3=0及C4至C8=1的接收确认表以及C1至C4=0及C5至C8=1的接收确认表的反馈帧。
(4)由于未正确地收到具有发送帧数4和9的每个数据帧,则向发送端通信装置依次发送分别具有请求帧数4并具有C1至C4=0及C5至C8=1的接收确认表的反馈帧。
(5)由于已发送了具有发送帧数10,+1,+2的数据帧,则向发送端通信装置依次发送分别具有请求帧数4并具有C1至C4及C6=0,和C5,C7及C8=1的接收确认表的,C1至C4,C6及C7=0和C5及C8=1的接收确认表的,和C1至C4及C6至C8=0并且C5=1的接收确认表的反馈帧。
如上所述,由于接收确认帧信息利用包括它的反馈帧从接收端通信装置发送至发送端通信装置,如果从发送端通信装置已经发送至接收端通信装置的数据帧很多次都未正确地接收到,则发送端通信装置能够在从接收端通信装置未正确收到的数据帧之后的数据帧到接收端通信装置已经确认的有关接收的最后一个数据帧的这些数据帧中,识别数据帧的一种程度。因此,接收端通信装置已经确认的关于接收的数据帧就避免从发送端通信装置至接收端通信装置进行不必要的再次发送如图2所示例子中表示的那样。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假定从发送端通信装置要发送至接收端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帧数为N0,而对于数据帧N0的发送,实际发送的数据帧的帧数为N1,则根据这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从发送端通信装置至接收端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通过量S由以下等式(2)表示:
S=N0/N1=12/15=0.8              …(2)
从而,在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通过量S(=0.8)与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获得的通过量S相比增加了12%。
将参考图5A,5B和6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根据全双工通信系统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其使用的数据帧类似于图3A中所示的数据帧并且因此不必详细描述。如图5A中所示,反馈帧具有与图3A中所示的数据帧格式相同的格式但不同的是数据区域DATA包括一个有效数据。当类似于图5B中所示的那种接收确认表RCT希望被包括在反馈帧中时,则包括反馈帧的数据区域DATA中的数据的处理暂时停止。具体地说,类似于图3B中所示的那种接收确认表RCT包括在数据区域DATA的第一个611-比特区域中,而全部具有值1的数据包括在其它523-比特区域中。
将参考图6描述根据当类似于图3A中所示的那种发送帧有差错时所出现的图5A和5B中所示的SR系统的一种ARQ发送图。在图6中,数据发送端(发送端通信装置)的矩形帧中的数字表示发送帧的帧数。
图6中所示情况中所示的发送端通信装置的操作类似于图4中所示情况中的发送端通信装置的操作。当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具有发送帧数1至8的数据帧时(假定在此情况下没有正确地接收到具有发送帧数4的数据帧),则响应各个接收的数据帧的反馈帧具有类似于图4中所示的例子中使用的那些请求帧数,同时每个数据区域DATA包括一个有效数据而不包括请求确认表RCT。
由于接收端通信两次没有收到具有发送帧数4的数据帧,则当接收端通信在第二次未收到具有发送帧数4的数据帧时,接收端通信装置暂时停止(丢失)(steals)关于包括在数据区域DATA中数据的处理并发送给发送端通信装置具有请求帧数4的反馈帧,在其数据区域DATA中没有数据,则接收确认表RCT具有C1至C4=0及C5至C8=1。
此后,当接收端通信装置接收具有发送帧数9,10,+1,+2的数据帧时(假定未正确地接收到具有发送帧数9的数据帧),响应接收的数据帧的反馈帧的请求帧数被设置为类似于图4中所示的情况,同时其数据区域DATA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有效数据并无接收确认表RCT。
如上所述,即使在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由于接收端通信装置暂时停止(丢失)关于包括在反馈帧中的数据的处理,则能够向发送端通信装置发送包括请求帧数FBI和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的反馈帧。
将参考图7描述本发明可以适用的包括数据通信装置的通信系统。例如,数据通信装置1A是在个人手机电话系统(PHS)中的一个电话机,能通过无线或通过有线通信网络NW与多种数据通信装置1B,1C,1D,1E…通信。数据通信装置1B,1C,1D,1E…为类似于数据通信装置1A的PHS电话机,如蜂窝系统电话机等的无线电话机等,有线电话机,中继站,基站,等等。
数据通信装置1A具有发送/接收单元2,发送/接收天线3,连接至发送/接收单元2的调制器4和解调器5,连接至调制器4和解调器5的信号处理单元6,连接至信号处理单元6的扬声器7,连接至信号处理单元6的送话器8,连接至信号处理单元6用于显示文字,数字,符号,图,图像等的显示器装置9(由液晶显示器等形成)。外部数字数据的输入/输出终端10从信号处理单元6得出。以上提到的从发送端通信装置发送至接收端通信装置的数据帧和从以上提到的接收端通信装置发送至发送端通信装置的反馈帧分别由发送端通信装置和接收端通信装置产生,这些装置是数据通信装置1B,1C,1D,1E…的某种数据通信装置,用于其它通信装置和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数据通信方法是一种按升序或降序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从第一预定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从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到发送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在未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中由最小(或最大)帧数形成的至少一个请求帧数的反馈帧,以响应所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并从接收端通信装置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具有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以响应在接收的反馈帧中的请求帧数。表示从未接收的数据帧中的最小(或最大)帧数之后的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是否已被确认的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包括在反馈帧中。因此,可得到一种数据通信方法使得当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已经由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到时减少对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所执行的不必要的再发送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特别是,在具有大时延数量和卫星电路等的传输线路中或者当具有相同帧数的数据帧未被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到时,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被显著地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的数据通信方法中,具有接收端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给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响应反馈帧的请求帧数和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这二者。因此可得到一种数据通信方法使得当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已经由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正确地接收到时减少对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所执行的不必要的再发送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特别是,在具有大时延数量如卫星电路等的传输线路中或者当具有相同帧数的数据帧未被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到时,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被显著地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数据通信方法是:按升序(或降序)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从第一预定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从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在未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中由最小(或最大)帧数形成的至少一个请求帧数的反馈帧,以响应所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并从接收端通信装置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具有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以响应在接收的反馈帧中的请求帧数。如果在反馈帧的数据区域中没有被发送的数据,则在反馈帧的数据区域中包括有表示从未接收的数据帧中的最小(或最大)帧数之后的帧数到最后预定的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是否已被确认的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因此,可以得到数据通信方法,使得不改变反馈帧的格式并不降低反馈帧的最大传输速率,甚至当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已被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到时减少对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所执行的不必要的再发送成为可能,并因此提高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特别是,在具有大时延数量如卫星电话等的传输线路中或者当具有相同帧数的数据帧未被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接收时,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被显著地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的数据通信方法中,具有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响应反馈帧的请求帧数和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这二者。因此,可以获得数据通信方法,使得不改变反馈帧的格式并不降低反馈帧的最大发送速率,即使当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已被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时减少对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所执行的不必要的再发送成为可能,并因此提高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特别是,在具有大时延数量如卫星电路等的传输线路中或者当具有相同帧数的数据帧未被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接收时,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被显著地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数据通信方法是按升序(或降序)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从第一预定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从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在未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中由最小(或最大)帧数形成的至少一个请求帧数的反馈帧,以响应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并从接收端通信装置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具有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以响应在接收的反馈帧中的请求帧数。即使希望要被发送的数据包括在反馈帧的数据区域中,也暂时停止包括在数据区域中要被发送的数据和包括在反馈帧的数据区域中数据帧确认信息,数据帧确认信息表示从未接收的数据帧中的最小(或最大)帧数之后的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是否已被确认。因此,可以获得一种数据通信方法,使得不改变反馈帧的格式或者虽然通信为全双工通信,在全双工通信中要被发送的数据包括在反馈帧中,即使当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由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到时也能使减少对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所执行的不必要的再发送成为可能,并因此提高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特别是,在具有大时延数量如卫星电路等的传输路线中或者当具有相同帧数的数据帧未被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时,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被显著地提高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的数据通信方法中,具有接收端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响应反馈帧的请求帧数和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这二者。因此,可以获得一种数据通信方法,使得不改变反馈帧的格式或者虽然通信为全双工通信,在全双工通信中要被发送的数据包括在反馈帧中,即使当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由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到时也能使减少对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所执行的不必要的再发送成为可能,并因此提高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特别是,在具有大时延数量如卫星电路等的传输线路中或者当具有相同帧数的数据帧未被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时,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量帧的发送的通过量被显著地提高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数据通信装置是用于数据通信方法中的一个装置,按升序(或降序)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从第一预定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从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在未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中由最小(或最大)帧数形成的至少一个请求帧数的反馈帧,以响应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并从接收端通信装置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具有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以响应在接收的反馈帧中的请求帧。表示从在未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最小(或最大)帧数之后的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是否已被确定的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包括在反馈帧中。因此,可以获得一种数据通信装置,使得即使当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被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时减少对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所执行的不必要的再发送成为可能,并因此提高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特别是,在具有大时延数量如卫星电路等的传输线路中或者当具有相同帧数的数据帧未被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时,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被显著也提高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个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具有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响应反馈帧的请求帧数和数据帧接收到确认信息这二者。因此,可以获得一种数据通信装置,使得即使当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被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到时减少对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所执行的不必要的再发送,并因此提高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特别是,在具有大时延数量如卫星电路等的传输线路中或者当具有相同帧数的数据帧未被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时,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被显著地提高了。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个方面,数据通信装置是用于数据通信方法中的一种装置,按升序(或降序)从发送端数据信装置至接收端数据通信发送从第一预定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从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至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在未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中由最小(或最大)帧数形成的至少一个请求帧数的反馈帧,以响应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并从接收端通信装置至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具有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以响应在接收的反馈帧中的请求帧数。如果在反馈帧的数据区域中没有数据要发送,则在反馈帧的数据区域中包括有表示从在未接收的数据帧中的最小(或最大)帧数之后的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是否已被确认的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因此,可以获得一种数据通信装置,使得不改变反馈帧的格式和不降低反馈帧的最大传输速率,即使当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被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到时减少对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所执行的不必要的再发送成为可能,并因此提高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特别是,在具有大时延数量如卫星电路等的传输线路中或者当具有相同帧数的数据帧未被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时,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被显著地提高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个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九个方面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具有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响应反馈帧的请求帧数和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这二者。因此,可以获得一种数据通信装置,使得不改变反馈帧的格式和不降低反馈帧的最大传输速率,即使当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被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到时减少对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所执行的不必要的再发送成为可能,并因此提高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特别是,在具有大时延数量如卫星电路等的传输线路中或者当具有相同帧数的数据帧未被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时,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被显著地提高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个方面,数据通信装置是用于根据通信方法的一种装置,按升序(或降序)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从第一预定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从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在未接收的那些数据帧中由最小(或最大)帧数形成的至少一个请求帧数的反馈帧,以响应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并从接收端通信装置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具有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以响应在接收的反馈帧中的请求帧数。即使希望要被发送的数据包括在反馈帧的数据区域中,也暂时停止包括在数据区域中要被发送的数据和包括在反馈帧的数据区域中的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该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表示是否从在未接收的数据帧中最小(或最大)帧数之后的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已被确认。因此,可以获得一种数据通信装置,使得不改变反馈帧的格式或者虽然通信为全双工通信其中要发送的数据包括在反馈帧中,即使当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被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收到时也能使减少对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所执行的不必要的再发送成为可能,并因此提高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特别是,在具有大时延数量如卫星电路等的传输线路中或者当具有相同帧数的数据帧未被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时,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被显著地提高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个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个方面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具有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响应反馈帧的请求帧数和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这二者。因此,可以获得一种数据通信装置,使得不改变反馈帧的格式或者虽然通信为全双工通信其中要发送的数据包括在反馈帧中,即使当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被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收到时也能使减少对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所执行的不必要的再发送成为可能,并因此提高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特别是,在具有大时延数量如卫星电路等的传输线路中或者当具有相同帧数的数据帧未被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时,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发送的通过量被显著地提高了。
已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可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提到的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产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做的各种改变和修改。

Claims (12)

1、一种数据通信方法,按升序(或降序)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从第一预定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从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在未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中由最小(或最大)帧数形成的至少一个请求帧数的反馈帧,以响应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并从所述接收端通信装置到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具有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一个数据帧,以响应在所述接收的反馈帧中的所述请求帧数包括步骤:
包括在所述反馈帧中的一个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该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表示从在所述未接收的数据帧中的最小(或最大)帧数之后的帧数到所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是否已经确认。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通信方法,其中具有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从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响应所述反馈帧的所述请求帧数和所述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这二者。
3、一种数据通信方法,按升序(或降序)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从第一预定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从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在未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中由最小(或最大)帧数形成的至少一个请求帧数的反馈帧,以响应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并从所述接收端通信装置到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具有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一个数据帧,以响应在所述接收的反馈帧中的所述请求帧数,包括步骤:
如果在所述反馈帧的数据区域中没有被发送的数据,则在所述反馈帧的所述数据区域中包括有一个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该接收帧确认信息表示从在所述未接收的数据帧中的最小(或最大)帧数之后的帧数到所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是否已经确认。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数据通信方法,其中具有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从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响应所述反馈帧的所述请求帧数和所述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这二者。
5、一种数据通信方法,按升序(或降序)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从第一预定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从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在未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中由最小(或最大)帧数形成的至少一个请求帧数的反馈帧,以响应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并从所述接收端通信装置到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具有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一个数据帧,以响应在所述接收的反馈帧中的所述请求帧数,包括步骤:
即使希望被发送的数据包括在所述反馈帧的数据区域中,也暂时停止包括在所述数据区域中被发送的所述数据和包括在所述反馈帧的所述数据区域中的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该接收帧确认信息表示从在所述未接收的数据帧中的最小(或最大)帧数之后的帧数到所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是否已经确认。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数据通信方法,其中具有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从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响应所述反馈帧的所述请求帧数和所述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这二者。
7、在数据通信方法中使用的一种数据通信装置,按升序(或降序)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从第一预定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从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在未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中由最小(或最大)帧数形成的至少一个请求帧数的反馈帧,以响应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并从所述接收端通信装置到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具有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一个数据帧,以响应在所述接收的反馈帧中,包括:
一个装置,包括在所述反馈帧中的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该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表示从在所述未接收的数据帧中的最小(或最大)帧数之后的帧数到所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是否已经确认。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数据通信装置,其中具有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从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响应所述反馈帧的所述请求帧数和所述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这二者。
9、在数据通信方法中使用的一种数据通信装置,按升序(或降序)从发送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从第一预定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从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在未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中由最小(或最大)帧数形成的至少一个请求帧数的反馈帧,以响应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并从所述接收端通信装置到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具有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一个数据帧,以响应在所述接收的反馈帧中的所述请求帧数,包括:
一个装置,如果在所述反馈帧的数据区域中没有被发送的数据,则在所述反馈帧的所述数据区域中包括有一个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该接收帧确认信息表示从在所述未接收的数据帧中的最小(或最大)帧数之后的帧数到所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是否已经确认。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数据通信装置,其中具有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从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响应所述反馈帧的所述请求帧数和所述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这二者。
11、在数据通信方法中使用的一种数据通信装置,按升序(或降序)从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从第一预定帧数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从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到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在未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中由最小(或最大)帧数形成的至少一个请求帧数的反馈帧,以响应接收的数据帧的帧数,并从所述接收端通信装置到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具有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一个数据帧,以响应在所述接收的反馈帧中的所述请求帧数,包括:
一个装置,即使希望被发送的数据包括在所述反馈帧的数据区域中,也暂时停止包括在所述数据区域中被发送的所述数据和包括在所述反馈帧的所述数据区域中的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该接收帧确认信息表示从在所述未接收的数据帧中的最小(或最大)帧数之后的帧数到所述最后预定帧数的数据帧的接收是否已经确认。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数据通信方法,其中具有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未确认的帧数的数据帧从所述发送端数据通信装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数据通信装置,响应所述反馈帧的所述请求帧数和所述数据帧接收确认信息这二者。
CN98106259A 1997-02-06 1998-02-06 数据通信方法和数据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952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9023963A JPH10224328A (ja) 1997-02-06 1997-02-06 データ通信方法及びデータ通信機
JP23963/97 1997-02-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5241A true CN1195241A (zh) 1998-10-07

Family

ID=12125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06259A Pending CN1195241A (zh) 1997-02-06 1998-02-06 数据通信方法和数据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134693A (zh)
EP (1) EP0858182B1 (zh)
JP (1) JPH10224328A (zh)
KR (1) KR19980071082A (zh)
CN (1) CN1195241A (zh)
AU (1) AU736293B2 (zh)
DE (1) DE69808813D1 (zh)
ID (1) ID20387A (zh)
SG (1) SG680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6481B1 (en) * 1998-07-16 2002-12-1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Data transfer method for wire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EP1018821A1 (en) * 1999-01-08 2000-07-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6697331B1 (en) * 1999-11-17 2004-0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ink layer acknowledgement and retransmission for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US6275488B1 (en) * 1999-11-17 2001-08-14 Motorola, Inc. Variable rat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0438823B1 (ko) * 2001-08-14 2004-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효율을 높이는 무선 전송 프레임 구조에 따라 통신을수행하는 무선 데이터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DE10141092A1 (de) * 2001-08-22 2003-03-06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paketen in einem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US7079856B2 (en) * 2002-04-05 2006-07-1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ata flow control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mobile station
KR100918394B1 (ko) * 2006-10-27 2009-09-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중계 방법
JP5540993B2 (ja) * 2010-08-23 2014-07-02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通信装置及び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
DE102012223352A1 (de) * 2012-12-17 2014-06-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Gebäudeinstallationssystems
CN104467948B (zh) * 2013-09-25 2018-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2953839A (zh) * 2021-01-19 2021-06-11 南京南瑞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分帧传输方法、遥测设备和数据中心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69762D1 (en) * 1980-08-26 1985-01-17 Ibm System for the retransmission of incorrectly received numbered frames in a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S4841526A (en) * 1984-05-25 1989-06-20 Wilson Jon C Data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H0732387B2 (ja) * 1985-02-23 1995-04-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タ再送方式
FR2595522A1 (fr) * 1986-03-06 1987-09-11 Cimsa Sintra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numeriques par messages organises en trames
JP2711731B2 (ja) * 1989-09-19 1998-02-1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信号伝送方式
US5210751A (en) * 1989-09-19 1993-05-11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capable of performing re-transmission control in units of slots
US5165091A (en) * 1991-03-20 1992-11-17 Nec America Inc. Firmware download from a remote terminal to an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in a digital loop carrier system
DE69525895T2 (de) * 1994-10-11 2002-09-05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System für Sendewiederholung in der Datenkommunikation
US5754754A (en) * 1995-07-26 1998-05-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rder based selective repeat data transmission error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JP3658829B2 (ja) * 1996-02-05 2005-06-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方法
JP3562124B2 (ja) * 1996-03-06 2004-09-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方法及びデータ通信機
US5701312A (en) * 1996-04-01 1997-12-2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providing repeat message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858182A3 (en) 2000-01-05
US6134693A (en) 2000-10-17
EP0858182A2 (en) 1998-08-12
AU5297098A (en) 1998-08-13
KR19980071082A (ko) 1998-10-26
EP0858182B1 (en) 2002-10-23
SG68015A1 (en) 1999-10-19
AU736293B2 (en) 2001-07-26
ID20387A (id) 1998-12-03
DE69808813D1 (de) 2002-11-28
JPH10224328A (ja) 1998-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4133C (zh) 扩频通信系统,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及基地台和移动终端
CN1077366C (zh) 自动再发送请求
CN101588230B (zh) 无线通讯系统的同步混合式自动重复请求的操作方法
CN1098586C (zh) 时分多址信道接入系统和所使用的中心站、远端站
CN101073218B (zh) 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135014C (zh) 用于使通信系统中的开销最小的方法与设备
CN1154287C (zh) 用于选择性重发协议的序列号码范围扩展方法和系统
KR100450807B1 (ko) 통신 장치, 데이터 전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01895378B (zh) 将上行链路数据块传输与搭载的ack/nack比特映射字段一起分配和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195241A (zh) 数据通信方法和数据通信装置
CN1156996C (zh) 无线通信设备、采用该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2566540Y (zh)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基站的动态链路适配
CN1337790A (zh) 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383632A (zh) 在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配上行链路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CN121137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信道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404C (zh) 具有由多个接入分组构成的随机接入请求的无线通信系统
CN121930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频谱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157019C (zh) 用于数据接收确认的方法和系统
CN1161919C (zh) 数据通信方法、设备和通信终端设备
CN1168583A (zh) 数据通信方法和数据通信装置
CN102440056B (zh) 用于分配和传输上行链路数据块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US6021311A (en)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messages
EP2129033A1 (en) A polling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CN1610339A (zh) 传送和恢复数据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EP1925111A2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padding in a digital mobile radio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