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4753C - 一种治疗头风的药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头风的药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4753C
CN1194753C CNB03143715XA CN03143715A CN1194753C CN 1194753 C CN1194753 C CN 1194753C CN B03143715X A CNB03143715X A CN B03143715XA CN 03143715 A CN03143715 A CN 03143715A CN 1194753 C CN1194753 C CN 119475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present
wind syndrome
treatment
head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437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73616A (zh
Inventor
李登岭
赵红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0314371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94753C/zh
Publication of CN1473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3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47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475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头风的药物,属于外敷用中药制剂,是由斑蝥、巴豆、薄荷、羌活、白芷、蔓荆子、蒿本、乌头、附子、全蝎、蜈蚣、僵蚕和姜汁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可有效治疗各种类型头风,疗效高,总有效率高达96%,治愈率为67%。外敷使用,使用时敷于上关穴,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头风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外敷药,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各种头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顽固性头痛,古称头风,临床上极为常见。按照病理生理分类,一般分为血管性头痛、颅神经痛、肌收缩性头痛、颅动脉炎以及颅外结构病变引起的头痛等五大类。其中血管性头痛和肌收缩性头痛最为常见,而偏头痛又是血管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流行病学显示,我国偏头痛患病率为985.2/10万,年发病率79.7/10万。现代病理研究认为,其导致疼痛的最终通路是引起颈动脉的一个或更多分支的扩张,从而引起对支配这些血管的神经末梢的刺激,使得动脉壁或神经末梢释放一些有毒物质,引起疼阈降低,诱发头痛发生。
目前,西医一般采用血管扩张类药物(如西比灵)和血管收缩类药物(如麦角胺制剂)、以及单纯的止痛药物进行治疗,但存在着疗效差、复发率高、有成隐性等不良因素。
中医上一般采用针灸、推拿、内服中药进行施治,有一定的疗效,但治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治疗头风的药物,治愈率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头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份制作而成的制剂:斑蝥20、巴豆20、薄荷1、羌活1、白芷1、蔓荆子1、蒿本1、乌头1、附子1、全蝎1、蜈蚣1、僵蚕1和姜汁50。
本发明采用上述配方后,具有如下临床效果:
1、有效治疗各种类型头风,疗效高,总有效率高达96%,治愈率为67%。
2、外敷使用,使用时敷于上关穴,使用方便。
3、通过对上关穴的刺激,可双向良性调节机体机能。
4、治疗时间短,一般4个疗程、一个月即可治愈。
5、纯中药制剂,使用方便、无任何毒副作用,发泡痊愈快而不留疤痕。
本发明为纯中药制作而成,现代药理研究证明:
斑蝥,主要含斑蝥素、脂肪、树脂、色素、蚁酸等,斑蝥有致赤、发泡作用,其刺激性强烈,但寄透组织的能力较小,因此较缓和,仅有中等强度的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起的赤泡很快痊愈而不留疤痕。一般认为斑蝥素的致皮肤发赤发泡机理,是由于皮肤中酶的参与所致。
巴豆,含脂肪油,其中巴豆酸的甘油脂为其特异性成分,另外尚含有巴豆甙、生物碱等,巴豆油有局部刺激性及灼热感。
薄荷,含挥发油,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薄荷酸、薄荷酮等,外用能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感觉神经麻痹而产生清凉、止痛、止痒的作用。
附子、乌头、羌活、蔓荆子、白芷、蒿本,均有镇痛作用,其中附子尚有局麻作用和植物神经药理活性。
全蝎、蜈蚣、僵蚕,均有抗惊厥及镇静、镇痛作用。
制作姜汁所用生姜,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姜酸、姜烯、柠檬醛、芳香醇及姜辣素等,外敷有刺激性,能促进周围血液循环。
上述诸药共用,斑蝥、巴豆有较强的刺激性,生姜能缓解二者的不良刺激。生姜、薄荷又可双向调节被刺激部位毛细血管的舒缩功能。附子、乌头、羌活、蔓荆子、白芷、蒿本,活血祛风。全蝎、蜈蚣、僵蚕,搜剔络道死血顽邪,均为治疗头风的经典药物。
传统医学认为,头风其病位在脑,痰瘀互结、清窍不通为头风的基本病机,头痛久病入络、不通则痛,以致顽痰死血困阻经络而致头痛反复发作。上关穴为一交会穴,根据中医经络穴说理论,此穴对头风有独特的疗效。本发明药物敷于上关穴后,通过其涤痰化瘀、祛风活络、通痹开结的作用,以发泡灸的方式,激发经气,使药物直达病所,从而使气血畅行,营卫和调,头风自愈。
本发明药物的制作、使用方法:
将斑蝥、巴豆、薄荷、羌活、白芷、蔓荆子、蒿本、乌头、附子、全蝎、蜈蚣、僵蚕,研细末后按所述重量比混匀备用。将上述药物用所需量的姜汁和匀,取上述药汁0.15-0.30克涂于上关穴,外敷胶布固定,4-6小时取下;约24小时后,上关穴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让水泡自行吸收结痂,约4-7天痂皮脱落,一周后进行第二次治疗,4次为一疗程。
为验证本发明的治疗效果,本发明于1999--2002年在山东省莘县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进行了如下临床试验:
1.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共试验头风患者200例,其中男102例,女98例,年龄12-70岁。根据头风类型、年龄、发病史随机分为2组,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观察时间具可比性。
(2)方法:一组为治疗组,外敷本发明药物,每周一次;另一组为对照组,给予西比灵5mg,每日晚服一粒。两组4周后统计疗效,同时随访一年,观察复发率。
2、效判断标准
治愈:头痛消失;
有效:头痛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周期延长;
无效:头痛症状无明显变化。
3、结论
本发明药物可有效治疗各种类型头风,疗效显著。
治疗效果见下表:
表一、二组临床疗效数据对比
   总人数 治愈 有效    总有效率 无效   1年后复发
治疗组 100人 67人(67%) 29人(29%) 96% 4人(4%) 22人(22%)
对照组     100人     20人(20%)     48人(48%) 68%   32人(32%)   80人(80%)
上表看出,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且有显著性差异。
表二、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对比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症状消失   症状减轻 无变化 总有效率(%)   症状消失   症状减轻 无变化 总有效率(%)
  心烦易怒     63   45   15   3   95.24     51   15   21   15   70.58
  恶心呕吐     45   30   9   6   86.67     39   6   15   18   53.84
  舌暗或瘀斑 57 45 3 9 84.21 48 6 24 18 62.50
上表看出,治疗组各种症状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
下面为利用本发明药物治疗的具体病例:
例1.某女,28岁,2000年4月1日初诊。头痛3年,某医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5天前,因生气,睡眠欠佳,继而头部两侧阵发性跳痛,以右侧为重,并有胀感,伴头目眩晕,恶心呕吐,烦躁。诊见面红、舌红、苔卜黄、脉弦数,证属肝郁化火。治疗:外敷本发明药物1疗程,诸症悉除,随访一年无复发。
例2.某女,1999年3月13日初诊。头痛呈博动性,以右侧太阻穴部为重,常夜间疼痛,发作1周,加重1天。头痛病史28年,疼前以眼前视灰为先兆,痛时喜闭目,痛后感困乏,心烦喜呕,夜间多梦。经胸透、心电图检查无异常。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略数。诊断:偏头痛(肝火上炎型)。治疗:外敷本发明药物1疗程,诸症悉除,随访一年无复发。
例3.某男,2001年5月21日初诊,左侧偏头痛,自5年前始发作,痛无定时,连及左顶颞、耳周及顶部,经口服药物可缓解,本次发作无明显诱因,呈博动性剧烈疼痛。经服用止痛药物疗效不显。外敷本发明药物一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三个疗程后未再发作疼痛。随访一年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分别取斑蝥20克、巴豆20克、薄荷1克、羌活1克、白芷1克、蔓荆子1克、蒿本1克、乌头1克、附子1克、全蝎1克、蜈蚣1克、僵蚕1克,研细末后混匀备用。再取姜汁50克,与上述诸药调匀成药汁。取上述药汁0.15-0.30克均涂上关穴处,外敷胶布固定,4-6小时取下,一周为一个疗程,一周一次,一般4个疗程即可治愈头风。为保证药汁涂于上关穴处,在涂抹药汁前,可取15mm×15mm的胶布一块,中央剪出直径约6mm的圆孔,直接将该胶布贴于上关穴处,再将药汁涂于圆孔内即可。

Claims (1)

1、一种治疗头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斑蝥20、巴豆20、薄荷1、羌活1、白芷1、蔓荆子1、蒿本1、乌头1、附子1、全蝎1、蜈蚣1、僵蚕1和姜汁50。
CNB03143715XA 2003-07-28 2003-07-28 一种治疗头风的药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475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43715XA CN1194753C (zh) 2003-07-28 2003-07-28 一种治疗头风的药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43715XA CN1194753C (zh) 2003-07-28 2003-07-28 一种治疗头风的药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3616A CN1473616A (zh) 2004-02-11
CN1194753C true CN1194753C (zh) 2005-03-30

Family

ID=34155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371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4753C (zh) 2003-07-28 2003-07-28 一种治疗头风的药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94753C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3616A (zh) 2004-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3201C (zh)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CN1706441A (zh) 治疗关节疼痛的膏药
CN101062194A (zh) 治疗骨病、骨折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2895460B (zh) 一种用于骨折、软组织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CN1927286A (zh)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555857A (zh) 用于治疗筋骨软组织损伤疼痛、骨折、脱臼药贴
CN101983652A (zh) 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
CN1194753C (zh) 一种治疗头风的药物
CN101843801A (zh) 一种透骨活血止痛酊
CN100348239C (zh) 一种治疗软组织疼痛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228064C (zh) 止痛消炎外用药
CN1843441A (zh) 除痹通络外敷贴
CN1765381A (zh) 一种调理补气溶脂膏
CN104800663A (zh)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44018B (zh) 一种治疗软组织钝性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提取物和应用
CN103110902B (zh) 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中药足浴液
CN107929338A (zh) 片仔癀及其制剂在制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药物中的新用途
CN101933932B (zh) 4-氰基-β-D-糖苷在制备治疗慢性神经源性疼痛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2697964B (zh) 一种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药物
CN103055275A (zh) 一种冬病夏治的咳喘贴膏剂
CN108686178B (zh)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穴位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811C (zh) 复方氯乙烷气雾剂
CN1839974A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39113C (zh) 治疗癫痫的中药胶囊
CN105434821A (zh)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