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0927C - 在数据网络中将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第二交换单元的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数据网络中将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第二交换单元的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0927C
CN1190927C CNB018094287A CN01809428A CN1190927C CN 1190927 C CN1190927 C CN 1190927C CN B018094287 A CNB018094287 A CN B018094287A CN 01809428 A CN01809428 A CN 01809428A CN 1190927 C CN1190927 C CN 119092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point
packet
transferred
information
link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094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29445A (zh
Inventor
J·格林明格
H·-P·胡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429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29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09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092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12Mobility data transfer between location registers or mobility ser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4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s or networks with limited capabilit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 port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9Special adaptations of TCP, UDP or IP for interworking of IP based networks with othe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数据网络中把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第二交换单元的方法和装置。把第一连接信息传输到第一交换单元。通过该第一连接信息在第一交换单元和第二交换单元之间建立连接。第一交换单元把一个第二连接信息赋予数据包。然后,使用第二连接信息通过第一交换单元把数据包传输到第二交换单元。

Description

在数据网络中将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 第二变换单元的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涉及在数据网络中传输数据包。
可从引用文献[1]中公知在数据网络中的进行数据包的这样的传输。
通常,在数据网络中由信息供应商把信息传输给用户,所述信息由该信息供应商提供于该数据网络中供使用。
在包取向的数据网络中,例如在IP数据网络中,以数据包的形式传输信息。若以形象化方式描述,那么可以说信息是按包(在这种情况下为数据包)的形式加以“包装”的,并利用该数据包进行传输。
通常,这样的一个数据包具有一个所谓的标记或标题,类似于地址,这一标记或标题至少为数据包的传输指出了一个目标地址。
图2以图解的方式说明了这样的IP数据网络200和数据包210的传输。
这样的一个IP数据网络200的构成也可从引用文献[1]或[3]中公知。
引用文献[1]或[3]中还描述了一个数据包210。
为了确保在数据网络中也能够把一个数据包传输给所述用户,这一数据网络是供用户使用的,用户必须使用一个网络服务,这一网络服务由一个被称为一个网关或路由器的交换单元加以提供。
图2中还描述了这样的一个路由器220和211,并可从引用文献[2]中得以了解。
通常,一个网络服务在一个数据网络中对一个数据包进行交换,因而确保了也可把数据包传输给请求该数据包的用户。
用户可以在数据网络中使用来自不同交换单元的网络服务。
把应当传输给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传输到一个交换单元,然后这一交换单元把这些数据包继续传输给用户。
如果一个用户,例如一部移动电话230(参见图2)还未处于数据网络中,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网络为一个用户需要获得访问该网络的移动通信网络200,那么该用户必须首先在这一数据网络中建立一个与交换单元,路由器221和220的连接。
在移动电话230当前所处的影响范围内(本地接入路由器221),移动电话230通过向移动通信网络200拨号或登记并因而把自己连接于一个交换单元221,来实现这一连接。
移动电话最初拨号或登记的交换单元被称为本地接入路由器(HomeAccess Router)221。
例如,根据点到点协议或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如引用文献[4]或[5]中所述的,来执行这一拨号或登记过程,。
当一个移动电话在一个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拨号或登记时,所谓的连接参数,例如传输质量或一个安全机制,在移动电话和相应的网络单位之间加以约定或确定。
引用文献[4]或[5]中描述了这些连接参数。
另外,在登记过程期间,向移动电话分配一个固定的地址,即所谓的IP地址。
只要把移动电话230登记于相应的交换单元,本地接入路由器221,这一地址就是有效的。
如果一个移动电话希望或必须更换交换单元,例如因为移动电话改变了其地理位置以及因为从最初的第一交换单元(本地接入路由器221)的影响范围移入新的第二交换单元(外部接入路由器220)的影响范围,那么必须终止所建立的这一移动电话与最初的第一交换单元221之间的连接,并必须使用新的第二交换单元220建立一个新的连接。
当建立新的连接时,移动电话再次在新交换单元处登记。必须重新确定或约定连接参数和IP地址。那么仅仅需要的是确保把一个数据包正确地传输到移动电话。
所有在最初的连接期间所确定的连接参数被丢失。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出一种方法和装置,对于在数据网络中从第一交换单元改变到第二交换单元的用户来说,所述方法和装置可以改善数据网络中数据包的传输。
本发明技术问题通过一种方法和一种装置得以解决。
该方法用于在数据网络中经第二交换单元把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通信终端,
-其中,通信终端进入第二交换单元的通信范围,
-其中,所述的进入引发了第一连接信息到第一交换单元的传输,
-其中,使用第一连接信息建立第一交换单元和第二交换单元之间的连接,
-其中,把第二连接信息赋予来自第一交换单元的数据包,
-其中,使用第二连接信息经第二交换单元把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第二交换单元。
该装置用于在数据网络中经第二交换单元把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通信终端,
-所述装置被配置成:通信终端进入第二交换单元的通信范围引发第一连接信息向第一交换单元的传输,
-所述装置被配置成:使用第一连接信息建立第一交换单元和第二交换单元之间的连接,
-其中,第一交换单元被配置成:把第二连接信息赋予所述数据包,并使用第二连接信息经第二交换单元把所述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通信终端。
在用于在数据网络中把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第二交换单元的方法的情况中,进行向第一交换单元的传输。使用第一连接信息在第一交换单元和第二交换单元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从第一交换单元把第二连接信息赋予数据包。然后使用第二连接信息把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第二交换单元。
一个用于在数据网络中传输数据包的装置拥有第一交换单元、第二交换单元和在第一交换单元和第二交换单元之间的连接,可以使用第一连接信息建立所述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把第一连接信息传输到第一交换单元。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建立第一连接单元:可以把第二连接信息赋予数据包。另外,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建立第一交换单元和第二交换单元:可以使用第二连接信息在数据网络中把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第二交换单元。
这一装置特别适合于实现根据本发明或根据此后所描述的一个扩展的方法。
本发明的特别的优点在于:可以保持某些现存的连接参数。因此,可以维持数据网络中的某些连接,甚至是当交换单元发生变化时。
应该指出的是,连接既可以理解为物理的连接也理解为虚拟的连接。
本发明优选的扩展由具体实施方式给出。
以下所描述的扩展既涉及该方法也涉及该装置。
本发明和以下所描述的扩展既可通过软件也可通过硬件加以实现,例如使用一个专用电路。
本发明和以下所描述的扩展也可使用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加以实现,可把计算机程序存储在该存储介质上,所述程序将执行本发明或扩展。
本发明和/或以下所描述的任何扩展也可通过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加以实现,这一计算机程序产品拥有存储介质,把计算机程序存储在这一存储介质上,这一程序将执行本发明与/或扩展。
如果第一连接信息至少包括下列信息之一,那么可以建立第一和第二交换单元之间的连接:
-数据网络管理信息;
-安全信息;
-质量信息;
-开销信息;
-用户信息;
-目标信息。
然而,应该加以指出的是,以上的一系列信息不应被视为仅此而已,而是第一连接信息还可以包括其它的信息。
为了把数据包安全地传输到一个目标单元,例如传输到一个通信终端,最好第二连接信息为一个地址。
这样的一个地址可以是多-协议-标记-交换地址(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 Adresse:MPLS标记)。
为了更精确地确定数据网络中的传输特性,最好把所述地址与至少下列信息之一加以连接:
-数据网络管理信息;
-安全信息;
-质量信息;
-开销信息;
-用户标识信息;
-目标信息;
-隧道信息;
-数据传输信息。
然而,应该指出的是,以上的一系列信息,并非为所有的信息,而是还可以把地址与其它信息加以连接。
还可以对信息进行编码,并将其以代码的形式包括在地址中或存储在列表中。
仅可以临时地把第二连接信息赋予数据包。因此,在第一交换单元中临时地把第二连接信息赋予数据包(加标记)是适宜的。在第二交换单元中再次把第二连接信息与数据包相分离(去除标记)。
连接的建立可以理解为:使用第一连接信息新建连接或使用第一连接信息新配置已经建立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连接包括多个子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连接经中间交换单元从第一交换单元延伸到第二交换单元。也可以认为:这些子连接可并行地连接第一和第二交换单元。也可以认为是这两种方式(并行或串行)的组合。
第一和第二交换单元以及中间交换单元可以是所谓的路由器、切换器或网关。
在一个扩展中,连接和/或子连接是一个隧道。这样的一个隧道可以特别地是一个多-协议-标记-交换标记-被交换-路径隧道(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Label-Switched-Path Tunnel:MPLS LSP隧道)。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数据网络是一个IP通信网络。
在一个IP通信网络中,通常经一或多个交换单元(这些交换单元分别将包进行转接)把数据包从数据源传输到通信终端,例如一部移动电话。在这一过程中,把通信终端登记于一个被赋予通信终端的交换单元,所谓的本地接入路由器。通常,也把通信终端连接于这一本地接入路由器。
然而,如果把通信终端连接于一个“外”交换单元,所谓的外部接入路由器,通信终端尚未向其登记,并且通信终端不再在这一外部接入路由器处登记,那么通常不能把数据包安全地从数据源传输到通信终端。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中,对于数据包的传输来说,采用本发明的扩展是有益的,因为这增加了传输期间的安全性。
这使得在数据网络中把第一连接信息从第二交换单元或通信终端或第三单元传输到第一交换单元成为可能。
在使用这一扩展的情况下,把数据包从数据源传输到第一交换单元,并继续经这一连接传输到第二交换单元,然后传输到通信终端。
也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实现传输路径。
附图中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并将在以下更详细地对其加以描述。
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IP数据网络的示意图;
图2是一个IP数据网络的示意图;
图3是描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IP数据网络中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的示意图;
图4是IP数据网络的示意图,其中说明了若干交换单元之间的一个移动单元的移动性。
实施例:在一个IP数据网络中的数据传输;
图1示出了一个IP数据网络100的结构,这一结构具有用于在IP数据网络100中传输数据包101的相关的部件。
根据图1的结构未示出IP数据网络100的最小配置。各种部件均旨在提高用户友好性。然而,对于IP数据网络100的运行方式来说,它们是不必要的。
根据[6]所述的层模型对这一IP数据网络100加以组织和构造。
以下所描述的根据图1的IP数据网络100的部件,大部分是IP数据网络的标准部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这些标准部件通常是熟悉的。
图1示出了IP数据网络100,IP数据网络100包括数据源110,例如数据库、第一路由器130和第二路由器131、网关A130和网关B131。
利用数据线140,141可以把路由器130,131分别连接于数据源110,经数据线140,141可以在IP数据网络100中传输数据包101。
图1示出了移动通信终端150,即移动电话150。
把移动电话150登记于第一路由器130。在这种情况下,把第一接入路由器130描述为一个所谓的本地接入路由器130。
当把移动电话150登记于本地接入路由器130时,本地接入路由器130把一个所谓的IP号赋予移动电话150。
为此,在IP数据网络100中,所赋予的IP号是唯一“可路由的”[2]。
这一IP号用于在第三层上使移动电话对于IP数据网络100来说是可接入的。
图1还示出:移动电话150已离开了本地接入路由器130的影响的范围,现在正处于第二接入路由器131,即所谓的外部接入路由器131)的影响范围内。
根据[6]中所述的层模型,在移动电话150和外部接入路由器131之间传输数据包。
图1还示出了一个所谓的多-协议-标记-交换标记-被交换-路径隧道(MPLS LSP隧道)160,这一隧道把本地接入路由器130连接于外部接入路由器131。
从[7]中公知MPLS LSP隧道的基本特性。
为了在外部接入路由器131和本地接入路由器130之间建立这种MPLS LSP隧道160,把连接信息从外部接入路由器131传输到本地接入路由器。
连接信息用于确定有待建立的MPLS LSP隧道160的配置。
确定以下内容:
-数据包101必须经过的本地接入路由器130和外部接入路由器131之间的传输路由;
-安全标准,在MPLS LSP隧道160中,本地接入路由器130和外部接入路由器131之间的传输应当遵守的;
-质量标准,在MPLS LSP隧道160中,本地接入路由器130和外部接入路由器131之间传输应当遵守的(服务质量);
-标记,在MPLS LSP隧道160中,用于应当标记在本地接入路由器130和外部接入路由器131之间传输的数据包101;
-速度,在MPLS LSP隧道160中,将应当按这一速度在本地接入路由器130和外部接入路由器131之间传输数据包101;
-开销,在MPLS LSP隧道160中,在本地接入路由器130和外部接入路由器131之间传输数据包所需的费用;
也可以把其它连接信息,例如关于移动电话150和/或关于数据源110的信息(也可以把它们用于配置MPLS LSP隧道160),从外部接入路由器131传输到本地接入路由器130;
应该加以注意的是,不必把这些信息强制地从外部接入路由器131传输到本地接入路由器,而是也可以把它们从一个第三单元(例如移动电话150)加以传输。
还应该加以指出的是:不应把这里所描述的连接信息视为仅此而已。
连接信息还告诉本地接入路由器130:移动电话150处于外部接入路由器131的影响范围内。
这意味着必须把在IP数据网络100和移动电话150之间传输的数据包传输到外部接入路由器131,并由此继续被交换到向移动电话150。
根据所确定的配置建立MPLS LSP隧道。
以下将描述数据源110和移动电话150之间的数据包101的传输。
a)从移动电话150到数据源110的数据包101的传输
如果移动电话150要求数据源110的信息,那么把相应的请求数据包从移动电话150传输到数据源110。
为此,在移动电话中该请求数据包设有目标地址或被寻址,目标地址把数据源110确定为传输目标。
根据层模型,把被寻址的数据包从移动电话150传输到外部接入路由器131。对外部接入路由器131中的被寻址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并将其继续路由或进一步传输。
在把所寻址的数据包向数据源110进一步传输期间,如果有这种情况,必须由其它路由器把所寻址的数据包继续进行路由。
仅仅出于简化之目的,图1示出了一个直接连接,即数据线141,经数据线141把所寻址的数据包传输到数据源110。
在传输结束时,请求数据包到达数据源110。在那里对其进行分析。对请求加以处理。
b)从数据源到移动电话150的数据包101的传输
数据源110编集一个响应数据包,把它发送回移动电话150。
所述响应数据包设有一个目标地址的IP号或被寻址,该目标地址把移动电话150确定为传输目标。
首先,把被寻址的响应数据包从数据源110传输到本地接入路由器130。
仅仅出于简化之目的,图1示出了一个直接连接,即数据线140,经数据线140把响应数据包传输到本地接入路由器130。
经多个不同的路由器进行传输是可能的。
当建立MPLS LSP隧道时,通知本地接入路由器130:移动电话150当前正处于外部接入路由器131的影响范围内。
因此,本地接入路由器130“知道”它必须路由或继续向外部接入路由器131传输这一响应数据包,所述响应数据包被确定用于移动电话150。
针对本地接入路由器130和外部接入路由器130之间的响应数据包的传输,本地接入路由器130向响应数据包提供了一个所谓的MPLS LSP标记。
[7]中描述了这样的一个MPLS LSP标记。
从图上可知,响应数据包是暂时的,即仅针对本地接入路由器130和外部接入路由器131之间的传输,并重新寻址于外部接入路由器131。最初的目标地址,即移动电话的IP号,得以保留,但临时由MPLSLSP标记覆盖。
把这一MPLS LSP标记与下列信息相连接:
-数据网络管理信息;
-安全信息;
-质量信息;
-开销信息;
-用户标识信息;
-目标信息;
-隧道信息;
-数据传输信息。
然而,应该指出的是,所述与MPLS LSP标记相连接的信息,不应被视为已囊括了所有这样的信息,其它的连接是可能的。
以数字代码的形式对这些信息进行编码。
通过MPLS LSP隧道160,把以数字代码或MPLS LSP标记“寻址的”响应数据包从本地接入路由器130传输到外部接入路由器131。
在外部接入路由器131中,再次把MPLS LSP标记与响应数据包分离。响应数据包再次拥有最初的目标地址,即移动电话150的IP号。
根据层模型,把响应数据包从外部接入路由器131传输到移动电话150。
在传输结束时,响应数据包到达移动电话150。在那里对其进行分析和“拆包”,使用户信息可供移动电话150使用。
应该加以注意的是,以上所描述的传输是基于已知的传输标准进行的,使用了相应的已知数据协议。
图3以一个方法流程图300的形式说明了一个流程图,该图图示出在数据包的传输期间IP数据网络中各部件的相互协调。
IP数据网络包括移动单元310,在图3中描述为移动结点MN、外部接入路由器320、本地接入路由器330、以及所谓的相应主机(数据源)340。
在本地接入路由器330处登记移动结点310,并且位于外部接入路由器320的影响范围内。
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结点310通知外部接入路由器320:它正处于其影响范围内,于此相对应,在传输数据包(位置更新350)时必须使用外部接入路由器320的网络服务。
现在,外部接入路由器320在其一方,通知本地接入路由器310:移动结点310处于其影响范围内,因此必须把数据包(这一数据包被确定为供移动结点310使用并已被传输到本地接入路由器330)继续向外部接入路由器馈送(位置更新加+,351)。
外部接入路由器320还把连接信息向本地接入路由器330发送,可以把连接信息用于在外部接入路由器320和本地接入路由器330之间建立一个MPLS LSP隧道(位置更新加+,351)。
在下面的步骤360和362中,根据连接信息(MPLS LSP隧道建立,360和向后MPLS LSP隧道建立,362)建立MPLS LSP隧道。
外部接入路由器320通知移动结点310:已在移动结点310和IP数据网络之间建立连接(交接/改变OK,361)。
在把数据包从移动结点310向相应主机340的传输期间,在步骤370中,把数据包从移动结点310传输到外部接入路由器320。
把数据包继续从外部接入路由器320加以路由,并将其传输到相应主机340(步骤373和步骤374或步骤371和步骤372)。
也可经两个不同的传输路由器进行这一传输:
a)数据包从外部接入路由器320接收一个标记,这一标记把本地接入路由器330显示为目标地址。然后,经MPLS LSP隧道把数据包传输到本地接入路由器330。在本地接入路由器330处,再次把标记从数据包去除(步骤371)。
把数据包从本地接入路由器330继续传输到相应主机340(步骤372)。
b)把数据包从外部接入路由器320(不经本地接入路由器330)直接传输到相应主机340(步骤373和步骤374)。
在步骤375中,把一个从相应主机340又传输回移动结点310的数据包,从相应主机340传输到本地接入路由器330(步骤375)。
在本地接入路由器330处,数据包接收一个标记(步骤376),该标记把外部接入路由器320显示为目标地址。
标记还包括其它信息,叫做连接信息,这些连接信息用于经MPLSLSP隧道的传输。
然后,把“被标记的”数据包经MPLS LSP隧道从本地接入路由器330传输到外部接入路由器320(步骤376)。
在外部接入路由器320处,再次把标记与外部接入路由器320相分离(步骤376)。
在进一步的步骤377中,把数据包从外部接入路由器320传输到移动结点310(步骤377)。
图4图示了IP数据网络400中的若干路由器410之间的移动单元420的移动性。
图4中所示的IP数据网络400拥有与根据图1中所示实施例的IP数据网络的功能一样的功能。
如以上所描述的,也可以根据要求在图4中所示的路由器410之间建立MPLS LSP隧道。
图4示出了IP数据网络400中的若干路由器410,还示出了一个移动单元,在这种情况下为移动主机420。
通过箭头430显示了移动主机420的移动性。移动主机420根据箭头430改变其位置,因而移入不同路由器410的影响范围。
为了确保在数据源和移动主机420之间的安全的数据传输,而且主机不必在每一个新的接入路由器410处登记、从旧的接入路由器410注销、以及每次确定新的连接参数,分别在(固定的)本地接入路由器和当前的外部接入路由器之间建立或者应用一个根据先前的实施方案的MPLS LSP隧道。
经这些隧道传输那些在移动主机420和数据源之间被交换的数据。
从图上可知,由MPLS隧道把接入路由器410连接成网络。可以在不同的路由器410之间的发生任何变化时,把移动主机420从一个路由器410“递交给”另一个路由器410。
本申请文档中引用了下列出版物:
[1]W.Richard Stevens;TCP/IP Illustrated,1994年,美国读物EdisonWesley,第1卷,第3章,33~53页;
[2]W.Richard Stevens;TCP/IP Illustrated,1994年,美国读物EdisonWesley,第1卷,第9章,111~126页;
[3]www.IETF.org/rfc/rfc0791.txt,Request For Comment(RFC)791,Standard IETF,1981,于2000年3月21日可获得;
[4]www.IETF.org/rfc/rfco1548.txt,(PtP),Request For Comment(RFC)791,Standard IETF,1981,于2000年3月21日可获得;
[5]www.IETF.org/rfc/rfc2131.txt,(DHCP),Request For Comment(RFC)791,Standard IETF,1981,于2000年3月21日可获得;
[6]W.Richard Stevens;TCP/IP Illustrated,1994年,美国读物EdisonWesley,第1卷,第1章,1~21页;
[7]www.IETF.org/internet-drafts/draft-IETF-MPLS-framework-05.txt,于2000年3月21日可获得。

Claims (17)

1.用于在数据网络中经第二交换单元把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通信终端的方法,
-其中,通信终端进入第二交换单元的通信范围,
-其中,所述的进入引发了第一连接信息到第一交换单元的传输,
-其中,使用第一连接信息建立第一交换单元和第二交换单元之间的连接,
-其中,把第二连接信息赋予来自第一交换单元的数据包,
-其中,使用第二连接信息经第二交换单元把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所述通信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
其中,当通信终端进入第二交换单元的通信范围时,在第二交换单元处登记通信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
其中,把第一连接信息从第二交换单元传输到第一交换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
其中,在数据网络中,把第一连接信息从通信终端或一个第三单元传输到第一交换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
其中,通信终端从第一交换单元的通信范围进入第二交换单元的通信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
其中,第一连接信息至少包括下列信息之一:
-数据网络管理信息,
-安全信息,
-质量信息,
-开销信息,
-用户信息,
-目标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
其中,第二连接信息是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
其中,地址是多-协议-标记-交换地址(MPLS标记)。
9.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
其中,所述地址至少包括下列信息之一:
-数据网络管理信息,
-安全信息,
-质量信息,
-开销信息,
-用户标识信息,
-目标信息,
-隧道信息,
-数据传输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
其中,所述连接包括多个子连接,每一个子连接连接两个中间交换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
其中,连接和/或子连接是隧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
其中,隧道是多-协议-标记-交换标记-被交换-路径隧道(MPLS LSP隧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
其中,数据网络是IP通信网络。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
其中,把数据包从数据源传输到通信终端,即把数据包从数据源传输到第一交换单元,继续经所述连接传输到第二交换单元,然后传输到所述通信终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
-其中,所述通信终端从第二交换单元的通信范围进入数据网络中的第三交换单元的通信范围,
-其中,进入第三交换单元的通信范围引发了从第三交换单元到第一交换单元的另外的第一连接信息的传输,
-其中,使用另外的第一连接信息建立第一交换单元和第三交换单元之间的连接,
-其中,把另外的第二连接信息赋予来自第一交换单元的另外的数据包,
-其中,使用另外的第二连接信息经第三交换单元把另外的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所述通信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借助这种通信终端从多个另外的交换单元多次各进入到另外的交换单元的通信范围,当每次进入上述通信范围之一时,便会在第一交换单元和相应的另外的交换单元之间建立连接,经所述连接,把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通信终端。
17.用于在数据网络中经第二交换单元把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通信终端的装置,
-所述装置被配置成:通信终端进入第二交换单元的通信范围引发第一连接信息向第一交换单元的传输,
-所述装置被配置成:使用第一连接信息建立第一交换单元和第二交换单元之间的连接,
-其中,第一交换单元被配置成:把第二连接信息赋予所述数据包,并使用第二连接信息经第二交换单元把所述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通信终端。
CNB018094287A 2000-03-21 2001-03-14 在数据网络中将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第二交换单元的方法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09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013809 2000-03-21
DE10013809.8 2000-03-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9445A CN1429445A (zh) 2003-07-09
CN1190927C true CN1190927C (zh) 2005-02-23

Family

ID=7635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942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0927C (zh) 2000-03-21 2001-03-14 在数据网络中将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第二交换单元的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30079025A1 (zh)
EP (1) EP1266493B1 (zh)
CN (1) CN1190927C (zh)
AT (1) ATE297091T1 (zh)
AU (2) AU4637801A (zh)
ES (1) ES2239129T3 (zh)
WO (1) WO20010719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390809T1 (de) * 2001-07-11 2008-04-15 Nokia Corp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und zum empfang von dienstdaten, netzwerkelemente und kommunikationsnetzwerk und -system
DE10150109A1 (de) * 2001-10-11 2003-04-30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Optimierung der Informationsübertragung in Multiprotokollnetzwerken durch Verwendung unterschiedlicher Übertragungslayer
DE10152011A1 (de) * 2001-10-22 2003-05-08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bbildung von Netzwerk-Headern auf MPLS-Header in Bearer-Architekturen
US8249082B2 (en) 2004-04-05 2012-08-21 Verizon Business Global Llc System method for a communications access network
US8289973B2 (en) 2004-04-05 2012-10-16 Verizon Business Global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icating classification of a communications flow
US8948207B2 (en) 2004-04-05 2015-02-03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xed communications through a packet-switched access network
US7869450B2 (en) 2004-04-05 2011-01-11 Verizon Business Glob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labeled flows in a communication access network
US8340102B2 (en) 2004-04-05 2012-12-25 Verizon Business Global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network termination point
CN106656723A (zh) * 2016-12-15 2017-05-1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铁鸟台试验数据网络传输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0139A (en) * 1994-09-28 1996-02-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obility enabling access point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attachment to source routing networks
US6137791A (en) * 1997-03-25 2000-10-2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Communicating packet data with a mobile station roaming within an incompatible mobile network
JP3529621B2 (ja) * 1997-05-12 2004-05-24 株式会社東芝 ルータ装置、データグラム転送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6226523B1 (en) * 1997-12-19 2001-05-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net protocol traffic filter for a mobile radio network
FI110987B (fi) * 1998-03-31 2003-04-30 Nokia Corp Menetelmä tiedonsiirtovirtausten kytkemiseksi
JP3587984B2 (ja) * 1998-06-04 2004-11-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パケットゲートウェイ装置、位置情報管理方法、および、位置情報通知方法
US6571221B1 (en) * 1999-11-03 2003-05-27 Wayport, Inc. Network communication service with an improved subscriber model using digital certificates
US6950398B2 (en) * 2001-08-22 2005-09-27 Nokia, Inc. IP/MPLS-based transport scheme in 3G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6744753B2 (en) * 2001-11-01 2004-06-01 Nokia Corporation Local service handov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1246378B2 (en) 2006-04-13
WO2001071986A1 (de) 2001-09-27
EP1266493B1 (de) 2005-06-01
ATE297091T1 (de) 2005-06-15
EP1266493A1 (de) 2002-12-18
CN1429445A (zh) 2003-07-09
AU4637801A (en) 2001-10-03
US20030079025A1 (en) 2003-04-24
ES2239129T3 (es) 200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2593C (zh) 源地址选择系统、路由器装置、通信节点和源地址选择方法
CN1210971C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分组数据业务
CN1241370C (zh) 移动终端管理系统
CN1262090C (zh) 移动网络中管理移动节点的系统
CN1842060A (zh) 会话中继设备、会话中继方法及程序
CN1292566C (zh) 路由器和地址标识信息管理服务器
CN1520123A (zh) 对地址询问的回答方法、程序、装置和地址通知方法、程序、装置
CN101047711A (zh) Ip报文传输、协商带宽节省能力和节省网络带宽的方法
CN1505429A (zh) 移动终端设备及终端间包通信方法
CN1674577A (zh) 路由器及sip服务器
CN1703050A (zh) 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装置
CN1531263A (zh) 通信系统、连接装置、通信方法以及认证方法
CN101080915A (zh) 用于使用移动网际协议旁路路由栈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960566A (zh) 演进的移动通信网及3gpp和非3gpp接入网之间移动性管理方法
CN1855872A (zh) 跨不同自治系统的混合网络vpn站点间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1052154A (zh) Ip多媒体子系统及其编解码转换控制方法
CN1426251A (zh) 移动跟踪系统,路由设备,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程序
CN1496154A (zh) 移动通信控制系统、移动通信控制方法、路由器、服务器以及数据结构
CN1812406A (zh)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通信程序和记录媒体
CN1190927C (zh) 在数据网络中将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第二交换单元的方法与装置
CN1870583A (zh) 实现移动IPv6节点与IPv4通信伙伴通信的方法
CN1716943A (zh) 获取隧道网关环境中路径最大传输长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882172A (zh) 一种ip多媒体终端和系统中用户注册及会话接续的方法
CN1780261A (zh) 使用封装和单播的区分服务组播系统和方法
CN1540944A (zh) 网络接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OKIA SIEMENS COMMUNICATIO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AG

Effective date: 200712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1221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AG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OKIA COMMUNICATION GMBH + CO. K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23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