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632307A - 切换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切换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632307A CN118632307A CN202310260328.6A CN202310260328A CN118632307A CN 118632307 A CN118632307 A CN 118632307A CN 202310260328 A CN202310260328 A CN 202310260328A CN 118632307 A CN118632307 A CN 1186323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fi
- mobile terminal
- access
- candidate
- scan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PCERBVBQNKZCFS-UHFFFAOYSA-N dibenzylcarbamodithi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C=1CN(C(=S)S)CC1=CC=CC=C1 PCERBVBQNKZCF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60 site-specific infrared dichroism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切换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支持同步双频双发能力,移动终端具有第一WiFi通路和第二WiFi通路,切换方法包括:移动终端通过第一WiFi通路接入目标AP并使用所述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若第一WiFi通路满足预设切换条件,使用处于空闲状态的所述第二WiFi通路对周围的候选AP进行WiFi扫描,以得到第一扫描结果;依据第一扫描结果,通过第二WiFi通路接入候选AP并由使用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切换为使用第二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本申请的移动终端具有两个WiFi通路,在其中一个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时,另一个WiFi通路进行扫描,并依据扫描结果实现WiFi业务的切换,扫描过程不影响WiFi业务,切换过程保持WiFi业务的连续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是一个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网路通信技术的品牌,目的是改善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网路产品之间的互通性,由Wi-Fi联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简单来说WIFI就是一种无线联网的技术。
在WIFI中,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接入WiFi网络;当移动终端对接入的AP的接收信号强度较差时,常常通过全信道扫描以获取周围AP情况,由于全信道扫描时间较长,例如,1.6~2.4秒。且在全信道扫描过程中业务不可使用,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实现该切换方法的移动终端具有双频双发能力,具有两个WiFi通路,在移动终端通过其中一个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时,使用空闲的WiFi通路进行WiFi扫描,并依据扫描结果进行AP的切换,WiFi扫描和WiFi业务的执行同步进行且不相互影响,减少了WiFi切换的整体时间。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支持同步双频双发能力,所述移动终端具有第一WiFi通路和第二WiFi通路,所述切换方法包括: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一WiFi通路接入目标无线接入点AP并使用所述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若所述第一WiFi通路满足预设切换条件,使用处于空闲状态的所述第二WiFi通路对周围的候选AP进行WiFi扫描,以得到第一扫描结果;依据所述第一扫描结果,通过所述第二WiFi通路接入所述候选AP并由使用所述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切换为使用所述第二WiFi通路进行所述WiFi业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终端具有双频双发能力,具有两个WiFi通路,在移动终端通过其中一个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时,使用空闲的WiFi通路进行WiFi扫描,并依据扫描结果进行AP的切换,WiFi扫描和WiFi业务的执行同步进行且不相互影响,减少了WiFi切换的整体时间,且通过两个WiFi通路实现WiFi业务的切换,在切换过程中,保证WiFi业务的连续性,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切换方法还包括:断开所述第一WiFi通路与所述目标AP的连接并使用所述第一WiFi通路对所述候选AP进行WiFi扫描,得到第二扫描结果;依据所述第二扫描结果,通过所述第一WiFi通路接入所述候选AP并使用所述第一WiFi通路进行所述WiFi业务。
如此,在执行一次业务切换之后,通过移动终端的另一通路针对执行WiFi业务的通路对应的AP进行WiFi扫描,以选择同一AP的信号强度较好的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以提升WiFi业务的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的两个WiFi通路通常为两个频段或一个频段的不同信道,如此,通过对同一AP进行扫描,以选取该AP的信号强度最好的信道进行WiFi业务,以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WiFi通路为第一频段,第二WiFi通路为第二频段;在使用处于空闲状态的所述第二WiFi通路进行WiFi扫描,以得到第一扫描结果之后,切换方法还包括:依据针对所述第二频段的所述第一扫描结果确定所述候选AP在第一频段的信号强度。
如此,由于移动终端具有两个WiFi通路,在使用其中一个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时,使用另一个WiFi通路进行WiFi扫描,并依据扫描结果预测正在工作的WiFi通路对候选AP的信号质量,以便正在工作的WiFi通路可依据预测的扫描结果判断是否由目标AP切换至候选AP,无需当前WiFi通路进行WiFi扫描即可实现切换,节省了切换时间。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切换方法还包括:依据候选AP在第一频段的信号强度,使用第一WiFi通路切换接入候选AP。
如此,依据预测的候选AP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或大于目标AP的信号强度,则将移动终端的WiFi通路由目标AP切换至候选AP。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切换方法还包括: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确定与所述当前位置相重合的WiFi围栏区域;通过所述第一WiFi通路或所述第二WiFi通路接入所述WiFi围栏区域对应的候选AP。
如此,依据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确定对应的WiFi围栏区域,依据WiFi围栏区域确定移动终端接入的AP,以实现移动终端依据所在位置接入对应的AP。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包括:依据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连接的智能家居设备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如此,智能家居设备的位置固定,则依据固定设置的智能家居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连接,确定移动终端的位置,以便于实现对移动终端的准确定位。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若所述与所述当前位置相重合的WiFi围栏区域具有至少两个对应的候选AP,所述通过所述第一WiFi通路或所述第二WiFi通路接入所述WiFi围栏区域对应的候选AP包括:依据所述目标AP及所述WiFi围栏区域确定对应的漫游路径,所述漫游路径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目标AP、在所述WiFi围栏区域内从所述当前接入的目标AP切换连接的候选AP;依据所述漫游路径确定候选AP;通过所述第一WiFi通路或所述第二WiFi通路接入所述候选AP。
如此,依据漫游路径保证确定WiFi围栏区域对应的AP的准确性,保证移动终端接入的成功率。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切换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所述候选AP的接入结果,所述接入结果包括接入成功和接入失败;依据所述接入结果更新所述漫游路径。
如此,依据接入结果对漫游路径进行自学习,以提升漫游路径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使用处于空闲状态的所述第二WiFi通路进行WiFi扫描包括:依据所述目标AP及漫游路径确定候选AP,所述漫游路径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目标AP及从所述当前接入的目标AP切换连接的候选AP;使用处于空闲状态的所述第二WiFi通路对候选AP进行WiFi扫描。
如此,通过漫游路径限定WiFi扫描的范围,提升WiFi扫描的效率。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切换方法。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切换方法。
应当理解地,第二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漫游切换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图3B、图3C、图3D分别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移动终端的切换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居空间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居空间的WiFi围栏区域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标识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中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应理解,本申请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和/或”包括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技术术语:
1、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
RSSI在无线网络中表示信号的强度,用来判定连接质量。RSSI值随距离的增大而衰减。其中,RSSI是STA扫描到AP的信号强度,即AP发送广播报文,STA接收到广播报文并依据广播报文确定AP的信号强度,对于同一个AP,不同的STA扫描到的RSSI是不同的,因此本申请中所述的RSSI均是针对当前STA的,即STA对AP的RSSI。
2、双频双发(dual band dual concurrent,DBDC)
DBDC是指电子设备可同时运行两个不同频段下的信道。例如设备可同时在2.4GHz的STA信道和5GHz的P2P信道工作。除DBDC之外的工作模式均不支持同时运行两个信道,例如双频单发(dual band single concurrent,DBSC)、双频自适应并发(dual bandadaptive concurrent,DBAC)、同频同信道的工作模式等等,均只支持对两个信道时分复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切换方法及装置,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切换方法的应用场景进行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漫游切换的场景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移动终端。
图1所示的场景包括三个AP(Access Point,接入点)设备:AP1、AP2和AP3,AP1具有覆盖区域A,AP2具有覆盖区域B,AP3具有覆盖区域C。用户携带移动终端在上述覆盖区域内移动,为了保证移动终端可接入信号强度最优的AP,在用户移动过程中,移动终端周期性进行全信道扫描,以获取相邻AP的信号强度,全信道扫描降低当前运行的WiFi业务的性能,特别是低时延业务,影响用户性能。
基于以上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支持同步双频双发能力。移动终端具有第一WiFi通路和第二WiFi通路,通过第一WiFi通路接入目标AP并使用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在移动终端的第一WiFi通路满足切换条件时,例如进行WiFi业务的网络质量较差,使用处于空闲状态的第二WiFi通路进行WiFi扫描,依据扫描结果确定候选AP,然后使用第二WiFi通路接入候选AP;成功接入候选AP之后,移动终端使用第二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移动终端从目标AP切换至候选AP过程中,其中一个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另一个WiFi通路进行WiFi扫描,WiFi扫描过程不影响WiFi业务的执行,且每个通路仅需扫描该通路对应的信道,扫描时间短,减少了切换时间,且在切换的过程中,用户的业务不发生断连,保证了的WiFi业务的连续性。
请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切换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具有两个WiFi通路,其中两个WiFi通路的频段可以不同,例如,第一WiFi通路为2.4GHz频段,第二WiFi通路为5GHz频段,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WiFi通路的频段可以相同但是两个WiFi通路的信道不同,例如第一WiFi通路和第二WiFi通路均为5GHz频段,第一WiFi通路具有信道1和信道2,第二WiFi通路具有信道3和信道4。
移动终端的两个WiFi通路分别为第一WiFi通路和第二WiFi通路,在以下场景中:移动终端通过第一WiFi通路接入目标AP并使用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第二WiFi通路处于空闲状态,即移动终端未通过第二WiFi通路接入任一AP。
例如,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的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例如进行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WiFi业务,该业务数据通过第一WiFi通路进行传输。
如图2所示,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移动终端的第一WiFi通路满足预设切换条件,使用第二WiFi通路进行WiFi扫描,得到第一扫描结果。
具体地,在移动终端通过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的过程中,WiFi业务的网络质量变差,例如,WiFi业务的体验质量变差、RSSI下降、丢包率上升等,则确定移动终端的第一WiFi通路满足切换条件,可将使用第一WiFi通路进行的WiFi业务切换至第二WiFi通路或从目标AP切换连接至其他信号强度较好的候选AP。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移动终端的第一WiFi通路对于目标AP的RSSI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移动终端的第一WiFi通路满足预设切换条件。
此时,移动终端通过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使用第二WiFi通路进行WiFi扫描,移动终端的WiFi扫描过程中不影响WiFi业务的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那个,第一扫描结果包括候选AP列表和每个候选AP对应的信道质量,其中,候选AP列表为扫描到的多个AP的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SSID用于标识对应的AP,信道质量可为候选AP对移动终端通过第一WiFi通路的信道的RSSI。
S202、依据第一扫描结果,使用移动终端的第二WiFi通路接入候选AP并使用第二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
具体地,在移动终端使用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时,若WiFi业务的网络质量变差,通过第二WiFi通路进行WiFi扫描,依据第一扫描结果确定候选AP列表,候选AP列表包括至少一个候选AP;
然后,在候选AP列表中确定网络质量最好的候选AP(其中,网络质量最好的候选AP不同于目标AP),然后移动终端通过第二WiFi通路接入该候选AP;在接入成功之后,使用第二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即将WiFi业务由第一WiFi通路切换至第二WiFi通路,从目标AP切换至候选AP。
上述切换过程中,通过第二WiFi通路进行WiFi扫描,WiFi扫描不影响同时进行的WiFi业务,在移动终端通过第二WiFi通路成功接入候选AP之后,将WiFi业务切换至第二WiFi通路,WiFi业务未发生中断,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实现了WiFi业务的无缝漫游。
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候选AP和目标AP是两个不同的AP,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候选AP和目标AP是同一个AP,且移动终端的第一WiFi通路为第一频段,第二WiFi通路为第二频段,第一频段不同于第二频段,在移动终端通过第一WiFi通路接入目标AP且使用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在移动终端的第一WiFi通路满足切换条件时,通过第二WiFi通路对目标AP进行WiFi扫描,依据扫描结果确定目标AP对第二频段的信号强度较好,然后移动终端通过第二WiFi通路接入目标AP,接入成功之后,使用第二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则上述切换方法还包括:
使用第二WiFi通路对目标AP进行WiFi扫描,得到目标扫描结果;
依据目标扫描结果,通过第二WiFi通路接入目标AP并使用第二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
请一并参见图3A、图3B、图3C、图3D,图3A、图3B、图3C及图3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3A所示,用户的移动终端具有第一WiFi通路WiFi1和第二WiFi通路WiFi2,第一WiFi通路为5GHz频段,第二WiFi通路为2.4GHz频段,移动终端通过WiFi1连接客厅的路由器并使用WiFi1实现与客厅的路由器的业务连接,以进行WiFi业务,由于用户从客厅朝向卧室移动过程中,WiFi1的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Qoe)变差,例如WiFi1对于客厅的路由器的RSSI小于信号阈值,则确定WiFi1的QoE变差,判定WiFi1满足切换条件同时触发处于空闲状态的WiFi2进行WiFi扫描,例如依据WiFi2的频段所支持的信道进行信道扫描;
然后依据扫描结果确定卧室的路由器满足接入条件,例如卧室的路由器的RSSI优于客厅的RSSI且卧室的路由器的RSSI大于预设阈值,则如图3B所示,移动终端使用WiFi2接入卧室的路由器;接入成功之后,通过WiFi2进行WiFi业务,即通过WiFi1进行的WiFi业务切换至通过WiFi2进行,WiFi业务由通过WiFi1实现切换至通过WiFi2实现,WiFi业务由通过与客厅的路由器实现切换至通过卧室的路由器实现。
进一步地,如图3C所示,在WiFi业务由WiFi1实现成功切换至由WiFi2实现之后,WiFi1断开与客厅的路由器的连接,然后使用WiFi1对卧室的路由器进行WiFi扫描,依据WiFi1的扫描结果和上述WiFi2对卧室的路由器的扫描结果判断WiFi1和WiFi2中,哪一个的信道质量较好;若WiFi1对应的信道质量较好,则如图3D所示,WiFi1接入卧室的路由器,接入成功之后,WiFi业务由WiFi2切换至WiFi1;若WiFi2对应的信道质量较好,则不进行WiFi业务的切换。以保证通过最优的信道质量的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
则上述切换方法还包括:
S203、断开第一WiFi通路与目标AP的连接并使用第一WiFi通路对候选AP进行WiFi扫描,得到第二扫描结果。
其中,第二扫描结果包括移动终端使用第一WiFi通路接入的候选AP及候选AP的信号强度。
S204、依据所述第二扫描结果,使用移动终端的第一WiFi通路接入候选AP并使用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
具体地,在将通过第一WiFi通路进行的WiFi业务切换至第二WiFi通路之后,移动终端断开第一WiFi通路与目标AP之间的连接,并通过第一WiFi通路对候选AP进行WiFi扫描,依据扫描结果,确定第一WiFi通路对于的候选AP的信号强度优于第二WiFi通路对于候选AP的信号强度,则通过第一WiFi通路接入候选AP,此时,移动终端的两个WiFi通路均接入候选AP,然后将使用第二WiFi通路进行的WiFi业务切换至第一WiFi通路,以保证为WiFi业务提供最优的信号强度,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第一WiFi通路为第一频段,第二WiFi通路为第二频段,其中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均可包括多个信道。示例性地,第一频段为2.4GHz频段,第二频段为5GHz频段,可以理解,有些WiFi业务在5G频段的体验质量优于在2.4G频段的体验质量,因此,在移动终端执行特定WiFi业务时,移动终端优先通过指定的频段或指定频段的指定信道进行特定的WiFi业务。
则请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S201中第一扫描结果中的信号强度为候选AP对第二频段的信号强度,则S201之后,上述切换方法还包括:
S401、依据候选AP对第二频段的信号强度确定候选AP对第一频段的信号强度。
可以理解,AP的信号强度(例如RSSI)大多与距离有关,例如距离越远、信号越差,移动终端的两个频段与AP的距离相同,因此,同一移动终端的不同频段或相同频段不同信道对应的候选AP的信号强度具有关联性。因此,可通过第二WiFi通路对候选AP的第二频段进行扫描,以得到扫描结果,依据候选AP对第二频段的扫描结果预测候选AP对第一频段的扫描结果。即依据候选AP对第二频段的信号强度预测候选AP对第一频段的信号强度。
示例性地,确定移动终端的两个频段之间的RSSI相差为4dbm,若候选AP对第一频段的RSSI为67dbm,则候选AP对第二频段的RSSI为70dbm。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多次测量以确定移动终端的两个频段之间的信号强度的相关性,例如RSSI之间的差值,以便依据其中一个频段的信号强度可以准确预估两个频段的信号强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依据其他方式确定移动终端的两个频段之间的信号强度的相关性,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S402、依据候选AP对第一频段的信号强度,断开第一WiFi通路与目标AP的连接,通过第一WiFi通路接入候选AP并使用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
具体地,依据候选AP对第二频段的信号强度预测候选AP对第一频段的信号强度,若候选AP对第一频段的信号强度满足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则确定候选AP的信号强度较好,则移动终端的第一WiFi通路可由目标AP切换至候选AP,切换完成之后,再通过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
如此,在移动终端通过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时,若WiFi业务的网络质量较差,移动终端通过第二WiFi通路对第二频段进行WiFi扫描,依据对第二频段的扫描结果预测对第一频段的扫描结果,若依据预测的扫描结果显示移动终端的第一WiFi通路满足切换条件,则移动终端断开第一WiFi通路与目标AP的连接,通过第一WiFi通路接入候选AP,接入成功之后,依据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在移动终端从目标AP切换连接至候选AP过程中,由第二WiFi通路进行WiFi扫描,WiFi扫描过程不影响通过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移动终端通过第二WiFi通路仅需对第二频段的信道进行扫描,扫描时间短,节省整体切换时间。
为了保证WiFi业务的连续性,用户可以在空间内设置多个路由器,用户在空间内移动时,依据用户所在的位置接入对应的路由器,以保证移动终端为WiFi业务提供最好的信号强度。
如图5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居空间的示意图,该家居空间包括三个子空间:卧室1、卧室2和客厅,卧室1、卧室2和客厅均设置有对应的路由器,然而,用户在卧室1、卧室2和客厅之间相互移动时,并不能使用户的移动终端始终与信号强度最好的路由器建立连接,例如用户由客厅进入卧室,用户的移动终端始终与客厅的路由器建立连接,导致移动终端的WiFi业务的网络质量差,影响用户体验,如图5A所示,用户在卧室2中,但是移动终端与卧室1内路由器连接;用户在卧室1中,但是移动终端与客厅内路由器连接;用户在客厅中,但是移动终端与卧室1内路由器连接;即存在移动终端无法与信号强度最好的路由器建立连接,影响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确定每个AP的WiFi围栏区域对应的AP,当移动终端进入WiFi围栏区域,则与WiFi围栏区域对应的AP建立连接,以保证移动终端所执行的WiFi业务的网络质量。
如图5B所示,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家居空间的示意图,该家居空间包括卧室1、卧室2和客厅,卧室1、卧室2和客厅均设置有对应的路由器,依据每个路由器的位置及卧室1、卧室2和客厅的区域形状设定三个WiFi围栏区域,若用户的移动终端处于卧室1内,即位于卧室1对应的WiFi围栏区域,则移动终端接入卧室1内的路由器;若用户的移动终端由卧室1进入客厅,依据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确定与当前位置对应的WiFi围栏区域,则移动终端由卧室1的路由器切换连接客厅的路由器。
进一步地,若用户的当前位置不在WiFi围栏区域内,例如在WiFi差围栏区域,则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与蜂窝网络等其他网络建立数据连接,并进行数据业务。
则请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上述切换方法还包括:
S601、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具体地,依据移动终端携带的传感器的感测信息确定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例如依据GPS信息确定移动终端的实际绝对位置,当然,也可为依据移动终端与其他电子设备的相对关系,确定移动终端与其他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
S602、确定与当前位置相重合的WiFi围栏区域;
其中,每个候选AP具有对应的WiFi围栏区域,其中,WiFi围栏区域为候选AP的覆盖区域,不同的候选AP具有其特有的WiFi围栏区域。每个AP对应的WiFi围栏区域可预先设置在移动终端内,也可依据移动终端的扫描信息及AP所在区域的形状自适应确定。如图5B中依据子空间的空间形状确定的三个WiFi围栏区域。
S603、通过第一WiFi通路或第二WiFi通路接入WiFi围栏区域对应的候选AP。
如此,在移动终端运动过程中,依据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确定与当前位置重合的WiFi围栏区域,然后接入WiFi围栏区域对应的候选AP,以保证移动终端始终可接入信号强度较好的AP,保证移动终端的WiFi业务的服务质量。
请再次参见图5B,当移动终端所在的位置没有WiFi围栏区域或移动终端从WiFi围栏区域移出,则移动终端断开与AP的连接并可通过蜂窝网络进行无线数据传输,以保证移动终端的WiF业务(或数据业务)的服务质量。
图5B中的家居空间内具有三个WiFi围栏区域,且三个WiFi围栏区域均为方形,可以理解,每个AP的信号覆盖区域为以AP为圆心的圆形,存在单个WiFi围栏区域位于多个AP的信号覆盖区域内,如何确定每个AP对应的WiFi围栏区域是一个问题。
例如图5B中,客厅所在区域内,客厅内的AP的信号强度相较于卧室1和卧室2的AP的信号强度好,则可将客厅设定为客厅内AP对应的WiFi围栏区域。然而,在一些相邻AP之间区域内,两个或三个AP对该区域的信号强度相近或相等,则如何确定该WiFi围栏区域对应的AP。
可通过机器学习或依据多次测试结果进行配置漫游路径,漫游路由包括目标AP及从目标AP切换连接的候选AP,该候选AP即为移动终端移动至该WiFi围栏区域之后,移动终端从当前连接的目标A可实现成功切换的候选AP。
上述切换方法中,S603包括:
依据目标AP和WiFi围栏区域确定对应的漫游路径;
依据漫游路径确定WiFi围栏区域对应的候选AP。
通过第一WiFi通路或第二WiFi通路接入候选AP。
如此,在确定移动终端所在的位置对应的WiFi围栏区域,并确定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目标AP及WiFi围栏区域确定对应的候选AP,其中该候选AP为移动终端在该WiFi围栏区域内从当前目标AP切换成功概率较高的AP,也即候选AP,并使移动终端接入该候选AP,通过漫游路径选取对应的候选AP,以提升候选AP的接入成功率。
示例性地,移动终端移动至该WiFi围栏区域的次数为8次,3次成功接入AP1,5次成功接入AP2,则AP1的接入成功率为3/8;AP2的接入成功率为5/8。则AP2的接入成功率较高,则漫游路径中从当前目标AP进行切换连接的候选AP为AP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WiFi围栏区域对应的候选AP之后,切换方法还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接入候选AP的接入结果,接入结果包括接入成功和接入失败;
依据接入结果更新漫游路径。
具体地,在移动终端每次移动至对应的WiFi围栏区域,并从当前的目标AP切换连接至候选AP后,依据接入结果更新所有候选AP的接入成功率,然后将接入成功率最后的AP作为漫游路径中的切换AP。
可以理解,由于移动终端包括多种类型,每个移动终端的定位能力也不相同,在依据移动终端本身的定位能力无法准确定位移动终端以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可通过移动终端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的连接确定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从而确定移动终端是否位于对应WiFi围栏区域内。
易理解,无论是办公场所还是家居场所,均安装有多个智能家居设备,例如智能音箱、智慧屏等,且智能家居设备的位置大多相对固定,在用户携带移动终端运动中,移动终端与智能家居设备建立连接,例如建立蓝牙连接,由于智能设备的位置固定,则可以依据与移动终端连接的智能设备确定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然后可依据位置信息确定移动终端所在的WiFi围栏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S601具体包括:
依据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的智能家居设备确定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应用场景示意图。用户移动过程中,移动终端在位置1与智能家居设备1建立连接,在位置2与智能家居设备2建立连接,在位置3与智能家居设备3建立连接,如此,在用户移动过程中,依据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的智能家居设备确定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然后依据移动终端的位置确定对应的WiFi围栏区域。
可以理解,在依据移动终端与智能家居设备建立的连接确定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的过程中,若WiFi围栏区域内存在多个智能家居设备,则移动终端与哪一个智能家居设备成功连接之后,可确定移动终端位于该WiFi围栏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系统设置或机器学习方法确定移动终端与智能家居设备建立的连接以确定移动终端位于哪一个WiFi围栏区域,例如若WiFi围栏区域中包括多个智能家居设备,则通过历史数据确定移动终端与其中任一个智能家居设备建立连接时,移动终端位于该WiFi围栏区域的概率,选取概率最高的作为目标智能家居设备;若移动终端与目标智能家居设备建立连接,则确定移动终端位于对应的WiFi围栏区域。
每次移动终端与智能家居设备建立连接时,获取移动终端从当前目标AP切换连接候选AP的接入结果,依据接入结果更新WiFi围栏区域对应候选AP。
通过自学习以提升漫游业务体验,提升漫游过程中AP选择的正常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第一WiFi通路为第一频段,第二WiFi通路为第二频段,其中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均可包括多个信道。移动终端扫描对应的信道,以得到AP的对应信道的信道质量。
示例性地,第一频段为2.4GHz频段,第一频段包括八个信道:2.4G ch1-2.4G ch8,第二频段为5GHz频段,第二频段包括十个信道:5G ch1-5G ch10。
可以理解,在移动终端通过第二WiFi通路接入候选AP并通过第二WiFi通路执行WiFi业务,则移动终端同时通过第一WiFi通路接入目标AP且未执行WiFi业务,则移动终端可断开第一WiFi通路与目标AP之间的连接并执行针对候选AP的WiFi扫描,若依据扫描结果确定对于候选AP,第一频段的信号强度优于第二频段对应的信号强度,则移动终端通过第一WiFi通路接入候选AP,此时移动终端的两个通路均与候选AP建立连接,然后通过第一WiFi通过进行WiFi业务,即将WiFi业务移动终端的第二WiFi通路切换至第一WiFi通路。
请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架构示意图。移动终端可以实现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及其他实施例中的切换方法。参阅图8,移动终端包括内核层、HIDL层及Framework层,上述切换方法由移动终端的Framework层实现。
Framework层包括Qoe监控、连接切换决策选网、业务切换;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AP的相应功能。举例来说:
Qoe监控用于检测移动终端连接的AP的信号强度,在移动终端进行WiFi业务的QoE变差,连接切换决策选网通过上述切换方法实现移动终端的至少两个通路与AP之间的切换,切换完成之后,由业务切换将进行的WiFi业务切换至连接成功其中一个WiFi通路,以实现业务的切换。
可理解地,图8仅作为移动终端的一种示例,而非限定。移动终端可以有比图8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模块。
参阅图9所示,图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91、收发器92、存储器93以及WiFi芯片94。处理器91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9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的应用以及信息处理。收发器92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基带芯片。收发器92、存储器93以及WiFi芯片94可以通过总线和处理器91相连。存储器93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指令,处理器91用于执行至少一个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相关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这些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入口设备上运行时,使得入口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切换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入口设备上运行时,使得入口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切换方法。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这个装置具体可以是芯片,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切换方法。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该模块或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他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模块或多个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该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支持同步双频双发能力,所述移动终端具有第一WiFi通路和第二WiFi通路,所述切换方法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一WiFi通路接入目标无线接入点AP并使用所述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若所述第一WiFi通路满足预设切换条件,使用处于空闲状态的所述第二WiFi通路对周围的候选AP进行WiFi扫描,以得到第一扫描结果;
依据所述第一扫描结果,通过所述第二WiFi通路接入所述候选AP,并由使用所述第一WiFi通路进行WiFi业务切换为使用所述第二WiFi通路进行所述WiFi业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方法还包括:
断开所述第一WiFi通路与所述目标AP的连接并使用所述第一WiFi通路对所述候选AP进行WiFi扫描,得到第二扫描结果;
依据所述第二扫描结果,通过所述第一WiFi通路接入所述候选AP并使用所述第一WiFi通路进行所述WiFi业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WiFi通路为第一频段,所述第二WiFi通路为第二频段;
在使用处于空闲状态的所述第二WiFi通路进行WiFi扫描,以得到第一扫描结果之后,所述切换方法还包括:
依据针对所述第二频段的所述第一扫描结果确定所述候选AP在第一频段的信号强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方法还包括:
依据所述候选AP在第一频段的信号强度,使用所述第一WiFi通路切换接入所述候选AP。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确定与所述当前位置相重合的WiFi围栏区域;
通过所述第一WiFi通路或所述第二WiFi通路接入所述WiFi围栏区域内对应的候选AP。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包括:
依据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连接的智能家居设备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与所述当前位置相重合的WiFi围栏区域具有至少两个对应的候选AP,所述通过所述第一WiFi通路或所述第二WiFi通路接入所述WiFi围栏区域对应的候选AP包括:
依据所述目标AP及所述WiFi围栏区域确定对应的漫游路径,所述漫游路径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目标AP、在所述WiFi围栏区域内从所述当前接入的目标AP切换连接的候选AP;
依据所述漫游路径确定候选AP;
通过所述第一WiFi通路或所述第二WiFi通路接入所述候选AP。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所述候选AP的接入结果,所述接入结果包括接入成功和接入失败;
依据所述接入结果更新所述漫游路径。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处于空闲状态的所述第二WiFi通路进行WiFi扫描包括:
依据所述目标AP及漫游路径确定候选AP,所述漫游路径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目标AP及从所述当前接入的目标AP切换连接的候选AP;
使用处于空闲状态的所述第二WiFi通路对候选AP进行WiFi扫描。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60328.6A CN118632307A (zh) | 2023-03-07 | 2023-03-07 | 切换方法及装置 |
PCT/CN2024/072344 WO2024183474A1 (zh) | 2023-03-07 | 2024-01-15 | 切换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60328.6A CN118632307A (zh) | 2023-03-07 | 2023-03-07 | 切换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632307A true CN118632307A (zh) | 2024-09-10 |
Family
ID=92598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60328.6A Pending CN118632307A (zh) | 2023-03-07 | 2023-03-07 | 切换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632307A (zh) |
WO (1) | WO2024183474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82595B (zh) * | 2019-12-30 | 2021-08-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3825212B (zh) * | 2020-06-19 | 2023-05-0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4867035A (zh) * | 2021-02-04 | 2022-08-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WiFi扫描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
CN113490291B (zh) * | 2021-06-16 | 2022-05-1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数据下载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
2023
- 2023-03-07 CN CN202310260328.6A patent/CN118632307A/zh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1-15 WO PCT/CN2024/072344 patent/WO2024183474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183474A1 (zh) | 2024-09-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94361B2 (e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ellular network communications corresponding to a non-cellular network | |
KR102072609B1 (ko) |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셀 및 무선 액세스 기술을 선택하기 위한 통신 디바이스 및 그 방법 | |
EP2824870B1 (en) |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nd terminal | |
US20210270142A1 (en) |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for use in data transmission | |
US9913179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to trigger UE handover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KR20200080305A (ko) |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사용자 장비, 네트워크 노드 및 방법 | |
EP3391691B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in for selecting cell and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US20170359632A1 (en) | Method of Inter-Frequency or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Measurement | |
CN107046699B (zh) | 一种无线终端漫游方法及装置 | |
TWI738185B (zh) | 換手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 |
CN113810924A (zh) |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及装置 | |
US20240187898A1 (en) | Configuration of a device to avoid frequency conflicts | |
CN113518398A (zh) |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 |
EP3772865A1 (en) | Enhanced radio frequency band scanning | |
RU2417557C2 (ru) | Внутричастотные и межчастотные измере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радиосвязи | |
US10271255B2 (en) | Base station | |
KR101544150B1 (ko)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품질을 향상시키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WO2024183474A1 (zh) | 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16614212A (zh) | 波束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 |
CN118524470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7223315A (zh) | 无线通信中多用户识别的管理 | |
CN116193539A (zh) | 网络接入方法、终端、基站、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884441A (zh) | 小区驻留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7014857A (zh) | 漫游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