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310089A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310089A
CN118310089A CN202410486001.5A CN202410486001A CN118310089A CN 118310089 A CN118310089 A CN 118310089A CN 202410486001 A CN202410486001 A CN 202410486001A CN 118310089 A CN118310089 A CN 118310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ipe section
flow dividing
air
divi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860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光朋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48600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3100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8310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100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贯流风扇,设置于所述风道中;室内换热器,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第一分流器,可转动地设置在进风口处,与第一管段相对设置;第二分流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与所述第二管段和/或第三管段相对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管段,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二管段,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三管段。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检测不同管段温度精确控制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的转动,实现了对风道中风量分布的精确调节。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空调室内机设计中,贯流风扇因其特有的气流传输方式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贯流风扇的吸风特性,使得经过换热器中的部分管段的风量较大,风场流速过快。这种不均匀的风场分布导致部分管段的换热效率降低,进而影响了整个空调器的性能和能效。
传统的空调室内机设计在换热器管段的风场均匀性控制方面存在较大的挑战。由于风场流速的不均匀,使得部分管段无法得到充分的冷却或加热,从而影响了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这不仅降低了空调的使用效率,还增加能耗,影响空调器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解决现有空调器风场流速的不均匀,使得部分管段无法得到充分的冷却或加热,从而影响了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贯流风扇,设置于所述风道中;
室内换热器,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均设置在所述风道中;
第一分流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与所述第一管段相对设置;
第二分流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与所述第二管段和/或第三管段相对设置;
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三管段,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分流器、所述第二分流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以通过检测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分流器和所述第二分流器调节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的风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分流器包括:第一分流板和第一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分流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与所述第一管段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分流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分流板转动,以调节流经所述第一管段的风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分流器包括:第二分流板和第二驱动机构;
所述第二分流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与所述第二管段和/或第三管段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分流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分流板转动,以调节流经所述第二管段的风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风口处设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分流区、第二分流区和第三分流区;
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一分流区对应,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二分流区对应,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第三分流区对应;
所述第一分流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分流区,所述第二分流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分流区与第二分流区的分界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能够在第一转动角度和第二转动角度之间转动;
在所述第一分流板转动至所述第一转动角度的情形下,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进风口垂直,以完全露出由所述第一分流区朝所述第一管段吹入的空气;在所述第一分流板转动至所述第二转动角度的情形下,所述第一分流板至少遮挡部分所述第一分流区;
在所述第二分流板转动至所述第一转动角度的情形下,所述第二分流板与所述进风口垂直,以完全露出由所述第二分流区朝所述第二管段吹入的空气;在所述第二分流板转动至所述第二转动角度的情形下,所述第二分流板至少遮挡部分所述第二分流区。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温度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三温度;
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第一差值调整第一分流器,以调节第一管段处的风量;
基于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的第二差值调整第二分流器,以调节第二管段处和/或第三管段处的风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第一差值调整第一分流器,以调节第一管段处的风量的步骤,包括:
若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则调整第一分流板与进风口方向的夹角至第一预设角度;其中,第一预设角度α=5°×A,A为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差值的绝对值;
若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则调整第一分流板至进风口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于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的第二差值调整第二分流器,以调节第二管段处和/或第三管段处的风量的步骤,包括:
若第二温度>第三温度,则调整第二分流板与进风口方向的夹角至第二预设角度;其中,第二预设角度β=15°×B,B为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差值的绝对值;
若第二温度≤第三温度,则调整第二分流板与进风口方向的夹角至第三预设角度;其中,第三预设角度γ=-15°×B,B为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差值的绝对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预设角度为0°至30°,第二预设角度为0°至90°,第三预设角度为-90°到0°。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检测不同管段温度精确控制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的转动,实现了对风道中风量分布的精确调节。这使得换热器各管段的风场流量更加均匀,有效解决了部分管段因风量过大导致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均匀的风场分布不仅提高了换热效率,还使得制冷或制热效果更加均匀,显著提升了空调器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中分流器转动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中分流器转动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110、进风口;120、出风口;20、贯流风扇;30、室内换热器;310、第一管段;320、第二管段;330、第三管段;40、第一分流器;410、第一分流板;420、第一驱动机构;50、第一温度传感器;60、第二温度传感器;70、第三温度传感器;80、第二分流器;810、第二分流板;820、第二驱动机构;
610、获取模块;620、第一调整模块;630、第二调整模块;710、处理器;720、通信接口;730、存储器;740、通信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发明中的附图,对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如图1至图3所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贯流风扇20、室内换热器30、第一分流器40、第二分流器80、第一温度传感器50、第二温度传感器60、第三温度传感器70和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壳体10是空调室内机的主体结构,它形成有一个风道,用于空气的流通。风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进风口110用于吸入室内空气,出风口120则用于将经过处理的空气排出,从而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
贯流风扇20设置于风道之中,是驱动空气流动的关键部件。当贯流风扇20运转时,它能够将室外空气从进风口110吸入,并经过室内换热器30后从出风口120排出。
室内换热器30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管段310、第二管段320和第三管段330,第一管段310、第二管段320和第三管段330均设置在风道中,用于与经过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制冷或制热的功能。第一管段310相对于第二管段320和第三管段330相比,因距贯流风扇20近、靠近出风口120,风速过高,导致空气在第一管段310表面停留时间短,热量传递不充分,且容易导致第一管段310相对于其他管段过热。
第一分流器40和第二分流器80是本发明的关键部件之一,第一分流器40可转动地设置在进风口110处,与第一管段310相对设置。通过调节第一分流器40的转动,可以控制流经第一管段310的风量。第二分流器80可转动地设置在进风口110处,与第二管段320和/或第三管段330相对设置。通过调节第二分流器80的转动,可以控制流经第二管段320和/或第三管段330的风量,从而实现对风场分布的精确调控。
第一温度传感器50设置于第一管段310,用于检测第一管段310处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60则设置于第二管段320,用于检测第二管段320处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70则设置于第三管段330,用于检测第三管段330处的温度。
控制器与第一分流器40、第二分流器80、第一温度传感器50、第二温度传感器60和第三温度传感器70电连接,这些温度传感器为控制器提供精确的温度数据,以便控制器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对第一分流器40和第二分流器80的转动进行精确调节,以通过检测温度控制第一分流器40调节第一管段310、第二管段320和第三管段330的风量。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器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温度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三温度,确定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第一差值,以及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的第二差值,判断室内换热器30各管段的换热效率,并据此调节第一分流器40和第二分流器80的转动。
一般情况下,由于贯流风扇20的吸风特性,通常通过蒸发器上第一管段310的风量大,风场流速快,导致第一管段310热效率低。
例如,如图3所示,在空调器制冷过程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50检测到的温度远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60检测到的温度,同时第二温度传感器60检测到的温度远高于第三温度传感器70检测到的温度时,说明第一管段310和第二管段320的换热效率较低,此时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分流器40和第二分流器80转动,遮挡朝向第一管段310和第二管段320的空气,减少吹向第一管段310和第二管段320的风量,降低其温度。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检测不同管段温度精确控制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的转动,实现了对风道中风量分布的精确调节。这使得换热器各管段的风场流量更加均匀,有效解决了部分管段因风量过大导致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均匀的风场分布不仅提高了换热效率,还使得制冷或制热效果更加均匀,显著提升了空调器的使用效果。
在一示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分流器40包括:第一分流板410和第一驱动机构420。第一分流板410与第一管段310相对设置,通过改变第一分流板410的转动角度,可以控制风道的通流面积,从而实现对风量的精确调节。
第一驱动机构420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驱动机构420的驱动端与第一分流板410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分流板410转动,以调节流经第一管段310的风量。第一驱动机构420可以是电机、步进电机或其他类型的动力装置,能够提供足够的驱动力并精确控制第一分流板410的转动角度。通过与控制器的配合,第一驱动机构420能够根据控制指令精确地调节第一分流板410的转动,从而实现对风量分布的精细控制。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控制器会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数据,计算出需要调节的风量分布。然后,控制器会向第一驱动机构420发送控制指令,第一驱动机构420接收到指令后,会驱动第一分流板410转动至相应的角度。通过不断调整第一分流板410的转动,可以实现对流经第一管段310的风量的调节,从而优化风场分布,提高换热效率。
相应地,第二分流器80包括:第二分流板810和第二驱动机构820。第二分流板810与第二管段320和/或第三管段330相对设置,通过改变第二分流板810的转动角度,可以控制风道的通流面积,从而实现对风量的精确调节。
第二驱动机构820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驱动机构820的驱动端与第二分流板810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分流板810转动,以调节流经第二管段320和/或第三管段330的风量。第二驱动机构820可以是电机、步进电机或其他类型的动力装置,能够提供足够的驱动力并精确控制第二分流板810的转动角度。通过与控制器的配合,第二驱动机构820能够根据控制指令精确地调节第二分流板810的转动,从而实现对风量分布的精细控制。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控制器会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数据,计算出需要调节的风量分布。然后,控制器会向第二驱动机构820发送控制指令,第二驱动机构820接收到指令后,会驱动第二分流板810转动至相应的角度。通过不断调整第二分流板810的转动,可以实现对流经第二管段320和/或第三管段330的风量的调节,从而优化风场分布,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进风口110处设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分流区、第二分流区和第三分流区;第一管段310与第一分流区对应,第二管段320与第二分流区对应,第三管段330与第三分流区对应,也即,由第一分流区进入的空气主要进入第一管段310,由第二分流区进入的空气主要进入第二管段320,由第三分流区进入的空气主要进入第三管段330。第一分流板41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分流区,第二分流板81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分流区与第二分流区的分界线。
由于贯流风扇20的吸风特性,通常通过蒸发器上第一管段310的风量大,风场流速快,导致第一管段310热效率低。在第一分流板410转动时,能够通过在第一分流区转动,调节流经第一管段310的风量。在第二分流板810转动时,能够通过在第二分流区和/或第三分流区转动,调节流经第二管段320和第三管段330的风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流板410和第二分流板810能够在第一转动角度和第二转动角度之间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一分流板410转动至第一转动角度的情形下,第一分流板410与进风口110垂直,这种状态下,以完全露出由第一分流区朝第一管段310吹入的空气;这增加了经过第一管段310的空气量,在制冷时能够降低第一管段310的温度。如图2所示,在第一分流板410转动至第二转动角度的情形下,第一分流板410与进风口110呈角度设置,此时第一分流板410至少遮挡部分进风口110,以遮挡至少部分第一分流区,遮挡由进风口110朝所第一管段310吹入的空气。这降低了经过第一管段310的空气量,有助于平衡各管段的空气流量,避免第一管段310因风量过大而导致的换热效率下降。
在第二分流板810转动至第一转动角度的情形下,第二分流板810与进风口110垂直,这种状态下,以完全露出由第而分流区朝第二管段320吹入的空气;这增加了经过第二管段320的空气量,在制冷时能够降低第二管段320的温度。如图2所示,在第二分流板810转动至第二转动角度的情形下,第二分流板810与进风口110呈角度设置,此时第二分流板810至少遮挡部分进风口110,以遮挡至少部分第二分流区,遮挡由进风口110朝所第二管段320吹入的空气。这降低了经过第二管段320的空气量,有助于平衡各管段的空气流量,避免第二管段320因风量过大而导致的换热效率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分流板810还可以转动至第三分流区,以调节经过第三管段330的空气量。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如图1至图3所示,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空调室内机作为空调器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空调器的运行效果。通过引入具有精确风量控制功能的空调室内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换热效率、能耗控制以及运行稳定性等方面均有了显著提升。在此空调室内机中,第一分流器40和第二分流器80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可转动的第一分流器40、第二分流器80和两个驱动机构的精确配合,第一分流器40和第二分流器80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进入各管段的风量。第一分流板410和第二分流板810能够在第一转动角度和第二转动角度之间转动,这一设计使得空调器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风量分布。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流程:
步骤S110: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温度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三温度。
步骤S120: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第一差值调整第一分流器,以调节第一管段处的风量。
步骤S130:基于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的第二差值调整第二分流器,以调节第二管段处和/或第三管段处的风量。
本实施例中,首先,控制器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获取检测到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和第三温度。这些温度传感器分别布置在空调室内机的不同位置,以检测不同区域的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管段,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二管段,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三管段。
接下来,控制器计算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之间的第一差值,以及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之间的第二差值。这些差值反映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温度差异,是调节风量分布的依据。
然后,控制器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来调整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是设置在空调室内机内部的一个装置,用于调节进入不同管段的风量。通过第一差值调整第一分流器的转动角度,通过第二差值调整第二分流器的转动角度,可以改变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处的风量大小。
通过不断调整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控制器可以逐渐减小各区域之间的温度差异,实现室内温度的均匀分布。同时,控制器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设定温度和室内环境的实时变化来动态调整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的状态,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为了保证控制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控制器还可以定期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校准和检查,以确保其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准确可靠。同时,控制器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值来优化调整策略,提高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
如图5所示,步骤S120: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第一差值调整第一分流器,以调节第一管段处的风量的步骤,包括:
步骤S1201:若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则调整第一分流板与进风口方向的夹角至第一预设角度;其中,第一预设角度α=5°×A,A为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差值的绝对值。
步骤S1202:若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则调整第一分流板至进风口垂直。
具体而言,初始状态下,第一分流板与进风口垂直,控制器首先计算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之间的第一差值A,接下来,控制器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差值A来确定第一分流板的转动角度。
在调整第一分流板的角度时,控制器可以通过电动执行机构或机械传动机构来实现。一旦第一分流板的角度调整到位,进入第一管段的风量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室内温度的均匀分布。
若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则调整第一分流板与进风口方向的夹角至第一预设角度;其中,第一预设角度α=5°×A。A为第一差值A是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差值的绝对值,以减少流经第一管段的风量。
若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则调整第一分流板至进风口垂直,以保持流经第一管段的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S130:基于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的第二差值调整第二分流器,以调节第二管段处和/或第三管段处的风量的步骤,包括:
步骤S1301:若第二温度>第三温度,则调整第二分流板与进风口方向的夹角至第二预设角度;其中,第二预设角度β=15°×B,B为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差值的绝对值。
步骤S1302:若第二温度≤第三温度,则调整第二分流板与进风口方向的夹角至第三预设角度;其中,第三预设角度γ=-15°×B,B为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差值的绝对值。
具体而言,初始状态下,第二分流板与进风口垂直,控制器首先计算第二温度T2与第三温度T3之间的第一差值B,接下来,控制器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二差值B来确定第二分流板的转动角度。
在实际操作中,当控制器检测到第二温度高于第三温度时,它会首先计算出差值的绝对值B。然后,根据公式β=15°×B,计算出第二预设角度β。最后,控制器控制第二分流器调整第二分流板的角度至β。这样的调整可以减少流向第二管段的风量。
当第二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三温度时,控制器同样首先计算出差值的绝对值B。然后,根据公式γ=-15°×B,计算出第三预设角度γ。这里的负号表示第二分流板需要向相反方向调整,以减少流经第三管段的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角度为0°至30°,第二预设角度为0°至90°,第三预设角度为-90°到0°。
例如,在空调制冷的过程中,当第一差值A(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6摄氏度时,调整的第一预设角度α=5°×A。
当第一差值A大于6摄氏度时,第一预设角度直接为30摄氏度,也即第一预设角度的最大值为30°,以确保有空气流经第一管段。
当第二温度T2大于第三温度T3,且第二差值B(第二温度T2与第三温度T3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6摄氏度时,调整的第二预设角度β=15°×B。
当第二温度T2大于第三温度T3,且第二差值B大于6摄氏度时,第二预设角度直接为90°,也即第二预设角度的最大值为90°,继续增加会导致增加流经第二管段的空气。
当第二温度T2小于等于第三温度T3,且第二差值B小于等于6摄氏度时,调整的第三预设角度γ=-15°×B。
当第二温度T2小于等于第三温度T3,且第二差值B大于6摄氏度时,第三预设角度直接为-90°,也即第三预设角度的最小值为90°,继续减小会导致增加流经第三管段的空气。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请参阅图6,包括:
获取模块610,用于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温度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三温度。
第一调整模块620,用于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第一差值调整第一分流器,以调节第一管段处的风量。
第二调整模块630,用于基于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的第二差值调整第二分流器,以调节第二管段处和/或第三管段处的风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步骤S110至步骤S120,以及其它步骤只是为了方便表述,不构成对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中各步骤的时序限定。并且,有些内容在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当中有详细的说明,并且所有控制方法当中的内容也都可适用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当中,进而为了避免重复赘述在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当中没有详细展开说明。同样的,以上两个方面实施例中的内容都可以用于解释后面所有方面实施例的内容,因此后面实施例当中对于重复的内容不进行赘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其技术效果和上述的控制方法的技术效果对应,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图7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7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720、存储器(memory)730和通信总线740,其中,处理器710,通信接口720,存储器730通过通信总线7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710可以调用存储器7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温度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三温度;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第一差值调整第一分流器,以调节第一管段处的风量;基于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的第二差值调整第二分流器,以调节第二管段处和/或第三管段处的风量。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7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贯流风扇,设置于所述风道中;
室内换热器,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均设置在所述风道中;
第一分流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与所述第一管段相对设置;
第二分流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与所述第二管段和/或所述第三管段相对设置;
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三管段,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分流器、所述第二分流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以通过检测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分流器和所述第二分流器调节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的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器包括:第一分流板和第一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分流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与所述第一管段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分流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分流板转动,以调节流经所述第一管段的风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器包括:第二分流板和第二驱动机构;
所述第二分流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与所述第二管段和/或所述第三管段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分流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分流板转动,以调节流经所述第二管段的风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处设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分流区、第二分流区和第三分流区;
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一分流区对应,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二分流区对应,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第三分流区对应;
所述第一分流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分流区,所述第二分流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分流区与所述第二分流区的分界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能够在第一转动角度和第二转动角度之间转动;
在所述第一分流板转动至所述第一转动角度的情形下,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进风口垂直,以完全露出由所述第一分流区朝所述第一管段吹入的空气;在所述第一分流板转动至所述第二转动角度的情形下,所述第一分流板至少遮挡部分所述第一分流区;
在所述第二分流板转动至所述第一转动角度的情形下,所述第二分流板与所述进风口垂直,以完全露出由所述第二分流区朝所述第二管段吹入的空气;在所述第二分流板转动至所述第二转动角度的情形下,所述第二分流板至少遮挡部分所述第二分流区。
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7.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温度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三温度;
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第一差值调整第一分流器,以调节第一管段处的风量;
基于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的第二差值调整第二分流器,以调节第二管段处和/或第三管段处的风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第一差值调整第一分流器,以调节第一管段处的风量的步骤,包括:
若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则调整第一分流板与进风口方向的夹角至第一预设角度;其中,第一预设角度α=5°×A,A为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差值的绝对值;
若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则调整第一分流板至进风口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的第二差值调整第二分流器,以调节第二管段处和/或第三管段处的风量的步骤,包括:
若第二温度>第三温度,则调整第二分流板与进风口方向的夹角至第二预设角度;其中,第二预设角度β=15°×B,B为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差值的绝对值;
若第二温度≤第三温度,则调整第二分流板与进风口方向的夹角至第三预设角度;其中,第三预设角度γ=-15°×B,B为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差值的绝对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预设角度为0°至30°,第二预设角度为0°至90°,第三预设角度为-90°到0°。
CN202410486001.5A 2024-04-22 2024-04-22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83100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86001.5A CN118310089A (zh) 2024-04-22 2024-04-22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86001.5A CN118310089A (zh) 2024-04-22 2024-04-22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310089A true CN118310089A (zh) 2024-07-09

Family

ID=91732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86001.5A Pending CN118310089A (zh) 2024-04-22 2024-04-22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3100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52832B2 (en) Peak demand response operation of HVAC systems
KR102406231B1 (ko) 차량 내 배터리의 온도 조절 시스템
US11480353B2 (en) Peak demand response operation of HVAC system with face-split evaporator
US11530832B2 (en) Peak demand response operation with improved sensible capacity
JP2004218879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7906595A (zh) 可变角度电加热控制方法和应用该方法的空调器
JP2006029734A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1128655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54114A (zh) 空调器风机自动调速的控制方法
CN111146517B (zh) 电池化成恒温设备的控制方法
JP2007205604A (ja) 空調システム
CN118310089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6849345B2 (ja) 空調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5325670B (zh) 空调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CN109379883B (zh) 一种自带温控装置且服务器竖直排列的数据中心机柜
CN118274387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8274438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5493269A (zh) 制冷调节方法、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CN115325608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8189288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8274437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20079695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18224652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8544813U (zh) 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CN115930358B (zh) 一种新风机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