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83129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283129A CN118283129A CN202211728593.4A CN202211728593A CN118283129A CN 118283129 A CN118283129 A CN 118283129A CN 202211728593 A CN202211728593 A CN 202211728593A CN 118283129 A CN118283129 A CN 1182831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er
- packet
- algorithm
- headers
- compre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02100022734 Acyl carrier protein, mitochondrial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000678845 Homo sapiens Acyl carrier protein, mitochondria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144 data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057 smooth muscle myobl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4—Protocols for data compression, e.g. ROH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5—Network streaming protocols, e.g.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or 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 [RTC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Reduction Or Emphasis Of Bandwidth Of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提高通信效率。第一设备使用第一压缩算法对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进行压缩,使用第二压缩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第二组包头进行压缩,所述第一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压缩后的所述数据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例如5G(fifth generation)通信系统中,为了减少数据包占用的资源,一般在数据包发送之前,需要对数据包的包头(header)进行压缩。但在一些场景中,当前的压缩算法压缩效率较低,导致通信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提高通信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使用第一压缩算法对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进行压缩,使用第二压缩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第二组包头进行压缩,所述第一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压缩后的所述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压缩算法为第一鲁棒性头压缩ROHC算法,所述第二压缩算法为第二鲁棒性头压缩ROHC算法。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一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由同一个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CP control PDU携带。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组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互联网协议IP包头、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包头/IP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实时传输协议RT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封装安全载荷协议ESP包头/IP包头。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使用以太头压缩EHC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包头进行压缩。
上述方案中,第一设备通过第一压缩算法对第一组包头进行压缩,通过第二压缩算法对第二组包头进行压缩,提高了通信效率。针对数据包包含两组或多组包头的场景,第一设备同时使用两个或多个ROHC算法,可以实现对两组或多组包头的压缩,提高了通信效率,节省了空口资源。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压缩后的数据包;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第一压缩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进行解压缩,使用第二压缩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第二组包头进行解压缩,所述第一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
作为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
作为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
作为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压缩算法为第一鲁棒性头压缩ROHC算法,所述第二压缩算法为第二鲁棒性头压缩ROHC算法。
作为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
作为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由同一个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CP control PDU携带。
作为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组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互联网协议IP包头、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包头/IP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实时传输协议RT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封装安全载荷协议ESP包头/IP包头。
作为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使用以太头压缩EHC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包头进行解压缩。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使用第一压缩算法对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进行压缩,使用第二压缩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第二组包头进行压缩,所述第一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压缩后的所述数据包。
作为第三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
作为第三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
作为第三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压缩算法为第一鲁棒性头压缩ROHC算法,所述第二压缩算法为第二鲁棒性头压缩ROHC算法。
作为第三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一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
作为第三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由同一个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CP control PDU携带。
作为第三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组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互联网协议IP包头、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包头/IP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实时传输协议RT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封装安全载荷协议ESP包头/IP包头。
作为第三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使用以太头压缩EHC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包头进行压缩。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压缩后的数据包;所述处理单元用于,使用第一压缩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进行解压缩,使用第二压缩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第二组包头进行解压缩,所述第一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
作为第四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
作为第四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
作为第四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压缩算法为第一鲁棒性头压缩ROHC算法,所述第二压缩算法为第二鲁棒性头压缩ROHC算法。
作为第四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
作为第四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由同一个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CP control PDU携带。
作为第四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组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互联网协议IP包头、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包头/IP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实时传输协议RT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封装安全载荷协议ESP包头/IP包头。
作为第四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使用以太头压缩EHC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包头进行解压缩。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使用上行链路数据压缩UDC算法对数据包的至少一个包头进行压缩;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压缩后的所述数据包。
作为第五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至少一个包头配置所述UDC算法。
上述方案中,第一设备使用UDC算法,对至少一个包头进行压缩,提高了通信效率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压缩后的数据包;所述第二设备使用UDC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至少一个包头进行解压缩。
作为第六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至少一个包头配置所述UDC算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使用上行链路数据压缩UDC算法对数据包的至少一个包头进行压缩;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压缩后的所述数据包。
作为第七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至少一个包头配置所述UDC算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压缩后的数据包;所述处理单元用于,使用UDC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至少一个包头进行解压缩。
作为第八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至少一个包头配置所述UDC算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五方面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二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六方面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五方面的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六方面的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的第一设备和上述的第二设备。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五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五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或芯片系统,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五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协议栈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协议栈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非陆地网络NTN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过的一种数据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案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头压缩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头压缩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DU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DU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案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头压缩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对本申请中涉及到的一些术语做简要说明。
本申请中,名词“网络”和“系统”可以交替使用。本申请中所描述的通信装置是指的通信系统中的网元,例如终端、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等。
终端,有时也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或终端设备(terminaldevice)。终端可以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等。例如,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带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车辆或车载模块等。
接入网设备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可以是基站,也可以是其它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节点或设备。例如,接入网设备可以是:新无线(new radio,NR)中的继续演进的节点B(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在非陆地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下列设备的一个或其组合:NTN负载(NTN payload)、NTN网关(NTN gateway)或地面gNB。
另外,在一种网络结构中,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CU节点和DU节点可以简称为CU和DU。基站的部分协议层的功能部署在CU,其余部分或全部协议层的功能部署在DU中,由CU集中控制DU。其中,CU和DU在物理上可以是分离的,也可以部署在同一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一个CU可以连接一个DU,或者也可以多个DU共用一个CU。例如,如图1所示,CU101和DU102的功能可以按照协议栈划分,其中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将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部署在CU,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以及物理(physical,PHY)层部署在DU。CU和DU之间通过F1接口连接。CU通过Ng接口和核心网连接。CU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集中式单元控制面(CU-CP)节点和集中式单元用户面(CU-UP)节点。其中CU-CP负责控制面功能,主要包含RRC层和PDCP控制面(PDCP-C)层。PDCP-C主要负责控制面数据的加解密,完整性保护,数据传输等。CU-UP负责用户面功能,主要包含SDAP和PDCP用户面(PDCP-U)层。其中SDAP层主要负责将核心网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流(flow)映射到承载(bearer)。PDCP-U主要负责数据面的加解密,完整性保护,头压缩,序列号维护,数据传输等。其中CU-CP和CU-UP通过E1接口连接。CU-CP通过Ng接口和核心网连接。CU-CP通过F1-C(控制面)接口和DU连接。CU-UP通过F1-U(用户面)接口和DU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CU节点,CU-CP节点,CU-UP节点,CU节点,DU节点等节点可以称为实体、设备或功能单元,也可以简称为CU-CP,CU-UP,CU,DU等。CU,DU,CU-CP,CU-UP只是一个名称示例,实现相同或类似功能的设备或实体还可以有其他名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核心网设备,是指为终端提供业务支持的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设备。例如,核心网设备可以是: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function,AMF)实体、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实体、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实体等。其中,AMF实体可以负责终端的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SMF实体可以负责会话管理,如用户的会话建立等;UPF实体可以是用户面的功能实体,主要负责连接外部网络。
本申请中实体也可以称为网元、功能实体、功能单元、功能模块等,例如,AMF实体也可以称为AMF网元或AMF功能实体,SMF实体可以称为SMF网元或SMF功能实体等。在描述具体网元或实体时有时会略去“实体”“网元”“功能实体”等,例如AMF实体简称为AMF,UPF实体简称为UPF。在未来通信系统,例如6G中,实现相同或类似功能的设备或实体还可以有其他名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给出了一种5G(fifth generation)或新无线(new radio,NR)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面协议栈示意图。如图2所示,核心网设备,所对应的协议栈包括物理(physical,PHY)层(也可以称为层1,L1),层2(如,层2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业务数据适应协议(Service Data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用户数据报协议/互联网(User Datagram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UDP/IP)层,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用户面隧道协议(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 tunnel protocol–user plane,GTP-U)层,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Unit,PDU)层;接入网设备,所对应的协议栈包括物理层(physical,PHY),层2(如,层2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业务数据适应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用户数据报协议/互联网(UserDatagram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UDP/IP)层,GTP-U层;用户设备,所对应的协议栈包括物理层(physical,PHY),层2(如,层2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业务数据适应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Protocol,SDAP)层),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层,应用层。图2给出的协议栈架构,仅仅是一种示例,上述协议栈架构还可以包括其它协议层,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协议栈架构。
在5G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了卫星通信技术。相对于传统陆地网络(terrestrialnetworks,TN),卫星通信网络也被称为非陆地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NTN结构示意图。NTN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201、NTN负载(NTN payload)202、NTN网关(NTN gateway)203及核心网设备204,还可以包括gNB205。NTN中,gNB也可以称为非NTN基础设施gNB功能(non-NTN infrastructure gNB functions)或地面gNB。NTN负载202,可以是低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高轨道卫星、热气球、无人机或其他空中平台,下文中NTN负载统称为卫星(satellite)。卫星通过小区(cell)为地面用户设备UE201提供服务覆盖。用户设备UE201与卫星202间的链路称为服务链路(service link)。卫星202与NTN网关203进行连接,卫星202与NTN网关203间的链路称为馈电链路或馈送链路(feeder link)。NTN网关203和gNB205通常部署在地面,也可以部署在空中、海洋或其它位置。NTN网关203可以与地面gNB205连接,也可以与地面的CU(CU功能可由地面gNB实现)连接,也可以与核心网设备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不限于图3的方式。
根据卫星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功能不同,存在多种NTN工作场景。例如,卫星提供信号转发功能,卫星通过NTN网关与地面gNB相连,地面gNB与UE之间的通信通过卫星转发信号,即卫星可以接收地面gNB的信号并将信号转发至地面形成卫星小区覆盖,为地面上的UE提供服务覆盖。此时,卫星相当于一个中继节点或转发器,该场景可以称为卫星的透明(transparent)转发模式。该场景下,可以将卫星、NTN网关和地面gNB之一或其组合称为接入网系统。
又例如,卫星承载部分或者全部gNB的功能,例如卫星承载分布单元(distributedunit,DU)节点的功能。卫星可以生成小区信号,并发送至地面形成卫星小区覆盖,为地面上的UE提供服务覆盖。当卫星承载的是全部gNB的功能时,卫星通过NTN网关与地面的核心网设备相连;当卫星承载的是DU的功能时,卫星通过NTN网关与地面的集中单元(centralizedunit,CU)节点(可由地面gNB实现)相连。该场景可以称为卫星的再生(regenerative)模式。该场景下,可以将将卫星、NTN网关之一或其组合称为接入网系统;或者将卫星、NTN网关和地面CU节点之一或其组合称为接入网系统。
对于UE与核心网设备交互的数据包(例如UE与UPF交互的用户面数据包),通常包含IP包头、UDP包头、MAC包头等多个包头。包头(header)也可以称为头、报文头、报头、或者头信息。在基站向UE发送数据包,或者UE向基站发送数据包时,为了降低对空口资源的占用,发送方(例如基站)通常需要对待发送数据包的净荷(payload)进行压缩。
当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或者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定义了多种数据包压缩方案,例如,鲁棒性头压缩(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ROHC),以太头压缩(EthernetHeader Compression,EHC),上行链路数据压缩(Uplink Data Compression,UDC)等压缩方案。
ROHC是IETF定义的包头压缩方案,可以实现对数据包头或者包头组合的压缩,例如可以实现对IP头、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头/UDP头/IP头、UDP头/IP头、封装安全载荷协议(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ESP)头/IP头、TCP头/IP头的压缩。针对不同的包头或包头组合,IEFT通过注释请求(request for comment,RFC)定义具体的压缩算法或模式(profile)。表1给出了一些具体压缩算法的举例。针对每一种包头组合,存在不同的profile,每个profile有对应标识(identifier)以及由RFC定义的具体算法实现。例如,针对UDP包头/IP包头的压缩和解压缩,可以使用0x0002算法,具体算法实现在RFC 3095,RFC 4815中定义。
表1
EHC方案是3GPP定义的压缩方案,可以实现对MAC包头的压缩。
UDC是IETF定义的压缩方案,可以实现对UE数据(data)的压缩,具体算法由RFC1951定义。
在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网络中,IAB宿主(donor)和IAB节点(node)之间、以及两个IAB节点之间也是基于5G空口(air interface)协议。一般IAB节点除了具有DU功能之外,还支持一部分终端设备的功能,IAB节点可以称为IAB移动终端(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Mobile Termination,IAB-MT)。
在NTN中,卫星与NTN网关之间,也可以基于5G空口协议进行通信。例如,卫星可以具有地面基站的无线通信功能,NTN网关具有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或者在NTN网关与卫星之间部署一个具有终端设备无线通信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该场景下,卫星与NTN网关之间或者卫星与上述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可以基于5G空口协议进行通信。又例如,卫星具有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卫星和NTN网关之间部署地面基站,或者NTN网关具有地面基站的无线通信功能。该场景下,卫星与地面基站之间,或者卫星与NTN网关之间,可以基于5G空口协议进行通信。卫星与地面基站之间,或者卫星与NTN网关之间,还可以基于其它空口协议或者非空口协议进行通信。
在前文描述的IAB和NTN场景中,或者基于其它空口协议或者非空口协议进行通信的场景中,两个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可能包含两组或多组包头。例如,图4是一种可能的数据包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包包含多组包头,其中包含UDP包头/IP包头,以及RTP包头/UDP包头/IP包头两组包头。对于这两组包头,当前的ROHC算法仅能对其中的一组进行压缩,导致数据包压缩效率较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设备使用至少两个压缩算法对对应的同一数据包的至少两组包头进行压缩,例如,第一设备通过第一压缩算法对第一组包头进行压缩,通过第二压缩算法对第二组包头进行压缩,提高了压缩效率。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是发送侧的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接入网设备或者可用于接入网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或者核心网设备或者可以用于核心网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第二设备可以是接收侧的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接入网设备或者可用于接入网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或者核心网设备或者可以用于核心网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至少两个算法,可以是两个算法、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算法。上述至少两个算法,可以是不同算法,也可以是不同参数配置的同一类或同一套算法。本申请实施例中,压缩数据包时使用的压缩算法和解压缩数据包时使用的解压缩算法,可以对应同一个算法,该算法可以统称为压缩算法,或者简称为算法。例如,表1中所示的profile0x0006,压缩和解压缩时,均使用RFC 4996定义的算法。
本申请的方案可以适用于IAB、NTN、5G网络、其它卫星通信网络、后续演进6G网络,或者多通信制式融合网络等。下文以卫星和NTN网关之间的通信为例,并以卫星作为发送方(下文表示为第一设备),NTN网关作为接收方(下文表示为第二设备)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进行说明。本方案同样适用NTN网关作为发送方,卫星作为接收方的场景,且发送方和接收方还可以是其他通信设备,也同样适用于前文所述的IAB场景和NTN场景中两个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为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第一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第二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
通过配置两个压缩算法,第一设备可以实现对同一数据包的两组包头使用对应的压缩算法进行压缩,第二设备可以根据两个压缩算法对两组包头进行解压缩,提高了通信效率。
步骤501为可选步骤。作为步骤501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上述算法配置也可以由第二设备执行,例如,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为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也可以是预设的,即第一组包头包含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包含的包头,以及两组包头分别对应的压缩算法是预先定义的。例如,可以预先定义UDP包头/IP包头作为第一组包头,并使用第一ROHC算法(例如表1中的算法0x0002)进行压缩;RTP包头/UDP包头/IP包头作为第二组包头,并使用第二ROHC算法(例如表1中的算法0x0001)进行压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无需再配置压缩算法,第一设备直接使用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对相应的两组包头进行压缩,第二设备使用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对压缩后的两组包头进行解压缩。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压缩算法为第一ROHC算法(profile),第二压缩算法为第二ROHC算法(profile)。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第一组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P包头、UDP包头/IP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P包头、UDP包头/IP包头、RTP包头/UDP包头/IP包头、ESP包头/IP包头。其中第一组包头中的I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可以是GTP-U协议对应的IP包头、UDP包头/IP包头。例如,图4中左边的第一组UDP包头/IP包头可以称为GTP-U协议对应的UDP包头/IP包头。
第一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一条配置消息携带,例如通过RRC消息携带。两个压缩算法的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一条消息携带(例如通过一条RRC消息携带),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消息携带(例如两个压缩算法的配置信息分别通过一条RRC消息携带)。
对于每个ROHC算法,可以通过第一配置信息配置对应的参数,例如,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包含每个ROHC算法的参数。例如,每个ROHC算法的参数可以包括以下参数至少之一:最大上下文个数;profile标识;PDCP重建时,PDCP实体是否继续使用或重建ROHC算法;是否只有上行使用ROHC算法等。
对于一个ROHC算法的一种配置,可以通过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或分配一个配置标识或序号。配置标识或序号也可以预设,例如按照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的ROHC配置参数的先后顺序确定配置标识或序号。后续通信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根据该配置标识或序号可以确定对应的ROHC算法。
可选的,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每个ROHC算法对应的包头的位置信息。例如第一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指示信息#A,指示第一ROHC算法对应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或最先出现的使用第一ROHC算法的包头;指示信息#B,指示第二ROHC算法对应的数据包中使用第一ROHC算法的包头之后的第一个或最先出现的使用第二ROHC算法的包头。可选的,该指示信息#A和指示信息#B可以通过第一配置信息显式携带;也可以通过配置标识或序号或ROHC算法的ROHC配置参数的先后顺序隐式指示;还可以通过显式指示每个ROHC算法对应的协议来指示,例如第一ROHC算法对应GTP-U协议的包头,第二ROHC算法对应应用层协议的包头。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ROHC算法对应的包头的位置信息不一定包含在第一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含在其他信息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每个ROHC算法对应的包头的位置信息并不依赖于上述用于配置压缩算法的第一配置信息或第二配置信息,每个ROHC算法对应的包头的位置信息可以独立发送,不论上述第一配置信息或第二配置信息是否发送。
不同ROHC算法的配置参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ROHC压缩或解压缩可以由ROHC实体或PDCP实体来实现。不同ROHC算法可以对应不同的ROHC实体。
图6给出了一个包头压缩过程的示例,对于第一组包头:UDP包头/IP包头可以配置使用第一ROHC算法(例如表1中的算法0x0002);对于第二组包头:RT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可以配置使用第二ROHC算法(例如表1中的算法0x0001)。可选的,对于MAC包头,可以使用EHC算法进行压缩得到EHC包头。
可选的,上述ROHC算法的配置是针对一个数据无线承载DRB(data radiobearer),不同的DRB可以有相同或不同的ROHC算法配置。
步骤502、第一设备使用第一压缩算法对第一组包头进行压缩,使用第二压缩算法对第二组包头进行压缩。
第一设备使用两个压缩算法对同一数据包的两组包头进行压缩,提高了压缩效率。
针对ROHC算法,第一设备使用第一ROHC算法对第一组包头进行压缩,使用第二ROHC算法对对第二组包头进行压缩。
作为一个示例,再次参考图6。对于第一组包头:UDP包头/IP包头,使用第一ROHC算法进行压缩得到第一ROHC包头;对于第二组包头:RTP包头/UDP包头/IP包头,使用第二ROHC算法进行压缩得到第二ROHC包头。对MAC包头使用EHC算法进行压缩得到EHC包头。
针对图6所示的压缩前的数据包,图7进一步给出了另一种压缩后的数据包格式,GTP-U包头的位置与图6中的不同。
可选的,压缩后的数据包,还可能包含GTP-U包头、SCTP包头等未通过ROHC算法或EHC算法压缩的包头。这些包头可以位于ROHC包头和净荷payload之间。PDCP包头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数据包存在未被压缩(或无需压缩)的包头,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未被压缩(或无需压缩)的包头的大小或位置。第一设备在对数据包压缩时,可以无需对这些包头进行压缩。
可选的,针对部分数据包,第一设备使用压缩算法对包头进行压缩时,并不意味第一设备一定能减少包头占用的字节,即压缩后的数据包并不一定比压缩前的数据包更小。例如针对第一设备开始压缩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为了和第二设备建立压缩的上下文,第一设备压缩之后的数据包除了携带原始数据包中的包头中内容之外,还可能携带其他一些信息(例如上下文标识等)。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501和步骤502之间没有耦合关系,在一些场景下,可以由第一设备执行步骤501和步骤502。在另外一些场景下,可以由第二设备配置压缩算法,第一设备使用压缩算法对数据包进行压缩。具体的,例如,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为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第一设备使用第一压缩算法对第一组包头进行压缩,使用第二压缩算法对第二组包头进行压缩。
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中给出的数据包结构,仅仅是一种示例,根据数据包生成时使用的协议不同,数据包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压缩后的数据包也可以有不同的结构。
步骤503、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压缩后的所述数据包。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4、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后,使用第一压缩算法对压缩后的第一组包头进行解压缩,使用第二压缩算法对压缩后的第二组包头进行解压缩。
针对ROHC算法,参考图6,第二设备,使用第一ROHC算法对对压缩后的第一组包头(图6中的第一ROHC包头)进行解压缩,使用第二ROHC算法对压缩后的第二组包头(图6中的第二ROHC包头)进行解压缩,恢复压缩前的数据包。可选的,针对EHC包头,使用EHC算法解压缩得到MAC包头。
可选的,第二设备可以根据步骤501中每个ROHC算法对应的包头的位置来确定各个ROHC算法对应解压缩的包头的位置。即第二设备能获知使用第一ROHC算法对压缩后的第一组包头(图6中的第一ROHC包头)进行解压缩,使用第二ROHC算法对压缩后的第二组包头(图6中的第二ROHC包头)进行解压缩。
进一步可选的,针对步骤502中的PDCP包头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第二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重新组合得到最终的包头,恢复压缩前的数据包。
步骤505、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第二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
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确认第二设备对数据包的解压缩结果,便于第一设备调整压缩算法。
由于第一设备使用了第一ROHC算法和第二ROHC算法,第二设备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解压缩后,可以生成对应第一ROHC算法的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以及对应第二ROHC算法的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例如,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ROHC算法对应的第一组包头是否解压缩成功,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二ROHC算法对应的第二组包头是否解压缩成功。或者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针对第一ROHC算法的上下文是否一致,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针对第二ROHC算法的上下文是否一致。
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具体携带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下面给出两种示例:
反馈信息携带方式示例一:
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独立反馈。每个解压缩反馈信息对应一个PDCP控制PDU(PDCP control PDU)。图8给出了一种,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对应的PDCPcontrol PDU,以及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对应的PDCP control PDU结构示意图。
反馈信息携带方式示例二:
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通过一个PDCP control PDU携带。图9给出了一种,包含两个解压缩反馈信息的PDCP control PDU结构示意图。
图8和图9以3GPP定义的PDCP层格式为例对解压缩反馈信息携带方式进行了举例,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携带方式。图8和图9中,D/C表示该PDCP包是PDCP control PDU还是PDCP data PDU,PDU type表示PDU类型,可以表示PDCP control PDU中携带的控制信息的类型,例如为ROHC反馈,PDCP状态报告,EHC反馈,UDC反馈等,R表示预留,ROHC算法标识用于标识解压缩反馈信息对应的ROHC算法。ROHC算法标识占用的比特数本申请不做限定。可选的,ROHC算法标识还可以通过PDU type来表示。例如通过PDU type中的一些取值,代表第一ROHC算法或第二ROHC算法标识。
上述方案中,步骤504及505为可选步骤。步骤501是可选步骤,可以在步骤502之前执行。步骤505可以在步骤504之后执行。另外,压缩算法可以是第一设备配置,也可以是第二设备配置,还可以由其他设备配置给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一种举例,本申请不做限制。
上述方案中,第一设备通过第一压缩算法对第一组包头进行压缩,通过第二压缩算法对第二组包头进行压缩,提高了通信效率。针对数据包包含两组或多组包头的场景,第一设备同时使用两个或多个ROHC算法,可以实现对两组或多组包头的压缩,提高了通信效率,节省了空口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以第一网络设备使用两个压缩算法为例对方案进行说明,上述方案同样适用于两个以上算法的场景,本文不再赘述。也就是说,针对三组包头或者更多组包头的情况,可以配置或者预设三个或更多个压缩算法,针对不同组的包头分别使用对应的算法进行压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10所示,包括:
步骤10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为数据包的至少一个包头配置UDC算法。
上述第三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一条配置消息携带。上述至少一个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MAC包头、GTP-U包头、GTP-U包头对应的UDP包头/IP包头、RT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可选的,GTP-U扩展头不采用UDC算法压缩。
步骤1001为可选步骤。作为步骤1001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上述算法配置可以由第二设备执行,例如,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四配置信息,所述第四配置信息用于为数据包的至少一个包头配置UDC算法。上述压缩算法也可以是预设的,即针对哪些包头使用UDC算法进行压缩是预定义的。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三配置信息或第四配置信息配置的所述压缩算法只用于对包头进行压缩,不用于对payload进行压缩。
步骤1002、第一设备使用所述UDC算法对所述至少一个包头进行压缩。
可选的,一些包头可能未进行压缩,例如GTP-U扩展头。
PDCP包头可以包括第三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数据包存在未被压缩(或无需压缩)的包头,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未被压缩(或无需压缩)的包头的大小或位置。
步骤1003、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压缩后的所述数据包。
步骤1004、第二设备使用所述UDC算法对至少一个包头进行解压缩。
进一步可选的,针对步骤1002中的PDCP包头携带的第三指示信息或第四指示信息,第二设备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或第四指示信息,重新组合得到最终的包头,恢复压缩前的数据包。
图11给出了一个采用UDC算法进行数据包压缩的示例。对GTP-U包头/UDP包头/IP包头使用UDC算法进行压缩得到UDC包头,而对GTP-U扩展头不进行压缩。
步骤1001为可选步骤,可以在步骤1002之前执行。步骤1004是可选步骤。
上述方案中,第一设备使用UDC算法,对至少一个包头进行压缩,提高了通信效率。
前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或终端设备等,也可以是应用于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或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电路)。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给出的数据传输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通信装置(有时也称为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所述通信装置或通信系统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每个部分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所述模块或单元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或者是软件和硬件结合。下文仅对通信装置和系统进行了简要举例说明,对于方案实现细节,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下文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用于实现图5对应的方法,如图12所示,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单元1201和发送单元1202。
所述处理单元1201用于,使用第一压缩算法对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进行压缩,使用第二压缩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第二组包头进行压缩,所述第一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
所述发送单元1202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压缩后的所述数据包。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发送单元1202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1203;
所述接收单元1203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压缩算法为第一鲁棒性头压缩ROHC算法,所述第二压缩算法为第二鲁棒性头压缩ROHC算法。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接收单元1203还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一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
所述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可以由同一个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CP control PDU携带。
第一组包头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互联网协议IP包头、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包头/IP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实时传输协议RT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封装安全载荷协议ESP包头/IP包头。
所述处理单元1201还可以用于,使用以太头压缩EHC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包头进行压缩。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设备还可以通过处理器和存储器的方式实现。例如,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可以用于调取所述指令,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实现上述方案。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设备可以包括收发电路、收发器、或者收发端口,用于实现前文中接收单元或发送单元的功能。第一设备的功能还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芯片实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用于实现图5对应的方法,如图13所示,第二设备包括接收单元1301和处理单元1302;
所述接收单元130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压缩后的数据包;
所述处理单元1302用于,使用第一压缩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进行解压缩,使用第二压缩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第二组包头进行解压缩,所述第一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
所述接收单元1301还可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1303,所述发送单元1303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
所述第一压缩算法可以为第一鲁棒性头压缩ROHC算法,所述第二压缩算法可以为第二鲁棒性头压缩ROHC算法。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发送单元1303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
所述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可以由同一个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CP control PDU携带。
第一组包头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互联网协议IP包头、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包头/IP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实时传输协议RT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封装安全载荷协议ESP包头/IP包头。
所述处理单元1302还可以用于,使用以太头压缩EHC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包头进行解压缩。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二设备还可以通过处理器和存储器的方式实现。例如,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可以用于调取所述指令,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实现上述方案。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二设备可以包括收发电路、收发器、或者收发端口,用于实现前文中接收单元或发送单元的功能。第二设备的功能还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芯片实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用于实现图10对应的方法,如图14所示,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单元1401和发送单元1402;
所述处理单元1401用于,使用上行链路数据压缩UDC算法对数据包的至少一个包头进行压缩;
所述发送单元1402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压缩后的所述数据包。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发送单元1402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至少一个包头配置所述UDC算法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设备还可以通过处理器和存储器的方式实现。例如,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可以用于调取所述指令,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实现上述方案。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设备可以包括收发电路、收发器、或者收发端口,用于实现前文中发送单元的功能。第一设备的功能还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芯片实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用于实现图10对应的方法,如图15所示,第一设备包括接收单元1501和处理单元1502;
所述接收单元150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压缩后的数据包;
所述处理单元1502用于,使用UDC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至少一个包头进行解压缩。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接收单元150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至少一个包头配置所述UDC算法。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二设备还可以通过处理器和存储器的方式实现。例如,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可以用于调取所述指令,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实现上述方案。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二设备可以包括收发电路、收发器、或者收发端口,用于实现前文中接收单元的功能。第二设备的功能还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芯片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存储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等。
Claims (2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使用第一压缩算法对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进行压缩,使用第二压缩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第二组包头进行压缩,所述第一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压缩后的所述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压缩算法为第一鲁棒性头压缩ROHC算法,所述第二压缩算法为第二鲁棒性头压缩ROHC算法。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一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由同一个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CP control PDU携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第一组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互联网协议IP包头、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包头/IP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实时传输协议RT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封装安全载荷协议ESP包头/IP包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使用以太头压缩EHC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包头进行压缩。
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压缩后的数据包;
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第一压缩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进行解压缩,使用第二压缩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第二组包头进行解压缩,所述第一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包括至少一个包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组包头和第二组包头分别配置第一压缩算法和第二压缩算法。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压缩算法为第一鲁棒性头压缩ROHC算法,所述第二压缩算法为第二鲁棒性头压缩ROHC算法。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压缩算法对应的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解压缩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解压缩反馈信息由同一个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CP control PDU携带。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任一所述的方法,第一组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互联网协议IP包头、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包头/IP包头,所述第二组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实时传输协议RTP包头/UDP包头/IP包头、封装安全载荷协议ESP包头/IP包头。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任一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使用以太头压缩EHC算法对所述数据包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包头进行解压缩。
17.一种第一设备,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18.一种第二设备,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9至16任一所述的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19.一种第一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方法。
20.一种第二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二设备执行权利要求9至16任一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8或9至16任一所述的方法。
22.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8或9至16任一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728593.4A CN118283129A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PCT/CN2023/142345 WO2024140801A1 (zh) | 2022-12-30 | 2023-12-27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728593.4A CN118283129A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283129A true CN118283129A (zh) | 2024-07-02 |
Family
ID=91643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728593.4A Pending CN118283129A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283129A (zh) |
WO (1) | WO2024140801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98511B (zh) * | 2009-08-26 | 2013-04-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中继场景下的头压缩方法及装置 |
CN110891041B (zh) * | 2018-09-07 | 2021-09-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包头压缩的方法、解压缩的方法以及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2586032B (zh) * | 2018-11-15 | 2023-05-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AU2020354589A1 (en) * | 2019-09-27 | 2022-02-1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Joint use of Ethernet header compression and 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 |
CN115278772A (zh) * | 2021-04-30 | 2022-1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2022
- 2022-12-30 CN CN202211728593.4A patent/CN118283129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12-27 WO PCT/CN2023/142345 patent/WO2024140801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140801A1 (zh) | 2024-07-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10131B2 (en) | Configura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JP7303833B2 (ja) |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 |
EP2464063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der compression in network relay scenarios | |
US10660008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11778070B2 (en) | Ethernet header compre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thernet header decompre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MXPA04009799A (es) | Control de enlace de radio para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movil multimedia en tiempo real. | |
US20210266385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 |
EP2547169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in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WO2016141793A1 (zh) | 一种空口协议栈的配置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
CN105491686B (zh) | 数据传输方法、网元设备及通信系统 | |
CN111372287A (zh) | 信号处理方法、接入网设备及多制式接入网设备 | |
CN105532059A (zh) | 配置指示方法和通信设备 | |
CN110831083B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220338288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WO2024140801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3645189B (zh) |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节点、存储介质及系统芯片 | |
WO2023015420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TW202021329A (zh) | 通訊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 |
CN111818567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8869622A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芯片以及通信设备 | |
CN117941460A (zh) |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6634379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118075921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8160354A (zh) | 数据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6636196A (zh)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