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81418A - 冷却结构、电池包和注液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却结构、电池包和注液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281418A CN118281418A CN202410686683.4A CN202410686683A CN118281418A CN 118281418 A CN118281418 A CN 118281418A CN 202410686683 A CN202410686683 A CN 202410686683A CN 118281418 A CN118281418 A CN 1182814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cooling medium
- battery module
- liquid
- cooling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8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电池包和注液方法,冷却结构适用于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包括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包括外壳体和冷却部件,其中,外壳体具有存放腔;外壳体的内壁与电池模组的外壁之间形成充液空间;冷却部件设置在电池模组与外壳体的底壁之间;冷却部件包括侧冷却流道和底冷却流道;侧冷却流道设置有朝向充液空间的第一出液口;底冷却流道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电池模组的下方。通过设置存放腔用于放置电池模组;通过设置充液空间用于填充冷却介质,以通过冷却介质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系统的冷却组件结构复杂,不便于对电池模组实现全面散热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结构、电池包和注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浸没式储能领域中,通常采用冷却组件搭配冷却液的方式来实现电池降温。为了降低浸没电芯的顶部和底部温度,通常在电芯模组的两侧和底部设置冷却部件进行降温。然而,这种冷却组件的流道设计复杂,成本高,并且难以对浸没电芯实现全面的散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结构、电池包和注液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系统的冷却组件结构复杂,不便于对电池模组实现全面散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适用于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包括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包括:外壳体,具有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存放腔;外壳体的内壁与电池模组的外壁之间形成用于填充冷却介质的充液空间,以通过冷却介质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冷却部件,设置在电池模组与外壳体的底壁之间;冷却部件包括侧冷却流道和底冷却流道;其中,侧冷却流道设置有朝向充液空间的第一出液口,以使由侧冷却流道输送的冷却介质输向充液空间内,以对电池模组的侧壁和顶壁进行冷却;底冷却流道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电池模组的下方,以使由底冷却流道输送的冷却介质对电池模组的底壁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侧冷却流道沿外壳体第一长度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出液口为多个,多个第一出液口沿侧冷却流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对输向充液空间内的冷却介质进行分流。
进一步地,底冷却流道沿外壳体第一长度方向延伸;其中,底冷却流道具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分别设置在底冷却流道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第二出液口朝向充液空间,以使流经底冷却流道的冷却介质输向充液空间,以进行循环回流。
进一步地,侧冷却流道与底冷却流道相互连通;或者侧冷却流道与底冷却流道间隔设置且不连通。
进一步地,侧冷却流道具有第一进液口,底冷却流道具有第二进液口;冷却部件还包括:连接流道,连接流道的一端与侧冷却流道远离第一进液口的一端连通;连接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液口连通,以将流经侧冷却流道的至少部分冷却介质输向底冷却流道;其中,连接流道的流通截面面积小于侧冷却流道的流通截面面积;连接流道的流通截面面积小于底冷却流道的流通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电池模组为多个,多个电池模组沿外壳体的第二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使相邻两个电池模组之间以及电池模组与外壳体之间形成多个填充空隙,各个填充空隙沿外壳体第一长度方向延伸;其中:侧冷却流道为多个,侧冷却流道沿外壳体第一长度方向延伸;多个侧冷却流道与多个填充空隙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将冷却介质通过各个侧冷却流道分流后分别输向各个填充空隙;底冷却流道为多个,底冷却流道沿外壳体第二长度方向延伸;多个底冷却流道与多个电池模组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各个底冷却流道内输送的冷却介质对各个电池模组的底壁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外壳体具有与存放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冷却结构还包括:导流部件,设置在存放腔内,导流部件具有相互连通的导流入口和导流通道,导流入口与第一开口连通,导流通道与侧冷却流道和底冷却流道均连通,以通过导流通道向侧冷却流道和底冷却流道输送冷却介质。
进一步地,导流通道沿外壳体的第二长度方向延伸;导流部件还包括:多个导流出口,多个导流出口沿导流通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导流出口的一端与导流通道连通,导流出口的另一端与侧冷却流道和/或底冷却流道连通,以通过多个导流出口将冷却介质分流后输向侧冷却流道和/或底冷却流道;控制阀,设置在导流入口上,以控制导流入口的通断。
进一步地,外壳体包括:箱体,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视液窗,第一开口与侧冷却流道和/或底冷却流道连通;第二开口与存放腔连通,第二开口的设置高度高于存放腔内放置的电池模组的顶部,以使由第一开口输入的冷却介质浸没电池模组后由第二开口输出;视液窗为透明材质,视液窗的至少部分高于存放腔内放置的电池模组的顶部;盖体,盖体与箱体通过紧固件拆卸连接,盖体与箱体之间形成存放腔;盖体包括与存放腔连通的排气口,排气口上设置有泄压阀;其中,盖体与箱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电池包还包括:上述的冷却结构,冷却结构包括外壳体,电池模组设置在外壳体内;注液管道,与外壳体的存放腔连通,以向存放腔内输送冷却介质。
进一步地,冷却介质包括:第一冷却介质,第一冷却介质的密度为ρ1;第二冷却介质,第二冷却介质的密度为ρ2;ρ1小于ρ2;第一冷却介质与第二冷却介质不相溶;其中,第二冷却介质输入存放腔内并将电池模组浸没后,将第一冷却介质输入存放腔内,以使第一冷却介质穿过第二冷却介质输出存放腔,以通过第一冷却介质的循环输送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电池包还包括:感应单元,设置在外壳体的内壁上,感应单元高于电池模组的顶部,以在感应到第二冷却介质后输出换液信号;加压装置,与注液管道连接,以对向注液管道内输送的第一冷却介质进行加压;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感应单元和加压装置通讯连接,以在接收到换液信号后控制加压装置向存放腔内输送第一冷却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注液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电池包,注液方法包括:向冷却结构的外壳体内输送第二冷却介质,直至第二冷却介质的液面等于或高于预定液面;向外壳体内输送第一冷却介质;调节电池包的加压装置对第一冷却介质进行加压的实时压力值,直至第二冷却介质的液面产生气泡并持续第一预定时间;打开外壳体的第二开口,第一冷却介质进行循环输送。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冷却结构适用于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包括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包括外壳体和冷却部件,其中,外壳体具有存放腔;外壳体的内壁与电池模组的外壁之间形成充液空间;冷却部件设置在电池模组与外壳体的底壁之间;冷却部件包括侧冷却流道和底冷却流道;侧冷却流道设置有朝向充液空间的第一出液口;底冷却流道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电池模组的下方。通过设置存放腔用于放置电池模组;通过设置充液空间用于填充冷却介质,以通过冷却介质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通过设置侧冷却流道以使由侧冷却流道输送的冷却介质输向充液空间内,以对电池模组的侧壁和顶壁进行冷却;底冷却流道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电池模组的下方,以使由底冷却流道输送的冷却介质对电池模组的底壁进行冷却,从而通过冷却部件对电池模组进行全方位冷却,实现对电池模组的全面散热,降低冷却结构的设计复杂度,降低成本,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系统的冷却组件结构复杂,不便于对电池模组实现全面散热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包的冷却结构内冷却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包的冷却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结构的冷却部件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结构的冷却部件的第二视角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结构的导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电池模组;2、外壳体;21、存放腔;22、第一开口;23、箱体;24、第二开口;25、视液窗;26、盖体;3、冷却介质;31、第一冷却介质;32、第二冷却介质;4、冷却部件;41、侧冷却流道;42、底冷却流道;43、第一出液口;44、第二进液口;45、第二出液口;46、第一进液口;47、连接流道;5、导流部件;51、导流入口;52、导流通道;53、导流出口;54、控制阀;6、泄压阀;7、密封件;8、注液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适用于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包括电池模组1,冷却结构包括外壳体2和冷却部件4,外壳体2具有用于放置电池模组1的存放腔21;外壳体2的内壁与电池模组1的外壁之间形成用于填充冷却介质3的充液空间,以通过冷却介质3对电池模组1进行冷却;冷却部件4设置在电池模组1与外壳体2的底壁之间;冷却部件4包括侧冷却流道41和底冷却流道42。
其中,侧冷却流道41设置有朝向充液空间的第一出液口43,以使由侧冷却流道41输送的冷却介质3输向充液空间内,以对电池模组1的侧壁和顶壁进行冷却;底冷却流道42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电池模组1的下方,以使由底冷却流道42输送的冷却介质3对电池模组1的底壁进行冷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冷却结构适用于储能系统,冷却结构包括外壳体2和冷却部件4。通过设置存放腔21用于放置电池模组1;通过设置充液空间用于填充冷却介质3,以通过冷却介质3对电池模组1进行冷却;通过设置侧冷却流道41以使由侧冷却流道41输送的冷却介质3输向充液空间内,以对电池模组1的侧壁和顶壁进行冷却;底冷却流道42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电池模组1的下方,以使由底冷却流道42输送的冷却介质3对电池模组1的底壁进行冷却,从而通过冷却部件4对电池模组1进行全方位冷却,实现对电池模组1的全面散热,降低冷却结构的设计复杂度,降低成本,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系统的冷却组件结构复杂,不便于对电池模组实现全面散热的问题。
可选地,冷却部件4为板状,冷却部件4通过模具挤压成型,再通过真空钎焊成型。
具体地,为了对电池模组1的侧壁和顶壁进行冷却,侧冷却流道41沿外壳体2第一长度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出液口43为多个,多个第一出液口43沿侧冷却流道4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对输向充液空间内的冷却介质3进行分流,从而将冷却介质3从充液空间的不同位置输入,以使冷却介质3由下至上输入的过程中对电池模组1的侧壁进行冷却,在冷却介质3将电池模组1浸没时对电池模组1的顶壁进行冷却,避免冷却介质3积存,同时避免对电池模组1的同一位置进行冷却,防止电池模组1的不同位置之间温差过大而对电池模组1造成损害。
同样地,为了对电池模组1的底壁进行冷却,底冷却流道42沿外壳体2第一长度方向延伸;其中,底冷却流道42具有第二进液口44和第二出液口45,第二进液口44和第二出液口45分别设置在底冷却流道42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第二出液口45朝向充液空间,以使流经底冷却流道42的冷却介质3输向充液空间,以进行循环回流,从而使得冷却介质3在底冷却流道42流动的过程中对电池模组1的底壁进行冷却,且使得由第二进液口44输入底冷却流道42的冷却介质3在对电池模组1的底壁进行冷却后,由第二出液口45输出后输入充液空间,对电池模组1的侧壁和顶壁进行冷却,进而实现冷却介质3的循环回流。同时,第二出液口45设置在底冷却流道42远离第二进液口44的一端,以使冷却介质3由第二进液口44输入时,底冷却流道42内的空气由第二出液口45输出,防止底冷却流道42内由于气压过大而损坏。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冷却部件4的具体结构为:
第一种具体结构为:如图3和4所示,侧冷却流道41与底冷却流道42相互连通,其中,侧冷却流道41远离第一进液口46的一端与底冷却流道42的第二进液口44连通,以使冷却介质3由第一进液口46输入侧冷却流道41后,一部分由多个第一出液口43输出至充液空间,对电池模组1的侧壁和顶壁进行冷却;另一部分由第二进液口44输入底冷却流道42中对电池模组1的底壁进行冷却,再由第二出液口45输出至充液空间,对电池模组1的侧壁和顶壁进行冷却的同时完成冷却介质3的循环流动,从而降低冷却部件4的结构复杂度,实现对电池模组1的高效率降温。
第二种具体结构为:侧冷却流道41与底冷却流道42间隔设置且不连通,以使一部分冷却介质3由第一进液口46输入侧冷却流道41后,再由多个第一出液口43输出至充液空间,对电池模组1的侧壁和顶壁进行冷却;另一部分冷却介质3由第二进液口44输入底冷却流道42中对电池模组1的底壁进行冷却后,再由第二出液口45输出至充液空间,对电池模组1的侧壁和顶壁进行冷却的同时完成冷却介质3的循环流动,从而实现对电池模组1的全方位冷却均温,防止电池模组1的各个部位之间的温差过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为了将侧冷却流道41和底冷却流道42相互连通,侧冷却流道41具有第一进液口46,底冷却流道42具有第二进液口44;冷却部件4还包括连接流道47,连接流道47的一端与侧冷却流道41远离第一进液口46的一端连通;连接流道47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液口44连通,以将流经侧冷却流道41的至少部分冷却介质3输向底冷却流道42;其中,连接流道47的流通截面面积小于侧冷却流道41的流通截面面积;连接流道47的流通截面面积小于底冷却流道42的流通截面面积,以通过连接流道47起到加压的作用,使侧冷却流道41内的冷却介质3在通过连接流道47后进行加压,再输入底冷却流道42内。
可选地,连接流道47为缩颈,连接流道47与侧冷却流道41连接处的第一截面面积大于连接流道47的流通截面面积,连接流道47与底冷却流道42连接处的第二截面面积大于连接流道47的流通截面面积;通过将侧冷却流道41与底冷却流道42之间的流道拐弯口设置为缩颈,控制流道的相变程度,保证侧冷却流道41和底冷却流道42的冷却效果一致,从而实现对电池模组1的均温,防止电池模组1的各个外壁之间的温差过大;如果将连接流道47设置为圆柱状管道,则流经连接流道47的冷却介质3的流动速度可能过快,甚至产生逆流现象,将电池模组1的底壁产生的热量带到侧冷却流道41内。
其中,第一截面面积为连接流道47与侧冷却流道41连接处垂直于连接流道47轴线的截面面积;第二截面面积为连接流道47与底冷却流道42连接处垂直于连接流道47轴线的截面面积。
一般地,电池模组1为多个,多个电池模组1沿外壳体2的第二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使相邻两个电池模组1之间以及电池模组1与外壳体2之间形成多个填充空隙,各个填充空隙沿外壳体2第一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为了对多个电池模组1的侧壁同时进行冷却,侧冷却流道41为多个,侧冷却流道41沿外壳体2第一长度方向延伸;多个侧冷却流道41与多个填充空隙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将冷却介质3通过各个侧冷却流道41分流后分别输向各个填充空隙内,以对冷却介质3进行分流,防止各个电池模组1之间的温差过大。
同样地,为了对多个电池模组1的底壁同时进行冷却,底冷却流道42为多个,底冷却流道42沿外壳体2第二长度方向延伸;多个底冷却流道42与多个电池模组1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各个底冷却流道42内输送的冷却介质3对各个电池模组1的底壁进行冷却,以对冷却介质3进行分流。
另外,如图5所示,由于冷却部件4设置有多个侧冷却流道41和多个底冷却流道42,为了使得冷却介质3同时由各个第一进液口46输入,外壳体2具有与存放腔21连通的第一开口22,冷却结构还包括导流部件5,导流部件5设置在存放腔21内,导流部件5具有相互连通的导流入口51和导流通道52,导流入口51与第一开口22连通,导流通道52与侧冷却流道41和底冷却流道42均连通,以通过导流通道52向侧冷却流道41和底冷却流道42输送冷却介质3,以使冷却介质3由导流部件5输入冷却部件4中。
进一步地,为了对输入导流部件5的冷却介质3进行分流,导流通道52沿外壳体2的第二长度方向延伸;导流部件5还包括多个导流出口53和控制阀54,多个导流出口53沿导流通道5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导流出口53的一端与导流通道52连通,导流出口53的另一端与侧冷却流道41和/或底冷却流道42连通,以通过多个导流出口53将冷却介质3分流后输向侧冷却流道41和/或底冷却流道42;控制阀54设置在导流入口51上,以控制导流入口51的通断。
可选地,控制阀54为电磁阀。
具体地,为了放置电池模组1和冷却部件4,外壳体2包括箱体23和盖体26,箱体23包括第一开口22、第二开口24和视液窗25,第一开口22与侧冷却流道41和/或底冷却流道42连通;第二开口24与存放腔21连通,第二开口24的设置高度高于存放腔21内放置的电池模组1的顶部,以使由第一开口22输入的冷却介质3浸没电池模组1后由第二开口24输出;视液窗25为透明材质,视液窗25的至少部分高于存放腔21内放置的电池模组1的顶部;盖体26与箱体23通过紧固件拆卸连接,盖体26与箱体23之间形成存放腔21;盖体26包括与存放腔21连通的排气口,排气口上设置有泄压阀6;其中,盖体26与箱体23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7。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1,电池包还包括上述的冷却结构和注液管道8,冷却结构包括外壳体2,电池模组1设置在外壳体2内;注液管道8与外壳体2的存放腔21连通,以向存放腔21内输送冷却介质3。
具体地,为了实现对电池模组1的高效率降温,冷却介质3包括第一冷却介质31和第二冷却介质32,第一冷却介质31的密度为ρ1;第二冷却介质32的密度为ρ2;ρ1小于ρ2;第一冷却介质31与第二冷却介质32不相溶;其中,第二冷却介质32输入存放腔21内并将电池模组1浸没后,将第一冷却介质31输入存放腔21内,以使第一冷却介质31穿过第二冷却介质32输出存放腔21,以通过第一冷却介质31的循环输送对电池模组1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为了在输入第一冷却介质31后,便于将第二冷却介质32输入充液空间内,电池包还包括感应单元、加压装置和控制模块,感应单元设置在外壳体2的内壁上,感应单元高于电池模组1的顶部,以在感应到第二冷却介质32后输出换液信号;加压装置与注液管道8连接,以对向注液管道8内输送的第一冷却介质31进行加压;控制模块与感应单元和加压装置通讯连接,以在接收到换液信号后控制加压装置向存放腔21内输送第一冷却介质31。
可选地,第一冷却介质31为单相流体或者多相流体;第二冷却介质32为单相流体或者多相流体。
优选地,第二冷却介质32填充在充液空间内,不进行循环流道;第一冷却介质31由第一开口22输入后,穿过设置在第二冷却介质32后由第二开口24输出,实现第一冷却介质31的循环流动,以在第一冷却介质流动的过程中带走电池模组1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气体,从而实现对电池模组1进行降温的同时,将电池模组1产生的气体输出,防止电池包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损坏。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注液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电池包,注液方法包括:向冷却结构的外壳体2内输送第二冷却介质32,直至第二冷却介质32的液面等于或高于预定液面;向外壳体2内输送第一冷却介质31;调节电池包的加压装置对第一冷却介质31进行加压的实时压力值,直至第二冷却介质32的液面产生气泡并持续第一预定时间;打开外壳体2的第二开口24,第一冷却介质31进行循环输送。
可选地,第一预定时间为5s。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注液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S1:打开第一开口22和泄压阀6,将第二冷却介质32输入充液空间内,直至感应单元输出换液信号,停止输入第二冷却介质32;
S3:启动加压装置,并对实时加压值进行调控,通过注液管道8将第一冷却介质31输入充液空间内,通过视液窗观察充液空间内冷却介质3的液面,直至液面产生气泡并持续第一预定时间后,停止对实时加压值调控,并打开第二开口24;
S5:充液空间内的冷却介质由第一开口22持续输入,由第二开口24持续输出,以使第一冷却介质31循环输送,实现对电池模组1的降温;
S7:实时监测电池模组1的温度值,直至温度值低于预定温度值,关闭加压装置,关闭第一开口22和第二开口24,完成冷却工作。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冷却结构适用于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包括电池模组1,冷却结构包括外壳体2和冷却部件4,其中,外壳体2具有存放腔21;外壳体2的内壁与电池模组1的外壁之间形成充液空间;冷却部件4设置在电池模组1与外壳体2的底壁之间;冷却部件4包括侧冷却流道41和底冷却流道42;侧冷却流道41设置有朝向充液空间的第一出液口43;底冷却流道42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电池模组1的下方。通过设置存放腔21用于放置电池模组1;通过设置充液空间用于填充冷却介质3,以通过冷却介质3对电池模组1进行冷却;通过设置侧冷却流道41以使由侧冷却流道41输送的冷却介质3输向充液空间内,以对电池模组1的侧壁和顶壁进行冷却;底冷却流道42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电池模组1的下方,以使由底冷却流道42输送的冷却介质3对电池模组1的底壁进行冷却,从而通过冷却部件4对电池模组1进行全方位冷却,实现对电池模组1的全面散热,降低冷却结构的设计复杂度,降低成本,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系统的冷却组件结构复杂,不便于对电池模组实现全面散热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冷却结构,适用于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包括电池模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
外壳体(2),具有用于放置所述电池模组(1)的存放腔(21);所述外壳体(2)的内壁与所述电池模组(1)的外壁之间形成用于填充冷却介质(3)的充液空间,以通过所述冷却介质(3)对所述电池模组(1)进行冷却;
冷却部件(4),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1)与所述外壳体(2)的底壁之间;所述冷却部件(4)包括侧冷却流道(41)和底冷却流道(42);
其中,所述侧冷却流道(41)设置有朝向所述充液空间的第一出液口(43),以使由所述侧冷却流道(41)输送的所述冷却介质(3)输向所述充液空间内,以对所述电池模组(1)的侧壁和顶壁进行冷却;所述底冷却流道(42)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1)的下方,以使由所述底冷却流道(42)输送的所述冷却介质(3)对所述电池模组(1)的底壁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冷却流道(41)沿所述外壳体(2)第一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出液口(43)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液口(43)沿所述侧冷却流道(4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对输向所述充液空间内的所述冷却介质(3)进行分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冷却流道(42)沿所述外壳体(2)第一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底冷却流道(42)具有第二进液口(44)和第二出液口(45),所述第二进液口(44)和所述第二出液口(45)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冷却流道(42)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出液口(45)朝向所述充液空间,以使流经所述底冷却流道(42)的所述冷却介质(3)输向所述充液空间,以进行循环回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冷却流道(41)与所述底冷却流道(42)相互连通;或者
所述侧冷却流道(41)与所述底冷却流道(42)间隔设置且不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冷却流道(41)具有第一进液口(46),所述底冷却流道(42)具有第二进液口(44);所述冷却部件(4)还包括:
连接流道(47),所述连接流道(47)的一端与所述侧冷却流道(41)远离所述第一进液口(46)的一端连通;所述连接流道(4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液口(44)连通,以将流经所述侧冷却流道(41)的至少部分所述冷却介质(3)输向所述底冷却流道(42);
其中,所述连接流道(47)的流通截面面积小于所述侧冷却流道(41)的流通截面面积;所述连接流道(47)的流通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底冷却流道(42)的流通截面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1)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池模组(1)沿所述外壳体(2)的第二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使相邻两个所述电池模组(1)之间以及所述电池模组(1)与所述外壳体(2)之间形成多个填充空隙,各个所述填充空隙沿所述外壳体(2)第一长度方向延伸;其中:
所述侧冷却流道(41)为多个,所述侧冷却流道(41)沿所述外壳体(2)第一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侧冷却流道(41)与多个所述填充空隙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将所述冷却介质(3)通过各个所述侧冷却流道(41)分流后分别输向各个所述填充空隙;
所述底冷却流道(42)为多个,所述底冷却流道(42)沿所述外壳体(2)第二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底冷却流道(42)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1)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各个所述底冷却流道(42)内输送的所述冷却介质(3)对各个所述电池模组(1)的底壁进行冷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具有与所述存放腔(21)连通的第一开口(22),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
导流部件(5),设置在所述存放腔(21)内,所述导流部件(5)具有相互连通的导流入口(51)和导流通道(52),所述导流入口(51)与所述第一开口(22)连通,所述导流通道(52)与所述侧冷却流道(41)和所述底冷却流道(42)均连通,以通过所述导流通道(52)向所述侧冷却流道(41)和所述底冷却流道(42)输送所述冷却介质(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52)沿所述外壳体(2)的第二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导流部件(5)还包括:
多个导流出口(53),所述多个导流出口(53)沿所述导流通道(5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导流出口(53)的一端与所述导流通道(52)连通,所述导流出口(53)的另一端与所述侧冷却流道(41)和/或所述底冷却流道(42)连通,以通过所述多个导流出口(53)将所述冷却介质(3)分流后输向所述侧冷却流道(41)和/或所述底冷却流道(42);
控制阀(54),设置在所述导流入口(51)上,以控制所述导流入口(51)的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包括:
箱体(23),包括第一开口(22)、第二开口(24)和视液窗(25),所述第一开口(22)与所述侧冷却流道(41)和/或所述底冷却流道(42)连通;所述第二开口(24)与所述存放腔(21)连通,所述第二开口(24)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存放腔(21)内放置的所述电池模组(1)的顶部,以使由所述第一开口(22)输入的所述冷却介质(3)浸没所述电池模组(1)后由所述第二开口(24)输出;所述视液窗(25)为透明材质,所述视液窗(25)的至少部分高于所述存放腔(21)内放置的所述电池模组(1)的顶部;
盖体(26),所述盖体(26)与所述箱体(23)通过紧固件拆卸连接,所述盖体(26)与所述箱体(23)之间形成所述存放腔(21);所述盖体(26)包括与所述存放腔(21)连通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上设置有泄压阀(6);
其中,所述盖体(26)与所述箱体(23)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7)。
10.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外壳体(2),所述电池模组(1)设置在所述外壳体(2)内;
注液管道(8),与所述外壳体(2)的存放腔(21)连通,以向所述存放腔(21)内输送冷却介质(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3)包括:
第一冷却介质(31),所述第一冷却介质(31)的密度为ρ1;
第二冷却介质(32),所述第二冷却介质(32)的密度为ρ2;ρ1小于ρ2;所述第一冷却介质(31)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32)不相溶;
其中,所述第二冷却介质(32)输入所述存放腔(21)内并将所述电池模组(1)浸没后,将所述第一冷却介质(31)输入所述存放腔(21)内,以使所述第一冷却介质(31)穿过所述第二冷却介质(32)输出所述存放腔(21),以通过所述第一冷却介质(31)的循环输送对所述电池模组(1)进行冷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
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外壳体(2)的内壁上,所述感应单元高于所述电池模组(1)的顶部,以在感应到所述第二冷却介质(32)后输出换液信号;
加压装置,与所述注液管道(8)连接,以对向所述注液管道(8)内输送的所述第一冷却介质(31)进行加压;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感应单元和所述加压装置通讯连接,以在接收到所述换液信号后控制所述加压装置向所述存放腔(21)内输送所述第一冷却介质(31)。
13.一种注液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方法包括:
向冷却结构的外壳体(2)内输送第二冷却介质(32),直至所述第二冷却介质(32)的液面等于或高于预定液面;
向所述外壳体(2)内输送第一冷却介质(31);
调节所述电池包的加压装置对所述第一冷却介质(31)进行加压的实时压力值,直至所述第二冷却介质(32)的液面产生气泡并持续第一预定时间;
打开所述外壳体(2)的第二开口(24),所述第一冷却介质(31)进行循环输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686683.4A CN118281418B (zh) | 2024-05-30 | 2024-05-30 | 冷却结构、电池包和注液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686683.4A CN118281418B (zh) | 2024-05-30 | 2024-05-30 | 冷却结构、电池包和注液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281418A true CN118281418A (zh) | 2024-07-02 |
CN118281418B CN118281418B (zh) | 2024-08-06 |
Family
ID=91638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686683.4A Active CN118281418B (zh) | 2024-05-30 | 2024-05-30 | 冷却结构、电池包和注液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281418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20140358A (ko) * | 2021-04-09 | 2022-10-18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냉각 장치 |
US20230291031A1 (en) * | 2022-03-10 | 2023-09-14 | Baidu Usa Llc | Energy storage unit with integrated two-phase cooling |
CN220106662U (zh) * | 2023-06-26 | 2023-11-28 |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 液冷电池包 |
CN117543154A (zh) * | 2023-11-03 | 2024-02-09 | 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 |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
-
2024
- 2024-05-30 CN CN202410686683.4A patent/CN1182814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20140358A (ko) * | 2021-04-09 | 2022-10-18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냉각 장치 |
US20230291031A1 (en) * | 2022-03-10 | 2023-09-14 | Baidu Usa Llc | Energy storage unit with integrated two-phase cooling |
CN220106662U (zh) * | 2023-06-26 | 2023-11-28 |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 液冷电池包 |
CN117543154A (zh) * | 2023-11-03 | 2024-02-09 | 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 |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281418B (zh) | 2024-08-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025511B1 (ko) | 정박형 나사들을 가진 냉각 매니폴드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모듈, 및 상기 전지모듈을 냉각시키기 위한 방법 | |
US10892455B2 (en) | System for producing a battery arrangement | |
CN210668479U (zh) | 电池模组及其动力电池包 | |
CN101971389A (zh) | 有冷却系统的模件式电池系统 | |
CA2531302A1 (en) | Thermally managed battery enclosure for electric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 |
EP0654180B1 (en) | Container for rapid charge accumulators having channels molded in the lid for distributing the electrolyte | |
US20210344064A1 (en) | Battery Module | |
CN118281418B (zh) | 冷却结构、电池包和注液方法 | |
CN213782096U (zh) | 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 | |
EP3796463B1 (en) | Battery pack | |
CN220796893U (zh) | 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 |
US20230163380A1 (en) | Battery pack | |
CN219106298U (zh) | 电池包 | |
CN111602285B (zh) | 集成有用于传输传热流体的通道的电池组的保护壳体 | |
CN217485509U (zh) | 一种燃料电池集成端板 | |
WO2023092532A1 (zh) | 电池、装置、以及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 |
JP2020510170A (ja) | 貯蔵容器、温度調節装置、貯蔵容器を形成する方法及び温度調節方法 | |
CN118281426B (zh) | 分流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 |
KR20220105841A (ko) | 배터리팩 냉각장치 | |
GB2586658A (en) | Improved cell pack thermal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220628018U (zh) | 储能簇及储能集装箱 | |
US20230299375A1 (en) | Data center battery cluster with immersion system | |
CN219226410U (zh) | 电池箱体组件、电池包和电池系统 | |
CN219658951U (zh) | 一种电池组 | |
CN218731525U (zh) | 电池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