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13734A - 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13734A
CN118213734A CN202211637006.0A CN202211637006A CN118213734A CN 118213734 A CN118213734 A CN 118213734A CN 202211637006 A CN202211637006 A CN 202211637006A CN 118213734 A CN118213734 A CN 118213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feeding
signal
body portion
antenna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370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超
王泽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3700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2137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8213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137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转轴、第一天线辐射体以及第二天线辐射体。所述转轴连接于第一本体部以及第二本体部之间,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第一天线辐射体设置于第一本体部的第一端部;第二天线辐射体设置于第二本体部的第二端部,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的朝向相同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均与所述转轴垂直。其中,当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呈夹角状态时,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形成圆极化天线,以支持卫星通信信号的收发。本申请可在电子设备处于正常姿态时,支持卫星通信信号的收发。

Description

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一些电子设备配备了卫星天线,通过卫星天线与卫星建立连接实现卫星通信。然而,现有的卫星天线的结构往往较为复杂,且在使用时往往需要使用者仰头使用电子设备,造成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可在正常姿态下实现卫星通信功能,且结构简单。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转轴、第一天线辐射体以及第二天线辐射体。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以及第二本体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的朝向相同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均与所述转轴垂直。其中,当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呈夹角状态时,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形成圆极化天线或椭圆极化天线,以支持卫星通信信号的收发。
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由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第二端部,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的朝向相同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均与所述转轴垂直,从而,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转轴大致竖直放置,且所述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朝上的正常姿态时,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辐射方向朝上,而能够大致指向卫星的方向,无需仰头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提高了便利性和用户体验,而通过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呈夹角状态,使得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第一天线辐射体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同样会呈夹角状态,而使得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形成圆极化天线或椭圆极化天线,能够减少损耗,有效提高卫星通信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的处于预设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处于预设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的天线相关结构的简单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的天线相关结构的一具体示例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的天线相关结构的另一具体示例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的天线相关结构的再一具体示例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的天线相关结构的其他具体示例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馈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馈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在完全展开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模块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进一步的功能模块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天线相关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厚度”、“宽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申请中的术语“连接”包括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等关系,也包括了电连接等含义。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100(以下称为:电子设备100)的处于预设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本体部1、第二本体部2、转轴3、第一天线辐射体4、第二天线辐射体5。其中,所述转轴3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1以及第二本体部2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1的第一端部1D,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2的第二端部2D,所述第二端部2D与所述第一端部1D的朝向相同且所述第二端部2D与所述第一端部1D均与所述转轴3垂直。其中,当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呈夹角状态时,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形成圆极化天线或椭圆极化天线,以支持卫星通信信号的收发。
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100,由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1的第一端部1D,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2的第二端部2D,且所述第二端部2D与所述第一端部1D的朝向相同且所述第二端部2D与所述第一端部1D均与所述转轴3垂直,从而,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转轴3大致竖直放置,且所述第一端部1D以及第二端部2D朝上的正常姿态时,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的辐射方向朝上,而能够大致指向卫星的方向,无需仰头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提高了便利性和用户体验,而通过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呈夹角状态,使得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1的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2的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同样会呈夹角状态,而使得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形成圆极化天线或椭圆极化天线,能够减少损耗,有效提高卫星通信性能,且结构简单。
其中,图1中所示的预设状态为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夹角状态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1D为所述第一本体部1的顶端,所述第二端部2D为所述第二本体部2的顶端,且所述第一端部1D以及所述第二端部2D一起构成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顶端。从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转轴3大致竖直放置,且所述第一端部1D以及第二端部2D朝上,即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顶端朝上的正常姿态时,能够使得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的辐射方向大致指向卫星的方向,无需仰头使用所述电子设备。
显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1D也可为所述第一本体部1的底端,所述第二端部2D也可为所述第二本体部2的底端,且所述第一端部1D以及所述第二端部2D一起构成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底端。从而,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倒置情况下,用户仍然可以正常姿态握持手机,来实现卫星通信功能。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电子设备100时所采用“顶”和“底”等方位用词主要依据用户手持使用电子设备100时的方位进行阐述,以朝向电子设备100顶侧的位置为“顶”,以朝向电子设备100底侧的位置为“底”,并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电子设备100于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方位的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底端为设置有耳机孔、USB孔的端部,电子设备100的顶端为与设置有耳机孔、USB孔的端部相对的另一端部,也可以指的是设置有摄像头、受话器等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的第一端部1D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二本体2的第二端部2D的端面均为长方形,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以及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为长条形。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1的第一端部1D上,且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端部1D的端面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2的第二端部2D上,且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端部2D的端面的长度方向平行。其中,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第二天线辐射体5、第一端部1D、第二端部2D等的长度方向指的是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第二天线辐射体5、第一端部1D、第二端部2D等的长边的延伸方向。
从而,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呈夹角状态,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1的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2的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同样会呈相应的夹角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之间的夹角可为所述第一本体部1的第一端部1D的长边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的端部2D的长边之间的角度。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之间的夹角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的长边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的长边之间的角度,且大致等于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之间的夹角。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馈源单元6,所述馈源单元6包括第一馈电输出端61以及第二馈电输出端62,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61用于输出第一馈电信号,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用于输出第二馈电信号,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包括第一馈电点41,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包括第二馈电点51,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61与所述第一馈电点41连接,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点41用于接入所述第一馈电信号,所述第二馈电点51用于接入所述第二馈电信号,其中,当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呈夹角状态时,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
从而,通过将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呈夹角状态放置而使得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呈夹角状态,且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受到90°相位差的馈电信号激励,而满足圆极化或椭圆极化所需的相位要求,而能够有效确保卫星通信过程中的卫星通信信号的发射性能。
本申请中,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并非严格意义上的90°,允许一定的偏差。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呈夹角状态,指的是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之间的夹角为大于0°且小于18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之间的夹角为90°时,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的夹角也为90°,满足圆极化天线所需的垂直极化要求,此时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能够形成较为严格的圆极化天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呈夹角状态且不为90°时,即,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呈夹角状态且不为90°时,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之间不是完全的垂直极化,而形成椭圆极化天线,此时的天线辐射性能会低于圆极化天线的天线辐射性能,但是也能够满足卫星通信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形成的圆极化天线或椭圆极化天线的性能较佳,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之间的夹角可为大于10°且小于170°。
请参阅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处于预设状态下的俯视图。其中,图2中所示的预设状态为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夹角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处于夹角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之间的夹角为90°,从而,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之间的夹角也为90°,从而,如前所述的,能够实现较为严格的圆极化天线,而实现卫星通信的最大辐射性能。
即,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之间的夹角为90°时,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形成较为严格的圆极化天线,实现最佳的卫星通信辐射性能。
请一并参阅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包括的天线相关结构的简单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61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与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相同,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以及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连接于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61与所述第一馈电点41之间,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连接于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之间,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61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通过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后馈入所述第一馈电点41,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通过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后馈入所述第二馈电点51,以使得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
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61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与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原本是相同的,但是通过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以及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分别传输至所述第一馈电点41以及所述第二馈电点51后,使得馈入所述第一馈电点41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馈入所述第二馈电点51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从而,满足圆极化天线或椭圆极化天线实现较佳辐射所需的电流相位差。
其中,本申请中,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与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相同指的是相位相同、频率相同,且幅值相等。
请一并参阅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包括的天线相关结构的一具体示例图。如图4所示,也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包括第一馈线L1,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包括第二馈线L2,所述第一馈线L1与所述第二馈线L2的长度差为n+λ/4,其中,λ为卫星通信信号的波长,n为0或正整数。
从而,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馈线L1与所述第二馈线L2的长度差为n+λ/4,从而,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61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经过第一馈线L1传输到达所述第一馈电点后41时,与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经过所述第二馈线L2传输到达所述第二馈电点51时的相位差将为四分之一周期,即为90°。从而,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馈线L1和所述第二馈线L2的长度差而实现了馈入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的馈电信号的相位差为90°。
请参阅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包括的天线相关结构的另一具体示例图。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包括第一馈线L1,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包括第二馈线L2,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或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中还包括移相器X1,所述移相器X1用于对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61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或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
即,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设置移相器X1来对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61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或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进行调整,而使得馈入所述第一馈电点41的第一馈电信号与馈入所述第二馈电点51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也即使得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
其中,在增加了移相器X1后,所述第一馈线L1与所述第二馈线L2长度差可为不满足n+λ/4的任何值,如前所述,λ为卫星通信信号的波长,n为0或正整数。或者,所述第一馈线L1与所述第二馈线L2长度差可为n+λ/4,此时,在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处于夹角状态下时,移相器X1的控制的相移值可为零,而仅通过所述第一馈线L1与所述第二馈线L2的长度差实现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
其中,所述移相器X1可串联于所述第一馈线L1或所述第二馈线L2中。例如,如图5所示,所述移相器X1可串联于所述第一馈线L1中。
请参阅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包括的天线相关结构的再一具体示例图。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再一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包括第一馈线L1,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包括第二馈线L2,且所述第一馈线L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馈线L2的长度。即,再一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馈线L1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馈线L2的长度不同,且具体的,所述第一馈线L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馈线L2的长度。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中还包括衰减器S1,用于对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61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进行衰减,以使得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相同,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形成的圆极化天线或椭圆极化天线的辐射性能。
其中,由于馈线的长度越长,则损耗越大,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包括的第一馈线L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包括的第二馈线L2的长度,因此,所述第一馈电信号经过所述第一馈线L1传输后的损耗较小,而所述第二馈电信号经过所述第二馈线L2传输后的损耗将较大,从而,会使得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大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因此,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中还设置衰减器S1,用于对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61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进行衰减,可以使得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相同。
其中,所述衰减器S1也为串联于所述第一馈线L1中。其中,所述衰减器S1的衰减倍数可根据在未接入所述衰减器S1之前,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进行设定。例如,设未接入衰减器S1时,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为F11,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为F12,则可知所述衰减器S1的衰减倍数为F12/F11。
从而,可在选定了所述第一馈线L1和所述第二馈线L2后,可通过预先测试得出经过所述第一馈线L1与所述第二馈线L2传输后,所述第一馈电点41实际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实际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然后确定所述衰减器S1的衰减倍数,然后在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中设置具有对应衰减倍数的衰减器S1。
其中,图6中仅示意出了衰减器S1和第一馈线L1以及第二馈线L2,显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为通过移相器X1来实现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相差90°时,如图5所示的,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或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中还包括移相器X1。
请参阅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包括的天线相关结构的其他具体示例图。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其他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包括第一馈线L1,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包括第二馈线L2,且所述第一馈线L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馈线L2的长度。即,在其他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馈线L1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馈线L2的长度不同,且具体的,所述第一馈线L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馈线L2的长度。与图6不同之处在于,图7中,为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中包括放大器A1,用于对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进行增强,以使得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相同。
即,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包括的第一馈线L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包括的第二馈线L2的长度,而存在所述第一馈电信号经过所述第一馈线L1传输后的损耗较小,而所述第二馈电信号经过所述第二馈线L2传输后的损耗将较大,从而,会使得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大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的问题时,为通过在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中设置放大器A1,用于对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进行增强,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相同。
其中,所述放大器A1为串联于所述第二馈线L2中。其中,所述放大器A1的放大倍数可根据在未接入所述放大器A1之前,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进行设定。例如,设未接入放大器A1时,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为F11,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为F12,则可知所述放大器A1的放大倍数为F11/F12。
从而,可在选定了所述第一馈线L1和所述第二馈线L2后,可通过预先测试得出经过所述第一馈线L1与所述第二馈线L2传输后,所述第一馈电点41实际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实际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然后确定所述放大器A1的放大倍数,然后在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中设置具有对应放大倍数的放大器A1。
其中,图7中仅示意出了放大器A1和第一馈线L1以及第二馈线L2,显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为通过移相器X1来实现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相差90°时,如图5所示的,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或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中同样还包括移相器X1。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包括的第一馈线L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包括的第二馈线L2的长度,也可同时在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中设置衰减器S1以及在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中设置放大器A1,实现双路调节。
请返回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本体部1为主屏部,所述第二本体部2为副屏部,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1包括第一壳体部11以及第一显示屏12,所述第二本体部2包括第二壳体部21以及第二显示屏22,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屏12与所述第二显示屏22为一体结构,在展开状态下能够实现全屏显示,形成一个完整的显示屏。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00在夹角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显示屏12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屏22为位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弯折内面。其中,当所述电子设备100完全折叠时,所述第一显示屏12与所述第二显示屏22正对且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馈源单元6设置于为主屏部的所述第一本体部1中,因此,用于连接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与所述第一馈电点41的第一馈线L1的长度通常较短,而连接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二馈电输出端62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的第二馈线L2,由于需要穿过转轴3到达所述第二本体部2后,再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2的第二端部2D的第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的第二馈电点51连接,因此,长度往往较长。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包括的第一馈线L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包括的第二馈线L2的长度。而通过前述的处理,可确保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相差90°,且使得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馈线L2可为耐弯折的传输线,例如,可为柔性导线、柔性电路板(FPC)线等等,而可在所述第二馈线L2绕过转轴3的情况下,即使由于所述电子设备100在折叠、展开等状态转换而跟随转轴3转动时,也能够确保不会损坏。
请参阅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馈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馈源单元6包括馈源601和功分器602,所述功分器602包括输入端6021以及两个输出端6022、6023,所述输入端6021与所述馈源601连接,即与所述馈源60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两个输出端6022、6023分别与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以及第二馈电输出端62连接,所述功分器602用于将所述馈源601提供的馈电信号分成所述第一馈电信号以及第二馈电信号,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61以及第二馈电输出端62输出。
即,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通过设置一功分器602而将所述馈源601提供的馈电信号分成相同的所述第一馈电信号以及第二馈电信号,而使得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与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相同。其中,如前所述的,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与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相同指的是,相位相同、频率相同且幅值相等。
其中,所述功分器602具体指的是功率分配器(power divider),为能够将一路输入信号分成两路或多路相同的输出信号的器件。
其中,所述两个输出端6022、6023分别与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以及第二馈电输出端62连接,可包括:所述两个输出端6022、6023分别即为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以及第二馈电输出端62。从而,可避免传导线导致的能量损耗或者相位偏差的不同而导致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与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分器602的两个输出端6022、6023分别与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以及第二馈电输出端62连接,可包括:所述功分器602的两个输出端6022、6023分别通过两根完全相同的传导线分别与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以及第二馈电输出端62连接。从而,由于所述输出端6022与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之间的传导线,和所述输出端6023与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二馈电输出端62之间的传导线完全相同,因此,传输损耗和相位偏差也完全相同,仍然能够确保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与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相同。
请参阅图9,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馈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馈源单元6包括相同的第一馈源603以及第二馈源604,所述第一馈源603的输出端6031与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连接,所述第二馈源604的输出端6041与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二馈电输出端62连接,所述第一馈源603通过所述第一馈源输出端61输出第一馈电信号,所述第二馈源604通过所述第二馈源输出端62输出第二馈电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馈源603和所述第二馈源604为相同的馈源,所述第一馈源603和所述第二馈源604原始输出的馈电信号的幅值相同、相位相同,且频率相同。
从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通过设置两个相同的馈源来输出相同的所述第一馈电信号以及第二馈电信号,而使得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与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相同。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源603的输出端6031与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连接,所述第二馈源604的输出端6041与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二馈电输出端62连接,可包括:所述第一馈源603的输出端6031为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所述第二馈源604的输出端6041为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二馈电输出端62。从而,可避免传导线导致的能量损耗或者相位偏差的不同而导致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与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源603的输出端6031与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连接,所述第二馈源604的输出端6041与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二馈电输出端62连接,还可包括:所述第一馈源603的输出端6031与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馈源604的输出端6041与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二馈电输出端62之间,分别通过两根完全相同的传导线连接。从而,由于所述第一馈源603的输出端6031与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之间的传导线,和所述第二馈源604的输出端6041与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二馈电输出端62之间的传导线完全相同,因此,传输损耗和相位偏差也完全相同,仍然能够确保所述馈源单元6的第一馈电输出端61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与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62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相同。
通过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00可在夹角状态下实现圆极化天线或椭圆极化天线,而能够较好地支持卫星通信信号的收发。
请参阅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在完全展开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还可通过所述转轴3处于完全展开状态,在完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平行,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以及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排列形成第一二元天线阵列Z1。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或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中包括移相器X1,所述移相器X1用于在完全展开状态下调节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或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从而调节所述第一二元天线阵列Z1的天线辐射方向,以使得所述第一二元天线阵列Z1的天线辐射方向指向卫星。
其中,如前所述的,在增加了移相器X1后,所述第一馈线L1与所述第二馈线L2长度差可不为n+λ/4的任何值,如前所述,λ为卫星通信信号的波长,n为0或正整数。或者,所述第一馈线L1与所述第二馈线L2长度差可为n+λ/4,此时,在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处于夹角状态下时,移相器X1的控制的相移值可为零,而仅通过所述第一馈线L1与所述第二馈线L2的长度差实现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差为90°。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不论所述第一馈线L1与所述第二馈线L2长度差如何,均可在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或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中设置移相器X1。
其中,在设置有所述移相器X1后,在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还可通过所述转轴3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也能通过所述移相器X1来改善卫星通信性能。
其中,由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的辐射方向与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相关,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的辐射方向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相关,因此,通过在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或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中设置移相器X1,而可改变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或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的辐射方向。而由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以及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排列形成的第一二元天线阵列Z1的整体天线辐射方向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的天线辐射方向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的天线辐射方向的矢量和,因此,改变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或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的天线辐射方向,则可改变所述第一二元天线阵列Z1的整体天线辐射方向,而使得所述第一二元天线阵列Z1的整体天线辐射方向可朝向卫星所在的位置。其中,所述天线辐射方向,也可称为天线最佳方向。当辐射方向朝向卫星所在的位置时,卫星通信的性能最佳。
从而,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通过所述转轴3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仍然能够实现卫星通信功能。
请参阅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在折叠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还可通过所述转轴3处于折叠状态。其中,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之间的夹角为0°,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以及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的至少部分位置正对而形成第二二元天线阵列Z2,所述移相器X1还用于在折叠状态下调节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或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从而调节所述第二二元天线阵Z2最终的整体天线辐射方向,以使得所述第二二元天线阵的天线辐射方向指向卫星。
同样的,由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以及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形成的第二二元天线阵列Z2的整体天线辐射方向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的天线辐射方向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的天线辐射方向的矢量和,因此,改变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或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的天线辐射方向,则可改变所述第二二元天线阵列Z2的整体天线辐射方向,而使得所述第二二元天线阵列Z2的整体天线辐射方向可朝向卫星所在的位置。
从而,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通过所述转轴3处于折叠状态时,也仍然能够实现卫星通信功能。
请参阅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的功能模块图。其中,图12中示意出了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部分功能模块。如图12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处理器9以及提示单元10。
所述处理器9用于在确定当前需要用到卫星通信功能时,控制所述提示单元产生提示信号,以提示将所述第一本体部1以及所述第二本体部2调整为夹角状态。
其中,由于所述第一本体部1以及所述第二本体部2呈夹角状态时,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形成的圆极化天线或椭圆极化天线的卫星通信性能是较好的,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需要用到卫星通信功能时,控制所述提示单元10产生提示信号,以提示将所述第一本体部1以及所述第二本体部2调整为夹角状态,能够让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形成圆极化天线或椭圆极化天线,而有效提升卫星通信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9可在确定当前无4G、5G等移动通信信号时,或者接收到到用户通过设置菜单开启卫星通信功能的输入操作时,确定当前需要用到卫星通信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示单元10包括显示屏、声音输出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提示信息包括显示信息以及声音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显示屏可为前述的第一显示屏12和/或第二显示屏22,所述声音输出单元可为扬声器等。
其中,所述提示信息例如可为“请将电子设备100折叠到10°-170°中的角度,最佳为90°”,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9还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当前的状态满足支持卫星通信功能的状态时,控制所述提示单元10输出对应的提示信息,例如,所述处理器9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当前处于夹角状态时,控制所述提示单元10输出对应的提示信息,例如,包括:“当前状态下,可支持卫星通信功能”。从而,用户即可知道,后续在需要使用卫星通信功能时,将所述电子设备100调整为对应放置状态。
请参阅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的进一步的功能模块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移相器X1时,所述处理器9还与前述的移相器X1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移相器X1执行相移操作而实现相应的相移值。例如,在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可通过所述转轴3处于折叠状态或完全展开状态时,所述处理器9可控制所述移相器X1进行不同的相移而实现不同的相移值,并每次进行相移后获取对应的卫星通信信号的强度,并在确定出当前的卫星通信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时,确定当前相移的相移值为目标相移值,并控制所述移相器X1以所述目标相移值进行相移,而实现相位偏移为所述目标相移值。或者,所述处理器9可在控制移相器X1进行多次相移后,确定出每次相移对应的卫星通信信号的强度,并确定出强度最大的卫星通信信号对应的相移值为目标相移值,然后控制所述移相器X1以所述目标相移值进行相移,而实现相位偏移为所述目标相移值。
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100配备所述移相器X1后,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中的所述第一本体部1以及所述第二本体部2呈夹角状态而实现圆极化天线或椭圆极化天线时,所述移相器X1控制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指的是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的绝对值为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当前是左旋圆极化天线/左旋椭圆极化天线还是右旋圆极化天线/右旋椭圆极化天线,所述移相器X1还可具体控制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或者-90°。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时,即,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大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90°时,此时实现左旋圆极化天线或左旋椭圆极化天线。而当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时,即,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小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90°时,此时实现右旋圆极化天线或右旋椭圆极化天线。
从而,本申请中,可以适配多种旋向的卫星通信信号的收发,极大地提高了适配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9可根据当前侦测到的卫星通信信号为左旋圆极化信号还是右旋圆极化信号,来控制所述移相器X1实现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或者-90°。或者,所述处理器9可以响应用户的用于设置左旋或右旋的设置操作,来控制所述移相器X1实现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或者-90°。
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也可不配备移相器X1,所述电子设备100可通过预先设置所述第一馈线L1与所述第二馈线L2长度差为n+λ/4,而实现所述第一馈电点41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51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固定的90°相位差。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仅在夹角状态下支持卫星通信信号的收发,且可仅仅固定形成左旋圆极化天线/左旋椭圆极化天线或右旋圆极化天线/右旋椭圆极化天线。
请参阅图1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的天线相关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7或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中还包括路径开关Q1。其中,所述路径开关Q1还可在当前无需使用卫星通信功能时断开,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中的一个与馈源单元6连接,另一个悬空,当所述第一本体部1以及所述第二本体部2呈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中悬空的另一个天线辐射体作为寄生耦合天线,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而可配合支持特定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其中,所述特定频段为所述卫星通信频段之外的频段,例如可为4G、5G、WiFi等通信制式中的频段。
如图14所示,所述路径开关Q1可与所述处理器9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器9用于在确定当前无需使用卫星通信功能时,例如,在确定用户通过设置操作关闭了卫星通信功能时,可控制所述路径开关Q1断开。
如图14所示,所述路径开关Q1可为MOS管,且具体可为设置于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8中,所述处理器9与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而用于输出对应的电平信号而控制所述MOS管导通或断开。当所述处理器9确定当前无需使用卫星通信功能时,控制所述路径开关Q1断开,从而,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馈源单元6连接,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悬空,当所述第一本体部1以及所述第二本体部2呈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作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寄生耦合天线,而可配合支持非卫星通信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从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无需使用卫星通信功能时,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以及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还能作为普通天线辐射体来支持非卫星通信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边框B1,所述边框B1围设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四周,其中,所述边框B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1的第一端部1D的第一子边框B1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2的第二端部2D的第二子边框B12。
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边框B11,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边框B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B1为金属边框,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以及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金属边框通过开设所述缝隙而隔离形成的两个独立的金属边框段。即,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为所述第一子边框B11中开设缝隙而形成的独立金属边框段,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为所述第二子边框B12中开设缝隙而形成的独立金属边框段。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B1为非金属边框,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以及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为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中的金属段。即,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边框B11中的金属段,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为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边框B12中的金属段。
即,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B1也可为塑胶、塑料、陶瓷等非金属的导电性能较低的边框。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以及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则为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B1中的金属段。
其中,当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B1也可为塑胶、塑料、陶瓷等非金属的导电性能较低的边框时,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以及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可为嵌设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中,或者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的内侧面上。
其中,本申请的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为折叠式手机、折叠式电脑等任何具有天线的可折叠式的电子设备。
通过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100,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转轴3大致竖直放置,且所述第一端部1D以及第二端部2D朝上的正常使用姿态时,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的辐射方向朝上,而能够大致指向卫星的方向,用户无需仰头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提高了便利性和用户体验,而通过所述第一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呈夹角状态,使得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1的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2的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同样会呈夹角状态,而使得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4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5形成圆极化天线或椭圆极化天线,能够减少损耗,有效提高卫星通信性能。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本体部;
第二本体部;
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以及第二本体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第一天线辐射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第一端部;
第二天线辐射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的朝向相同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均与所述转轴垂直;
其中,当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呈夹角状态时,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形成圆极化天线或椭圆极化天线,以支持卫星通信信号的收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馈源单元,所述馈源单元包括第一馈电输出端以及第二馈电输出端,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馈电信号,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馈电信号,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二馈电点,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馈电点连接,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馈电点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点用于接入所述第一馈电信号,所述第二馈电点用于接入所述第二馈电信号,其中,当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呈夹角状态时,所述第一馈电点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与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相同,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馈电路径单元以及第二馈电路径单元,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馈电点之间,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馈电点之间,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通过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后馈入所述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通过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后馈入所述第二馈电点,以使得所述第一馈电点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馈电路径单元包括第一馈线,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包括第二馈线,所述第一馈线与所述第二馈线的长度差为n+λ/4,其中,λ为卫星通信信号的波长,n为0或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馈电路径单元包括第一馈线,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包括第二馈线,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或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中还包括移相器,所述移相器用于对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或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第一馈电点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馈电点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之差为9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包括第一馈线,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包括第二馈线,且所述第一馈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馈线的长度,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中还包括衰减器,用于对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输出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进行衰减,以使得所述第一馈电点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馈电点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包括第一馈线,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包括第二馈线,且所述第一馈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馈线的长度,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中还包括放大器,用于对所述第二馈电输出端输出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进行增强,以使得所述第一馈电点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馈电点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幅值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源单元包括馈源和功分器,所述功分器包括输入端以及两个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馈源连接,所述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馈源单元的第一馈电输出端以及第二馈电输出端连接,所述功分器用于将所述馈源提供的馈电信号分成第一馈电信号以及第二馈电信号,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馈电输出端以及第二馈电输出端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源单元包括相同的第一馈源和第二馈源,所述第一馈源的输出端与所述馈源单元的第一馈电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馈源的输出端与所述馈源单元的第二馈电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馈源通过所述第一馈源输出端输出第一馈电信号,所述第二馈源通过所述第二馈源输出端输出第二馈电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还可通过所述转轴处于完全展开状态,在完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平行,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以及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排列形成第一二元天线阵列,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或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中包括移相器,所述移相器用于在完全展开状态下调节所述第一馈电点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与所述第二馈电点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差,从而调节所述第一二元天线阵列的天线辐射方向,以使得所述第一二元天线阵列的天线辐射方向指向卫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还可通过所述转轴处于折叠状态,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之间的夹角为0°,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以及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至少部分位置正对而形成第二二元天线阵列,所述移相器还用于在折叠状态下调节所述第一馈电点接入的第一馈电信号与所述第二馈电点接入的第二馈电信号的相位差,从而调节所述第二二元天线阵的天线辐射方向,以使得所述第二二元天线阵的天线辐射方向指向卫星。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呈夹角状态时,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之间的夹角为大于10°且小于170°。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为所述第一本体部的顶端,所述第二端部为所述第二本体部的顶端,且所述第一端部以及所述第二端部一起构成所述电子设备的顶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以及提示单元,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确定当前需要用到卫星通信功能时,控制所述提示单元产生提示信号,以提示将所述第一本体部以及所述第二本体部调整为夹角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单元包括显示屏、声音输出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提示信号包括显示信号以及声音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3-1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路径单元或所述第二馈电路径单元中还包括路径开关,所述路径开关用于在当前无需使用卫星通信功能时断开,而使得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中的一个与馈源单元连接,另一个悬空,当所述第一本体部以及所述第二本体部呈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中悬空的天线辐射体作为寄生耦合天线,以使得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配合支持特定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其中,所述特定频段为所述卫星通信频段之外的频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边框为金属边框,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为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第一端部的金属边框形成,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为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第二端部的金属边框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边框为非金属边框,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为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第一端部的边框中的金属段,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为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第二端部的边框中的金属段。
CN202211637006.0A 2022-12-16 2022-12-16 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82137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7006.0A CN118213734A (zh) 2022-12-16 2022-12-16 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7006.0A CN118213734A (zh) 2022-12-16 2022-12-16 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13734A true CN118213734A (zh) 2024-06-18

Family

ID=91451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37006.0A Pending CN118213734A (zh) 2022-12-16 2022-12-16 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2137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9340B2 (en) Collapsable portable wireless unit
JP3613525B2 (ja) 携帯無線機
EP1770875A1 (en) Mobile telephone device
JP4372158B2 (ja) 放送用受信機付き携帯電話
US815446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th housing changing between open and closed states
JP4091897B2 (ja) 携帯無線機
EP1732232A1 (en) Portable telephone with broadcast receiver
WO2005031916A1 (ja) 携帯端末の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放送波を受信可能な無線機
WO2006062101A1 (ja) アダプティブアンテナ装置
WO2004049583A1 (ja) 無線通信装置
KR100575787B1 (ko) 위성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 방송 수신용 다이버시티 안테나를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JP2000174527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H11163756A (ja) 携帯無線機
WO2005107015A1 (ja) 放送用受信機付き携帯電話
CN118213734A (zh) 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
WO2006013843A1 (ja) 携帯電話機
KR20120036005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JP4626398B2 (ja) 携帯型無線端末装置
JP4447446B2 (ja) 折畳式携帯無線装置
US20110102285A1 (en) Portable wireless device
US20090015476A1 (en) Variable directivity antenna aparatus
WO2024139532A1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14050122A1 (ja) 携帯無線機
JP2009118091A (ja) 携帯無線機
CN118281537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