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71474A - 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71474A
CN118171474A CN202410333117.5A CN202410333117A CN118171474A CN 118171474 A CN118171474 A CN 118171474A CN 202410333117 A CN202410333117 A CN 202410333117A CN 118171474 A CN118171474 A CN 1181714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hange
result
time sequence
test scene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331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鞠
许诚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u Assembly Jiangsu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u Assembly Jiangsu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u Assembly Jiangsu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u Assembly Jiangsu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331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714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71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714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属于保温性能领域,其中方法包括:执行建筑特征提取,构建建筑特征集合;搭建结构测试场景,并配置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建立阶梯环境测试场景,并执行结构测试场景的顺序测试;进行测试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建立时序温度变化场;将时序温度变化场输入智能处理网络,执行时序温度变化场的平滑处理,并执行温度变化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关联标识生成复合墙板的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本申请解决了现有复合墙板保温性能检测与实际场景应用效果差异大,导致保温性能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对复合墙板保温性能全面立体的评定,提高保温性能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温性能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不断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性能指标要求更加严格。其中,墙体作为重要的建筑围护结构,其节能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总体耗能水平。而新型复合墙体因其兼具结构性能和保温性能的优点,在各类建筑中的应用日渐广泛。为确保复合墙体的实际使用效果符合设计要求,需对其保温性能进行准确可靠的检测与评估。
针对复合墙板保温性能的评定,现有的检测手段主要采用热箱法,即在恒温热箱内按一定温差构建温度场,测试样品的界面温度和热流密度。但这种方法存在客观环境与实际场景应用效果存在差异、测试数据不足以支持全面评估等问题。例如,未考虑墙体的实际几何形态,测试环境难以涵盖建筑物的实际使用环境范围等。这些问题都导致对复合墙体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了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复合墙板保温性能检测缺乏模拟建筑的实际使用环境,对复合墙板保温性能的评定不全面,与实际场景应用效果差异大,导致保温性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执行建筑特征提取,构建建筑特征集合,其中,建筑特征集合为通过连接大数据进行建筑数据交互后提取构建;依据建筑特征集合搭建结构测试场景,并基于结构测试场景中的建筑特征分布配置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其中,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带有与建筑特征集合的关联标识;建立阶梯环境测试场景,并依据阶梯环境测试场景执行结构测试场景的顺序测试,其中,在任意测试执行完成后,当结构测试场景的复合墙板恢复到预设温度区间时,则触发执行下一测试;通过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进行测试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建立时序温度变化场;将时序温度变化场输入智能处理网络,执行时序温度变化场的平滑处理,并执行温度变化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关联标识生成复合墙板的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
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建筑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执行建筑特征提取,构建建筑特征集合,其中,建筑特征集合为通过连接大数据进行建筑数据交互后提取构建;测试场景搭建模块,用于依据建筑特征集合搭建结构测试场景,并基于结构测试场景中的建筑特征分布配置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其中,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带有与建筑特征集合的关联标识;测试场景执行模块,用于建立阶梯环境测试场景,并依据阶梯环境测试场景执行结构测试场景的顺序测试,其中,在任意测试执行完成后,当结构测试场景的复合墙板恢复到预设温度区间时,则触发执行下一测试;实时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通过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进行测试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建立时序温度变化场;温度变化分析模块,用于将时序温度变化场输入智能处理网络,执行时序温度变化场的平滑处理,并执行温度变化分析;检测结果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分析结果和关联标识生成复合墙板的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执行建筑特征提取,通过连接大数据获得建筑包含的各类特征数据,得到建筑特征集合,为构建符合实际场景的测试环境提供基础,确保检测的真实性;依据获取的建筑特征集合搭建结构测试场景,配置对应位置的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设置涵盖建筑物实际使用环境的阶梯环境测试场景,触发多次热响应测试,支撑后续对保温性能的评估;采集测试过程的详细时序温度数据,建立时序温度变化场,为智能分析网络提供原始输入;将时序温度变化场输入智能处理网络,对数据进行处理,自动执行温度变化分析,并生成准确可靠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复合墙板保温性能检测缺乏模拟建筑的实际使用环境,对复合墙板保温性能的评定不全面,与实际场景应用效果差异大,导致保温性能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构建精确的结构测试场景,设置涵盖使用环境范围的测试条件,实现对复合墙板保温性能全面立体的评定,提高保温性能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中完成温度变化分析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建筑特征提取模块11,测试场景搭建模块12,测试场景执行模块13,实时数据采集模块14,温度变化分析模块15,检测结果生成模块16。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首先,通过对建筑信息进行特征提取,构建包含墙体详细几何、材料等信息的建筑特征集合,以此搭建精确的结构测试场景,确保检测环境与实际场景的高度吻合,保证了后续获取的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其次,设置涵盖建筑物实际使用环境温度范围的阶梯环境测试场景,控制每个温度级下的测试时间,获取复合墙板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足够完整和详尽的热响应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最后,采用智能分析网络处理检测数据,挖掘数据内在的规律,提取关键特征,形成对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并标识不同部位的性能参数,实现对复合墙板保温性能的准确可靠的判定。
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执行建筑特征提取,构建建筑特征集合,其中,所述建筑特征集合为通过连接大数据进行建筑数据交互后提取构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筑特征是指影响建筑物保温性能的各种建筑构造,例如,建筑物的平面、L形角等空间特征。当温度传热到这些特征空间时,会产生传热过程,为准确评价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需要考虑建筑特征的影响。
具体而言,首先,通过与各类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数据进行交互,获取建筑平面图、墙体结构图等数据。然后,利用图像识别、模式识别等方式识别墙体中的门、窗等开口,以及墙体相连处的内、外角等特征。随后,依据识别出的建筑特征,提取出建筑特征集合,即平面、L形角等特征空间的位置和尺寸数据,为后续的测试场景构建和传感器布置提供依据。
通过对连接的建筑大数据进行分析提取,获取建筑特征参数,构建建筑特征集合,为保温性能检测提供数据支持,提高检测的精确性。
依据所述建筑特征集合搭建结构测试场景,并基于结构测试场景中的建筑特征分布配置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热流量计带有与建筑特征集合的关联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如Revit、Sketchup等,导入提取的由建筑平面图、墙体结构图、门窗开口数据等组成的建筑特征集合。其次,在三维建模软件中,依据墙体结构图构建墙体模型,并在墙体上根据门窗开口数据开设对应的开口,对接建筑平面图,建立房间、过道等空间平面模型,并与墙体模型进行布置组合,形成完整的建筑物数字模型。然后,在建筑物数字模型中标注出建筑特征集合中包含的各类特征,如平面、内外角、门窗开口等,并记录这些特征的位置坐标、尺寸参数等,形成建筑特征分布信息。接着,将打有特征标注的建筑物数字模型和建筑特征分布信息导入到模拟测试软件平台中,如ANSYS等,以建筑物数字模型和建筑特征分布信息形成结构测试场景,为检测模拟和数据提取提供场景支撑。
随后,分析结构测试场景中墙体的主要特征构成,确定需要布置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的特征区域,如平面墙体、内外角、门窗附近、不同建筑材料的交界面等。之后,根据特征区域的位置和尺寸设定传感器的数量,确保可以全面覆盖不同特征部位。此后,在结构测试场景中对确定的特征区域进行传感器网格化布置,即在这些部位对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进行网格化配置。同时,为每个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配置唯一的标识代码,该代码与对应的建筑特征保持关联,例如,平面墙体区域的传感器标识中包含所在平面墙的坐标信息;室内外角处的传感器标识中包含角位置和尺寸数据等。通过关联标识的配置设计,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索引,准确判定温度、热流量测试值与建筑特征的对应关系,为检测分析建立基础。
建立阶梯环境测试场景,并依据所述阶梯环境测试场景执行结构测试场景的顺序测试,其中,在任意测试执行完成后,当结构测试场景的复合墙板恢复到预设温度区间时,则触发执行下一测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在模拟测试软件平台上,搭建出阶梯环境测试场景,该阶梯环境测试场景包含温度按阶梯式梯度变化的多个虚拟环境,如环境1温度为10°C,环境2为0°C,环境3为-10°C,以此类推。然后,依据阶梯式温度分布,使结构测试场景依次经受不同环境温度的考验,即将结构测试场景放置于环境1中进行第一轮测试,测试结束后放置于环境2中进行第二轮测试,以此类推反复测试。其中,在每次测试结束后,需要判断结构测试场景中的复合墙板是否已经恢复到预设温度区间,以判断复合墙板是否已恢复到温度平衡状态的温度范围,如将预设温度区间上下限分别设定为常温环境下复合墙板材料温度的正负5°C。只有结构测试场景的复合墙板恢复到预设温度区间这一指定范围内后,才会触发下一轮测试的启动,避免上一轮测试环境对下一轮测试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测试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具有可分析性。
通过建立阶梯式温度分布的测试流程,使复合墙板经历不同环境下的测试,符合实际建筑环境的温度变化模式,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
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热流量计进行测试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建立时序温度变化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依据阶梯环境测试场景启动结构测试场景的顺序测试后,在测试过程中,布置于结构测试场景中的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对复合墙体进行实时的温度和热流量监测。同时,依据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位置标识与采集时间标识,组织并存储不同位置不同时间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包括温度、热流量、位置坐标、检测时间等,并以时间顺序整理存入数据库。然后,从数据库中查询不同位置序列的数据,组织生成不同点的温度随时间序列曲线和热流量随时间序列曲线,使同一位置不同类型的检测数据实现对应聚合,构成时序温度变化场。
通过动态获取复合墙体在不同构造和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温度分布变化信息,并以时序数字化的形式进行记录,得到时序温度变化场,为温度变化分析奠定基础。
将所述时序温度变化场输入智能处理网络,执行时序温度变化场的平滑处理,并执行温度变化分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将构建的时序温度变化场输入到预设的智能处理网络中,该智能处理网络由多组处理模型组成,可对时序温度变化场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其次,智能处理网络通过数据预处理模型对原始的时序温度变化场进行平滑处理,对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零散异常点进行滤波除去,生成平滑连接的时序温度变化场数据。然后,智能处理网络依据数据计算模块,根据测试过程的时间段信息,依次计算出每个时间节点的温度变化速率,判断温度变化速率的正负以及速率值的大小,分析整个温度变化过程的上升和下降趋势。同时,计算测试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波动情况和波动频率,判断温度变化是否平稳,并统计不同部位温度变换特征的相似度,分析保温均匀性。通过对时序温度变化场中温度变化速率、温度变化波动、温度变化均匀性等进行分析,实现对复合墙板在不同测试环境下的温度变化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通过执行温度变化分析,全面判断出复合墙板在不同环境温度影响下的温度响应方式和内部热传导规律,为评价复合墙板的综合保温性能提供依据。
根据分析结果和所述关联标识生成复合墙板的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得到执行温度变化分析后的分析结果后,首先,查询所有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与建筑特征集合的关联标识,提取温度传感器、热流量计与建筑特征的关联关系。同时,对应查询分析结果中各传感器对应的分析结果特征,如温度变化速率、温度波动度等。然后,通过关联关系,建立分析结果特征和对应建筑特征之间的关联对应关系。接着,对每个建筑特征位置,评价其分析结果特征,判断该位置的保温性能,例如,布置在室内外角的某温度传感器,其变化曲线表明角部位存在较快速率的温度流失,根据该传感器位置标识中包含的“室内外角”特征,判定该室内外角位置的保温性能较差。接着,汇总所有建筑特征位置的保温性能评价,构成表示复合墙板不同位置保温性能的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实现对复合墙板保温性能准确可靠的检测。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通过第一处理子通道执行时序温度变化场的同一环境测试场景下的时序数据分离,建立场景时序数据集,所述第一处理子通道为智能处理网络的功能单元;
依据所述场景时序数据集建立环境测试场景的全局评价窗口,并对所述场景时序数据集进行环境测试场景的终值特征聚合分析,根据终值特征聚合分析结果配置与环境测试场景对应的局部窗口;
通过所述局部窗口和所述全局评价窗口进行场景时序数据集的环境测试场景的终值平滑优化,获得第一去噪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去噪结果完成温度变化分析。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首先,调用智能处理网络中设置的第一处理子通道对时序温度变化场来进行操作,该处理子通道是智能处理网络框架中的一个功能模块单元。该第一处理子通道依据阶梯环境测试场景中不同环境温度的测试轮次,从采集的时序温度变化场中分离出不同环境测试场景下的温度时序数据片段,使得相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数据形成独立的场景时序数据集,例如,形成环境1场景数据集,环境2场景数据集,依此类推,直至环境10场景数据集的场景时序数据集。然后,依据输出的场景时序数据集,确定本次分析处理的目标环境,例如选取环境5场景数据集。
随后,根据选取的场景时序数据集的时间跨度,建立起对应长度的全局评价窗口,用以平滑优化环境5下的整个温度-时间曲线,读取环境5场景下各传感器终态温度,并进行聚合分析,判断不同位置的温度终值分布规律,反映该环境温度对墙体传热的总体影响过程,得到终值特征聚合分析结果。之后,根据终值特征聚合分析结果,配置局部评价窗口的时间跨度,用以针对环境5的不同阶段的温度变化过程进行具体适应性优化。接着,同时调用配置的全局评价窗口和多个局部窗口,针对当前处理的场景时序数据集进行联合优化,先以全局评价窗口对选取的场景时序数据集进行滑动筛选,消除温度-时间曲线中与环境5相关的整体偏差,生成全局性优化结果,再以不同局部窗口分别针对温度-时间曲线中不同段的变化过程进行定向优化,例如细化消除开端、中段和末端的传热规律波动。然后,对局部窗口和全局评价窗口的处理结果进行叠加整合,使环境温度的干扰影响降至最低,准确反映复合墙板的真实传热规律,构建出精密优化的温度-时间曲线,作为第一去噪结果。随后,将第一去噪结果作为当前的分析基础,计算温度-时间曲线的导数,判断温度升降的加速度、稳定性等传热特征,分段计算温度变化的开始速率、中间速率和结束速率的差值,反映传热过程的特征等,以对去噪后的温度时序数据的多角度分析判断,从而实现温度变化分析,揭示复合墙板的真实保温性能。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去噪结果同步至第二处理子通道,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子通道为所述智能处理网络的功能单元;
配置预设宽容阈值,通过所述预设宽容阈值执行同一环境测试场景下的同一特征的第一去噪结果时序平滑处理,获得第二去噪结果;
对所述第二去噪结果进行时序数据点间的集团聚合,根据集团聚合结果执行特征降维,获取降维分布点;
通过所述降维分布点完成温度变化分析。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智能处理网络还包括第二处理子通道,该第二处理子通道是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与第一处理子通道一样,均为预先搭建的智能处理网络的组成部分,二者可以进行数据及输出结果的互通传递。在获取第一去噪结果后,将该第一去噪结果传输导入到智能处理网络的第二处理子通道中,以针对相同环境条件下的相同特征部位的多路温度时序曲线进行进一步分析。然后,根据当前环境测试场景中设定的环境参数范围,配置对应的预设宽容阈值,该预设宽容阈值是指同一环境条件下,允许同一特征不同位置温度存在的最大差值限度。随后,读取第一去噪结果中同一环境测试场景下的同一特征的不同传感器的温度时序曲线,依据预设宽容阈值对同特征多曲线进行关联性分析和相对误差约束,使不同位置的温度时序数据被约束成特征相关性更高、变化趋势更一致的数据组,得到第二去噪结果。
接着,读取第二去噪结果中的多路温度时序数据,采用类DBSCAN算法等集团检测方法,基于时序数据点之间的距离密度关系,将数据点聚合成一个个离散的类簇,即进行时序数据的集团聚合,得到集团聚合结果。其后,计算每个聚合类簇内部的均值、方差等特征,并构建类别评价函数对类簇进行排序和筛选,通过精简合并的方式降低类别总数。之后,以保留下来的聚类中心点作为特征表达,进行时域上数据维度的降维,输出这组低维离散点作为降维分布点,突出环境温度变化对复合墙板影响的主要组分和规律,提升分析解释性。然后,以降维分布点为基础,分析降维分布点之间在时间轴上的距离间隔,判断环境温度对特征影响的时间相关性,分析降维分布点的数值高低和增减变化,分析环境温度驱动下特征温度的详细响应过程;分析降维分布点在时间轴上的密度分布,评估环境温度的热作用对特征区的影响集中程度,从而有效判定环境温度变化对复合墙板温度影响的热驱动模式和内部热传导规律,完成温度变化分析。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对所述集团聚合结果进行集团大小评价,生成第一降维约束;
对所述集团聚合结果进行集团稳定评价,生成第二降维约束;
通过所述第一降维约束、所述第二降维约束进行集团聚合结果的低维空间保留点设定,以生成所述降维分布点。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得到集团聚合结果后,集团聚合结果中每个聚合类簇包含的数据量的大小。首先,对每个聚合类簇中的数据量进行计算并生成评分,得到集团大小评分,其中,数据量越大的聚合类簇,其重要性越高,评分也越高。然后,根据集团大小评分,得到表示类簇对后续降维结果影响第一降维约束条件,其中,集团大小评分越高的聚合类簇,在降维到低维空间结果中保留数据点的数量也越多。
同时,针对每个聚合类簇中包含的数据,评估每个聚合类簇中各数据之间的紧密程度,作为评判类簇内部稳定性的依据。例如,计算聚合类簇中数据之间的距离均值和标准差,距离均值越小且标准差越小,则说明数据分布越稳定。之后,对各聚合类簇的稳定程度进行打分,形成表示聚合类簇稳定性水平的第二降维约束,较高稳定性的聚合类簇在进行向低维空间的特征降维中,保留的数据点数量相对更多。
随后,同时调用生成的第一降维约束和第二降维约束,进行集团聚合结果的低维空间保留点的设定。其中,第一降维约束体现类簇数据量对保留需求的影响,第二降维约束体现类簇内部稳定性对保留需求的影响。然后,根据降维需求设置权重系数,对第一降维约束和第二降维约束进行线性组合,生成各聚合类簇的保留需求。之后,依照各聚合类簇的保留需求,确定各类簇在降维到低维空间表达时需要保留的数据点数,依次删减类簇内数据,形成降维分布点。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去噪结果中的时序数据点进行以时序数据点为中心的高斯分布,并基于构建结果生成数据点的条件相似度;
通过所述第一降维约束、所述第二降维约束生成低维空间保留点的数量约束,并通过所述条件相似度执行在数量约束下的低维空间保留点位置评价寻优;
根据评价寻优结果完成低维空间保留点设定。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首先,依据第二去噪结果输出的时序数据集,选择其中包含的全部时序数据点,以每个时序数据点为中心,对其他数据点计算高斯核距离,建立数据点之间的距离矩阵,反映不同数据点之间的数值距离及相关性紧密程度。然后,基于距离矩阵,计算各数据点之间的条件概率,作为数据点的条件相似度。其中,每两个数据点之间的条件概率高,则表示这两个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较强。
随后,设置第一降维约束和第二降维约束的权重比例,以对第一降维约束和第二降维约束进行线性组合,得到每个类簇在进行低维映射时,需要保留的数据点的数量上限,即数量约束。接着,在数量约束的限制下,依据数据点的条件相似度,搜索求解优化每个类簇内需要保留的数据点的具体索引,使保留数据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达到最大,输出数量约束下的低维空间保留点的评价寻优结果,包含每个类簇内需要保留传递到低维表达的具体数据点以及其索引。之后,调用评价寻优结果,按索引选择每个类簇中的特定数据点,并只保留选中的数据点到低维表示空间,完成低维空间保留点的设定,为挖掘温度变化特征奠定基础。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基于所述降维分布点进行温度变化速率计算,根据温度变化速率的速率结果和速率分布均匀度生成第一温度变化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去噪结果获得各个环境测试场景的终值,通过所述终值生成第二温度变化分析结果;
通过所述第一温度变化分析结果和第二温度变化分析结果完成温度变化分析。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首先,读取得到的温度时序数据的降维分布点,计算相邻两个降维分布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温度数值变化量,并结合时间间隔得到温度变化的速率值,作为速率结果。然后,分析所有速率值的绝对大小以及正负情况,评估速率值在时间轴上的标准差,判断温度变化的稳定性,作为速率分布均匀度。随后,将得到的温度变化速率的速率结果和速率分布均匀度作为第一温度变化分析结果。
同时,回溯访问得到的温度时序数据的第一去噪结果,包含了复合墙板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温度-时间响应过程数据。然后,依次检索各环境温度对应的温度时序曲线,并提取其时间进程终点处的稳定温度数值,得到各环境下的终态温度。进而,通过比较不同环境的终值温度,分析环境温度升高对温度终态的影响关系,形成第二温度变化分析结果。
之后,同时调用生成的第一温度变化分析结果和第二温度变化分析结果。其中,第一温度变化分析结果反映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详细动态过程,第二温度变化分析结果反映环境条件对温度稳定终值的整体影响。随后,设置两种温度变化分析结果的权重比例,在权重约束下,寻找两种分析结果符合一致的温度变化模式,即满足动态详细过程与整体稳态特征的温度变化规律,完成温度变化分析。通过多源分析结果的融合应用,克服单一分析方向的偏差,提升温度变化分析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配置检测的标识设定阈值;
通过所述标识设定阈值执行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触发评价;
根据触发评价结果完成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的等级触发标识。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首先,预先配置检测的标识设定阈值,为等级划分提供依据。该标识设定阈值是指区分检测结果中结构保温性能好坏的一组定量条件,根据复合墙板保温性能评价的具体指标进行设定。例如,选择“允许温度流失最大值”作为判定指标,配置对应的优秀级、良好级、合格级的温度流失阈值,如温度流失在2℃内为优秀,2-5℃为良好,5-8℃为合格。然后,调用得到的复合墙板保温性能检测的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例如温度流失值为3.2℃,将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与标识设定阈值进行对照比对,判断检测结果数值所处的范围区间,即判定其所属的结果质量等级,得到触发评价结果。在本例中,温度流失3.2℃低于良好级的上限5℃,因此触发评价结果判定为良好级。之后,调用所获取的触发评价结果,将文本等级转换生成对应的等级触发标识,例如,将良好级转换生成符号化的两颗星标识,同理,优秀级生成三颗星标识,合格级生成一颗星标识。通过引入直观的、统一的等级触发标识,使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更加直观,也方便对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的判断。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执行建筑特征提取,构建建筑特征集合,为搭建真实的测试场景提供基础。依据建筑特征集合搭建结构测试场景,并基于结构测试场景中的建筑特征分布配置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实现测试环境与实际场景的高度契合。建立阶梯环境测试场景,并依据阶梯环境测试场景执行结构测试场景的顺序测试,为获取完整的墙体热响应数据提供基础。通过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进行测试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建立时序温度变化场,为温度变化分析奠定基础。将时序温度变化场输入智能处理网络,执行时序温度变化场的平滑处理,并执行温度变化分析,实现对复合墙体的保温性能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关联标识生成复合墙板的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
建筑特征提取模块11,用于执行建筑特征提取,构建建筑特征集合,其中,所述建筑特征集合为通过连接大数据进行建筑数据交互后提取构建;
测试场景搭建模块12,用于依据所述建筑特征集合搭建结构测试场景,并基于结构测试场景中的建筑特征分布配置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热流量计带有与建筑特征集合的关联标识;
测试场景执行模块13,用于建立阶梯环境测试场景,并依据所述阶梯环境测试场景执行结构测试场景的顺序测试,其中,在任意测试执行完成后,当结构测试场景的复合墙板恢复到预设温度区间时,则触发执行下一测试;
实时数据采集模块14,用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热流量计进行测试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建立时序温度变化场;
温度变化分析模块15,用于将所述时序温度变化场输入智能处理网络,执行时序温度变化场的平滑处理,并执行温度变化分析;
检测结果生成模块16,用于根据分析结果和所述关联标识生成复合墙板的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
进一步的,温度变化分析模块15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通过第一处理子通道执行时序温度变化场的同一环境测试场景下的时序数据分离,建立场景时序数据集,所述第一处理子通道为智能处理网络的功能单元;
依据所述场景时序数据集建立环境测试场景的全局评价窗口,并对所述场景时序数据集进行环境测试场景的终值特征聚合分析,根据终值特征聚合分析结果配置与环境测试场景对应的局部窗口;
通过所述局部窗口和所述全局评价窗口进行场景时序数据集的环境测试场景的终值平滑优化,获得第一去噪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去噪结果完成温度变化分析。
进一步的,温度变化分析模块15还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将所述第一去噪结果同步至第二处理子通道,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子通道为所述智能处理网络的功能单元;
配置预设宽容阈值,通过所述预设宽容阈值执行同一环境测试场景下的同一特征的第一去噪结果时序平滑处理,获得第二去噪结果;
对所述第二去噪结果进行时序数据点间的集团聚合,根据集团聚合结果执行特征降维,获取降维分布点;
通过所述降维分布点完成温度变化分析。
进一步的,温度变化分析模块15还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对所述集团聚合结果进行集团大小评价,生成第一降维约束;
对所述集团聚合结果进行集团稳定评价,生成第二降维约束;
通过所述第一降维约束、所述第二降维约束进行集团聚合结果的低维空间保留点设定,以生成所述降维分布点。
进一步的,温度变化分析模块15还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对所述第二去噪结果中的时序数据点进行以时序数据点为中心的高斯分布,并基于构建结果生成数据点的条件相似度;
通过所述第一降维约束、所述第二降维约束生成低维空间保留点的数量约束,并通过所述条件相似度执行在数量约束下的低维空间保留点位置评价寻优;
根据评价寻优结果完成低维空间保留点设定。
进一步的,温度变化分析模块15还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基于所述降维分布点进行温度变化速率计算,根据温度变化速率的速率结果和速率分布均匀度生成第一温度变化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去噪结果获得各个环境测试场景的终值,通过所述终值生成第二温度变化分析结果;
通过所述第一温度变化分析结果和第二温度变化分析结果完成温度变化分析。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等级触发标识模块,该模块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配置检测的标识设定阈值;
通过所述标识设定阈值执行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触发评价;
根据触发评价结果完成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的等级触发标识。
综上所述的方法的任意步骤都可作为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存储在不设限制的计算机存储器中,并可以被不设限制的计算机处理器调用识别用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一项方法,在此不做多余限制。
进一步的,综上所述的第一或第二可能不止代表次序关系,也可能代表某项特指概念,和/或指的是多个元素之间可单独或全部选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执行建筑特征提取,构建建筑特征集合,其中,所述建筑特征集合为通过连接大数据进行建筑数据交互后提取构建;
依据所述建筑特征集合搭建结构测试场景,并基于结构测试场景中的建筑特征分布配置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热流量计带有与建筑特征集合的关联标识;
建立阶梯环境测试场景,并依据所述阶梯环境测试场景执行结构测试场景的顺序测试,其中,在任意测试执行完成后,当结构测试场景的复合墙板恢复到预设温度区间时,则触发执行下一测试;
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热流量计进行测试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建立时序温度变化场;
将所述时序温度变化场输入智能处理网络,执行时序温度变化场的平滑处理,并执行温度变化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和所述关联标识生成复合墙板的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处理子通道执行时序温度变化场的同一环境测试场景下的时序数据分离,建立场景时序数据集,所述第一处理子通道为智能处理网络的功能单元;
依据所述场景时序数据集建立环境测试场景的全局评价窗口,并对所述场景时序数据集进行环境测试场景的终值特征聚合分析,根据终值特征聚合分析结果配置与环境测试场景对应的局部窗口;
通过所述局部窗口和所述全局评价窗口进行场景时序数据集的环境测试场景的终值平滑优化,获得第一去噪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去噪结果完成温度变化分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去噪结果同步至第二处理子通道,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子通道为所述智能处理网络的功能单元;
配置预设宽容阈值,通过所述预设宽容阈值执行同一环境测试场景下的同一特征的第一去噪结果时序平滑处理,获得第二去噪结果;
对所述第二去噪结果进行时序数据点间的集团聚合,根据集团聚合结果执行特征降维,获取降维分布点;
通过所述降维分布点完成温度变化分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集团聚合结果进行集团大小评价,生成第一降维约束;
对所述集团聚合结果进行集团稳定评价,生成第二降维约束;
通过所述第一降维约束、所述第二降维约束进行集团聚合结果的低维空间保留点设定,以生成所述降维分布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去噪结果中的时序数据点进行以时序数据点为中心的高斯分布,并基于构建结果生成数据点的条件相似度;
通过所述第一降维约束、所述第二降维约束生成低维空间保留点的数量约束,并通过所述条件相似度执行在数量约束下的低维空间保留点位置评价寻优;
根据评价寻优结果完成低维空间保留点设定。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降维分布点进行温度变化速率计算,根据温度变化速率的速率结果和速率分布均匀度生成第一温度变化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去噪结果获得各个环境测试场景的终值,通过所述终值生成第二温度变化分析结果;
通过所述第一温度变化分析结果和第二温度变化分析结果完成温度变化分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配置检测的标识设定阈值;
通过所述标识设定阈值执行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触发评价;
根据触发评价结果完成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的等级触发标识。
8.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所述系统包括:
建筑特征提取模块,所述建筑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执行建筑特征提取,构建建筑特征集合,其中,所述建筑特征集合为通过连接大数据进行建筑数据交互后提取构建;
测试场景搭建模块,所述测试场景搭建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建筑特征集合搭建结构测试场景,并基于结构测试场景中的建筑特征分布配置温度传感器和热流量计,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热流量计带有与建筑特征集合的关联标识;
测试场景执行模块,所述测试场景执行模块用于建立阶梯环境测试场景,并依据所述阶梯环境测试场景执行结构测试场景的顺序测试,其中,在任意测试执行完成后,当结构测试场景的复合墙板恢复到预设温度区间时,则触发执行下一测试;
实时数据采集模块,所述实时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热流量计进行测试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建立时序温度变化场;
温度变化分析模块,所述温度变化分析模块用于将所述时序温度变化场输入智能处理网络,执行时序温度变化场的平滑处理,并执行温度变化分析;
检测结果生成模块,所述检测结果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分析结果和所述关联标识生成复合墙板的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结果。
CN202410333117.5A 2024-03-22 2024-03-22 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81714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33117.5A CN118171474A (zh) 2024-03-22 2024-03-22 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33117.5A CN118171474A (zh) 2024-03-22 2024-03-22 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71474A true CN118171474A (zh) 2024-06-11

Family

ID=91358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33117.5A Pending CN118171474A (zh) 2024-03-22 2024-03-22 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7147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5301A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服务器能耗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02072747B (zh) 基于热工参数场监测的建筑群能耗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17078048B (zh) 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资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Liu et al. Intelligent scanning for optimal rock discontinuity sets considering multiple parameters based on manifold learning combined with UAV photogrammetry
CN106777707B (zh) 一种利用改进的蜘蛛网图进行测井岩性定量识别的方法
CN109191408A (zh) 快速循环地面气象融合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6665001A (zh) 一种智慧园区多源数据动态监控和实时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4626886A (zh) 一种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3984245A (zh)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温度检测与温度场重建方法及系统
CN118171474A (zh) 一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7496051A (zh) 一种结合激光雷达的bim模型构建方法和系统
CN111879456A (zh) 一种建筑幕墙安全性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427837B (zh) 一种装配粗差判定方法及系统
CN116451170A (zh) 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配电网检测方法
CN105160065A (zh) 基于拓扑关系的遥感信息相似度评价方法
CN116188676A (zh) 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5422821A (zh) 用于岩体参数预测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4036829A (zh) 地质剖面图生成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2041228U (zh) 一种基于热工参数场监测的建筑群能耗监测装置
CN113822564A (zh) 一种空域仿真分析的飞行计划最小样本量确认方法及装置
CN112816000A (zh) 绿色建筑群室内外风环境质量的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09933579A (zh) 一种局部k近邻缺失值插补系统与方法
CN117053868B (zh) 一种装配式隔墙系统的检测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7723594B (zh) 一种基于miv-bp模型的保温建筑构件的检测方法
CN117891644B (zh)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及其采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