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88676A - 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88676A
CN116188676A CN202211628791.3A CN202211628791A CN116188676A CN 116188676 A CN116188676 A CN 116188676A CN 202211628791 A CN202211628791 A CN 202211628791A CN 116188676 A CN116188676 A CN 116188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information
digital
target space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287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名一
关通
吴腾雷
陆增义
王宏宇
吴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287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886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88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886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用于针对部署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目标空间建立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和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基于空间架构信息和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根据设备属性信息从预先建立的三维模型库中选取对应的三维模型,并根据空间位置信息和选取的三维模型建立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空间位置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数据中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数字孪生是根据实际空间实体设备的信息建立虚拟空间模型,从而完成了实体设备到虚拟空间设备的映射,实体设备信息例如可以包括:设备属性信息、传感器数据、运动历史数据等。根据上述多个维度数据建立的虚拟空间模型能够呈现实体设备的实时状态,反映了实体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相关技术在使用数字孪生技术的过程中,通常使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或者直接聘请设计院、第三方设计团队建立数字孪生模型。上述这些建立模型的方式都是针对建模对象人工建立模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效率极低,而且在建模对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需要重新建立模型,使得成本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用于针对部署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目标空间建立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包括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在所述目标空间内的布局信息;
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属性信息从预先建立的三维模型库中选取对应的三维模型,并根据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和选取的三维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所述空间位置信息。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用于针对部署基础设施的目标空间建立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包括基础设施在所述目标空间内的布局信息;
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属性信息从预先建立的三维模型库中选取对应的三维模型,并根据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和选取的三维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所述空间位置信息。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装置,用于针对部署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目标空间建立数字孪生模型,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包括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在所述目标空间内的布局信息;
确定单元: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第一建立单元:根据所述设备属性信息从预先建立的三维模型库中选取对应的三维模型,并根据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和选取的三维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所述空间位置信息。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装置,用于针对部署基础设施的目标空间建立数字孪生模型,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包括基础设施在所述目标空间内的布局信息;
确定单元: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第一建立单元:根据所述设备属性信息从预先建立的三维模型库中选取对应的三维模型,并根据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和选取的三维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所述空间位置信息。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通过获取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和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了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并根据确定的信息和从三维模型库中选取的三维模型建立目标空间对应的数字孪生模型。上述方法无需用户参与具体的建模过程,仅需用户提供空间架构信息和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即可实现对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提升了建模效率,且降低了建模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系统的架构图。
图1b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系统的架构图。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俯视视角下机房的示意图。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视视角下机房的示意图。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数字孪生模型的示意图。
图6a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孪生模型页面的示意图。
图6b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础设施页面的示意图。
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孪生模型编辑器页面的示意图。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
图10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装置的框图。
图1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并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提供有相应的操作入口,供用户选择授权或者拒绝。
数字孪生是通过实际空间实体设备的信息建立虚拟空间模型,从而完成了实体设备到虚拟空间设备的映射。数字孪生模型是使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的虚拟空间模型,其通过虚拟设备反映实体设备在现实环境的实时状态。
在相关技术中,需要用户使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立数字孪生模型,或者直接聘请设计院、第三方设计团队以完成建立。上述这些建模方式都是人工建模,且都需要专业人员参与建模过程。在建模前,需要专业的测绘人员花费很长时间对建模对象进行测量、探查,从而采集足够的测绘数据;在建模过程中,也需要专业的建模人员针对采集到的测绘数据进行建模。而且,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同时,用上述方式建立的模型只能完成对建模对象的物理刻画,无法反映建模对象的实时状态信息,例如:在建模对象是机房的情况下,人工建立的数字孪生模型没有将服务器、传感器等设备的实时状态信息展示给用户。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新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基于这一新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可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所存在的至少一部分技术问题。
图1a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系统的架构图,如图1a所示,该系统架构图包括:服务器11、终端12、三维模型库13。
服务器11可以为包含一独立主机的物理服务器,或者该服务器11可以为主机集群承载的虚拟服务器,其用于针对部署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目标空间建立数字孪生模型。终端12可以为用户使用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以包括:手机、平板设备、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s,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可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用户可以通过终端12将建立数字孪生模型过程中所需的信息提供至服务器11,而服务器11可以将终端12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处理,以此建立数字孪生模型。三维模型库13中存储有预先建立的三维模型。服务器11在建立目标空间对应的数字孪生模型的过程中,可以从三维模型库13中选取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对应的三维模型,并将选取的三维模型置于数字孪生模型的对应空间位置。
该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系统通过获取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和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了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并根据确定的信息和从三维模型库中选取的三维模型建立目标空间对应的数字孪生模型。上述方法无需用户参与具体的建模过程,仅需用户提供空间架构信息和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即可实现对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提升了建模效率,且降低了建模成本。
上述三维模型库13可以与服务器11彼此独立,也可以部署于服务器11内部。例如在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三维模型库13可以部署在服务器11的内部,从而在生成数字孪生模型的过程中无需从外部获取三维模型,并降低由此带来的延迟等问题,有助于提升对数字孪生模型的生成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需要上述服务器与终端实现进行交互的方案,比如可以由服务器或终端等单一侧的电子设备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具体的,该电子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测绘信息,利用预先建立的三维模型与上述测绘信息来建立数字孪生模型。其中,三维模型可以存储于该电子设备中,也可以存储在该电子设备之外的其他存储空间。在电子设备的处理性能较高的情况下,通过由该电子设备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可以省去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既可以降低由此带来的延迟等问题,又能够避免网络波动带来的影响,有助于提升对数字孪生模型的生成效率。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包括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在所述目标空间内的布局信息。
目标空间可以指建立数字孪生模型的对象,空间可以包括房间,房间可以为一座建筑物内部用墙或板壁分隔开的单元。因此,当目标空间为房间时,可以指被作为建立数字孪生模型的对象的房间。当然,除了房间之外,目标空间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比如机房、空调房、配电间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目标空间内部署有数字中心基础设施,数字中心基础设施为满足于目标空间的工作属性所必须配置的基本的设施。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则为数字中心内所部署的用于提供IT服务的基础设施,例如可以包括:服务器、机架、机柜、机列等。
如前所述,数字中心中的空间类型可以包括:机房、空调房、配电间等,而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类型根据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而确定,例如:在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为机房的情况下,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可以为服务器、机架、机柜、机列等;在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为空调房的情况下,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可以为空调、插座等;在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为配电间的情况下,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可以为配电柜、中央电源等。
空间架构信息包括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在目标空间内的布局信息。布局信息可以包括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在目标空间内相对的空间位置,例如:在机房中,机列距离墙的距离,服务器的离地高度,机列与机列之间的距离,列头柜的位置等;还可以包括数字中心基础设施与目标空间对应的建筑本身形成的通道的描述信息,例如:在机房中,首列机列与墙间的通道类型、首个通道是否为封闭通道、封闭通道的通道类型(冷通道、暖通道)等。
下面结合图3和图4对通道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俯视视角下机房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机房中包括三列机列301-303,每一列机列均由一个列头柜和若干机柜组成。机列301左侧为大门304和大门305。由于机列301和机列302之间的通道没有被封闭,所以该通道为开放通道,而机列302和机列303之间的通道被封闭,所以该通道为封闭通道。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视视角下机房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机房包括机柜401、机柜402、地板403、吊顶405。其中,地板403上存在出风口404,冷风可以在地板403和地面的夹层中传输,通过出风口404进入机房,并形成冷通道。机柜401和机柜402内放置的服务器面朝冷通道,在冷通道的冷气经过机柜401和机柜402内放置的服务器后,会形成热气,从服务器后部排出,从而形成机柜401左侧和机柜402右侧的热通道。热通道内的热气可以从吊顶405上的两个出风口406、407排出机房,以此形成空气循环,使得机房内的温度不会因为服务器的散热而过高。
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可以为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型号、数量或者其他信息,例如:在机房中,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可以为机列数量、机柜数量、服务器数量、U位。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上述空间架构信息以及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的获取可以由用户输入,也可以根据其他获取方式,譬如由用户使用红外线扫描设备对目标空间进行扫描测量,红外线扫描设备直接将扫描测量得到的数据传输至服务器;又譬如在用户仅输入一部分信息的情况下,服务器根据预先设置的默认值直接将余下信息补全。本说明书并不对具体的获取方式进行限制。
步骤204,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空间位置信息可以为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在目标空间内的相对位置,如图3中的大门304的位置:位于左墙,距离上墙0.5米。设备属性信息可以为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名称、型号,如图3中的机柜的型号。当然,设备属性信息不限于此,还可以包括设备的名称、尺寸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包括: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建立所述目标空间对应的数字化模型,并根据建立的数字化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数字化模型为针对目标空间建立的不可视的虚拟模型,其可以被视为目标空间的数字化映射。数字化模型与可视化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差别在于:数字孪生模型中具备对应于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具象的三维模型,而数字化模型中并没有具象的三维模型与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相对应。
该数字化模型中包含有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因此,可以基于该数字化模型中确定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步骤206,根据所述设备属性信息从预先建立的三维模型库中选取对应的三维模型,并根据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和选取的三维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所述空间位置信息。
三维模型库存储有预先建立的三维模型。可以根据设备属性信息,在三维模型库中选取与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对应的三维模型,并将选取的三维模型置于数字孪生模型中,三维模型在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与空间位置信息相匹配。
以机房为例,如图5所示,假设机房内存在基础设备机柜和配电柜,服务端根据数字化模型中包含的设备属性信息确定,机柜的型号为“GGD低压机柜”,配电柜的型号为“GS配电柜”,根据两者的机型可以从三维数据库501中选取对应的三维模型,其中,机柜对应三维模型502,配电柜对应三维模型503。服务端可以根据选取的三维模型以及数字化模型中包含的空间位置信息建立数字孪生模型504,数字孪生模型504中包含三维模型502和503,且三维模型502在数字孪生模型504中的位置与机柜在数字化模型中的空间位置相匹配,同理,三维模型503在数字孪生模型504中的位置与配电柜在数字化模型中的空间位置相匹配。当然,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以及信息远远不止机柜和配电柜那么简单,例如:传感器、空调、列头柜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该实施例通过获取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和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了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并根据确定的信息和从三维模型库中选取的三维模型建立目标空间对应的数字孪生模型。上述方法无需用户参与具体的建模过程,仅需用户提供空间架构信息和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即可实现对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提升了建模效率,且降低了建模成本。
如前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包括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在目标空间内的布局信息,所以用户在输入的空间架构信息时,需要提供的信息量有可能会很大,可能给用户带来不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部分空间架构信息;基于接收到的空间架构信息从预先建立的空间架构模板集合中确定目标模板,所述空间架构模板集合中的空间架构模板记录有完整的空间架构信息;将所述目标模板中记录的空间架构信息确定为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
部分空间架构信息与完整的空间架构信息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部分空间架构信息也可以包括很大的信息量,完整的空间架构信息也可以很简略。针对同一目标空间的部分架构信息要比完整的空间架构信息包含更少的信息量。例如:完整的空间架构信息包括“机列距离墙的距离、服务器的离地高度、机列与机列之间的距离、列头柜的位置、首列机列与墙间的通道类型、首个通道是否为封闭通道、封闭通道的通道类型(冷通道、暖通道)”,而用户输入的部分架构信息仅包括“首列机列与墙间的通道类型、首个通道是否为封闭通道、封闭通道的通道类型(冷通道、暖通道)”。
仍以机房为例,假设用户仅输入了机房内的通道的信息“首列机列与墙间为冷通道、首个通道不为封闭通道、封闭通道的通道类型暖通道”,服务端可以从空间架构模板集合中选取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空间架构模板,并将选取的空间架构模板提供至用户,由用户进一步选取。在接收到用户的选取指令后,将用户选取的空间架构模板确定为目标模板,将目标模板中记录的空间架构信息确定为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
该实施例通过用户输入的部分空间架构信息确定模板,再通过模板中记录的完整的空间架构信息,确定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使得用户仅需输入少量信息即可完成信息的提供,提高了建立数字孪生模型的效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空间架构模板集合中包含对应于多种空间类型的空间架构模板;所述基于所述部分空间架构信息从空间架构模板中确定目标模板,包括: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所述空间类型为所述目标空间内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类型;根据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从所述空间架构模板中选取针对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的空间架构模板;根据所述部分空间架构信息从选取的空间架构模板中确定所述目标模板。
如前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类型根据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确定,在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为机房的情况下,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可以包括:机柜、列头柜、服务器;在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为空调间的情况下,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可以包括:空调、通风管道;在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为配电间的情况下,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可以包括:配电柜、电源。所述空间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机房、配电间、空调间;在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为机房的情况下,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首列机列与墙间的通道类型、首个通道是否为封闭通道、封闭通道的通道类型、列头柜的位置;在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为机房的情况下,所述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机列数量、机柜数量、服务器数量、U位。
该实施例中,服务端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空间类型,先一步对空间架构模板集合中的空间架构模板进行筛选,仅将针对对应空间类型的空间架构模板作为目标模板的筛选对象,进一步提高了确定目标模板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建立数字孪生模型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间架构信息还包括所述目标空间的建筑信息,所述建筑信息为所述目标空间对应的建筑本身的描述信息;所述数字化模型还包含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和建筑属性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建筑属性信息从所述三维模型库中选取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三维模型;根据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和三维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对应的建筑本身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
建筑信息可以包括:目标空间本身的长、宽、高,以及目标空间中大门、墙、柱子等在目标空间中的空间位置信息。建筑本身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可以为大门、墙、柱子等在目标空间中的空间位置信息,建筑属性信息可以为大门、墙、主子的尺寸或者型号等。
三维模型库中不仅存储有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对应的三维模型,还存储有大门、墙、柱子等建筑本身对应的三维模型,服务端可以根据建筑属性信息确定建筑本身对应的三维模型,并将该三维模型运用于建立数字孪生模型的过程中。如图5所示,数字孪生模型504不仅包含三维模型502、三维模型503等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对应的三维模型,还包含墙壁、大门等建筑本身对应的三维模型。
该实施例通过将建筑本身对应的三维模型展示于数字孪生模型中,使得建立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内容更加丰富、具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在所述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运行过程中收集到的物联网数据;将获取的物联网数据在建立的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中进行展示。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人或机或物的联通。物联网可以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和/或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或接近实时地采集需要监控、连接和/或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和/或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目标空间内设置有IoT设备,这些IoT设备用于对相应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进行状态监测,并且产生的物联网数据与相应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设备ID关联上传至互联网,譬如存储在云端。
此处,由于已知数字孪生模型中的三维模型与相应数字中心基础设施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基础设置与其设备ID之间的对应关系,因而可以将三维模型与设备ID绑定,进而从云端获取该设备ID对应的物联网信息,并与相应的三维模型进行关联展示。
下面结合图6a、6b对该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数字孪生模型除显示目标空间内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形状、尺寸、位置之外,还可以根据获取的物联网数据,显示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信息,并根据状态信息实时进行告警。图6a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孪生模型页面的示意图,如图6a所示,用户可以将光标601移动至数字孪生模型中的三维模型602上,数字孪生模型的右上侧将会出现三维模型602的信息栏603。信息栏603中记录有三维模型602的设备属性信息“设备名称:GGD机柜;设备类型:机柜;功能:存储服务器;设备ID:1651651651”。用户还可以使用光标601点击三维模型602,查看三维模型602在运行过程中的详细的状态信息。在点击后,页面将跳转至如图6b所示的页面,该页面将显示三维模型602更加详细的信息栏604,包括:设备名称:GGD机柜;设备类型:机柜;功能:存储服务器;设备ID:1651651651;电压状态:正常;温度25摄氏度;储存状态:正常;空间占用率:38%。上述信息均通过获取的物联网数据而确定。
该实施例通过获取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在运行过程中的物联网数据,并获取的物联网数据在建立的数字孪生模型中进行展示,从而实现了目标空间对模型的数字化映射,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建立的数字孪生模型,对目标空间进行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将所述三维模型库中的三维模型提供至用户,以供用户进行选取;以及,接收用户的新增指令,并基于所述新增指令将用户选取的目标三维模型部署于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目标位置;或者,接收用户的修改指令,并基于所述修改指令对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相应的三维模型进行修改;或者,接收用户的删除指令,并基于所述删除指令删除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相应的三维模型。
用户可以通过终端对建立的数字孪生模型执行增、删、改、查等操作。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孪生模型编辑器页面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页面左侧为三维模型库提供的三维模型701-703,右侧为建立的数字孪生模型704。用户可以通过光标705拖拽页面左侧的三维模型701,将三维模型701添加至数字孪生模型704中;还可以通过光标705直接点击数字孪生模型704中的三维模型,并点击删除按钮706将选中的三维模型从数字孪生模型中删除;还可以通过光标705点击左侧的三维模型701,并点击修改按钮707,以修改三维模型701的尺寸,从而修改数字孪生模型704中所有三维模型701的尺寸。在完成修改后,用户可以点击保存按钮708,保存此次修改。
该实施例通过选择拖拽等低代码方式,对已完成建立的数字孪生模型在更细粒度上实现微调,满足了数字孪生模型精细化的要求。
上述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除了针对部署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目标空间之外,还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目标空间。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用于针对部署基础设施的目标空间建立数字孪生模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2,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包括基础设施在所述目标空间内的布局信息。
在不同场景中,基础设施的类型不同。例如:在针对数字中心建立数字孪生模型的场景中,基础设施可以为服务器、机架、机柜、机列等;在针对公共厕所建立数字孪生模型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可以为洗手台、坐便器等;在针对篮球馆建立数字孪生模型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可以为篮球架、观众席等。实际上,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任意类型的场景中,以针对这些场景下任意类型的基础设施等建立数字孪生模型,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如前所述,所述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部分空间架构信息;基于接收到的空间架构信息从预先建立的空间架构模板集合中确定目标模板,所述空间架构模板集合中的空间架构模板记录有完整的空间架构信息;将所述目标模板中记录的空间架构信息确定为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
如前所述,所述空间架构模板集合中包含对应于多种空间类型的空间架构模板;所述基于所述部分空间架构信息从空间架构模板中确定目标模板,包括: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所述空间类型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内基础设施的类型;根据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从所述空间架构模板中选取针对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的空间架构模板;根据所述部分空间架构信息从选取的空间架构模板中确定所述目标模板。
如前所述,所述空间架构信息还包括所述目标空间的建筑信息,所述建筑信息为所述目标空间对应的建筑本身的描述信息;所述数字化模型还包含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和建筑属性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建筑属性信息从所述三维模型库中选取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三维模型;根据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和三维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对应的建筑本身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
步骤804,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如前所述,所述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包括: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建立所述目标空间对应的数字化模型,并根据建立的数字化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步骤806,根据所述设备属性信息从预先建立的三维模型库中选取对应的三维模型,并根据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和选取的三维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所述空间位置信息。
如前所述,还包括:获取在所述基础设施的运行过程中收集到的物联网数据;将获取的物联网数据在建立的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中进行展示。
如前所述,还包括:将所述三维模型库中的三维模型提供至用户,以供用户进行选取;以及,接收用户的新增指令,并基于所述新增指令将用户选取的目标三维模型部署于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目标位置;或者,接收用户的修改指令,并基于所述修改指令对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相应的三维模型进行修改;或者,接收用户的删除指令,并基于所述删除指令删除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相应的三维模型。
该实施例提供了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针对于部署所有类型的基础设施的目标空间,而不限于数字中心,为针对于其他类型的基础设施的建模提供便利。
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9,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902、内部总线904、网络接口906、内存909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9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功能所需要的硬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基于软件方式来实现,比如由处理器9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9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908中然后运行。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10,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10所示的设备中,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用于针对部署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目标空间建立数字孪生模型,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1002,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包括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在所述目标空间内的布局信息;
确定单元1004,用于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第一建立单元1006,用于根据所述设备属性信息从预先建立的三维模型库中选取对应的三维模型,并根据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和选取的三维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所述空间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取单元1002,具体用于:
接收用户输入的部分空间架构信息;
基于接收到的空间架构信息从预先建立的空间架构模板集合中确定目标模板,所述空间架构模板集合中的空间架构模板记录有完整的空间架构信息;
将所述目标模板中记录的空间架构信息确定为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
可选的,所述空间架构模板集合中包含对应于多种空间类型的空间架构模板;所述第一获取单元1002,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所述空间类型为所述目标空间内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类型;
根据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从所述空间架构模板中选取针对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的空间架构模板;
根据所述部分空间架构信息从选取的空间架构模板中确定所述目标模板。
可选的,所述空间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机房、配电间、空调间;
在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为机房的情况下,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首列机列与墙间的通道类型、首个通道是否为封闭通道、封闭通道的通道类型、列头柜的位置;
在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为机房的情况下,所述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机列数量、机柜数量、服务器数量、U位。
可选的,所述空间架构信息还包括所述目标空间的建筑信息,所述建筑信息为所述目标空间对应的建筑本身的描述信息;所述数字化模型还包含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和建筑属性信息;还包括:
选取单元1008,用于根据所述建筑属性信息从所述三维模型库中选取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三维模型;
第二建立单元1010,用于根据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和三维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对应的建筑本身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1004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建立所述目标空间对应的数字化模型,并根据建立的数字化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1012,用于获取在所述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运行过程中收集到的物联网数据;
展示单元1014,用于将获取的物联网数据在建立的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中进行展示。
可选的,还包括:
提供单元1016,用于将所述三维模型库中的三维模型提供至用户,以供用户进行选取;以及,接收用户的新增指令,并基于所述新增指令将用户选取的目标三维模型部署于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目标位置;或者,
第一接收单元1018,用于接收用户的修改指令,并基于所述修改指令对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相应的三维模型进行修改;或者,
第二接收单元1020,用于接收用户的删除指令,并基于所述删除指令删除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相应的三维模型。
请参考图11,一种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11所示的设备中,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用于针对部署基础设施的目标空间建立数字孪生模型,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1102,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包括基础设施在所述目标空间内的布局信息;
确定单元1104,用于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第一建立单元1106,用于根据所述设备属性信息从预先建立的三维模型库中选取对应的三维模型,并根据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和选取的三维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所述空间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取单元1102,具体用于:
接收用户输入的部分空间架构信息;
基于接收到的空间架构信息从预先建立的空间架构模板集合中确定目标模板,所述空间架构模板集合中的空间架构模板记录有完整的空间架构信息;
将所述目标模板中记录的空间架构信息确定为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
可选的,所述空间架构信息还包括所述目标空间的建筑信息,所述建筑信息为所述目标空间对应的建筑本身的描述信息;所述数字化模型还包含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和建筑属性信息;还包括:
选取单元1108,用于根据所述建筑属性信息从所述三维模型库中选取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三维模型;
第三建立单元1110,用于根据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和三维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对应的建筑本身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1104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建立所述目标空间对应的数字化模型,并根据建立的数字化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1112,用于获取在所述基础设施的运行过程中收集到的物联网数据;
展示单元1114,用于将获取的物联网数据在建立的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中进行展示。
可选的,还包括:
提供单元1116,用于将所述三维模型库中的三维模型提供至用户,以供用户进行选取;以及,接收用户的新增指令,并基于所述新增指令将用户选取的目标三维模型部署于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目标位置;或者,
第一接收单元1118,用于接收用户的修改指令,并基于所述修改指令对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相应的三维模型进行修改;或者,
第二接收单元1120,用于接收用户的删除指令,并基于所述删除指令删除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相应的三维模型。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量子存储器、基于石墨烯的存储介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针对如上所述或其他任意形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或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可以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从而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从而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其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具体记录于如上所述或其他任意形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针对部署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目标空间建立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包括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在所述目标空间内的布局信息;
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属性信息从预先建立的三维模型库中选取对应的三维模型,并根据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和选取的三维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所述空间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部分空间架构信息;
基于接收到的空间架构信息从预先建立的空间架构模板集合中确定目标模板,所述空间架构模板集合中的空间架构模板记录有完整的空间架构信息;
将所述目标模板中记录的空间架构信息确定为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架构模板集合中包含对应于多种空间类型的空间架构模板;所述基于所述部分空间架构信息从空间架构模板中确定目标模板,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所述空间类型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内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类型;
根据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从所述空间架构模板中选取针对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的空间架构模板;
根据所述部分空间架构信息从选取的空间架构模板中确定所述目标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机房、配电间、空调间;
在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为机房的情况下,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首列机列与墙间的通道类型、首个通道是否为封闭通道、封闭通道的通道类型、列头柜的位置;
在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类型为机房的情况下,所述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机列数量、机柜数量、服务器数量、U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还包括所述目标空间的建筑信息,所述建筑信息为所述目标空间对应的建筑本身的描述信息;所述数字化模型还包含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和建筑属性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建筑属性信息从所述三维模型库中选取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三维模型;
根据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和三维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对应的建筑本身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所述建筑本身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建立所述目标空间对应的数字化模型,并根据建立的数字化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在所述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运行过程中收集到的物联网数据;
将获取的物联网数据在建立的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中进行展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三维模型库中的三维模型提供至用户,以供用户进行选取;以及,接收用户的新增指令,并基于所述新增指令将用户选取的目标三维模型部署于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目标位置;或者,
接收用户的修改指令,并基于所述修改指令对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相应的三维模型进行修改;或者,
接收用户的删除指令,并基于所述删除指令删除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相应的三维模型。
9.一种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针对部署基础设施的目标空间建立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包括基础设施在所述目标空间内的布局信息;
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属性信息从预先建立的三维模型库中选取对应的三维模型,并根据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和选取的三维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所述空间位置信息。
10.一种数据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针对部署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目标空间建立数字孪生模型,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包括数字中心基础设施在所述目标空间内的布局信息;
确定单元: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第一建立单元:根据所述设备属性信息从预先建立的三维模型库中选取对应的三维模型,并根据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和选取的三维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数字中心基础设施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所述空间位置信息。
11.一种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针对部署基础设施的目标空间建立数字孪生模型,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目标空间的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包括基础设施在所述目标空间内的布局信息;
确定单元:基于所述空间架构信息和所述基础设施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
第一建立单元:根据所述设备属性信息从预先建立的三维模型库中选取对应的三维模型,并根据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和选取的三维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空间的数字孪生模型,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对应于所述目标空间内部署的基础设施的三维模型,且该三维模型在所述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匹配于所述空间位置信息。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1628791.3A 2022-12-18 2022-12-18 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1886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8791.3A CN116188676A (zh) 2022-12-18 2022-12-18 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8791.3A CN116188676A (zh) 2022-12-18 2022-12-18 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88676A true CN116188676A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31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28791.3A Pending CN116188676A (zh) 2022-12-18 2022-12-18 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8867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84295A (zh) * 2023-05-31 2023-09-01 江苏百盛云尚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综合布线全光网络可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84295A (zh) * 2023-05-31 2023-09-01 江苏百盛云尚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综合布线全光网络可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684295B (zh) * 2023-05-31 2023-11-07 江苏百盛云尚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综合布线全光网络可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ee et al. Context-aware risk management for architectural heritage using historic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nd virtual reality
US1003167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alculating identification threshold to distinguish cold data and hot data
Crooks Constructing and implementing an agent-based model of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through vector GIS
CN109543162B (zh) 数据的多图表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921221A (zh) 用户特征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30257850A1 (en) Extracting data from a 3d geometric model by geometry analysis
CN111177473B (zh) 人员关系分析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20144B (zh) 一种推荐模型建立方法及其设备、存储介质、服务器
CN107766573B (zh) 基于数据处理的商品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22716B (zh) 空调温度自动设置方法、空调、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506499A (zh) 兴趣点与建筑物之间建立逻辑关系的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entofanti et al. The Architectural Information System SIArch3D-Univaq for analysis and preservation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La Russa et al. Historical sentient–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a digital twin for the management of museum collections in historical architectures
CN116188676A (zh) 一种数字中心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WO201107918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digital construction model
Zhang et al.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in heritage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 review based on CiteSpace analysis
CN109460365A (zh) 一种系统性能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40100A (zh) Bim模型的相似度计算方法
CN113566831A (zh) 基于人机交互的无人机集群导航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4077912A (zh) 数据预测方法以及数据预测装置
CN116882161A (zh) 基于状态的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构建方法及仿真评估方法
RU92976U1 (ru) Гео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ситуационного анализа
JP2013195170A (ja) 気流状況予測装置、気流状況予測方法、拡散状況予測装置および拡散状況予測方法
KR102640497B1 (ko) 경량화된 3차원 모델링 데이터의 공간정보 설정 및 영상 관제 장치
CN115169578A (zh) 一种基于元宇宙数据标记的ai模型生产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