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69808A - 光纤切断装置以及光纤切断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纤切断装置以及光纤切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69808A
CN118169808A CN202311679640.5A CN202311679640A CN118169808A CN 118169808 A CN118169808 A CN 118169808A CN 202311679640 A CN202311679640 A CN 202311679640A CN 118169808 A CN118169808 A CN 118169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stopper
damage
cutting devic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796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谷川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169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698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Preparing the ends of light guides for coupling, e.g. cut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切断装置以及光纤切断方法,光纤切断装置具备:第一把持部,把持光纤;第二把持部,把持上述光纤;损伤施加刀,在上述第一把持部与上述第二把持部之间对上述光纤施加损伤;止挡部,限制上述光纤的挠曲;检测单元,检测上述光纤相对于上述止挡部的位置;以及位置调整单元,基于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光纤的位置来调整上述止挡部的位置。

Description

光纤切断装置以及光纤切断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22年12月9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22-197131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切断装置以及光纤切断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对光纤施加损伤并利用拉伸应力来切断光纤的光纤切断装置。现有的光纤切断装置具有在通过损伤施加刀对光纤施加损伤时抑制光纤挠曲的保持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94914号公报
为了进行良好的切断,在通过损伤施加刀对光纤施加损伤时必须使光纤与保持板的位置关系适当,不使光纤过度挠曲。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光纤切断中,光纤与保持板的相对位置被固定,因此根据切断的光纤的直径的大小,切断品质变得不稳定,有时产生光纤的切断面的角度不良、形状不良。另外,即使是同一规格的光纤,各个光纤也有时因公差而直径不同,难以稳定地得到良好的光纤的切断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光纤的直径如何均可得到良好的切断面的光纤切断装置以及光纤切断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具备:第一把持部,把持光纤;第二把持部,把持上述光纤;损伤施加刀,在上述第一把持部与上述第二把持部之间对上述光纤施加损伤;止挡部,限制上述光纤的挠曲;检测单元,检测上述光纤相对于上述止挡部的位置;以及位置调整单元,基于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光纤的位置来调整上述止挡部的位置。
根据上述光纤切断装置,位置调整单元基于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光纤的位置来调整止挡部的位置。因此,能够适当设定止挡部相对于光纤的位置的位置。由此,无论光纤的外径如何,均能够得到良好的光纤的切断面。
优选在通过上述损伤施加刀对上述光纤施加损伤时,上述止挡部限制上述光纤的挠曲。
优选上述检测单元具有:传感器部,测定上述止挡部从上述光纤受到的按压力;和检测部,基于上述传感器部的测定值来检测上述光纤的位置。
优选上述位置调整单元具有:电动致动器,使上述止挡部移动;和控制部,基于上述光纤的位置来控制上述电动致动器。
优选上述传感器部具有:弹性部件;和应变仪,测定上述弹性部件的应变。
优选上述第一把持部及上述第二把持部对上述光纤赋予张力。
优选上述检测部检测与上述止挡部对置的上述光纤的外表面的位置。
优选上述传感器部具有一个或多个上述应变仪。
优选上述光纤切断装置具备:锁定机构,在上述损伤施加刀施加损伤时限制上述止挡部移动。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光纤切断方法在使用在把持光纤的第一把持部与第二把持部之间对上述光纤施加损伤的损伤施加刀、和在上述损伤施加刀施加损伤时限制上述光纤的挠曲的止挡部来对上述光纤施加损伤之前,进行以下工序:检测与上述止挡部对置的上述光纤的位置的工序;和基于检测出的上述光纤的位置来调整上述止挡部的位置的工序。
根据上述光纤切断方法,基于检测出的光纤的位置来调整止挡部的位置。因此,能够适当设定止挡部相对于光纤的位置的位置。由此,无论光纤的外径如何,均能够得到良好的光纤的切断面。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无论光纤的直径如何均可得到良好的光纤的切断面的光纤切断装置以及光纤切断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对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0是对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1是对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2是对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光纤;1A…裸光纤;1B…包覆部;20…可动把持部(第一把持部);40…损伤形成部;42…损伤施加刀;50…固定把持部(第二把持部);70…止挡部;80…检测单元;81…传感器部;82…检测部;83…弹性部件;84…应变仪;90…位置调整单元;91…电动致动器;92…控制部;100、200…光纤切断装置;140、240…锁定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切断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
[光纤切断装置]
图1及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整体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主视图。图6及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100构成为具备:基座部件10、可动把持部20(第一把持部)、固定把持部50(第二把持部)、损伤形成部40、驱动部30、止挡部70、检测单元80(检测机构。参照图8)、位置调整单元90(位置调整机构。参照图8)、光纤保持器保持台110(光纤保持器保持部)、基台部120(参照图1)、支承台部130(参照图1)及锁定机构140(参照图1)。
光纤切断装置100是通过在被赋予了张力的光纤1形成初始损伤,使该初始损伤生长来使光纤1劈开而切断光纤1的切断装置。
光纤1由玻璃制的裸光纤1A和覆盖裸光纤1A的外周面的树脂制的包覆部1B构成。通过去除光纤1的包覆部1B,从而玻璃制的裸光纤1A露出。光纤1在裸光纤1A露出的状态下被光纤切断装置100把持,在裸光纤1A的部位被切断。或者,裸光纤1A在被包覆部1B覆盖的状态下被光纤切断装置100把持,并在被包覆部1B覆盖的状态下直接被切断。
光纤切断装置100被载置于载置面上。将从沿着载置面的法线的方向观察的情况称为俯视。
以下,有时使用XYZ正交坐标系来参照方向。将载置面上的相互正交的两个轴分别设为X轴及Y轴。Z轴与X轴及Y轴正交。Z轴是载置面的法线。Y轴沿着俯视下的光纤切断装置100的长边方向。Y轴与由光纤切断装置100把持的光纤1的中心轴线一致。X轴沿着俯视下的光纤切断装置100的短边方向。
Y轴的正方向(Y轴正方向)是光纤1的长度方向的一方。Y轴的负方向(Y轴负方向)是与Y轴正方向相反的方向。X轴的正方向(X轴正方向)是朝向Y轴正方向时从左向右的方向。Z轴的正方向(Z轴正方向)是朝向上方的方向。X轴负方向是与X轴正方向相反的方向。Z轴负方向是与Z轴正方向相反的方向。在不特别区分正方向、负方向而表示沿着X轴、Y轴、Z轴的方向的情况下,分别称为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
基座部件10为在俯视时长边方向沿着Y轴方向的长方形。
固定把持部50把持光纤1,由此确定光纤1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固定把持部50具备把持部主体51和按压部件52。在把持部主体51的上表面形成有对光纤1进行定位的引导槽。按压部件52在与把持部主体51之间把持光纤1。
固定把持部50具有把持光纤1的裸光纤1A露出的部位的情况和把持裸光纤1A被包覆部1B覆盖的部位的情况。
可动把持部20把持光纤1,由此确定光纤1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可动把持部20具备把持部主体21和按压部件22。在把持部主体21的上表面形成有对光纤1进行定位的引导槽。按压部件22在与把持部主体21之间把持光纤1。可动把持部20位于相对于固定把持部50向Y轴负方向分离了的位置。可动把持部20位于光纤保持器保持台110的Y轴负方向侧。
可动把持部20具有把持光纤1的裸光纤1A露出的部位的情况和把持裸光纤1A被包覆部1B覆盖的部位的情况。
可动把持部20能够通过驱动机构(省略图示)在Y轴方向上移动。可动把持部20通过向远离固定把持部50的方向(Y轴负方向)移动来对光纤1赋予张力。
光纤保持器保持台110位于相对于固定把持部50向Y轴负方向分离了的位置。在光纤保持器保持台110之上能够载置光纤保持器60。光纤保持器保持台110保持所载置的光纤保持器60。
光纤保持器60在可动把持部20与损伤形成部40之间把持光纤1。光纤保持器60具备保持器基座61和按压部件62。在保持器基座61的上表面形成有对光纤1进行定位的引导槽。按压部件62在与保持器基座61之间把持光纤1。按压部件62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保持器基座61。按压部件62能够切换在与保持器基座61之间把持光纤1的形态和释放光纤1的形态。
如图5、图6及图7所示,损伤形成部40在光纤1的裸光纤1A形成初始损伤。损伤形成部40具备损伤施加刀保持器41、损伤施加刀42及连结部件43。
损伤施加刀保持器41形成为矩形柱状。在损伤施加刀保持器41的前端形成有供损伤施加刀42安装的安装部。
损伤施加刀42以从损伤施加刀保持器41的前端突出的方式安装于损伤施加刀保持器41。损伤施加刀42采取使厚度方向朝向Y轴方向的姿势。损伤施加刀42对光纤1的裸光纤1A施加损伤(即形成初始损伤)。或者,损伤施加刀42相对于被包覆部1B覆盖的裸光纤1A穿透光纤1的包覆部1B来对裸光纤1A施加损伤。
连结部件43连结损伤施加刀保持器41与转动部件33。
损伤形成部40连结于驱动部30的转动部件33,因此以转动部件33的旋转轴线O2(参照图5)为中心转动。
如图3所示,损伤形成部40位于固定把持部50的Y轴负方向侧。损伤形成部40位于可动把持部20的Y轴正方向侧。因此,损伤形成部40能够在固定把持部50与可动把持部20之间对被固定把持部50及可动把持部20赋予了张力的光纤1(详细而言为裸光纤1A)施加损伤(即形成初始损伤)。损伤形成部40位于光纤保持器保持台110的Y轴正方向侧。
如图5所示,驱动部30具备驱动源31、中间齿轮32、转动部件33及支承壁34。
驱动源31例如是马达。在中间齿轮32的外周缘形成有多个齿部32a。齿部32a向中间齿轮32的径向的外侧突出。中间齿轮32被支承壁34支承为转动自如。中间齿轮32能够以旋转轴线O1为中心转动。旋转轴线O1沿着Y轴方向。中间齿轮32通过驱动源31来转动。
转动部件33是扇形状的板体。在转动部件33的外周缘形成有多个齿部33a。齿部33a向转动部件33的径向的外侧突出。转动部件33被支承壁34支承为转动自如。转动部件33能够以旋转轴线O2为中心转动。旋转轴线O2沿着Y轴方向。转动部件33的齿部33a与中间齿轮32的齿部32a啮合。转动部件33与中间齿轮32的转动一起转动。支承壁34与XZ平面平行。
止挡部70具有在施加损伤时限制光纤1的挠曲的功能。如图3所示,止挡部70相对于光纤1设置在损伤形成部40的相反侧。即,在俯视时,止挡部70在X轴方向上隔着光纤1而设置在损伤施加刀42的相反侧(参照图5)。
如图1及图4所示,止挡部70具备基部71、延伸凸出部72及受压壁73。如图4所示,基部71为沿着XY平面的矩形板状。基部71在俯视下是长边方向沿着X轴方向的长方形。延伸凸出部72从基部71的X轴负方向的端部向X轴负方向延伸凸出。
如图1所示,受压壁73从延伸凸出部72的延伸凸出方向的端部向上方(Z轴正方向)突出。受压壁73为沿着YZ平面的矩形板状。受压壁73与光纤1对置。受压壁73的外表面73a(X轴负方向侧的面)是供光纤1抵接的抵接面。受压壁73的外表面73a既可以是平面状,也可以是弯曲成凸状或凹状的面。
止挡部70设置于从支承台部130向上方(Z轴正方向)分离了的位置。
支承台部130以能够在X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载置于基台部120之上。如图4及图7所示,支承台部130具备主体部131和延伸凸出部132。延伸凸出部132从主体部131向Y轴负方向延伸凸出。
如图8所示,检测单元80具备传感器部81和检测部82。检测单元80检测光纤1相对于止挡部70(受压壁73)的位置。具体而言,检测与止挡部70(受压壁73)对置的光纤1的外表面的位置。
在后述的检测工序中,传感器部81测定在使止挡部70与光纤1抵接了时从光纤1对止挡部70施加的按压力。传感器部81具备弹性部件83和应变仪84。弹性部件83和应变仪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优选在各个弹性部件83设置有应变仪。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部81具备两个弹性部件83和在各弹性部件各设置有一个的应变仪84。
弹性部件83例如是具有弹性的金属制或树脂制的板簧。弹性部件83为在未弯曲变形的状态下厚度方向朝向X轴方向的板状。弹性部件83能够在X轴方向上弯曲变形。未弯曲变形的状态的弹性部件83从支承台部130向上方(Z轴正方向)延伸凸出。一对弹性部件83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
应变仪84分别设置于两个弹性部件83。应变仪84设置于弹性部件83的一个面。应变仪84例如能够设置于弹性部件83的内表面(两个弹性部件83相对的面)。应变仪84测定由弹性部件83的变形引起的应变。详细而言,应变仪84测定弹性部件83的弯曲应变。
进一步优选在两个弹性部件83相对的面各设置两个应变仪84、即合计四个应变仪84,由这四个应变仪84形成桥式电路。由此,能够高灵敏度地测定弹性部件83的弯曲变形。
传感器部81利用应变仪84检测弹性部件83的弯曲应变,由此能够测定从光纤1对止挡部70施加的按压力。检测部82基于应变仪84的测定值来检测光纤1的位置。
位置调整单元90具备电动致动器91(按压部)和控制部92。位置调整单元90能够基于光纤1的位置来调整止挡部70的位置。电动致动器91将支承台部130向X轴负方向按压,由此能够使止挡部70与支承台部130一起向X轴负方向移动。电动致动器91例如具备测微器和驱动测微器的马达(驱动源)。
控制部92基于检测部82所得到的光纤1的位置来控制电动致动器91的动作。
如图1所示,锁定机构140具备锁定部件141、第一施力部件142及转动部件143。
锁定部件141具备部件主体141a、突出部141b及受压凸部141c。部件主体141a形成为块状(例如为长方体状)。锁定部件141在设置于部件主体141a的第一轴部141d被支承体144支承为可转动。锁定部件141能够以第一轴部141d的旋转轴线O3为中心转动。旋转轴线O3沿着Y轴方向。突出部141b从部件主体141a的上端面向上方突出。受压凸部141c从部件主体141a的下部的前表面(X轴负方向侧的面)向前方(X轴负方向)突出。
第一施力部件142设置于锁定部件141的后表面(X轴正方向侧的面)侧。第一施力部件142对支承体144取得反作用力而将部件主体141a的下部向前方(X轴负方向)按压。
转动部件143具备线圈部143a(轴支承部)、第一延伸凸出部143b及第二延伸凸出部143c。线圈部143a在第二轴部143d被支承体144支承为可转动。转动部件143能够以第二轴部143d的旋转轴线O4为中心转动。旋转轴线O4沿着Y轴方向。
第一延伸凸出部143b从线圈部143a向外侧延伸凸出。第二延伸凸出部143c从线圈部143a向外侧延伸凸出。第一延伸凸出部143b的延伸凸出方向与第二延伸凸出部143c的延伸凸出方向不同。转动部件143例如由金属形成。转动部件143例如是扭簧。优选第一延伸凸出部143b被磁力吸附于锁定部件141的突出部141b。
止挡部70能够切换锁定状态P1(参照图1)与解除状态P2(参照图2)。锁定状态P1是通过限制止挡部70的移动而能够限制光纤1的挠曲的状态。解除状态P2是止挡部70的移动未被限制的状态。
图1表示处于锁定状态P1的止挡部70。如图1所示,在锁定状态P1下,第一施力部件142将部件主体141a的下部向前方(X轴负方向)按压,由此突出部141b将转动部件143的第一延伸凸出部143b向后方(X轴正方向)按压。若第一延伸凸出部143b被按压,则转动部件143的第二延伸凸出部143c将止挡部70的受压壁73向前方(X轴负方向)按压。
如图4及图7所示,止挡部70的基部71的前表面(X轴负方向侧的面)与限制部件146抵接而被限制向前移动。由此,止挡部70的X轴方向的位置被确定。
图2表示处于解除状态P2的止挡部70。如图2所示,在解除状态P2下,转动部件33(参照图5)将受压凸部141c向后方(X轴正方向)按压,由此锁定部件141转动,突出部141b向前方(X轴负方向)移动。突出部141b对第一延伸凸出部143b的按压力变低,因此第二延伸凸出部143c对受压壁73的按压力变低。由此,止挡部70的移动限制被解除,止挡部70能够向后方(X轴正方向)移动。
如图4及图7所示,支承台部130的延伸凸出部132被第二施力部件133向后方(X轴正方向)施力。
电动致动器91调整支承台部130的X轴方向的位置。电动致动器91能够将支承台部130的延伸凸出部132向前方(X轴负方向)按压。
[光纤切断方法]
接下来,对使用光纤切断装置100来切断光纤1的方法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对切断裸光纤1A露出的状态的光纤1的方法进行说明。
(准备工序)
如图3所示,准备在包括前端的部分露出了裸光纤1A的光纤1。固定把持部50把持光纤1的裸光纤1A。可动把持部20例如把持形成有包覆部1B的部分的光纤1。使可动把持部20向远离固定把持部50的方向(Y轴负方向)移动,由此对光纤1赋予张力。
如图2及图5所示,在初始状态下,转动部件33将受压凸部141c向后方(X轴正方向)按压。因此,止挡部70处于解除状态P2。
如图8所示,在初始状态下,光纤1(裸光纤1A)向前方(X轴负方向)远离止挡部70的受压壁73。因此,弹性部件83不弯曲变形。应变仪84测定的弹性部件83的弯曲应变小。控制部92能够根据检测部82所得到的应变仪84的测定值来掌握裸光纤1A未按压受压壁73。
(检测工序)
如图9所示,控制部92基于裸光纤1A的外表面位于未按压受压壁73的位置来确定电动致动器91的控制值。控制部92使电动致动器91动作。电动致动器91将支承台部130向前方(X轴负方向)按压,由此使止挡部70向前方(X轴负方向)移动。
止挡部70的受压壁73的外表面73a与光纤1抵接。若电动致动器91使支承台部130进一步向前方(X轴负方向)移动,则止挡部70的向前移动被裸光纤1A限制。
止挡部70的向前移动被限制,但支承台部130向前移动,因此弹性部件83向后方(X轴正方向)弯曲变形。因此,应变仪84测定出的弹性部件83的弯曲应变变大。
图10是表示支承台部130的X轴方向的位置与弹性部件83的弯曲应变的关系的图。横轴表示支承台部130的X轴方向的位置。纵轴表示弹性部件83的弯曲应变。如图10所示,随着支承台部130的向前移动,弯曲应变上升。弯曲应变转变为上升的点(转换点P)表示与受压壁73抵接时的裸光纤1A的位置。这里,裸光纤1A的位置具体而言是裸光纤1A的外周面中与受压壁73抵接的部位的位置。
优选反复进行多次通过电动致动器91使支承台部130及止挡部70向前移动、使弹性部件83的弯曲应变上升的操作。由此,控制部92得到与弯曲应变转变为上升的点(转换点P)有关的许多数据,能够准确地掌握裸光纤1A的位置。
(位置调整工序)
如图11所示,控制部92基于裸光纤1A的位置来使电动致动器91动作。电动致动器91将止挡部70配置于受压壁73与裸光纤1A抵接的位置。期望虽然受压壁73与裸光纤1A抵接、但对裸光纤1A几乎不施加向前方的按压力。
或者,电动致动器91也可以使止挡部70从受压壁73与光纤1抵接的位置向远离裸光纤1A的方向移动来在受压壁73与光纤1的外表面之间设置微小的间隙。
通过将止挡部70配置于适当的位置,从而即便在施加损伤时受到来自损伤施加刀42的按压也限制裸光纤1A的挠曲,能够得到良好的光纤1的切断面。
止挡部70(受压壁73)与裸光纤1A的位置关系能够根据用途来进行调整,以得到优选的切断面。
如图5所示,使驱动源31运转,经由中间齿轮32对转动部件33施加转动方向(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的力。
如图1所示,若转动部件33(参照图5)转动,则转动部件33对锁定部件141的按压被解除。因此,止挡部70成为锁定状态P1。在锁定状态P1下,第一施力部件142将部件主体141a的下部向前方(X轴负方向)按压,由此突出部141b将转动部件143的第一延伸凸出部143b向后方(X轴正方向)按压。转动部件143的第二延伸凸出部143c将止挡部70的受压壁73向前方(X轴负方向)按压。
在锁定状态P1下,止挡部70向后方(X轴正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由此能够限制裸光纤1A的挠曲。像这样,锁定机构140在通过损伤施加刀42对裸光纤1A施加损伤时,能够限制止挡部70在X轴方向上移动。
(切断工序)
如图12所示,随着转动部件33(参照图5)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损伤施加刀保持器41及损伤施加刀42接近裸光纤1A。损伤施加刀42对光纤1的裸光纤1A施加损伤(即形成初始损伤)。损伤施加刀42对裸光纤1A施加损伤的方向(施加损伤方向)是X轴方向。通过对裸光纤1A施加的张力而使初始损伤生长,裸光纤1A被劈开并被切断。
此外,裸光纤1A的挠曲被止挡部70限制的时机并不限定于损伤施加刀42对裸光纤1A施加损伤时。例如,在锁定状态P1下,即使在通过损伤施加刀42对裸光纤1A施加损伤之前及之后,也可以通过止挡部70固定裸光纤1A的位置。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限制切断工序中的裸光纤1A的挠曲。
通过以上的方法,能够使用光纤切断装置100来切断裸光纤1A露出的光纤1。此外,针对裸光纤1A被包覆部1B覆盖的光纤1,损伤施加刀42也穿透包覆部1B来对裸光纤1A施加损伤,因此能够通过相同的方法进行切断。
[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及光纤切断方法起到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100中,位置调整单元90基于检测单元80检测出的光纤1的位置来调整止挡部70的位置。因此,能够适当地设定止挡部70相对于光纤1的位置的位置。由此,无论光纤1的外径如何,均能够得到良好的光纤1的切断面。例如,即使在将外径大的光纤1作为对象的情况下,也可得到良好的光纤1的切断面。
检测单元80具备:传感器部81,测定来自光纤1的按压力;和检测部82,基于传感器部81的测定值来检测光纤1的位置。检测单元80能够通过传感器部81及检测部82来高精度地检测光纤1的位置。
位置调整单元90具备:电动致动器91,使止挡部70移动;控制部92,基于光纤1的位置来控制电动致动器91。位置调整单元90能够通过电动致动器91及控制部92来高精度地调整止挡部70的X轴方向的位置。
传感器部81具备:弹性部件83;和应变仪84,测定弹性部件83的弯曲应变。传感器部81能够通过该结构来高精度地测定从光纤1向止挡部70的按压力。传感器部81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应变仪84。
弹性部件83为板簧,因此能够简化传感器部81的构造。弹性部件83为板簧,因此能够通过弯曲应变的测定来高精度地测定从光纤1向止挡部70的按压力。
光纤切断装置100具备锁定机构140,因此在损伤形成部40的损伤施加刀42对光纤1施加损伤时,能够使止挡部70为锁定状态P1。在锁定状态P1下,止挡部70向后方(X轴正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由此能够限制光纤1的挠曲。由此,能够使光纤1的损伤施加量稳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方法,基于检测单元80检测出的光纤1的位置来调整止挡部70的位置。因此,能够适当地设定止挡部70相对于光纤1的位置的位置。由此,无论光纤1的外径如何,均能够得到良好的光纤1的切断面。例如,即使在将外径大的光纤1作为对象的情况下,也可得到良好的光纤1的切断面。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如图13所示,变形例的光纤切断装置200在具备锁定机构240来代替锁定机构140(参照图1)的点上与光纤切断装置100(参照图1)不同。
锁定机构240例如可以是螺线管、马达等驱动机构。锁定机构240能够调整X轴方向的位置。锁定机构240能够通过X轴方向的移动来切换止挡部70的锁定状态与解除状态。在锁定状态下,锁定机构240位于止挡部70的后方(X轴正方向)且位于能够与止挡部70的后端抵接的位置。由此,能够限制止挡部70向后方(X轴正方向)移动。在解除状态下,锁定机构240位于比锁定状态靠后方的位置,不限制止挡部70在X轴方向上移动。
在通过损伤施加刀42对光纤1施加损伤时,锁定机构240能够限制止挡部70在X轴方向上移动。
光纤切断装置200的锁定机构240的构造简单,因此能够实现光纤切断装置200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100中,使用了具备多个(两个)弹性部件83的传感器部81,但弹性部件的数量不限定。弹性部件的数量既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2以上的任意数量)。应变仪的数量既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2以上的任意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光纤切断装置100中,传感器部81具备弹性部件83和应变仪84,但传感器部的结构不特别限定。传感器部也可以是测定从光纤向止挡部的按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传感器部也可以是光学检测止挡部的位置的光学传感器。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及其他变更。

Claims (10)

1.一种光纤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把持部,把持光纤;
第二把持部,把持所述光纤;
损伤施加刀,在所述第一把持部与所述第二把持部之间对所述光纤施加损伤;
止挡部,限制所述光纤的挠曲;
检测单元,检测所述光纤相对于所述止挡部的位置;以及
位置调整单元,基于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光纤的位置来调整所述止挡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损伤施加刀对所述光纤施加损伤时,所述止挡部限制所述光纤的挠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具有:传感器部,测定所述止挡部从所述光纤受到的按压力;和检测部,基于所述传感器部的测定值来检测所述光纤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整单元具有:电动致动器,使所述止挡部移动;和控制部,基于所述光纤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电动致动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部具有:弹性部件;和应变仪,测定所述弹性部件的应变。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把持部及所述第二把持部对所述光纤赋予张力。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检测与所述止挡部对置的所述光纤的外表面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部具有一个或多个所述应变仪。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锁定机构,在所述损伤施加刀施加损伤时限制所述止挡部移动。
10.一种光纤切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在把持光纤的第一把持部与第二把持部之间对所述光纤施加损伤的损伤施加刀、和在所述损伤施加刀施加损伤时限制所述光纤的挠曲的止挡部来对所述光纤施加损伤之前,进行以下工序:
检测与所述止挡部对置的所述光纤的位置的工序;和
基于检测出的所述光纤的位置来调整所述止挡部的位置的工序。
CN202311679640.5A 2022-12-09 2023-12-08 光纤切断装置以及光纤切断方法 Pending CN1181698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97131 2022-12-09
JP2022197131 2022-1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69808A true CN118169808A (zh) 2024-06-11

Family

ID=89428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79640.5A Pending CN118169808A (zh) 2022-12-09 2023-12-08 光纤切断装置以及光纤切断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69808A (zh)
WO (1) WO20241226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94914A (ja) 1993-04-07 1994-10-21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の切断装置
JP5065800B2 (ja) * 2007-01-23 2012-11-0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切断装置
JP6190029B1 (ja) * 2016-11-02 2017-08-3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切断システム
KR101970422B1 (ko) * 2017-04-04 2019-04-18 가부시키가이샤후지쿠라 광섬유 절단 시스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22649A1 (en) 2024-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02790B1 (en) Fusion-splicing apparatus and cleav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fibres
JP4417338B2 (ja) オーバーピン径計測装置
JP4546535B2 (ja) 測定プローブ、試料表面測定装置、及び試料表面測定方法
EP2093535A1 (en)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 using mechanical scanning
KR20150043297A (ko) 광섬유 절단 기구 및 사용 방법
EP1987343A1 (en) Shear test apparatus and method
GB2378509A (en) Probe alignment and adjustment
CN118169808A (zh) 光纤切断装置以及光纤切断方法
US559667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contact of optical fibers
JP7347762B2 (ja) 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方法
CN111670334B (zh) 表面形状测定机
JP5430376B2 (ja) ロボットの把持装置
US11280963B2 (en) Optical fiber clamp
US20050109177A1 (en) Rotary large diameter fiber cleaver
JP4828194B2 (ja) 光コネクタプラグ用クランプ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具備した顕微干渉計装置
CN109270632B (zh) 一种光纤干涉仪制作装置及方法
JP4052989B2 (ja) 弾性率測定装置
JP3096870B2 (ja) 多心フェルールの光ファイバ挿入穴の角度測定方法
JP6585660B2 (ja) 光ファイバ側方入出力装置、光強度測定装置及び光ファイバ側方入出力方法
KR101115483B1 (ko) 기계 피스들의 선형 크기 체킹용 헤드
JP2004184686A (ja) フェルールのクランプ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具備した顕微干渉計装置
KR20210092697A (ko) 가변 힘 분포를 포함하는 접합 장치
US20230393173A1 (en) Opto-electrical probe card platform for wafer-level testing of optical mems structures
JP7038308B2 (ja) 表面形状測定機
JP2000329772A (ja) 走査型プローブ顕微鏡、その光軸調整方法、および光軸調整用補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