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60357A - 建立连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建立连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160357A CN118160357A CN202180103025.2A CN202180103025A CN118160357A CN 118160357 A CN118160357 A CN 118160357A CN 202180103025 A CN202180103025 A CN 202180103025A CN 118160357 A CN118160357 A CN 1181603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equence
- terminal device
- network device
-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5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00396152 Arabidopsis thaliana IAA19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274486 Mus musculus Cited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96622 Smr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39292 Cbp/p300-interacting transactivator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888413 Homo sapiens Cbp/p300-interacting transactivator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150273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rb-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76504 Protein Sorting Signa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4—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using triggered ev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36—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2-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立连接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芯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和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在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序列;其中,第一序列用于指示第一识别信息,第一识别信息用于识别终端设备。利用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尽早交互用户面数据。
Description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建立连接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芯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和通信系统。
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过程的核心任务是让网络设备识别出终端设备的身份,以便为后续收发用户数据做准备。目前,通信系统中,如果处于空闲态或者非激活态的终端想进入连接态,可以采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或者四步随机接入过程实现接入。然而,上述连接建立过程存在耗时较大或对终端设备能力要求过高的问题,对于一些通信场景例如物联网通信场景不适用。因此,亟需一种对终端设备能力要求较低的高效的连接建立方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立连接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芯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和通信系统,可用于低功耗低能力终端设备快速接入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立连接的方法,包括:
在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序列;其中,第一序列用于指示第一识别信息,第一识别信息用于识别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立连接的方法,包括:
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序列;
网络设备基于第一序列,确定第一识别信息;其中,第一识别信息用于识别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在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序列;其中,第一序列用于指示第一识别信息,第一识别信息用于识别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序列;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第一序列,确定第一识别信息;其中,第一识别信息用于识别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调用并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调用并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芯片的设备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发送的序列指示终端设备的识别信息,因此,网络设备可以尽早识别终端设备的身份并交互用户面数据,减少了数据交互时延。并且,发送序列对终端设备能力要求低,有利于实现低功耗低能力终端设备快速接入网络。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四步随机接入机制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两步随机接入机制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建立连接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建立连接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NR系统的演进系统、免授权频谱上的LTE(LTE-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LTE-U)系统、免授权频谱上的NR(NR-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NR-U)系统、非地面通信网络(Non-TerrestrialNetworks,NTN)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第五代通信(5th-Generation,5G)系统或其他通信系统等。
通常来说,传统的通信系统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车辆间(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或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等,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这些通信系统。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场景,也可以应用于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场景,还可以应用于独立(Standalone,SA)布网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结合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描述了各个实施例,其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
终端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站点(STAION,ST),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NR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等。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 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NR网络中的网络设备(gNB)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核心网设备。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具有移动特性,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的设备。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为卫星、气球站。例如,卫星可以为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中地球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卫星、高椭圆轨道(High Elliptical Orbit,HEO)卫星等。可选地,网络设备还可以为设置在陆地、水域等位置的基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包括一个网络设备1100和两个终端设备1200的无线接入系统1000,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1100,并且每个网络设备1100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可选地,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0还可以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MME)、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Function,AMF)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可称为通信设备。以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通信设备可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设备,此处不再赘述;通信设备还可包括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例如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用来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例如表示前后关联对象可存在三种关系,举例说明,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指示”可以是直接指示,也可以是间接指示,还可以是表示具有关联关系。举例说明,A指示B,可以表示A直接指示B,例如B可以通过A获取;也可以表示A间接指示B,例如A指示C,B可以通过C获取;还可以表示A和B之间具有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对应”可表示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对应或间接对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指示与被指示、配置与被配置等关系。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相关技术进行说明,以下相关技术作为可选方案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任意结合,其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一)5G技术概况
当前,随着人们对速率、延迟、高速移动性、能效的追求以及未来生活中业务的多样性、复杂性,5G技术得以快速发展。5G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增强移动超宽带(EnhancedMobile Broadband,eMBB)、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等。
eMBB仍然以用户获得多媒体内容、服务和数据为目标,其需求增长十分迅速。另一方面,由于eMBB可能部署在不同的场景中,便如室内,市区,农村等,其能力和需求的差别也比较大,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结合具体的部署场景详细分析。URLLC的典型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电力自动化,远程医疗操作(手术),交通安全保障等。mMTC的典型特点包括:高连接密度,小数据量,时延不敏感业务,模块的低成本和长使用寿命等。
5G网络环境中为了降低空口信令和快速恢复无线连接,快速恢复数据业务的目的,定义了一个新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状态,即RRC_INACTIVE(非激活态)。这种状态有别于RRC_IDLE(空闲态)和RRC_CONNECTED(连接态)。
RRC_IDLE(空闲态):移动性为基于UE的小区选择重选,寻呼由核心网(Core Network,CN)发起,寻呼区域由CN配置。基站侧不存在UE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上下文。不存在RRC连接。
RRC_CONNECTED(连接态):存在RRC连接,基站和UE存在UEAS上下文。网络侧知道UE的位置是具体小区级别的。移动性是网络侧控制的移动性。UE和基站之间可以传输单播数据。
RRC_INACTIVE(非激活态):移动性为基于UE的小区选择重选,存在核心网与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之间的连接,UEAS上下文存在锚点基站上,寻呼由RAN触发,基于RAN的 寻呼区域由RAN管理,网络侧知道UE的位置是基于RAN的寻呼区域级别的。
(二)随机接入机制
四步随机接入机制(4-step Random Access Channel,4-step RACH)是NR R15版本支持的功能。四步随机接入机制的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图2中各步骤含义如下:
步骤1:步骤1对应的消息也称为MSG1,终端设备通过随机接入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该过程终端设备需要选择一个时频资源,即随机接入机会(RACH Occasion,RO),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步骤2:步骤2对应的消息也称为MSG2,在正常情况下,网络设备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MSG1后需要在一定时间窗内回复终端MSG2,MSG2包括MSG3调度资源、网络分配给终端使用的临时C-RNTI、网络估计的终端到网络的时间提前量、RACH失败回退时间参数等信息;
步骤3:步骤3对应的消息也称为MSG3,主要包括终端自身的身份标识、接入原因等信息;
步骤4:步骤4对应的消息也称为MSG4,主要用于网络设备告知终端竞争解决以及SRB1的配置信息。
两步随机接入机制(2-step RACH)是NR R16版本新引入的功能,两步随机接入机制的基本流程如图3所示。
图3中各步骤含义如下:
步骤1:步骤1对应的消息也称为MSGA,可以理解为将图2中的MSG1和MSG3功能合并后得到MSGA再发送;
步骤2:步骤2对应的消息也称为MSGB,可以理解为将图2中的MSG2和MSG4功能合并后得到MSGB再发送。
两步随机接入机制相比四步随机接入机制最大的优势在于时延更短。
(三)超低功耗或零功耗终端
万物互联是通信系统期望的愿景之一,与人类手持终端不同,连接物体的通信终端功能相对简单,成本要求也较低,虽然低能力的物联网终端已经存在,但是对于智慧家居、安全监测、物流管理等场景,物联网终端的成本和能耗还是较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超低功耗或者零功耗终端的概念被提出,这些终端支持的业务相对简单,大多只能被动提供少量数据,而且自身能耗接近零,为了满足超低功耗或者零功耗终端的通信需求,现有复杂的通信流程需要进一步简化,从而为超低功耗或者零功耗终端通信提供便利。
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过程的核心任务是让网络设备识别出终端设备的身份,以便为后续收发用户数据做准备。目前,通信系统中,如果处于空闲态或者非激活态的终端想进入连接态,可以采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或者四步随机接入过程实现接入。其中,四步随机接入过程耗时较大,对于时延敏感场景不适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比四步随机接入过程省时,但由于MSGA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承载的数据量较大且MSGA PUSCH使用公共资源传输,从接收端来看,网络成功接收MSGA PUSCH承载的信息对信号质量要求较高;从发送端来看,为了有效发送MSGA PUSCH承载的信息,终端设备需要使用较大的发射功率。
对于智慧家居、安全监测、物流管理等场景使用的低成本超低功耗或者零功耗终端设备,上述连接建立过程要么太慢,要么对终端设备能力要求过高,而高能力一般对应着设备的高成本,也不符合低成本超低功耗或者零功耗终端设备要求。
因此,对于低成本超低功耗或者零功耗终端设备,亟需一种对终端设备能力要求较低的高效的连接建立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主要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建立连接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可选地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但并不仅限于此。该方法包括:
S110,在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序列;其中,第一序列用于指示第一识别信息,第一识别信息用于识别终端设备。
示例性地,在发起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时,即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进行收发用户数据之前,终端设备选择一个可用的接入信道资源,在该资源上发送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识别信息的序列,即第一序列。这里,第一序列可以为底层信号序列。接入信道资源用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进行收发用户数据前的连接建立过程。可选地,该接入信道资源包括频域资源、时域资源和空域资源中的至少一个。
相应地,网络设备在接入信道资源上成功接收该第一序列,则能够获得该识别信息(第一识别信息),从而初步识别终端设备的身份。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建立连接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210,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序列;
S220,网络设备基于第一序列,确定第一识别信息;其中,第一识别信息用于识别终端设备。
可选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和/或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的至少部分信息。其中,终端标识可以包括终端ID(Identifier,标识符)。终端标识的至少部分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全部信息(或者说完整信息)或部分信息(例如高位截断信息或低位截断信息)。
可选地,第一序列与第一识别信息可以具有预设的对应关系。如此,终端设备首先选择与第一识别信息例如自身的终端类型或终端标识对应的第一序列,然后将第一序列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基于接收到的第一序列和该预设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第一识别信息。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需要利用终端标识确定第一序列。可选地,终端标识是预配置或网络设备配置的,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或者核心网设备。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预配置过程获取终端标识。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与网络信令交互的过程获取终端标识;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注册过程从网络设备获取终端标识。
具体地,在步骤S110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序列;其中,第二序列用于发起注册过程,以获取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相应地,对于网络设备而言,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序列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示例性地,第二序列可以是预定的专用于注册目的的序列。各终端设备可通过发送第二序列表示发起注册过程,因此,第二序列可以称为公共序列。当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二序列时,若识别其为专用于注册目的的序列,则向终端设备发送终端标识。
可选地,第二序列是预配置的或通过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系统广播消息配置的。
可选地,可以预配置或通过网络设备配置一个用于注册的公共序列或多个用于注册的公共序列,以供用户发起注册过程使用。若配置多个用于注册的公共序列,则终端设备可以随机在多个公共序列中选择一个公共序列发起注册过程。可选地,多个用于注册的公共序列可以通过一个根序列配置获得或者不同的根序列配置获得。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在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发送的序列指示终端设备的识别信息,因此,网络设备可以尽早识别终端设备的身份并交互数据,减少了数据交互时延。并且,发送序列对终端设备能力要求低,有利于实现低功耗低能力终端设备快速接入网络。
可选地,在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序列,获取终端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后,上述方法可以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其中,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消息。
相应地,对于终端设备而言,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消息。
可选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资源;
临时扰码;
定时提前量(Time Advance,TA)信息。
可选地,第一上行消息包括用户数据。
可选地,用户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设备预存储的数据;
终端设备在周围环境收集到的数据;
终端设备内部运算得到的数据。
上述网络设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或者核心网设备。
可见,在一些可选的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一步交互对终端设备进行初步识别,在返回第一响应消息后,可以在第三步实现用户面数据交互。在一些示例中,也可以在第三步实现用户面数据交互以及对终端设备的进一步识别。相比四步随机接入过程,可以让网络设备更快识别终端设备以及交互用户面数据。
另一方面,虽然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第一步交互终端标识,但第一步MSGA消息传输过程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先后发送序列和PUSCH承载的消息,第二步进行竞争解决(网络设备同意某一个终端设备可以接入网络),第三步进一步接受网络设备资源调度,第四步之后才能与网络设备交互用户面数据。 因此,相比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上述方法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第一步交互不需要发送PUSCH承载的消息部分,降低了接入识别过程对终端设备发射功率的要求,有利于实现低成本超低功耗或零功耗终端设备的连接建立。此外,上述方法在第三步就能与网络设备交互用户面数据,比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更快。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不仅可应用于传统通信过程,还可以应用于低成本超低功耗或零功耗终端通信,因此,可以应用于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例如前述智慧家居、安全监测、物流管理等场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或者说不同的网络需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下面提供几个具体的示例。
示例一
在本示例中,第一序列与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对应。也就是说,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终端类型,第一序列可以用于指示终端类型。
相应地,前述步骤S220,网络设备基于第一序列,确定第一识别信息,包括:
网络设备基于第一序列,确定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
在本示例中,通过第一序列进行终端设备接入识别可以包括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序列。该第一序列与网络设备的终端类型对应,可以称为专用序列。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序列,识别出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
第二阶段:如前述说明,网络设备成功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序列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终端设备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后,还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消息。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
如前述说明,可选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可以包括用户面数据。
在本示例中,可选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在一些需要终端类型和终端标识组合使用的场景中,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终端类型和终端标识,唯一确定一个终端设备。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消息中携带终端标识,可以对应于如下任意一种情况:
情况1:默认第一上行消息中包括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也就是说,只要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就需要在第一上行消息中携带终端标识。
情况2: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上报终端标识。
也就是说,对于网络设备而言,其可以选择是否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上报终端标识。对于终端设备而言,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即终端设备需要在第一上行消息中携带终端标识。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由第二系统广播消息、上述第一响应消息或第一专用信令承载。
可选地,在终端设备未分配有终端标识的情况下,即在终端设备发起连接建立时没有有效的终端标识(例如发起连接建立过程之前还未注册过)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不包括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和/或,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包括随机生成的终端标识。
在本示例中,与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对应的第一序列可以根据具体场景实施配置,下面提供第一序列的几种示例性的配置方式。
配置方式1:预配置第一对应关系。第一序列是基于预配置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的。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与第一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与第一序列的根序列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举例而言,协议明确定义每一种类型的终端设备发起连接建立过程需要使用的专用序列,即明确定义终端类型与专用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第一类终端设备对应专用序列1,第二类终端设备对应专用序列2,第三类终端设备对应专用序列3等等。终端设备所采用的第一序列是基于该对应关系决定的,比如第一类终端设备采用的第一序列为专用序列1。如此,网络设备可以基于预配置的对应关系和接收到的第一序列,确定终端类型。
或者,协议明确定义每一种类型的终端设备发起连接建立过程需要使用的根序列配置,即明确定义终端类型与根序列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第一类终端设备对应根序列配置1,第二类终端设备对应根序列配置2,第三类终端设备对应根序列配置3等等。终端设备对应的根序列配置是基于该对应关系决定的,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其终端类型对应的根序列配置,生成第一序列。如此,网络设备可以基于预配置的对应关系和接收到的第一序列,确定终端类型。
配置方式2:第一序列是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确定的。即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序列。
可选地,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序列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第三系 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可选地,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序列标识之间可以为一一对应关系或者多对一的对应关系。类似地,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为一一对应关系或者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在一对一的情况下,不同的终端类型对应于不同的序列标识或根序列配置。在多对一的情况下,多个终端类型可以对应于同一个序列标识或根序列配置,例如一组终端类型可以对应于同一个序列标识或根序列配置,不同组的终端类型对应于不同的序列标识或根序列配置。其中,一组终端类型可以包括多个终端类型。
以一一对应关系为例,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系统广播消息中可以携带如下表1中的信息。
表1 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序列标识或根序列配置的对应关系
终端类型 | 序列标识或根序列配置 |
终端类型标识1 | 专用序列1标识或者根序列1配置 |
终端类型标识2 | 专用序列2标识或者根序列2配置 |
…… | …… |
终端类型标识N | 专用序列N标识或者根序列N配置 |
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表1所示,一个终端类型标识对应一个专用序列标识或者根序列配置,根序列是用于生成序列的基础序列,一般一个根序列可以衍生出多个子序列。
可选地,在第三系统广播消息指示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序列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多个序列标识可以为第一根序列的多个子序列的标识,第一序列是基于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标识以及第一根序列生成的。相应地,网络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第一序列确定其对应的序列标识,从而基于上述对应关系确定出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
参考表1,如果表1中一个终端类型标识对应一个专用序列标识,则表1中的专用序列1~专用序列N可能共用一个根序列,该根序列记为第一根序列。该根序列可以是预配置的例如通过协议默认配置的或者通过系统广播消息配置给终端设备的。由于第一根序列生成专用序列1至专用序列N的过程是已知的,终端设备根据自身终端类型信息结合表1中的对应关系确定一个专用序列标识,从而基于该专用序列标识和第一根序列确定需要发送的专用序列,即第一序列。
可选地,在第三系统广播消息指示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第一序列是基于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根序列配置生成的。相应地,网络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第一序列所对应的根序列以及上述对应关系,确定出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
参考表1,如果表1中一个终端类型标识对应一个根序列配置,则终端设备根据自身终端类型结合表1中的对应关系确定一个根序列配置,然后,终端设备从基于该根序列配置生成的至少一个专用序列中任意选择一个,作为第一序列。
在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序列标识或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为多对一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所采用的第一序列的配置过程以及网络设备的识别过程与上述一对一的情况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配置方式3:第一序列是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专用信令确定的。即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专用信令;第二专用信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序列。
可选地,第二专用信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在第二专用信令指示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直接获取该序列作为发起连接建立的第一序列。在第二专用信令指示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根序列配置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从基于该根序列配置生成的至少一个序列中随机选择一个,作为发起连接建立的第一序列。
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一开始并没有获得基于专用信令配置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基于前述配置方式1或2确定的第一序列,发起连接建立过程,在网络设备识别终端设备后通过第二专用信令配置终端类型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终端设备接收第二专用信令,进而确定新的第一序列。
可选地,终端设备还可以发送第三序列,以发起连接建立过程,待网络设备识别终端设备后通过第二专用信令配置终端类型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其中,第三序列可以是各终端设备均可采用的专用于获取第二专用信令的序列,即第三序列可以是公共序列或基于公共根序列配置生成的。其中,该公共序列或者根序列配置通过预配置过程或者通过网络设备的系统广播消息配置给终端设备。
可选地,第二专用信令还用于指示与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关联的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有效定时器超时和/或当前网络设备广播的区域标识与有效区域标识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第二专用信令提供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失效。
这里,在有效定时器超时和/或当前网络设备广播的区域标识与有效区域标识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置为在有效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或者,在当前网络设备广播的区域标识与有效区域标识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或者,在有效定时器超时且当前网络设备广播的区域标识与有效区域标识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
示例性地,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与第二专用信令指示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关联,只有在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有效情况下,网络设备通过专用信令配置的专用序列或者专用根序列配置才有效。否则,在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失效情况下,网络设备通过专用信令配置的专用序列或者专用根序列配置无效。
可选地,在第二专用信令提供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失效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系统广播消息例如前述配置方式2中的第三系统广播消息指示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发起连接建立过程。
可选地,区域标识包括小区标识或小区所在的注册区域标识。
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第三步包括终端设备标识,第四步竞争解决(网络设备同意某一个终端设备可以接入网络),第五步之后过程才能与网络设备交互用户面数据。相比四步随机接入过程,本示例可以实现一步识别终端设备类型,第三步实现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用户面数据交互(第一上行消息中不包括终端标识的场景);或者,本示例可以实现一步识别终端设备类型,第三步实现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用户面数据交互以及识别终端标识(第一上行消息中包括终端标识的场景),不仅让网络设备识别终端设备更快同时与网络设备交互用户面数据也更早。
另一方面,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第一步包括终端标识,但第一步MSGA消息过程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先后发送序列和PUSCH承载的消息两部分内容,第二步竞争解决(网络设备同意某一个终端设备可以接入网络),第三步进一步接受网络设备资源调度,第四步之后才能与网络设备交互用户面数据。相比传统的两步接入过程中,本示例可以实现一步识别终端设备类型,这一点与传统两步接入过程第一步类似,但是本示例中,不用发送PUSCH承载的消息部分,降低了接入识别过程对终端设备发射功率的要求;另一方面,本示例在第三步就能与网络设备交互用户面数据,比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更快。
示例二
在本示例中,第一序列的逻辑位置编号与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中的第一部分信息对应。也就是说,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终端标识中的第一部分信息,第一序列可以用于指示终端标识中的第一部分信息。
相应地,前述步骤S220,网络设备基于第一序列,确定第一识别信息,包括:
网络设备基于第一序列,确定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中的第一部分信息。
在本示例中,通过第一序列进行终端设备接入识别可以包括两个阶段,终端设备分两个阶段将自身的终端标识告知网络设备。
第一阶段: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序列。
其中,该第一序列可以是基于第二根序列生成的至少一个序列中的一个。第二根序列和/或至少一个序列可以是各终端设备均可使用的用于发起连接建立的序列配置,因此,可以称为公共序列和/或至少一个公共序列。根序列生成的每个序列都会有逻辑位置编号,在本示例中,利用公共根序列对应的逻辑位置编号表征终端标识的第一部分信息。终端设备可以在公共根序列生成的至少一个公共序列中选择一个逻辑位置编号与该第一部分信息相同的公共序列,作为第一序列,以向网络设备间接提供终端标识的第一部分信息。换句话说,虽然第一序列本身与终端标识没有直接关系,但第一序列的逻辑位置编号是网络设备可知的,因此网络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第一序列的逻辑位置编号,提取终端标识的第一部分信息。
可选地,第二根序列或至少一个序列是预配置的或通过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系统广播消息配置的。
可选地,第一部分信息为终端标识的高位截断部分(例如12比特的终端标识中的前6比特)或终端标识的低位截断部分(例如12比特的终端标识中的后6比特),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一个根序列可以生成64个公共子序列,每一个公共子序列对应一个6比特的逻辑位置编号,如果终端标识的第一部分6比特取值为“101010”,则该终端设备会从64个公共子序列中选择逻辑位置编号等于“101010”的公共子序列向网络设备发送,网络设备收到该公共子序列就能获知终端设备标识第一部分6比特取值为“101010”。
第二阶段:如前述说明,网络设备成功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序列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终端设备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后,还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消息。
如前述说明,可选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可以包括用户面数据。
在本示例中,可选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中的第二部分信息。
示例性地,基于第一部分信息和第二部分信息可以得到完整的终端标识。例如,第一部分信息为终端标识的高位截断部分,第二部分信息为终端标识的低位截断部分。又如,第一部分信息为终端标识的 低位截断部分,第二部分信息为终端标识的高位截断部分。
对于网络设备而言,上述方法还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其中,第一上行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中的第二部分信息;
网络设备基于终端标识中的第一部分信息与第二部分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相比于四步或者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本示例具有与示例一类似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进一步地,由于本示例中,第一阶段选择的第一序列对应的逻辑编号可以表示终端标识的一部分,因此,相比于终端设备直接提供完整的标识信息,更节省系统开销。
示例三
在本示例中,第一序列与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对应。具体地,第一序列与该终端标识的全部信息或者说与完整终端标识对应。也就是说,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终端标识,第一序列可以用于指示终端标识。
相应地,前述步骤S220,网络设备基于第一序列,确定第一识别信息,包括:
网络设备基于第一序列,确定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在本示例中,每个终端设备对应一个序列或一个根序列,因此,该序列可以称为专有序列,该根序列可以称为专有根序列。终端设备以自身对应的专有序列作为第一序列,或在基于自身对应的专有根序列生成的至少一个序列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序列,发起连接建立。网络设备成功接收一个专用序列就能唯一确定终端设备身份。
可选地,终端设备通过如下至少一种方式获取自身对应的专有序列或专有根序列。
配置方式1:通过预配置过程(例如协议默认定义过程)获取。
也就是说,第一序列与终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预配置的。
配置方式2:通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广播消息获取。
具体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五系统广播信息;其中,第五系统广播信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标识中的每个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
也就是说,第一序列是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系统广播信息确定的。
配置方式3:通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专用信令获取。
具体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专用信令;其中,第三专用信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
也就是说,第一序列是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专用信令确定的。
可选地,第三专用信令还用于指示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的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
也就是说,网络设备通过专用信令给终端设备配置专用序列或者专用根序列配置时,还配置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与网络设备配置的专用序列或者专用根序列配置关联,只有在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有效情况下,网络设备配置的专用序列或者专用根序列配置才有效。否则,在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失效情况下,网络设备配置的专用序列或者专用根序列配置无效。专用配置无效后,终端设备只能使用上述公共的序列或者根序列配置发起连接建立过程。
示例性地,在有效定时器超时和/或当前网络设备广播的区域标识与有效区域标识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第三专用信令提供的序列或根序列失效。在第三专用信令提供的序列或根序列失效。
可选地,在第三专用信令提供的序列或根序列失效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系统广播消息例如前述配置方式2中的第五系统广播消息指示的序列或根序列发起连接建立过程。
可选地,区域标识包括小区标识或小区所在的注册区域标识。
本应用示例可以相比四步随机接入过程或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更快让网络设备识别终端设备。
以上通过多个实施例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设置和实现方式。利用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在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发送的序列指示终端设备的识别信息,因此,网络设备可以尽早识别终端设备的身份并交互数据,减少了数据交互时延。并且,发送序列对终端设备能力要求低,有利于实现低功耗低能力终端设备快速接入网络。
与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处理方法相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100,参考图6,其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110,用于在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序列;其中,第一序列用于指示第一识别信息,第一识别信息用于识别终端设备100。
可选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终端设备100的终端类型和/或终端设备100的终端标识的至少部分信 息。
可选地,终端标识是预配置或网络设备配置的。
可选地,第一通信模块110还用于: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序列;其中,第二序列用于发起注册过程,以获取终端设备100的终端标识。
可选地,第二序列是预配置的或通过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系统广播消息配置的。
可选地,第一通信模块110还用于:
在接收到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消息。
可选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资源;
临时扰码;
定时提前量TA信息。
可选地,第一上行消息包括用户数据。
可选地,用户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设备100预存储的数据;
终端设备100在周围环境收集到的数据;
终端设备100内部运算得到的数据。
可选地,第一序列与终端设备100的终端类型对应。
可选地,终端设备100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包括终端设备100的终端标识。
可选地,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100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包括终端设备100的终端标识;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100上报终端标识。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由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系统广播消息、第一响应消息或第一专用信令承载。
可选地,在终端设备100未分配有终端标识的情况下,终端设备100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不包括终端设备100的终端标识。
可选地,在终端设备100未分配有终端标识的情况下,终端设备100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包括随机生成的终端标识。
可选地,第一序列是基于预配置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的。
可选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终端设备100的终端类型与第一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终端设备100的终端类型与第一序列的根序列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第一序列是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确定的。
可选地,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序列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多个序列标识为第一根序列的多个子序列的标识,第一序列是基于终端设备100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标识以及第一根序列生成的。
可选地,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序列标识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或者,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序列标识之间为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第一序列是基于终端设备100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根序列配置生成的。
可选地,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或者,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为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其中,第一序列是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专用信令确定的。
可选地,第二专用信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100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
可选地,第二专用信令还用于指示与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关联的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
可选地,参考图7,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120,用于在有效定时器超时和/或当前网络设备广播的区域标识与有效区域标识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确定第二专用信令提供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失效。
可选地,区域标识包括小区标识或小区所在的注册区域标识。
可选地,第一序列的逻辑位置编号与终端设备100的终端标识中的第一部分信息对应。
可选地,第一部分信息为终端标识的高位截断部分或终端标识的低位截断部分。
可选地,终端设备100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包括终端设备100的终端标识中的第二部分信息。
可选地,第一序列为基于第二根序列生成的至少一个序列中的一个。
可选地,第二根序列或至少一个序列是预配置的或通过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系统广播消息配置的。
可选地,第一序列与终端设备100的终端标识对应。
可选地,第一序列与终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预配置的。
可选地,第一序列是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系统广播信息确定的;第五系统广播信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标识中的每个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
可选地,第一序列是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专用信令确定的;第三专用信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100的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
可选地,第三专用信令还用于指示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的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能够实现前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对应功能,该终端设备100中的各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对应的流程、功能、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此处不进行赘述。需要说明,关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中的各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由不同的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实现,也可以由同一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实现,举例来说,第一发送模块与第二发送模块可以是不同的模块,也可以是同一个模块,均能够实现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应功能。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模块,可通过设备的收发机实现,其余各模块中的部分或全部可通过设备的处理器实现。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网络设备200200的示意性框图。该网络设备200200可以包括:
第二通信模块210,用于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序列;
第二处理模块220,用于基于第一序列,确定第一识别信息;其中,第一识别信息用于识别终端设备。
可选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和/或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的至少部分信息。
可选地,第二通信模块210还用于:
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序列的情况下,向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可选地,第二序列是预配置的或通过网络设备200发送的第一系统广播消息配置的。
可选地,第二通信模块210还用于:
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其中,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消息。
可选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资源;
临时扰码;
定时提前量TA信息。
可选地,第一上行消息包括用户数据。
可选地,用户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设备预存储的数据;
终端设备在周围环境收集到的数据;
终端设备内部运算得到的数据。
可选地,其中,第二处理模块220具体用于:
网络设备200基于第一序列,确定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
可选地,第二通信模块210还用于:
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其中,第一上行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可选地,第二通信模块210还用于:
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上报终端标识。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由第二系统广播消息、第一响应消息或第一专用信令承载。
可选地,第二通信模块210还用于:
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序列。
可选地,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序列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多个序列标识为第一根序列的多个子序列的标识,第一序列是基于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标识以及第一根序列生成的。
可选地,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序列标识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或者,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序列标识之间为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第一序列是基于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根序列配置生成的。
可选地,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或者,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为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第二通信模块210还用于:
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专用信令;第二专用信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序列。
可选地,第二专用信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
可选地,第二专用信令还用于指示与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关联的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
可选地,第二处理模块220具体用于:
基于第一序列,确定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中的第一部分信息。
可选地,第二通信模块210还用于:
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其中,第一上行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中的第二部分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220还用于:
基于终端标识中的第一部分信息与第二部分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可选地,第一序列为基于第二根序列生成的至少一个序列中的一个。
可选地,第二根序列或至少一个序列是预配置的或通过网络设备200发送的第四系统广播消息配置的。
可选地,第二处理模块220具体用于:
基于第一序列,确定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可选地,第一序列与终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预配置的。
可选地,网络设备200还包括:
网络设备200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五系统广播信息;其中,第五系统广播信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标识中的每个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
可选地,第二通信模块210还用于:
网络设备200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专用信令;其中,第三专用信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
可选地,第三专用信令还用于指示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的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200能够实现前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的对应功能。该网络设备200中的各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对应的流程、功能、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关于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200中的各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由不同的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实现,也可以由同一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实现,举例来说,第一发送模块与第二发送模块可以是不同的模块,也可以是同一个模块,均能够实现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应功能。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模块,可通过设备的收发机实现,其余各模块中的部分或全部可通过设备的处理器实现。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600示意性结构图,其中通信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10,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通信设备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20。其中,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6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6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6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610中。
可选地,通信设备6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630,处理器6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6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6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6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600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600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700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芯片700包括处理器710,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芯片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2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7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7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7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710中。
可选地,该芯片7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73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7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7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74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7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上述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上述提到的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上述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800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系统800包括终端设备810和网络设备820。
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终端设备810向网络设备820发送第一序列;其中,第一序列用于指示第一识别信息,第一识别信息用于识别终端设备。
网络设备820接收终端设备810发送的第一序列,并基于第一序列,确定第一识别信息。
其中,该终端设备810可以用于实现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以及该网络设备820可以用于实现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9)
- 一种建立连接的方法,包括:在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第一识别信息,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用于识别所述终端设备。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的至少部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标识是预配置或网络设备配置的。
-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序列用于发起注册过程,以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序列是预配置的或通过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系统广播消息配置的。
-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消息。
-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资源;临时扰码;定时提前量TA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消息包括用户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终端设备预存储的数据;所述终端设备在周围环境收集到的数据;所述终端设备内部运算得到的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对应。
-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由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系统广播消息、第一响应消息或第一专用信令承载。
- 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终端设备未分配有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不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终端设备未分配有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包括随机生成的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预配置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的。
-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与所述第一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与所述第一序列的根序列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确定的。
-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序列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序列标识为第一根序列的多个子序列的标识,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标识以及所述第一根序列生成的。
-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终端类型与所述多个序列标识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或者,所述多个终端类型与所述多个序列标识之间为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根序列配置生成的。
- 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终端类型与所述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或者,所述多个终端类型与所述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为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专用信令确定的。
-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专用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
-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专用信令还用于指示与所述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关联的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有效定时器超时和/或当前网络设备广播的区域标识与所述有效区域标识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专用信令提供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失效。
-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区域标识包括小区标识或小区所在的注册区域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的逻辑位置编号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中的第一部分信息对应。
-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信息为所述终端标识的高位截断部分或所述终端标识的低位截断部分。
- 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中的第二部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31-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为基于第二根序列生成的至少一个序列中的一个。
-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根序列或所述至少一个序列是预配置的或通过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系统广播消息配置的。
-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对应。
-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与所述终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预配置的。
-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系统广播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五系统广播信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标识中的每个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
-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专用信令确定的;所述第三专用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
-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专用信令还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的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
- 一种建立连接的方法,包括: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序列;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序列,确定第一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用于识别所述终端设备。
-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的至少部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序列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序列是预配置的或通过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系统广播消息配置的。
- 根据权利要求41-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消息。
-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资源;临时扰码;定时提前量TA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消息包括用户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终端设备预存储的数据;所述终端设备在周围环境收集到的数据;所述终端设备内部运算得到的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41-4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序列,确定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序列,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
- 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由第二系统广播消息、第一响应消息或第一专用信令承载。
- 根据权利要求49-5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系统广播消息;所述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序列。
-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序列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序列标识为第一根序列的多个子序列的标识,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标识以及所述第一根序列生成的。
- 根据权利要求54或5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终端类型与所述多个序列标识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或者,所述多个终端类型与所述多个序列标识之间为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根序列配置生成的。
- 根据权利要求57或5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终端类型与所述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或者,所述多个终端类型与所述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为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49-5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专用信令;所述第二专用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序列。
- 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专用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
- 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专用信令还用于指示与所述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关联的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41-4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序列,确定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序列,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中的第一部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中的第二部分信息;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终端标识中的第一部分信息与所述第二部分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63或6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为基于第二根序列生成的至少一个序列中的一个。
- 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根序列或所述至少一个序列是预配置的或通过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系统广播消息配置的。
- 根据权利要求41-4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序列,确定第一 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序列,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与所述终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预配置的。
-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五系统广播信息;其中,所述第五系统广播信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标识中的每个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
-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专用信令;其中,所述第三专用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
- 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专用信令还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的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
-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在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第一识别信息,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用于识别所述终端设备。
- 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的至少部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标识是预配置或网络设备配置的。
- 根据权利要求73或7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序列用于发起注册过程,以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序列是预配置的或通过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系统广播消息配置的。
- 根据权利要求72-7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消息。
- 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资源;临时扰码;定时提前量TA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77或7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消息包括用户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用户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终端设备预存储的数据;所述终端设备在周围环境收集到的数据;所述终端设备内部运算得到的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72-8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序列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对应。
- 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81或8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由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系统广播消息、第一响应消息或第一专用信令承载。
- 根据权利要求81-8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在所述终端设备未分配有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不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81-8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在所述终端设备未分配有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包括随机生成的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81-8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预配置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的。
- 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与所述第一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与所述第一序列的根序列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81-8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确定的。
- 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序列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9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序列标识为第一根序列的多个子序列的标识,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标识以及所述第一根序列生成的。
- 根据权利要求91或9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多个终端类型与所述多个序列标识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或者,所述多个终端类型与所述多个序列标识之间为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9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根序列配置生成的。
- 根据权利要求94或9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多个终端类型与所述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或者,所述多个终端类型与所述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为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81-8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专用信令确定的。
- 根据权利要求9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专用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
- 根据权利要求9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专用信令还用于指示与所述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关联的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9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有效定时器超时和/或当前网络设备广播的区域标识与所述有效区域标识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专用信令提供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失效。
- 根据权利要求10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区域标识包括小区标识或小区所在的注册区域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72-8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的逻辑位置编号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中的第一部分信息对应。
- 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信息为所述终端标识的高位截断部分或所述终端标识的低位截断部分。
- 根据权利要求102或10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中的第二部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102-10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序列为基于第二根序列生成的至少一个序列中的一个。
- 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根序列或所述至少一个序列是预配置的或通过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系统广播消息配置的。
- 根据权利要求72-8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序列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对应。
- 根据权利要求10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序列与所述终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预配置的。
- 根据权利要求10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系统广播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五系统广播信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标识中的每个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
- 根据权利要求10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专用信令确定的;所述第三专用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
- 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三专用信令还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的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
- 一种网络设备,包括: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序列;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序列,确定第一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用于识别所述终端设备。
- 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的至少部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序列的情况下,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11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序列是预配置的或通过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系统广播消息配置的。
- 根据权利要求112-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消息。
- 根据权利要求11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资源;临时扰码;定时提前量TA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116或11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消息包括用户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11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用户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终端设备预存储的数据;所述终端设备在周围环境收集到的数据;所述终端设备内部运算得到的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112-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序列,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
- 根据权利要求12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12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1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由第二系统广播消息、第一响应消息或第一专用信令承载。
- 根据权利要求120-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系统广播消息;所述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序列。
- 根据权利要求12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序列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序列标识为第一根序列的多个子序列的标识,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标识以及所述第一根序列生成的。
- 根据权利要求125或12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多个终端类型与所述多个序列标识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或者,所述多个终端类型与所述多个序列标识之间为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12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系统广播消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类型与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12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根序列配置生成的。
- 根据权利要求128或12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多个终端类型与所述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或者,所述多个终端类型与所述多个根序列配置之间为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 根据权利要求120-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专用信令;所述第二专用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序列。
- 根据权利要求13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专用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
- 根据权利要求13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专用信令还用于指示与所述终端类型所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配置关联的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112-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序列,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中的第一部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13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中的第二部分信息;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终端标识中的第一部分信息与所述第二部分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134或13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序列为基于第二根序列生成的至少一个序列中的一个。
- 根据权利要求13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根序列或所述至少一个序列是预配置的或通过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系统广播消息配置的。
- 根据权利要求112-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序列,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13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序列与所述终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预配置的。
- 根据权利要求13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五系统广播信息;其中,所述第五系统广播信息用于指示多个终端标识中的每个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
- 根据权利要求13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专用信令;其中,所述第三专用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
- 根据权利要求14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三专用信令还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序列或根序列的有效定时器和/或有效区域标识信息。
-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 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41至7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 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 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网络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41至7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1/124171 WO2023060577A1 (zh) | 2021-10-15 | 2021-10-15 | 建立连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160357A true CN118160357A (zh) | 2024-06-07 |
Family
ID=85987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103025.2A Pending CN118160357A (zh) | 2021-10-15 | 2021-10-15 | 建立连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284525A1 (zh) |
CN (1) | CN118160357A (zh) |
WO (1) | WO2023060577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72516B (zh) * | 2016-09-28 | 2021-0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切片选择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CN106851589B (zh) * | 2016-12-30 | 2019-02-1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5136646A (zh) * | 2020-02-28 | 2022-09-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WO2021189330A1 (zh) * | 2020-03-25 | 2021-09-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1
- 2021-10-15 WO PCT/CN2021/124171 patent/WO202306057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10-15 CN CN202180103025.2A patent/CN118160357A/zh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4-09 US US18/630,451 patent/US20240284525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060577A1 (zh) | 2023-04-20 |
US20240284525A1 (en) | 2024-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068271B (zh)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 |
CN115413045B (zh) |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2425250B (zh) | 会话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US20230239774A1 (en) | Network slic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US20230199709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2640347B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5669151A (zh) | 随机接入信息的处理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 |
CN112205061A (zh) | 一种资源关联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 |
CN112673667A (zh) | 一种随机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 |
CN113068270B (zh) | 一种负荷控制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 |
CN116171636B (zh) | 随机接入响应的处理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CN111246591B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
CN114631398B (zh) |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 |
CN117917175A (zh) | 连接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8160357A (zh) | 建立连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7221865A (zh) | 授权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6347651A (zh)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US11924741B2 (en) | Auxiliary rout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6325832B (zh) | 会话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6114364A (zh) | 请求多播控制信道信令的方法、终端设备和通信设备 | |
CN117413547A (zh) |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 |
CN118511588A (zh) |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CN116783922A (zh) |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 |
CN118476295A (zh) | 设备识别方法以及装置 | |
CN118921765A (zh) | 资源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