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59172A - 茶水溶合装置、水杯以及溶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茶水溶合装置、水杯以及溶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59172A
CN118159172A CN202280071355.2A CN202280071355A CN118159172A CN 118159172 A CN118159172 A CN 118159172A CN 202280071355 A CN202280071355 A CN 202280071355A CN 118159172 A CN118159172 A CN 1181591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
tea
magnet
cup
cylindric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713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Ruila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Ruila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Ruila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Ruila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159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591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19/00Table service
    • A47G19/12Vessels or pots for table use
    • A47G19/16Tea infusers, e.g. infusing bags, egg-shaped infu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19/00Table service
    • A47G19/22Drinking vessels or saucers used for table service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包括茶叶仓和驱动单元,驱动单元通过磁力作用驱动茶叶仓往复运动,茶叶仓设置第一磁铁,第一磁铁与茶叶仓固定联接,驱动单元设置第二磁铁,第二磁铁在外力作用下翻转,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二者之间相互发生磁力作用。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水杯,其包括杯体、盖子以及茶水溶合装置,通过转动驱动单元内的第二磁铁改变茶叶仓内的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的磁力作用,使茶叶仓抵接或远离杯体的内底部,从而实现茶叶仓内的茶水与水杯内的开水的隔离或溶合。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茶水融合方法,通过操作驱动单元使茶叶仓间歇性抵接水杯的内底部实现茶叶仓内部与水杯内部的联通与隔离,进而实现茶水的融合。

Description

茶水溶合装置、水杯以及溶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杯用的茶水溶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杯领域,特别是用于泡茶的水杯,例如商务保温杯,杯子通常具有杯体和盖子,杯体内设置可活动的过滤网,茶叶放置于杯体内,通过过滤网将茶叶保留在杯体内,茶水通过过滤网倒入饮用器皿中或者直接饮用。由于部分茶叶不适宜长时间浸泡,因此,需要将茶叶放置于过滤网上,再用开水冲泡茶叶,茶水进入杯体,茶叶保留于过滤网上,需要饮用茶水时将过滤网提出杯体并放置于适当位置后,再将茶水倒入饮用器皿中或者直接饮用。这样的泡茶方式可能适合于固定场所使用,在随身携带的运用场景下,需要将过滤网放回杯体内并旋紧杯盖,当杯子处于非直立状态时,例如倾斜或者平放状态时,杯中的茶叶被茶水重新浸泡,浸泡时间或长或短,当水杯的使用者未注意到水杯处于非直立状态的情况下,水杯内的茶叶因被长时间浸泡而使茶水的浓度增加造成下次直接引用时口感欠佳。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杯用的茶水溶合装置,通过操作茶水溶合装置使茶叶仓内的茶叶与茶叶仓外的茶水隔离,进而避免因茶叶仓外的茶水重复长时间浸泡茶叶造成茶水浓度增高而影响茶水的饮用口感。
技术解决方案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杯用的茶水溶合装置,其包括用于存放茶叶的茶叶仓以及通过磁力作用驱动茶叶仓往复运动的驱动单元,茶叶仓与驱动单元在磁力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茶叶仓设置第一磁铁,第一磁铁与茶叶仓固定联接,驱动单元设置第二磁铁,第二磁铁在外力作用下翻转,第一磁铁与第四磁铁二者之间相互发生磁力作用。
有益效果
1. 通过茶叶仓的凸出部分与水杯的内底部间歇性接触实现茶叶仓与水杯内部的联通与隔离,当茶叶仓的凸出部分脱离水杯的内底部时,茶叶仓的内部与水杯的内部联通,水杯内部的开水进入茶叶仓对茶叶进行浸泡。当茶叶仓的凸出部分抵接水杯的内底部时,茶叶仓的内部与水杯的内部隔离,茶叶仓内的开水持续浸泡茶叶以提高茶叶仓内的茶水浓度,浸泡适当时间后通过操作驱动单元使茶叶仓的凸出部分脱离水杯的内底部,茶叶仓与水杯内部联通,茶叶仓内部浓度相对高的茶水与茶叶仓外部的开水溶合,经过适当时间的茶水溶合后通过操作驱动单元使茶叶仓的凸出部分抵接水杯的内底部,茶叶仓与水杯的内部隔离,茶叶仓外部的茶水的浓度保持当前饮用浓度。
2. 由于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同轴设置且第一仓体内的第三磁铁与第二仓体内的第四磁铁位置相对应且相对面的磁极相反,因此当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靠近时,第三磁铁与第四磁铁相互吸引,第一仓体与第二仓体通过磁力作用相互抵接,再通过设置于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之间的第二密封圈实现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之间的接触面的密闭联接。
3. 在径向力的作用下,第一仓体与第二仓体发生径向移位,由于第一仓体部分插入第二仓体,因此,当第一仓体的插入部分接触到第二仓体后,第一仓体与第二仓体之间不会继续发生径向移位以避免第一仓体脱离第二仓体的情况发生。
4. 由于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可相对彼此转动,因此当径向外力作用于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时,二者相对转动造成第一仓体内的第三磁铁与第二仓体内的第四磁铁发生错位,第三磁铁的磁极面与第四磁铁的磁极面错位,二者之间的吸力减弱或者消失,此时较小的轴向外力即可将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分开,二者分开后即可清理或者更换茶叶仓内的茶叶。
5. 由于第三磁铁是通过过盈配合嵌入第一套环,而第一套环又通过第一凸缘与第一主体的过盈配合实现紧固套接,因此,通过第一套环实现第三磁铁与第一主体的相对固定联接,避免了第三磁铁直接联接于第一主体上因二者的线性接触造成联接不牢固的现象的发生。由于第一凸缘的柱面与第一主体的第一柱面的接触类型为面与面接触,因此在过盈配合的情况下,第一凸缘紧贴第一主体的第一柱面。
6. 由于第二套环与第一主体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同轴套接,而第二套环的第三台阶面又与第一套环抵接,因此可避免第三磁铁在极限受力情况下脱离第一盲孔后直接掉落的现象的发生。
7. 由于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第一套环和第三套环为同一个模具制得的零件,这样的设置节省了模具费用以及降低了物料管理的成本。由于第三套环与第一主体的第一柱面间隙配合,因此,第一套环与第一主体的第一柱面也是间隙配合,第三套环与第一柱面的间隙配合是为了方便第一仓体与第二仓体之间的对接,而第一套环与第一柱面的间隙配合并不会影响到第一套环的第一凸缘与第一柱面的过盈配合,因第一套环和第三套环为同一个模具制得的具有相同结构的两个零件。
8. 同样地,由于第二套环和第五套环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第二套环和第五套环为同一个模具制得的零件,这样的设置节省了模具费用以及降低了物料管理的成本。
9. 由于第一主体被构造成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的结构,使得茶叶仓内的茶水只能通过同一端口进出,因此,使得茶叶仓的隔离结构仅需在茶叶仓的一端设置即可,简化了隔离结构。
10. 由于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均套接于第一主体,第三磁铁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入第一套环,第三磁铁抵接第二套环的第三台阶面,且第一套环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套环的第四柱面分别与第一主体的第一柱面和第二柱面过盈配合,因此在磁力的作用下,第三磁铁若脱离第一套环的第一盲孔需要克服三处过盈配合,这样的设置提高了茶叶仓的使用寿命。
11. 由于第一磁铁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入第一端盖,因此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第一磁铁带动第一端盖移动,由于第三套环和第四套环以及第五套环夹持第一端盖,因此,第一端盖带动第四套环移动,第四套环的移动造成第四套环抵接水杯的内底部或者远离水杯的内底部,又由于第一端盖设置的多个第一通孔,使得当第四套环远离水杯的内底部时,茶叶仓的内部通过第一通孔与茶叶仓外部联通;当第四套环抵接水杯的内底部时,茶叶仓的内部与茶叶仓的外部隔离。
12. 由于第一磁铁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入第一端盖,第一磁铁的磁极面与第一端盖的平面平行,因此,第一磁铁的磁极固定不变,外界的磁场在转动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外部磁极的变换,进而与第一磁铁产生吸力或者排斥力,当二者之间存在吸力时,第一磁铁使第四套环靠近并抵接水杯的内底部,在磁力的持续作用下,第四套环紧贴水杯的内底部进而实现茶叶仓内部与茶叶仓外部的隔离。当二者之间存在排斥力时,第一磁铁使第四套环远离水杯的内底部进而实现茶叶仓内部与茶叶仓外部的联通。
13. 由于第五套环的第五台阶面与第四套环的第五柱面在轴向上具有高度差,第五柱面凸出第五台阶面,而第四套环采用硅胶或者橡胶制成,因此,茶叶仓接触或者撞击杯体的内底部时是第四套环的第五柱面先触碰到杯体的内底部,借助硅胶或者橡胶的缓冲避免了茶叶仓的其它部位撞击杯体的内底部造成杯体破裂的隐患。
14. 由于开闭组件的第一轴贯穿第二仓体并与第一仓体滑动配合,因此当茶叶仓在磁力作用下向水杯的内底部靠近后,第一轴的端部抵接水杯的内底部。茶叶仓在磁力作用下继续向水杯的内底部移动,第一轴带动压盘向第一仓体靠近,当茶叶仓的第二仓体抵接水杯的内底部时,压盘上的第三密封圈抵接第一仓体的第四通孔使茶叶仓与水杯内部隔离。当茶叶仓在磁力作用下脱离水杯的内底部时, 开闭组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压盘带动第三密封圈脱离第一仓体,茶叶仓内部通过第四通孔和第一通孔与水杯的内部联通。
15. 由于茶叶仓的第一仓体设置了第四通孔,茶叶仓的第二仓体设置了第一通孔,通过第四通孔和第一通孔共同形成一条自上而下的通道使茶叶仓内部与水杯内部联通,茶叶仓内的气体通过第四通孔排出,茶叶仓内的气压降低,水杯内的液体通过第一通孔被压入茶叶仓,实现了茶叶的快速冲泡。
16. 由于开闭组件的第一轴贯穿茶叶仓的第二仓体并凸出第二仓体,凸出部分用于间歇性抵接水杯的内底部,而开闭组件的压盘间歇性抵接茶叶仓的第一仓体,通过磁力作用使茶叶仓抵接水杯内底部的同时也使开闭组件的压盘上的第三密封圈抵接茶叶仓的第一仓体。通过茶叶仓的一次运动使茶叶仓上下两端同时与水杯内部隔离或者联通。
17. 磁力作用使茶叶仓远离水杯的内底部造成茶叶仓的上部与下部均与水杯的内部联通,茶叶仓内浸泡好的浓度相对高的茶水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一通孔移动到水杯的内底部,水杯内的开水通过茶叶仓上部的第四通孔流入茶叶仓以加速茶叶仓内的茶水排到茶叶仓外,进而使水杯内的茶水快速溶合。
附图说明
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给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发明及其优越性将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图如下: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杯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茶叶仓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的茶叶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图1中的水杯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中的驱动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5中的茶叶仓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7中的第一仓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图7中的第二仓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图5中的驱动单元的局部立体图,其中转轴位于第一状态;
图11是图5中的驱动单元的局部立体图,其中转轴位于第二状态;
图12是图5中的驱动单元的局部立体图,其中转轴位于第三状态;
图13是图12中的驱动单元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图;
图14是图5中的驱动单元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图;
图15是图14中的第二主体的立体图;
图16是图8中的第一套环或者图9中的第三套环的立体图;
图17是图8中的第一套环或者图9中的第三套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7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19是图9中的第四套环的立体图;
图20是图8中的第二套环或者图9中的第五套环的立体图;
图21是图9中的第一端盖的立体图;
图22是图9中的第一端盖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3是图8中的第一主体的立体图;
图24是图8中的第一主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5是图24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26是图3中的茶叶仓的立体剖视图;
图27-35是根据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杯的使用方法的示意图;
图36是根据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茶叶仓的立体图;
图37是图36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8是图37中的第一主体的立体图;
图39是图36中的第一端盖的立体图;
图40是根据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磁铁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41是图36中的茶叶仓运用于水杯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42是图41中的茶叶仓位于另一位置时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43是图36中的茶叶仓的立体分解图;
图44是图43中的开闭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5是图44中的压盘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46-51是根据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杯的使用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盖子; 2.杯体; 3.茶叶仓;
4.驱动单元; 31.第一仓体; 32.第二仓体;
33.开闭组件; 41.第二主体; 42.第二磁铁;
43.转轴; 44.第二端盖; 45.紧固件;
46.第三端盖; 311.第一主体; 313.第一套环;
315.第二套环; 314.第三磁铁; 312.第一密封圈;
321.第二密封圈; 322.第三套环; 323.第四磁铁;
324.第一磁铁; 325.第一端盖; 326.第四套环;
327.第五套环; 331.第一轴; 332.压盘;
333.第三密封圈; 334.挡圈; 335.第五端部;
336.第六端部; 411.第七柱面; 412.第二端面;
413.第三凹槽; 414.第四凹槽; 415.第五凹槽;
416.凸耳; 417.立柱; 441.第三端面;
442.第六凹槽; 443.第七凹槽; 444.凸沿;
445.第八凹槽; 446.第九凹槽; 447.第二通孔;
448.齿部; 449.第七台阶面; 431.第八柱面;
432.第九柱面; 433.齿轮; 434.第六台阶面;
435.轴部; 3111.第一柱面; 3112.第一台阶面;
3113.第二柱面; 3114.第二台阶面; 3115.第三柱面;
3116.第一端面; 3117.第一凸台; 3118.第三通孔;
3119.第四通孔; 3131.第一凸缘; 3132.第一凹槽;
3133.第一盲孔; 3134.第一端部; 3135.第二端部;
3221.第二凸缘; 3222.第二凹槽; 3223.第二盲孔;
3224.第三端部; 3225.第四端部; 3241.第六通孔;
3151.第四柱面; 3152.第三台阶面; 3261.第五柱面;
3262.第四台阶面; 3271.第六柱面; 3272.第五台阶面;
3251.平面; 3252.凹坑; 3253.第一通孔;
3254.第五通孔; 3321.第四端面; 3322.第三盲孔;
3323.第二轴; 3324.第四盲孔; 3325.第三凸缘;
3326.第二凸台; 3327.第十凹槽。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参照图1、图2和图5,展示了一种水杯,其包括杯体2、盖子1、茶水溶合装置,盖子1通过螺纹联接的方式可拆卸地旋接于杯体2的口部,通过盖子1上的密封垫实现盖子1与杯体2的口部的密封联接。茶水溶合装置的茶叶仓3容纳于杯体2的内部,茶叶仓3与杯体2的内壁具有间隙以允许茶叶仓3在杯体2内部沿杯体2的轴向移动,同时也允许杯体2内的开水或者茶水通过间隙包裹茶叶仓3。茶水溶合装置的驱动单元4设置于杯体2的外底部并嵌入安装,驱动单元4部分凸出杯体2的外底部,凸出高度在1毫米左右,驱动单元4与杯体2的外底部紧固联接,通过胶水粘接或者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驱动单元4与杯体2的外底部紧固联接。驱动单元4与茶叶仓3二者之间具有磁力作用,通过操作驱动单元4以改变驱动单元4内部的磁铁的磁极进而与设置于茶叶仓3内的对应的磁铁发生磁力作用,使茶叶仓3时而抵接杯体2的内底部或者时而远离杯体2的内底部。
参照图3和图4,展示了一种茶叶仓3,茶叶仓3整体上被构造成一端开放而另一端封闭的结构,茶叶仓3具有与杯体2的内腔相适应的外形,例如杯体2的内腔和茶叶仓3的外形均为柱状结构,茶叶仓3内浸泡好的茶水通过开放的一端排出,或者杯体2内的开水通过开放的一端流入,开放的一端通过多个与茶叶仓3内部联通的通孔实现茶水的排出或者开水的流入,茶叶仓3开放的一端具有凸出部分,凸出部分用于抵接或者远离杯体2的内底部。
参照图7,茶叶仓3被构造成可分离或者对接的第一仓体31和第二仓体32,第一仓体31与第二仓体32同轴设置且可相对彼此转动,第一仓体31部分插入第二仓体32,第一仓体31与第二仓体32通过磁力作用实现可拆卸联接。
参照图8和图26,展示了茶叶仓3的第一仓体31的立体分解结构,第一仓体31包括第一主体311、第一套环313、第二套环315以及第三磁铁324。第三磁铁324通过过盈配合或者胶接的方式嵌入第一套环313,第一套环313同轴套接第一主体311,第二套环315同轴套接第一套环313,第一套环313位于第一主体311和第二套环315之间。为了使第一主体311与第一套环313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第一密封圈312被设置于第一套环313与第一主体311之间,第一密封圈312部分嵌入第一套环313并抵接第一主体311。
参照图9和图26,展示了茶叶仓3的第二仓体32的立体分解结构,第二仓体32包括第三套环322、第四磁铁42、第一磁铁314、第一端盖325、第四套环326以及第五套环327。第四磁铁42嵌入第三套环322,第一磁铁314部分嵌入第一端盖325,第三套环322同轴套接于第五套环327,第四套环326同轴套接于第五套环327并部分凸出第五套环327,凸出部分用于抵接水杯的内底部,第四套环326与第三套环322夹持第一端盖325,第四套环326设置于第五套环327与第一端盖325之间,第三磁铁324与第四磁铁42位置相对应且相对面的磁极相反。为了使第一仓体31和第二仓体32对接后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第二密封圈321被设置于第一仓体31和第二仓体32之间,第二密封圈321部分嵌入第三套环322并抵接第二套环315。
参照图23、图24和图25,展示了第一仓体31的第一主体311,第一主体311被构造成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开放的薄壁腔体结构,其包括第一柱面3111、第一台阶面3112、第二柱面3113、第二台阶面3114、第三柱面3115以及第一端面3116。第一台阶面3112垂直联接于第一柱面3111且径向向外延伸,第二柱面3113垂直联接于第一台阶面3112且与第一柱面3111同轴延伸,第二台阶面3114垂直联接于第二柱面3113且径向向外延伸,第三柱面3115垂直联接于第二台阶面3114且与第一柱面3111同轴延伸,第一端面3116封闭第三柱面3115。第一主体311的材质包括不锈钢或者塑料。
参照图16、图17和图18,展示了第一仓体31的第一套环313,第一套环313被构造成环状结构,其包括第一端部3134和第二端部3135,第一端部3134沿第一套环313的轴向设置第一盲孔3133,第一端部3134径向向内设置第一凸缘3131,第一盲孔3133用于接纳第三磁铁324,第三磁铁324具有与第一盲孔3133相适用的外形,例如圆柱形的第三磁铁324。第一盲孔3133的孔径略小于第三磁铁324的外径以实现二者的过盈配合,或者第一盲孔3133的孔径略大于第三磁铁324的外径,二者之间的间隙用于保留胶水以实现二者的胶接。第一凸缘3131与第一主体311的第一柱面3111过盈配合,第一端部3134用于抵接第二套环315,第二端部3135与第一主体311的第一台阶面3112配合。第二端部3135还同轴设置第一凹槽3132,第一凹槽3132用于部分接纳第一密封圈312,第一密封圈312设置于第一主体311的第一台阶面3112与第一套环313的第二端部3135之间以实现第一主体311与第一套环313之间的密封效果。第一套环313的材质包括塑料。
参照图20,展示了第一仓体31的第二套环315,第二套环315被构造成带有内法兰边的薄壁环状结构,其包括第四柱面3151和第三台阶面3152。第三台阶面3152沿第四柱面3151的径向向内延伸并垂直联接于第四柱面3151,第三台阶面3152用于抵接第一套环313的第一端部3134,第四柱面3151用于套接第一主体311的第二柱面3113,第四柱面3151与第二柱面3113过盈配合。第二套环315的材质包括不锈钢或者塑料。
参照图16、图17和图18,展示了第二仓体32的第三套环322,第三套环322被构造成环状结构,其包括第三端部3224和第四端部3225,第三端部3224沿第三套环322的轴向设置第二盲孔3223,第三端部3224径向向内设置第二凸缘3221,第二盲孔3223用于接纳第四磁铁42,第四磁铁42具有与第二盲孔3223相适用的外形,例如圆柱形的第四磁铁42。第二盲孔3223的孔径略小于第四磁铁42的外径以实现二者的过盈配合,或者第二盲孔3223的孔径略大于第四磁铁42的外径,二者之间的间隙用于保留胶水以实现二者的胶接。第四端部3225用于抵接第一仓体31的第二套环315,第三端部3224用于抵接第一端盖325,第三套环322与第一仓体31的第一主体311的第一柱面3111间隙配合。第四端部3225还设置第二凹槽3222,第二凹槽3222用于部分接纳第二密封圈321,第二密封圈321设置于第一仓体31与第二仓体32之间以实现第一仓体31与第二仓体32之间的密封效果。第三套环322的材质包括塑料。
参照图21和图22,展示了第二仓体32的第一端盖325,第一端盖325被构造成薄壁的圆盘状结构,其包括平面3251,平面3251设置多个第一通孔3253,多个第一通孔3253以第一端盖325的轴线为中心环形阵列,平面3251同轴设置凹坑3252,凹坑3252用于部分接纳第一磁铁314,第一磁铁314具有与凹坑3252相适应的外形,第一磁铁314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入凹坑3252,第一磁铁314的磁极面与第一端盖325的平面3251平行,第一磁铁314靠近第一仓体31侧设置,第三套环322和第四套环326夹持第一端盖325的平面3251,如图26所示。第一端盖325的材质包括不锈钢或者塑料。
参照图19,展示了第二仓体32的第四套环326,第四套环326被构造成带有外法兰边的薄壁环状结构,其包括第五柱面3261和第四台阶面3262,第四台阶面3262垂直联接于第五柱面3261,第四台阶面3262沿第五柱面3261的径向向外延伸,第一端盖325和第五套环327夹持第四套环326的第四台阶面3262,第五柱面3261的端部用于间歇性抵接水杯的内底部,如图26所示。第四套环326由柔性材料制得,柔性材料包括硅胶或者橡胶。
参照图20,展示了第二仓体32的第五套环327,第五套环327被构造成带有内法兰边的薄壁环状结构,其包括第六柱面3271和第五台阶面3272,第五台阶面3272垂直联接于第六柱面3271,第五台阶面3272沿第六柱面3271的径向向内延伸,第五台阶面3272抵接第四套环326的第四台阶面3262,第六柱面3271与第三套环322过盈配合,第五台阶面3272与第四套环326的第五柱面3261在轴向上具有高度差,第五柱面3261凸出第五台阶面3272。第五套环327的材质包括不锈钢或者塑料。
参照图6,展示了驱动单元4的立体分解结构,其包括第二主体41、第二磁铁323、转轴43、以及第二端盖44,第二磁铁323和转轴43容纳于由第二主体41与第二端盖44构成的腔体内,如图2所示。第二磁铁323紧固联接于转轴43的中部,第二磁铁323的内部磁力线垂直于转轴43的转轴43,转轴43通过啮合的方式与第二端盖44转动联接,第二端盖44与第二主体41通过紧固件45联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联接,例如通过螺钉紧固,第二磁铁323与茶叶仓3内部的第一磁铁314通过磁场相互作用。第二端盖44的转动时通过齿轮433啮合带动转轴43转动,转轴43带动第二磁铁323翻转进而实现第二磁铁323的磁极的交替变换。第二端盖44具有第一转动位置、第二转动位置以及第三转动位置,第二端盖44在外力作用下可在第一转动位置、第二转动位置以及第三转动位置之间自由转动。转轴43具有与第二端盖44对应的状态,分别为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以及第三状态,转轴43可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以及第三状态之间自由翻转。当第二端盖44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转轴43位于第一状态,如图10所示。此时,第二磁铁323的内部磁力线垂直于第二端盖44,第二磁铁323的磁极面与茶叶仓3内的第一磁铁314的磁极面平行且相对,第二磁铁323与第一磁铁314之间的磁力作用最强。当第二端盖44位于第二转动位置时,转轴43位于第二状态,如图11所示。此时,第二磁铁323的内部磁力线平行于第二端盖44,第二磁铁323的磁极与茶叶仓3内的第一磁铁314的磁极垂直,第二磁铁323与第一磁铁314之间的磁力作用最弱。当第二端盖44位于第三转动位置时,转轴43位于第三状态,如图12所示。此时,第二磁铁323的内部磁力线垂直于第二端盖44,第二磁铁323的磁极面与茶叶仓3内的第一磁铁314的磁极面平行且相对,第二磁铁323与第一磁铁314之间的磁力作用最强。
参照图15,展示了驱动单元4的第二主体41,第二主体41被构造成一端封而另一端开放的薄壁结构,其包括第七柱面411、第二端面412、凸耳416以及第三凹槽413,第二端面412封闭第七柱面411的第一端,凸耳416沿第七柱面411的径向向内凸出,凸耳416设置第三凹槽413,第三凹槽413沿第七柱面411的轴向方向下凹。第二主体41还包括联接于第七柱面411或者第二端面412且朝第二主体41的第二端延伸的立柱417,立柱417用于安装紧固件45,例如螺钉,借助螺钉紧固可实现第二端盖44与第二主体41的可拆卸紧固联接。为了实现第二主体41与杯体2外底部的过盈配合,第二主体41的第七柱面411的外径略大于杯体2外底部对应的孔径。另外,第二主体41还可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与杯体2的外底部紧固联接,因此,第二主体41还包括分布于第七柱面411的外表面的第四凹槽414和第五凹槽415,第四凹槽414和第五凹槽415不联通,第四凹槽414联通第七柱面4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七柱面411的外径略小于杯体2外底部对应的孔径,二者之间的间隙用于放置胶水,多余的胶水还可注入第五凹槽415内以增加第七柱面411与杯体2外底部之间的胶水粘接面积。在第二主体41压入杯体2的外底部对应的腔体的过程中,由于第四凹槽414联通第七柱面4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因此,腔体内的空气通过第四凹槽414排出进而使第二主体41顺利压入杯体2的外底部对应的腔体中,另外,在水杯使用过程中,腔体的空气在受热时也可通过第四凹槽414排出进而避免热空气遇冷后雾化凝结在腔体内,影响使用者对水杯的观感。
参照图11,第二端盖44包括第三端面441、齿部448、第六凹槽442、第七凹槽443、凸沿444、第八凹槽445、第九凹槽446、第二通孔447以及第七台阶面449。齿部448设置于第三端面441且朝向转轴43侧凸出,齿部448以第二端盖44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环形分布。第六凹槽442和第七凹槽443第二端盖44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环形分布,第六凹槽442和第七凹槽443分布于第二端盖44的相对侧。凸沿444沿第二端盖44的轴线方向凸起,第八凹槽445分布于凸沿444与第六凹槽442之间,第九凹槽446贯穿凸沿444并联通第八凹槽445和第二端盖44的外柱面,第二通孔447用于部分接纳转轴43的第九柱面432,第七台阶面449形成于第六凹槽442和第七凹槽443之间,如图13所示。第二端盖44的材质包括塑料。第二端盖44在转动过程中,凸沿444与杯体2的外底部之间形成滑动联接,通过减小接触面来降低第二端盖44与杯体2外底部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少转动驱动单元4时的阻力。通过设置第九凹槽446使进入到第八凹槽445内的水在第二端盖44转动的过程中利用离心力经过第九凹槽446排出。
参照图12,转轴43包括轴部435、第八柱面431、齿轮433以及第六台阶面434,其中第八柱面431与轴部435同轴设置,第九柱面432垂直于轴部435,齿轮433与轴部435同轴设置,第六台阶面434同轴于轴部435且凸出齿轮433,第九柱面432位于第八柱面431和齿轮433之间。第九柱面432与第二磁铁323通过过盈配合方式紧固联接,齿轮433与第二端盖44的齿部448啮合,第八柱面431与第二端盖44的第三端面441滚动联接以实现转轴43在啮合过程中的平稳转动,轴部435与第二主体41的第三凹槽413转动联接,第六台阶面434与第二主体41的凸耳416配合以限制转轴43烟轴部435的轴向自由度,如图14所示。转轴43的材质包括塑料。
第二主体41的立柱417位于第六凹槽442内移动,通过立柱417与第六凹槽442的配合实现第二端盖44转动角度的限制,即实现了第二端盖44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三转动位置之间自由转动。第七凹槽443用于接纳紧固件45,紧固件45与立柱417可拆卸联接并与第七台阶面449配合以限制第二端盖44的轴向移动。第二主体41的材质包括塑料。
为了防止因异物通过第二通孔447进入驱动单元4造成转轴43转动异常的情况的发生,驱动单元4还设置第三端盖46,第三端盖46可通过胶水粘接或者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紧固联接于第二端盖44,第三端盖46凸出杯体2的外底部,当水杯放置于平面3251时,第三端盖46作为受力件。第三端盖46的材质包括硅胶或者橡胶。
驱动单元4的工作原理是,转动第三端盖46使第三端盖46带动第二端盖44转动,由于转轴43的轴部435被限制在第二主体41的第三凹槽413内,而第二主体41又与杯体2紧固联接,因此第二主体41保持相对静止,转动的第二端盖44通过啮合带动转轴43翻转,进而带动第二磁铁323翻转,从而实现驱动单元4上方的磁场反生磁极变化。
茶叶仓3的工作原理是,由于第一磁铁314与茶叶仓3的第二端盖44紧固联接,因此,第一磁铁314朝向驱动单元4的磁场的磁极保持不变。当驱动单元4的第二磁铁323的磁极与茶叶仓3的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同时,二者之间产生排斥力,由于驱动单元4与杯体2紧固联接,而茶叶仓3可在杯体2内自由轴向移动,因此,在排斥力的作用下,第一磁铁314带动茶叶仓3远离杯体2的内底部,实现茶叶仓3内部与杯体2内部的联通。当驱动单元4的第二磁铁323的磁极与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反时,二者之间产生吸引力,第一磁铁314带动茶叶仓3靠近并抵接杯体2内底部,在磁力的持续作用下,茶叶仓3的硅胶材质的第四套环326紧贴杯体2的内底部,实现茶叶仓3内部与杯体2内部的隔离。
因此,通过转动驱动单元4可实现茶叶仓3的间歇性抵接杯体2的内底部,进而实现茶叶仓3与杯体2内部的联通与隔离。
使水杯的驱动单元4内的第二磁铁323翻转的方法之一是将水杯放置在平面3251上,例如桌面或者手掌面上,一只手握住杯体2并略微施加压力以使硅胶材质的第三端盖46紧贴平面3251,进而使第三端盖46与平面3251之间产生摩擦力,与此同时转动杯体2,利用第三端盖46与平面3251间的摩擦力使第三端盖46即第二端盖44与平面3251保持相对静止,而杯体2带动第二主体41相对于第二端盖44转动,即第二主体41带动转轴43啮合转动,最终实现第二磁铁323的翻转,此翻转方法适用于单手空闲的人士操作。
使水杯的驱动单元4内的第二磁铁323翻转的方法之二是一只手握住杯体2,另一只手转动第三端盖46使第二端盖44转动进而通过齿轮433啮合带动转轴43转动,最终实现第二磁铁323的翻转,此翻转方法适用于双手空闲的人士操作。
利用本实施例公开的水杯进行泡茶的方法如下。
1. 转动驱动单元4使茶叶仓3脱离杯体2的内底部,从杯体2内取出或者倒出茶叶仓3,双手分别捏住茶叶仓3的第一仓体31和第二仓体32,使第一仓体31和第二仓体32朝相反方向转动,造成第三磁铁324和第四磁铁42错位从而解除二者之间的磁力吸引,磁力解除后,移动双手使第一仓体31和第二仓体32朝相反方向移动,第一仓体31和第二仓体32分离,将适量的茶叶放入第一仓体31内,再将第二仓体32套入第一仓体31,转动第一仓体31或者第二仓体32使第三磁铁324和第四磁铁42配对,利用二者的吸力将第一仓体31和第二仓体32紧密对接。
2. 将茶叶仓3放入杯体2内,转动驱动单元4使茶叶仓3被磁力保持在杯体2的内底部,如图27所示。
3. 倒入适量开水,并旋紧盖子1,如图28所示。
4. 将水杯倒置,使盖子1朝下,杯底朝上,如图29所示。
5. 转动驱动单元4,使第二磁铁323的磁极与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同,茶叶仓3在排斥力的作用下脱离杯体2的内底部并被磁力压入开水中,杯体2内的开水通过茶叶仓3的第一通孔3253进入茶叶仓3,如图30所示,直至茶叶仓3内的充满开水,如图31所示。
6. 正置水杯,使盖子1朝上,杯底朝下,在重力的作用下,茶叶仓3下沉并靠近驱动单元4,由于磁场排斥力的作用,茶叶仓3与杯体2的内底部具有一定距离,如图32所示。
7. 转动驱动单元4内,使第二磁铁323与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反,在磁场吸力的作用下,茶叶仓3抵接杯体2的内底部,利用硅胶材质的第四套环326实现茶叶仓3内部与杯体2内部开水的隔离,茶叶仓3内部的开水对茶叶进行浸泡,茶叶仓3内的茶水浓度提高,如图33所示。
8. 浸泡适当时间后,转动驱动单元4,使第二磁铁323的磁极与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同,在磁场排斥力的作用下茶叶仓3脱离杯体2的内底部,茶叶仓3内的浓度相对高的茶水与杯体2内的开水进行溶合,如图34所示,在溶合的过程中可晃动水杯以加速溶合。
9. 溶合适当时间后,转动驱动单元4,使第二磁铁323的磁极与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反,在磁场吸力的作用下,茶叶仓3抵接杯体2的内底部,茶叶仓3内部浓度相对高的茶水与杯体2内部溶合好的茶水隔离,杯体2内的茶水的浓度保持当前的浓度,如图35所示。
10. 当杯体2内溶合好的茶水引用完毕后,再次注入开水,转动驱动单元4以释放茶叶仓3,使茶叶仓3内浓度相对高的茶水与杯体2内的开水进行溶合即可。
实施方式二
实施方式二是在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在茶叶仓3内部设置开闭组件33,在茶叶仓3的第一仓体31设置第四通孔3119,通过开闭组件33与第四通孔3119的间歇性配合实现茶叶仓3的第一仓体31与水杯内部的联通或者隔离。当开闭组件33与第四通孔3119抵接时,茶叶仓3的第一仓体31与水杯内部隔离;当开闭组件33脱离第四通孔3119时,茶叶仓3的第一仓体31与水杯内部联通。通过第一仓体31的第四通孔3119和第二仓体32的第一通孔3253共同形成一条自上而下的通道使茶叶仓3内部与水杯内部联通,茶叶仓3内的气体通过第一仓体31的第四通孔3119排出,水杯内的液体通过第二仓体32的第一通孔3253流入茶叶仓3。
参照图43,展示了一种设置有开闭组件33的茶叶仓3,开闭组件33设置于茶叶仓3的内部,开闭组件33具有与第二仓体32滑动配合的第五端部335和第六端部336,第五端部335贯穿茶叶仓3的第二仓体32并凸出第二仓体32以实现第五端部335与水杯的内底部间歇性抵接,如图36所示。当茶叶仓3在磁力作用下处于抵接水杯的内底部的状态时,开闭组件33的第五端部335抵接水杯的内底部,如图41所示。当茶叶仓3在磁力作用下处于脱离水杯内底部的状态时,开闭组件33的第五端部335脱离水杯的内底部,如图42所示。
第一仓体31设置第四通孔3119用于联通茶叶仓3内部与水杯内部,当第六端部336抵接第一仓体31时,第六端部336覆盖第四通孔3119使茶叶仓3内部与水杯内部处于隔离状态,如图41所示。当第六端部336脱离第一仓体31时,第六端部336脱离第四通孔3119使茶叶仓3内部与水杯内部处于联通状态,如图42所示。通过茶叶仓3与水杯的内底部的间歇性抵接实现第五端部335与水杯内底部的间歇性抵接,通过第五端部335带动第六端部336移动实现第六端部336间歇性抵接茶叶仓3的第一仓体31。
参照图44,展示了一种开闭组件33的立体图,其包括第一轴331、压盘332以及第三密封圈333,压盘332同轴紧固联接于第一轴331的端部,第三密封圈333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定联接于压盘332,第三密封圈333的材质包括硅胶,压盘332位于第三密封圈333与第一轴331之间,密封圈用于间歇性抵接第一仓体31的第四通孔3119。
参照图45,展示了一种压盘332的立体结构,其包括用于联接第三密封圈333的第四端面3321,第四端面3321朝第一轴331方向凸出设置第二凸台3326,第二凸台3326同轴设置第四盲孔3324,第四盲孔3324用于接纳第一轴331并与第一轴331过盈配合以实现压盘332与第一轴331的紧固联接。第四端面3321设置第三盲孔3322,第三盲孔3322与第四盲孔3324同轴设置,第三盲孔3322同轴设置第二轴3323,第二轴3323朝远离第一轴331方向延伸,第二轴3323用于贯穿茶叶仓3的第一仓体31并凸出第一仓体31,如图37所示,第二轴3323与第一仓体31滑动配合。第二轴3323的端部设置第十凹槽3327,第十凹槽3327用于接纳限位件,限位件包括开口挡圈334,开口挡圈334与第一仓体31间歇性配合以限制开闭组件33的轴向移动距离。当茶叶仓3在开闭组件33的第一轴331抵接水杯的内底部后继续向下移动时,第一轴331带动第二轴3323移动从而使第二轴3323带动开口挡圈334脱离第一仓体31,如图41所示。当茶叶仓3在磁力的作用下脱离水杯的内底部后,开闭组件33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至开口挡圈334抵接第一仓体31,开闭组件33停止移动。作为示例性实施例,开口挡圈334还可设置于第一轴331,通过将第十凹槽3327设置于第一轴331实现开口挡圈334与第一轴331的联接,再通过开口挡圈334与第二仓体32的间歇性配合实现限制开闭组件33的轴向移动距离的效果。
参照图38,展示了一种第一仓体31的第一主体311的立体图,在实施方式一公开的第一主体311的基础上增加设置了第一凸台3117、第三通孔3118以及第四通孔3119,第一凸台3117朝第二仓体32的方向凸出,第三通孔3118贯穿第一凸台3117和第一主体311的第一端面3116,第三通孔3118与第一柱面3111同轴设置,第三通孔3118用于接纳开闭组件33的压盘332的第二轴3323,第三通孔3118与第二轴3323滑动配合。第四通孔3119贯穿第一主体311的第一端面3116,第四通孔3119用于联通茶叶仓3内部与水杯的内部,作为示例性实施例,第一主体311设置多个第四通孔3119,多个第四通孔3119围绕第一凸台3117分布。
参照图39,展示了一种第二仓体32的第一端盖325的立体图,在实施方式一公开的第一端盖325的基础上增加设置了第五通孔3254,第五通孔3254用于接纳开闭组件33的第一轴331,第五通孔3254与第一轴331滑动配合。
参照图40,展示了一种第二仓体32的第三磁铁324的立体图,在实施方式一公开的第三磁铁324的基础上增加设置了第六通孔3241,第六通孔3241用于接纳开闭组件33的第一轴331,第六通孔3241与第一轴331滑动配合,第六通孔3241的两端还设置斜面以引导第一轴331插入第六 通孔。
利用本实施例公开的茶叶仓3进行泡茶的方法如下。
1. 转动驱动单元4使茶叶仓3脱离杯体2的内底部,从杯体2内取出或者倒出茶叶仓3,双手分别捏住茶叶仓3的第一仓体31和第二仓体32,使第一仓体31和第二仓体32朝相反方向转动,造成第三磁铁324和第四磁铁42错位从而解除二者之间的磁力吸引,磁力解除后,移动双手使第一仓体31和第二仓体32朝相反方向移动,第一仓体31和第二仓体32分离,开闭组件33在开口挡圈334的作用下跟随第一仓体31移动,开闭组件33的第一轴331脱离第二仓体32。将适量的茶叶放入第一仓体31内,再将第一轴331插入第二仓体32内的第三磁铁324的第六通孔3241,在第一轴331插入第六通孔3241的过程中第二仓体32套入第一仓体31,转动第一仓体31或者第二仓体32使第三磁铁324和第四磁铁42配对,利用二者的吸力将第一仓体31和第二仓体32紧密对接。
2. 将茶叶仓3放入杯体2内,转动驱动单元4使茶叶仓3被磁力保持在杯体2的内底部,利用硅胶材质的第四套环326实现茶叶仓3内部与杯体2内部开水的隔离。开闭组件33的压盘332在第一轴331的作用下挤压第三密封圈333使第三密封圈333抵接第一仓体31的第四通孔3119,实现茶叶仓3内部与水杯内部隔离,如图46所示。
3. 倒入适量开水,并旋紧盖子1,如图47所示。
4. 转动驱动单元4,使第二磁铁323的磁极与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同,茶叶仓3在排斥力的作用下脱离杯体2的内底部并被磁力压入开水中,开闭组件33在重力的作用下使第三密封圈333脱离第四通孔3119,茶叶仓3内的气体通过第四通孔3119排出,杯体2内的开水通过茶叶仓3的第一通孔3253进入茶叶仓3,直至茶叶仓3内的充满开水,如图48所示。
5. 转动驱动单元4内,使第二磁铁323与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反,在磁场吸力的作用下,茶叶仓3抵接杯体2的内底部,利用硅胶材质的第四套环326以及第三密封圈333实现茶叶仓3内部与杯体2内部开水的隔离,茶叶仓3内部的开水对茶叶进行浸泡,茶叶仓3内的茶水浓度提高,如图49所示。
6. 浸泡适当时间后,转动驱动单元4,使第二磁铁323的磁极与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同,在磁场排斥力的作用下茶叶仓3脱离杯体2的内底部,开闭组件33的第三密封圈333脱离第四通孔3119,第四套环326脱离杯体2的内底部,茶叶仓3与杯体2内部联通,茶叶仓3内的浓度相对高的茶水在重力作用下与杯体2内的开水进行溶合,如图50所示。
7. 溶合适当时间后,转动驱动单元4,使第二磁铁323的磁极与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反,在磁场吸力的作用下,茶叶仓3抵接杯体2的内底部,开闭组件33的第三密封圈333抵接第四通孔3119,第四套环326抵接杯体2的内底部,茶叶仓3内部浓度相对高的茶水与杯体2内部溶合好的茶水隔离,杯体2内的茶水的浓度保持当前的浓度,如图51所示。
8. 当杯体2内溶合好的茶水引用完毕后,再次注入开水,转动驱动单元4以释放茶叶仓3,使茶叶仓3内浓度相对高的茶水与杯体2内的开水进行溶合即可。

Claims (17)

  1. 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包括用于存放茶叶的茶叶仓(3),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水溶合装置还包括驱动单元(4),驱动单元(4)通过磁力作用驱动茶叶仓(3)往复运动,茶叶仓(3)与驱动单元(4)在磁力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茶叶仓(3)设置第一磁铁(314),第一磁铁(314)与茶叶仓(3)固定联接,驱动单元(4)设置第二磁铁(323),第二磁铁(323)在外力作用下翻转,第一磁铁(314)与第四磁铁(42)二者之间相互发生磁力作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仓(3)包括第一仓体(31)和第二仓体(32),第一仓体(31)与第二仓体(32)同轴设置且可相对彼此转动,第一仓体(31)部分插入第二仓体(32),第一仓体(31)与第二仓体(32)通过磁力作用实现可拆卸联接;所述驱动单元(4)包括第二主体(41)、第二磁铁(323)、转轴(43)以及第二端盖(44),第二磁铁(323)和转轴(43)容纳于由第二主体(41)与第二端盖(44)构成的腔体内,第二磁铁(323)紧固联接于转轴(43)的中部,第二磁铁(323)的内部磁力线垂直于转轴(43)的转轴(43),转轴(43)通过啮合的方式与第二端盖(44)转动联接,第二端盖(44)与第二主体(41)通过紧固件(45)联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联接,第二磁铁(323)与茶叶仓(3)内部的第一磁铁(314)相互作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仓体(31)包括第一主体(311)、第一套环(313)、第二套环(315)以及第三磁铁(324),第三磁铁(324)嵌入第一套环(313),第一套环(313)同轴套接第一主体(311),第二套环(315)同轴套接第一套环(313),第一套环(313)位于第一主体(311)和第二套环(315)之间;第二仓体(32)包括第三套环(322)、第四磁铁(42)、第一磁铁(314)、第一端盖(325)、第四套环(326)以及第五套环(327),第四磁铁(42)嵌入第三套环(322),第一磁铁(314)部分嵌入第一端盖(325),第三套环(322)同轴套接于第五套环(327),第四套环(326)同轴套接于第五套环(327)并部分凸出第五套环(327),凸出部分用于抵接水杯的内底部,第四套环(326)与第三套环(322)夹持第一端盖(325),第四套环(326)设置于第五套环(327)与第一端盖(325)之间,第三磁铁(324)与第四磁铁(42)位置相对应且相对面的磁极相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311)包括第一柱面(3111)、垂直联接于第一柱面(3111)且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台阶面(3112)、垂直联接于第一台阶面(3112)且与第一柱面(3111)同轴延伸的第二柱面(3113)、垂直联接于第二柱面(3113)且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台阶面(3114)、垂直联接于第二台阶面(3114)且与第一柱面(3111)同轴延伸的第三柱面(3115)以及封闭第三柱面(3115)的第一端面(3116);所述第一套环(313)包括第一端部(3134)和第二端部(3135),第一端部(3134)沿第一套环(313)的轴向设置第一盲孔(3133),第一端部(3134)径向向内设置第一凸缘(3131),第一盲孔(3133)用于接纳第三磁铁(324),第一凸缘(3131)与第一主体(311)的第一柱面(3111)过盈配合,第一端部(3134)用于抵接第二套环(315),第二端部(3135)与第一主体(311)的第一台阶面(3112)配合;所述第二套环(315)包括第四柱面(3151)和第三台阶面(3152),第三台阶面(3152)沿第四柱面(3151)的径向向内延伸并垂直联接于第四柱面(3151),第三台阶面(3152)用于抵接第一套环(313)的第一端部(3134),第四柱面(3151)用于套接第一主体(311)的第二柱面(3113),第四柱面(3151)与第二柱面(3113)过盈配合;所述第三磁铁(324)具有与第一盲孔(3133)相适应的外形,第一磁体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入第一盲孔(3133)。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套环(322)包括第三端部(3224)和第四端部(3225),第三端部(3224)沿第三套环(322)的轴向设置第二盲孔(3223),第三端部(3224)径向向内设置第二凸缘(3221),第二盲孔(3223)用于接纳第四磁铁(42),第四端部(3225)用于抵接第一仓体(31)的第二套环(315),第三端部(3224)用于抵接第一端盖(325),第三套环(322)与第一仓体(31)的第一主体(311)的第一柱面(3111)间隙配合;所述第一端盖(325)包括平面(3251),平面(3251)设置多个第一通孔(3253),平面(3251)同轴设置凹坑(3252),凹坑(3252)用于部分接纳第一磁铁(314),第一磁铁(314)与凹坑(3252)过盈配合,第三套环(322)和第四套环(326)夹持第一端盖(325)的平面(3251);所述第四套环(326)包括第五柱面(3261)和第四台阶面(3262),第四台阶面(3262)垂直联接于第五柱面(3261),第四台阶面(3262)沿第五柱面(3261)的径向向外延伸,第一端盖(325)和第五套环(327)夹持第四套环(326)的第四台阶面(3262),第五柱面(3261)的端部用于间歇性抵接水杯的内底部;所述第五套环(327)包括第六柱面(3271)和第五台阶面(3272),第五台阶面(3272)垂直联接于第六柱面(3271),第五台阶面(3272)沿第六柱面(3271)的径向向内延伸,第五台阶面(3272)抵接第四套环(326)的第四台阶面(3262),第六柱面(3271)与第三套环(322)过盈配合,第五台阶面(3272)与第四套环(326)的第五柱面(3261)在轴向上具有高度差,第五柱面(3261)凸出第五台阶面(3272);所述第四磁铁(42)具有与第三套环(322)的第二盲孔(3223)相适应的外形,第四磁铁(42)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入第二盲孔(3223);所述第一磁铁(314)具有与第一端盖(325)的凹坑(3252)相适应的外形,第一磁铁(314)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入凹坑(3252),第一磁铁(314)的磁极面与第一端盖(325)的平面(3251)平行。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仓(3)还包括第一密封圈(312),第一密封圈(312)部分嵌入第一套环(313)并抵接第一主体(311),所述第一套环(313)的第二端部(3135)设置第一凹槽(3132),第一凹槽(3132)用于部分接纳第一密封圈(312),第一密封圈(312)设置于第一主体(311)的第一台阶面(3112)与第一套环(313)的第二端部(3135)之间以实现第一主体(311)与第一套环(313)之间的密封效果。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仓(3)还包括第二密封圈(321),第二密封圈(321)部分嵌入第三套环(322)并抵接第二套环(315),所述第三套环(322)的第四端部(3225)设置第二凹槽(3222),第二凹槽(3222)用于部分接纳第二密封圈(321),第二密封圈(321)设置于第一仓体(31)与第二仓体(32)之间以实现第一仓体(31)与第二仓体(32)之间的密封效果。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41)包括第七柱面(411)、封闭第七柱面(411)的第一端的第二端面(412)、沿第七柱面(411)的径向向内凸出的凸耳(416)以及设置于凸耳(416)且沿第七柱面(411)的轴向方向下凹的第三凹槽(413);所述第二端盖(44)包括第三端面(441)以及设置于第三端面(441)朝转轴(43)侧凸出的齿部(448),齿部(448)以第二端盖(44)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环形分布;所述转轴(43)包括轴部(435)、与轴部(435)同轴的第八柱面(431)、垂直于轴部(435)的第九柱面(432)、与轴部(435)同轴的齿轮(433)以及同轴于轴部(435)且凸出齿轮(433)的第六台阶面(434),第九柱面(432)位于第八柱面(431)和齿轮(433)之间,第九柱面(432)与第二磁铁(323)通过过盈配合方式紧固联接,齿轮(433)与第二端盖(44)的齿部(448)啮合,第八柱面(431)与第二端盖(44)的第三端面(441)滚动联接,轴部(435)与第二主体(41)的第三凹槽(413)转动联接,第六台阶面(434)与第二主体(41)的凸耳(416)配合以限制转轴(43)烟轴部(435)的轴向自由度。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41)还包括联接于第七柱面(411)或者第二端面(412)且朝第二主体(41)的第二端延伸的立柱(417)以及分布于第七柱面(411)的外表面的第四凹槽(414)和第五凹槽(415),第四凹槽(414)联通第七柱面(4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盖(44)还包括以第二端盖(44)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环形分布的第六凹槽(442)和第七凹槽(443)、沿第二端盖(44)的轴线方向凸起的凸沿(444)、分布于凸沿(444)与第六凹槽(442)之间的第八凹槽(445)、贯穿凸沿(444)并联通第八凹槽(445)和第二端盖(44)的外柱面的第九凹槽(446)、用于部分接纳转轴(43)的第九柱面(432)的第二通孔(447)以及形成于第六凹槽(442)和第七凹槽(443)之间的第七台阶面(449),第六凹槽(442)和第七凹槽(443)分布于第二端盖(44)的相对侧,第二主体(41)的立柱(417)位于第六凹槽(442)内移动,第七凹槽(443)用于接纳紧固件(45),紧固件(45)与立柱(417)可拆卸联接并与第七台阶面(449)配合以限制第二端盖(44)的轴向移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44)还设置第三端盖(46),第三端盖(46)紧固联接于第二端盖(44),第三端盖(46)凸出水杯的杯体(2)。
  11.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仓(3)还包括开闭组件(33),开闭组件(33)位于茶叶仓(3)的内部,开闭组件(33)具有第五端部(335)和第六端部(336),第五端部(335)贯穿茶叶仓(3)的第二仓体(32)并凸出第二仓体(32)以实现第五端部(335)与水杯的内底部间歇性抵接,第五端部(335)与第二仓体(32)滑动配合,第六端部(336)间歇性抵接茶叶仓(3)的第一仓体(31),第一仓体(31)设置第四通孔(3119)用于联通茶叶仓(3)内部与水杯内部,第六端部(336)抵接第一仓体(31)时,第六端部(336)覆盖第四通孔(3119)用于隔离茶叶仓(3)内部与水杯内部。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组件(33)包括第一轴(331)、压盘(332)以及第三密封圈(333),压盘(332)同轴紧固联接于第一轴(331)的端部,第三密封圈(333)固定联接于压盘(332),压盘(332)位于第三密封圈(333)与第一轴(331)之间,密封圈用于间歇性抵接第一仓体(31)的第四通孔(3119)。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盘(332)设置第二轴(3323),第二轴(3323)与第一轴(331)同轴设置,第二轴(3323)朝远离第一轴(331)的方向设置,第二轴(3323)贯穿茶叶仓(3)的第一仓体(31)并凸出第一仓体(31),第二轴(3323)与第一仓体(31)滑动配合。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闭组件(33)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与第一仓体(31)或者第二仓体(32)间歇性配合以限制开闭组件(33)的轴向移动距离。
  15. 一种水杯,其包括杯体(2)、盖子(1)以及茶水溶合装置,盖子(1)可拆卸地旋接于杯体(2)的口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水溶合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茶水溶合装置,其中茶水溶合装置的茶叶仓(3)设置于杯体(2)的内部且可相对于杯体(2)自由移动,茶水溶合装置的驱动单元(4)设置于水杯的外底部并通过磁力作用使茶叶仓(3)间歇性抵接杯体(2)的内底部。
  16. 一种茶水溶合方法,其包括步骤,
    S1. 将容纳有茶叶的茶叶仓(3)放入杯体(2)内,转动茶水溶合装置的驱动单元(4)使茶叶仓(3)被磁力保持在杯体(2)的内底部;
    S2. 倒入适量开水,并旋紧盖子(1);
    S3. 将水杯倒置,使盖子(1)朝下而杯底朝上;
    S4. 转动驱动单元(4),使第二磁铁(323)的磁极与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同,茶叶仓(3)远离驱动单元(4)并浸入开水中;
    S5. 正置水杯,使盖子(1)朝上而杯底朝下,茶叶仓(3)下沉并靠近驱动单元(4);
    S6. 转动驱动单元(4),使第二磁铁(323)与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反,茶叶仓(3)抵接杯体(2)的内底部;
    S7. 转动驱动单元(4),使第二磁铁(323)的磁极与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同,茶叶仓(3)脱离杯体(2)的内底部,茶叶仓(3)内的浓度相对高的茶水与杯体(2)内的开水进行溶合;
    S8. 适当时间后,转动驱动单元(4),使第二磁铁(323)的磁极与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反,茶叶仓(3)抵接杯体(2)的内底部。
  17. 在一种茶水溶合方法,其包括步骤,
    S1. 将容纳有茶叶的茶叶仓(3)放入杯体(2)内,转动茶水溶合装置的驱动单元(4)使茶叶仓(3)被磁力保持在杯体(2)的内底部;
    S2. 倒入适量开水,并旋紧盖子(1);
    S3. 转动驱动单元(4),使第二磁铁(323)的磁极与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同,茶叶仓(3)远离驱动单元(4)并脱离水杯的内底部,开闭组件(33)的第三密封圈(333)脱离茶叶仓(3)的第一仓体(31);
    S4. 转动驱动单元(4),使第二磁铁(323)与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反,茶叶仓(3)抵接杯体(2)的内底部,开闭组件(33)的第三密封圈(333)抵接茶叶仓(3)的第一仓体(31)的第四通孔(3119);
    S5. 转动驱动单元(4),使第二磁铁(323)的磁极与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同,茶叶仓(3)脱离杯体(2)的内底部,开闭组件(33)的第三密封圈(333)脱离茶叶仓(3)的第一仓体(31),茶叶仓(3)内的浓度相对高的茶水与杯体(2)内的开水进行溶合;
    S6. 转动驱动单元(4),使第二磁铁(323)的磁极与第一磁铁(314)的磁极相反,茶叶仓(3)抵接杯体(2)的内底部,开闭组件(33)的第三密封圈(333)抵接茶叶仓(3)的第一仓体(31)的第四通孔(3119)。
CN202280071355.2A 2022-01-26 2022-03-14 茶水溶合装置、水杯以及溶合方法 Pending CN1181591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4846.0A CN114305036A (zh) 2022-01-26 2022-01-26 茶水溶合装置、水杯以及溶合方法
CN2022100948460 2022-01-26
PCT/CN2022/080702 WO2023142236A1 (zh) 2022-01-26 2022-03-14 茶水溶合装置、水杯以及溶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59172A true CN118159172A (zh) 2024-06-07

Family

ID=810287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4846.0A Pending CN114305036A (zh) 2022-01-26 2022-01-26 茶水溶合装置、水杯以及溶合方法
CN202280071355.2A Pending CN118159172A (zh) 2022-01-26 2022-03-14 茶水溶合装置、水杯以及溶合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4846.0A Pending CN114305036A (zh) 2022-01-26 2022-01-26 茶水溶合装置、水杯以及溶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4305036A (zh)
WO (1) WO202314223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219817U (zh) * 2018-06-01 2019-08-09 吴瑞 磁吸式茶水分离杯
CN109805699A (zh) * 2019-03-28 2019-05-28 林怡胜 一种可调节茶水浓度的新型水杯
CN210276742U (zh) * 2019-05-22 2020-04-10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磁吸型茶水分离杯
CN210493607U (zh) * 2019-07-01 2020-05-12 索瓦(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按压式茶水分离杯
CN212521434U (zh) * 2020-06-15 2021-02-12 吕国彬 一种用于水杯的磁极变换的杯盖
CN111631575B (zh) * 2020-06-15 2021-09-03 泉州睿郎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磁控式水杯
CN113287923B (zh) * 2020-06-15 2024-04-19 浙江宇诺工贸有限公司 磁控式杯盖及水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5036A (zh) 2022-04-12
WO2023142236A1 (zh)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31575B (zh) 一种磁控式水杯
US20240041242A1 (en) Magnetic tea-brewing device
CN212521434U (zh) 一种用于水杯的磁极变换的杯盖
CN118159172A (zh) 茶水溶合装置、水杯以及溶合方法
CN218791654U (zh) 一种水杯用的茶叶仓以及水杯
CN216221092U (zh) 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
CN118159173A (zh) 茶叶仓、盖子以及水杯
CN217659425U (zh) 食品搅拌杯及食品料理机
CN215502349U (zh) 旋转升降式磁铁茶水分离杯
CN213696461U (zh) 一种旋转联动控制磁吸式茶水分离杯
CN213189138U (zh) 一种方便外带的自制奶茶机
CN212280888U (zh) 一种旋转式冷热分离的水杯
CN213110550U (zh) 一种固液分离瓶盖装置
CN210383510U (zh) 一种杯盖及真空杯
CN210520691U (zh) 一种具有安全锁功能的触碰式杯盖
CN111802885A (zh) 一种茶仓分离式水杯
CN212346115U (zh) 一种水杯
CN113287923A (zh) 磁控式杯盖及水杯
CN220735076U (zh) 一种磁吸式保温杯
CN219516060U (zh) 一种能够散发香气的环形香料盒
CN111071622A (zh) 一种固液分离瓶盖装置
CN220675720U (zh) 一种带吸管的磁吸滑动杯盖及水杯
CN221542607U (zh) 高密封性储存仓瓶盖
CN217524529U (zh) 杯具
CN214284361U (zh) 一种自封水茶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