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51764A - 键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键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151764A CN118151764A CN202211551277.4A CN202211551277A CN118151764A CN 118151764 A CN118151764 A CN 118151764A CN 202211551277 A CN202211551277 A CN 202211551277A CN 118151764 A CN118151764 A CN 1181517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keyboard
- pole faces
- electronic device
- rotating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69—Detachable keyboar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71—Special purpose buttons or auxiliary keyboards, e.g. retractable mini keypads, keypads or buttons that remain accessible at closed lapto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9—Special purpose keybo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键盘装置。键盘装置适用于电子装置。键盘装置包括键盘本体以及保护板体。保护板体枢接于键盘本体。保护板体相对键盘本体转动而覆盖于键盘本体或与键盘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夹角。保护板体包括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键盘本体枢接于第一板体的一端,第二板体枢接于第一板体的相对另一端,第二板体相对第一板体转动。当保护板体相对键盘本体转动而与键盘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时,保护板体可切换至不同的使用模式,且保护板于不同的使用模式下分别以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来支撑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入装置领域,尤其涉及适用于电子装置的一种键盘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脑周边输入装置包括鼠标装置、键盘装置以及轨迹球装置等,其中键盘装置可直接键入文字以及符号予电脑,因此键盘装置相当受到使用者以及输入装置厂商的重视。接下来说明公知键盘装置的结构以及功能,请参阅图1,其为公知键盘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公知键盘装置1的表面上具有复数按键,多个所述按键被分类为一般键10、数字键11以及功能键12等,多个所述按键供使用者以手指触压而产生相对应的信号予电脑,使电脑执行被触压的按键功能,例如一般键10用以输入英文字母等符号,数字键11用以输入数字,而功能键12则用以提供各种功能,例如F1~F12等。
随着科技的演进,市面上推出一种平板电脑。平板电脑具有轻薄外型,类似液晶屏幕的外型,且平板电脑的屏幕系为触控式屏幕,因此平板电脑可通过触控式屏幕而输入指令以操作平板电脑。当使用者操作平板电脑且需要输入文字或符号时,平板电脑的触控式屏幕将显示模拟真实键盘装置的一键盘图像,使用者可触碰键盘图像上的各图像而输入相对应的文字或符号,因此平板电脑不需连接于键盘装置即可直接输入文字或符号。
虽然平板电脑具有轻薄外型并且不需外接键盘装置而便于携带,但习惯于一般个人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者仍无法适应利用触控式屏幕来输入文字或符号,因此许多使用者会额外准备一外接式键盘装置(其功能及结构如图1所示)连接于平板电脑,并将平板电脑放置于例如书架等可支撑平板电脑的支撑物上,也就是将平板电脑当作一般屏幕,并利用外接式键盘装置来输入文字或符号,其中外接式键盘装置系通过一通用串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而连接于平板电脑。
上述设置方式虽然可令使用者通过习惯的方式来操作平板电脑,但当使用者欲携带平板电脑时则必须额外携带外接式键盘装置,否则,使用者可选择不携带外接式键盘装置而以不习惯的方式直接使用触控式屏幕上的键盘图像来输入文字或符号。根据上述可知,若使用者希望以惯用操作方式来操作平板电脑,则必须额外携带外接式键盘装置。若使用者不希望额外携带外接式键盘装置,则必须直接使用触控式屏幕上的键盘图像来输入文字或符号。上述二方式皆为使用者带来困扰,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改善,实为本领域相关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键盘装置,其可连接于电子装置,并可于不同的使用模式下支撑电子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键盘装置,适用于电子装置,键盘装置包括键盘本体以及保护板体。保护板体枢接于键盘本体。保护板体相对键盘本体转动而覆盖于键盘本体或与键盘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夹角。保护板体包括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键盘本体枢接于第一板体的一端,第二板体枢接于第一板体的相对另一端,第二板体相对第一板体转动。当保护板体相对键盘本体转动而与键盘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时,保护板体可切换至不同的使用模式,且保护板于不同的使用模式下分别以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来支撑电子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保护板体于一使用模式下,保护板体的第一板体与键盘本体之间具有第一夹角,保护板体的第二板体相对第一板体转动而与键盘本体之间具有第二夹角,于使用模式下,第二板体用以支撑该电子装置,且第一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第二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保护板体于另一使用模式下,保护板体的第一板体朝远离键盘本体的方向转动而与键盘本体之间由第一夹角转变至第二夹角,保护板体的第二板体相对第一板体转动而使第二板体的一端承靠于用以供键盘本体置放的参考平面上,于另一使用模式下,第一板体用以支撑电子装置,且第一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第二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键盘装置,还包括第一枢接结构以及第二枢接结构,第一枢接结构枢接于保护板体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第二枢接结构枢接于保护板体的第一板体与键盘本体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枢接结构与第二枢接结构的扭力大小彼此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枢接结构系为单轴转轴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枢接结构包括壳体以及配置于壳体内的二双轴转轴结构,每一双轴转轴结构包括上转轴单元与下转轴单元,上转轴单元包括第一旋转中心轴,下转轴单元包括第二旋转中心轴,这些第一旋转中心轴连接于保护板体的第一板体的相对两侧,这些第二旋转中心轴连接于键盘本体的相对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上转轴单元还包括凸轮与凸轮卡合部,凸轮与凸轮卡合部分别穿设于第一旋转中心轴,凸轮具有凸部,凸轮卡合部具有凹部,当保护板体通过每一上转轴单元的第一旋转中心轴相对键盘本体转动而与键盘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时,第一旋转中心轴同时带动凸轮转动,在凸轮转动的过程中,凸轮带动凸部卡合于凸轮卡合部的凹部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枢接结构还包括杆体以及弹片,杆体连接于这些第一旋转中心轴之间,且杆体具有凸出部,当保护板体通过每一上转轴单元的第一旋转中心轴相对键盘本体转动而与键盘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时,第一旋转中心轴同时带动杆体转动,在杆体转动的过程中,杆体带动凸出部挤压弹片,使得弹片产生形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保护板体的第一板体具有第一磁吸面,第二板体具有第二磁吸面,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分别以第一磁吸面与第二磁吸面吸附于电子装置的背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键盘装置还包括卡合结构。卡合结构配置于保护板体的第一板体,当保护板体以第一板体支撑电子装置时,卡合结构用以卡合电子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键盘装置,还包括磁吸组件。磁吸组件配置于第一板体与电子装置之间,磁吸组件包括第一磁铁组与第二第二磁铁组,第一磁铁组配置于保护板体的第一板体内,第二磁铁组配置于电子装置内,第一磁铁组包括多个第一磁极面与多个第二磁极面,每一第一磁极面与每一第二磁极面彼此交错排列,第二磁铁组包括多个第三磁极面与多个第四磁极面,每一第三磁极面与每一第四磁极面彼此交错排列,其中每一第一磁极面与每一第二磁极面的磁极不同,每一第三磁极面与每一第四磁极面的磁极不同,每一第一磁极面与每一第四磁极面的磁极相同,每一第二磁极面与每一第三磁极面的磁极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磁铁组根据外力的带动而相对第二磁铁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当第一磁铁组位于第一位置时,这些第一磁极面对应于这些第三磁极面,这些第二磁极面对应于这些第四磁极面,当第一磁铁组位于第二位置时,部分的这些第一磁极面对应于部分的这些第四磁极面,部分的这些第二磁极面对应于部分的这些第三磁极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磁吸组件还包括连动构件。连动构件配置于保护板体的第一板体内,连动构件用以带动第一磁铁组相对第二磁铁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连动构件包括推动部、第一连动部以及第二连动部,第一连动部枢接于推动部与第二连动部之间,第一磁铁组配置于第二连动部,推动部根据外力的推动而朝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推动部推动第一连动部,使得第一连动部同时带动第二连动部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一磁铁组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键盘装置,其通过第一枢接结构与第二枢接结构彼此之间扭力大小的不同,使得保护板体可于多种不同的使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如悬浮模式、阅读模式、类笔电模式以及绘图模式,且保护板体可以相对键盘本体转动达到0度到360度之间无段调整的功效。除此之外,通过磁吸组件的第一磁铁组与第二磁铁组彼此错位的结构设计,让使用者能够以较直觉的方式将保护板体切换至悬浮模式,并通过结构的设计在做动的过程中发生声响来提醒使用者可进行不使用模式的切换,大幅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键盘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键盘装置于展开状态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键盘装置于叠合状态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键盘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第二枢接结构的部分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双轴转轴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的键盘装置的保护板体于一使用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的键盘装置的保护板体于另一使用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的键盘装置的保护板体于又一使用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的键盘装置的保护板体于又一使用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键盘装置于展开状态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第二枢接结构的部分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磁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与图14B为图13所示的磁吸组件的做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公知键盘装置
10:一般键
11:数字键
12:功能键
2、2a:键盘装置
3:电子装置
20:键盘本体
21:保护本体
22:卡合结构
23:第一枢接结构
24、24a:第二枢接结构
25:磁吸组件
200:参考平面
211:第一板体
212:第二板体
240:壳体
241:双轴转轴结构
242:杆体
243:弹片
251:第一磁铁组
252:第二磁铁组
253:连动构件
2411:上转轴单元
2412:下转轴单元
2420:凸出部
2531:推动部
2532:第一连动部
2533:第二连动部
A1:第一旋转中心轴
A2:第二旋转中心轴
C1:凸轮
C2:凸轮卡合部
C10:凸部
C20:凹部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F1:第一磁吸面
F2:第二磁吸面
M1:第一磁极面
M2:第二磁极面
M3:第三磁极面
M4:第四磁极面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θ1:第一夹角
θ2、θ2’:第二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9,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键盘装置于展开状态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键盘装置于叠合状态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键盘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的第二枢接结构的部分元件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双轴转轴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2所示的键盘装置的保护板体于一使用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所示的键盘装置的保护板体于另一使用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2所示的键盘装置的保护板体于又一使用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2所示的键盘装置的保护板体于又一使用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键盘装置2适用于电子装置3,键盘装置2可与电子装置3连接(例如是通过蓝芽等无线连接的方式),让使用者可以通过键盘装置2来对电子装置3进行操控。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例如是平板电脑,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例如是智能手机。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键盘装置2包括键盘本体20以及保护板体21。保护板体21枢接于键盘本体20。保护板体21可相对键盘本体20转动而与键盘本体20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θ1,也就是如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下,保护板体20可以进一步切换至不同的使用模式,并在不同的使用模式下来对电子装置3进行支撑。此外,保护板体21也可相对键盘本体20转动而覆盖于键盘本体20,也就是如图2所示的叠合状态,在叠合状态下,电子装置3被收纳于保护板体21与键盘本体20之间,让电子装置3得到适当的保护。
以下再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键盘装置2的详细构造做更一步的描述。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保护板体21包括第一板体211与第二板体212。在本实施例中,键盘本体20枢接于第一板体211的一端,而第二板体212则枢接于第一板体211的相对另一端。当保护板体21相对键盘本体20转动而与键盘本体20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θ1时,保护板体21的第二板体212可相对第一板体211转动或是保护板体21的第一板体211相对键盘本体20转动,使得保护板体21可于不同的使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在不同的使用模式下以第一板体211或第二板体212来对电子装置3进行支撑。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保护板体21的第一板体211具有第一磁吸面F1,第二板体212具有第二磁吸面F2。保护板体21分别通过第一板体211的第一磁吸面F1与第二板体212的第二磁吸面F2携附于电子装置3的背面,使得电子装置3能够稳定固定于保护板体21上。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键盘装置2还包括卡合结构22。卡合结构22配置于保护板体21的第一板体211上,当保护板21在一个特定的使用模式下以第一板体211支撑电子装置3时,卡合结构22用以卡合电子装置3。
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键盘装置2还包括第一枢接结构23以及第二枢接结构24。第一枢接结构23枢接于保护板体21的第一板体211与第二板体212之间,而第二枢接结构24枢接于保护板体21的第一板体211与键盘本体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枢接结构23的扭力大于第二枢接结构24的扭力。
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枢接结构23系为单轴转轴结构。第二枢接结构24包括壳体240以及配置于壳体240内的两个双轴转轴结构241。每一个双轴转轴结构241包括上转轴单元2411与下转轴单元2412,且上转轴单元2411包括第一旋转中心轴A1,下转轴单元2412包括第二旋转中心轴A2。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左侧的双轴转轴结构241的上转轴单元2411以第一旋转中心轴A1连接于保护板体21的第一板体211的一侧,下转轴单元2412以第二旋转中心轴A2连接于键盘本体20的一侧,同理,位于右侧的双轴转轴结构241的上转轴单元2411以第一旋转中心轴A1连接于保护板体21的第一板体211的相对另一侧,下转轴单元2412以第二旋转中心轴A2连接于键盘本体20的相对另一侧。
承上述,本实施例的每一个上转轴单元2411还包括凸轮C1以及凸轮卡合部C2。凸轮C1与凸轮卡合部C2分别穿设于第一旋转中心轴A1。凸轮C1具有凸部C10,凸轮卡合部C2具有凹部C20。在本实施例中,当保护板体20通过这些上转轴单元2411的第一旋转中心轴A1相对键盘本体20转动而与键盘本体20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θ1时,第一旋转中心轴A1同时带动凸轮C1转动,并在凸轮C1转动的过程中,凸轮C1同时带动凸部C10卡合于凸轮卡合部C2的凹部C20内,使得保护板体21锁定于与键盘本体20之间呈第一夹角θ1的这个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保护板体21例如是锁定于与键盘本体20之间呈接近90度的这个位置上,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通过改变凸轮C1的凸部C10以及凸轮卡合部C2的凹部C20的位置,使得保护板体21可锁定于与键盘本体20之间呈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这个角度范围内的任一角度的位置上。
以下再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键盘装置2于不同的使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做动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7所示,并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6,于一使用模式下,当保护板体21通过第二枢接结构24(也就是位于相对两侧的双轴转轴结构241)相对键盘本体20转动而与键盘本体20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θ1时(也就是如图3所示的叠合状态切换至如图4所示的展开状态),这些上转轴单元2411的凸轮C1的凸部C10卡合于凸轮卡合部C2的凹部C20内,使得保护板体21锁定于与键盘本体20之间呈第一夹角θ1的这个位置上。接着,保护板体21的第二板体212通过第一枢接结构23相对第一板体211转动,使得第二板体212与键盘本体20之间形成第二夹角θ2,使得电子装置3的显示面与键盘本体20之间同样具有此第二夹角θ2,此时,第一板体211与键盘本体20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θ1,而第二板体212与键盘本体20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θ2,也就是第一板体211与第二板体212由原先的共平面状态转变为非共平面的状态,且第一板体211会脱离吸附于电子装置3的背面,而电子装置3也会同时脱离于卡合结构22,并仅以第二板体212吸附于电子装置3的背面,进而形成犹如电子装置3悬浮于键盘本体20上方的使用模式。
需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夹角θ1例如是大于0度且小于90度,而第二夹角θ2例如是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也就是说,在如图7所示的使用模式下,保护板体21的第一板体211可于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这角度范围内相对键盘本体20转动,而保护板体21的第二板体212可相对第一板体211转动而与键盘本体20之间的夹角于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角度范围内变换,在这样的情况下,可将如图7所示的第一板体211朝靠近键盘本体20的方向转动,借以缩减第一板体211与键盘本体20之间的第一夹角θ1的角度,然后再将如图7所示的第二板体212朝远离键盘本体20的方向转动,借以增加第二板体212与键盘本体20之间的第二夹角θ2的角度,进而形成如图8所示的方便使用者对于电子装置3上所显示的文字进行阅读的使用模式。
如图9所示,并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6,于另一使用模式下,当保护板体21通过第二枢接结构24相对键盘本体20转动而与键盘本体20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θ1时,这些上转轴单元2411的凸轮C1的凸部C10卡合于凸轮卡合部C2的凹部C20内,使得保护板体21锁定于与键盘本体20之间呈第一夹角θ1的这个位置上。接着,保护板体21的第一板体211通过第二枢接结构24相对键盘本体20朝远离键盘本体20的方向转动,使得第一板体211与键盘本体20之间由第一夹角θ1转变成第二夹角θ2’,然后,再将保护板体21的第二板体212通过第一枢接结构23相对第一板体211转动,使得第二板体212脱离吸咐于电子装置3的背面而仅以第一板体211吸附于电子装置3的背面,且第二板体212的一端承靠于用以供键盘本体20置放的参考平面200(如桌面)上,进而形成类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模式,也就是电子装置3与键盘本体20的相对位置相当于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与键盘的相对位置。此外,在此使用模式下,可通过配置于第一板体211的卡合结构22来卡合电子装置3,避免电子装置3从第一板体211脱落。
需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夹角θ1例如是大于0度且小于90度,而第二夹角θ2’例如是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也就是说,在如图9所示的使用模式下,保护板体21的第一板体211可于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这角度范围内相对键盘本体20转动,在第一板体211与键盘本体20于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这角度范围内的任一角度的位置上锁定后,第一板体211可继续朝远离键盘本体20的方向转动并于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这个角度范围内进行不同角度的变换。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一板体211从第一夹角θ1转变至第二夹角θ2’后,这些上转轴单元2411的凸轮C1的凸部C10会脱离卡合于凸轮卡合部C2的凹部C20,使得扭力较小的第二枢接结构24无法提供适当的支撑力来支撑第一板体211,使得第一板体211也无法进一步支撑电子装置3,因此必需通过扭力较大的第一枢接结构23来提供第二板体212足够的支撑力,使得第二板体212承靠于参考平面200上后给予第一板体211足够的支撑力以支撑电子装置3。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保护板21可通过第二枢接结构24而相对键盘本体20转动至键盘本体20的背面,也就是保护板21由如图3所示的叠合状态相对键盘本体20旋转360度而位于键盘本体20的背面,形成如图10所示的方便使用者对于电子装置3上所显示的绘图软体界面进行绘图的使用模式。具体而言,保护板体21通过第二枢接结构24的双轴转轴结构241的上转轴单元2411由叠合状态相对键盘本体20旋转180度后,切换至双轴转轴结构241的下转轴单元2412继续相对键盘本体20旋转180度,使得保护板体21位于键盘本体20的背面。
请参阅图11至图12,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键盘装置于展开状态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的第二枢接结构的部分元件分解示意图。图13为图11所示的磁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A与图14B为图13所示的磁吸组件的做动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键盘装置2a与图2至图10所示的键盘装置2类似,差异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键盘装置2a的第二枢接结构24a还包括杆体242以及弹片243,且第二枢接结构24a的扭力大于第一枢接结构23,再者,本实施例的键盘装置2a还包括磁吸组件25。
如图11与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枢接结构24a的杆体242连接于两个上转轴单元2411的这些第一旋转中心轴A1之间,且杆体242具有凸出部2420。当保护板体20通过这些上转轴单元2411的第一旋转中心轴A1相对键盘本体20转动而与键盘本体20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θ1时(如图4所示),这些第一旋转中心轴A1同时带动杆体242转动,并在杆体242转动的过程中,杆体242带动凸出部2420挤压弹片243,使得弹片243产生形变。
如图11、图13、图14A与图14B所示,本实施例的磁吸组件25包括第一磁铁组251与第二磁铁组252。第一磁铁组251配置于保护板21的第一板体211内,第二磁铁组252配置于电子装置3内。第一磁铁组251包括多个第一磁极面M1与多个第二磁极面M2,每一个第一磁极面M1与每一个第二磁极面M2彼此交错排列。第二磁铁组252包括多个第三磁极面M3与多个第四磁极面M4,每一个第三磁极面M3与每一个第四磁极面M4彼此交错排列。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磁极M1面与每一个第二磁极面M2的磁极不同,每一个第三磁极面M3与每一个第四磁极面M4的磁极不同,每一个第一磁极面M1与每一个第四磁极面M4的磁极相同,每一个第二磁极面M2与每一个第三磁极面M3的磁极相同,具体而言,第一磁极面M1与第四磁极面M4例如是N极,第二磁极面M2与第三磁极面M3例如是S极。
需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保护板体21的第一板体211是通过磁吸组件25来吸附于电子装置3的背面,而保护板体21的第二板体212同样是通过第二磁吸面F2来吸附于电子装置3的背面,使得电子装置3能够稳定固定于保护板体21上
承上述,本实施例的磁吸组件25的第一磁铁组251可根据外力的带动而于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进行移动,当第一磁铁组251位于第一位置P1时(如图14A所示),第一磁铁组251的每一个第一磁极面M1对应于第二磁铁组252的每一个第三磁极面M3,第一磁铁组251的每一个第二磁极面M2对应于第二磁铁组252的每一个第四磁极面M4。当第一磁铁组251根据外力的带动而相对第二磁铁组252由第一位置P1移动至第二位置P2时(如图14B所示),第一磁铁组251的部分第一磁极面M1对应于第二磁铁组252的部分第四磁极面M4,第一磁铁组251的部分第二磁极面M2对应于第二磁铁组252的部分第三磁极面M3。
承上述,本实施例的磁吸组件25还包括连动构件253。连动构件253配置于保护板体21的第一板体211内,连动构件253用以带动第一磁铁组251于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进行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连动构件253包括推动部2531、第一连动部2532以及第二连动部2533。连动构件253的推动部2531部分露出于第一板体211外,第一连动部2532枢接于推动部2531与第二连动部2533之间,且第一磁铁组251配置于第二连动部2533上。连动构件253的推动部2531根据外力的推动而朝第一方向D1移动的过程中,推动部2531推动第一连动部2532,使得第一连动部2532同时带动第二连动部2533朝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移动,进而使得第一磁铁组251由第一位置P1移动至第二位置P2。
本实施例的键盘装置2a与图2至图10所示的键盘装置2类似,因此同样可于图7至图10所示的使用模式之间进行变换。举例来说,当保护板体21通过第二枢接结构24a(也就是位于相对两侧的双轴转轴结构241)相对键盘本体20转动而与键盘本体20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θ1时(也就是如图3所示的叠合状态切换至如图4所示的展开状态),这些上转轴单元2411的第一旋转中心轴A1同时带动杆体242转动,并在杆体242转动的过程中,杆体242带动凸出部2420挤压弹片243,使得弹片243产生形变,并在弹片243形变恢复的过程中发出声响,借以提示使用者在目前的状态下启动磁吸组件25,也就是推动连动构件253的推动部2531朝第一方向D1移动,使得第一连动部2532同时带动第二连动部2533朝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移动,进而使得第一磁铁组251由第一位置P1移动至第二位置P2。
承上述,当第一磁铁组251位于第二位置P2时,第一磁铁组251的部分第一磁极面M1(N极)对应于第二磁铁组252的部分第四磁极面M4(S极),第一磁铁组251的部分第二磁极面M2(S极)对应于第二磁铁组252的部分第三磁极面M3(N极),根据同极相斥的原理,第一磁极面M1(N极)与第四磁极面M4(S极)之间以及第二磁极面M2(S极)与第三磁极面M3(N极)之间皆会产生磁斥力,而此磁斥力会使第一板体211脱离吸附于电子装置3的背面,并在第一板体211通过磁斥力脱离吸附电子装置3的背面的过程中,由于此磁斥力大于第一枢接结构23的扭力,因此保护板体21的第二板体212会通过第一枢接结构23相对第一板体211转动,使得第二板体212与键盘本体20之间形成第二夹角θ2,并仅以第二板体212吸附于电子装置3的背面,进而形成如图7所示的犹如电子装置3悬浮于键盘本体20上方的使用模式。
当本实施例的键盘装置2a欲切换至如图9所示的类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模式时,保护板体21通过第二枢接结构24a相对键盘本体20转动而与键盘本体20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θ1后,然后,直接将保护板体21的第一板体211通过第二枢接结构24a相对键盘本体20朝远离键盘本体20的方向转动,使得第一板体211与键盘本体20之间由第一夹角θ1转变成第二夹角θ2’,然后,再将保护板体21的第二板体212通过第一枢接结构23相对第一板体211转动,使得第二板体212脱离吸咐于电子装置3的背面,由于第二枢接结构24a的扭力大于第一枢接结构23,因此,较大扭力的第二枢接结构24a可提供第一板体211足够的支撑力来支撑电子装置3,进而形成如图9所示的类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模式,也就是电子装置3与键盘本体20的相对位置相当于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与键盘的相对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键盘装置,其通过第一枢接结构与第二枢接结构彼此之间扭力大小的不同,使得保护板体可于多种不同的使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如悬浮模式、阅读模式、类笔电模式以及绘图模式,且保护板体可以相对键盘本体转动达到0度到360度之间无段调整的功效。除此之外,通过磁吸组件的第一磁铁组与第二磁铁组彼此错位的结构设计,让使用者能够以较直觉的方式将保护板体切换至悬浮模式,并通过结构的设计在做动的过程中发生声响来提醒使用者可进行不使用模式的切换,大幅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公开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Claims (14)
1.一种键盘装置,适用于一电子装置,该键盘装置包括:
一键盘本体;以及
一保护板体,枢接于该键盘本体,该保护板体可相对该键盘本体转动而覆盖于该键盘本体或与该键盘本体之间形成一第一夹角,该保护板体包括一第一板体与一第二板体,该键盘本体枢接于该第一板体的一端,该第二板体枢接于该第一板体的相对另一端,该第二板体可相对该第一板体转动;
其中,当该保护板体相对该键盘本体转动而与该键盘本体之间形成该第一夹角时,该保护板体可切换至不同的使用模式,且该保护板于不同的使用模式下分别以该第一板体或该第二板体来支撑该电子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中该保护板体于一使用模式下,该保护板体的该第一板体与该键盘本体之间具有该第一夹角,该保护板体的该第二板体相对该第一板体转动而与该键盘本体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于该使用模式下,该第二板体用以支撑该电子装置,且该第一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该第二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中该保护板体于另一使用模式下,该保护板体的该第一板体朝远离该键盘本体的方向转动而与该键盘本体之间由该第一夹角转变至一第二夹角,该保护板体的该第二板体相对该第一板体转动而使该第二板体的一端承靠于用以供该键盘本体置放的一参考平面上,于另一该使用模式下,该第一板体用以支撑该电子装置,且该第一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该第二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还包括一第一枢接结构以及一第二枢接结构,该第一枢接结构枢接于该保护板体的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之间,该第二枢接结构枢接于该保护板体的该第一板体与该键盘本体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装置,其中该第一枢接结构与该第二枢接结构的扭力大小彼此不同。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装置,其中该第一枢接结构系为一单轴转轴结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装置,其中该第二枢接结构包括一壳体以及配置于该壳体内的二双轴转轴结构,每一该双轴转轴结构包括一上转轴单元与一下转轴单元,该上转轴单元包括一第一旋转中心轴,该下转轴单元包括一第二旋转中心轴,多个所述第一旋转中心轴连接于该保护板体的该第一板体的相对两侧,多个所述第二旋转中心轴连接于该键盘本体的相对两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盘装置,其中每一该上转轴单元还包括一凸轮与一凸轮卡合部,该凸轮与该凸轮卡合部分别穿设于该第一旋转中心轴,该凸轮具有一凸部,该凸轮卡合部具有一凹部,当该保护板体通过每一该上转轴单元的该第一旋转中心轴相对该键盘本体转动而与该键盘本体之间形成该第一夹角时,该第一旋转中心轴同时带动该凸轮转动,在该凸轮转动的过程中,该凸轮带动该凸部卡合于该凸轮卡合部的该凹部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盘装置,其中该第二枢接结构还包括一杆体以及一弹片,该杆体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旋转中心轴之间,且该杆体具有一凸出部,当该保护板体通过每一该上转轴单元的该第一旋转中心轴相对该键盘本体转动而与该键盘本体之间形成该第一夹角时,该第一旋转中心轴同时带动该杆体转动,在该杆体转动的过程中,该杆体带动该凸出部挤压该弹片,使得该弹片产生形变。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中该保护板体的该第一板体具有一第一磁吸面,该第二板体具有一第二磁吸面,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分别以该第一磁吸面与该第二磁吸面吸附于该电子装置的背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还包括一卡合结构,该卡合结构配置于该保护板体的该第一板体,当该保护板体以该第一板体支撑该电子装置时,该卡合结构用以卡合该电子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还包括一磁吸组件,该磁吸组件配置于该第一板体与该电子装置之间,该磁吸组件包括一第一磁铁组与一第二第二磁铁组,该第一磁铁组配置于该保护板体的该第一板体内,该第二磁铁组配置于该电子装置内,该第一磁铁组包括多个第一磁极面与多个第二磁极面,每一该第一磁极面与每一该第二磁极面彼此交错排列,该第二磁铁组包括多个第三磁极面与多个第四磁极面,每一该第三磁极面与每一该第四磁极面彼此交错排列,其中每一该第一磁极面与每一该第二磁极面的磁极不同,每一该第三磁极面与每一该第四磁极面的磁极不同,每一该第一磁极面与每一该第四磁极面的磁极相同,每一该第二磁极面与每一该第三磁极面的磁极相同。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键盘装置,其中该第一磁铁组根据外力的带动而相对该第二磁铁组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当该第一磁铁组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多个所述第一磁极面对应于多个所述第三磁极面,多个所述第二磁极面对应于多个所述第四磁极面,当该第一磁铁组位于该第二位置时,部分的多个所述第一磁极面对应于部分的多个所述第四磁极面,部分的多个所述第二磁极面对应于部分的多个所述第三磁极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键盘装置,其中该磁吸组件还包括一连动构件,该连动构件配置于该保护板体的该第一板体内,该连动构件用以带动该第一磁铁组相对该第二磁铁组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该连动构件包括一推动部、一第一连动部以及一第二连动部,该第一连动部枢接于该推动部与该第二连动部之间,该第一磁铁组配置于该第二连动部,该推动部根据外力的推动而朝一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该推动部推动该第一连动部,使得该第一连动部同时带动该第二连动部朝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一第二方向移动,进而使得该第一磁铁组由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51277.4A CN118151764A (zh) | 2022-12-05 | 2022-12-05 | 键盘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51277.4A CN118151764A (zh) | 2022-12-05 | 2022-12-05 | 键盘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151764A true CN118151764A (zh) | 2024-06-07 |
Family
ID=91297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551277.4A Pending CN118151764A (zh) | 2022-12-05 | 2022-12-05 | 键盘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151764A (zh) |
-
2022
- 2022-12-05 CN CN202211551277.4A patent/CN11815176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594619A (en) | Portable computer comprising keyboard and coordinate input tablet hingedly connected to a main body case through a junction base having a cylindrical element defining a linear groove therethrough | |
US9678535B2 (en) | Moveable keyboard lattice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US5481430A (en) | Portable computer having keyboard and coordinate input tablet hingedly connected to a main body case through a groove | |
TWI235905B (en) | Foldable display, input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display and foldable keyboard, and personal computer provided with the input device | |
US7599178B2 (en) | Connection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bodie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base using the same | |
KR100284300B1 (ko) | 휴대형 컴퓨터 | |
US6798649B1 (en) | Mobile computer with foldable keyboard | |
TWI251768B (en) |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with foldable keyboard | |
JP4915448B2 (ja) | 電子機器 | |
US20050002158A1 (en) | Mobile computer with foldable keyboard | |
US20120314342A1 (en) | Holding device integrated with protective cover and wireless keyboard | |
CN109710027B (zh) | 携带式电子装置 | |
WO2009017780A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multiple data input modes | |
JPH11312876A (ja) | 情報処理装置、装置、フック機構、及び係合機構 | |
EP3028115A1 (en) | Adjustable display housing assembly | |
CN106462182B (zh) | 用于具有可旋转的显示构件的计算设备的联动机构 | |
US20100110625A1 (en) | Foldable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of the same | |
CN118151764A (zh) | 键盘装置 | |
US7085129B2 (en) | Support apparatus | |
JP3192040B2 (ja) | 座標入力機能付き携帯用コンピュータ | |
JPH10340134A (ja) | 携帯用電子機器 | |
JP2795579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 | |
KR19980041664A (ko) | 휴대용 컴퓨터용 인간공학적 키보드 및 그 작동 및 제조방법 | |
TW200928778A (en) | Folding computer | |
TW202424701A (zh) | 鍵盤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