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37273A - 一种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37273A
CN118137273A CN202410562855.7A CN202410562855A CN118137273A CN 118137273 A CN118137273 A CN 118137273A CN 202410562855 A CN202410562855 A CN 202410562855A CN 118137273 A CN118137273 A CN 1181372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ser
face
cladd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5628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少丰
刘鹏
刘飞
蒋羽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ghan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ghan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ghan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ghan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137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372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激光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激光装置包括泵浦源、光纤、保护管和固定扣。泵浦源包括激光源和壳体,壳体包括底板、盖板、侧壁和铜块,壳体上设置出光孔,出光孔贯穿铜块和侧壁,激光源生成激光,激光从出光孔进入光纤,并在光纤内传播。部分光纤和保护管设置在出光孔内,位于出光孔内的光纤经过刻蚀处理,以形成剥蚀段,剥蚀段的包层光能够发生散射。散射的包层光透过保护管后被壳体的侧壁和铜块吸收,壳体上设置有散热系统,吸收包层光产生的热量通过壳体散失,无需为包层光剥除局域单独设置散热系统,使激光装置的结构更精简。

Description

一种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的基础结构包括纤芯、包层和涂覆层等,激光在纤芯内传输并通过输出头输出,用于焊接、切割、医疗等。光纤传输激光的过程中少部分激光会进入包层,在包层内传输,这部分激光会降低光束质量,随着激光功率的提高,包层光还会对后续器件造成损坏,因此要将包层光剥除。
通过腐蚀等手段破坏光纤包层的激光传输条件,是当前常用的包层光剥除方法。然而,剥除包层光产生的热量汇聚在光纤周围导致温度升高,会对激光装置的可靠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包层光剥除器进行散热处理。当前技术将包层光剥除器设置在激光输出装置的外侧,需要为包层光剥除器设置单独的散热系统,系统结构不够精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以使激光装置的结构更精简。
本申请提供的激光装置包括泵浦源、光纤、保护管和固定扣,泵浦源包括壳体和激光源,激光源设置在壳体的内侧,用于发射激光,壳体设置有出光孔,光纤包括剥蚀段和传输段,传输段与剥蚀段连接,剥蚀段位于出光孔内,传输段位于壳体外,部分激光依次经过剥蚀段和传输段传播至壳体外侧,另一部分激光在剥蚀段发生散射,与光纤分离,保护管环绕剥蚀段和部分传输段,一部分保护管位于出光孔内,并与出光孔的内壁接触,另一部分保护管位于壳体的外侧,固定扣连接于壳体的外侧,环绕位于壳体之外的保护管设置。
上述激光装置将光纤剥蚀段设置在壳体的出光孔内,光纤包层光在剥蚀段发生散射,散射的包层光透过保护管,被壳体吸收,产生的热量通过壳体散失,由于壳体内激光源生成激光时也会产生热量,激光源产生的热量也通过壳体散失,壳体设置散热系统,能够同时对激光源和包层光剥除区域同时进行散热,无需设置额外的散热系统对包层光剥除区域进行散热,精简激光装置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底板、侧壁、盖板和铜块,底板和盖板间隔设置,侧壁位于底板和盖板之间,并与底板和盖板连接,以形成空腔,铜块位于空腔内,并与底板连接,铜块的导热系数大于底板和侧壁,铜块具有与底板垂直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一面和第二面间隔设置,第一面与侧壁接触,出光孔沿第二面至第一面方向贯穿铜块和侧壁,并与空腔连通,第三面和第四面间隔设置,出光孔位于第三面和第四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具有长轴,出光孔的轴线与壳体的长轴平行,出光孔的轴线上设置聚焦透镜,聚焦透镜用于将激光聚焦,以使激光能够从出光孔进入光纤。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具有长轴,出光孔的轴线与壳体的长轴垂直,铜块的第三面与侧壁接触,第二面和侧壁间隔设置,第二面和侧壁之间设置反射镜和聚焦透镜,反射镜和聚焦透镜位于出光孔的轴线上,反射镜用于将激光转向聚焦透镜,聚焦透镜用于对激光进行聚焦,以使激光能够从出光孔进入光纤。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内设置主流道,铜块内设置副流道,主流道和副流道连通,主流道和副流道用于供水冷介质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光孔具有阶跃结构,沿壳体外侧至内侧方向,出光孔的孔径由大变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剥蚀段和传输段均包括纤芯和包层,包层同轴环绕纤芯,包层的折射率小于纤芯的折射率,以使激光在纤芯内发生全反射,剥蚀段的包层经过刻蚀处理,以使包层内的激光能够向壳体散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管包括端帽、套管和插芯,端帽位于出光孔内,通过胶水固定于套管的一端,插芯位于壳体外侧,通过胶水固定于套管的另一端,套管部分位于出光孔内,与出光孔的内壁接触,套管为中空结构,端帽和插芯部分位于套管内,插芯设置有通孔,端帽位于套管的部分与光纤熔接,光纤在套管内延伸,并从通孔穿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帽和套管均为石英材质,套管的内外表面经过毛化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扣与壳体螺纹连接,固定扣设置腔室,保护管部分位于腔室内,腔室向远离壳体的方向逐渐收缩,固定扣远离壳体的一侧设置光纤孔,光纤孔用于供光纤穿过,腔室和光纤孔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激光装置,包括泵浦源、光纤、保护管和固定扣。泵浦源包括激光源和壳体,壳体包括底板、盖板、侧壁和铜块,壳体上设置出光孔,出光孔贯穿铜块和侧壁,激光源生成激光,激光从出光孔进入光纤,并在光纤内传播。部分光纤和保护管设置在出光孔内,位于出光孔内的光纤经过刻蚀处理,以形成剥蚀段,剥蚀段的包层光能够发生散射。散射的包层光透过保护管后被壳体的侧壁和铜块吸收,壳体上设置有散热系统,吸收包层光产生的热量通过壳体散失,无需为包层光剥除局域单独设置散热系统,使激光装置的结构更精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激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铜块的激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设置铜块的激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C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底板内的主流道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光纤、保护管和固定扣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光纤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说明:
10、激光装置;
1、泵浦源;11、激光源;111、第一激光单元;112、第二激光单元;113、反射镜;114、聚焦透镜;12、壳体;121、底板;1211、进水口;1212、出水口;1213、主流道;1213a、第一流道;1213b、第二流道;1213c、第三流道;122、盖板;123、侧壁;1231、第一侧壁;1232、第二侧壁;1233、第三侧壁;1234、第四侧壁;124、铜块;1241、第一面;1242、第二面;1243、第三面;1244、第四面;1245、副流道;1245a、平流道;1245b、进水通道;1245c、出水通道;125、空腔;126、出光孔;
2、光纤;21、传输段;22、剥蚀段;221、纤芯;222、包层;
3、保护管;31、端帽;32、套管;33、插芯;331、通孔;
4、固定扣;41、腔室;42、光纤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晰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在下文中,本申请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应当理解,这些实施方式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仅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或技术的应用和用途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暗示或要求这些对象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或顺序。术语“垂直”、“平行”用于描述两个对象之间的理想状态,实际生产或使用状态中,两个对象之间可以存在近似于垂直和近似于平行的状态。术语“上”、“下”、“内”、“外”等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非指示或暗示所指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的激光装置10包括泵浦源1、光纤2、保护管3和固定扣4。泵浦源1包括激光源11和壳体12,激光源11设置在壳体12内,壳体12设置有出光孔126。光纤2包括剥蚀段22和传输段21,传输段21和剥蚀段22连接,剥蚀段22位于出光孔126内,传输段21位于壳体12外。保护管3环绕剥蚀段22和部分传输段21,环绕剥除段的部分位于出光孔126内,与出光孔126的内壁接触;环绕传输段21的另一部分位于壳体12外侧。固定扣4固定于壳体12的外侧,且环绕位于壳体12之外的保护管3。激光源11发射激光,激光依次经过剥蚀段22和传输段21,一部分激光在剥蚀段22发生散射,发生散射的激光透过光纤2和保护管3后被壳体12吸收,产生的热量通过壳体12散失,另一部分激光继续在光纤2内传播,沿传输段21输出到壳体12外侧。
由于激光源11进行电光、光光转化时会产生热量,因此泵浦源1通常会安装在水冷板上,泵浦源1的壳体12与水冷板接触,通过水冷介质进行散热;或者在壳体12周边设置散热翅片,通过风扇进行散热;或者泵浦源1内设置流道,通过流道内的水冷介质进行散热。上述激光装置10通过壳体12吸收被剥除的激光,激光生成的热量被壳体12传送至各种散热介质,无需额外设置散热装置对激光剥除区域进行散热,使激光装置10的结构更精简。并且,壳体12与散热介质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使热量高效散失,从而提高激光装置10的可靠性。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壳体12包括底板121、盖板122和侧壁123,底板121和盖板122间隔设置,侧壁123位于底板121和盖板122之间,并与底板121和盖板122连接。底板121、盖板122和侧壁123形成空腔125。出光孔126位于其中一个侧壁123中,并且具有该出光孔126的侧壁123要厚于其他侧壁123,从而插置于出光孔126的保护管3与出光孔126的接触面积大,以便于保护管3的热量传递至壳体12中。
具体地,壳体12的侧壁123包括第一侧壁1231、第二侧壁1232、第三侧壁1233和第四侧壁1234,第一侧壁1231和第三侧壁1233平行间隔设置,第二侧壁1232和第四侧壁1234平行间隔设置,第二侧壁1232和第四侧壁1234分别连接于第一侧壁1231和第三侧壁1233的两侧,以使壳体12的形状大致为矩形。出光孔126位于第二侧壁1232上,并且第二侧壁1232的厚度大于第一侧壁1231、第三侧壁1233以及第四侧壁1234。
壳体12沿激光源11发射激光的方向具有长轴,第一侧壁1231和第三侧壁1233的延伸方向为壳体12的长轴方向。壳体12的短轴方向与长轴方向垂直。
由于合束激光需要从出光孔126进入光纤2,因此要在出光孔126的轴线上设置聚焦透镜114对合束激光进行聚焦,以使激光能够进入光纤2。
请参阅图3至图6,壳体12还包括铜块124,铜块124位于空腔125内,并与底板121连接。出光孔126贯穿侧壁123以及铜块124,保护管3至少部分与铜块124所形成的出光孔126的孔壁接触。
为了减轻泵浦源1的重量和节约成本,壳体12的底板121、侧壁123和盖板122通常为铝制,铜块124的导热性优于底板121和侧壁123,通过铜块124散热,能够得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可选的,出光孔126到第三面1243和第四面1244的垂直距离近似相等,以使散热更均匀。
铜块124具有与底板121垂直的第一面1241、第二面1242、第三面1243和第四面1244,第一面1241和第二面1242间隔设置,第三面1243和第四面1244间隔设置。铜块124的第一面1241与侧壁123接触,出光孔126沿第二面1242至第一面1241的方向贯穿铜块124和侧壁123,并且出光孔126与空腔125连通。出光孔126位于第三面1243和第四面1244之间,与第三面1243和第四面1244平行。可选地,铜块124的形状大致为矩形。需要说明的是,铜块124的形状并不限定,还可以是其他,例如梯形等。由于,保护管3插置于铜块124所形成的出光孔126中,所以与铜块124所对应的侧壁123的厚度可以缩小,以保持壳体12轻量化。
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出光孔126的轴线与壳体12的短轴方向平行,铜块124的第一面1241和壳体12的第一侧壁1231接触,出光孔126贯穿第一面1241和第一侧壁1231,第三面1243和第二侧壁1232接触,第二面1242与壳体12的第三侧壁1233间隔设置,第四面1244和第四侧壁1234间隔设置。激光源11发射的激光沿壳体12的长轴方向传播,第二面1242和第三侧壁1233之间设置反射镜113和聚焦透镜114,反射镜113将激光源11发射的激光转向聚焦透镜114,聚焦透镜114再对激光进行聚焦,以使激光能够从出光孔126进入光纤2。将出光孔126的轴线设置为与壳体12的长轴垂直,铜块124的第二面1242和壳体12的第三侧壁1233之间设置聚焦透镜114,能够使空间排布更紧凑,能够缩短壳体12长轴的长度,减小壳体12体积。
请参阅图5和图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出光孔126的轴线与壳体12的长轴方向平行,铜块124的第一面1241与壳体12的第二侧壁1232接触,出光孔126贯穿第一面1241和第二侧壁1232,第三面1243和第三侧壁1233接触,第二面1242和第四侧壁1234间隔设置,第四面1244和第一侧壁1231间隔设置,激光源11发射的激光沿壳体12的长轴方向传播,透过聚焦透镜114后直接从出光孔126进入光纤2,无需增加反射镜113对激光进行转向,能减少激光的损耗。可选的,铜块124的第四面1244与壳体12的第一侧壁1231接触,铜块124吸收的热量能够向第一侧壁1231、第二侧壁1232、第三侧壁1233及与底板121传输热量,铜块124与壳体12的接触面积更大,传输热量的效率更高。
高功率激光源11由多组激光单元构成,激光源11发射的激光由多组激光单元发射的子激光通过多个光学镜合束形成。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以激光源11包括第一激光单元111和第二激光单元112为例,第一激光单元111和第二激光单元112设置在底板121上,沿壳体12的长轴方向分布,第一激光单元111靠近第一侧壁1231,第二激光单元112靠近第三侧壁1233。第一激光单元111和第二激光单元112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提升壳体12的散热效率,壳体12内设置流道,流道内通入水冷介质,水冷介质与外界不断进行热交换,从而将壳体12上的热量不断带走,有利于提高激光装置10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5、图6和图7,具体地,底板121远离出光孔126的一侧底部设置进水口1211和出水口1212,底板121内设置主流道1213,主流道1213包括第一流道1213a、第二流道1213b和第三流道1213c,第一流道1213a位于第一激光单元111的下方,与第一侧壁1231平行,第二流道1213b位于铜块124的下方,与第二侧壁1232平行,第三流道1213c位于第二激光单元112的下方,与第三侧壁1233平行。进水口1211连接第一流道1213a,出水口1212连接第三流道1213c,水冷介质从进水口1211进入第一流道1213a,经过第二流道1213b和第三流道1213c后,从出水口1212流出。水冷介质沿主流道1213依次经过第一激光单元111下方、铜块124下方、第二激光单元112下方。优选的,沿竖直方向,第一激光单元111的投影完全落在第一流道1213a的范围内,铜块124的投影完全落在第二流道1213b的投影范围内,第二激光单元112的投影完全落在第三流道1213c的投影范围内,有利于主流道1213内的水冷介质将第一激光单元111、第二激光单元112和铜块124的底部热量快速带离。
铜块124内设置两个副流道1245,两个副流道1245分别位于出光孔126的两侧。副流道1245包括进水通道1245b、平流道1245a和出水通道1245c,进水通道1245b和出水通道1245c垂直于底板121,平流道1245a与出光孔126的轴线平行,进水通道1245b和出水通道1245c与主流道1213连通,平流道1245a和进水通道1245b、出水通道1245c连通,主流道1213的水冷介质从进水通道1245b进入,经过平流道1245a,从出水通道1245c流出。
请参阅图2、图4和图8,位于铜块124和壳体12侧壁123内的出光孔126具有阶跃结构,沿壳体12外侧至内侧方向,出光孔126的孔径由大变小,保护管3位于出光孔126内,能够限制保护管3的位移。保护管3包括端帽31、套管32和插芯33。套管32为中空结构,一部分套管32位于大孔径出光孔126内,与出光孔126的内壁接触,另一部分套管32位于壳体12外侧。端帽31一部分位于小孔径出光孔126内,另一部分通过胶水固定在套管32靠近壳体12内侧的一端。插芯33位于壳体12外侧,通过胶水固定在套管32远离壳体12内侧的另一端,插芯33部分位于套管32内。
请参阅图8和图9,插芯33设置有通孔331,光纤2与端帽31位于套管32内的一端熔接,在套管32内延伸并从通孔331穿过。光纤2包括纤芯221和包层222,包层222同轴环绕纤芯221,包层222的折射率小于纤芯221的折射率,以使激光能够在纤芯221内发生全反射,从而在光纤2内传播。
位于出光孔126内的光纤2的包层222利用激光进行刻蚀处理或者利用腐蚀液进行腐蚀处理,以形成剥蚀段22。经过刻蚀处理的剥蚀段22,激光无法在包层222内发生全反射,破坏了激光的传播条件,使包层光能够发生散射,从而从包层222中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包层光透过套管32,被出光孔126的内壁吸收并转化为热量,产生的热量再通过壳体12内的水冷介质带走,从而达到了吸收包层光并散热的目的。可选的,剥蚀段22位于铜块124内,铜块124的导热系数较高,能够快速传导剥除包层光产生的热量。
位于壳体12外侧的部分套管32、部分光纤2的传输段21和插芯33受固定扣4的保护。固定扣4相对的两侧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螺栓将固定扣4固定在壳体12侧壁123的外侧,以使固定扣4和壳体12形成腔室41,腔室41向远离壳体12的方向逐渐收缩。固定扣4远离壳体12的一侧设置光纤孔42,光纤孔42和腔室41连通。部分套管32、部分光纤2的传输段21和插芯33位于腔室41内,光纤2的传输段21从插芯33的通孔331穿过,再从固定扣4的光纤孔42穿过并向远离壳体12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帽31为石英材质,激光透过端帽31后再进入光纤2,能够减小光纤2输入端面的功率密度,防止光纤2烧坏。套管32对光纤2起到保护和固定作用,套管32的材质为石英,便于光纤2分离出来的包层光穿过并被铜块124吸收。套管32内外表面经过毛化处理,便于激光向铜块124发生散射。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10,激光装置10包括泵浦源1、光纤2、保护管3和固定扣4。泵浦源1包括壳体12和激光源11,壳体12包括底板121、侧壁123、盖板122和铜块124,底板121、侧壁123和盖板122形成空腔125,空腔125内设置铜块124,铜块124和底板121连接,和侧壁123接触,设置一个贯穿铜块124和侧壁123的出光孔126。光纤2包括纤芯221和包层222,保护管3环绕光纤2,部分保护管3和部分光纤2位于出光孔126内,位于出光孔126内的光纤2的包层222经过刻蚀处理,以形成剥蚀段22,剥蚀段22向壳体12外侧延伸,形成传输段21,传输段21位于壳体12外侧。固定扣4环绕壳体12外侧的部分保护管3和部分光纤2,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2外侧。激光源11生成的激光从出光孔126进入光纤2内,光纤2内的包层光在光纤2的剥蚀段22发生散射,从光纤2包层222中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激光透过保护管3,被铜块124吸收。壳体12的底板121和铜块124内设置流道,流道内填充水冷介质,底板121底部设置进水口1211和出水口1212,流道内的水冷介质通过进水口1211和出水口1212不断与外界进行交换,从而将铜块124吸收的热量不断带走,降低光纤2的剥蚀段22周围的温度,保证激光装置10的可靠性。本申请利用壳体12吸收包层光,包层光产生的热量通过壳体12的散热系统散失,无需设置额外的散热系统对包层光剥除区域进行散热,激光装置10结构相对精简。
应该理解的是,上述本申请公开的实施方式仅为了便于说明和举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利用上述实施例进行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应属于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装置包括泵浦源、光纤、保护管和固定扣;
所述泵浦源包括壳体和激光源,所述激光源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侧,用于发射激光,所述壳体设置有出光孔;
所述光纤包括剥蚀段和传输段,所述传输段与所述剥蚀段连接,所述剥蚀段位于所述出光孔内,所述传输段位于所述壳体外,部分所述激光依次经过所述剥蚀段和所述传输段,另一部分所述激光在所述剥蚀段发生散射,以与所述光纤分离;
所述保护管环绕所述剥蚀段和部分所述传输段,一部分所述保护管位于所述出光孔内,并与所述出光孔的内壁接触,另一部分所述保护管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
所述固定扣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外侧,环绕位于所述壳体之外的保护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侧壁、盖板和铜块;
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间隔设置,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之间,并与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连接,以形成空腔;
所述铜块位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铜块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所述铜块具有与所述底板垂直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面与所述侧壁接触,所述出光孔沿所述第二面至所述第一面方向贯穿所述铜块和所述侧壁,并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间隔设置,所述出光孔位于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长轴,所述出光孔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长轴平行,所述出光孔的轴线上设置聚焦透镜,所述聚焦透镜用于将所述激光聚焦,以使所述激光能够从所述出光孔进入所述光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长轴,所述出光孔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长轴垂直,所述铜块的所述第三面与所述侧壁接触,所述第二面和所述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面和所述侧壁之间设置反射镜和聚焦透镜,所述反射镜和所述聚焦透镜位于所述出光孔的轴线上,所述反射镜用于将所述激光转向所述聚焦透镜,所述聚焦透镜用于对所述激光进行聚焦,以使所述激光能够从所述出光孔进入所述光纤。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内设置主流道,所述铜块内设置副流道,所述主流道和所述副流道连通,所述主流道和所述副流道用于供水冷介质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孔具有阶跃结构,沿所述壳体外侧至内侧方向,所述出光孔的孔径由大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剥蚀段和所述传输段均包括纤芯和包层;
所述包层同轴环绕所述纤芯,所述包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纤芯的折射率,以使所述激光在所述纤芯内发生全反射;
所述剥蚀段的所述包层经过刻蚀处理,以使所述包层内的所述激光能够向所述壳体散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包括端帽、套管和插芯;
所述端帽位于所述出光孔内,通过胶水固定于所述套管的一端,所述插芯位于所述壳体外侧,通过胶水固定于所述套管的另一端;
所述套管部分位于所述出光孔内,与所述出光孔的内壁接触,所述套管为中空结构,所述端帽和所述插芯部分位于所述套管内,所述插芯设置有通孔,所述端帽位于所述套管的部分与所述光纤熔接,所述光纤在所述套管内延伸,并从所述通孔穿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帽和套管均为石英材质,所述套管的内外表面经过毛化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扣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扣设置腔室,所述保护管部分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腔室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逐渐收缩,所述固定扣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光纤孔,所述光纤孔用于供所述光纤穿过,所述腔室和所述光纤孔连通。
CN202410562855.7A 2024-05-08 一种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 Pending CN118137273A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37273A true CN118137273A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43320B2 (en) Low swap laser pump diode module and laser amplifier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2005002541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ffusing laser energy that fails to couple into small core fibers, and for reducing coupling to the cladding of the fiber
US7400794B1 (en) Transport optical fiber for Q-switched lasers
US8983256B2 (en) Optical fiber cable
JP2012014173A (ja) スケーラブルなクラッド・モード・ストリッパ装置
JPH03135082A (ja) 集積レーザダイオードポンプレーザ装置
CN108562976B (zh) 高功率激光耦合器及其装配方法
US2007029208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ffusing laser energy that fails to couple into small core fibers, and for reducing coupling to the cladding of the fiber
US10267993B2 (en) High-numerical aperture light stripper
JP2007322493A (ja) 光ファイバ保持装置及びファイバレーザ加工装置
CN118137273A (zh) 一种剥除包层光的激光装置
JP4540773B2 (ja) 光ファイバレーザ装置及び光増幅装置
KR20200070577A (ko) 광섬유 지지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레이저 장치
CN210779468U (zh) 高功率光纤包层光剥离结构
CN211295685U (zh) 一种光纤包层光去除装置
CN210779472U (zh) 结构简单的光纤包层光剥离结构
CN112217085A (zh) 一种包层光剥模器
WO2016002374A1 (ja) 光デバイス、及び、光モジュール
CN115842279B (zh) 一种具有高效热管理的一体化激光器输出头
CN220628476U (zh) 一种光纤激光器
JP5824856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2005039162A (ja) レーザーパワー給電装置
CN110224285B (zh) 光纤包层光剥离器及光纤处理系统
JP2002374031A (ja) 半導体レーザ用集光系
RU22317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излучения высокой мощност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