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32655A - 信息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信息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32655A
CN118132655A CN202410353911.6A CN202410353911A CN118132655A CN 118132655 A CN118132655 A CN 118132655A CN 202410353911 A CN202410353911 A CN 202410353911A CN 118132655 A CN118132655 A CN 118132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ent
information
identity information
clients
mai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539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寰
刘家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CCB Fine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CCB Fine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CCB Fine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Priority to CN2024103539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326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32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326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65Ensuring data consistency and integ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属于信息技术领域。方法应用于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为至少两个系统中除主系统之外的任一系统,方法包括:向所述主系统发送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接收所述主系统发送的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存在相同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在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确定为第一客户编号,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编号为所述第二客户在所述主系统中的客户编号。本申请可降低不同系统中客户编号的统一成本。

Description

信息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不同系统可以为客户提供不同服务,为方便客户管理,系统可以为客户生成一个客户编号。
当同一客户在不同系统上办理业务时,由于不同系统的客户编号生成规则不同,不同系统为同一客户生成的客户编号不同,即同一客户在不同系统的客户编号不同,导致无法通过客户编号进行跨系统层面的客户识别。
为实现不同系统的客户编号的统一,从而实现跨系统层面的客户识别。在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专门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由客户信息系统为每个客户生成唯一的客户编号,然后将唯一的客户编号同步给各系统,实现不同系统的客户编号的统一,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在信息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能够解决不同系统的客户编号的统一成本较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同步方法,应用于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为至少两个系统中除主系统之外的任一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主系统发送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
接收所述主系统发送的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存在相同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
在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确定为第一客户编号,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编号为所述第二客户在所述主系统中的客户编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同步装置,应用于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为至少两个系统中除主系统之外的任一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主系统发送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系统发送的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存在相同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确定为第一客户编号,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编号为所述第二客户在所述主系统中的客户编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同步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同步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同步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同步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至少两个系统中确定一主系统。对于除主系统之外的第一系统,可以向主系统发送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以使主系统返回与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存在相同信息的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然后第一系统可以根据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确定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并可以在确定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为重复客户的情况下,将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确定为第二客户在主系统中的客户编号,实现同一客户在第一系统与主系统中的客户编号的统一。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无需设置专门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即可实现同一客户在不同系统中的客户编号的统一,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系统无需更新客户编号,如此,可以降低不同系统中客户编号的统一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同步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同步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同步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同步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提及某些软件、组件、模型等业界已有方案,应当将它们认为是示范性的,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说明本申请技术方案实施中的可行性,但并不意味着申请人已经或者必然用到了该方案。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对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处理等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同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系统,即由第一系统执行,第一系统可以为至少两个系统中除主系统之外的任一系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系统中的各系统,均可以采集并存储客户的相关信息,因此,这些系统也可以称为客户信息的源系统。
客户的相关信息可以包括客户的身份信息,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客户办理的业务类型,以及客户的客户类型等。
客户的身份信息可以但不仅限于包括客户的三要素信息,即客户的名称、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在一个示例中,源系统采集的三要素信息可以如表1所示。业务类型可以表现为个人业务或者非个人业务。客户类型可以表现为个人客户或非个人客户。
表1:源系统采集的三要素信息
客户 法定名称 登记注册证件类型 登记注册证件号码
客户1 法定名称1 AC1 No1
客户2 法定名称2 AC2 No2
客户3 法定名称3 AC3 No3
客户4 法定名称4 AC4 No4
可以理解地是,由于重名、采集的证件类型等情况,基于客户的三要素进行客户识别会导致跨系统层面的客户识别的准确率降低。基于此,可以在各源系统存储客户的客户编号,且同步同一客户在不同源系统中的客户编号,以提高跨系统层面的客户识别的准确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同步同一客户在不同源系统中的客户编号,可以从源系统中确定出一个主系统,之后,以主系统中的客户编号为基准,实现不同源系统中客户编号的同步与统一。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些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同步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同步方法的流程图之一。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同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向所述主系统发送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第一系统执行步骤101的触发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系统可以在需要跨系统办理第一客户的业务的情况下,执行步骤10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系统可以在采集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之后,即可执行步骤101。
步骤102、接收所述主系统发送的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存在相同信息。
主系统在接收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之后,可以确定自身系统内身份信息与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存在相同信息的第二客户。以身份信息为三要素信息为例,主系统可以将自身系统内与第一客户具有相同名称的客户,以及与第一客户具有相同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的客户,确定为第二客户。
之后,主系统可以将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发送给第一系统,以使第一系统基于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确定主系统中是否存在第一客户,即第一系统中的第一客户与主系统中的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
可以理解地是,第二客户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为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二客户为一个客户进行示例说明,但可以理解地是,在第二客户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对于每个第二客户,均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确定其与第一客户的关系。
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
具体实现时,可以将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中的各项信息进行一一比对,并基于各项信息的比对结果,来确定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两者的全部信息项均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两者是重复客户,即两者是同一客户;否则,可以直接确定两者不是重复客户,即两者为不同客户。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两者的部分信息项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先确定两者为疑似重复客户,之后,可以结合其他信息,来确定疑似重复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以进一步提高客户识别的可靠性,具体实现可参见下述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在这些实施例中,重复客户的判定规则可以如表2所示。
表2:重复可以的判定规则
步骤104、在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确定为第一客户编号,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编号为所述第二客户在所述主系统中的客户编号。
第一系统在确定两者是同一客户的情况下,可以将该客户在主系统中的客户编号确定为其在第一系统中的客户编号,实现该客户在第一系统与主系统之间的客户编号的统一。
在步骤104之前,若第一系统未存储有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第一系统可以直接将第一客户编号作为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若第一系统存储有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可以将当前存储的可以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与第一客户编号进行比对,若相同,则可以维持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不变;若不同,可以将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更新为第一客户编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客户编号的更新操作也可以称为客户编号的映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第一系统获取第一客户编号的时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系统可以将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与客户编号封装在一个信息中一起发送给第一系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系统在确定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之后,向第二系统发送对第二客户的客户编号的获取请求,主系统可以响应于该获取请求,向第一系统发送第二客户的客户编号。
本实施例的信息同步方法,可以在至少两个系统中确定一主系统。对于除主系统之外的第一系统,可以向主系统发送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以使主系统返回与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存在相同信息的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然后第一系统可以根据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确定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并可以在确定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为重复客户的情况下,将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确定为第二客户在主系统中的客户编号,实现同一客户在第一系统与主系统中的客户编号的统一。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无需设置专门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即可实现同一客户在不同系统中的客户编号的统一,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系统无需更新客户编号,如此,可以降低不同系统中客户编号统一成本。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同步方法的流程图之二。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同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向所述主系统发送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
步骤202,接收所述主系统发送的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存在相同信息。
步骤203,根据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
在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的情况下,可以执行步骤204。在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不是重复客户的情况下,可以执行步骤205。
步骤204,将所述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确定为第一客户编号,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编号为所述第二客户在所述主系统中的客户编号。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1至步骤204的实现与把步骤101至步骤104的实现相同,具体可参见前述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5,生成第二客户编号。
步骤206,将所述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确定为所述第二客户编号。
在此步骤中,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是不同客户,第一系统可以自主生成一客户编号,记为第二客户编号,并将其作为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
本申请并不限制第一系统的客户编号生成规则,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编号生成规则可以为随机数1(3位)+客户标识(1位,固定为”8”)+生成方式标志(1位,初始化”9”,联机交易生成:”0—7”)+保留位(3位,固定为”888”)+随机数2(10位),但不仅限于此。
步骤207,向所述主系统发送所述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和身份信息。
由于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不是同一客户,说明主系统中未存储有第一客户的相关信息,为避免除主系统之外的其他源系统重复针对第一客户分别生成客户编号,造成第一客户在这些源系统中的客户编号不同,第一系统可以将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和身份信息发送给主系统,以使主系统存档第一客户的信息。
这样,当除第一系统和主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需要确定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时,可以利用主系统存储的第一客户的编号信息实现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的跨系统统一,无需再单独生成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如此,可以减少客户编号生成次数。
通过此实施例,若主系统存储有第一系统中的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可以将第一客户在第一系统中的客户编号与其在主系统的客户编号统一。若主系统未存储有第一系统中的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第一系统可以自主生成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并将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客户编号备份至主系统中,如此,可以实现第一客户在不同系统中的客户编号的同步与统一。
以下对重复客户的确定进行具体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包括:
在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全部相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
在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部分相同的情况下,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以下任一项:用户确认信息;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客户类型。
在此实施例中,采用表2进行重复客户的确定。对于全部信息相同的两个客户,可以确定两者为重复客户;对于部分信息相同的两个客户,可以确定两者为疑似重复客户,之后,可以结合第一信息,确定两者是否为重复客户。
如此,可以提高重复客户判定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地是,针对不同表现形式的第一信息,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的具体表现可能不同,具体说明如下:
一、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用户确认信息。
在此情况下,所述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显示第一页面,其中,所述第一页面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以及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的确认控件;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确认控件的选择输入,确定所述用户确认信息;
所述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可以包括:
在所述用户确认信息为对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的确认信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
在所述用户确认信息为对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不是重复客户的确认信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不是重复客户。
具体实现时,第一系统可以显示第一页面,通过第一页面展示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和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以及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的确认控件。
用户在查看第一页面之后,可以通过对比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进一步地,可以查找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的其他信息,来确定两者是否为重复客户。
当用户确定两者是重复客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确认控件执行“是”重复客户的选择输入,使得第一系统确定用户确认信息为对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的确认信息。
当用户确定两者不是重复客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确认控件执行“不是”重复客户的选择输入,使得第一系统确定用户确认信息为对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不是重复客户的确认信息。
在此情况下,对于疑似重复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的判定,可以由第一系统的用户确定,如此,可以提高重复客户的判定可靠性。
二、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业务类型或客户类型。
在此情况下,所述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可以包括:
在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名称相同,但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不同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业务类型为个人业务,或者,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客户类型为个人客户,则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不是重复客户;
在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名称不同,但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相同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业务类型为非个人业务,或者,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客户类型为非个人客户,则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
具体实现时,对于疑似重复客户,第一系统可以结合可以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的相同信息项,不同信息项,以及客户的业务类型或客户类型,自主确定其是否为重复客户。
在两者的相同信息项为名称,不同信息项为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两者的业务类型是否为个人业务,或者,两者是否为个人客户,来确定两者是否为同一客户。由于个人客户的名称的重复率较高,非个人客户的名称的重复率较低,若两者的业务类型是个人业务,或者,两者是个人客户,两者是重名的不同客户的几率较大,可以确定两者是不重复客户。若两者的业务类型为非个人业务,或者,两者是非个人客户,第一系统和主系统采集第一客户的证件类型不同的几率较大,可以确定两者是重复客户。如此,可以提高重复客户判定的准确率。
在两者的不同信息项为名称,相同信息项为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两者的业务类型是否为个人业务,或者,两者是否为个人客户,来确定两者是否为同一客户。由于非个人客户的名称较长,在一些系统中登记的是全称,在另一些系统中登记的是简称的几率较高,若两者的业务类型是非个人业务,或者,两者是非个人客户,两者是同一客户的几率较大,可以确定两者是重复客户。若两者的业务类型为个人业务,或者,两者是个人客户,第一系统和主系统采集的信息不准确的几率较大,可以确定两者是不重复客户。如此,可以提高重复客户判定的准确率。
在此情况下,对于疑似重复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的判定,可以由第一系统自主确定,如此,可以提高重复客户的判定自主性,无需人工介入,可以提高重复客户的判定效率。另外,结合第一信息进行重复客户的判定,可以提高重复客户判定的准确率。
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主系统的确定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主系统可以由全部源系统协商确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系统可以由管理系统基于各源系统中的以下至少一项确定:客户数量、客户信息采集方式、客户信息的最新更新时间、系统内的客户编号的重复性、系统采集的身份信息的完整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系统可以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主系统为所述至少两个系统中客户数量最多的系统;
所述主系统的客户信息采集方式的评分值大于所述至少两个系统中其他系统的客户信息采集方式的评分值;
所述主系统包括的第一身份信息的数量多于所述至少两个系统中其他系统包括的第一身份信息的数量,其中,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为更新时长小于预设时长的身份信息。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以主系统的客户编号为基准进行系统之间的客户编号的同步,在基于客户数量确定主系统的情况下,管理系统在获取到各源系统采集的客户数量之后,可以选择客户数量较多的系统作为主系统,如此,可以减少客户编号的更新数量,进一步降低客户编号的同步成本。
在基于客户信息采集方式确定主系统的情况下,管理系统可以预先存储客户信息采集方式与评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在该对应关系中,每个客户信息采集方式可以对应一个评分值,客户信息采集方式采集到的客户信息的权威程度与其对应的评分制呈正相关,即客户信息采集方式的评分制越高,其采集到的客户信息的权威程度更高,反之越低。如:手动输入的客户信息采集方式的评分值可以低于图像识别的客户信息采集方式的评分值,因为手动输入的出错率高于图像识别的出错率。管理系统在获取到各源系统的客户信息采集方式之后,可以选择采用评分值较高的客户信息采集方式进行客户信息采集的系统作为主系统,如此,可提高客户识别的准确性。
在基于客户信息的最新更新时间确定主系统的情况下,管理系统可以获取各源系统存储的客户信息的最新更新时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管理系统可以将客户信息的最新更新时间最接近当前时间的源系统作为主系统。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管理系统还可以设置预设时长,然后统计各源系统中更新时长小于预设时长的第一身份信息的数量,某源系统的第一身份信息的数量越多,该系统的客户信息的可靠性更高,因此,可以将第一身份信息的数量较多的源系统作为主系统,如此,可以提高客户识别的准确性。
在基于系统内的客户编号的重复性确定主系统的情况下,管理系统可以获取各源系统中客户编号的重复度,某系统中客户编号的重复度越多,说明该系统的客户信息管理机制越不完整,因此,管理系统可以将客户编号的重复度较低的系统作为主系统,如此,可以提高客户识别的准确性。
在基于系统采集的身份信息的完整性确定主系统的情况下,管理系统可以获取各源系统中不完整身份信息的数量,某系统中不完整身份信息的数量越多,说明该系统的客户信息管理机制越不完整,因此,管理系统可以将不完整身份信息的数量较少的系统作为主系统,如此,可以提高客户识别的准确性。
在管理系统基于上述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信息确定主系统的实施例中,会出现一些系统符合一个信息对应的条件,而另一些系统符合另一个信息对应的条件的情况,如系统a的客户数量较多,而系统b的客户信息采集方式的评分值较高。对于此情况,可以设置各信息的优先级或权重值,将符合更高优先级或更大权重值的信息对应的条件的系统作为主系统,如此,可以使得主系统的确定更可靠。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同步方法,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信息同步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见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同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301,用于向所述主系统发送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
接收模块302,用于接收所述主系统发送的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存在相同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303,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
第二确定模块304,用于在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确定为第一客户编号,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编号为所述第二客户在所述主系统中的客户编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不是重复客户的情况下,生成第二客户编号;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确定为所述第二客户编号;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主系统发送所述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和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303,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全部相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部分相同的情况下,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以下任一项:用户确认信息;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客户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一页面,其中,所述第一页面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以及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的确认控件;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确认控件的选择输入,确定所述用户确认信息;
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用户确认信息为对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的确认信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用户确认信息为对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不是重复客户的确认信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不是重复客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名称、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
在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业务类型或客户类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名称相同,但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不同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业务类型为个人业务,或者,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客户类型为个人客户,则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不是重复客户;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名称不同,但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相同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业务类型为非个人业务,或者,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客户类型为非个人客户,则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系统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主系统为所述至少两个系统中客户数量最多的系统;
所述主系统的客户信息采集方式的评分值大于所述至少两个系统中其他系统的客户信息采集方式的评分值;
所述主系统包括的第一身份信息的数量多于所述至少两个系统中其他系统包括的第一身份信息的数量,其中,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为更新时长小于预设时长的身份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同步装置能够实现方法实施例中信息同步装置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同步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在信息同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40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40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4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4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40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402可在综合网关容灾设备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4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
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盘存储介质设备,光存储介质设备,闪存设备,电气、光学或其他物理/有形的存储器存储设备。因此,通常,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编码有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软件的有形(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设备),并且当该软件被执行(例如,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时,其可操作来执行参考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方法所描述的操作。
处理器4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信息同步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信息同步设备还可包括通信接口404和总线410。其中,如图4所示,处理器401、存储器402、通信接口404通过总线41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404,主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410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信息同步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4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信息同步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信息同步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申请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上面参考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种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这些指令使能对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实现。这种处理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特殊应用处理器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电路。还可理解,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也可以由执行指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硬件来实现,或可由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同步方法,应用于第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为至少两个系统中除主系统之外的任一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主系统发送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
接收所述主系统发送的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存在相同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
在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确定为第一客户编号,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编号为所述第二客户在所述主系统中的客户编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不是重复客户的情况下,生成第二客户编号;
将所述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确定为所述第二客户编号;
向所述主系统发送所述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和身份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包括:
在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全部相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
在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部分相同的情况下,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以下任一项:用户确认信息;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客户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用户确认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第一页面,其中,所述第一页面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以及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的确认控件;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确认控件的选择输入,确定所述用户确认信息;
所述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包括:
在所述用户确认信息为对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的确认信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
在所述用户确认信息为对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不是重复客户的确认信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不是重复客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名称、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
在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业务类型或客户类型的情况下,所述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包括:
在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名称相同,但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不同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业务类型为个人业务,或者,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客户类型为个人客户,则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不是重复客户;
在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名称不同,但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相同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业务类型为非个人业务,或者,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的客户类型为非个人客户,则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系统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主系统为所述至少两个系统中客户数量最多的系统;
所述主系统的客户信息采集方式的评分值大于所述至少两个系统中其他系统的客户信息采集方式的评分值;
所述主系统包括的第一身份信息的数量多于所述至少两个系统中其他系统包括的第一身份信息的数量,其中,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为更新时长小于预设时长的身份信息。
7.一种信息同步装置,应用于第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为至少两个系统中除主系统之外的任一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主系统发送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系统发送的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存在相同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客户的身份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否为重复客户;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客户与所述第二客户是重复客户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客户的客户编号确定为第一客户编号,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编号为所述第二客户在所述主系统中的客户编号。
8.一种信息同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同步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同步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同步方法。
CN202410353911.6A 2024-03-26 2024-03-26 信息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81326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53911.6A CN118132655A (zh) 2024-03-26 2024-03-26 信息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53911.6A CN118132655A (zh) 2024-03-26 2024-03-26 信息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32655A true CN118132655A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41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53911.6A Pending CN118132655A (zh) 2024-03-26 2024-03-26 信息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326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45417B (zh) 基于身份认证的业务人员的在线考核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5222361A (zh) 业务流程流转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090024682A1 (en) Determining an approximate number of instances of an item for an organization
CN113094415B (zh) 数据抽取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775110A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2445873A (zh) 列表显示处理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8132655A (zh) 信息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6069751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65296A (zh) 考核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产品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79580A (zh) 存储数据的方法、查询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53586A (zh) 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4238359A (zh) 报表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6263770A (zh) 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09981540B (zh) 防火墙数据优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139282A1 (en) A data comparison system
CN114710450B (zh)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033534A (zh) 文件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257592A (zh) 数据项的同类项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8296028A (zh) 数据报文生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5204677A (zh) 信息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8803129A (zh) 业务中绑定通讯号码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75673A (zh) 多数据源的数据整合方法及其装置、设备、介质、产品
CN118828455A (zh) Qci计算的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5878873A (zh) 异常用户的特征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75808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设备、介质、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