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3770A - 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3770A
CN116263770A CN202111518534.XA CN202111518534A CN116263770A CN 116263770 A CN116263770 A CN 116263770A CN 202111518534 A CN202111518534 A CN 202111518534A CN 116263770 A CN116263770 A CN 1162637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classification
node
stored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85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oca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oca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oca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oca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1853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37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63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37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2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2228Indexing structures
    • G06F16/2246Trees, e.g. B+tre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2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2282Tablespace storage structures; Management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该方法以业务数据中业务ID为前缀,生成指标分类ID,以指标分类下指标属性ID为前缀,生成指标ID,将指标分类ID、指标属性ID、指标ID和指标内容分别存储至数据表形成对应的存储表,将指标ID与所属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数据表形成对应的映射表,将指标ID与所属的指标分类ID首尾相接,生成指标树节点ID,将指标树节点ID存储至数据表形成对应的关系表,根据每个表存储的ID,确定表的主键,从而实现业务数据的存储,以主键进行查询时,可根据关系表直接确定映射表,并依据映射表确定对应的存储表,查询用时较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查询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适用于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存在树状关系的业务数据的存储,一般采用结构化数据库进行存储,例如,SQL数据库、MySQL数据库等,存储过程是根据自身的需求设定数据库中数据表的关联关系,并将数据表的所有上级表的主键,按照等级一次排列并存储于相应的表字段中,以实现存储的数据间的关联,然而,在表字段中需要将每一个等级对应的表字段都用逗号分隔,如果查询某一个父级的数据表,就需要按照表字段的顺序依次匹配查询,当数据量较大时,就会导致查询速度会骤降,查询效率较低,不便于在大数据中应用。因此,如何改善业务数据的存储结构,以在数据量较大时提高数据的查询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以解决当前数据存储方式在大数据场景下的查询效率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所述业务数据存储方法包括:
以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为前缀,生成所述业务数据下每个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分别将每个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分类ID;
分别将每个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分类ID;
将每个指标分类下的指标属性ID存储至指标生成规则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生成规则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属性ID,以所述指标属性ID为前缀,生成对应指标属性下每个指标的指标ID;
获取每个指标的指标内容,分别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和指标内容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
分别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与所属的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和所属的指标分类ID;
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的尾部与所属的指标分类ID的首部相接,生成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并分别将每个指标树节点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树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树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装置,所述业务数据存储装置包括:
分类节点存储模块,用于以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为前缀,生成所述业务数据下每个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分别将每个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分类ID;
指标ID生成模块,用于将每个指标分类下的指标属性ID存储至指标生成规则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生成规则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属性ID,以所述指标属性ID为前缀,生成对应指标属性下每个指标的指标ID;
指标内容存储模块,用于获取每个指标的指标内容,分别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和指标内容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
指标节点映射模块,用于分别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与所属的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和所属的指标分类ID;
树节点存储模块,用于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的尾部与所属的指标分类ID的首部相接,生成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并分别将每个指标树节点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树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树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以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为前缀,生成每个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再以每个指标分类下指标属性ID为前缀,生成指标属性下每个指标的指标ID,将指标分类ID、指标属性ID、指标ID和指标内容分别存储至数据表形成对应的存储后的存储表,再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与所属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数据表形成对应的映射表,该映射表用于表示指标ID对应存储表与其他存储表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的尾部与所属的指标分类ID的首部相接,生成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将每个指标树节点ID存储至数据表形成对应的关系表,该关系表用于表示指标ID与其所属的所有存储表之间的各级关系,根据每个存储表、映射表和关系表中所存储的ID,确定对应表的主键,从而实现将业务数据存储至不同的表中,以表的主键进行查询时,可以根据关系表直接确定映射表,并依据映射表确定对应的存储表,查询用时较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查询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的一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可应用在如图1的应用环境中,其中,客户端与服务端进行通信。其中,客户端包括但不限于掌上电脑、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云端终端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终端设备。服务端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参见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上述业务数据存储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端,服务端对应的终端设备连接数据库,并通过相应的数据库软件,将业务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上述终端设备还可以连接客户端,以采集客户端用户发送的业务数据。
如图2所示,该业务数据存储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以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为前缀,生成业务数据下每个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分别将每个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分类ID。
其中,上述服务端的终端设备通过预设的访问地址向客户端提供存储服务,用户将待存储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服务端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待存储的业务数据后通过数据库软件将数据存储至对应的数据库。
业务数据可以是指用户在执行某项业务时产生的数据,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业务所对应的内容不同。例如,在一网络平台中,设置有很多业务场景,在一用户管理业务的场景中,管理对象为多个用户,对应用户的数据为用户管理业务的业务数据。指标为业务数据中的具体对象,如上述的一个用户的数据即为一个指标,指标类型为指标所属的类型,该类型可以根据实际业务场景进行定义,在某一业务场景中针对不同的指标,将相同类型的指标归为一类,例如,数值型指标、文字型指标等。
业务身份标识号(Identity Document,ID)为针对不同业务而定义的代号,该业务ID与业务名称一一对应,通过该业务ID可以唯一确定相应的业务,在上述例子中,用户管理可以作为用户管理业务的业务名称,该用户管理对应的业务ID可以为U。指标分类ID为针对不同指标分类而定义的代号,该指标分类ID与指标分类名称一一对应,通过该指标分类ID可以唯一确定指标所属的类型,在上述例子中,数值型可以作为数值型指标这一分类的指标分类名称,该数值型对应的指标分类ID可以为U001,文字型可以作为文字型指标这一分类的指标分类名称,该文字型对应的指标分类ID可以为U002。
提取业务数据中包含的所有指标类型名称,以业务ID为前缀,对所有指标类型名称进行ID编码,生成不同的指标类型ID,以对应不同的指标类型名称,因此,从指标类型ID上可以确定指标类型所属的业务ID。例如,业务ID为U,指标分类ID为U001,根据指标分类ID的第一个字符可以确定其所属于业务的业务ID为U。
在生成指标分类ID之后,将指标分类ID存储至数据库中一数据表,存储后的数据表即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数据表的主键为指标分类ID,一个指标分类ID存入一个数据表,因此,一个指标分类ID对应有一个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
该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用于维护指标分类与业务的映射关系,即通过该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可以确定指标分类ID所属的业务ID、业务名称等。
在将指标分类ID存储至数据表时,还可将该指标分类ID对应的指标分类名称存入该数据表。
可选的是,在以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为前缀,生成业务数据下每个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之前,还包括:
获取待存储的业务数据的业务ID;
检测是否存在主键与业务ID相同的已有指标分类生成规则表;
若检测到不存在主键与业务ID相同的已有指标分类生成表,则将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存储至数据表,形成指标分类生成规则表。
其中,以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为前缀,生成业务数据下每个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之前,还需要检测数据库中是否存在以该业务ID作为主键的数据表,如果不存在,则需要将业务ID存储至数据库中一数据表,形成指标分类生成规则表,如果存在,则不需要再将业务ID存储至数据库中一数据表中。
具体为,在获取到业务数据之后,对业务数据进行解析,得到业务数据中业务名称,根据已知的业务名称与业务ID的对应关系,确定业务ID,数据表为形成数据库的表单元,将业务ID存储至数据库中一数据表,存储后的数据表的主键确定为上述业务ID。同时,在上述存储业务ID至数据表时,还可将该业务ID对应的业务名称存入该数据表。
可选的是,在检测是否存在主键与业务ID相同的已有指标分类生成规则表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存在主键与业务ID相同的已有指标分类生成表,则根据已有指标分类生成表,执行以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为前缀,生成业务数据下每个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的步骤。
其中,存在已有指标分类生成表,则可以直接以业务ID为前缀生成指标分类ID,同时,需要与已有指标分类生成表对应的已经生成的指标分类ID相区别,避免指标分类ID重复。
步骤S202,将每个指标分类下的指标属性ID存储至指标生成规则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生成规则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属性ID,以指标属性ID为前缀,生成对应指标属性下每个指标的指标ID。
其中,指标属性可以是指对应指标的属性信息,该属性信息用于区分每个指标之间的属性区别,该指标属性与上述的指标分类不同,是在一个指标分类下指标的实际属性。例如,针对用户管理业务,指标分类为数值型指标,指标为用户的资产数值,若该用户为会员,则对应指标属性为会员用户。
指标属性ID为针对不同指标属性而定义的代号,该指标属性ID与指标属性名称一一对应,通过该指标属性ID可以唯一确定相应的指标属性名称,在上述例子中,将用户管理对应的业务ID定义为U,若用户为会员,则对应的指标属性ID可以为UVIP。
在获取到业务数据之后,对业务数据进行解析,得到业务数据中指标的属性信息,根据已知的属性信息与指标属性ID的对应关系,确定指标分类下所有的指标属性ID,将指标属性ID存储至数据库中一数据表,存储后的数据表即为指标生成规则表,该指标生成规则表的主键确定为上述指标属性ID。同时,提取每个指标类型下指标属性ID对应的所有指标的名称,以指标属性ID为前缀,对所有指标名称进行ID编码,生成不同的指标ID,以对应不同的指标名称,因此,从指标ID上可以确定指标所属的指标属性ID。例如,指标属性ID为UVIP,指标ID为UVIP0000,根据指标ID的前4个字符可以确定其所属的指标属性ID为UVIP。
步骤S203,获取每个指标的指标内容,分别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和指标内容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
其中,指标内容即为指标对应的数据信息,该数据信息可以为任意能够被存储的信息,指标内容也即是业务数据的主体,也即是业务数据中需要被存储的数据部分。
将指标的指标ID和指标内容存储至数据库中一数据表,存储后的数据表即为指标节点信息表,该指标节点信息表的主键为指标ID。通过主键查询功能,可以根据指标ID查询到对应的指标节点信息表,进而查询到对应的指标内容。
在将指标ID存储至数据表时,还可将该指标ID对应的指标名称存入该数据表。
可选的是,业务数据存储方法包括还包括:
获取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每个指标分类的上下线状态和每个指标的上下线状态;
分别将每个指标分类的上下线状态存储至对应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中,并将每个指标的上下线状态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信息表。
其中,在将指标分类ID存储至数据表,得到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之后,在该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中还维护第一节点状态信息,其中,第一节点状态信息可以是指该指标分类的上下线状态,用于表明对应的指标分类ID的上线状态或者下线状态,上线状态表示该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内的信息可以被查询,下线状态表示该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内的信息不能够被查询。
在将指标ID存储至数据表,得到指标节点信息表之后,在该指标节点信息表中还维护第二节点状态信息,其中,第二节点状态信息可以是指该指标的上下线状态,用于表明对应的指标ID的上线状态或者下线状态,上线状态表示该指标节点信息表内的信息可以被查询,下线状态表示该指标节点信息表内的信息不能够被查询。
除此之外,在该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中还维护第一删除状态信息,该第一删除状态信息可以是指该指标分类是否被删除,也即是该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是否被删除,如果将该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删除,则对应第一删除状态信息被标记为删除,即该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不能够在被编辑和使用,但该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还存在数据库中,如果再将该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恢复,则对应第一删除状态信息被标记为未删除,可以直接恢复该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可以防止误删操作导致的数据丢失。在该指标节点信息表中还维护第二删除状态信息,该第二删除状态信息可以是指该指标是否被删除,也即是该指标节点信息表是否被删除,如果将该指标节点信息表删除,则对应第二删除状态信息被标记为删除,即该指标节点信息表不能够在被编辑和使用,但该指标节点信息表还存在数据库中,如果再将该指标节点信息表恢复,则对应第二删除状态信息被标记为未删除,可以直接恢复该指标节点信息表,可以防止误删操作导致的数据丢失。
步骤S204,分别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与所属的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和所属的指标分类ID。
其中,将指标ID和所属的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形成映射,可以是将二者存储于数据库中的一个数据表中,存储后的数据表即为指标节点映射表,从而使得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与指标节点信息表形成映射。
为了便于查询,将指标ID和指标分类ID作为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具体为将指标ID和指标分类ID合并形成该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合并的方式可以是将指标ID与指标分类ID首尾相接。进一步地,可以是将指标ID的尾部与指标分类ID的首部相接。
该指标节点映射表作为一个节点可以挂载到上述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对应的节点上,一个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对应的节点上可以挂载多个指标节点映射表,形成节点树。
在将指标ID与所属的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数据表时,还可将该指标ID对应的指标名称存入该数据表。
另外,在将指标ID与所属的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数据表时,还可将该指标ID的指标级别和上一级节点的ID存入该数据表。如果指标ID的指标级别为一级,其不存在上一级的指标,该指标分类ID即为上一节点的ID,如果指标ID的指标级别为二级,将其上一级指标(即指标级别为一级的指标)的指标ID作为上一级节点的ID。
除此之外,在将指标ID与所属的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数据表,得到指标节点映射表之后,在该指标节点映射表中还维护第三节点状态信息和第三删除状态信息,其中,第三节点状态信息可以是指该指标节点映射表对应节点的上下线状态,用于表明对应的节点的上线状态或者下线状态,上线状态表示该指标节点映射表内的信息可以被查询,下线状态表示该指标节点映射表内的信息不能够被查询,第三删除状态信息可以是指该指标节点映射表对应节点的是否被删除,也即是该指标节点映射表是否被删除,如果将该指标节点映射表删除,则对应第三删除状态信息被标记为删除,即该指标节点映射表不能够在被编辑和使用,但该指标节点映射表还存在数据库中,如果再将该指标节点映射表恢复,则对应第三删除状态信息被标记为未删除,可以直接恢复该指标节点映射表,可以防止误删操作导致的数据丢失。
可选的是,在分别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与所属的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映射表之后,还包括:
获取当前自增ID,当前自增ID在被使用后,ID数增加一,得到更新的自增ID,并将更新的自增ID作为当前自增ID;
相应地,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和所属的指标分类ID包括:
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所属的指标分类ID和当前自增ID。
其中,自增ID是用于防止主键冲突而设置,当前自增ID在被使用后,会自动将其ID数增加一,形成新的当前自增ID。在将指标ID和所属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指标节点映射表时,还将当前自增ID存储于该指标节点映射表,并且确定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指标ID、指标分类ID和当前自增ID,具体为将指标树ID、指标分类ID以及当前自增ID首尾相接。
步骤S205,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的尾部与所属的指标分类ID的首部相接,生成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并分别将每个指标树节点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树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树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
其中,指标节点映射表作为一个节点挂载在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对应的节点上,形成节点树,为了统计该节点树中每个分支的信息,需要对任一分支上节点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将整合结果存储于数据库的一数据表中,存储后的数据表即为指标树信息表,该指标树信息表作为一个节点可以挂载到对应的指标节点映射表对应的节点上,该指标树信息表中记录了该指标节点映射表所在指标树分支的信息。
上述的整合是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的尾部与所属的指标分类ID的首部相接,生成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将指标树节点ID存储于数据库的一数据表中,即得到指标树信息表,该指标树信息表的之间为指标树节点ID。
在将指标树节点ID存储至数据表时,还可生成指标树节点名称,并将该指标树节点名称存入该数据表。
上述存储方法应用于关系型数据库中,通过递归遍历指标树信息表中的ID字段,可以生成页面展示所需要的各类树状或者列表形式的数据结构。在查询某个节点时,通过最左前缀的字符位数(即指标ID的长度)可检索出结果,在大数据量场景下也可以做到毫秒级搜索。
可选的是,在分别将每个指标树节点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树信息表之后,还包括:
获取当前自增ID,当前自增ID在被使用后,ID数增加一,得到更新的自增ID,并将更新的自增ID作为当前自增ID;
相应地,确定存储后的指标树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包括:
确定存储后的指标树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和当前自增ID。
其中,自增ID是用于防止主键冲突而设置,当前自增ID在被使用后,会自动将其ID数增加一,形成新的当前自增ID。在将指标树节点ID存储至指标树信息表时,还将当前自增ID存储于该指标树信息表,并且确定指标树信息表的主键为指标树节点ID和当前自增ID,具体为将指标树节点ID与当前自增ID首尾相接。
本申请实施例以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为前缀,生成每个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再以每个指标分类下指标属性ID为前缀,生成指标属性下每个指标的指标ID,将指标分类ID、指标属性ID、指标ID和指标内容分别存储至数据表形成对应的存储后的存储表,再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与所属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数据表形成对应的映射表,该映射表用于表示指标ID对应存储表与其他存储表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的尾部与所属的指标分类ID的首部相接,生成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将每个指标树节点ID存储至数据表形成对应的关系表,该关系表用于表示指标ID与其所属的所有存储表之间的各级关系,根据每个存储表、映射表和关系表中所存储的ID,确定对应表的主键,从而实现将业务数据存储至不同的表中,以表的主键进行查询时,可以根据关系表直接确定映射表,并依据映射表确定对应的存储表,查询用时较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查询效率。
参见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业务数据存储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以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为前缀,生成业务数据下每个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分别将每个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分类ID。
步骤S302,将每个指标分类下的指标属性ID存储至指标生成规则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生成规则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属性ID,以指标属性ID为前缀,生成对应指标属性下每个指标的指标ID。
其中,步骤S301至步骤S302与上述步骤S201至步骤S202的内容相同,可参考步骤S201至步骤S20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3,获取每个指标的指标级别,确定根指标和子指标,并确定子指标的上N-1级指标的指标ID。
其中,根指标的指标级别为一级,子指标的指标级别为N级,N为大于1的整数。在上述实施例二中,仅示出只存在一个一级指标也即是根指标的场景,一般情况下,一个根指标下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级别的子指标,例如,根指标为会员用户1,该会员用户1下存在二级的会员账户指标,该会员账户指标下存在三级的账户余额指标等。
其中,根指标的上一级为指标分类,可将指标分类ID作为该根指标的上一级节点ID,子指标的上一级为根指标或者子指标,如果子指标为二级指标,则其上一级为根指标,可将根指标的指标ID作为该子指标的上一级节点ID,如果子指标为三级指标,则其上一级为二级指标,上二级指标为根指标,可将该二级指标的指标ID作为该子指标的上一级节点ID。
步骤S304,获取每个指标的指标内容,分别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和指标内容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
其中,步骤S304与上述步骤S203的内容相同,可参考步骤S20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5,针对每个根指标,将根指标的指标ID、指标级别以及所属的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根指标的指标ID和所属的指标分类ID。
其中,针对根指标的处理,是将指标分类ID作为该根指标的上一级节点ID与根指标的指标ID及指标级别一起存入指标节点映射表,并将两者合并形成该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
步骤S306,针对每个子指标,将子指标的指标ID、指标级别以及上一级指标的指标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子指标的指标ID和上一级指标的指标ID。
其中,针对子指标的处理,是将子指标的上一级指标的指标ID作为上一级节点ID,将上一级节点ID与该子指标的指标ID及指标级别一起存入指标节点映射表,该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是根据子指标的指标ID和上一级节点ID形成。除此之外,还将该子指标所属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该指标节点映射表,用于后续根据该指标节点映射表内的ID形成指标树节点ID。
步骤S307,针对每个子指标,将子指标的指标ID、上N-1级指标的指标ID以及所属的指标分类ID的依次首尾相接,生成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针对每个根指标,将每个根指标的指标ID的尾部与所属的指标分类ID的首部相接,生成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
其中,指标树节点ID的具体生成规则如下:
TID=IID+PN-1ID+…+P1ID+CID
其中,TID是指标树节点ID、IID是准备挂载的N级的指标ID、CID是指标分类ID、P1ID是根指标的指标ID、PN-1ID是N级指标的上一级指标的指标ID,+表示首尾相接。
步骤S308,分别将每个指标树节点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树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树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
其中,步骤S308与上述步骤S205的内容相同,可参考步骤S205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存储后得到表,具体如下:指标分类生成规则表中维护两个字段class_prefix_id(即业务ID)、class_prefix_name(即业务名称),此表在生成指标分类ID时,业务ID充当指标分类ID的前缀;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此表用于维护指标分类映射关系、指标分类上下线状态、删除状态,即表中包含四个字段class_id(即指标分类ID)、class_name(即分类名称)、class_status(即指标分类节点状态)、del_status(即删除状态);指标生成规则表中必须维护两个字段index_prefix_id(即指标属性ID)、index_prefix_name(即指标属性名称),此表在生成指标ID时,指标属性ID充当指标ID的前缀;指标信息表用于存储指标相关的指标内容以及状态信息,表中包含四个字段index_id(即指标ID)、index_name(即指标名称)、index_status(即指标状态)、del_status(即删除状态);指标节点映射表表用于维护指标挂载到每个指标分类信息表上的节点信息,表中包含八个字段index_id(即指标ID)、index_name(即指标名称)、class_id(即指标分类ID)、parent_id(即上一级节点ID)、index_level(即指标级别)、node_status(即映射表的状态)、del_status(即删除状态)、auto_id(即自增ID);指标树节点信息表用于记录所有上线的指标分类节点、指标节点信息,包含唯一ID字段、上下级节点信息字段、删除状态,即表中包含tree_id(指标树节点ID)、tree_name(即指标树节点名称)、parent_id(即上一级节点的ID),auto_id(即自增id)、del_status(即删除状态),当指标节点映射表经过上线操作,最终挂载到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上,形成指标树节点信息表,也即将指标节点映射表对应的指标节点信息表中数据存入到指标树节点信息表中,进而通过指标树节点信息表中字段进行查询等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经过上述针对多个级别的指标的存储过程,进而实现对多级关系树的建立,由于得到的每个表均有主键索引,且主键的构成是将指标ID设置在最前端,因此,查询某个指标时,通过最左前缀的字符位数(即指标ID长度)可检索出结果,在大数据量场景下也可以做到毫秒级搜索。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装置的结构框图,上述业务数据存储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端,服务端对应的终端设备连接数据库,并通过相应的数据库软件,将业务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上述终端设备还可以连接客户端,以采集客户端用户发送的业务数据。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见图4,该业务数据存储装置包括:
分类节点存储模块41,用于以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为前缀,生成业务数据下每个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分别将每个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分类ID;
指标ID生成模块42,用于将每个指标分类下的指标属性ID存储至指标生成规则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生成规则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属性ID,以指标属性ID为前缀,生成对应指标属性下每个指标的指标ID;
指标内容存储模块43,用于获取每个指标的指标内容,分别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和指标内容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
指标节点映射模块44,用于分别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与所属的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和所属的指标分类ID;
树节点存储模块45,用于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的尾部与所属的指标分类ID的首部相接,生成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并分别将每个指标树节点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树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树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
可选的是,该业务数据存储装置还包括:
业务ID获取模块,用于在以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为前缀,生成业务数据下每个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之前,获取待存储的业务数据的业务ID;
规则表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存在主键与业务ID相同的已有指标分类生成规则表;
规则表生成模块,用于若检测到不存在主键与业务ID相同的已有指标分类生成表,则将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存储至数据表,形成指标分类生成规则表。
可选的是,该业务数据存储装置还包括:
分类ID生成模块,用于在检测是否存在主键与业务ID相同的已有指标分类生成规则表之后,若检测到存在主键与业务ID相同的已有指标分类生成表,则根据已有指标分类生成表,执行以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为前缀,生成业务数据下每个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的步骤。
可选的是,该业务数据存储装置还包括:
指标级别获取模块,用于在以指标属性ID为前缀,生成对应指标属性下每个指标的指标ID之后,获取每个指标的指标级别,确定根指标和子指标,根指标的指标级别为一级,子指标的指标级别为N级,N为大于1的整数;
指标ID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子指标的上N-1级指标的指标ID;
相应的,上述指标节点映射模块44包括:
第一映射单元,用于针对每个根指标,将根指标的指标ID、指标级别以及所属的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根指标的指标ID和所属的指标分类ID;
第二映射单元,用于针对每个子指标,将子指标的指标ID、指标级别以及上一级指标的指标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子指标的指标ID和上一级指标的指标ID。
可选的是,该业务数据存储装置还包括:
第一自增ID获取模块,用于在分别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与所属的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映射表之后,获取当前自增ID,当前自增ID在被使用后,ID数增加一,得到更新的自增ID,并将更新的自增ID作为当前自增ID;
相应地,上述指标节点映射模块44包括:
第一主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所属的指标分类ID和当前自增ID。
可选的是,该业务数据存储装置还包括:
第二自增ID获取模块,用于在分别将每个指标树节点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树信息表之后,获取当前自增ID,当前自增ID在被使用后,ID数增加一,得到更新的自增ID,并将更新的自增ID作为当前自增ID;
相应地,上述树节点存储模块45包括:
第二主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存储后的指标树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和当前自增ID。
可选的是,该业务数据存储装置还包括:
上下线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每个指标分类的上下线状态和每个指标的上下线状态;
上下线状态存储模块,用于分别将每个指标分类的上下线状态存储至对应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中,并将每个指标的上下线状态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信息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图5中仅示出一个)、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业务数据存储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该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存储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仅仅是终端设备的举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限定,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等。
所称处理器可以是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包括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器等,其中,内存储器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内存,内存储器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运行提供环境。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终端设备的硬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终端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还可以既包括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该其他程序如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存储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装置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完成,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数据存储方法包括:
以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为前缀,生成所述业务数据下每个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分别将每个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分类ID;
将每个指标分类下的指标属性ID存储至指标生成规则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生成规则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属性ID,以所述指标属性ID为前缀,生成对应指标属性下每个指标的指标ID;
获取每个指标的指标内容,分别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和指标内容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
分别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与所属的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和所属的指标分类ID;
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的尾部与所属的指标分类ID的首部相接,生成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并分别将每个指标树节点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树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树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以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为前缀,生成所述业务数据下每个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之前,还包括:
获取待存储的业务数据的业务ID;
检测是否存在主键与所述业务ID相同的已有指标分类生成规则表;
若检测到不存在主键与所述业务ID相同的已有指标分类生成表,则将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存储至数据表,形成指标分类生成规则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是否存在主键与所述业务ID相同的已有指标分类生成规则表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存在主键与所述业务ID相同的已有指标分类生成表,则根据所述已有指标分类生成表,执行以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为前缀,生成所述业务数据下每个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以所述指标属性ID为前缀,生成对应指标属性下每个指标的指标ID之后,还包括:
获取每个指标的指标级别,确定根指标和子指标,所述根指标的指标级别为一级,所述子指标的指标级别为N级,N为大于1的整数;
确定所述子指标的上N-1级指标的指标ID;
相应的,所述分别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与所属的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和所属的指标分类ID包括:
针对每个根指标,将根指标的指标ID、指标级别以及所属的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根指标的指标ID和所属的指标分类ID;
针对每个子指标,将子指标的指标ID、指标级别以及上一级指标的指标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子指标的指标ID和上一级指标的指标I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别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与所属的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映射表之后,还包括:
获取当前自增ID,所述当前自增ID在被使用后,ID数增加一,得到更新的自增ID,并将更新的自增ID作为当前自增ID;
相应地,所述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和所属的指标分类ID包括:
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所属的指标分类ID和当前自增I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别将每个指标树节点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树信息表之后,还包括:
获取当前自增ID,所述当前自增ID在被使用后,ID数增加一,得到更新的自增ID,并将更新的自增ID作为当前自增ID;
相应地,所述确定存储后的指标树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包括:
确定存储后的指标树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和当前自增ID。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数据存储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每个指标分类的上下线状态和每个指标的上下线状态;
分别将每个指标分类的上下线状态存储至对应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中,并将每个指标的上下线状态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信息表。
8.一种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数据存储装置包括:
分类节点存储模块,用于以待存储的业务数据中业务ID为前缀,生成所述业务数据下每个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分别将每个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分类节点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分类ID;
指标ID生成模块,用于将每个指标分类下的指标属性ID存储至指标生成规则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生成规则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属性ID,以所述指标属性ID为前缀,生成对应指标属性下每个指标的指标ID;
指标内容存储模块,用于获取每个指标的指标内容,分别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和指标内容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
指标节点映射模块,用于分别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与所属的指标分类的指标分类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节点映射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ID和所属的指标分类ID;
树节点存储模块,用于将每个指标的指标ID的尾部与所属的指标分类ID的首部相接,生成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并分别将每个指标树节点ID存储至对应的指标树信息表,确定存储后的指标树信息表的主键为对应的指标树节点ID。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
CN202111518534.XA 2021-12-13 2021-12-13 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62637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8534.XA CN116263770A (zh) 2021-12-13 2021-12-13 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8534.XA CN116263770A (zh) 2021-12-13 2021-12-13 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3770A true CN116263770A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23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8534.XA Pending CN116263770A (zh) 2021-12-13 2021-12-13 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377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12319A (zh) * 2023-10-09 2023-12-29 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元数据的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12319A (zh) * 2023-10-09 2023-12-29 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元数据的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99110B (zh) 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KR100850255B1 (ko) 실시간 데이터 웨어하우징
US80955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spam user created content
US2018018164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identity relationships among enterprise data entities
CN110020086B (zh) 一种用户画像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09669980B (zh) 数据跨库访问方法及装置
CN113704243A (zh) 数据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704432A (zh) 数据索引的建立方法和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6263770A (zh) 基于数据库的业务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3312539B (zh) 一种检索服务的提供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7453977A (zh) 一种会话管理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13722600A (zh) 应用于大数据的数据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及产品
CN110908995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N113326363A (zh) 搜索方法及装置、预测模型训练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2069175A (zh) 数据查询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930890A (zh)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01595B (zh) 一种信息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82200A (zh) 数据查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79580A (zh) 存储数据的方法、查询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5357765A (zh) 数据搜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6127154A (zh) 知识标签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05627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50791B (zh) 字段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94415B (zh) 数据抽取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612817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